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工作十二五总结

时间:2019-05-12 15:4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社工作十二五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社工作十二五总结》。

第一篇:人社工作十二五总结

人社工作十二五总结

20XX年,市人社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深化改革求作为,保障民生促和谐,改进作风惠民生,努力打造就业创业的高地、全民社保的福地、人才创新发展的洼地、和谐劳动关系的家园、优质文明服务的窗口,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推动了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持续发展,为建设襄阳市域副中心城市和冲刺全国百强做出了积极贡献。XX年6月被国家人社部办公厅授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宣传工作先进单位”,7月被国家人社部授予“全国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成绩突出单位”,8月被省政府军转工作小组、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和省军区政治部联合授予“全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先进单位”,1月和3月分别被省人社厅授予“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XX-XX年度优质服务窗口单位”、“XX-20xx年度全省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积极实施充分就业发展战略,就业创业统筹推进。一是落实各项创业政策,完善创业体系,强化创业培训,培育市场主体,健全服务体系,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截止12月底,争取就业资金近3203万元,扶持和新增创业主体8568个,开展创业培训2166人,新增小额担保贷款3653万元,扶持1965人实现成功创业,带动就业6757人。二是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援助月”等公共就业专项服务活动,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今年以来,共举办10场大型招聘活动,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685人,新增城镇就业12943人,帮助困难群体就业1895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就业294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三是健全职业培训制度,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组织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7866人,开展在岗就业人员双技能培训24180人。

(二)认真落实社会保险政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是依法推进扩面征缴工作,实施扩面征缴专项行动,加强五项社保核定和征缴。全年共核定五项社保费58393万元,征收57270万元,五项社保新增扩面20180人次,截止12月底参加五项城镇社会保险人数达到467787人次。二是积极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续保缴费工作,截止12月底续保及新参保人员达391942人,征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7106万元,适龄人员续保缴费率达到100%,为137327名符合条件的60岁以上城乡居民发放养老金9441万元,发放率达到100%。三是做好城镇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标和发放工作,按时足额落实参保人员各项社保待遇,为23902名XX年底前的退休人员落实了调标政策,人均月增资183元。向上争取社保资金亿元。全年共为33056名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58300万元。加强医疗管理和服务,建立二次补偿和大病救助制度,不断提高参保对象待遇水平,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6%、71%,支付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员待遇9302万元。四是做好社会保障卡的发放工作,完成社保联网指标数据上报工作,全市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持卡人数达到万人。五是严格执行社会保障政策,办理职工退休1244人,认定工伤159人,审批遗属补助及死亡抚恤金待遇1619人。

(三)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一是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实施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健全培养、选拔、使用、激励、保障等机制,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全年新增专业技术人才78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648人。截止12月底,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达到24312人,各类技能人才达到42838人。二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全年引进紧缺性高层次人才213名,为高校毕业生介绍职业293人。三是规范职业技能鉴定,拓宽职业技能鉴定覆盖面,开展职业技能鉴定3544人。四是做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工作,完善管理和服务,完成XX-XX“三支一扶”年度考核工作,并选派10名毕业生到我市参加支农和基层人社工作。五是持续加强干部人事档案改版及管理工作,新建及改版860人,并受到省委组织部领导的高度肯定。

(四)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用人机制进一步健全。一是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进一步健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和程序,建立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长效机制。XX年完成28名教师的公开招聘工作。二是推行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加大事业单位聘用制实施工作,建立和完善按岗位聘用、按合同考核、依合同管理为主要方式的用人机制。全年为197家事业单位办理了岗位聘用手续,并全部签订了聘用合同,聘用合同签订率100%。三是抓好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全部完成,岗位设置完成率100%。四是认真做好XX年全市公务员考录初审、复审等工作,完成278名报考我市公务员职位的考生资格初审,85名顺利通过初审,取得笔试资格。五是做好全市公务员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XX年度考核工作。对3024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19050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了年度考核。六是积极配合财政部门稳妥做好第三步公务员津补贴调整工作。全市公务员津补贴调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已全部审批兑现。

(五)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大力推进实施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落实《湖北省集体合同条例》,开展推进集体合同制度攻坚活动,开展劳务派遣执法检查,全市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以上,已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二是继续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网内新纳入用人单位156家,网格刷新1996家,覆盖率达到96%。开展劳动保障年检205户。三是强化重大劳动保障案件查处力度,受理投诉案件526件,办结523件,劳动保障案件结案率98%。四是抓好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组织开展“元旦、春节期间农民工工资清欠”、“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执法行动、“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专项检查”等专项执法检查活动,清欠农民工工资3350万元,清欠率100%。五是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调解工作,受理劳动争议案件880件,结案857件,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97%。

(六)加强系统能力建设,全面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一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活动,在全系统开展窗口单位(包括乡镇、社区服务窗口)改进作风专项行动,进一步强化窗口作风建设,提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水平,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人社队伍形象。二是加强城乡居人社基层经办能力建设,推进服务平台建设标准化和服务规范化,积极争创“全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示范点”,太平、杨垱、琚湾人社中心初步达到示范点标准。同时,加快推进乡镇人社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切实改善人社服务中心的服务条件,并在条件成熟的村(社区)建立人社服务工作站,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的人社服务。三是开展文明创建和档案管理升级达标工作。在全系统二级单位开展襄阳市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并结合创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市活动,开展档案管理省一级和省二级达标工作,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局机关档案管理通过了省一级复查,就业局、城乡居保局、医保局、机关养老中心、基金结算中心、考试培训中心六个二级单位档案管理通过省一级检查验收。四是扎实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的调查处理和反馈工作。共办结群众来信来访信件285件,其中市纪委转来信访件7件,办结率达到100%,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五是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新引进3个投资1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2个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三产项目,总投资额达5亿元,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与此同时,人大政协事务、综治、社会管理、党史地方志、财务统计、消防、安全生产、机要保密、档案管理、人口计生、扶贫共建、老干部服务管理、后勤服务保障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为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虽然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重返全省十强、冲刺全国百强”的要求和全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需求相比,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一)就业形势依然严峻。XX年,虽然通过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和举办大型招聘会解决了部分人员就业和部分用人单位缺工现象,但就业供需不平衡,城乡劳动者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就业再就业人员的择业、就业观念有待转变,部分企业缺工现象客观存在,行业性、季节性明显,“用工难”、“就业难”和“留人难”三难问题仍然存在。

(二)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健全。社会保险覆盖面还不够广,参保率、缴费率不高,基金支付压力大;社会保险扩面难度大,特别是一些民营、私营企业对社会保险重要性认识不够,不愿为企业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存在着应保未保、已保未缴、已缴停缴等现象;部分劳动者尤其是年轻的劳动者不愿参保,为社保扩面工作增加了一定工作难度。

(三)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快。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偏少,拥有专业技能的产业工人和高级专业管理人才紧缺,人才素质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同时,引才引智政策的落实不够到位,引才引智通道的渠道不够通畅,本地现有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大。

(四)维权任务依然繁重。近年来,由于部分用人单位诚信度不高、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建立规范的劳动关系,造成维权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部分建设工地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仍然比较普遍。同时,劳动监察机构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办案条件较差、人员较少,执法力量薄弱,维权任务相当繁重。

(五)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覆盖面不宽,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经费短缺,经办和管理服务水平不高;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化网络应用水平不高,没有实现社会保障信息对接和共享,不能满足广大群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市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XX年是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之年。我市人社工作将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统领,以“竞进提质、升级增效”为总要求,以“改革、发展、建设”为主题,以改革促发展、以建设惠民生为总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要求,顺应城乡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妥理顺工资收入分配关系,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大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努力实现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全市人民群众分享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一)全力推进城乡就业创业。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襄阳市各项就业促进政策,深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400人。二是抓好城乡劳动力就业创业调查工作,加大创业扶持政策落实力度,推进全民创业带动就业。全年力争新增各类创业主体XX个,创业带动就业4000人。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力度,全年新增小额担保贷款3000万元。三是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等各类群体就业工作。全年完成劳动力转移就业10000人,帮助困难群体就业1300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就业XX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四是大力开展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者的技能和企业管理水平,实现培训与就业创业对接。全年完成创业培训550人,扶持1350人成功创业。

(二)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是继续巩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成果,认真做好领保人员基础养老金调标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60岁以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发放率达到100%,适龄人员参保续保缴费率保持95%以上。二是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组织开展扩面攻坚战,做到应扩尽扩,应保尽保,力争城镇五险扩面万人次。三是加强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医疗费用支付的实时监管,完善管理和服务方式,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扩大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范围,不断提高参保对象住院报销比例和各项医保待遇水平。四是切实做好第11次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工作,确保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退休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发放率100%。五是实施职工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政策,做好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工作。结合实际,探索建立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六是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做好新老制度的衔接和并轨工作。

(三)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一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与高技能人才培育力度,引导基层引进、培养、用好一批急需紧缺人才。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政策,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培训,促进高层次人才脱颖而出。全年引进紧缺人才和高素质人才达到150人,新增专业技术人才500人。二是推进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拓宽职业技能鉴定覆盖面,全年新增高技能人才500人。三是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做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四是畅通企业人才职称评审渠道,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申报工作,不断扩大评审覆盖率。

(四)稳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一是进一步健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和程序,建立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长效机制。二是完善事业单位聘用制度,确保聘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三是健全公务员管理制度,实施公务员履职问责办法,进一步健全“确责、履责、问责”的责任体系。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四是稳妥做好军转安置和全市企业退休军转干部解困和维稳工作,确保全市企业军转干部稳定。

(五)健全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一是健全和完善符合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不同特点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二是抓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调整审批工作,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三是坚持企业工资指导线发布制度,引导企业建立合理的工资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六)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抓好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和劳动合同制度,提高劳动合同备案率和劳动合同签订率。二是继续全面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完善和落实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制度,“两网化”覆盖率达到90%。三是进一步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贯彻落实《湖北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标准》,全力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已建立工会的企业的工资集体协商专项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90%。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四是加强举报投诉案件的查处和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调处工作,正确处理劳动关系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确保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和劳动保障案件结案率达到96%以上,农民工工资清欠率达到100%。

(七)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一是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信息化建设,积极争取并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项目建设,统筹推进人社工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标准化、规范化、优质化建设,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二是加快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网络全覆盖,及时发布新政策、法规、信息,提高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快捷、方便、高效服务。三是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优化人社系统政风行风,为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障,不断推动人社事业持续、科学、创新发展。

第二篇:人社局十二五民政事务工作总结

人社局十二五民政事务工作总结

几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配合下,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构建发展劳动关系,圆满地完成“十二五”确定的工作目标。

一、就业工作成效显著。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基本形成,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规划不断扩大,就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就业局势继续保持稳定。“十二五”期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67133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618人,基本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516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征缴成效显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有了新的突破,企事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保障资金运行良好,保障基础能力增强。“十二五”期间,全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1600人,完成任务率达100%以上。从2015年1月起,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每人145元/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达48909人,参保率达95%以上。我区收到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项目29个,目前已有25个项目正在开展,涉及约12000人。全区纳入社会化管理的省、市属企事业退休人员人数达到35568人,养老金全部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

三、职业培训工作成效明显。大力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工程,着力抓好再就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引导培训,以就业为导向的市场化、社会化职业培训体系初步形成;大力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技能劳动者的素质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技能工人占劳动者的比例有了较大的增长,劳动者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十二五”期间,全区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0848人次,创业技能培训5905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引导培训11268人。

四、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几年来,我区不断创新方法,理顺体制,建立完善了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纠纷调处机制和监察执法机制,较好地维护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两个主体的合法权益,保持了劳动关系的总体和谐稳定。“十二五”期间,劳动保障监察受理群众投诉举报案件324宗,结案302宗,结案率达93%;参加处理突发案件300宗;做出处罚23家,罚款金额共18.38万元;为工人追回拖欠工资及押金5907万元,涉及劳动者1893人,几年来无一起劳动监察案件被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以劳动签订合同及劳动合同备案制度初步形成,全区累计129家企业办理劳动合同备案,涉及劳动者3819人。不断加强仲裁调解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处理。2012年11月,成立了XX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并于通过公开招聘2名和调进2名配备了仲裁工作人员,为仲裁工作提供了机构人员保障。几年来,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立案1573宗,结案1541宗,结案率达98%。为有效预防、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及时把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我局结合工作实际,坚持把行政调解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积极探索,创新调解思路和工作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矛盾纠纷在行政调解中得到充分的化解。

一、加强行政调解工作的组织领导

年初,根据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和充实了“XX县民政局行政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局长xx同志任组长,副局长xx、同志任副组长,各股室和下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局行政办,局办公室主任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不断健全行政调解工作体系

(一)构建岗位责任体系。将行政调解工作纳入工作目标考核,根据业务性质,进一步明确局行政调解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业务股室和乡镇民政所的主要职责、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同考核、同奖惩,形成“一把手”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三联责任体系。

(二)构建组织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行政调解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局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行政调解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协调解决行政调解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坚持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制度,坚持开展大接访大下访活动,及时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建立协调联动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和效力衔接机制,加强与县级部门、乡镇的协调配合;建立行政调解工作管理机制,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相关工作。

(三)构建信息网络体系。健全了覆盖县局机关各股室、下属事业单位、乡镇民政所和村(社区)的民政行政调解组织网络,县局机关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建立了民政系统行政调解、维稳调解员队伍,建立了工作台账。同时,加强对行政调解、信访调解员队伍的教育、培训、管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四)构建宣传教育体系。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广播、电视、标语、板报、文艺演出、街头宣传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民政系统政策、规定,使人民群众对民政系统的内容和程序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积极引导人民群众依靠行政调解途径解决争议纠纷。

截至目前,我局共处理群众各类信访300余件,其中,市级以上民政部门转办件9件,县委、县政府、县群工局等转办件48件,直接来访305人次。信访答复率达100%,办结率达100%。全年无一起行政复议件。

三、不断丰富行政调解工作模式

(一)坚持干部作风转变与行政调解相结合。根据党中央、省、市XX县委关于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的有关要求,加强干部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将干部队伍转变作风与行政调解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做好行政调解的工作方法。

(二)坚持民政业务工作与行政调解相结合。研究分析全局调解重点,针对民政职能,把灾后恢复重建、旧城拆迁和城市建设、婚姻办证窗口、行政审批、优抚、救助、社区建设等作为行政调解工作重点。

(三)坚持首问责任制与行政调解相结合。进一步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每天指定专人在办证窗口对前来办事的群众进行政策法规宣传,设立咨询点。

(四)坚持落实责任与行政调解相结合。建立行政调解组织,明确责任,将行政调整工作落实与股室业务工作推进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

(五)坚持为群众排忧解难与行政调解相结合。对生活困难的群众,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切实解决好他们生活上遇到的困难。

(六)坚持维护社会稳定与行政调整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复退军人稳控工作力度,深入排查,随时掌握动态,完善应急预案,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并针对重点对象采取“一对一”和“结对子,交朋友”的方法,对参与上访人员耐心细致做好教育疏导工作,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第三篇:乡镇人社局十二五期间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乡镇人社局十二五期间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十二五”期间,我们始终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作为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认真落实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两个根本”,切实增强服务大局、责任担当、遵守纪律“三种意识”,不断强化班子建设、效能建设、制度建设、基础建设“四个保障”,突出抓好就业促进、社会保障、人才队伍建设、人事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五项工作”,使人事劳动保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十二五”期间主要成绩

一、人才工作得到协调发展。“十二五”期间,坚持以人为本,紧扣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使人才工作得到了协调发展。人才总量得到较大增长、人才素质得到明显提升、人才成长渠道得到很大拓宽、人才引进工作得到不断突破。2010年全县共有各类人才8877名,至2015年底全县拥有各类人才12180名,增长3303名,平均年增长率为7.44%。近年来为教育、卫生等行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29名,柔性引进经济型管理人才10名,缓解了我县人才紧缺的现状。

二、分配制度改革成效显著。通过改革,初步建立起了科学完善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和工资正常调整机制,规范了津贴补贴,合理调整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了低收入者工资水平,扩大了中等收入者比重,突出了岗位、绩效工资的激励功能,实现了工资向高层次人才、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收入分配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适应,使广大干部职工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三、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完成了公务员整体登记、信息数据库录入和工资套改工作,其他配套制度及公务员日常登记工作入轨运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完成了全县280个单位4145名工作人员的首次岗位设置工作,为实施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人员聘用制度逐步规范。加强了新录用人员和现有工作人员的合同签订工作,逐步形成了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公开招聘得到扩大。落实了单位用人“凡进必考”和急需短缺人才引进机制,共补充工作人员935名,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四、就业再就业取得明显成效。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了政府促进就业的目标责任管理体系,确立了“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工作机制。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日趋合理。市场化、社会化的职业培训体系进步建立,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扎实推进。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累计达2.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持续扩大,劳务输出累计达38.56万人,创劳务收入38.56亿元。累计实施再就业培训6900人,实施创业培训2750人,累计新增小额担保贷款基金1599万元,发放贷款1.567亿元。

五、社会保障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围绕养老、失业、医疗、生育、工伤保险五大社会保险基本险种,不断巩固、完善老险种,探索、启动新险种,逐步建立健全了涵盖五个大险(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十个小险(城镇企业养老保险、村干部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的社会保险体系。社会保障面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能力得到加强,社会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全民保障的社会保险体系基本形成。至目前,城镇企业养老保险累计参保5263人,村干部养老保险参保352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2.85万人,整体参保率达到96%,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487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11027人,城镇居民参保9097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038人。

六、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0%以上,合同备案率达80%以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劳动仲裁机构和队伍,建立了仲裁庭并健全了庭审制度,建立了最低工资制度和工资指导线制度。劳动保障执法和劳动者权益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十二五”期间共受理劳动监察案件157起,涉及劳动者970人,追讨农民工工资324万元,案外调解76起,涉及劳动者240人,涉及金额291万元,补签劳动合同630份,督促用人单位为410人缴纳了社会保险。

七、服务体系建设得到明显提高。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机构、人员场地、设备基本达到标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投资1000多万元的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现已建成,明年可投入使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办公无场地,工作难开展的问题。2015年目标任务工作完成情况

一、就业及劳务经济工作:止10月底,全县城镇新增就业5799人,占目标任务5265人的110.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1%;新增小额担保贷款额3219万元,占目标任务3500万元的91.97%;新增小额担保贷款基金180万元,占目标任务180万元的100%;就业技能培训2080人,占目标任务1630人的160%;创业能力培训290人,占目标任务260人的111.5%;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70人,占目标任务100人的170%;职业技能鉴定3020人,占目标任务2730人的110.6%;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5.294万人,占目标任务4.9万人的108%;创劳务收入10.1024亿元,占目标任务9.02亿元的112%。

二、社会保险工作: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征缴收入1940万元,占目标任务2162万元的90%,基金支出3353万元,占目标任务3695万元的9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征缴收入2118万元,占目标任务2185万元的97%,基金支出1866万元,占目标任务2088万元的89%;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征缴收入31.15万元,占目标任务31万元的100%;失业保险征缴收入283.09万元,占目标任务280万元的101%;工伤保险征缴收入149.53万元,占目标任务128万元的117%;生育保险征缴收入68万元,占目标任务59万元的115%,基金支出16.7万元,占目标任务31万元的54%。

三、劳动关系工作:劳动合同签订率为84.7%,占目标任务90%的94.1%;用工备案率为73.2%,占目标任务80%的91.5%。

四、金保工程:金保工程系统网络通畅,业务经办、社会保险收缴、支付环节操作规范。完XX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延安大学咸阳医院3家定点机构网上直接结算。“十三五”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期间,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不断增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发展不均衡。针对我县人才发展现状,既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有主观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素质偏低、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观念落后、用人机制不够完善、人才发展成长的空间不够宽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

二、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十三五”期间,全县预计每年有剩余劳动力约在6万多人,扩大就业任务十分艰巨,而我县目前新增就业岗位十分有限,劳动力供给远大于需求。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劳动者整体技能水平偏低,高技能人才缺乏,职业技能培训有待加强,培训规模和发展速度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完善。养老金收支矛盾日益突出。维持可持续的长期支付能力面临一定的挑战,2014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已经出现“赤字”。同时,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和待遇水平的上涨,远期的支付压力会进一步扩大,保费“收不抵支”的趋势将会更加明显。同时缴费基数的过快增长提升了企业和个人的社保成本。失业保险由于企业认识模糊,缴费积极性不高,导致失业保险的保障机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医疗保险信息化制度建设滞后,报销大部分还使用手工结算,程序不够规范,监管难度大。部分特殊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问题突出,牵涉整个社会的稳定。

四、收入分配制度需进一步完善。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不够完善,全县劳动者平均工资水平偏低,企业改革改制后,利益调整形成新的不稳定因素;多样的用工形式,带来新的劳资矛盾。同时引起劳动争议案件、群体性事件和信访案件数量增多。机关事业单位现行工资管理模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收入分配制度与其他制度不相配套,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未能得到根本扭转。

五、人事制度改革任重而道远。在公务员法的实施中,还存在分类管理不规范、激励机制不健全、进出机制不畅通、考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还存在机构体制不尽合理、工作职能交叉不清、用人机制不灵活、分配机制缺乏生机、管理方式过于单一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今后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也是我们十三五时期工作重点,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六、劳动维权信访维稳任务艰巨。企业用工不规范和劳动侵权问题比较突出,劳动关系仍处矛盾多发期,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的行为时有发生,劳动执法力度还需加大;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处于凸现期,无理缠访、集体上访时有发生,信访维稳任务十分艰巨。

“十二五”期间,我们始终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作为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认真落实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两个根本”,切实增强服务大局、责任担当、遵守纪律“三种意识”,不断强化班子建设、效能建设、制度建设、基础建设“四个保障”,突出抓好就业促进、社会保障、人才队伍建设、人事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五项工作”,使人事劳动保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十二五”期间主要成绩

一、人才工作得到协调发展。“十二五”期间,坚持以人为本,紧扣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使人才工作得到了协调发展。人才总量得到较大增长、人才素质得到明显提升、人才成长渠道得到很大拓宽、人才引进工作得到不断突破。2010年全县共有各类人才8877名,至2015年底全县拥有各类人才12180名,增长3303名,平均年增长率为7.44%。近年来为教育、卫生等行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29名,柔性引进经济型管理人才10名,缓解了我县人才紧缺的现状。

二、分配制度改革成效显著。通过改革,初步建立起了科学完善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和工资正常调整机制,规范了津贴补贴,合理调整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了低收入者工资水平,扩大了中等收入者比重,突出了岗位、绩效工资的激励功能,实现了工资向高层次人才、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收入分配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适应,使广大干部职工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三、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完成了公务员整体登记、信息数据库录入和工资套改工作,其他配套制度及公务员日常登记工作入轨运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完成了全县280个单位4145名工作人员的首次岗位设置工作,为实施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人员聘用制度逐步规范。加强了新录用人员和现有工作人员的合同签订工作,逐步形成了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公开招聘得到扩大。落实了单位用人“凡进必考”和急需短缺人才引进机制,共补充工作人员935名,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四、就业再就业取得明显成效。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了政府促进就业的目标责任管理体系,确立了“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工作机制。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日趋合理。市场化、社会化的职业培训体系进步建立,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扎实推进。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累计达2.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持续扩大,劳务输出累计达38.56万人,创劳务收入38.56亿元。累计实施再就业培训6900人,实施创业培训2750人,累计新增小额担保贷款基金1599万元,发放贷款1.567亿元。

五、社会保障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围绕养老、失业、医疗、生育、工伤保险五大社会保险基本险种,不断巩固、完善老险种,探索、启动新险种,逐步建立健全了涵盖五个大险(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十个小险(城镇企业养老保险、村干部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的社会保险体系。社会保障面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能力得到加强,社会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全民保障的社会保险体系基本形成。至目前,城镇企业养老保险累计参保5263人,村干部养老保险参保352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2.85万人,整体参保率达到96%,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487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11027人,城镇居民参保9097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038人。

六、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0%以上,合同备案率达80%以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劳动仲裁机构和队伍,建立了仲裁庭并健全了庭审制度,建立了最低工资制度和工资指导线制度。劳动保障执法和劳动者权益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十二五”期间共受理劳动监察案件157起,涉及劳动者970人,追讨农民工工资324万元,案外调解76起,涉及劳动者240人,涉及金额291万元,补签劳动合同630份,督促用人单位为410人缴纳了社会保险。

七、服务体系建设得到明显提高。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机构、人员场地、设备基本达到标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投资1000多万元的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现已建成,明年可投入使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办公无场地,工作难开展的问题。2015年目标任务工作完成情况

一、就业及劳务经济工作:止10月底,全县城镇新增就业5799人,占目标任务5265人的110.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1%;新增小额担保贷款额3219万元,占目标任务3500万元的91.97%;新增小额担保贷款基金180万元,占目标任务180万元的100%;就业技能培训2080人,占目标任务1630人的160%;创业能力培训290人,占目标任务260人的111.5%;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70人,占目标任务100人的170%;职业技能鉴定3020人,占目标任务2730人的110.6%;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5.294万人,占目标任务4.9万人的108%;创劳务收入10.1024亿元,占目标任务9.02亿元的112%。

二、社会保险工作: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征缴收入1940万元,占目标任务2162万元的90%,基金支出3353万元,占目标任务3695万元的9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征缴收入2118万元,占目标任务2185万元的97%,基金支出1866万元,占目标任务2088万元的89%;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征缴收入31.15万元,占目标任务31万元的100%;失业保险征缴收入283.09万元,占目标任务280万元的101%;工伤保险征缴收入149.53万元,占目标任务128万元的117%;生育保险征缴收入68万元,占目标任务59万元的115%,基金支出16.7万元,占目标任务31万元的54%。

三、劳动关系工作:劳动合同签订率为84.7%,占目标任务90%的94.1%;用工备案率为73.2%,占目标任务80%的91.5%。

四、金保工程:金保工程系统网络通畅,业务经办、社会保险收缴、支付环节操作规范。完XX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延安大学咸阳医院3家定点机构网上直接结算。“十三五”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期间,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不断增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发展不均衡。针对我县人才发展现状,既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有主观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素质偏低、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观念落后、用人机制不够完善、人才发展成长的空间不够宽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

二、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十三五”期间,全县预计每年有剩余劳动力约在6万多人,扩大就业任务十分艰巨,而我县目前新增就业岗位十分有限,劳动力供给远大于需求。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劳动者整体技能水平偏低,高技能人才缺乏,职业技能培训有待加强,培训规模和发展速度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完善。养老金收支矛盾日益突出。维持可持续的长期支付能力面临一定的挑战,2014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已经出现“赤字”。同时,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和待遇水平的上涨,远期的支付压力会进一步扩大,保费“收不抵支”的趋势将会更加明显。同时缴费基数的过快增长提升了企业和个人的社保成本。失业保险由于企业认识模糊,缴费积极性不高,导致失业保险的保障机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医疗保险信息化制度建设滞后,报销大部分还使用手工结算,程序不够规范,监管难度大。部分特殊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问题突出,牵涉整个社会的稳定。

四、收入分配制度需进一步完善。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不够完善,全县劳动者平均工资水平偏低,企业改革改制后,利益调整形成新的不稳定因素;多样的用工形式,带来新的劳资矛盾。同时引起劳动争议案件、群体性事件和信访案件数量增多。机关事业单位现行工资管理模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收入分配制度与其他制度不相配套,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未能得到根本扭转。

五、人事制度改革任重而道远。在公务员法的实施中,还存在分类管理不规范、激励机制不健全、进出机制不畅通、考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还存在机构体制不尽合理、工作职能交叉不清、用人机制不灵活、分配机制缺乏生机、管理方式过于单一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今后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也是我们十三五时期工作重点,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六、劳动维权信访维稳任务艰巨。企业用工不规范和劳动侵权问题比较突出,劳动关系仍处矛盾多发期,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的行为时有发生,劳动执法力度还需加大;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处于凸现期,无理缠访、集体上访时有发生,信访维稳任务十分艰巨。“十三五”期间主要工作任务

“十三五”期间,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主线,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合理调整工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逐步形成壮大人才队伍、扩大就业与改善劳动关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机联系和相互促进的人事劳动保障工作新机制,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奋斗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工作长效机制。着力开展各类培训,努力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加大人才市场建设力度,促进人才有序流动;建立多元化的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人才的有效激励;建立并完善人才开发投入机制,努力实现人才资本增值;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消除人才的后顾之忧;构建开放灵活、协调高效的党管人才工作运行机制,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力争到2020年,全县各级各类人才总量争取达到1792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4%以上,平均每年约增加1093人。其中党政管理人才1060人、专业技术人才6770人、高技能人才670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720人、农村实用技能人才6740人、社会工作人才1960人。

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收入分配体系。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认真研究机关事业单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带薪年休假制度。企业建立“三个机制”,即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工资支付的保障机制和工资的集体协商机制。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和工资指导线制度。

三、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与用人导向相适应的人事管理制度。加快公务员分类管理和聘任制的建立。建立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职务序列和管理办法,并配套完善各类公务员的考录、考核、奖励、晋升等有关政策。建立和完善职务与级别并行制度。加强对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转任、交流等管理力度。量化考核标尺,严格考核程序。进一步完善现行考核内容,强化平时考核,突出考核,科学评价公务员工作实绩。事业单位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完善聘后管理,做好续聘、解聘、辞职和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实行人员分类管理制度。继续完善人员分类管理办法,科学核定各类人员的结构比例,根据管理、专技、工勤人员的岗位特点,制定岗位职责,建立适应工作特点和岗位特点的考核、奖惩、培训制度。完善人员进出制度,实行公开招考,规范进人程序,把好入口关。落实国家退休政策,建立完善解聘、辞聘制度,畅通人员关口,增强用人制度的灵活性。

四、积极实施全民创业战略,建立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就业格局。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培育创业创新公共平台。加快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服务平台和发展空间;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依托现有各类园区等存量资源,整合创建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强化财政扶持和金融服务。将农民创业与发展县域经济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完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加强农民工输出输入地劳务对接,充分发挥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积极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转移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健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加强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合理确定就业困难人员范围,规范认定程序,加强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坚持市场导向,鼓励其到企业就业、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十三五”末,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促进1000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就业技能培训6000人,其中开展创业培训1000人;劳务输转达5万人。

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与素质提升相得益彰的培训机制。加快培养技能型劳动者,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加快高技能人才、实用技能培养。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能力。开展创业培训,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转移就业能力和外出适应能力。加快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导、行业配合、学校参与、社会支持、个人努力的技能型劳动者培养新格局。使城乡新成长劳动力要就业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

六、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与社会统筹发展相协调的保障机制。完善社保体系建设,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求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完善规范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认真解决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探索并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险资金。规范征收流程,强化征收管理,做到应收尽收。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制度,积极探索开辟新的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建立规范的社会保障资金筹集和支出制度,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的支付。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制度和预警监测机制,逐步健全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内部控制相结合的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收支两条线办法,实现规范运作和基金的保值增值。规范社会保险待遇支付,严防基金流失。到“十三五”末,不断扩大参保范围,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年平均递增8.5%,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其职工参保率达100%,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参保率达60%,参保人数达到3000人以上,养老保险基金收缴率增长10%,达到90%以上,社会化发放率和按时足额率继续保持100%。建立覆盖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完善大病互助医疗制度,医疗保险基金收缴率达95%。逐步建立劳动者无责任补偿的城镇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制度。国有企业参保率达到100%,私营企业参保率达到50%,基金收缴率达80%。

七、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共亨机制。按照“完整、正确、统一、及时、安全”的建设要求,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化综合管理职能,提高整体工作信息化水平,全面促进工资管理、公务员管理、职称管理、人才服务、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社会保险、劳动关系、劳动保障监察等各项劳动保障业务的信息化。进一步发挥信息网络的作用,实现各项人事劳动保障业务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办理。根据我县人社工作现状及发展前景,“十三五”期间完成宫河镇、山河镇、永正镇、西坡乡、五顷塬乡、三嘉乡六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建设项目,总投资680万元,计划分步实施,2018年前完成。

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

一、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全力确保就业形势稳定。一是落实和完善政策稳定就业。全面落实好省、市、县出台的扩大和稳定就业的政策措施,拓展就业空间。着力抓好就业困难人员扶持政策落实,及时兑现就业补贴,稳定就业形势,推动就业工作上台阶。二是突出重点群体援助就业。把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平台作用,抓好就业指导、就业见习、就业援助等工作政策落实,鼓励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技术技能培训,力争使每一名新生劳动力都能够学到一门实用技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围绕油煤开发及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返乡自主创业和有序进城务工。着力健全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及时就业并使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三是强化创业扶持带动就业。进一步加大创业扶持力度,落实好市县出台的资金、场地、项目、信息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要用足用活创业扶持政策,全面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行动计划。进一步抓好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实施,扩大小额贷款创业扶持范围,全年完成新增小额担保贷款2500万元。四是强化优质服务促进就业。以就业困难人员、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三个重点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依托产业调整和转型升级需求开展定向式、订单式培训,加强转变就业观念的教育和引导,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创业指导、信息服务、就业失业登记等服务。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2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劳务输出5.5万人,创劳务收入8亿元。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一是着力抓好扩面征缴工作。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适龄人员为重点,加大政策宣传,完善激励措施,调动城乡居民参保积极性,提高人均缴费水平,确保参保率达到96%以上。二是启动实施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征缴工作。按照省市文件精神,首先做好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的信息采集工作,确保信息准确、规范,同时做好首次养老保险的交费和稽核工作。三是统筹推进社会保险服务工作。全力做好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管理工作,巩固城乡医疗保险成果,着力做好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宣传,积极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四是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和经办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严格审核缴费基数,管用好各项基金,完成社保卡办理工作,确保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实施人才强县工程,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实施急需紧缺人才培养,落实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加强创新人才、战略性后备人才培养的扶持力度。深入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继续教育,全年培训3200人。二是加强人才服务工作。严格执行职称评审政策,进一步规范职称评审工作,积极探索职称管理新办法。稳步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考证、职业资格认证和职业能力考核。三是积极做好引智工作。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建设规划,加大引智资金和项目争取力度,积极为各项引智计划和项目做好服务。年内培养、选拔高层次人才5名、领军人才10名、紧缺人才15名。四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深化事业单位人事改革工作,按照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明人事纪律,规范招聘程序,落实竞聘上岗制度,全力做好岗位合同管理,严格考核工作。五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公务员素质提升工程”,规范初任培训,突出任职培训,强化在职轮训,深化专门业务知识培训,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升公务员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完善公务员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做好参照管理的审批和日常管理工作。加强对公务员队伍的动态管理和适时监督,认真做好公务员登记、培训、考核、奖励等工作。

四、加强执法检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力度。全面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坚持日常巡查和定期检查,专项检查与综合督查相结合,适时组织执法检查活动,做好劳动关系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定期不定期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等专项检查,加大对使用童工、拖欠工资、不签订劳动合同、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等违法行为的查处、整治力度,依法查处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等违法行为。二是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重点督查私营企业落实劳动用工合同制度、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和企业年金制度,提升劳动用工合同签订率。确保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三是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全面落实《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按照“快立、快办、快结”原则,积极受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完善突发事件预警应急处理机制,稳慎处理集体争议案件,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第四篇:涉县人社局十二五规划汇报

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

“十二五”期间重点工作发展规划

(2010年12月7日)“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城乡统筹发展的加速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黄金期,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推动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对加快三省交界区域次中心城市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五”期间,重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多层次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不断发展壮大劳务经济 一是继续强化目标责任体系。坚持把新增就业和控制失业率列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做到工作责任、政策落实、资金投入、措施保障“四个到位”。二是逐步放开各项优惠政策。将享受税费优惠政策的覆盖范围扩大到城乡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对他们自主创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扶持。三是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制度。逐步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对农民进城就业、参加社保等方面的政策限制,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对不同就业群体,在就业渠道、就业岗位、就业服务、经费保障等方面,建立不同援助制度。四是突出对城乡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阳光工程”培训和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满足现代农业和现代工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广泛开展技能竞赛、岗位练兵和技术创新活动,加快中高级技能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劳动者就业竞争力。五是健全完善城乡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的服务功能,提升市场服务就业的效率和质量;着力健全乡镇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落实基层工作人员经费,改善办公条件,激发基层劳务站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六是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加大我县“靠得住”人力资源品牌宣传和推介,培育一批品德优良、技术过硬,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形象代言人,进一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七是实施靠大联强战略。在巩固与中国北方人才市场、北京电梯协会等传统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继续围绕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搞活劳务输出,年开辟百人以上劳务输出基地10个以上,有组织、有计划地输出城乡劳动力,努力拓展就业空间。八是实施项目拉动就业。把重大项目、园区建设等作为拉动就业的重要载体,搞好服务,大力挖掘县内就业岗位,在项目开工时,帮助项目单位搞好人力资源规划和储备;项目投产时,落实人员配置和技能培训;项目运营时,搞好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关系转接等全程人力资源服务。九是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全面贯彻落实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把返乡创业与引进项目同等重视,同等对待,同等服务,努力营造重商、亲商、安商的良好氛围,推动“民工潮”向“创业潮”转变。

“十二五”期间,力争全县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就业困难

人员实现再就业1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万人。

二、统筹推进城乡社保制度建设,努力实现全民保障的目标围绕“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不断扩大社会保障

覆盖范围,提高待遇水平,努力构建人员范围广覆盖,保障水平多层次,制度办法可衔接,管理服务现代化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到“十二五”期末,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工伤、失业、医疗、生育五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2万人、2.7万人、2.2万人、4.1万人、1.1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分别达到1.8万人、20万人。进一步提高各类参保人员享保待遇,努力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治、失有所助、育有所保”的目的。

一是狠抓社保扩面征缴。落实扩面工作目标责任制,以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扩面重点,不断加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二是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进一步健全养老、工伤、失业、医疗、生育等社会保障制度机制的基础上,着力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力争使我县新农保工作成为全省、全国的样板;积极探索开展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尽快把城镇无业居民纳入社会保障范畴,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三是努力提升社会保障待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及时足额调整各类参保人员享保待遇;在完善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同时,加快推进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工作,逐步缩小不同参保对象之间缴费额度和享保待遇差距。四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服务。制定完善各险种之间衔接办法,方便各类参保对象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加快“金保工程”建设,构建省、市、县三级联网、资源共享的网络信息平台,方便各类参保对象信息查询;探索实施社会保障“一卡通”,为各类参保人员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三、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制,着力打造各类人才聚集高地

创新选人用人工作机制,加强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使用、流动管理,大力营造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优良人才环境,努力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到2015年,全县人才总量从现在的1.6万人增加到1.9万人,创新创业型人才显著增加,高技能人才的比重明显提高,人才分布、层次、类型结构等进一步趋于合理。

一是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重点,加大引才力度。对来涉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在住房保障、家属子女就业入学等方面提供政策上的优惠;依托龙西工业聚集区,创建高层次人才创业基地,鼓励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带课题、项目、成果、资金到园区发展;以引进创业创新型人才为重点,到全国各地的重点高校和科研基地招才引智;紧紧围绕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项目建设,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努力形成“依托项目引人才,引进人才上项目”的良性循环。二是努力加强培训教育工作,全面提升现有人才队伍素质。与省内外知名院校合作建立高层次人才培训基地,每年有重点地从现有专家、学科和技术带头人、具有较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员中选拔一批人才到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大公司访问、研修;加强对现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科技术带头人、优秀拔尖人才的管理和培养,对优秀人才在进修学习、项目立项、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建立人才终身学习培训体系,公务员在职培训每年不少于12天,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覆盖面达到90%以上。三是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完善人事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核奖励、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培训等一系

列管理规章制度;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管理制度,研究和完善科学设岗、竞争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辞职解聘等配套管理制度和科学化用人机制,逐步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人员社会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加快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薪酬制度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四是完善人才工作机制,保护人才创新积极性。建立公开、公平、平等、竞争的选人、用人机制,真正形成竞争有序、人才辈出的用人环境,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开辟绿色通道;研究制定优秀人才表彰奖励办法,对为涉县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人才、高层经营管理人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高素质的技工人才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进行表彰奖励。

四、稳步推进劳动保障检查执法,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大力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使职工工资增长与经济增长水平相适应;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十二五”期间,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处理群众举报投诉案件达到95%以上,监察、检查用工单位达到80%以上,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达到95%以上。一是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三方协调机制在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中的作用;建立劳动用工登记制度,加强对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工作的监督检查,推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普遍签订劳动合同;积极推进各类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广泛建立集体协商机制,进一步推进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建设。二是推动企业改善工资收入分配体系建设。推进完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信息预测预警三项制度;指导、督促企业依法建立工资分配制度和工资支付制度,大力推进和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使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逐步成为多数企业决定工资分配的主要方式,引导企业职工工资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较快增长。进一步健全工资支付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低收入者工资水平;积极推进预防和解决拖欠工资问题长效机制的建立,切实制止和纠正企业克扣拖欠职工工资的行为。三是加大职工合法权益保障力度。进一步完善劳动仲裁、监察、信访联合办案机制,依法及时处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围绕劳动保障工作重点和难点,组织开展日常巡查、举报专查、书面审查和专项检查活动,不断优化我县的投资用工环境;继续推进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建设,加强单位诚信档案建设,保证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加快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及时掌握企业劳动用工信息和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加强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建设,按照“调裁结合、以调为主”原则,积极、稳妥处理各类争议案件,提高调解结案率和成功率。

第五篇:人社局2010总结

二○一○年工作总结和二○一一年工作计划

句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今年以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全力落实市委十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项目化管理为抓手,以“创先争优”为动力,牢牢把握“服务发展、服务人才、普惠民生、和谐共享”的总要求,着力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着力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全覆盖”,着力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推进职业技能和人事教育培训更加深入,着力推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着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开创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全年工作的主要特点和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服务大局、服务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1.高层次人才建设和培植新兴产业形成“双向引领”现象。全年共引进本科以上学历及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以上人才62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3%,硕士以上学历及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以上人才95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9%。深入我市巨宝科技、三鑫科技等规模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宣传省、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共组织申报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 项目15项,其中2个项目已经顺利通过省考察组的考察;组织申报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8项,执行1项;组织申报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3项,1项获

得资助。去年申报的镇江第二批“331”项目中有两个项目获得镇江市100万元的资助,今年又申报“331计划”项目12项;组织申报“句容市领军人才集聚工程”项目24项,已确定9个资助项目,共给予130万元资助。为我市培植新兴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8月份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教授博士句容行”暨产学研、人才项目对接洽谈会。会上,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有关负责人发布了科研成果。9名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型人才获得了总计130万元的项目资助,7家企业分别与东南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现场签约了7项产学研合作项目。同时,结合“推进同城同建、打造南京副城”的主题重点在宁沪启动“创新在高校、创业到句容”系列招才引智活动。

2.就业服务和创业潮形成“互促互推”现象。一是努力实现城乡更加充分就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322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9%;辖区内登记失业的被征地农民就业率达92.6%,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2%;转移农业劳动力人数6381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6%。人力资源市场共组织各类招聘活动66场次,市内外进场招聘单位1012家,发布有效用工信息2159条,提供岗位20862个,进场求职15600人次,达成就业意向的有8681人,协议录用4572人。同时,通过句容人才网开展网络招聘活动。512家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10800个(次),登记求职人员12200人次。此外,密切联系团市委、残联、工会、社区办等部门开展面

向大中专毕业生、妇女、困难群体等多场专场招聘会,为用人单位和各类求职者搭建就业桥梁。为有效解决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我们会同各镇(管委会)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劳务合作社”。以各镇村富余劳动力的劳务合作为基础,为会员搭建就业平台,让会员以不离乡不离土的方式,实现在本地就业增收。9月,镇江市首家农村劳务合作社——句容市茅山镇助民劳力协调服务专业合作联社正式成立。

二是创业带动就业全面推进。创业意识教育培训2290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8.37%,其中,SYB创业培训834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9%;发放创业贷款832.5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67%;创业带动就业13077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62%;新建创业孵化基地6家,孵化基地面积达222800平方米,培育创业小老板554人,带动就业近万人。以“千人创业万人就业大行动”为载体,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通过重点帮扶百名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百名失业人员、百名失地农民、百名复转军人、百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妇女、青年、党员等十类群体,十个一百,1000人成功创业,带动一万人就业。并将创业促就业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组织、农委、工、青、妇、各镇等相关部门,积极为十类群体提供创业培训、创业贷款、创业补贴等保姆式创业扶持。

10月30日-31日在张家港举办的首届“中国农业论坛”上,我市作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人才体系建设”分

论坛全国唯一的基层代表作了专题报告,全面介绍了句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经验、采取的措施、做出的探索和尝试。与会领导和专家对我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所采取的“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创新载体、以点带面”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对我市开展的“千人创业万人就业大行动”、“劳务合作社”等特色载体给予高度评价,建议在全国学习推广。

3.惠企安企与提升服务水平形成“双频共振”现象。在继续做响“人才服务进百企”的特色品牌基础上,启动了 “人社服务直通车走进30强”公益服务行动。在全局建立每位局领导联系一个镇(管委会)、科室负责人重点联系30强企业的长效服务机制,进行“公交式”、“保姆式”服务,为企业打造公益性的招聘平台和培训平台、解决社会保障难题、提供创业就业政策扶持、提供维权服务,所有服务实行首问负责制,实现人社工作由业务性向综合性转变,以此延伸工作触角,实现服务企业把情况掌握在一线、将问题解决在一线、让形象树立在一线。

一是开展职称评审进企业活动。组织专家走进企业举办专场职称评审活动13场,评审技术员、助理工程师等初级职称859人,帮助企业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矛盾。

二是不断提高人事代理服务水平。新办人事代理1853人,累计人事代理 7077 人,新办户籍代理 51人,累计户籍代理 1906 人,接收档案2918份,转出档案240份,累

计在存档案17147份。落实就业补贴、培训补贴、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各项惠企补贴,积极为企业排忧解困。

三是赴外为企业量身招聘实用型人才。先后组织我市30强企业和科技型企业赴哈尔滨参加了“2010中国镇江发展新兴产业人才招聘会”、赴合肥参加了“沿江七市联动专场招聘会”,还组织了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企业高校行”专场招聘活动、镇江大学生创业专场招聘活动等。

四是推出30强企业就业VIP服务。30强企业均可享受市人力资源市场全年不限场次的招聘会员服务,仅此一项就使每家企业一年得到实惠5000元。此外,专门设立30强企业服务窗口,开通快捷绿色通道。企业可通过电话、传真、邮件等任意一种方式随时办理招聘登记,并及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企业用工状况和需求,为企业“把脉开方”,针对性开展就业服务。结合30强企业普遍存在的“用工荒”现状,8月上旬专门组织人员赴甘肃、青海、山西三省开展劳务输入基地开发建设工作。最终确定两家单位为我市劳务输入基地,每年可为我市规模企业输入劳动力数千人。

(二)普惠民生、和谐共享实现点面铺开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推进城乡社保“全覆盖”。一是参保人数和基金征缴均创新高。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6145人、46152人、49921人、35652人和104893人。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3410 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831万元,增幅19.57%,新农保基金收入9001万元,历年累计结余2.12亿元,新农保参保率达101.43%。

二是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新农保。首先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目标。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新农保工作会议暨基础养老金发放仪式,对我市新农保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将指标分解落实到各镇(管委会),并与12个镇(管委会)以及各相关单位签订了新农保工作目标责任状,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制度,做到责任明确、时间明确、奖惩明确。其次是强化宣传发动,扎实有序推进。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通过悬挂横幅标语到村和印制宣传单分发到户等方式,对新农保意义、基本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引导适龄农村居民积极参保。先后联合市广播电视台制作《新农保惠民生》系列专题片30期连续宣传报道;悬挂新农保宣传横幅200余条;印发《新农保政策解读》13万份。此外,相继开展了新农保“推进月”和“突击月”等活动。局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赴12个镇(管委会)专门推进新农保全覆盖工作,投入200多万用于新农保程序开发和硬件设施的购置,并为各镇(管委会)新农保业务操作岗位配备了计算机等办公设备。举办了20期新农保政策、业务培训班,分批对各镇(管委会)劳保所工作人员及村新

农保协理员进行全面培训共600余人次确保新农保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是不断提高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积极组织落实省、市社保中心“关于创建省级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示范点”工作,创成甲城社区为省级示范点。指导各劳保所、社区组织退休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20余场,国庆前成功举办第五届“迎国庆〃庆重阳暨社保情”文艺晚会,各社区组织退休人员开展活动已形成常态化。圆满了完成第一轮(2008年-2010年)共计12495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免费健康体检。

2.各类培训力求办出水平和特色。一是出台管理意见,规范培训行为。培训中心成立初期,在全面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创业就业培训工作管理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培训管理机构与各培训机构的职责,同时从制度上保证了创业就业培训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二是服务创业型城市建设,全力推进创业培训。开设创业培训班40余场次,培训学员1313人。同时,将培训重心下移到乡镇,开展了电工、电焊、保安、餐饮服务等工种的培训,全市共培训农村劳动力1716人,超额完成全年工作目标。

三是认真做好各项人事教育培训工作。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2448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63%;采取面授和网络培训两种方式开展公务员能力建设培训,培训总人数为2280人。9月份,会同市委组织部对2010年新录

用的35名公务员进行初任培训。继续开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培训班。分13期对2013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面授培训,另有293人参加网络培训。此外,分5期对787人进行了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继续教育培训。

四是积极创新,拓展培训新业务。举办了江苏(句容)企业高层次人才研修班,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来自我市30强企业和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的150余名高级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开办了2010二级建造师考前培训班,51人报名参加培训;举办了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培训班,55人参加了培训。此外,联合西南科技大学开办2010年春、秋两期高起专、专升本网络教育学历班,共计招收学员53人。

五是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成效明显。全市新培养高级工351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45.04%;新培养技师、高级技师13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7.43%。全年共开展职业技能鉴定5272人次,4564人获得资格证书,完成全年目标的152.16%。在鉴定工作中,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自觉维护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在操作过程中坚持程序化原则、保密化原则、相互监督原则,严把申报条件关、试题使用关、技能考核关、阅卷评分关、证书办理关,力争使鉴定结果能准确反映鉴定对象的技能水平。3.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一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由全市各级劳动保障监察网格所有专、兼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和协理员作为送法员,通过“发一封致

用人单位的公开信”、“发一本劳动保障释疑手册”、“发一张劳动保障监察服务卡”、“发一张劳动保障调查问卷”、“办一场劳动法律法规讲座”等形式向网格所辖用人单位,特别是用工30人以上和发生过劳动者投诉举报的用人单位提供送法服务。

二是加大举报投诉案件的查处力度。对来信、来访的举报投诉案件,符合受理条件的及时受理,对确有违法行为的,必须立案查处,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对一般案件力求早立案、早处理、早结案;对突发性的群体性违法案件能够及时快速地予以处理,确保侵权行为得到遏制和纠正。

三是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执法检查。6月-7月,在全市范围内联合开展了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的专项整治工作,共检查用人单位120户,市检查组抽查32户,涉及劳动者人数6120人,下达限期改正指令书18份,责令补签劳动合同544人,督促办理社会保险270人,督促缴纳社会保险费8.6638万元,补发劳动者工资及加班工资46.4万元。8月-9月,开展了高温期间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检查行动。共检查用人单位152户,涉及职工9170人,下达劳动保障监察提示函46份、建议书2份,限期改正指令书8份,处罚案件3起。此外,还开展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稳定发展专项行动,共排查用人单位110户,检查用人单位43户,涉及职工17150人,下达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改 9

正指令书2份,补发劳动者工资16.06万元,纠正单位违法规章制度12件,化解简单劳资矛盾29起,处罚案件1起。

四是充分发挥三方协商机制,指导企业完善工资分配。联合市总工会和发改委,充分利用三方协商机制,深入推广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管理,帮助企业规范企业用工和工资分配行为。根据镇江市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我市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合同报送和审查的程序和时效。对企业报送的材料进行严格审查,对企业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2010年我市共审查集体合同1030份,工资集体合同460份。

五是推进劳动人事仲裁规范化、社会化、信息化建设。全面贯彻“预防为主、调解为主、基层为主”的工作原则,完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工作机制。制定下发了《句容市劳动人事争议工作调解工作实施意见》,市、镇两级分别成立劳动人事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健全组织体系,落实了工作人员和工作场所,统一了工作流程,明确了工作职责,形成基层调解组织和仲裁委之间协作办案、良性互动的格局,构建“层次完整、结构合理、横向覆盖、纵向到底”的劳动人事争议调处网络体系,有效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此外,专门为仲裁院租用了单独的办公场所,投入40多万元改善办公设施及设备,同时按市局要求对仲裁庭安装了举证、质证观摩系统,硬件设施大为改善。同时,市政府将拨付25万元作为仲裁工作专项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真正达到了“机构主体实”、“经费保障实”的要求。全年共接待处

理各类争议申诉案件1205件,(其中立案处理案件613件,各基层仲裁调解组织案前案外调解案件592件,因时效、主体、范围等不予受理16件),涉及劳动者2736人,立案受理数比去年同期591件增长104%,涉及劳动者人数比去年同期的2430人增长104%,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涉及经济标的1500余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7%。在立案处理613件中,已结案594件,结案率达96.9%,其中仲裁调解和其它方式结案535件,占已结案件总数的90%。

4.强化人事工作规范化建设和基础工作。

一是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圆满完成2010年全市公务员招考的网上报名、笔试、面试、资格复审和考察工作。今年全市35个公务员职位招考,1062人提交报名信息,858人通过资格初审,平均每个职位25 人报考,最热门职位达到87:1,招考人数和报名人数均创历史新高。完成2009全市1709名机关工作人员考核工作,其中优秀等次251人,称职1416人,基本称职1人,其他41人。

二是继续贯彻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严格贯彻落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权力关键节点监控的实施办法》,通过公开亮权、多方监督和权力制约,重点监控“编制招聘计划、报名和资格审查、考试考核公示”三个权力关键节点,严把事业人员进口关。按照《句容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意见》,严格审核用人单位计划申报,规定拟定的招聘计划中不得出现因人设岗或设置歧视性条件等情况,在

考试、考核的各个环节中体现公平、公正、公开。今年先后为卫生系统、教育系统、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公开招聘、引进人才132名。

三是有序进行各项工资福利管理工作。完成市直机关2220人晋级晋档、事业单位12241人增加薪级工资的审批任务。正常办理丧葬抚恤费审批108人,其中在职死亡10人;办理遗属生活困难补助56人;审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称(岗位)变动调整工资28人。此外,认真办理大中专毕业生转正定级和职务、职称(岗位)晋升工资审批工作和2010公务员健康休养工作。

四是做好军转干部安置和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稳定工作。全市共接收计划安置军转干部9人。此外,认真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全年共接待困难企业军转干部来信来访127人次。对他们进行政策宣传解释,加强沟通,增进理解,化解矛盾,使我市企业军转干部的思想基本稳定。全年我市企业军转干部未出现赴省进京和越级上访的情况。

(三)团结共事、勤廉务实作风进一步彰显

一是出台文件强化作风建设考核机制。为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服务方式,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服务效率,专门召开了全局行风建设动员大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句容市人社局行风建设考核细则》,建立了“双百三分段”考核机制。

二是创建省人社系统优质服务窗口。以优质服务窗口创建工作为契机,优化工作流程,完善服务设施,制定服务规范,提高服务质量。就管中心和社保中心作为窗口单位推行“厅长”值班制度。严格规定各中心中层以上干部轮流担任“厅长”,重点负责监督管理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执行首问负责制、A-B角工作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情况以及政策解释、业务引导和现场矛盾化解工作。

三是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开展了以“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争创勤政廉政环境”为主题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建立领导干部编写教案、定期讲廉政党课制度,组织中层以上党员干部赴句容看守所接受警示教育并撰写观后感言,努力树立务实、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

二、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按照“服务发展聚人才、关注民生促和谐、科学管理求规范、建设效能机关”的目标继续抓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全社会劳动者素质、打造和谐劳动关系、提升服务水平几大主线,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贡献。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突出人才优先,多渠道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围绕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导向。坚持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并重,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多种形式招才引智,重点在宁沪开展8—10场“创新在高校、创业到句容”系列招才引智活动。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做好2011届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主动和省相关部门进行对接,力争把我市毕业生相关信息纳入到全省招聘计划中。另外,突出抓好高技能人才培养,积极争取高技能人才培养经费,尽快出台高技能人才政策,建立一支符合我市产业需求的稳定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二是服务全民创业,提升创业型城市建设水平。对照国家、省市关于创业型城市建设的目标要求,认真做好创建考核评估工作,推进“三级联创”。加强创业载体建设,制定扶持创业平台建设的措施,打造一批创业示范园区和示范村,促进创业平台产业化、园区化、专业化。以创业带动创新,以创新提升层次,围绕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创业型经济发展水平。深入开展“千人创业万人就业”大行动,加大政策宣传,营造创业氛围,帮助更多有志创业者走向创业之路。

三是促进充分就业,稳定全市城乡就业形势。推进“充分就业市”创建三年行动计划,继续把高校毕业生放在就业工作首位,开展“百日行动”,确保每名句容籍高校毕业生有2次以上就业服务,确保90%以上的高校毕业生落实就业岗

位。统筹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开发就业岗位,提升就业技能,加大就业援助,加强失业防控监测,确保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力控在3%以内。

四是狠抓扩面征缴,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坚持“应保尽保、应收尽收”,继续深挖扩面潜力,着力抓好重点行业、新纳税单位、被征地农民以及中断续保的扩面工作,确保养老保险新增参保7000人以上,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7.8%以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100%。

五是深化人事改革,逐步建立科学的体制机制。一是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年内完成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以岗位设置为基础,推进人员聘用制和全员竞聘上岗,促进事业单位由身份管理走向岗位管理、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二是稳慎推进,平稳实施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三是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方式改革,确保圆满完成军转安置任务。四是会同组织部门全力做好我市2011年公务员招考工作,完善公务员调任、竞争上岗、分类管理及考核激励制度,加强能力建设培训,全面提升公务员行政效能。

六是维护职工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切实维护职工劳动报酬权益、维护职工休息休假权益、维护职工劳动安全卫生和身心健康权益、维护职工社会保险

和福利权益、维护职工民主管理权益和发展权益。加强调解基层组织和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实现乡镇、社区仲裁功能全覆盖。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提升监察机构应急反应和依法行政能力。

下载人社工作十二五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社工作十二五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社局总结

    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1年度工作总结 2011年,在xx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悉心指导下,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2009年人社总结

    2009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紧扣全年工作目标,关注民生,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着力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围绕“人才强区”战略,推动人事人才工作深入发......

    人社所总结

    人社所2017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人社所在党委政府的具体带领下,积极工作,努力完成领导以及上级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养老保险常规维护工作......

    栾川县人社局十二五总结和十三五规划(报扶贫办)

    栾川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发展谋划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在全县经济和......

    人社局上半年工作自我总结

    20XX年,我局在省、市上级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坚定不移地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定位在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性和促进全县改......

    区人社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5篇

    区人社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一、2015年工作总结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在区委、区政府......

    人社局工作难点

    工作难点 突出重点 解决难点 推进人社工作 2010年,新成立的人社局,正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全新的服务理念,迈开了新的步伐,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人社工作宣传标语

    1、选人要正,用人要公,育人要勤,管人要严; 2、用好现有人才,稳住关键人才,吸引急需人才,储备未来人才;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4、强化竞争意识,提升自我,营造团队意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