第一篇:校本研修共同体让教师找到成长的力量
校本研修共同体让教师找到成长的力量
建立一个由教育专家、研训人员、学校教师等多种力量介入的校本研修共同体,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加强校际合作,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
一、在共同体中找到成长的力量
校本研修共同体,就是基于学习共同体的一种校际联合研修的模式。这种以同质促进、异质互补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共同体,在内部根据各自学校的特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联合互动,共同开展校本研修,从而形成一种任务驱动、资源共享、相互借鉴、协同研究、共同发展的良好机制。但要使它真正成为推进新课程、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支持力量,化为学校和教师的自觉行动,还需要作进一步探索。
二、政府推动、校际联动、内需驱动
“校本研修”是基于学校、立足职场、源于问题、自主研究、团队互动、区域统领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但是,传统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体制从形式到内容,已形成一种惯性。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来推动,以便建立一种机制来整合资源,全面推进。
校本研修基于学校,而不是限于学校,更不是闭门造车,不能演变成脱离各种专业力量的各自为战。以校为本的研修需要集体的智慧,包括校内外各种智力方面的合作与支持,尤其是要依托培训机构和同类学校的力量,相互协作,联合开展各种研修活动,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这种校际合作、交流与互动,至少能起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作用。
校本研修活动的设计,要从教师的内在需求来考虑,使教师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每一项活动,注重营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浓厚氛围。只有形成合作学习、平等对话、共创智慧的研修活动,才能有效地激发教师的内驱力,激活教师的灵动思维,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帮助。
三、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
教师如果缺乏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更新的能力,一不留神就会陷入“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让他面对明天的未来”这样尴尬的境地。现实中,为何很多教师教书教了一二十年,始终没有一点“家”的气息,而“匠”的气味渐浓?过于依赖经验,不善于反思是最主要的原因。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有一个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研究表明,读书和培训是由外而内的学习过程,而反思则是来自教师内在的反省和思考,是理论与实践的对话。
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同伴互助,可以通过教研组备课、听课、研课等活动,也可通过叙事研究的形式,如讲故事。讲故事,是同行之间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理清自己教育思路的重要方式。与写故事不同,教师在讲故事时常常会有灵光一闪的新想法,会对发生的教育事件有新的感悟和体会,使自己的思想、经验得以物化,与同伴互为“课程”,互助成长。
此外,通过专家听课、评课、指导课题研究等形式,把教师引领到专业研究的轨道上,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也非常重要。
四、聚焦课堂、聚焦教师、聚焦学生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校本研修无论如何不能脱离课堂,不能不研究课程和教学。课堂教学是复杂的,一个教师一个样,一个学科一个样。没有课堂教学层面的改革,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新课程的实施,教育改革也无从突破。从这个意义上讲,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根本,抓住了课程和教学,就抓住了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目前大家说得最多的是“增效减负”,课堂“减负”,说到底,比的是质量,拼的是教学底气。教育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队伍的建设,关键是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素质的高低、专业的成熟是相对的,而发展是绝对的。因此,学校要把教师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用师生的成长带动学校的持续发展。在这一进程中,校本研修是一个有效的载体。
据有关调研显示,目前教师对课堂的掌控“涛声依旧”,学生的基础和需求对教师教学设计的影响微乎其微。现在有一种现象,就是只研究课程,研究教材,却很少去研究学生。所以,我们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研究学生。只有研究学生,才能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在换位思考中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欣赏学生,从而构建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教学才可能是有效的。
五、营造学校氛围、尽好研训职责
教师读书学习需要一种氛围。在校本研修中,文化建设彰显了独特的魅力,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因此,在区域推进校本研修的过程中,学校要努力营造教师学习文化的氛围。从制度走向文化,是校本研修共同体的共同愿景,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不竭动力。校本研修应该成为学校文化、教师文化。一个学校真正的生命力在于文化的积淀和文化的力量。
在校本研修共同体中,县(区)级研训机构的教师起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一般来说,一线教师多实践经验而少理论积淀,专家、学者多理论积淀而少实践经验。研训机构的教师以其双重身份,成为两者间的桥梁和中介。就开展校本研修活动而言,县(区)级研训机构应着力做好管理、指导和服务工作,但必须以研究为前提,把资源用到最适合的地方,发挥最好的效果。
第二篇:让校本研修为教师的专业成长
搞实校本研修工作,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曹光泽
一、我眼中的校本研修
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阵地,以学校为主体开展的教学研究与教育科研融合在一起的校本研修活动,对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二、课改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是影响课程改革成效的关键因素。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转变角色,努力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校建设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面临课程改革的挑战,教师仅凭一腔热情是不够的,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而且面对新课程,所有的教学方法也在摸索中进行,因此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专业结构、教学技能进行调整与更新,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研究和反思,必须重新通过系统、科学的学习,挑战传统,挑战书本,挑战自我。
三、提高认识是搞实校本研修工作的前提。
开展校本研修,学校领导是关键。领导班子要提高认识,带头转变观念,带头刻苦学习,不断形成新思想,提出新理念,实施新举措;不断提高领导自身学习能力。教师作为校本研修的主体,对校本研修意义的认识尤为重要。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教育别人。教师只有先受教育,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别人"。
这是对校本研修最为生动的诠释。所以作为学校领导要影响和帮助全体教职工投入学习和研修中。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研修氛围。通过建立能促进校本研修开展的激励机制,导向机制和保障机制,不断地去激发和唤醒教师学习、研究和发展的欲望,张扬教师的个性,凸现教师的主体,锤炼教师的智能和技能。
我们的校本研修实施模式(大概做法)。
一、个体研修——学思并行,提升自我1、结合自身,明确研修方向,促进教师主动发展。
教师的个体研修一定要结合自身,切实可行,才能避免流于形式。教师要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发展方向,确立发展目标,选择发展路径。在实际的教育管理中,为将这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切实为教师的发展服务,应当给教师规划减负、加压、增效。
(1)减负——制订教师的学期发展规划,并不是给单纯的教师下指标、定任务,学期个人发展规划不应当成为教师发展的负担。教师的发展需要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应当切合教师的实际情况,应当是教师经过努力可能达到的程度与高度,尤其像我们这种年龄结构特殊的九年制学校。如果硬性地要求教师在一个学期之内发展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获得什么样的荣誉、取得什么样的进步,只是管理者一厢情愿的行为,只能成为教师的负担,而不能促进教师的主动发展。因而学校在要求教师制订个人发展规划之时,尽可能地遵从了教师的个人意愿,将规划的主动权交给了教师自己(新上岗教师除外),让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发展潜力,制订切合个体实际、详细可行的发展计划,学校只针对性的做一些指导和帮助。
(2)加压——教师发展规划的自主性,并不等于管理者放手不管,放任自流。教师的发展是个体努力的必然,也是学校激励的结果。我们给教师规划减负,给教师制订规划的主动权,是让规划更切合个体实际,但是这并不等于学校管理无作为,对教师的发展不承担指导作用。所以,在给教师学期发展规划减负之后,还实行了加压政策。所谓的加压,是指学校结合教师个人制订的发展规划,结合教师个人的实际情况,赋予学校的发展期待,让学校每位教师“跳一跳,摘桃子”,力求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例如:为骨干教师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其学期或学年内承担一定范围内的公开课、示范课,如组内、校内的示范课,联片研修等校际交流活动中的公开课,县级或县级以上的“教坛新秀”等示范活动中的赛课;骨干教师面向全体教师的辅导讲座等。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机会,如参加“青蓝”教师结对、承担汇报课等。学校管理者通过一系列活动形式,为有发展潜质的教师提供展示的平台,将教师的个人发展与学校的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从而让教师的个体发展借助学校的主体发展获得提升。
(3)增效——教师发展规划只有付诸实施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如若仅仅将发展规划当作一种管理的形式,让教师形成书面材料存之于档案,那么,这些计划终究只能成为计划,不可能实现其应有的效益。因而在管理过程中,教务处及相关业务领导承担起了指导、监督教师落实发展规划的职责,让教师发展规划在实施过程中突显其应有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实现增效的目的。学校结合教师的个体发展规划,制订了学校教师整体发展规划,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教师发展活动,促进教师发展规划的落实与实施,从而让教师在学校的教师发展主题活动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实现学期之初的个体发展规划。
2、强调自我反思,学思结合,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可成为名师”,这是叶澜教授说过的话。教学反思,是教师课堂教学之后的一个教学环节,是教师课后要做的第一件事,而且也是教师组织新的课堂教学的前奏。为了改善教学状况,不断的查找存在的问题,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反思是促使教师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精、善、美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可见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有多大。具体做法:
(1)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营造全员反思氛围。
教师们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容易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自己往往还意识不到。即使形成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也不能及时总结提炼。究其原因,是个人还没有树立起反思的意识,集体中还缺少反思的氛围。学校应该形成鼓励教师反思的氛围。我们就利用各种教育教学机会,积极向教师传播反思的理念,在全校建立起全员反思的氛围。
(2)教给教师反思方法,促进教师有效反思。
教师的反思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尝试以下五种反思途径,觉得有一定的实效。
一是要求教师撰写教育日志,把自己在教学中随时出现的、记忆最深刻的事件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是要求教师编写教育案例,把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学生展示典型思想、行为、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是要求教师撰写教育叙事或教育札记、教学随笔,把自己从事教学中有现实意义的事情记录下来,记录心灵成长的轨迹,道出在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情感;
四是教师通过教后记,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误,扬长避短,不断改进;
五是教师进行网络研修,在国培计划、联片研修、校际交流等区域共享集体智慧,促进研究深入(这一点,目前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二、结对研修——同伴互助,携手共进
同伴互助活动能够把每一个成员都聚集在一起,让他们成为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成为参与者、受益者,能够使参与到活动中的每一个人都品尝到合作的快乐,在心理上找到归属感。同伴互助注重了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教师队伍建立合作的学习型组织。教师们不仅能在专业讨论中畅谈自己的教学观点,发现别人的真知灼见,还能在深度会谈中找出阻碍教研进步的消极因素,并依靠集体智慧来加以解决。这种教师间的合作学习,在教师间的心理相融、教育教学的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中有着非常独特的效能,其作用是其他方式所不能代替的。
同伴互助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在案例设计中共同把握教学规律。二是教师在互相听课中共同改进教学方法。三是教师在专题研讨中共同探讨教学策略。四是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共同分享教学经验。
我们的同伴互助分为了2人的“互助结对”和3人以上的教师研修团队两种形式。2015年,实现了前者。按我们的设计,“结对”包括校与校间的结对(共同体学校)、本校内教师间的结对、教师与教学业务领导的结对、教师通过网络教研与其他教师的结对等等。在开展校本研修的实践中,我也深刻体会到“结对”对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如:我校积极开展的业务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间“手拉手结对子”同伴互助活动。
有声有色的互助活动将教师的“手拉手”同伴互助推向了深入。结对双方每2周互听1节课以上,汲取双方教师的教育教学优点,并写好听课笔记;每次考试后结对子双方共同进行一次教学质量分析;结对双方每学期进行一次自我总结,撰写一篇优秀教案;结对教师在学期末撰写结对子成长体会一篇。相继推出业务领导与教师结对的汇报课及教师结对的汇报课,并在期末对上述活动进行考核。从中欣喜地看到了教师在活动中的成长和进步。
教师教研团队的研修主要包括:集体备课(议课)、互动研讨、案例分析、课题研究等等,教师在互助互动中,提升了团队精神,也提升了专业素质。
三、学校研修——多种形式,百花争艳
学校层面上的研修主要包括理论引领、随堂听课、校际交流、网络教研、经验交流、读书汇报、组织比赛等途径。本学期,我们一方面结合学校实际,认真开展大练兵活动,另一方面针对性的进行了校本四训研修,效果明显。
课改之路,一路探索,我们寻觅到了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有效校本研修。我想,只要将这项工作搞实了,就一定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速。在未来的课改路上,我们将继续努力,坚持走有效研修之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推动学校的和谐发展。
2015.12
第三篇: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成长
建立校本研修机制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及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理论丰富、观念新颖、勇于探索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重要保障。
校本研修作为一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最经济、最实惠的方式,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融入了教师的生活,成为学校教育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我们认为:在深化课改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发挥校本研修的团队力量,以点带面,唤醒全体教师教与研的主体意识,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潜能,创造一种崇尚研究、共同探讨、共享经验的氛围,创设一种有利于每位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从而实现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
一、加强师德建设,铸造校本研修的灵魂。
加强师德建设是校本研修的灵魂。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自我的动力之源。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商洛市教师行为“十不准”》、《让儿童到得到的生命自由成长》、《教师人格魅力》、《避免走入僵化的模式》等有关师德材料,是教师明确了具体的师德要求:尊重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二、校本研修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
(1)在校本研修中,我们注意要有目标的引导教师不断成长进步。我们为教师确定的总目标是:通过对全体教师 的继续教育,使其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聘请课程专家讲学、指导是教师研修的传统项目。我们定期聘请有关专家到校举办语、数、英等学科的专题讲座,指导新课程教学。我们还注重借鉴先进地区的办学经验,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3)以信息化教育带动校本研修,适应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迫切要求。信息技术的普及给教与学 带来了一场革命。为满足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需要,学校投入巨资建成了数字化校园网及多媒体教学设施,为教师的自我研修与提高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三、提高素质,打造名师,建设梯度教师队伍。(1)以教师全员研修为源头,开展系列的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活动。学习教育信息技术,学习新课改理论,开展“读一本好书、写好一篇优秀论文、参加一个课题研究、上一节成功汇报课”活动,以强化教师教学科研意识,进一步打好基本功,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2)以骨干教师研修为龙头,促进研修工作。充分发挥省、市各级骨干教师的辐射、示范作用。
(3)以新上岗教师及青年教师为重点,促使他们迅速成长。实行新教师“三年发展规划”督促青年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进步。要求青年教师要积极进取,热爱学生,练好基本功。
第四篇:立足校本研修 促进教师成长
立足校本研修 促进教师成长
为了实现大连市“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目标,提高教师培训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十一五教师教育工作开展以来,我校结合本校的实际,立足于校本研修,以教师的能力建设为根本,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导向,以新的理念来对教师进行教育,创设教师之间“互助合作,和谐发展,协同提高”的校园氛围,使我校不仅成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有个性特长发展的摇篮,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成就事业、终身学习、超越自我的真正的学习型组织。通过几年来的探索,我校也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研修模式,并坚信走校本研修之路,促进教师的成长。现将这几年来的教师教育校本研修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1、充分认识教师教育的紧迫性。提高对教师教育的认识,是解决“十一五”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所在。在大连市“十一五”教师教育文件和普兰店市教育局有关教师教育文件下发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长王清山首先组织班子全体成员认真学习文件精神,领会文件的主旨,分析学校教师队伍现状,反复讨论研究,从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教师教育在我校开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此,我们及时落实了研修方案。1)、以我校教师目前的基本状况为基点,总体规划五年研修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内容。2)、以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确立五年校本研修的具体目标和具体内容。3)、校本研修和日常教研活动有机结合,做好基本规划,统一管理,充实日常教研活动的内容,丰富日常教研活动的形式。4)、校本研修和课题研究有机结合,以教育科研引领校本研修,提高校本研修的水平和质量。5)、坚持三个结合:全员研修和分成提高相结合、校外培训和校内培训相结合、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与自主研修相结合。6)、确定基本工作思路:发挥学校自身的主动性,坚持以校为本,拓展研修的渠道,丰富研修的内容,扎实推进研修,实现教师教育的多元化,真正让教师的素质在校本研修中得到提高。
2、科学制定教师教育工作规划。任何一件事情没有好的指导思想,是做不好此项工作的。所以,我们学校首先结合《大连市十一五教师教育实施意见》和《普兰店市教师教育实施方案》的要求,对教师进行思想教育,让广大教师搞清楚“十一五”期间教师教育校本研修是当前推进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更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因此校领导班子依据《大连市的十一五期间的教师教育实施方案》,结合本校实际,我们先后制定了我校《十一五校本研修的五年规划》,《教师教育现代化建设发展规划》,教师个人发展计划,研修计划。制定了校际联动方案、专业引领培训方案。并详细把计划分到每年、每学期,把每项培训与研修的具体内容做了五年安排和学期安排,使教师能够依据计划与内容真正搞好校本研修。同时,校领导班子群策群力整理汇编了“十一五”教师教育工作《校本研修专辑》一书,并印刷成册发放到教师手中,从政策导航、方案定位、制度落实、研修实践、特色创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指导,使我校的研修工作责任到位、方向明确、开展有序,克服了研修工作的盲目性,确保教师教育校本研修工作受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加强领导,强化常规管理。
完整的组织架构是教师教育管理规范实施的必要前提,高效的组织运作是教师教育管理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为了实现教师教育的实效性,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校本研修第一责任人的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主持研修工作,组织教师参加研修活动并带头参加学习;教学校长亲自主抓,教育专干具体负责指导,各处室领导全面参与。同时我们成立了学校校本工作小组和由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校本研修专业指导团队,并完善了各个小组与团队的职责,使每个人都清楚认识到自己在校本研修中的地位与作用。不仅如此,我们还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建立健全基础设施使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制度、教师利用网络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制度、学校校本研修制度、校本集体研修制度、同伴互助制度、学习例会制度、考核评估制度、新教师的培训制度、班主任校本研修制度、校际联动制度、教研组校本研修制度、年级组校本研修制度、备课组校本研修制度等,进一步强化了常规管理。学校校长还经常性亲自检查、考核教师的活动情况,主持领导班子专项研究教师教育工作,以此来规范校本研修活动,确保十一五教师教育的有序开展。
三、脚踏实地,全面研修
为了清楚的掌握教师在校本研修中的活动情况,更加准确的对教师研修活动进行考核评估,我们统一编制了200页的《十一五教师教育校本研修记录本》作为教师研修作业本,每位教师每学年一本,本中规划设计了每学年上下学期的校本研修内容,包括校本研修学期计划、学期总结、研修内容(教学研讨、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同伴互助、自主学习、教学心得等)、听课记录、说课记录、评课记录、做课记录、校际联动、集体研修等活动项目。要求教师按照大连教育学院教师教育研修指导计划并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下发的研修指导计划进行研修活动,每月按时完成研修内容,由教育专干和学校领导批阅记录后,及时网上上传教育学院教师教育档案。
教育教学的生命就在于创新,而教育的创新离不开教师能力的提高,而无论是教师的师德,还是教师的学识方面,都需要提高与突破。而校本研修正是促进教师德与识再提高的一种最好手段与方法。校本研修的开展是在依据“十一五”教师教育内容,结合本校校本研修实际,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开展教师教育活动,形成我校的研中学、学中研、修中求、求中修的校本研修模式。
1、研中学。就是我们首先在教师备课上,以教研组为单位,形成备课组,每次集体备课,相同的题目与课标要求,却要求每位教师备成不同形式与过程的教案,然后通过组内讲评—讨论—定稿—实践,形成具有特色的相对完备的教育教学教案。通过这样,更能促进教师吸取众人所长,丰富自己,尽快成长,也达到了资源共享。
2、学中研。根据校本研修的要求和我校的现状,制订出台了《教研组课题研究实施条例》,《教研组集体备课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责任人;集体备课要求做到5个落实:时间和次数落实、地点落实、主持人落实、研究课题落实、中心发言人落实。为了不让集体备课活动搞形式、走过场,我们还提出三点要求: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必须提前自我备课;各备课组建立起集体备课的考勤、评价制度;集体备课结束后要写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书面教案,并按教案上课。
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了每学期校领导组成的听课小组参与教研组的上课研究中,我们的听课采取随机性不提前通知,都是每天早晨才通知任课教师的。通过所任课教师平常一节课,然后集中进行研修,从教师的教学 “案例分析”“教学反思”“阶段教学总结”积累反馈,方方面面来评课,既找优点,也找缺点,教师之间进行教学互动,教学研讨,在研讨中学习,使教师一改以往“孤身作战”式的自我研修,乐意于教学研究的互动研讨、同伴引领,促进了群体的共同成长。
学校还利用周二、周五下午时间组织有教研组长主持的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学校领导深入到各个教研组中督促指导教研活动。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做好活动记录,及时反思,使任课教师和教研组内教师都能在研修中学到别人的教学优点与长处,也能使大家认清自身的不足,从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素质。学校还每月举行两次教师集体学习的研修活动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水平,活动中校长亲自组织材料备课,并进行主讲,营造了浓厚的研修氛围,提高了教师研修的积极性。
3、修中求。就是教师在自修中也就是自主学习中,来获取对教育教学有用的信息。现代社会是一个倡导“终身学习,创新发展”的理念社会,这就要求教师在做教育者的同时又要做一个学习者。只有学习,教师才能拥有源头活水;只有学习,教师才能引领学生学习。为此,在研修中我们开展了“让教师在研修学习中提高”的读书活动,是教师在研修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在提高中成熟。学校为教师配备必读书目,向教师推荐教育理论专著,比如有关新课程学习的理论材料和教学案例,阅览室还专门为教师订阅了各种教育改革类的专业报刊,并向教师开放校园网。几年来我们每学期都倡导教师自学精读一本有价值的好书,并写出不少于2万字的学习笔记通过笔记,记下自己的收获,真正实现让教师在自修中达到提升教育素质的目的。
4、求中修,就是针对教师目前所困惑的问题,通过多种校本研修手段,来获得解决,这也是符合了从问题入手,在校本研修中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校本研修中,我们确定了“以课题为先导,以教研为基础,以校本研修为手段”的指导思想,实现研修一体化。通过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得到加强,老师们自觉地把教育科研看作是自己本职工作的一部分,看作是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如我校的语文组《初中作文教学多元化教学方式》,数学组《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理化生组《理化生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政史地组的校本课程《普兰店人文》等研究专题,都来源于教学中,把困惑于教师教学的问题形成了课题。我校语文的省级课题《初中作文教学多元化教学方式》的研究就是语文教师在校本研修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在解决问题中形成的。在课题操做中我们注重了科研与教研的结合,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先从理论入手,强化理论学习,再在实践中研修,并认真研究课题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根据操作记录进行反馈,查漏补缺,使整个课题从立项到实施运行效果良好。经过两年来实验,语文省级课题 “初中作文多元化教学方式研究”的实验取得了阶段性成绩,阶段性成果课题组教师编写的《复杂记叙文写作指导》一书已经完成并投入到学生课堂中作为校本进行试验。实现以课题为牵动,激发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促进了群体的共同成长,构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广阔空间,搞活了校本研修气氛。
四、群体共赢,活动多样
教师是校本研修的主体。新课程校本研修的顺利进行,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教师,取决于教师的能力和积极性。基于以上认识,我校精心组织优化了研修方式:
一)、实施“青蓝工程”。
为全面提高我校青年教师队伍的群体素质,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师资培训工作运作体制与模式,我校着手实施了帮扶结对“青蓝工程”。新老教师结成对子,互相激励,取长补短。让骨干教师带校内的一名徒弟,多方面跟踪指导。在活动中积累经验,提升业务水平,在指导中取长补短,提高综合素质,使一批青年教师很快成长起来。
二)、实施“名师工程”。
加强我校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造就学科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让骨干教师担负起青年教师听课、评课的重任。发挥名师在教学上的示范、引导作用,学校还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观看魏书生学术报告,通过专家引领,使教师明确前进方向,提高业务水平。
三)、开展教师新课程课堂教学竞赛活动。
通过研修活动的实施学校教务处举行了每人一堂课教师新课程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旨在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以激励促成长,以竞赛促研修。通过参加竞赛、听课、评课等活动,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切磋意识不断强化,问题与反思意识增强。活动中的每一堂竞赛课都是研究课,每一堂课都会给大家带来新的感觉与收获。极大的推动了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的改变,推动了校本研修工作的快速开展。
五、措施保障,落实有位
我校教师教育校本研修工作实行层层管理,各负其责的措施。学校校本研修领导小组负责全面考核,教研组长具体负责,即各教研组的活动由组长负责、学校领导各分管一个教研组,指导并参与各个组的教研活动。
1、每个教师根据学校校本研修整体规划,制定个人五年发展计划。根据个人发展计划,学校组织开设各类培训,举办专题讲座,教学研讨,教学竞赛等。
2、把教师完成校本研修计划纳入学年教师考核中,作为职称评审,先进评比岗位聘任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
确定研修形式:1)举办专题讲座形式。聘请校内外名师和主管负责人进行各类专题讲座;自学——反思形势、每月教师按照新课程自主学习摘录,写一篇学习心得,搞两次教学案例设计,并上交教师教育专干存档备案;2)实践与交流形式。开展教学设计,案例教学分析与研讨活动,师徒结对子,课件制作活动,做好研讨活动记录,通过说课听课评课活动,相互研究,共同提高;3)网络交流形式:每位教师每周至少点击两次及时应答平台,进行网络研究,每学期不得少于30次登陆,并要求教师做好登记记录。
4、做好教师教育学习档案管理工作。及时上传信息,获得反馈,指导校本研修工作。
六、校际联动,资源共享
利用地域优势,以原野行动为基础,我校先后于大连56中,16中,19中进行了联动,互派教师进行校本研修,把各校的优势展示出来,取众家所长,补己所短。以次达到资源共享。
七、加大投入,做好保障
(一)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
1、网络系统方面
(1)建有校园网,所有办公室、网络专用室、远程教室全部实现连通,宽带接入因特网、大连教育网和大连教师网,并保证网络畅通。
(2)建有媒体网络室,设施、设备建设基本齐备。(3)有专人搞好网络日常维护,保证网络畅通。
2、计算机配备方面(1)、全校共有计算机90台,学生机74台,生机比14:1;专业教师师机比2:1;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人机比1:1(2)、为了广大教师上网学习的方便,各教研组配备专职的计算机并加强校园网建设。
(二)加大经费的投入
学校每年都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教师的培训经费,每年为教师购买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订阅教育教学报刊杂志,并加大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教师除了正常参加大连市、普兰店市级的研修之外,学校还以每个教研组为单位,每学期外派一次学习和参观,以此提高教师的水平。
八、扎实推进,成绩突出
一)、教师的教育观念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
全校在职的教师 都参加了教师教育活动,都能按时按质量完成规定的学分,建立了教师教育个人档案,完成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的变化,使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始形成。
二)、课堂教学呈现出新的气象
在课堂上,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目标上,开始注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结合,既重教书又注重育人;在教学内容上,开始注意将学生生活经验、现代社会文明成果作为课程资料,根据教学需要重组教材内容,一改过份依赖教材、一味“教教材”的陋习,对教材开始学会了有所取舍、创造使用;在教学方式上,开始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大大增强。
三)、特色创新,创设校本课程
校本研修的活动开展,加强了对三级课程的管理,开足国家课程、保证地方课程、创设校本课程。目前我校已自行研发的校本课程《普兰店人文》一书上编已完成,省级课题《初中语文作文多元化教学方式研究 》的阶段成果《复杂记叙文指导说明》作为校本教材已编写完成,已投入教学实践中。《说明文的写作指导》的编写初稿已完成。
四)、教师素质提高效果明显
通过全体教师两年多的努力,可以说在校本研修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和成绩,教师的现代技术运用水平有了显著提高,都能够借助于网络辅助教育教学,教师能够按照要求保质保量完成选修课和必修课的学习,达到了规定的学时、学分。我校现有省级骨干教师1名,大市级骨干教师8名,普市级骨干教师8名,校级骨干教师9名。先后有多名教师获奖,有3名教师获国家级论文奖,2名教师获省级论文奖,有4名教师获大市级、普市级论文奖。有11名教师获得省、市、普市级优质课,傅雪、毕诗军在大连市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中分获一、二等奖。语文省级课题《初中作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研究取得阶段成果。《复杂记叙文的习作指导》已被作为校本投放课堂。
九、存在问题及推进工作的打算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课程资源缺乏的现状制约了研修开展的深度和广度。
2、由于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的差异,各学科的研修发展水平呈现不平衡性,薄弱学科迫切需要更高层次专业力量的指导和领引。
3、校本研修的项目意识不强。整个研修工作还显得不够明确,缺乏针对性,对提高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没有发挥出校本研修应有的作用。
4、培训过程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上传有待加强。
5、加大教育资源硬件配套设施和学校网络资源、远程教室的投入建设。
二)、工作打算
1)继续强化教师素质意识,使校本研修工作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2)继续加强对教师教育的管理和培训,提高师资质量,共同转变观念。
3)研究制订推进新课程校本研修的长效机制,实现研修工作的可持续、科学发展。
4)深化教科研工作,形成“人人参与科研,个个有课题”科研氛围,努力形成“学校、教研组、个人”为一体的教科研体系。5)加大教师研修的经费投入。
6)进一步抓好校际联动和名师、骨干教师的引领。
回顾几年来的工作,成绩是喜人的,但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思考,可以说未来的路还是任重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更加坚定走校本研修之路,更好促进教师的成长,无论在途经上还是投入上、管理与培训等方面我们都将要求做的更细更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兮”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务实进取,扎实研修,我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普兰店市第十七中学
2009年3月
立足校本研修 促进教师成长
普兰店市第十七中学
2009年3月
第五篇:《校本研修和教师专业成长》心得体会
校本研修和教师专业成长心得体会
吴 林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校本研修应运而生,并且蓬勃发展!它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一线教师的呼唤,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坚实阶梯!
一、养成学习的习惯。
当今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和社会迅猛发展,教师职业也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其中非常重要的两点就是:从传承走向创新和从奉献走向发展!教师不再仅仅是春蚕、蜡烛,而更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学会学习、终生学习!
首先,我们要读书。“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重要的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校园必然是一个美丽的学校”、“读书是教师生存必须、完善人格、拉长生命和终生奠基”等等这些闪烁着哲理灵光的语言,带给了我们内心深深的震撼,让我们兴奋地看到了读书的巨大魅力!但是,我们教师读书,一定要博览群书,不能拘泥于教学参考资料、习题集,而应广泛涉猎,如教育名著、唐宋诗词、中外名著、学术精品、散文童话等。当然,我们也要注意消化吸收,要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进行深层次的鉴赏和学以致用。
其次,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种校本培训。因为,校本培训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了学校,以新课程实施目标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是非常具有针对性,也是更能体现有效性的途径之一。坚持开展了各种校本培训活动,如计算机 的培训、普通话的培训、英语培训、简笔画、钢笔字的培训、师德的培训、教育教学理论的培训等,让老师们的专业素养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和提升。
再有,我们要虚心拜师。“学问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更必须要虚心向别人学习,拜“能者”为自己的老师。“拜师”,可以是我们常见的师傅带徒弟,也可以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选择“虚拟专业引领人”,如魏书生、于永正、李镇西、窦桂梅、支玉恒等名师以及身边诸多的优秀教师。因为,“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要尽可能地了解他们的专业成长过程,阅读、研究它们的论文、论著,还要通过博客、网页、论坛、信箱或者是面对面的交流与对话。我们要熟悉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等,并就自己困惑的问题和想法随时进行讨教,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还要力求做到在融会百家中发展创新,继而自成一家。
二、养成反思的习惯。
当前,我们除了学习,还非常需要养成反思的习惯!美国学者波斯纳就曾十分简洁地归纳出教师的成长规律为“经验+反思=成长”。但我认为这里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其实也具有研究的性质。我们教师不只是完成和执行教学任务,而应该作为一个自觉的反思者,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我准备好上课了吗?我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了吗?„„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反思和解决的问题。
三、增强研究的意识。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教教材,而应该学会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
体。只有教师增强了研究意识,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深化教学思想,让教育教学跟上新课改和时代的步伐!因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不仅是对过去陈旧课程的彻底变革,更是对我们已经成为习惯的教学方式的严峻挑战!要想在教育领域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必须充分认识时代发展的特点及其要求,努力实现教育与时代、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共进。即,要有较强的研究意识。其实,纵观当前的教育改革形势,需要我们教师深入研究的话题有很多。如: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习惯的培养、学生作业的指导等等。就我们学校而言,开展教研活动、写论文随笔、实施课题研究、落实集体备课等,都是有效的研究途径,我们都应该积极而认真地参与其中,并力求取得发展!
四、提升合作的能力。
现今的校本研修,特别强调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以及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因为,教师专业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最实际、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教师的合作中,还能促进教师的自我实现,使教师摆脱职业孤独,形成教育合力,从而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例如,我们的课题研究、集体备课、听评课、执教公开课等,都是我们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展现,我们都应该好好地把握!
总之,校本研修是教育改革的呼唤,是学校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它是立足于学校,解决学校教育实践问题,充分发挥教师专业自主的教师自我教育形式。在当代社会变革中,教师必须通过“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去适应变革,学会生存。所以,校本研修之路必将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