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教学应重视课堂教学的组织
数学教学应重视课堂教学的组织
课堂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知解惑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如何组织,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最终达成,所以,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至关重要。因此,我认为,重视课堂教学的组织,发挥课堂教学组织的育人功能十分重要。在此,就这个问题,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课堂教学的组织,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在课堂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个师生双方信息交流可控的双边活动,在课堂数学教学中,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即使讲得再好,再系统,也只有通过学生各方面的反馈才能体现出来,而能否反馈出来起决于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学生能否积极参与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组织,故课堂教学的组织情况,在课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 课堂教学的组织,可以反映出教师对每个学生各方面了解、掌握的情况。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性格特征、心理素质、智力因素以及各自的爱好,特长等方面的差异,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就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而出现不同的差距,为此,要搞好课堂教学组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全面了解学生,有的放矢、重点培养、分别指导,给每个学生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 课堂教学的组织,可以体现出教师对教材的研究、熟悉及掌握程度。课堂教学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必须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吃透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备课、设问、设计练习、研究教学语言等,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对于双差生,则多给他们一点关心、爱护,加强他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注意调节和改善教学程序、合理地组织教学,保证信息畅通,使教学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评定和要求等方面获得反馈信息,以调动自己的学习行为。
四. 课堂教学的组织是抓好“减负”,促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学科课程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而且又是培养文化科学素质的重要学科。在数学教学中要求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总是和动手操作能力,是 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方面。在数学教学中减轻课业负担,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信心,养成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良好学习习惯,也是培养学生身体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唯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质,核心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做到轻负担、高质量,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
总之,要抓好“减负”促进素质教育,教师更应重视小学数学教学的组织。教学时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授数学知识,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尽量做到概念从实际引入,问题从实际提出,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数学课堂教学组织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第二篇:重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应重视教学反思
重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应重视教学反思
(2)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语文教学应重视教学反思(2)”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
语文教学应重视教学反思
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师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认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并认真撰写好教学反思记录。进行教学反思,要做到思而有得,要有理有据。因此,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应该把开展教学实践反思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和方式,在实践中确立反思的意识,正视反思,实时反思,有效反思,把握一定的反思方法,形成撰写教学反思的习惯,以此来不断超越自我,提升品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没有反思的教学也称不上真正的教学。教学反思是教师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也说过: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1]由此可见,写教学反思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2]。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认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并认真撰写好教学反思记录。因为教学反思记录,是一份完美教案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们日后教学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始资料,是一笔巨大财富。那么如何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有效的反思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更新观念,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作用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为语文教师,只有改变过去那种只教不思的做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中的败笔和亮点,才能不断提升自我,更好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一)有利于归纳总结教学中的得失,完善教学行为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它一方面是归纳“得”,即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是反思“失”,即自己同自己“过不去”,挑自己的刺,找出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学新理念相违背的做法,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从教师自身角度看,每位教师都有备好课上好课的愿望。然而,无论我们备课多么充分,都有可能出现不完美的地方,甚至某种失误。通过写教学反思记录,不断反思,我们能够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以便扬长避短,加深对教学的理解,使自己以后的教学行为更加完善。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研水平
为了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努力把自己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提炼、升华的过程。与一般的面向学生的教学方法不同,它不仅仅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也使我们对教育教学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中得出新的教学规律,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教学理论,从而提高自身素质,使我们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因此,在反思教学时,作为教师应该确立这样几种角色:观察者,即教师要善于发现教育实践中的各种典型事件以及有价值的教育问题;记录者,即教师要及时记录下教学中的一些事件、经验,为反思积累丰富、翔
实的第一手材料;学习者,即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在学习中把自己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外化为文字,勤做读书笔记,并通过新知识的学习,增强自己的问题意识,使自己更善于发现问题。同时在教学反思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等,可以为写作优秀的作品或论文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指导学生的学习在新课改理念中,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地方,而是师生互相交流的平台。教师由“传道、授业、解惑” 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和知识的主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作为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就要研究学生学习的目的、动力、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学会适应学生。通过教学反思对课内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析,找出对策,对症下药,从而让学生明白该学什么和应该怎样学习,并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育人水平,和谐师生关系 人性是教育的立身之本,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教师批评学生时,可能会遭到学生的
顶撞,若处理不当,可能会伤及学生的自尊心,会影响到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更为严重的是,不当的指责会毁灭学
生远大的理想、美好的愿望。所以,通过写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反思自己课堂上的一言一行,理智地分析自已的教学行为,提高教书育人技巧。
二、讲求实效,反思应做到思而有得
教学反思要“思而有得”。这里的“得”,特指经历教学实践后,教师总会产生一些难忘记的心得体会,或多或少,或得或失,在反思时把这些内容及时记录下来为今后的教学作参考。
1.记载精彩之笔:任何一堂课都有精彩之处,它依附于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别具风味的氛围营造;得心应手的教具使用;新颖别致的难点突破;别具一格的智能开放;出神入化的学情指导;画龙点睛的诱导评价;留有悬念的课堂小结等,凡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做法,均可以具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的教学参考和使用,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牢记失误之处:不管一堂课有多么的成功,也不免有疏漏、失误、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内容处理不恰当、环节安排不合理、重点突出不明显、问题设计不科学、合作落实不到位、语言评价不得体等。为此,教师课后应进行深沉的思考,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做出深刻的反思,同时剖析这些疏漏、失误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要领,使之成为
以后再教时的经验教训,变这次的失败之处为下次的成功之笔。
3.记录意外偶得:课堂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师生之间感情交流不断融洽,此时,师生往往会产生灵感,出现意外的偶得。意外的偶得往往来自思维火花的捕捉,它们悄然而至,转瞬即逝,不及时记录下来,以后的教学也就失掉了好的素材。如教师讲授时,姑且增加的内容或者转变的教学要领等;学生回答时,某些新颖的见解及质疑;学生发现问题的独特渠道;面对学生异想天开的“发问”,教师如何应对;面对学生的歪答,教师如何引导等。教学是个师生相长的过程,灵感是师生相互碰撞时的精彩火花。: 4.分析教学效果:每一节课后,我们应认真反思教学预案的实施情况:通过本节课教学,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的效果是否良好;教学的组织是否科学;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否合理,学生的表现是否积极等。鉴于此,课后就该及时反馈,将课堂上师生表现与授课质量进行及时分析、综合登记,以帮助自己在日后备课、授课时能对“教”与“学”的情况作更全面的分析,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三、联系实际,反思讲求有理有据
教学反思要有较高价值还需要思而有理有据。这里的 “理”“据”是指适应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要求,实现教育优质
化。教学反思的目的是解决教学实践中发现的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实现优质教育。优质教育是我们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优质教育来源于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教师丰富的实践知识与经验。为教学反思提供的“理”“据”的主要来源可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新课标中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的基本依据。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离开了这一点,教学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新课改理念中,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地方,而是师生互相交流的平台。教师由“传道、授业、解惑” 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和知识的主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实现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升。因此,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是否有所收获并得到发展是我们教师始终要关注的问题,离开了这一点,教学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应重视“思路”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应重视“思路”
语文,作为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学识,也可以改变人们的精神、洗涤人们的灵魂、提高人们的修养,因而语文这一学科对我们的人生起到的作用也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对此,我们应该重视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工作,而在这一学科的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便是我们教师所用到的教学设计,在我看来,语文教育是要从培养一个真正的人的角度来出发的,而从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来看,有些教师则过于注重学生是否掌握了新的生字词,布置的作业也是一些机械性的活动,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路其实并不是很可取,因此,根据现代教育的改革方案,我们教师在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时要十分注重自己的思路,争取让小学的语文课堂做到两点:一是能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掌握好知识,二是能让学生快乐的成长,不抑制学生的童心。
另外,我们要明确的是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依据教育教学原理、教学艺术原理,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策略。教学设计的概念涉及了教学目标、学生学情、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内容,理顺了这些内容的先后顺序,就形成了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第一,从教学目标来看,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关系到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的实际效果,明晰、合理的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所以我们应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学生不喜欢的让他喜欢,学生感悟肤浅的让他感受深刻,这样才会让学习增值。然而如果我们教师自身认识不到这一点,那么我们也无法实现最理想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要依据教育教学的原理,为每个教案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例如,在一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中,应当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以及能够熟练的认读汉语拼音和音节为教学目标。但是这个目标很难用一节课或是几节课来实现,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就把这个目标分成许多小的课时目标分课时逐个实现,这许多课时组成一个教学单元,其中的每个课时都是为了完成某一项小目标。等到单元结束时,我们的大目标也就实现了。
第二,从学生学情来看,当教师为教学单元中的一节课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但是由于许多学生上课不敢说、读、问,这导致了教学过程无法顺利进行下去,这时教师便要改变自己的思路,通过调查来发现事情的原因,并及时鼓励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既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又肯定他们的发言。这样学生逐渐消除了心理障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朗读了。其次,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学生深入地读书,深入地理解课文是从问题开始的,而问题是否有趣,对于调动小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所以教师想通过设计有趣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的办法还是有很多的,如巧设学习障碍、巧用板书、开展竞赛、设置小组学习等。因此,教学时,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三,教学内容是一节课中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东西,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桥梁,是学生具体要做的动作。当有了以上初步的分析和设想后,我们就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例如,在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第2节是关于看图说话学拼音的,汉语拼音教学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识字、阅读、学说普通话的工具。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呢?教材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出发,从母语教育的规律和儿童入学前口语水平的实际出发,根据儿童思维具有形象性及乐于口头表达等心理因素,把汉语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学说普通话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儿童的语言实际生活经验相联系。所以,我们应该从儿童学习的兴趣、需要着眼,本着易学、有用的原则,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搞好幼小衔接,继续发展儿童的口头语言,并安排儿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为学习书面语言打下基础。
第四,组织形式是在教学内容确定以后,这节课的框架就基本确定了。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一年级课堂教学状态和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关键词自主探究式小组协作式和谐合作式游戏活动式启发研讨式课堂开放式《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是语文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和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第五,教学方法有许多种,传统的有完整示范教学法,分解教学法等等,新课程理念下有情景教学法,主题教学法等等。在小学阶段常用的是情景教学法和主题教学法,相比以往的教学方法,这两种教学法更能引起儿童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第六,虽然我们完成了上面的教学设计,但并不能保证课堂实际效果会按照我们的设想走,这就需要教师预设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状况,并想好应对的策略。当然,这些预设情况也许并不会出现,所以这些策略并不出现在教学设计中,但还有许多未预设的情况出现,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临场的机智来处理了。
其实教学设计涉及的内容还有很多,然而可以看出的是,如果教师有一个正确的思路,并能将自己的思路运用于自己的教学设计,这样一堂课便能高效的完成了。
第四篇:课堂教学评价应重视的几个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应重视的几个原则
(2003-09-20 10:46:2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实现其目标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迫切需要,更是实现“三个面向”的有力保证。针对目标中的“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到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
能”,结合教育实践,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应重视以下几个原则。
1、主导性原则
主导性原则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以激励为主。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看到自己在参与学习后取得的进步和成绩,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探究精神。
如,课堂上教师的少批评,赞扬一点不计其余的行为;放大学生个体的“单元”优势,提高其自信心的行为;培养学生群体的学会欣赏、赞扬他人的行为等。
2、自主性原则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更具持久作用。社会的发展更要求人具有较高的自我评价,自我调解、自我提升等能力。自我评价作为一种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应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得以高度重视。如,实效性地创设小组交流的时空,使学生有取长补
短、学习他人、认识自我的机会,这便是一种良好的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与默化。再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作业自评,互评,再师评等具体操作,都有效地提高
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
3、差异性原则
学生的发展,由于受其遗传及生存环境的多因素影响,个体之间显现着多元的不均衡性;就自身而言,也存在着发展的方向问题。这需要因材施教,因性施教,绝不可一刀切,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的要求。
对学生的评价,我们贯彻“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操作原则。“要保底”就是确保每位学生在每日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即使是学困生,也同样要通过教师的帮助,同学的影响而感受到“只要我努力,我也会提高,我也有优势”。对学困生不追求其全面、最好等,评价侧重他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与自身的进步相比,关注他的“更好”,哪怕是一时的不足,难寻其长也应对其进行一定的鼓励性评价,因为只要希望在,成功就在。
“不封顶”就是注重教育的层次性,最大限度地提升广大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平台。不仅要“走共同富裕之路”,还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样才能产生多元奇秀的“领头雁”。
4、多元性原则
课堂评价的多元性原则,主要是指两方面:一是参与评价者的多元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且形成各学科评价思想的和谐、统一、互补、持续;自我评价,生生评价,乃延伸于管理者与家长、社会的评价等,从而构成评价的立体化。二是评价角度的多元性。针对学生个性和班级群体的评价,不仅限于知识、能力上,而且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等多
方面。
如,我们针对比较聪明而学习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教学过程就多侧重于他们的学习习惯方面的评价,并加强年级教导制的教研管理,强调各科教师沟通,重在研究学生个体与群体的发展、影响。不求其全,但求走实每一步,让教师的群体合力良好地作用于学生的最
近发展区内。
5、艺术性原则
教育是一门艺术,评价应是这门艺术性中更绚烂的花朵。
评价的艺术性,师者首先要对每一学生拥有爱心,其次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再是要善于发现美──学生“微不足道”的优处,并能以自然、真诚、恰当、温馨的语言予以赞美,从而点亮学生希望之火把。
于华强 大连软件园双语学校
摘自大连教育网
第五篇: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的体验
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的体验
由于担心学生听不懂、看不明白,我们数学教师常常在课堂上把课本知识给学生分析一遍又一遍,板书一黑板又一黑板,当下课时再看学生:有的是似懂非懂的看着老师,有的是事不关己的等着下课!这样的数学教学不仅使得我们心酸与落寞,而且也难于拓宽学生的视野、贯通学生的思想,容易抑制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扮演好这三种角色,从而引导学生形成“主动思考、勤于动手、勇于实践”的学习风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培养学生有主动去预习、自学的意愿,才能进一步通过学习寻找规律,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动脑,主动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教师不要轻易给他们现成答案,给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充分享受“辛苦”后的成功感,同时及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从而逐步培养他们自觉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真正体会到学习是自己的事。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探索者。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不会独立分析题目、思维混乱的现象。所以,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他们学会带着任务读题:“
一、这个题目的已知条件分别是什么?
二、题目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三、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的联系在哪里?
四、我应该怎样去做?”在他们有自己对这四个问题的想法后,教师才适当的引导他们纠正与归纳。经过反复训练,他们单独面对题目时,才会临危不乱、有条不紊。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快乐的求知者。如果一门课程使学生饱受挫折和打击而与成功的喜悦无缘,他们也就不会喜欢,更谈不上“终生学习的愿望”了。所以,我们应该努力使数学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在组织教学时要多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鼓励他们表达,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答案开展讨论。同时,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想法,不断启发他们去关注问题的重要方面,及时分享他们在交流过程中提出的新方法、新观点,使他们对学习逐渐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为学生请了一位最好的“老师”,难道还担心他们学不好吗?要真正做好以上三个方面,笔者认为应该在 “做”、“玩”、“练”上下功夫。
放手给学生 “做”的机会,让他们在操作中体会到“成功”与“喜悦”。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曾经有一个叫小林的同学,他的数学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的,在学习《丰富的图形世界》时,他做的几何体最得体、最漂亮,他高兴的悄悄告诉我:“老师,我做了两个多小时!”;在学习《感受可能性》时,小晴做的转盘最大、最结实、最漂亮,她很自豪的说:“这是我和爸爸的智慧与劳动成果”。有的同学虽然做得不是很好,但是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也收获不少,在数学课上,原本感觉很难讲授的知识,学生不仅对答如流,而且还提出了许多超出本节内容的问题!正是有了这些亲身体会,他们打开了思路,学习的热情更高了。
放手给学生“玩”的机会,让学生在“玩耍”中学数学。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玩”正是青少年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我们可以把课本中的一些新授知识转化在“玩耍”活动中,创造这样的氛围以适应和满足同学们的天性。例如,在学习《频率的稳定性》时,我先让同学们玩自己制作的 “转盘”,他们玩得兴高采烈,在这兴奋的“玩耍”活动中,他们对本节知识已掌握,稍加整理、归纳即可。在学习“轴对称现象”时,我让两个同学在课堂上模拟照镜子时的情景,其中一个模拟镜子里的像,跟着照镜子的人做相应动作,在一片愉快的欢笑声中,他们弄清楚了关于镜子成像对称性的相关知识。通过把课本中的新授知识转换成“玩耍”活动,不仅使学生心情自然愉快、厌学情绪消失,而且还能从“玩耍”中自觉地探求有关知识、方法和技能。
放手给学生“练”的机会,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管是有理数、实数的计算,还是方程与函数的相关运算等,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十题还不如引导学生亲自做一题,他们只有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才不会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
总之,只有把学习数学的实践活动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享受学习的主人翁地位,通过观察、分析、推理、估计、想象、整理,在探索中体验数学的巨大作用,养成认真学习数学的习惯;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合作交流,重视应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在学习中,留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情感得到体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