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必须完成五个转变 马辉大全
体育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必须完成五个转变
铜山区何桥镇中心中学 马辉
2012.12.10
体育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必须完成五个转变
铜山区何桥镇中心中学 马辉
文章摘要:现阶段科研能力已经成为衡量教师的基本能力、教师业务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教师也应当由“教书匠”成为教育行家、专家,甚至是“学者型教师”,那么必须首先完成五个转变。既由“被动教研”向“主动教研”转变、由“传统意识”向“现代意识”转变、由“传统意识”向“现代意识”转变、由“传统意识”向“现代意识”转变、由“个体状态”向“集体状态”转变、由“教学和科研脱离”向“教研为教学服务”转变、由“立足于写论文”向“立足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转变
关键词:教育科研 现代意识 教学质量
在实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更深刻的认识到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少地方都提出了“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战略,把教育科研放在了突出地位。科研能力成为教师的基本能力,成为衡量教师业务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总的来说意识较晚,起点较低。短时间内要想把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普遍提高到一个高的层次,恐怕不很现实。为了迅速使农村体育教师的教育科研驶入快车道,使教师由“教书匠”成为教育行家、专家,甚至是“学者型教师”,我认为必须首先完成以下五个转变。1.由“被动教研”向“主动教研”转变
多少年来,在农村体育教师的自我意识中,并没有把教研作为自己必要的工作内容,认为教育研究是不切实际又没有多少实在意义的份外追求。加上有的人对教育职业持消极态度,没有积极的动机,自然就产生不了自觉的科研意识。最近几年,教育科研开始出现了一点起色,但也只是个体的、自发的且是间接性的,因为职称评定对教育科研做了要求并有了硬性规定,被迫之下,有的教师才临时抱佛脚,突击赶写一两篇论文,填补空白,应付差事。但职称一评定,又把教育科研置于脑后。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使体育教师在认识上把教研看作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研活动是每个体育教师必须履行的职责,使体育教师产生应有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成为教育科研的主人
2.由“传统意识”向“现代意识”转变
传统意识认为教研是专家的事,不属普通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范围,甚至有人要是埋头教研,会被认为是在做样子给领导看。作为教师,能够教好课,管好学生,带好班级就算是万事大吉了。不愿在教研上花时间,费精力,经济上也不愿意多投入。实际上,不开展教研,根本不可能出色的完成教育任务。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一日不学恍隔三秋,每位教师都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现代意识要求体育教师思想观念必须现代化,必须立足本职,放眼世界和未来,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适应教育形式的发展。3.由“个体状态”向“集体状态”转变
不少有志之士,一直都在坚持搞教育科研,即使是在科研荒芜的年代。但研究不应只是一种个人行为,它更应是一种群体行为。在科技高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一个人如果单兵作战,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空间里,视野必定受到很大的限制,不仅科研创不出成就,就连教学也会跟不上形势和要求而落伍倒退。人多力量大,集体出智慧,三个臭皮匠赶个诸葛亮。现在不少学校的体育组开展“课题带动战略”,以备课组、教研组和年级组为核心开展课题攻坚,搞规模科
研,以群众带动个体,即利用了整体优势,又充分发挥了个人特长,形成相互研讨、相互竞争和赶超的态势。如此,便摆脱了个体“小作坊”的操作状态,必然会事半功倍,收到较好的效果。4.由“教学和科研脱离”向“教研为教学服务”转变。
教研为教学服务是说教师的教研应该从教学实际出发,把科研同自己的工作紧密的结合起来。不是脱离工作实际搞研究,不是只做学者,不做教师。当然,我们不排除一些教师的个人兴趣和特长,但从总体上看,教师“科研”之前应该加上“教学”二字。通过教研提高教学水平,这是出发点,也是归宿。教研只有为教学服务,才是正确方向,才是“正业”。也只有在教学中开展教研,才有广阔的天地,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5.由“立足于写论文”向“立足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转变。
不少体育教师认为搞教研就是苦思冥想,闭门造车,在教材堆里找一两个问题,写一两篇论文。有的教师认为搞教研就是要创一家之言,故在鸡蛋里头挑骨头,专搞一些“疑难杂症”,以图引起争论、争鸣,达到有所“创新”、自称一说的目的。这些都是误解。其实教育科研并不神秘,更不玄乎,它体现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就一个普通教师而言,从备课到上课,从教材到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从知识到能力,从讲授到练习,无处不存在“研”的内容。论文只是科研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更重要的还是关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并注重其他成果形式。要在教育过程中设计课题,形成体系,创出成果,从而提高教育水平。
从现状看,以上无个方面的 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只有比较好的解决以上五个转变,才能走出体育教师教研的误区,使教育科研真正的在教师中间开展起来。
第二篇: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科研
冯家屯小学教师学习资料之三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科研
一、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科研认识:搞科研太虚,听评课太滥,写论文太假(工作太痛苦)
(1)科研的价值:能不能真正起到改进教学的作用?
——只有真正做了你才能知道啊。(2)科研的结果:科研是不是就是写论文?
——开花不结果是狂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3)科研的条件:
A、缺乏氛围与机制:领导不够重视,评价体制改革不到位等。
——当一切条件都成熟的时候就没有必要搞科研了。科研就是在夹缝中生存的。
B、缺少时间与精力:负担太重,杂事太多,家务更多。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挤就会有的。工作中首先要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儿,然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最高境界是把应该做的事儿当作喜欢做的事儿。
C、缺少合作机会:同事兴趣、态度不一致,相互推诿责任等。
——首先摆正自己的态度,只要是真正把教育当作事业(而不是当作职业)来做的人会相互合作的。
D、缺乏相关资料:缺少科研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等理论资料和信息。
——有限的资料充分利用,自己出资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E、缺乏专家的指导:专家指导太少,研究不能够深入等。
——在听专家的学术报告时与专家进行心灵的勾通,在阅读科研书籍报刊时与专家进行心灵勾通,通过网络与专家进行心灵勾通。
(4)科研的形式:形式主义严重,虚假现象太多,研究的实效性太差。
——科研离不开一定的形式,在科研的过程中体现科研的价值,让形式主义为我所用。
2、科研能力:心有余而力不足,总认为自己的能力不适合搞科研
(1)科研理论水平不高:理论知识不系统,不会运用到课堂教学或课题研究中去——学会读书与积累,勇于尝试与实验。
(2)科研操作水平不高:不知道科研的步骤,不会研究,无从入手——科学论证,大胆探索,小心求证,及时调整。
(3)科研表述能力不强:不善于总结与提炼,不会表述成果,不善于上升到理论高度,不会撰写论文——树立以写带读的意识,形成经常动笔的习惯,掌握必要的格式,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逐步提高自己的水平。
3、科研方法:热情很高,缺少方法,进展缓慢,效果不佳
(1)不知道如何选题与论证——用好课题指南,学会论证方法。(2)不知道如何进行调查与测验(问卷设计不科学)——借助理论指导,细化问题选项。
(3)不知道如何收集与整理资料——定好主题,列好提纲,分类收集,归纳整合。
(4)不知道如何收集与处理分析各种数据——用好现成的数据,调查有用的数据,科学分析数据,强化数据意识。
(5)不知道如何紧密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研究(不知道如何制定研究的步骤与措施)——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深入调查寻找问题的原因,结合课改理论制定改进措施,课堂实践对比研究,及时调整措施,逐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与质量。
(6)不知道如何准备结题材料——分类整理课题资料,分工撰写三个报告,提出结题申请,等待鉴定验收。
(7)不知道如何总结与提炼,形成科研成果或论文——梳理研究过程,归纳写作主题,列出撰写提纲,填入研究方法内容与过程,结合大量数据和新的观念进行分析论述。
(8)科研成果或论文不知道如何去发表——分析论文特点,分析杂志特点,大胆投搞尝试,适当利用关系。
二、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价值
1、目标: “认识教育,完善工作,完善自我。”
2、意义:是改进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需要;是关注学生,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关注自我,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3、价值:能够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播下的是课题研究的种子,收获的是先进理念和教育智慧。”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我们总会遇到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当我们的教学实际与我们的期望有差距时,教学实际与学校的要求有差距时,当教学实际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差距时,我们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思考,进行探讨,不断改进和尝试,这个过程实际就是研究的过程。只是我们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不能主动地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进行研究。
三、中小学教师从哪些方面入手开展教育科研
(一)树立研究意识——研究就是分类
1、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研究?
有位学者提出,研究就是分类。这个提法非常好。当我们面临困惑时,我就应该把我们的问题按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细化,然后去寻找引起问题的种种原因,然后分析哪些是引起问题的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哪些是容易解决的,哪些是需要通过深入研究才能解决的,哪些是目前条件下很难解决的问题。接下来就是想办法去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在我们改进了我们的教学方案之后,我们还要反馈我们的方案效果如何,需要总结哪些成功的经验,需要调整哪些不合适的做法。当我们把这些问题都搞清楚了,我们的研究就会有成果了。
专家就是对一点点东西知道很多,而普通人就是对很多的东西知道一点点。
还有学者提出,研究就是收集、整理和解释资料和数据。这种说法也很具体,很实用。当然我们发现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时,就应该围绕这个问题收集大量的资料与数据,然后进行加工和整理,统计与分析,最后用资料和数据来解释你对教育问题的探索与思考,得出你的结论。这就是研究。
2、中小学教师开展科研的三个切入点
一是从移植教育教学经验上寻找切入点:优选教学经验(模式、方法)→确定研究措施→选择研究对象→实施研究措施→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论文。
二是从总结自身经验上寻找切入点:收集经验材料→整理归纳材料→提炼经验主题→撰写研究论文。
三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上寻找切入点:发现问题→设计方案→实施调查→资料分析→拟定报告。
(二)掌握研究技巧——研究就是反思 世界上有许多种发现,但归纳起来只有两种:一种是发现外部世界,一种是发现自己。发现外部世界的方法主要是学习和探索,而发现自己的主要方法就是自我反思。为此,反思教学要树立以下几种意识:
1、要有反思意识:低头拉车→抬头看路。
(1)反思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催化剂。反思可以是在教学行动之后,也可以贯穿于教学行动的过程之中,还以是在新的教学行动之前。教学前反思:提高预测和分析能力,使课堂教学成为自觉行为;教学中反思:提高调控、应变能力,使课堂教学成为高效的行为;教学后反思:提高总结与评价能力,使课堂教学成为理性的行为。
(2)教学反思主要解决四个问题: ●我为什么做我所做的? ●我为什么这样做我所做的? ●我这样做的效果怎么样?
●我应该怎么进一步做好我所做的?(3)反思教学常用的几种方式: ●同事间的勾通与交流引起反思; ●教学活动中边组织教学边进行反思;
●坚持写教学后记或教学日记;(华东师大著名教育家叶澜说,如果坚持写三年的教学日记,保你成为名师,但你写3年教案,也只是一般的教师)
(附:中小学教师应该如何撰写教学后记)
●在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实际的差异之间进行反思。(附:反思中小学传统教学,一节优质课引起的反思)魏书生是这样描述教学与学习的:铃声响起,一群学生走进学室,打开学具,开始学习;遇到困难,查找资料;解决不了,同桌讨论;再有困难,求助班长;班长不会,再往前看;猛然发现,学师在前;学师点拔,学习完成。反思我们的教学:铃声响起,一群学生,走进教室,拿出教材,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教师讲完,学习结束。通过 4 比较,我们很快就会发现,这是主动与被动的差别,这是低效与高效的差距。)
2、调查意识:知其然→其所以然。
调查是课题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克服日常教学随意性、主观性的有效手段,是不断理解教学、理解教育规律、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当我们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反应,对自身的教学效果相当然时,是无法进步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必须通过深入调查把教学活动的实际现状、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学方法的实际效果等都真正搞清楚时,我们的研究就开始了,我们的研究就在逐步深入了,我们的研究就会不断取得收效了。
3、合作意识:独自困惑→共同明白。有位哲人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以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以后,就可以产生两个以上的思想。”反思通常是研究者的独立思考,但自我思索经常受到自身思维方式和认识水平的局限,从而陷于自己的意图框架和视野中不能自拔。所以为了促进反思,提高反思的效果,提高我们的课题水平,我们在开展课题研究时必须通过课题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勾通,通过同事之间的观摩活动,通过向专家咨询,与专家对话等方式,从面临的问题到解决方案,从困惑到收获,从肤浅到深刻,不断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4、总结意识:想得明白→写得出来。
善于总结:以写带读。有些青年教师向全位特级教师请教:你为什么在那么忙的情况下能做到教学科研两不误,不但书教是得好,而又发表那么多论文,获得了那么多的科研成果?这位特级教师说:“我受益于多读、多思、多做、多写。读是积累,思是加工,做是实践,写是总结。是读、思、做、写相得益彰助了我一臂之力。”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会有很多很好的体会和收获,但我们往往是想一想、兴奋兴奋,甚至交流交流就完了,没有进行较为系统的思考和整理,形成书面文字。于是很多十分有价值的成果都白白地溜走了,于是我们尽管有很多感受但是对于改进教学的效果不明显,时间一长,我们慢慢就麻木不仁了,熟视无暏了,于是我们研究就开展不下去了,我们也就无法进步了。因此,我们在研究的过程就需要不断进行总结,形成阶段性的经验成果。
(三)打好研究基础——研究就是积累
积累是研究的基础,是撰写科研论文的开始。读书学习是积累的主要途径。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生活的一部分。
1、多读期刊文章,掌握理论发展的前沿信息。
在业余时间或者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经常阅读与我们中小学教师关系比较密切的教育报刊,如《中国教育报》、《教育时报》、《教育文摘周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人民教育》、《教学与管理》、《教材教法》等。一方面会增长见识,更新观念,帮助解决教育教学过程的一些困惑,另一方面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和新的研究灵感,从而激发我们的写作欲望与兴趣。当然,读报刊杂志时,必须结合一定的专题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进行阅读。对于较好的文章或段落要么复印,要么摘抄,要么写心得,必须以书面的形式进行积累。往往是我们在读的时候,感觉写得非常好,也很有用,然而只是看看、想想而已,没有动手加工、整理,所以就不能形成有效的积累。
2、会读理论书籍,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
较为系统地读几本教育理论专著对于中小学教师理解教育,理解教学,探索教育规律,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技能是非常必要的。教育理论书籍很多,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方面的,有教育方法方面的(和谐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赏识教育、成功教育、愉快教育、情景教育、主体教育),有学习方法方面的(元认识学习策略,建构主义学习观,中学生学习方法等),有新课程改革方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解读,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等)。各方面的书都能够有选择性地读几本,我们就会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就会成为一个具有教育思想的教育工作者。读教育理论书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我介绍一种读书方法。
整体阅读法:先读目录,再读子目录,最后读具体内容。
回顾反思法:读完每一章节时都要回顾总结,概括精华,写在章节的首页上。
专题阅读法:只读对你目前研究有用的章节,并进行加工整理。[北京出版社出版、著名作家王宏甲编著的《中国新教育风暴》给我们的启发:自信心和成功感比获得知识更重要、永远不要对学生失望、培养自信还要培养学生对善良的充分自信等观点,重点阐述的 是开展综合课程训练是转变教育观念的核心理念与切入口。书中首先介绍了北京市一位模范特级教师王永贵在地理教学中成功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方法。王永贵在实践中总结出:“一个好教师,不是自己能教得有多好,而是如何能让学生进入一个琢磨的学习状态。不是你教给他什么,而是他自己内部琢磨出什么,不管多么调皮的学生,心都是向上的。”书中还介绍了浙江省是如何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促进教育的转型,介绍了新课改的国家实验区中内蒙古自乌海市勃湾区、深圳市以及山西省曲沃县的综合实践课的成功经验。书中还介绍了美国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促进了精英教育向发展学生的整体能力与素质的实用教育的转型,介绍了日本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思考、自我获取和综合知识能力的“生存能力”。以及英国、韩国的综合实践活动改革情况。书中还介绍了我国古代春秋时期因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百家争鸣”,清朝后期因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废科举,兴新学”。作家看教育,角度很新颖,建议大家读一读这本书。]
3、多收集教育信息资料,不断积累科研论文素材。
收集方式:复印、剪贴、笔记、心得等(分类整理)——剪刀加浆糊。
做到四勤:勤阅读、勤思考、勤整理、勤翻查。
总之,工作、研究、反思、积累、写论文的关系是:工作实践→研究反思→理论学习→积累资料→撰写论文→工作实践。
附1:魏书生教育思想介绍
辽宁省盘锦市教委主任还兼任实验中学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他在工作中要面对“五多”:一是兼职多。38个,每个职只做一天的工作,要用去一个多月;二是会议多,一年中要外出开会4个多月;三是来访客人多,每年在校期间,要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接待客人;四是信件多,每年要收到1200多封来信,只是看信就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五是稿债多,已发表了100多篇文章,主编了10多本书,但是还有很多杂志社和出版社向他约稿,但他没有写出来。也就是说他用于语文教学的时间仅占教学时间的十分之一,但是他所教的语文课成绩非常突出,那么他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支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思想核心:育人――培养自学能力、自育能力
2、两条原则:民主和科学,遇事多与学生商量,充分尊重学生
3、培养自学能力:
提高认识――激发兴趣(1分钟注意力训练,1分钟记忆力训练等)――教给方法――培养习惯(首次慢动,逐渐加速,控制时空,形成习惯)
4、培养自我教育能力:自我认识(学习享受观),自我体验,自我设计(20年后的我),自我鞭策(座右铭:自己最崇拜的人名字,自己要追击的同学的名字,医治自己弱点的格言)
四、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
(一)进行课题论证。课题论证是“纲”,决定着研究方向,决定着研究水平,决定着研究的成败。
1、选题意义(课题提出的依据与意义——调查与分析)
2、创新程度(研究现状述评——查阅大量相关资料)
3、研究内容(主要思路、主要观点,研究假设,方法途径——课题组成员结合本校实际和现代教育理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集体研讨)
4、研究价值(应用价值、理论价值)
(二)制定研究方案。研究方案是“目”,决定着研究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决定着研究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决定着研究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决定着研究是否能够取得有价值的成果。
1、目的意义——问题提出,目的意义,理论依据,研究假设(见课题论证)
2、对象方法
对象:年级、班级、学生情况;学科或教育现象;研究的具体问题等。
方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总结法、行动法、测验法、观察法等。
3、研究设计:
例实验法:自变量、因变量的定义,无关变量的控制等;前期测量-实验操作-后期测量-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4、步骤安排(阶段划分、阶段任务、人员分工,具体要求等)
5、成果形式(研究报告,论文,专著、教材等)
6、保证措施(时间保证、资料保证、活动保证、经费保证等)
(三)开展课题研究。开展课题研究是科研活动的核心。它是把实现课题研究目的意义的途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主要途径,是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和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主要途径,是最终取得有价值的科研成果的途径。
1、行动研究是主要方式 —— 一边工作,一边研究 行动研究的主要特点就是一边工作,一边研究,也就是课题研究一定要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研究的问题一定是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的目的也是为了真正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也要与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2、学习积累是主要途径 —— 查阅资料,学习理论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问题也找到了,办法也尝试了,效果也呈现了,但是总是达不到比较理想的程度,于是我们就没有办法了。这就是因为我们缺乏理论学习,缺乏研究的积累。因为学习能够使“问题”更加清楚,能够我们的实践探索指明方向,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提升教学经验。“山重水复疑无路,枊暗花明又一村。”
3、定量定性是主要方法 —— 数据分析,理性思考 A、定量研究:收集数据,整理分析
(1)调查法。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我们在制作问卷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问题太大太少,所选择的余地很小,没有进行细致的分类,所以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研究所需要的信息量。
例1:有的同学上课前先预习一下,你是怎么的呢?
1、不预习;
2、难得预习;
3、老师布臵预习就预习;
4、经常预习;
5、其他。
例2:数学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共18个问题)。
(2)测验法。就是通常说的考试,实际上不包括各种心理特征的测试。如注意力测试,自主学习能力测试,创新能力测试等。
使用测验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进行前后对比或实验与非实验之间的对比; 二是要选择合适的测试工具,即选择信度和效度较高的测试量表或试卷;
三要对的测量的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处理。比如计算标准差,进行差异检验和样本与总体之间的推断分析等。有关内容可参考学习教育统计学的内容。
(3)观察法。观察法我们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是经常使用的,但是我们平时所进行的观察只是很简单的观察,往往缺乏明确的目的,科学的设计,详细的记录,深入的分析。“留心处处皆学问,细心时时有发现。”因此,课题研究中的要提高观察的有效性,关键的一点是要根据研究的制定出详细的记录表格。例,记一次20分钟的语文字词抄写作业。
(4)实验法(略)。
(5)个案法(案例研究法)——一叶知秋,以小见大。案例研究法也是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可以是一节课的研究,一次活动的研究,一件事的研究或者是一个学生的研究。案例分析研究一定要突出主题,要具有普遍性,要结合先进理念进行分析。
B、定性研究:收集资料,对比分析
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第一手资料,如课题有关的资料:论证、方案、计划、研讨记录等,还有是研究内容方面的资料,如调查、观察、测试的资料、作业、谈话记录等反应学生变化的资料,还有研究手段方面的资料,如收集的有关理论资料,整理的心得资料,经验总结资料等。我们的课题研究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根据研究的目的和需要,收集、整理、分析我们手中的科研资料,不断形成定性的研究成果。
需要强调的是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一定要紧密结合。没有定量,定性分析说服力不强,没有定性分析,定量就失去了分析的价值。两者的结合才能够得出科学的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4、集体研讨是成功保障 —— 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基层的课题研究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集体攻关。因为我们一线教师的主要任务毕竟还是要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几乎是难以完成我们的研究。所以我们需要成立各有分工的课题组。需要在研究的过程不断组织研讨,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启示,相互合作,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任务。
5、反馈调整是必要环节 —— 阶段总结,调整改进 随着研究的不断展开,我们的认识会不断提高,问题会越来越清楚,理解会越来越深刻,这时会发现我们起初的论证与方案或有偏差,或不够细致,或不够科学,或操作性不强,这就需要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反馈与调整,以保证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四)撰写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当课题研究结束后,要撰写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以准备鉴定结题。工作报告主要是从课题研究过程的组织管理的角度来写的,研究报告则主要是反应研究的主要过程及结果分析。
1、工作报告。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提出的依据,课题立项的时间及编号,课题研究完成的状态等。
(2)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
(3)课题研究过程的组织与管理:课题组的组建,学习与研讨活动的组织,研究过程的管理,制度与奖励等。
(4)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报告的主要结构如下:(1)前言――课题提出的依据与研究目的(2)研究对象与方法
(3)概念的界定与原则等(实验变量的定义与指标)(4)研究的过程与内容
(5)研究结果的分析(分项分析,结合数据进行分析)(6)结论与讨论
(7)主要参考文献及相关的附件
(五)课题结题鉴定。
1、准备好三个报告:论证报告、工作报告、研究报告
2、整理好相关资料:立项证书、研究方案、活动记录、教师教案、学习笔记、学生作业、测试调查的试卷等。分类归档。
3、准备好教学展示活动。如果课题是与课堂教学结合的,要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展示。
4、提出结题申请。主要内容包括课题提出的背景、时间、课题编号、如何开展等内容。现也完成预期目标,达到了预期效果,准备结题,请规划办予以组织验收和结题。
(六)发挥成果作用
1、勇于发表。
2、积极参与评奖。
3、组织交流与推广。
河南省教育学院毕天璋教授曾讲过自己的切身体会:他在1989年—1994年间主持开展了“教师基本功技能”的课题研究。研究结束后,撰写的论文编成了一本书,这本书后被省师训处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材,使全省很多中小学教师在学习中明确了教师的技能要求及锻炼要领等,受益匪浅。1995年时,省社科联组织评选实用科技优秀成果奖。他考虑到自己已经晋升了教授职称,参加评选作用不大,就没打算参评。后在别人的劝说下,申报参加评审并获奖,结果当年课题组中有13人在评职称时起了作用。1996年,又申报参加国家级科研成果评选,被评为部委级三等奖,正好当年单位分房子,这一奖励被加了5分,于是积分第一,分到了三层楼。
小结
1、结合课题论证进行现状调查(问题的具体表现是什么?问题产生的背景是什么?造成的原因有哪些?哪些是主要原因,哪些是次要原因等等)
2、结合教育理论进行理性分析(这些问题对我们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不利的地方?与新理念的要求有什么差距等)
3、结合教育实践采取相应措施(从教学组织到课外活动,从教师改变到学生变化,从教学内容到组织形式,从学校内部到学校外部等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4、结合实际效果进行总结提升(采取措施的效果如何?哪些需要改进?哪些需要完善?哪些需要淘汰?哪些需要寻找理论支持?等进行总结)
五、中小学教师撰写科研论文的常用技巧
1、小题大做,从细处入手
初写文章的人,要求做到从小处入手。小,是指角度要小,视点要集中,不要面面俱到,要通过小事情反映某个主题。“有人来了”的“有”字是什么意思啊?—— 某人的意思。
2、总结经验,从实践入手
我们基层的论文一般的特点是:有经验,少理论,无数据。我们需要的论文是:多经验,多理论,多数据。你们的方法是:多总结经验,多寻找理论,多收集数据,就会写出有价值的论文。
3、结合理论,从高处入手 要善于对我们已感受到的经验从理论的高度进行阐述,可以结合教育理论,可以结合学科理论,可以结合学习理论,可以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论。
4、利用数据,从科学入手 数据往往是最有说服力的材料。如果我们有了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习惯,那么我们的研究就深入,我们的论文价值就大了,我们的论文就容易发表了。
5、注重格式,从规范入手 一要掌握抄文章的技巧:抄内容不要抄框架,抄框架不要抄内容。二要从投稿的角度来看,要学会“骄傲”,不可过于谦虚,也就是少用“浅论、小议、浅议、几点浅见”等一类的话语作为文章的标题。
三要学会“创新”。新,就是要是“内容新,材料新,论证方法新”。特别是题目要有新意,从题目的措词上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另外题目要讲究趣味性,使人一看到题目就兴趣盎然。
第三篇:延迟教育的五个必须
延迟教育的五个必须
教育问题始终是一个复杂问题,其中诸多因素实在是难以准确应对,而且教育中的各种条件,各种前因后果带来教育的困惑,更是难以把握好时机与分寸。
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简单化、直接化、粗糙化、主观化、粗暴化甚至过度解读化等等现象。带来教育的问题越加严重,为此,提出教育的延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所以,在教育中延迟教育一定是教育最好的方式之一,除了具有教育的有效性之外,还颇具教育的艺术性。
其一,必须要有延迟教育的思想意识。教育本来就是慢的艺术,是一个积淀和长期养成的过程,需要教育的细水长流,浸润式发展,而在教育中,我们作为老师或者家长,务必牢记教育适当延迟,才是教育最好的选择,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
其二,必须要有延迟教育的耐心坚守。教育本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往往就是孩子犯错或者有某些问题时,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应该具有耐心的等待,选择好时机,所以,在延迟时必须具有韧性和坚守,直到合适的机会出现,才能进行教育。
其三,必须要有延迟教育的行动策略。当面对孩子问题时,经过适当的延迟,对该问题有了进一步平息,有了进一步思考,有了更精确的问题分析,然后,就需要根据孩子个性特点,根据问题的大小,问题性质,问题危害等等综合判断,提出教育的行动策略,是让孩子写出说明情况以及分析,还是让孩子口头表述,还是家长或者老师面谈交流等等。总之,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问题出发,从孩子角度出发,从问题的解决出发。
其四,必须要有延迟教育的良好方法。有了延迟教育的策略之后,必须具有适合孩子和这个问题的方法,必须具有个性化的教育方式,真正做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原则,从孩子心灵深处去挖掘,去诱导,从孩子经历中去启迪,去春风化雨,去润物无声的达到教育之目的。
其五,必须要有延迟教育的后续反思。延迟教育不仅仅是时间的延后,而是时机的把握,只有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才可以发挥教育更大的作用。延迟教育本身要求时间的滞后,但更需要在施行了延迟教育之后的后续手段必须具备,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持之以恒的坚持,所以,当家长或者老师必须在延迟教育之后需要有跟进的教育方式,同时,不断反思总结,让延迟教育不断的深化,提升,让延迟教育的方式更加炉火纯青。
教育追求的是艺术性,有效性,而不是冷冰冰的伤害方式去教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深入思考,不断学习进步,不断提升家长或者教师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才是关键,因此,延迟教育的这五个必须,就是我们教育者应该深刻思考几个方面,但本文的延迟教育仅仅是教育浪花之一朵,但愿能够让人们有所思考。
第四篇:关于开展五个一教育
东陈初中
关于开展“五个一”教育、“一包联三延伸制度”
实施方案
为了从根本上关注学生成长,关心学生健康,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根据县局文件精神,特制订我校开展“五个一”教育、“一包联三延伸”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要求,紧扣新时期青少年心理特点,通过一系列活动,强化师生安全防范意识,规范学校安全管理过程,打造平安和谐的育人环境。
二、成立组织机构
为了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成立“五个一”专项教育活动及落实“一包联三延伸”制度领导小组:
组长:李重九
副组长:温铁军
成员:王正杰付涛王小利各班任及保卫组人员
三、夯实责任,积极开展“五个一”专项教育活动
活动时间:2011年12月5日——2012年1月5日。分五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12月5日----11日:
刷新学校安全警示标语,更新安全教育专栏,悬挂横幅,校团委利用校园广播、各班出板报、召开班会积极进行安全宣传教育,营造人人
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下发致学生家长的公开信。将 “公开信”以家长会的形式发到每一名家长手中,并由家长填写学生情况回执单供班主任、学校备案,让全社会引起对学生健康、安全的关注。
负责人:温铁军 王正杰 付涛 王小利。
第二阶段:12月12日----19日
学生倾听“以案说法”主题巡回报告。组织参加由教育局聘请有关专家报告团,来校开展法制安全教育活动,通过鲜活的案例教育学生知法守法,遵规守纪。报告会后组织学生谈感受、写体会,班内进行交流,确保教育效果,各班举办专栏。
负责人: 王正杰 王小利。
第三阶段:12月20日----25日
各班召开一次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主题班会。班会前,学校对各班的班会议题进行审定,确保议题的广泛性和实用性。通过学生参与讨论,教育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暴力。鼓励学生多参与集体活动,创造活动环境,培养感情,使学生融入到班级、学校这个大家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是这个家庭的一员,学会珍惜生命、珍惜友情、珍惜时间。负责人: 王正杰 王小利。
第四阶段:12月26日----12月31日
1、开展一次学生矛盾(成长问题)大调研活动。组织开展学生矛盾(成长问题)大调研活动,通过家长座谈、走访学生、教师讨论等,成立学校化解学生矛盾工作小组,深入了解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种社会因素,积极探索排查化解学生之间矛盾的新途径、新方法,让学生、教师掌握化解矛盾的最佳方法,避免矛盾升级,杜绝校园暴力事件。
负责人: 王正杰。
2、组织一次针对家长的学生安全教育活动。在学生安全教育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一次针对家长的安全知识教育活动,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等形式,让家长了解《义务教育法》、《学生伤害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明确家长及学校的监督和管理责任,建立学生无缝链接监管机制。
负责人:温铁军 王正杰 王小利。
第五阶段:1月1日----1月5日
1、全面落实“一包联三延伸”制度
在开展“五个一”活动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机制,建立“一包联三延伸” 制度。通过“制度”,细化学生管理,完善学生无缝监管机制。即各校根据实际,由每名教师包联一定数量的学生,全程跟踪管理,教师每月主动联系包联学生谈一次心,每学期至少对包联学生进行一次家访。通过扎实的工作,将德育、安全、关爱延伸到学生中、家庭中、社会中。最大限度关注留守儿童、学困生、行为偏常生,让他们感受到关爱,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合力,共同保障所有学生健康成长。
负责人:温铁军 王正杰 王小利。
2、积极探索,不断提升学生安全管理水平
在“五个一”活动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要吸取以往学生伤害事故的教训,深入研究新时期学生心理特点,不断改进教育方法,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负责人:温铁军 王正杰 王小利。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第五篇:中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科研
中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科研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在新世纪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是适应未来社会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而对教育提出的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的振兴在于教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传统的经验型的“教书匠”将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具有科研素质的“学者型”教师。
一、中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中小学的本职工作是教好书,管好学生、抓住升学率,搞科研是科研人员和大学教师的事,因此,他们的工作往往被囿于教学和班级管理之中。中学教师要不要参与教育科研,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意义又在什么地方?我认为,中学教育科研主要是在中学教育教学领域中开展的一种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活动,它为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新的理论、新知识和新经验。中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中学教育教学实践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我国教育改革新时代的需要。
首先,从教育教学的实践来看,中学的教育教学是极富创造性、学术性的活动,与科学研究有着必要的内在联系。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除了依靠自身的教学经验、发挥教学技巧、注重教学方法外,还需要通过科学研究来开拓思维、丰富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只有将科研成果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创造性地运用于教学活动,才能使教学内容更丰富多彩,学术思想更活跃,课讲得也更有特色、更生动。因此,中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其次,从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来看,中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一方面,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教学问题,积极进行教改实验,并用取得的成果去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会优化教育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在开展教育科研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加强了教育理论的学习,有目的、有选择地接受了新的教育思想,并利用科研的迁移效应,迅速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实践证明,如果教师只凭教学经验和教学热情,没有强烈的科研意识,教学上就不会有新的突破和提高,因此,中学教师参加科研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再次,从心理需求来看,中学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价值的需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上发生的许多新的热点、新的矛盾、新的困难势必呼唤教育通过科研去探索、去解决。
而现在的中学教师也确实不再只顾埋头教书了,他们进行科研、撰写论文、出版专著,以确定自己在中学界的学术地位,这是中学教师最高层次的精神需要。为此,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为教师创造成名成家的客观环境,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学纷纷出台“名师工程”,其中的一个原因,也是从教师自身的心理需求出发。因为名师之所以能造成“名师效应”,不仅仅在于教育教学上的工作实绩,而且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教育科研成果在中学界的影响。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既是提高自身价值的需要,也是中学教改的必由之路。
二、教育科研知识和方法
有了教育科研意识,如何开展教研呢?这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问题。学习有关教育科研知识是必要的,老师们可以去看有关教育科研书籍,如《中小学教育科研基础》。下面介绍教育科研的有关知识。
1. 教育科研的分类方式
学校教育现象是千姿百态的,对它的研究也就多种多样,和其它事物一样,这多种多样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从而就着不同的教育科研类型。
从研究的范围分有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微观研究;从研究的时间分有历史研究、现状研究、预测研究和未来研究;从研究方法分有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按更具体的方法有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个案研究、文献研究、行动研究等;从研究与实践间的距离分有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从研究目的是否改变现状分有描述研究和干预性研究。等等。
2.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有利条件及障碍
在认识到教师应该开展教育科研后,还要认识教师完全可以进行教育科研,以增强信心。中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具有其有利条件:
首先,学校教师工作在教育第一线,了解教育教学实际,熟悉学生情况,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有切身体会,这是教育科研课题极其丰富的来源和基础。
其次,学校教育科研便于紧密结合实践。从确定课题、提出假设、制订计划等全部过程均可立足于实践。校园和课堂是检验教育理论的最理想的实验室。
第三,学校开展教育科研便于发动群众、组织队伍、集思广益。学校、科组、年级组都可以确定适合自己的研究课题,发挥集体智慧,这样有更大的成功把握。在学校这块教育科研的沃土上曾经成长了不少教育专家和教育实践与理论成果。如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我国的斯霞、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
但是,开展教育科研对许多教师来说毕竟是一种新的要求,因而必然存在一些思想障碍。一是守旧心理,乐于凭老经验办事。多年来,老师怎么教学生,往往主要从自己的老师怎么教自己而来。一年复一年,一代复一代,好像也教出了几个得意门生,于是经验得到了强化。对于掌握其脾性的新东西便有意无意地拒之门外。二是惰性心理,觉得搞科研太费劲,还是按部就班省力气。旧的一套驾轻就熟,新的东西难免有风险,于是拎着新鞋走老路。三是神秘心理,把教育科研看作是高深莫测的事,是专家学者的工作,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及。四是急躁心理,当好不容易开始搞科研,但又怀着急于出成果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因而容易陷入为图名声追求轰动效应而搞花架子的研究误区。此外,新的教师评介机制未建立,教育科研与教师的评优、职评、升工资等切身利益关系不大等等,这此都影响了教育科研的开展。
3.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的来源
(1)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现存问题分析
学校教育科研是直接为学校教育改革服务的,和教育实践密切结合,所以更多的是应用性和开发性研究。它在内容上更加强调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现实存在的问题。如:
从教育目标的提出的根本问题。从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出发,可以提出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如何实施素质教育问题,探讨素质教育要求下,教育、教学的运行系统,学校管理模式,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与培养途经等。
教育改革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反映着教育改革面临的新情况,因而关系到教育能否继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影响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如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素质提高问题,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对策等。
教育实践中的弊端问题。针对弊端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摆脱困境,改变学校的被动局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如学生学习积极性问题,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学生素质发展片面问题,教学中存在的诸如重终端、轻过程;重教法、轻学法;重智力因素挖掘,轻非智力因素开发等等。
学校整体改革问题。如怎样形成办学特色问题等等。
加强教育研究的薄弱点,填补教育研究空白点问题。如德育中的劳动教育问题,公民教育问题,中学生青春期教育问题,中学生心理教育问题等等。
(2)教育理论文献中的问题分析。
从文献分析中得到的课题可以有几大方面:一是前人或他人尚未涉足的空白区,它是有待开垦的处女地。在这上面劳作,往往会给人们带来开拓性和创造性的成果。二是对前人或他人的理论、观点发生怀疑或产生不同见解,可以就此展开争鸣、争论,从而推动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三是可以通过比较分析各种研究的不同特点。综合概括其共同的观点,从不同的侧面的研究结果中提炼出更富综合性的结论。
(3)从各级教育科研管理机构的课题指南中选题。
全国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和各省、市教育科研领导机构每五年都会提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指南上的课题都是经有关专家反复考虑、讨论而确定的。它们都是对我国或当地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理论上或实践上重要意义的课题。
4.课题的选择和设计
课题选择,就是经过调查、论证、比较等来确定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应该从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中选择自己较为熟悉又是最重要的问题进行研究,确定研究方向和大致范围。一般要根据自己的条件,结合自己的教学,选择较小的课题进行研究。
课题设计,在课题选定以后,按照有关的科学研究原则,运用有关科学研究方法,根据研究主体和对象具体情况,将课题制作为可执行的具体方案。
(1)选择和设计课题的重要意义。
A、教育科研始于选题。许多科学研究都认同这样一种说法:正确的选题是成功研究的一半,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选题对于科学研究来说是多么重要。
课题要新颖,与当前研究的氛围相适应,符合时代要求。选择题目的前提是要有问题,只有在众多的问题中才能对问题进行选择,因此,善于发现问题是正确选题的第一步。
B、选题影响着教育科研的水平和方向
同一课题如果太多人选题就容易撞车,就可能被淘汰,换个角度看同一问题容易获得成功。选题与研究成果水平之间的关系在于,有了一个好的选题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会产生一个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但一个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却一定是一个好的选题。
C、选题是教育科研工作的基本功 D、设计课题是选题的深化和具体化
课题设计是否合理是研究成功的保证。只有对课题进行认真设计,这样才能可能使选题转化为可供指导的方案。在这方案中,研究者原来存在于头脑中的选题深化为研究成果的大致框架,具体化为研究由选题到成果的完成过程及完成选题所需的实验、调查等等。
(2)课题选择和设计的主要原则
A、科学性原则。必须符合已经为人们所认识到的教育规律,都应该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
B、创新性原则。如果说科学性原则是教育科研选题和设计的生命的话,那么创新性原则便可以称为教育科研选题的灵魂。
C、价值性原则。指在选择课题时必须考虑这个课题是否值得研究。D、可行性原则。包括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和时机问题。
E、延伸性原则。对于一个有志于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从开始研究就要考虑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即可持续发展问题。
F、扩展性原则。如果说延伸性原则强调的是科研选题的纵向深化的话,那么,扩展性则是强调科研选题的横向发展。
选题中通常存在的问题。如涉及的范围太大、选题太小、研究的内容和目标不清楚、经验感想、成绩总结之类的东西等等。
5.教育科研的方法和步骤
中小学教育科研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性质和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主的任务,决定了中小学教育科研应以行动研究为主。
所谓行动研究,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行动研究讲求理论与实际问题解决的结合,这正体现了理论实践沟通的性质。行动研究的主体一般认为是专家和实际工作者,是二者的合作,而以实际工作者为主要行动者,这也正体现了实际工作者开展教育科研的特点。行动研究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创造性运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行动研究法与中学教育实际工作者研究的性质是统一的。下面通过案例来说明行动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某学校初三化学课的黄老师,自开学以来,经过二次测验后,发现班上学习效果不佳,因此他运用行动研究法来了解问题所在,并改善学生学习情况。其步骤如下:
(1)发现问题——黄老师发现其班上学生两次测验下来,化学成绩表现不佳,因此想从研究中了解问题,并加以解决。
(2)确定问题——他开始分析有关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请教本年级其他化学老师,并经仔细观察,确定了“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最重要的问题。
(3)文献探讨——确定研究主题后,便开始深入和广泛地搜集与提高学生兴趣有关的文献。
(4)拟定计划——根据文献及问题分析,黄老师决定以调查研究法来进行对班上学习兴趣的研究。他想自编一套评价学生的“初中化学兴趣量表”。
(5)搜集资料——黄老师根据研究设计,对其学生进行测验,最后资料进一步分析,发现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低的原因,主要是化学课缺乏实验、讨论、教师满堂灌太多,化学课外读物太少,同时作业量也太多,根本无法完成。
(6)设立假设——根据研究成果,黄老师乃推行行动假设——变教师演示实验为边讲边实验,增加探索性实验,提供课外读物,用引导探究法教学,适当减少作业量的布置。
(7)实施行动方案——根据假设,黄老师开始进行新的化学教学活动。
(8)评鉴实施结果——实施新教学活动后,再实施测验,以了解实施的成效是否有改进。
(9)修正方案与再实施——如果评鉴结果有效,则继续原实施的行动方案,否则必须再分析与诊断产生问题的原因,以修正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