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学校管理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06:59: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抓学校管理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抓学校管理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第一篇:抓学校管理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抓学校管理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河南省潢川县隆古乡中心学校 张海云

【关键词】学校管理 均衡发展 农村教育

【摘要】农村中小学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主体,而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基础教育。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教育均衡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强调教育均衡发展是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

随着国家教育发展纲要的逐步实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新课理念不断畅想的今天,农村学校的管理还不能完全顺应时代的需要,跟不上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农村学校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学校管理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只有解决这些矛盾,农村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才会顺利推进,义务教育才能均衡发展。

一、农村学校生源基础差,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环境的原因,农村学校的生源整体上不及城市学校,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周边环境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农村的教师队伍整体上也不及城市学校:他们普遍年龄偏大,大部分是过去民办教师转正过来的。知识陈旧很难适应新课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接受新信息新知识缓慢,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能及时更新。农村学校的老师生存环境也较差,遇到恶劣天气或农忙季节,无法及时有效的完成工作任务。但是农村的学生学习肯吃苦,农村教师更朴实,所以农村学校只要优化管理,把这种后天的优势发挥出来,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校园文化,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育人积极性调动起来,就一定能够通过后天的努力迎头赶上。对此我有以下三方面看法:

首先,坚持依法治校,让学校的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度可查。树立校长是教职员工服务员的理念,要真心实意的把教职员工当作学校主人,听取民意,关心他们的生活。充分发挥民主管理的作用,凡是校内与教师利益密切相关的改革方案,制度建设都必须经教代会审议并通过。

其次,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针对学生的基础差的问题,家庭教育跟不上的问题,及农村师资老化,知识陈旧等问题,农村学校的管理必须自始自终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课堂教学要规范,坚决反对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形式化。坚持课前认真备学生、备教材,课后认真写反思。课堂教学要有新意,不要总是老一套,要求教师平时认真学习新课理念,建立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和师与生的关系,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最后,狠抓常规教学检查、质量检测,落实校本教研;开展教师基本功大赛、各种竞赛活动,使农村的教学活动有生、有色、有序,迎头赶上城市学校的发展。

二、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分配不均,偏远学校办学困难。

农村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学校,学校的发展靠教师。一个学校的教师资源不足,很难保证有较好稳定的教学质量。甚至正常的教学秩序也无法维持。当前农村教师资源分配不均,偏远学 校教师严重不足的状况令人担忧。

如:我乡有所学校七个教学班近三佰名学生,固定教师才6人。乡中学七个教学班,两佰多学生,在编教师陆拾多。这种分配不均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如下因素:①乡村学校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远远不及乡镇中学和中心小学。②乡村小学的教师生活和工作成本高,他们每天几十里上班,要负担交通费,同时中午他们还要在学校自理生活或在亲友家代伙,生活费高于其他老师。③偏远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家庭教育环境差,因此老师的教学责任大,教学任务重。④乡村学校教师职称、待遇远不及乡镇中学。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改善偏远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老师生活条件。其次,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长效的制度。如我乡中心校规定,中心小学老师男50岁以下,女45岁以下分成两组轮流到偏远学校支教。再次,支教人员在评模、评先、职务晋升方面享受优先待遇考虑。最后,中心校给支教人员增加适当的生活补助,新分配老师必须在偏远学校任教两年。

三、加大帮扶力度,促进农村学校均衡发展

1、实施强校带弱校制度。坚持和完善城乡中小学结对帮扶制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将城区的优秀教师选派到农村的薄弱学校,承担学校管理和教学任务,对口帮扶学校教师进入城区学校,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教学经验,达到提高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促进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2、实施轮岗制度。实行教师和校长在城乡之间的正常性轮岗,积极从政策和机制上促进城市教师下乡轮岗任教,将好的教学方法、办学经验传授到农村薄弱学校,缩小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等差距。如:规定教师评聘中、高级职称时,有在农村任教经历的优先,到农村轮岗的在职教师,轮岗期间一切关系、工资待遇不变,并给予发放一定的补贴等。

3、实施对口支援制度。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口支援农村薄弱学校中小学校建设,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教育的良好氛围,逐步缩小城乡教育的差别,从而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通过上述举措,乡中学老师到偏远乡村学校任教的要有上级的政策作保障,或者全乡镇有统一调配教师的机构,这样偏远学校师资不足的现状有望得到缓解,农村教育的持续发展大有希望。

三、“留守生”问题日趋突出,需要社会动员综合解决。

随着农村流动人员的逐年增多,留守儿童在校的比例也在年年增加,留守生的问题也在日益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束缚了农村学校的发展。①生活中缺亲情,学生身心健康令人担心。农民工漂泊在外打工,对在家的孩子都寄托着无限的希望,然而,他们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亲情。每次成绩的不理想,每次盼望父母回家的失落,让孩子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长期的分离使孩子身心成长无法得到父母的教导和关心,与家长的沟通障碍日渐加深。②学习中缺乏家教,学科成绩没有保障。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师”,父母外出了,孩子就失去了最好的老师。没有父母的督促,孩子的学习精力投入不够,学习时间得不到保障,学习态度不能令 人满意。没有父母的辅导,孩子的学习成绩得不到保障。③学校安全责任突显,管理不堪重负。由于以上原因,造成这些留守儿童部分性格怪僻,不服教育;生活铺张,不讲节俭;情感冷漠,缺乏爱心;遇挫折容易丧失信心,遇事容易激动。这些不好的性格因素,决定了他们多半是问题学生,给学校管理增加难度,甚至有些学校不堪重负。

外出务工是不可逆转的潮流,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是教育的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必须共同承担,齐抓共管。作为学校方面的管理一定要做到:①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保持与家长或监护人联系。有针对性的施以教育管理。②办好家长学校,利用节假日举办教育讲座,培训监护人,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和育人观。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开心健康的成长。

古代思想家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我们农村学校尽管面临着很多困难,只要我们在管理上下功夫,抓住每一个细节,新农村教育事业一定会健康快速均衡的发展。

第二篇:规范学校管理 促进均衡发展

规范学校管理

促进均衡发展

全面推动初中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费力军同志在2007年全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2006年我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交流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与典型做法,统一认识,振奋精神,明确目标,奋力拼搏,共同开创我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下面,我就全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2006年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简要回顾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教育教学工作的丰收年。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校长、教干的积极带领下,务实拼搏、埋头苦干,全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一个个令人欣喜的成绩。主要体现在:

1、初中德育工作得到加强

“910育人工程”继续深入实施。各校都能把“910工程”作为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平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一系列活动,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塑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实施“910育人工程”的过程中,从2006年4月份开始,各校积极开展“知荣辱、树新风、促成才”活动,践行“八荣八耻”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下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组织下,又在教育系统深入开展“除陋习、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全区各校通过活动的开展,逐步做到让陋习在校园中消除、让文明在校园中养成、让新风在校园中兴起、让和谐在校园中体现。

2、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2006年,全区各初中注重抓好教育教学工作,通过积极实施课程改革,强化教学六认真,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在2006年中考中,我区人均总分达452.82,优分人数1391人,优分率16.13%,中考成绩在全市第二。2006年中考全区参考人数7802人,升学7545人,升学率达96.7%,其中升入普高3617人,升入职高3928人,区内升学普职比达4.8:5.2。由于职高招生成绩突出,我区荣获全市中职招生二等奖。

3、初中课程改革效果显著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按照上级的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端正办学思想,落实课改政策,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一是新的教育理念基本树立。通过在全区教师队伍中广泛开展各种师资培训,新的教育理念在全区广大教师中逐步树立。二是新的教学模式基本普及。通过教研室、各学校扎实组织实施“新秀杯”、“优化月”等教学活动,使全区广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三是围绕课程改革的各种教科研活动蓬勃开展。为了深化实施课程改革,寻找和总结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客观规律,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许多学校都针对如何贯彻落实课改精神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如陆集初中《新课程改革下学生自主管理研究》、关庙初中《初中语文“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研究》、实验初中《农村初中学生阅读的现状及方法的调查与研究》等课题研究工作都对新课改扎实推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初中学校常规管理常抓不懈

2006年,教育局以《江苏省中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和《宿豫区常规管理考评办法》为标准,全面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工作,并积极开展“强化民心工程管理、创建优质管理示范校”活动和“常规管理百校行”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常规管理百校行”活动中,教育局在区教育督查大队的配合支持下,定期不定期深入学校进行突击检查,对管理效果较差的学校进行及时曝光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通过检查督促,各学校都能下大力气狠抓常规管理,全区初中学校常规管理工作一直处于良好的水平。

一年来,初中教育教学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是全区初中校长和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教育局向长期战斗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各位校长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学校常规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个别校长对常规管理工作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学校常规管理工作松懈。有的学校常规管理只注重做花样文章,不注重内涵管理,看起来花花绿绿,实际上管理混乱;有的学校常规管理不能做到常规化,检查来了就抓抓,想起来就抓抓;安全工作、宿舍管理、食堂管理、食品卫生等在部分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是巩固“双高普九”成果的任务仍很艰巨。从本学期开学检查情况来看,全区各初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生流失现象,几乎每个初

二、初三班级都有学生不到校现象。这几天教育督查大队正在各校检查,据初步了解,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初中“控辍”工作压力依旧很大。三是课程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实施。有些校长和教师对课程改革认识不足,不能适应改革的步伐。少数教师课堂教学模式陈旧,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有的教师只有在参加教学活动时才能精心地去准备一两节好课,平时工作还是穿新鞋走老路。有的学校多媒体教室等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利用率太低,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是办学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个别学校不能全面贯彻落实课程计划和全市统一作息时间,学生减负工作还停留在口头上、总结里,学生始终感觉不到“减负”到底“减”在哪里。有些学校学生从晨读课到晚自习,全由学校安排老师上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分重点班、快慢班等不规范行为在极个别学校还存在。个别民办学校不能严格执行教育局规定,仍然存在违规招生现象。

上述问题应引起全区所有初中学校校长和教师的高度重视,也是我们在新的一年工作中应着力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二、2007年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

2007年我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贯彻落实新《义务教育法》和《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为契机,以狠抓学校管理、德育工作、控辍工作、教学工作和减负工作为重点,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质量取胜之路,努力使我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2007年我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主要任务是:大力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使全区学校管理水平实现质的飞跃;继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实施“910育人工程”,着力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基本的道德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高水平、高质量发展义务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初中学生巩固率达99.7%以上,升学率达94%以上,完成升学总任务1.07万人,其中升入职高0.58万人,升入普高0.49万人,职普比达5.4:4.6;创建省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2所,市级文明学校2所,食品安全示范校6所,合格家长学校15所。

下面,我就如何全面完成2007年初中教育教学工作各项任务谈五个方面问题:

一、增强意识,落实措施,切实抓好学校德育工作。

我们常说,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面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新的形势,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搞好德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正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教育的首要位置来抓。

第一、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这一目标出发,不断探索和总结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改进方法,切实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教师要培养人本观念,将“以人为本”思想融入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学校在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中,也要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要以“910育人工程”为主线,扎实做好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

第二、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学校要开展经常性的学习活动,教育广大教师要为人师表,要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在学生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不利于学生成长的话不说、不利于学生成长的事不做”。学校要大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在挑选班主任的工作中,不要仅把“能否管得住学生”、“能否抓好尖子生”、“能否考出好名次”作为衡量班主任能力的标准,而要把“师德是否高尚”、“是否深受学生爱戴”、“能否教育好学生”等放在重要位置加以考虑。要经常对班主任加强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努力打造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要严厉制止一切体罚、变相体罚和歧视学生等行为,对相关老师要进行批评教育,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

第三,要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性格、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处事态度,教会学生正确看待和处理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2006年,教育局组织培训了一批心理咨询教师,学校要充分利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切实办好心理咨询室,帮助学生解答心理上的疑问,缓解心理上的压力,疏导心理上的障碍。学校要组织这些心理咨询教师对其他教师进行再培训,逐步把所有教师都培养成心理问题上的专家。

第四,要全面实施“910育人工程”。今年,教育局将在以往工作经验和成绩的基础上,深化实施“910育人工程”,将开展“910工程”作业展评和知识电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对各校近年来工程的实施成果进行展示,促进各项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各校要把教育局统一印制的《910育人工程活动记录》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养成读健康书、唱健康歌、看健康电影电视等良好习惯。要切实组织好知识竞赛活动,把“910育人工程”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宿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名符其实的一个亮点工程。去年年底,“910育人工程”已经被市教科所列为市级课题,接下来,我们将在全区所有公、民办学校全面实施该工程,并在民办学校进行相关的课题研究。全区所有学校都要积极行动起来,扎实实施“910育人工程“,并在教育局的统一安排下做好研究工作。

二、全员行动,强力推进,切实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

省教育厅于2006年12月16日颁发苏教基〔2006〕33号文件,向全省印发了《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简称《管理规范》),要求迅速加以实施,要通过《管理规范》的切实实施,迅速提高我省中小学学校管理水平。省教育厅将把各地各校《管理规范》的贯彻执行情况作为“江苏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区)”、“江苏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县(市、区)”和“江苏省基本教育现代化县(市、区)”评估表彰的重要内容,作为“江苏省文明学校”评选的必要条件,目前,一股学习、讨论和贯彻《管理规范》的热潮正在全省各地迅速兴起。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对《管理规范》的贯彻落实工作均给予了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作为2007年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来加以落实。3月22日—23日,全市学校管理工作会议第一阶段观摩评比活动已经开展,最近还将召开全市学校管理工作大会,从而拉开全市《管理规范》贯彻落实工作的序幕。本学期,我区也将强力推进《管理规范》的实施工作,以全面促进我区中小学管理水平的迅速提高,相关的实施方案已经签发,希望各校一定要认真组织实施。教育局将对各校实施情况进行量化考评,考评结果将列入学校年终目标考核内容,小学、初中分别排名在后两名、且得分在75分以下的,将对校长进行戒免谈话,一年内不能整改到位的,将被要求引咎辞职。就《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的贯彻工作,我想强调几点。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当前,教育已经进入注重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的新阶段。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切实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已经成为中小学内涵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们克服重重困难,投入大量人、财、物,实施了“六有”、“校校通”等重点工程,增添了大量教育教学设备和生活后勤设施,如何通过加强学校管理,提高这些设备设施的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所以我们要高度认识实施《管理规范》的重要性。第二,要开展对《管理规范》的学习讨论。《管理规范》包含8个方面,20条基本要求,10项基本制度,内容涉及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大到办学方向,小到物品摆放,是学校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前面8个方面20条基本要求属指令性文件,必须做到。全区所有教干和教师都要认识学习和领会《管理规范》的精神,只有先领会精神,工作中才能有目标、有方向、有干劲。所以,要认真组织学习《管理规范》,要人人撰写学习心得,谈谈体会,鼓鼓干劲,真正用《管理规范》来指导我们的学校管理工作。优秀的学习心得文章还可以联系在相关的报刊杂志上予以发表。

第三、要大力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去年,我们召开了全区加强学校管理、构建和谐校园工作大会,区政府颁发了《关于加强学校管理构建和谐校园的实施意见》,要求全区中小学积极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活动。贯彻落实《管理规范》,是构建和谐校园工作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内容。教育局将把《管理规范》的贯彻落实情况作为我区“平安、文明、和谐校园”创建的重要内容和标准,制订创建规划和实施方案,细化目标要求,落实各项措施,认真开展评比创建活动。

第四,要全面落实《管理规范》的各项工作要求。《管理规范》所提出的各项要求,有的是我们已经采取的做法,有的是最新提出的。各校要将本校的管理现状与《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逐条对照,仔细排查,凡是已经做到的,要继续坚持下去,凡是新的要求,要严格落实到位。《管理规范》的每一项工作标准都是对我们工作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任何一项要求如果不能保证落实到位,都有可能会对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各校要着眼于教育事业的大局,着眼于学生的成长成材,确保将《管理规范》的各项工作要求严格落实到位。

第五,要建立学校管理的长效机制。省教育厅这次颁布实施《管理规范》,是经过省内外数百名专家经过长期、反复的酝酿、讨论、修改、再讨论、再修改,才最终形成的一份高水平、高质量文件。这份文件颁布实施以后,将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省中小学学校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成为对各校学校管理进行综合评价的一个长期的标尺。各校要将《管理规范》作为今后学校管理的规范性、纲领性、指令性文件,全面、持久地贯彻下去。要通过《管理规范》的实施,在我区建立一个长效的学校管理机制,使我区中小学管理水平从此跃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三、抓住重点,创新形式,稳步提高初中教育教学质量

1、要深化实施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一场涉及办学思想、课程设置、教育手段、教育评价等全方位的教育改革,关系到“教育应培养什么样人才”这一根本问题。在新的一年里,各校要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切实贯彻落实。当前,我们的课改工作落实得还不够实,在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表面上、形式上,先进的教育思想只有在观摩课上才能体现出来,先进的教学设备只有在教学活动中才偶尔使用一两次,这使得我们的教育教学手段始终还维持在原先的水平,教育质量处于裹足不前的状态。所以,今年各校要下大力气全面落实课程改革。二要对教师加强课改培训,努力打造一支具有改革思想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课改工作能否切实贯彻,关键在教师。当前,无论从敬业精神、课改思想、业务能力等方面看,教师队伍都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有不少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还不够,有的甚至还抱怨新的教学方式不如老方法来得实惠、效果立竿见影,有的教师教学能力还跟不上形势需要,有的上示范课时还要另外请人帮助操作多媒体,这些都说明教师队伍的思想观念或业务能力都还远远不能适应教育新形势的需要,跟不上改革的步伐。各校要对教师加强课改理论培训和业务培训,促使全体教师迅速转变观念,掌握方法,投身课改。三要经常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教研室要通过经常聘请专家开设讲座、聘请名师上示范课、搞好“优化月”、“新秀杯”等活动,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观看优课课堂实录、组织学习讨论、开展教学能力竞赛,让全体教师都能在实践中对课程改革有所感受,在实战中得到锻炼。要逐步引导教师在工作中树立新观念、运用新手段,使课程改革在教学中发挥作用。四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教育局将从多方面加强对学校工作的管理、指导和评价。各校也要针对教师和学生制订科学的考核细则,通过切实实施新课改来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2、要强化落实“教学六认真”。“教学六认真”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是教学常规工作,教育改革无论怎么改,都不可能把“教学六认真”改掉。就“教学六认真”工作,我主要强调两个问题:

一要扎实组织好集体备课。和其他所有工作一样,教书也不能搞单打独斗,要合作,要互相借鉴学习。目前有少数学校的集体备课还流于形式,集体备课时各人做各人的事,最后每人轮流写一篇所谓的“集体备课记录”就算完事,内容胡拼乱凑。集体备课工作要切实加强,要通过集体备课,真正用集体智慧去上好每一节课。集体备课还能促进一个和谐群体的形成,促进教师合作意识的提高。

二要让教案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发挥作用。长期以来,教案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作用。许多人每逢检查前都加班加点地补教案、抄教案。有的学校优秀教案评比只注重形式,不关心其内容。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学校要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敬业精神,督促教师课前要认真备课,根据教案认真上课。学校要加强检查,不仅要查教案课时数是否足够,查教师上课时有没有教案,更要查教师课前是否真正备课,上课是否按教案上课,要保证每位教师每一节课都要做到都“有备而来”。

3、要扎实做好毕业班工作。初三毕业班工作是初中工作的重中之重。初三学生思想不稳定,两极分化严重,管理难度大。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高考、中考的指挥棒作用还不会完全消除,中考成绩还是检验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各校要下大力气做好毕业班工作。一要科学合理组建毕业班教师队伍。要精心挑选毕业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打造一支肯拼搏、能战斗、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二要加强毕业班学生教育工作。加大初三学生的思想教育力度,对潜流生、问题生等不稳定因素要排查建档,包干到人。要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形势,为每一位学生指明奋斗方向,让他们人人都有目标,肯钻研,接受教育,服从管理。三要加大初三教育教学工作考核力度。要专门制订毕业班纪律制度、考核细则和奖惩办法,切实兑现。四要做好升学工作。今年我区初中升学工作任务相当重。为了保证完成升学任务,各校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要于中考前后,采取措施,加大对学生的动员力度,保证完成升学任务。对那些成绩平平,高考希望不大的学生,要耐心做好思想工作,动员其去接受职业教育。

四、面向全体,规范办学,努力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当前教育工作一个新的主题。我省从今年开始要在全省评选表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市、区)”,评选标准包括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受教育机会和管理水平等几个方面。目前我区的争创工作已经着手开展。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办学条件上,最近几年通过“布局调整”、“三新一亮”、“危房改造”、“村小工程”、“校校通”、“六有”、“合格学校建设”、以及正在实施的“四项配套”等几个大工程的实施,我区的办学条件已经基本实现均衡化;教师队伍上,通过师资配备、师资培训、公推竞选、“四大支教”、转岗培训等工作的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已经日趋均衡;目前的工作重点是在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学生受教育机会上。关于学校管理水平,我在前面已经强调很多,在此就不多赘述。总之,今年要通过贯彻《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使我区学校管理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下面就如何保证学生受教育机会均衡这一问题,我想强调几点:

1、控辍工作要常抓不懈。我区控辍工作重点仍然在初中,因此,各学校一定要继续认真做好初中“控辍”工作。一要继续大力宣传教育法律法规,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坚持依法治教,形成有效的义务教育执法和监督机制,确保“双高普九”工作落到实处。二要继续把控制初中学生流失作为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关键性工作来抓,确保把初中流失率控制在0.3%以内。新学期不能再出现流生,目前仍未返校的学生,要想方设法迅速动员返校。

2、助学工作要落实到位。由于“两免一补”的落实,贫困学生的书本费和杂费已得到解决,目前只有“补助住宿生生活费”一项需要认真落实。区财政年前拨专款10万元用于落实此项工作,目前经费已经拨到各有关学校,各校要严格按照教育局文件要求,确保将资金发放到位,不得截留挪用。由于我区财政紧张,10万元对于实际工作只是杯水车薪,所以除此之外,学校要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要从学校经费中拿出一定比例来资助贫困学生。不要因为“两免一补”落实了,学校经费紧张了,助学工作力度就下降了。

3、减负工作要加大力度。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和必要前提。长期以来,过重的课业负担把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久而久之,有的学生心理就会扭曲,行为就会失控。因此,我们重申,要严格执行新颁布的《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修订)》和全市统一作息时间,确保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得随意占用学生休息日上课,不得搞有偿补课和随意延长学生在校时间。要加大工作力度,真正把减负落到实处。

同志们,新的形势往往昭示着新的机遇,新的机遇又常常会带来新的发展。2007年,我区的初中教育教学工作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很多考验和挑战。我们相信,在全区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圆满完成2007年初中教育教学工作各项任务,为我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开创新的局面!谢谢大家!

彰显特色

提升品位

全力开创初中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宿豫区2006年初中视导工作总结 各位领导、各位校长:

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对2006年初中视导工作,以《彰显特色、提升品位,全力开创初中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为题作总结发言,并对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几点意见。

一、视导工作全面总结 为了全面了解全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现状,正确评价学校在教育教学中所取得的成效,挖掘和推广经验,发现和改进不足,指导学校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教育局组织对全区23所初中,进行了为期12天的视导检查工作,视导共分三个小组,按照教育局的要求,各个小组每到一所学校都要采取参观校园、检查设施、查阅资料、召开部分师生座谈会、各学科组同志深入课堂听课、查阅部分老师的教案、作业、听课笔记和有关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记录,并且每小组在每一所学校都要开设讲座或者上示范课。本次视导共听453课节,其中315优课节,查阅1243人次教师教案、1867人次学生作业,开设学科讲座65场,送教示范课12节,为师生作专题报告3场,走访师生300余人,发放师生调查问卷598份。各个小组本着“发现优点、总结经验、平等对话、指导服务”的原则与各校领导一起共谋发展大计。通过事实求是地座谈交流和调查研究,我们惊喜地发现了全区初中的发展变化之快,深深地感受到了全区初中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深情地体验到了全区初中领导和老师的朴实工作作风。特别是一些农村初中,在办学条件尚不完善,地理区位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教职工不埋怨,不等待,抓住时机,立足校情,挖掘潜能,力促发展,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奋力拼搏,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改善,教师队伍日趋稳定,校容校貌不断改观,办学质量稳步提高,教育品牌逐渐打响。因此我们也很感动,我们感动于全区教职工的自信,感动于全区教职工的勤勉,感动于全区教职工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感动于全区教职工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具体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美化校园环境,创设育人氛围

各个学校都加大改造校园环境力度,新建绿地,粉刷墙面,窗明几净,花园林立,室内外名言警句、育人字画随处可见,各个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提炼出很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目标、校风、教风和学风,全力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校园风景宜人,置身其中给人以美的享受,也能给人精神上的陶冶。应该说,每一所学校都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创设了和谐的育人氛围。如:陆集、关庙确实做到了“五让”。顺河初中在开学以来就已经投入了近70万元进行了大门、广场、操场等改建,使校容校貌涣然一新。陆集新栽了一排梧桐树、一片竹林雪松、重新调整了花园布局;关庙重新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和调整。井头在张克平校长带领下,组织后勤职工动手油漆门窗、粉刷墙壁、架设路灯等,为学校节省开支7000元。曹集初中对周边环境进行大整治,改变了过去校门口“小市场”现象。

2、加强队伍建设,凸显引领作用

各个学校特别注重发挥班子领导率先垂范作用,各位校长以身作则、克己奉公、勤俭办学、率先垂范,顺河初中的孙校长虽然年过半百,但他干劲未减,响亮地提出了“向我看齐”的口号,激情满怀地投身事业,集中精力抓学校工作。卢保民校长带病坚持工作,视校如家,工作井井有条。走马上任不久的邹家元、陈帮军校长起午更睡半夜,没有节假日,整日忘我工作。张格平校长一腔爱心,关注学生,自己每月资助初二一名孤儿20元钱上学。这种模范带头的作用和先进事迹深深的感动着每一位教职员工,使各校的领导班子成员都能弘扬“五种意识”,每位教干都能做到“四个一”。同时各个学校也都十分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师的管理充满人文关怀。学校不仅把学校变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而且把学校变成教师成长的摇篮。牢固确立“发展意识”,确立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观念。做到“一搭建,二营造”,让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让教师感到“家”的温暖,不以行政命令压抑教师的个性,让教师的精神和人格得到自由的舒展。在措施方面,各校都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新老教师结对子、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新课程培训等办法,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教育思想,支持教师进行教改实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仰化贺玉山校长在繁忙政务的同时带头上课,上好课,其余教干均人人带主课,有效调动了一线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也缓解了师资紧缺的现状;蔡集王彬校长在优化月活动中带头上好示范课;关庙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写一篇理论学习笔记或教学反思、举行了课堂教学大赛要求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全员参与;大新、井头、汇文、蔡集都十分注重教师业务档案的建设,每位教师均有业务档案,有效地关注了教师的成长,记录了他们成长的轨迹。;侍岭积极鼓励教师进修学习,90%以上参加本科学习。保安在课改培训上做到“五个到位”。实验初中、新庄初中通过岗前培训,成立帮扶小组,师徒接对,捆绑考核,解答中考试题等措施,快速提高新教师水平。蔡集、王集为青年教师免费提供参加省自学考试的机会。黄墩鼓励教师多订阅与专业有关的杂志报刊,每定一份,学校补助40元。同时各校还都能十分重视课题研究,实验初中以校本研究为核心,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以集体活动为抓手,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目前,已成功申报三个省级课题,五个市级课题。井头的省级重点课题已经成功结题,又有二项省级立项课题、一项市级个人课题正在申报。井头二中有二个省级课题,3个市级课题,4个区级课题,教师参与率很高。曹集先后被市教育局确定为“市级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基地”,并被评为市级科研先进单位,其经验在全市大会上作介绍推广。顺河根据教师富余问题加大改革力度,结合教师自身特点先后抽调10名教师到后勤、6名负责安全、10名干勤杂,自己动手买涂料进行校园美化,节约了大量资金,也调动了老师的积极性,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侍岭初中还争取乡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免费为教师体检身体。曹集初中秦秀华老师生病,把盐水拿到办公室,一边挂水,一边备课、一边批改作业的事迹很感人。以上这些事例都有效的说明了各个学校的班子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卓有成效的,确实起到了模范引领作用。

3、探索管理模式,创新育人机制

除极少数学校外,其余各个学校如:实验、丁嘴、关庙等多数学校在管理体制上都积极践行校长室领导下的年级组管理模式,实行年级管理“包干”制,一包到底,这样权力下放、重心下移、有效的防止了中层梗阻。关庙初中还增设督察室,督察室由一名副校长主抓,教导处、政教处协助,每天二次督察落实年级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充分发挥了年级组的职能作用。新庄强化落实了教学“六认真”,进一步优化了教学过程的管理,着力夯实备课,在备课中坚持“四备”:即“备课标,备学生,备方法,备练习”;坚持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实行“个人钻研--形成初案--集体研讨--形成共案--自我修订--形成个案”的备课流程,备课的质量得到了有力保证,达到了捆绑式考核的功效。丁嘴初中每出台一项措施,苗诗刚校长都要亲自督察落实。如:针对学校的经济非常紧张现状,学校采取了文化引领、精神引领的办法,在各个班级每天均进行唱歌活动,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教育教学现状,采用预习表、疑问表的办法抓早晨读等措施,苗校长都要亲自检查落实。确保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这种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的分级管理模式。让每个人身上都担负着责任,每个人也都有了独立开展工作的机会和舞台,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充分激发起来了。从教师座谈和问卷中,这一改革措施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可。

4、强化多元德育,注重习惯养成

各个学校都能强化德育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核心地位,确立“以全面提升师生综合素质和学校文明程度为核心,以‘行风’建设为龙头,以‘作风’建设为抓手,以‘校风’建设为落脚点,以实现自主管理构建和谐校园为中心,积极倡导人文管理、人文教育,与时俱进,完善积极、和谐、民主的育人氛围,以和谐氛围培养新时期文明人”。顺河、新庄的德育活动做到了“六个坚持”,采取了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训导育人等形式,形成了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教导处---学科组---任课教师,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的三条德育管理主线,实行了“四结合”的考核办法。关庙初中实行了就餐承诺制度:文明就餐有涵养,勤俭节约最光荣。仰化、陆集、大新、中山双语宿舍内务整理统一规范,内外盆架、鞋架、凉衣架三架整齐;自行车摆放有序;教室窗明桌亮,文化氛围浓厚;到处听到学生的问好声,这一切说明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优秀的道德水准已经形成。丁嘴初中结合自身校情,提倡教职工在工作生活中做到“六多六少”即:多一点服从大局,少一点个人主义;多一点奋勇争先,少一点拖拉懒散;多一点真诚理解,少一点误解猜忌;多一点和谐相处,少一点埋怨纷争;多一点主动负责,少一点推诿逃避;多一点爱心奉献,少一点私心索取。顺河初中大力实施“910”育人工程,制定了翔实的工作方案和序时进度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活动,用好“910”手册。曹集初中“910育人工程”工作实,开展活动多,仅手抄报已达15期。侍岭初中抓实“五件细节工程”。保安初中每周年级评选3名“少年标星”,每班每周评一名“少年新星”。来龙初中充分利用唐仲英基金会“薪火”援助活动,创造性地提出“1244工程”,各项活动主题多,实效性强。井头初中建立“十星级”文明考核榜。宿北中学按照自己的管理要求,创造性地提出了“2、3、4、5工程”。汇文中学每周出一期《文明督察报》,每天第一节课前和课间操时间,全体学生都要集中宣誓,成为该校一大亮点,“我要成功”是学生说的最多、喊得最响的誓言。蔡集、王集寓德育于活动中,频频开展文体活动,收到较好效果。在学生中涌现出大量好人好事,如汇文中学一(4)张小芳同学拾到到价值2500元的手机一部主动上交学校。这些好人好事的涌现绝不是偶然的,而是确立德育核心地位的必然结果。

5、科学高效管理,严防过程漏洞

各个学校在常规管理上都实行了精细化管理,在细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功夫,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人人会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层层落实管理责任。新庄、大新、王集等初中在制度建设方面有特色,坚持管理制度化、制度创新化,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先后酝酿和出台了各种制度近百种,强化了各部门、各年级、各个人的职责,一切都让制度说了算,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得到有序推进。在德育常规上,都以“910”工程的校本教材为抓手,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在日常行为常规上,学校制定了详细的量化考评细则;关庙在教学常规上,实行“八制度一挂勾”。这种不吃大锅饭,不搞平均主义,优劳优酬,奖勤罚懒的做法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还十分注重教育教学的阶段性工作的安排与督察,如优化月活动的安排有组织、有计划、有活动安排,实施了新老教师手拉手、一帮一的结对工程,很有效很实在,达到了学生进步、教师提高的效果。丁嘴初中,在管理的立体构建上强调微格管理,狠抓落实;提倡目标引领、关注细节、强调反思,从管理的长、宽、高三个纬度思考学校的实际管理工作。

6、抓实教学常规,打造特色品牌

各个学校都强化了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等常规管理。对于集体备课,每个学校进行了重大改革。关庙、大新突出说课形式,注重过程管理;陆集、顺河采取活页教案,注重结果管理;新庄、中山双语形成教学案,注重效果管理,做到了“三定、四备、五统一。在考评机制方面,新庄初中加大创新力度,采取捆绑式考评机制,有效的将被动变为主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集体备课效果。汇文中学“六认真”落实到位,各项评比靠制度,提出“制度比关系可靠,功劳比苦劳有效”,课改上提出“不打破常规教学,不走出原有圈圈,就不要谈成绩”。在教研活动方面,各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看光盘、研教法、听讲座,定期组织学习讨论,对于所有活动,学校有制度,有记录,有考评,每周活动至少一次。大搞校本课程研究,积极开展教研室组织的“八个一”活动,教师参与率高。结合第十七个优课月活动,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每位教学人员都有机会参与新课改,感受新课改,做课改先锋。在管理方面各校注重加强过程管理,自觉加大对教学“六认真”的督查力度,把定期检查和随机检查结合起来,把校长室、教务处检查同年级组、备课组检查结合起来。如仰化初中将教案重新装订,作为资料保存。在教育教学方面能抓住重点、探索疑点、关注焦点。丁嘴初中注重抓常态课的建设、注重抓学习习惯的养成、注重抓细节的取胜、注重抓效率的提高、注重抓课堂模式的建构。抓常态课就是抓实平时的每一节课;抓学习习惯的养成从早晨读开始抓起,采用预习表、疑问表进行动态管理,目前该校100%的学科100%的班级都已经养成了早晨读习惯并且已形成了模式;抓细节主抓差生边缘生,注重小学科的突破和取胜。抓模式首先进行了校内的大讨论,广泛征集意见并进行了重奖。宿北中学努力打造教学特色,少讲多练,特别是初三实行导师制,一个老师包3-5名学生成长。来龙初中开设“国防教育课”汇编三套资料,并把本镇“灵山寺文化”列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皂河一中实行课前签教案制度,无教案不得进课堂。皂河二中、王官集初中、蔡集初中教干分组定期查教案,并签字盖章,统计量化,参与考核。黄墩初中、皂河二中对学生作业实行周查,月公布,量化积分,并与绩效工资挂钩。侍岭初中在音体美特长生培养方面很突出,区第三界中小学运动会,勇夺团体总分第三,并有9人次大破记录。正是这些创新举措的实施,狠抓了教育教学常规,才使我区的基础教育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7、落实安全措施,保障正常秩序 每所学校都从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到责任的强化和设施的配备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坚持24小时流程管理夜值班制度,坚持安全督办卡、安全信息员制度,关庙、王集在每一排学生宿舍都设立值班室,实行“三保”制度;强化门卫职责,切实加强对走读生管理,加大对学生出入校门、请假回家的查证管理,严格请假手续,严格刀具检查和安全排查制度,不留一点安全隐患,措施得力,确保了校园财产不损失、师生人身安全,学校无一名违法犯罪。宿北中学、中山双语的封闭式管理,开放式教学;大新的学生成长记录袋,定期进行跟踪回访,丁嘴、仰化对特质群体的详细分类,包干管理;顺河初中结合自身的区位特点加强安全网络的构建,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学校已初步形成以“学校为主导、家庭建渠道、社会布网络”的工作格局,形成了“两大块、八条线,全方位、一体化”的工作网络,人防技防相结合,利用高科技手段对校园周边实时监控。注重协调与学生家长之间关系,教育学生远离网吧、游戏厅。目前,各个学校无一名师生违法犯罪。

8、强化后勤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学校在财务管理上都做到了帐务公开,收支两条线。每一笔开支都在民主理财小组监督下进行,重大支出还采取听证制度,增大透明度,各校师生比较满意。学校都加大对食堂、商店管理,从人员安排、制度建设、进货渠道选择、价格审定、质量把关等方面都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和有效措施。学生包伙管理,深受学生和家长们的欢迎,吸引和稳定了住宿生在校生活,也就排除了社会上不良环境和因素的干扰,为营造平安校园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陆集、仰化的学生就餐率都很高,达到80%左右,大新、陆集、仰化还在细节上关爱学生,天凉了食堂将蛋糕盒用做保暖盒,确保学生吃上热的饭菜,这种花小钱办大事办好事深受师生的拥戴。保安食堂管理,设有教干值班尝菜席,饭菜质量好,价格低老师和学生吃一样的饭菜,师生都很满意。曹集学生餐桌上配有就餐席卡,有抹布,很注重学生卫生习惯养成。宿北、汇文在宿舍管理方面是一流的,尤其是宿北中学管理很细腻、更到位,受到社会各界好评,蔡集、黄墩学生食堂管理规范,就餐秩序好。王集加强食堂成本核算,教干轮流值班。

我们综合各方面成绩,实验、曹集、汇文、井头、蔡集、王集、陆集、仰化、关庙、新庄等这些学校整体上做得比较好。但我们在视导检查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有待解决问题:

1、学校普遍存在资金严重短缺、负债过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如:有的学校因欠债教学楼无法使用,因欠债设施破损无法及时维修,玻璃坏了,只能用塑料薄膜代替。因此个别公办学校的发展、民办学校的生存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

2、师资不配套问题依然存在。领会课改实质不到位,不少教师课堂教学只学形式,未学其神,集体备课流于形式不实在。有的教案刻意要求电脑打印,只求表面,不求质量,上网查找的多,课堂实用性不强。

3、有些学校门卫来访登记不能坚持,断断续续;有些学校学生宿舍无床卡,不便管理。个别学校没有具体提出和落实“910”内容,有些学校活动开展不少,但资料积累不多,资料管理也不规范。

4、个别学校常规管理、后勤管理还须进一步加强,人浮于事相互推委扯皮现象还时有发生,导致资源闲置,如就餐学生很少,餐厅利用率只有1/4左右;个别学校还存在卫生死角,特别是楼道走廊污迹斑斑,食堂、厕所还需加大管理力度。有些学校教学配备不到位,如理化生实验器材、药品十分缺乏几乎没有,严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当然,成绩取得是巨大的,至于存在的一些不足,有现实主观的,也有历史形成的。各位校长,视导工作重在检查、贵在指导、难在评价,各个学校的很多优点我们还没有发现,所提的问题也很肤浅,在此敬请在座领导批评指正。

二、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的几点要求和意见(重点是七抓)

1、安全工作时时抓

对于个人来说,没有安全就会丧失一切;对于学校来说,没有安全就无一日安宁,就会打乱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就会失去良好的办学信誉,也就不可能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各个学校要牢牢地绷紧安全这根弦,不断完善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进一步强化各种安全责任,时时排查安全隐患,加大整改力度,做到“四个确保”,即:确保学校公共财产不损失,确保全校师生人身安全,确保学校有一个文明健康、和谐稳定、秩序井然的环境,确保学校和宿豫区整个教育系统对外有一美好形象和极高声誉。

2、常规管理全面抓

根据我区教育教学管理现状,有必要提出学校要全面抓常规管理,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1)校园常规管理,包括校园环境、各室布置、安全保卫;(2)教师常规管理,包括工作纪律、教育系统的八条禁令;(3)学生常规管理,包括班级管理、素质教育、体育活动;(4)后勤常规管理,包括后勤服务、学生餐厅、学生宿舍;(5)制度建设和资料档案管理。常规管理不常规,重在管理。通过管理,使常规成为管理的工具,要发挥其管理的作用,必须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中抓住四个环节:

1、要根据校情确立鲜明的行为、活动特征方面的要求,反复宣传,反复提倡,逐渐普遍,深入人心。

2、要树立先进典型,广泛宣传,内化成为自己行动的榜样。

3、要有合理的奖惩措施,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4、要重视人性化管理,管和理相互结合,堵和输有机统一,对老师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更要发展留人;对学生做到动之以情,哓之以理,注重情感交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把每一件小事都当成一件大事来对待。

3、教学六认真重点抓

“六认真”是指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考核、认真组织课外活动。其关键在于认真备课。认真备课就是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进行综合分析,整合形成教学目标的预想,从而产生教学策略、方法和步骤等的行动方案。也就是说,“教”的行动方案是由“备”而产生的,而备课的关键是分析教材内容。对新教材的研究尤为重要,也就是专家们常说的“教材只是个例子,要用教材来教,而不要教教材”。分析教材,要明确教材的组成,教材的具体内容是由事实、概念、原理以及他们之间内在联系构成的。他们之间的联系是教材内容的本质,是建构的过程,要靠教师去深刻理解、深刻感悟。其核心任务是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师备教材的功夫就在于此。

关于作业设计,提倡教学案一体化,让学案成为“无声”的老师。其他几个方面就不一一说明。

4、教师素质长期抓

进一步拓宽教师的学习途径,加强教师在职培训,鼓励教师进修学习,克服自满、懒惰、不思进取思想。学校要不断给他们提供外出学习机会,让他们开阔视野,见识世面,汲取精化,内化素质。学校要不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激化他们内在潜能,引领他们进取向上。学校要引导教师注重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与反思、注重同事间交流与合作,加强集体备课、说课、评课和教学研讨,倡导“五多”,既:引导教师多看书,多搜集、多做题、多写文章、多上公开课,这些都是促进教师快速成长的便捷、有效途径。

5、重点工程突出抓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有日常工作、阶段性工作、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等,要科学安排、合理布置。特别对于重点工程,既不悲观,也不观望、等靠。要有敢为人先精神、力拔千斤气盖、不到黄河不死心的勇气、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决心。要抢抓机遇、主动出击,没有条件的要创造条件,把重点工作做严、做细、做实、做好。

6、课改工作着实抓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避免课改工作说在口上,写在纸上,停在行动上。推进课改不光是更新理念、减轻负担、突显“双主”、达成“双赢”的途径,它还是提高学校质量、创建特色学校、提升办学品位必由之路。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深刻研读新课程标准,系统把握、梳理、挖掘教材,研究、探讨新教法,关注和研究最新学科理论动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的课堂教学要突出主体、重视双基、坚持发展、体现创造、提倡开放。

7、毕业班工作牢牢抓

这方面工作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做法,各种会议也都交流经验,在此不再重复。主要谈谈07年我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方案: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实施初中新课程改革,针对新高考方案宿迁市教育局对今年的中考方案进行了改革:学业考试实行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两考合一”,考试评价采取市级评价、县级评价、校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市级评价考试科目及时间为:语文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数学150分时间120分钟;英语120分时间120分钟;物理90分化学60分合卷时间120分钟;历史80分政治50分时间120分钟。试卷由市级提供。县级评价考试科目:体育30分、英语口语与听力20分,纳入中考总分,考试内容、标准和时间由市教育局负责。县级评价考查科目:地理与生物20分,纳入中考总分,考试内容、标准和时间由区教育局负责,学校组织实施。根据区教育局领导的指示,结合我区地理与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特意制定了地理与生物的考试重点、题型与题量、考题示例,目的就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校级评价考查科目:信息技术、理化生实验、研究性学习,区教育局规定具体考查内容、标准,由学校组织实施,考查结果作为升学的参考依据。中考总分770分。

针对这种改革,抓好毕业班工作不仅要传承历史的精华,更要体现时代的创新。首先是评价的内容,要在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纬度上下工夫;其次是教学内容和训练方式上,要依据课程标准,抓纲扣本,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突出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运用能力,并适当增加主观题、综合性试题比例,着力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总之,要想实现我区初中教育教学的大跨越,在工作态度上就要做到严细实;工作作风上就要做到踏实、务实、勤实;在课堂教学上就要进一步做到实效、高效;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就要做到人文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在校园环境上就要进一步做到绿化、香化、美化、亮化和文化。

各位校长,新年要有新气象,让我们在教育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彰显特色、提升品位、全力开创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谢谢大家!

第三篇:整合农村教育资源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定稿)

整合农村教育资源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忠县农村教育现状与发展思考

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发展教育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为了更好地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促进我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我委组织人员深入我县农村各类学校采取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征求意见等形式,开展了解农村教育现状、学校布局、办学条件、师资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效益及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幼儿园79所,在园幼儿8735人。其中:公办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513人;民办幼儿园78所,在园幼儿8222人。另小学附设幼儿13319人(含民办小学附设幼儿393人)。园点布局基本满足幼儿教育的社会需求,学前1年和3年幼儿受教育率分别达到100%和85.1%。

——全县现有小学71 所,小学生53852 人(含民办学校7所,小学生862人),校均学生758人。其中:城区小学7所,学生13028人;乡镇驻地小学27所,学生26227人;农村小学37所,学生14597人。全县小学达到现代化办学纲要标准的25 所,学生数少于300人的5所。小学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全县现有初中22所,学生23857人,校均学生1085人。其中:城区3所,学生4629人;乡镇驻地17所,学生18102人;农村2所,学生1126人。另小学附设初中班学生1946人,高中附设初中学生10030人。全县初中达到现代化办学纲要标准的6所,12个班以下的5所。初中阶段学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14.82%以上。

——全县现有普通高中8所,学生18954人。普通高中达到市级重点学校3所,在校学生12879人。职业教育学校1所(市级重点职业中心),学生1387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85%以上,基本解除高中教育发展“瓶颈”制约。普通高中与中职教育结构比例逐渐相当,基本上实现高中阶段教育均衡发展。

——全县现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学生85人,其中:小学生60人,初中生25人。另白公路小学附设特教班小学生20人。乡镇成人学校28所。青少年体校1所。特殊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7.26%以上,能较好地满足社会对特殊教育的需求。

二、我县教育资源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的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县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2004重庆市两基复查验收以来,全县教育教学工作得到较大改善,面貌焕然一新。但是在教育资源整合上,我县仍局限或停留于教学 点撤并工作上。尤其是面临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成为发展均势的新情况,出现农村偏远学校生源不足造成教育资源浪费,而城镇学校学生人满为患教育资源不足,形成教育发展不均衡,学校布局不合理的新问题,导致教育经费、师资的使用效益不高,大部分学校村级小学规模小,学生人数少,师生比例失调,一些农村教学点办学条件仍比较简陋,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校管理模式滞后,教育教学质量不高。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大。近年来,我委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积极落实城乡薄弱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措施,将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捆绑发展,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共同进步,逐步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提高了教育整体水平。但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城乡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办学水平等方面差距较大,存在两极分化倾向,使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影响教育一体化的推进。

二是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偏小。我委积极推进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制度,启动了“内引外联、嫁接办学”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实验,探索建立了1所城区优质学校帮扶1所或多所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的机制。扎实开展“百校牵手”活动,部分中小学与重庆名校结为友好帮扶对子,实现“捆绑发展”。截止目前,全县现有县级特色合格学校5所、特色示范校2所;重庆市绿色学校1所、县级绿色学校3所;市级文明礼仪示范学校1所、县级文明 礼仪示范学校3所、达标学校5所。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办学特色不鲜明,缺乏较强的竞争力,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三是校点布局有所失衡。我委认真着眼于优化教育资源配臵,促进优质资源不断再生和扩张,以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为突破点,通过“撤、并、建”等措施,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结构。2010年,将4所完全小学改为基点校,撤并3所镇中。但由于城镇化建设进度的加快,农村学校生源逐年萎缩,校产闲臵、教育资源浪费现象突出。同时,大量务工农民子女随迁涌向城镇,而城镇学校规划建设又相对滞后,学校扩容建设推进缓慢,导致学校占地面积不达标,校舍容量严重不足,大班额比较突出。

四是教育设备陈旧落后。通过专项资金、引进投资主体等方式,多方筹集教育经费,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满足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需要。但由于教育历来是国家财政投资大户,硬件环境的改善、软件环境的营造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实施新机制过后,虽然公用经费标准逐年提高,但学校在保运转的同时,还要化解历史债务,无力顾及教育设备设施的添臵更新,致使大部分学校教育设备陈旧落后,配备数量不足,难以满足日常教学需求,严重影响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五是家长“择校择班”之风盛行。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规定,对同一乡镇内有2所及以 上中学的小学毕业生采用免试就近入学与微机抽录相结合的招生办法分配生源,严格执行学籍管理程序,全力化解“大班额”。推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招生制度,维护公平、公正的招生秩序,着力打造公平教育。但受地域条件限制,乡镇学校在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等方面确还存在一定差距,教育发展仍不均衡。为让子女接受优质教育,一些家长舍近求远,盲目择校择班,造成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学生人数悬殊。

六是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建立教师城乡互派机制,出台评优选模、晋级升职优先考虑和经济适当补偿的支教优惠政策,每年面向社会择优录用一批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偏远学校任教,从数量、年龄、学历等方面满足了农村学校的需求。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农村学校均普遍较缺乏专职的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等学科专业教师,在不少学校尤其是村完小、教学点,有的教师不得不兼上几个学科的课程来满足教育教学需求。农村教师的结构性缺编,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了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

七是教育管理体制不灵活。建构统筹城乡教育互动运行与管理机制,形成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层层相扣又层层职责明确、工作方式分明、考评指标分明的高效管理系统。但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和束缚,学校在创新办学方面思考不深,动作不大,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存在重智育、轻德 育,重应试、轻能力的现象。

八是办学条件得不到改善。我县以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统筹推进中小学校安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加大学生宿舍、食堂和厕所新建改建力度,大力改善了农村学生和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条件。由于学校分布点多面广,使国家下拨的专项资金得不到集中投入使用,在校舍的维修、危房改造等中央专项资金不得不分散安排,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经费的使用效益低,不能从根本上改善落后的办学条件。同时,由于学校规模小公用经费少,投入校舍维修资金十分有限。2006年以来,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虽然能有效地缓解了农村中小学经费紧张的问题,但是由于公用经费是按生均或人头拨付的,一些规模比较小的学校,公用经费尽管得到有效保障,但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校舍维修的经费几乎为零。如:我县中、小学虽于2004年通过了重庆市“两基”复查评估验收,但大部分的村小校舍还是没能得到根本上改善,有的校舍已变成了危房,辅助用房严重短缺,大部分农村学校只能维持学校最低限度的运转和教育教学活动最基本的需求。

九是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管教。在全县中、小学在校学生中,共有“留守儿童”46850人,占在校生的52.2%,其中小学生29145人,占在校生小学生总数的54.0%;初中生17705人,占在校初中生总数的49.4%。在“留守儿童”学生中,“隔代抚养”、“亲属寄养”的现象非常突出,他们一般都由祖父母或 其他亲属监护,由于祖孙年龄差异大,监护人本身文化低,平时对“留守学生”监管不力、监护不到位,只能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无法了解他们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导致“留守学生”在缺乏父母亲情关爱的环境中成长,他们时常会感到失落和孤独。甚至会变得自我压抑和封闭,产生无奈和自卑心理。有的“留守学生”产生逃学、打架等不良生活习惯的行为。

十是学前教育发展滞后。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学前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县乡镇一级,基本没有设立公办的中心幼儿园,也没有专业的幼教师资,出现了农村小学生源不足,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匮乏、发展滞后。

三、我县教育资源整合的进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教育加快发展,推动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在全国基教工作会议精神的推动下,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能得到较好发展,基础教育稳步推进,高中教育规模逐年扩大,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初步形成由学前教育到高(职)中等教育相衔接,结构比较合理的教育体系。

近年来,财政共投入上亿元优化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新建校舍面积4.3 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12万平方米,中小学校容校貌明显改观,教学仪器设备、体育设施等方面得到较大改善,图书馆资料不断充实。据2010年初报统计,现有公办学校 98所,其中完全中学8所、职中1所、初级中学22 所、完全小学64所,教师进修校、特殊教育学校、忠州幼儿园各1所;拥有公办学校教师7253人,民办学校教师598人。中小学校园占地面积2389564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45102万平方米,其中图书室0.25万平方米,藏书量75.3万册,实验室0.32万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93.21万元;微机室1.4万平方米,计算机1.54万台;体育运动场地2.54万平方米。根据全县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撤并村小428所、小学附设初中22所,合并完小12所、乡镇初中8所,农村资源整合平稳运行。

我县在2008年全面实施“以县为主”的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强化政府对教育统筹权,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在办学体制改革方面,积极推行“公办民助”、“民办公助”、“企校联合办学”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办学模式,社会力量办学发展较快。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从“两基”验收以来,全县通过实施名师工程,加强在职教师培训和高学历师资培养工作,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四、我县教育资源整合的对策建议

教育是国家和整个民族的未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是赢得未来的关键。整合优化农村教育资源,直接关系关系到我县教育优质、高效、公平、均衡、科学、和谐发展的目标,抓好这项工作对于科学调整学校布局,集中力量办学,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育摊子大、基础差、生源少、效益低的 8 问题,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升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有着十分重要意义。为此,对进一步抓好这项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切实转变观念,科学制定规划。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要从优化发展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县”的战略高度,提高对整合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教育、财政、人事、发改、建设等部门共同配合下组织实施。县府成立以主要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层层建立工作机制,认真制定整合优化教育资源的规划和目标,做到统筹协调、科学规划、规范管理、运作有序,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其次要认真研究出台我县整合优化农村教育资源的有关政策,积极探讨解决我县教育管理体制、整合优化农村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和问题,为整合优化农村教育资源、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三是推进农村教育布局结构改革。要根据适龄入学人口规模和学校发展现状,结合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实际,统筹规划、整合校舍安全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项目,按照“合理整合、相对集中、分布实施、均衡发展”的原则,将农村小学布点过多、班额过小、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质量低、办学效益低的学校列入整合范围,合理调整城乡学校布局,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臵。可根据各乡(镇)、村 的地理环境、人口状况、分布及增长情况、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趋势、群众承受能力,采取集中办学、分片办学、联合办学等多种模式和其它灵活的方式进行撤并整合,分布实施,稳步推进。对人口规模、幅员面积较小的乡(镇)初中要并入大乡(镇)或县域初中,村级小学要并入乡、镇中心小学,一个乡镇保留一所中心小学。乡镇、村闲臵校产应主要用于举办农村寄宿制小学、成人学校、社区幼儿园。

三是推进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改革。要探索建立城乡教育信息化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机制,加强城乡教育信息化硬件、远程教育、教育信息资源三大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扩大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覆盖面,努力实现“班班通、堂堂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强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室等功能用房建设,提高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的装备水平和使用效益。城乡学校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和交流教学过程与手段,改进和创新教育科研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系统资源的深度开发应用,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猎取新知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和载体。

四是推进农村基础教育改革。要根据《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大力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设施设备改造等工程,有效解决中心镇学校容 量不足、寄宿制学校生活设施不配套、农村学校校舍陈旧、条件简陋等问题,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切实解决农村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劳动教育等设备设施不齐和教学仪器陈旧等问题。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设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注重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生产活动的结合。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完善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制度,高中招生实行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综合评价相结合、指标到校与划片招生相结合的招生考试办法,合理配臵高中生源。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建立教育评估机构,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教师、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索有效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手段和方法。设立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构建质量保障与监控机制,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测和指导。

五是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改革。要依法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精神,加大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权限,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人事调配、招聘录用、职务评聘、继续教育、技能培训、考试考核等实行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归口管理,由编制部门核定全县教职工编制总数,县教育行政部门在编制总额内负责分解到校,负责教育系统编制工作的日常管理。探索城乡学校教师编制制度改革,城乡学校教师编制实行同一标准,在岗位设臵、职称评审中适当提高农村学校中、高级比例。要按规定足额配备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小教职工,完 小及以上学校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配备专职教师,增设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岗位,寄宿制学校配备生活管理、安全保卫、卫生保健等工作人员。建立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用人学校到高校选拔人才的机制。加强农村缺编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支教制度,推进教师双向交流,引导城镇学校、超编学校教师到农村缺编学校工作。

六是推进教育帮扶机制改革。继续建立城乡教育帮扶制度和优质教育资源延伸机制,实行1所城区(中心场镇)优质学校结对帮扶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不断创新和完善“捆绑发展”、“百校牵手”等帮扶形式及绩效评估机制。同时,打破学校体制、类别和学区界限,在城区内划分若干个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区,按照互惠互利原则,通过开放课堂、开放管理、网上集体备课、跨校学术交流、跨校师徒结对等方式,促进学校课程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等在优质资源校和薄弱校之间的流动。要认真落实国家“免、补”政策,成立政府教育助学基金会,倡导“一帮一”帮扶等手段,建立健全长效的助学机制。建立和完善学生资助办法,完善普通高中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制度,鼓励企业、社团和个人捐资助学,帮助农村家庭经济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七是推进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要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推进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加大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逐年提高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完善“校财局管”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协调规 范我县教育转移支付运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下教育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协调落实城市建设配套费、城市维护费按一定比例用于教育和社会捐赠用于教育等已出台的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项目,促进城乡学校教育资源、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差距逐步缩小,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化。积极拓展教育融资渠道,探索建立教育发展公司,稳妥推进非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新模式。完善学校建设贷款管理办法,积极探索以“挂账停息”等方式帮助学校化解债务。完善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保障机制,按照中央、市委统一部署落实并规范教师绩效工资和政策性津补贴,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和安居工程试点。

八是充分发挥特色学校引领作用。要按照“一校一品”的要求,积极规划、探索错位发展,在挖掘学校文化内涵上下功夫,在打造学校品牌上做文章,在提升师生精气神上动脑筋,规模大的学校要在“大”字上下功夫,打造得气势磅礴;中等规模的学校要在“强”字上下功夫,打造得处处书香;规模小的学校要在“精”字上下功夫,打造得巧夺天工。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按照《忠县特色学校创建规划》部署,着眼长远,立足当前,针对自我特点,确立办学特色。坚持“靠发展成优势、以优势促发展”的原则,按照“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教师有特点”的特色 学校建设要求,对教师注重全面发展特长优势,对学生着眼特长发展,形成特色办学的思路与格局。

九是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要大力宣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加大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政府的执法力度,保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的责任。加强学籍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强化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流动的监测和控制。要积极推进高中课程改革,从有条件的、有把握的学科开始,由点到面循序渐进依次推开。大力开展与西南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重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和重庆市教科院等机构合作,组织开展高中新课程“通识培训”和“学科教材培训”,切实增强高中教师对新课程的驾驭能力。要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创办乡镇中心合格幼儿园。完善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和学前教育质量考核方案,加强幼儿教育实验、科研管理与指导,提高幼儿园规范化办园水平。关心特殊教育,做好“三残”儿童、少年的鉴定工作,广泛组织和动员“三残”儿童、少年入学,提高盲、弱智儿童随班就读、聋哑儿童进入县特殊学校学习的比例。

十是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要充分利用乡(镇)被撤并中心小学校园来办好中心乡镇幼儿园,利用原村校和教学点的资源由社会力量办好学前教育,同时可培训整合后富余的小学教师,充实到目前较为匮乏的幼教师资队伍,又好又快地推进我县学前教育的发展。每个乡(镇)按照有规模、上档次的要求,办 好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彻底改变我县农村学前教育落后状况,满足学前幼儿教育的需要,实现全面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

第四篇:关于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提案

关于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提案

近年来,我省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形势喜人。但是也应看到,随着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不断激增,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仍很艰巨,尤其是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更显重要。对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完善政策体系。要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和法规,特别是针对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人员居住比较分散、学校规模较小、难以吸引优质人才等现状,需要出台一些鼓励性政策法规,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

2、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农村学校资金的投入,应当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类别,加大省级以上财政对农村教育投资的比例。可建立专项基金和优先向薄弱学校拨款制度,将财政经费向薄弱学校倾斜。

3、提高师资水平。可探索建立在县域或乡域范围内教师轮岗制度。城区每年招聘的师范类大学毕业生,至少应先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两年,或者师范类大学毕业生具有两年以上农村任教经历才允许报考城市教师岗位,将此作为一种机制,充实和提高师资队伍,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4、整合教育资源。以乡镇为中心,撤并一些规模较小的农村中小学校,把撤并学校资产用于合并后的学校或乡镇中小学校,集中教育资源,推动乡镇教育发展。

第五篇:关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近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我省的教育事业得到长足进步。特别是近两年,我省教育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富民强省,加快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加快思想解放、加快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开放,圆满完成了各项既定的工作目标。为加快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步伐,我省教育系统注意改善市县和乡镇教师队伍状况,实行教师聘任管理,规范教师流动;改革小升初招生方案,大力推行免试就近对口直升,义务教育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但我们也注意到,在我省义务教育发展中,还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布局不尽合理、生源分布不均衡、择校矛盾突出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

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投向不均衡,长此以往,使义务教育积贫积弱。近年来,我省在义务教育上的投入逐年增加,教育的硬件水平提高较快。但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大省,与教育事业发展速度相比,在义务教育上的投入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投资年递增的速度不是快了,而是慢了。近三年来,我省的教育投入在许多地区占当地财政的比例连续低走。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省许多地区财政对教育投入的资金流向却并没有向本应作为投入重点的义务教育倾斜,反而是有相当多的部分流向了非义务教育部分。这也是我们总是说教育投入年年增加却年年感觉不到义务教育经费增加的一个原因。以近三年南京各级教育(不含地方高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增长的资料分析,2000年总增长率为199.08,而初中部分增长118.37,小学部分增长仅有33.66;2001年总增长率为123.52,而初中部分增长仅有32.64,小学部分增长65.52;2002年总增长率为-58.01,初中部分增长-11.33,小学部分增长率为21.28。这组数字反映了三年来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增长呈较大的不稳定状态,这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

义务教育投入的不足还体现在郊县和偏远乡镇的学校环境面貌和教职员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上。即使是城区学校,由于事业发展的要求较高和资金来源的不足,所导致的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占有的不平等,也使得有些校长不得不为能弄到钱而大伤脑筋。而冒着很大风险“乱”收来的费用,实际上是大部分用来冲抵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部分。普遍地看,在我省许多地区的部分市区初中小学、郊区和县城镇的广大初中和小学,教育经费的缺口年年还存在着。据调查,南京市浦口区一所初中2001年以来教育经费缺口达54.19万元,六合区一所乡镇中心校2001年以来的教育经费缺口达958万元,就是城区的一所知名度较高的完中,其初中部分的教育经费缺口也高达231.87万元。学校资金投入的不足,也严重影响了骨干教师队伍的稳定,特别是二类三类学校的骨干教师队伍的稳定。所以,不从根本上解决投入不足的问题,根治学校乱收费的现象,也是不可能的。

布局不尽合理,优质生源分布不均匀。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由来已久,其根本原因正在于小学和初中校在办学水平上存在着极大的不均衡。优质学生一味地“舍近求远”,择校而学,又使得名校大量获取优质生源甚至吃不了,而薄弱学校不仅生源差而且吃不饱。这种情况事实上对名校和薄弱学校都造成了情况不同的不良后果,恶性循环加剧,校际差距越拉越大,那些相对薄弱的学校更加远离优质学校的方阵。这种情况必然严重阻碍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实施。国家早有明文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就近入学;而教育主管部门又制定严格的评估体系,把公办学校划出层次分明的等级,即所谓的薄弱学校、普通学校、乡级学校、市县级学校、省级学校等等,目前又在大力推行星级学校的评选。这样做无疑更加剧了择校风的盛行,与促进生源的相对均衡化背道而驰。针对上述状况,我们发表几点思考和建议:

1、义务教育的根本问题是经费问题,是国家宏观投资政策把义务教育摆在什么位置的问题,也是要不要用国家财政来支撑和保证的问题。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应该把着力点放在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落实《决定》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措施上。我们认为,贯彻落实《决定》精神,不仅要认真规划,科学决策,还要体现在经费投入的充沛,和政策措施的有力。要强化政府的责任,特别是政府在经费投入上的责任。要把九年义务教育摆进各级政府财政的总“盘子”。如果不抓住教育经费问题这个牛鼻子,不把九年义务教育(特别是郊县和乡镇义务教育)摆进各级财政的“盘子”里,不能用“皇粮”来支撑和保证义务教育的发展,势必影响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态势,为难一线的办学,限制广大教育教学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各级政府应建立稳定的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真正做到我省的义务教育由政府办。应实行两级考核,根据不同地区的人均GDP和人均实际收入(可支配收入),制定生均教育经费投入标准,作为各级政府的考核目标。对义务教育基础较薄弱的地区,除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外,还应增加专项教育经费投入。为薄弱学校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防止校际义务教育资源差距继续扩大。

实施“向薄弱学校倾斜”是重要的政策措施,必须硬件和软件相结合。要严格义务教育学校财务收支核算监管,实施义务教育基本资助金和辅助资助金分离制度。基本资助金按同样的生均标准投入到各学校,辅助资助金则投向办学条件差的学校,逐步缩小校际差距。

政府要加大对义务教育资源的监管力度。要建立公示制度、举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保障义务教育经费的落实和有效使用。充分发挥各级人大、政协和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对义务教育实施情况的监督,包括把好本级财政的预算审查关,实行教育经费的预算单列。对执行中违反规定者应依法追究责任。另外,政府义务教育改革措施出台时要特别谨慎。要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科学论证,充分考虑民众的承受力,决不能变相扩大收费。政府不能削弱对义务教育的监督管理。

2、转变对原有教育体制和办学模式的旧有观念,重新审视我省教育体制所存在的弊端和不足。我省许多地区在八十年代曾经采用高中单级办学体制,尽管在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但这样做的好处无论是对办好初中还是对办好高中都具有积极意义。采用高中单级管理的体制,所取得的经验和成绩也是显而易见的。

要重新构建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体系。近年来,许多地区对高中投入比重过大,这实际上也影响和制约了对义务教育的必要投入和正常发展。应该先将初高中剥离,才有可能改变义务教育的不平衡发展状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集中力量办好每一所初中,从整体上提升我省义务教育的水平,有效缓解“小升初”中择校风的压力。要通过体制调整,促进教育教学人员队伍的建设,促进优质教育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流动。

3、要彻底改变“漂漂亮亮的薄弱学校”的面貌,改变生源分布不均匀的状况,是其中要件之一。改变生源分布不均匀的状况,就需在坚持就近入学的前提下,大力改革“小升初”的招生办法,努力从生源上缩小校际差距,促进学校间合理的教育竞争。近年来我省部分地区尝试运用“小升初”电脑派位的方法,以探求在择校人数大于可招生人数情况下的招生之路。“小升初”电脑派位虽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家长选择学校的自由,但有利于缩短教育差距,体现教育的公平性。这个方法全面推出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并对未来的“小升初”招生工作产生引导作用。当前需要研究改进电脑派位工作,加大电脑派位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公开性。在今后一个较长的阶段,还需要持续电脑派位的“小升初”招生方法,这将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也有利于小学的教学和管理。要提升薄弱学校的内涵,加强常规质量管理,减少广大群众对电脑派位的忧虑。要把教育资源放大,使之与薄弱学校的办学相衔接。

要淡化、逐步取消学校等级评定制度,建立公办学校统一标准,实行真正的教育公平。我们不能一方面在倡导公平竞争,呼唤均衡发展,一方面又在大力开展评星级学校的活动。缺乏科学评估标准的花样翻新的学校等级评定制度,客观上是在鼓励加大学校之间的差距,不利于实现义务教育的公平发展。

要考虑逐渐给予少数有条件的民办中学在招生上更大的自主权,以此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上的择校需求;而对公立学校应该推选更有公平性的招生办法。同时,要规范民办教育,限制假借共有教育资源兴办所谓的“民办”教育,保护真正意义上的民办教育。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创新,优化教育结构,改革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形成同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教育体制。这是新时期党对教育事业在更高层面上的宏伟规划。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惠及人民群众的一项战略任务。实现教育的公平,促进均衡发展,主要责任在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相信我省的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会从我省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发展中的问题,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下载抓学校管理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抓学校管理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校均衡发展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校均衡发展 ——武潭镇中心学校2012年教育工作会议发言材料 2012年我们武潭镇中心学校在党委、政府和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国家中长......

    如何促进教育均衡快速发展的思考

    如何促进教育均衡快速发展的思考 满族中学 孙丽荣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实现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关键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 “如何促进教育快速健康......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能满足广大群众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实现教育公平、公正,也有利于巩固和提高“双......

    关于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关于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作者:李英剑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年第05期 一直以来,关于农村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就被各级地方政府......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5篇材料)

    学习实践活动“献良策征文”·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教育事业,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已初步形成学校布局合理,办学条件基本具备,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的基础教育网络。198......

    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建议

    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建议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农村教育在“三农”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农村教育为“三农”服务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继续探索农......

    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范文大全

    ● 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强制性......

    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强制性、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