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甸县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校本培训阶段总结

时间:2019-05-12 06:1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寻甸县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校本培训阶段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寻甸县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校本培训阶段总结》。

第一篇:寻甸县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校本培训阶段总结

积极开展教师综合素质培训 努力提高培训学习质量效益

我县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校本培训于2006年8月启动,计划到2008年6月结束。全县共有高中、初中、小学教师4438人参加培训学习。为切实提高本轮培训的质量、效益,以达到提升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目的,我们从本县基础差与底子薄、学校布点分散与层次复杂、教师数量众多与整体素质差、教师时间紧与任务重、培训投入少与资源不足等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培训主观性强与随意性大、培训形式单一与盲目排外、培训偏重理论学习与忽视实践运用等突出问题,采取了多方面的方法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及培训要求,全面完成各项教师培训学习任务。现将基本情况总结如下:

一、采取的方法措施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职责。

按照上级要求,我县已成立了县、乡(镇)、校各级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分别负责各个层级的校本培训组织管理工作,并组建了县、乡(镇)两级专家组,负责具体的学习业务指导、考评。

2、统一思想认识,协调各个环节。

县教育局寻教发[2004]49号《关于校本培训实施方案》和寻教通[2006]50号《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实施方案》两个文件的制订、下发,明确了校本培训的组织领导、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及相应规章。在此基础上,寻教通[2006]58号《寻甸县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校本培训进程和考核细则》进一步统一了培训进程,规范了《报告册》填写、档案管理、成果展示、检查考核、学分认定等各项具体业务,使培训步入了积极、协调和高效的轨道。

3、抓好骨干培训,发挥“龙头”作用。

2006年10月下旬,由县教育局牵头,邀请了省、市领导及专家,在我校举办了由各乡镇中心学校大校长、师训专干、初级中学校长、县直属学校校长及师训专干参加的县级骨干培训班。在培训中,县教育局局长马金华作了动员报告,省、市领导及专家介绍了其他地区的经验,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杨加兴讲解了培训的操作规程,县教师进修学校党支部书记李金国进行了专题辅导,县教育局人事科余夏京老师作了安排布置并提出了要求。通过培训,初步建成了一支校本培训的骨干队伍,他们在各个层级的校本培训中发挥着“龙头”作用,有力地推动 了我县校本培训各项工作的开展。

4、注重检查落实,强调观念更新。

截止今年9月份,我们已组织12位教师分四个组对全县4所高中、1所职业高中、17所普通初中、182所完小学习《课程观》、《教学观》等两个专题的情况进行了两个轮次的检查指导及考评认定,对《教材观》、《评价观》两个专题的培训启动工作进行了检查督促。在工作中,每一位教师都能按要求对每一项业务工作、每一个学习环节进行检查、指导、认定,并与所到学校领导、教师进行面对面的平等的沟通、交流、对话。通过这一工作,使各乡(镇)中心学校、初级中学、完小不仅培训机构健全、文件配套、计划周密、方案详实,而且培训任务明确、方法灵活、措施有力、考勤严格、记录完整,同时培训形式多样,专家辅导、自学教材、小组交流、自检自查、听课评课及实践反思被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保证了培训积极健康地进行。

二、获得的培训成效

1、完成了阶段培训任务。

从《课程观》、《教学观》两个专题的考评认定结果看,教师们一方面掌握了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形成了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另一方面也在实践运用当中积累了经验,锻炼了才干,提升了素养,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质量。数据显示,两个培训专题的成绩合格率均在98%以上,其中,优秀人数占总人数的20%。

2、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

如县民族中学、仁德镇一中、仁德镇三小、金所乡雷锋希望小学和多姑完小、羊街镇中心完小及清水沟完小、功山镇中心完小及三保完小、河口乡营河完小及海嘎完小、塘子镇团结完小及易隆完小、七星乡初级中学及腊味完小、甸沙乡海尾完小及麦地心完小、先锋乡中心完小、柯渡镇晨阳完小及老卡完小、鸡街乡初级中学及中心完小、倘甸镇中心完小、凤仪乡中心完小及合里完小、金源乡中心完小、联合乡中心完小及北合完小等。这些学校校长组织管理有方,目标任务分解到个人,各种材料分类归档,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教师们认识到位,学习积极,《报告册》填写整洁、规范,学习计划、研读教材记录、集中学习笔记、互评交流意见、案例评析、活动设计、教案、论文、自评自结等内容一应俱全,而且有深度、有质量。更为重要的是,学校把教师们的教案、论文等进行分类加工、整理,汇编成册,形成成果,逐级上报。就实际情况而言,这些学校的教师不仅能通过学习、反思、交流发现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还能及时分析和解 决这些问题,并把它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成了校本培训的直接受益者。

3、优化了培训方法策略。

在培训中,不同条件的学校都能结合教师实际,使方法策略更加优化,更加开放、灵活、实用、创新。如偏远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的学校一般采用“辅导—自学—自评—总结”策略;大部分教师接受过高等院校培养的普通学校采用“自学—研讨—实践—整合”策略;师资力量强、教学水平高的学校则采用“专题—研修—独创—发展”策略。同时,有的学校根据教师的个体素质不是整齐划一的,一种策略不可能适应学校所有教师的参训学习的实际,综合利用多种策略,为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拓展了空间,使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与自身发展构成了一个动态的过程。

4、获得了初步培训成果。

我县各参训教师都认真总结并撰写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成果。各乡(镇)中心学校及县直各校在汇编乡(镇)、校级成果集的基础上,已向县教育局推荐报送了50份优秀成果,其中,评选出县级优秀成果35篇、市级优秀成果8篇,省级优秀成果7篇。此外,我县参训教师所写的多篇反映培训学习成果的文章还发表在《昆明教师教育》、《寻甸教研通讯》等刊物上。

三、下步的培训思路

1、找准突出问题,着力加以解决。

在一、二两个专题的培训学习中,仍存在着部分领导及教师认识不到位、参训不积极、学习不深入、成效不明显等问题。在后两个专题(《教材观》、《评价观》)的培训学习中,我们一方面要继续按有关文件及“五步学习培训”策略来规范各个层级的工作,另一方面还应增强教师自觉学习与终身学习意识,提升自我培训的责任感,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从而达成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目标。

2、开展特色培训,提高培训效率。

从学校角度看,要研究教师成长的规律,区别新教师、一般教师、骨干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不同特点和存在问题,帮助不同层次的教师制订出不同的发展计划,为他们提供不同的分层的适宜的培训,这样的校本培训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学校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充实校本培训课程资源:收集文本资源和声像资源,尽量多地购进教师培 训方面的图书、资料、光盘、软盘等,及时从网上下载资料;完善培训硬件设施,如场地、校园网等;建立校本培训师资库,培养骨干教师、外聘专家;与培训机构、教科研机构和其他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做好优秀案例、优秀课件的整理和归类或做成教师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有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括条件性资源、素材性资源两类),校本培训的展开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3、总结实践经验,打造培训成果。

教师们要把所学理念用于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并将长时间的实践经验,依据所掌握的新理念进行升华。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把培训学习成果反映出来,以体现参加培训学习的成效,提高培训学习的水平质量,同时方便相互间进行交流探讨,并推动教师综合素质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

4、强化反思运用,达成培训目标。

各学校应结合教师的工作实际,采用诊断反思及问题解决策略,突出教师对课堂教学实际情境与自身教育经验所作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思,随时查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检测预定措施的可行性,优化教师的教学策略,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岗位能力水平。同时,学校应通过提供资料、鼓励学习、建立成长档案、提供成果展示平台、倡导自我评价等措施来实施教师自我发展式培训,把培训学习要求逐步转变为教师的自觉行为,转化为教师素质的综合提升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我县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校本培训工作,在各个层级的共同努力下,通过《课程观》、《教学观》两个专题的实践探索,已取得了初步的成绩,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为后继两个专题的培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寻甸县教师进修学校 2007年10月22日

第二篇: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

“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

《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

------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

禄丰县第一中学培训总结

教师的素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发展综合国力的关键,也是制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快教师培训的步伐,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建设好一支立志为民族繁荣、为基础教育事业而献身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关键,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是实现民族繁荣、国家富强的关键。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在前三个专题培训基础上,本学年禄丰县第一中学进一步认真组织校本培训。培训指导思想是: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动力,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核心,以科研为先导,以全心全意为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化发展为宗旨,坚持培训与教研、科研相结合,不断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转变教师教育理念,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禄丰县第一中学进一步认真贯彻《新一轮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认真落实《禄丰县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实施细则》,精心组织,积极开展工作,圆满完成第四专题的培训工作。为不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结合学校的实际,现将第四专题:《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的专题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班子重视,加强组织管理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此次培训,在前三轮专题培训的基础上,学

校领导班子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并统一了思想,确定组织方式,明确责任人,加强了培训考评的组织机构。

2、禄丰县第一中学教务处专门负责培训工作,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进一步作了培训动员,安排了第四专题培训的有关事宜,并提出了培训的具体要求和计划。

3、结合县教育局师训办、县教师进修学校印发的《禄丰县新一轮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实施细则》,以及《禄丰县第一中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实施细则》,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关于第四专题学习的计划与有关要求”,并按“计划与要求”开展工作。

4、本学年内在每两周一次教研组会上,加强了小组学习、讨论、交流,同时加强了以教研组为单位,个人自学自修为主的培训学习工作的检查和督促。检查了教师的学习情况。

5、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进行了三次单元培训指导工作,召开了两次考评组成员会议,布置和安排了培训和考评工作。

二、教师自觉学习、态度端正

1、全校教师在工作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自觉进行学习。每位教师都认真研读培训教材,认真填写《报告册》的相关内容。

2、各学习小组都按要求,每月定期学习一次,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讨论在培训学习以及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每月对小组学习成员的学习情况检查一次,作好检查情况记录。

3、每位教师通过学习、结合自身的教学写了一些体会、心得、案例、总结等反思文章。

4、学校在学期或学年末统一检查一次,在专题学习结束进行考核

之前再检查一次,并及时反馈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相关教师及时修正。

三、取得的成绩 本次培训在禄丰县综合素质培训领导组的指导和帮助下,加上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各项培训工作卓有成效,取得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1、教师对培训的认识、观念、思想、意识有了质的变化。通过此轮培训,全校教师的学习、钻研业务的自觉性进一步得到提高,营造了一种浓厚的学习风气。

2、通过将培训与教育科研、学科活动的有机结合,教育科研与培训相互促进,学校良好的教研氛围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使教研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3、通过培训,绝大部分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明确了新课程、新教材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要求。同时,能够学以致用,将所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4、第四专题,全校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培训合格率达到100%。总之,第四专题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与县教育局师训办、县教师进修学校、学校领导的关心,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大力配合分不开。当然,在培训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如:《报告册》填写不规范;个别教师出现赶填《报告册》现象;反思写的少且单一,体会不深刻,没有好的成果论文等。我们将再接再厉,不断地总结、吸取经验教训,力争使每位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认真抓好最

后一个专题的培训工作,真正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加快基础教育的改革,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篇:教研组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计划

政史地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计划

大坪中学:李丽

根据文山州教育局关于印发《云南省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文教政治【2005】25号)文件要求及麻栗坡县关于印发《麻栗坡县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麻教发【2005】107号文件要求,结合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资培训工作的实际,我组特制定《课程的反思与重建》的学习计划如下:

一、范围和内容及要求

1、培训范围:根据教育厅有关精神与我县实际,新一轮的培训范围是全组教师(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凡无故不参加学习者,履职考核定性不合格,不得参加本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竞聘。

2、培训内容:《课程的反思与重建》

3、时间安排:2006年5月至8月

4、要求:我组于2006年6月正式启动培训,8月15日前各成员要向教研组书面汇报培训情况。积极开展好5个一活动:即进行一次培训;进行一次检查总结;组织一次经验交流;进行一次成果评选;进行一次先进表彰。本组教师在学习每个专题时,都要运用本专题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理念,联系教育教学管理的实际,找出2-3个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改进计划,用于实践检验、总结,形成理论成果。

5、培训方式和成果展示:《课程的反思与重建》采用“自修——反思——实践”的培训方式,即(1)、自修——反思;(2)、共同参与;(3)、案例评析;(4)、教学诊断;(5)研训一体。

本组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教材,在教材上作好旁批、圈点、勾画,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填写《报告册》,(不得雷同或请人代写,否则重修),自学中结合教学工作实际,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出存在的问题。于8月15日前向教研组上交心得体会(10)篇、案例分析(5)篇;论文(1篇);自修总结(1份),定于8月26日晚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进而找出本组的共性问题,并寻找其形成原因及解决办法。

二、目标任务

培训以教师发展为本,以促进教师专业化为向导,以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为重点,以新课程实施为依托,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运用教育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校本研修为基础,为各教师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双向沟通、多项交流的良好学习气氛。建立团队学习共同体,促使本组教师从“适应型学习”进入更高层次的“创造型学习”,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具体要求是:

1、加强师德教育,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意识,增强教师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促使职业道德水平显著提高。

2、使本组教师能认识到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及改革的具体目标、相关的政策措施,明确作为新课程的实 施者应树立的教育观念。

3、使本组教师都能了解并掌握新课改的理念及内容、结构、评价、管理的重大变化,明确教师作为新课改实施者的角色和工作方法的变化。

三、具体措施

1、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在培训过程中加强指导,分层培训,突出重点,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

2、校本研修,自学为主。本项目的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把学校和教师在课改中遇到的问题作为培训的起点,把解决问题作为培训的归宿。教师以“自修——反思——实践”和合作、互助、互动、集体分享为主业的写信形式,在自学的基础上强调反思,适时辅导,在合作中分享、升华。

3、以学校为基地,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学校综合办学水平为目标,以解决学校或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为内容,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本组的互助学习及校内外专业人员的指导为支撑,通过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共同研究、专业引领、解决问题等过程,最终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培训方式。

2006年6月2日

第四篇:对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分析与思考

对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分析与思考

(553105 威宁县黑石中学)张荣华

诸如威宁县这样的民族贫困地区的教师的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牵制着提高当地的教育质量,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人的背景下,贫困地区教师如何在基础薄弱、条件落后的环境下适应教育不断发展的要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众所周知,为了提高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关于在民族贫困地区开展“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启动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暨新课程师资培训计划(2004-2008年)的通知》,启动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工程,组织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培训工作,要求全部中小学教师进行常规性的轮训。但是,到目前为止其结果如何呢?

一、民族贫困地区教师培训问题明显

我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贫困县,2006年8月以前,全县中小学教师缺编近5,000人,而且已有的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严重不达标,到2008年8月后通过中央、省、地、县招考和录用“特岗教师”等,全县教师数量已经基本达到编制要求,但是,有很大一部份教师仍然存在专业不对口的现象。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些表面令人满意的数据背后仍隐藏着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

1.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极低,素质不高。教师队伍还有由没有接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初、高中毕业生组成,还有一部分代课转正教师至今未进行师范类的系统学习。2.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呈现“满编不够用”的结构性缺编现象。有的学校教师达到编制,但英语、计算机和音、体、美教师却严重不足,无法正常开齐课程。3.乡镇的部分边小教师包班现象严重,工作负担重。一个班主任教师可能要完成该班所有课程的授课工作,暴露出“所教非所学”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针对我县的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县教育局对我县的部分教师进行了分期分批派出外出培训。并对生均公用金费的使用作了规定,要求其5%为培训任务经费。以常规的集体短期进修培训、骨干教师专项培训和校本培训等几种形式开展培训工作。

短期的集体大规模培训是由国家指定的教师进修学校对教师进行的整体培训。这种培训是国家启动的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工程的具体项目,也是我县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它与教师职称评定与晋级挂钩,一般可称为常规培训或履职培训。每个假期举办1-2次,如今已经培训10多次,全县几乎所有教师都参加过这类培训。目前,培训主要集中在“走进新课程”和“信息技术教育”两个主题系列。但是,由于部分学校出于节约——不愿“出血”---培训中让教师过多的“贴帐”,从而造成了教师对培训的不认同和抵触心理。

骨干教师培训,顾名思义,是针对各个学校的拔尖人才所采用的培训。它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开支,通过对学校中工作能力强、富有号召力的教师进行培训,由点到面地影响整个教师队伍。培训还经常采用逐级培训的方式,由乡校到村校再到校点。但随着传递面的扩大,不可避免地存在信息递减的情况,培训传达的内容与效果也会因为骨干教师的态度与表达能力而受到影响。所以普遍表现为村校以上的培训效果好,到了村小和各个寨小,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

教师自愿参加的学历教育一般是农村教师为达到合格学历而被动参加的学习(我县 1

对小学教师的要求是达到中师或专科水平,初中达到专科或本科水平,高中达到本科水平)。此类培训学习的费用完全由教师个人承担,学习时间也集中在寒暑假,以自考、函授、等的方式修完规定课程,考查合格者便能获得相应的文凭认证书。据调查,目前有约60%的教师通过这样的方法取得了合格的学历,但也有70%的人认为这种继续学习对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和实际工作没有任何帮助。

由上述情况可以看出,目前,我县仍处于探索阶段,受到管理、经费、师资、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只有少数条件较好的学校能开展所谓的“校本培训”工作,而这种校本培训仅限于一般的教学观摩和研讨会等操作套路,培训效果不甚理想。

二、教师培训过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民族贫困地区的教师培训工作仍是举步维艰,经费问题首当其冲。由经费问题又派生出培训机会缺乏、培训时间不足、培训形式单一等问题,无法满足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但是,即使抛开经费、资源、机会等问题,仅针对已开展的常规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的操作技术层面而言,我们仍发现如下问题:

(一)培训观念的城市化

从我县及其周边的类似地区来看,无论是新课程改革后所推行的教材,还是围绕新课改的理念而实施的培训活动,都表现出严重的城市化倾向。从城市发起的新课程改革,在内容进度和教学要求上都远远高于贫困地区教师与学生的水平。诚然,教育理论具有相通性,城市中先进的做法也值得推广和借鉴。但调查表明,贫困地区教师培训只是一味照搬、生搬硬套地运用城市的那套培训课程与教材,缺乏对本地教育现状、课程设置、教师实际需求等方面的深人研究,导致培训与现实脱节,严重削弱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导致教师们普遍认为培训的实际效果不大,难以将培训知识“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学用结合”。对此,从城市到当地支教的教师和大学生深有体会:“这里的孩子腼腆、害羞,汉语表达不流畅,像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都很难有效开展,城里的一套做法在这里应用,处境非常尴尬。”

(二)培训内容的理论化

培训内容是培训活动中最实质性的因素,直接影响着培训效果,但贫困地区L县的教师培训在内容上却偏重理论,轻视实践。特别是在大规模的集中常规培训时,为节约时间、便于控制,培训通常仅仅局限于对教育理论的传授,缺少鲜活的实践案例支持,让教师感到培训内容犹如海市蜃楼,虚无缥渺。这种脱离实践的理论,难以说服教师来内化理论、转变观念,更难以升华理论,外化于日常的教学行为中,对教师的实际教学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访谈中经常听到教师抱怨,“培训就是去勾画重点,最后考试”,“这些理论资料大部分只是听课的时候翻翻,下来根本没有什么用”。理论作为实践经验的浓缩和概括,如果在培训时只停留于口头上,就容易造成机械、空洞、教条、刻板的弊病。

(三)培训方法的单一化

从我们所参加过的教师培训所采用的方法看,难免有些单一,主要是“专家说一教师听”的灌输式方法,很少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不注意及时的信息反馈,最终使培训沦为说教。民族贫困地区的教师培训以点到为止的单向传授方法粗浅介绍教育理论与相关知识,忽视了一线教师学习的主体地位,使教师在培训中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这与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多种方法并存等理念背道而驰。很多参训教师对此既感到厌倦又感觉轻松,他们似乎已习惯于在培训中扮演只需要耳朵和笔记本的听众和记录者角色。教师培训层面尚且如此,那教师日常教学所使用的方法就不言而喻了。

(四)培训过程的形式化

整体而言,教师培训也不免存在形式化——培训单位与参训教师均缺乏内在自觉性。具体表现在,培训前缺少需求调查,培训后没有跟踪评价,培训中缺乏科学设计,培训部门重量轻质、应付了事,忽视实践环节。而参训教师也并不重视集中培训,把县里的或派出外县的集体培训当成任务,没有把培训视为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继续教育。参训教师把培训当作“走走过场”,培训单位将培训简化为“专家”上课,培训变成一种外控的、临时的、缺乏系统的花架子,组织草率。

三、如何改进民族贫困地区的教师培训工作

民族贫困地区教师培训对于提高教师素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至关重要。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逐渐完善,教育经费投人的政府职能将不断增强,贫困地区教师培训的经费问题也将迎刃而解。但经费的增加只能从量上保证培训机会和时间,培训质的提高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此,我们必须用终生学习的大教育观看待教师培训,将培训视为针对教师的系统教学过程,以教学论的研究思路和观点反思培训工作。

(一)严格筛选,加强培训队伍建设

培训者的素质是确保教师培训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素,也是培训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所以,对培训者的挑选和培训至关重要。在挑选时,需制订规定性的要求和评价标准,既考虑培训者是否具备崇高的敬业精神、丰富的教育理论、渊博的专业知识、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及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还要考虑培训者是否懂得师资培训的特点、规律,熟悉本地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能将教育理论融于教学实践,指导教师教学。培训队伍应在广阔的领域里组建,以培训主体多样化、师资结构合理化的原则为指导,建成一支专家型、经验型、管理型的培训队伍,保障教师培训工作高效、高质量地完成。而对于已建立的培训队伍,要经常有目的地选派他们外出进修,并深人中小学进行调查研究,与一线教师建立联系,积累实践经验。

(二)研究教师,激发学习的积极动机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激发贫困地区受训教师的内在学习动机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必由之路。贫困地区的教师生活在偏远山区,信息闭塞,对发达地区的先进思想和做法非常陌生,受自身教育水平的限制,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慢。同时,大部分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教育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的倾向性,其观念行为的转变需要多维刺激与强化。所以,教师培训一方面要研究贫困地区教师的学习特点,另一方面要激发他们对培训的需要。多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诊断教师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找出原因,以此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但是了解教师只是培训的基础,激发教师的主动参与意识才是培训成败的关键,可以通过学员参与设计培训、提供可选式培训套餐、组织教育问题探究合作组、评定优秀学员等方式,唤醒教师参与培训的主体意识。

(三)实地考察,增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

教师参加在职培训,不仅要给自己补充一些必要的、先进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培训,达到会用、善用其所学的目的。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教师希望接受实际教学方法技能、现代教学手段、开发乡土教材的实用技术、后进生的转化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培训。无论何种形式的培训都应指向贫困地区教师教学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上。可立足现实,提供某种技能性培训,也可审时度势,将理论与实践联系,为教师更好地从事教学进行系统性培训。此外,培训要特别注意城乡差别,考虑贫困地区学生语言表达、学习观念、个性品质、领会能力方面的特点,为当地教师贴身打造本土化的培训内容,用因地制宜的眼光去推动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

(四)努力探索,灵活运用多种培训方法

现行师资培训的教学方式及手段落后且单一,不利于贫困地区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需要积极探索,运用多种培训方法,科学有效地组织培训活动。要将听、看、讲、做、体验等多种途径和方式结合起来进行,打破传统讲授的常规,综合运用诸如案例分析法、集体备课法、微格教学法、头脑风暴法、交流业务能力、体验多种角色、专家引领(专家讲座、专家评课、名师导学)、教育教学问题研讨(教育漫谈、热点研讨、难题会诊)等各种培训方法,增加培训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五)加强监督,完善培训环节

为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教师培训问题,避免培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就必须加强监督,形成由培训者、受训者和培训监督机构所组成的三权制衡网络,建立教师培训的督导评价机制,完善培训过程。这种评价不仅需要在培训进程中不断收集反馈信息,更要在培训后进行跟踪调查;不仅需要对参与培训的教师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自评与他评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结合,也要对培训单位的培训内容、教学方法、培训者素质、效果、意见等方面进行评定。

第五篇:教师综合素质校本培训方案范文

某某中学校教师综合素质校本培训

实 施 方 案

为加强对本校教师校本培训的管理,推进我校校本培训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围绕朱校长提出的“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探索实践新的教学模式;集体备课制度化、规范化、加强校本教研、加快提升教师素养;以问题为抓手,以切合学校实际,解决实际需要为原则”的工作思路,继续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教、科研兴校”科研管理理念,紧密结合学校教学的中心工作,在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开展教师综合素质校本培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 品位的提升提供指导。

根据和省、市、区教育部门关于《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校本培训实施意见和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培训指导思想、目标

以人为本,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造就可持续提升的教师;面向全体教师,突出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培训;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的,经过3—5年左右的努力,努力建设一支数量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和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二、组织管理

为加强对本校校本培训的管理,使我校校本培训顺利进行,决定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统一安排校本培训,确认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名单如下:

组 长:&&&副组长:&&&、&&& 成 员:&&&、&&&、&&& &&&为执行责任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教务处,由&&&、&&&、&&&负责,副主任由杨筱华、何斌担任。导评小组成员由&&&、&&&、&&&组成。承担各教研组培训任务及对学科小组和教师进行指导与考核。

三、培训内容

根据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选用&&&、&&&、&&&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教材”中的《有效教师》、《有效教学》和北京出版社出版,“新课程师资培训资源研制工作组”组编,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评审的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中的《课程的反思与生建——我们需什么样的课程观》、《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什么——谈新教材新功能》、《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教材,对我校教师开展全员培训,重点解决课程观、教学观、教材观、评价观问题。

四、培训形式

(一)培训的主要方式与环节

以教师所在教研组为单位,以“自修——反思——实践”为主要培训方式。要求体现以下几个环节:

1、自修教材。先粗读教材,弄清基本内容;然后精读教材,有重点有选择做好读书笔记,找出自己的发展障碍(薄弱环节);再在精读、反思的过程中,寻求用新的教育观念、理论和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2、自评自结。在自修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的自主实践、自主评价、自主总结、自主完善。具体要求是:各参训教师在自我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2 以及效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分阶段、分专题写出学习心得体会和小结。

3、互评交流。即在自评的基础上,组织教师以教研组或年级组为单位,进行评议,相互交流。各学习小组定期进行学习进展、方法、心得、疑难问题的学习讨论与交流;并把新老教师、强弱教师进行搭配,结成对子,进行互评互带,共同提高。

4、校长导评。校长通过进入课堂、参与教研活动、同教师座谈等形式和教师直接接触,面对面地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备课、理论学习、教学基本功等进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校长组织学校导评小组对教师是否达到该段发展目标给予评定,对教师的学习小组(自评报告),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肯定成绩,指出差距,找出存出问题,对教师下步发展做出规划,指明发展方向和学习目标。

把技能培训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经常性地开展“新课程研究课”、“青年教师示范课”、“班队会观摩课”,给每一位教师都创设展现的机会,以此促发技能的提高。

在相互听课后,在办公室内,在一堂研究课后进行,给教师创设一个交流看法的机会,相互沟通、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根据教师需要确定几个重点专题,组织集中培训,邀请本校讲师团成员及市、区内外专家来校讲课。

以考代训式培训:如心理健康教育自考、计算机等级考、公共英语等级考等内容。

5、实践验证。教师在教学中发现新问题,应用所学习的新理念、新知识指导教学实践,通过讲课、听课、评课、说课和开展专题研究等活动,在实践中改进教学,体验参加培训、提高理论水平的收获,以学促教、研学互助,实践升华。

3(二)培训的基本方式

1、理论学习式。以理论学习为主,帮助教师在联系实际的理论学习中逐步形成以理论来指导实践的自觉性和基本的实践分析策略。理论学习式的一般步骤是:设计学习主题、展开实例分析、提出发展建议。

2、研究交流式。通常是以学科教研组或年级组为单位组织的经常性的集体学习活动,充分利用本校教师资源,共同研究教学中的问题,共同研究如何解决在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3、案例分析式。学校可根据需要分学科、分类别、分层次设计教学案例,引导教师针对案例进行学习、研究、反思、感悟、借鉴。

4、课题研究式。抓住在教学中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选择课题、确定学习专题、开展学习研究、合作学习讨论、研究结果反馈、专家点评、确定新课题。

5、问题诊断式。针对教育教学中带共性的问题和教学中重点疑难问题或学科遇到的突出问题,组织教师集体会诊,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理念得到提升,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专题讲座式。学校根据教师专业化发展带共性的需求,每年确定几个重点专题,聘请校内外专家组织集中培训。专题集中培训应注意分层教学。

7、远程教育式。以远程教育技术手段,整合天网(因特网)、地网(校园网)、人网(校园沙龙、读书看报活动、各类交往活动等)资源,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组织教师的培训活动。促进教师上网、看报、读书,广泛搜集整理信息,利用信息提高自身素质。

8、区域合作式。区域合作式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校际之间、学科之间的交流、研讨、分工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形式,也是校本培训的延伸和补充。

9、研训互动式。学校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科研立项和向上级申报立项,确定集体和个人承担的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紧紧围绕教学中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同时,在培训教学中,培训内容又以课题项目为骨干支撑,给学习者以极大的吸引力,既能提高专业知识,又能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

(三)运用“五步学习培训法”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每个教研组(教科室、年级组)、每位教师,在学习培训每个专题时,都要运用每个专题的基本理念、基本理论,联系教育、教学、管理的实际,找出1——2个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一步);分析原因(第二步)‘制定改进计划(第三步);用于实践检验(第四步);进行理论总结,形成成果(第五步)。此过程和方法简称“五步学习培训法”。

(四)注重发挥团队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要营造专业引领、同伴互帮、合作分享的学习氛围,通过理论小组、科研小组、教学观摩、教学诊断、上“交流课”、校园论坛、成果展示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来促进团队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和形成。

五、培训时间 1、2009年1月8日——1月17日为宣传发动阶段。2、2009年1月——2009年11月主要研修内容:《有效教师》 3、2010年1月——2010年10月主要研修内容:《有效教学》 4、2010年9月:学校全面总结培训工作,写出自评报告上交区项目培训办,区教育局对各校培训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和检查验收(专题总结,成果登记、提交一篇培训成果、上交《报告册》)。5、2010年10月培训考核

六、培训管理与措施:

(一)以各教研组为主开展“教研日”活动,把校本培训与教研活动 5 进行有机结合。

学校为把技能培训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在培训和教学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在排课时各年段各学科备课组专门排出半天进行活动,开展有“培训目的和研究专题”的公开课、研究课活动,跨学科的综合性教学研究活动;“优质施教”说课、议课、评课活动,开展教材教法研讨会、教材比较分析会,优秀教案、学案评比等活动。要求各备课组活动在每学期初订出“教研日”活动计划,由教务处对照活动计划进行检查、评估,确定教师的新课程培训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学分。

教师自身素质发展各不相同,教育能力也各有差异,因此教师除参加市区教科所及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以及校内统一组织的新课程培训、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外,还应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一个培训项目。

根据我校教师现状,拟设培训项目为:

1、普通话培训;

2、计算机操作培训;

3、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培训;

4、科研(实验)方法培训;

5、现代教育手段使用培训;

6、教育理念培训(限50周岁及以上教师);

7、新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限三年内新教师)

8、教育管理培训(班主任及中层干事以上)。

(二)与区培训项目专家指导组及兄弟学校进行合作,提高我校校本培训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要充分体现区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的领导作用,邀请他们对本校的校本培训进行指导、评估、反馈;采取请进来的形式给本校教师作讲座,了解最新教育教学信息;同时要创造条件走出去,“开眼界、见世面”,借鉴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提高我校校本培训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及时做好培训资料积累及总结反思。

1、培训过程中要做好培训记录,包括参培教师、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授课教师;

2、学校教务处负责填写考勤考核表;

3、对校本培训情况进行抽样调查,了解校本培训的实效。

4、每学期培训结束后写出书面总结;

每年结束后(8月)及时将以上材料交区培训项目办公室评估,确定学分,同时根据区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意见改进以后的校本培训工作。

5、建立培训档案。

七、保障和考核

1、为确保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加强对开展培训工作的条件建设。学校领导和相关人员要带头学习研读所培训的教材,正确理解和把握培训理念和内容,成为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学习带头人,成为培训项目的内行和专家。

2、实施《中小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发展报告册》制度。《报告册》是培训实况记录本,是对教师培训进行过程管理与痕迹管理的一种方法和形工式,主要记录参训教师从开始培训到整个专题学习结束的全过程中的一切重要学习、活动、心得、体会、成果;每个专题填写一本报告册,作为检查评估的依据。

3、实行培训项目申报制度。各教研组根据本组教师培训实际,对培训项目按进行申报,申报时需填写《红塔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申请表》一式二份,并附学员名单,具体内容包括项目名称、主持人、培训对象、培训目标、课时数、参加人数、培训形式、地点、课程内容、日程安排、任课教师、培训结果呈现方式等。申请表报学校及区培训项目办公室审批后执行。

4、实行项目培训考核和学时学分审核登记制度。由校长和导评小组参训教师进行考核。根据参训教师参加集体培训、自学笔记、学习小结、小组学习讨论情况(即《报告册》完成情况),特别是学期末总结的情况,7 进行综合评定,评定等级分为优秀、良好、中、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考核结果报区项目办审核认定学时学分,每个专题合格以上记25个学时、2.5个学分,登入《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册》和《继续教育证书》

5、实行培训项目考核结果与教师履职考核、职务晋升、评优选模、骨干教师评选挂钩制度。教师每年参加培训不少于48学时与5学分。学校评优选模时,应将教师综合素质培训情况作为重要的评比条件;教师履职考核、职务评审、骨干教师评选,对本项目培训学时学分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实行“一票否决”。

6、对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

玉溪第五中学 2009年3月

下载寻甸县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校本培训阶段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寻甸县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校本培训阶段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教师2012年度校本培训总结

    随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不断深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培养、培训的要求,开展校本培训成为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模式。通过开展校本培训,我逐渐树立了现代......

    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大赛总结

    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大赛总结 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大赛总结为巩固和深化我县中小学新课程改革成果,结合小课题研究,推进高效课堂向纵深发展,加快教师成长步伐,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根......

    教师综合素质培训总结

    教师综合素质培训总结 教师综合素质培训总结1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小学数学教师的培训,经过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

    校本培训阶段总结(模版)

    校本培训学习阶段总结 袁龙剑 伊通县景台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2016年4月 校本培训学习阶段总结 一、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观念更新是前提,专业化成长是基础。以前,我的头脑中存在......

    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测试题

    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位高中教师刚走进教室就看见同座位的小王和小张同学打架,你推我拉,互不相让。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D)。 A.马上制止.让......

    中小学校本培训总结

    中小学校本培训总结 校本培训是以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中小学校本培训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我校在上......

    xxx同志新一轮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第四专题培训学习先进事迹

    xxx同志新一轮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第四专题培训学习先进事迹xxx同志是我乡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小学高级教师。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二十多年的从教生涯中,勤勤......

    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

    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以湖南省永洲市江华瑶族自治县为例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十期县市教育局长培训班 黄曙明 江华瑶族自治县地处湘、粤、桂三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