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际合作 促进均衡发展

时间:2019-05-12 12:56: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校际合作 促进均衡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校际合作 促进均衡发展》。

第一篇:加强校际合作 促进均衡发展

加强校际合作 促进均衡发展

——实验小学与陈坊中小学教育共同体汇报材料

为了贯彻落实县教育局颁发的《金溪县实施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的指导意见》和《金溪县关于推进义务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今年9月份实验小学与陈坊中小学结成教育共同体。现将初级阶段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目标。

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以实验小学为核心,与陈坊中小学共同制定办学目标、工作计划,结成相对固定的教育共同体,通过整理教研交流、科技特色交流、学校管理交流、党建活动交流等载体,构建均衡优质的和谐教育,从而实现实验小学——陈坊中小学的理念共享、资源共享、管理共享和成果共享这一总体目标。

二、阶段目标。

在总体目标的导引下,分三个阶段,制订了阶段目标。第一阶段(2014年下半年):商讨探究,初定雏形。将实小的办学理念渗透,创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在陈坊中小学造成特色办学的正面影响,知道什么是整理课改的模式,如何打造科技特色,怎么开展家校同创。第二阶段(2015年):引领辐射、全面铺开。在陈坊中小学全面铺开校际交流,打造共同发展模式,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让科技特色教育、整理课改、家校共创等特色扎根落户。第三阶段(2016年);创新模式、展示成果。及时交流总结,创新办学,打造特色校园,通过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活动展示共同体发展成

果。

三、本学期教育共同体学校活动情况汇报

(一)、科学谋划,制订详实合作方案,健全管理机制 开学之初,教育共同体学校双方校级干部见面碰头,坐在一起就如何成立一个协调管理机构,如何开展工作等问题进行商讨。王文斌校长还带领实小部分行政到陈坊中小学实地调研。随后,召开专门的行政会议,共同制订《金溪县实验小学——陈坊中小学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最后,经双方全校教师会集体决议通过,在学校工作计划中键入“帮扶共建,共生共长”活动。成立以实验小学为核心,陈坊中小学为共建成员校这样固定的教育共同体,王文斌校长担任教育共同体学校校长,林清华校长为副校长。实验小学及陈坊中小学的校级干部分别为各自学校的片域组长。如实小倪之雅和陈坊中小学的(),其他中层干部为各自片域副组长,具体实施方案的执行、落实。教育共同体学校下设办公室,实小杨国华老师、陈坊中小学蔡雨顺老师分任办公室主任,负责联络。各自学校的科任教师为成员。

(二)、加大扶持力度,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

陈坊中小学位于金溪县城西北约五十公里处,西与临川区接壤,北与东乡县毗邻,在金、临、东三县交界之处。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陈坊中小学生源流失严重,一些有门路、家境条件稍微好点的家庭都将子女转学到县城,这样造成了陈坊中小学经费严重不足。实验小学作为教育共同体核心学校,出于教育共同发展和让陈坊中小学师生安心于学校,放心于学校的目的,在本学期中,毅然投入四万

元资金,予以扶持陈坊中小学。这四万元用于改善陈坊中小学食堂条件,分别购买了锅炉、烧开水用具、热饭热菜用具及其它一些厨房用具。以此同时,实验小学还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大力支持。

(三)、以活动为载体,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要实现实验小学——陈坊中小学的理念共享、资源共享、管理共享和成果共享,教育共同体学校基于“帮扶共建”的指导思想,在日常工作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召开管理层专题研讨会,将实验小学的办学理念、特色办学、整理课改、家校合作等先进经验一一详解,并协调抓好落实。实小王校长带领一批中层以上行政亲赴陈坊中小学实地调研,组织教育共同体学校行政班子开会研究,部署工作。陈坊中小学校长林清华也率领部分行政参与实小会议,提出对共同体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2、校际干部交流指导,共商学校发展大计。实小主管教育教学工作的倪之雅副校长,主管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的邓斌副校长,主管家校合作工作的肖岚玉副校长,主管科技教育的郑国泉副校长,分别就各自主管的工作到陈坊中小学座谈,并就工作如何开展做了规划,亲自指导活动的开展,检查活动成效。

3、教研互动,植入整理课改理念。实验小学教研处余莉副主任带着满腔的热情,为陈坊中小学作了整理课改经验介绍,“4+1整理导学案”的详解及“班级小组建设”,受到陈坊中小学教师的一致好评。尧加力、蔡淑娟两位骨干老师主动请缨,为陈坊中小学年轻教师送上了饕餮大餐,在愉悦的课堂中认同并接受“4+1整理导学”的课

改。送教下乡让陈坊中小学年轻教师受益,促进他们专业快速成长。以此同时,共同体学校还组织了“同课同构”的教研模式,让实小有经验的业务骨干和陈坊中小学的年轻教师从整理模式出发,共同演绎统一课题的整理课改,让年轻教师在差距中找到追赶的目标。为了借鉴经验,尽快在陈坊中小学植入整理课改经验,实小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还组织了陈坊中小学年轻教师参与教研,参与评课。

4、科技打造,发挥影子效应。科技教育是实验小学特色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色,也是抚州市教育上一朵盛开的奇葩。实验小学为了让科技特色教育在陈坊中小学生根、开花、结果,制订了阶段目标。本学期,教育共同体学校在陈坊中小学加大了科技宣传力度,利用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宣传板块,通过科技活动载体影响科技特色的认知。实验小学先后委派了邓斌副校长、郑国泉副校长就各自主管的科技项目进行指导,未成年人生态道德、科技小组建设暂新的课题,让陈坊中小学学生耳目一新。共同体学校还组织了陈坊中小学的20多名学生来到实验小学参观航天科技模型、“迷你科技乐园”、“机器人工作室”。在宣传栏科技板块处,邓斌副校长对20多名学生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讲解,并鼓励小朋友爱科学。刘新寿老师送教下乡的“声音传播”,让学生领略的科技的有趣;毛媚老师的“玩转科学”课堂,让学生亲身体验了科技的魅力;黄小明老师迷你科技乐园的操作指导,让学生流连忘返。陈坊中小学也抓住机遇,在校内开展了小制作,模型拼装、科幻画等兴趣小组活动。

5、家校经营,营造陈坊中小学家校同创的良好氛围。实验小学将自己特色家校,带进陈坊中小学。肖岚玉副校长到陈坊中小学指导家校同创工作,组织召开了座谈会,并就学校家委会的成立及家长义工介绍了实验小学成功的经验。陈坊中小学在实小的影响带动下,积极配合,先后成立了家校委员会,如今家长义工在陈坊中小学也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6、党支部工作互动交流。党员干部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榜样,教育共同体学校为了营造“讲奉献,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树立”人人乐于奉献,事事赶超抢先“的观念,不仅在教学业务上积极配合,在组织生活上也共同参与。教育共同体学校组织了党员干部到左坊及浒湾革命教育基地缅怀先烈活动,还组织了党员干部送教下乡活动。

7、少先队建设。实验小学先后组织了陈坊中小学年轻教师到实小观摩主题班队会,参观升旗仪式。为了组建陈坊中小学的鼓号队,实小业务骨干黄明辉老师多次到陈坊中小学指导队伍建设,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

四、初步成效及今后工作打算

通过一个学期的互动交流,教育共同体学校——陈坊中小学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表现在:实小投入资金,改善陈坊中小学食堂条件;教研互动交流,进展顺利;整理课改正在少数班级试点,班组建设得到落实,处于尝试阶段;加大了科技宣传力度,科技活动小组业已组建并开展了小制作,科幻画、模型拼装小组等活动;召开了家长委会会,成立了家长义工小组;指导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先后开展了美术

兴趣小组,艺术类兴趣小组、科技活动小组;通过开展校际党员干部活动,加深了对教育共同体的认识,提高了责任意识。

今后,教育共同体学校将一如既往加强交流,共同探讨,力争用三年时间打造陈坊中小学特学办学,做到亮点鲜明,减轻城区学校负担,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五、困难与机遇共存

教育共同体学校的成立既是农村薄弱学校发展的良机,又面临巨大挑战。陈坊中小学地处我县边缘地带,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利,给两校合作交流带来不便。主要困难体现在:

1、家长整体素质差异、师生观念制约教育发展,农村学生家长观念淡薄,对于开展科技特色、家校同创工作不理解,支持力度不够。

2、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影响整理课改的实施。

3、没有相关激励机制,下乡上城校际交流的差旅制度,难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4、两校相距太远,互动交流面临交通困难,也是阻碍共同发展最大的瓶颈。

5、帮扶共建,资金难于保障。特别是陈坊中小学要打造成特色校园,资金力不从心。

6、创新难以突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实验小学——陈坊中小学将克服阻力,排除困难,迎刃而上,共同发展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达到帮扶共建的最终目的,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第二篇:教育资源共享 促进校际间均衡发展(正)

整合区域教育资源

促进校际间均衡发展

——凤山镇前锋学区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尊敬的黄局长、各位领导:

我县的教育管理体制虽然经历了多次改革的洗礼,但是农村小学实行分片区学区制管理,一直是我们县内农村小学管理的核心。我县义务教育健康、均衡、持续发展,我想,关键得益于学区制管理体制的有效运行,也是打造教育强县的必然选择。就前锋学区而言,学区制管理符合当地人口居住分散、校点多的特点,现将前锋学区的管理情况汇报给与会的领导,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前锋学区的基本情况

凤山镇前锋学区位于凤城西南面,服务范围包括前锋、大有、象塘、后山四个村委会,共61个村民小组,2497户,10196多人口,下辖前锋中心学校、群兴完小、棕园完小、大有完小、稻香完小、象塘完小、凤平完小、翁箐小学8所学校,有47个教学班,在校生603(含学前班155人)人,有专技教师66人,高级教师5人,一级教师37人,二级教师24人, 学历合格率为100%,学科教师结构基本合理。近年来,我学区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文盲率为0。

学区总占地面积为18994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为32.4平方米;现校舍建筑面积为4715平方米,生均使用面积达到了8平方米,有图书19520册,生均33.3册,达到了每 班一间教室。电子白板21块,电脑58台,实现了校园网络班班通。

学区围绕“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努力为社会培养基础扎实,善于思辨,勇于创新的合格人才”为办学宗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让学校成为孩子们成长和求知的乐园”作为各学校教育具体目标,以“人本化管理”为学校管理理念,“勤则成”为校训,打造“一笔一划写好字,一言一行学做人”的校风、“勤奋、求真、自主、合作”的学风和“我与孩子同学习,学生和我共发展”的教风。各学校形成了“制度化管理,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学校文化管理办学。

二、前锋学区的机构设置

学区分片管理,就是把相连的几个行政村的学校划为一个学区。这种体制运行多年来,对于学校自主办学和教育教学的管理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是农村小学管理的必然选择。学区管理机构是一个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同时受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具有管理村级完小、校点职能的教育管理机构,是介于教育主管部门和众多学校之间的桥梁,是一个中间层次的管理机构。

前锋学区领导班子设置,设校长1人,全面主持学区工作;支部书记1人,负责学区支部、群团工作;教导主任1人,分管学区德育、安全、教学工作;总务主任1人,分管 经费、后勤工作;学区内其他学校不具有法人资格,每校只设置一名负责人,负责该校日常教学管理,贯彻落实学区规章制度。学区内统一请假制度,所有请假都必须由校长审批,半天以内学校负责人可以审批,报告校长,顶班教师由教导处在学区内调配。

三、前锋学区的管理模式

以学区为单位实行 “八个统一”,“两个”自主创新的管理模式。

(一)统一行政领导。学区校长为法人代表,实行学区 校长负责制,统一管理学区内的全面事务,所辖8所学校服从学区行政班子领导,行政班子定期或不定期到校进行监督指导,学区领导班子分别挂钩所辖各校和帮扶薄弱班级,校长挂钩群兴、棕园两校,帮扶六年级组;支部书记挂钩前锋中心学校、稻香两校,帮扶前锋中心校二年级;教导主任挂钩大有、翁箐、象塘三校,帮扶大有完小二年级;总务主任挂钩凤平一校,帮扶凤平完小二年级。学校负责人带领本校教师贯落实执行学区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学校日常事务,并担任一线教学任务。

(二)统一党组织活动。在学区党支部的领导下,各学校党员组织关系统一管理,全体党员统一过组织生活,学区党支部定期统一组织“三会一课”和“两学一做”等党建学习教育活动,认真组织《党章》进课堂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开 展“党员教师是骨干,骨干教师是党员”的创新争优活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通过党支部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让广大教职工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思想纯洁,政治合格,打造了一支遵纪守法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统一经费预算与管理。学区为预算编制和经费管理单位,设有会计、出纳。年初,学区统一编制预算,统一核拨师训经费、文体活动经费,所辖各校的日常零星支出报销由总务处组织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总务处设有会计、出纳,所有业务由总务处统一实施;大宗物品采购、校舍维修、基建等,由校务委员会集体研究决定。学前班保育费依据收费标准由总务处统一收取上解,校方责任险由总务处统一办理参保业务。

(四)是统一教育资源配置与调剂。一是学区内人力资源配置,学年初,根据各校的班级设置和班级教学检测结果,由校行政在学区内统一配置教师资源,原则上实行“大循环”制跟班教学,若中途不出现人员变动或教学检测结果相对较差的班级,予以适当调配;中心学校的教师实行轮岗支教制度,新学期开始,中心学校的教师需到边远的学校支教,支教教师若不能完成相应的教育教学任务,学年结束不予撤回。二是统一配置课程资源,教材由教导处统一领取发放,教辅资料在规定的上版目录内由总务处统一征订发放,教师 个人一律不准征订其它教辅资料,收取费用,教研组编制的复习资料由教导处统一印制发放,费用在公用经费中列支;三是设备设施资源由校行政统一调配、统一安排,各校的音、体、美器材、数学、科学教学仪器设备、电教设备、办公用品由总务处统一采购配置。这样,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有效的作用。

(五)统一教学与教研。学区内,教导处统一制定教学计划,统一课程表,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息时间,统一行事历;学期初教导处制定教研工作计划,统一“主备课”活动,假期安排好主备课人,拟写好教学目标,教导处审核统一印制教案(留出空白用于主备课时补充填写),每月末学区内组织一次“主备课”活动,前锋学区全体教师集中到前锋中心学校进行,统一安排学区内年级组教研活动,各学校每周五由学校负责人组织学校教师开展校内教研活动。学区内年级组组织“主备课”活动,是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资源共享,同时教师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六)统一检查与教学检测。校行政定期不定期对学区内各校进行安全、卫生、学生养成习惯教育、教学常规检查,检查后列出问题清单,涉及学校的要求限期整改,教学常规检查一人一表,注重教师的“双基”落实情况,查出问题及时反馈,要求教师及时整改;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严肃考级 考风,严把学区内统一检测关,高度重视质量检测的重要性,对每次检测都认真进行分析研究,找准问题,补齐短板,由行政班子带头分析历年试题,编写复习资料,带领年级组制定备考计划,认真组织备考研讨。

(七)是统一教师考核与奖惩。根据教代会通过《前锋学区履职考核方案》和《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由校行政统一对学区内全体教师进行考核,考核得分统一用于晋职、晋档、绩效工资分配、评优选模,排除一切干扰,一律遵循考核得分从高到低的准入原则。校行政与村两委协调,充分调动村两委的办学积极性,所服务的四个村都制定了《本村师生奖励方案》,每学年初,对本村学业水平检测中优秀的教师、学生都进行表彰奖励。

(八)统一组织师生活动。统一组织教师培训,统一组织教师业务考试,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统一组织“三八”妇女节活动,统一组织工会互助慰问活动,统一组织“小学生运动会”,统一组织“六一儿童节”活动,统一组织小学生各类竞赛活动。

“两个”自主创新:一是因地制宜,各学校负责人自主创建校园文化建设和开发校本课程;总务处下拨一定的公用经费,由学校负责人自主支配,积极调动学校负责人的主观能动性,融入个人智慧,开展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让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防止千校一面;各校根据现有课 程资源和当地文化传承,结合实际开发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学区内共开发校本课程8门。二是因人而异,教师自主创建符合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必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创建适合自己课堂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四、学区制管理的优势

在学区内实行人、财、物的合理统筹,有利于实现区域间教育的均衡发展。具体体现在:一是在学区内实行教师均衡配备,教学点和完小捆绑式管理,教学质量一体化评价,有利于缩小区域间教育资源的差距;二是在学区内成立学科中心教研组,同学科便于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提高;三是在学区间形成大范围的竞争格局;四是有利于精干管理队伍,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五是充分发挥年级组、学校、教师的团队作用;六是既有统一,又有自主,充分挖掘了区域内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前锋学区一路走来,几经风雨,有坎坷,也有辉煌。如今,正向着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特色化的道路发展,全体师生团结一心,励精图治,与时俱进,力争把学区各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的凤庆县农村“窗口小学”,为打造教育强县添砖加瓦!

第三篇: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最应体现教育公平的领域。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

近年来,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5年,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来。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均衡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强调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规划纲要》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和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内校际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辐射面窄等。要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基本要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到新水平。

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

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 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加快,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逐年增加,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据统计,2009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适龄人数达到997.1万人。如何给这些孩子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健康成长,是促进教育公平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早在2001年,就明确提出了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两为主”政策。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多渠道安排农民工子女就学,在入学条件等方面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把接纳非户籍居住地上学的儿童纳入政府管理的范畴。2009年中央财政下拨20亿元,专项用于补充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公用经费和改善办学条件等。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经过这些努力,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工子女就读难的问题。但目前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公办学校入学“门槛高”、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学质量低等问题。而且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加快,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如何进一步解决好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上学问题呢?

强化流入地政府责任。广大农民工为流入地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流入地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指导和督促公办中小学认真做好接收就学和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保障范畴,对接收农民工子女人数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制定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做到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采取措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就学。

发挥公办学校主渠道作用。充分挖掘公办中小学潜力,合理调整和完善学校布局,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尽可能多地接收农民工子女就学。降低入学门槛,简化入学手续,不得随意设置入学条件限制。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要与当地学生在收费、管理等方面同等对待,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加收借读费及其他任何费用。

扶持社会力量办学。农民工子女在短时期内完全进入公办学校就读还不太现实,必须进一步发挥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作用。要将农民工子女学校纳入民办教育管理范畴,制定审批办法和设置标准,在办学场地、办学经费、师资培训、教育教学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加强对这类学校的督导工作,规范其办学行为,促进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根本上要解决农民工的“身份”问题。2010年6月,广东省出台有关规定,实行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政策,只要积满60分,农民工就可以申请入户,其随迁子女就学问题也将得到有效解决。应逐步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逐步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吸纳有条件的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使其子女真正享受“同城待遇”。

此外,随着很多农民工子女开始进入高中阶段,他们接受“初中后教育”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由于借读费用昂贵、户籍障碍、高考政策限制,以及各地在教材、课程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他们在流入地接受高中教育难度更大。应研究制定农民工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让流入地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门也向他们敞开。

● 如何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学?

2009年8月16日,来自四川广安的小张怀揣录取通知书,惴惴不安地来到中国科技大学新生报到处报到。刚出家门时还为学费发愁的小张马上安心了:在出示有关证明后,马上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办好了入学手续。“不带一元钱,也可进校园”,为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全国高校普遍建立了“绿色通道”制度,对经济困难学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再根据核实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予以资助。

“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是切实保障全体人民特别是困难群体受教育权利的必然要求。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城乡还有一些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这些孩子的上学问题一直牵动着党和政府的心。近年来,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免除学杂费,为农村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在中等职业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保障制度,国家助学金每年资助近1200万人,总资助面达在校生的90%,同时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在高等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每年资助约450万人,总资助面超过20%。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国家对困难学生资助强度最大的制度安排,也是困难学生得到实惠最多、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制度安排。要不断完善这一政策体系,把各项资助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无论哪个教育阶段,都不能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上不起学。

扩大资助范围。资助范围要在现有基础上,向各个教育阶段、各级各类学校延伸。鼓励各地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提供资助;推进把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国家助学体系;逐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范围,在免除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基础上,将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女;完善研究生资助政策,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这样,就能逐步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资助体系,实现“应保尽保”。

提高资助标准。由于国家财力有限,目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标准还不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大资助力度,让这些孩子不仅上得起学,而且逐步上得好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建立国家奖助学金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落实资金保障。完善资助体系,资金投入是基础。中央和地方财政要足额安排应当负担的资金并及时拨付到位。省级政府要做好统筹协调,完善省对下转移支付制度,确保应承担的资金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从其事业收入中提取4%—6%的资金,用于助学。加强对各项资助经费的管理使用、审计监察,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把国家有限的财力用好。

动员社会力量。长期以来,社会力量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希望工程实施20年来,募集资金超过56亿元,援建希望小学15900多所,资助失学孩子340多万名。要继续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崇文重教、扶危济困的文明风气,完善各项引导激励政策,形成社会各界关心教育、帮助困难家庭学生的良好氛围。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是全国亿万孩子的共同心愿;“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让所有孩子都站在公平的起跑线上,让祖国的花朵共享一片蓝天的目标,必将逐步变为现实。

第四篇: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最应体现教育公平的领域。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

近年来,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5年,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来。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均衡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强调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规划纲要》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和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内校际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辐射面窄等。要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基本要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到新水平。

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

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第五篇: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待还不适应,特别是教育公平问题还很突出。据2009年年底的一项调查显示,56.5%的人认为存在教育不公问题。这反映了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的高度关注。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反映最强烈的,就是在接受教育尤其是优质教育的机会、接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会让我们对此有直观、切身的感受。比如,“择校热”高温不降。比如,困难群体公平受教育机会尚未得到充分保障。再比如,不同地区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公平,部分地区学生入学机会偏少。这种现象多年来一直备受争议,由此引发的“高考移民”问题时有发生。

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解决好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对个人来讲,它关系每一个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一生;对整个社会来讲,直接影响社会公平正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正因为如此,教育公平问题才受到群众广泛关注。下面我将就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谈几点我的观点:

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最应体现教育公平的领域。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

近年来,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

务教育均衡发展。2005年,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来。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均衡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强调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规划纲要》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和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内校际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辐射面窄等。要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基本要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到新水平。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

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

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意识到了危机就有希望带来转机,教育改革只能沿着正确的方向一步

步前进,要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眼于国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坚定信念,不畏艰难,从最核心的矛盾入手,相信教育公平问题一定会得到妥善解决的。

下载加强校际合作 促进均衡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校际合作 促进均衡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范文合集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家谈 茅箭区二堰小学 谢平一、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校际合作协同发展心得体会

    ——蜕变:从阵痛走向新生名不见经传,正是东光县找王镇后屯小学昨天的写照。曾经,后屯小学就像村里普通的庄户人家,过着平淡而又平常的日子,学校正常运转不温不火,教学照常开展中规......

    加强校际交流 促进学校发展(精选五篇)

    加强校际交流促进学校发展 为了更好地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全面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深入实施,我校积极开展校际交流活动。近日,我校连续接待贵州省遵义市教育......

    校际合作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奖励方案[精选5篇]

    校际合作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奖励方案 实施校际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芳村小学作为知名学校,学校在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组成的骨干教师队......

    永升小学校际间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校际间均衡发展 汇报材料 永 升 小 学 2014.8.20 校际间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永升小学 一、 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成立于1946 年3月。2005年更为现名长岭县永升小学。辖六所村小。......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关系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好的教育可以使民族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承,反之,则必然致使民族断根。自建国以来,我国各级政府都十分......

    如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望谟县乐旺镇中心小学 李路云近年来,教育部、财政部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并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学校的教学硬件设备的投入,有......

    如何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新华网北京12月31日电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客观要求。《决定》在对“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