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故事——走近残疾人[范文模版]
思维转个弯更精彩
长海县小长山中心小学 梁金萍
再次拿起三年级品社课本,去年教学《走近残疾人》参加省评优课的备课过程,至今历历在目。《走近残疾人》是北师大《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友爱残疾人》的第一课时。此课程强调 “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课程呈现的主要形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简而言之,就是用无痕的活动来代替有形的说教。《走近残疾人》这课的教学要求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以体验去感受生活,从而使学生从心灵深处真正理解、关爱、尊重残疾人,从行动上真正帮助残疾人。此课程由一、二年级时期,学生对自我学习和生活的关注转而引入对他人、社会的关注。这一课为学生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种下爱与尊重。
我们面对的学情又是怎样呢?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突出存在着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状况,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关心爱护弱势群体的意识,但同时他们又是最善良和可爱的。如何设计体验残疾人的活动,并不是备课的难点,像模仿聋哑人交流,模仿盲人走路和做事,模仿肢体残疾人照顾自己和学习„„我可以想出很多活动,可是,作为三年级的学生会把活动当成什么,却不能不引起教师的思考。是当成“残疾人的生活”去认真体验的多呢,还是当成“一种游戏活动”乐呵呵的体验者多呢,如果学生把这种体验当成一种游戏活动,怎会有真正的情感体验?又怎会触动他们的心灵?实现教学目标岂不是成为一句空谈?可是,在开课短短几分钟创设一个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又岂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于是如何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来引起学生情感与心灵的共鸣,就成为我备课的难点。我想了好多:用富有渲染力的语言描绘残疾人的生活,激发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设计由一名学生蒙眼到教室前取物,其他学生观察并谈感受激发对残疾人的同情;设计上课铃响时随机抽几名后进教室的同学模仿各种残疾人进入自己座位等等„„ 可这些活动都很难快速激发所有学生的情感真切投入。
在多种方案中,我选择由自己当聋哑人,用从电脑上学的手语对学生说“我见到你们很高兴”。
我预测,学生平时很少接触手语,面对教师的手语可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很难做出合适的反应,所以我想,在录像课之前是不是先渗透一点手语或者要学生先想办法自学一点手语?这样做,有助于录像课的教学环节顺利进行。可是要学生配合教师上作秀课,是我最深恶痛绝的。可是不提前渗透,学生迟迟说不出教师这个聋哑人的意思,教学进行不下去时,我该怎么办?我陷入苦苦思索中。就在我冥思苦想中,我突然一个激灵,为什么一定要引导学生按照我的思路去上课?我们在课改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可在现实中却要学生跟着教师的设计走,突出的还是教师的主导,学生是什么,是教师请的演员吗?既然是创设真实的与聋哑人交流的情境,就必须尊重生活,还原生活,而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健康人了解聋哑人的需求,能与他们交流。学生即使有人理解我的手语,也只能是极个别人,而不了解我的手语意思才是大部分学生真实学情。我的教学又怎能违背真实的生活呢?我,有了新的思路,尊重学生的真实反应,激发学生真实情感,这才是真实高效的课堂教学。
于是新的课堂情境预设出现了: [情境导入]
师:有一名聋哑人,教我用手语对你们说一句话。注意观察我的手势。
[老师表演手语]。
预设一:学生大胆猜想,说出教师手语的大致意思,教师露出被了解后的欣喜,表扬学生平日关注残疾人这个弱势群体,有爱心,希望大家向她(他)学习,然后导入新课:今天,让老师带领你们这些可爱的孩子一起走近残疾人,了解他们的烦恼与痛苦。
预设二: 课堂上出现抓耳挠腮、窃窃私语、愁眉苦脸、紧张着急等状况。多名学生大胆猜测,可风马牛不相及。面对这种情形,教师表情由最初见到学生时的微笑变成着急和紧张。
[老师重新表演一遍手语。] 学生还是不知所云。
师面带苦恼,语调低沉:你们知道我现在的心情吗?
学生看着教师的表情,心情也一定不好受,回答:你很生气;你很着急;你很失望;你很难过„„
师借机用语言渲染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内心的“善”。师:是啊,一句简单的“我见到你们很高兴”,在座这么多人没有人能明白。我的着急苦恼,你们明白。现实生活中,作为一名聋哑人,他们有耳听不见,有嘴说不出,用手比画,别人又经常不明白,他们的苦恼你们是否愿意了解和体会?今天就让我带领你们这些可爱的孩子一起走近残疾人,去了解残疾人的痛苦与欢乐。”
在实际录课时,学生真的如我所预测,没有人说出手语的意思,由于有了新的预设方案,接下来的教学,异常的顺利。在之后的活动中,体验各种残疾人生活的痛苦与烦恼时,孩子们认真模仿,细心的体会,写出了非常真实的感言。有孩子写到,平时没注意,没想到失去一只手,生活中做事竟这样困难,以后我一定好好爱护自己的身体。有的孩子写到,过去看见腿瘸的人走路,我跟在后面模仿,笑话他们,真的太不应该了。他们本来就不幸了,我们应该多关心帮助他们才对。还有的孩子写到,残疾人能克服身体的残疾,顽强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健康人更应该好好学习。听着孩子们发自肺腑的感触,我第一次觉得他们长大了,懂事了。在课堂最后环节,我引导孩子们体会“把我们对残疾人的尊重、关心送进残疾人的心中,残疾人的内心会发生哪些变化?”孩子们在经历了这次真实情境的体验后,纷纷发言:残疾人心中会感到困难、痛苦变小了;会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强了。听着孩子们这么有哲理的话,我感到分外欣慰。
这节课,看似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成功,其实也是情理之中。真生活,才会迸发真情感。真生活才会有真教育。真生活才会出真效果。只要教师的思维转个弯,别总想牵着学生的思维走。尊重生活,尊重学生的真实情感体验,学生就会回报你一个精彩的结局。
第二篇:走近残疾人
《走近残疾人》教学案例 白庙河小学
张金迪
【教学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心里想着他们》的第一个板块《走近残疾人》。【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关爱、帮助特殊的社会群体是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表现,虽然现在政府对于这一群体有很多优待政策,但是由于很大部分公民素质还有待提高,因此生活中还是存在很多歧视残疾人、不善待老人的现象。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这是一个孩子们似陌生又不陌生的话题,由于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年龄不大,且孩子们往往习惯了被人关爱,而不懂得去关心别人,甚至更不懂得去关爱、尊重那些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因此还不能体会到他们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需求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生活体验,增进学生对残疾人和老人的关爱之情;能够理解和尊重残疾人,并对他们在困难面前自强不息的精神持有敬佩之情;能够理解、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行为与习惯:在生活中帮助残疾人。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体察他人观察社会事物和获取社会信息,增强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讨论、体验,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道残疾人生活中的不方便,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在必要能采取适宜的方法帮助他们。【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残疾人及老年人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对他们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难点:理解残疾人的情感和需求,由对残疾人的同情转化为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并能采取适宜的方法帮助他们。【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残疾运动员的比赛画面、残疾人生活的视频、舞蹈《千手观音》制成课件。
2.搜集残疾人专用设施的图片或资料。
学生准备:1.课前收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先进事迹资料;了解残疾人超出常人的地方。
2.初步了解社会生活中各种为帮助残疾人设置的设施,以及帮助残疾人的做法。
3.到社区中去调查或是通过网络了解残疾人专用设施的使用情况。
4.课前调查身边残疾人的生活及生活中的困难和烦恼,他们的愿望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走近残疾人
活动一:情境导入,走近残疾人。
1、课件出示一组残疾人在残奥会上的参赛画面,配上背景音乐。最后将画面定格。
师:从刚刚的画面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2、师:在我们生活的大家庭里,有一类特殊的人群,他们被称作为“残疾人”。
(板书:残疾人)提起残疾人,你首先能想到的是什么呢?(学生可以交流自己的感受,也可谈自己所知道的有关残疾人的总类。如果学生谈到残疾人的类别,教师就相机进行归纳: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
师小结:残疾人就是精神上、智力上、身体上有缺陷的人。现在我们称他们为残障人或弱势群体。他们因为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而造成生理缺陷,有的一辈子生活在无声世界,有一辈子生活在黑暗世界,还有的要一辈子坐在轮椅上„„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一些残疾人,你了解他们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近残疾人的世界,去看看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完整板书:走近残疾人)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图片的展示,把学生带入残疾人的生活中,唤起孩子们对残疾人的敬仰之情,引发学生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热情,进而将话题引入关注残疾人、走近残疾人,了解他们的生活,并适时板书课题:走近残疾人。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活动二:模拟体验,感受残疾人。
1、体验盲人
一部分同学用红领巾蒙住眼睛,从自己的座位出发,绕教室一周再回到自己的座位,另一部分同学可以选择搀扶他们,或是在自己的座位上静静的观看。(体验3分钟。有的孩子在别人的搀扶下回到了自己的座位;有的孩子找不到方向,焦急的摸索;有的孩子差点摔倒。当然也可能有孩子出现嬉笑的现象,教师不用急于制止,而是用语言启发。
2、交流感受
刚刚同学们体验了3分钟盲人的生活,相信一定有很多感受吧!谁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与我们分享?学生自由交流。
刚刚通过体验残疾人的活动,你们就有这么多想法,试想一下,如果把你的眼睛蒙一天呢?蒙一年呢?如果你真的失明了,成了盲人,将会怎样?
是啊,失去了眼睛,多不方便呀,可是,盲人就整天生活在黑暗里。其实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许多残疾人,目前全世界十分之一的人口是残疾人,我国有6000万残疾人,也就是说平均20个人中有一个是残疾人。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不应当被我们忽视,他们一样渴望生活,拥有梦想。那么你们知道残疾人真实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
3、生活中的残疾人
出示残疾人生活的视屏:用脚写字、吃饭,用手触摸辨认人民币,用手杖探路等
学生交流感受。师小结:我们感觉到对正常人来说很容易做到的一件小事对残疾人来说却是非常不容易。想想,他们在生活中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学生交流。
尽管残疾人遇到那么多的困难,但是他们却像我们正常人一样地学习、工作、生活。他们所承受的身体和心灵上的痛苦又是我们常人所无法想象的。小结:孩子们,所有的残疾朋友都和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他们的不幸,值得我们同情;但他们的精神,更让我们感动!有些残疾人更是身残志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设计意图:模拟体验后,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起初,学生们有可能感到活动有趣,发笑不止,但随着体验活动的进展,学生们就会感到在他们看来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残疾人却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完成,感受到残疾人生活的困难。这时过渡到“生活中的残疾人”这部分内容,将录制好的影片放给学生们看,进一步感受残疾人生活、学习过程的艰辛,引发他们的爱心、同情心。】 活动三:欣赏榜样,关注残疾人
1、边小结边放课件,滚动播放开课时的画面。
看到这一副副感人的画面,相信此时,你们一定有更多的感触吧!你想对这些残疾人说什么,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他们用自己的血汗为我国体育事业争得了荣誉,为我国2008年残奥会赢得了主办权。你还知道哪些优秀的残疾人的事迹?
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学生汇报交流搜集到的身残志坚、自强自立的事例。(相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0桑兰自强不息的故事)
教师小结:是啊,这些生活的强者,凭着超人的毅力,通过自己的顽强的努力,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们是一群生命的强者,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3、视频:舞蹈《千手观音》
刚刚同学们欣赏的舞蹈叫做《牵手观音》,是2005年春节晚会上的一个节目。欣赏完这个舞蹈你有什么感受?(学习交流:舞蹈很漂亮、动作很整齐„„)那你们知道这些演员是什么人吗?(聋哑人)这些舞蹈演员生活在没有音乐的无声世界里,要练出这么绝美的舞蹈,是要付出多少艰辛啊!他们的舞姿曾经感动了中国,在2004年雅典残疾人奥运会上的演出,更是赢得了世界人民的掌声,震撼了全世界。他们是用生命真心的拥抱生活,也让自己的生命美丽起来。
4、其实残疾人这个群体他们虽然有着身体的残缺,但他们也有着强于常人的地方,你们知道吗?
师启发,生交流:听觉更好,触觉更强,平衡感更强等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我先让同学们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先进事迹资料,然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残疾人的舞蹈作品《千手观音》展示完毕后,再让学生充分地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在心灵上受到震撼,并适当进行点拨、提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体验的结果。最后再引导学生共同去发现残疾人超出常人的地方,让学生的情感由最初的同情,转化为尊重、钦佩。突破教学难点。】
活动四:升华情感,理解与尊重残疾人
1、老师谈自己的感受:过去,老师和同学们一样,觉得自己是一个健全人,离残疾人的生活很遥远,也只是在远远的观望他们,觉得他们很不幸,甚至可能看到他们还有些害怕。今天当我们走近了残疾人,亲自体验了残疾人的不便,看到他们在困难面前所表现出的自立自强的精神,老师和你们一样被他们乐观的生活态度和顽强的意志深深的打动了,特别是他们其中不乏佼佼者,他们同样对社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在你们对他们有没有新的看法、新的感受?
2、他们和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今后我们该如何对待他们呢?
(学生发言,老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关心、帮助、尊重)
当学生提到尊重时,追问:如何做到尊重?
3、教师伴随《爱的奉献》歌曲总结:我们的社会是个温暖的大家庭,虽然残疾人他们是不幸的,但是只要我们之间平等相待:一句友善的话语;一点由衷的关爱;一份真诚的帮助,这都将改善残疾人的生活。同学们,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是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表现。就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伸出友爱的手,献出自己的爱心,去关爱身边每一个需要特殊关注的人,将世界变成爱的乐园。
对这些残疾人,党和政府又会怎样关爱他们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设计意图:只有源于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这种学习获得的知识最直接,最有效。这种参与活动也在潜移默化、层层递进中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有效突破了难点,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在最后,我提出问题:今后我们该如何对待他们?通过学生回答,引出残疾人虽然身有残疾,但却有着美好幸福的人生。人生与残疾毫无关系。使他们从对残疾人的同情转化为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并追问:尊重具体体现在哪里?注重了行动的落实,避免空喊口号。最后的小结语使学生这种关爱残疾人的思绪一直延续下去。】
板书设计 5.心里想着他们
走近残疾人 关心
帮助
尊重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走近残疾人,知道残疾人的苦难,懂得同情、关心、帮助残疾人,并理解、尊重残疾人】
第三篇:《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模版)
《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
王云
教材分析:
《走近残疾人》是鄂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第二单元第2课内容。《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以体验去感受生活,从而使学生从心灵深处真正理解、关爱、尊重残疾人,从行动上真正帮助残疾人.学情分析:
经调查,学生对残疾人的概念比较清楚,知道残疾人主要是指聋哑人、盲人、肢残人和智残人等。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较少接触到残疾人,他们所看到的大多是在路边乞讨或影视上的残疾人,因此,他们对残疾人的认识仅仅是停留在怜悯、好奇、畏惧、甚至是歧视的层面。
设计理念:
新课标理念强调教师必须创设融洽的学习气氛,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因此,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自己获得的信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探究方式来学习和讨论,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尽情地交流与分享,从中产生心理认识以及新的价值取向和情感,从中学会自我追求和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和个人感受,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1、模拟活动需要的简单材料,如蒙眼用的布、体验卡、写字卡以及多媒体课件等。
2、学生收集一些优秀残疾人的故事资料。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通过生活体验感受,增进学生对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行为与习惯: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学习,讨论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树立尊重、关爱残疾人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用不同方式获得亲身体验,从而增进对残疾人的尊重,友爱的情感。教学难点:
确保学生的体验真实、深刻,在体验中激发帮助残疾人的意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名字叫《千手观音》,这是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一个舞蹈节目,它荣获当年“最受观众喜爱节目”一等奖,同时荣获“特别奖”。
师:它有什么特别之处?(生自由发言)
是的,参加演出的21位演员均是由于先天或者后天的原因导致听力、言语障碍的聋哑人,也就是我们说的残疾人,他们虽然听不到音乐,却能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音乐配合得那么默契,表现的那么完美,多了不起啊!师:是啊,残疾人是一个多么特殊的群体。当你欣赏蓝天白云的时候,当你 聆听美妙动听音乐的时候,当你在操场上快乐奔跑游戏的时候,你可曾想到 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这样一群残疾人?(出示一些残疾人图片)他们到底是怎样生活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残疾人,来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板书课题)
下面,让我们通过两个模拟活动来体验1下吧!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对残疾人已有的认识和学习愿望,在课堂上播放录像,引发学生探究残疾人的生活、学习的欲望,使教学寻找到了适当的切入点,为儿童真正走进残疾人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珍视儿童生活独特价值”的独特理念。)
二、活动体验,理解感悟
(一)活动:体验残疾人的生活。
1、同学们,大家都见过残疾人,但他们的生活到底有多不方便呢,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好,让我们一起来做一次模拟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吧。(多媒出示活动题目)
(1)手势传话。将学生分组后进行“传话活动”。老师告诉单组第一位同学一句话(我想画画),同学们不能动口,只能用手势表述向后传,双组的同学注意观察,双方充分体会聋哑人的生活,最后一名同学说出领会到的意思,师公布
答案。单双组互换、再次体验观察,最后请学生谈体会。
(2)“单手穿衣”。我们再来模仿肢残人,体验一下“单手穿衣”吧!请单数组学生,一只手不准动,只能用另一只手来穿。(双数组同学观察他们是怎样穿鞋、系鞋带的?),单双组互换、再次体验观察,最后请学生谈体会。
(3)蒙眼走路。找几名同学做一下蒙眼走路的体验活动。同学把眼睛蒙住,扮演盲人,在同位同学扶助下从后排座位出发,绕讲台一圈回到原位,单双组互换、再次体验观察,最后请学生谈体会。
通过刚才三个体验活动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同学们自由谈感受)生1:哑巴人心里明白,可说不出来,无法表达,真是太不幸了。
生2:生活在没有阳光的世界里,真是寸步难行,我一分钟也受不了,盲人一辈子这样真是太痛苦了。
生3:一只手做事情真是太不方便了,就连穿鞋这样简单的事也变得很困难,刚才我用了全身的力气还没有穿好时间就到了。
生4:今天我才体会到残疾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以前我还嘲笑过邻居走路一瘸一拐的,我觉得很对不起她,我伤害了她,以后我不会这样做了,我会主动帮助她。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的体验卡上。
(设计意图:这是模拟体验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三次换位体验,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使体验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整体生命投入的过程,并由此产生同情、尊重、关爱残疾人的情感。它真正把学生引进了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 使课堂教学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而是对学生生活的有效引导,从而体现出本课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的核心理念。)
师:其实今天我们体验到的,只是残疾人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实际生活中他们还有许多事要去做,他们需要学习、工作,需要为生存而奔波,需要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所以他们遇到的困难还远远不止这些。
三、心灵导行,情感升华
师:尽管残疾人在生活中困难重重,可是仍有许多残疾人凭借顽强的意志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出了辉煌的成绩。比如说微笑面对一切的桑兰,大家一起拿出品德书看书30页关于桑兰的故事。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课前,同学们一定收集了不少残疾人身残志坚的故事吧,谁愿意讲给大家
听?(学生介绍。)学生讲完之后,老师在播放一段残疾人励志视频。
通过刚才的学习、体验,我们感受到了残疾人的不易,内心世界重新认识残疾人。最后,请大家把自己体验残疾人后的一些感想记录下来。
1、心灵指引。的确,残疾人要像我们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工作,要克服许多我们正常人所难以想像的困难,因此,我们要尊重、关心和帮助他们。社会也为残疾人做了很多事(出示图片并介绍)。你为残疾人做过什么?你打算今后怎样关爱残疾人?(为他们唱一首歌,剪剪指甲等等)。
2、合作探究。出示几幅关于不尊重、不友爱残疾人的漫画后,让学生自由判讨论,请出小法官,进行正确引导。(设计意图:教育的实质效果最终要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和行动中去,生活处处是教育,学生对残疾人的认识、体验逐步深刻,实现教师情感、学生情感和文本所要表达情感的共振,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形成一种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
四、总结,关爱残疾人
播放乐曲:《你是我的眼》
同学们,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就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人人都伸出爱的手,献出自己的爱心,将这世界变成爱的乐园,让我们在爱的呼唤中行动起来,让残疾人的生活更加方便、快乐,让世界更加灿烂美好。让我们做残疾人的眼睛!
板书设计:
战胜困难
顽强、乐观
关爱尊重残疾人
第四篇:《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
《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
周继章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体验残疾人课堂活动使学生获得残疾的亲身体验,从而增进对残疾人的关爱之情。能够理解和尊重残疾人,并对他们在困难面前自强不息的精神持有敬佩之情。
2.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残疾人,培养学生体察他人,观察社会事物和获取社会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体验,使他们获得一种亲身的体验,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残疾人在实际生活中的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
3.知识目标:
知道残疾人生活中的不方便,初步了解我国残疾人保护方面的有关政策和措施。
教学重点:
通过让学生学习、体验、感悟残疾人的社会生活,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从而尊重残疾人,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的情感、关注残疾人生活的意识。
教学难点:
感受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教学用具:
1.课前布置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残疾人。2.课件:视频、残奥会的图片。3.准备体验残疾人的道具。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我最喜欢的节目,我们一起来欣赏。(播放《千手观音》)
师:能告诉我节目的名字吗? 生:千手观音
师:知道老师为什么对这个节目情有独钟吗? 生:(两方面原因一是表演的比较好二是因为表演者都是听不到声音的残疾人)(如果学生答不出二,教师可以自己说)
师:看来我们的思想是相通的。很难想象,这21个姑娘是怎样将这样一个优美的舞蹈演绎出来的,她们听不到美妙的音乐,却能舞出如此动人的舞姿。聋哑人是残疾人中的一种,据统计,我们目前有6000多万残疾人,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样的人称为残疾人吗?
(由于种种原因而有生理缺陷的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残疾人,了解残疾人的生活。请看大屏幕
(二)新授
一、了解残疾人
(播放残疾人生活图片)师:刚才,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谈,3-5人 师: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人吗?他们是怎样生活的?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师:如果想在要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的心情,你觉得哪个词最准合适? 生:难过、可怜。。。
师:是啊!他们因为先天或后天原因不能拥有健全的身体,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适应生活,即使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也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二、体验残疾人生活
师:下面我们就来真正体验一下部分残疾人的生活。活动一:单手穿衣,(肢残)谈感受。活动二:盲人找座位,谈感受。活动三:聋哑人传话,谈感受。
三、关爱残疾人、关注残疾人
师:这仅仅是体验残疾人的活动,你们就有这么多想法,可见,残疾人的生活有多么艰难啊!
师:可是,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他们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学会了许多常人难以做到的本领。(出示纸币)
师:你知道盲人是怎样知道纸币的面值吗? 生:触摸
师:我们也来摸摸看(让学生摸纸币,体验盲人在触摸方面的神奇。)师:你们还观察到哪些残疾人比我们正常人强的地方。生:谈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师:看来大家对残奥会都十分关注,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材料,我们一起看一下。(盘点与正常人同台竞技的九个英雄人物)
生:看课件。
师:他们用自己的血汗为体育事业争得了荣誉,除了体育方面,你还知道哪些方面的优秀人物?
生:张海迪、爱迪生等。生:(交流)
师:过去,我们可能并没有在意身边的残疾人,甚至可能看到他们还有些害怕。今天当我们走近了残疾人,亲自体验了残疾人的不便,看到他们在困难面前所表现出的自立自强的精神,特别是他们其中不乏佼佼者,他们同样对社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在你们对他们有没有新的看法、新的感受。
生:学生交流。(坚强。。。)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大部分是生理健全的人,残疾人毕竟与我们有一些差异。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
生: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要能够理解、尊重他们,当他们面临生活中的困难时,能够伸出爱的手。)
(三)小结:
残疾人和我们一样有太多的向往,但他们的成功要比我们常人艰难的多,他们身残志坚,为了远大的志向,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些精神可佳的残疾人,在满是荆棘的人生之路上奋勇向前。对这些无畏的人儿,我们并不需要特意去做什么,一句鼓励的话、一些关爱的行动、一份真挚的交流,对这些人来说都会是巨大的鼓舞。现在,我们就拿出准备好的心愿卡,把我们的祝福写下来,然后送给身边的残疾人吧!
学生制作、展示
最后,让我们一起唱响《爱的奉献》,让这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板书设计: 走近残疾人
关爱、尊重残疾人
第五篇:走近残疾人教学反思
《走近残疾人》教学反思
火车站小学
鲍泉泉
《走近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话题,现在的孩子由于受到人们不正确的价值观的影响,对残疾人有一种鄙视感。要让他们扭转这种观念,并走近残疾人是困难的,如何让孩子们的情感自然生成?甚至为之落泪?情到深处泪自流,孩子们的情感是真实的,没有深刻的亲身体会,无论老师用多么忧伤的语言,他们的泪水是出不来的,毕竟他们不是演员,生活是他们真正的教材!
一、将“体验”进行到底
通过再次钻研教材,我揣摩出了编者的意图,只要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有感受,体会到残疾人的痛苦并知道去帮助他们,干吗非得要他们哭呢!没有流泪并不等于他们的心没有被震撼,没有眼泪并不等于他们不会理解、关爱、尊重残疾人,更不等于以后他们不去帮助残疾人。于是,我们设计了体验活动,并放慢了节奏,抓住学生瞬间的感悟,来体会残疾人生活的困难。我们设计的“把衣服的拉链拉开,把右手伸到背后,用左手把衣服重新穿上”“蒙眼写字”的游戏,在学生无意识的状态下体验了失去一只手的残疾和盲人的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参与,只有源于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这种学习获得的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真切的感受!起初,学生中有的觉得好玩,但随着体验活动的进展,学生感受到在他们看来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残疾人却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完成,从而深深地体会到了残疾人生活的困难。体验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积极踊跃地把自己的感受同大家一起分享,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每一个在社会上生活的残疾人,都是可亲可敬的。
二、未成曲调先有情
一首好听的乐曲,只要前奏一响,就能拨动起听众的心弦,可谓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亦是如此,创设引人入胜的课堂情境,既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整个课堂的和谐发展做好铺垫,犹如磁铁般牢牢地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心随我动”,创设不同的情景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学设计,让学生如饮甘泉、如品香茗,流连忘返。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使教育入情、入理、入耳、入心,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1、利用故事创设情境
在理解残疾人这一环节,通过倾听残疾人的心声,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嘲笑,我们的讥讽就是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这种痛苦比身体上的残疾还要可怕,这相当于让学生承诺,今后应该怎样对待残疾人,这是对本节课要落实的思想教育的一个检验,学生知道怎样做了,就说明他们的确是受到了思想上的一次洗礼。
2、利用图片创设情境
为了使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转化为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在第四部分,我播放了残奥会的图片,引出残疾人虽然身有残疾,但却有着美好幸福的人生,这种情景创设,有效地在潜移默化、层层递进中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有效地突破了难点,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小组交流主要是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材料的能力,并且通过他自己的收集和整理,他会对了解到的残疾人印象更加深刻,从而受到思想的洗礼和人格的熏陶。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由原来的同情残疾人转变为尊重残疾人,这是一个心理上的大变化。
3、利用图片创设情境
情感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展示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利用视频观看《千手观音》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心灵感受。
整堂课教师没有太多的说教,而是一直扮演着引导学生体验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和学生共同走近残疾人的世界,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唤起了学生对残疾人的关注,深刻地体验到了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不便,残疾人为达到目的较常人更多的付出,也增进了对残疾人的尊重和关爱。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也有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如:在课堂的生成中,教师如何迅速地组织出精炼的语言,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交流学习;如何有效地激励学生使他们表现出更大的热情,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探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