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新闻5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06:32: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者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新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者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新闻》。

第一篇:读者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新闻

读者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新闻

教育新闻,近年也日益受到各级新闻媒体的重视,投入了一定的力量与版面。但浏览全国大小媒体,教育新闻仍存在种种不足。有人作过统计,经济新闻目前在综合性报纸中己占新闻总量的40%,与此相比,教育新闻也许还只能算个点缀品。以《文汇报》为例,其教育新闻虽多于一般报纸,但其“教科卫新闻”也仅每周一至五组合在不足一版的版面。就目前许多媒体的教育新闻内容本身来说,也存在工作性较强、题材狭窄等问题。

媒介应该为读者提供什么样的教育新闻,应该引起关注。

确立大教育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已经成为一种产业。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学校教育仅仅是教育的一个阶段、一个部分,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才构成教育的全部内涵和外延,即大教育。教育报道,唯有放在这样的宏观视角下,放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背景中,才会变成一座新闻的富矿。

我们的一些教育新闻版面,特别是一些教育专业报,为什么难以吸引眼球,让读者觉得枯燥乏味?原因之一就在于被教育系统“小教育”框住了。因为这个小教育观念的限制,有的记者一谈到教育就想到学校和教育局,采访对象就是教育部门领导或者师生,教育新闻在各媒体的体现也以教 育部门和学校活动居多,这就导致了教育新闻的机关味、工作味过浓而社会味太淡。开学、放假等“四季歌”年年唱,“召开会议”、“发出通知”随处可见,就事论事,说教化,程式化则成了教育新闻专业性较强的理由。比如素质教育离不开学校怎么操作,高考报道离不开专家分析,名师点拨,甚至有些版面几乎成了专业论文版,完全背离了报纸必须面向广大普通读者的办报规律。

社会生活有多丰富多彩,我们的教育报道就应该有多丰富多彩。如果走不出单一的教育领域,不从大教育着眼,全方位、广角度地从教育与社会、经济、文化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关系中找题材与切入口,教育新闻就难以取得突破,更难以做大做强。

注意教育报道的特殊性

教育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其宣传报道事关全局与稳定,对社会负有重要责任。教育报道在为人们提供一切有关教育的有用信息的同时,更要发挥新闻的正确导向作用。

比如对待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涉及教育的一些负面现象,媒体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作什么样的取舍?我们首先应该把思考的重点放在积极的方面,记者编辑首先应该考虑这一事件提供了什么样的事实,这样的报道出去对读者会有什么作用,对各部门有无参考价值。如何报道,什么时机报道,要不要报道,不妨多想想,多与有关部门作些沟通。比如,对于近年来越来越成为社会热点的中考及高考,有些媒体过分炒作,“关怀”备至,以致引起了家长、学生及学校的忧虑与反感。媒体应如何关注这一热点,这都是应该以新的观念、新的视角思考的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帮倒忙。还有,有关教育部门新出台的政策等,牵涉千家万户,我们的报道务必做到准确、适时,做出权威的解读。

这就是教育报道特殊性的一面。

报道的角度与深度

新闻报道离不开信息提供源。作为教育报道来说,教育部门和学校自然是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我们并不一概排斥会议和活动,关键是看报道怎么做,从什么样的角度挖掘。比如一个素质教育会议,如果单从会议角度,人们可能只听到一些“高调”,看到一些会议镜头,但如果能具有宏观的视野与发现力,站在全局的高度对会议、文件进行审视,从中发现与过去不同、有价值的新闻事实部分,那就一定会提供给读者未知并需进一步了解的东西。曾获浙江省好新闻奖的《今年高考无状元》就是记者从一个情况通报会上一句“今年不再作考分排名”而被记者独具慧眼抓住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记者的发现力决定了新闻的“命运”。新闻的出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记者对新闻的捕捉必须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建立在横向联系、纵向贯通、立足教育、放眼社会的基点上。相对其他一些行业来说,教育报道也许有动态少、重复性多等弱势,但如果思路宽了,发挥的空间就会很大。在去年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动的一次采访中,当许多媒体从统一的报道口径出发,进行常规报道时,《文汇报》则以《城里娃没了虎气》为题,提出了一个非常典型的问题,跳出了一般报道的局限,具有一定的深度。

高度决定影响力,这是《南方日报》提出的口号。教育报道也同样需要高度,通过对现象的理性分析,全方位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为读者提供有见地、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北京青年报》曾进行过一次“素质教育是靠体制还是教师”的讨论,讨论主题来自于在对北京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的几次报道之后的二次深挖掘:“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其根本的出路在于教师的努力,还是在于体制的变革?”《北京青年报》就此组织的讨论持续了17天,参与讨论的有中学老师、大学教授,有学生及有家长,有从事教育研究的专门人员,有企业的总裁,还有记者综合读者来电等。在40多篇来稿,近10篇专访,两个座谈会纪要,一份调查报告中,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透彻的探讨,以观点的解读来深度介入、深度关注社会热点。

教育新闻是一座富矿,但如何挖掘资源及运用传播技巧是关键。在做好教育报道方面,加强背景性信息应该成为一个重要手段。背景性信息包括横向的信息,如事物涉及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科技、环境、习俗等各方面的背景情况,也包括纵向的信息,即有关事件本身过去的存在状态的信息。新闻事实的社会影响力通常与事实发生时的社会背景有紧密联系。

服务功能软着陆

新华社2002年推出的“服务新闻专线”,以实用性为宗旨,以发现力、亲和力、前沿感、增值度为报道理念,以事件、人物、观点、故事为重要取向,以文字图表互为整合手段,提供质优量足的首发新闻、信息资讯。这体现的就是一种服务精神。而服务功能,正是教育新闻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教育新闻中,动态性信息其实占有重要的篇幅。这些动态性信息当然包括大量的工作经验、工作总结和政策文件。如何对此进行开发和利用,把这些信息资源及时置换成新闻,传递给急需这些信息的受众呢?只有找到一个教育新闻的兴奋点,版面才会产生亲和力。所谓的兴奋点在这里是指能够引起读者兴趣进而兴奋的新闻事实,是与读者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以《200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规定》的报道为例,《文汇报》以“更重视学生权益”为主标题,其他分列“放宽体检受限专业”、“高校自主安排生源计划权扩大”等小标题,其中并有高校招生办老师针对其中新规定作出的具体解释。这样,报道不求全,而是求新,把最有价值的新闻从宽泛的信息资源中拎出来,显然比一些面面俱到、不分主次的文件照搬式的报道高出一筹。

从公众的角度切入,选择与受众关联度大的新闻事实,这是强化媒体服务功能、强化信息意识的一个手段。新闻纸是信息纸,同时也是观念纸。在提供动态信息的同时,进而从热点难点切入新闻,在较高层次上引导读者、启发读者,才能显示出新的竞争环境下的信息优势。比如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报道,有关中小学生文化现象的报道,等等,都可以从大教育着眼,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据有关机构的调查显示,一张具有“必读性”的报纸应当兼具“好看”、“有用”、“重要”三个基本要素。其中,“好看”是形成报纸的市场竞争力的躯体,“有用”和“重要”是构成市场竞争力的灵魂。教育新闻如何具备这三个要素,媒体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言论:教育专业报的品牌和旗帜

http://www.xiexiebang.com

08-08-12 11:43

金黔在线-新闻窗

教育新闻言论对于教育专业报和教育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一,在当前电视娱乐化、网络信息化、报纸观点化正成为媒体发展趋势的背景下,作为时效性较弱的专业报必须重视意见信息的传播,并以其理性的思考来弥补时效性方面的不足。所以,教育专业报应为读者提供观点,打造教育新闻评论特色专栏,这不失为打造报纸核心竞争力的一种选择;其二,教育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新闻媒体和社会大众对教育的评说很多,但有些评说是片面的或者缺乏科学性的。作为教育专业报,必须要以专业的水准,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声音,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为教育改革和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这两点基本认识是《教育信息报》重视和加强教育新闻评论工作的原动力。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教育信息报》的新闻评论已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

一、近年来在浙江省专业报好新闻评选活动中,该报每年都有新闻评论作品获奖。

二、以“塞林说新闻”为代表的三个新闻评论专栏受到读者广泛好评,浙江省新闻出版局报刊阅评组和全国教育报刊总编会议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可以说,《教育信息报》的新闻评论已逐渐成为该报的特色和品牌。

《教育信息报》的新闻评论工作能有这样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因素:

一、坚持不懈地进行实践探索,在实践中产生新认识,新认识促进新实践

为了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谋求《教育信息报》的核心竞争力,2002年,报社对新闻言论的报道权重和报道思路进行了一次调整。决定除了根据需要继续保留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等新闻评论的重型武器之外,把侧重点放在“短、平、快”的教育时事评论上,采用对教育新闻热点即时反应、一事一议、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方式,亮出观点,引领教育舆论。为此,我们先后在头版开设“教育时评”专栏,在4版开设“实话实说”专栏。并在功能上作了相应的区分,前者侧重于在教育的宏观问题上“立言”,重在正面引导,以开观念和风气之先;后者侧重在教育的微观层面上“破旧”,针砭时弊,批评不良倾向,力争做到两个专栏互相呼应。“教育时评”专栏自2002年3月开设以来,已刊发新闻评论近550篇,“实话实说”专栏自2002年9月开设至今已刊发评论450多篇。5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使两个栏目渐渐形成了气候。

在前2年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对如何进一步开展言论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一、教育新闻评论要更多地承载新闻事实信息,要对国内有影响的教育新闻事件进行更广泛、更充分的评说;

二、要追求教育新闻评论的个性化;

三、在办好单一栏目的基础上,要重视发挥报纸在言论方面的整体优势。基于这样的认识,《教育信息报》又做了一些新的尝试:从2004年2月开始,报纸在原有“教育时评”、“实话实说”的基础上,开设了“塞林说新闻”个人评论专栏,每周一评,至今,已刊发近180篇文章。这个专栏2006年被评为浙江省专业报新闻名专栏,2007年获全国教育类报纸编辑奖优秀栏目银奖。该栏目的每一篇文章,既承载了大量的相关联的新闻事实信息,同时也及时传递了本报基于这些事实信息的意见信息,覆盖面较广。每一篇言论均做到既“见事”更“见人”,所有的议论最后都落实到“人”的身上,无论多么宏大的叙事,也不会漠视最真实的个体的感受。此外,因为是个人专栏,文章的表述方式和语言也很有特色。为了拓展言论的广度,报纸还在综合新闻版开设了“媒体声音”文摘专栏,每周一次,选登国内新闻媒体教育题材的新闻言论,每次至少5条以上。

要闻版的“教育时评”、“塞林说新闻”,校园视窗版的“实话实说”,综合新闻版的“媒体声音”,各具特色、分工协同,互为呼应,这样《教育信息报》新闻言论的体系和格局基本形成。打造品牌栏目、突现整合优势成为了言论工作的基本思路。

二、倡导主流意识,弘扬创新理念,把好规范和创新的度

从《教育信息报》新闻评论编辑工作的实践来看,教育新闻评论的成败取决于能否正确处理规范和创新的关系。一方面,报纸和报纸的言论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需要有一个价值尺度,这个价值尺度往往是报纸编辑思想的具体体现。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维护社会稳定,实事求是,唱响主旋律,无疑是我国报纸共同的价值尺度,教育新闻言论也必须遵循这个价值标准。此外,教育新闻言论有着教育这个特定的关注对象,教育专业报更有特定的服务对象,这就要求我们除了有一般的价值尺度外,还应有教育规律这个特殊的价值尺度。另一方面,如果教育新闻评论没有敏锐和创新,墨守成规,人云亦云,那就无法吸引读者。所以把好规范和创新的“度”十分关键。

1、教育新闻言论的价值尺度

由于社会对教育的需求,社会对教育自然而然会有这样那样的看法;由于教育对社会环境的依存,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公众也会不断地对教育的社会环境做出评价。而在教育内部,教育行政干部、教育专家、校长、教师、乃至学生都会从各自的角度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相关问题发表看法,如此等等。在这个芜杂的观念世界里,教育言论该依据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取舍,该遵循什么样的价值尺度呢?我们认为教育新闻评论的中心任务就是要探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启迪人们的思想,进而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教育新闻评论除了遵循新闻评论的一般规律外,还必须倡导教育主流意识,坚持以下的价值尺度:

①坚持科学发展观。我们认为,在教育战线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牢把握发展的机遇,又要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求发展,反对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单边突进。现阶段,我们尤其要重视教育的内涵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这里包含了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保障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有书读、读好书”,促进公平等丰富内涵。

质量和速度、规模,公平和效率,这些因素总是与发展结伴而行,科学发展观要求教育新闻工作者牢牢把握教育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辩证地思考和分析问题。比如,近几年来,浙江的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教育配套设施和师资等一时难以跟上,高等教育的质量一度出现滑坡,因而有人对超常规扩大高教规模的做法表示疑虑。而我们认为浙江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科学发展的一个成功典型。这是因为这种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径问题,满足了人民群众让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基本解决了高等教育面临的资源不足的矛盾。而如今随着资源不足的矛盾的缓解,质量的问题更加凸显,浙江高等教育的工作重心也由量的扩张转移到了质的提高上。这种转变是适时的,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

②坚持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受教育者的发展和完善。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就是要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受教育的权益,尤其是要保障经济困难群体困难和学习群体受教育的权利,因此《教育信息报》的新闻言论总不忘为这些群体及其子女享受公平的教育机会鼓与呼。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积极倡导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探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途径,该报的新闻评论旗帜鲜明地反对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提倡、褒扬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做法。

③坚持依法治教的意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以来,迄今我国已拥有多部教育法律,正逐步进入依法治教的新阶段。《教育信息报》也自觉以教育法律法规作为对教育现象进行是非评判的武器。比如前些年,杭州市江区教育局取缔“鲁冰花”希望小学一事,曾引起新闻媒体的褒贬。《教育信息报》依据《教育法》和其他相关法律关于创办学校必须经过教育部门的批准,并要具备一定的硬件设施和师资条件的规定,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并在发表的评论中指出:取缔是教育部门行使职责,同时指出解决外来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也是当地政府的职责,放任不管就是失职。

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在当前人们的价值观日趋多元化、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已成为全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教育专业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应是题中之义。比如我们曾刊发《一位英雄的离去》的评论,在“狼牙山五壮士”的幸存者葛振林老人辞世之际,表明《狼牙山五壮士》不应该从教科本中删除的观点。

2、教育新闻言论的创新

在这个变革的社会里,读者需要的不光是新鲜的信息,而且期待着新鲜的思想。教育新闻评论的生命在于“新”,在于形式新、取材新、角度新、观点新。如果说价值尺度是对教育新闻评论的规范,那么,锐意求新则是对教育新闻评论提出的一个开拓性、创新性的要求。教育新闻评论要走在教育创新的前沿,要弘扬创新理念。教育新闻评论要对教育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如何扫除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提出新的见解;要对传统的教育观念提出挑战,包括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要关注教育时事,对当前的教育热点、难点进行评论,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跳出教育看教育;要允许刊登不同观点的教育新闻评论,使不同的观点进行碰撞,以激活读者的思想,激发读者的兴趣等等。

总之,教育言论不能人云亦云、固步自封。而是要在把握好尺度的前提下,广开言路,突破自我,锐意求新。

(作者单位为浙江教育报刊总社《教育信息报》)

探寻“高度”与民生相融的教育报道路径

——南方日报经营教育新闻的体会

□陈广腾 梅志清 胡 键

《新闻战线》(2005-08-01 第八期)

【字号 大 小】【打印】【关闭】

提要:自2002年8月改版以来,《南方日报》在教育报道中探寻“高度”与民生相融的报道路径:在丰富资讯中突出整合梳理后的见解价值,在深度报道中突出“眼睛朝下”的社会关怀,真正贴近目标读者,贴近生活实际,反映群众心声。

《南方日报》的具体做法是:1.满足读者读报的原始动机即对资讯的掌握,选题更集中于百姓话题,视角更贴近百姓视角,抓住重点把新闻做足做透。2.发挥机关报的政治优势,与权威部门紧密合作,尽可能抓独家新闻,找独家视角。3.着力经营深度报道,关注当前时代命题,“高度”的背后是更为深远的贴近民生。

不可否认,在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稀缺紧张的今天,在中国社会独生子女时代已进入平稳的阶段,望子成龙之风愈演愈烈,供需双方的强烈不平衡,导致社会对教育领域的高度关注。媒体的教育报道总是牵动着相关利益人群,而且这一人群正不断扩大,教育新闻很容易成为联系民生的热点话题。正因如此,每一个希望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的媒体,都把教育新闻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来加以重视,不吝人力,不惜版面,不拘形式,绝不放弃这块蛋糕。

作为省委机关报,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传统机关报的新闻选择、运作模式、思维观念经受着一轮又一轮冲刷,这股无情强大的力量,让人警醒——机关报教育报道的传统优势能转变成市场优势吗?或者说,在激烈竞争中,不仅要拼市场而且还要力求高度的路径选择又是什么?

2002年8月6日,《南方日报》这家有着55年历史的“老店”全面改版,致力于办一份以政经新闻为主的权威主流大报,明晰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的新定位,“高度决定影响力”成为引领改革的大旗。

这次改革是传统定势与瞬变市场的激烈交锋,关乎《南方日报》未来的命运。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南方日报》教育报道也开始探寻“高度”与民生相融的报道路径:在丰富资讯中突出整合梳理后的见解价值,在深度报道中突出“眼睛朝下”的社会关怀,真正贴近目标读者,贴近生活实际,反映群众心声。经过近3年耕耘,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一、对于省委机关报来说,做高度与民生相融的教育报道首先就是要强化平民意识,回归读者读报的原始动机即资讯的掌握,选题更加集中于百姓话题,视角更加贴近百姓视角,形式上更多地利用百姓话语,以市场导向为导向,在厚报时代尽可能拓展“薄报”资源,攻其一点把新闻做足做透,读者想知道什么,我就告诉什么

作为一张新闻纸,报纸当然首先是要为读者提供各类丰富的新闻,而强化做新闻时的平民意识其实是机关报由传统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一种认识。作为记者来说,以前是相关部门发布什么,我就写什么;现在不同了,读者想知道什么,我就写什么。对待一件新闻,下笔时首先考虑读者需要,以百姓视角为视角,以市场导向为导向,力求解决多年来机关报的新闻似乎总是与读者若即若离、与市场渐行渐远的问题。

就拿社会最关注的高考报道来说。以往南方日报所掌握的信息是十分丰富的,可以说跑线记者已成这一领域的权威专家,但遗憾的是由于受传统体制、固有观念的制约,我们并没有把这种资源充分体现在版面上、报道中,主要还是按照相关部门的工作部署的思路来发稿,不够丰富,不够全面,不够解渴。现在,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我们将视角调整为百姓视角,思路是紧跟考生家长一道,更具体更细致更深入。

左表为今年《南方日报》关于高考报道中“考试”这一环节发表的报道。

像这样一路走来,家有高考生的读者自然会觉得你的高考报道全面、丰富、必读。

超市之所以能吸引买家,首先是有可供选择的丰富商品。传媒亦然,来读新闻没新闻,很难要求读者对其有一定的忠诚度。尽管《南方日报》四度改版,报纸由原来的16版扩张到今天的20版(珠三角28版),但在市场上它仍旧是一张“薄报”。一张“薄报”怎样与“厚报”相拼?多年“平均用力”收效甚微之后,“攻其一点”成为越来越多版面的最佳选择,将读者最关注的新闻做足做透已成为南方日报的一种改革思路,正因如此,教育报道才有做“新闻超市”的平台。据粗略统计,《南方日报》教育报道从2002年起每年都有七八百篇,日日都有教育新闻。

在提供丰富商品的同时,“包装”这一营销中的概念已更多地运用在《南方日报》的教育报道上。一次次的同城媒体对比告诉我们,“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渐渐远去,信息爆炸时代强化视觉冲击已成一种吸引眼球的必然,为此,每逢重要新闻,南方日报必精心制作版头、设计版式、选用照片,稿件的表述是直白亲和的,而版面形式也是简洁大气的,在形式上力求更贴近现代读者的阅读需求。

从2002年起,《南方日报》开始探索随市场需求而动的中考特刊、高考特刊、中职特刊,为考生、家长提供更为细致更具个性的信息服务。高考特刊开始是四个版,读者叫好,市场反响热烈,第二年增扩到8个版,第三年是12个版,今年出了16个版。只有这样上规模的制作,《南方日报》的高考新闻才有可能与市场充分对接。

二、如果仅是拼信息的数量,省委机关报在市场上并没有绝对优势,那么,想高人一筹的卖点又何在?还是要回归机关报的政治优势,与权威部门紧密合作,尽可能抓独家新闻,找独家视角,同时,对资讯进行整合梳理分析加工,在提供权威精品信息、专业服务上下工夫,做有高度的必读新闻

有人说,机关报是政治上有优势,市场中处劣势,但并不能因此认为两者是水火不相容的对立关系。我们的体会是,要想“高人一筹”,关键还在于运用与相关部门多年建立起来的互相信任的良好关系,在权威性上下工夫。

正因为有此基础,《南方日报》这几年仅在头版头条就独家报道了十多条广东的重大教育新闻,现在在广东,重大教育政策常在《南方日报》率先发布,每年大学生就业率的公布多年来独选“南方”,高考考场“南方”曾独家探营,评卷现场“南方”率先进场,今年广州同城媒体所有高考报道,惟有《南方日报》一家与省考试中心合作推出“阳光高考”,大大增强了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省委机关报与相关权威部门的全面合作实现双赢,权威部门看重机关报的准确严谨,而报纸得到了独家权威的消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了“人无我有”,为读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必读新闻。

话说回来,“人无我有”虽是破解市场竞争的一种追求,但更多的时候大家必须面对同一新闻资源,此时,“人有我优”则成了南方日报教育报道的努力方向。

2003年高考,与往年一样,社会高度关注。同城媒体不约而同聚焦的是:首次六月高考,广东高考人数创历年新高,首次计算机远程巡考„„但《南方日报》当天在综合各部门的权威消息后选择了独特的角度,那就是广东《无一考生因非典缺考》。其时广东仍是“非典重灾区”,这条600多字的短消息在头版头条一登出,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关注,影响很大,获得了广东新闻奖二等奖。

现在,“人有我优”已成为《南方日报》教育报道的常态追求,不满足于就事论事地将新闻直接告知读者,而总是希望在资讯中突出权威声音、专家观点,突出整合梳理后的见解价值,告知某一信息与某种大形势之间的关系,受众与此事的关联,告知社会对此应持的判断,力求对读者有启迪、有用处。这就是报社同行经常说的一句话:从读者中找题目,到权威部门找答案。

具体形式一般是在一版刊登导读性的消息,同时在后面相关版面具体展开,采用组合报道模式,有些重大的教育新闻或重大的教育政策,甚至在一版用消息+通讯+评论等形式来展开。困难家庭子女读书难问题一直是广东的热点话题,后来,省委、省政府决定,每年拿出3亿元,用于解决农村困难家庭子女读书难的问题,全省受惠学生达77万。得悉这一重大新闻,我们立即深入采访,一口气写出了消息《每年3亿圆穷孩子读书梦》、独家通讯《免收政策出台前后》和本报评论员文章《不仅仅是每年3亿元》。第二天,在一版采用消息+通讯+评论+照片的组合形式,详尽报道了这一重大新闻,在全省上下产生了很大影响,很多农村家长将这份报纸珍藏起来,有些村民还自发组织学习。

优秀商家在营销时代总结出来的一条宝贵经验是,要从提供产品转向产品与服务并重。市场的需求不是在买了产品后就消失,随后的服务才更能体现品质高低。正因悟到此理,今年《南方日报》教育报道开始尝试提供常态新闻报道外的售后服务,利用自身的影响力,联手网络媒体,请来相关部门专家提供权威服务。在高考录取最紧张的时候,我们请来省考试中心的权威专家走进“南方热线”,直接解答考生、家长的疑问,90分钟打进200多个电话,回答115个招考问题,现场火爆至极。南方网现场直播,《南方日报》第二天将有代表性的问题再进行报道,此种贴心服务自然得到读者的回报,得到市场的认可。

三、主流媒体之所以能吸引主流读者,除提供丰富资讯外,关注社会未来走向的情怀与智慧,关注当前时代命题的使命与境界成为其“主流”的核心,“高度决定影响力”意即在此。作为一家区域性媒体,广东教育当前最重大、最关键、最核心的“国计”就是《南方日报》教育报道要着力经营的深度报道,高度的背后是一种“眼睛朝下”的社会关怀,是更为深远的贴近民生

细节决定成败,立意决定高低,在强化新闻的平民意识的同时,万不可失之于琐碎平庸,省委机关报之所以能高扬主流媒体的大旗不是历史自封,更不是权力使然,而是要在思想源、意见库这一角色中拓展空间,“意见领袖”的目标是必须靠拿出视野开阔、立意高远的新闻报道来实现的。

这几年来,《南方日报》教育报道一直以较专业深入的精神,紧紧把握广东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拐点,直面广东教育大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致力于破解大发展中所面临的一道道难题,为行业提供急欲找寻的观点、角度和思路,发出本报声音,做出了一定的影响和威望。

下表为近3年来《南方日报》在头版发表的紧扣广东教育发展大命题的的深度报道一览,不少是在头版头条重要位置刊登。

应该说明的是,《南方日报》教育报道的这种理性思考不是为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高度刻意而为,也不是高高在上的无病呻吟,它选取的话题恰恰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热点话题,是对民生状态的深层次审视,在深度报道中突出“眼睛朝下”的社会关怀。一句话,最终目的是要服务于主流读者。

“探索广东教育大发展”讨论的是广东数十所高校将向何处去,它也许将影响着千家万户的孩子将来能不能上大学、上什么大学的大问题;“透视大学毕业生就业”透视的是“就业洪峰”这一社会焦点,它面对的是数十万大学生在严峻现实面前的取舍选择;而“茂名破解高中瓶颈告诉我们”则是广东急欲打破高中瓶颈,要让更多的孩子读上高中、读上大学的大事„„这种理性思考的生命基础就在于它来自民间,“眼睛朝下”,提供影响社会未来走向的观点和意见。正因如此,这类热点话题性的深度报道已渐成南方日报教育报道的经典模式,深深地烙着《南方日报》探寻“高度”与民生相融的教育报道路径的印记。

(作者单位:南方日报社)

第二篇:新时代需要“暖新闻”

新时代需要“暖新闻”

摘 要:近年来,多种媒体兴起报道“暖新闻”、传播积极乐观精神的潮流。“暖新闻”的正能量话语通过情感诉求,强力维系着社会成员之间唇齿相依的共存感。新闻话语中出现的高频词语能间接地表达隐含的价值观念,同时提示并强化主体的身份认同与观点立场,让其产生“被关注”的满足感。笔者结合自己创办的“暖新闻”专题节目《越听越爱》的体会,探讨了“暖新闻”热的社会需求、报道方式和传播特点,以期抛砖引玉,与广大读者共享。

关键词:“暖新闻”;时代需要;传播特点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5-0136-02

新闻媒体必须要有战斗力,要敢于做出揭露假、丑、恶的批评性报道,才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彰显媒体的职责。这是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得出的媒体共识。

不过,近两年,一些有深刻影响力的主流媒体相继推出的“暖新闻”,却似一道亮丽的彩虹,照亮了舆论空间,温暖了大众人心。

2015年4月,凤凰网推出《暖新闻》栏目,聚焦生活中普通人的高贵人性与爱,短短两个月,点击量超过一个亿[1]。

2016年1月,《中国青年报》创办《暖闻周刊》,主打向上向善好活法,用有温度的新闻和故事呵护人心[2]。

中国之声《最美新闻人》,每天推出一个先进典型,号召大家为身边的榜样点赞。

还有包括陕西广播电视台在内的各级各类媒体,也纷纷推出类似的栏目,旗帜鲜明地宣传报道这些温暖人心、催人向善的“暖”新闻、“暖”故事,被受众广为赞誉和传播。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些“暖新闻”的突然走红,背后有什么深刻的原因?究竟什么是“暖新闻”?“暖新闻”的传播有什么特点?媒体该怎样讲好“暖新闻”?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思考。

一、“暖新闻”的走红,是时代的需要和必然

1.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要承担起这个职责和使命,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3]。“暖新闻”正是通过一个个现实生活中的温暖故事,激发起社会大众团结奋进、向上向善的力量,弘扬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恰好契合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48字方针和要求。

2.心理学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说,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社交需求的实质是爱和归属感。“暖新闻”的出现,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使处在深刻变迁和剧烈转型期的人们内心的矛盾与焦虑得以缓解,看到了社会积极向上的一面,找到了拥有幸福安宁的生活的力量和方向。

二、“暖新闻”的内涵

“暖新闻”作为一种报道形式,在我国媒体中一直有着深厚的观念和现实土壤,在议题设置、叙事表达以及传播效果都有着丰富的实践。而这些都是由于其所具有的功能决定的。

首先是构建群体认同和社会共识。“暖新闻”的正能量话语通过情感诉求,强力维系着社会成员之间唇齿相依的共存感。新闻话语中出现的高频词语能间接地表达隐含的价值观念,同时提示并强化主体的身份认同与观点立场,让其产生“被关注”的满足感。受众通过这些话语建构起了认同感和满足感,媒体便可以有效地实现凝聚社会共识的功能。其次是联结个人话语和国家话语。媒体用“暖新闻”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与百姓切身的生活状况相衔接,对人性、情感、世事等日常生活进行呈现,借助新闻语言把个人话语与国家话语相联结,将个体生活的经历与国家政治经济的变迁、国家话语的传播相联结,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4]。

就连向来以揭丑曝黑为主业的西方媒体,近几年也开始向积极、正面的内容转向,知名互联网媒体《赫芬顿邮报》在2012年已办有“好新闻”栏目,2015年初,该媒体负责人在达沃斯论坛上宣布了其编辑方针的转变:要大幅增加具有?e极意义的新闻报道,致力于关注普通人和社区的故事,报道民众如何面对挑战,如何克服困难,如何解决问题[5]。

笔者认为,所谓“暖新闻”,至少应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它首先是新闻,具备新闻属性,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它是正面报道的“好新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真实,温情,能触碰人的心灵,看过或听过之后,能让人在感动之余,产生向上向善的积极的力量。

3.新闻事件的主体不仅是那些“高大上”的先进典型,更是我们熟悉的身边人,比如医生、教师、学生、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等等;新闻事件也不仅仅是重大的科学发现、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还有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大众忽视的凡人善举,以及乐观豁达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笔者曾创办、主持的陕西广播电视台陕广新闻《越听越爱》节目,就是一档以“暖新闻”为主的专题节目,每天都会选取发生在生活中的“暖新闻”和大家分享,并引导受众参与讨论,立足给大家提供一个讲述爱的故事、倾诉爱的渴望、表达爱的心声、分享爱的体验的平台。

节目研发阶段,不少人都担心,“暖新闻”、“好故事”哪有批评性报道那样有刺激性和关注度?会不会像天天吃糖一样容易让人胃酸!事实是,《越听越爱》节目开播一个月,收听率就跃居频率所有节目前三名,之后,收听率和市场占有率一直稳居频率所有节目前茅。这是所有编播人员努力的结果,更源于受众心灵深处对正能量的渴望和需求。

三、“暖新闻”的传播特点

1.人人参与,大众传播。“暖新闻”回应的是人们的情感需求,生动的新闻故事,使大众产生积极向上的冲动和力量;而更多普通人的爱心善举,让大众看到了真诚和善良、公平和正义。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媒体的报道、大众的讨论,对新闻当事人是一种光荣,是对其行为的一种肯定和鼓励。所以,无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还是从生物“趋光性”的角度来讲,每个和“暖新闻”有链接的人,都会主动成为“暖新闻”的接受者和传播者。

第三篇:教育新闻

6月1日上午,鹤楼小学全体师生相聚在外操场,举行“皇都南拳”汇报演出暨“庆六一”活动。

自2014年9月,我校聘请陈远香拳师为我校南拳教练,在全校全面开展学拳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全体学生不畏酷暑和严寒,不怕劳累,全身心投入到练拳活动,一招一式,有板有眼,毫不含糊;教练也兢兢业业,耐心指导。经过近一年的刻苦学习,如今人人都能“露几手”。

本活动的举行,即是对全体同学学拳活动的一次展示和检验,也让同学们过上一个有意义的节日。

6月1日,在天台县鹤楼小学,一群小学生的棍棒表演,为鹤楼小学携手县少年活动中心六一”庆祝活动,即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皇都南拳”汇报演出拉开序幕。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在华夏大地上延绵了数千年。中华武术具有多彩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和深邃的文化意蕴。是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精粹,得到了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群的青睐。天台白鹤镇皇都村的“皇都南拳”,从元末流传至今,集技击与戏剧观赏性于一体,被列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本次活动中,同学们为大家表演了独脚蹾、五虎桩、雪山、西川、宋江拳等拳术和长棒、双刀、板凳、扁担等武械。短短两个学期!每周一节课!每节课40分钟!或许有人会说,我们成就不了什么,但是,正是那份对武术的执着与热忱让我们在每一次痛苦的领悟之中义无返顾地选择坚持,让我们今日充满勇气地站在这里!拥抱童年,绽放快乐——优雅美陆欢庆六一活动报道

迎着明媚的阳光,伴着鲜花的芬芳,6月1日下午,昆山高新区美陆小学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全校师生和家长代表欢聚一堂,隆重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

活动伊始,副校长徐丽芳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六一”致辞,向全体少先队员们致以节日的祝贺,提出了殷切的期望。

在欢乐的旋律中,文艺汇演正式拉开序幕。舞蹈、三句半、武术操、亲子合唱等好戏连台。《不上你的当》、《小苹果》、《精忠报国》、《虫儿飞》、民乐合奏《荷塘月色》„„13个精彩纷呈的节目,一次又一次将活动推向高潮,小演员们精彩的演出,征服了现场所有的观众。

同学们用愉悦的歌声、优美的舞姿、动人的笑容,尽情展示自己、绽放快乐。活动展现了美陆小学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也使同学们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

我校开展“趣味运动会”庆六一活动

为充分展示新时期少年儿童自信、自强、自尊、自爱、活泼、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迎着明媚的阳光,伴着鲜花的芬芳,6月3日上午同益乡中心小学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全校师生欢聚一堂,隆重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趣味运动会活动。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各班围绕学校的趣味运动会活动方案进行。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具特色。在欢乐的旋律中,趣味运动会正式拉开序幕,活动伊始,姚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六一”致辞,向全体少先队员们致以节日的祝贺,提出了殷切的期望。

在欢乐的旋律中,趣味运动会正式开始。夹豆比赛、穿衣服比赛、三人挽手跑,抱球跑,背球跑,智力跑、跳绳跑、师生接力9个精彩纷呈的比赛项目,一次又一次将活动推向高潮,小小运动员们征服了现场所有的观众,个个满载而归。

6月3日的同益中心小学是忙碌的、辛苦的,因为同益中心小学的老师为了给孩子一个开心的“六一”付出了许多汗水。但6月3日的同益中心小学又是欢乐的、美好的,因为这一天的同益中心小学的学子们放飞美丽的梦想,在他们快乐的童年中描绘出了七彩的颜色。

第四篇:教育新闻

1、北大校长肯定中国教育 批美国教育“一塌糊涂”

(12月24日上午,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演讲会在长沙市一中举行。图/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殷建军)

北大校长周其凤是湖南长沙浏阳人,因为敢讲敢说,数次成为媒体关注焦点。昨日,周其凤站在家乡长沙市一中的讲台上,面对长沙四大名校中学生进行演讲。周其凤数次强调演讲的目的不是宣传北大,但演讲中多次赞颂北大是中国最好的一所大学,以至于很多学生或者老师都觉得周校长此行就是揽生源的。

周其凤是湖南浏阳龙伏镇尚埠村人,是我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起,他有了个更重要的头衔——北京大学校长。前段时间他写了一首歌《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在网上迅速蹿红,甚至被封为“神曲”。昨日上演讲台时,周其凤几步跳上台阶,个性十足。

演讲会进行了2个多小时,周其凤说自己要讲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谈谈北大,二是谈谈自己。不过,谈北大的时间明显要多很多,他反复告诉同学们,北大是中国最好的一所大学,“如果错过北大,真的很亏”。

对于现在很多人否定中国的教育,周其凤持不同态度,“我认为美国的教育一塌糊涂,他们的每一任总统都不懂得尊重人,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如此看来,他们的教育是一塌糊涂的。”周其凤认为中国的教育很成功,理由是中国这些年都在飞速发展,“我们的国家在进步,靠的就是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人才。”

和周其凤校长同行的还有北大招生办主任秦春华教授、北大湖南招生组组长孙华,很多人觉得周其凤此行重点在于“招生”。周其凤解释说完全没有想过招生的事,只是回湖南看看。据悉周其凤原本只是想在长沙市一中的学生中进行一场小规模的演讲会,不过长沙市一中校长赵雅茜邀请了师大附中、雅礼中学、长郡中学的负责人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于是演讲会成了四大名校生的小型聚会。(记者沈颢 实习生曾新)

学生提问

问:我的好朋友很想背着吉他走天涯,可是他爸爸要他考北大、清华光宗耀祖。我想问,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总是要牺牲很多人的梦想,去成就那么几个高分英雄?

答:北大毕业生也不一定要做学术,有更多选择,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卖得好,北大也为他骄傲和自豪。能抱着吉他走天涯是好事,但上大学不会坏你的事,只会让你的路走得更长、更远、更好。我们的大学所学提供的是成功的素质。

力挺网络热点问题

谈“校长撑腰体”:支持

谈“校长大管家”:力挺

面对四大名校的中学生,周其凤盛赞北大;而昨日下午做客湖大,面对湖南的高校学子,周其凤对一些网络热点问题予以解答和力挺。

此前,北大副校长吴志攀在鼓励校友时,表示“如果扶起摔倒的老人被起诉,北大无偿提供法律支持,如果败诉要赔偿,北大出20万。”该言论随即红遍网络,被网友称为“校长撑腰体”。

湖大学生第一个问题就是针对此事。周其凤表示,吴志攀副校长的表态非常好,北大学生扶跌倒老人如遭讹诈,北大一定支持,并笑说北大有很好的法学院。

日前湖南大学(微博)校长赵跃宇宣布任内不带研究生不申报科研项目,专心当校长。

周其凤力挺赵跃宇,他表示早在吉林大学当校长期间,自己就没有搞实验室和教书,专心做校长,并谦虚地笑称在学术方面现在是“不学无术”了。“大学是为学生办的,如果只是为了老师的学术,办一个科研院所就可以了,衡量任何事情,第一位的是否对培养学生有利。”周其凤同时认为,学校师生希望校长有比较高的学术威望是可以理解的,这应该在选校长时解决。

2、“美国教育一塌糊涂”说明了什么?

半年前的6月24日,有媒体报道了杨振宁教授在宁夏大学(微博)的部分讲演内容。在那次讲演中,杨振宁说,北大、清华对中国的贡献,要比哈佛对美国的贡献大得多。从美国大学的教职退休后留居清华大学的杨振宁,“认为中国高教非常成功,近几十年来培养的几代毕业生对国家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中国高校在教学上有很多已经达到世界一流,美国需要十分杰出的年轻人创新来创造财富,美国式的教育对有创造力的学生很有好处,但也浪费了很多人才和成本”(相关评论见6月25日光明网评论员文章《北大、清华可以自豪但不能自傲》)。

无独有偶,昨天(也是24日),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回到其故乡湖南长沙,为湖南省4所重点中学的学子们演讲了两个小时。据媒体报道,周其凤校长的讲话,“多次赞颂北大是中国最好的一所大学”,虽然其“数次强调演讲的目的不是宣传北大”。

在报道这条消息时,几乎所有媒体都不约而同地把周其凤讲演中的一句话选进了新闻标题:“美国教育一塌糊涂”。看来,不论是纸媒还是电子网络媒体,其从业人员的新闻感觉大同小异。

如果有人说北大“一塌糊涂”,那可能并非是谴责北大。因为熟悉北大的人都知道,“一塌糊涂”是北大的“昵称”。北大人自己都清楚,“一塌糊涂”是燕园里的一座(水)“塔”、一个“图”书馆和一个(未名)“湖”的串读谐音。当然,谁都清楚,北大校长周其凤说“美国教育一塌糊涂”,那与“昵称”可没什么关联。因为紧接着这句话,周校长还说:“他们的每一任总统都不懂得尊重人,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如此看来,他们的教育是一塌糊涂的。”

“他们的每一任总统”,说起来应该是自乔治·华盛顿始,一直到现在的美国第44任总统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二世。美国“每一任总统不尊重人”,这当然与美国的教育有关,因为美国总统毕竟既不是辍学生,也不是在“私塾”里自学成才的。不过,从美国总统——即使是“每一任”——“不懂得尊重人”这个“毛病”,是否能成功地演绎出“如此看来,他们的教育是一塌糊涂的”这个结论,至少从逻辑上讲,还是大成问题的。这也正如同周其凤校长在其“化学歌”中所谓:“你我你我的消化系统,啦啦啦是化学过程的场所”这句歌词,如果解释解释还尚能理解的话,那么,根据什么逻辑也不能倒逆推导出“啦啦拉化学过程的场所”是“你我你我的消化系统”„„

历年来的统计表明,在全国所有大学中,大学本科毕业生毕业之后选择赴美留学的人数,以北大清华居顶,而且人数常年不衰、年甚一年。实际上,北大清华的大学毕业生出国的比率高,也是许多无力担负美国大学本科教育学费的中国才子们选择北大清华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中国的高材生,以北大清华为跳板,取向坚定,方向明确,就是要从“一塔、湖、图”跳至周其凤校长所谓“一塌糊涂”的地方。

由此,北大清华的学生教育工作任务应该分外繁重。因为北大清华除了要教会学生们“懂得尊重人”外,还要教会学生们分清“好歹”,因为由“一塔、湖、图”到“一塌糊涂”,实为下坡之路,断不可再走。否则,就应了杨振宁教授那句话“浪费了很多人才和成本”。

3、一封农村小学校长来信:撤点并校步子再稳一些

今年两会前夕,一位农村小学校长给记者发来一封信件,信中谈到了当地在撤点并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和倾向。两会期间,记者就这位校长关心的问题采访了一些代表委员,请他们说说对撤点并校的建议和看法。

【校长来信摘登】

我是东部沿海地区一所农村小学的校长。农村学校进行布局调整的方向很对,撤点并校后集中配置了教育资源,农村教育的城镇化、正规化程度也有所提高。但在有的地方,过于追求撤点并校的数量与速度,使学校撤并在带来教育效益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无奈。

以我所在县区的某乡镇为例,1990年,这个乡镇有19所小学,1997年“两基”验收时,校校建教学楼,搞达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大多是负债兴建。到2007年,21所小学只剩下5所,撤并率在73%以上。那些“普九”攻坚战中建立起来的花园式学校,就这样人去楼空,很可惜。

学校布局调整后,孩子上学远也成了一个问题。我曾就这一问题进行过问卷调查。在参与调查的200人中,上学路程在1公里以内42人,1公里以外37人,3至5公里100人,5公里以外21人。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么长的路,无论是精力、体力,还是路上的安全,都是个问题。由于学校无法配备校车,且不具备寄宿条件,有的家长用农用三轮车、无牌照的车接送孩子上学,这就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对于农村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代表委员观点】

撤点并校要因地制宜

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教育厅厅长李东福: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适龄上学人口减少,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角度考虑,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是大势所趋。山西70%是山区和丘陵地带,有个别乡镇总人口才上万人,学生人数本来就很少,有的父母出去打工还把孩子带走了,这种情形下,我认为进行布局调整是必要的,也是符合实际的。

首先,布局调整不能“一刀切”,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农村地域广大,居住分散,有的山区路途崎岖、交通很差,硬性撤点并校,会增加农村儿童的上学距离,也会导致安全隐患。因此,应根据实际需要,结合校舍安全工程,保留一定的教学点,要在便利和质量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其次,不能认为只有实行集中办学才能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教育质量,盲目追求学校撤并的数量与速度,这会引发诸多问题。需不需要调整,怎样调整,什么时间完成,这些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合理规划、综合考虑,同时要加强调查研究,多听取当地百姓的意见和建议,不能操之过急。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撤点过快过急的同时,很多配套建设、保障措施没有及时跟上,客观上并没有收到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效果。

总体来说,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是长期趋势,但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4、网购学生团体票铁路热心学校冷 额外增加工作量

离寒假还有一个月时,南昌某高校的四川籍大学生陈成就开始向学工处的老师咨询订票事宜了。陈成说,之所以提早行动,是因为往年排队买车票的经历太痛苦了。而和陈成有类似想法的大学生不在少数。

铁路部门于今年推出网络订购学生团体票的新举措,让渴望回家过年的学生看到不用排队买票的曙光,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人觉得有点儿蹊跷。

12月初,南昌铁路局开始为学生办理订票业务。铁路部门一方面用充满亲和力的网络语言鼓励更多的学生通过校方办理往返车票;另一方面,火车站派出熟悉网络订票流程的工作人员,到各高校现场解决校方在具体办理中遇到的难题。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在学校集中办理的学生票不到学生票购买总数的五分之一。

“之所以学生票订购不理想,有部分学生因不能确定行程而错过办理,还有部分学生不愿意乘硬座出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学校的态度消极。”据南昌火车站售票车间主任卢洪介绍,在寒假前一个月,他们曾向南昌地区106所大中专院校发函办理学生团体及往返车票,但回复的只有35所院校,最后到车站来办理的仅有28所院校。

对积极性不高的一些院校,南昌车站售票人员利用双休日学生休息时间,将“移动售票车”开进校园,让学生足不出校就能买到寒假往返车票。12月6日,南昌车站售票人员满腔热情来到江西某高校,现场讲解网络办理学生团体票的操作流程。尽管如此,“配合的学校还是不多,有些高校态度消极冷淡,对我们的邀请甚至主动上门服务置之不理。”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铁路部门专门出台学生订票的便利举措,为何在实际操作中遭遇学校的冷脸?对此,南昌铁路局一名工作人员分析说,组织学生集中办理订票,虽然方便了学生,却额外增加了校方的工作量。因为完全是“义务劳动”,客观上造成了铁路部门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

南昌某高校学工处的一名老师坦承:年底期末考试,年终很多工作要总结,给学生集中办理订票增加了很大的负担。

据这位老师介绍,往年的订票工作和手续很复杂,各个学院要在规定时间内,收取订票计划,报到学工处,再报到火车站待批,等待批复后,将计划领回再分到各个学院。接着,要收钱,然后到火车站取票。时间长,工作也比较繁琐。学校的老师要往火车站跑好几趟。而且这项工作涉及的学生多,情况复杂,学生有时比较随意更改行程,校方要付出很大的人力、物力去解决这个问题,压力也比较大。这些都影响了学校集中办理学生订票的积极性。

江西财经大学学工处老师厉衷告诉记者,为学生订票买票的确需要付出一些劳力和时间,甚至会给老师带来额外的工作量,但今年实行网络购票,已经比往年传统的购票方式方便了很多。

厉衷介绍,现在网上订票以学院为单位,减少了繁琐的中间环节,订到的票在网上可以看到。不过,厉衷认为网上订票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返程票只有通过始发站才买得到,中

转站不能买到终点,造成学生不便,选择车次也受到限制。在购票系统里没有卧铺票,对于离家较远的学生来说,回家比较辛苦。

5、国考面试礼仪不可不知的那些事儿

公务员面试中,礼仪展现是一个很重要的测评要素,熟练、自然、合理的应答问题固然重要,而礼仪、心理层面的优越表现无疑会使你的公务员面试锦上添花。在此,总结历年公务员面试实战经验,综合整理了公务员面试环节,考生在礼仪方面应注意的一些要点和技巧,并按照考生从入场到离场的顺序给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1、衣着是第一印象

(1)穿着适合的服装:对于公务员面试,建议着正装,庄重、正式。另外,不要穿着新衣面试,不熟悉的服装可能让你产生紧张的感觉。

(2)适当淡妆增添气色:应该整理表情,并略施粉黛,衬出一张生气勃勃的脸。不过,胭脂、口红、眼线要尽量少用,切莫画浓妆。

(3)搭配首饰简单得体:简单的搭配一些首饰,应配合你的发型和着装,推荐包括耳钉、手表等。

2、进门的学问

进入面试室之前,轻叩房门二、三下,待到考官的应允后才可进入(若有工作人员导引则不必如此了)。如果叩房门后,没人应答,等一至二分钟后再叩,千万不可破门而入。

走进后,背对考官,将房门关上。如果门上是碰锁,最好先旋起锁舌,关上门后,再放开,以减轻关门声对他人的干扰。然后,缓慢转身面对考官。

很自然地扫视一下整个房间,确定面试考场的基本布局(包括自己的座椅位置)。然后微笑着用目光逐一向各位面试考官致意,这就充分表现了你的修养、稳重、信心和力量。请注意,保持自然的、热情的微笑是很重要的,它不仅说明你自己是放松的,而且在表现你的风采的同时,微笑已经开始在你和面试考官间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了。

3、行走显自信

接着你就要迈着优美、稳健的步子走向面试考官。以大腿为主动力点,用双胯向上提的力量带动双腿,抬头挺胸,伸直全身,重心落在脚尖,两臂自然摆。目光保持与主考官的视线接触,不要看着天花板或盯着自己的脚尖,你的步伐可以比平时加快四分之一。

一个垂着肩、驼着背的应试者,会给人悲观消极的印象;而缓慢的步伐,会表明应试者对自己、面试以及面试考官的消极和不愉快的态度。聪明的面试者会用他略快的步伐向面试

考官声明:“我要去做非常重要的事情——面试,并且我的面试会获得成功。”除此之外,这样的步态会增强应试者的信心,挺胸、抬头、加快步伐,你会发现信心倍增。走路时比较忌讳的是:摇头晃脑、东瞅西望、左右摇摆。

一般面试考场放置有考生坐的椅子,这时你径直走到椅子前站立即可。面试考场的设置是有一定规范和科学依据的,请务必遵守。

4、打招呼

当你停住脚步站稳后,要向面试考官打招呼。

站立时,身体要正对面试考官,挺胸抬头,直背舒肩,目光平视,面带微笑,表现出充分的自信和对面试的积极关注。

当面试考官介绍考评组成员时,如果考官主动伸出手,你要毫不迟疑地走上前去,报以坚定而温和的握手。但如果考官不主动握手,应试者最好不要伸手向前,主动和对方握手,因为这么做不符合礼仪,也可能由于考官没有思想准备而造成冷场,一定要避免。

一般来说,有工作人员在将应试者引入考场后,会主动为应试者向考官引见。如果没有,应试者请注意不要故作聪明,瞅着考官的胸卡径直称呼,也不要泛泛地称呼:“女士们、先生们,您好!”,更不能随意猜测对方的身份而乱称呼,这些做法将会让自己很被动。

5、深奥的握手

公务员面试中,握手可以发生在面试考官与应试者互相认识时的寒暄,同时表达了考官对考生的问候以及考生对考官的感谢,握手也可以发生在面试结束时应试者向考官的致谢与道别及考官对应试者的祝贺等。

教师认为,正确的握手方法是这样的:走上前去,距离考官约一步远,上身稍向前倾,两足立正,伸出右手,右臂与身体略呈五、六十度,手掌心应微向上,四指并拢,拇指张开,与考官的手合在一起,大拇指再夹住对方的手背,形成握手姿势。考生握手时最好再加上左手,握对方的右手手背,两手呈紧握之状,并上下轻摇(别左右晃动),不过这种握手方式不要对女士尤其是年轻的女考官使用。握手的力气要适当,时间一般以三秒为宜。握手时,应该面带微笑,双目注视对方,上身略微前倾,头部略低一下,以示恭敬。

握手应注意的几点:握手就是握手,不是关节拉关节;湿滴滴的手会让考官拒你于三尺之外;只要真诚地握手,每一双手都会完美地表现自己。

握完手后请马上返回原来位置,不要等到考官请你退回,你再照此去做。这时面试考官会请你坐下,说声“谢谢”坐下就可以了。若考官没有邀请,切勿自行坐下,你可以礼貌地征求面试考官的同意后再坐下。

6、入座及坐姿礼仪

首先,入座(离座时也一样)时动作要轻盈和缓。从容不迫,不要慌张,也不要双腿一软,径直跌坐在位子上。

其次,将来是要让你“坐”的,所以此时此刻,请保持得体的坐姿。不仅要符合体态美的礼节,而且要与你的表情、语言协调一致,也要与面试情景相符。

最后,入座之后,面试就正式开始了,此时,你应注意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好的坐姿:落座后,请不要坐得太满,尤其是软椅或沙发,坐到椅面的一半到三分之二,就可了。两脚平稳着地,平行放好。男性两膝之间可空出一个拳头左右的位置,而女士两膝应并拢,一起摆向一边或小腿交叉,但不要向前伸直。坐直,脊椎下部抵住椅背,上身略向前倾。一幅端正、大方、自然的坐姿既显得精神十足,又表现了对考官的尊重。

(2)避免小动作。

(3)随身带的公文包或文件夹等可平放于膝盖上(或桌子上),但双手不要玩弄公文包上的拉链扣或卡舌等。

公务员面试环节,最重要的当然是回答问题的质量,然而如若回答的好,礼仪方面注重的不够,将会使面试总成绩大打折扣,面试是公务员考试中真正的定盘星,微乎其微的差距也可能会使你与公务员失之交臂,所以,切莫忽视任何保住分数的机会。

(1)注意力集中:在开始面试前通过沉思和冥想来去除心中的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面试上,从而不至陷入紧张、自责和自我怀疑的状态。

(2)平常心待之:这自然来自于你面试前的充分准备。要表现出真实的自我,表现出自己的专业性,与面试者诚实地对话。面试前,应与你的家人或朋友做几次模拟面试。

(3)探寻问题实质:事实上,所有的问题最终都归结为这样一个问题,即:“为什么我们应该录用你?”有些问题实际上是想了解你的个人生活,担心你的家庭是否会干扰你未来的工作。这时你应该有意识地避免给面试者造成这样的印象。

(4)换位思考:面试者的责任重大,她所选择的必须是众多候选者中最棒的。“你确实有能力做这份工作吗?”“你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吗?”“你能很快适应公务员工作吗?”这些问题时常萦绕在面试者的脑海中。作为候选者,换位思考很重要,你不仅应该表现得刚好合格,还应该超越工作所要求的最低标准。

(5)身体语言:据专家分析,口头语言只表达了我们要交流内容的30%-35%,而其余的是靠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来传达的。以一种自信的姿态走进面试者并就座,向面试者稍微倾斜上身以显示自己的兴趣和热情,保持眼睛接触,说话时语调自然而略带兴奋以显示你是多么渴望得到这份工作。

(6)避免无关话题:不要有意暴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谈论与面试无关的人和事。以正面的态度谈论自己过去的经历。在面试中,你对任何人或事所做的负面评论都会使你显得像是一个难以与人相处的人。

(7)精心准备自我介绍:尽管当前的公务员面试中已较少直接考查自我介绍题,但精心准备自我介绍却是公务员面试必修课。首先,精心的自我介绍不仅可以让你更全面的了解自己,同时也有助于你结合报考职位要求,通过一定的训练来提升自己欠缺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其次,公务员面试趋势之一是通过其他题型来间接考查自我介绍相关内容,精心准备自我介绍,可以让你在面试考场有备无患,减少突遇自我介绍相关内容的心理冲击。

第五篇:教育新闻

--政府信息公开-教育督导-教育工会

良乡四中德育工作调研汇报材料

阅读:1330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时间:2007-6-5

良乡四中德育工作调研汇报材料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以德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我校的德育工作根据区教委的有关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的有关精神,为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在认真研究我们教育对象的基础上,我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群策群力确立了围绕一个中心(爱国主义教育);抓住两条主线(养成教育和“文明礼仪”系列活动);注重三个结合(德育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常规工作与重点工作相结合);培养四种能力(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创造)为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环境育人的意识,全体教职工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使我校的德育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局面。

一、切实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

1、学校德育组织网络健全。学校成立了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校长任副组长,德育处主任,教务处主任、教科室主任、团支部书记、年级组长为组员。学校各岗位人员都有明确的德育职责,学校的德育工作形成了全员参与的网络,着重抓好了四条德育工作线:班主任老师的教育主导线,学科老师的学习指导线,学生自我管理线,家庭社会辅助线。

2、学校德育目标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为:把全体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学习;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讲科学,不迷信;具有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的有用人才。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德育队伍。

1、加强班主任培训,发挥班主任德育工作主力军的作用。

制定了《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培训方案》,确定了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的工作要点,开展德育研讨活动,增强了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加强对班主任的培养与使用,提高班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展开的。班主任工作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因此,学校挑选年富力强,有一定经验的教师做班主任,认真贯彻班主任工作条例,以《班主任考核与奖惩办法》为依据,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评估,每学年评选出优秀班主任,并给予奖励。2004开始40周岁以下的所有教师均安排担任班主任或副班主任工作,副班主任没有经济报酬,但与评优、评职挂钩,青年教师能积极主动申请,目的是拉近与学生的感情,真正做到德育工作全员参与。

2、重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学校德育处每学期都举办学生干部培训班,对学生会及各班的班、团干部进行上岗培训,发挥学生会、团、班干部在学校、班级管理中的骨干作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既锻炼了学生干部的办事能力,又使班级的班风、学风有了明显的改善,形成班级争创文明班级,学生争做文明学生的良好氛围。我校开展的日常行为规范“五项竞赛”就是由学生会、团总之干部负责检查,由德育处统计后定期公布。

3.加强全体教师队伍建设。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德育文件,重要篇目人手一册,个人自学和集体辅导相结合,充分利用教师会、理论学习会、师德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引领、指导教师课堂教学实施德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中课堂教学实施德育作为重要评价内容。学校每一位教职工(包括门卫、食堂等职工)都是德育工作的主体,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每周都必须找两位学生谈心,并跟踪其发展,做好交流后效果观察记录,教师每月都必须写一篇德育工作反思或案例,加强教师间听课交流,特别做好课堂德育实施方面的交流,探讨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的好的做法,主题班会每个教师都要参与和学生一起交流、一起感悟。针对我校青年教师比重大的情况,重点抓好青年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是学校教学的骨干。目前我校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到了83%,为了切实抓好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校党支部与行政定期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安排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结对,并对结对情况进行考核,在每学期结束时评出师徒结对先进。

4、加强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教师的队伍建设。首先加强队伍建设,教科室主任带头上心理健康课并帮助教师提高从事心理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其次,在德育处的指导下,以班主任为骨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辅导。特别是加强了对问题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成立了后进生成长档案,记录他们的成长过程,教师对他们的分析和帮教措施。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和家庭有直接的联系,因此我们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家校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开设心理信箱,开辟了心语专栏,积极开展个别辅导,指导广大学生做好心理调适工作。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学生。我们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每个学生都是自己的孩子;关心学生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学校成立了关心单亲家庭学生委员会;关心问题学生工作小组;党员和单亲、问题学生建立了“一帮一”结对帮扶小组;师生“交心、交朋友”活动;每个班级还成立学生互助小组,一帮一,群帮一。定期谈心,定期家访,学生也定期向老师汇报思想状况,结对活动是长期的、永恒的,这也是校党支部考核党员的一项重要指标,党员教师每学期还自发捐款,替这些问题学生、困难学生购买学习和生活用品,学校还专门成立了“谈心室”以便和这些学生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通过形式多样的各种帮扶活动,近几年来学校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矛盾或思想问题而中途辍学。

5、以教科研促进德育队伍的专业化成长。学校重视学校德育工作的教研活动,以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培训为平台,让学校所有的德育工作者有了交流的机会,学到了好多先进教育理论和经验,并及时传授给全校班主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先后承担《帮助家长走出家教误区的对策研究》、《农村中学特殊环境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市级课题研究。在大课题的引领下,特别强调小课题研究,也就是“问题即课题”,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个个实际问题,从小课题向大课题靠拢。

三、加强德育管理机制,进一步抓好德育常规建设

建立和完善了学校的德育管理制度,主要的德育制度有:《班级考评办法》、《班主任考核办法》、《“五项竞赛”考评办法》、《文明班集体、文明中学生评选办法》、《学生课内规则》、《学生考勤制度》、《学生行为规范考核办法》、《家校联系制度》、《学生就餐制度》等。完善的学生德育制度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章可循,为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保障。

四、以主题教育为载体,开拓德育途径,优化育人环境。

1、重视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一楼出入口固定“十个文明习惯”、“十个文明形象”宣传板,“十个文明习惯”、“十个文明形象”材料学生人手一份,并要求全校学生都会背诵默写,德育处进行了抽查,对新入学的初一年级学生进行行为规范强化。依据我校的“五项竞赛制度”,组织学生会、团总支做好检查、监督工作,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检查和监督。学生会成立“行为规范监督岗”,在校门和校内对学生的文明守纪情况进行记录,并与班级考核挂钩,今年五月份学校还通过开展“校园十大陋习问卷调查”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身边或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并进行揭露,并发起倡议“争做文明中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上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学风,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

2、以各类活动为载体,加强主题教育。

(1)抓好黑板报,校园广播建设,充分发挥宣传教育作用,结合国家的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好各种宣传活动;每一期黑板报都有一定的主题,校园广播每周开播三次,周一和周五播出相关的教育内容,周三收听《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播》,同时,还在校内和校外张贴宣传画和宣传标语,通过以上宣传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在校内和社会上取得了良好的宣传。

(2)在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中,我们开展了系列活动,如:06年9月开展了教师节暨建校五周年大型庆祝活动,培养学生敬师爱校的思想感情;组织学生观看了北京曲艺团的曲艺表演,使学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民族传统艺术的熏陶;9月底组织了“明荣辱,爱祖国”演讲比赛;10月末组织了课间操比赛。本次比赛我们调整了方法,与日常做操紧密联系,分组打分,循环累计,不仅比赛达到了预期目的,对日常课间操也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10月30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圆明园》。让学生接受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11月末,开展“捐献废旧光盘,植树造林”活动。共捐献废旧光盘1967张,激发了学生为2008北京奥运做贡献的热情。元旦前夕,我们组织了全校规模的“师生同乐”新年联欢会,全校师生欢聚一堂,辞旧迎新,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情真意切,气氛热烈,效果很好。07年4月举办了体育节,5月进行了“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的预赛和复赛,本月中旬进行决赛。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坚持“学校搭台,学生唱戏”校园文化建设方针,为学生们提供展示才华、释放潜能的舞台。除了正在进行的校园十佳歌手比赛外,还将举行校园舞蹈专场比赛、相声小品课本剧专场比赛以及器乐专场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的比赛,给更多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同时,这样的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活跃了校园气氛。同时,这样的活动也给很多有主持才能的学生有了一展身手的机会,各类比赛均由学生来主持。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为学生的快乐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3)加强法制安全教育,2006年8月底组织师生参观北京交通安全展,举办了交通安全宣传漫画竞赛、张贴交通安全宣传资料、收听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各班出交通安全黑板报、“交通安全我知道”短文评选活动。加强法制教育工作。每学年均安排一定数量的法制教育活动,06年11月9日请房山少年法庭马少辉法官作了题为“提高法律意识,预防犯罪”法制报告,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并通过学生向家长渗透法律知识,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活动,反映良好。

五、齐抓共管,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级德育网络。

1、积极和家长沟通,加强家校联系。今年4月请中央教科所家庭教育专家孙一鸣教授为全校学生家长作了题为“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专题讲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每次召开学生家长会,不论是全校的还是年级的甚至某一个班的,校领导都一定到会并以具体事例讲述家庭教育的方法;并且要求每位班主任认真准备、精心组织,主题鲜明突出。平时,学校里有什么重要事情,班主任都会通过《家校联系册》、电话通知、家访等形式和家长进行沟通。上学期期末,主管校长两次带领班主任、副班主任、科任教师进行了分别以贫困家庭和学习、行为困难的学生为对象的集体家访活动,此次活动在各个社区反响很大,拉近了家庭与学校的距离,沟通了家长与老师的情感,得到了许多意外收获,我们将把这样的活动继续坚持下去。家长教师协会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由各班主任对本班学生家长的情况进行具体的了解,挖掘可开发的家长德育资源。学校在各班汇总的情况下,正在筹备家长德育资源库,以后结合学校实际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邀请家长到校、到班,结合家长自身特点,可为学生做报告,也可以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我们的做法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他们纷纷表示尽自己力量为学生教育出份力。

2、加强警校共建工作。学校邀请交警中队队长和北潞园派出所政委为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学校领导经常到交警中队和派出所或邀请法制副校长到学校来,对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进行交流。每学年均安排一定数量的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从而更好地加强了学生的法制意识。学校还与有关部门联合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优化学校周边环境。

通过全校德育工作者的努力,我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先后被评为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北京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北京市四五普法先进单位。同时,我校的德育工作还得到了家长、社会各界、高一级学校的普遍好评。

六、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1、存在问题

(1`)社会对学校德育工作效果期望值过高,社会、家长对学校德育工作支持、配合还不够。一方面,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单靠学校教育就能收到预期效果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学校通过教学、教育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了大量的教育,但社会不良文化给德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阻力,学校德育工作往往事倍功半。

(2)投入不足,政府对建设德育基地、德育景点、德育室投入严重不足,学校德育工作特别是实践体验受到条件局限。

(3)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隐患仍然存在。近几年来,从外省来我校就读的民工子女不断增加,也加大了学生管理教育的难度;

(4)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在有序进行,但还不够完善。“谈心室”需要装备,环境不够温馨。

2、改进措施

(1)进一步强化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必须明确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是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政教处是德育工作的日常工作部门,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力量。形成组织科学,渗透全面、工作高效的组织机构,构建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形成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群体合力。每学期举办一次家教讲座(尽量请专家),引导家教方法。

(2)在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时代性、规律性、实效性方面下功夫,求真务实,努力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时代感,加大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科研力度,不断探索和把握未成年人成长规律,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存在的突出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活动。

(3)加强对团队工作的领导,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发动学生互帮互学自我提高,改变内容单调、空洞的德育工作模式,提高德育工作效益。

学校工作是千头万绪的,但无处没有教育。我们培养的将是国家的创造型人才,我们感到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强化德育意识,坚持不懈地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使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特色化,促使学校健康持续的向前发展。

下载读者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新闻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者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新闻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新闻

    雷锋歌曲口中唱雷锋精神我传扬 3月,雷锋活动月。为了纪念雷锋同志,弘扬雷锋精神。近期,马家店小学在校长陈正水的领导和少先队辅导员王炎的组织下,开展了一系列的学雷锋活动。 3......

    教育新闻

    教育部回应武汉理工申硕学位材料造假 4月20日下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郭新立、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王延觉、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

    新闻业务心得:永远把读者放在心中

    新闻业务心得:永远把读者放在心中 桂锡波 这个月我写了一篇题为《五里店工业设计中心为重庆制造业添活力》的稿件,总结五里店工业设计中心自去年12月底开业来取得的成绩。同事......

    读者读后感[样例5]

    读《读者》后感 从初中开始就一直喜欢看《读者》、《青年文摘》以及《意林》等杂志。喜欢看它们写的故事,喜欢品它们阐述的人生哲理,也喜欢笑那一小整版的幽默段子,最主要的......

    教育新闻2011.2[本站推荐]

    蓝岸书记:教育要创新思路 加快“创强”步伐 本报讯 兔年新春开工大吉,书记调研教育工作。2月10日,蓝岸书记专程到县教育局进行教育工作调研。蓝岸书记给全县教育工作者拜了个早......

    感恩教育新闻[最终定稿]

    心怀感恩心,铭刻感恩情 ——密山市知一中学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6月21日,密山市知一中学全体师生及家长怀着无激动的心情聆听了中国校园万里行活动专家组成员、青少年心理健康教......

    教育新闻思考(精选合集)

    什么样的教师,可以在基础教育领域坚守60余年,创造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奇迹„„当代著名教育家、我国首批特级教师霍懋征就是这样一位教师。在她走后,她毕生倡导的“爱的教育”再......

    教育叙事 新闻

    一树树花开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好想把这句话送给我的孩子们。 不是第一次教一年级数学,可是我却常常感到自己思维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