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近残疾人案例及评析
品德与社会
《走近残疾人》案例及评析
《走近残疾人》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的第二个主题——伸出爱的手,这一主题由两课时完成,《走近残疾人》是第一课时。本单元旨在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本课的立足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困难,认识到他们需要人们的尊重、关爱和帮助,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向他们伸出温暖的双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体会和感受残疾人在实际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体察他人,观察社会事物和获取社会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能够理解、尊重和关爱残疾人,并对他们在困难面前自强不息的精神持有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学习、体验、感悟残疾人的社会生活,获得亲身感受,从而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尊重残疾人、关注残疾人生活的意识。教学难点: 感受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教法学法:情景教学法、体验法、欣赏法、谈话法、实践性活动、讲授等多种教法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体验活动的道具、学生搜集残疾人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孩子们!老师看到我们班每个小朋友都十分活泼可爱,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还有一双灵巧的小手,你们知道吗?你们真的非常幸运!因为,同在一片蓝天下,还生活着这样一群特殊而困难的群体:他们或者在漫漫长夜里摸索,或者在无声的世界里生活,或者是靠轮椅、拐杖走着自己的人生。(课件1:出示不同类型的一组残疾人的图片)像他们这种在身体结构上丧失某种功能或者心理上存在某种不正常的人,就是我们今天要关注的社会弱势群体——残疾人。就让我们一起伸出爱的手,走近残疾人,来了解一下残疾人的生活。──板书课题(伸出爱的手走近残疾人)评:基于学生对残疾人已有的认识和学习愿望,把残疾人图片在课堂上播放,引发学生探究残疾人的生活、学习的欲望,使教学寻找到了适当的切入点,为儿童真正走进残疾人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珍视儿童生活独特价值”的独特理念。
二、了解残疾人
这些人因为先天或后天原因不能拥有健全的身体,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适应生活,即使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也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或电视上,见到过残疾人吗?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呢? 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评:这一环节,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课程资源,加深对残疾人的了解,为体验残疾人打下基础。激发学生尊重残疾人的意识
三、体验残疾人的生活
师:同学们,大家都见过残疾人,但他们的生活到底有多不方便呢,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好,让我们一起来做一次模拟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吧。(多媒体出示活动题目)
活动一:单手穿衣。我们再来模仿肢残人,体验一下“单手穿衣”吧!请一组学生,一只手不准动,只能用另一只手来穿。(其他同学观察他们是怎样穿衣服的?)活动二,手语传话。将学生分组后进行“传话活动”。老师告诉单组第一位同学一句话(我想看电视),同学们一个个向后传,不能动口,只能用手势表述。双组的同学注意观察,双方充分体会聋哑人的生活。最后一名同学说出领会到的意思,师公布答案。请生谈体会。
活动三:蒙眼前进。老师先请五位同学到前面来,做蒙眼走路的体验活动。一人把眼睛用丝巾蒙住,体验盲人,单独走完老师要求的路程。一人把眼睛用丝巾蒙住,在另一同学的扶助下走完全程。(路线是从后排座位出发,绕讲台一圈回到对方原位。)(如此设计,是想让学生们在深切地体会到做盲人的不易的同时,体会到得到帮助的盲人比没人帮助的盲人走得快些。请同学们谈一谈在活动中的感受。)
过渡语:刚才我们体验了做一个残疾人的苦和乐,下面我们召开一个交流会,说说你们的切身体验和感受。让我们来听听谁的感受最深。
评:这是模拟体验活动,教师组织学生三次体验,旨在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整体生命投入的过程,并由此感受残疾人生活的实际困难。这样的课堂,是儿童的课堂,它呈现的是儿童的文化,体现的是童心、童真。它真正把学生引进了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使课堂教学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而是对学生生活的有效引导,从而体现出本课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的核心理念。
四、尊重残疾人
师:通过刚才的体验,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聋哑人、盲人,还有许许多多的残疾人在生活中学习中与他人的交往中的种种困难,他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听不到爸爸妈妈亲切的呼唤。他们虽然在生理上有缺陷,但他们残疾而不残废,同样具有奋发图强、努力拼搏的精神,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课件二:播放残疾人为人民服务,学生观看后谈感受。)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是“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图片,咱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三:残奥会)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哪幅画面最让你感动?为什么?(师生交流)他们用自己的血汗为我国体育事业争得了荣誉,为我国2008年残奥会赢得了金牌奖牌第一的好成绩。他们这种身残志坚,不向命运认输、不向自身残疾低头,顽强生活的拼搏精神,值得我们健全人敬仰、学习。那么除了体育方面,你还知道哪些方面的优秀残疾人?(学生交流)
师:过去,我们可能并没有在意身边的残疾人,甚至可能看到他们还有些害怕。今天当我们走近了残疾人,亲自体验了残疾人的不便,看到他们在困难面前所表现出的自立自强的精神,特别是他们其中不乏佼佼者,他们同样对社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在你们对他们有没有新的看法、新的感受?学生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应该尊重他们(板书:尊重),当他们面临生活中的困难时,能够伸出爱的手)。
评:教师精心选择的几位自强不息的残疾人代表,通过多媒体播放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使学生对残疾人的认识、体验逐步深刻,也使本课的教学掀起了高潮。
五、理解、关爱残疾人
师:大家说得都不错,那么在生活中我们是不是都这样做了呢?(生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应该理解残疾人,板书:理解)师:我们每个人都要平等对待他们,理解尊重他们,把他们当作朋友,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替他们领领路,帮他们推推车,„„有的时侯和他们说说话,也是爱的表现。(板书:关爱)
评:本环节加强书本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来实现教师情感,学生情感和文本所要表达情感的共振。同时也把养成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目前有6000多万残疾人。国家为了让大家都来关注残疾人,专门设有全国助残日,你知道是哪一天吗?(每年5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同时,我国还专门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机构和设施,由此可见,残疾人不但值得我们去尊敬,更值得我们去学习。谁来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残疾人 ? 2.奇思妙想。
师:你们想不想为残疾人做点实事呢?现在就请大家当一回小科学家,想一想今后可以为残疾人发明一些什么呢?请各小组讨论讨论,比比看,哪组的点子最好!师:大家的想法真好!希望这些美妙的想法早日实现,使残疾人们过得越来越好!总结:同学们,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是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表现。就让我们在爱的呼唤中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伸出温暖的手,奉献我们的爱,让他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乐!让世界变成爱的乐园!(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
评:这一环节的设计在于让学生从文本回归生活,走进生活,开展更多的活动,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这也是本课最根本的目的所在。课后反思:
经验是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的。对教师而言,在教学活动中对各个问题的两面都加以认真地分析和总结,才有助于自己扬长避短,不断提高。在我执教完“伸出爱的手走近残疾人”一课后,感到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简单地谈谈自己对本课的认识和体会。
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1、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根据教学大纲对本课的知识要求和行为要求,我从知行两方面制定出本课教学目标,目标完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上,紧紧围绕“伸出爱的手走近残疾人”展开教学,借助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一系列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懂得哪些人值得我们关爱,树立起要做关心他人的好孩子的情感愿望。这样,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是老师的劳动对象,但他们也是一群活泼的生命物,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将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课堂上,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亲切的微笑面对孩子,语言自然流畅。我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对学生回答欠佳处,不责备,不急躁,而是鼓励、引导他们说好。“亲其师、信其道”,我努力以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孩子,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压力,轻松愉悦。我注重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我给每个孩子充分发言的机会,一只只小手如雨后春笋一般频频举起,跃跃欲试,让我感到他们正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来,更激发了我的教学热情。据统计,本节课学生的发言率达95%以上。对于坐在教室各个角落的孩子,他们往往容易被老师忽略,但我在教学中,没有忽视这些不起眼的角落,给了这些孩子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教师的期待中,同学的鼓励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就更激励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我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每一次精彩的回答,我都给予充分地肯定。
3、教与学结合,课堂教学中积极尝试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的机会,老师较好地处理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4、课堂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手段先进。本课教学分为“看故事导入——明理导行——评价总结”三大部分,每个环节紧紧相扣,层次清晰。多媒体课件的引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使思品教学的思想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时间合理,有效地保证了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同时也看到,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从事思品教学的时间尚短,还处在学习探索阶段。因此,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如还应加强对教材深度和广度的钻研,教学的形式还需不断的创新,使之更有利于思品课的教学。这些将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提高。
总之,这节思品课,既有体现思品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创新之处,同时也反映了自身尚需努力改进的地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虚心听取同行教师的意见、建议,刻苦磨练,切实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使自己成为一名全面的思品教师。
第二篇:《走近残疾人》教学案例及分析
《走近残疾人》教学案例及分析
教材分析:
《走近残疾人》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的第二个主题——伸出爱的手,这一主题由两课时完成,《走近残疾人》是第一课时。本单元旨在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本课的立足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困难,认识到他们需要人们的尊重、关爱和帮助,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向他们伸出温暖的双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体会和感受残疾人在实际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体察他人,观察社会事物和获取社会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能够理解、尊重和关爱残疾人,并对他们在困难面前自强不息的精神持有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学习、体验、感悟残疾人的社会生活,获得亲身感受,从而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尊重残疾人、关注残疾人生活的意识。教学难点: 感受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教法学法:情景教学法、体验法、欣赏法、谈话法、实践性活动、讲授等多种教法学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体验活动的道具、学生搜集残疾人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孩子们!老师看到我们班每个小朋友都十分活泼可爱,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还有一双灵巧的小手,你们知道吗?你们真的非常幸运!因为,同在一片蓝天下,还生活着这样一群特殊而困难的群体:他们或者在漫漫长夜里摸索,或者在无声的世界里生活,或者是靠轮椅、拐杖走着自己的人生。
(课件1:出示不同类型的一组残疾人的图片)像他们这种在身体结构上丧失某种功能或者心理上存在某种不正常的人,就是我们今天要关注的社会弱势群体——残疾人。就让我们一起伸出爱的手,走近残疾人,来了解一下残疾人的生活。──板书课题(伸出爱的手走近残疾人)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对残疾人已有的认识和学习愿望,把残疾人图片在课堂上播放,引发学生探究残疾人的生活、学习的欲望,使教学寻找到了适当的切入点,为儿童真正走进残疾人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珍视儿童生活独特价值”的独特理念。
二、了解残疾人
这些人因为先天或后天原因不能拥有健全的身体,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适应生活,即使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也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或电视上,见到过残疾人吗?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呢?
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课程资源,加深对残疾人的了解,为体验残疾人打下基础。激发学生尊重残疾人的意识
三、体验残疾人的生活
师:同学们,大家都见过残疾人,但他们的生活到底有多不方便呢,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好,让我们一起来做一次模拟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吧。(多媒体出示活动题目)
活动一:单手穿衣。我们再来模仿肢残人,体验一下“单手穿衣”吧!请一组学生,一只手不准动,只能用另一只手来穿。(其他同学观察他们是怎样穿衣服的?)
活动二,手语传话。将学生分组后进行“传话活动”。老师告诉单组第一位同学一句话(我想看电视),同学们一个个向后传,不能动口,只能用手势表述。双组的同学注意观察,双方充分体会聋哑人的生活。最后一名同学说出领会到的意思,师公布答案。请生谈体会。
活动三:蒙眼前进。老师先请五位同学到前面来,做蒙眼走路的体验活动。一人把眼睛用丝巾蒙住,体验盲人,单独走完老师要求的路程。一人把眼睛用丝巾蒙住,在另一同学的扶助下走完全程。(路线是从后排座位出发,绕讲台一圈回到对方原位。)(如此设计,是想让学生们在深切地体会到做盲人的不易的同时,体会到得到帮助的盲人比没人帮助的盲人走得快些。请同学们谈一谈在活动中的感受。)
过渡语:刚才我们体验了做一个残疾人的苦和乐,下面我们召开一个交流会,说说你们的切身体验和感受。让我们来听听谁的感受最深。
设计意图:这是模拟体验活动,教师组织学生三次体验,旨在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整体生命投入的过程,并由此感受残疾人生活的实际困难。这样的课堂,是儿童的课堂,它呈现的是儿童的文化,体现的是童心、童真。它真正把学生引进了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使课堂教学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而是对学生生活的有效引导,从而体现出本课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的核心理念。
四、尊重残疾:
师:通过刚才的体验,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聋哑人、盲人,还有许许多多的残疾人在生活中学习中与他人的交往中的种种困难,他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听不到爸爸妈妈亲切的呼唤。他们虽然在生理上有缺陷,但他们残疾而不残废,同样具有奋发图强、努力拼搏的精神,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课件二:播放残疾人为人民服务,学生观看后谈感受。)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是“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图片,咱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三:残奥会)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哪幅画面最让你感动?为什么?(师生交流)他们用自己的血汗为我国体育事业争得了荣誉,为我国2008年残奥会赢得了金牌奖牌第一的好成绩。他们这种身残志坚,不向命运认输、不向自身残疾低头,顽强生活的拼搏精神,值得我们健全人敬仰、学习。那么除了体育方面,你还知道哪些方面的优秀残疾人?
(学生交流)
师:过去,我们可能并没有在意身边的残疾人,甚至可能看到他们还有些害怕。今天当我们走近了残疾人,亲自体验了残疾人的不便,看到他们在困难面前所表现出的自立自强的精神,特别是他们其中不乏佼佼者,他们同样对社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在你们对他们有没有新的看法、新的感受?学生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应该尊重他们(板书:尊重),当他们面临生活中的困难时,能够伸出爱的手)。
设计意图:教师精心选择的几位自强不息的残疾人代表,通过多媒体播放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使学生对残疾人的认识、体验逐步深刻,也使本课的教学掀起了高潮。
五、理解、关爱残疾人
师:大家说得都不错,那么在生活中我们是不是都这样做了呢?(生交流感受)
(引导学生认识到应该理解残疾人,板书:理解)
师:我们每个人都要平等对待他们,理解尊重他们,把他们当作朋友,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替他们领领路,帮他们推推车,„„有的时侯和他们说说话,也是爱的表现。(板书:关爱)
设计意图:本环节加强书本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来实现教师情感,学生情感和文本所要表达情感的共振。同时也把养成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目前有6000多万残疾人。国家为了让大家都来关注残疾人,专门设有全国助残日,你知道是哪一天吗?(每年5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同时,我国还专门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机构和设施,由此可见,残疾人不但值得我们去尊敬,更值得我们去学习。谁来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残疾人 ?
2.奇思妙想。
师:你们想不想为残疾人做点实事呢?现在就请大家当一回小科学家,想一想今后可以为残疾人发明一些什么呢?请各小组讨论讨论,比比看,哪组的点子最好!
师:大家的想法真好!希望这些美妙的想法早日实现,使残疾人们过得越来越好!
总结:同学们,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是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表现。就让我们在爱的呼唤中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伸出温暖的手,奉献我们的爱,让他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乐!让世界变成爱的乐园!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在于让学生从文本回归生活,走进生活,开展更多的活动,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这也是本课最根本的目的所在。
课后反思:
经验是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的。对教师而言,在教学活动中对各个问题的两面都加以认真地分析和总结,才有助于自己扬长避短,不断提高。在我执教完“伸出爱的手走近残疾人”一课后,感到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简单地谈谈自己对本课的认识和体会。
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1、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根据教学大纲对本课的知识要求和行为要求,我从知行两方面制定出本课教学目标,目标完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上,紧紧围绕“伸出爱的手走近残疾人”展开教学,借助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一系列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懂得哪些人值得我们关爱,树立起要做关心他人的好孩子的情感愿望。这样,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是老师的劳动对象,但他们也是一群活泼的生命物,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将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课堂上,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亲切的微笑面对孩子,语言自然流畅。我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对学生回答欠佳处,不责备,不急躁,而是鼓励、引导他们说好。“亲其师、信其道”,我努力以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孩子,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压力,轻松愉悦。我注重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我给每个孩子充分发言的机会,一只只小手如雨后春笋一般频频举起,跃跃欲试,让我感到他们正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来,更激发了我的教学热情。据统计,本节课学生的发言率达95%以上。对于坐在教室各个角落的孩子,他们往往容易被老师忽略,但我在教学中,没有忽视这些不起眼的角落,给了这些孩子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教师的期待中,同学的鼓励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就更激励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我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每一次精彩的回答,我都给予充分地肯定。
3、教与学结合,课堂教学中积极尝试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的机会,老师较好地处理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4、课堂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手段先进。本课教学分为“看故事导入——明理导行——评价总结”三大部分,每个环节紧紧相扣,层次清晰。多媒体课件的引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使思想品德教学的思想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时间合理,有效地保证了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同时也看到,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从事思想品德教学的时间尚短,还处在学习探索阶段。因此,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如还应加强对教材深度和广度的钻研,教学的形式还需不断的创新,使之更有利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这些将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提高。
总之,这节思想品德课,既有体现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创新之处,同时也反映了自身尚需努力改进的地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虚心听取同行教师的意见、建议,刻苦磨练,切实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使自己成为一名全面的思想品德教师。
第三篇:走近残疾人
《走近残疾人》教学案例 白庙河小学
张金迪
【教学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心里想着他们》的第一个板块《走近残疾人》。【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关爱、帮助特殊的社会群体是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表现,虽然现在政府对于这一群体有很多优待政策,但是由于很大部分公民素质还有待提高,因此生活中还是存在很多歧视残疾人、不善待老人的现象。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这是一个孩子们似陌生又不陌生的话题,由于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年龄不大,且孩子们往往习惯了被人关爱,而不懂得去关心别人,甚至更不懂得去关爱、尊重那些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因此还不能体会到他们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需求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生活体验,增进学生对残疾人和老人的关爱之情;能够理解和尊重残疾人,并对他们在困难面前自强不息的精神持有敬佩之情;能够理解、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行为与习惯:在生活中帮助残疾人。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体察他人观察社会事物和获取社会信息,增强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讨论、体验,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道残疾人生活中的不方便,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在必要能采取适宜的方法帮助他们。【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残疾人及老年人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对他们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难点:理解残疾人的情感和需求,由对残疾人的同情转化为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并能采取适宜的方法帮助他们。【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残疾运动员的比赛画面、残疾人生活的视频、舞蹈《千手观音》制成课件。
2.搜集残疾人专用设施的图片或资料。
学生准备:1.课前收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先进事迹资料;了解残疾人超出常人的地方。
2.初步了解社会生活中各种为帮助残疾人设置的设施,以及帮助残疾人的做法。
3.到社区中去调查或是通过网络了解残疾人专用设施的使用情况。
4.课前调查身边残疾人的生活及生活中的困难和烦恼,他们的愿望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走近残疾人
活动一:情境导入,走近残疾人。
1、课件出示一组残疾人在残奥会上的参赛画面,配上背景音乐。最后将画面定格。
师:从刚刚的画面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2、师:在我们生活的大家庭里,有一类特殊的人群,他们被称作为“残疾人”。
(板书:残疾人)提起残疾人,你首先能想到的是什么呢?(学生可以交流自己的感受,也可谈自己所知道的有关残疾人的总类。如果学生谈到残疾人的类别,教师就相机进行归纳: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
师小结:残疾人就是精神上、智力上、身体上有缺陷的人。现在我们称他们为残障人或弱势群体。他们因为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而造成生理缺陷,有的一辈子生活在无声世界,有一辈子生活在黑暗世界,还有的要一辈子坐在轮椅上„„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一些残疾人,你了解他们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近残疾人的世界,去看看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完整板书:走近残疾人)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图片的展示,把学生带入残疾人的生活中,唤起孩子们对残疾人的敬仰之情,引发学生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热情,进而将话题引入关注残疾人、走近残疾人,了解他们的生活,并适时板书课题:走近残疾人。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活动二:模拟体验,感受残疾人。
1、体验盲人
一部分同学用红领巾蒙住眼睛,从自己的座位出发,绕教室一周再回到自己的座位,另一部分同学可以选择搀扶他们,或是在自己的座位上静静的观看。(体验3分钟。有的孩子在别人的搀扶下回到了自己的座位;有的孩子找不到方向,焦急的摸索;有的孩子差点摔倒。当然也可能有孩子出现嬉笑的现象,教师不用急于制止,而是用语言启发。
2、交流感受
刚刚同学们体验了3分钟盲人的生活,相信一定有很多感受吧!谁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与我们分享?学生自由交流。
刚刚通过体验残疾人的活动,你们就有这么多想法,试想一下,如果把你的眼睛蒙一天呢?蒙一年呢?如果你真的失明了,成了盲人,将会怎样?
是啊,失去了眼睛,多不方便呀,可是,盲人就整天生活在黑暗里。其实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许多残疾人,目前全世界十分之一的人口是残疾人,我国有6000万残疾人,也就是说平均20个人中有一个是残疾人。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不应当被我们忽视,他们一样渴望生活,拥有梦想。那么你们知道残疾人真实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
3、生活中的残疾人
出示残疾人生活的视屏:用脚写字、吃饭,用手触摸辨认人民币,用手杖探路等
学生交流感受。师小结:我们感觉到对正常人来说很容易做到的一件小事对残疾人来说却是非常不容易。想想,他们在生活中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学生交流。
尽管残疾人遇到那么多的困难,但是他们却像我们正常人一样地学习、工作、生活。他们所承受的身体和心灵上的痛苦又是我们常人所无法想象的。小结:孩子们,所有的残疾朋友都和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他们的不幸,值得我们同情;但他们的精神,更让我们感动!有些残疾人更是身残志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设计意图:模拟体验后,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起初,学生们有可能感到活动有趣,发笑不止,但随着体验活动的进展,学生们就会感到在他们看来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残疾人却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完成,感受到残疾人生活的困难。这时过渡到“生活中的残疾人”这部分内容,将录制好的影片放给学生们看,进一步感受残疾人生活、学习过程的艰辛,引发他们的爱心、同情心。】 活动三:欣赏榜样,关注残疾人
1、边小结边放课件,滚动播放开课时的画面。
看到这一副副感人的画面,相信此时,你们一定有更多的感触吧!你想对这些残疾人说什么,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他们用自己的血汗为我国体育事业争得了荣誉,为我国2008年残奥会赢得了主办权。你还知道哪些优秀的残疾人的事迹?
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学生汇报交流搜集到的身残志坚、自强自立的事例。(相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0桑兰自强不息的故事)
教师小结:是啊,这些生活的强者,凭着超人的毅力,通过自己的顽强的努力,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们是一群生命的强者,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3、视频:舞蹈《千手观音》
刚刚同学们欣赏的舞蹈叫做《牵手观音》,是2005年春节晚会上的一个节目。欣赏完这个舞蹈你有什么感受?(学习交流:舞蹈很漂亮、动作很整齐„„)那你们知道这些演员是什么人吗?(聋哑人)这些舞蹈演员生活在没有音乐的无声世界里,要练出这么绝美的舞蹈,是要付出多少艰辛啊!他们的舞姿曾经感动了中国,在2004年雅典残疾人奥运会上的演出,更是赢得了世界人民的掌声,震撼了全世界。他们是用生命真心的拥抱生活,也让自己的生命美丽起来。
4、其实残疾人这个群体他们虽然有着身体的残缺,但他们也有着强于常人的地方,你们知道吗?
师启发,生交流:听觉更好,触觉更强,平衡感更强等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我先让同学们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先进事迹资料,然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残疾人的舞蹈作品《千手观音》展示完毕后,再让学生充分地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在心灵上受到震撼,并适当进行点拨、提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体验的结果。最后再引导学生共同去发现残疾人超出常人的地方,让学生的情感由最初的同情,转化为尊重、钦佩。突破教学难点。】
活动四:升华情感,理解与尊重残疾人
1、老师谈自己的感受:过去,老师和同学们一样,觉得自己是一个健全人,离残疾人的生活很遥远,也只是在远远的观望他们,觉得他们很不幸,甚至可能看到他们还有些害怕。今天当我们走近了残疾人,亲自体验了残疾人的不便,看到他们在困难面前所表现出的自立自强的精神,老师和你们一样被他们乐观的生活态度和顽强的意志深深的打动了,特别是他们其中不乏佼佼者,他们同样对社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在你们对他们有没有新的看法、新的感受?
2、他们和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今后我们该如何对待他们呢?
(学生发言,老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关心、帮助、尊重)
当学生提到尊重时,追问:如何做到尊重?
3、教师伴随《爱的奉献》歌曲总结:我们的社会是个温暖的大家庭,虽然残疾人他们是不幸的,但是只要我们之间平等相待:一句友善的话语;一点由衷的关爱;一份真诚的帮助,这都将改善残疾人的生活。同学们,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是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表现。就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伸出友爱的手,献出自己的爱心,去关爱身边每一个需要特殊关注的人,将世界变成爱的乐园。
对这些残疾人,党和政府又会怎样关爱他们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设计意图:只有源于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这种学习获得的知识最直接,最有效。这种参与活动也在潜移默化、层层递进中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有效突破了难点,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在最后,我提出问题:今后我们该如何对待他们?通过学生回答,引出残疾人虽然身有残疾,但却有着美好幸福的人生。人生与残疾毫无关系。使他们从对残疾人的同情转化为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并追问:尊重具体体现在哪里?注重了行动的落实,避免空喊口号。最后的小结语使学生这种关爱残疾人的思绪一直延续下去。】
板书设计 5.心里想着他们
走近残疾人 关心
帮助
尊重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走近残疾人,知道残疾人的苦难,懂得同情、关心、帮助残疾人,并理解、尊重残疾人】
第四篇:走近残疾人课堂实录
一、音乐导入
1.欣赏乐曲《命运交响曲》贝多芬耳聋创作,顽强抗争。生活中不乏残疾人。引出课题《走近残疾人》
二、生活中的残疾人
1.平时见到过哪些残疾人?盲人、聋哑人…… 2.有的出生残疾、生活意外残疾(贝多芬)、因为汶川地震造成残疾,六千多万残疾人。3.提问:生活中如何对待残疾人?
生:看见盲人过马路扶他、不礼貌躲避残疾人、师:怎么称呼残疾人? 生:不礼貌喊盲人瞎子
三、体验活动
师:有的叫瞎子、叫瘸子,刺痛他们的心。有时候正常人诧异的打量也会造成伤害,为什么他们会这么敏感、脆弱?用体验活动真实感受。
(一)体验盲人生活——找粉笔 【个别体验】
1.请一生上去蒙眼,一生随意放粉笔盒于教室桌子上,一生保护安全,只动手不动口,要求蒙眼者一分钟内尽力找到粉笔。
师:其他同学不要发出声音,用心认真看她找粉笔的样子。(边说边转动生身体数圈?没有必要)
2.生在一生帮助下于各张桌子上摸索粉笔,其他人安静注视,没有找到粉笔。【交流感受】
1.在座的学生看到什么?
生1:残疾人找粉笔,这摸摸那摸摸没有摸着
师:这位同学体验残疾人,她在找粉笔,她是不断地在摸索,观察得很仔细。还有没有同学要补充?
生2:找粉笔的时候很迷茫 师:她会很迷茫
生3:因为找不到方向会乱摸,心里很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 师:你认为她心里会很着急。同学们有这样的想法吗 全班:有
师:这是我们做看到的、2.保护她的女生什么感受?
生:粉笔就在她手前却看不到,她没有往那边摸。我想告诉她却不能说出来,只能保护她不让她碰倒桌子凳子不要摔倒。师:你多想去帮帮她吖 3.体验者感受
生:有人笑我(略带哽咽)师:听到笑声,你的感受如何? 生:很难过、师:从她的言语中我也听出了这份难过和悲伤的心情,好的请坐。
师:是啊同学们,刚才听到一些同学的不嘲笑不歧视就是对残疾人的尊重。笑声老师也觉得很刺耳。可能你认为他不断摸索的样子很可笑。但你想到过吗,她正是通过双手一次次触摸,双脚一次次探索艰难前行。在看到和我们不同的残疾人朋友时,我们不应该嘲笑他们,应该尊重他们(板书尊重)不嘲笑不歧视就是对他们的尊重。【共同体验】
请生闭上眼睛,假如都是盲人,从书包中找出语文书 【交流分享】这一次拿语文书和平时有什么不同?
生1:以前一拉开拉链就能找到语文书,现在要把所有的书翻一下才能找到。师:翻遍所有的书才能把语文书找出来。比平时要怎么样? 生1:慢很多 师:时间要久 生2:
师:同学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受,这次拿语文书比平时要困难对吗? 生:对
师:短短的体验就感受到了他们生活的困难。我们仅仅以活动的方式体验盲人的生活,但对他们来说,这样黑暗的世界并不是游戏,是他们要面对的黑暗的人生。他们的世界没有颜色,只有一片黑暗,看不到绚丽的花朵,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他们只能在黑暗的世界里不断前行。他们已经有太多不同了,作为一名健康的正常人,我们还能去嘲笑他们吗? 生:不能
师:是啊同学们今后遇到和我们不同的残疾人,大家还会笑吗 生:不会
(二)体验失臂——单手系红领巾 【体验】
师:残疾人这个庞大的群体中除了盲人还有聋哑人、肢体残疾的人,下面进行另一个体验活动,体验以下如果失去右臂,我们的生活又将如何呢?
请同学们把红领巾解开放在桌子上,放好的孩子请坐直。同学们双手配合可真快啊。现在请你把右手背在身后,记住体验过程中你的右手不能离开后背。假如你们都是失去右手的残疾人,请你只用一只左手来系领巾,时间两分钟,用心体验。师:有的同学很努力,用心来体验一下(下去指导)【交流感受】
师:停。保持不要动,老师采访一下,系好的举手,没系好的举手。谁能来说一说,为什么没系好?
生1:因为失去右手,左手力量没有右手多……
师:如果有右手的配合,你能很轻松地把后面的领巾压过来对吗?(边说边动作示范)
可是现在我们只能用左手你感觉怎样? 生1:没有力气
师: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生2:红领巾老跑,用牙齿帮忙 师:下面还有用牙齿帮忙的吗 生纷纷举手
师:采访一个系好的孩子。这次系领巾和平时有什么不同 生3:系的时候老师掉,插进去的时候老跑。
师:复述,系好的孩子你也感觉到这样的困难了吗 生点头
师总结:即便是系好的孩子也感觉到和平时有太多不同。这次实在是太难了。双手配合吧领巾系好,记好坐直。
四、畅谈感受 1.师:短短几分钟就体验到残疾人生活中种种不便,他们却天天如此年年如此,还会遇到什么困难?
生1:看不见找不着
生2:盲人看不见红灯绿灯 师:生命的威胁
生3:大街上走容易碰倒尖锐物品划伤自己 师:更容易受伤
生4:失去一只手穿衣都没法穿
生5:穿衣服吃饭刷牙不方便,心里无助 师:更需要爱。掌声送给她。师:这些残疾人在生活中要面临更多难题。生活没有一帆风顺,但对于她们而研究更多困难。他们在轮椅上奋力要动车轮,为了和我们一样能正常行走。他们双手不断摸索频频碰壁,但毫不放弃为的就是和我们一样能独立地生活。今天我们通过体验活动体验他们生活中的不便,我们就更明白作为一个正常人要对残疾人多一份理解。(板书理解)
五、走近残疾人
(一)了解王辰
师:残疾人离我们并不遥远,老师就教到过这样一位孩子。
(播放我们的朋友——王辰图片配乐,教师声情并茂讲解脑瘫儿王辰困境。【小组讨论】假如这样一位大哥哥生活在同一个班级里,你们准备怎么做,哪些做法更可行,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一会选出代表发言。(师相机询问参与讨论)
【交流反馈】哪个小组已经讨论完了,选出一位代表和我们讨论一下。
生1:举手的时候把另一只手放下去,有些问题他知道说不出来可以帮他写出来。师:你觉得他们的做法可行吗? 生2:帮他举手他自己怎么上课? 师:那怎么办?
生3:找一个好同桌随时帮助他。师:大家觉得这样可以吗? 生:可以。
师:哪个组还有补充
生4:找力气打的人帮助他上下楼梯。师:同学们这样对不对?
生5:帮了他自己不能回家。力气不可能那么大。师:王辰哥哥有一个轮椅。
生6:买一本字帖,下课教他写字、生7:帮他读书,买一个放大镜、师:可行吗?
生8:不可行。手没有力气,拿不动 师:是啊,王辰本来手就没力气 生9:做一根棍子(太麻烦)生10:下课跟他玩,找回自信
师:从王辰角度考虑问题。帮助它是否能接受。故意帮助不接受。心里敏感,怎样更容易接受帮助? 生:捐钱,当成礼物送给他。
(二)帮助王辰
我们的老师同学怎么帮助她的呢。播放图片、讲解(教室放在一楼、有两个位子、老师关心、同学帮助,字迹工整、进步,找到自信和勇气)。【读感谢信】
第五篇:《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
北重六小 史静
教案背景:
班上同学都是健全的人,学生大部分没有接触过残疾人,因此不太了解残疾人生活的艰难和内心的痛苦,而现在的学生又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中存在着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状况,孩子们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关心爱护弱势群体的意识。
教材分析:
《走近残疾人》是小学《品德与社会》第七册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的第二个主题——伸出爱的手,这一主题由两课时完成,《走近残疾人》是第一课时。本课的立足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困难,理解残疾人的内心,认识到他们需要人们的尊重和关爱,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关怀他们,向他们伸出温暖的双手。
教学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走近残疾人》这一课投射出育人的光芒,本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习经验出发。教学中,创设能让学生体验的情境,营造浓浓的情感交流氛围,通过换位体验、资料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感悟、体验,从而使学生从心灵深处真正理解、尊重、关爱残疾人,从行动上真正帮助残疾人。
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体验感受他们生活的诸多不便。
2、让学生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范例,从而敬佩那些付出比正常人更多努力的残疾人。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心中有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行为与习惯
1、大家共同参与自己所创造的残疾人情境,组织学生展开活动。
2、能尊重残疾人,设身处地为残疾人着想,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三、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和社会责任感。
四、过程与方法
通过换位体验、资料搜集、讨论分享、讲故事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残疾人在生活上有许多困难,社会给予残疾人许多关怀,帮助残疾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
1、体验残疾人的生活和自我感受。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了解残疾人
教师打一个哑语。
师:猜一猜,老师做的动作是什么意思?(学生猜手势的意思)说一说老师现在的心情如何?
师:在我们的社会中就生活着这一种类型的人,他们是——残疾人,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吧?
二、体验感悟,理解残疾人
师:当我们欣赏那蓝天白云的时候,当我们聆听美妙动听的音乐的时候,当我们坐在这宽敞与整洁的教室学习的时候,大家可曾想过我们身边
还有这么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呢?咱们开展一个模拟体验活动,亲身感受一下。
(一)模拟活动,体验残疾人生活
模拟活动一:体验肢体残缺人的生活——单手穿衣。
师:我们来尝试一下单手穿衣。请把你外套脱下,然后把你的左手放在背后,请用你们的右手把外套穿好,在活动中,左手始终不能离开你的后背。
学生在模拟活动时,教师应随机采访: 师:一只手穿衣,你有什么感受?
师:看来同学们都体验到了,正常人容易做到的事情,对残疾人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
模拟活动二:体验盲人的生活——盲人走路。
师:请一位同学戴上眼罩从座位上走到讲台拿书,再回到自己的位置。师:采访“盲人”:蒙着眼走路,有什么感觉? 模拟活动三:体验聋哑人活动——问路。
师: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来,表演聋哑人问路情景。(到北海小学的路怎么走?)
师:请大家细心体会,假如自己成了聋哑人,心情怎样?
(二)交流体验活动的感受
师:说说你体验了这几个活动,有什么感受?
师:是呀,身体的残疾给他们的生活蒙上了重重的阴影,他们不仅要面对生活给他们带来的极大困难和不便,还要忍受着周围一些人蔑视的话语和冰冷的眼神,此时此刻,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生:理解、鼓励、支持……
(三)行为辨析,明理导行
师:但是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是这样做的(出示图片),(他们这样
做对吗?
师:遇上这样的情况,残疾朋友肯定很伤心。他们最怕的就是别人的歧视、嘲笑、侮辱。残疾朋友心里最需要的是我们能理解、尊重他们。
三、资料搜集,尊重残疾人
师:是啊,残疾朋友是应该得到我们的理解、尊重和支持的。你看,在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残疾朋友很了不起,他们自立自强,顽强地克服了内心的痛苦和行动的不便,去完成常人能做到的甚至做不到的,成为了生活中的强者。
(一)出示画面,牵动学生情绪 出示一:“里约残奥会”精彩画面
师:让我们一起再次回味一下那些生活中的强者吧?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哪幅画面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出示二:内蒙古美德少年---王金海,在逆境中毫不屈服,身边的强者,站起来读一读吧!
(二)交流资料,深化内心感受
师:读完这些感人的事迹,你们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生:他们虽然在生理上有缺陷,但他们残疾而不残废,同样具有奋发图强、努力拼搏的精神,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师: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残疾人自立自强的事例?现在你们对残疾人有没有新的看法、新的感受?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生:小组汇报交流的感想。
四、联系实际,关爱残疾人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目前有6000多万残疾人。国家为了让大家都来关注残疾人,专门设有全国助残日,你知道是哪一天吗?同时,我国还专门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机构和设施(请看——出示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的资料。)
师:我们准备怎样去帮助身边的残疾人呢?
师:大家把自己表达对残疾人关爱的方式写到 “爱心卡”上吧。师:读给大家听,再投进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爱心箱”中。
五、总结
箱子能装下孩子们手中的小卡片,却装不下大家对残疾人浓浓的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就让我们在爱的呼唤中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伸出温暖的手,奉献我们的爱,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快乐!让世界变成爱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