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近动物(案例)
走近动物
动物与人类生息相关,是生命之链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朋友们最喜欢亲近、交流的知心朋友。这个活动,就是以人类的朋友——动物为活动对象,设计猜谜、故事、表演、手工制作、设计动物家园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科学、人文、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在活动过程中既有合作探究学习,又有个性特长展示,既有媒体资料播放,又有自主创新制作,突出实践课的综合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学情分析:
我校二(2)班的学生聪明活泼,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上课发言积极踊跃,对于各种新知都有浓厚的爱好。
这些学生大部分都是民工子弟的孩子,由于家长忙于工作而忽视了带孩子外出走走看看,因此大部分学生的知识面并不丰富,并不广。
基于学生的这个遗憾,我特意选择了“动物”这个内容作为教学内容。因为这些孩子来自于农村,虽然知识面不丰富,虽然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但是对于动物的一些特点特征他们还是很熟悉的。当这些孩子谈到各种各样的动物时,就像是有经验的老者在与你对话一样,他们会对你侃侃而谈,这样也能提高这些孩子的自信心。
同时,在课堂上我还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传播更多的信息。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1、通过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相互交流帮助,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让他们感受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2、在成果汇报、展示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实践出成果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培养其自信心。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能力培养:
1、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长见识。
2、通过制作喜爱的小动物,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想象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参与、合作学习意识及自主探究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认知能力:
1、让学生了解小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研究爱好。
2、初步学会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懂得与他人交往的社会交际能力,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培养学生制作小动物剪贴画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预备制作小动物的各种材料。
2、学生观察自己生活四周的小动物及它们的特点,收集有关小动物的谜语、故事、诗歌,学唱《我爱我的小动物》歌,预备制作小动物的各种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猜一猜。
1、教师课件播放有关小动物的录像,并配上不同动物特征的音乐。
2、学生观看录像毕,表演或出谜,猜猜是什么动物。比比谁把小动物的特征表演得最象,谁猜的最准。
(设计意图:
1、通过观看小动物的录像,用肢体语言将小动物有特征的地方表演出来,从而调动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研究的爱好。
2、用猜一猜的游戏激发学生的探究爱好,能成功的将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3、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二)自主合作,说一说。
1、教师问: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告诉大家自己最喜欢的是什么小动物?它又有什么特征呢?根据学生发言,课件演示相应的小动物。
2、学生组合动物小组,合作讨论。
(1)语言表达:我喜欢的小动物是(),它有()的(),()的()……
(2)歌曲表演。
(3)诗歌故事表演。
(设计意图:《新课标》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感爱好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素养。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自主组合动物小组,自主选择表达方式,来告诉大家自己的喜好,体现了开放的教学思路,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
(三)合作探究,学一学。
1、教师问:这些小动物真有趣!你想不想制作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你预备用什么方法来制作?
2、学生自学资料上介绍的几种制作方法,动物小组讨论,将自学中的疑难地方提出来。
3、教师问:还有其它的制作方法吗?鼓励学生研究出资料上没有的工艺制作方法。
4、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组交流、共同讨论,发表不同的见解,对“纸工艺”、“布艺”、“泥塑”及其他工艺制作的技法进行探究、讨论,分析、设计制作方法。
(设计意图:
1、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创造能力。
2、多合作讨论,可以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注入催化剂。在小组讨论中,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思维的螺旋性上升。这种共同讨论为学生的求同求异思维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
5、教师问:你们研究出了哪种工艺制作方法呢?评选“小小发明家”,并佩戴小红花。
6、学生小组交流,并评价
7、教师问:你预备用哪种工艺方法来制作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呢?
8、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
(四)、创意设计,做一做。
1、教师在教室中心设置一个“制作材料库”,将学生在制作中可能会用到的材料收集在一起。讲明留意点:A、留意安全;B、讲卫生。课件播放与动物有关的音乐巡回指导,鼓励学生自由发挥,随心所欲进行创作。
2、学生在“制作材料库”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材料。自由组合,用自己喜欢的工艺制作方法抓住小动物的特点创作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设计意图:
1、自主活动中的人格培养尤为重要,这一环节的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讲卫生的习惯。
2、想象是思维的体操,学生在工艺制作时,自由发挥度较大,充分的想象拓展了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提示:我们在制作小动物时将它最有特点的地方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来,虽然身体比例不是很正确,但却非常有趣。
4、学生将制作好的小动物放到教室前面的“动物王国”展示台上。互相欣赏,互相评价,也可互换互玩。
(设计意图: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体验创作后的成就感。)
第二篇:走近秋天案例
走进秋天
土门子中心小学 四年级 田文娟
活动背景: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田野金黄;菊花盛开,落叶飘扬……金色的秋天是农村田野中最美的季节。我们学校地处农村,校园周围有大片田地,很多学生家中就种着各种果树,有的学生家中还有菜园。这些特点,便于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直观地发现秋天的季节特征,有利于本活动的开展。本次活动主要是通过观察秋天的天气、动植物等的变化,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欣赏秋天的美,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目标 :
知识与能力:观察认识秋天的特征,体验、发现、感受大自然的美。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上网,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观察、体验、制作,提高动手操作技能。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与态度:
1、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2、完成制作的成就感。
3、小组合作,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活动重难点:
重点: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感受大自然的美。
难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感受阶段。
要搞好这样一次研究性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感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指导要具体,引导要恰当。因此在这一阶段我们设计了几个环节,以便让学生对此课题的研究有更充分的准备。
环节a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季),你们喜欢秋天吗?你喜欢秋天的什么?
生:我喜欢秋天的落叶。生:我喜欢秋天的菊花。
生:我喜欢秋天的天空,高高的蓝蓝的。
……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秋天。(板书课题)环节b组织学生寻找秋天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从农作物、天气、花草树木、小动物的变化等方面来找秋天。通过观察、体验和感受发现了许多动植物在秋天时发生的细微变化。在同学们七嘴巴舌说开的时候,我们要求同学们自由组合,组成课题小组,议论一下调查什么,怎样调查,并制定出课题组的方案等。为了便于同学们进行有计划的实施他们的活动,我们给每个课题组都发了一份课题组开题报告表,如下:
课题题目: 指导教师: 课题提出的原因: 你为什么要研究它: 你要从中得到什么: 活动计划(1)任务分工:
(2)计划调查访问的对象: 校内: 校外:(3)活动所需的条件:
班级:
我和我的合作伙伴: 组长:
图书资料如: 种用具如:
其他(如计算机上网等):(4)可能遇到的困难:
预期的成果(调查报告、调查表、图片等): 表达形式(文字、图片、实物、音像资料等): 第二阶段
调查实践体验阶段
在对每个课题组的开题报告进行了引导和审核后,我带领学生开始了调查研究。
环节a再次走进大自然,这一次的目的和上次有所不同,这一次学生是带着他们课题组的任务去调查的。共分成了4个组,课题研究的任务各不同,由黄学建、李响带领的课题组选择的是“秋天农作物的变化”,李丹、侯长华带领的课题组是“秋天天气的变化”,还有张志亮、韩雪成带领的“秋天花草树木的变化”,柴润新、李冰月带领的“秋天小动物的变化”。
学生在这一环节同学们分工明确,观察仔细,记录详细。环节b调查访问。主要是根据小组在第一环节观察后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调查访问。
这一环节学生运用了多种研究方式,如访问科学老师,有经验的农民等。在访问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如李响刚开始有些扭捏,不敢开口,但渐渐地,当他看见许多同学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到了秋天有的树要落叶,而有的树不落呢?”,“为什么农作物中只有小麦要在秋天播种呢?”„„他也不甘示弱,勇敢参与,也提出了“为什么有的小动物要冬眠呢?”这样颇有趣味的问题,自信就在这过程中建立了起来,等等。虽然有些学生的问题在成人看来有些幼稚,但他们在思考,他们智慧的火花就在交流中迸撞,他们在成长。
环节c进图书室、上网查阅资料。随着研究的深入,同学们有了丰富的感受,也更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来,他们在调查,访问后,为了使自己更全面的了解秋天,他们将学到的电脑知识运用到学习中来,为这次学习服务。他们主动与信息技术老师沟通,利用网络获得自己的资料。
第三阶段 各小组汇集整理资料
提示可运用不同的形式,文字、图片、实物、音像资料等。第四阶段 展示阶段。
环节a各课题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室里的桌椅分四组摆放,桌上分别放着写有“农作物”“花草树木”“天气”“小动物”的标志牌,全班学生按课前分的小组坐好。
教师明确活动要求:每组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全班介绍你们所观察到的秋天景物的变化,当一组同学介绍时,其他组要注意倾听,可以给以补充。
农作物组:、本组学生结合实物介绍自己观察的玉米、黄豆、尖辣椒、高粱、丝瓜、南瓜等农作物在秋天的变化。
学生介绍时图文结合,声情并茂。
2、让学生概括秋天的农作物有什么变化?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 天气组:
本组学生介绍秋天的天气变化,有的学生结合自己记录的前些天的气温来介绍。有的与其他季节的比较,还有的从人们的穿着来介绍……
预估:
1.如果学生说到秋天天高了,天气凉爽了,教师引导学生用语文课上学过的词概括: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等。
2.如果有学生说到秋雨的特点,教师就引导学生说出:“一场秋雨一场凉”。
花草树木组:
1.学生介绍自己观察的身边的花草树木。如:月季花、菊花、喇叭花、葡萄、小草等。介绍时,有的结合实物介绍,有的结合自己画的画来介绍,教师适时引导。
2.教师放录像,学生观看果农采摘水果的录像片段。
3.学生概括秋天树木有什么变化?花草有什么变化?
小动物组:
有的介绍动物的冬眠,出示各种冬眠的动物图片,有的介绍大雁等为什么要南飞……
环节b质疑、辩论、答疑
环节c:各组修改自己的成果,形成最后结论 环节d把整理的资料编辑成册。活动评价:
我对学生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它可以通过学生的许多外显行为表现出来。其二,评价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发展”一词在此处尤其重要,它表示让学生自己跟自己比,只要有点滴进步,老师就应当及时给予鼓励,给予充分肯定,使得评价起到激励的效果。其三,评价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它主要指评价学生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记录、调查研究、运用工具、交往与表达等实践活动水平,切忌那种以学科教学评价指标来取而代之的做法。
另外,在每个不同的实践活动中,在同一次活动的不同阶段,对学生的评价项目均不应该求全,可以根据主题的不同特点设立不同的评价要点,甚至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选择评价项目。例如,在课题研究领域,可以评价学生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程中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在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活动中,可以考察学生的服务态度、主人翁精神等等;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可以评价学生主动提出活动设想、建议的积极性和工作质量;在活动的结束阶段,可以评价学生在小组及班级活动中的合作态度、行为表现,如是否乐于帮助同学、主动与他人配合、认真接受他人意见等等。
总而言之,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工作时,应尽量纳入新的评价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目的,遵循评价的整体性、多元性、主体性原则,力求客观现实地反映学生在活动中的真实表现,充分发挥评价的连动作用,促进学生能力培养和自信心的逐步树立与增强,使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学生所喜爱的一种无负担、无压力、于无形中得到发展的教育活动。活动收获
为了切实加强我班学生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性教育的有效性,本学期十月份进行“走进秋天”社会实践这一活动。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我们老师的参与,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中拓展了眼界、丰富了知识、磨练了意志,提高了团队协作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在实践中收获知识,快乐成长,得到很好的历练,后期我们将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在资源,提倡“一项活动,多项成果。”因此,我们不在考虑的是单纯的游玩,一定要留下可见的成果,要求综合实践结束后,举行班级形式多样的实践交流活动,对这次活动的成果进行进一步的总结提升。
教学反思
从开学到现在三个多月,我领着四年级的学生开展了《走进秋天》这一主题活动。秋天已经过去,可活动还没结束,成果也并不令人满意。结合这段时间的教研学习我进行了反思,发现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对课题活动的准备做得不足。首先活动过程设计的不够清晰,在活动中没有突出的重点。其次与其他课任教师的沟通不够,其实在语文、科学、美术、甚至音乐课里都有关于秋天的内容,我并没有做到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使得学生在重复的活动中失去兴趣,或是错过了深入研究的机会,没有体现出综合实践课程的特色和优势。
二、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不够到位。四年级学生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刚好一年多,对活动过程、活动方式、活动内容了解都不够,注意力容易转移,自制力较差,需要老师从一招一式开始进行训练。比
如说小组合作,怎么分组,怎么分工,怎么交流,怎么汇报,都得一点一点的指导;引导提出问题后,进行汇总,要做好记录;小组计划的制定、书写需要反复;查找资料的方法、整理记录资料的方式要有明确的要求;上课带全材料,做好准备需要老师提醒督促;成果展示的方式需要老师教导„„事先没有充分的准备,遇到问题就会头痛。
三、实践环节做得不够。综合实践重点应是实践活动,而受课时和学校空间限制,我们没有真正组织学生走进秋天,指导学生感受秋天,观察秋天,探究秋天,所以学生的兴趣并没有很好的调动起来。
总之,磕磕绊绊走到现在,我意识到了许多问题,在以后的活动组织中要逐一改善,在综合实践这一新型课程中做出一点成绩。
第三篇:《走近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案例
《走进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例
一、活动设计
(一)主题活动背景
传统节日文化是悠久民族历史的根,也是璀璨民族文化的核心。中国民间节日文化有着鲜明的特点和旺盛的生命力。但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似乎对外国的节日兴趣浓厚。“愚人节、圣诞节”等外国的洋节日学生们说起来头头是道,可对于古老传统的中国节日并不是很了解,要不就是将传统节日与法定节日混为一谈,要不就是知道一些传统节日却不知其风俗,对节日的由来和蕴含的意义就更一所无知了。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我班开展了《走进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能产生发自内心的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热爱,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正确认识和了解传统节日,增长知识和才干,完善自身,立足社会。
(二)主题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调查,采访让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有更深了解,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对每个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通过活动,了解一些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了解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人物故事。
(3)通过活动初步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感。
2、能力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2)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自制与节日相关的小书签比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各种事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中华民族。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三)活动方案设计
1、总体设计
本次主题活动的参与人员有:三年级6个班
2、单元与课型设计 第一单元:开题活动
用课堂两课时:“开题活动课”和“方案设计课”
开题活动课:通过观看庆祝节日的录像。让学生交流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再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课前调查来说说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说说喜欢哪节日。从而引出活动主题,进行分组研究。
方案设计课:首先让学生认识活动方案表。再展开小组讨论,合作制定详细可行的活动方案。通过制定活动方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第二单元:实践活动
用课堂两课时,课余两周实施。
方法指导课:通过场景模拟,教学生学会在实践活动中应怎样去搜集资料,在调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中期反馈课:让学生分组汇报前段活动成果;互动交流各组活动成果与情感体验;总结反思,规划下阶段活动计划。
课外实践:分小组进行校外资料收集实践,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收集传统节日相关的人物故事,通过上网,查找书籍,收集有关资料、图片。了解传统节日的佳肴美食、节日小吃的制作方法。了解当地的文娱活动。第三单元:交流评价活动 用课堂两课时。
交流评价课:对本小组自开展本课题以来的做法和感想进行总结,并对整个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
成果设计课:指导学生完善活动资料,将本小组在活动中的活动过程、方法、经验与成果形成文字材料。第四单元:成果展示活动 用课堂1课时完成。
成果展示课:利用各种形式展示各阶段的活动结果并交流。学生可以办手抄报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心得,归纳整理资料,体验成功的喜悦,明确还需努力的方向。
二、活动过程 第一单元:开题活动
一、开题课:
(一)播放录像、激发兴趣
1、(看录像)这段录像上的人们在欢天喜地庆祝什么? 生:录像上的人们在庆祝各种节日呢!师:你们喜欢过节吗? 生:喜欢。
师:过节是我们最盼望的一件事了,不过有关节日还大有学问呢!有世界节日、传统节日、民族节日,你们想不想来研究研究? 生:想。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国的传统节日。(板书:传统节日)
(二)谈谈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生谈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师进行小结。(三)展开讨论引出课题
师:你喜欢研究哪个节日的内容 师:有哪些内容值得我们研究 生: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 收集传统节日的相关的人物故事
上网、查找书籍,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和图片 了解传统节日的佳肴美食、节日小吃的制作方法。了解当地的文娱活动。(四)确立课题组建小组
1、选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2、组建小组:选择同一课题的同学自由合成一个小组。(教师要鼓励各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和有号召力的口号,这样可以增加集体的凝聚力。)
3、统计分组情况
(五)教师小结宣布活动开始
二、方案设计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二)、制定活动方案
1、明确各组活动课题
2、小组讨论制定方案,教师巡视指导(三)、展示完善活动方案
1、各个小组展示介绍自己小组的活动方案
2、完善方案 第二单元:实践活动
(一)根据方案各小组分别进行实践活动(二)以班为单位进行阶段性的资料整理和交流(三)实践过程的指导
1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资料。
2指导学生遇到困难时将研究问题引向深入(1)快乐小组实践过程:
小组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收集电视、报刊信息;请教家长、专家;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了中华传统节日的内容及来历。(活动前,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认识传统节日,感受节日文化的丰富多彩,体验节日的热烈氛围并指导学生有辨别能力,以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教师提供搜索的相关网址)活动图片:(3)团结小组实践过程:
小组通过网上收集资料,收集图片、上街调查,向家长了解、请教专家、其他学科教师作为指导教师等方式获得资料。(4)奋进小组实践过程:
小组通过网上收集,请教老人、专家,上街调查等方式全面收集节日的传说及习俗。
(5)火焰小组实践过程:
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广泛收集资料、可以是文字、音像、图片等。聘请家长及其他学科教师指导、记录整理我国节日的现状、撰写研究报告。第三单元:交流评价活动
1、回顾前期活动,引入交流评价活动。对本小组自开展本课题以来的做法和感想进行总结,并对整个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
2、展开交流活动。(1)引入交流,明确要求。
各小组讨论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和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等。根据活动的体验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吸取教训,调整方法。(2)自主交流,谈谈收获。(3)集体汇报,一起评价
(教师要注意创设良好的氛围,利用各种机会,主动与学生交流,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了解活动进展情况,检查学生搜集的资料和所作的纪录,同时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指导下一阶段活动。
(1)小结“交流评价”活动,评选出优胜小组。(2)下一阶段你打算怎样展示自己的成果?
将本小组在活动中的活动过程、方法、经验与成果形成文字材料。第四单元:成果展示活动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把自己收集到资料与班内同学一起交流一下:
(一)教师组织学生以多种方式进行汇报交流,给出具体的建议。
快乐小组:我们把中华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制作成精美的手抄报,一起浏览一下,请提宝贵意见。通过请长辈、伙伴讲故事,网上查询等方式研究有关节日的起源和故事;
智慧小组:爱好诗歌的学生朗诵了节日的古诗名句;
团结小组:用图片展示节日的风情人俗。也制作了精美的手抄报; 奋进小组:通过讲解、演示图片等方式介绍传统习俗。还表演了他们创编的短剧。
火焰小组:爱好常识的学生,介绍了传统节日现在的发展情况;如何让我们的传统节日过的更热闹、被更多的人关注呢?请听听我们小组的建议。将加工整理、编写小报展示出来,供大家欣赏;
(教师鼓励并尊重学生用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如讲解、朗诵、手工、表演、绘画小品等,来展示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探究、调查、访问、考察到的各地过年习俗的研究成果。学生的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从中了解到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此次汇报交流活动令人大开眼界:声情并茂的朗读,图文并茂的手抄报,精致出众的手工艺,让人不得不感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在交流汇报中,学生学会了赞美,学会了欣赏,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快乐,坚定了他们继续探究的信心。)
(二)汇报评价
1、单组评价:在每个小组汇报结束时,其他组要对汇报小组的汇报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从形式到内容,组员参与情况、表现、声音、及完成程度等)
2、综合评价:评选出最佳活动小组,表现最佳的个人。
三、收获与体会
我看春节 三(3)李宇茜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条腾飞的巨龙,那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悠远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许许多多有特色的节日,如果把它们比作一朵朵盛开的鲜花,那么,春节便是其中最亮丽的一枝奇葩。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关于春节的由来更是有很多说法,其中流传最多的便是为了驱赶每逢除夕出来的凶兽—“年”,因此春节又称为“过年”,也因此有了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习惯。春节的习俗有很多,大多数是民间逐渐形成并流传下来的。除了放爆竹以外,贴春联更是沿袭至今。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春联是五代后蜀皇帝孟昶所写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有些人家的大门上看到它的踪迹。而春联流传至今,更是丰富多彩,有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有展现了伟大祖国欣欣向荣的:“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有歌颂美好生活的:“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有表达美好祝愿的:“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等等。春节贴“福”字,同样也是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代表了福气、福运,幸福,寄托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而且还有很多人把“福”字倒过来贴,就是取的“福”倒,福到了的意思。怎么样,我们的祖先很有才吧。除此之外,在祖国的各地,还有拜年、守岁、包饺子、蒸年糕、贴年画等很多习俗,都表达了人们团团圆圆、岁岁平安的美好愿望。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著名诗句《元日》。不仅生动地告诉我们宋代过春节喝屠苏酒和贴桃符的习俗,还寄托了诗人对新年的祝福。除此之外,从古至今描写春节的诗句数不胜数,如北宋苏轼的《守岁》、南宋文天祥的《除夜》等,大多表达了人们过新年时的欢乐情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热气腾腾的团圆饭里,在一阵阵鞭炮声中,在一句句祝福语中,又一年过去了,而春节的种种更是深深地印刻在我脑海里。我想我们不仅要传承祖国的优良传统,更要努力学习,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
重阳佳节读唐诗 三(4)全体学生收集
重阳节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以重阳节为题材的唐诗很多,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中的“佳节”即重阳节,“登高”“插茱萸”则是这一天的传统习俗。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千金月令》载:“重阳之日,必以肴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可见,重阳节的活动总是与登高密不可分的。登高,不仅能赏心驱邪,还能寄景以抒情思。杜甫的《登高》、刘禹锡的《九日登高》即为登高题材的佳品。如《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插茱萸是重阳节的另一习俗。茱萸是一种具有浓烈香味的植物,有驱蚊杀虫的功能,还可以入药,现在的中药铺里仍可以见到。在汉代,重阳节这一天是将茱萸切碎装在香袋里佩带,晋以后便改为将茱萸插在头上了。这在梁代吴均《续齐谐记》里就有记载。而到唐代,诗人们借茱萸以寄情思,其中又多为思情、愁感,如杜甫《九日蓝田雀氏庄》尾联:“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除登高、插茱茰,重阳节还有饮酒、赏菊、食糕等习俗。
古时文人在重阳节登高抒怀之时,无不饮酒赋诗,这在汉魏时如此,在唐时亦如此。《仙书》曰:“茱萸为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九日假此二物,以消阳九之厄。”茱萸驱邪,菊花延寿,这是上古的传统说法。这种习俗被唐代诗人引用到诗作中便成为表达某种情怀的载体。如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此诗借登高饮菊花酒之题,以乐观的态度表达了诗人遥想故园的心境。
菊花姿容美丽、品性高洁,又由于它正逢农历九月开放,故自然地与重阳节结下了不解之缘,赏菊便成为重阳节又一习俗。唐代诗人赏菊,一为赏其品性的高雅,二为借赏菊以寓志。王健《野菊》(明艳出荒篱,冷香着秋水。忆向由中见,伴蛩古壁里)表面上是在赞赏野菊的美丽姿容,实际上是借它能在山间石壁顽强生长的不屈精神,以表达诗人对生活对生命顽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唐诗中以赏菊咏菊为题的作品很多,仅杜甫就有十多首。郑谷也有不少咏菊诗,现举其二为隅:
日日池边载酒行,黄昏犹自绕黄英。
重阳过后频来此,甚觉多情胜无情。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第一首道出了诗人对菊的流恋之情,第二首则表现了菊与众不同的脱俗、高洁的品性,假此以抒发诗人与王侯诸贵不同流合污的决心。
另外,《唐六典》、《食谱》所载重阳节食糕的习俗在唐诗中也有所体现。九月九日作为重阳节是有其特殊含义的。最初的意义大体如汉末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所说的那样:“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而到了唐代,由于时局的变动,生活的颠簸流离,许多诗人便借重阳登高饮酒之名以抒怀表情,像杜甫《九日》、王勃《蜀中九日》、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杜牧《折菊》等,无不借重阳之名,或表悲秋,或表乡愁,或表对前途险恶的伤感,或表内心只能对菊申诉的愁苦。唐代诗人立足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从习俗中汲取营养,丰富和发展了重阳节的涵义,也丰富和发展了唐诗的内容。
2.归纳整理资料,体验成功的喜悦,明确还需努力的方向。3.活动反思
四、评价与反思
《走进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反思
1、在创设情景中生成主题
通过观看、展示等活动勾起学生美好的回忆,同时也激发了探索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自发生成的活动,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生成活动,而且给予极大的鼓励,并为此创造了一种自由、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孩子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我表现、充分交流,分享活动带来的快乐,使课堂成为生活的大舞台,变成学生展示才华的大舞台,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使儿童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也不错,收集的资料很多。
2、教师有效的指导,才能保证活动的开展顺利。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操作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是保障活动价值的关键。有效的指导应是适度、适当、适应、适时、适合的,同时渗透着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程序性方法和策略性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在这次主题活动分为三部分:
(一)让学生谈自己过年的体验和感受,唤起学生的美好回忆,为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的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搜索,并把资料拿出来交流、讨论,让学生增长见识,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节日的形式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注意到节日时风俗,并收集或制作相关图片、绘画、手抄报,再拿出来展示,让全班学生通过欣赏,帮助学生将已有的表象进行再造,使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交往能力得到提高。运用展览的形式让学生的作品展现在众人面前,请老师、同学参观他们的作品,可以帮助孩了们回顾自己做了些什么、知道了些什么,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体验了自主学习的乐趣。这三个方面一环扣一环,渐渐深入,我捕捉住教育的时机,使学生充满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慢慢成长,他们互相合作,共同设计,共同研究,共同创造,建立了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感受到了学习的热情和快乐。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更深入了解到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激发他们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和体验生活。
第四篇:研究性学习案例—走近曾国藩
研究性学习案例—走近曾国藩
走近曾 国 藩
——历史研究性学习之人物评价案例
肖节长
一、前言
1、课题名称
走近曾国藩
2、课题的背景
人物评价是历史教学重要内容之一。历史中的人物往往对后世产生典范、模仿或引以为戒的影响力。学生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了解,不仅可以认识到其所处的时代环境,了解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而且更有利于培养思考与批判精神。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乃至世界上都有影响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从人们对他褒贬不一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传奇的一生极具争议性。如何看待这些评价,如何客观地评价曾国藩,他一生不凡的经历给我们哪些启示,他与近代湖南以及湖湘文化,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它的“主体性”、“开放性”、“综合性”和鼓励创新的特点使之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
3、研究目的从宏观和微观了解并试评价曾国藩;通过对曾国藩的评价,掌握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与基本标准;在充分全面评价曾国藩的基础上,试探讨“性格”、“勤奋”、“机遇”与事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在探讨曾国藩的人生价值之中,为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4、研究方法
采用专题历史资料搜集法。本课题研究是建立在大量占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得出结论。该法适合这一课题研究的需要。而且,专题历史资料搜集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一种好方法。不少学生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究其原因是他们认为历史学科没有教给他们实用性的技能(如读写算等)。其实,历史的文献研究中就有一项对信息社会很有用的技能——高效率处理信息的技能。
5、人物评价标准与方法
(1)评价标准: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将历史人物放在他所在的历史条件下,根据其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在客观上所起的推动或阻碍作用予以肯定或否定。
(2)评价方法:采用分段评价与分方面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分阶段评价是指根据历史人物其一生活动的主要阶段进行评价;分方面评价是指根据历史人物其一生活动的不同方面进行评价,然后对其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总结,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情景体验。
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能够顺利地进入研究性学习的情境,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准备状态”。作为指导教师,我利用“信息刺激”、“兴趣刺激”、“知识弥补”、“方法导引”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探究的热情,从而发现问题,提出并形成课题。
在课题推广会上为吸引更多学生参加本课题组,我在演讲中考虑到以下几点:
1、我面对的不仅有以后要学文科班的学生,也有以后要学理科班的学生,因此研究内容既要有专业性又要兼有通俗性和兴趣性。
2、尽量使曾国藩这个历史人物贴近现实具有时代感,使学生们感受到研究曾国藩具有现实意义。
3、利用世人对曾国藩褒贬不一的评价,以及我们学校也是曾国藩的曾孙女所创办等等史实制造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我的演讲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吸引了30名学生选报了我的课题。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
在这一阶段学生的任务是确定研究的问题,制定研究计划,撰写开题报告,从而完成从“困惑”到“问题”,从“问题”到“课题”这样一个学习状态的转变。而作为教师要分析学生,了解学生对哪些问题感兴趣,他们的相关知识储备如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确定符合“兴趣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原则的子课题,并且给出范例指导他们制定科学的研究计划,撰写规范的开题报告。附:子课题一览表
第一小组:(曾国藩与晚清政治经济)
1、曾国藩的政治思想
2、曾国藩的外交政策
3、曾国藩的教育思想
第二小组:(曾国藩与军事)
1、早期读书与军事
2、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
3、军事思想
第三小组(曾国藩与湖湘文化)
1、曾国藩与明清理学
2、曾国藩与王夫之
3、曾国藩近代湖湘文化
第四小组(曾国藩家庭教育与中国近代教育)
1、曾国藩家书
2、曾国藩的家教观
3、曾国藩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贡献
第五小组(曾国藩与近代湖南英杰)
1、曾国藩使湖南走向全国和世界
2、曾国藩与近代湖南豪杰(左、彭、谭、黄、宋、毛等等)
第三阶段,实施研究。
学生在这一阶段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最终解决问题。教师的作用体现在追踪研究活动动态,根据学习者遇到的具体困难,或提供各类咨询、或安排相应的技能发展、知识深化活动,如指导学生搜集途径的多样性——图书馆、互联网、采访调查;教导学生鉴别资料的真伪;指导学生把搜集的资料整理归类,由此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们最初的研究方案是收集大量关于曾国藩的历史著作,通过分析历史学家留下的丰富的关于曾国藩的记述来评论他的功过、得失。他们很快找到了大量关于曾国藩的文献,其中对于曾国藩的评价数不胜数。这些评价观点开启了同学们的思路,同时又使大家变得迷茫了。如何看待这些评价呢?怎样才能给曾国藩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呢?在讨论中我谈了自己的看法:“客观存在的历史是一去不复返的,而历史学家们写出的历史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客观的历史。每个历史学家都从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方位视角去审视客观历史,从而写出不同历史背景,得出不同的结论。”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推翻了原有的方案,不再是对那些评论观点进行简单比较,而是转向对原始材料的收集与分析。假期同学们到图书馆、互联网搜集原始资料。这一过程的艰辛与繁琐甚至有些枯燥的体验是大家事先没有想到的。好在同学们找到了大量的原始材料,包括曾国藩当年的奏折。在大量占有原始资料基础上同学们结合子课题归纳整理所搜集到的材料,去伪存真,力图做到材料的真实、客观。
接下来,同学们以讨论和辩论的形式对曾国藩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将讨论的心得体会随时记录下来。作为教师,我参与到讨论中来,引导学生在评价时要掌握好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要坚持“论从史出”。同学们是从两大方面评价曾国藩的。一是从宏观上考察曾国藩的功与过,分析他对当时历史发展的影响。讨论评价的重点放在曾国藩的战争,他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方面的措施见解,还有他的外交问题。二是从微观分析曾国藩的得与失。重点分析了他的成长历程,性格特点以及他的创新精神。
第四阶段,总结展示。
在这一阶段,学生的任务是整理思想,组织表达,形成论文。而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整理思路组织表达,解决困难并对学生的创新之处及时给予鼓励。在谈话交流中,我了解到学生们不知如何写论文,于是我给他们详细讲解了科研论文的写作技巧。此外我还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采用除论文之外多种形式展示成果,如对爱好艺术学生,鼓励他们制作展牌;对有较强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建议他们制作网页,将自己和同学们的资料、事实以及评价等内容上网展示。
三、感受体会
(一)学生的感受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究竟效果如何?同学们这样写到:“通过我们这些日子以来对曾国藩的研究,我们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第一,研究学习性是个艰辛的过程。„„我们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认识过程,开始,我们不得要领,走了许多弯路,在经过辅导老师的点拨下,我们才渐渐认识到这一点。这种不断研究,不断认识是我们对研究学习性课的一点感受。第二,如何看待个人对历史的作用。„„如果他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为公众谋福利,我们可以说他是历史的成功产物,反之,则会被历史所唾弃。第三,创新精神。„„他成功的原因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他的创新精神,这也是最吸引我们的。在其性格中的大胆,新颖的想法,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冒险精神都是我们今天所需要的。„„这种通过研究而得出的结论,比老师在课堂上呆板的言传身教的效果要好得多。还有,我们希望学校的机房在课余时间对我们学生开放,这有利于我们在网上搜集更多更丰富的资料。”我想这应该是学生最真实的体会了,因为它来自于学生们亲身的实践经历,这是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获得的感受。
(二)教师的体会
通过参与了几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我对教师的作用有了一些体会。首先,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使得教师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教师的工作重点不再是分发信息了,那种教师“对”学生的师生关系将转换成教师“与”学生,甚至可能是“伙伴——伙伴”的关系。
其次,教师的指导要有“度”,既不能“一切皆管”也不能“一切不管”,本着重过程、重方法的原则去指导,在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的同时又预留能力主动发展的空间。
再有,要注重教师间的协作与联合。研究性学习中的课题,往往具有跨学科综合的特征,单靠个人力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必须与其他教师联合指导。例如在我们的研究学习过程中,有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赏析曾国藩的书信和文学作品。
最后,作为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尽快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要具备新型的教师观、学生观,要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要掌握英语和现代的信息技术。只有这样才能胜任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之职,才能适应未来教育对教师的需求。
第五篇:走近倪云林活动案例
“走近倪云林”综合实践活动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
无锡市云林实验小学 徐瑾瑜
一、活动背景分析
学校以元代书画大师倪云林的名字命名,研究他、学习他,对提高学校内涵,丰富师生精神面貌很有帮助,也为创立云林少儿书画院奠定了基础、课题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
二、活动阶段及活动目标: 活动阶段:
活动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初识倪云林;第二阶段 了解倪云林的诗书画;第三阶段 寻访倪云林的足迹。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倪云林(包括生平、爱好、逸闻趣事、诗书画作品、影响、足迹)
2、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名人的敬仰与学习之情
三、活动准备
聘请指导老师,网络等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外出参观云林纪念堂、云林墓、仓下中学文昌阁,调查云林家乡新貌,调查云林学生、教师是如何把倪云林精神发扬光大的
四、活动过程
确定课题、确定研究内容、分好小组;分阶段实施活动;活动成果展示;活动总结。
1、定课题,确定研究内容,分好小组
我们学校为什么以倪云林的名字命名,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像一块大磁铁一样深深吸引着学生,我们的课题“走近倪云林”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确定了。
接下来,对倪云林某一方面感兴趣的学生凑在一起,成立了不同的研究小组。
是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研究倪云林的哪些方面?或者让学生说说?还是让学生自己去找呢?我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调查。不到几天,学生纷纷把查找到的情况争相告诉我,迫不及待。我从他们的口中知道有的是在学校里留心的,有的是走上社会,如菜场、街道观察到的,有的是在报纸上浏览到的,还有的是在网上查到的。看着他们满脸的喜悦,我感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比我们直接告诉他们,效果要好得多,因为这些是他们自己的发现。自己的发现是伟大的发现,是快乐的发现。接下来,对倪云林某一方面感兴趣的学生凑在一起,成立了研究小组。
2、认识倪云林
他们这一次不单干,进行了分组,分别调查倪云林的生平、爱好、逸闻趣事、诗书画作品、影响、足迹。当他们把观察、记录、搜集到的结果呈现在我面前时,我还真佩服他们。他们通过实地观察、询问家长、借阅资料、查看相关书籍、网上下载等渠道获取信息。把这些信息交流一下,学生听着,感受着,格外入心入耳。这样,就为他们认知作好了准备。由学生自己说自己的调查结果,远比老师空洞的说教强得多。因为他们事先深刻地体验过了,而体验是最好的教育。另外,搞活动要有先后,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
3、实施活动
A、放手让他们干——通过网络搜索了解倪云林的生平。研究倪云林,行动是最好的答案。放手让学生干,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让他们的小手动起来。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锻炼的过程。
倪云林,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他在画坛的地位如何?„„要解决这些问题,上网搜索是最直接的方法。
安排时间:1课时 地点:电脑教室
目的:通过网络搜索,了解倪云林的生平。搜索倪云林的相关作品,通过图片欣赏,从作品中感受倪云林的风采。搜索目前无锡有没有介绍倪云林的场所。
活动过程:学生带着问题上网搜集资料。
B、指点迷津——通过搜索网络资料完成社会问卷调查表并进行问卷调查。
有一组学生是调查人们对倪云林的了解程度的。他们想知道人们的思想状况,不知怎么办。这时的我,没有放手不管,没有包办代替,而是引导他们,可以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怎么写,他们面面相觑。我坐下来,和他们一起拟了问卷题,剩下来几题,他们有样可循,就容易多了。问卷调查的开头怎么写,我也稍稍作了指导。拟好问卷调查,谁去打字?杨岚自告奋勇。一份打好了,要复印好多份,我建议他们去求助校长。不过,求助前怎么对校长说,该向我说说。几个小脑袋凑在一起,一会儿,他们在我面前有礼地说开了。走向社会问卷调查结束后,是不是没事了?不,我提议学生对问卷调查进行分析,怎么分析,我作了指导。看着他们专注地对问卷调查进行数据分析,我读到了他们认真的研究态度,读到了他们求实的科学精神。
安排时间:2课时
地点:电脑教室、走进社区
目的:完成社会问卷调查表、走进社区进行问卷调查,从而从社会的层面进一步了解倪云林在本地的影响以及在人们心中的印象。
活动过程:第一课时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浏览一些相关的社会问卷调查表,讨论社会问卷调查表中需要调查哪些问题,并利用word完成社会问卷调查表的电子稿。第二课时则带着调查表走进社区,完成问卷调查。
C、各尽所能——汇总小组研究成果,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展示。在课堂交流前,我和学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了很多原始材料,也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采访副校长,外出参观、拍照、摄影等。就把这些材料在课堂上用嘴巴一一罗列吗?答案:非也。展示可以用多种方式,可以是调查得到的信息汇报,可以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可以是掌握的小本领介绍,可以是心路历程回顾,还可以是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提出„„这里,涉及到材料提炼问题。这时,要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集思广益,做到各尽所能。如学生调查到的现象、数据,可建议他们设计表格,怎样设计,小组讨论拟草表,正表时请组内细心的人制作。再如,某一问题通过不懈努力解决了,可立即记下来,这也是宝贵的财富,还有去采访副校长,把采访到的可以写成采访稿„„
安排时间:1课时
地点:自由选择需要的场地(美术教室、电脑教室、音乐教室等)目的:将各小组获得的不同素材进行整合,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展示。
活动过程:各小组根据不同的需求邀请老师指导,有的同学制作PPT、有的将采访录像进行剪辑、有的编排了节目、有的进行了书画创作„„学生各展所长,合理分工。
五、活动成果的交流与总结
师:同学们,前一阶段我们开展了“走近倪云林”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了解了倪云林的文字资料,寻访了他的足迹,一睹云林家乡新貌,还感受到云林师生的精神风貌。下面,就把我们的研究成果交流一下,好吗?哪一小组先来?好,就你们小组。
第一小组汇报
主:我们小组是搜集倪云林文字资料的。我们通过观察、看书、上网、请教别人等方式,了解了倪云林。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仍旧是一个苹果。但是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一下,思想就会碰撞。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我们小组成员搜集的资料。
生1:通过上网,我知道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初名瑛,字元镇,号云林、云林子、萧闲仙卿、净名居士等诸多别号。自称倪迂、懒瓒等,江苏无锡人。家豪富,后卖田散财,浪迹太湖、泖湖一带。后归葬芙蓉山祖茔。
生2:(倪云林洁癖)古往今来,爱清洁爱到极致的人,恐怕首推元代大画家倪云林。
一天,朋友徐氏来访,适逢倪云林的仆人入山担泉水回来。倪云林用前桶煎茶,后桶洗脚,弄得徐氏莫名其妙,问他原因,他说后面那桶水被童子的屁气弄脏,所以用来冼脚。
徐氏总算又长了一回见识,在此之前,他对此公的洁癖早有耳闻,比如,倪使用的笔砚,每天都有专人负责擦洗。庭院里的梧桐树,每天派人挑水洗净,以致梧桐为倪公的洁癖而殉身。
接着徐氏参观并体验了他的高级厕所,倪家的厕所下面有木格,中间塞满鹅毛。大便落下,鹅毛就飘起来覆盖了,一点臭味都没有。
连厕所都如此清雅,徐氏便要求留宿。倪云林怕他不讲卫生,巡视了好几遍,才放心离开,及至他睡下之后,听到徐氏咳嗽了一声,就再也睡不着了,天亮之后,赶紧让人寻找痰迹。仆人们找遍了整座房子一无所获,还是倪自己在树下找到一片颜色稍深的树叶,当作徐氏昨晚的“罪证”,捂着鼻子命仆人拿到三里地外丢掉,并让仆水扛水洗树不止,弄得徐氏十分惭愧,灰溜溜地走了。
师:听了沈成的介绍,你们想说点什么?
是的,倪云林大师清洁到了极点,不过,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讲究卫生是好事,过分讲究未必就好。继续你们的汇报。
生3:我介绍的这段资料,你们可要听好了!介绍完了,我要考考大家。(生介绍):倪瓒一生都是在太湖一带度过,日日与秀丽清远的湖山相依相伴。太湖一带多山,在烟波浩淼的太湖中,显得格外平淡温润远眺纲峦逶迤,平坡一抹,气象萧疏,茅屋闲亭、丛竹杂树点缀其间,别有一番清幽旷远的情趣。这种山水景致对于倪瓒的个性,他的绘画品格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功能。倪云林在向大自然学习的同时,也向中国山水画的传统学习。由于他的个性以及他生活在太湖一带的自然环境。他的山水以描绘江南烟云迷茫、湖山空蒙为主。用笔柔润的董源、自然给他以极大影响。云林也注重向同代画家学习。倪云林想传统学习,向同代人学习,是有选择有鉴别的。请问,倪云林大师学画,注重向谁学? 是,还有吗?你的耳朵真灵!
主:我在网上搜集了倪云林的作品,大家想一睹为快吗?这是《渔庄秋霁图》,它《渔庄秋霁图》高96.1厘米,宽46.9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倪瓒画画常采用平远构图,近景为几棵枯树,中间是辽阔的湖面,把远山提到了画面最上端,构成三段式章法,后人称之为“平远三段式”构图。这是《六君子图》,高64.3厘米,宽46.6厘米。画面近处六棵挺拔的树木 松、柏、樟、楠、槐、榆,它们衔远山,吞长江,不在对方的树阴中生长,正代表了倪瓒正直不阿的品格。再看,这是《江岸望山图》,这是《虞山林壑图》,这是《容滕斋图》。这是倪云林的书法作品,看上去多么遒劲有力,潇潇洒洒呀!我们小组交流完毕!
师:关于倪云林的资料,其它小组有没有补充?
其它小组补充:生一:我知道倪云林非常爱喝茶,他自己泡了一种茶,叫“清泉白石”。如果不是贵客他是不给喝的。有一个人来拜访倪云林,倪云林便拿出了这种茶,客人把这种茶一口气全喝了,倪云林气极了,便把客人赶了出去。
师:你是怎么知道倪云林这个爱好的?
生2:我知道倪云林擅长于山水画,还精于园林设计。在苏州名园狮子林燕誉堂的六扇大屏门上,雕刻着他为狮子林设计的大幅假山图。这一张假山图,奇石林立,洞穴如迷宫,曲曲弯弯的把游人引向一个奇妙的洞穴世界。当年乾隆皇帝游览了狮子林后,御笔题“真趣”两字,悬挂在狮子林内的真趣亭里。师:你是怎么知道倪云林这个特长的? 看来,搜集资料的途径有很多,耳朵听,书上看,也是不错的搜集资料的方式。
第二小组
师:听说第二小组寻访了倪云林的足迹,收获很多,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介绍吧。
主:我们小组寻访了倪云林的足迹,去东北塘看了倪云林的墓、纪念堂,去仓下中学看了文昌阁,还看了祁陀寺的云林堂、大雄宝殿。我们学校的张老师还拍了两段录像,大家想看吗?
生1:解说词(倪墓 纪念堂)3月25日下午,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兴致勃勃地乘上了汽车,来到了倪云林墓。一束鲜花表达了我们对倪云林大师的无限敬意,朵朵小花寄深情,有敬仰,有热爱,更有怀念。后来,我们还去了倪云林纪念堂,倪云林纪念堂正在修缮中,听,叮叮当当的敲打声;看,古色古香的建筑,雕梁画栋,这一切无不说明后人对倪云林大师的尊重。
生2:解说词(仓下中学、祁陀寺)3月28日下午,我们来到了远近闻名的仓下中学。不一会儿,我们来到文昌阁。走进去,首先一副飘逸的对联扑入眼帘。我们用眼看,用笔写,用照相机拍,也用心记。后来,我们还看了长大厦的倪云林纪念堂,因年代久远,所以看上去有点破旧。最后,我们去了大雄宝殿。一进去,这里的佛像便把同学们的眼球吸引过去了。看,这两位同学多有意思呀!同学们有的拍,有的记,有的说,有的指指点点,兴致可高了。
生3:(别组)对不起,打扰一下,你们小组除了用录像记录你们的活动,就没有别的方式了吗?
生4:有啊有啊,我们还拍了照片呢!赶快去看看吧。这是文昌阁的远景,它多么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鸟儿,正有大展抱负的愿望。这也是文昌阁,这是我们吴老师。这是后人为倪云林写的一副对联“凌云看择龙,逸气争楼凤。”,横额是“云林遗风”这是鞋渡桥,关于它,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大家想听吗?那就请我们小组诸一琳为大家讲讲吧。
诸一琳讲动人传说。传说祁陀寺中曾经住着一位成仙的老和尚和两个徒弟。有一天,一只老鼠偷走了供奉在神案上的香油,师徒三人急忙追了上去。两个徒弟在地上走,但是由于老鼠既小又跑得快,怎么找都找不到。于是老和尚飞到了空中寻找,找到祁陀寺门前的河边时,不小心掉了一只鞋。老和尚一看,河上也没桥,两岸的居民过河也不方便,就把那只鞋变成了一座桥。再说那只老鼠跑到河边,看见无路可逃,急得团团转。突然眼前出现了一座桥,它以为这是老和尚故意救它而施的法,于是出于感激,它不再逃跑,主动回去交出了香油。后人为了纪念老和尚的功德,把这座桥称做“鞋渡桥”。
别组成员:诸一琳,你是怎么知道这个动人传说的?
诸:告诉你吧,这是知识丰富的沈老师讲给我听的,他怕我记不牢,还写给我看呢!看,这就是沈老师写的动人传说。
别组成员:谢谢你的回答。诸:不用谢。
师:看来他们小组准备得相当充分,老师想问一下你们,你们在寻访倪云林的足迹过程中,有什么收获吗?
生1:我来说说吧,在寻访倪云林的足迹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倪云林离我们并不遥远,正因为他是一代国际画师,所以后人纪念他,修云林堂,政府发文重修文昌阁,倪云林活在家乡人心中,活在我们心中。
生2:我也来说几句,倪云林墓、倪云林纪念堂、文昌阁已成为一道风景,一种文化,值得细细研究。
主:我们小组汇报完毕。
第三小组
师:下面哪一小组来交流?好,就你们。
主:我们是调查云林家乡新貌的。这几年,云林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的旧房大多拆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生活小区。大、中、小学校集中在这里,方圆几百里,有大学——江苏信息技术学院,有中学——无锡市仓下中学,有小学——东亭云林小学,有幼儿园——云林幼儿园。你们有所不知,就说我们云林小学,是由原来的七个社区小学春雷、新屯、长大厦、钱家庄、杨亭、春象、仓下合并的。说了这么多,赶快由我们小组其他成员汇报吧。
生1:我是长大厦人,正宗的云林人,下面,我来说说我家的新居。告别了我家的旧房子,很快我就搬进了我的新家。我的新家很漂亮,它在云林苑北区,我对它十分喜爱。走进我的新家,你的眼球一定会被它所吸引。进门后你首先能够一饱眼福的就是墙壁上那一张张又大又亮的明星贴纸,它们可都是我的最爱。左边是我家的客厅,客厅内的东西一览无余,你一眼就能看见我家的34寸大彩电,彩电两旁放着两只大音响,声音极为美妙。而旁边的沙发更是软得可以,只要你一坐下就像被粘上了似的,爬不起来。往里走,你就来到我的书房,我书房里可是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看完我的书房就不得不去看一看我的卧室了,我的卧室很大,比爸妈的都大一倍,当然,东西也少不了,什么毛绒玩具、变形金刚我是样样都有,一个不落。我的房间虽然被我弄得乱七八糟,可我收拾起来就是曹操做事——干干净净的了。我说了这些,可不是啄木鸟治树——嘴上功夫。你如果不信,可以到我家来看一看呀!
生2:我是一名外地学生,来自安徽,告诉你们,我家也在云林小区。房间又大又亮。客厅里,放了点饮水机、电视机、沙发等。住在里面,我快活得像神仙一样,我原来住在钱家庄,那里的房子又小又黑暗,好像到了地下一样,有时同学到我家来玩,我都觉得不好意思,因为小,又不亮,怕同学嘲笑我,所以一个都不让他们来。如今,我住在云林苑小区里,同学们就不在嘲笑我,我也不会不好意思了。在自己的家里,觉得多么好,宽敞的房子里,整洁又大方。晚上睡觉,睡在自己的房间里,简直开心得不得了。
生3: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下面,分享一下我拍的照片。这是云林苑西区,这是云林苑北区,这是云林苑南区,外观不好,如果倪云林地下有知的话,他简直会不忍看下去,建议大家利用空余时间给这块碑洗个澡。这是现代化的小区建筑群,看上去多么神气、气派呀!这是云林幼儿园近景图,这是远景图。
生4: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我们学校是以云林命名的,那么在附近,还有哪些东西是以云林命名的呢?利用课余时间,我留意上学路上的景物,这一看,看出名堂来了。嗨,以云林名字命名的东西还真多,有云林酒家、云林饭店、云林幼儿园,还有云林路,还有哪些以云林命名的东西呢?赶快去细心观察吧!有什么新发现,可别忘了告诉我呀,记住,我是杨星格。
师:同学们,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还有哪些建筑也是以云林命名的呢?
师:你们真是有心人,我在商业大厦还看到有云林珠宝呢!一看到云林两个字,老师就觉得特别亲切。主:我们小组汇报完毕。
师:听了他们小组的交流‘你们又有什么新发现?。
第四小组
师:接下来,哪一小组来汇报?哦,就你们。
主:我们小组是调查云林学生、教师是如何把倪云林精神发扬光大的。先来欣赏我拍的照片吧。
这是我们学校的书法室,墙上的字遒劲有力,都出自我们学生之手。这是美术室一角,看,色彩明丽的儿童画,多有想像力呀。再看素描室,石膏像,拱形的课桌椅,为习画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提前透露一点信息,以后,B区西侧将成为云林书画苑的主要场所。
师:老师有个提议,请我们的周校长简单谈谈云林书画苑的构思,掌声邀请。谢谢周校长的回答。请继续你们的汇报。
生1:作为云林小学的学生,应有倪云林的书画气质,看,这是六(2)班的学生在认真临摹呢!这是李老师在纠正学生握笔姿势呢!这是吴老师在给学生示范写大字。
生2:我们的老师也挥毫写字,乘着空闲,我抓拍了他们几个镜头,大家想看吗?这是六年级老、中、青三代老师正潜心练字。这是吴老师,宝刀未老;这是钱老师,中流砥柱:这是张老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班还有两个小画家,他们是谁呢?看,他们来了。
李:我是李苗,这是我画的《芙蓉》。
冯:我是冯君,这是我画饿《花下鸡语》。
师:看了他们的作品,谁来夸一夸?
主:学画可不是容易的,请听李苗的心路历程。李苗介绍:俗话说得好“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其实画国画也是如此。怎么,不信?那就来听听我学国画的故事吧!上五年级的时候,我因为画画得不错被吴老师推荐进了国画组。那一刻是我最开心的一刻,因为我很早就对国画产生了兴趣,这正如了我的原。进了国画组后,我学的是画大丽菊。记得我第一次拿笔的时候,连握笔都不会,好不容易学会了,开始画了,我感觉手都在抖,心里很犹豫,不知道这一笔下去会发生什么事。于是,我鼓起勇气,一笔下去,啊,笔碰到纸的地方颜色慢慢散开了,纸上的墨映了一大片。我皱着眉头,心里可火了。但尽量克制自己,不要发火。每当看到别人画那么好,我就在心里默默地说:“我要努力学”于是,我每次去学国画就去得特别早,为的是多练一会儿。当老师走后,别人在讲话时,我专心练习;当放假后,别人在玩时,我也认真画。经过一段时间后,我画国画有了些长进。现在,老师又让我画芙蓉,画紫藤。最后,我想告诉大家,无论学做什么事,都要付出自己的努力和心血才行,正如安徒生所说:“一个人必须经过一番刻苦奋斗,才会有所成就。”
主:真是宝剑锋从磨砾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小组交流完毕。
第五小组
师:下面,请最后一组上台展示。
主:我们小组是调查学校荣誉的。云林的名字照耀着我们,云林的精神指引我们前进,云林师生更是团结、求实、创新。为了了解过去的一年,云林小学取得了哪些荣誉,我们采访了过校长,请看大屏幕。播放采访录像。
师:不看不听不知道,一看一听吓一跳。看了他们的采访,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1: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在调查中,我听到了许多心声,云林的家长说:“孩子上学要到云林,因为云林的孩子刻苦、踏实。”云林的孩子说:“学校设施全,在这里上学幸福。”周围的群众说:“云林的教学质量高。”上级领导说:“云林小有名气,不能小看。”
生2:倪云林大师名垂史册,光芒万丈,作为云林小学的莘莘学子,云林家乡的后人,我们学习,我们生活,我们创新。看,这是同学们在上网,这是同学们在上科学课。这是在描绘云林蓝图。新星在这里升起,云林的明天将更灿烂。
生3:我们的活动并没有结束,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倪云林,在四月初八庙会这一天,我们复印了,近百份倪云林的资料,分发给做生意的小贩、过往的行人。瞧,这位叔叔看得多专心呀,这位老伯也看得饶有趣味,再看这张照片,连顾客也凑过来看。你们不知道,我们班陈加佳没轮到去发材料,不知有多失望。没轮到不要紧,我把发材料的过程写下来了,一起来听听吧。生4:
师:分发材料也不是一帆风顺,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失败的苦涩,把它诉诸笔端,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主:我们小组交流完毕。
师:大家交流得真不错,我也受益匪浅。同学们,你们的一双双眼睛虽还不能洞察一切,你们的一双双小手,虽还做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你们充分的资料准备,出色的社会实践,认真的研究态度,已让老师读到你们的勤奋,你们的执着,你们的追求。相信同学们会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收获。最后,让我们记住这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六、活动评析
在活动中,我经常带领学生走出书本与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搞参观、调查等。因此,学生的眼睛再也不是盯着教材,这是学生搞这次活动的心声。“倪瓒是无锡东亭长大厦著名的书画家,由于家庭的环境,他自小就养成了独傲洁僻的性格,但他却深深地痴迷书画,以至于他不问官事,而且他勤奋努力,书法和绘画堪称一绝。在默哀时,我把头低得低低的,倪瓒勤奋好学,每天练习书画,而我呢?上课总是三心三意,满脑子想的都是玩。今天站在大师墓前,我真是惭愧。”“要走了,我回头看看,感觉大师正在向我招手,叮嘱我们要努力学习,把自己的优异成绩来回报倪瓒大师。”“这节有趣的综合实践课虽然已随着铃声而结束,但我却依然回味无穷。倪云林,一位热爱大自然,喜爱干净的人,爱好书画的人,他一生为人廉明,乐于帮助穷人,这种品格难道我们不应该学习吗?我们不但要学习他高尚的品格,而且要将它发扬光大。”“上这节课不但让我找到了学习的榜样,而且让我意识到,身边有许多人值得我们去学习,许多事物值得我们去了解,许多知识值得我们去掌握,许多奥秘值得我们去探索„„我们要留心身边一切的人与事,睁大我们的双眼去仔细地看。”如果实践的经历,他们哪能有这番肺腑之言呢?
通过两年来的综合实践活动尝试,我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参与研究,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合作精神、交际技能得到发展,思维方式发生转变,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显著,他们真正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的策略、方法、评价等方面不断探索,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片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