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开展人社工作

时间:2019-05-13 19:47: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进一步开展人社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进一步开展人社工作》。

第一篇:进一步开展人社工作

进一步开展“一创双优”做好人社局工作

为了切实营造人社局廉洁高效的工作环境,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的决定,人社局迅速行动,在全局各股室中心和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通过多措并举抓学习,坚持不懈抓作风,持之以恒抓效能,结合实际抓创新,坚决破除一切束缚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转变一切妨碍发展的工作作风,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全局各股室中心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宗旨意识进一步牢固,工作作风进一步好转,干部职工积极性积极性明显高涨。

一、开展集中教育活动

为了使集中教育活动常抓常新,我们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涵,确保教育活动年年有新特色,年年有新亮点,年年有新成效。”

(一)抓学习,促思想观念更新。

人社局高度重视各级干部的学习工作,把抓学习作为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抓手,通过不断创新学习方法,不断强化学习效果,把学习变成各级干部的自觉行动,使学习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促进干部思想大解放,素质大提高。

1、大规模理论学习。一是大学习。每年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集中学习。由市集中教育活动办公室制定学习计划,统一印发学习教材,做到“三个明确”(明确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内容、明确学习方法)和“三个确保”(学习时间要确保、学习人员要确保、学习效果要确保)。市集中教育活动办公室派出督导组,深入各个单位,认真检查学习方案,学习笔记,严格要求,严格把关。二是大辅导。每次集中教育活动期间,都要邀请高层次的专家学者和先进地区的领导作专题辅导讲座,09年以来,先后邀请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中纪委、省委党校、省社科院等专家教授以及青岛市、温州市、广东东莞等先进发达地区的领导做了25场专题报告,每次辅导,全市各单位中层以上干部7500余人集中认真听讲,受益匪浅。三是大检验。为检验学习效果,每次集中学习结束之后,都要组织一次测试来检验学习效果。2007年6月对全市8441名干部进行了测试,优秀率达90%。2008年5月,利用办公信息平台集中网上考试。组织了25场执法执纪部门工作人员党纪条规、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测试,测试采取全闭卷方式进行,44个单位及13个二级机构的718人参加了测试,测试成绩通过信息平台向社会予以公布。

2、大规模参观考察。先后由市级领导带队,组织全市各镇办、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到长三角、珠三角、厦门、山东等发达地区参观考察,感受解放思想的动力,经济发展的活力;到沁阳、巩义、偃师等周边县市感受蓬勃向上的潜力、你追我赶的压力;组织开展了本市镇、办工作大观摩活动,通过纵向学、横向比,各镇、办和市直单位的“一把手”深受震撼。通过走出去活动切实把在济源自认为自豪和骄傲的意识,变成了明白什么叫“井底之蛙”的感受。通过亲眼所见、真切所感,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解放思想的紧迫性,加快发展的必要性,自觉调整了各自单位的发展规划和工作目标。市委、市政府及时加以引导,制定了“放权强镇”的一系列政策,各镇(办)间涌动着明争暗赛的潜流。开展了工业“四赛”(赛发展、赛环境、赛文化、赛创新)联手竞赛活动,工业企业管理水平和发展活力得到了提升。

3、大规模集中培训。加强培训是提高干部素质的重要渠道,市委下大力气,舍得大投入,不断拓宽载体,创新方法,丰富内容,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培训新格局。一是“一把手”培训工程。市委每年有计划的分期分批组织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到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和知名高等院校、经济发达地区进行专题培训。2008年共组织市级领导、各单位一把手、重点企业负责人250余人分5期到中央党校进行了培训了学习,进一步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高水平。二是市管干部培训工程。每年在市委党校要举办两期2个月左右的市管干部研修班,一期2个月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展分期分批轮训工作。5年内使全体市管干部及其后备干部全部接受一次较为系统的综合培训。三是农村(居委会)“两委”干部培训工程。坚持每两年对农村(居委会)“两委”干部轮训一遍。四是公务员培训工程。从2007开始,用三年时间对全市所有公务员培训一遍。五是开展“月末大讲堂”活动。从2008年10月开始,每月末的最后一个星期六,采取邀请知名专家教授做专题讲座和市委常委做专题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月末大讲堂活动。

4、大规模学习竞赛。为使学习成为一种制度,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市委开展了创建“六型”领导班子(学习型、创新性、务实性、服务性、廉政性、和谐性)和“四型”文明机关(学习型、创新性、服务性、节约型)的活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的意见》,把学习放在班子建设和机关建设的首位,将学习作为制度化、经常化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为强化学习效果,市里每年举办一场读书演讲比赛,各单位也都结合各自实际开展了演讲赛、读书笔记展览、心得体会交流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读书比赛活动。2007年以来,全市共举办演讲比赛450余场,2660余人参加演讲,其中领导干部146人;有的单位开展了周末讲堂和点将台活动,人人当教员;还有的单位组织了科技服务队、法律服务队送法律下乡、送科技到田间地头,服务了群众,丰富了自己。

抓队伍,促工作作风转变。良好的作风不仅需要思想的觉悟和教育的启发,更需要严格的管理来实现自律和他律。在教育活动中,我们重点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实现工作作风转变。一是抓惩处教育干部。以查案为手段,每年集中教育活动,都要围绕发生在基层干部身上的不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失职渎职、午间饮酒、参与赌博等行为进行集中查处,对查处的典型案件,全部予以媒体曝光,公开通报。五年来,集中教育活动中共查处各类违纪典型案件116起,给予党政纪处分223人。曾一个月内先后召开三次全市干部大会,通报典型案件,对党员干部起到了极大的警示和震慑作用。与此同时,我们每年精心挑选20余起有关基层干部作风、违反廉洁自律规定、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的典型案例,编印成册,发放全市各单位,要求党员干部围绕案例认真讨论,深入剖析,人人撰写心得体会,以案为鉴,吸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二是压工作考验干部。2008年以来,市委创新工作思路,实行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集中交办,以工作考验干部,锻炼队伍,用行动检验“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的成果。通过在济源日报公告征求意见热线电话和邮箱、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主要领导公开接访、开通热线电话等方式,多途径征集群众意见建议,然后统一归纳汇总,逐一梳理。对事关全市发展大局、群众反应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实行全市集中交办,明确责任单位、明确工作标准、明确完成时限,要求相关单位对交办事项限期解决。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集中交办成为我市加快项目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集中解决民生问题的的一种机制创新,自08年实行以来,通过集中交办,已较好地解决了一大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确保了重点项目的顺利进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在2011年“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中,建业壹号城邦被敲诈勒索案等16个案件得到圆满解决,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三是用评议激励干部。对市直重点职能部门及其二级机构组织开展社会评议,通过书面评议、电话评议、网络评议三种方式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征集到的意见和建议经认真归类整理,原汁原味反馈到被评议单位,要求每个单位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干部作风、发展环境、队伍建设和廉洁自律“六个方面”查摆问题,剖析原因,写出自查报告。邀请各级领导、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和基层群众代表,对重点委局和公共服务部门的自查整改报告进行认真评审和无记名投票,尤其在2011年“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专项评议大会上,20个重点单位的“一把手”现场汇报活动开展情况,由各镇、街道纪(工)委书记;分管工业副镇长、副主任;市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农村干部;外商企业、建筑开发企业、商贸服务企业、重点项目负责人、个体工商户;30家市重点企业负责人;督导组全体成员组成的228名各层次评议代表对重点单位进行集中评议,市活动办专门购买了先进的读卡设备,在全体评议代表的监督下,现场统计得分,当场公布排名结果,评议结果直接运用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目标绩效考核,同时作为考核单位主要领导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促进和激励了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改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三)抓效能,促发展环境优化。观念创新是前提,作风转变是手段,优化环境、推动发展是目的。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我们积极建立健全各项长效机制。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意见》、《关于营造公正严明司法环境的意见》、《济源市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了“整建制+首席代表制+综合窗口代理制”的新模式,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认真落实重大招商项目联系办公制度、外来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度和外来投资重大项目跟踪制,实行最低收费制和限时办结制,不断完善考评机制和奖励机制。市纪委监察局每年对各镇(办)、市直部门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执法水平、落实政策、外来客商投诉处理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评。依据《济源市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规定,2007年以来,共对60个单位、268名工作人员实施了效能告诫。为给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我们还开展了“月双报”制度,在全市范围内选定33个职能部门和30家企业作为报告点,每月10日前,分别向市优化办报告涉企检查情况;市优化办根据报告内容,及时纠正存在问题。对故意破坏、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的,公安部门从快从严打击,2007年以来,共破获侵害企业利益案件72起,打掉犯罪团伙23个,刑事拘留52人,行政拘留32人,消除企业周边治安隐患175个。

(四)抓创新,促活动永葆生机。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是集中教育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源泉,也是教育活动取得成效的重要动力。新的形势和任务在不断发生变化,广大党员干部的文化程度、思想修养以及所处环境等也不尽相同。因此,要使集中教育活动收到最佳效果,就必须紧密结合经济社发展实际,努力在教育方式和活动载体上创新,增强集中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创双优”开展五年来,活动年年有新举措,年年有新成效,2007年市委将开展“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与“讲正气、树新风”主体教育活动有机结合,通过规定学习内容、开展谈心活动、召开优化发展环境动员大会等推动活动向纵深发展。2008年“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创新思想观念、推动济源发展”大讨论、“双争双创”(争创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争创优质服务岗位和文明服务窗口)活动、“阳光投诉”和执法执纪部门工作人员党纪条规、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测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2009年,市委将“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与开展“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开展思想剖析、交流谈心、社会评议、集中交办和案件通报,建立了促进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2010年市委将“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与贯彻实施廉政准则,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对照《廉政准则》“8项禁止52条不准”的规定和实施意见中“五对照五检查”要求深刻整改问题,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尤其2011年我们将“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活动主题,提出“发展、创新、效能、为民”四个重点,抓住20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和涉企涉民生的重点单位,把活动由过去的三四个月压缩到40天,时间虽然短,但要求标准更高、更有针对性、规定动作要求更加具体、更加重视质量和效果。教育活动办公室努力创新活动方式方法,依据活动方案,每阶段都下发工作方案和主要工作安排,将每个规定动作细化到工作目标、完成标准、完成时间、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活动开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得到不断增强;精心挑选30名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的优秀党员干部,组成10个督导组,既注重面上督查,确保整体推进,又注重点上指导,两天召开一次督导组工作会议,要求上传各种会议照片,重点督导交办事项和疑难问题办理情况,对集中教育活动的扎实开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开展“网民对话”活动,单位“一把手”和网民直接对话,倾听网民意见,解答网民提问,征求意见的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展;在《济源日报》开辟了两个活动专栏,刊发《济源市2011年“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公告》,发表“一创双优”系列评论,并以“晒问题,做承诺,抓整改”为题,整版登载20个重点单位的问题、承诺和整改方案,使活动开展的全过程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同时全市各单位通过制定整改方案,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重点、整改时限和整改标准,不讲价钱,不摆困难,集中力量,协同作战,解决了一批影响我市发展环境、项目建设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疑难问题;开展“一创双优”专项评议活动,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各单位“一把手”现场汇报工作,工作人员现场统计得分,当场公布排名结果。所有这些在内容和载体上的创新都坚持了群众路线,突出了实践特色,解决了实际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开展集中教育活动取得的成效

一是提高了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素质。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将转变作风体现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在加快发展、为项目建设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中。基层干部群众通过活动开展,服务意识、大局意识明显增强,思发展、谋发展、加快发展的愿望日益迫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进一步树立起机遇意识、总量意识、超前意识,谋划发展的眼界更宽了,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服务大局的意识更强了,全市上下呈现出风正气顺、心齐气足,开拓创新、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是密切了党群干群联系。全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自觉践行“以民为本,服务百姓”的理念,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与群众的感情进一步加深。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了群众满意率。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心系群众、争先创优、廉洁勤政的热情高涨,出现了“六多六少”的可喜变化,即无所事事的少了,忙于工作的多了;推诿扯皮的少了,敢于负责的多了;高高在上的少了,下基层办实事的多了;奢侈浪费的少了,勤俭节约的多了;被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少了,依法依纪办事的多了;态度生硬的少了,微笑服务的多了。

三是集中解决了一批影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各单位认真贯彻市委的统一部署,坚持从实际出发,针对本部门干部作风和优化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认真查摆和集中整改,特别是对阻碍项目建设、影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大治理力度,一大批影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四)经济社会得到健康良好发展。各单位坚持把集中教育活动与促进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以良好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做到了“两不误、两促进、两提高”,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气象。

创新思想观念永无止境,优化干部作风需要常抓不懈,优化发展环境不可能一劳永逸。济源市将把“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一个重要载体,作为提升机缘对外形象、增强济源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抓手,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民心工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以实实在在的活动成效取信于民,推动济源经济社会健康协调、持续快速发展。

第二篇:人社局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工作开展和民生

工程指标完成情况汇报

按照市政府12月17日专题调度会和市考评办对我市2013市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工作(含2013年民生工程完成情况)专项督查的要求,现将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涉及我局的工作内容开展和指标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按照专题调度会的要求,我局于12月20日召开了局务会,听取了涉及我局的2013年劳动保障民生工程指标任务完成情况汇报。对指标任务数要求相关负责人与省人社厅、景德镇市人社局再次确认,并最终确定指标任务完成数。

12月30日,对考评工作开展情况再次进行了调度。要求各相关单位明确指标任务完成数,并于12月31日17时前上报2013年民生工程指标完成情况报表(详见附表)。

2014年1月2日

局主要领导召集局党组成员,机关各股室和局属各单位负责人,研究涉及我局的就业和创业、社会保险以及医疗保障民生工程指标任务数,制定了我局民生工程指标完成情况报表,并根据各项指标数进行了详细工作布置和明确了相关责任人,要求各单位努力完成各项民生工程指标任务数和及时完成报表报送工作,做好市考评办专项督查的迎检准备。2、12月30日对考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督查。局领导组织局效能办和局人秘股对机关各股室和局属各单位考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督查,要求各单位明确各项民生工程指标任务数的最终完成数,并于12月31日17时完成报表报送工作。

二、民生工程指标完成情况:

完成了2013年涉及我局的各项民生工程指标任务。(见附表)

2014年1月2日

第三篇:人社工作十二五总结

人社工作十二五总结

20XX年,市人社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深化改革求作为,保障民生促和谐,改进作风惠民生,努力打造就业创业的高地、全民社保的福地、人才创新发展的洼地、和谐劳动关系的家园、优质文明服务的窗口,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推动了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持续发展,为建设襄阳市域副中心城市和冲刺全国百强做出了积极贡献。XX年6月被国家人社部办公厅授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宣传工作先进单位”,7月被国家人社部授予“全国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成绩突出单位”,8月被省政府军转工作小组、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和省军区政治部联合授予“全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先进单位”,1月和3月分别被省人社厅授予“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XX-XX优质服务窗口单位”、“XX-20xx全省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积极实施充分就业发展战略,就业创业统筹推进。一是落实各项创业政策,完善创业体系,强化创业培训,培育市场主体,健全服务体系,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截止12月底,争取就业资金近3203万元,扶持和新增创业主体8568个,开展创业培训2166人,新增小额担保贷款3653万元,扶持1965人实现成功创业,带动就业6757人。二是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援助月”等公共就业专项服务活动,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今年以来,共举办10场大型招聘活动,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685人,新增城镇就业12943人,帮助困难群体就业1895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就业294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三是健全职业培训制度,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组织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7866人,开展在岗就业人员双技能培训24180人。

(二)认真落实社会保险政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是依法推进扩面征缴工作,实施扩面征缴专项行动,加强五项社保核定和征缴。全年共核定五项社保费58393万元,征收57270万元,五项社保新增扩面20180人次,截止12月底参加五项城镇社会保险人数达到467787人次。二是积极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续保缴费工作,截止12月底续保及新参保人员达391942人,征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7106万元,适龄人员续保缴费率达到100%,为137327名符合条件的60岁以上城乡居民发放养老金9441万元,发放率达到100%。三是做好城镇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标和发放工作,按时足额落实参保人员各项社保待遇,为23902名XX年底前的退休人员落实了调标政策,人均月增资183元。向上争取社保资金亿元。全年共为33056名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58300万元。加强医疗管理和服务,建立二次补偿和大病救助制度,不断提高参保对象待遇水平,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6%、71%,支付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员待遇9302万元。四是做好社会保障卡的发放工作,完成社保联网指标数据上报工作,全市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持卡人数达到万人。五是严格执行社会保障政策,办理职工退休1244人,认定工伤159人,审批遗属补助及死亡抚恤金待遇1619人。

(三)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一是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实施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健全培养、选拔、使用、激励、保障等机制,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全年新增专业技术人才78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648人。截止12月底,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达到24312人,各类技能人才达到42838人。二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全年引进紧缺性高层次人才213名,为高校毕业生介绍职业293人。三是规范职业技能鉴定,拓宽职业技能鉴定覆盖面,开展职业技能鉴定3544人。四是做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工作,完善管理和服务,完成XX-XX“三支一扶”考核工作,并选派10名毕业生到我市参加支农和基层人社工作。五是持续加强干部人事档案改版及管理工作,新建及改版860人,并受到省委组织部领导的高度肯定。

(四)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用人机制进一步健全。一是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进一步健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和程序,建立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长效机制。XX年完成28名教师的公开招聘工作。二是推行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加大事业单位聘用制实施工作,建立和完善按岗位聘用、按合同考核、依合同管理为主要方式的用人机制。全年为197家事业单位办理了岗位聘用手续,并全部签订了聘用合同,聘用合同签订率100%。三是抓好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全部完成,岗位设置完成率100%。四是认真做好XX年全市公务员考录初审、复审等工作,完成278名报考我市公务员职位的考生资格初审,85名顺利通过初审,取得笔试资格。五是做好全市公务员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XX考核工作。对3024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19050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了考核。六是积极配合财政部门稳妥做好第三步公务员津补贴调整工作。全市公务员津补贴调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已全部审批兑现。

(五)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大力推进实施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落实《湖北省集体合同条例》,开展推进集体合同制度攻坚活动,开展劳务派遣执法检查,全市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以上,已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二是继续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网内新纳入用人单位156家,网格刷新1996家,覆盖率达到96%。开展劳动保障年检205户。三是强化重大劳动保障案件查处力度,受理投诉案件526件,办结523件,劳动保障案件结案率98%。四是抓好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组织开展“元旦、春节期间农民工工资清欠”、“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执法行动、“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专项检查”等专项执法检查活动,清欠农民工工资3350万元,清欠率100%。五是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调解工作,受理劳动争议案件880件,结案857件,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97%。

(六)加强系统能力建设,全面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一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活动,在全系统开展窗口单位(包括乡镇、社区服务窗口)改进作风专项行动,进一步强化窗口作风建设,提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水平,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人社队伍形象。二是加强城乡居人社基层经办能力建设,推进服务平台建设标准化和服务规范化,积极争创“全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示范点”,太平、杨垱、琚湾人社中心初步达到示范点标准。同时,加快推进乡镇人社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切实改善人社服务中心的服务条件,并在条件成熟的村(社区)建立人社服务工作站,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的人社服务。三是开展文明创建和档案管理升级达标工作。在全系统二级单位开展襄阳市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并结合创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市活动,开展档案管理省一级和省二级达标工作,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局机关档案管理通过了省一级复查,就业局、城乡居保局、医保局、机关养老中心、基金结算中心、考试培训中心六个二级单位档案管理通过省一级检查验收。四是扎实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的调查处理和反馈工作。共办结群众来信来访信件285件,其中市纪委转来信访件7件,办结率达到100%,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五是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新引进3个投资1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2个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三产项目,总投资额达5亿元,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与此同时,人大政协事务、综治、社会管理、党史地方志、财务统计、消防、安全生产、机要保密、档案管理、人口计生、扶贫共建、老干部服务管理、后勤服务保障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为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虽然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重返全省十强、冲刺全国百强”的要求和全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需求相比,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一)就业形势依然严峻。XX年,虽然通过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和举办大型招聘会解决了部分人员就业和部分用人单位缺工现象,但就业供需不平衡,城乡劳动者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就业再就业人员的择业、就业观念有待转变,部分企业缺工现象客观存在,行业性、季节性明显,“用工难”、“就业难”和“留人难”三难问题仍然存在。

(二)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健全。社会保险覆盖面还不够广,参保率、缴费率不高,基金支付压力大;社会保险扩面难度大,特别是一些民营、私营企业对社会保险重要性认识不够,不愿为企业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存在着应保未保、已保未缴、已缴停缴等现象;部分劳动者尤其是年轻的劳动者不愿参保,为社保扩面工作增加了一定工作难度。

(三)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快。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偏少,拥有专业技能的产业工人和高级专业管理人才紧缺,人才素质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同时,引才引智政策的落实不够到位,引才引智通道的渠道不够通畅,本地现有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大。

(四)维权任务依然繁重。近年来,由于部分用人单位诚信度不高、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建立规范的劳动关系,造成维权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部分建设工地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仍然比较普遍。同时,劳动监察机构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办案条件较差、人员较少,执法力量薄弱,维权任务相当繁重。

(五)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覆盖面不宽,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经费短缺,经办和管理服务水平不高;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化网络应用水平不高,没有实现社会保障信息对接和共享,不能满足广大群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市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XX年是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之年。我市人社工作将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统领,以“竞进提质、升级增效”为总要求,以“改革、发展、建设”为主题,以改革促发展、以建设惠民生为总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要求,顺应城乡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妥理顺工资收入分配关系,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大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努力实现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全市人民群众分享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一)全力推进城乡就业创业。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襄阳市各项就业促进政策,深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400人。二是抓好城乡劳动力就业创业调查工作,加大创业扶持政策落实力度,推进全民创业带动就业。全年力争新增各类创业主体XX个,创业带动就业4000人。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力度,全年新增小额担保贷款3000万元。三是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等各类群体就业工作。全年完成劳动力转移就业10000人,帮助困难群体就业1300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就业XX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四是大力开展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者的技能和企业管理水平,实现培训与就业创业对接。全年完成创业培训550人,扶持1350人成功创业。

(二)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是继续巩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成果,认真做好领保人员基础养老金调标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60岁以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发放率达到100%,适龄人员参保续保缴费率保持95%以上。二是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组织开展扩面攻坚战,做到应扩尽扩,应保尽保,力争城镇五险扩面万人次。三是加强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医疗费用支付的实时监管,完善管理和服务方式,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扩大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范围,不断提高参保对象住院报销比例和各项医保待遇水平。四是切实做好第11次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工作,确保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退休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发放率100%。五是实施职工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政策,做好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工作。结合实际,探索建立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六是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做好新老制度的衔接和并轨工作。

(三)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一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与高技能人才培育力度,引导基层引进、培养、用好一批急需紧缺人才。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政策,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培训,促进高层次人才脱颖而出。全年引进紧缺人才和高素质人才达到150人,新增专业技术人才500人。二是推进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拓宽职业技能鉴定覆盖面,全年新增高技能人才500人。三是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做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四是畅通企业人才职称评审渠道,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申报工作,不断扩大评审覆盖率。

(四)稳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一是进一步健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和程序,建立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长效机制。二是完善事业单位聘用制度,确保聘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三是健全公务员管理制度,实施公务员履职问责办法,进一步健全“确责、履责、问责”的责任体系。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四是稳妥做好军转安置和全市企业退休军转干部解困和维稳工作,确保全市企业军转干部稳定。

(五)健全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一是健全和完善符合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不同特点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二是抓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调整审批工作,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三是坚持企业工资指导线发布制度,引导企业建立合理的工资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六)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抓好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和劳动合同制度,提高劳动合同备案率和劳动合同签订率。二是继续全面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完善和落实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制度,“两网化”覆盖率达到90%。三是进一步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贯彻落实《湖北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标准》,全力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已建立工会的企业的工资集体协商专项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90%。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四是加强举报投诉案件的查处和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调处工作,正确处理劳动关系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确保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和劳动保障案件结案率达到96%以上,农民工工资清欠率达到100%。

(七)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一是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信息化建设,积极争取并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项目建设,统筹推进人社工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标准化、规范化、优质化建设,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二是加快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网络全覆盖,及时发布新政策、法规、信息,提高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快捷、方便、高效服务。三是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优化人社系统政风行风,为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障,不断推动人社事业持续、科学、创新发展。

第四篇:人社局工作难点

工作难点

突出重点 解决难点 推进人社工作

2010年,新成立的人社局,正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全新的服务理念,迈开了新的步伐,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国、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坚持把民生为重、人才为先为工作主线,以就业和社会保障为重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化改革,扎实工作,就业局势保持基本稳定,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人事和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各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有新的发展,为继续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我们存在的许多问题和不足,经过机构改革和职能整合,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作范围越来越广,服务的对象越来越多,肩负的责任更加繁重。从过去的工作和面临的形势来看,工作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有:

一、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急需构建

作为基本公共服务,人才就业公共服务应该主要依赖公共财政的支持。但是现行的财政供给制度不能适应人才就业公共服务的需求变化当前。同时我县人才就业公共服务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人才公共服

务体系机制。在很多情况下,人才公共服务机构是依据上级部门的指示或者考虑机构自身的收益情况开展有关就业公共服务。

二、公务员培训有待进一步增强

培训是公务员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往往偏重任用、升迁和调动等项工作,忽视了公务员培训和再教育工作,对抓培训工作思想不够重视,工作力度不够强;而且不少公务员自认为在大中专院校已接受正规、科学、系统的教育,无须在工作中进行“再加工”,以干代训就行了,因而参训热情不高,欠缺积极性、主动性,使培训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

日前,培训方式手段单一,培训质量不高。培训内容结构不合理,重政治理论学习,忽视经济理论学习,强调理论培训,忽视业务知识、技术知识和岗位能力培训,强调分层分级培训,忽视按需施教、分类培训,而且涉及扩充知识、增强能力和训练创造性思维的内容也较少。培训的实践性较差,针对性不强,培训与使用相脱节,既使培训失去了目的,也使培训者缺少动力,造成学非所用的现象。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仍然比较重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经过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加快城镇化进程、多方位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效果显著,但是,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的矛盾仍十分突出。

普通存在着就业的低层次性和不稳定性。由于大多数农民工主要从事体力和技术程度较低的临时性工作,随着年龄增大和体质的衰退、加上各行各业对劳动力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靠“吃青春

饭”和“干体力活”的民工将面临新的转移问题,相当部分仍在劳动力年龄内的农民工很有可能将不得不返回农村“重操旧业”。

此外,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社会性问题还表现在:由于亲人成年累月外出打工,缺少亲情、情感缺失和观念冲突正在冲击着一些农村家庭结构。因为单独外出打工使夫妻产生矛盾导致家庭解体的现象增多。由于子女常年外出打工,老年人体弱多病无人照料,农村人口的老年化问题日益突出。

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任务艰巨

劳动关系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协调劳动关系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任务越来越重。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劳动争议案件大幅上升,群体性上访和信访案件不断增加,处理难度越来越大。而且劳动保障工作直接面对社会弱势群体,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工作人员少与工作量大的矛盾日益突出。

五、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及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经济的发展需要各类人才的支持,我们正处于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经济发展要求明显不相适应,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处于比较薄弱的环节。

近年来,大学生在择业方面,存在一味选择好单位、专业对口单位,而不愿“屈尊就驾”进企业、下基层,专业人才的相对过剩与技能人才的相对不足成为用工矛盾的主要方面。

观念上,重学历、重普教,轻技能、轻职教的观念还比较普遍,重使用、轻培养、重仕途、轻技工的现象比比皆是。在引进企业落户

过程中,一批新兴产业和技术含量高的行业中技能岗位急缺技能人才,导致社会普遍出现的“技工荒”现象。因此,招商引资依靠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不可能长久,只有依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特别是熟练掌握先进技术工艺的高技能人才,形成人才优势。

同时,技能人才与生产发展联系紧密,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客观需要抓住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这样才能实现人才与经济发展的直接结合。但实际情况是,一方面政府统筹力度还不够,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养上,资金投入很少,导向作用不明显,另一方面企业只管招用技能人才,却不承担培养成本,内部培养机制不规范也不健全。在整个教育系统中,职业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而在职业教育中,技工教育又是薄弱环节上最薄弱的部分,关键是职业教育结构不合理,技工教育规模小、底子薄、层次低,发展太慢,导致技能人才培养基础弱、存量少,不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的需要。

第五篇:人社工作宣传标语

1、选人要正,用人要公,育人要勤,管人要严;

2、用好现有人才,稳住关键人才,吸引急需人才,储备未来人才;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4、强化竞争意识,提升自我,营造团队意识,相互支持;

5、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6、加快人才引进步伐,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7、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学习贯彻《公务员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8、强化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水平;

9、《就业促进法》是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的法律保障;

10、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11、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就业援助;

12、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

13、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

14、职工应当参加失业保险,由用人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失业保险费;

15、鼓励和支持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

16、残疾人、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和进城就业的农民等群众享有与其他劳动者平等的劳动权利;

17、营造良好就业环境,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18、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

19、完善和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多渠道促进再就业;

20、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21、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

22、《社会保险法》保民生、安民心、促和谐;

23、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24、千好万好不如党的惠民政策好,金山银山比不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大靠山;

25、莫道人间桑榆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撑起保障伞;

26、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7、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年轻就参保,晚年有依靠;

28、社会保险是民生之本,参加保险是幸福之源;

29、万物生长需要雨露阳光,人生安康需要社会保障; 3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府担责任,百姓得实惠,家庭更和谐;

31、早参保、多缴费、补贴多、待遇高;

32、参保今天,收获明天,保障未来;

33、群策群力构筑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34、城镇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都要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35、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

36、社会保障是经济建设“减震器”、社会稳定“安全网”;

37、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企业以劳动者为本,劳动者以健康为重,保护劳动者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

38、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9基本医疗保险是为补偿劳动者因疾病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而建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40、家家参加医疗保险,人人享受健康幸福;

41、看病花钱不再难,医保帮您过难关;

42、夫妻双方单位都参加生育保险的,有关费用支付以女方为主,夫妻双方有一方应参保而未参保的,则不能纳入生育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

43、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

44、生育医疗费用包括:生育的医疗费用;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项目费用;

45、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按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46、;

47、;

48、;

49、全员参加工伤保险,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 50、工伤保险为职工支起劳动安全网;

51、劳动者是家庭的支柱,工伤保险助您抵御风险

52、参加工伤保险是用人单位应尽的义务、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是职工的基本权利;

53、用人单位分立、合并、转让的,继承单位应当承担原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责任;

54、贯彻新《工伤保险条例》,提高工伤待遇水平,维护工伤职工合法权益;

55、加强工伤预防,促进安全生产;

56、积极推进工伤康复,创造伤残职工新生活;

57、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保障职工工伤权益;

58、职工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59、参加工伤保险,化解工伤风险,工伤事故不幸,工伤保险有情; 60、依法查处拒缴、瞒报、少缴社会保险费行为;

61、劳动执法检查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遵循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

62、全面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切实保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63、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为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 64、《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是职工权益的法律保障; 65、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全面贯彻落实《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66、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67、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切实解决好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68、尊重农民工,理解农民工,保护农民工,关爱农民工; 69、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70、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 71、严格禁止和坚决纠正超时工作、不签订劳动合同、故意压低和拖欠工资、不按时缴纳社会保险费和随意裁员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72、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和法律制裁力度,依法查处恶意欠薪违法行为;

73、深入贯彻《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74、用法律的力量捍卫劳动者的尊严;

75、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树立企业诚实守信的社会形象; 76、劳动监察形式包括:日常巡视检查、举报、专项检查、诚信评比等;

77、做好各项民生保障工作,实现“民生利益最大化”; 78、不断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管理工作,努力建设人力资源诚信体系;

79、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的整顿,提供正规的就业服务; 80、公益性岗位的援助对象以就业困难中的特困人员为重点;

81、工资集体协商,政府主导,工会运作,部门配合,企业参与;

82、民生为本、人才优先;

83、社保工作保障改善民生、推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84、劳动争议处理的方式是: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85、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因实现劳动权力和履行劳动义务发生的纠纷;

86、人事争议是指具有人事关系双方当事人因履行聘用合同和解除人事关系发生的纠纷;

87、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

88、事业单位除国家政策性安置、上级任命及涉密岗位外,都要面向社会实行公开招聘;

89、录用公务员,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90、“三支一扶”计划是指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

91、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为公民身份证号码;

92、社会保障卡,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

下载进一步开展人社工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进一步开展人社工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组部、人社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公务员登记工作的通知

    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组厅字[2009]32号 文件 关于进一步做好公务员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厅(......

    社居委党总支工作开展情况

    凤凰山街道草城街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居民区,社区党支部是在2002年整合社区的基础上产生的。辖区面积0.5平方公里,下辖3个居民小组,11个住区单位,有居民2544户,总人口9992人,总支党员......

    社居委党总支工作开展情况

    凤凰山街道草城街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居民区,社区党支部是在2002年整合社区的基础上产生的。辖区面积0.5平方公里,下辖3个居民小组,11个住区单位,有居民2544户,总人口9992人,总支党员......

    人社局依法行政工作开展情况报告(精选)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依法行政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今年以来,县人社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执法管理“五化......

    上街区人社局2017年-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上街区人社局2017年-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脱贫攻坚行动开展以来以来,上街区人社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制定并根据《上街区转移就业脱贫实施方案》,深入推进就业扶......

    芮城县人社局工作纪实

    筑牢民生和谐大舞台 ——芮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工作纪实 进入4月以来,伴随着温暖和煦的春风,芮城县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五大项目,即县就业......

    人社局机关党建工作要点

    人社局机关党建工作要点 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5年党建工作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全面建成小......

    人社工作宣传标语大全(五篇范文)

    人社工作宣传标语15条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2、强化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水平。3、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4、开展创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