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同伴交往的自我发展

时间:2019-05-12 06:12: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同伴交往的自我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同伴交往的自我发展》。

第一篇:如何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同伴交往的自我发展

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同伴交往的自我发展策略研究

1.引言

儿童跨入小学的同时,也进入了一个更为开阔的交往世界。他们一天的时间几乎是在学校度过,与同伴交往的时间和机会都比以往有所增加,社会互动作用的形式和内容也日趋丰富多样和深刻。儿童与同伴间的交往越来越深,同伴关系对孩子的影响也越大。这种不同于儿童最早接触的家庭关系方面的交往,对儿童本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今有关同伴交往的研究中,大部分是与师生交往或亲子交往的不同侧面联系在一起,而与学生自我的联系却比较少。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其同伴交往或同伴交往与其自我意识的发展会产生相互影响。在正确的教育下,儿童主动、积极地融入与同伴的交往中,不断增强对自我的意识,可以更好地促进同伴间的交往。同时,良好的同伴交往也会影响到学生的自我意识,影响到他们对自我的概念、评价、自我效能感等等。为了让小学低年级学生更好的适应学校生活,更好的适应与同伴间的交往,我拟从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同伴交往的自我发展策略的角度进行研究。2.相关研究综述

2.1同伴交往与自我意识的界定 同伴是彼此地位平等的人。儿童的同伴关系是儿童在家庭外的一种重要社会关系。同伴关系(perrelationships)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张文新,1999)。同伴关系包括同伴群体关系和友谊关系。同伴群体关系反映的是在同伴群体中彼此喜欢或接纳的程度,即同伴在交往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同伴社交地位。友谊关系是指儿童与朋友间的相互的、一对一的关系。同伴关系与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相比而言,其特征是交往更为自由、平等、主动(周宗奎,1999)。它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儿童社会化中起着其他关系所无法取代的主要作用[i]。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自己和周围人的认识[ii]。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观的我,即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者;另一个是客观的我,即被觉察到的我。它以主体自身为意识的对象,是一个由自我感知、自我认识、自我概念、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控组成的依次上升的多层次系统。

2.2同伴交往与自我意识的相关研究综述

关于低年级儿童同伴交往与自我意识的关系上,目前的研究相对比较少。

从学校因素与儿童自我意识角度上,胡美荣等人通过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问卷对武汉市4所小学的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了学校对儿童自我意识影响因素。认为:“在校情况:老师的喜欢程度、同伴关系、学习成绩、兴趣爱好与儿童自我意识有关。老师喜欢、与同伴关系好、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自我意识水平较高, 而且焦虑水平也较高。不同的兴趣爱好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影响各不相同。结论:在校情况对儿童自我意识有重要影响, 学校应加强对儿童自我意识心理健康的教育”,同伴交往行为作为学生学校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应该引起关注[iii]。从儿童交友状况与儿童自我意识角度上,陈会昌、谷传华、贾秀珍等人通过对136名小学儿童在3年级和5年级时的同伴交往状况和孤独感的问卷调查,探讨了小学儿童的交友状况及其孤独感的关系,认为“儿童交友越多, 他们对自身交友或同伴交往情况的评价越积极, 对学校的满意度越高, 这种积极的自我评价又进一步促进了他们的同伴交往[iv]”等,说明了同伴交往与自我意识是一个双向的相互影响过程。由此可见,通过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关注与培养,可能对学生的同伴交往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儿童社会行为与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角度上,荆雷、梁执群、张亚宁等人曾经通过采用Piers-Harris 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Conners 儿童行为问卷对太原市151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小学生自我意识与行为问题的关系,认为:“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行为问题有明显的负相关[v]。”这说明了自我意识对个体行为倾向有比较明显的影响作用。从同伴交往地位与自我概念的角度上,李蓉蓉,韩向明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取向与自我概念的研究表明(李蓉蓉,韩向明,2002),大学生人际关系取向与自我概念维度中的语言自我概念、一般学业自我概念、问题解决自我概念、外貌自我概念、同性异性关系自我概念和自尊自我概念相关显著。有研究指出,这些可统称为人际关系自我概念。因此,他们之间的相关充分说明了人际关系取向与自我概念的关系。阳德华对初中生自我概念与其抑郁、焦虑的研究结果表明(阳德华,2002),初中生的自我概念是影响抑郁和焦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一般自我、学校表现自我、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自我是预测初中生抑郁和焦虑的重要因素。这些研究均表明,在同伴交往中自我概念对儿童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取向、应对方式、情绪及行为产生广泛的影响,从而对同伴交往产生着一定的作用[vi]。

从儿童社会技能的发展与自我概念的关系角度上,根据Lisa D.Jackson和BruceA.Bracken的研究,他们指出同伴接受在儿童自我概念和社会技能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样的认识导致了研究者从儿童的社会技能、人际关系和社会测量法等方面对儿童的同伴接受进行大量的研究。研究者通过社会测量法(对儿童的社会接受性进行测量的主要方法)对815名儿童和青少年的整体自我概念、具体领域自我概念与其社会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极端的社会状况组(社交明星组和被拒绝组)在自我概念上存在差异。具体的子量表,尤其是在社会性子量表上的得分,要比量表总得分在不同社会状况组中的区别更大[vii]。1984年Coie和Krehbiel进行了一项培养实验,对那些成就感低,社交活动中被拒绝的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了学习技能训练。结果表明,这种训练不但提高了儿童数学和语文的成绩,还使他们的社会地位有所改善。训练结束一年之后,这些以前是被拒绝的儿童现在变成了可接受的儿童,达到了同伴团体中的一般水平[viii]。综上,现今对同伴交往的研究大部分是与师生交往或亲子交往的不同侧面联系在一起。在同伴交往与儿童自我角度上,现今的研究多数是局限在儿童同伴交往与自我的概念、评价、社会因素等方面的调查研究上,而针对自我发展对同伴交往的影响研究较少,从这个角度提出的改善同伴交往的策略,特别是从低年级学生这一角度提出策略的比较少,基于为促进小学生良好同伴交往行为的形成与发展,我拟从自我意识的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策略措施,促进其身心和谐、主动、积极、全面、健康地发展。3.小学低年级学生同伴交往与自我意识 参照临床心理学的研究,有关自我的研究者普遍认为,良好的自我发展意味着形成整合与分化相统一的自我。具体的表现如下:不需要依靠别人来满足自我的需要.能够在挫折和困难面前独立地安慰和支持自己;不是通过向别人发泄情绪来抚慰自己,也能够理解别人,不把他人因其他因素而表现的言行举止误以为针对自己。因此自我的分化是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行为的个性基础[ix]。

儿童在上学前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思考问题,如“我要……”、“我有……”等以“我”字当先。带着在家庭等环境下己成的自我,进入小学阶段,开始在新的环境中建构自我,同时指导自己的行为。自我,作为影响儿童的同伴交往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学生个体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对自身的认识和调节,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意识的核心。

“自我中心”是个体发展在婴幼儿阶段的一种自然的心理特征,随着年龄的发展,这一心理特征逐渐减弱或消失。然而,现在的儿童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成人对孩子的爱不求回报,形成单向的爱,这就使孩子只知道享受,不会替他人着想,从而形成了众人为我“自我中心”的心理。这种心理在行为上常常表现有“自私、霸道、骄傲等,这是低年级儿童社会化的极大绊脚石。而和同伴间的交往则恰恰相反,它需要的是尊重、谦让、分享、合作、关心等亲社会行为。这些亲社会行为正是医治低年级儿童的“自我为中心”,从而促进小学低年级良好同伴交往行为形成的灵丹妙药。高军通过文献资料法阐述同伴交往与自我意识的发展的关系,他从同伴交往促进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同伴交往对儿童的自尊的影响、同伴交往促进了儿童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发展等三个纬度进行阐述,最后认为“同伴交往是促进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方面,儿童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作用也将越来越大[x]”。同时,孩子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对儿童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取向、应对方式、情绪及行为也产生广泛的影响,对同伴交往产生着一定的作用。

同伴交往中,正确认知并评价自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了认知因素外,动机、需要、期望等心理因素也参与其中。如果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缺点,长期徘徊在失败的阴影中,很容易失去自信心,从而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相反,如果一个人一直以自我为中心、盲目乐观、刚愎自用,则会阻碍良好的同伴交往的形成,容易在社会交往中受挫。同伴交往是小学生的基本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曾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主要的就是人际关系的适应。在人际交往中,人不但依靠语言传递信息,情绪的外部表现也是很重要的人际手段。”通过积极的情绪表情,如真诚的微笑、满意欣赏的点头、富于同情的表情等,往往能给人予亲和力,使人互相接近,互相了解,架起友谊和情感的桥梁,建立起和谐而友好的同伴关系。所以儿童的各种自我情感体验的丰富和发展,对儿童个体良好同伴交往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作用。同时,儿童对自身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自觉和有目的的调整和控制对他们良好同伴交往关系的形成和维系也具有突出的作用。小学生个体对同伴交往的意识、监控、感受等,对小学生同伴交往也具有影响。个体对同伴交往的意识、技能的提高,交友的范围扩大了,特别是当儿童在同伴群体中被同伴接纳并与同伴建立起友谊时,他们对自身与同伴的交往情况的满意度就会提高,从而又进一步促进个体与同伴间的交往。

总之,在儿童同伴交往中,积极的自我意识对“现实我”有比较清晰客观的认识,而且“理想我”的确立比较现实,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积极的自我意识对自我情感体验是健康、向上的;在实际工作生活中能自觉地指导自己的行为,不断地完善自我。而消极的自我意识则恰恰相反,它对自我的意识是不准确的,是否定的或歪曲的;情感体验是消极或虚妄的;面对所发生的事情往往会不知道怎么处理。4.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自我策略

儿童,尤其是低年级的儿童,认知上常有自我中心的特点。他们只有在与同伴的互动过程中才会认识到别人的观点、需要与自己并不相同,学会了解别人,理解别人,约束自己,改变自己不合理的行为与想法,学会与同伴相处。

4.1提高低年级儿童对同伴交往的认识,改善同伴交往 儿童认知世界的方式决定了儿童的行为,进而影响到儿童的同伴关系(庞丽娟、田瑞清,2002)。一个人对同伴交往的认知水平如何,标志着他心理发展的水平。不同的孩子具有不同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他们在共同活动中也有不同的行为表现,这为儿童在同伴交往中提供了分享知识经验、互相模仿、学习的提供了条件。同时为低年级儿童提供了大量的同伴交流、直接教导、协商、讨论的机会。因此,增强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同伴交往的认知,可以促进其同伴交往行为。

4.1.1潜移默化,以榜样促进低年级儿童同伴交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关研究表明, 小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人数在一、二年级占98 % ,具有“向师性”的特点[xi]。在小学生眼中,教师无所不会;教师处处都是自己模仿的榜样;教师最有权威,这种权威力量远远超过父母。因此,教师的个人行为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有重要影响,教师应该主动与小学生交朋友,用自己的榜样作用对初入学的小学生交友指导。同时,家长的行为对学生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和家长以身作则, 通过自己良好的言语行为儿童树立榜样,引导儿童向先进榜样学习。学生在集体中,由于与老师、同学共同活动,直接交往,别人的言行常常会直接引起学生的思索、对照,产生模仿心理。他们不仅模仿教师的行为,而且仿效教师的态度、价值观和情感反应、并以自己类似于教师而自豪。对于其同伴,教师可以在集体中有意识地树立“小模范”作为儿童的学习榜样,或者有意识地讲些英雄、模范人物等的小故事,作为儿童评价的依据,同时在与其他教师、朋友的交往中也树立良好的朋友关系,这为儿童自我意识及其与同伴间的交往的塑造等都具有很大的帮助。4.1.2增强对自我的认识与评价,以促进低年级儿童对同伴交往的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学生自我的认识与评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过程。陈会昌、谷传华、贾秀珍等人通过对136名小学儿童在3年级和5年级时的同伴交往状况和孤独感的问卷调查,认为“儿童交友越多, 他们对自身交友或同伴交往情况的评价越积极, 对学校的满意度越高, 这种积极的自我评价又进一步促进了他们的同伴交往[xii]”等,说明了同伴交往与自我评价是一个双向的相互影响过程。通过增强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与评价,可对学生的同伴交往产生积极的影响。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6~10岁属于他律道德发展阶段,这一年龄段的小学生绝对服从权威,往往把成人的判断当作自己的判断。所以此刻教师和家长对小学儿童的评价就具有重要的作用。成人对孩子与同伴间的良好交往行为进行表扬,对其与同伴间不良的行为给予批评,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良好的同伴交往,创设满意的奋斗目标,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下发展与同伴间的交往,增强对同伴交往的认识,从而提高同伴交往的行为。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经常对儿童作出适当的正确的、适当的、及时的评价,会使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步提高到一个新的较高的水平,在与朋友的交往中也增强了信心,同伴间的关系也会处理得更好。

4.2提高低年级儿童的自我情绪体验,促进同伴交往 艾立克·费罗姆说过:“人类只有和其同胞们携手并肩、休戚与共中才能找到快乐和满足。”儿童通过与同伴的交往,满足自己交往和归属的需要,需要的满足使儿童得到快乐,快乐能感染周围的人,吸引更多的同伴,营造更多的快乐,这有益于身体健康,有助于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4.2.1扩展生活经验与范围,丰富发展自我,以改善低年级儿童的自我情绪

刚入小学的孩子,往往还以自我为中心,心理上的幼稚性、依赖性,行为上的无意性仍然很突出,不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而其认知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又受着周围人的影响,因此教师应鼓励低年级的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社会生活的实践活动,拓宽他们的生活交往学习的范围,为他们多组织活动,让他们多关注现实、多接触同伴,在活动与认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摄取新的生活经验以丰富自我、发展自我,学会与人交往,改善自我不良的情绪行为,从而促进与同伴间的交往。广阔的交往范围也可使小学低年级学生获得广泛的来自他人对自我的评价,有利于他们综合、全面地分析他人对自我的评价来认识自我。同时,也为低年级小学生提供更多的参照者,在与不同类型者的相处中取长补短,有利于低年级儿童学会怎样与人和谐共处,完善自我情绪行为,促进与同伴间的交往行为。4.2.2提高低年级儿童的自尊感

自尊水平对低年级儿童的身心发展有重要影响。国外的研究发现,那些与同伴关系亲密、同伴接受性高、或对同伴关系较为满意的儿童往往具有较高水平的自尊,那些没有形成亲密的同伴关系或遭到同伴拒绝的儿童其自尊水平往往较低[xiii]。自尊水平过低使人不能悦纳自己而形成自卑感,进而否定自己,对整个身心都会造成不良影响。通常,如果低年级儿童由于某一方面的过失承受过多的贬抑和指责,他们的自尊就会受到压抑和挫伤,从而忽略其他方面的优点或长处,进而影响到他们个性的顺利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要为低年级儿童营造鼓励性和奖赏性的气氛。首先,要为低年级儿童积极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并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特点给以具体、正确而又略带赞赏或鼓励性的评价,使他们增强自信,形成自尊感。其次,要教育低年级儿童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让他们明白挫折是每个人成长道路上不可避免的,鼓励他们要勇于面对挫折,学会从挫折中获取经验与信心。另外,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低年级儿童的人格,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即使在批评甚至处罚时,也只是针对其行为过失,无论公开或私下都不要屈辱儿童或青少年的心灵和人格。4.2.3培养提高低年级儿童的移情能力

移情又叫感情移入,即情绪感染与共鸣。让低年级儿童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他们学会观察、体验、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xiv]。移情可以使主体内部产生某种感情共鸣,有利于促进低年级儿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促进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形成。有实验表明:在接受一段时间的移情训练后,大多数儿童的同伴关系有了较大的改善,许多孩子由于能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因而避免了同伴间小磕碰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xv]。李辽(1990)曾设计了移情训练系列法,即通过情绪追忆——情感换位——作品深化——作品评析等步骤来训练儿童,结果表明,移情训练是能够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的[xvi]。同时,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的提高也可以促进儿童良好的同伴交往。低年级儿童由于自我中心化倾向较强,他们往往更多地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而不是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只根据自己的意愿而行动,而很少考虑他人。因此作为儿童本身,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移情能力,提高自己对他人情绪情感的敏感性,学着站在他人角度,感受和理解自身行为对他人所造成的影响,从而有意识地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提高自我控制的水平。

4.3提高低年级儿童对问题的应对方式,改善同伴交往 儿童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对问题的应对方式如何,是其克服困难,排除干扰,解决问题,实现与同伴友好交往的保证。

与成人相比,儿童行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冲动性强,儿童在行动前常常不加思索,很少考虑行为的结果,而不象成人会在具体行动前先仔细考虑,考虑到该行为的利与弊,从而相应地采取一种适宜的行为方式。因此针对儿童行为的这一特点,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教师应培养、教导学生在做事之前先想一想,根据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或他人的经验想一想这么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自己个人以及周围他人会产生哪些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控,采取适宜的行为方式。比如两个好朋友因某事而争吵,之后就谁也不再理睬谁了,如果他们能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也许两个人的关系就不会闹不和了。

再者,对于儿童自我控制行为的产生,一方面与儿童自我控制意识的发展有关,但另一方面有效的自我控制策略的获得也是自我控制行为出现的一个必要前提。比如对于争抢玩具,不少儿童都知道这样做不对,应该控制自己的行为,应该谦让,但实际上他们常常由于缺乏有效的自我控制策略,如注意力转移——先玩别的好玩玩具、延迟满足——自己过会儿也可以玩等,从而不能有效地抵制玩具的诱惑,控制自己的行为而导致矛盾、冲突的产生。又如当一个孩子伸手拿他感兴趣,但家长或成人却不允许他拿,并且用语言或其它方式给予告戒或惩罚时,慢慢地就会发现孩子再不会去拿这东西了,并且在面对他感兴趣的东西时,通过某种方式控制自己。因此有意识地注意学习一些必要自我控制的策略,掌握一些自我控制的方法,将会更好地有助于儿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从而促进与同伴间的友好相处。

总之,儿童的同伴交往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其自我对同伴交往的认知,体验,及其控制等对促进儿童良好同伴交往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促进儿童对同伴交往的认知,优化他们同伴交往的情感体验,及对同伴交往中遇到问题的自我控制策略等,可以更好的促进其与同伴间的良好交往。

第二篇:如何帮助学生与同伴更好地交往

如何帮助学生与同伴更好地交往?

一、活动主题:换个角度看问题——如何与同伴更好交往

二、活动对象:初中生人际交往特点:

(一)逐渐克服了团伙的交往方式他们交友的范围逐渐缩小了,初中生最要好的朋友一般是一至两个。他们选择朋友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有共同的志趣和追求,②有共同的苦闷和烦恼,③性格相近,④在许多方面能相互理解等。

(二)朋友关系在初中生的生活中日益重要。观点和行动上的一致,也是初中生朋友之间心理接近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某些场合下,好朋友之间经常要制定出一个一致的行动方针,若违反了方针,就要受到严厉的遣责。他们认为,能否忠于协议、忠于朋友是衡量友谊的十分重要的尺度。但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往往有较强的个性,以自我为中心,在交往中出现摩擦时,不会换位思考。

三、活动目标:

1、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看法,尊重他人的意见和看法。

2、学会在人际交往中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感受他人的感受,增进双方的理解。

四、课前的准备:进行6人的分组,每组选一个小组长、多媒体课件

五、活动过程: 1.课程导入

小测验:假如你带着5种动物一起到野外去,它们分别是猴子、老虎、兔子、狗、大象。可是随着旅行的进程,你发现同时带着它们变得越来越困难,你不得不逐一丢掉它们,最后只能留下一种动物陪你,你会如何选择呢? 要求:(1)每个人自己独立思考、选择并填好表格;(2)小组讨论,互相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看看小组能不能商量一个共同的意见,并请小组里的一名代表发言。(3)听到铃声停止讨论。

丢弃1理由丢弃2 理由 丢弃3 理由 丢弃4理由保留 理由

各组相互讨论,交流各组的意见(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每个小组的意见都不一样,那到底丢谁?留谁?其实并不重要。让大家做这个游戏是想让同学们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体会到,对一件事而言:(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并且都有自己的理由。

(2)小组在短时间内很难统一意见,要统一意见的话每个同学就必须从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尊重他人的意见。

(3)在这个游戏里,我们还会发现人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有两个:一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如丢掉老虎,因为它威胁到我,都围绕着“我”的需要出发。二是从他人的角度。如丢掉老虎,因为离开我,它有能生存下来。

当然,平时我们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较多,这并不是不可以,只是我们生活在集体里,避免不了要与他人交往。如果人人都要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考虑对方或他人意见,那就会出现争吵、冲突。不信,我们走进心理剧场去体验一下。

2、心理剧场

篮球**故事情节:放学后,篮球场上小东和同学们在打篮球,一不小心,篮球砸到了小西身上。他们是如何交谈的呢?(1)站在自己的角度(观看片段一)提问:站在自己的角度,小东强调自己没有错,小东和小西的关系如何?

(2)站在他人的角度(观看片段二)提问:站在他人的角度,小东设身处地地感受小西受伤后的痛,小东和小西的关系又如何?

教师:从上面短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考虑问题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很容易引起冲突和矛盾;如果站在他人的立场想一想,许多问题就很容易解决,并且也让双方都感到愉快。我们常常把这种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地感受他人的心理叫做“换位思考”。

3、心语训练场 心理侦探(依次显示冲突场景图片,请学生当心理侦探采用换位思考解说并解决图片中的冲突)过渡:接下来,让我们尝试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来帮助下面的同学解决问题。

(1)冲突图片一:小美脸上长了许多雀斑,小刚经常开玩笑叫她:“小麻雀”,小美非常生气。提问:小刚觉得很有趣。换个位子,如果你是小美,你会怎样想?(2)冲突图片二:小明平时和同桌关系很好,只是上课听到感兴趣内容老爱和同桌讲闲话,让同桌听不进去课,同桌特别苦恼。如果你是小明同桌,你会怎样想?

过渡:刚才我们帮助他人解决了问题,现在自己也来试试看,想一想:最近与同学之间的一次矛盾、冲突。当时我是这样想的:“换位思考”后我想: 学生填写,可以相互交流,互给意见和建议。

4、总结出示图片:同学们,看,图片上的柱子是什么形状的?(方形)那么这根呢?(圆形)是啊,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看,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我们能换把椅子坐一坐,换个角度想一想,那么许多矛盾就会比较容易,比较好的解决,你们觉得呢?

五、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策:

1、学生谈自己与同学交往中的矛盾时,教师要遵循自愿原则,不勉强。也可以让他们写下来,单独笔下交流,不公开,做好保密工作。

2、教师只是对交友中不良现象做分析,不对号入座,避免某生受其他同学嘲笑。

第三篇:如何帮助学生与同伴更好地交往

如何帮助学生与同伴更好地交往?

主题:我和同桌

【辅导对象】小学四年级

【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体会同桌之间的交往是双向的。2.了解好同桌的标准,学习与同桌友好相处的方法。

【活动准备】招聘书、彩色卡纸、磁铁、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你拍拍,我拍拍

活动程序:同桌一组,按教师示范的8拍节奏拍打同桌,从肩膀到背部。然后互相交换。

交流游戏感受:在游戏中,你是如何拍打同桌的,同桌是怎样拍打你的?教师引导:在与同桌的交往中,往往是你付出什么,就将收获什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相互的。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宽松、愉快、安全的心理环境,并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到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你付出什么,就将收获什么。)

二、活动:“同桌招聘会”

1.情境引入:林兰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她的同桌个子虽小,却是吵架。两个人吵架的时候,班上同学常常批评林兰欺负弱小,林兰就更讨厌同桌了,她要求老师把同桌换掉。可老师说:“他的缺点会改正的,要相信他。”林兰为此感到很苦恼。2.你和同桌之间是怎样相处的?学生自由发言,述说自己与同桌之间的交往情况。3.续前情境:有一次林兰在日记里写了一则“招聘同桌”的广告,她罗列了许多好同桌的标准,我们今天也来模拟一次“同桌招聘会”。按自己理想中同桌的标准写一份招聘书。4.交流、应聘、竞聘。

5.小组讨论招聘条件的共同点,评出大家心目中理想同桌的主要特点。引导:同桌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的伙伴,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的同桌是一个懂得尊重、谦让、帮助、欣赏的人。而你的希望也正是同桌对你的期待,我们对好同桌的要求,其实就是我们与同桌友好相处的方法。

(设计意图:以新颖的方式催化学生彼此参与和互动,充分利用团体动力,使学生在参与和分享中获取新的想法和感受,领悟到与同桌的交往是相互的,要学会与同桌友好相处。对好同桌的要求,就是我们与同桌友好相处的方法。)

三、我与同桌:“自导自演”

如果遇到下面的情境,你和你的同桌会怎么做呢? 1.手工课上,同桌忘带剪刀了„„ 2.同桌考试得了100分„„

3.做作业时,同桌把手臂一直伸到了„„ 4.上课时,同桌提醒我认真听讲„„

同桌间友好相处的秘决:相互尊重、相互谦让、相互帮助、相互了解„„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情况,通过角色体验,给学生一个展示的空间,在真情演绎中,实践与同桌友好交往的技巧。)

四、体验收获

1.分享本次辅导的收获。

2.再做开始时的游戏,体验与同桌友好相处的快乐。

第四篇:如何与同伴交往:小学心理辅导教案

10课时:《如何和同伴交往》

教学内容:如何处理好同伴关系。

主题阐述:

本节课设计以人本主义教育心理观作为理论指导,重视学生的精神需要,重视个人体验,强调每一个主体都参与其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心理交流,使学生不仅是从教师那里、更重要的是从心理健康课中获得心理支持并获得经验,培积极的情绪。最重要的,通过“如何和同伴交往”为主题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方面健康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开发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教材分析:

同伴交往中,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产生矛盾冲突,嫉妒就是其中之一个原因。嫉妒是对才能、成就,地位以及条件和机遇等方面比自己好的人,产生的一种怨恨和愤怒相交织的复合情绪。通常所说的“红眼睛”,就是嫉妒心理的典型表现。嫉妒心理在青少年中很常见,当别人获得成功得到赞扬,而自己默默无闻或是遭遇失败时,心中便会愤愤不平,充满妒意。此外,青少年还会因他人的身材长相,生活条件,各种用品等比自己强,而产生嫉妒心理。不少孩子爱嫉妒别人,闹情绪,这样孩子就不能很好的和其他同学相处。这便会使使家长担心,尤其是不知道怎样教育嫉妒心强的孩子。所以教材设计这个问题,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性格。学情分析:

现代儿童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人员较少,再加上单元式住宅又在客观上阻碍了儿童与人交往的机会。不少儿童存在交往心理阻碍,不够主动等现状,与人交往的能力、方法等不够理想。与同伴之间,由于性格、生活等条件迥异,相处时难免有矛盾冲突,课前通过调查针对本班实际情况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帮助学生消除交往中消极的嫉妒情绪,用积极的乐观的心态主动交朋友,与同伴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学理念: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很多 ,尤其在小学高段更是青少年心理及人格各方面日渐成熟的阶段 ,在此阶段各种因素都会对其人格的发展产生影响 ,小学生的人际关系尤其影响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而每个小学生都有其自身的性格特征,不同的性格特征又有其不同人际关系交往方法。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孩子们可以认识到嫉妒心理的表现、感知产生的原因和对自己的危害。2、情感目标:

辅导员老师指导孩子们学会用积极的态度和自我调节的方法,主动克服嫉妒心,为他人喝彩而内心觉得快乐。3、能力目标:

孩子们懂得嫉妒心理对人对已的危害性,能主动区分识别嫉妒的行为表现,愿意有意识地克服嫉妒心理。教学重点:

认识到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影响健全人格的形成。学会避免和克服嫉妒心理,懂得赞美他人,并为懂他人喝彩。教学难点:

学会如何避免和克服嫉妒,以友爱、亲密和宽容的态度与他人相处,适时地赞美他人,为他人喝彩。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嫉妒的故事:

有一天,你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一个小天使出现在你面前,她说帮助你实现你的一个愿望,你有什么样的愿望呢?(生自由答)这时小天使说,无论你的愿望是什么我都会帮你实现它,但是我同样会把你的愿望的两份送给你的好朋友,现在你有什么愿望?你的愿望有变化吗?可这时同样的情形出现在一个坏孩子身上,这个坏孩子想了很久,最后他一咬牙告诉小天使:你挖掉我一只眼睛吧!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悟? 二.身边的嫉妒。

情境剧:百分背后

现在请你在心里默默地想咱们班级里,你一个好朋友的名字,想好了吗?那好,现在就到他身边去,和他手拉手。你们每天都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可是现在有这样一件事发生:你们班老师刚刚发下来你们的考试卷,你刚刚及格,而你的好朋友却得了一个100分,这时正巧放学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请你们选择各自的角色,加上丰富的想象,把想到的情况真实地表演出来。小结:

这样做,主要是嫉妒心在作怪。*嫉妒心理就是看见他人比自己强,心理就不舒服,甚至产生强烈的憎恨。总想排除别人超越的地位,破坏别人超越的状态。

*可见,嫉妒心理是个双面佳人。适度的嫉妒心理能唤醒人们的进取心,使人产生赶上他人和超越他人的想法。而过度的嫉妒心理对人的成长是有害的。

嫉妒给我们带来的不良后果那么多,我们怎样想办法克服它呢? 三.如何克服嫉妒心理? 1.你们有什么好方法?

2.*当别人超过你,而你的心理不平衡时,请背诵下面的话:

同学进步祝贺他,制定计划赶上他,找找同学夸夸他,换个想法不恨他。3.做一做,乐一乐;

设置情境:班级的一位同学获得了大队长的光荣称号,同学们会怎么做呢?如果让同学说赞美祝贺大队长的话,大队长和同学各有什么感受?

两个小学生一组,一个同学向另一个竖起大拇指,让另一个同学说一下感受。交换角色。

4.大声对自己说……

我也辉煌过,我也还一样会了不起!四.生活感悟(格言警句)

小结:大家的感悟就像一些名言警句一样,比如:

1、嫉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嫉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2、嫉妒是心灵的野草,它妨碍健康的思想生成.

3、像空气一样轻的小事,对于一个嫉妒的人,也会变成天书一样坚强的确证;也许这就可以引起一场是非。五.课外作业:

搜集关于嫉妒的名言警句,和好朋友一起制作一份手抄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发现彼此做的好的地方,并加上适当的赞美。

第五篇:如何与同伴交往:小学心理辅导教案

关于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的教案

《如何和同伴交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如何处理好同伴关系。主题阐述:

本节课设计以人本主义教育心理观作为理论指导,重视学生的精神需要,重视个人体验,强调每一个主体都参与其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心理交流,使学生不仅是从教师那里、更重要的是从心理健康课中获得心理支持并获得经验,培积极的情绪。最重要的,通过“如何和同伴交往”为主题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方面健康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开发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教材分析:

同伴交往中,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产生矛盾冲突,嫉妒就是其中之一个原因。嫉妒是对才能、成就,地位以及条件和机遇等方面比自己好的人,产生的一种怨恨和愤怒相交织的复合情绪。通常所说的“红眼睛”,就是嫉妒心理的典型表现。嫉妒心理在青少年中很常见,当别人获得成功得到赞扬,而自己默默无闻或是遭遇失败时,心中便会愤愤不平,充满妒意。此外,青少年还会因他人的身材长相,生活条件,各种用品等比自己强,而产生嫉妒心理。不少孩子爱嫉妒别人,闹情绪,这样孩子就不能很好的和其他同学相处。这便会使使家长担心,尤其是不知道怎样教育嫉妒心强的孩子。所以教材设计这个问题,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性格。学情分析:

现代儿童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人员较少,再加上单元式住宅又在客观上阻碍了儿童与人交往的机会。不少儿童存在交往心理阻碍,不够主动等现状,与人交往的能力、方法等不够理想。与同伴之间,由于性格、生活等条件迥异,相处时难免有矛盾冲突,课前通过调查针对本班实际情况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帮助学生消除交往中消极的嫉妒情绪,用积极的乐观的心态主动交朋友,与同伴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学理念: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很多 ,尤其在小学高段更是青少年心理及人格各方面日渐成熟的阶段 ,在此阶段各种因素都会对其人格的发展产生影响 ,小学生的人际关系尤其影响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而每个小学生都有其自身的性格特征,不同的性格特征又有其不同人际关系交往方法。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孩子们可以认识到嫉妒心理的表现、感知产生的原因和对自己的危害。2、情感目标:

辅导员老师指导孩子们学会用积极的态度和自我调节的方法,主动克服嫉妒心,为他人喝彩而内心觉得快乐。3、能力目标:

孩子们懂得嫉妒心理对人对已的危害性,能主动区分识别嫉妒的行为表现,愿意有意识地克服嫉妒心理。教学重点:

认识到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影响健全人格的形成。学会避免和克服嫉妒心理,懂得赞美他人,并为懂他人喝彩。教学难点:

学会如何避免和克服嫉妒,以友爱、亲密和宽容的态度与他人相处,适时地赞美他人,为他人喝彩。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嫉妒的故事:

有一天,你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一个小天使出现在你面前,她说帮助你实现你的一个愿望,你有什么样的愿望呢?(学生自由答)这时小天使说,无论你的愿望是什么我都会帮你实现它,但是我同样会把你的愿望的两份送给你的好朋友,现在你有什么愿望?你的愿望有变化吗?可这时同样的情形出现在一个坏孩子身上,这个坏孩子想了很久,最后他一咬牙告诉小天使:你挖掉我一只眼睛吧!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悟? 二.身边的嫉妒。

情境剧:百分背后

现在请你在心里默默地想咱们班级里,你一个好朋友的名字,想好了吗?那好,现在就到他身边去,和他手拉手。你们每天都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可是现在有这样一件事发生:你们班老师刚刚发下来你们的考试卷,你刚刚及格,而你的好朋友却得了一个100分,这时正巧放学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请你们选择各自的角色,加上丰富的想象,把想到的情况真实地表演出来。小结:

这样做,主要是嫉妒心在作怪。嫉妒心理就是看见他人比自己强,心理就不舒服,甚至产生强烈的憎恨。总想排除别人超越的地位,破坏别人超越的状态。

可见,嫉妒心理是个双面佳人。适度的嫉妒心理能唤醒人们的进取心,使人产生赶上他人和超越他人的想法。而过度的嫉妒心理对人的成长是有害的。

嫉妒给我们带来的不良后果那么多,我们怎样想办法克服它呢? 三.如何克服嫉妒心理? 1.你们有什么好方法?

2.当别人超过你,而你的心理不平衡时,请背诵下面的话:

同学进步祝贺他,制定计划赶上他,找找同学夸夸他,换个想法不恨他。3.做一做,乐一乐; 设置情境:班级的一位同学获得了大队长的光荣称号,同学们会怎么做呢?如果让同学说赞美祝贺大队长的话,大队长和同学各有什么感受?

两个小学生一组,一个同学向另一个竖起大拇指,让另一个同学说一下感受。交换角色。4.大声对自己说……

我也辉煌过,我也还一样会了不起!四.生活感悟(格言警句)

小结:大家的感悟就像一些名言警句一样,比如:

1、嫉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嫉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2、嫉妒是心灵的野草,它妨碍健康的思想生成.

3、像空气一样轻的小事,对于一个嫉妒的人,也会变成天书一样坚强的确证;也许这就可以引起一场是非。五.课外作业:

搜集关于嫉妒的名言警句,和好朋友一起制作一份手抄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发现彼此做的好的地方,并加上适当的赞美。

下载如何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同伴交往的自我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同伴交往的自我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低年级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的选题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的进步,离开了书籍便不可想象。高尔基说:“我读......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学习效果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五篇范文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新城小学 李梅霞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学习习惯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儿童整个学......

    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调查研究

    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调查研究 1、 提出问题 1.1 问题的提出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大全五篇)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习惯是逐渐养成的,好的习惯对学习至关重要。而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因此,在小学低年级培养学......

    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兴隆小学 魏祖钊 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先生曾总结出“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

    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合作学习习惯

    《培养低年级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习惯养成的研究》 的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

    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心得体会

    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心得体会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作为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