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设环境培养3-4岁幼儿语言能力》的结题报告
《创设环境培养3-4岁幼儿语言能力》的结题报告
温雪莲
一、课题的提出
语言是人类藉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互通信息的最直接的工具,也是思维最重要的工具。幼儿期是人掌握语言的关键期,发展语言不仅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发展心理,尤其是发展思维的重要前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创设环境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是指教师与幼儿活动的物质条件与基础,包括场地、园舍设备、空间结构、环境布置、玩具、科学活动室等。精神环境包括良好的园所文化、老师和幼儿之间、幼儿和幼儿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交往方式和使幼儿感到安全、温暖、宽松和愉快的氛围。教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创设环境,让幼儿在愉悦、轻松、欢快的氛围中有想说的欲望,逐步提高3—4岁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研究意义:
1、本课题遵循幼儿的年龄特征,从幼儿实际出发,在幼儿一日生活只创设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促进幼儿语言交际能力,逐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研究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教师创设的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加上教师的合理性引导,激发和强化幼儿说的愿望,并能培养幼儿能很好的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三、所要解决的问题
1、根据3—4岁幼儿的年龄特征为幼儿提供一个丰富、适宜,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
2、学习普通话,乐意用简单地动作、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幼儿能很好的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3、利用家园联系这个平台,充分发挥家庭环境的重要性,让幼儿园和家庭互相配合,逐步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意识。
四、研究的内容
1、调查幼儿刚入园时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创设表演台、主题墙、娃娃家等幼儿喜欢的环境,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幼儿表达的愿望。
2、通过有图故事、有声故事、儿歌、绕口令、诗歌、童谣、续编故事、情境故事表演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从不愿意说到想说最后说好。
3、通过生活活动、早期阅读活动、听说游戏活动、家园共育等活动,提高幼儿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进行愉快的交流与交往。
4、在班级中多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让幼儿尽情表演、讲述,展示自己的才艺,树立自信,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的能力。
五、研究的对象及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本园小二班(23人)研究的具体方法:
1、文献法:查阅相关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准备。
2、观察法: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和了解幼儿,并进行课题总结和调整方案。
3、交谈法:教师和幼儿、幼儿和幼儿、幼儿与家长之间多进行交谈,在交谈中学会怎样表述,让语言能力得到提高。
4、表演法:要通过幼儿演讲、分角色表达、童话剧表演等形式,让幼儿在尽情表演中培养语言表达的兴趣,提升语言的能力。
六、课题研究时间和步骤
1、准备阶段:2012年7月—2012年8月
(1)查阅文献,搜集资料,积累相关内容的教材与活动材料及相关的理论知识。(2)调查、分析幼儿语言能力的现状,做好资料的积累分析、研究工作。(3)制订方案的实施计划,确定实施的具体目标和活动内容,为研究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2、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3年4月
(1)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及目标,开展系列活动。(2)定期研究课题工作,不断完善课题计划。(3)进行个案记录和分析。
(4)收集有关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内容,方法,并进行选择和提炼;进行阶段小结。
3、总结阶段:2013年5月—2013年6月
(1)汇总、整理、分析各类资料。(2)结题,撰写课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调查了解阶段
通过问卷调查、谈话访问的形式了解3—4岁幼儿发音的准确性、语言表达的主动性和与他人交往水平的情况。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
1、可以通过有图故事、有声故事、儿歌、绕口令、诗歌、童谣、续编故事、情境故事表演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从不愿意说到想说最后说好。
2、通过创设游戏环境,让幼儿有想主动表达的愿望,并力求说好,表达完整。
3、教师采取鼓励、表扬的方式,在精神上支持幼儿,让他们喜欢老师,喜欢向老师敞开心扉,树立幼儿的自信,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4、利用家园联系这个平台,充分发挥家庭环境的重要性,让幼儿园和家庭互相配合,逐步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意识。
八、课题研究的措施与方法:
(一)、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提升自我。
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一课题,认为自身的能力与理论知识都十分欠缺我首先订阅了《为了孩子的语言发展》、《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语言教育》这两本与课题有关的书籍,并每天抽半小时认真品读,并做好读书笔记。读到有见解、有感悟之处,我会针对自己目前的课题现状做个及时调整,以便更好地研究。本课题期内,我认真撰写了读《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有感、读《为了孩子的语言发展》有感、《感悟语言游戏》、《让幼儿在诗歌意境中快乐成长》这四篇读书笔记。另外,我会抽空上网浏览与课题有关的网页,希望自己能在网络海洋中汲取更多的知识,提升自我,提高自己的课题研究水平。
(二)、了解幼儿刚入园时的语言发展水平,制定计划并调整好阶段性目标。
课题初期,我对幼儿的语言水平不甚了解,利用一切时间与幼儿交谈,发现他们的说话主动性不高、声音不响亮、发音不清晰、语言简单,只是用简单的几个字来表述,我有时不理解幼儿表达的意思。另外,我还从家长那儿侧面了解孩子的性格、与家人的谈说水平。通过全面的调查,我对幼儿的语言水平有了大致了解,并做了详细的记录,制定了每个阶段的幼儿语言发展目标及培养措施与方法。
(三)、探索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和组织形式。
1、在教学中创设贴近生活的游戏情境,让幼儿有有“想说”的愿望
我知道:“生活及教育”的道理,于是合理利用班级空间,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爱好、需要,在班级中设立“娃娃家”、“理发店”、“烧烤城”、“公共汽车”、“超级市场”、“图书馆”等情景,孩子们十分喜欢,他们在“模拟生活”的场景中,觉得离生活距离很近,十分亲切。我在区域活动时间逐一带着幼儿在里面尽情玩耍,遇到孩子不懂得我会耐心告诉他们怎么玩、怎么说,怎么与其他小朋友互动。在娃娃家里,孩子们也亲身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和呵护、关爱他们的心。也懂得了如何去孝顺和报答父母,如何关心身边的人。在超级市场里,幼儿知道每种物品的名称、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取什么物品、如何到收银台结账、怎么与收银员阿姨交谈等等。在图书馆里,孩子们知道怎么翻阅图书、怎么爱惜图书、怎样把看到的内容讲给其他小朋友。总之,在“模拟生活”的情境中,孩子们由原先的不会说转变成滔滔不绝、畅所欲言,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
2、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幼儿尽情地说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幼儿的口语表达不好,我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音乐大剧场”、“你我说故事”、“小小电视台”、“每日新闻”、“广告天地”、“谜语大世界”等,都是孩子喜欢的节目。在“音乐大剧场”里,有唱歌天分的幼儿尽情地展现,在“你我说故事”里,孩子们把提前准备好的故事讲给老师和小朋友听,遇到讲的好的我们会送上掌声,作为奖励。有个别孩子讲的很好,语言连贯,前后故事衔接的很自然,表情也很到位,可是有个别幼儿,胆子小,声音不响亮,讲起来不流畅。我遇到这种情况会鼓励他讲下去。我深知孩子小,教师的言语鼓励对孩子十分重要。为了表扬和极力幼儿,我给幼儿贴上“笑脸”、“小星星”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在增强自信心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充分发挥主题墙的作用,鼓励幼儿畅所欲言。
我在室内根据班级的主题、幼儿的需求、季节特点设置“春天真美丽”、“风筝大比武”、“水果舞会”、“六个好宝贝”、“快乐一家人”、“比比谁最棒”等环境。这些全是幼儿比较熟悉和喜欢的,幼儿用自己的巧手绘制的春天美景,红红的花,绿绿的草,可爱的太阳,美丽的蝴蝶,在孩子的眼中全是美丽的世界。我把孩子们的作品张贴在主题墙上,让孩子们欣赏、评比、说出春天的美景在哪儿?也可以在墙壁的一角设置成“六个好宝贝”的主题,通俗易懂的谜语配上生动形象的“宝贝”图片,叫孩子们猜一猜,找到相对应的图片,并一起讨论他们的用处及如何保护它们。在舒适、美观的环境及老师设计的谈话活动中,孩子们的身心十分轻松愉悦,喜欢幼儿园、喜欢交谈与讲述。在教师的耐心指导下,幼儿交谈意愿更加强烈,他们乐于在教师、同伴面前呈现自己最佳的表现,语言表述明显得到了进步。
4、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生活是舞台的源泉,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生活是幼儿喜欢的、乐于接受的。我抓住了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教育。如:午睡、盥洗、上课、早操等,只要是一有机会,我便会和幼儿进行语言交流。午睡时,我会给孩子们讲讲故事,便于幼儿入睡。孩子们听故事时语言的词汇量会增加,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幼儿的语言能力也会提高。在盥洗时我会教幼儿洗手的儿歌。在上课时我会很好地利用课堂上一切,包括图片、食物等等吸引孩子,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例如在课题汇报课《好吃的水果》时,我先出示了水果图片让孩子们欣赏,他们一看到图片十分兴奋,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我趁势询问图片上都有哪些水果?它们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你最喜欢哪种水果?它们是什么味道的?带着这些疑问,孩子们的积极性被我带动起来了,纷纷说出了图片上有苹果、西瓜、桃子、橘子、芒果、菠萝、猕猴桃、梨子、火龙果等,大部分幼儿声音响亮、语言连贯,说得很好,个别孩子有不连贯、不完整的现象,我反复纠正指导他们的错误和不足之处,他们慢慢纠正过来了。对于水果的味道孩子们说的不甚准确,对此我设计了“水果品尝会”,让孩子们品尝早已切好的水果,孩子们边品尝边交流结果,课堂气氛很活跃,孩子们十分高兴。在我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逐渐认识了水果的名称、颜色、味道、形状。在欣赏、触摸、品尝的环节中,孩子们情绪达到了最高点,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小朋友都大胆举起了手,看到幼儿的进步,真为他们高兴。
5、家园共建,巩固幼儿的语言能力。
幼儿的语言发展离不开老师的谆谆教导,耐心培育,更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只有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相互配合,幼儿的语言能力才能进步的更快,巩固的更扎实。我在这一年来经常与家长谈心,谈孩子在幼儿园的语言现状,取得的成绩及不足之处,给家长提在家庭中应怎么训练幼儿的语言发展。并建议家长要先摆正心态,用一颗平常之心对待孩子,告诉家长要尝试一切机会多与孩子交谈,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鼓励孩子敞开心扉向家长倾诉,说出自己的感受,逐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自身能力的提升
课题研究锻炼了自己的课题水平,真上懂得了课题研究的真正意义与价值,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1、更新另外教育观念,理解了做科研型教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体现了“一日生活皆教育”的教育理念。
2、在研究幼儿语言能力的同时,我搜集了很多教育素材和感悟,撰写的文章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撰写的论文《小班角色游戏之我见》、《语言能力在角色游戏中“翱翔”》获得了徐州市“创新杯”论文比赛一等奖、教案《感恩父母》荣获徐州市教案评比二等奖、泉山区教案比赛一等奖,并刊登在《徐州幼教》杂志上。(二)、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经过一年的时间研究证明,创设环境培养3—4岁幼儿语言能力是可行的。它不仅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利于树立幼儿的自信心,成为一个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孩子。
刚入园时,大部分幼儿惧怕来幼儿园,更害怕与老师交流。有的小朋友远远地躲着老师。课堂提问时,个别幼儿不敢举手发言,头总是低低地,生怕老师叫他们起来回答问题,不敢正视老师的眼睛,即使勉强站起来了,也是不敢回答。还有一部分幼儿回答声音特小,语句不连贯等现象。
经过我这一年来的反复培养与指导,幼儿的语言水平明显进步,他们有想说的愿望了,并转变为在特定的环境下思维比较清晰语言说的连贯,而且。每天入园大老远就看见孩子们微笑着主动向我问好,在课堂上氛围很活跃,孩子们争先恐后举起手想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在区域表演时,橡皮泥、阅读图书、才艺展示、娃娃家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游戏,在这里幼儿的语言能力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的兴奋点达到最高,都想急于表现自我,边表演边说、边操作边说、边阅读图书边自言自语,真的让我刮目相看。看到幼儿的语言水平有这么大的进步,我真为他们高兴。今后我要在教学中多创设环境,让幼儿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玩、大胆地说,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所感所想,成为一个健谈、爱与他人交往的幼儿。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幼儿经过自身的努力,幼儿的语言能力提升的更大!
第二篇:《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
《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语言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不会因为信息热潮而成为低谷,信息化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即在表达时,能用最简明的语言,准确地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收到尽可能大的效果。幼儿园教育的对象是3-----6岁的幼儿,20世纪90年中期,哈佛大学研究院教授凯瑟琳。斯诺领导的研究小组,对美国儿童进行了较大的跟踪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发展语言能力的最佳时期。而发展语言,不仅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也是发展心理,尤其是发展思维的重要前提。更是提高幼儿交往能力和交往意识的关键因素。抓住这一关键期,发展幼儿语言能力、提高幼儿交际能力十分必要。
我国在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2000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提出要培养幼儿正确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基本能力,这表明我国已开始重视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二、理论依据:
1、社会相互作用论
20世纪70年代后的一些国外心理学家强调语言环境对儿童语言的作用,认为儿童语言是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尤其在与人们语言交流中,在认知发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巴甫洛夫的言语获得理论
认为儿童获得言语包括两方面:首先是词语的声音和具体事物的形象建立起联系,接着是词语之间建立起联系,而这种暂时神经联系则是通过强化而建立起来的。
3、皮亚杰的认知相互作用论
认为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既不是环境强加的,也不是人脑先天具有的,它来源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
4、马克思主义活动论、当代发展心理学理论和现代学前教育理论
肯定了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肯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现代学前教育的必然结论,它符合现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是一个正确的、合乎规律的观点。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幼儿口语交际能习惯的现状,分析形成这一现状的原因。
2、通过对幼儿口语交际技能、策略、方法的研究,探索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幼儿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促进幼儿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增强幼儿交往的意识,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幼儿实际出发,遵循学习语言规律,大力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达到准确发出语音,比较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能与别人进行语言交谈之目的。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幼儿语言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
2、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培养了幼儿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和手段。
3、在游戏活动和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语言交际能力的方法和手段。
4、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培养幼儿语言交际能力的方法和手段。
5、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语言交际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四、课题研究对象:
本课题实验对象是本班(幼儿六班)66名幼儿,其中男生33人,女生33人。幼儿五班66名幼儿,为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客观性,我们选择了人数相等,年龄相同的平行班级作为对比班。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模仿法:根据幼儿的生理和思维特点,多让幼儿模仿大人发音、说话以致达到上口的程度。
2、交谈法:教师和幼儿、幼儿和幼儿、幼儿与家长之间多进行交谈,在交谈中进行训练,在交谈中学习会话,在交谈中加以矫正。
3、表演法:要通过幼儿演讲、分角色表达、童话剧表演等形式,让广大幼儿在实际语言演练得到学习和提高。
4、兼用法:要把学会口语表达和学习语言文字兼用起来,在训练口语中学习简单文字,在学习文字中加强口语训练。
六、课题研究的时间与步骤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1年7月)
1、制定出课题研究的实施计划,安排研究人员并进行培训。
2、进行调查研究,如实掌握幼儿当前实际状况。
3、多方面收集并整理有关资料,并科学地进行安排。
4、做出家长的宣传动员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8月—2011年12月)
1、按计划适时转入实施,用极大的热情和责任心进行实验研究。
2、做好实验过程中各种记录,如实验内容,实验形式与办法,实验效果等。
3、及时掌握实验研究的反馈信息,随时调整自己实验计划和进程。
4、要做好阶段性总结,及时掌握成功经验,及时纠正实验过程。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1月—2012年5月)
1、做好各方面实验材料的整理、统计、评价、检测等项工作。
2、撰写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成果:
(1)、我班幼儿讲的故事《白雪公主》、《彩云姑娘》、《太阳公公把胡子》等在学校举办的幼儿组故事大王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其中我班幼儿王傲宇讲的故事《狼和小羊》获得了与会领导和评委老师的热烈掌声。这样幼儿在活动的锻炼中表演潜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
(2)、在活动中锻炼幼儿语言。幼儿童话剧表演是培养幼儿表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幼儿胆量和协作精神的有效手段。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得到锻炼和提高,我给他们一次又一次的锻炼机会。其中《卖火柴的小女孩》、《保护地球》、《仙女和樵夫》、《金色的珠
子》等已获得圆满成功。通过这次活动的展示,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表演方面的自信心,激发了幼儿的表演欲望,而且在诠释不同角色的过程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3)、家园共育,家长成为教科研的协助者。家长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资源,既可载舟又可覆舟,因此幼儿园的生存与发展,既要有过硬的保教保育质量,赢得良好的社会信誉,更要用优质的服务,赢得家长的满意和支持。我们在积累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利用语言和文字,及时做好家长访谈、家园活动、教学反馈等工作,采用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听取家长对教学及教研的意见和建议,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了解家长的心声,并进行认真总结和反思,及时调整工作重点,竭诚为家长服务。同时,我们将课题研究内容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定期组织家长开放半日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到幼儿一日生活中,与幼儿共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使家长深入细致的了解幼儿园情况,并协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规范的使用普通话,提高家长教育幼儿的能力,成为孩子生活中的榜样。
《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
平师附小
辛
超
英
2012年9月20日
第三篇:幼儿园环境创设结题报告
篇一:幼儿园市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苏北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素质园本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沭阳县湖东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二0一二年五月
《提高苏北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素质园本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沭阳县湖东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运用”等等,这些无疑对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近年来,农村的幼儿教师,特别是我们苏北地区的农村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多数没有经过正规院校的专业学习,她们只是经过短暂的职业培训后即走上工作岗位。加上由于受地区经济条件的制约,缺乏必要的岗位再学习和再培训,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到阻碍,教育理念得不到提升,表现为教育观念滞后、教育行为有所偏失。迫切需要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培训途径,以尽快地使他们的教学行为得到规范和优化。
3、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幼儿教师的不少集体教学行为无序、自由,偏离了教学规律或教学规范,使教学活动的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甚至对幼儿的思维发展、兴趣培养产生不良的影响。如盲从性教学行为,主要表现在教师在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使用方面形式化比较严重;如强制性教学行为,表现为一切“教师说了算”;又如偏失性教学行为,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片面关注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面,教学目标设计陈述模糊、笼统、片面,“三维”目标不能有机得到整合,致使教学效益不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提出师幼互动、有效学习,强调师幼的共同互动、共同成长。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研究主体,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情景提出最贴切的优化建议。我们选择此课题,就是想通过教师教学行为的不断优化,去促进幼儿积极健康的发展,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因此,幼儿的发展状况是衡量教学行为优化的唯一标准。
2、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这个课题并不是新鲜的课题,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呼吁教师“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而要达到这个理想,就必须要求教师有很高的素养;美国学者柯林·博尔曾提出教育的三本护照理论,认为未来的人都应具备三本“教育护照”与“证书”;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这都说明了教师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知识能力等素养,而在上个世纪以及本世纪,我国在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积极推进素养教育时,《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纲要的“实施意见”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文件均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其实质就是要提高教师的素养。这一切都是从面上对教师的素养提出相关要求。
3、研究的可行性分析:(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亲自主持并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经费充足。(2)学校教科研氛围较浓。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历水平都在大专及大专以上,其中多为本科学历,其中宿迁市教坛新秀1名,沭阳县骨干教师2人,这些成员在“十五”期间大多有自己的个人课题并且成果显著。
4、理论意义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师是儿童建构性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教师必须改善教学行为,转变传统的教育角色。
2、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作为无形的纽带,维系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3、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为教师改善课堂面貌、改善教学行为提供了可行的教学行为实施策略:选择主要教学行为即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利用辅助教学行为即展示教师的人格素养和教学机智,关注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把握课堂管理行为,解决好学生在活动中的突发事件,以防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课题的界定:“苏北”:是指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
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各种素养的质的要求及将各种素养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教师素质提高:是指指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乃至卓越的专业工作者的过程。
园本研究:园本研究就是以本园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师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在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
三、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1月)
(1)广泛查阅相关资料,组织课题查询;学习分析文献资料,初步形成研究思路,确定研究课题。
(2)初步拟定课题方案和实施计划。(3)成立课题组。
2、实施阶段(2010年2月——2011年8月)(1)修改并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根据课题实施方案,落实课题研究阶段任务及计划。
(3)边实践、边研究,研修结合,研训结合,定时进行阶段研讨,进行中期论证评估,完善研究方案。
(4)及时收集研究过程资料,并做好分析整理工作。
3、总结阶段(2011年9月——2012年06月)篇二:《幼儿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幼儿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镇江市大港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课题组 执笔:贾文芬
一、研究的背景
随着新纲要如火如荼的实施,其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课程改革已成为转变学习方式的一场革命,学习已成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哈斯特(harste 1993)说:“教育一旦被看作是一种探究式的活动,就会产生一些重大改变。教育的中心将转向学生的学习,而教学的任务则变成如何去支持探究活动的开展。”那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教师,如何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密切关注幼儿的探究兴趣,有机生成各项适合幼儿探究的学习与游戏活动,并且从环境的创设、活动的组织、活动的指导、活动的评价等策略入手,不断促进幼儿探究性活动的开展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幼儿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策略研究》这一符合时代特征的课题,这是因为:
1、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终身学习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世界性口号。要让幼儿学会学习,就必须让幼儿做学习的主人。从幼儿开始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探究性学习倡导让幼儿走入生活,亲自操作、自主选择、主动探究、自由表达与表现。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师的观念和行为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幼儿的学这一现象还相当严重。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是当今国内外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也是新《纲要》实施的关键,更是我们幼儿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促进幼儿发展的需要
探究是幼儿学习的天性,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和活动方式。探究性学习活动关注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及问题的解决,更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关注幼儿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关注幼儿学习的创造性、主体性人格的培养,使幼儿的天性得以发展、生长,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使幼儿的多元智能得到全面发展,使幼儿真正成为主动的探索者,让他们从小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锻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和知识。
3、促进幼儿园发展的需要
我们提出了《幼儿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这一符合时代要求的课题,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树立“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真正让孩子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让我们的教更好的促进孩子的学,从而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教育行为,积极调整优化教育活动策略,构建以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主要方式的特色课程,进一步丰富、提升办园内涵,实现幼儿园个性化发展筑就一个新的历史平台。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代教育的活动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经过同化、顺应机制而建构起来的经验体系。学习活动必须成为儿童主动探索、自我思考、观察比较、提问讨论的过程,教师是儿童发展的支持者,他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2、创新教育理论:创新教育的研究表明,教育是以人文本质上创造超越前人的一代“新人”为价值,把孩子培养成能在激烈变革的环境中自由地确立自己的位置,能同他人合作共事,善于终身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人。教师应努力为孩子创设心理宽松、民主的环境,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创新的机会和舞台,及时给他们的学习提供帮助,进而形成有利于孩子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发展的宽松的新的教育体系。
3、协作教学理论:个体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不能局限于动态的个体探索,而要拓展到动态的个体探索与主体间交往相结合的范围。只有在主体交往中运用恰当的组织策略,个体间才能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调动个体与集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有效地促进外在的知识结构向孩子的内在的知识结构转化,同时让孩子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识,提高孩子学习质量。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是教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过程”、“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这些都要求我们教师重视幼儿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在各种探究活动中运用科学的策略为他们的活动提供有利的支持,使幼儿学会学习。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探索适合幼儿园幼儿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环境创设、材料投放、组织指导、教师评价等活动策略,建构以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主要方式的园本课程体系。
2、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3、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使之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发展,真正成为幼儿探究性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
4、探究出各项活动中适合幼儿主体性发挥、促进儿童思维品质与创新能力发展的活动策略,切实增强教师的教学机智,提高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效性。
1、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研究
2、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材料投放的策略研究
3、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组织指导的策略研究
4、幼儿探究性学习教师评价的策略研究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我们将主要运用文献法研究来搜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与教学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主要通过问卷、访谈、测评等方法调查幼儿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现状、教师教学行为策略的现状。
3、行动研究法:我们将运用行动研究法要求教师参与研究,参与实践,边探索边实践,边修议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4、经验总结法: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对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针对研究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及时提炼、总结,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题服务。
5、案例研究:课题组成员结合自己的课题,根据幼儿情况及自身个性,积极贯彻课题研究思想,开展课题研究展示活动,并在课题组内展开讨论、分析,把自己的实践按一定的格式编写成案例,为课题的研究与推广提供详实有力的第一手材料。
五、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关于环境创设的策略:
1、创设一个平等、宽松、自由发展的心理环境,让幼儿乐于探究。
在探究性学习中,幼儿是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是相互作用的。作为教师一定要为幼儿创设宽松、平等、自由发展的心理环境,让幼儿自觉投入到这种环境中。为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笑,一起学习。在各种活动中,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并进行活动。
孩子是通过动作与具体事物和感性形象接触,来感受信息,获得经验的。所以,在孩子的学习活动中,我们尽量把学习内容物化为可以呈现的经验,尽量让学习材料传递更多的信息。这样教师在提供材料时,首先详细研究材料本身的涵盖量,充分了解材料对孩子的学习价值,让孩子在探索中,就能有效地发现对自己有价值的收获,从而使孩子在活动中得以自由的发展。
如:在探索活动“车轮滚滚”的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一起收集了图片、照片、各种车辆的模型、制作车辆的废旧材料等,在孩子们看看、说说、做做、玩玩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一步了解车子的名称、外形特征、用途等。我们在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车子方面遇到了困难,因为孩子毕竟还小,动手能力不是很强,看到一大堆操作材料,就失去了方向。我们就发动家长,让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车子。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不同的车子,有卡车、小汽车、公共汽车等,孩子们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当他们再次利用幼儿园提供的材料制作时,兴趣较高,因为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也就能较顺利地做出车子的样子了。在户外散步时,还让幼儿用带来的汽车玩具进行比赛,说说什么车开起来快,为什么等。他们在活动中大胆的交流,热烈的讨论,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探索的热情也更高了。活动时,孩子们表现得异常的投入、主动,他们在讨论中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热烈讨论、主动投入、无拘无束。
2、创设新奇、生动、适宜的物质环境,让幼儿主动探究。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幼儿强大的好奇心以及无所不及的兴趣是幼儿智慧的火花,也是促使他们学习的原动力。他们总是以主体的身份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各种活动中发展自己,而他们学习的内容又来源于他们自身的兴趣、生活和环境。为此,在环境创设上我们也以幼儿的兴趣为着眼点,通过观察发现幼儿的兴趣,然后围绕探究活动创设幼儿感兴趣的物质环境,有了对环境的兴趣,孩子们就会用各种感官参与其中、融入其中。例如:在进行学习活动《可爱的小脚丫》时,我带孩子们来到幼儿园的操场、游泳池、草地、沙池等地方,让幼儿光着小脚丫在地面上走,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小脚丫自由地感知、探索、体验,以此来认识小脚丫的不同用途„„他们不仅感知到了走在各种场地的不同感觉,也在愉快的体验中发现了小脚丫的这一触觉本领。在活动中,孩子们充分地放松自己,快乐的体验。活动中自由探索、自由交流、自主学习,建构了新知识,获得了新经验。在环境创设上,我们总结出以下几个应遵循的原则:(1)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原则
实施探究性学习活动课题研究以来,我们逐步认识到:要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就要教师引导幼儿带着热情、积极地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让他们去自由探索、了解环境,幼儿才会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新的知识,才能突显环境的隐性价值。我们将环境创设和利用的主动权交给幼儿,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在环境创设中,我们充分尊重幼儿的意见,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表现机会。为了更好地调动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热情,教师广泛征求和认真听取幼儿关于环境创设的意见和想法,与他们共同研究和制订环境创设计划,探究中给幼儿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我们尽可能地做到幼儿能想的让他们去想,能做的让他们去做,使他们真正投入到环境创设与利用中来。(2)促进幼儿自我表现的原则
幼儿探究性学习强调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表现。研究中我们发现,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对探究性学习热情的激发、探究兴趣的长久保持以及探究成果的巩同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在幼儿园环境创设和利用上,我们充分关注幼儿的个体需求,为幼儿搭建适合其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幼儿展示、表现自我的空间和舞台。例如,在同一个班级中,有的幼儿喜欢研究小动物,有的对交通工具着迷,还有的则对色彩艳丽的服装感兴趣。他们的不同兴趣点使他们的探究行动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如果我们不对这些有着不同探究需要的幼儿给予个别关注、鼓励和支持,势必会影响他们探究性学习的情绪。因此,在实施幼儿探究性学习中,我园各班根据班级幼儿个体差异为幼儿灵活设置符合不同发展需要的活动区,有针对性地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创设多样化、动态化的环境,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3)促进幼儿深层思考和探索的原则
幼儿对事物的思考和探究是由问题引发的,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是在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它需要通过环境的支持和帮助寻求到正确的答案。为此我们通过创设富于变化的环境来有效地诱发幼儿的探究行为。例如:幼儿在探究“水的秘密”过程中,教师灵活地设置一处“我的新发现”这样的主题墙,引导幼儿随时将自己发现的秘密记录下来并贴在主题墙上面,随着探究活动的深入,不断丰富和完善主题墙上记录的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鼓励和引导幼儿对主题墙上的内容进行经常性的观察和讨论,不断提出新问题,获得新发现、收获新成果,幼儿在环境的引领下,探究兴趣不断提高,探究内容不断丰富,探究过程不断升华,探究质量不断提高,为生成新的探究兴趣点做好铺垫。
关于材料投放的策略:
材料在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适宜的材料正是启迪幼儿智慧打开科学探究兴趣大门的钥匙。教师能否为幼儿提供适宜结构的材料,是幼儿操作这些材料以发现事物间的关系,获得相关经验,初步建立相应概念之所在,更是幼儿能否完成实验、获得发现的关键。根据这段时间的实验,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保证幼儿探究性学习的开展:
1、注重材料投放的多样性,为幼儿提供幼儿多通道的感知机会。
探究活动是幼儿与环境发生作用的一种形式,对幼儿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形成对科学的情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能引起他们探索需求,并与现实活动目标相适应的材料,才能使幼儿的探究活动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幼儿思维的直观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导幼儿兴致盎然地一步一步进入科学殿堂。因此,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不仅应适合于幼儿观察,更有利于幼儿多感官感知,特别是有利于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多样化的游戏材料。实例1:
在进行制作活动“小陀螺”时,首先让幼儿想一想,做“小陀螺”需要哪些材料?怎样做得和别人不一样?并发动幼儿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制作的材料,把自己认为可以做“小陀螺”的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收集起来,孩子们纷纷从家里找来了大块的泡沫、硬板纸、水果冻盒、饼干盒、蛋糕盒、瓶盖子、大纽扣、一次性盒子等等,材料之多,令人难以想象。教师再提供一些诸如牙签、肖邦、泡沫纸、即时帖、双面胶等辅助性材料。
面对这么多的动手操作材料,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他们的创造欲望是无穷的,创造出了各式各样令人耳目一新的“小陀螺”,真正发挥了材料的优势。篇三:子课题《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实践与探索》研究报告
子课题《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实践与探索》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相互作用,其中环境在幼儿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不具备成人对环境具有的那种选择、适应、改造的能力,这决定了幼儿对环境具有广泛的接受性和依赖性。对现代儿童教育来说,如何利用环境来刺激教育儿童,来激发儿童的活动动机,促进儿童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幼儿教育家所重视的教育研究问题。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环境,创设一个科学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我国<<规程>>的贯彻落实,幼教改革不断深入,区域活动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幼儿教师的重视,因为它以“自由、自主、宽松、愉快”的活动形式易被幼儿接受,也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活动的表现机会,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以自由地、不受羁绊地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其创造潜能极易被激发出来。相应地,区角中的材料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媒介,幼儿主要通过与材料的交互作用而得到到发展。但是目前,在区角材料的投放上研究不够深入,还存在不少问题,区角材料更换的时间少合理,有的甚至一成不变,不能让幼儿感到新鲜、有趣; 投放的材料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和递进性; 材料投放流于形式,固定的多,变化的少,教师动手动脑的多,幼儿动手动脑的少,相对忽视活动区的教育功能;对部分材料的教育价值挖掘不够。
介于以上原因,我园就主题性区域材料的投放作了深入研究,努力探索能激发幼儿创造潜能的相应的区域材料,根据幼儿的兴趣、情感、能力及培养目标等因素精心设计、准备或制作充足的游戏材料,我们充分挖掘身边资源,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材料大胆尝试,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活动,探讨在材料投放上注意些什么、在不同年龄阶段投放怎样的材料、以怎样的方式投放等,力争最大效度地发挥区角材料的教育功能,引导幼儿大胆地说、大胆地想、大胆地试,尽情地进行创造活动,从而培养幼儿对创造活动的兴趣,促使幼儿的创新潜能在与材料的交互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课题的界定
1、环境创设: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指以促进幼儿主动发展为目标的,在幼儿、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下,对幼儿的活动环境进行改造、影响、美化和积极利用,使之更加适合幼儿成长的一个动态发展的活动过程。主要包括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物质环境包括活动室物质条件与设施,精神环境指教师和幼儿之间所构成的教育氛围及人际关系。
2、材料投放:提供能激发幼儿活动兴趣、促进幼儿发展、满足于幼儿需求的材料。
3、主题性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根据主题活动内容,创设相对应的环境,并提供相应的材料。
4、本课题《主题性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旨在探讨在主题性区域活动中,创设主题墙,根据主题打造与主题相吻合的区域环境。并探讨如何创设主题背景下丰富的,多功能的,多层次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区域环境。研究如何提供丰富的有层次的操作材料,进一步细化各年龄段区域创设的种类,从而让幼儿更好地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发展相关的能力;
三、理论依据
1、瑞吉欧的教育理论: 认为活动没有时间限制,强调探索的连续性和师生情感的相互依恋。主题性区域活动跟随儿童的兴趣反复探索并不断向新的问题挑战,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以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并进行表现。在主题性区域活动中,幼儿与环境情境、教师、其他幼儿之间发生着多种的互动,而积极的互动又促进了幼儿的发展。主题性区域活动中是以幼儿自主学习为主的一种师生互动过程,这种师生关系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使每个幼儿在已有的经验、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地成长。
2、皮亚杰的理论:
皮亚杰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 还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我们都知道,要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就必须提高游戏质量。而影响游戏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游戏材料。“儿童的发展,既不是直接生理成熟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学习的结果,而是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而使认知结构不断发生质变的过程”,同时他还要求“环境的创设应该着眼于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经验,发展和提高幼儿的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3、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认为幼儿需要自主学习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因此,他要求尊重幼儿的自由,让幼儿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自由的教学方式以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个别差异。创设主题性区域活动,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在于幼儿自主性得到了体现。通过创设丰富的环境与材料,孩子能够自由、自主地开展学习,这正是遵循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个体差异性。
4、洛扎洛夫 “教师创设的多元化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进步和提高是起着任何集体教育活动都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
5、新《纲要》理念: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主题性区域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以游戏为载体,蕴含教育价值,促进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6、陈鹤琴的教育理论 陈鹤琴认为“我们不得不为小孩子创设良好的环境”。陈鹤琴非常强调环境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与重要性。他说:“小孩子生来大概都是好的,到了后来,或者是好,或者变坏,这是环境的关系。环境好,小孩子就容易变好,环境坏,小孩子就容易变坏。”他认为:儿童具有三种能力,一是接受外界的刺激;二是这种刺激在脑筋中或者可以保留着;三是他受到那种刺激,到相当时期,会发生相当的反应,这三种基本的能力,是他一生做人的基础。即环境中好的刺激会在儿童的头脑中保留着,相反,坏的刺激也会促使儿童在某一时期做出与此有关的动作。
四、研究的目标
1、研究如何根据主题中的教学目标设计区域活动的环境、主题墙及各区域的材料提供。
2、通过主题性区域的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育理念,增强创设教育环境的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通过丰富的区域环境创设、提供材料、组织活动、有效指导,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为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机会与条件。
4、通过主题活动下的环境创设,启迪幼儿心灵,增长智慧,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参与创设环境的活动中体验到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五、研究的内容
1、探讨如何创设主题背景下丰富的、多功能的、多层次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区域环境。
2、探讨如何根据主题创设适宜的主题墙。
3、探讨如何根据主题性区域游戏设置区域背景。
4、探讨在主题性区域活动中如何提供丰富的有层次的可操作的材料,进一步细化各年龄段区域创设的种类,细化材料的多样性操作,从而让幼儿更好地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发展相关的能力;
六、研究方法
1、文献法: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和有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该课题研究的现状,为该课题提供理论支撑。
2、行动研究法:在理论的指导下,创设自然、真实的活动情境,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对研究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诊断、提出问题、加以讨论、拟订计划、付诸行动、评价总结,在此基础上再次展开诊断、反馈等一系列步骤,形成一个循环的体系,使课题研究不断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从而解决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3、个案分析法:跟踪观察个别幼儿在主题性区域活动中的表现,分析根据主题所设的区域在其个体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4、观察法:在实施过程中,点滴记录不同模式下幼儿的活动状态及教师指导情况,并及时指正老师指导的误区,提高幼儿活动的效率。
5、经验总结法:及时地总结经验,不断调整与完善研究方案,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实践与研究。
七、研究步骤
1、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06、8——2007、11(1)在选择课题前,我们着重调查分析了我园主题活动的开展、区域活动的内容与环境以及幼儿活动的现状,成立了课题组。(2)我们课题组成员在一起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和有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该课题研究的现状,为该课题提供理论支撑。共同制定与调整了研究计划,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2、课题实施研究阶段:2007、12——2010、8(1)在专家指导下,我们进一步修改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确立了研究目标与内容,制定了系统的研究计划。
(2)接下来我们按计划分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同时开展研究,组员认真实施研究方案。我们初步决定先在三个实验班,进行试点研究。在此基础上,逐渐向其他班级推广。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边实施。各班根据主题及时创设与主题相适应的区域活动,并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相应的材料,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3)在课题研究的中期,我们将所研究的成果及反思及时进行中期论证、评估,进一步梳理总结,形成了中期研究成果总结。
(4)研究过程中,我们还注重过程性资料的收集,每学期都进行分类装订,以便于后来的整理汇编。
3、总结阶段:2010、9——2010、12(1)收集整理过程性资料,分类装订。(2)撰写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总结提炼。(3)邀请专家来园进行结题工作指导。
八、研究过程
一、创设主题性区域环境。
1、主题性环境:
由课题组收集整理出省内外、国内外等相关的主题环境创设的图片资料、录象,放在网上,引导教师探讨主题的预成和生成、怎样创设主题墙、主题区域环境,如主题墙中怎样解决主题进程、幼儿与环境互动、布局的美感问题?建筑中如何体现幼儿的参与、益智区如何体现幼儿的理解等?借鉴所提供的图片、录象资料,指导教师创设与班级主题相一致的主题环境和主题区域。
例如:在主题《伞花朵朵开》开展前,将收集的各种各样的小伞,悬挂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在装扮教室的同时,让孩子对伞有更加直观的认识与了解,为引入主题《伞花朵朵开》做准备。
孩子们认识了伞的特点与功能,了解了伞的多种功能。伞装扮的教室像一个伞屋,让孩子感受不同的空间,体验在伞屋中活动的乐趣。也形成了对伞的联想带来的丰富经验。有了这样的感性经验,为接下来开展的尝试运用伞及其他材料制作、装饰伞屋做经验的准备。活动开展后又将幼儿彩绘的透明伞补充到环境中,伞屋变得更加漂亮起来。
不同的伞有不同的装饰特点,即使同一种伞也有不同的装饰图案,孩子初步感受了伞的多样性及不同图案的美,进行观察与比较,并根据颜色及花色进行分类,或尝试探寻不同的方法,进行伞的分类。同时,为孩子们用美术材料装饰、创作彩绘伞提供欣赏与学习的素材。还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同伴间的合作游戏,尝试与同伴合作进行伞的形体造型等。
2、多元互动的主题墙
每一个主题墙的创设,不仅撕课程内容的体现、教学活动的反映,更是幼儿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主题墙就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和幼儿的身心发展一样,它也会随幼
第四篇:3-6岁幼儿语言与认知能力培养
3岁1个月--3岁6个月
问问题随心所欲:在3岁时孩子的词汇应该超过300个,能够以5~6个单词的句子交谈,并可以模仿成人发出的大部分声音。有时孩子会不停地唠叨,这对于孩子学习新词并利用这些词汇思考是必要的。孩子可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你也许可能看到孩子如何使用语言来帮助自己来理解并参与发生在他周围的事情。如他随心所欲地问“这是什么?”
模仿大人:宝宝开始注意到大人跟不同的人谈话,说不同的事情时会用不同的语调,脸上也会有不同的表情。宝宝开始模仿大人的这一点,3岁多的宝宝会模仿大人说话时候的手势、声音、表情。
说准确的长句子:宝宝的大部分语言你基本上都能够听得懂。宝宝的词汇量急剧增加,语法也进步了不少,他的表达越来越准确,他甚至能说一些包含3个,甚至更多词的长句子了。
前运算阶段:宝宝可能经常会和“空气”有声有色的对话,不用担心,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大多会有一个假想的朋友。按照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的理论,这时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前运算阶段”。其特点是幼儿的思维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过渡到开始利用表象进行思维。
思维上常犯的错误:这个时期的宝宝常会犯一些错误,例如:儿童看到别人有一顶与他同样的帽子,他会认为"这帽子是我的"。他们在房间看到一轮明月,而一会儿之后在马路上看到被云雾遮掩的月亮,便会认为天上有两个月亮。强烈的好奇心:3岁孩子的大部分清醒时间都在询问他身边发生的各种事情。他喜欢说“为什么我必须做„„?”他非常关心你的答案,因此回答要简单切题。你不必充分解释,他不能理解这种推理,相反告诉他做某些事情——“因为这些事对你有好处”或“你不会受伤”对他来说比详细的解释更有意义。3岁7个月--4岁
听宝宝讲故事:宝宝语言的发展能力及语言的理解能力都非常迅速,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希望和要求,反映自己的需要和意见。一般宝宝听过2-3遍的小故事,他就会兴致勃勃地自己讲了,有时还能把自己想象的情节加在其中。发音清晰:孩子的语言非常清晰,甚至陌生人也可以听懂孩子所说的大部分内容。尽管如此,他的一半发音仍然可能是错误的,例如用简单的字母代替任何发音困难的字母发音。
小小歌唱家:现在他可以哼唱简单的曲调,对于熟悉的歌曲,宝宝还能为它配上“新词”。
注意力范围加大:注意的范围越来越大,能逐步注意到周围更多的人和更多的事物。而且能把许多无意识的注意,逐渐向有意识的注意转化和发展。道德感:现在,宝宝对人和事物的好坏、美丑的体验有了初步的评价。在父母、老师的强化和指导下,他们逐渐知道哪个行为会引起满意的体验,哪些行为会引起不满意和不愉快的体验。
记忆力范围越来越广,抽象记忆开始发展: 就像注意力一样,宝宝的有意记忆正在逐步发展,能记住周围更多的事物。宝宝的抽象记忆也开始发展,对较为抽象的事物逐渐能够记住了,如妈妈的电话、家庭住址、幼儿园的名字等。4岁1个月--4岁6个月
思维比语言发展快:4岁宝宝现在一般都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了,但有些孩子还不能说很完整的长句子,这一方面是因为宝宝控制发音的肌肉还没有完全发育,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有时候大脑转得比嘴巴快,说话速度跟不上他的思维。
儿语表达不是错:如果你的宝宝还在继续用儿语表达自己,你千万不要也这样对孩子说话,或者模仿他的说话方式,也不要批评他。孩子可能已经为此觉得不自信了,你就不要变本加厉,增加他的心理负担了。你只要注意自己的说法方式,他最终也会没问题的。
对语言熟练运用:对语言的熟练运用是与智力和情感的发展互相关联的,从宝宝语言的表述中,也能显示出宝宝的个性。一般淘气外向的宝宝会经常模仿大人的语气讲话,也乐于表演自己熟悉的故事,扮演简单的角色。对数字的概念:宝宝在数他的毛绒玩具时,会边数边说:“1,2,3„„”他现在多半已明白他数的最后一个数,就是他拥有的玩具的实际个数。但他可能还不会明白,即使你把这些玩具重新排列一下,总的数目还是不变的。如果你这几个玩具之间的距离拉大些,再问问宝宝有几个,他可能会说有4个,而不是3个,因为现在它们占了更多的地方。
无意义记忆和有意义记忆:这时期宝宝记忆与婴幼儿时期一样,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宝宝只有对感兴趣的、印象鲜明强烈的事物才能比较容易记住。直到宝宝5岁以后,有意记忆的能力才能逐步发展起来。
认识更多的色彩:宝宝认识和辨别色彩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能认识5-10种颜色(红、黄、绿、蓝、白、棕、紫、橙、灰)。如果让宝宝画一张画,宝宝会用彩笔画上绿绿的草、各种颜色的花儿;蓝天、白云和红太阳。4岁7个月--5岁
宝宝掌握词汇的内容不断丰富:从日常的饮食起居,到各种玩耍、运动、游戏、讲故事、背诗、叙述意见、事情等,并且还逐步掌握了一些抽象性和概括性比较强的词,如玩具、衣服、水果、勇敢等。
词类的范围不断扩大: 在宝宝的口语中,除了名词、动词、形容词外,对于各种关系的词,如副词、连接词、前置词等也开始逐步掌握和运用。
需要帮助宝宝学会听:现在,即使相对安静的孩子跟大点的孩子相比,也算是话多的。宝宝喜欢唱歌、讲故事、玩文字游戏。他也爱问问题,但和别人对话的技巧还要提高。让他说是不成问题的,需要你帮助他学会的是听。宝宝因为不确定怎么能让你一直关注他,所以,只要有需要,就会打断你的话,而且不管你有没有听和回答,他都会说个不停。机械识记:宝宝常常只能机械地记住事物的一些外部特征。比如宝宝背唐诗,宝宝只是将字和词一字字、一句句地机械地背下来,但并不理解诗的意思。
生活在虚拟的世界里: 4岁的孩子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会把家中的日常用品想象成故事中、动画片中的道具,还会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人物。他喜欢玩角色游戏,老师、医生、公共汽车的售票员都是他非常喜欢扮演的角色。
生动而形象的思维: 宝宝头脑里所想的事情都是生动而形象的,他往往能很具体、很生动地叙述一件事情。比如,在参观完熊猫馆后,宝宝会说“坐在那吃竹子的大熊猫很可爱”。5岁1个月--5岁6个月
说话绘声绘色:宝宝能比较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强烈的语言要求。乐于谈论每一件事,他还能很好地用一些形容词、动词,因而宝宝的表达是绘声绘色、也很有感染力。自由地表达自己:5岁半的宝宝一般已掌握了2200-2500个词汇,能比较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强烈的语言要求,乐于谈论每一件事。语言的发展与智力和情感的发展互相关联,同时也显示了宝宝的复杂个性。模仿大人:宝宝这时会经常模仿大人的语气讲话。也乐于表演自己熟悉的故事,扮演简单的角色。
看钟表:5岁多的宝宝能初步理解真实与虚构,能知道一年中12个月的名称和一周中每一天的名称;开始能看钟表,时间概念已比较明确,可以开始培养宝宝按时作息,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找不同:现在,宝宝的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性的观察。能够按照活动的安排或父母提出的要求来进行。比如,让宝宝看两幅貌似一样的画,比较两幅画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时候,宝宝就能细心地观察图画的各个部分,一一找出两幅画中不相同的地方。
对因果关系好奇:5岁的孩子非常想知道因果关系,了解各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和方式。如果他踩在硬硬的泥潭里会发生什么?如果鸟窝里的蛋掉出来会怎么样?只要他能想出来的,他都想知道结果会怎样。5岁7个月--6岁
理解能力加强:6岁的宝宝在成人正确的引导下,能够发清全部语音,听懂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子,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逐渐掌握了概念:能够掌握表示类概念的词汇以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接词,语言的连续性有所加强。
自己编故事:此时的宝宝已经能比较完整地复述一个熟悉的故事,会自己编出一些原来没有的情节,想象力更加丰富,记忆的正确性也有了提高,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但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主导。
记忆能力增强:宝宝不仅能记住近期的一些事情,而且还能记住很长时间以前宝宝感到有趣的、印象很深的事情。这说明,宝宝记忆的持久性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现在宝宝的记忆的准确性还较差,对简单熟悉的事情较容易记得精确些,而对复杂的事情的复述较容易有遗漏和歪曲。
理解因果关系:当孩子学会预判未来的事情时,他就能把因果关系和行为联系起来了。他知道自己的行为会产生后果。如果他打别的小朋友,他知道人家可能会哭,老师多半也要批评他。如果他在家里玩球,他也知道自己可能会砸坏什么东西。
逐渐掌握抽象概念:6岁左右的宝宝,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能掌握较抽象、概括性较强的概念,如家具、蔬菜、交通工具等,开始理解事物发展的逻辑关系。
第五篇:浅谈幼儿语言能力培养
浅谈幼儿语言能力培养
语言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先取决于语言。”可见语言与智力密切相关。幼儿期是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幼儿的语言发展十分迅速,词汇量日益增加,通过发展,孩子可以简单、连贯地叙述见闻、表达思想。小学学本式成长课堂提出:要坚持以教师和学生协同合作,开展自主性的探究学习,使师生之间实现民主人文的发展关系。因此,幼儿语言的培养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至关重要。那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丰富幼儿生活,创设语言环境
幼儿只有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能获得发展。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的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认识能力,而认识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加深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因此,要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容,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幼儿语言。
在开学时,我们让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一些绿色植物,让他们自己种植与照料,以便在丰富知识的同时增强幼儿的责任心。有的幼儿非常负责,每天都去给自己的花草浇水,边浇水还边进行观察,观察别人的同时也观察自己的。看到这一情景,我便灵机一动,让他们把自己看到的讲给大家听。有的说,我看到了嫩绿的叶子,有的说,我看到了美丽的小花,像五角星一样的,有的说,我看到了吊兰的叶子是细细长长的,还从中间向两边垂下来呢……孩子们说的是兴致勃勃,都想把自己看到的告诉大家。于是,我便趁势引导,让孩子们每天都去观察,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然后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有一次,一位看到自己的花开了,就兴冲冲地跑来告诉我:“老师,老师,我的花开了,是红色的,真漂亮,闻起来还有淡淡的清香呢。”听到这,我不仅为他鼓起掌来,“你说的话和你种的花一样漂亮,再接再厉,好吗?”听了我的表扬,他那高兴劲就别提了。看来通过种植与照料花草,不仅使幼儿丰富了知识,陶冶了情操,也使幼儿充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自然界千姿百态的变化,在幼儿直接感知中就发展了他们的语言。
二、从日常生活入手
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而思维的基础是感觉、知觉。幼儿园的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表现以语言表达为主。然而,当前幼儿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往往参差不齐。如说话意识不强,语言活动中有嗫嚅等不良现象出现,这直接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和对幼儿智力的开发。主要表现在平时,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重视了课堂语言活动,忽视了对幼儿日常生活中随机语言的开发;重视知识以及词汇灌输量的多少,忽视课外丰富幼儿知识,注重语言活动中教学内容的规范化,过多地使用图片、静物等教具引导,忽视幼儿通过体验实际生活,直接去感知事物观察以发展其能力、模仿能力和听说能力;注意强调了集体中的整体观念。这些都抑制了幼儿的自由交际活动和对其个性的培养,因此,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入手,使幼儿能轻松,愉快地用语言进行交际,正确地表达一日活动中幼儿的思想感情。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充分利用一日活动中每一个积极因素,鼓励幼儿亲自去看、去听,激发幼儿说话的欲望。如下午吃点心时,是用圆形的小糕点,在幼儿认识香喷喷的糕点是圆形的时候,我就进行即兴提问:什么东西也是圆形的?什么东西是香喷喷的?幼儿纷纷回答出:皮球是圆形的,火车轮子,汽车轮子是圆形的,还有太阳、钮扣等等也是圆形的。苹果、香水、蛋糕等是香喷喷的。
我们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提示性的话,诱发幼儿积极发言。如:“今天下雨,早上你是怎样进幼儿园的?”“路上的行人看见下雨是用什么雨具去上班、上学的?”这时幼儿一般都会兴致勃勃地向你作介绍。又如:忽然下雨,就问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下雨的?雨声怎样?为什么雨一会又不下了?幼儿在亲身观察、思考后,都能说出小雨的声音是嘀嗒嘀嗒的,象小闹钟走动一样,大雨的声音是哗啦哗啦的,象流水一样等等。由于幼儿有了直接感知事物的形状、色彩、动态,教师又及时进行启发诱发,使幼儿有了更多、更有利的语言练习机会,从而提高了幼儿的语言水平。
三、丰富幼儿的词汇量
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就必须抓紧这个时期努力发展幼儿的语言,使他们在入小学前具备足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幼儿掌握词的多少,理解的深浅程度,直接影响语言的表达质量,词汇越丰富,语言就越充实生动。所以,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首先必须从丰富词汇入手。用“词的扩散”训练幼儿说话能力,以一个词为扩散点,做组词造句的训练,这种口头造句是语言练习最简单的形式,由口头造句开始,逐步引导幼儿用一个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思想。如在一次餐前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认字,由于配有插图,孩子们看着比较新鲜,因此学的时候也是兴致盎然,但在认了几个字之后,虽然孩子们兴趣颇高,可我总觉得这种形式好象过于呆板,孩子们仅仅只是认识了这个字,该如何运用却还是个问题。在认“水”这个字时,我灵机一动,请孩子们给“水”字找朋友,并比赛“看谁找的朋友多”。这下课堂可活跃了,孩子们积极动脑迅速举起小手,眼巴巴地盼着我叫他回答。由“河水”、“水果”、“开水”“水流”到“我喜欢吃水果”、“河水清清的,很干净”……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调动了起来。从原先的字发展到词再到句,既增加了幼儿的知识,又起到了培养语言能力的作用。
另外,还可以利用创编诗歌的方法,丰富幼儿的词汇。如在仿编诗歌《秋天的画报》时,通过欣赏优美的诗歌,幼儿对诗歌产生了兴趣,我抓住幼儿这一学习的契机,引导幼儿初步学会按诗歌的格式,用其他水果替换诗歌中的水果或色彩进行诗歌仿编活动,有的幼儿编道:黄澄澄的香蕉,红彤彤的草莓,绿油油的西瓜。还有的幼儿编道:黄澄澄的香瓜,红彤彤的桃子,金灿灿的橘子,亮晶晶的苹果……幼儿不仅在仿编中积累了“黄澄澄、红彤彤、金灿灿、亮晶晶“等表示颜色的词,还在仿编中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四、从故事入手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爱听故事,故事中生动具体的形象、引人入胜的情节,都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引起幼儿的兴趣,打动幼儿的情感,还可以随机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记得有一次,下午班,等我从午睡室与最后一个起床的孩子来到活动室时,活动室已经一片喧闹声,为了先稳住他们,我问:“小朋友们,你们爱听故事吗?”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说“喜欢听!”这时,我忽然想起应该在讲故事时善于启迪,给孩子自由想象的机会。于是我在给孩子们讲完《乌鸦和狐狸》的故事以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狐狸骗了乌鸦的大肥肉,乌鸦用什么办法才能夺回来?”这一下,打开了孩子们思维的闸门,有的说,正当狐狸要吞那块大肥肉的时候,早已躲在一边的乌鸦一下子飞了起来,用尖嘴啄狐狸的眼睛,狐狸痛的“哎呀”一声,肥肉就从嘴里掉下来,乌鸦叼起来就走了;有的说,乌鸦“哇”地大叫一声,请来许多小蜜蜂,把狐狸刺得满脸是大疙瘩,肉就夺回来了;有的想出一条“妙计”,乌鸦看到狐狸把肉叨在嘴里,就对狐狸说:“这块肉是有毒的,我正要把它扔进大海里去呢!” 乌鸦等狐狸回答时再乘机把肉夺回来......这种给孩子创造自由想象机会的方法,不仅可以让幼儿在飞驰的想象中得到心理和感情上的满足,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切机会,让孩子们无拘无束地表达、交流、争论,满足幼儿“说”的愿望,从而为提高全民族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出积极的贡献。
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本式成长课堂是一个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系统,是以达到高效率、好效果、活气氛的精品课堂。这样的课堂模式是采用先进的教学观念,并与新课程改革一脉相承的,有着科学的管理和精湛的教师队伍的创新模式。
它是促进学生好学、学生主动学的新课堂模式。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对他智力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从孩子呀呀学语就应该着手,给孩子创造多听、多说、多看、多摸的机会,幼儿园教育至关重要,正确的引导和挖掘孩子的语 言表达能力,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一、在非正式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敢说
许多刚入园的孩子都较胆小,羞于在众人面前表现,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感到陌生,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等,导致有些幼儿变得“沉默寡言” 或一个人自言自语,这时教师应善于发现,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在非正式的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可以寻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在这样一个宽松、自由的 空间里,孩子们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如:我班的赵瑞华小朋友,是一个平时少言寡语的孩子。每次他拿了材料以后,就选择在活动室的一角玩,而且都能 较快地根据材料的意思完成操作,有时他也会自己轻声地说说玩的过程。为了让他能更大胆地说,我就经常有意地靠近他,鼓励他去讲一讲,对他的点滴进步给予及 时地表扬,多给他们一个笑容、一个抚摸、都将成为让幼儿说话的一把金钥匙。因为非正式活动中没有外在的压力,几次下来,他慢慢地会主动地跟我说。于是,我 又让他试着说给旁边的同伴听,几周下来,我发现原来他并不是个不爱说话的孩子,只是一直以来不敢说。
2.反复、多次的尝试,让幼儿练说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次的经验的积累和反复的练习。在每一次正式的数活动前,一般都要进行2~3次的非正式活动,而在每 一次的非正式活动中每个孩子又都会有多次选择、操作材料的机会,多一次操作的机会,就多一次练习说的机会。如幼儿在学习“数的形成”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经 验积累的情况,一般安排三次非正式的活动,而在每次的活动中,一般每个幼儿至少能玩到1~2次形成的材料,三次活动下来,每个孩子有3~6次的操作机会,那么就有3~6次的练习说话的机会。由此可见,非正式的操作活动给了幼儿更多说的机会,这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是相当有效的。
二、在正式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主题、生活的经验,让幼儿愿说
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幼儿才会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 说。通过在非正式活动中积累的多次操作的经验和说的练习与幼儿在主题生活中获得的体验,使幼儿在正式的数活动中有话要说,有话愿说。如:在“分家家”的数 活动中让孩子们根据物体的一个特征作肯定与否定的分类时,孩子们都很愿意说出自己分的理由:“有尖尖嘴的和没有尖尖嘴的;会飞的和不会飞的;有尾巴的和没 有尾巴的”等等。这些语言的源泉来自于主题中,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对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在说的过程中,都能抓 住动物的明显特征来说,有了内容,孩子们就会很乐意去说。
2.简单、规范的语言,让幼儿学说
正式的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幼儿在非正式活动中积累的点滴、零碎经验基础上的同伴间的交流,教师指导下的整理、记录、归纳、总结,并形成概念。而 语句不完整,语序颠倒是幼儿较常出现的一种语病。数概念是非常抽象的知识,如何让幼儿将具体的经验提升到抽象的概念,需要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去让幼儿 学说。
在正式活动中,“水果店里的水果是怎样摆放的?”引导孩子思考后去分类摆放。在第二次进货时说:“这次进货要请你讲一句话:几个苹果添上几个 苹果就是几个苹果?”教师运用填空式的句式让幼儿学说。让能力强一些,语言表达较完整的幼儿先说,在让其他幼儿跟着说。随后用“你们觉得这句话长吗?怎样 才能说的短些呢?”于是,就有孩子说:“2添上1就是3”,让孩子明白要说的更短些、更精练些。幼儿在教师语言的暗示下,在模仿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会了用抽 象、概括的语言表达。
3.自然、形成的习惯,让幼儿会说
语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躇而就,需要像涓涓溪流一样,细水长流,在点点滴滴地积累中逐步养成的。幼儿在园的大部分时间是和同伴在一起,而同伴间 的相互作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可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在交往中会调动已有经验,运用语言技巧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使幼儿会说。因此在正式的数活动中,我们会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经常进行一些合作性的活动,这些活动需要幼儿与同伴进行讨论、协商,需要幼儿在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