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社会调研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
近年来,民生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关心的问题,也是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今年,我利用暑期对家乡甘肃省金昌市的民生状况进行了简单的调研。主要成果如下:
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之——病有所医
为方便金昌市医保参保人员报销在异地发生的医疗费用,市人社局本着方便、快捷的原则,完善服务程序,对我市参保人员在异地的医疗费报销实行当日结算。住院医疗费用先由患者本人垫支,待医疗终结后,凭定点医疗机构的病历、出院证明、费用清单、付款发票、异地人员安置表(转院证、急诊证明),到我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按有关规定核报,门诊医疗费凭发票由我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后从个人帐户中冲销,不足部分由个人支付,所有核报及费用结算于当日完成。
根据《关于解决全省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通知》精神,金昌市还解决了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市域内破产和自行解散、名存实亡的国有、集体困难企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退休人员(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共1463人的医疗保险问题。目前,市、县、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正在调查摸底,于2012年6月30日前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分别完成相关退休人员的参保登记工作,由企业主管部门或其所在单位办理参保登记手续。按照《金昌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办法》有关规定,参保人员从2012年4月1日开始,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相关待遇。
二、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之——老有所养
6月27日上午,全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正式运行暨社会保障卡建设工作视频会议在兰州召开,会议传达贯彻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全省社会保障卡建设工作。加快人社工作信息化建设,是人社事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的客观要求,是落实民生工程的具体举措,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根本途径。各地各级部门要紧跟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步伐,以信息化为龙头,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人社工作优先的领域,以信息化推动人社工作科学、持续、健康发展。二要积极探索,以创新推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要用创新的思维来谋划数据的发布层次,要逐步向省级数据中心集中数据,实现“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工作目标;要在建设步骤上进行创新,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分步做好现代信息化建设工作,重点抓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的规范运行和社会保障卡的发放工作;要统筹考虑劳务输出、人才招聘、失业保险、劳动关系、就业及失业登记管理等与就业相关的业务,按照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和统筹城乡各类人员管理的要求,全面建立全省大就业的信息系统;要集中整合各地分散的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按照“五险合一”的要求,建设全省集中的社会保险信息平台;要加快推动全省人事人才管理系统的建设。三要密切协作,确保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顺利推进。各级政府要关心支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问题,切实保证建设资金到位、系统运行稳定,确保这项重大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之——住有所居
今年以来,金川区发改局精心组织,全力推进,金川区1080套廉租住房续建工程已进入分户验收阶段,2012年,省市下达的180套的廉(公)租住房新建任务也已全面开工建设,让更多的城市低收入家庭看到了希望。
2010年,省市下达金川区5.3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建设任务,计划建成1080套廉租住房,项目总投资8288万元。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区发改局按照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始终将廉租住房保障工作作为年度首要任务来抓,重协调、抓质量、赶工期,积极落实工程各项前期手续,确保了工程如期开工建设。现已开工的15栋1080套廉租住房,总建筑面积达60712.73平方米(含地下室)。截止目前,工程已进入分户验收阶段,外网配套工程正在进行道路硬化及铺装工程,预计到2012年6月底可交付使用。
2012年,省市下达全区180套的廉(公)租住房新建任务,其中:廉租住房60套,建筑面积3665.32平方米,公租房120套,建筑面积7336平方米。项目概算总投资1949.87万元。目前,项目已完成招投标,正在进行基础验槽,年内可竣工交付使用,解决更多“双困”家庭的住房困难。
在充分考虑廉租住房建设的同时,发改局正在积极组织实施廉租住房小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通过强化后期物业管理、做好基础设施配套服务等措施,确保廉租住房项目建设健康发展。
通过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举措,金昌市人民普遍认为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对市委市政府表示高度赞同。
第二篇:保障和改善民生调研报告
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
调研报告
多年来,我乡积极相应上级政府的号召,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经过我们的努力,劳动保障和民政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在某些方面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加强、完善和提高。一.基本情况
尖字沽乡位于丰南区南部,南邻沿海开发区,交通条件良好,全乡九个村,有良好的农业和养殖业基础,截止到今年初,我乡九个村都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目前我乡应参保人数8017人,已缴款人数7591人,达到了94.69%的参保率。
我乡低保户177户,313人,其中:农保户有175户,311人,城镇低保2户,2人,城镇低保金每月310元。享受40%救济人员2人。从今年第一季度开始农保标准提高到1740元,主要分四个档次840元,1040元,1240元,1740元,按低保户的家庭收入实行差额补贴; 优抚对象80人,其中三属6人,伤残军人6人,现役军人22人,复员军人12人,带病退伍军人、参战军人34人,每季度都分别享受着抚恤金;五保老人25人。在敬老院有22人,散居3人,其中在截瘫疗养院居住的1人,未入院的三无老人34人。残疾人423人;60周岁以上老人2324人,占总人口的13%。二.加强敬老院建设与管理,不断提高集中供养:
目前我乡在敬老院有22人,散居3人,其中在截瘫疗养院居住的1人,未入院的三无老人34,目前我乡敬老院,条件简陋,基本生活设施不完善,农村敬老院建设任务重、压力大、时间紧。
三.关于巩固殡葬改革成果,从而实现绿色殡葬的目标:近几年的努力,我乡的乱葬乱埋问题得到了有效清理和整顿,殡改工作有很大改善,完成了殡葬改革的第一步目标。然而,殡葬改革不仅仅是解决遗体火化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处理好骨灰安葬,解决乱埋乱葬问题,以达到节约土地、节约资金、净化环境、文明丧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目的。做好我乡公益性生态墓地建设总体测算,把村级公益性墓地建设好,并作为推行殡葬改革的一项硬件措施来抓,全面禁止骨灰乱埋乱葬和二次入棺土葬,促进农村殡葬改革向纵深发展。四.加大扶贫力度:
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使贫困人口和特殊群体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提高助学水平,加大助残力度。推进困有所助。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完善农村受灾群众救助制度等方面的工作。
第三篇:有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社会调研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
近年来,民生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关心的问题,也是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今年,我利用暑期对家乡甘肃省金昌市的民生状况进行了简单的调研。主要成果如下:
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之——病有所医
为方便金昌市医保参保人员报销在异地发生的医疗费用,市人社局本着方便、快捷的原则,完善服务程序,对我市参保人员在异地的医疗费报销实行当日结算。住院医疗费用先由患者本人垫支,待医疗终结后,凭定点医疗机构的病历、出院证明、费用清单、付款发票、异地人员安置表(转院证、急诊证明),到我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按有关规定核报,门诊医疗费凭发票由我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后从个人帐户中冲销,不足部分由个人支付,所有核报及费用结算于当日完成。
根据《关于解决全省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通知》精神,金昌市还解决了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市域内破产和自行解散、名存实亡的国有、集体困难企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退休人员(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共1463人的医疗保险问题。目前,市、县、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正在调查摸底,于2012年6月30日前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分别完成相关退休人员的参保登记工作,由企业主管部门或其所在单位办理参保登记手续。按照《金昌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办法》
有关规定,参保人员从2012年4月1日开始,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相关待遇。
二、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之——老有所养
6月27日上午,全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正式运行暨社会保障卡建设工作视频会议在兰州召开,会议传达贯彻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全省社会保障卡建设工作。加快人社工作信息化建设,是人社事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的客观要求,是落实民生工程的具体举措,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根本途径。各地各级部门要紧跟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步伐,以信息化为龙头,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人社工作优先的领域,以信息化推动人社工作科学、持续、健康发展。二要积极探索,以创新推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要用创新的思维来谋划数据的发布层次,要逐步向省级数据中心集中数据,实现“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工作目标;要在建设步骤上进行创新,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分步做好现代信息化建设工作,重点抓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的规范运行和社会保障卡的发放工作;要统筹考虑劳务输出、人才招聘、失业保险、劳动关系、就业及失业登记管理等与就业相关的业务,按照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和统筹城乡各类人员管理的要求,全面建立全省大就业的信息系统;要集中整合各地分散的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按照“五险合一”的要求,建设全省集中的社会保险信息平台;要加快推动全省人事人才管理系统的建设。三要密切协作,确保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信
息化建设顺利推进。各级政府要关心支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问题,切实保证建设资金到位、系统运行稳定,确保这项重大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之——住有所居
今年以来,金川区发改局精心组织,全力推进,金川区1080套廉租住房续建工程已进入分户验收阶段,2012年,省市下达的180套的廉(公)租住房新建任务也已全面开工建设,让更多的城市低收入家庭看到了希望。
2010年,省市下达金川区5.3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建设任务,计划建成1080套廉租住房,项目总投资8288万元。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区发改局按照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始终将廉租住房保障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重协调、抓质量、赶工期,积极落实工程各项前期手续,确保了工程如期开工建设。现已开工的15栋1080套廉租住房,总建筑面积达60712.73平方米(含地下室)。截止目前,工程已进入分户验收阶段,外网配套工程正在进行道路硬化及铺装工程,预计到2012年6月底可交付使用。
2012年,省市下达全区180套的廉(公)租住房新建任务,其中:廉租住房60套,建筑面积3665.32平方米,公租房120套,建筑面积7336平方米。项目概算总投资1949.87万元。目前,项目已完成招投标,正在进行基础验槽,年内可竣工交付使用,解决更多“双困”家庭的住房困难。
在充分考虑廉租住房建设的同时,发改局正在积极组织实施廉租
住房小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通过强化后期物业管理、做好基础设施配套服务等措施,确保廉租住房项目建设健康发展。
通过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举措,金昌市人民普遍认为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对市委市政府表示高度赞同。
第四篇:社会管理调研:创新社会管理 保障改善民生
创新社会管理 保障改善民生
——xx街道社会管理与服务的情况调查
近年来,xx街道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坚
持转方式调结构,持续加大科学投入,创新工作机制体制,狠抓工作落实,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但随着社区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如何创新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而达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成为办事处努力破解的重大课题。带着这些问题,办事处组织专门力量,深入社区、居委会,对社会管理服务工作进行了调研。认为街道社会管理与服务工作总的情况是好的,实现了管理与服务的常态化、本能化,而搞好社会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强化政府职能,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一、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主要做法
街道办事处是社会管理与服务的最终端。工作开展中始终把社会管理与服务作为主要职能,进行了积极探索。
1、网格化体系初步形成。10个城市社区、13个农
村社区将xx110平方公里划分为23个网格,信访维稳、1安全生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环境整治、物业管理等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系统,属地管理,各司其责。注重把社区内的设施资源、行政资源、组织资源和信息资源等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合力向社会管理与服务倾斜。杨春社区建立了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强化了服务意识,收到了较好效果。
2、管理与服务人员、资金保障到位。按照城市社区每500人配备1人,至少3人;农村社区4-7人的标准配齐配全工作人员,街道财政优先支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费用,保证了管理服务的正常运转,2007年至2010年,街道用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经费达5000万元。
3、管理与服务日趋规范。信访维稳工作,畅通居民诉求渠道,街道设立信访维稳综治中心,社区有维稳调解工作室,居委会有工作站,形成了三级维稳体系,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做好解释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稳控事态,保证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社会治安工作,每个社区设立警务室,配备3-5名警务人员,24小时执勤,成立治安联防队伍,对辖区内治安状况进行联防联治,确保不发生治安案件,维护了社会稳定;流动人口管理,在每个社区设立流动人口和房屋租赁工作服务站,对流动人口和外来人员做到来有登记、去有方向、租住地明
确,做到了底数清,不失控;计划生育工作,针对xx实际,除正常的管理服务外,加大违法生育查处力度,重点对外来人口和房屋租赁者进行监控,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与流出地计生部门联系,净化空气;环境综合整治,成立专业保洁队伍,健全考核激励机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精细化管理取得初步成效;安全生产,以社区为单位组建13支安监队伍,落实街道和社区一岗双责、部门监管和辖区内企业主体责任,组织安监所、派出所、工商所、供电所等部门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限期整改,对行动迟缓或整改不彻底的停业整顿,近年来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另外,各社区服务中心还设立了劳动就业咨询窗口,免费为居民提供就业服务,三年来累计为居民提供劳动就业信息5000多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的转型,增加了管理的难度。街道社会管理总
体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但也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
1、社会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xx特殊的地理位臵,加之近年工业、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为居民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吸引众多的外来人员务工经商。流动人口这一特殊群体,居无定所,且流动性强,给流动人口管理带来很大难度。
2、管理体制需进一步完善。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基
层缺乏必要的管理手段,致使管理力度和强度有所欠缺;对专业性较强的领域,业务能力、技术水平不足,导致想管不会管、管理不到位;属地管理责任与主管责任契合度需进一步提升。
3、公众参与意识需进一步提升。现在社会管理主要
采取单一行政干预手段,尽管近年来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有所提高,但总体而言,我行我素,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不强。
三、几点建议
社会管理既是治理更是服务,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
与服务,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融群众工作和民生工作于一炉。治理,更强调政府、社会、市场共同承担。
1、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社会管理涉及多个领域,必
须着眼全局,用系统的思维整体推进,用整合的理念凝聚合力,用综合的手段解决问题,形成社会管理的整体联动效应,强化主管责任,健全管理体系,加强综合治理,及时提出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理顺各方职责,强化基础组织管理责任,注重运用社会力量,形成社会合力,促进社会管理由传统的单一治理向多元化治理转变。
2、改善基层管理。社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针对社会事务的复杂性,公共需求的多样性,整合社会资源,调整充实社区、居委会社会管理力量,有计划地
组织专业培训,加强社区服务中心阵地建设,增强管理服务者得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再是执法力量加强,在基层派驻有执法资格的执法中队,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3、加强“诚信”建设。目前,诚信档案只停留在经济领域、金融业务这一块,要将诚信建设从经济领域延伸到社会管理中,建立城市个人全息诚信档案。使每个人都能从他律走向自律,更不会去做有违公德的事,执法机构可联网,信息共享,我们的服务窗口很容易就可查出个人诚信记录,知道每个人的诚信等级,根据不同等级的信用,设定限制进入领域,政府管理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4、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利益,保障民生是加强社会管理的重点所在。要加快发展教育、民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着力解决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保、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提高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第五篇:浅析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浅析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一、民生的起源
在中国,自古以来变有众多的思想家关注民生,提出了许多关注民生的主张。就儒家学派而言,孔子提出“仁”的思想,要求统治者关心和爱护百姓;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减轻对人人民的剥削,轻徭薄赋;他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与此同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主张“无为”,主张顺应自然,反对统治者对人民的侵扰。
在唐代,汤太重对君民关系有很深刻的认识,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非常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多次颁布减免租赋的诏令。由此才得以打造流传千古的“贞观之治”。
在近代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民生”主张,但是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状,民生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直到新中国的成立,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民生问题的地位也得到一步步提高,30年的改革开放使得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为改善民生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使社会主义具体制度得到不断完善,未改善民生提供了制度保障;依法治国的方略更是为改善民生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何为民生问题
什么是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就是老百姓的生活问题。党中央提出的“ 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就是要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党的十七大在改善民生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并且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这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这一目标要求,关注民生,要采取多种针对性措施,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的几个问题,是解决我国当前民生问题的当务之急。
民生是党的宗旨所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体现在一心一意改善民生上,就要把为民谋利益、谋幸福,体现在党和政府的全部工作中。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只有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记挂在心上、解决在手头,才能使党的宗旨落到实处。
民生与社会主义本质相连。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切实保障和不断改善民生正是体现了这一本质特征。人民群众正是通过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来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就要求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只有把发展体现在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上,体现在老百姓发自内心的笑脸上,这样的发展这才算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
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民生问题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是如何使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得到满足的问题。只有坚持不断地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解决利益平衡和利益兼顾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促进社会和谐。
三、我国民生的现状
目前,中国正处于复杂的转型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的不平衡发展趋势加强,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民生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探讨的焦点问题之一。民生问题是一个事关党和国家前途与命运的大问题,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了社会的进步程度。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经过 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瞻 目的成就,不仅基本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而且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及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新 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也在不断出现,民生问题 日益凸显。
中国现在是一个金字塔型的社会分层结构,很不正常。当前全国居民低收入者以及中低收入者约占全部居民的 80%多,中等收入者只占全部居民的 10% ~15%。这样的社会结构不是健康的结构,不可能形成一种和谐安全的社会局面。
因此,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国社会结构的发展目标应该是橄榄型的结构。重视并改善民生是当前我国促进“橄榄型”结构的形成有效方式。通过改善民生,可以满足民众的基本需求,保证其基本生活水准的持续提升,从而有效保障民众有尊严的生存。在保障民众生存权的基础上,通过保障充分的就业,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维护民众继续发展的权利。通过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的保障,为低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步人中产阶层提供充分的机会。
当前的民生问题是我国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中国的稳定,中国的发展好坏,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生问题解决得如何。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领导集体将解决民生问题列为首要的目标,并且开始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来推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重点。“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改善民生对社会、国家、个人都有很重要的现实价值。
我国的社会不公正问题大多集中在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如贫富差距悬殊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分配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因此党和政府只有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才能切实维护好社会的公平正义。改善民生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四、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目前,党和政府提出的很多改善民生的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总结党和国家近些年的政策措施,我得出以下总结。
总体而言,应该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着手,在经济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共同富裕。在政治上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执政为民,促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在文化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公民价值体系,提高全民族素质。另外,在生态建设上应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法杖与自然保护相协调,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问题。在教育方面,强调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制定中长期规划。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三年内基本解决农村“普九”债务问题。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发展职业教育,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督促地方财政增加收入,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全面加强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鼓励大学生、师范生到基层、农村任教。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
2、就业问题。在就业方面,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为了实现就业公平,强调继续实行积极就业政策,并加强全面培训劳动者、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取向;在分配方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强调了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明确提出初次分配也需要考虑公平问题,再分配要更加突出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3、社会保障问题。社会保障方面,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从我们的国情出发,可以是低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但要实现全覆盖,不漏一人,不让一人因生活窘迫而绝望。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主要是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等各项制度,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缩小社会不公平,坚持以完善民生为出发点和基本目标,这是构建和谐社会努力追求的目标,是公平与正义的核心价值追求,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价值取向。所以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建立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此外,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社会和谐的特殊功能,应当支持加快发展。
4、医疗卫生问题。在医疗卫生方面,着眼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强调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近年来国家快速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积极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验,可以预期,一个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将在近年内得到确立,它将从根本上免除国民疾病医疗的后顾之忧,切断疾病与贫困之间的链条。
5、文化体育问题。文化体育方面,积极发展文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扶持文化产业,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繁荣社会科学,积极发展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事业。加强网络文化管理。加强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发展体育产业。
6、收入分配问题。收入分配方面,主要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进一步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要通过改革和发展,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防止两极分化,使全体社会成员逐步共同富裕。
7、社会管理问题。社会管理方面,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及时合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坚持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处理群众来信和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健全社会稳定预警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措施。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五、总结
通过改善民生可以为大量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提供一个基本的保障,提供一个起码的尊严底线,从而消除贫困现象,减小或缓解过大的贫富差距;还可以为每个社会成员广泛地提供最为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平台,从而增强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从而,有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改革的成果,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提供充分的自由发展的空间;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秩序稳定,秩序是一切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前提。没有秩序的无政府状态,比任何专制的危害更烈。“安全、有序、稳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民生问题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人民大众都普遍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解决民生问题,使民众安居乐业、共享太平,能够为政权的稳固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总而言之,解决民生问题在当下,我们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收入分配等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