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校教研活动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

时间:2019-05-12 06:1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学校教研活动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学校教研活动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

第一篇:让学校教研活动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

让学校教研活动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

一、搭建教研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与其它一些发展活动相比,教研组具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天然优势。教师参加的一些演习活动,所学的大都是地理知识,如果不将之转化为实践,则对改善教学与学生没有多大效用。而教研组特别是学校一级的教研组,是教师直接面对的、关系最密切的专业组织。与校外培训机构相比较而言,各级教研组所开展的活动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对教师的教学活动都有直接的影响。一名教师能否在专业上脱颖而出,领先于其他教师,在某种程度上与教研组对其是否关注、是否给予其机会有很大的关系。而一名教师如果被各级教研组认可,就表明在某种意义上其专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

1.教研组是更新教师教育观念的重要渠道

教师个体教育观念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教师在日常生活、教育实践和理论学习中,基于对学生发展和教育活动规律的主观性认识而形成的对有关教育的个性看法,这些看法直接影响教师对某个教育问题的判断,并进而影响其教育行为的实施。所以,教师个体教育观念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极大的统领和催化作用。更新教育观念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教师专业发展生态取向认为,教师发展其专业知识与能力并非全部依靠自己,而会像他人学习许多;教师更并非孤立地形成其教学的策略与风格,这种策略与风格的形成与改进,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文化”或“教师文化”。正是教学文化为教师的工作提供了意义、支持和身份的认同。而教研组为教师形成教学文化和分享观念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2.教研组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平台

对于教师而言,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指标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之中,聚焦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改进与提升。教研组是各科教师的教学研究组织,任务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思想、业务水平,以提高教育质量。工作内容包括:学习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指示;研究教材和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工作钻研内教育理论和专业科学知识;总结、交流教学和指导课外活动的经验。

二、创建学习型教研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习型教研组就是通过教师的自主学习和团体学习,创设激励教师主动发展的氛围,进而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思维,为实现教研组和学校的共同愿景而创造性工作。在学习型教研组中,立足于校本的教育实践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发展的载体,“基于问题的学习”为教师成为研究这搭建了平台,在这种专业的氛围熏陶下,教育教学素养逐步提高。

1、建立完善的教研组制度

对学校而言,教研组是一个上传下达的职能部门,是一个观念转变、实践演练的培训基地,还是一个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组织。为了使研究组的能力得到最大响度的激发,促进教学、研究、进修一体化真正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校型组织,须建立并完善一些教研制度。(1)教研组长负责制。教研组长对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教师专学研究教研组长对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研究负责,教研组长是研究组“学”与“习”的第一责任人和先行者。教研组长应做到“五个必须”,即有效组织教研活动,每学期开展带有研究性质的活动不少于3次;以实践课为抓手,认真组织磨课活动,每学期备课、听课指导不少于15次;积极承担课题研究任务,每学年带领全体人员合作完成一项课题研究任务;组织教师对教学质量进行分析,组织好教师教学评比及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组织制定教师培训计划。(2)组员尽力制组员。组员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和安排好个人的“学”与“习”,做到“五个尽力”,即每节课后尽力写教学反思后记;每月尽力命一份学科试卷;每月尽力提供一个典型案例或一次公开课;每学期尽力开设一次公开课;每学期尽力提供一篇教学论文。(3)活动规范制。备课组做到集体备课时间、定地点、有分工、有记录,每位成员都必须写好备课笔记和教学反思。教研组做到教研活动“三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四有”,即有计划、有考勤、有记录、有小结。

2.教师间建立伙伴关系

教研组全体成员每两周举行一次理论学习与思想交流会,其主要形式为:(1)理论研修。组内教师一起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探讨今天怎样做教师、新课程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如何撰写教学案例、如何撰写教学论文、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等问题,把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与困惑带到理论研修中,通过学习澄清问题、提高认识。(2)深度会谈。深度会谈是一个开放的发散过程,要求每位成员把深藏于内心的看法自由表达出来,同时把支持自己意见的前提假设和条件把在众人面前,以便接受大家的提问或向别人提问。资深教师现身说法,细说自己的专业成长历程;教学领导深挖素材,品说教研中的故事和自己的学习之路;青年教师敞开心扉,畅谈自己专业发展的理想。通过深度会谈,建立成员间真诚的人际关系,大家彼此信任,互相视为伙伴,互相丰富着彼此的心思。(3)开展磨课活动。磨课是指教师与教研组其他成员围绕实践课不断地切磋、商讨、设计、时间、反思、修改、在设计、再实践、再总结的循环过程,目的是通过“磨”达到“合”——教与学的融合,理念与实践的融合磨课是多层次、多方、式交叉进行的,如,有师徒结对的磨课、备课组合作的磨课、教研组围绕主题的磨课、跨学科的磨课、在研究人员支持与引领下的磨课等。磨课的着眼是让教师感受到对第一节课从备课到课后总结全过程的精细研究应该是怎样的,体会教学中的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解决的。磨课的重点是磨教学设计,关键是看教学行为的改善,落脚点是教学效果。

3.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就课堂教学而言,既有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绝现实问题;教学方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反思的最简单形式是写教后记。为了督促后记的写作,我们把教后记的检查作为常规教学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中优秀者给予表扬,通过各种途径推广示范。在写教后记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反思进行理论总结,撰写教研文章。同时,也鼓励教师用记录自己教学中故事和轶事的形式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推动课堂教学创新和教师专业发展。

三、创新教研组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我校把常规教研活动与专题教研活动、创造发挥性教研活动有机结合,在活动中实现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共同提高,努力创设教师成长、进步、提高的良好氛围。这样的形式新颖、视角独特的教研组活动让教师受到更多的启示,有效地点燃了他们参与教研组活动的热情。

1、教研组活动形式多样化

教研组是落实学校教学的工作计划、开展教学研究、进行学科教学管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基地。活动的开展时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力途径。多样化的活动能够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组活动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在活动中发挥自身的能量。教研组内开课交流是教研组的常规活动,我校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开课一节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必须联系一定的理论进行说课,听课教师除了必须在听课笔记本上注明听后感并在集中评课时向开课教师提出中肯的改进意见。每学期教导处组织了一年级家长开放日活动,校长和教导主任向家长介绍了新课程实验情况,然后一年级段7个班级一起开课,向家长展示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让家长们也来亲身感受一下新课程的魅力。家长们还与任课教师进行个别交流,从活动反馈表来看,家长们普遍反映较好,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表示满意。教导处每学期组织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上课教师均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设计、制作精美的课件,认真施教。课前向组内每位教师提供该课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理念、学习目标、教学策略等,其中说明选择所用的教学策略原因。在教研组内对教学设计进行讨论,从整体框架和具体细节上挖出修改意见,在进行试教。执教后听课教师给予评课,自己进行反思,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通过以上环节,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逐步得到优化,教师专业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2、教研组学习方式创新化

为调动教师参与学科教学理论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注重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来让每位教师乐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如,在学习学科课程标准活动中,教研组长事先把有关资料发到每位教师手里,并要求他们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同时准备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在集体讲座之后,开展交流,创设类似“沙龙”的探讨氛围,对学科教学热点问题引发共鸣。教研组教师之间的互动式促进教师提高的主要方式之一,我们鼓励学科教师之间共同合作,互相启迪,从而产生思维的碰撞,并结合案例分析、教法探索等形式培养教师提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以集体备课为突破,建立高效、共享、反思的新型备课方式 我校现有教学班38个,同一年级一般都是7个班,语文学科一个班一名教师。这就是说,一般每个年级组教同一本语文教科书有7人,数学学科基本上两个班一名教师,但以往的备课常常是教师自己孤军奋战,有时为了应付检查,常常是对教案一炒了之,至于教学目标为什么要这样设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如何突破?怎样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思维?教师考虑的不多,而且同年级教师之间很少交流、讨论,更谈不上互助提高。倡导教师分工协作,重点突破,备出精品,集体交流,并注重教后反思及时捕捉教学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步提高反思能力,并形成互动、互助的备课方式。

4、以课堂观察为突破,建立互动、互助型听课方式

听评课活动室我校教研活动的重要模式。教师上公开课的次数多了,互相听课的机会也多了,一开始,我们发现听课过程中教师记载一节课,完全是“记流水账”的方法,把一节课从头到尾记载下来,同伴交流是拿着课本,说不出所以然来。但是现在,教师开始进行课堂观察了,我们欣喜地发现,教师听课更认真了——总是早早的来到教室,选定自己的观察对象;思考更深入了——不再简单的对事件表象进行分析,而是将各方面的观察综合起来思考;问题意识就更强了——不管是执教教师,还是听课教师,都带着研究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观察分析。从开课到下课,每个人都在忙碌。

5、建立同伴互助制度

建立同伴互助制度及建立基于对话的校本教研制度,强调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对话、合作和互动。它是授课教师在同伴的帮助下对自己的公开课做多次的反思,即案例跟踪,具体过程如下:(1)公开课之后,及进行课例研讨,教师在反思的基础上,总结出关于这堂课的经验或教训。并及时、如实地记录下总结的经验或教训。(2)针对特定的主题,在授课、反思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案例,并在相关的研讨会上进行创新性案例交流。(3)重新对课进行教学设计,将教学设计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反思的结果。它强化备课组功能,重视集体备课,开展协作教学,倡导以专业发展为目的“同事互助观课”。它即不含有考核成分,又不含有权威指导成分,而是教师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听课。由于“观课者”与“被观课者”都是为了相互学习、解决共同的教学难题,且涉及褒贬奖惩和评价,从而使授课者重视成长与学习,课堂上能够真正表现自我,使课堂教学自然展现。

第二篇:网络教研——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

网络教研——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入开展,XXX学区中心校的小学校本教研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明显的成绩。但是,由于我镇小学各校分布较广,学校规模相对较小,绝大部分学校为单轨班,给小学的校本教研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充分发挥学区教研一体化的优势,提高教研质量,本学期末,在县教育局的推动下,综合我镇布局调整及学区一体化推进现状,学区中心校创建了“利用网络平台,共建、共享研究成果”的教研工作模式,要求在全镇小学全面开展。活动借助QQ群及QQ空间等网络平台,由学科联系人建立本学科的教研QQ群组,全镇各小学选择加入。这一活动得到全镇教师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年轻教师,他们在第一时间加入到本学科的QQ群中,积极地发言,踊跃地研讨,激烈地辩论,教研热情空前高涨。

网络教研最大的优势就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充分让老师们进行合作和交流,大大提高了老师的参与度和教研的深度。放假期间,很多老师在身心得到放松的同时却“人在曹营心在汉”,仍经常来到群里发帖研讨、提问交流。

网络教研是一种新鲜事物,她有着鲜活的生命力,我们相信,在留守营学区积极上进的风尚下,在全镇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努力提升学科理念的氛围中,网络教研定会成为我镇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

2011.1.15

第三篇:让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片绿洲——谈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

让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片绿洲——谈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

刘国华——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校长

 核 心 观 点

 校长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主要职能是为其创设发展的良好环境。 教师专业发展重在提高实效性。

 衡量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性的标尺应该是:

– 既满足了教师自身价值实现的需要 – 又满足了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 同时也满足了学校发展的需要

– 目前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低效的主要原因: – 重专业发展,轻价值引领

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要求很难内化为其自身的需求。

 重知识提升,轻人格塑造

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育人格是其专业性的主要标志,也是教育魅力的源泉。 重理念培训,轻实践指导

 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聚焦的是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培训更应在“外化”和“应用”上花功夫。

 重学习形式,轻个性需求

培训内容需要周详的论证和设计,以激发教师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能学以致用。

学校要办出个性和特色,需要有个性和特色的教师队伍支撑。

(一)价值引领,激发内在动机

促进教师发展的关键是要解决教师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

 价值思想的缺席实际是灵魂的缺席。当一个人对教育的追求达到一心一意时,“灵魂将不再流浪,思想将不再浮躁,行动将不再迟疑”。

 发现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提升人的素质,张扬人的个性。 有多大本领,就提供多大舞台。 抵制消极、拒绝平庸、追求卓越。 有实力才有魅力,有作为才有地位

 持续学习不断改进,让教师自身价值增值 理想老师的要求

 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人  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人  是一胸怀理想,充满激情的人

 是一个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人  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人  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人

 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 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人 学校的核心价值观:

责任、敬业、奉献、进取、和谐发展  倡导老师:有底气(实力)、要大气(志向)、有人气(和谐)、有灵气(智慧)——造名气

(二)关注需求,体现人文关怀

 要关注教师作为一个生命个体“人”的全面发展,关心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政治上要 信任,工作上要支持,业务上要培养、生活上要关心;要为教师创设开心的工作环境、顺心的工作条件、舒心的工作体验。只有入情,才能入理,只有感化,才能转化。

教师文化生态建设

读书文化—让教师丰富专业知识 讲堂文化—让教师厚实专业素质 闲暇文化—让教师获得“专业疗养” 读书文化

 把报纸杂志订购到教师家里  带领各教研组到上海书城买书  《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学的革命》、《教师成功的秘笈》等书籍赠送给每位教师…… 这种“快乐的享受”拓宽了教师培训的渠道和内容,让教师求得职业需要与生活需要的均衡与协调,使其从自身成长中感觉到工作的意义、生活的甘甜,理解生命的价值。

(三)人格驱动,提升教师魅力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发展以人的真善美为特征的人格力量。学校应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心从知识驱动、能力驱动逐渐转移到人格驱动中来,着力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发挥学校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提高教师对学生心灵的理解和呼应能力,用爱心赢取爱心,用真诚换得真诚,塑造新型的师生关系。

构建教师的职业生存方式:从继承走向创新,从消费走向建构,从奉献走向发展

 用生命点燃生命 用智慧启迪智慧 用人格塑造人格

(四)分类指导,注重培训实效

我们应尊重教师发展的不同水平、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结合时代的要求及学校发展与改革的需要以及教师履行岗位职责需要进行分类指导。

 青蓝工程

——分层次全覆盖  “529”工程

——培养领军教师、骨干教师、特长教师  干部培养工程

——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

(五)聚焦课堂,锻造扎实内功

教师的能力说到底是教育教学的实施能力,它是教师发展的核心要素。教育教学实施能力的提高关键是要聚焦课堂,倡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体验和反思。教师要学会

 从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中寻找生长点  从教育教学实践的突出问题中寻找突破点  从教育教学发展趋势中寻找挂钩点  从教育教学的先进理论中寻找支撑点

开展创新教育的课堂研究

 建立科学与民主的课堂文化

 改变学习方式,让知识与智慧同步生成

 构建大课堂教学模式:建立良好的课堂生态、自主学习、交流探究、整合建模

(六)健全机制,提供发展保障

当前首要的是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给教师发展“松绑”,将教师评价的价值取向从“分数”、“指标”、“超负荷”中解放出来,给他们发展创设优良的生态环境,提升团队的士气 和战斗力。

 价值引领——项目推进——强化执行——动态管理——注重激励 “529”工程——培养领军教师、骨干教师、特长教师

1、每年派送两名中层干部参加国内外教学机构挂职锻炼,或考察学习。

2、在有关人员中挑选部分教师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并获取相关的资格证书。

3、每年给科研能力强、教学质量高的教师放一个月左右的学术假。

理论素养

4、教工综合素质大赛

专业素养

展示、答辩、交流

能力素质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校长的使命

关注教师的人生规划、关注教师的人生幸福、关注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让师生幸福的成长

 幸福是什么?没有战争、有事做:没有疾病、有人爱;没有自然灾害、有书读 我们的追求

 要让拼搏讲台的教师,有一种大家的情怀  要让呕心沥血的教师,有一种幸福的感觉  要让竞争进取的老师,有一种职业的发展  要让业绩优秀的老师,有一种价值的体现  要让教书育人的教师,有一种事业的追求

 要让甘泉的老师:累,并痛快着;忙,并成长着;活,并幸福着.给教师一个目标,促使其能自我完善;给教师一个平台,使其能尽显才华;给教师一个阶梯,使其能登高望远。让教师在实现自身价值、享受职业尊严的同时,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发展。

 深 化 研 究 的 新 思 考 进一步探索“教师发展的成功机制” : —内在动因、—实践基础、—环境支持、—组织保障、—榜样示范、—培训引导、—合作文化

第四篇:让家庭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

让家庭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天堂,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沃土,快乐的家庭环境最有利于孩子心灵之花的开放,快乐的父母就是指导孩子成长的最佳导师。父母应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健康的学习空间。

一、给孩子的成长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父母之间的和睦温馨、人与自然的和谐安宁,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人间真爱,自然的博大,纯真的魅力,有助于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和良好的心境,引导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是必不可少的,而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则显得尤为重要。互相尊重,共同活动,同甘共苦,互相激励这是形成和睦家庭氛围的前提。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彼此尊重,相互关心,经常沟通,注意处理好家庭关系,让孩子体会和谐、恩爱;让孩子懂得孝顺,感受亲情;让孩子学会礼貌、谦让。家庭的团结、温馨,能使孩子感到安全幸福;邻里的友善、和睦,使孩子学会善待他人。

因此,为人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高尚,自己就不要做违背道德准则的事;如果希望孩子尊重师长,自己首先必须尊重他人、孝敬老人;如果希望孩子有责任心,自己应当对家庭负责、对孩子负责;如果希望孩子好学上进,自己就应该提高自身素质,注重知识的学习积累和更新;如果希望孩子守秩序、守规则,自己就不要闯红灯跨栏杆、开“后门”。优秀的父母都是以自身开朗豁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孩子,在言行上做孩子的好榜样,从生活中培养孩子好习惯,从启发中引导孩子学会宽容他人、感谢生活和珍惜幸福。

受此影响,孩子会逐步养成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友爱他人的良好习惯,形成开朗阳光的性格。他会在我们面前更是显得放松,活泼,爱开开玩笑,说一些幽默风趣的话,也时时处处相信我们,愿意把更多的心里话告诉我们,使我们了解他心里想的是什么,让我们有更多了解和教导孩子的机会。

二、为孩子的素质培养打下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不可忽视,这种影响包含了与素质的形成相促进和相矛盾两方面,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优秀品德的塑造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都起着关键的作用,这是其他任何教育都不可替代的。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教育孩子学会动手,学会做人,学会关爱,学会学习,学会理财。

1、要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平时不要怕孩子做错事,而应该鼓励他去动手,去尝试,不去训斥他损坏东西,并且教会他一些操作上的技能和知识,这样孩子就敢于去做、乐于去做。做多了,动手能力也就提高了。

2、教孩子学会做人。平时多鼓励孩子与同学一起玩耍,一起做作业;让他带同学到家里来做客,也尽量让孩子参与接待,添茶倒水,摆放糖果;告诉孩子一些基本的为人标准,使他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去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教育他懂礼貌,尊重人,讲诚信。这样,他就能融洽与他人的关系,学会热情友善地待人接物,并培养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学会关爱他人。家庭成员之间一起活动,能够营造出温馨和睦的心理氛围。要告诉孩子,能够与他人友好协作,同甘共苦是一种优秀的品质。让他学会关爱他人,理解他人,同时也要能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

4、关注孩子的学习,但不要过分在意成绩。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不随意拿他与人家的孩子攀比,在学习上不要施加过多的压力,让孩子认为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分数并不是衡量自己成绩好坏、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这样,孩子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就会把读书当成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5、要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使他们珍惜父母的劳动,学会勤俭节约。告诫他,父母赚的钱来之不易,花钱容易赚钱难,所以在生活中不要与家庭富裕的同学比吃、比穿。

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家庭这所学校中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将会让孩子一生拥有,一生享用。

三、给孩子的发展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

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鼓励孩子探索释疑,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创设思考探究的学习环境,赏识孩子的探究成果,增强孩子的自信;鞭策孩子持之以恒,磨砺孩子的意志。现实中,许多父母家庭教育失败的共同原因,就是父母不懂得孩子的心理,不关心孩子的想法,只知道不断地管着孩子,不断的强塞给孩子父母认为正确的东西,这种教育子女的方式是僵化的。父母不懂得观察和分析不同时期孩子的发展变化,不懂得应该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这样的教育或者使孩子的自我意识渐渐湮灭,产生依赖心理,或者形成孩子的反抗意识。

此外,要经常给孩子创造一些野外学习的机会,带孩子去外面旅游,让孩子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培养能力。另外,我们还经常带他到农村玩,教他认识农作物的种植和收摘等。

四、给孩子的身心发育提供自由和空间

孩子在身心发育的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兴趣和求知欲。这些是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要保护这种求知欲并培养其创造力,就需要给孩子一个自由探索和选择的空间。对孩子行为的不当干预,不仅会束缚孩子的求知欲,而且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对他的智力发展和人格形成都有不利影响。如果你想把孩子培养成参天大树,而不是小小的盆景,那就把他放到广阔的天地里去。

1、给孩子自由,让孩子独立。台湾漫画家蔡志忠,他的家庭教育观念颇具特色。“我让他自由”这是蔡志忠父亲的“家教之道”。他15岁那年,要去台北画漫画,父亲只是一句“那就去吧”,将蔡志忠终身前途的大事就决定了。

2、创设宽松的家庭氛围。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培养他们的自立、自尊意识上,把他们当作朋友来看待,在同等地位上与他们讨论交流生活中的难题和选择。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许多时候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自尊和支持,从而坚定了对自己选择的自信,在生活的道路上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3、让孩子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兴趣能激发孩子内心潜在的热情,丰富他们生活,使他们对世界、对明天抱有无限美好的希望。许多孩子借助个人爱好在不同领域中取得了优秀成绩,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建起很强的自信心,为他们以后的成长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五、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搭建畅通的家校联系桥梁

1、父母要主动关心学校和孩子班集体的发展状况,及时了解老师对孩子做出的阶段性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与老师保持联络,经常性地互通信息、沟通思想,准确把握孩子发展特征、找出症结、共商措施,齐抓共管。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同步进行,为孩子的成长把脉,保证孩子的正向发展。

2、父母要鼓励孩子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集体活动,并为孩子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

3、父母还应当积极参加父母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现代家庭教育环境。

总之,家庭是孩子一生成长中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教育孩子,其实就是教育自己的一个过程,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最直接的学习榜样。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注重孩子价值观与行为习惯的培养,注意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快乐的家庭教育需要兴趣的培养,需要激励与赏识,需要交流与沟通,需要信任与尊重,更需要方法和艺术。可以说快乐的家庭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而且是主导教育,它给孩子以深入骨髓的影响。我想只要家长善于对孩子提供适宜的条件,教育得法,几乎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显现出心智的光辉。

第五篇:让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灵魂

让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灵魂

——我的“校长管理心语”系列之六

衡水市第二中学 秦海地

南朝王融在《曲水诗序》中说‚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 ,‚文‛是错综交杂的痕迹,是一种界线;‚化‛是改变。各种事物有章有法地聚在一起非常‚美好和谐‛的一种现象就是‚文‛,用这种‚美好和谐‛的理念行之于一切,就是‚以文化之‛,就是‚文化‛的要求。而美好和谐是文化的最高要求。文之以晓义,化之以成天下,可见文化的力量。

文化是沟通人们心灵的最好渠道,文化进入心灵的过程是渐进的,而一旦进入心灵,其作用便是极其深远的。文化,上善若水,看似无形,实则润物无声,融通人心。文化如水,有泽被万物之德,有汇纳百川之量,有因势利导之智,有百折不挠之勇,有随物赋形之美,有滴水穿石之力。

很多知名企业都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当初只有3个人,是一家靠14万元起家的校办工厂,如今则发展成为拥有一系列知名产品的著名成功企业,是中国最大、全球第五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在规模、产量、收入、利润、利税等指标上已连续十几年位居中国饮料行业首位,2010年娃哈哈集团公司在全国民企500强排名第8位。娃哈哈集团公司从小学校园里走出了‚经济奇迹‛,是因为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企业领导就提出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自强不息‛,并以这种文化来指导每一位员工的行动,激励他们发挥主人翁的巨大作用,树立起了一个鲜明的企业文化形象,成为文化兴企的一个典范。

另一家知名企业海尔集团也非常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海尔的斜坡球体论认为,海尔如同一个爬坡的球,基础管理是制止它下滑的止动力,而它倡导‚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和基于‚迅速反映,马上行动‛的工作作风而形成的企业文化则使‚爬坡的球‛有了牵引力。海尔集团认为:如果只有止动力,没有牵引力,或者说只有制度管理,没有文化管理,海尔也就不会有今天的辉煌业绩。

美国曾组织一批科学家对全球二十五年来最成功的企业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不是机会、资本、技术,甚至不是企业的组织结构、员工技能等,企业制胜的法宝在于企业本身独特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企业文化。正如TCL集团总裁李东生所言,哪一个企业能够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领先,哪一个企业就能够建立起竞争优势。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如同卓越的企业必须有优秀的组织文化一样,真正的名校也必须具有先进的学校文化。我们认为,学校更应该注重自身的文化建设,学校应该成为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地方,成为先进文化聚集的场所,成为优秀文化传承的媒介。而一所名校,就应该是精神的特区、文化的家园。一所学校要成为当地最有文化内涵、最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学校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学校文化之间的竞争。文化是学校的‚软实力‛,是一种凝聚力、吸引力、感召力。失去了学校文化的支撑,师生的精神家园将逐渐荒芜,学校的办学层次将流于平庸,学校将失去可持续发展力与核心竞争力,最终只能归于败亡!没有文化的积淀与引领,发展只是陨落的流星,进步只是夜绽的昙花。校园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环境是文化,制度是文化,管理是文化,习惯是文化,行为是文化,状态是文化,精神是文化,道德是文化,修养是文化,心理是文化,风气是文化,执行是文化,管理是文化……文化不仅要洋溢在全体师生脸上,更要凝聚在师生神态、灵魂中。但正因其复杂,所以才需要用力,要让校园文化软实力筑就名校品牌,让文化成为名校的名片。

文化是教育的基本内核,是学校工作的轴心,更是育人成才和学校发展的根基。组织心理学家埃德加•舍恩说:‚领导人真正的重要性就在于创造并管理文化,领导人是否具有独特的才华表现在文化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作为一名校长,我时刻提醒自己,必须注意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提升自己的文化领导力。以文化经营学校,是最上乘的学校管理,也是名校的必由之路。我经常告诉自己,校园文化不是表面的红火热闹,不只是形式的表现,文字的表达,更是内容的浸润、思想的渗透,她是历久弥新、无须张扬的畅达、透悟,是触摸无着、随处弥漫的细致、温馨,她是活跃跳动、激情四射的神韵、灵动,她是全校师生的思想解放、理念更新、思维活跃、幸福发展、和谐共处、教学相长,她是每个人的表里如

一、是非明辨、心态阳光、积极乐观、向上向善。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文化能生成教育力量、凝聚力量、精神力量、约束力量、感召力量,让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灵魂,成为二中发展的原动力,使得学校有了 ‚神来之勇‛,在短时间实现了迅速崛起,实现了跨越发展

熏陶感染荡心胸,此时无声胜有声

——教育力量

文化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规范人的行为,它是一种可持续的教育力量。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优秀的的校园文化,时时处处给师生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心灵感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的成长。为此,我们让花木含情,墙壁说话,让每一条道路,每一栋楼宇,每一个文化区、文化板块,都给师生以熏陶感染,净化着师生的心灵。

‚君子有九思‛(《论语》),‚九思路‛要师生‚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史记》),‚经纬路‛要师生‚经纬天下,经邦纬国,经文纬武‛;‚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景行路‛要师生‚见贤思齐,尊崇高德‛;‚小德川流,大德敦化‛(《中庸》),‚敦化路‛要师生‚修身养德,以德树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弘毅楼‛要师生‚抱负远大,坚强刚毅‛;‚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礼记》),‚格致楼‛要师生‚追求和皈依‘科学精神’‛;‚知行合一‛(王守明),‚知行楼‛要师生‚理论、实践相结合‛;‚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中庸》),‚知远楼‛要师生‚由近知远,由风知源,由微知显‛;‚勤耕楼‛,要二中管理者‚勤耕不辍铸名校,大爱无言写春秋‛ ;‚思源堂‛,要学生‚饮水思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二中人创造了浓郁的二中文化,文化的气息弥漫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造就了二中文化校园、二中文化师生。大道无形,教育无痕,校园文化‚无声胜有声‛。我们让文化的教育功能发挥到极致。文化,在二中成为一种可持续的教育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二中人。

“我是二中人,要为二中发展做贡献”

——凝聚力量

横平竖直的方块汉字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宫商角徵羽的千古佳音述说着炎黄子孙的剑胆琴心。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中华各族儿女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正如雄浑壮阔的大海汇流万千江河,终成浩瀚之气。二中人的智慧与才智在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凝聚之下,形成合力,学校的发展出现了‚井喷‛效应。校园文化成为增强学校凝聚力的精神纽带。‚学校是我家,发展靠大家‛,校园文化使得二中人有了强烈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二中的环境文化、服务文化、制度文化处处凸显教师的主人翁地位,把广大教职工的心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巨大的向心力,使得学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从成功走向成功。‚我是二中人,要为二中发展做贡献‛,学校的发展成为了二中人共同的愿景。把二中打造成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名校,争创更多的‚天下第一‛,成了二中人共同的伟大目标、共同的事业追求,成了二中人浓郁的‚二中情结‛,铸就了鲜活的二中精神。正是校园文化的凝聚作用让二中人众志成城,上下一心,从而使得我校战胜生源难题,突破发展瓶颈,一步一个大跨越,一年一个新高度。

有了文化的润泽,二中的‚团队精神‛迸发出无穷的能量,让二中迅速崛起,创造了教育的奇迹。

“一切皆有可能,超越永无止境”

——精神力量

学校文化塑造学校灵魂。学校灵魂催生学校精神。精神强大,则学校强大。精神雄于天下,则学校雄于天下。二中人充满了自信,因为二中的超越精神已经渗透到每一个二中人的血液当中,并成为了一种精神基因,不断传承。

二中建校仅14年,我们没有丰厚的积淀,缺乏历史年轮的厚重印迹,但我们有着艰苦卓绝的创业史,那份遗憾正为二中夺人魂魄的气概所弥补。在不断的创业过程中,‚一切皆有可能,超越永无止境‛成了我校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核,并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指引着学校克服生源难题,突破发展瓶颈,在绝处中求得生存,在夹缝中求得发展,在发展中求得超越,在超越中爆发力量。

一切皆有可能,昔日名副其实的‚拖尾校‛实现华美转身,‚敢叫日月换新天‛——2008年至今高考成绩连续三年名列全市第二,2010年高考学校各项指标综合排名全省第四,文科本二上线人数名列全省第一。

一切皆有可能,二中人几年内连续创造高考奇迹——2010年本二上线人数是2005年的12倍,本一上线人数是2005年的25倍。

一切皆有可能,中考全市排名5000名以后的学生可以考上清华、北大,当年对学习险些丧失信心的学生可以‚丑小鸭‛变‚白天鹅‛走进全国知名高等学府,三年的努力可以使二中学子实现华美转身。

一切皆有可能,二中‚唯先必争‛,频频‚摘金夺银‛:体育运动会、元旦长跑、健美操比赛,我校学生以绝对优势彰显王者风范;说课比赛,我校教师27人参赛26人一等奖,更有全省全国一、二等奖。

一切皆有可能,昔日学子‚避之犹恐不及‛,今朝竞相前来就学,更有教育同仁不远千里来二中参观交流,二中办学声誉空前提高……

‚超越永无止境‛,二中人将超越精神印在脑海,不断地超越,实现强势发展。尽管每年都有学生毕业、老教工退休,尽管每年都有新生报到、新教工上岗,但是这种‚超越‛的精神已经很好地得到了传承。‚超越‛已经凝聚成了我们学校的精神核心,成为学校文化的动态传承。在超越精神的感召下,我们学校领导班子,率先垂范,朝五晚十,与广大教工并肩奋斗;我们广大教职员工,爱岗敬业,拼搏进取,为学校的崛起而努力;我们二中学子,惜时好学,全面发展,为明天的使命而蓄积能量。‚超越‛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境界。在全员不断‚超越对手,超越自我,超越今天‛的努力下,二中一跃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明星校‛,每一个二中人都因此而成功,因此而荣耀。

‚一切皆有可能,超越永无止境‛已根植二中师生灵魂深处,成为不可撼动的精神力量,成为每一个学校成员终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制度管人,文化管心

——约束力量

文化在制度管不着的地方起作用,在制度止步的地方掘进。制度管人,文化管心。墨子说过: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健康的校园文化,积极的精神氛围,会对师生施加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使他们在有意与无意中受到启发与感染,从而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产生一种完善自我的内在驱动力和约束力,进而使自己自觉形成一种学校‚规范‛和‚软约束‛的效果。在二中,我们打造文明礼貌校园,让粗俗的言谈举止受到约束;我们营建团结和谐集体,让破坏团结的不良行为得到收敛;我们捍卫公平公正,让歪风邪气‚无处藏身‛;我们干事创业、求真务实,让投机钻营‚落荒而逃‛……

我始终认为,校园文化存在潜在的规范作用与非强制性的导向作用。鉴于我校的生源实际,学生行为习惯较差,我们将‚养成‛和‚规范‛融合为自己的校园文化。教师备课区内不接打手机、不大声商量问题,自觉维护办公秩序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教师不迟到、不早退、不怠工,爱岗敬业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内务整理、列队跑操、听课坐姿、书写演算,我们提醒学生‚时时要规范,事事要规范‛;国旗下讲话、爱鸟宣传、放假必做家务、趣味体育等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我们让学生‚成人先成才‛、德智体全面发展……

重视文化的约束力量,我们让‚养成‛和‚规范‛深深浸润广大师生的精神世界,让二中师生‚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感召力量

蔡元培说过,‚我们提倡美育,便是使人类能在音乐、雕塑、图画、文学里又找见他们遗失了的情感……似乎觉到自身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伟大的使命‛。校园是塑造灵魂的精神圣地,环境的育人功能要求我们在校园环境植入浓郁的文化元素,给校园景观赋予文化内涵,突出科学精神、艺术品位和人文关怀,营造愉悦向上的育人环境。

‚铭园‛,要学生‚铭心立报,永矣无贰‛,立志成才;‚宜园‛,‚学习休息两相宜‛,要学生‚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名校林‛,国家重点大学的学校名称及其校训,激励学生成一流人才,树一等品格。‚廊道文化‛、‚墙壁文化‛、‚楼体文化‛更是一股精神力量,弘扬浩然正气,彰显拼搏精神;操场体育看台‚灯箱文化‛中,体育健儿的飒爽英姿与拼搏精神,让二中学子‚高擎二中精神,点燃青春激情‛;学校艺术展牌‚学星风采‛,让二中学子‚见贤思齐‛,让自己成为‚学习之星‛、‚进步之星‛……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文化之于人的影响,也不是靠强制性的灌输,而是靠自觉性的吸取。当文化唤醒了一个人的自觉,那么它所起的作用自然不可估量。文化无言,内心感应。真挚的师生情谊、和谐的人际关系、浓郁的教学氛围、昂扬的精神风貌、文明的行为举止,都是二中的文化元素,感召着二中学子、感召着全体二中人不停向上登攀。

文化如水滴石穿,似绳锯木断,对人的影响深远而持久。对于二中人来说,二中生活是一种经历,是一种成长,更是一种文化熏陶、精神洗礼。精神立校,文化育人。二中文化、二中精神深深植入二中人的内心,并成为二中人终生受用不尽的宝贵财富,让二中发展得更快,让二中师生更成功、更自信!校园文化像蕴含异常丰富的宝藏,挖掘不尽;又像肥沃的土壤,令植物茁壮成长。她孕育教育智慧,生发教育理想,提升教育品格,滋养师生心灵,成就高尚品格,令全体师生生命舒展张扬,使得学校教育有品位,有宽度,有厚度。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灵魂,给二中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力量,使得二中‚快马加鞭‛,加速发展……

下载让学校教研活动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学校教研活动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校本教研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助推器 》学习心得体会

    《让校本教研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助推器 》学习心得体会 11月18日有幸听了睢中校袁长校为我们做了《让校本教研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助推器 》的 讲座,校本教研是推动课程......

    让乡村少年宫成为孩子成长的摇篮

    让乡村少年宫成为孩子成长的摇篮 大丰市草庙镇中心小学地处黄海之滨,麋鹿故里。所辖学区具有范围大、分布广的特点,有些学生是本地父母外出打工、由祖父母或其亲戚照看,有些学......

    让图书馆成为师生幸福成长的摇篮

    关于图书管理使用等方面的汇报材料 ——费集中心学校近几年,随着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逐步落实,费集学校图书室建设、教学图书配备不断得到提高。充分发挥了图书室在教学中......

    让基层成为干部成长的摇篮[五篇模版]

    让基层成为干部成长的摇篮(人民论坛) 裴智勇 《 人民日报 》( 2011年02月25日04 版) 有消息说,到2012年,除部分特殊职位外,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公务员均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让学校成为花园(最终定稿)

    让学校成为花园、乐园、家园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提升学校文化内涵的需要,是提高育人环境的需要。近年来,我校立足实际、追求实效,......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学习笔记 现在的终身教育,要求老师要不断的学习,学生才会不断成长,如果老师不发展,还用老师原来的思想,观点去教育,影响自己的学生,学生还如何去发展呢......

    校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精选合集)

    校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朝阳区王四营中心小学张会来我校地处朝阳区的东南端,在四环与五环路之间。03年随着绿化隔离带的建设,三所农村小学合并迁到了现在的这个新址。现有2......

    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总结(合集)

    教师专业发展在教育这个系统中,也就深受整体系统的影响。教师专业发展不是教师个体的事情,而是与教育系统紧密联系的,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