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案 第1课2 钟吾中学
1.新闻两则·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记叙的六要素;
2、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把握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教学重难点:
抓住新闻的文体特点,抓住战争的主题,体会本文准确精练的语言。学习过程:
一、预习与导学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遗憾(hàn)舆论(yú)胸脯(pú)B.泄气(xiè)溃退(kuì)覆灭(fù)C、歼灭(jiān)区域(yù)阻塞(sài)D.封锁(suǒ)大厦(shà)纤维(xiān)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英勇善战 兴高彩烈 放纵奔流 B.负隅顽抗 息了灯火 语速缓慢 C、横渡长江 当人不让 隐隐约约 D.不堪一击 料敌如神 锐不可当
3、选出表达方式不同类的一项。()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B、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C、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D、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二)阅读下面的一则新闻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新华网巴黎2月25日电 巴黎时间25日晚,在法国巴黎大皇宫举办的“伊夫·圣洛朗与皮埃尔·贝尔热珍藏”专场拍卖会上,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分别以1400万欧元落锤。
(1)请为上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2)你如何看待圆明园十二生肖青铜兽拍卖这件事?
(3)保护文物,人人有责。请为保护文物提一条合理的建议。
二、研讨赏析 1导入: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2检查预习作业
3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新闻,理清新闻六要素: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84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得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各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个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4、思考品味:
划分层次:全文共分为五个层次:
1)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2)背景材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3)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原因
4)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5)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暗淡。
三、当堂练习:
思考:俗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从文中选择论据来证明蒋军的大势已去?
阅读全文寻找证据,证明我军进行的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2、完成研讨与练习三第三组,感受新闻语言的生动与形象 例:比较下面两段话:
A、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六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B、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评价:A句好。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叶茂盛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
4)、教师总结:
三、练习巩固 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下,南阳守军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而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南阳为古苑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在过去一年中,匪首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上月,白匪崇僖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始终未能达到目的。最近蒋匪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两星期前已放弃开封,现又放弃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阁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己全部为我解放。
1.这则消息最核心的内容应是()
A.河南全境已大部为我解放 B.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
C.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D.我军攻势迅猛,蒋匪全局败坏
2.本段表达方式的主要持点是()
A.采用倒叙 B.在记叙中穿插说明
C.以说明为主,记叙为辅 D.顺叙、倒叙、插叙全都用上
3.用横线画出说明的文字。这段说明文字主要介绍了什么?它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四、拓展延伸:
请阅读新闻《书中自有人生乐》,完成后面的问题。
书中自有人生乐
杨新元
不久前,某大报发表一篇题为《近半干部一年不读书》的文章,称“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虽然高达80%的被访干部认为,在当今社会,阅读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仍有高达46%,即近一半的干部在一年中没有读过一本书。
在不读书的原因一栏中,称没有读书时间的占了63%,没有读书习惯的占了35.31%,不知道读什么的占13.44%。而认为读书没有用和没有可读的书的分别占了2.81%和9.06%,这份调查的精确程度如何,我们暂且不论。然而,现在有许多干部平时基本上不读书、不看报,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其实,这些把读书看得可有可无的干部是想错了。一个人读不读书、读了几本书,虽然一时看不出来,但是,这些干部以工作忙和没读书习惯为理由而长期不读书、不看报,那么,这个人一定像古人所说:“便觉面目可憎。”翻翻那些贪官污吏在狱中的忏悔书,虽然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有一条是共性的,那就是放松学习,不读书不看报。曾国藩曾对儿子曾纪泽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看看那些站在被告席上的贪官污吏,一个个神态萎靡,外强中干,我想是从反面验证了他的话。不读书者连气质也变得粗鲁俗气,铜臭味十足了。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窃以为,如此读书,未免功利色彩太浓。但撇开读书的功利因素,读书还有其他几点好处:一是益知增见,开阔眼界;二是培养情趣,改变气质;三是修身养性,平衡心态。
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而富兰克林对读书的看法是:“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人生短暂,精力有限,不可能什么事都亲身感受一下,什么地方都去走一走。而读书,就是我们将古今中外优秀人士的经验、智慧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的过程。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历史、了解世界。长期不读书的人,不光人要变得浅薄,而且会被社会的前进步伐所抛弃。当年北魏拓跋珪问群臣:“天下何物最益人智?”对曰:“其惟书乎!”于是下令求书天下。
读书可以培养情趣,改变气质,这也是为无数人所证实的。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确实,读书可以潜移默化,改变一个人的气质。读书好,还必须读好书。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对人的言行举止,处世方式都有益处。因为,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与一位智者对话,他讲着,我们的灵魂答着。当然,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不读书的人很多,而嗜书如命的也大有人在。有很多“学者型官员”,带头多读书,提倡多一些笔墨书香,少一些浮躁喧嚣。
科学研究已经证明,经常读书用脑的人,他的脑力衰退比一般人要慢得多。所以古人说:“养心莫如寡欲,至乐无如读书。”而孟德斯鸠认为:“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书中自有人生乐”,书读得越多,我们与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们也会变得更加光明和有意义。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文章开头一段有何作用?
3.文章旁征博引,引用了许多名人名言谈读书的益处,试举一例,谈谈你的理解。
4.请你写出两个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5.当今,社会发展的步伐较快,很多人内心浮躁,不读书或不爱读书,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五、作业反馈:
课外查找有关渡江战役的一些故事,写下来,加点感想,成一篇作文,班上门交流
教师点拨要点及练习答案:
1预习导读二答案:(1)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在法国巴黎大皇宫被拍卖。(2)看到国宝被拍卖我非常的痛心,我觉得:一个民族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比一个民族祖先遗产的是否丰富或价值多少,更能展现文明与理性的一面。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保护我们的文物不再流失。(3)示例: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学校经常利用一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热爱文化、珍惜文物的教育;文化遗产部还会举办以历史和文化为题材的音乐会、研讨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公众增加对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等
2课堂巩固答案1.C 2.B 3.南阳为古苑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介绍背景,说明南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突出解放南阳的重要意义。
3课外阅读答案: 1.书中自由人生乐。2.指出这种现象的严重性,引出下文;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示例: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理解:读书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人生短暂,精力有限,不可能所有的事都去亲身体验,而大量的经验是从学习中得来,向别人学习,向书本学习,我们才有机会与古人对话,与智者交谈,进行心灵的沟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
4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5.我们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一切都在飞速地发展。倘若一个人在这个时代中不读书,不学习,脑子中只保留那仅有的一点小聪明,我想,即使这个人天资聪明,很快地他也会被人们所抛弃,被社会所淘汰,被时代所遗弃。况且读书还能使人修身养性。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背影》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
1、《背影》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父亲》,渲染气氛。在音乐的节奏声中,教师絮语般地导入:父亲是一颗星,陪我放飞童年的梦想;父亲是一把伞,为我撑起无雨的晴空;父亲是一池湖水,包容我的无知和娇嗔;父亲是一座桥,渡我从悲伤飞向快乐。是啊,深情的话语饱含着我们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实的写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1、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名篇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2、《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理解字词
交卸(xiè):卸,解除、除去。“交卸”,用于某种职务。“推卸”,用于某种责任。奔丧(sāng)有关死人的事,名词。奔丧,在外地赶回办理尊亲丧事。丧,别读sàng,丢掉,失去。动词。
踌躇(chóuchú),犹豫不定。另意,形容得意。
迂腐(yū),拘泥保守。迂腐,拘泥于旧的准则。迂,另意“迂迴”,曲折、绕远。蹒跚(pánshān)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颓唐(tuí),精神委靡,意气消沉。琐屑(xiè),指细小繁杂的事。
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结构。(1)思念父亲 点出背影(2-6)回忆往事 描绘背影(7)思念父亲 再现背影
四、课文欣赏
㈠整体感知:两个问题
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 主要写谁? 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回答:父子浦口送别。背影。我的父亲。父爱。
2.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表达了什么中心?
回答:四写背影。“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分别为:
⑴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一次是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⑵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躯,步履艰难,蹒跚的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⑶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
⑷别后思念,再现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与文章开头呼应。
表达的中心: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情深。
㈡思考讨论一:父疼子
1.在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
答:亲自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子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咐茶房,为子买橘。
体现:细心关照,周到入微 2.其中哪一件事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答:望父买橘见背影
3.朗读,分析这一部分
父亲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忧伤(黑色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行动不便,步履艰难(动作描写,“探”,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
通过穿戴、动作等细节描写,把父亲最本质、最真诚的内心情感鲜明而又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读出深沉的父爱,是爱,让“背影”定格在作者心中,也永恒在读者心里,成为一幅质朴深沉的父爱图。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再—起欣赏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大家对之一定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感受,比如感情上的被打动,思想上的被影响,写法上的受教益。今天我们进一步地研究探讨,当会有更多更深的不同层面的收获。
二、思考讨论1:父疼子
父亲对儿子的关怀,除了为儿子做了这么多繁琐细小的小事以外,还以什么方式表达这种关爱? 答:父亲的语言。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⑵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⑶我走了,到那边来信!⑷进去吧,里面没人。
体现:怜惜体贴,依依不舍(朴实而简洁的语言,表现出父亲无微不至的关心,深挚的关爱,怜惜体贴儿子,依依不舍,语言朴实,感情深沉。)思考讨论2:子爱父
1.儿子理解了父亲的深情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理解。四次流泪,两次自责:
A.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伤心之泪
B.望父买橘,艰难背影──感动之泪
C.父子离别,惜别背影──惆怅之泪
D.含泪读信,再现背影──思念之泪E.太聪明了,聪明过分──后悔自责
儿子对父亲:(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儿子从不理解到理解、体谅、感动、思念)真切理解,真诚感激
三、研究探讨
你认为父亲为儿子做的这些事普通吗?为何儿子会多次流泪。作者并不是第一次看到父亲的背影,这个背影对于儿子来说太熟悉了,如果是在平常,父亲的背影可能不会令儿子感动得掉下眼泪来。那为何会如此感动呢?
总结:特定的环境:家境惨淡,祸不单行。
学生明确:祖母去世,满院狼藉,变卖典质,父亲失业。失去亲人,父亲的内心是悲痛的;失业、借债等境况又使他的内心充满了忧愁。日渐苍老的父亲,还要承担家庭的重担。然而在这惨淡的光景中,父亲并不怨天尤人,一如既往地爱护着自己的儿子。父亲担心儿子看到家庭的变故影响学业,还宽慰儿子,并亲自送儿子上火车。这些事有的不是他非做不可,如送儿子上火车;有的既不是他非做不可,又不是他所能胜任的,如过铁道买桔子。但他不做便心中不安。为照顾儿子,什么灾祸,什么劳累,他都置之度外。父亲在千辛万苦中为儿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特别是顺境中所做的一切不知可贵多少倍。所以儿子当然会感动得多次掉下眼泪。
教师总结:饱经忧患的父亲:一如既往爱护儿子,万般体贴关爱。父亲是一座山,伟大而坚强。严酷的现实扭曲了情感,沉重的负担压弯了脊背,他从无怨言,默默地用点点血汗,以透支的生命为儿女们开出一条成功之路。
四、拓展迁移
父母爱子女之心,无微不至,父母爱子女之事,可写的事情成千上万。本文以小见大,将父母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挚爱全部凝聚在这个背影里。就像我们熟悉的唐朝人孟郊的《游子吟》就把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种种复杂微妙的感情全部凝聚在“临行密密缝”这个形象上。读了本文,你不会不想到父母平时对自己的许多钟爱,甚至有些是自己本来不怎么在意的事情,这时也会浮现出来,令你动心,乃至流泪,甚或惭愧。
其实何止父爱,所有的亲情之爱都是感人的,也许你承受着却没有发觉,也许你失去了才觉珍贵。请你仔细品味这记忆中的珍宝,说说在你的家庭里,你所感受到的至爱亲情。
五、感受深情(放背景动画《懂你》)同学们,至爱亲情是我们拥有的无上的财富。一桌准备好的饭菜,一件放在床头的衣服,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都凝聚着亲人对我们的期望和关怀。正像父亲的背影一样,永远感动着我们。让我们都能对他们说一声:我爱你们,我理解了你们。
五、作业:请同学们回到家里,用你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你的父母、亲人表示你对他们理解,对他们给予你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的感激。给父母夹一次菜,给他们写一张纸条,为他们倒一杯水,向他们道一声辛苦……好吗?
附板书设计:
第三篇: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鸦片战争》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课题:第一课 鸦片战争
主备人: 审核人:、、课时: 1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了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重点:
1、林则徐虎门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自主学习探究
(一)预习导入:
由导入框的“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内容: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2.1839年,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斤。6月在 销毁鸦片,虎门销烟的意义
3、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英国在攻陷浙江 后,又继续北上,直逼天津。清政府派直隶总督 与英军谈判,年初,英军占领。
4、中英《南京条约》 时间: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 条约。内容:①割 给英国;
②赔款 ;
③开放 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 商定。
影响: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 社会,是中国 的开端。
5、仔细观察教材第5页两幅地图,完成填充图册相关内容。
(三)比一比 谁是赢家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的商业利益
B、英国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第20课教学案
邓州市课改联谊师生共用教学案
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执笔:郭静审核:八年级备课组 课题:蓝蓝的威尼斯课型:新授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2、进一步学习移步换景和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
3、欣赏威尼斯的独特风光和文化艺术,感受、了解威尼斯人民和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从而开阔眼界,激发对世界对人类的美好感情。
重 点:文章运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文色绚丽多彩,多用比喻 难 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学习过程:
一、课前热身:走近威尼斯
查阅资料,了解威尼斯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二、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积累词语(1)字音
舷()窗点缀()瑰()丽 荒芜()鳞次栉()比和谐()
(2)词义 瑰丽: 瑰宝: 鳞次栉比:
2、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思考: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威尼斯哪些自然风光?可否只用四个字概括每一段落的大意,比比看谁概括的既全面又简洁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题意探讨
结合探究练习,思考课文标题的内涵
(1)课文题目特别吸引人,不说“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奇特的威尼斯”等,而说“蓝蓝的威尼斯”,你认为好在哪?
(2)第五、六段,主要写圣马可广场的来历、建筑、特产、游客等,似乎与题目关系不大,对此你怎么理解?
2、行踪追寻
(1)学生自读课文,用笔划出表现作者行踪的词或句子,进一步理解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2)移步换景是游记常用的一种写法,运用这种写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3、品味语言
美的事物需要用美的语言来描绘,本文文章绚丽多彩,有许多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有感情地朗读下列这些比喻句,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
(1)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2)118个岛屿,117条大小河道相互沟通,有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串连缀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
(3)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广场上千百只灰鸽争相啄食,供人拍照、逗乐,穿梭般来往的船艇,迎着飞翔的海鸥,构成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
四、达标反馈:
说一说你所在城市或乡村的魅力所在,要采用移步换景法
教(学)后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篇:人教 八年级上 语文默写
姓名 班级
八年级上
21、桃花源记
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的美好的句子是“
。”
2、《桃花源记》中与“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5、文中描写桃花源生活心情的句子(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是:。
6、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7、本文中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的句子是,22、短文两篇
1、苔痕上阶绿。谈笑有鸿儒。
2、《爱莲说》中: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莲花端庄高雅的语句是:___ _____。
3、《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4、《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5、《陋室铭》中,文中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居室环境的句子:。写室中生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互文见义的句子:
。表明作者对世俗生活鄙弃的句子:。
6、《爱莲说》中,全文的纲领句是:,!表明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风的鄙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8、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9、文中用比喻赞美“陋室”、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
25、杜甫诗三首
1、杜甫《春望》的颔联是。
2、《石壕吏》中描写老妇被抓走时家里凄惨情景的句子是:。
3、《春望》中道出战火纷飞年代人们的心声的千古名句是:。
4、透过《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5、《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_____ _________,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6、《望岳》中_ 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7、写自己心念远方家庭安危,又自叹年老的句子是:,_______ __。
8、《石壕吏》中:说明兵役之苛酷:。说明战争之惨烈:。说明战争破坏严重:。官吏的残暴,老妇的悲苦形成鲜明对比的诗句是; 暗示老妇已被抓去服役的两句诗是:。
9、《春望》一诗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对国事的忧伤,对家人思念感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 __。
26、三峡
1、《三峡》中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2、《三峡》中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峡》一文中所写的三峡指长江上游的_____ _、_ _____、__ _____;写三峡群山连绵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 ____;写山势高峻的句子是:___ ___。本文作者____,___ _(时期)人,他广泛收集前人有关全国水道的著作,再加上自己游历各地山川的见闻,写成了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_ ___》。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问,千里江陵一日还”,可用《三峡》中的“__ _”句来作具体描绘。
4、《三峡》中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 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描写水流急的句子。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
5、引用渔人的民歌的句子是:,_______ __。
6、侧面写山高的句子是:,_______ __。
记承天寺夜游
1、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 ? ?。
其他
1、《早寒江上有怀》中暗喻作者思乡之情的一句是。
2、《长歌行》中最引人深思的一句是。
3、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4、陶渊明《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6、(27)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28)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29)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时复西归?(30)此地一为别,__________________。(31)好峰随处改,________________。(32)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__________。(33)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_。
7、李白《送友人》中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的句子是:。
8、《归园田居》(其三)中表现作者早出晚归参加劳动的四句诗:
,。
9、《湖心亭看雪》一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
10、《渡荆门送别》一诗中传达出作者对故乡的依恋的句子是:
比喻描写楚地江水澄澈水雾弥漫的句子是:。
11、《野望》中表现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的一句是:。
1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的壮观景象的一句是:。
13、《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
14、《秋词》中直接表达秋日春朝的看法的诗句是:。
15、《野望》作者王绩由于看到放牧和打猎的人积压自随愿而归,不禁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从而表达内心的几句是
16、《早寒江上有怀》中作者看到孤帆从天边驶过,勾起乘船返乡的心绪的两句是
17、孟浩然的“,”,两句诗表达了想做官而无人引荐,并为自己闲居在家感到羞愧的感,18.清代郑板桥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描绘了一幅听竹的画面,我们学过的陆游的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也有一句描绘类似情境是。
19、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
八年级上语文期末系统复习资料
背诵、默写篇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直接默写。
1、问今是何世,_________,__________。
2、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不以疾也。
3、青林翠竹,_________。
4、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土要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
6、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8、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10、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
11、好峰随处改,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徙倚欲何依。
13、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
14、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
15、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16、______________,万物生光辉。
(二)理解性默写。
17、《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22、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爱莲说》中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7、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核舟记》中介绍苏黄二人友好关系和相互切磋、谈论的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陆游的《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通过《春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
33、《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34、《归园田居》中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因久别田园、农艺荒疏,而流露出自惭之情。
35、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36、《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在说明农家酒味虽薄,而好客情意却十分浓厚。
37、透过《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8、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扣诗题,交代此行的目的。
39、《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
40、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41、《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
42、《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仅写出山村山环水绕的美景,而且让人从中悟到:锲而不舍就会产生希望,出现新的境界。
43、《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44、《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45、《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46、《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望中之所见,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47、《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上启下,表明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感。
48、《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迅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春望》中表达作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______________,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51、《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53、请写出《三峡》中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三峡》中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三峡》中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三峡》中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性默写
58、请你从古代诗词中找出两句写春雨的句子(含“雨”字)
59、请写出你所喜欢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词。60、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山的诗句。61、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花的诗句。
62、古代诗歌中写水的句子不少,请你举出两例,课内课外不限。
三
48、请你从古代诗词中找出两句写春雨的句子(含“雨”字)
49、请写出你所喜欢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50、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山的诗句。
51、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花的诗句。
52、古代诗歌中写水的句子不少,请你举出两例,课内课外不限。
53、表达雄心壮志的诗句。
54、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战争的诗句。
三、名著导读
55、鲁迅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______,是鲁迅的_____________散文集,请列举初中学过的两篇课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花夕拾》是鲁迅惟一一本______集。全书_____篇文章,是鲁迅回忆______、______和______时期不同______的文字。
56、老舍的《
》描写的是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小说主人公是_______。
故事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祥子来自农村,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他的经历可谓是_____起____落。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他的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他最心爱的人是____________。这部作品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请列举出三个,要求写出人物的性命和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舍是语言大师,他创造性的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原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才写成的。其后,他又开始了另一部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创作,但只完成了第一部,就与世长辞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主人公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从一名_________________成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身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秀品质。人到底应该如何度过一生?主人公对这一问题作了精彩的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_________________的《
》中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