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农牧教研组工作总结
农牧教研组是去年9月新成立的教研组,拥有专业教师11人,其中高级讲师4人,讲师4人,助理讲师2人。在这一年的教学工作中,在全体教研组组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教务科布置的各项教学任务。通过全组老师的辛勤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教研组建设方面:
随着农牧教研组的组建,在没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设备等现有资料信息的条件下,加之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我们农牧组教研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教研组重视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完善教师自身知识结构、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方法,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研组建设的首要目标。
1、加强业务学习力度。制定业务学习制度和计划,每周认真组织教研组会议,对上一周教学工作及时总结、检查监督,传达教务科的教学工作安排,布置新一周教研组工作内容,并将组里教师的意见建议及时向教务科反馈汇报。
2、注重青年教师培养。教研组中骨干教师都能带好组内的年轻教师,从基础做起,严格要求,在教学改革中不断进步。在日常教学中要求教师之间自学研讨,并经常交流心得,形成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教学风气。
3、关注教育科研新动态,注意收集新信息,虚心向基层求教学习。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教学过程中生产实习机会,虚心向基层技术人员学习生产技术,了解当地设施农业的发展状况、发展方向和存在的问题,及时扑捉生产技术最新动态信息,为教学教研服务。
二、常规教学方面:
1、认真落实常规教学各项任务
全组教师认真学习、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及各项制度要求,落实在实处。在常规教学检查教师的教案规范,备课充分,全组老师按照课程要求,认真进行考核。全组教师听课任务均达到学校要求,总共听课43节。通过听课评课环节,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2、制定农学专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时安排等。在各专业教师的帮助下撰写了农学专业、畜牧专业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及课程安排等。在此基础上撰写了设施农业和畜牧专业的生产实习计划和顶岗实习计划,形成了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3、加强教学实践训练,巩固理论基础。根据作物生长季节合理安排教学生产实习,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教师进行实习指导,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写实习日记, 记录实习内容、完成任务的数量和质量、各种重要的资料与数据、实习的收获和心得、待解决的问题等等,为写实习报告积累材料,并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资料的能力。
4、积极带领教研组成员完成学校安排的各种社会活动及校内外各项劳动。
三、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1、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更新先进的教育理念,以更加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2、进一步加强和丰富教研组的教学、教研活动,使本组教师的水平进一步提升。
3、在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要下功夫,要将经验写成心得,要有文章发表。
4、要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从课堂入手,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农牧教研组
2012年6月25日
第二篇:农学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本人自1999年10月8日被聘为农艺师之日起,一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至今已有7年之久。在这7年的时光里,足迹遍及全县各个乡镇、村庄、田洋,以及大大小小的种植基地。在那里,新的优良品种示范成功,新的栽培管理技术推广迅猛,农民的技术难题终被解决,他们的技术知识水平逐步得到提高,新增产值巨大,业绩成果显著。回想这七年的路程,每一段都是不平凡的经验结晶。
一、参与示范推广,当年显示成效。
(一)参与省农科院主持的“澄迈县桥头镇美丁冲100亩早造超级稻示范项目”的实施工作。2004年2月—5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本人参与超级稻的播种育秧、秧田管理、耕田整地、小苗插植、肥水管理、病虫防治,以及其他有关事项的实施操作。经过专家的实割验收,平均亩产高达800公斤以上,比当地水稻增产400多公斤,示范取得了突破当地历史记录的成功。
(二)参与“澄迈县甘蔗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示范”项目的技术操作工作。2000年2月—3月,在澄迈县美亭乡黄竹村的甘蔗种植基地,本人参与了500亩甘蔗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示范工作。在施足基肥和墒情适宜的条件下,选用幅宽为40cm的光解地膜进行植后覆盖。由于保墒、保肥和保温的作用,蔗苗出土整齐,生长健壮,到了年未砍伐期,经砍伐过称验收,平均亩产达9.5吨,比对照增产1.5吨,500亩新增产量共750吨。
(三)参与“澄迈县辣椒新品引进示范”(县级项目)的技术工作。2001年冬至2002年春,由县政府提供经费,县农技中心承担的“澄迈县辣椒新品引进示范”项目,在澄迈县长安镇老家洋实施,本人参与了播种、移植、大田管理、采摘、记录、数据处理分析和做出结论的全过程。经过品比,最终选定5个辣椒品种为下年再次进行扩大示范。
二、主持技术示范推广,累计新增产值超百万。
(一)主持超级稻示范。2004年晚造至2006年早造,本人主持了超级稻P883/0293和P88s/0389的连续示范。2004年7月—11月,主持“澄迈县金江镇潘村洋100亩晚造超级稻示范项目”(厅级项目),2005年2月—7月,主持“澄迈县1000亩早造超级稻示范”项目(厅级项目),2006年2月—7月主持“澄迈县2000亩早造超级稻示范项目”(厅级项目)。这些项目,经县农业局组织验收,平均亩产比当地常规杂交稻增产200公斤,按每公斤1.4元计算,新增产值总计=100亩×200公斤亩×1.4元/公斤+1000亩×200公斤/亩×1.4元/公斤+2000亩×200公斤/亩×1.4元/公斤=86.8万元。为了抓好这些项目的实施工作,本人参考海南省农科院水稻所制定的《海南超级稻配套高强化栽培技术规程》,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精心制订示范实施方案,从播种、移植直至收获前,都亲临生产实地进行具体的技术操作指导。由于技术到位当地乡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参与农民的极大热心,以及县政府的资金支持,因此,示范工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主持无公害冬季瓜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2003年—2005年,本人主持“澄迈县实施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项目”(部级项目)和“澄迈县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项目”(厅级项目)中的无公害冬季瓜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为了抓好这二个来之不易的项目,本人依据《无公害瓜果菜产地环境质量标准》(DB46/17—2001)、《无公害瓜果菜产品质量标准》(DB46/18—2001)、《无公害瓜果菜生产技术规程总则》(DB46/T19.1—2001)、《无公害蔬菜茄果类生产技术规程》(DB46/T19.3—2001)、《无公害蔬菜瓜菜类生产技术规程》(DB46/T19.4—2001)、《无公害蔬菜瓜豆菜类生产技术规程》DB46/T19.5—2001),制定示范实施方案,并亲自下田选地,深入农村组织农民进行技术操作规程培训,驻入生产实地开展技术指导,即实地指导播种,实地指导移植,实地指导大田肥水管理,实地指导植株调整,实地指导病虫害综合防治,经过艰苦的努力,示范推广终于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03年冬季至2004年春季,示范推广面积4275亩,2004年冬季至2005年春季,示范推广面积8010亩,2005年冬季至2006年春季,示范推广19005亩,经县农业局派员验收,平均亩产高达3010公斤,比项目示范前增产460公斤。按年公斤1.0元计算,项目实施三年,累计新增产值=4275亩×460公斤/亩×1.0元/公斤+8010亩×460公斤/亩×1.0元/公斤=1439.34万元。
(三)主持县政府部署的农业技术示范项目的实施工作。2003年,本人主持“澄迈县微生物肥料使用示范项目”和“澄迈县瓜菜塑盘育苗技术示范项目”的实施工作。微生物肥料示范选择在瑞溪镇大东洋,示范面积200亩,经过实地技术知识讲解和技术操作示范,农民掌握了微生物肥料施用技术要领,因此,当年施用效应十分显著。为了今后推广微生物肥料,本人撰写了《绿丰宝和86卫士在冬季蔬菜示范的效应报告》(见附件5示),此报告得到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于报告完成当月即下发给基层农技站人员阅读参考。而“澄迈县瓜菜塑盘育苗技术示范项目”,则选择全县最大的瓜菜生产基地罗浮洋进行操作实施,由于这个项目易学易懂,所以示范效果很好,当年示范的1000亩塑盘育苗蔬菜(冬瓜),平均亩产达4500公斤,比对照增产700公斤,增产率为15%。
三、主持农作病虫害调查与防治工作。
(一)主持省农业厅部署的“澄迈县香蕉枯萎病调查与防治”的技术工作。2005年11月,省农业厅下文要求有关市县农业部门抓好香蕉枯萎病的调查与防治工作,本人受领导的重托,亲自主持了这个技术项目。通过代表性乡镇、代表性村庄、代表性地块的随机抽样调查,摸清了全县香蕉枯萎病的发病分布。并且指导农民采取改种他作物、挖拙隔离沟、铲除病株并焚烧深埋、药物处理等方法,进行综合防治,使香蕉枯萎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二)主持“澄迈县三叶草斑潜蝇防控”工作。2006年4月,省农业厅通过保密方式,下文动员我县抓好三叶草斑潜蝇防控工作。本人在分管农业副县长的亲自领导下,以及农业局局长、农技中心主任的直接带领下,主持了这项紧急的技术处理工作。本人按上级技术部门的要求,编写了《澄迈县三叶草斑潜蝇防控应急预案》,下到害虫发生区举办防控技术培训班,帮助农民了解认识该虫,指导农民对该虫进行焚烧扑灭,水浸扑灭和药剂防控,建议地方政府做好疫区封锁工作。经过紧张的技术指导工作,终于取得了三叶草斑潜蝇防控工作的初步成效。
(三)主持澄迈县柑桔小实蝇的调查工作。2006年11月,省植保站要求相关市县开展柑桔小实蝇为害分布区域和为害面积的调查。由于植保站负责人暂时离岗,因此本人受单位领导的委托,亲自主持了这次调查活动。由于柑桔小实蝇危害水果、蔬菜等多种作物,因此,调查工作难度极大。为了按时、按量、按质完成调查工作,本人依据上级的要求,结合当地的生产实际情况,采取地区分类调查、作物分类调查、代表性抽样调查的方法,按照事前制定的调查步骤,开展有条不紊的调查工作。经过20天的连续调查,终于摸清柑桔小实蝇危害的具体作物、危害区域分布以及危害面积数量,极好地完成了单位领导托付的这次重大工作任务。
四、主持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工作。
因岗位调整变动,本人于2002年1月—12月到植保站主持澄迈县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在本人的领导下,全体测报人员,亲临测报工作第一线,进行黑光灯虫情调查,大田虫态变化调查,进行北部、中部和南部三个不同生态区虫情变化规律调查,依据历史资料,进行不同方法的预测预报演算,最后下笔撰写预测预报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内立即送达各乡镇、基层农技站、村庄、农民,使他们赶在病虫危害前做好预防和防治工作,因此全县农作物被病虫损害的程度下降到了最低的限度。2002年,本人独立撰写的“农作物病虫情报”就有7期多(见附3示)。
五、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工作
(一)主持“澄迈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技术授课工作。2005年—2006年,本人承担了农业部安排的“澄迈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技术授课工作。在这次培训授课中,本人精心选定教材,祥细制订授课内容,结合当地生产实际,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实行课堂提问互动,技术问题共同探讨,最后田间实地分析指导等有效方法,完成了该项目培训任务。
(二)配合本单位和其他单位开展技术培训工作。本人自被聘为农艺师以来,每年都配合本单位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工作,另外,还被县科协、县妇联、中共组织部、农综办、扶贫办等单位邀请参加由他们主办的农民科技培训活动。从1999年10月担任农艺师至2006年11月30日止,本人培训的农民共20300人次,授课总学时数为230个学时,授课内容遍及水稻、瓜菜的方方面面,为提高全县农民科技整体素质做出重大贡献。
六、提供技术监定服务
本人除做好本岗位工作外,还受单位指派到农业生产基地进行技术监定工作。由于市场监管存在缺位,一些不法商人趁机销售伪劣农业生产用品,坑农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双方纠纷不可避免,为了平熄纠纷,稳定社会,必须对双方纠纷的具体事件做出技术监定,然后交付执法机关处理。自担任农艺师以来,本人参与和主持了5次技术监定工作,其中参与农作物药害监定1次,种子质量监定1次,主持农作物药害监定2次,主持农作物受害成因监定1次。这些技术监定都为受害农民挽回了经济损失,其中成效最显著的一次是,2005年9月—10月由本人亲自主持的“澄迈县老城镇文大村150亩晚稻受害成因监定”,这次监定为政府机关依法处理提供了参考依据,经组织双方多次协商,终于调解成功,文大村受害农民获了5万元的损失赔偿。
七、推广水稻、瓜菜优良品种,以及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本人通过乡镇、农村技术讲课,开展田间技术咨询服务,电视媒体技术讲座等方法,推广优良水稻、瓜菜品种,以及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自担任农艺师以来,共推广优良水稻品种100多个,优良瓜菜品种120多个,生物农药25多种,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66多种,区域遍及全县10个乡镇,覆盖面积45万亩以上。
八、提供实地技术指导服务和其他技术服务。我县年种植水稻25万亩,瓜菜18万亩。由于高温高湿的缘固,病虫害发生繁频,个别农民尚没有掌握瓜菜的肥水管理方法,因此出现的生产技术问题年发生量较多,本单位时常接到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以及种植户求助求救电话,为了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本人经常被单位派往求助求救地点,以帮助他们解决技术方面的困难。自被聘任农艺师以来,本人被单位派出1500多次,当场解决栽培、植保技术问题850多个,帮助农民7000多人次。除此之外,本人还在下班的空闲时间,接听呼入家用电话的技术求助语声,对这些求助电话本人都热情地给予满意的技术分析和指导。自担任农艺师以来,每年接听这类电话有200多次,给予解决的技术问题有300多个。
第三篇:农学组教研工作总结
2011-2012学现代农艺组教研工作计划与总结
农学教研组工作开展的如何,将直接影响本组全体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本学科的教学质量。为把本教研组建设成一支强有力的队伍,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
1、开展集体备课,切实做好备课过程中的各环节:即说课,编写教案;议课,精改教案;温课,优化教学;反思教学。充分发挥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同时注重发挥每位教师各自的教学特色和风格,要把好本组的教学质量关。
2、加强教研组的管理,教研组长经常深入听课,了解检查本组的教学工作情况,每月对各教师的备课听课情况检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充分发动教师积极参加听课活动,集思广益,对校级的公开课、示范课等无课教师一律参加。每月争取开一次组内公开课。
4、要面向全体,抓连头带中间,特别要重视后进生的补差工作。
5、认真组织教师理论学习,提高本组教师的理论素养,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现代化教学培训,提高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能力。
6、搞好自编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做到分工协作,共同受益,逐步完善本组的教学资料库。
这学期已近尾声,我们农学组在学校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和帮助下,在组内全体教师的齐心努力下,可以说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积极开展业务学习
这学期来,本组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努力提高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认真钻研新教材;以及教务、研处科研处印发的学习材料等,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二、各尽所职,做好本职工作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由于组内存在的特殊情况,需要一些老师要承担较大工作量,在困难面前,老师们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不给学校出难题。孙英姿老师、章春艳老师是组里新来的优秀专业教师,他们憨厚朴实的为人、踏实的工作作风,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带动着大家,她们承担了2012年农学专业技能大赛,作为班主任的她们既要把班带好又要把大赛准备好,困难可想而知,但她们没说一句怨言,工作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为组里的工作、学校的工作添砖加瓦,这种精神实在令人感动。值得一提的是:二位老师,所带的参赛队伍获得较好的成绩。虽然是团体三等奖但这毕竟是农学专业第一次走出家门参加大型的比赛。结果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过程。说说高三,农学专业作为学校的主力军,她们这些任高三的老师们更是走在学校教师前列。她们每天都不辞辛苦兢兢业业。总之希望能在新的一年高考中能再为学校创佳绩努力着,奉献着。
三、教学科研,初见成效
一年来我们组通过学校组织外出学习、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多媒体课)、考试测试质量分析、课件制作交流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的探讨,为了尽快摸索总结出适合我校高三学生的高考复习的教学思路,模式、方法。农学组在高三年级试验性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积极参加教研处组织的高三复习研讨课。成果暂时还未出来,但我们认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师们多年的丰富经验,这次活动定能圆满结束。
四、不足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由于自己是第一次担任教研组长,有些经验还没有积累充足,已致学校每次的教研活动都不能出色的完成。但我相信今后我努力的方向、目标我已找寻到我会努力。回顾一年来的教研组工作,我们深深的感到:虽然我还年轻,即使我的经验不足,但我深知务本求实是取得一切成绩的根本保障,团结出智慧、协作出成果。农学组从各个方面讲仍还是一支较为年轻的队伍,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我们有决心通过阶段性的总结来不断自我完善,克服现存的缺点和不足,虚心向其他教研组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学校的发展再上新台阶,为成功申请示范性高中做出我们应尽的努力。
第四篇:农学论文
对贵州农业发展的几点看法
——农学院农学091雍刚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这句话是曾经对贵州省情的概括,虽然“人无三分银”这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下得到了改善,但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这些自然因素却永远也改变不了。
贵州降水虽然比较丰富,但由于坡高山陡,降水流失较快,利用十分困难,所以贵州常出现干旱情况。贵州的干旱主要分为春旱和夏旱,春旱主要发生在2~4月的一段时间,夏旱主要发生在6~8月的一段时间,今年贵州发生的旱灾就是春旱和夏旱的结和。今年的春旱发生时,正是小麦和油菜的生长期,干旱造成了小麦和油菜的大量歉收,由于春旱时间比较久,还影响到了水稻和玉米的春播,很多地方由于缺水,种子一直播不下去,播下去的地方,也没有逃过夏旱的迫害。在农民刚插了秧,又遇上了6月分的夏旱,玉米苗也因缺水枯死,造成了水稻和玉米的歉收,局部严重地区还出现了颗粒无收的重大损失,所以解决干旱问题是解决贵州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问题。
贵州地处高原山区,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少,耕地少,土壤肥力不高,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大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全省17.62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中,山地和丘陵占92.5%。全身万亩以上的坝子不到20 个,是名副其实的“地无三里
平”的山区。田块以梯田为主,交通也不发达,所以机械化生产在贵州根本就行不通,这也是制约贵州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贵州山区的农民,有劳力的都到沿海城市务工,留下来种地的都是些老弱病残的。这导致了农村农业劳动力的不足。贵州正在进行城镇化建设,所以政府的大量资金都投入到了城镇化建设当中,而投入到农业方面的资金却很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贵州农业的发展。
基于以上几个因素,要想解决贵州的农业生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大水利设施的修建
修建水利设施是解决干旱的重要措施。贵州每年的降水量都很丰富,只是因为山高坡陡,降水容易流失,所以必须兴修储水设施,使降水得以保存,待干旱时得以灌溉,从而解决干旱问题。储水设施不一定就要修水库,可以因地制宜地修一些小体积的简易的储水设施,比如储水窖和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生态蓄水池等,既降低成本,又达到方便的目的。
(二)、增加育种投入和优良品种的推广
优良品种的选育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对各种作物品种的共同要求。贵州的山区耕地,土层薄、肥力低、产量低而不稳,季节性干旱年年都有发生,造成作物的严重减产,所以耐瘠抗旱品种的选育对贵州粮食稳产性尤为重要。
由于在家务农的都是些老弱病残的农民,而抗病虫性和抗除草剂的品种可以节约劳动力。有了这样的品种,农民就不再花那么多的劳动力去除草,只需要喷洒除草剂就可以。
(三)、加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抗旱节水栽培措施的研究是解决贵州当前种植形势的主导方向,栽培学家们也研究出了许多先进的栽培技术,比如玉米的地膜栽培技术。可是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应加强推广。
地膜栽培就是使地面增加一层保护层,主要是塑料薄膜,主要在玉米种植上推广。白天阳光透过薄膜,地面获得辐射热,使土壤温度升高,由于薄膜具有不透气性,近地面空气层流动不能带走地下土壤热量,夜间,土表下层的热量逐渐向地面方向传导,有薄膜阻隔,减缓了土壤温度的下降,因而覆膜能起到保温作用。覆膜还能提高光照效应,盖膜以后,薄膜本身和膜下附着的水珠对光都有一定的反射作用,能够增加作物行间的光照强度。
在盖膜情况下,自然降水的大部分被薄膜阻隔,不能下渗,只能流向沟内下渗,所以能防止雨水冲刷,避免水土流失,起到保水防泽的作用,在缺水时,由于地膜的阻挡,土壤水分蒸发量显著减少,故可较长时间的保持土壤水分的稳定,起到保墒提墒的作用,所以推广玉米覆膜栽培对减轻旱灾,获取玉米稳产高产有重要作用。
(四)、提高农民的素质
再好的品种、再先进的栽培技术,如果没有得不到推广,再好也是没用的,这就需要农民的配合,所以农民的素质高低对农业生产具有
决定性作用。而贵州,农民们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所以要想在贵州发展现代化农业,就必须先提高农民的素质,就需要大力发展教育和对农民的培训。从而使优良品种和先进的培技术得到推广,使贵州的农业得到发展。
第五篇:农学发展
5月21日,全市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瞿素芬在会上要求各地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胡宣义,副市长樊友来出席会议。
自去年7月省委省政府召开生态省建设动员大会以来,我市积极响应,由市里提交的《台州生态建设规划》,目前已通过了由省生态办组织的专家论证。全市各地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工作为载体,做了大量工作,全市生态市建设开局良好。瞿素芬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这是我们党着眼于新世纪新阶段现代化建设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台州组织实施生态市建设,这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也是促进台州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各级各部门的重视下,目前全市城乡环境有所改善,但由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工作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有待解决,台州环保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各地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增强生态市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市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瞿素芬指出,今年生态市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里提出的“八八战略”,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以生态工程建设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改善生态环境,弘扬生态文化,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全面建设生态市开好局、起好步。具体来说,主要是抓好以下几件事情:一是发挥规划先导作用,尽快形成生态市建设规划体系;二是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着力构建循环经济;三是以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等“九大工程”为载体,加大生态项目建设;四是继续开展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行动,保障环境安全;五是尽快建立健全生态市建设的有效机制,为生态市建设提供保障。
瞿素芬强调,生态市建设是一项事关大局,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各地要高度重视,统筹谋划,明确职责,强化考核,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市建设,为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