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中小学校长要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
农村中小学校长要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
实施素质教育至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了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内容。教育部周济部长指出,我国教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最基本的阶段性特征,就是进入了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新阶段,进入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陈小娅副部长在杭州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指出:素质教育强调不断提高质量,基础教育要让年轻一代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在人人“有学上”和“上得起学”之后,“上好学”已经成为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迫切期待,这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集中更多的精力进行认真研究,切实做好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工作。安下心来办学,潜下心来育人。中小学校长更要把抓好教学摆在第一位,要走进课堂,加强教学管理,推动广大教师切实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然而,近段时期,一些农村中小学校借国家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之机,以“学校安全大于天”为由,渐渐偏离了学校的本职工作。部分校长把主要精力消耗在事务性工作上,疲于应付、应酬,而对学校的教学工作投入时间不够,投入精力不足,甚至甩给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平时不问不闻;有的学校至今还采用“大锅饭”式的方式评价教师教学,与绩效工资挂钩只是形式:有的学校教学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程度不高,没有把教学工作抓在平时、落实在平时,致使教学任务无法落实,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学质量也无法保障。还有个别学校一说抓质量,就回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上,把学生一天到晚地关在教室里,搞满堂灌、题海战,艺术教育活动没有了,阳光体育运动也不坚持了,科技创新活动不开展了,安全演练变成了理论传授,甚至还有学校不上非考试学科,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和教育政策,从而极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源上是因为校长没有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和质量意识。正确的质量观,就是素质教育的质量观,一是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其面对迅速变化的世界,培养起较强的综合生存能力:二是基础教育学段的每一个学生都要达到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就是要按照素质教育质量观的要求,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始终把教育教学放在第一位,把提高质量放在第一位。当前,农村中小学校长要培养正确的质量意识,就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意识:
一、校长要树立教学中心意识,回归到教学指挥的位置上来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教育教学是学校之所以成为学校的价值所在,是学校的本职工作。离开了教育教学这个核心,学校的发展就无从谈起。校长只有抓住教育教学这个核心,才能真正把握学校发展的命脉。现在的问题是有些校长不愿意深入教学,不经常研究教学,不能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导致无法较好地领导教学工作。例如,有些校长的质量观发生了偏差,抓教学回到了应试教育的老路上,阳光体育运动、艺术教育、课外活动统统在学校消失了,连课程计划都落实不了,怎能搞好教学领导呢?这样,校长的专业能力弱化,不能及时指导教学。领导教学就必然失去了威信。洋思经验的缔造者蔡林森先生在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做了24年的校长。这期间,他始终坚定不移地带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创立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他退休后受聘到河南沁阳市永威学校任校长,依然关注课堂教学。他多次组织教师进行赛课活动,并走进课堂去听课,每次听课都会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改进措施。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他不负众望,把一个生源基础、师资水平都比较差的民办学校办成了当地的名校,使初中部的综合考试成绩从全市第九提高到全市第二(英语单科第一)。人们发现:洋思中学的办学理念只需半天的时间就能学会,而要落实这些理念却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细化管理,而管理是否到位,校长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因此,校长要站到教学工作的第~线,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上来;要突出教学这个中心环节,学校一切活动的安排和实施都要有利于服务教育教学这个中心;要突出课堂教学这个工作重点,就要加大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水平;要充分展示教学质量的丰富性和广泛性,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激情,使他们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充分发展各项特长,把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第一准则。当然,绝大多数校长都是从一线骨干教师中选拔出来的,应该都是教学的行家里手,抓教学很有权威性。因此,关键是要使管理工作的重心下移,在一线指挥教学,了解教学动态,研究教学问题。这样,才能实现问题在一线发现,工作在一线落实,经验在一线总结,质量在一线提升。
二、校长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向学生要质量
学校一切目标的实现,最终都体现在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成绩的关键在于学生。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全新的学生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确立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人的观念,从而真正促进他们的发展。所以应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加注重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加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个性心理,促进其更加健康、全面地成长。将人本主义的办学理念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进一步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同时,要杜绝一切体罚、心罚学生的现象,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他们的休息权、交往权和其它各方面的自主权利,使之感到学校是知识的殿堂,是平等的乐园,是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理想时空。此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学会学习,遵循学习的基本规律,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做好预习、上课、复习、作业、练习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教师要控制好作业和练习的量,让学生有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克服其对作业穷于应付、被动学习的情况。在课堂教学、练习设计、作业布置、考试命题等方面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并面向绝大多数学生,使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都与他们的知识水平、能力程度、学习习惯、认知特点等相协调。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政治思想教育、理想前途教育,通过个别谈心、读报刊资料、召开主题班会和年级学生大会等多种渠道,激发每个学生成人成才的愿望;结合不同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段,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其全面发展,从而努力创造优异的学习成绩。
三、校长要树立人本管理意识。关心、爱护教师
校长的办学理念要靠学校教职工去具体落实,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乎每一位教职员工。人心稳,事业兴:人心顺,事业进;人心齐,质量提。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没有教师的团结拼搏、无私奉献,搞好教学就是
一句空话,提高质量更是免谈。因此,校长要注重政策引导,营造环境,弘扬正气,表彰先进;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学会交心,增加沟通,化解矛盾,顾全大局;要主动关心、帮助教师的学习与生活,为他们排忧解难,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给每个人以充分施展才干的空间和舞台。
四、校长要有统筹协调意识,正确处理教学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
现在,农村中小学校的校长承担的工作很多,有教学工作、安全工作、学校建设工作,“两基”工作,以及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等等。面对这些工作,有些校长由于缺乏全局运筹和宏观把握的能力,穷于应付。无所适从。实践证明,要做好这些工作,就要分清主次、轻重,始终抓住主要的、中心的工作不动摇、不松劲失。但事实上,有些学校的领导,尤其是一些小学领导认为现在学校要确保安全,所以只要学生在学校不出安全事故就行了,而教学质量则可以不要。虽然这只是少数人的错误认识,但有蔓延趋势,它严重违背了教育方针、干扰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认为,关于质量与安全的关系,安全是前提、是保证,质量是目标、是根本。没有安全就没有质量,抓安全是为提高质量服务的:质量是检验安全工作成效如何的一个标准,投有质量的安全,抓安全工作就不能达到目的,从而完全失去了意义。因此,学校工作要始终以教学为中心,这一点不能动摇,其他工作都必须服务、服从于教学工作。
五、校长要树立教学研究意识。向教研要质量
校长要搞教学研究,就要经常到班上听课,参与教研和教改活动,这是校长份内的事情,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作为校长责无旁贷,且必须带头。教研是生产力,是提升教学质量的科学途径。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补充机制不健全,小学教师年龄老化,初中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大校本教研力度,在组织校本教研活动时,要制定计划,设立主题。此外,学校的领导还要同教师们一起研究、探讨、学习。教研活动要坚持做到“重心下移、专业引领、行为跟进”,切实将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要狠抓校本教研管理制度,规范教师的研究行为。在以前的校本研究中,教师的创新性不够。且没有较好地合作。因此,农村中小学校要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科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多样化研究方式,搭建灵活多样的活动平台,让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部门的生命,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命根子。同时,教学质量还是教育、教师的形象,只有有了质量,教育、教师才有地位,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农村中小学的校长要紧紧围绕教学工作这一中心,牢固树立质量是生命、是形象的意识。笔者相信,只要有清晰的办学理念,明确的办学目标,并用心经营学校,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办学目的。就一定能办出有个性、有特色的学校,从而大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篇:树立质量意识
质量在我心
---读《德胜员工守则》有感
德胜员工守则是一本直接指导现实管理的书,是一本关于如何管理员工,为企业提供行之有效方法的书,本文没有引经据典,没有虚文连篇,本着一切从实用出发的原则,用简单的逻辑阐明了深刻的管理原理。其中质量管理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通过阅读此书,给予我以下几点启示:
一、要在把握形势,履行使命中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
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今社会,任何品牌和名牌,要想获得大家的青睐,最根本的要看质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源泉,是产品立足的基石。而企业的生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企业提供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假如我们不用心工作,将是自毁长城,自挖墙角,自断后路。一个企业没有了质量,没有了诚信,就没有了市场,就失去了生存的能力,那么将近上千名员工又将何去何从,将近千百个家庭的生活又将如何维持?为了企业的发展和繁荣,同时也为了我们自身生活的安定,让我们像德胜员工一样,以自己的职业为荣耀,把工作当成一种自己的信仰和神圣的职责去完成,本着“质量第一、品质优先、不走捷径”的原则,让优质的产品和优质的质量托起公司美好的明天!
二、要牢固树立“如履薄冰、如坐针毡、如临深渊”的质量意识 质量意识不仅是精神层面的范畴,也是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人们的思想秉性、品格素质的范畴。对于以服务国防、献身国防为理念的武器装备信息化的科研单位来说,保质量就是保战争的胜利,保质量就是保战士的平安。所以我们每一位员工都应牢固树立“军工产品质量第一,质量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把质量装入心中,把质量融入脑中,把质量细节在精益求精中,让我们的产品精益完美,让时间磨损不了优良的质量,让企业因为质量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充满生命和活力。
三、把质量意识融入企业文化中,构建质量工作的长效机制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把质量当做一种责任,一种忠诚,一种使命感,一种意识形态,充分融入企业文化中。而且应当时时抓、月月抓,长抓不懈,让月月都是“质量月”,年年都是“质量年”。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拘泥于形式,贴近实际,贴近需要,抓出实效。抓质量工作,不能空喊口号,搞形式主义;不能好大喜功,流于过程;更不能粉饰太平,盲目乐观;而是要以“实”为先,坚持实事求是,采取切实措施,抓出实际效果。确保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
最后,质量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提升质量水平需要时时刻刻的关注和努力。我们应该以德胜员工为楷模,摒弃务虚的工作作风,把对质量的“心“动,付之于“行动”,坚持不懈地把质量工作自觉落实到各个环节。让质量的话题,不仅仅是昨天、今天、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话题,更成为明天、后天、乃至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人类文明社会永恒的话题„„
第三篇:党员干部要正确树立
党员干部要正确树立“五观”
开展“五观”学习教育活动,大力倡导正确的忠诚观、对待观、成长观、进步观、位置观,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现实需要,是切实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具体措施,对于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政治素质,营造心齐气顺的工作氛围和人文环境,进而凝聚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忠诚观,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
为政修德为先,修德首在忠诚。对党员干部来说,忠诚是首要的政治品德,是基本党性原则。树立正确的忠诚观,就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
忠于党不仅是入党时的誓言,更是一种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坚定理想信念,不仅是一个感情问题、态度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党性问题。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强化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认真学习党章,自觉遵守党章,切实贯彻党章,坚决维护党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组织、行动上与党组织保持一致,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忠于国家,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员干部的神圣使命。党员干部作为国家公务员,必须忠于国家,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要热爱祖国,忠于宪法,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保证政令畅通,维护政府形象。
忠于人民,既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句句不离“民”字,字字饱含着爱民深情。党员干部要做党的宗旨的自觉实践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将忠于人民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体现在具体行动上。
二、树立正确的对待观,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自己
树立正确的对待观,要求党员干部以睿智的思维、优良的品质和健康的心态,做到“三个正确对待”,忠诚地对待组织,真诚地对待他人,严格地对待自己。
正确对待组织,要有感恩心,懂得知恩图报。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和活动主体,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自觉置身于党组织之中,而不能游离于党组织之外。要强化组织观念,始终相信组织,紧紧依靠组织。要感激组织培养,多为组织着想,多替组织分忧。要认真执行组织决定,严格遵守组织纪律,自觉接受组织监督。
正确对待他人,要有诚信心,懂得知人之长。“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诚信已不只是一种行为,更是做人、立世的一种根本,守诚则守本、守信则守根。对待他人,要讲诚信、讲宽容。多看他人的长处和优点,宽以待人,坦诚相见,多一些信任少一点猜疑,多一些赞许少一点妒忌,多一些包容少一点挑剔,多一些谅解少一些结怨。要有容人的胸怀
和雅量,容言、容人、容事,既要容人之长,更要容人之短。
正确对待自己,要有平常心,懂得知足常乐。正确对待自己,既不能妄自菲薄、悲观失望,也不能好高骛远、夜郎自大。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恰如其分地评价自己,善于发现和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也要清醒的看到自己不足和短处,善于自我完善,不断地修正身心、锤炼党性。不以己之长比人之短,懂得知足常乐,在保持平常心的基础上要不失进取心。
三、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在实践磨炼中成长,在干事创业中成才
实践长才干,历练出人才。胡锦涛同志指出:“凡是在各种领导岗位上有所作为、成绩突出的干部,都是注重实践锻炼特别是基层实践锻炼,在丰富生动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这已经成为一种规律性的现象。”
干部成长是在勤奋学习中积累的,要在善于学习中提高素质。天下最益智者,惟乎学习。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学习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是党员干部成长成才之基。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实践学习,更要向群众学习,做终身学习、善于学习的模范。
干部成长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砺的,要在实践锻炼中增长才干。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不深入实践,不了解基层,很难与普通群众有深厚感情。只有在基层摸爬滚打过的,才能深刻地了解群众,才会对群众有深厚感情。机关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朝下走,主动到基层去,到艰苦困难的地方去,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干部成长是在敢于担当中历练的,要在干事创业中体现价值。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树立“创先争优、勇争一流”工作理念,克服浮躁情绪,勇挑重担,敬业奉献,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上,把精力集中到创业上,把本领施展到发展上,多干抓基层、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建功立业、健康成长。
四、树立正确的进步观,共同进步,共创事业
党员干部政治上进步、职位上晋升,其本质是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的提升,是一种责任的提升。追求个人进步的理想是人生的一种积极态度,树立共同进步的理念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大力倡导你进步我进步、大家都进步,先进步的人帮助后进步的人的共同进步观。
对待组织安排要服从大局。党组织选拔配备干部不仅是好中选优,也要考虑到年龄、结构、专业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每位同志的职务安排,都是事业发展、工作推进的需要。当组织安排与个人意愿不一致时,应从大局出发,服从工作需要,服从组织安排和群众选择。不能简单的牢骚攀比,更不能剑走偏锋,搞跑官要官、拉票贿选。
对待自己进步要有平常心。不得意于一时的进步,也不埋怨于一时的挫折。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自己进步了,更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自吹自擂,不居功自傲,不盲目尊大,以感恩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去。对于一时的挫折,要以平和的心态经受个人进退留转的考验,以优良品格和一流业绩保持良好形象。
对待他人进步要见贤思齐。有的看到别人进步就不舒服,或以言语中伤,或做手脚损人。到头来既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青山不碍白云飞。同事进步了,自己要打心底里为之高兴,并真诚地帮助他人进步。同时,把他人的进步看作对自己的鞭策,虚心向先进看齐,善于汲取经验,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激励自己。
五、树立正确的位置观,以有为争有位,以有位争取更大作为
位置也即职位,是履行职责的岗位。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尽其责,是党员干部对待位置的基本准则。要正确看待位置,十分珍惜位置,时刻摆正位置,在其位尽其责,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奋发有为,以有为争有位,以有位争取更大作为。
位置是有限的,是前任让出来的。领导职位的配置有严格的职数限制,职级越往上,职数就越少。因为位置的确定性和有限性,不可能使每个人都有非常合适的位置。这就需要我们对位置要有正确的认识,做到追求而不苛求,珍惜而不哀怨。让出位置的干部要有风格,不抱怨;得到位置的干部必须懂得珍惜、干出成绩。
位置是党和人民给的,是用来干事创业的。一个人职位的升降,与自身条件和客观机遇有很大关系,但最终是由党和人民给的,是用来干事的。职位意味着责任,领导意味着服务。要以平常心看待名位,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立志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作为党员干部,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必须尽职尽责、尽心尽力,把本职工作做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位置本身是平等的,没有好坏贵贱之分。刘少奇同志接见时传祥时说过,革命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虽然岗位有所不同,职务有高有低,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责任,那就是为人民服务。优秀的人,总是位置在选择他;平庸的人,才会东张西望地选择位置。
“五观”具有不同的内涵和要求,但并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忠诚观是“五观”的核心和基础,没有正确的忠诚观,其他“四观”便无从谈起。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忠诚观,才能正确对待组织、对待他人、对待自己,才能健康成长。总之,要大力倡导团结和谐实干的风气,着力营造心齐气顺劲足的氛围,这样才能实现你进步我进步,大家共同进步,才能够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在各自位置上为党和人民干事创业。
强化组织学习优化学习模式
学习型党组织,是党员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大熔炉和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本领的大学校。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坚持以党组织为主导、以党员为主体,增强党组织学习功能,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强化互动共享式的组织学习,建构学习共同体,提高学习成效。
加强学习是全体党员的共同权利和共同义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求全体党员树立现代学习理念,激发学习动力,磨练学习毅力,提高学习能力,塑造学习型党员,推动自我超越。党员个体学习是党员自我提升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学习型党组织不是学习型党员个体的简单相加,强调党员基于共同组织目标的有机联结和深度“耦合”,强调通过互动共享式的组织学习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这里的组织学习,其本质是合作学习。合作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构成社会文明的基础。社会关系的含义是指许多个人的合作。社会主体的互信不仅促进主体之间“心约”的订立和忠诚感的塑造,而且促进合作多样性的产生,合作则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体的互信。党员作为学习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体,在合作与信任的良性互动中,开展同质化的合作学习和非同质化的合作学习,有利于深化理论武装,凝聚群体智慧,共谋发展方略,推动工作创新。换言之,与个体学习相比,组织学习更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组织学习应是学习型党组织的一个重要特征。党组织要在抓好党员个体自主自治式的分散学习基础上,强化多元主体互动共享式的组织学习,推动学习模式转型升级,提高学习方法途径的科学化水平。
组织学习要着眼全体党员,区分不同层次,搭建组织载体,强化互动交流和思考创新,实现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的多元共享。党委(党组)中心组是党员领导干部在职学习、提高素质能力的重要组织载体。党委(党组)中心组要把握“学理论、议大事、转观念、出思路、建班子”的功能定位,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在自学、听辅导报告、专题调研和实践体验的基础上,以举办务虚研讨会、学习成果交流会等形式,深度汇谈、系统思考,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的组织学习,优化方法途径,严格规范管理,增强学习效果。党的基层组织既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也是基层党员学习的重要组织载体。党的基层组织要从完善组织生活入手,强化学习功能,推动组织学习生活化,组织生活学习化。贯彻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保障基层党员在组织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使组织生活成为平等主体平等汇聚平等交流的民主平台。基层党员以平等身份围绕学习议题开展“民主恳谈”,是党内民主在学习实践中的生动体现。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让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成为基层党员组织学习的有效载体。
组织学习意味着党员在党组织内不同层次、不同时空的多元汇聚和良性互动,离不开以共享价值为核心的精神动力的强力支撑。推动组织学习,要把握党员的角色心理,培育科学的组织文化,以赢得党员对组织生活的合法性认同和支持性参与。这样的组织文化本质上是党组织内部的和谐文化,为全体党员团结进步提供重要精神支撑。从过程文化的角度来看,作为和谐文化的组织文化意味着党员对自身在组织生活中的角色功能持积极的看法,并产生采取角色行动的积极态度;也意味着党员对党组织的忠诚和对其他党员的信任,进而产生与他人通力合作的积极意愿。这样的组织文化内蕴合作文化。党组织要把握人的趋社会性特质,加强合作主体的文化塑造。作为合作文化的组织文化强调组织成员之间的功能性合作。这样的功能性合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层次性。通过相互学习、互动学习实现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共建共享是当代组织成员之间功能性合作的首要价值和基本形态。这样的组织文化内蕴学习文化,强调组织学习生活化、组织生活学习化。学习文化是学习型党组织应有的文化形态。党组织要把握学习文化的特质,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观教育,让相互学习、互动学习成为党组织内基本的合作关系,推动组织成员学习模式的现代化转型。
创先争优活动是全党范围的重要竞赛活动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我们应该从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高度,深刻认识“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意义。“创先争优”活动,从党组织角度看,要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从党员角度看,要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因此,这项活动是组织行为和个体行为的统一。
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广大党员的能力素质体现出来。通过什么途径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提高党员的能力素质?方法措施是多方面的,总结以往党建工作的经验,开展经常性的“创先争优”活动,是一条重要、有效的途径,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践证明,适时在全党开展集中教育活动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伟大创举。”“创先争优”活动也是一次在全党开展的集中教育活动。同以往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比较,这次活动除了在教育活动背景、任务、内容、做法上有自身特点外,突出的特点表现在它的主题上,就是在学习教育的基础上“创先进、争优秀”。过去,各行各业也开展各种类型的“创先争优”活动,但都是局部性的、临时性的,而这次“创先争优”活动是在全党范围开展的,而且按照中央的要求,它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在全党范围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建工作方式的创新,标志着党的建设向着规范、经常、实效的科学方向发展。
“创先争优”就是“创先进、争优秀”,它的实质是一次在全党范围开展的竞赛活动。竞赛就是“竞争比赛”,是一种重要的、普遍的社会活动。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体育等各种社会活动中,竞赛是一种重要的竞争激励机制,对于提高能力、促进创新、推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竞赛的根本目的和意义,是促使人们在竞赛活动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勤奋学习、提高能力,努力工作、创造优异的业绩。在一个组织中开展竞赛活动,虽然表彰奖励的“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是少数,但这不是根本目的,最终意义在于使组织成员的能力素质普遍提高,组织的整体功能得到增强,从而有效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目标。因此,竞赛是一种互相学习、相互激励的组织行为。
能力心理学认为,人的能力素质可以通过从事一定的活动来提高。但是,长期从事某种活动,一旦形成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能力反而处于静止状态,难以进一步提高。竞赛活动是一种竞争激励机制,在竞赛活动中,提出新的要求、新的目标,能够充分激发人的激情、思维、意志,极大地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竞赛活动,对个人来说,能够有效提高能力素质;对组织来说,能够增强整体活力,保持和发展组织的先进性。“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能够在竞赛中体现、在竞赛中发展;共产党员的能力素质,也能够在竞赛中体现、在竞赛中提高。因此,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有效增强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有效提高广大党员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
作为党内一项重要的竞赛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应该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力求实效,应注意四个重要问题。
第一,要明确目的要求。任何一种竞赛活动都是有目的的。“创先争优”活动不能为竞赛而竞赛,总体上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来进行,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活动,要紧紧围绕推动本行业、本地区、本单位的发展来进行。“创先争优”活动不能离开发展大局、脱离中心工作来进行。
第二,要推动活动普遍开展。“创先争优”是全党范围的竞赛活动,要求每个基层党组织、每个共产党员都要积极、认真地参加。特别要注意的问题是,不能把注意力放在扶持少数“先进”和“优秀”上,而要推动活动普遍开展。“典型”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树立“典型”是重要的。“创先争优”活动的根本目的,不在于表彰少数“典型”,而是要通过普遍竞赛,使每个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进一步发展、使每个共产党员的能力素质得到提高。既然是竞赛活动,“先进”和“优秀”要在竞赛中体现出来,“典型”应该在竞赛中产生,而不是特意“扶持”出来的。这样的竞赛活动才能产生互相学习、相互激励的作用。
第三,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科学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对于任何竞赛活动都是重要的。有些竞赛活动,出发点是好的,形式上也是轰轰烈烈的,为什么效果不好?原因就在于考核激励机制不科学。考核要有标准,标准要科学、具体。“先进”和“优秀”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要用一定标准来衡量和认定。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标准是“五个好”,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标准是“五带头”。在基本标准的基础上,按照分类指导原则,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不同岗位,对于“先进”和“优秀”还应该提出具体要求。在竞赛活动中,激励机制要具有普遍性、层次性,不仅对少数“典型”产生激励作用,对大多数人也要产生激励作用,要避免出现少数人“积极”,大多数人“不积极”的现象。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要建立具有层次性、普遍性的激励机制,吸引每个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积极主动参与,才能推动活动普遍开展。
第四,要注意克服随意性、临时性,避免形式主义。在生活工作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好事情要认真去做,才会有好效果;再好的事情,不认真去做,不会有好效果,甚至会产生消极后果。要总结我们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对一些重要工作,理论上大家都说很重要,但实际上并不认真,敷衍了事,上下应付,走过场、搞形式主义,浪费了各种资源。对于“创先争优”这样在全党范围开展的重要竞赛活动,要加强领导、认真组织,采取具体措施,严肃检查考核,才能取得切实的效果。
第四篇:浅谈农村中小学校长的管理意识
浅谈农村中小学校长的管理意识
中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实体,它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国民教育的成败,农村中小学校长管理意识的高低,将影响着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我国农村中小学尤其是西南五省区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仍是摆在每一位农村中小学校长面前的一大课题。因此,农村中小学要全面走向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需要校长具备应有的领导素质及管理意识。那么,我认为作为校长应具有的管理意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有立足长远、放眼全局的意识
随着学校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校长负责制的改革与实施,使学校办学自主权在不断增大,中小学校际之间的竞争逐渐加剧,需要中小学校长自主考虑的问题越来越多,一些攸关的问题随时可能摆在校长的面前,需要校长作出正确的预测和决策。从根本上讲,中小学校长的办学意识就是要立足长远,放眼大局,能站在时代的高度,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对教育教学管理有足够的认识,能统筹安排好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中小学校长要树立学校未来发展意识,必须做到:要充分认识并预测分析学校未来方向,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并有效减少由于工作的盲目性和短期行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严重失误;校长要从学校工作的大局出发,对于任何一个重大问题的管理,都要深思熟虑,周密计划,尽量做到班子协商,教职
工讨论,谦虚听取他人意见,集思广益,谋求最好管理方略;随着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的颁布实施和“十二五”发展规划,农村中小学校的布局将根据教学资源的整合进行有效调整、合并,乡校之间、乡镇与县直中小学之间的竞争会日趋激烈,必然会淘汰一批办学效率低、生源少、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匮乏、教育教学质量落后的学校,这就要求校长居安思危,探寻学校生存与发展的路子,带领全体教职工正确把握学校发展机遇,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满腔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中,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迎接各种挑战,打牢学校发展根基,从而赢得社会好评。
二、要有未来的预见和设想意识
校长要有预见性,即校长要有对学校工作的未来发展前景所作的预见和设想,是校长对学校未来各方面工作发展的可能性的正确认识和准确判断,校长是否有超前意识,是学校未来发展是否有特色的关键。
例如我为我校设计出未来5年发展模式:
(1)把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为学校教育发展的总方针;(2)全面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力争本科学历达100%,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能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师资队伍;(3)规划好学校发展布局,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和日常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4)加大学校教学设备的投入,增强办学实力;(5)全面发展打基础,探索走体艺发展的特色之路,努力创办具有壮乡特色的乡镇一流中学。
三、要有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意识
中小学校长作为学校发展的引领人,其严谨踏实、敢于创新的工作作风不可忽视,常言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因此,作为校长,要对学校工作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开拓意识,要敢于打破旧有的落后办学模式,敢于承担风险和责任,能站在当今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前列,引导教职工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荣誉观,积极投入新课改,努力探索参与式教学,注重学校发展内涵,追求学校的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要具有以上意识,校长必须认真分析学校的优势和劣势,结合本地区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继承与革新,大胆寻求一条适合自己学校特色的办学路子,形成学校管理的新局面,促使教师成为学校管理和教育改革的多面手。
四、要有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竞争意识
中小学校长的竞争意识既指校长具有的争上游、创一流的思路,也指校长在学校管理的实践中引入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竞争和激励机制,以换取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焕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从学校管理实际出发,校长的竞争意识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1)是在教师中树立“典型”意识,从师德、学识、教学科研、班级管理等方面,使一批德才兼备、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为勇于教改创新的教师搭建一个走向成功的平台,在学校中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通过树立教师典型,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没有这种意识,就没有教育的真正“ 转轨”。(2)是合理开展竞赛,利用竞赛的形式打破原有的平衡使学校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同样不失为一种良策。如在学校中制定一些相应的教学常规管理标准,并配之以相应的措施,要求教师达标,规范达标期限,评价达标结果,并对达标情况进行评定,给予相应奖惩,促使教师充分地实现自我,形成积极竞争的局面。
五、要有团结协作、构建和谐校园的意识
作为中小学校长,协调意识主要指:要善于处理各种关系,诸如处理好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与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关系,与教职工的关系,与社区群众的关系等等。同时,还包括善于做教职工管理工作,能合理妥善地满足教职工的合理要求,能团结教职工,关心、信任教职工。由于农村教师大都身居偏远山村,经济落后,生活环境差,工作压力大,教师更希望校长关心他们疾苦,肯定他们的劳动和付出,哪怕是一句温暖的话语也使他们常怀感激之心。校长要千方百计地、设身处地地为教师着想,充分体谅、支持和帮助他们,时时记好六句话:当教师遇到困难时,多说一句关心的话;当教师取得成绩时,多说一句鼓励的话;当教师不思进取时,多说一句提醒的话;当教师有意请教时,多说一句真心的话;当学校取得成绩时,多说一句感谢的话;当逢年过节时,多说一句问候的话。做好老师的贴心人,就能唤起他们的工作热情,克服各种困难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同时,要抓好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一大批留守儿童寄宿学校,必然给学校管理带来诸多问题,这就需要校长要有更旺盛的精力,科学的管理,抓好学校安全卫生,杜绝各种流行疾病和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保一校平安,构建和谐校园。
六、要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意识
校长的敬业意识表现为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了一个崇高的理想而心甘情愿、毫无怨言地付出一切。犹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的精神和意志。校长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意识是学校是否有特色,是否有凝聚力的巨大精神支柱。从中小学教育和管理的实际出发,校长必须具有为广大师生服务的意识,具有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应有以校为家,爱生如子,一心扑在学校工作上高度责任心和责任感,要有对学校各项工作的耐心、恒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要有乐于吃苦的顽强意志。校长具有了这种人格魅力,就会自然而然在学校中树立威信,使师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形成合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科学发展。
七、要有遵纪守法、依法治校的意识
中小学管理要求校长要“依法治校”。校长是否具有法律法规意识,不仅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而且还关系到学校能否按教育规律办事,能否办出实效等问题。为此,校长必须做到:
(1)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等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要求依法办事,依法执教,依法治校;(2)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充分行使自己的职权,模范遵纪守法,并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办好人民
满意的教育;(3)正确运用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学校常规管理,加强对教职工的法制教育,坚持每周例会制度,理论学习不放松,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五戒”教育、以案明纪教育、工作作风整顿等活动,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综上所述,农村中小学校长在新时期学校管理中必须具有正确的指导思想,现代的管理意识,才能提高学校管理的效能,才能带领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走出一片新的天地,为山区的孩子们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
第五篇: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慈利一中2007年上学期工作总结
慈利一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规范办学行为,全面落实“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把握学校发展的脉搏,执著耕耘,半年来,学校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德育工作力度,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极大提高 围绕“孝道”主题开展系列德育活动。开学初,政教处制定并下发了“孝道教育”计划、孝道教育样本教材和“孝道教育活动安排”。三月,政教处制作了以孝道教育为主题的大型宣传栏和“国旗下讲话”对孝道教育进行宣传发动。四月,学校开展了孝道主题征文比赛,共有48名同学获奖。五月,组织各班开展了“孝道之星”评选,共有79名同学被评为“校园孝道之星”。在这次“孝道”教育活动中,各班都精心组织了系列活动。如293班编辑了以“孝道”为主题的班报,举办了“感恩与和谐”的文艺晚会;298班、313班编辑了“孝道”文集;324班,召开了一次“我想对您说”的主题班会。通过这些活动,很多同学初次意识到父母的伟大,父母无私的爱……。学生们很受教育,各个方面都得到改善,端正了学习态度,在思想上、行动上都有了巨大转变。
政教处制定了对学生的常规管理工作制度,全面落实“班级量化考核”。狠抓校园卫生和寝室内务整理。进一步明确了卫生责任区的 划分,加强了卫生检查,狠抓了乱丢乱扔、践踏草坪的行为,狠抓寝室内务并及时进行情况通报。每天均派政教干事负责巡视检查,并及时写出奖分、负分通知单,反映给班主任。政教处对班级考核情况实行“一天一公布,一周一小结,一月一评比,一期一评优”,每月评出文明寝室,文明班集体,并颁发轮夺红旗。本学期校园卫生、寝室内务面貌焕然一新,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外校来宾的称赞。
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每周三定期聘请校长、二层骨干和名优教师为学生解决心理困惑,进行心理辅导。针对目前“中学生早恋”这一普遍现象,学校在3月还组织了“中学生恋爱利弊”大讨论,正面引导学生面对早恋问题。
加强师德教育,在全体教师中树立德育新理念,学校把师德教育和学生品德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目标。今年开学初我校组织教师进行政治学习,重点学习教师师德规范、省教育厅下发的“十条禁令”和县教育局下发的“师德十坚持”。为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会议,5月份时还组织了部分班主任参加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讲座。配合县师训站对教师进行培训,今年4月,请任课教师来校上课,组织老师参加了第二期计算机高级培训。目前,我校教师获计算机高级证的比例达92%,普通话水平合格的比例达90%,继续教育第一周期培训结业率达99.5%。
本学期校团委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优势,认真抓好团员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三月份,开展了“雷锋家乡学雷锋”、“共青林基地”植树等学雷锋活动。四月,开展扶贫帮困活 动,为白血病患者李红英捐款5000元;为尿毒症患者谭小红捐款3000元;为尾椎囊肿患者汪伦捐款1000余元。今年在校党总支和行政的领导下,经过团委的努力工作,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成功创建了“湖南省五四红旗团委”。
二、深化教改教研、优化了教辅备考过程
全面推行“师徒制”。外来教师多,新教师多,没教过高三的教师多,是慈利一中师资队伍的特征。针对这种情况,确定以“师徒制”作为解决难题的第一招。凡是新教师和没有教过毕业班级的老师,学校组织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与他们配对,结成师徒一帮一给予指导。直到徒弟能独当一面了,师徒合约才能解除。严格教师坐班制。要求教师上课时间坚持坐班,按时到岗,除授课外,不得随意进出办公室。因事外出,一节内向教务处请假,一天以上报主管校长审批。非上课原因不坐班的视为旷工。这样做,保证了教师工作时间,集中了教师的精力,使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的各种措施得以真正实施,带来的自然是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严格教师综合考核。慈利一中严格执行《慈利一中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考核方案》,将各班学生起始平均分和起始优秀率与期中、期末对比。落实《慈利一中教师考核及末位淘汰实施办法》,全校就有3名教师接受诫勉谈话,一名教师受歇岗处理。
启动比武竞争机制。组织中青年教师每年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比武,说课、学科授课、普通话、多媒体教学等全面进行。在比武的基础上,学校又启动“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评选机制。学校中出现了人人奋勇、个个争先的感人局面。重点中学必须把追求高质量作为永恒的主题。集体备课、发挥团队力量。学校推出一条硬措施:加强备课组建设,强化集体备课。学校以各年级学科为基础将教师分成若干备课组。每个备课组一间办公室,每周安排一次活动,内容主要有三项:总结上周教学得失,研究补救措施;统一下周授课内容,分析重点、难点;统一目标、进度和作业,防止单打独斗。平时大家在一起,对教学过程中带普遍性和共同性的问题还可以相互探讨。这样做,均衡了师资水平,集中了群体智慧,避免了单打独斗,发挥了整体优势。
认真落实了校本教材开发和研究性学习。本学期,在教科室的督促指导下,各备课组都扎实开展校本教材的编写、开发。目前已经上交11个备课组的校本教材。今年上学期申报立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现已完成并结题的有125个。
教研成果丰硕。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多篇论文发表或获奖。本学期,有朱银坪等3人发表论文3篇。教师的论文在评选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黄关初、张再富的论文获得国家二等1篇,孙跃红、杨国先等5人的论文获得国家三等奖2篇,漆绍杰的论文获得省一等奖一篇,杨俊邦等9人的论文获得省二等奖6篇,康勇的论文获得省三等奖1篇,2007年第一期《教研通讯》发表颜永银等26人的论文20篇。目前,全校共有1个国家级课题、7个省级课题、8个市级课题在张家界市教科所的领导下积极开题实施,效果显著。
认真实施向全体学生,提升整体素质,充分张扬个性,着力培养 精英”的“双轮”战略思想。要求教师认真细致地分析、研究学生,根据学生实际确定各自的发展方向。针对不同学生确定不同的发展目标,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提供不同的复习资料,给予不同的学习辅导。对向音体美等方向发展的考生在专业考试回校后单独编班,选派优秀教师集中补习文化课;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还编写基础讲义和考纲,抽调专人集中时间给予补习。对确有希望向北大、清华等一流学校冲刺的学生,学校组织各科教师为他们会诊,分析优劣,找出弱项,并指派教师专人负责,对症下药,给予集中指导,以保证其均衡发展。这一招的收效是明显的,学校高考质量一直处于稳定状态。今年高考清华、北大上线5人,重点上线180人,本科上线613人,高考上线率96%。
落实分层管理模式。慈利一中实施分层管理的硬措施。学校要求每个校领导分管一个年级,与年级组长、班主任形成一条管理链,负责管理全年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推行老师与学生同住制度,由分管校领导和年级组长、班主任轮流值班,保证每晚每栋寝室有两位老师同学生住在一起。每位老师一个月一般值班三到四次。值班人的责任很明确:督促按时作息,防止突发事件,了解学生动态,舒缓学生压力。效果不言而喻是好的。学生们身体和生活上出现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感到安心;心理上出现问题,能随时得到老师化解,感到宽心。
认真做好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学校认真贯彻体育课程标准,落实体育工作条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同时在全校 师生中加强“健康为本”的教育,申报省体育后备人才重点培养学校,并接受了省教育厅专家的评估督导。
三、继续完善后勤管理,努力提高行政后勤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教育乱收费问题,群众反映比较强烈,学校高度重视,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教育公平的高度,深刻认识进一步做好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校进一步规范了收费工作。一是严肃收费态度。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习了收费文件精神,提高了思想认识,实行了层次管理,教师个人与学校签订了责任状,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总务主任、会计、出纳、年级组长、班主任是直接责任人;二是公示收费标准。将收费公示牌挂在校门旁显眼的地方,向学生和社会公示,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在校门处张贴收费标语:“严肃收费纪律,规范收费行为”。按规定开出明细及标准,不开白票,学校只能由财务工作人员收费,并及时进入财政专户。发放了收费《明白卡》,接受学生、家长监督。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今年在资金很紧张的情况下,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县政府采购办的指导下,今年投资8.1万元安装了安防工程,安装了科教楼、图书馆防盗网,保护了学校财产;投资7.98万元安装了科技楼电子监控,确保了高考的顺利进行;投资17.588万元启动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投资35020元安装了九台空调,改善了办公条件。
四、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
存在问题:
1、部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力比较差,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待加强。
2、部分年轻教师教学经验还不足。
3、学校经费缺口大,管理仍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今后发展方向:
1、加大教改力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狠抓校风建设,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3、继续深化课程改革,把落实国家新课程改革、地方课程同开发应用校本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保证课程结构的完整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4、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争创学校工作新局面。
5、充分发挥示范高中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争创国家级示范高中。
慈利县第一中学 二〇〇七年七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