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二五期间工作情况
十二五规划期间工作开展情况
一、农民负担方面:
1、组织以镇统筹排涝费和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专项审计工作。十二五期间每年定期对对金南、闵桥二镇当年以镇统筹排涝费及金南、闵桥、银集、前锋四镇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进行了专项审计,共查出违规金额万元,同时对违规金额进行了处理并限期整改,对结余部分用来增加农田基本建设和抵冲下年统筹。
2、规范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行为,把好十二五期间农民负担方案审批关。各村根据实际需要,每年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落实当年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项目、标准和筹集范围,由村民代表签字盖章,上报镇政府审批,并报县减负办审核备案。全县十二五期间共落实“一事一议”筹资万元,人平18.23元,未超出政策规定20元/人的限额;“一事一议”筹劳万个工日,劳平6.47个工日,未超出政策规定8个工日/劳力的限额;落实代办项目个,总金额为万元,其中:水利工程水费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万元、农业保险万元、排涝费万元、简易人身保险万元。
3、组织开展全县农民负担长效执法检查和专项治理工作。每年定期组织县减负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全县11个镇进行了农民负担执法检查,并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了通报。
4、协助做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工作。协助财政局对十二五期间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进行逐项勘察和评审,并分片进行全县统一招投标。全县十二五期间核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个,全是村内道路,总投资万元,其中省财政奖补资金万元、一事一议筹资万元、集体资金万元,社会捐助万元。今年全县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已全部纳入省财政补贴,每年省对每个标准村补助8万元(其中县配套2万元),共补助万元(其中省奖补资金万元)。
5、认真做好农民负担归户汇总和监督卡和专用收据的发放工作。十二五期间全县应发农民负担监督卡万份,累计已发放农民负担监督卡万份,发卡率达%。发放专用收据本,向农民收取的各项费用都能用专用收据进行收取,并且能够按照上级规定的要求收取各项费用。
二、扶贫帮困方面:
1、集中力量抓扶贫。安排每一名四套班子领导挂钩一个镇和一个薄弱村,要求每村每年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不低于15万元、增长不低于12%;组织县直单位、驻金单位与各村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每个机关干部结对帮扶1个困难农户。截至目前,达省新“八有”标准19个村,脱贫农户6409个、人口13528人,分别完成“十二五”目标的95%、97.7%、97.1%。
2、突出项目抓扶贫。自2006年起,组织县直部门筹集资金,援助经济薄弱村建设标准化厂房21万平方米,今年已安排租金360万元扶持经济薄弱村7个、创业点项目村51个。坚持交通、水利、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资金优先安排到经济薄弱村,组织35名企业界市、县人大代表挂钩经济薄弱村。
3、健全制度抓扶贫。研究制定农村扶贫帮困工作考核办法,探索推行农村集体“三资”处置“阳光六步法”,建成县、镇农村产权交易机构,被表彰为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省首批村级“四有一责”建设先进县。
十三五规划期间工作安排打算
1、继续搞好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工作。按计划在每年年初对闵桥镇、金南镇以镇统筹的排涝费进行专项审计,并抽查部分镇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
2、把好审批关,严格控制十三五期间农民负担总额。
3、认真组织农民负担专项检查工作。准备在每年6月中下旬和12月中下旬组织县控减农民负担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全县10个镇进行全面检查。
4、协助相关单位做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和项目的落实以及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等工作。
5、搞好农民负担政策落实情况调研工作。针对农村中存在的隐形负担,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整治的方案和措施,并加以纠正。
6、继续抓好全县扶贫帮困工作。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巩固经济薄弱村发展成果,做好因病或失去劳动能力贫困户生活与低保接轨工作。
7、搞好有关数据的统计汇总工作,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第二篇:街道十二五期间工作总结及工作谋划
街道十二五期间工作总结及工作谋划
“十二五”期间,路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的历史机遇,实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突出“服务,错位发展,惠聚民生”的工作思路,团结带领全街道人民,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现将“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谋划汇报如下。
一、“十二五”工作总结
“十二五”时期,是路街道在“十一五”快速发展基础上抓住新机遇、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的五年。街道扭住科学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抓好民生工程第一事务不放松,紧扣维护稳定第一责任不懈怠,团结和带领街道社区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和创新城市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统筹推进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效。“十二五”期间先后获得了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街道、安徽省社区教育示范街道、XX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示范点、XX市文明街道、XX市科普示范街道等荣誉。
(一)街道区域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五年来,我街道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集中精力抓建设,全面超额完成各项经济目标任务,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以招商引资和协税护税为着力点,大力发展街道经济,不断壮大街道经济实力,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发展第一要务及保增长的重要措施,紧盯国际、国内行业龙头,有重点、分层次引进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优势产业,明确了招商重点,理清了招商思路,完善招商奖惩机制,实行全员招商和专业招商相结合的办法,以专业招商为主,严格执行招商责任制,推动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
(二)街道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在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推进民生工程实施为重点,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全力抓好城区基本公共服务各项任务的落实。
1、社会保障工作实现了全覆盖。社保体系不断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扩面征缴实现突破,全街基本实现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覆盖。认真落实惠民政策,严格有序地开展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通过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入户走访核查和加强与房产、公安、工商、人社等部门工作联系,实现了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目前辖区享受低保共有559户1244人,月发放金额448203元,保障率达到3%。
2、劳动就业基础性工作扎实推进。开展就业援助帮扶专项活动,着力帮助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2011年至今,累计新增就业人数2240人,帮助1422名就业困难人员充分享受了各种优惠政策,并全部被安置在不同的岗位。及时做好《再就业优惠证》和《安徽省失业证》换证工作,每年定期对所有的企业退休人员进行认证,确保养老金顺利发放。协助主管部门,对辖区规模企业进行劳动年审和社会保险稽核、诚信评价,并建立电子信息档案,督促各类企业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实现用工信息“网络化”和“网格化”管理。对辖区建筑领域劳动用工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实地检查了支付农民工工资和缴纳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的情况,近年来,辖区没有发生恶性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
3、社区基层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群众性文化活动常年不断,2011年至今分别举办了“科学发展、巾帼建功”、“情系贫困母亲,关爱留守儿童”等广场演出和“大手牵小手、共绘新”老少书画展。不定期开展送电影、送科普进社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社区宣传栏、市民学校为阵地,加强居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积极开展“学雷锋”和“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慰问空巢老人、上门义诊、家电维修、美化小区环境。
4、社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积极推行居家养老,建立为老服务专职队伍和志愿队伍,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为老服务事业中来,兴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义工志愿服务、市场有偿服务等多种途径,整合辖区医疗、家政、法律等资源,为辖区空巢老人提供养老需求。力所能及地开展社会救助服务,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成立了阳光资助站,募集社会爱心捐款,帮助辖区特困家庭解决就医、就学等方面难题。
(三)社区管理体制机制得到进一步加强
坚持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着力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维护社区稳定,巩固和夯实城市基层工作基础。
1、提高社区组织的保障力。近几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我们通过购买、置换、租借等多种途径,有效解决社区组织办公用房和居民活动用房不足问题,设立社区服务大厅,实现了敞开式办公、一站式服务,社区组织办公自动化水平全面提高。以换届为契机,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增强整体素质,“两委”班子成员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比上届均有改善。除政府投入外,我们还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加大对社区资金投入力度,保证社区工作需要。坚持居民代表、议事协商、民主评议、居务公开等制度,充分发挥居委会的自治功能,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居民自治管理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强化基层党支部建设,结合网格化社会管理工作的实际,积极探索推行“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建工作落实在网格上”工作机制,构建了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组党员小组纵向到底的三级组织架构,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成立街道联合党委,将辖区各单位从事党建工作的负责同志作为党委成员,搭建了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管理、服务居民群众、展示部门形象的工作平台。
2、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模式。街道在全市率先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建成和启用社区网格服务管理数字化信息平台,科学整合辖区内各类信息资源,网格管理基本实现规范化、精细化、综合化管理和服务,形成“全面掌握实情、及时反映民情、迅速解难释惑、有效化解矛盾”的社区管理服务工作长效机制,实现了组织全覆盖,活动区域化,管理面对面,服务零距离。
3、推进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法治街道、法治社区创建活动,依法做好社区事务的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积极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努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坚持领导开门接访和带案下访制度,密切关注媒体网络的属地舆情信息,做到有诉必接、有求必应。建立健全社区警务室、治保会、调解会组织机构,整合治安楼栋长、民情信息员、网格长等群防群治人员力量。街道与辖区35家单位签订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书,把社会管理服务和平安建设任务分解到每一个单位、落实到第一个责任人。坚持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活动,2011年以来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700余件,其中较大纠纷40余件,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57件。目前,街道社区信访量少,信访形势平稳,2011年以来,没有出现进京赴省上访和到市非访情况。
“十二五”期间,路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的历史机遇,实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突出“服务,错位发展,惠聚民生”的工作思路,团结带领全街道人民,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现将“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谋划汇报如下。
一、“十二五”工作总结
“十二五”时期,是路街道在“十一五”快速发展基础上抓住新机遇、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的五年。街道扭住科学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抓好民生工程第一事务不放松,紧扣维护稳定第一责任不懈怠,团结和带领街道社区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和创新城市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统筹推进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效。“十二五”期间先后获得了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街道、安徽省社区教育示范街道、XX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示范点、XX市文明街道、XX市科普示范街道等荣誉。
(一)街道区域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五年来,我街道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集中精力抓建设,全面超额完成各项经济目标任务,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以招商引资和协税护税为着力点,大力发展街道经济,不断壮大街道经济实力,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发展第一要务及保增长的重要措施,紧盯国际、国内行业龙头,有重点、分层次引进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优势产业,明确了招商重点,理清了招商思路,完善招商奖惩机制,实行全员招商和专业招商相结合的办法,以专业招商为主,严格执行招商责任制,推动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
(二)街道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在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推进民生工程实施为重点,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全力抓好城区基本公共服务各项任务的落实。
1、社会保障工作实现了全覆盖。社保体系不断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扩面征缴实现突破,全街基本实现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覆盖。认真落实惠民政策,严格有序地开展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通过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入户走访核查和加强与房产、公安、工商、人社等部门工作联系,实现了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目前辖区享受低保共有559户1244人,月发放金额448203元,保障率达到3%。
2、劳动就业基础性工作扎实推进。开展就业援助帮扶专项活动,着力帮助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2011年至今,累计新增就业人数2240人,帮助1422名就业困难人员充分享受了各种优惠政策,并全部被安置在不同的岗位。及时做好《再就业优惠证》和《安徽省失业证》换证工作,每年定期对所有的企业退休人员进行认证,确保养老金顺利发放。协助主管部门,对辖区规模企业进行劳动年审和社会保险稽核、诚信评价,并建立电子信息档案,督促各类企业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实现用工信息“网络化”和“网格化”管理。对辖区建筑领域劳动用工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实地检查了支付农民工工资和缴纳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的情况,近年来,辖区没有发生恶性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
3、社区基层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群众性文化活动常年不断,2011年至今分别举办了“科学发展、巾帼建功”、“情系贫困母亲,关爱留守儿童”等广场演出和“大手牵小手、共绘新”老少书画展。不定期开展送电影、送科普进社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社区宣传栏、市民学校为阵地,加强居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积极开展“学雷锋”和“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慰问空巢老人、上门义诊、家电维修、美化小区环境。
4、社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积极推行居家养老,建立为老服务专职队伍和志愿队伍,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为老服务事业中来,兴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义工志愿服务、市场有偿服务等多种途径,整合辖区医疗、家政、法律等资源,为辖区空巢老人提供养老需求。力所能及地开展社会救助服务,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成立了阳光资助站,募集社会爱心捐款,帮助辖区特困家庭解决就医、就学等方面难题。
(三)社区管理体制机制得到进一步加强
坚持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着力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维护社区稳定,巩固和夯实城市基层工作基础。
1、提高社区组织的保障力。近几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我们通过购买、置换、租借等多种途径,有效解决社区组织办公用房和居民活动用房不足问题,设立社区服务大厅,实现了敞开式办公、一站式服务,社区组织办公自动化水平全面提高。以换届为契机,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增强整体素质,“两委”班子成员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比上届均有改善。除政府投入外,我们还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加大对社区资金投入力度,保证社区工作需要。坚持居民代表、议事协商、民主评议、居务公开等制度,充分发挥居委会的自治功能,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居民自治管理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强化基层党支部建设,结合网格化社会管理工作的实际,积极探索推行“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建工作落实在网格上”工作机制,构建了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组党员小组纵向到底的三级组织架构,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成立街道联合党委,将辖区各单位从事党建工作的负责同志作为党委成员,搭建了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管理、服务居民群众、展示部门形象的工作平台。
2、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模式。街道在全市率先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建成和启用社区网格服务管理数字化信息平台,科学整合辖区内各类信息资源,网格管理基本实现规范化、精细化、综合化管理和服务,形成“全面掌握实情、及时反映民情、迅速解难释惑、有效化解矛盾”的社区管理服务工作长效机制,实现了组织全覆盖,活动区域化,管理面对面,服务零距离。
3、推进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法治街道、法治社区创建活动,依法做好社区事务的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积极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努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坚持领导开门接访和带案下访制度,密切关注媒体网络的属地舆情信息,做到有诉必接、有求必应。建立健全社区警务室、治保会、调解会组织机构,整合治安楼栋长、民情信息员、网格长等群防群治人员力量。街道与辖区35家单位签订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书,把社会管理服务和平安建设任务分解到每一个单位、落实到第一个责任人。坚持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活动,2011年以来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700余件,其中较大纠纷40余件,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57件。目前,街道社区信访量少,信访形势平稳,2011年以来,没有出现进京赴省上访和到市非访情况。
二、“十三五”工作谋划
(一)“十三五”总体思路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开局之年。未来五年,我街道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实际,开拓创新,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街道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努力实现全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二)“十三五”期间主要目标
1、推进服务业项目建设,打造人民路商业综合体。配合抓好以原人民路小学40.8亩地块综合开发为主的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引进高端商务接待、大型商场、餐饮娱乐等三产服务业,将其打造成安庆一流的商业综合体,以提升区域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的战略,做好扩大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推动大型专业市场、购物中心、百货商场建设,在人民路西段发展集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商业广场,打造一个集酒店、餐饮、超市、车站、学校、医院于一体的立体配套商业圈,提高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带动经济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2、将文化旅游融入民生建设,打造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结合棚户区改造,以人民路步行街为主轴,改造建设路、天后宫街、倒扒狮街、国货街,全力推进中华老字号一条街项目。以老字号入驻旗舰店加体验店的形式,建设相关展厅,结合特色小吃为主,在枞阳门商场内打造特色项目,形成初具规模的历史文化型游憩商业圈,打造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以沿江路原环新集团旧厂区搬迁改造,覆盖水师营农贸市场进行老旧社区改造。改造修复英王府、太平天国望楼台等历史遗存;在环新旧厂区区域内建设千年记忆广场,总投资不低于5.8亿元,争取国债资金8000万元,建设历史博物馆。以赵朴初故居、天主堂、圣救主座堂等为依托,发展宗教之旅。以清真寺、探花弟为点,以大南街为线,建设“民族风情”街区,发展民族之旅。
3、抓项目促提高,提高经济综合实力。实施项目带动经济,把项目建设摆在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争取引进一批引领发展的重大项目。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总动力,积极完成状元府地块拆迁工作,尽早完成招商,建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配合做好劝业场改造后的招商工作,将其打造成人民路上新的亮点。通过招商,提升改造淘淘乐市场。进一步加强与深圳平安集团、苏果超市、张家港牧羊人服饰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联系与沟通,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努力把街道建成规划布局合理、产业规模大、自主创新能力强、投资环境优美、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街道。
4、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升级改造工程。协助抓好城市拓展扩容、优化完善功能区块,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城市体系格局,确保市重点城建工程及重点项目顺利入场施工。以人民路周边分三块建设停车场,分别是原人民路小学周边、状元府地块、鸿雁大厦地块,大力改善交通拥堵、乱停乱放、停车难等市容问题。争取市里立项,拉通曹家巷与沿江路的连接。
(三)工作措施
1、促进街道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在发展中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发展壮大规模经济,不断提高经济素质和质量,从整体上提高经济竞争力,营造新的发展优势。树立大招商、大市场、大开放的新视野,树立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发展经济的观念,树立奋发有为,勇于创新、敢于争先的观念,真正使全街道干部不断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经济的大发展。
2、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通过新建、改扩建、盘活旧有闲置资源、重新装修或增配办公设备的方式,对街道四个社区活动场所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彻底消除社区组织活动场所危旧狭小问题。认真落实惠民政策,优化计生服务,加强入户走访管理,积极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落实低保和临时救助各项机制,有效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高度关注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社会群体,切实做好企业职工帮扶工作,着力解决困难家庭子女就学、大病救助、低保户生活困难问题,深化居家养老工作,借助社会养老服务组织,打造“居家养老服务品牌”。做好就业创业服务工作,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服务四个载体,为下岗职工、困难群体就业服务提供保障。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文化、卫生、文明创建、科技、民政、综治、武装等各项工作均协调发展。
3、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健全科学的考核体系,严格奖惩兑现,按照用政绩量先进,以成败论英雄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力求考核公正、公平、公开、科学,充分调动各部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考勤与考绩相结合,工作与效能相结合,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奖先罚劣,奖勤罚懒,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考核、评先评优和干部推荐使用的主要依据,在全街道上下形成一种“想干事就是德、会干事就是能、干成事就是绩”的良好工作氛围。
4、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街道、社区两级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建设,树立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落实社区干部限时办结制,提高服务效率,为群众提供“一站式”、“零距离”、“一条龙”服务,力争群众满意度达100%。明确责任,转变职能,要求全体班子成员和各部门干部,要一门心思干事业,多干实事,少议人非,严格落实各项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增强宗旨意识和爱民情怀,把为民服务贯彻于我们工作始终,强化服务意识,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树立公正廉洁、规范运作的政府形象,创造和谐向上的积极的工作氛围。要注意典型培养,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弘扬正气,鼓舞士气,全街道上下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第三篇:“十二五”规划和工作安排
“十二五”规划和工作安排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发展,和逐步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环卫工作迈向更高管理平台的重要机遇。我市在城市发展上提出了“把**建设成为**省经济实力最强,服务设施最优的中心城市,具有优良生态环境的健康宜居城市和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的总体发展目标。为使**市环境卫生工作适应**市城市发展的要求,提高环境卫生设施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间的协调性,使环境卫生管理和设施建设合理、规范、有序地推进,结合**市的实际情况对环境卫生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作统一全面的规划。
1、环卫管理体制与政策法规
“十二五”期间,我们逐步实施管干分离、政事分开,使环卫作业服务走向市场化发展道路。以政策的形式将生活垃圾减量具体化,制定净菜进城、减少包装材料、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回收利用等政策,从源头实施垃圾总量控制,实现垃圾减量。制订有关环卫产业政策,培育环卫产业,形成产业市场。制订**市现行环卫收费标准,落实“谁污染、谁治理、多污染、多付费治理”政策,促进生活垃圾从源头减量。
2、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
2011-2015年,对颜春岭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扩建,扩建库容500万立方米,将主城区、建制镇镇区、大型居民居住点及50%-60%的农村生活垃圾运至颜春岭垃圾处理基地处理。扩建和技术改造颜春岭垃圾渗滤液处理厂,处理规模400吨/日,最终排水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的规定。新建生活垃圾转运站10座(包括长流组团中型站1座、市区小型站9座),升级改造小型站16座,形成总转运能力2000吨/日,其中中心组团形成收运能力1200吨/日,江东组团转运能力500吨/日,长流组团转运能力200吨/日,满足转运能力需求,建成比较完善的转运设施系统。为适应城市东扩的发展需要,“十二五”期间实施**(东南片区)垃圾处理基地的建设项目,在**市东南片区新建一座日处理6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厂以及相配套的垃圾粪便处理设施,并进行调研准备建设**市餐厨垃圾处理厂。
3、预测生活垃圾产量
预计到2015年**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将达到2111吨/日,其中主城区达到1457吨/日,建制镇及大型居民安置点158吨/日,农村区域496吨/日。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把**市生活垃圾处理和收运能力提高到与生活垃圾产生量和收运率相匹配的水平。
4、公厕建设与粪便清运处理规划
“十二五”期间,计划新建公厕84座。其中主城区建55座。**市的粪便无害化处理与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厂合建,粪便处理配套设施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辅助设施,东部和西部各设置一处,均按照250吨/日进行配套建设。使粪便清运达到密闭化、机械化的要求,实行规范化运作。
5、建筑垃圾处置规划
首先是加强对垃圾处置场的场地硬件建设。“十二五”期间,我们计划在**市周边建设2~3个相对固定且能够容纳五到十年处置容量的建筑垃圾处置场。其次是继续完善和更新部分机械设备,为适应**市城区建设的日益扩展,旧城改造力度加大,城市建筑垃圾处置量不断增长的新形势,今后五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和更新,购置部分机械设备。同时要加强对其管理人员的进修和培训,在充分发挥现有机械设备作用的基础上,提高机械和管理人员的维修技术和驾驶技能,以提高现有场地和设备的利用率。
6、道路清扫、保洁设施规划
“十二五”期间,**市主城区主要城市道路将全部实行20小时以上保洁,重要内街实行16小时保洁,客运站、火车站等重要人群集散地实行24小时保洁。为满足作业需求,每年需政府投入3000万元~4000万元购置高压道路洗扫车、扫街车、垃圾运输车、果皮箱等环卫设备设施一批,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
三、2010年的工作总结
(一)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优质服务年”活动
我局积极组织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制定了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方案,并按照方案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做好机关效能建设的宣传工作,出刊效能宣传专栏两期、学习园地一期和政务公开栏两期,向效能办报送39篇工作信息,采用36篇,营造浓厚的机关效能氛围。
自开展“优质服务年”活动以来,我局按照上级的要求,制定了工作方案,并通过出专栏、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营造开展“优质服务年”活动的浓厚气氛。各基层站所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环境,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机制,争创工作业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开展清洁工程整治活动初见成效
根据五大工程整治的要求,我局严格按照定人、定岗、定时间、定任务、定标准的“五定”制度,认真抓好城区道路清扫保洁工作,确保了城区道路干净整洁。特别是在今年十月初以来的持续强降雨期间,城区道路多处积水,各类垃圾杂物漂浮在大街小巷,城区卫生一片狼藉。全市环卫系统干部职工更是发挥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每天冒雨在全市大街小巷清理各类垃圾杂物,同时还派出机械设备和人员支援文昌市灾后卫生整治工作。环卫工人以“细、深、实”的工作标准和“严、硬、真”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三)加强垃圾收运管理
随着**市城市的扩大和人口不断的增长,特别是“五大工程”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垃圾量明显增加,加上所有设施设备使用年久且超负荷运转,财政投入72万元对作业大厅地面、压实器、钢结构、溜槽,引桥、地磅、排污沟以及运输车辆等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改造和检修。垃圾转运量从原来的日均转1000吨增加到1200吨,同比增长了20%,今年来共转运垃圾44.1万吨。
(四)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垃圾处理场、建筑垃圾处理场、**中转站都是机械作业的基层单位,局里制定了安全生产规则,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配合抓,做到安全生产的警钟长鸣。特别是**中转站泊位作业平台环境较复杂,平台距离地面6米之高,泊位操作员在此平台作业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运输车辆每日工作强度大,超负荷运转,为了做好转运工作,站领导坚持做到定期对泊位操作人员和驾驶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加大对安全装备的投入;实行定时和不定时相结合的检查监督管理模式;张贴安全标语时刻警示;在劳动纪律中明确交通事故肇事者的责任归属和处罚规定,有效的防止交通事故发生。
(五)积极开展垃圾袋装和垃圾分类收集工作
按照市里的部署,积极开展垃圾袋装管理,从源头上遏制了垃圾二次污染。美兰区的白沙、和平南等街道和社区垃圾袋装率达95%以上;秀英、龙华、琼山的垃圾袋装率也平均达85%以上。此外,今年八月底刚刚开展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已在全市26个党政机关办公区、住宅区、部分学校和36条重点路段推行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通过深入扎实的工作,垃圾分类知晓率在试点单位人群中达90%以上。
(六)加大小街小巷的卫生监管力度
针对小街小巷卫生脏乱差的问题,进一步加大了检查监督和综合整治力度,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完善了居民垃圾投放和收运措施,共发放生活垃圾收集容器4.5万只,小街小巷和夜间脏乱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七)加大建筑垃圾的管理力度
为做好建筑垃圾处置工作,一是大力加强城市建设垃圾的管理力度,加大对各建筑施工工地出入口的整治,以最大限度遏制工程车对城市道路的污染;二是进一步完善了对各建筑垃圾专营运输企业的管理制度,认真制订出详细的管理制度与考评细则,切实加强对专营企业的管理,并已与各专营企业签订环境卫生管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职能部门和企业各自的责任,认真配合执法中队加强了对违规车辆的巡查和监管工作,确保专营企业能够达到真正专营;三是切实加强了对建筑垃圾处置场的管理工作,不断开发垃圾填埋场的各项业务,减少建筑垃圾在处置过程中的成本;四是完成了对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审批的移交工作,并就有关行政许可业务移交后的相关工作衔接问题,进行了适当的工作调整,目前各项工作运转正常。一年来,共派出各类机械车辆100多台次,清理无主建筑垃圾10000多立方米,清洗污染路面11.8万平方米。
(八)强化“门前卫生三包”责任制的贯彻落实
各环卫部门加强了对临街铺面、单位和居民门前卫生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全年共签订《门前卫生三包责任书》近30万份,向沿街店铺、单位发放垃圾收集容器40000多套。通过积极实施“摊前一个桶”等活动,确保了垃圾不落地的管理效果。
(九)加大了城乡环卫均等化推进工作
各区在抓好城区环境卫生管理的基础上,还将工作范围延伸到基层乡镇。市、区政府和环卫部门在资金等方面也尽量向乡镇倾斜,为23个镇环卫站购买手扶拖拉机50辆、手推车500辆、垃圾收集车9辆;在全市行政村建造了400多个垃圾收集屋,配置了1000多套垃圾收集桶,方便了乡镇垃圾的收集运输。
(十)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
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环卫工作,今年又拨出900多万元专款,计划购买一批新型道路清扫设备,目前资金已到位,正在办理政府采购手续。新型扫路设备的投入使用,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市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减少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桂林洋高校区日转运能力为400吨的生活垃圾中转站即将正式投入使用;日处理12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BOT方式)项目各项建设进展顺利,年底可正式投入运营。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成,将开创我市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新纪元。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小街小巷卫生管理还需努力。一是宣传教育工作仍需加强,居民卫生意识和积极性尚需进一步提高;二是沿街单位、店铺“门前卫生三包”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三是部分街道和居委会人员不足、经费紧张、设备简陋。
(二)夜间垃圾管理问题有待加强。由于流动摊贩、夜宵摊点占道经营现象严重,有时会导致夜间垃圾卫生脏乱问题回潮。
(三)卫生“盲点”仍未彻底消除。城乡结合部脏乱问题还依然存在,乱倒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城中村、倒闭企业周边的卫生状况不尽人意;乡镇环境卫生管理标准还不够高,人员配置、经费保障、设施建设还需要完善和配套。
五、2011年的工作安排
(一)继续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用十七大精神指导和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局实际情况,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认真研读领会十七大文件精神,并把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加快推进环卫改革,努力实现我市环卫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继续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继续抓好“五大工程”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椰城环卫杯检查评比工作,严格各项工作标准,不断提高工作质量。一是组织各区环卫局加大市区道路清扫保洁力度,确保活动期间城区街道干净整洁。积极协调各区环卫局进一步加强环境卫生质量管理,确保道路干净整洁。二是积极组织开展卫生死角清理整治行动,坚决遏止和消除垃圾污染源头。牵头并组织各区环卫部门重点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空旷地带等部位存在的卫生死角进行详细排查并登记造册,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清理整治工作计划,并精心组织力量全面开展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废品收购站和空旷地带周边等部位存在的脏、乱、差现象及卫生死角进行清理整治。三是加强环卫设施管理,努力提升社会服务功能。严格按照建设部制定的城市公厕管理质量标准,指导各区环卫局加强环卫基础设施管理,努力提升其社会服务功能。四是狠抓“门前卫生三包”管理责任制的落实,确保沿街店铺门前干净整洁,无污染。按照“门前卫生三包”管理责任制的规定,要求市区临街单位、店户按照门前卫生责任书的内容(包卫生、包容貌、包监督)履行各自职责,要做到每条路有专人负责,明确责任。
(三)继续做好生活垃圾清扫、清运处理工作
为做好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在保持城市大街小巷清扫保洁的基础上,加强对市区水域环境卫生的管理和检查工作,认真落实环卫业务计划、方案的编制工作,认真履行垃圾处理场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实行18小时不休作业。对进场垃圾做到随到随处理,及时倾倒,推平、压实、不堆积,尽可能按标准覆土,每日早晚喷药两次,基本上灭绝苍蝇,达到卫生填埋要求,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四)继续加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认真抓好颜春岭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处理厂改扩建工程。计划投资9000万元,扩容垃圾填埋区100亩,使用年限为10年,渗沥液日处理量达到500吨。二是投资2000万元建设长流中型垃圾转运站,日转运生活垃圾200吨。三是投资3000万元在市区新建6座小型垃圾转运站,改造升级一批小型垃圾收集转运站。四是启动东南片区垃圾处理基地的项目。五是积极推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工作,按时完成工程进度。力争2011年2月1号机组开始发电,6月完成竣工验收。并于2011年年初制定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运营监管方案,确保该厂正常运营、达标排放。六是按照《**市公共厕所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继续抓好公厕建设工作,2011年计划投资500万元,新建公厕10座,改造公厕10座。
(五)加大投入,完善环卫设施设备
2011年计划投资4300万元购置环卫机械车辆116辆(台),其中道路洗扫车21辆、垃圾运输车36辆、电动垃圾收集车40辆、垃圾转运车5辆(配备容器10个)、洒水车5辆、吸粪车5辆、工具车2辆、挖掘机2台以及3000个果皮箱。改善我市环卫硬件设施设备,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同时,做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投资2000万元为农村乡镇购置8辆压缩垃圾车、100辆改装农用运输垃圾车、1000辆手推车、4000个垃圾桶,建设800个垃圾屋,使农村乡镇垃圾收集率达到30%。
(六)进一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在今年开展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26个试点单位的基础上,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单位增加50个,计划投资1100万元。采取新闻媒体、宣传册、海报、墙报等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垃圾分类知晓率在试点单位人群中达到90%以上,垃圾分类参与执行率达到70%以上。
(七)认真做好垃圾处理费征收各项工作
根据市政府的要求,今年年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展水消费系数法的收费软件系统改造工作,同时组建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机构,于明年1月完成,2月开征垃圾处理费。
(八)继续加强建筑垃圾处置工作
一是进一步落实对全市工程车辆管理GPS指挥调度系统,提高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应急处置能力,同时配备一些较先进通信、交通、摄相等保障器材,确保队伍拉得出,打得赢。二是继续加强对垃圾处置场的场地硬件建设,完善和更新部门机械设备。三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有新的进展,从污染源头遏制建筑垃圾在处置运输过程中对城市道路的污染。要求各施工工地开工前,必须落实城区施工工地出入口道路硬化和设置管理人员及冲洗设备的量化标准,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运输车辆不带泥土出入工地,以最大限度减少泥头污染城区道路的现象。
第四篇:街道十二五期间主要工作总结及工作打算
街道十二五期间主要工作总结及工作打算
一、“十二五”工作总结
“十二五”时期,街道以打造“江北花乡和城市东部次中心”为目标定位,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本着对接城区、用好弥河、做强花卉的基本理念,总体规划确立了“一心、一带、两轴、三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初步建成了功能完善、个性鲜明的“东方花都、魅力”。
(一)“十二五”发展的成就
“十二五”期间,街道认真贯彻“十二五”规划,以提高辖区经济效益为中心,全力加快花卉产业集群、小城镇建设等各领域工作的转型升级,实现了全街道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花卉产业发展迅猛。目前街道已建成占地5000亩的省级花卉高科技园;建成的占地1680亩的中国(青州)花卉苗木交易中心,已被列入《山东省“十二五”农产品批发市场省级重点项目》和《山东省苗木花卉产业振兴规划》,被评为山东省文明诚信市场;建成全国首家竹芋育种繁育中心;邀请北京林业大学等13家科研院所成立了花卉苗木专家工作站;仙客来申请为国家地理标志;“云门香”、“海岱韵”、“青州仙子兰”、“双艺同辉”、“青州雪峰”、“云门素”、“青州金凤”蝴蝶兰、“青州银凤”、“云门素”蕙兰等9个花卉新品种通过省专家验收鉴定;街道被批准为山东省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国家花卉高科技园综合标准化示范区正在申报中;街道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省十佳花卉乡镇、省花卉苗木百强镇等荣誉称号。
二是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作为XX市确定的五个特色小城镇之一,街道牢牢抓住项目建设和城镇提升这条主线,修建镇村道路198条、3900公里;建成牡丹社区、花都社区两大万人社区,千汇花园、花都家园、鼎盛大厦等商业楼盘;引进中国(青州)书画艺术城项目,该项目被评为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列入山东省和XX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辖区建有国家级湿地公园——弥河文化旅游度假区。街道被评为省级文明镇、山东省最具竞争力旅游强镇;被XX市确定为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现街道办事处驻地面积2.81平方公里,办事处驻地人口3万人,办事处驻地建设用地发展空间2400亩,办事处驻地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及数量为:1所学校、1所医院、3所大型商场、5家中型酒店、3家银行。三是工业经济发展迅速。街道采取有力措施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全街道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协助金阳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成功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成为我市第一家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的企业。2015年,全街道企业总数发展到58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家,其中产值过亿元工业企业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达92亿元,比2011年增加21亿元,年均增长7%,形成了以水域环保、装备制造、化学化工为主导产业,钢铁锻造、铜版纸包装印刷、服装制造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工业新体系。
四是农业农村经济稳步推进。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安全饮用水、网络通讯、电力设施等基础工程不断完善。效益农业稳步发展,发展各类种、养、加、销农业龙头企业22个,农业专业合作社464个。扶持花卉电商、农村淘宝、农民画等创业青年500余名,顺利创建为省级创业型街道。2014年底,农村人均纯收入达12787元,预计到2015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682元。
五是社会各项事业齐步发展。教育通过增加投入完成校舍标准化建设12处,改扩建13处,新建普惠性幼儿园18处。被评为XX市级幼儿教育先进镇,目前街道正在创建国家级社区教育中心示范镇。创新计生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人口与计生工作更具人性化。“省级安全社区”创建取得明显成效。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新型农保覆盖率达100%。村民自治稳步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得到健康发展,社会群团组织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截止到“十二五”规划末年,预计全街道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315万元;规模以上企业工业生产总值96亿元,利税7.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682元。各项经济指标同比增长51%、83%、34%、24%、25%、34%。
(二)“十二五”发展经验
“十二五”以来,全街道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了新的发展,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是坚持立足街情。街道可供企业发展的土地资源比较匮乏,我们立足花卉产业优势,积极招商引资上项目,实现区域特色产业与商居有机协调、统筹发展。二是坚持项目带动。为促进经济发展,街道抓住XX市东部新城建设、弥河文化旅游度假区、中国书画艺术城、中国(青州)花卉苗木交易中心等地块项目的开发建设机遇,大力发展楼宇经济,为街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新的增长点。
三是坚持服务为先。几年来,街道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着力做好为民、为企业的服务工作,努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企业发展的各种困难,为广大群众营造了和谐的生活居住环境,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得到群众和企业的广泛理解和支持。
四是坚持合心合力。多年来,全街道党员干部心齐、气顺、劲足、务实,凝心聚力,合力谋事,形成了团结、和谐、干事的良好氛围,保证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五是坚持创先争优。街道在工作上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先后推出了花卉产业集群发展、特色小城镇建设、社区智慧养老等创新工作。
(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虽然经济社会有了平稳较快的发展,但街道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一是发展瓶颈制约。街道空间发展结构基本成形,工业经济发展薄弱,企业竞争力不强,建设用地布局分散,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居住用地主要以平房为主,人均居住用地指标过高,用地布局散乱,工业、居住混合布局。二是花卉产业集群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花卉生产经营组织模式有待改善,花卉研发有待加强,花卉产业流通体系不健全,花卉产业未能有机融入街道各产业发展。
三是社会问题显现。街道花卉市场是人流、车流和物流相对密集区,人口总量较多,社会矛盾在特殊群体中的反映尤为明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较大。
二、“十三五”工作打算
“十三五”时期是街道围绕打造“东方花都·魅力”,深入实施“花卉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全力打造“以花卉产业为支撑的商贸旅游型小城镇”,构建和谐的关键时期。
(一)任务目标
经过五年的努力,全街道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5亿元,年均增长7.9%;规模以上企业工业生产总值122亿元,利税8.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9000万元,年均增长11%;花卉交易额突破60亿元,网上交易额达到1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189元,年均增长7%。到2020年实现整个街道更快发展,社会事业更快进步,文化生活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十二五”工作总结
“十二五”时期,街道以打造“江北花乡和城市东部次中心”为目标定位,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本着对接城区、用好弥河、做强花卉的基本理念,总体规划确立了“一心、一带、两轴、三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初步建成了功能完善、个性鲜明的“东方花都、魅力”。
(一)“十二五”发展的成就
“十二五”期间,街道认真贯彻“十二五”规划,以提高辖区经济效益为中心,全力加快花卉产业集群、小城镇建设等各领域工作的转型升级,实现了全街道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花卉产业发展迅猛。目前街道已建成占地5000亩的省级花卉高科技园;建成的占地1680亩的中国(青州)花卉苗木交易中心,已被列入《山东省“十二五”农产品批发市场省级重点项目》和《山东省苗木花卉产业振兴规划》,被评为山东省文明诚信市场;建成全国首家竹芋育种繁育中心;邀请北京林业大学等13家科研院所成立了花卉苗木专家工作站;仙客来申请为国家地理标志;“云门香”、“海岱韵”、“青州仙子兰”、“双艺同辉”、“青州雪峰”、“云门素”、“青州金凤”蝴蝶兰、“青州银凤”、“云门素”蕙兰等9个花卉新品种通过省专家验收鉴定;街道被批准为山东省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国家花卉高科技园综合标准化示范区正在申报中;街道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省十佳花卉乡镇、省花卉苗木百强镇等荣誉称号。
二是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作为XX市确定的五个特色小城镇之一,街道牢牢抓住项目建设和城镇提升这条主线,修建镇村道路198条、3900公里;建成牡丹社区、花都社区两大万人社区,千汇花园、花都家园、鼎盛大厦等商业楼盘;引进中国(青州)书画艺术城项目,该项目被评为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列入山东省和XX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辖区建有国家级湿地公园——弥河文化旅游度假区。街道被评为省级文明镇、山东省最具竞争力旅游强镇;被XX市确定为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现街道办事处驻地面积2.81平方公里,办事处驻地人口3万人,办事处驻地建设用地发展空间2400亩,办事处驻地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及数量为:1所学校、1所医院、3所大型商场、5家中型酒店、3家银行。三是工业经济发展迅速。街道采取有力措施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全街道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协助金阳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成功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成为我市第一家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的企业。2015年,全街道企业总数发展到58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家,其中产值过亿元工业企业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达92亿元,比2011年增加21亿元,年均增长7%,形成了以水域环保、装备制造、化学化工为主导产业,钢铁锻造、铜版纸包装印刷、服装制造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工业新体系。
四是农业农村经济稳步推进。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安全饮用水、网络通讯、电力设施等基础工程不断完善。效益农业稳步发展,发展各类种、养、加、销农业龙头企业22个,农业专业合作社464个。扶持花卉电商、农村淘宝、农民画等创业青年500余名,顺利创建为省级创业型街道。2014年底,农村人均纯收入达12787元,预计到2015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682元。五是社会各项事业齐步发展。教育通过增加投入完成校舍标准化建设12处,改扩建13处,新建普惠性幼儿园18处。被评为XX市级幼儿教育先进镇,目前街道正在创建国家级社区教育中心示范镇。创新计生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人口与计生工作更具人性化。“省级安全社区”创建取得明显成效。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新型农保覆盖率达100%。村民自治稳步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得到健康发展,社会群团组织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截止到“十二五”规划末年,预计全街道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315万元;规模以上企业工业生产总值96亿元,利税7.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682元。各项经济指标同比增长51%、83%、34%、24%、25%、34%。
(二)“十二五”发展经验
“十二五”以来,全街道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了新的发展,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是坚持立足街情。街道可供企业发展的土地资源比较匮乏,我们立足花卉产业优势,积极招商引资上项目,实现区域特色产业与商居有机协调、统筹发展。
二是坚持项目带动。为促进经济发展,街道抓住XX市东部新城建设、弥河文化旅游度假区、中国书画艺术城、中国(青州)花卉苗木交易中心等地块项目的开发建设机遇,大力发展楼宇经济,为街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新的增长点。三是坚持服务为先。几年来,街道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着力做好为民、为企业的服务工作,努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企业发展的各种困难,为广大群众营造了和谐的生活居住环境,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得到群众和企业的广泛理解和支持。
四是坚持合心合力。多年来,全街道党员干部心齐、气顺、劲足、务实,凝心聚力,合力谋事,形成了团结、和谐、干事的良好氛围,保证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五是坚持创先争优。街道在工作上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先后推出了花卉产业集群发展、特色小城镇建设、社区智慧养老等创新工作。
(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虽然经济社会有了平稳较快的发展,但街道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一是发展瓶颈制约。街道空间发展结构基本成形,工业经济发展薄弱,企业竞争力不强,建设用地布局分散,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居住用地主要以平房为主,人均居住用地指标过高,用地布局散乱,工业、居住混合布局。
二是花卉产业集群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花卉生产经营组织模式有待改善,花卉研发有待加强,花卉产业流通体系不健全,花卉产业未能有机融入街道各产业发展。
三是社会问题显现。街道花卉市场是人流、车流和物流相对密集区,人口总量较多,社会矛盾在特殊群体中的反映尤为明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较大。
二、“十三五”工作打算
“十三五”时期是街道围绕打造“东方花都·魅力”,深入实施“花卉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全力打造“以花卉产业为支撑的商贸旅游型小城镇”,构建和谐的关键时期。
(一)任务目标
经过五年的努力,全街道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5亿元,年均增长7.9%;规模以上企业工业生产总值122亿元,利税8.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9000万元,年均增长11%;花卉交易额突破60亿元,网上交易额达到1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189元,年均增长7%。到2020年实现整个街道更快发展,社会事业更快进步,文化生活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工作推进措施
一是全力壮大花卉产业集群规模。
1、强势推进花卉产业生产经营模式优化。由传统以农户为主体的花卉生产转变为以公司+农户为主导的规模化生产,并加快推进订单生产。公司+农户的生产方式有利于龙头企业利用自己的技术、信息来指导农户生产,扩大产业规模,对于远期形成花卉产业集群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同时,积极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设施农业发展,筹划建设花卉企业孵化器,加快推进花卉规模化生产经营。
2、拉长产业链条,提升发展花卉产业综合竞争力。(1)以市场为导向,花卉产业上游加快发展种苗研发组培。充分利用好上级有关激励政策,鼓励花卉企业在产业链前端做好花卉种苗研发,拉动花卉企业由生产型向研发型转变,初步打算引导3—5家花卉企业先行转型,种苗生产争取在“十三五”期间达到3000万盆。依托花卉苗木专家工作站、专业院校建立培训基地和研发中心,将产、学、研结合起来,提高花卉生产科技水平,生产出自己的种苗,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档花卉新品种。(2)以花卉为轴心,加快花卉产业下游的关联及配套产业发展。纵向主要发展花卉精深加工、干鲜花生产、精油、花卉制药、香料色素提取、花卉工艺品等,提高花卉产品的附加值;横向发展花卉包装等配套产业。同时,加强产业内部联系,通过花卉生产与交易,带动花卉展览业、花卉旅游业、花卉物流业的发展,触角延伸至花卉相关的各个产业,并不断完善花卉产业各门类。在花卉旅游服务方面,通过驻地建设花园旅店、星级宾馆、鲜花咖啡屋等,为游客提供多方位的服务,完善旅游运营体系。(3)以“互联网+”为驱动,推动花卉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线上依托阿里巴巴、天猫、京东、淘宝等电商公共销售平台,全力打造花卉电商一条街,着力培育3—5家花卉电商龙头企业,发展400家信誉高、品质好、特色鲜明的花卉电商网店,交易额突破10亿元。线下依托花卉苗木电子交易中心,完善花卉网络销售服务系统,建立集花卉产品、花卉企业、花卉活动动态为一体的花卉信息数据库;引导花农花商转变经营理念,鼓励零售商和花农在公共销售平台开设网店;大力发展现代花卉专业物流,吸引社会力量投资现代花卉物流业,将青州纳入全国花卉物流节点城市。进一步加快形成“线上营销、线下成交”和“线下体验、线上交易”等经营模式。
3、建立健全花卉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建设与企业、农户、科研机构三方为主体的花卉组织机构,积极推进花卉生产技术,建立健全花卉质量认证、标识、产品质量信誉认可和市场准入机制,鼓励各方参与花卉服务体系过程中,健全严格的花卉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监管体系,不断提高花卉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的质量监管过程。
4、构建花卉产业内部分工格局。根据花卉产业发展现状,结合城镇建设及各资源优势,划分花卉产业内部分工格局,将整个花卉产业划分为花卉生产功能区、花卉交易功能区、花卉旅游功能区、花卉研发功能区、花卉物流功能区、花卉精深加工区,构建完整的花卉市场运营系统,明确各功能区的主要发展方向,防止重复运营、内部竞争,形成分工协作、统筹一体的花卉产业新格局。
二是全力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进程。
1、抢抓机遇,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紧紧抓住城区东扩的发展机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积极融入城市建设总体布局,通过采取统筹安排、整体布局、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办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同时,全面优化街道功能布局、完善配套设施,形成“城在花中、河穿花城”的空间布局形态。
2、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益。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旧村改造,通过置换、改造,提高其开发强度和土地利用率,并通过土地挂钩制度,为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提供保障,进一步挖掘用地潜力。同时,改造低效企业,提高土地效益。对驻地内利用率不高的工业企业进行改造,转变土地使用性质,提高土地使用效益。
3、进一步探索农村集中居住模式。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结合现有的东坝、花都、牡丹3个社区,进一步规划论证大尹、王岗、大赵务、杨家庄、杨姑桥、南霍陵、莫家庄、三新、卢李、迟家等10处新农村社区,结合实际确定辖区内农村社区中心,积极引导撤并村村民向集中居住区聚集,同时,社区建筑风格上注重体现花卉特色,“十三五”期间,全面建成现有3个集中居住区及医院、学校、商场等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
4、全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辖区道路建设,对凤梨路东西段向西延伸,并跨过南阳河与仙客来路相交,对牡丹路向北延伸至309国道,形成纵横交错、功能完善,宽敞优质的道路交通体系;加快22万伏输变电站建设进度,配合好电力配套建设工程建设;搞好主干道、背街小巷绿化;配套解决各社区污水排放、集中供暖等问题。
三是全面加快工业园区企业转型升级。
1、合理规划整合辖区各企业。近期保留东坝现有企业,远期对东坝工业区进行整合,并借助交通优势,在长深高速北出入口以东作为未来发展工业的主要区域,进一步抓好大尹工业园区建设,做好牡丹路两侧水域环保产业园的筹建工作,新进一批企业落户园区。
2、搞好工业行业调整和产品结构的调整。紧紧围绕提高企业素质,按照新技术、大规模、高效益、外向型的努力方向,以行业、产品结构调整为重点,抓好组织机构、项目转型的调整,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产业、产品的技术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街道工业企业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重点培养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知名品牌,具有良好的创新管理和文化的科技创新型企业。
3、加快引进和培养人才。健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采用各种形式培养、引进用得好、留得住的各类人才,不断提高企业技术人员和职工的素质,“十三五”期间培养引进100名中、高级技术人才,力争使70%的重点企业厂长、经理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对企业班组长、特殊工种工人普遍培训一遍。
四是全面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1、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提高群众文化素质。着力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结合社会发展情况,继续调整学校布局,加快各学校的校舍标准化建设步伐,新建巨弥、西建德、花都社区等10处普惠性幼儿园,改扩建潘刘小学、大尹小学等7处小学,逐步形成合理完善的学校结构布局。
2、加强流动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积极响应卫计委,倡导新的婚育观和生育文化,开展生殖健康全程优质服务,强化计生基础资料信息化管理和外来流动人口居住地管理,提高计生工作信息管理水平,努力为外来流动人口中育龄妇女提供优质的计生服务。
3、积极发展卫生事业。做好东坝精神卫生中心的改扩建工作。坚持做到一村一所,集体办医方向,改造提升村级卫生所。各村卫生所五年内均达到甲级卫生所标准,大力推进“一体化管理”,街道卫生院起到镇级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中心管理和枢纽的作用。做好儿童免疫接种工作,提高接种质量,做好孕妇、儿童保健、病媒防治等工作。
4、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十三五”期间建成集影剧院、图书馆、阅览室、文化活动室、书画展室的新文化活动中心;积极推动民间文艺团体、文化活动的开展,努力创造适合本地实际的文化模式和高文化含量的社会环境;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新组建群众性文化活动队伍50支,做好500场农村文化展演、巡演。
5、积极发展体育事业。结合集中住宅小区的建设,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社区体育活动场所,新建50个室内外体育活动广场;让公共体育资源更多的向群众体育倾斜,将学校体育活动场地全面向群众开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面增强群众体质。
6、发展社会福利、社会养老事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新农合参保率保持在100%,报销比例和上限进一步提高;注重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发展老年事业;重点打造智慧养老社区,解决养老问题;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动员全社会力量扶残助残,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
7、继续深入开展民心工程。加大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解决资金瓶颈;突出抓好农村环卫一体化工程,继续完善村庄道路硬化、农民文化活动大院、文化广场等工程,有效提高街道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
五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将党的工作重心向基层、社区倾斜,充实基层力量。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好工会、共青团、妇女、民兵、预备役等项工作。
2、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面落实“四二一”工作法,做好村务公开、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工作,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为人民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3、高度重视扩权强镇改革试点工作。针对《XX市街道扩权强镇改革试点方案》和129项扩权强镇改革试点单位参考的下放权限,专题研究每项下放权限,对授权街道各部门的执法权、处罚权,积极对接市直各部门,进一步熟悉权限内的业务,明确执行程序、步骤等,做到文明执法。
4、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第五篇:2010工作及十二五规划汇报
苏庄乡人民政府
二O一一年工作安排及“十二五”思路目标汇报
一、2011项目建设安排:
1、新农村建设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以董家山村为重点推进村,投资20万元,做到庄庄通公路、户户有花有树有白墙、通水泥人行道,针对董家山村寨沟庄偏远闭塞,动员寨沟庄39户97人整体移民并进行安置。以苏庄村为重点,从“三清五改”(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灶、改厕、改厩、改路)着手,在全乡进行环境卫生整治。
2、以营林为主、增加林农收入新途径。投资103万元,对2000亩的宜林荒山进行绿化,主要栽植刺槐林1000亩,药材野生抚育(连翘)1000亩。
3、结合羊群品种改良,继续实施“三只羊”农民增收工程。投资60万元购买优质种公羊和母羊,在西古堆村、苏庄村、当处庄村和董家山村实施该项目,扶持300户(户均3只)贫困农户,变“输血”为“造血”,采用滚动发展的模式,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4、道路建设。一是新修官厅、封岳两个移民村通村公路3.5公里;二是协调有关单位改造苏庄村至十里沟口公路,改善交通环境。
5、全力协调做好山西合一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张峰水库沁湖庄园项目。目前规划评审已通过,公司、土管、乡村正在协调 1
土地审批工作,在明年的项目开发中,我们将全力协调处理景区范围内与村民相关的利益问题,力争使沁湖庄园的开发建设给当地农民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6、组建“苏庄农家乐”旅游开发公司,依托张峰水库资源,招商引资,主要做好“三通一平”等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7、依托“苏槐养蜂合作社”发展养蜂产业,逐步扩大规模,首先重点扶持10户养殖户发展800余箱蜂,形成合作社+蜂农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
二、2011-2015年我乡发展预期目标
(一)总体目标:以发展为要义,以创新为动力,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农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社会发展和谐的新苏庄,把苏庄建成全县有名的生态农业强乡、畜牧强乡和旅游强乡。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1年至2015年全乡生产总值五年平均年递增10%,达到2120万元。
——人民生活质量继续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8%左右达到8100元。全乡医保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形成完善的医疗救助体系,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文化、体育设施进一步加强。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发展壮大太行黑山羊、苏槐蜂蜜、中药材、农家乐旅游四大绿色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全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2015年年末总人口控制在2700人以内。全乡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
(二)计划任务和措施:
1、交通建设
一是重点协调安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解决与途经村村民相关的利益问题,确保施工顺利;二是新修官厅、封岳两个移民村的通村公路30公里,实施包括农村公路、社会服务以及民生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三是协调多方改造苏庄村至十里沟口道路20公里。通过三项交通道路建设,进一步改善我乡道路条件,到2015年,实现与周边乡镇的良好衔接,形成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
2、生态旅游
确立“旅游产业兴乡,绿色产业富民”的目标,全力协调做好山西合一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张峰水库沁湖庄园项目建设,协调处理景区范围内与村民相关问题。同时依托资源,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旅游饮食服务和旅游产品,包括生活饭店、农业观光旅游和乡村农家乐自主游,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土特产品和旅游纪念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到2015年全方位提升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以自然景观为主,集休闲娱乐、观光旅游、避暑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区。
3、畜牧渔养殖业
一是结合牧坡改良工程,继续实施羊群品种改良工程和“三只羊”工程,扶持养羊大户10户,通过科技示范全面推 3
广舍饲养羊,标准化养羊,全力打造“太行黑山羊”特色品牌,实施“三只羊”工程,新建养羊园区3个,改良本地山羊3000只。到2015年,全乡“三只羊”工程惠及500户,滚动养殖2000只,全乡羊群饲养量稳定在4万只,实现人均16只羊,真正建成养羊强乡。
二是依托“苏庄乡苏槐养蜂合作社”发展养蜂产业,逐步扩大规模,扶持养殖户发挥示范引导作用,逐步形成合作社+加工+蜂农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使蜂业生产走向生产、流通、加工、经营一体化的格局。
三是以张峰水库为依托开发建设水产养殖地1个,养殖面积20亩,水产品产量4吨,年人工繁育优良苗种20万尾,渔业经济产值20万元,农民人均渔业纯收入180元。
4、林果业
一是依托天辰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主要建设万只养兔基地,发展黄牛养殖500头,同时利用闲置土地建设特色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二是以营林为主、增加林农收入新途径,投资500万元,对1.5万亩的宜林荒山全部进行绿化,主要栽植刺槐林1万亩,中药材野生抚育(连翘)5000亩,核桃经济林1000亩,到2015年实现人均2.5亩经济林,逐步形成产业化格局。
5、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90万元,主要建设在苏庄村建设水源工程(人字闸)三座,小浇地2处,深入开展农田综合开发土地治理,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增值能力,提高粮食单产及品质,增加总产。
6、新农村建设
通过培植好产业、建设新村庄、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等手段,对西古堆村、苏庄村、董家山村、当处庄村进行新农村建设整体巩固提高,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体现特色,村容整洁”的目标要求,结合全乡401口人的移民搬迁工程,进行危旧房改造、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力争拆除危旧房面积约6000平方米,新建农民安置点4个,总建成面积约5000平方米。以“三清三改”为主要内容实施村庄整治、生态家园工程,建设农村供水全覆盖,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各村推广应用天然气、沼气清洁能源,实施亮化、美化、绿化、净化工程。受逐渐引导农村群众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培养讲卫生、爱清洁,自觉维护公共卫生,保护生态环境习惯。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自然生态。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