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验方案[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2 06:5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验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第一篇:《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实验方案

河南省舞钢市第二小学 翟慧月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实验方案 河南省舞钢市第二小学 翟慧月

2011年,经我校申报,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总课题组批准,正式成为对《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作为课题进行专题研究。

为了有效实施课题实验,充分利用《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的实验与研究,推进我校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特制定以下实验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们课题组将在上级总课题组的领导下,按照上级部署和学校课题组的方案计划,充分发挥课题骨干教师的作用,扎实开展实验研究,务实求精,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变革教学方式,力争达到课题设计的预期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把“感恩教育”定为核心课题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让学生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他人;让学生懂得孝敬父母以及长辈是为人之本;让学生懂得感恩是快乐生活之源,心中充满爱心,学习更有动力,生活更有意义;寻求实施感恩教育最佳途径和方法;通过一些具体的感恩教育的开展,培植感恩文化,推进校本课程建设。

我们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研究,就是要在青少年的心中播种高尚道德的种子,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以平和之心、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来对待学习,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社会,对待自然,进而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和生命质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的 1 研究将从最基本的活动研究开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寻求小学生缺乏感恩心理的原因。探索培育小学生感恩意识、“学会感恩”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及小学生感恩行为培养的方式、方法。

2.构建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方法。3.创建小学阶段感恩教育校本课程。4.提高学生感恩意识,促进学生感恩内涵。

5.通过实验使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小学生感恩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2.小学生缺乏感恩心理的原因。3.培育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研究。

4.小学生“学会感恩”的理论和实践研究。5.小学生感恩行为培养的方式、方法研究。6.感恩教育内涵的研究。

7.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8.小学阶段感恩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重点 感恩教育的内涵;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小学阶段感恩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难点

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小学阶段感恩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行动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教师从实际情况出发,参与课题实践研究,解决课题研究中的实际问题。

2.调查研究法。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通过观察和调查问卷,了解现阶段小学生感恩心理的整体状况,明确其长处和缺失,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化分析,掌握课题研究的有力资料和数据。

3.文献法。收集有关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学习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和参考。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撰写研究论文和实验报告,规范课题研究行为。

六、课题实验步骤及策略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5月——2011年7月)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 长:李相丽

副组长:翟慧月 刁东文

组 员:李秀云 高翠平黄红云

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讨论决定,由校长李相丽任课题组组长,翟 慧月任课题组副组长并全面负责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吸纳十五名领导和教师任课题组成员。

2.成立课题组

组 长:李相丽 副组长:翟慧月 刁东文

成 员:张二杰 刘兴源 高翠平黄红云 李秀云 建立课题研究网络,翟慧月主要抓课题的全面工作,常务副校长刁东文主抓课题的具体实践工作,课题的理论研究及经验总结。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经反复研究制定出课题实施方案,完成课题申报。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7月——2013年7月)

(一)课题组教师查阅相关理论书籍,以理论知识指导研究实践。(2011年7、8月)7、8月份正值暑假,课题组实验教师利用假期进行感恩教育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写下不少于两千字的学习心得。

(二)各年级实验班正式启动实验,按实验规划进行相关项目实验,每月课题组成员集中交流实验状况(问卷调查、学生访谈;感受、困惑、困难、经验),材料整理。(2011年9月——2012年6月)

1.在全校每个年级选一个班开展初步研究工作,把这五个班作为实验班开展实验工作。

以黄红云、李秀云、实验教师所在的班级作为实验班首先开展实验研究工作,2.通过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使他们的感恩心理潜能得到 理想的开发。

(1)举行感恩主题班会。引导学生用语言来感激给予自己生命的父母,因为他们才使自己能看到这个多彩的世界;感激养育自己的人,因为他们的爱才使自己不断长大;感激教育自己的老师,因为他们的教导才使自己变得有文化,有修养。感激一切给予自己点点滴滴关心和帮助的人。感恩主题班会,给了学生一个倾述爱的平台,让学生在感恩的盛宴中吸取营养,让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

(2)通过晨会课、班会课、课余活动等,给学生营造一个以“感恩”为主体的的教育氛围,净化学生的心灵。

(3)通过翻阅书籍或网络搜索,寻找与“感恩”相关的句子,然后在晨会课上朗读。找寻句子的学生要多,朗读时,要求都要带着感情,认真体会每一段感恩的语句,让人听起来就好像一棵棵种子已播撒进了他们心灵中那片神奇的土地,遇到雨露,正在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4)收集“感恩”的故事,通过故事会的形式,在班级中宣扬“感恩”,让学生从故事中去感知身边的亲人、老师、朋友、陌生人的关爱,由心底发出感慨,由心灵深处产生共鸣,舍弃以自我为中心,试着从他人的角度看待生活的艰辛,体味人生的冷暖,感受浓浓的亲情。

(5)布置写一封感恩的信。由于学生在写感恩信时,首先触动的是自己的心灵,因此字里行间必定蓄满了久藏于心底的那份真挚之情 5 和对父母的无比感激。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情真意切,让人读来,必定泪光莹莹,难以忘怀。

(6)布置爱心作业,开展爱心评比活动 表达爱心的方式有很多,如:

①帮父母做家务:打扫卫生、洗碗、洗衣服、整理房间等。②给父母捶捶背、按按肩膀、洗洗脚等。

经常问候,让工作了一天的父母,回到家中,便能从自己孩子口中,听到最舒心的话语,在享受着天伦之乐的同时,忘却一天的疲劳和烦恼。

③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④帮助别人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学生每做过一件感恩的、有爱心的事,就在爱心记录卡上记录好,每月评比一次,评出最有爱心的五名学生,给予表扬并颁发“爱心”小勋章。借此活动,鼓励和推动学生开展感恩活动。

(7)利用特殊日子,开展感恩活动

特殊的日子是感恩的最好时机,如父母的生日、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感恩节等。可送上一张贺卡,一朵鲜花,一封感恩的信或一条信息,哪怕一句温馨又真诚的祝福也可以。

3.实验班总结一些有价值,可推广的经验。

每月课题组成员集中交流实验状况,五位实验班的实验教师介绍实验现象、实验成果、实验经验等,再把实验中的困难和困惑提出来,大家讨论想办法解决。不定期的进行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从另一方 面了解课题实验的进程效果,另一位课题组对实验材料进行整理,总结一些有价值,可推广的经验。

4.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个案研究,每个年龄段选部分学生,跟踪研究一年,全程观察、记录,定期测评分析。

五位实验班教师依据自己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行个案研究,以一年为一个周期,采用更有个体针对性的方式进行感恩教育。

(三)撰写阶段性报告,总结出行之有效的途径、方法,全面铺开。(2012年7月——2013年6月)

课题组全体实验教师利用2011年7、8月暑假,对一年来的课题实验研究进行阶段总结,撰写阶段性报告。五位实验班的实验教师首先递交实验总结,接着全体实验教师进行讨论研究,结合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跟踪问卷和学生访谈,总结、整理出适合全校班级、全体学生的感恩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2011年9月,新学期开始,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全面铺开,以一个学年度为一个周期,全面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教育内容有:

1.开展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的教育实践活动。2.开展感谢老师教育之恩的教育实践活动。3.开展感谢社会和同学们的爱心相助教育实践活动。4.开展感谢祖国恩情的教育实践活动。5.开展感谢自然恩赐教育实践活动。学校结合实际情况,计划采取动员大会、主题班会、书信、专题板报、手抄报、感恩征文、教育课展评、演讲比赛、观看感恩教育片、唱感恩歌曲、感恩实践等形式,对全校学生进行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感恩教育,增强广大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懂得感恩,自觉报恩。

具体的实施途径与方法以阶段性报告总结的具体经验为准,并以此指导全校的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四)编写校本课程教材。(2012年7月)

课题组全体实验教师依据实验的研究结果,总结、整理经验材料,编写校本课程教材。课题组组长于朝阳任主编,副组长张犇、董国环、张文峰任副主编,全程参与、指导校本教材的编写,争取编写一部具有指导意义、具有可操作性、具有推广价值的校本教材。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8月——2012年12月)活动结束时,各班举行“学会感恩,与爱同行”教育活动总结表彰会,认真总结班级在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中学生的表现以及发生的变化,对典型的人和事要进行总结、表彰。学校也将举行总结表彰活动,对班级好的做法,对在此活动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要进行大会交流和表彰嘉奖,并向家长发送喜报。

最后,课题组要总结成果,推广经验。包括:全面总结、收集整理资料;实验教师撰写专题论文、实验报告和其它论文;评选优秀实验教师;评选优秀研究论文;优秀作品展示;撰写课题终结性报告,编辑优秀个案分析和教师优秀论文集等。

七、课题实验具体措施及条件保障

1.实验课题由学校校长任课题组组长、为第一责任人。2.课题组要严把实验教学关。课题组负责人要带领课题组成员沉浸研究,引导每位实验老师一边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一边把经验运用于实践,把研究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每位实验老师定期写好实验小结,由课题组组长组织有关教师评议。

3.严肃研究例会制,每月一次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学习心得、讨论得失,小结实验成果等。每位实验老师每学期必须推出一篇高质量研究论文。

4.建立专门的课题研究网络方式,方便课题的研究、交流和管理。在实验教师和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或开坐谈会、访谈等调查活动。从中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

5.坚持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认真组织课题组员参加上级组织的研讨会和交流会。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阶段研究工作及成果汇报会,开展一次优秀研究成果(包括经验总结、课例录像、个案、论文、调查报告或研究报告等)的评选活动,为广大参研教师提供展示与交流的平台。

6.注重外出学习和专家引领,充分发挥专家引领的作用。学校除了让每个成员加强学习,注重自身提高外,还打算邀请省、地、市科研专家到我校指导课题研究的专题培训。

7.建立适用的科研管理制度,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8.及时提炼阶段成果。研究教师平时认真作好实施过程的记录,每学期有经验总结(以论文、心得体会、个案分析、经验文章、教育叙事等形式表现出来),并积极参加各级优秀论文的评选活动。

9.注重研究成果的推广和运用。将校本研修与课题研究有机地整合,提升本课题的研究质量。加强资料管理,建立课题研究的资料档案。

10.设立专项课题实验经费,用于课题实验研究活动的开展。

第二篇: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做人最起码的社会公德,是培养小学生健全品质的基本要求。如何在实践对小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对根据实践研究探讨更为有效的教育策略的基础。经过近一年来的实际工作,现将总结出的感恩教育实施的有效策略归纳如下:

一、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实际调查结果显示,在经过了一些最初的感恩教育教学的活动之后,受调查的100个小学生当中。仍然只有15%的同学同时知道父母两个人的生日,有30%的同学知道父母两人中的其中一个人的生日,而55%的同学既不知道爸爸的生日也不知道妈妈的生日。更别说为父母送生日礼物了。还有75%的同学不知道自己家每月的收入是多少,更不知爸妈在自己身上要花掉多少钱,有同70%的同学甚至不知道教师节、重阳节的具体日期。

以上情况说明,学校和家庭以及社会以往对“感恩教育”的严重缺失,给孩子们的成长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很多小学生在感恩实践中仍然存在意识粗浅、缺乏具体行动的问题。为此,我们通过实践总结,实施感恩教育,主要着重从学校教学、走廊文化、家校合作、社会实践等几处开始抓起。在活动中,教师要首当其冲,创设情景,亲身体验,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感恩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去。

二、通过研究探索的有效策略。

1、在教学中深入渗透感恩教育。

学校教学是进行感恩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可以通过每一科教材的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用亲情回顾、情境再现、激情演讲等办法,教育学生要知恩图报、感恩重行,引导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去寻找所有可以感恩的时机。

如在小学语文课文中,《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认识到地球只有一个,是我们唯一生存的家园,我们应该保护地球,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我们要珍爱他、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黄河之水天上来》令我们心潮激荡,壮怀激烈,引导学生为拥有母亲河而无比自豪;《桂林山水》、能让我们领略自然的神奇和大自然无所不在的美,在优美的自然风景中去享受。可以针对这些课文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有关感恩自然,保护环境的活动。另外,语文课文《詹天佑》等也都是极佳的有关感恩篇章,同样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思想的渗透,教育学生爱和平,爱人类,培养学生广大的胸襟,从而感恩父母、长辈、同学、教师,感恩祖国、社会、世界和大自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就是要在引导学生深入研读理教材、培养学生感恩能力的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得到更多的感恩资料,培育学生高尚的品德和做人的道理。小学课本中所表现出的 “恩”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亲情之恩,祖国之恩,自然之恩、社会之恩等,都是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最好资料。

2、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加入感恩教育。

通常的学校的德育教育课往往只是一种形式,用一些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大人物、大事迹来开展教育活动,给学生养成的是脱节的英雄

主义和理想主义。对身边的生活与小事情缺乏总结性的感受,反而在自己身边的感动却体验不到,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没有时间学习为身边的人着想、感恩身边人的惯性,而创新的校园德语课堂恰恰能填补这一空缺。创新的校园文化是把师生、校长、家长调动起来,使大家在参与特色活动中都能体验到其中的感恩价值,形成大家都认同的一种感恩文化,学生能参与之中,就会有切身体会。因此,利用一些特殊的节日,倡导感恩,使学生学会感恩,善于感恩,加强学生对长辈、父母、老师、同学、祖国、社会、宇宙深深的热爱之情。

比如利用学习过走廊文化,重大节庆日,组织学生行动起来,制作各种手抄报、贺卡,通过演讲、征文、舞蹈、诗歌等形式表达出学生们节日的兴奋。让无声的墙壁鲜活起来,展示无穷的魅力,还可以利用课间广播、午播时间,播送学生喜闻乐见的感恩小笑话,小节目,小名言。引导学生争做感恩文明人。让每个活动都能与学生共同成长,学会感恩。

3、家校协同中进行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情感教育的一种活动,但是要想把感恩教育以情感人,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学校的活动中,教师可以与家长勤沟通常联系,关注学生的每一次的小小的进步,通过家校的亲子互动、家校快递、感恩手抄报、感恩演讲、感恩诗歌、感恩征文、感恩画展、倡议书、派发喜报等形式,与家长取得联系,促使家校合作共同开展各种活动,引起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的意识,启发学生的感恩的情怀,促进学生的感恩行动。

如: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情开始做起,回家给父母捶捶背,倒一杯水,帮助父母做一次饭,做一次家务,为同学做一件好事,从为家庭和班级做一件有意义的小事做起,生活无大事,主要通过点点滴滴的小事表现自己的感恩想法。

4、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促进感恩教育

通过生活中的活动让小学生从中体会感恩情怀,用感恩之心,融化冰冷的心、冷漠的心、自闭的心和自卑心,培养与人为善、处处为善、知恩图报的思想,启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感恩的社会实践中来。

带领小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感恩自然,感恩他人、感恩社会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在认清个人价值的同时,要学会关心照顾他人,学会感恩、懂得感恩,使人更开朗、豁达,心胸更加开阔。体会到人与人之间只有互相关心、感恩才是幸福的,让别人因自己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快乐别人,幸福自己。

当然,在这些感恩教育的策略当中,还要注重突出总结经验,亲身实践,增强教育者本身的自我体验,更好地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升华感恩情感境界。从而使感恩教育的目标真正植入到学生心里,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去。

第三篇: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开题报告

六年级组 李妮

一、课题的提出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崇尚仁义、知恩图报的民族。从《诗经》中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到今人常说的“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告诉了我们该怎样去感恩,怎样去报恩。

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就是从此养成的,并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当前在我们的小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不少情形令人痛心和警醒:某学校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数据显示,40%的学生敬仰科学家,35%的学生敬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1.5%的学生表示敬仰自己的父母,而敬仰黑势力老大的学生竟然达到2.9%,几乎是崇拜父母的两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

现在的孩子缺乏感恩思想,变得冷漠与自私,原因是多方面的:

现状之一:家长溺爱严重

如今的少年儿童,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每个家庭的掌上明珠。在众多长辈的呵护下,他们已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家长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是“有求必应”,对孩子的学业要求期望甚高。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导致孩子人格发展不平衡。很多孩子面对父母的养

育之恩表现冷漠;孝敬之情在心目中淡化,只知受宠,不知感恩。

现状之二:社会影响深远

在这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里,一些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乃至道德观发生了扭曲。他们自私、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横、冷漠、不善于合作。使得未成年人,也受到了他们的负面影响,缺乏“感恩”的意识。

现状之三:学校教育缺乏

现行的高考制度,使得学校教育始终未能摆脱考试的圈子。教育看分数、教师压力大,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教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特别是感恩的教育。有一年的“六.一”学校组织庆祝会,学生带上凳子到操场观看。班主任为了调查学生的感恩现状,有意不拿凳子到操场。从开始到结束,两个多小时一直站在学生旁边,结果没有任何班的学生主动为老师让座。

孩子们这种感恩情怀的缺失让我们意识到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才会变得和谐、亲切,学生才会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才会对生活充满希望,才会懂得珍惜时间和机会,才会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业来报答周围的人和社会。学生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形成而感到更加愉快,更加健康,这也是学生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主体人格的构建。

思想是人的灵魂,如何拯救这“将要垮掉的一代”?良方在哪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指出:

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要“从他们的具体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

正是鉴于当前现实,我们提出了《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小就养成一种感恩意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伴、感恩身边的人。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道德准则、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课题的界定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1.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就是知恩、报恩、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的正确认识。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大的情感回报。

2.感恩教育:感恩教育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从感受最深的身边人、身边事开始,学会感激父母,感激父母给我们生命,感激父母养育了我们;学会感激老师,感激老师为我们导航,感激老师培育我们。从感激父母老师开始,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再引导学会感激他人,感激社会,感激一切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心血和汗水、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精神素养的体现。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教育心理学也指出:长期以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主要局限于有机的生理方面。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青少年本人,对健康的关心也都集中在学生身体发育方面的一些生理指标上,至于学生的心理方面是否健康,往往为大家所忽略。近年来,有关中小学心理障碍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及教育部门的重视,心理方面的健康问题也就渐为人们所关注。因此我校把“感恩教育”定为核心课题进行研究,其目的为:

1.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

2.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他人。3.懂得孝敬父母以及长辈是为人之本。

4.懂得感恩是快乐生活之源,心中充满爱心,学习更有动力,生活更有意义.5.寻求实施感恩教育最佳途径和方法。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6.通过一些具体的感恩教育的开展,培植感恩文化推进校本课程建设。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将得到滋润。

感恩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恩应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我们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研究,就是要在青少年的心中播;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儿童教育理论;2.素质教育理论;3.心理学人本主义理论;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4.心理学行为主义理论;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寻求小学生缺;2.构建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主

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感到世界原来是那么美好。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

我们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研究,就是要在青少年的心中播种高尚的道德的种子,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以平和之心、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来对待学习,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社会,对待自然,进而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和生命质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的研究将从最基本的活动研究开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儿童教育理论。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

2.素质教育理论。民族的未来在教育,教育的出路在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确切地说,就是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全面发展。而在这几方面中,德育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一个人纵有满腹才华,却不能甚至不愿回报社会,奉献人类,试问,这种“高素质”的人才又有何用?而感恩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懂得回报,学会回报,自觉回报。不仅是回报父母亲人,更是回报社会乃至人类。从这个意义上讲,感恩教育就是最根本的素质教育。

3.心理学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认为人类共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

4.心理学行为主义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寻求小学生缺乏感恩心理的原因。探索培育小学生感恩意识、“学会感恩”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及小学生感恩行为培养的方式、方法。

2.构建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方法。3.创建小学阶段感恩教育校本课程。

4.提高学生感恩意识,促进学生感恩内涵。

5.通过实验使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小学生感恩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2.小学生缺乏感恩心理的原因。3.培育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研究。

4.小学生“学会感恩”的理论和实践研究。5.小学生感恩行为培养的方式、方法研究。6.感恩教育内涵的研究。

7.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8.小学阶段感恩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重点

感恩教育的内涵;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小学阶段感恩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难点

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小学阶段感恩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行动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教师从实际情况出发,参与课题实践研究,解决课题研究中的实际问题。一边研究一边实施,形成每个阶段的研究内容,探索有效实施学生各阶段感恩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体系,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与行为。

2.调查研究法。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通过观察和调查问卷,了解现阶段小学生感恩心理的整体状况,明确其长处和缺失,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化分析,掌握课题研究的有力资料和数据。

3.文献法。收集有关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学习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和参考。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撰写研究论文和实验报告,规范课题研究行为。

八、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学校教育信息网络畅通,拥有一定数量的能够反映教改前沿动态的教育报刊、杂志。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2.研究经费:学校每年征订一定相关的刊物,以保证课题研究的开展。

3.研究时间:日常教学、大型德育实践活动

4.研究条件:课题组成员人均一台电脑,均可上网,方便交流及上网查找资料。

九、课题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成立课题组,建立课题研究网络,组织理论学习,研究制定出课题实施方案,完成课题申报。

课题组人员分工: 组 长:李妮

成 员:折彩霞 申叶 高海霞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7年1月——2017年8月)

1.课题组教师查阅相关理论书籍,以理论知识指导研究实践。

2.年级组内实验班正式启动实验,按实验规划进行相关项目实验,通过少先队活动、学科渗透,教职工参与以及家校互动等多种途径,借助校园环境建设和校本课程开发等手段,对学校感恩教育新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以求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每月课题组成员集中交流实验状况,进行材料整理。

3.撰写阶段性报告,总结出行之有效的途径、方法,全面铺开。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7年8月——2017年10月)总结成果,推广经验。撰写课题终结性报告,编辑优秀个案分析和教师优秀论文集。

十、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一)《感恩名言、警句、短文汇编》。(二)《小学生感恩故事汇编》。

(三)《主题实践活动、班队会设计》。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四)《感恩教育论文》。

(五)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题阶段性总结等报告。(六)课题研究开题、结题报告。

本课题于2017年10月研究结束时,撰写研究总结报告,收集整理研究论文,总结和推广课题研究成果,深入课题研究,努力提高我校小学生感恩.

第四篇: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的学校体育通过十五年来的改革,已经走出了传统的教学体制,正走向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新教学体制,我们拓展了学校体育的目标,丰富了学校体育的内容,改进了学校体育的方法,为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开辟了新的天地,使我国学校体育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改革,传统的教育体制已经向开放的新体制过渡,新的过渡性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正在实施之中。然而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出现的学生爱体育但不爱上体育课的问题却依然存在。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突出强调:“……要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在其中设立了三个层次的递进目标:一是课程目标,其中第二点指出:“要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二是领域目标,其中运动参与目标的第一点指出:“要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这也就是要求学生对体育要有一定的爱好和兴趣;三是水平目标,它指出“学生要对体育与健康课表现出学习兴趣”。可见本次体育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但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还没有实际的、可供大家操作的东西。为此,如何采用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就非常值得研究了。

二、课题的界定

1、体育兴趣

体育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人们体育参与的具体活动方向和强度。

2、小学生体育兴趣

小学生天真活泼,具有好动的天性。他们对体育活动有广泛的兴趣。他们把体育看成“玩”,只要能活动就感到满心欢喜,表现兴趣盎然,不知疲倦。但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体育兴趣也有一些变化。研究表明,一至三年级为充分活动阶段,他们多选择游戏、跑步等技术简单、富有趣味的活动;四年级为变化剧烈阶段,喜欢球类者急剧增多,占53.1%,不喜欢球类的占14.4%,体育兴趣有明显分化;五至六年级为喜欢学习运动技术阶段,有更多的学生喜欢跳高、跳远、武术、球类等有一定技术、技巧的动作项目。但整个小学阶段兴趣不够稳定,对呆板单调的活动容易产生厌烦情绪。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爱好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而习惯则成为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是在提高人们对体育活动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对此发生兴趣、爱好,以致形成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生活节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的重要部分。学会体育运动的手段、方法,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这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体育乐趣,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习惯的需要。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1、课题研究的理论性目标

体育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对体育学习活动产生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是学习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宋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要想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得知识,就必须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把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把学生潜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他们的认识活动中的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智力因素密切相连,也和支持学生体育学习的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直接相关,它贯穿于体育学习中的知识习得、技能掌握和身心发展之始终。因此,体育教师要对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对于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因要加以分析、研究,探索解决的方法。这对今后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推动新课程的实施,提高教学质量十分必要。

2、课题研究的实践性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全面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体育、爱学体育、学好体育。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重点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调查研究

2、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

3、提高小学生体育兴趣能力的操作实践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重点

1、如何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2、通过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喜欢从而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的动力

五、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成果

就目前来看,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很多,如: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提出的三大定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明确提出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这一理论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很有价值。在日本,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从组织教法和安排上,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在美国和北欧一些国家的体育课以学生为主,尽情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激发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国家的体育课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

现在国内对小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和体育兴趣的培养相关的研究很多,如:教育专家谢月芳在《关于小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中分析了小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她认为小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有自身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而关于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比较多比较杂。

六、选题依据

兴趣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们力求探索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当前体育课提倡的成功教育、快乐教育,从某一方面来说就是对体育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引导人们实现远大理想的第一步。美国教育学家杜葳曾经说过:“教师应以儿童的兴趣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建设、引导和帮助,创造儿童喜爱的环境”。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兴趣这一心理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受教学条件所限和某些教学理论的偏差,在实际体育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在低水平上反复、重复的现象,使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偏项的现象,很多学生逐渐的对体育课失去了应有的热情。很多学生上课懒散、练习质量不高、怕苦怕累,这种现象在小学高年级中尤其突出。是什么原因使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呢?是什么原因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越来越差呢?再全面推广《全民健身计划》的今天,如何提高每个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运动能力以及身体素质,体育教学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加强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资料文献法:广泛收集国内外关于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时间成果,结合本校的实际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

2、调查法:通过座谈、问卷等方式,了解小学生对体育兴趣爱好的现状,看看哪些体育项目是学生比较喜欢的3、行动研究法: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采取新措施进行修正和完善,逐步形成完善、有效的实施办法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注重的第一手资料,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最终提炼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成果

八、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9--2013.12)

(1)确定研究的对象、范围

(2)收集相关的各类资料,做好资料调查的表格

(3)制定研究方案

2、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4.3--2014.12)

(1)将课题方案具体细化,有专人负责执行,开展全面实施

(2)开展进一步的深化研究,为结题收集充分的研究资料和阶段性成果

3、总结阶段(2014.12--2015.7)

(1)课题进入总结阶段

(2)完成整理研究资料及档案

(3)展示课题研究的成果

(4)召开结题汇报会,请专家、领导鉴定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方略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

2、完成研究论文

3、对以后再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效率上提高一定的参考意见

第五篇: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研究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崇尚仁义、知恩图报的民族。知感恩,懂回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的感恩文化源远流长,孟子说:“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就是教育人们要懂得孝顺父母,敬重兄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知恩图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众说周知的古语,都体现着报答知遇之恩、养育之恩、培养之恩、提携之恩、救命之恩的情愫。事实上,从今天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过程来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一种受恩的情形下生存着,生活着。大至宇宙万物给了我们生存的空间和条件——阳光、雨露和空气等来,小至社会中任何一个人对你有形或无形的服务和支持,如果没有来自方方面面的或大或小的“恩”的施与,我们就很难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起码的修养,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是人之常情。

然而,我国社会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各种思潮不断涌入,各种道德价值观念激烈碰撞,导致部分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以至于当前,感恩意识的缺失非常普遍。人们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雨露,却肆意破坏朝夕相处的环境;面对父母的哺育之恩,孝心和赡养观念却异常淡漠,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享受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人际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只懂被爱,不知回报;在祖国的滋养中成长,对国家、社会给予的关爱认为理所当然,只会接受,不知责任„„感恩意识在逐渐淡化。孩子们不知感谢自然的滋养之恩,不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不知感谢祖国、社会对自己培育之恩。

感恩教育是一种以人格完善为目的的人性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学生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形成而感到愉快,更加健康,这也是学生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等健全的主体人格的构建。学会感恩,能够呼唤人间真情,抒发美好情感,树立崇高追求,陶冶高尚情操,进而营造和谐社会。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指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要“从他们的具体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正是鉴于当前现实,根据这种指导思想,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我们提出这一课题并开展相关研究,目的有:

(1)通过开展一些实在的感恩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常怀感恩之心,理解父母、教师对自己的期望和良苦用心,尊重他人和其他社会成员的劳动。

(2)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同时,促成他们感恩行为和习惯的较快养成,并以此为契机,促进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和健全的人格素养的形成;

(3)变幸福为动力,在校自觉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刻苦锻炼自己,自信、自立,自强,最终回报社会。

(4)寻求实施感恩教育最佳途径和方法。

(5)通过一些具体的感恩活动的开展,培植感恩文化并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三、研究内容

一般来说,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初始阶段是认知层次:受教者通过教

育的语言感化、实践示范、实例分析产生朴素的感恩情怀,建立基本的判断标准;中级阶段的情感层次:经过认知的升华,内化为受教者内心的一种情感,认识到施恩与报恩是一种自觉的意识,从而在做的过程中产生幸福感与满足感;实践层次的感恩教育阶段:感恩的行为已经内化个体的品质,外化为日常行为。这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其中认知是基础,情感是动力,实践是目的。

感恩教育是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一项重要手段,把它作为德育的切入点,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使感恩意识在每个人心中传递。具备了感恩意识,学生才会自觉保护环境,自觉遵守校规校纪,自觉尊敬师长,因为他们对学

校、对教师有深深的感恩之情;具备了发自内心的感恩意识,学生才会勤俭节约,因为他们已经知道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而不仅仅是语言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恩;具备了良好的发自内心的感恩意识,学生会对社会的一切都充满美好向往,因为他们知道社会给予了他们很多。那么,在实践中该如何实施呢?

我们这个课题研究的重点在于对小学生开展感恩教育,从生活入手,让学生意识到父母、老师、同学和身边的人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教育他们知恩图报,从而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然后通过一些具体活动,让学生推恩及恩,进而爱自然,爱生命,爱祖国,逐步使感恩成为一种态度,一种美德。

1、感恩意识的培养途径研究

具体内容有:①对自然的敬畏之心;②对父母亲人的报答之心:;③对师长的敬重之心;④对社会的仁爱之心;⑤对祖国、人民的热爱之心。

2、感恩活动的开展研究

具体内容有:①感恩教育调查;②感恩意识的培养(案例、报告);③学校感恩活动开展(案例、报告);④感恩行为品质的养成教育⑤感恩教育论文。

3、感恩行为的规范研究

具体内容:①对待父母及亲人的态度与行为;②对待师长的态度与行为;③对待学习态度与行为;④对待社会的态度与行为;⑤对待自然的态度与行为。

四、研究方法

感恩教育,以小见大,由此及彼。横向辐射,纵向延伸,造福家庭,服务社会。以主题活动、学科渗透、课外延伸为载体,以角色换位、实践体会为行动策略

根据课题性质,类型,主要采用:

1、行动研究法,在一系列具体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和改正,最终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感恩教育的体系和机制。

2、辅助采取调查法。

3、文献研究法和观察法等。

下载《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验方案[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验方案[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术特色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美术特色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旦八镇中心幼儿园 执笔:曹亚琪 一、课题的提出 我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而且还比较年轻,办园不到3年,比起城区的幼儿园各方面信息也比较闭塞,再加......

    立足小学生发展的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养成与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立足小学生发展的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养成与研究课题实验方案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和复习习惯是教会学生“会学”的突破口。学会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和复习方法并养成良......

    小学生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阶段总结

    《小学生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阶段总结 ——实施阶段 自本课题被市教育局确定以来,本课题组按照课题实施的方案,作了具体大量的工作,脚踏实地的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现将......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与研究阶段总结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与研究”阶段总结 沂南县杨家坡镇中心小学课题组赵玉记 自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齐心协力,按照课题申报书的预定目标,积极制定研究计划,有条不紊的开展了......

    小学语文学科合作学习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小学语文学科合作学习探索与实践研究 实验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当今世界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出现,使得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国力竞......

    小学生感恩教育活动方案

    感恩教育主题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心存感恩,学会回报 二、活动口号:让感恩伴你我成长三、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感激父母的养育,感激老师的教诲,感激社会的关爱”等系列活动,帮......

    小学海洋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总结

    《小学海洋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总结 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一个民族、国家对海洋开发、利用的程度,对海洋权益争取和维护的力度,直接影响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海洋意识是......

    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一向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直到今天,我国人民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尊老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