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元 和谐 发展
多元 和谐 发展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我校办学十多年来,坚持以“精致教育”的实践研究为重点,不断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充分发挥教职员的积极作用,创设良好育人环境,努力构建多元和谐、富有现代气息的校园文化,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创建特色品牌学校。
一、创建独特的学校精神文化,发挥引领作用。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一所学校要有一个文化的蕴涵,文化的蕴涵越深厚,学校的基础越深厚”。骑龙小学自创办以来,注重东西方文化相融合,以“兼收并蓄,开放创新”的学校文化建设核心引领学校的发展。内容包括: 办学核心理念(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和谐健康地发展 办学愿景:成为中国现代学校的先行者
办学核心价值观:融合复旦教育精神和万科管理理念,为小康社区提供优质教育服务
办学定位:以东西方文化相融合的一贯制小班化教育为主干,以学生家长、社区共同参与建设的学习者共同体为依托,能为学生提供多元优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学校。
校风:东西融合 和谐开放 教风:以人为本 多元优质 学风:纪律严明 快乐无限 学生培养目标: ● 成为文明人
心志——优秀的道德品质,追求正义和真理 品行——崇高的理想,高尚的人格修养 体能——健康的体魄,和谐的心理 ● 成为现代人
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精神 创新——创新的精神,科学的观念 合作——与人相处豁达大度,有容人之量 ● 成为世界人
自尊——对本民族的自豪感,对外来文化的尊重感 交际——与他人沟通、交往、共处的能力 开放——开放的国际意识和国际视野 办学特色
● 小班化精致教育
以精心的设计、精细的管理、精良的队伍、精当的课程、精美的环境、精妙的方法,大力提高教育效果,满足社会、家长要求为孩子提供个性化、优质化教育的需求。● 多元化
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差异、兴趣差异、个性差异、观念差异,因材施教,量身打造,精心地为每一个学生设计最适应其发展的多元化的培养目标、德育、课程设置、评价方式。● 国际化
为国际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班制和课程
双(多)语化的教育教学环境
多渠道的师生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 特色项目
科技教育——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全国航空(航天)模型活动重点单位
双语教学——强化英语教学,部分学科实行双语课程,良好的多语环境
体艺教育——一年一度的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丰富的学生社团
信息技术——全国雏鹰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基地,闵行区数字化实验学校,与家长互动的学校网站
心理教育——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
近年来,学校在国家级重点课题《现代学校制度背景下区域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引领下,将精致教育办学品牌与学校文化建设紧密联系,加大学校办学理 2 念和现代学校制度的宣传力度,形成每个复旦万科人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的认同感,使个人的信念、感情、行为与学校的发展目标有机统一起来。
目前我校正在进行创建校训和校歌活动,一方面通过向全校教职员、学生、家长进行有奖征集,另一方面组织年级组、各部门集体研讨,让每一位复旦万科人和关注复旦万科未来发展的人们都来参与和支持学校文化建设重要内容的创建。
二、不断完善学校制度文化,积极推进现代化学校建设的进程。
2005年我校作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验校开展了《区域现代学校制度理论与实践》的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学校完成了《学校章程》、《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学校形象设计书》和《民主管理制度》四项现代学校核心制度的建设,形成了复旦万科战略管理体系,并且在学校各方面实际工作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
学校在行政组织架构方面不断进行完善,力争做到部门设置科学,职能分工合理。同时学校在行政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学生管理体系、后勤服务管理体系等方面已经建立了一整套适合复旦万科校情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制度文化的不断完善为学校自主管理、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学校在积极推进现代化学校建设的进程中,对学校数字化建设尤为重视,目前我校逐步实现了学校的教学手段数字化、教师发展管理数字化、学生管理数字化和和社区联系数字化。VKS中英文门户网作为学校最主要的对外宣传窗口,以精致的版面和丰富的内容吸引着社会访客和家长学生,访问量连续数年保持全区学校第一。2008年推出“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平台集成学校学籍、教务、成绩、资产以及后勤共10个子系统,实现统一平台即时共享的现代化信息管理。开发“数字化社区”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和学习生活服务空间。
三、注重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构建精美的校园环境。
我校的物质文化建设以“一切为了学生和谐健康的发展”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优先、重在建设、协调发展的设计理念,紧紧围绕 3 学校的发展战略,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注重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发展共性与突出个性相结合,面向未来、与时俱进,使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和形象设计能充分凸现学校多元文化相融合的特色,塑造复旦万科实验学校独特的品牌形象。
2005年学校依托专业设计机构,在学校全体教职员和学生、家长的共同参与下,完成了学校VI设计,并且已广泛运用到如校服、校车、学校信封、信纸、色彩等学校各个方面。学校的视觉识别系统(VI)设计使用,它以视觉感知力作感染媒体,将办学理念、文化特质、行为规范等抽象概念转换为具体符号,以标准化、系列化、统一化的手段,展现学校个性,塑造学校独特的品牌形象。
同时,注重校园环境建设,重点是打造教室文化、走廊文化、办公室文化、教学楼文化,宿舍文化构建具有艺术气息和人文气息的现代学校氛围,营造整洁舒适、文明向上、快乐温馨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
1、学校在北大门伫立了一面大大的涂鸦墙,每学期学生们在这块涂鸦墙上画上自己的无限梦想,这个活动也成了每学期开学典礼的保留节目。在中学教学楼大厅“种”了两颗“心愿树”,每到新学期来临时,同学们就会把自己新学期目标、愿望贴在心愿树上,或是到了教师节、母亲节等同学们又会把祝福和感恩在心愿树上抒发。在学校南面建立了“学校纪念墙”,铭刻着学校创办以来的件件大事;在谢希德广场上伫立着为我校题写校名的著名物理学家谢希德雕像。
2、展示学生个性特长,打造多元文化。让学生在关心和尊重的氛围中,受教育、受感染、得发展。在每个教室走廊墙上设立了多块展示学生才华的板块,由各班自己布置,充分展示学生个性才华;特别是一些显著位置的展示板还通过招标方式向学生开放,学生通过竞标后取得展示板的展示权,把自己才华特长向大众展示。
3、教室布置多元化,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想象力,显示了集体的智慧和风采;各班设立了学生风采栏、评价栏、作品展示栏和成长记录袋,还建立了班级读书角、班级游乐园以及班级网页等。让孩子们从小在充满诗意、催人奋进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从而扬起理想的风帆,也充满快乐的体验。
4、媒体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校现在已建有宣传栏、广播站、校园网等教育教学平台。
四、学校行为文化建设凸现办学特色,实施精致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我校行政管理团队在日常工作中不仅发扬教育精神,做到行政工作科学、民主,同时融合万高效的管理理念,始终坚持东西方文化精髓相融合的办学理念,把“精致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品牌,面向全体学生,不断创新教育的实践模式,增强教育方式和手段的多元性,注重德育的时代性和科学性,追求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让每个学生能够健康和谐地发展。
构建三维德育网络,构建全员育人的德育机制。学校构建了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上海市民办复旦万科实验学校三维德育运行网络,把德育处从中小学部脱离出来,成立“学生指导中心”,负责全校学生心理、行动指导,引领全校学生的德育工作。
1、学校通过“主题年+主题月”的形式切实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在教师中广泛开展师德建设系列主题教育,引导教师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良好校风的形成,关键在于班风的建设;班风建设的水平,关键在于班主任。班主任是学校落实精心德育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有生力量和骨干力量,切实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注重选派思想、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建立品牌班主任评选表彰机制,以鼓励和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大力推行全员全程育人,让同学们感到自己始终处在教育的阳光下,老师的关注、关爱当中,同时也能把育人责任落到实处,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2、召开“学生代表大会”,充分展现了同学们自我管理和自主发展的足迹。在学代会上,除了一贯的新一届大队委员换届改选,还新增了上届大队委员代表做学年工作总结和各班提案。各班通过提案的方式对学校的午餐、校车校服、课程设置、学生活动等方面共提出了53条提案。学生指导中心对所有提案进行整理后,提交给各部门。各部门的领导对学生的提案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在校园网首页的学代会专栏给予公开反馈,同时分别召集相关学生代表,进行见面会。见面会上,各部门领导分别和学生代表进行了亲切沟通,对于各类提案,有的做了 5 明确的整改措施;有的采纳了建议,表示在以后的工作中改进;有的解释了原因。学生们在学习之余关心学校大小事宜,积极参政议政,把学校当成是自己的家,把自己当成学校的主人,这也是我们学校一贯提倡的希望同学们称为文明人、现代人、世界人的一个具体表现。
3、学校建立了家校社多层面、全方位的联动制度,教师与家庭之间沟通的渠道,也不局限于家访、电话、联系本等形式,班级网页也成为学生、师生、家长之间沟通的新载体。通过完善家校共建联谊会,借鉴PTSA(家长教师学校管理委员会)共同管理班级的模式,积极探索“学习者共同体”的建立。
又如,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很多社会公益活动,教会孩子们懂得感恩,懂得珍惜美好的生活,从小培养他们的神会责任感。
2008年7月
携手共建 爱心永驻
——我校与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开展共建活动
在校长的带领下,我校十几个学生代表、学生家长等二十多人带着全校学生自愿捐赠的学习用品、书籍、糖果和学校捐赠的2台电视机、功放机、传真机、学习资料等物品来到外来务工子女学校——金沪学校,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展携手共建活动。孩子们一进到金沪学校大门,看到简陋的校舍、拥挤的教室都很受震动,纷纷拿出自己带去的学习物品送给金沪学校学生。陈校长与金沪学校的肖校长签署了两个学校今后相互学习、资源共享的共建协议。陈校长在签约仪式上深情地说:我们感谢金沪学校给我们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校孩子可以零距离了解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和生活的艰苦;我们不仅要在物质上尽我们的能力帮助他们,更愿意把我们优良的教育资源与他们共享,为建设和谐上海、和谐闵行作出我们的贡献。
2009年7月
我校开展的系列活动
为迎接上海世博会和世博会期间,学校先后组织开展了以“世博”为主题的各种活动,有“手书写世博赞歌”活动、“与世博同行,做世界小公民”活动、“迎世博,科技点亮校园”活动、我校学生赴澳参加的“迎世博,世界名校大联欢之澳大利亚展演活动”、“我为世博出一份力 ——记国际志愿者日世博志愿者小队活动”,还有即将到来的暑期我校又将受邀参加“年轻的世博——世界名校
大联欢”展演活动等等。
设置学生人格教育系列课程,培养中外学生争做世界公民。学校开设了“人格教育系列课程”,包括心理教育系列课程(主题活动+心理课); 礼仪教育系列课程(专题活动+礼仪课);《口才与表达》等,培养学生成为志向高远,品德高尚,气质高雅的人。
目学校前已经推出了《中外学生争做世界公民手册》,这本中外学生德育手册从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精致教育需要出发,涵盖学生个性、品格、心理、礼仪等多个方面,注重学生养成教育,关注学生的品质、情感发展,重视学生个人条件及特长、培育学生应变能力、生活能力、独立意识、竞争意识及个人价值观,为学生在今后进一步接受东西方文化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施多元评价,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学校除了传统的家校联系册,成长记录册,成绩反馈单,还采用小组评价法、鼓励评价法、模糊评价法、个案评价法、形象评价法、无等级评价法等多种评价方式;建立《学生个人成长记录册》(小学)或成长光盘(中学)记录学生的作品、照片、荣誉、教师评语、家长评论等。我们对成长中的学生也是多层次、多方面地去发现、激励和表彰。不仅奖优秀,也奖特长,更奖进步。多一把评价尺子,就多一位成功孩子,不拘一格地奖人才,孩子就会层出不穷地向上攀登。
开展中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切为了学生和谐健康发展。学校十分重视营造校园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投放了大量资金,配备了环境幽雅的心理专用活动教室、心理咨询室、心灵花园、生理健康室,设置了“知心姐姐信箱”,开通了网络互动平台,购买了心理测量仪器,添置了大量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每个班级都设置了“心理角”,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多种心灵沟通和心理咨询的平台。8 对个别需要采取医学干预的学生,及时识别并建议到专门的医学机构诊断,使他们得到了治疗。目前我校的心理老师和班主任已经帮助数名有厌食、抑郁等心理障碍的学生摆脱了困境,接待学生或家长个别咨询人数达200多人次,电话、网络咨询更多。
同时编订校本教材《中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手册》,作为各年级心理教育健康课的教材。每班每周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就本年级、本班制学生应有的心理素质进行普及教育;每学期由心理教育专家和本校专业教师举办定期心理讲座;由专业教师对个别学生和家长心理咨询;由专业教师和外请专家解决个别学生的疑难问题。做到点面结合。建立了家校社多层面、全方位的联动制度,教师与家庭之间沟通的渠道,也不局限于家访、电话、联系本等形式,班级网页也成为学生、师生、家长之间沟通的新载体。通过完善家校共建联谊会,借鉴PTSA(家长教师学校管理委员会)共同管理班级的模式,积极探索“学习者共同体”的建立。
注重校园安全工作,共建平安校园。
(1)教育无小事,安全是大事。学校制订安全工作指导意见,建立了以学生指导中心、物业管理中心、学生服务中心、设备装备中心为主体的安全检查小组,责任到人,定时、有记录。同时在全校要经常型地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尤其是校门、实验室、体育体锻课、美术课、食堂等重点防范部门,加强校园值班力度和责任心,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和学校财务安全。定时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聘请法制副校长、街道青保办的老师讲课,观看法制宣传VCD及画报。学生案发率为零。
(2)学校年度安全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整改、有效果、有总结。为应付突发事件,学校将不断通过完善各项突发事件预案,建立了较为系统的预警机制。定期召开学校安全会议,严格执行门卫安全管理制度,外来人员登记、挂牌进校等制度,及时整改校园隐患,并建立安全档案。,做好会议记录。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实行班级安全文明评分制,学期结束进行量化考核,对 “安全文明先进班集体”给予奖励。
(3)我校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层层落实安全责任,通过晨会、班会、品社、心理等专题教育课,对学生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增强安全和自护技 9 能,每年5月12日和9月11日组织全校同学进行1防震防火的知识竞赛和实战演习,强化学生安全意识,更明确了安全的重要性。对于有不良行为的特殊学生,学校专门配备教师进行帮教,每周对这些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加强学校、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形成合力杜绝不安全行为。
2010年7月
深化学校特色项目的发展,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双语教学的特色建设上通过科研项目研究和课程实施等多种方式得以巩固和发展。
提倡开放、平等的家校互动,开展了“学习者共同体”的项目研究,探索了“学习者共同体”的丰富内涵和“学习者共同体”在教育中的作用。我们认为的“学习者共同体”就是学生、教师、家长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分享各种学习资源,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在共同体中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补充,方能形成教育的合力,产生1+1>2的教育效果。
同时学校坚持科研引领,不断创新校本科研管理模式,实施了《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负责制》,按主题通过科研项目立项的形式,组建教师研究团队,开展课题研究。2007年——2009年学校组织开展了三十多个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研究范围涉及德育、校本特色课程、课堂教学、班级建设、学生评价、教师专业培养、家校互动等学校方方面面,发挥了科研对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为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活力,同时也促进了我校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学校重点项目研究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先后举办了双语教育研究成果市级展示活动、中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市级展示活动、中外学生争做世界公民研究成果市级展示活动,并且学校将把《中外学生心理健康手册》、《中外学生争做世界公民手册》等研究成果正式出版。
办学十四年来,我校一直践行着多元文化融合,师生和谐发展,建设现代民校的办学目标,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加强基础、发展内涵、凝炼特色、打造品牌,我们的梦想一定会在这“梦开始的地方”扬帆、起航!
2011年7月
第二篇:浅析图书馆多元文化建设与和谐文化发展
浅析图书馆多元文化建设与和谐文化发展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人们都涌向城市寻求工作,现今各种文化之间交流的机会增多,所以国家应该重视公共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工作的开展,加强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建设,力求满足多数用户的文化需求,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支持。本文笔者主要分析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建设与与谐文化发展这一主题。
关键词:图书馆多元文化 建设 和谐发展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037-01
一、多元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多元文化一词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加拿大。多元文化,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多种元素的文化,多种元素又包括不同民族的文化、不同国家的文化、还有不同信仰的文化,而这多种不同文化却在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同时呈现。为此,多元文化存在的原因就是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并且相互之间渗透,对各自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随着社会的飞快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我国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全球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正在形成“多元文化”社会。
重所周知,图书馆是文化的承载体,图书馆能够承载各种类别、国家的信息与文化特征,走进图书馆,就是走进了一个了解世界的阁楼。多数国家重视多元文化的建设(包括中国),且开展了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工作,而图书馆服务的目的就在于为多数民族、多语种、多文化背景的读者提供阅读服务。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的对象其实是少数民族、移民、国外人口、留学生等,主要是为了满足这类人群的阅读服务,所提供的资料主要是用少数民族语言书写的资料,或者是为少数民族群体学习主流语言文化的必须资料。
二、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对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对象的界定不清晰
本文中也指出了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的对象有(1)少数民族,土著和其他类型的定居者;(2)移民,从别的国家?w移而来的人民;(3)劳务居民,他国居民短时间内在该国工作;这几类的人,他们长期生活在于己本来所处地的文化,语言或者民族种类不同的地方,而他们所使用的语言也被当做主要语言,如中国的粤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多元文化的越来越重视,使得越来越多相关的学者研究了图书馆界的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这一主题,他们认为,仅仅是以上所说的几种服务对象太过于片面,不能适应现今的国情,所以通过研究,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的对象还应该包括:残疾人、下岗失业工人、农民工及其子女城市外来人口等弱势群体阶层。
2.多元文化服务地区发展不平衡
我国在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方面的工作开展是十分不到位的,除了少数地区积极开展为外籍人口多元文化服务,其他大部分地区几乎没有重视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这一政策的。为此,造成了地区之间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工作开展的情况极为不平衡,没有开拓更广阔的服务格局。
3.服务方式太过单一
服务方式单一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
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的方式主要有:(1)书刊的借阅服务;(2)培训讲座;(3)书籍代购服务;(4)信息检索服务。
三、对图书馆多元文化开展的几点建议
1.开展用户需求调研
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存在的目的就是服务大众,而由于外籍人口难免存在的语言障碍,导致多元文化服务体系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所以,图书馆多元文化体系的建立,离不开用户需求的调研报告,这也是十分必要的。
2.注重多元文化馆员的培养
在开展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过程中,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能力直接影响到整个服务效果。和一般的馆员不同,多元文化馆员需要具备更高层次的服务素养,包括掌握娴熟的语言能力,精通各个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禁忌,能够耐心、热情、友好和善于倾听用户的要求与建议等等。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多元文化馆员的培养需要较高的要求,一方面,图书馆可以招聘具有少数民族背景的馆员,通过专业训练来开展多元文化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去上一些图书馆学专业的课程,相关的多元文化课程,来培养专门面向少数文化群体开展服务的馆员。只有这样才能在文化多样性的环境下,培养出合格优秀的多元文化馆员,促进图书馆多元文化科学、健康的发展,这也是我国图书馆当前开展多元文化服务的重中之重。
3.合理开展服务
面对服务对象,不仅要分辨出外国人和国内少数民族,还要对其进行细分,如外国人可以是来华经商者、旅游者,也可以是来华留学生、企业高管等,他们的信息需求不尽相同,但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和一致性,这些规律性和一致性就是图书馆开展多元文化服务的第一手材料和根据。国内少数民族由于自身所处的自然或历史条件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信息需求,如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回族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维吾尔族之间,信息需求的差别就很大,但各民族内的信息需求却表现出相对的一致性,这需要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工作人员具有很好的把控能力来合理的开展多元文化服务。
四、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建设在和谐文化的发展中的作用
图书馆开展多元文化服务展现了以人为本的和谐精神。和谐文化的内涵就是以和谐精神从物质上和精神上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以人为本。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的宗旨就是以人为本,尊重读者,满足读者的需求。以人为本,为全体大众服务,在服务工作上下功夫,提供主动服务、优质服务、特色服务、创新服务,这是图书馆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任务,同时也发展了和谐精神,丰富了和谐文化的内涵。
图书馆开展多元文化服务,有利于社会安定和谐。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的农村人口开始走向城市,需求栖息之地。而正是这流动的农村人口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建设。
结束语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国家与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的机会增多,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之下,必须重视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也要重视和谐文化、和谐文化的传播。所以加强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的建设工作,真正做到无国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的发展是我们当前必须要重视的。
第三篇: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助推教师和谐发展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助推教师和谐发展
摘要:卓越课堂行动,教师行动是关键。如何建立多元立体的教师评价体系可有效助推“卓越课堂”行动计划实施。如何对教师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一种重要手段。笔者认为:教师评价大致有两种,一是以情感为主的“柔性”管理体系,二是以制度为主的“刚性”评价体系。
关键词:柔性管理;刚性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378-01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对传统的教育评价观念有着多方面的突破,多元智力理论主张我们必须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去看待每一位学生、每一位教师。因此,建立公平、公正、多元的立体评价体系,从而助推师资队伍和谐健康发展。
1.建立以情感为主的“柔性”管理体系
1.1让教师在物质上有“满足”感。物质条件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基础,作为学校要把解决教师的福利待遇放在重要位置,根据教师的工作完成的数量和质量,实行组合式分配制度,优质优酬,多劳多得,使教师工作上的积极奉献在物质利益上得到体现。同时学校安排部分经费,让各科室、各组织多形式开展各种活动,既丰富了教师的生活,也提高了教师的福利待遇。让教师能安下心来教书,静下心来育人。
1.2让教师在生活中有幸福感。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主张:人生的本性是渴求幸福。因此我们提出了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我们培养的孩子也应当是幸福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那首先就要教师感受到幸福。学校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廉洁自律,让教职工有正义感;处事公道、勤政务实,让教职工有信任感;领导与教师之间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让教师有归宿感。学校要求工会
制定相关规定:教师过集体生日,教师生病住院学校前往看望,教师家中红白喜事学校组织慰问,关心困难职工,关心教师健康,实施免费为全体教职工体检等,正是这一件件小的不能再小的小事,可以让老师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也因此提高了老师们的幸福指数。
1.3让教师在事业上有成功感。我们一直把“让每一位孩子得到发展,让每一位教师走向成功”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积极创造条件,满足教师成就事业、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一是建立教师学习培训制度,每两年一个周期,全体教师均要到县外培训学习一次,对特别优秀的教师适当多给学习培训机会;二是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把自己发表的文章、获奖的论文、荣誉证书的复印件等归入自己的档案,并把教师的各类获奖、各种荣誉纳入职称评聘、岗位设置、考核,让教师感到每一次获奖都有收获,每一份荣誉都有价值;三是让每一位教师每年能读上一本教育专著;四是建立各种评优评先制度,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让全体教职工均有走向成功的平等机会。
2.构建以制度为主的“刚性”评价体系
2.1目标评价。
2.1.1首尾管理:每期开学前,由校长拟定好学校工作计划,各科室、各组织、教研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相应的计划;期末时,由全体教师、班主任和各组织、各科室拟定好总结,校长根据所有总结再拟定全方位的工作总结;同时中层以上干部每年一次述职述廉,由全体教师对其进行民主测评;
2.1.2职责管理:学校全体教职工均有工作职责,每学期初,学校确立各项工作的管理目标,尽到职责是底线,完成目标是追求;
2.1.3过程管理:学校例用每周一次的行政例会和教师例会,通过周内工作总结和工作安排,对所有工作实施过程督导;
2.1.4警戒管理。学校制定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方案、班主任竞争上岗方案、教师工作岗位竞聘方案,进行竞争上岗。
2.2制度评价。总书记在中纪委全会上强调的一句话:“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是新一届领导集体依法治国的主张。作为学校也要依法治校。制度评价是学校自主管理、依法办学的重要依据。
2.2.1过程评价:以师德、能力、职责、出勤、安全、成绩为主体的过程评价体系。教师师德考核每月一次,由工会主席负责实施;教师能力考核每月一次,由教科室主任负责实施;教师职责考核每月一次,由副校长或教导主任负责实施;教师出勤考核每月一次,由副校长、书记或校长负责实施;教师安全考核每月一次,由安稳办主任或分管安全的副校长负责实施;教师教学业绩考核每学期一次,由教导主任或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负责实施;此外,班主任考核每月一次,由德育主任负责实施;教师考核每年一次:考核内容分为综合考评、工作量、继续教育、民主测评四个方面个方面。
以上所有考核均先有相应考核方案,并要求利用各种会议或以各种方式组织教师学习,让所有制度人人皆知。同时每一次考核结果要及时向教师公示,增强各种考核的透明度,接受全体教职工的监督。
2.2.2绩效评价:(1)成绩考核。成绩统计实行综合指标:即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后进倒计率、巩固率各占20%的权重,或者可以按不同的管理取向重新设置权重分;对教师学科教学业绩考核实行横向比较加纵向升降相结合;绩效工资方案从工作津贴、绩效奖励、应急工作津贴三部分,其中工作津贴分班主任津贴和管理人员管理津贴、教学工作津贴构成,而教学工作津贴又由任课津贴、人头管理津贴组成。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分配原则)。(2)综合考核。总分100分,内容及权重分:师德(15分)、能力(15分)、考勤(15分)、成绩(20分)、职责(20分)、安全(15分)六个方面。对附属幼儿园教师的绩效考核:实行每期一次的开放性展示活动,通过家长、学校、教师多角度,多层面进行评价的方式确定。(3)其他考核。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减负提质1+5行动计划、常规管30条等,具体考核办法根据制定的相应方案实施。
综上所述,不管是“柔性”管理,还是“刚性”评价,我们都追求的是一种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它不仅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论,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评价实践。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二是要充分发扬民主,以促进教师发展为评价指标的体系,三是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的机制,四是以“自我评价”为主体,建立多元化的教师评价参与机制。
评价体系既是指挥捧,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同时又是我们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在管理中探索,在实施中总结反思。只要我们所有的教育人均能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崇高使命为己任,我们的评价体系一定会走向更加科学与完美。
第四篇:发展多元农业走上致富路
【先锋行动】
发展多元农业走上致富路
——记华坪县船房乡优秀共产党员代兴富
李舜尧 李秋艳
代兴富自1987年当上船房乡船房村一组村民小组长以来,带领村民先后发展了烤烟、葡萄、大棚蔬菜、花椒、波扣等农业帮助村民增收致富,代兴富成为了船房村家喻户晓的致富带头人,2014年被华坪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优秀共产党员。
代兴富,家住华坪县船房乡船房村。1979至1982年,在船房村田尾小学教书,民办教师改制后,回家当选上了村民小组长。当上小组长的代兴富面临着电不通,农业无水灌溉等难题。代兴富积极寻求相关部门的支持,组织村民投工投劳架通了村民小组的电路。由于村委会缺乏资金修建农田灌溉水渠,代兴富便挨家挨户的动员村民投工投劳修建沟渠,解决农田灌溉难题。
村民王焕平说,代兴富这个小组长一干就是20多年,他对工作任劳任怨,不会因为工作的劳累而脱离本职工作。他组织村民把后山的沟渠修成了三面光水沟,让老百姓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2013年,华坪县委、县政府投资70万元,在船房村一组修建了17000平方米蔬菜大棚,引进了优质茄子品种东方黑龙进行种植。种植初期,村民的劳动积极性高涨,每家每户都全身心的扑在茄子种植上,但是没有先进的种植技术,种出来的茄子因为个头小,外形不美观,在市场上很难卖到好价钱。很多村民觉得种茄子没有收益,便纷纷把大棚里的茄子拔掉。投巨资修建的蔬菜大棚荒废在田里,让代兴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想别人能干好的大棚蔬菜自己也能干好,便亲自到米易县学习先进的茄子种植技术。把茄子的育苗、除草、施肥、栽种间隙、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烂熟于心,回家后全无保留的教给了村民。随后,大棚里的茄子获得了大丰收,船房的茄子也因为个头肥硕、外形美观在市场上卖出了好价钱。但是,茄子的高价并没有维持多久,由于大量的茄子集中上市,造成了茄子市场供过于求,茄价迅速降了下来。眼看村民们就要遭受巨大的损失,代兴富便主动到攀枝花、西昌等地找销路,稳定了茄子的价格,避免了村民的损失。
邻居代兴兵说,代兴富工作认真,做事情都为群众着想,对每一位村民都能做到公平、公正,他带领村民发展增收致富的产业,村民的经济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据了解,近年来,代兴富带领船房村一组村民先后发展起了烤烟100亩、葡萄30亩、四季豆12亩、洋葱20亩、波扣20亩、花椒40亩、生姜10亩、大棚蔬菜17000平方米,年收入140多万元,年人均收入6700元。
代兴富说:“群众的信任是我干好工作的动力,发展多元农业有利于抵抗市场风险,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今后我将继续带领大家走好致富路。”
图为代兴富在大棚里察看茄子长势。
第五篇:和谐发展(范文模版)
“和平”双拥共建军民共创和谐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街道双拥共建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 本报记者 宋天平/文
编者按:双拥工作是“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的简称,双拥工作的产生与发展,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富有特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保证。在解放战争时期,双拥工作所形成的坚强的军政军民团结,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军民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通力合作,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相互促进,在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稳定中密切配合,在抗御严重自然灾害和重大疫病中并肩战斗,军政军民团结显示出了强大力量。
进入21世纪,我党我军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双拥工作如何与之适应、创新发展、彰显作为,已经成为当前一个非常现实而紧迫的重大课题。日前,我们走进北京市双拥模范街道———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街道,采访了街道办事处主任靳云华、副主任莫巍,深入了解和平里街道双拥共建工作的传统、传承、创新与发展,以及在开创“和平、和谐、互动、双赢”新局面的积极探索!
和平里街道位于北京东城区北部,辖区面积6.4平方公里(占东城区总面积的1/4),是中央市属党政机关和部队相对集中的区域之一,党政机关和大型企事业单位达424个、部队12个;下辖26个社区中,总政、黄寺、人定湖社区是以军人军属家庭为主体的社区。双拥共建是和平里地区一直保持和发扬的优良传统,多年来,和平里街道及辖区部队、中央、地方各单位始终把双拥共建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平里街道曾多次被北京市和东城区授予“北京市双拥模范街道”、“首都军警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东城区双拥模范街道”等光荣称号;辖区内的总政直工部管理保障局、安德里社区曾荣获“全国双拥先进单位”称号;原安德里社区居委会主任、全国拥军模范姚金兰大妈,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2007年以来,和平里街道双拥共建工作以迎奥运为牵引,以争创双拥模范城为动力,在多方的配合下,双拥共建向更深的层次发展,形成了军政共建、军民共建、军地和谐的新时代中国特色。
发挥优势,完善制度,建立双拥共建工作长效机制
完善工作机制,对双拥共建工作发展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的意义。和平里街道根据现代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精神需求日益多样化的特点,积极探索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双拥工作长效机制,从健全组织、制定规划入手,构建了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以人为本的双拥共建活动机制和国防宣传教育长效机制。
一、健全组织,制定规划
和平里街道成立了由街道工委、办事处领导和国家人事部、劳动部、林业局、总政、总参二部、神华集团、中化供销总公司等辖区内党政军机关单位及部门领导参加的“双拥共建领导小组”,街道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并随着各单位的人事变动,及时对双拥共建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调整充实。根据新时期双拥工作的特点及和平里地区的实际,制定了街道双拥工作五年发展规划,完善了街道双拥共建工作制度,为双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
二、定期座谈交流,及时沟通信息
和平里街道双拥共建领导小组每年定期组织召开两次由驻地党政军单位领导参加的军政座谈会,军地双方交流沟通、介绍经验,探讨下一
步双拥工作的任务和重点。驻军单位也根据自己的实际分别召开由驻地附近单位领导及街道工委、办事处领导参加的军政座谈会,形成了一个长效的交流沟通机制。和平里街道通过向驻地党政军机关发放联系卡,在搜狐网上开办“和平里街道四个服务”博客来加强信息沟通;总政管理保障局、北京卫戍区四团、武警黄金指挥部在每年“八一”建军节前夕,邀请街道领导到部队与干部、战士共同畅谈、重温军民共建协议书、通报双拥共建办实事落实情况,形成双方互动的良好局面,取得了互动双赢的效果,进一步夯实了双拥工作的基础,为街道做好双拥共建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动力。
三、以人为本,突出特色
关心远离家乡战士的生活、学习和成长,坚持开展“评选拥政爱民好战士活动”是和平里街道双拥工作2004年的一个创新举措,也是此后每年的重要活动。这项活动深受部队首长和战士的欢迎,每年评选活动中,都要召开表彰会,颁发奖章、赠送纪念品、给战士家乡政府发送感谢信,鼓励士兵在部队这所大学中学军事、学技术、学文化,积极参加拥政爱民活动,使和平里街道成为官兵生活的乐园、成长的学校。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在建军80年联欢会上开展了“百家单位齐拥军”活动,和平里街道和驻地单位为部队基层连队赠送了电视机、空调、洗衣机、自行车及生活体育用品,价值10万元。同时开展了“百名拥政爱民好战士”、“拥军优属先进单位”、“拥政爱民先进单位”表彰活动,并为战士们献上一台精彩的文艺节目。
四、开展国防教育,营造双拥工作氛围
双拥是培育社会公德的重要阵地。爱国主义、国防观念和尚武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脊梁。“有国必防,无军不安”是大家的共识。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形势和台湾形势教育,有利于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忧患意识,有利于促进双拥工作的开展。
和平里街道通过报告会、展览、参观和参与等形式将国防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和平里街道坚持每年都要在机关、社区和中小学校举办国家安全形势报告会,并组织开展国防知识学习;充分利用每年的国防教育日和宣传日开展国防法规宣传;在三年内,组织机关干部参观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旧址、红军山纪念碑、瞻仰了延安宝塔山;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组织机关党员和社区老党员、优抚对象近500人到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伟大胜利》展览;在《国防教育法》颁布五周年之际,开展了以“忆红军长征历史,颂党爱国拥军”为主题的国防教育活动;在2006年除夕夜,针对北京市禁放烟花爆竹改为限放的要求,开展了军民除夕同值勤,欢天喜地过大年活动。
双拥共建是和平里优良传统。街道工委、办事处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紧扣时代脉搏,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所构建的具有和平里特色的双拥共建工作长效机制,不仅为双拥共建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的保障,同时也是新时期双拥共建工作的积极创新与大胆探索。
社区为载体,活动为纽带,双拥共建育硕果
实践证明,只有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服务保障机制,才能使双拥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增强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推动双拥工作不断发展。和平里街道从大局着想、从小事做起,以社区为载体、以活动为纽带,将双拥共建工作落在了实处,育出了硕果。
一、从大局着想,从小事做起
拥军优属工作关系到军队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和平里街道每年都积极想方设法安置转业干部和随军家属,千方百计为部队解决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目前,街道干部中有近1/3来自于转业干部军人。三年来,街道积极
协调各有关单位,为20多名部队干部解决了孩子入托、入学问题;筹措资金为连队配发自行车、洗衣机、DVD机、DVD光盘等物品,为官兵提供了方便;积极创造接收军退干部、军队退休工的条件,做好各项服务,为他们发放过节慰问品和防暑降温用品,并形成一项制度,还定期组织他们外出参观、游览,使他们愉悦心情、安度晚年。2006年,和平里街道被评为“北京市军休工作先进单位”。
二、以社区为载体,积极推进双拥共建工作
坚持深入持久地开展具有时代特色、富有和平里特点的群众性双拥活动是和平里街道双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安德里社区是双拥共建的典型,兵妈妈姚金兰每年都要组织社区18个双拥大联组成员到良乡新兵训练基地慰问,送彩电、图书、光盘、水果、体育用品、洗涤用品、毛巾等,参加慰问活动的领导还主动拿出自己的手机,让新兵给家乡的父母打电话,通过“小小手机传亲情”,让新兵们感受到来自第二故乡政府和人民带给他们的真情实意,鼓舞了士气,增加了他们保卫首都的信心和决心。为了使官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耻观,姚大妈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来的“八荣八耻”的要求,结合自己几十年的亲身经历,给新战士讲述了一堂生动的中华传统美德课,姚大妈朴实而又感人的话语,使在场的官兵深深体会到了知荣辱的重要性。
每年在新兵下连不久,柏林社区都要组织迎新兵慰问演出,组织社区文化团队并邀请专业文艺工作者为战士表演精彩的节目。“八一”建军节,又为部队战士送去慰问品,使远离家乡的小战士感受到了和平里地区居民群众的关怀和温暖,体会到了第二故乡的鱼水真情。
黄寺、总政、人定湖社区是以军人家庭为主体的社区,他们把对军人的热爱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平时组织大妈大嫂到连队为官兵洗衣缝被,节日共同搞联谊活动,件件实事凝聚着社区军民的深厚情意。
三、以活动为纽带,共驻共建促双拥
近年来,街道举办了和平里地区军警民共建20周年成果展,进军营、入社区巡回展览,展示双拥共建成果、增进军民鱼水真情。组织法律知识讲师团,进军营为战士们宣讲法律知识,提高战士的法律知识素养。请著名音乐人孔太到部队讲自己的成材之路,引导部队战士自爱、自尊、自强。组织开展登香山比赛,增强战士的拼搏、战斗精神。与部队共同开展“同为社区添绿色”植树活动,为拥政爱民增添亮色。举办“夏日文化广场”、“警民共建平安社区”消夏晚会,深受官兵欢迎。组织百名战士游览王府商业街、皇城根遗址公园、菖蒲河公园、天安门广场,让战士们感受首都北京的发展变化。在建党85周年之际,组织驻地部队战士参加“党啊,亲爱的妈妈”演唱会,军地共同歌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共同牢记党的宗旨。
2005年,举办和平里街道第一届“营造军地和谐环境,共唱文明礼仪歌曲”军民共建杯卡拉OK比赛,在比赛过程中,还穿插了文明礼仪知识问答,战士们踊跃回答,不仅让战士们更多地掌握了礼仪文明知识,使台上台下形成互动。2006年组织驻地部队官兵参加“弘扬奥运精神,树立文明风尚”知识竞赛,参加地区第十五届运动会;组织战士与机关干部共同排练小品《军嫂》,参加北京市文艺汇演,获得三等奖;组织军退人员参加市、区双拥书画比赛,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2007年,在迎奥运的日子里,和平里街道举行了“当好东道主,同心迎奥运”军地篮球友谊赛;“迎奥运和谐社区杯”军民共建乒乓球比赛;在地坛公园举行了“军民携手迎奥运”友谊拔河比赛„„
以活动为纽带,体现了时代的特色,增进了军地交流与沟通,也使双拥共建更具活力,更加贴近生活、贴近需求。
送温暖,献爱心,互动双赢共促和谐
双拥工作长期一直是以独特的活动形式和载体,促成军政军民之间的融洽关系、紧密团结,这与当今我国社会发展的“和谐”主旋律是相一致的。当前须在继承之上内拓外展,把双拥共建融入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架构与规划之中,作为一项世纪工程,着力探索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军队系统与地方系统、军人阶层与社会阶层人员之间和谐的新实践,使“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优良传统,强化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和谐形态、和谐模式与和谐制度。这一领域成为和谐的“首善之域”、“示范之域”,将对构建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为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东城区委率先提出,把构建和谐社区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和平里街道把双拥工作纳入到和谐社区建设的总体框架之中,以创新的思路为和谐社区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新时期双拥共建工作增添了新的内涵。
一、发挥驻地优势,坚持科技拥军
和平里街道积极响应中央提出的“科技强军”的号召,充分发挥驻地单位的技术优势,为驻地部队官兵提供科技、文化、卫生服务。3年来,共为部队举办电脑、烹饪、汽车修理、种植等培训共六期,接受培训的战士80多人;组织驻地和平里医院、北京孟氏健康咨询中心和志愿者30多人到驻军某部,为驻地官兵提供测量血压、男性外科咨询、足疗保健等医疗服务,并送去了常用药品,以及图书和生活用品。
和平里街道在为驻地党政军服务工作中,积极征求相关单位的意见和建议。驻地的总政直工部管理保障局提出,大院内健身设施陈旧,建议街道协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街道领导亲自去现场了解情况,与部分驻地单位通报了总政的需求,驻地单位纷纷表示愿意为部队奉献爱心,为部队做贡献,共收到11个单位四万元捐助款,建成了总政大院拥军健身乐园,共安装29件健身器材,受到社区居民和部队战士的好评。
二、拓宽渠道,整合资源
为展示非公经济组织团员青年与部队战士的鱼水亲情,2006年6月8日在和平里街道双拥领导小组的带领下,辖区非公经济企业家一行12人,赴辽宁盘锦武警某部慰问北京籍新兵,6名新兵战士满怀思乡之情地观看了街道为他们拍摄的家庭录像,企业家们为他们购置了电话卡和体育用品,并赠送了2000多元的日用品。6名新兵还向家乡人民展示了擒拿、翻越障碍等技能。在对新兵家属回访时,家长们通过DVD看到了孩子们成长的情况,非常高兴。此次活动的实况以《特殊剧组》为题在中央电视台《和平年代》栏目中播放。部队领导说:地方的同志为提高我们部队的战斗力做出了贡献。
和平里街道双拥办、街道团工委、驻地武警某中队团支部与非公企业万龙洲、万家渔火团支部,签订双拥共建协议书,从服务青年成长入手,做到思想政治工作联抓、公益志愿服务联做、青年人才培养联手、文化体育活动联谊,首创北京市非公企业与部队团支部双拥共建对子。
三、办实事,献爱心,千方百计为官兵排忧解难
2004年和平里街道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得知武警某支队战士黄进仓的父亲患上肝癌,母亲患上精神抑郁症,欠下许多外债,弟弟和妹妹也辍学的情况后,即刻动员全体干部、职工捐款,并及时将1万元捐款送到了黄进仓手中。黄进仓战士感动万分,部队为街道写来感谢信并赠送“解难济困暖兵心,军民鱼水情更深”的锦旗。
社区拥军优属服务队,坚持平时为驻地部队、优抚对象做好事、解难题,而每逢重大节日,街道党政领导都要亲自到家中看望,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得知维和部队官员杜照宇烈士的家属在和平里地区居住,及时帮助他们为孩子办理优抚对象的定期补助。对24名享受国家
定期补助的优抚对象医疗费实报实销,还为他们订阅了《北京社会报》,为高龄烈属家庭安装“120”急救门铃,方便就医。2005年组织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而光荣负伤的8名老功臣拍照留念,并送去16寸大照片;2006年为享受国家定期补助的优抚对象进行住房及采暖情况调查,建立了优抚对象资料信息数据库,做到了“优”有所依,“抚”有所据。
四、军爱民,情深意浓
驻地部队积极参加社区公益事业是部队的光荣传统,为落实东城区“双百工程”,总参综合局、总政管理综合局、二炮工程设计研究院、武警黄金指挥部等12家驻军,自2003年起连续三年共帮扶20名孤老、残疾人和贫困家庭孩子。
北京卫戍区警卫四团二营、三营战士们以缴纳一次特别党费、团费的形式资助了青年湖、化工社区两个低保家庭的孩子;与孤老户胡再芳结成对子,定期带老人到医院检查治疗,体现了部队战士尊老敬老的真情。
20多年来,总参二部综合防治局的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为和平里敬老院老人们的服务一直没有断。特别是每逢春节前,不仅带着鱼、肉、油、米、面到敬老院,为老人们送上节日食品,而且帮助敬老院打扫卫生,陪老人们聊天、共同联欢。同样,武警黄金指挥部的官兵定期到帮扶的3户孤老家中送温暖、送服务,节日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
和平里地区双拥共建工作,以社区为载体、以帮扶困难弱势群体为纽带,为军地双方搭建了新的双拥平台,密切了军政双方的联系,密切了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了双拥共建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和谐社区的建设。
近年来,和平里街道在工委书记李强、办事处主任靳云华的带领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为契机,坚持从街道实际出发、从军队需求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紧扣时代脉搏,不断创新双拥工作的思路、载体和方式方法,把双拥工作纳入和谐社区建设之中,充分发挥辖区人财物资源优势,构建起了具有和平里特色的双拥共建工作长效机制,继续探索和平里双拥共建工作的新模式。和平里街道双拥共建工作在创新中不断前进,在创新中不断积聚力量,正如总政管理保障局董局长所说,在和平里这片双拥的沃土上,一定会不断培育出双拥共建的美丽花朵,因为这里有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的鱼水真情,有一批热爱双拥共建工作的好领导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