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做好2011年度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
甘团办发〔2011〕48号
关于做好2011年度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
省直机关团工委,各高校团委:
2011年度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已圆满结束。今年我省大中专学生以“高举团旗跟党走 青春建功新陇原”为主题,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重要契机,以“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为动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经受了锻炼、增长了才干,为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总结经验,鼓励先进,省委宣传部、团省委、省教育厅、省人口委、省文化厅、省科技厅、省卫生厅、省学联决定对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进行表彰。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表彰及评选条件
表彰奖项分为五类: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奖、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奖、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奖、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队员奖和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奖。
1.优秀组织奖。表彰在“三下乡”活动中动员、组织、宣传等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组织。评选条件:能按照省上统一部署,主题鲜明突出,组织发动广泛,筹备工作细致深入;活动内容切合实际,成效显著,注重机制建设,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并在工作中有所创新;新闻宣传有深度、有力度;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2.优秀团队奖。表彰在“三下乡”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实践服务团队。评选条件:队员人数在10人以上,活动时间不少于15天;团队成员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团结奉献精神;活动重点突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明显。
3.优秀指导教师奖。表彰在“三下乡”活动中表现出色、成果突出的指导教师。评选条件:连续两年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的指导工作并亲自带队参与活动,能与当地有关部门搞好协调,及时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完成“三下乡”活动任务,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4.优秀队员奖。表彰在“三下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
评选条件:志愿报名并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起到表率作用,自始至终参与完成所在团队的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
5.先进个人奖。表彰在“三下乡”活动组织、宣传等工作中表现突出,做出积极贡献或取得显著成绩的组织者(包括宣传、教育、团学系统和地方党政干部)。
二、申评要求
1.优秀组织奖申报材料包括2011年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2000字左右)、省级重点团队申报材料、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情况、社会实践相关活动简报、在媒体上发表或播放的活动报道及有关活动的图片音像文字资料、灾后重建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总结。
2.优秀团队、优秀指导教师、优秀队员和先进个人的申报分别填写相应的登记表,并附参加活动的总结及相关材料(见附件)。
2011年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评选表彰工作,对于巩固实践活动成果、扩大活动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各相关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做好推选工作。同时要举办多种形式的实践成果报告会,认真总结经验、相互交流,积极探索活动的新形式、新思路,使此项活动广泛、深入、持久、健康地开展下去。
上述材料,同时报送电子版,于2011年10月25前报团省委学校部,逾期不申报,视为自动放弃参评资格。
联 系 人:王
莉
姚
忠
通讯地址:兰州市民主西路400号团省委学校部
邮
编:730000
联系电话:0931—8121757 传真:0931—8121760
电子邮箱:tgsxxb@126.com
附件:
1、甘肃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表彰名额分配表
2、甘肃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登记表
3、甘肃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登记表
4、甘肃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队员登记表
5、甘肃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登记表
二○一一年十月十三日
第二篇:关于表彰2010年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决定
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 湖南省文明办 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 文件 湖南省教育厅 共青团湖南省委 湖南省学生联合会
湘团联“2010”32号
关于表彰2010年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优秀团队、优秀指导者、先进个人的决定
(2010年12月29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按照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的部署和要求,今年暑期,我省共有90多
万名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深入广大农村基层生产建设第一线,以‚服务新农村,建设新家园‛为主题,开展了关爱农民工子女、灾后重建服务、教育帮扶、医疗服务、科技支农、文艺演出、法律援助、社会调查等丰富多彩、特色鲜明、扎实有效、影响广泛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促进我省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增才干,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
为表彰先进,进一步推动我省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学联决定,中南大学等35个单位评为2010年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中南大学2010年赴新疆吐鲁番地区医疗服务党员博士服务团等75支团队评为2010年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龚涛等189名同志评为2010年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者;邓伟等298名同学评为2010年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希望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全省各大中专院校要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创新,进一步加强对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不断完善活动的保障机制,使该项活动在我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服务城乡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效,为我省‚四化两型‛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附件:1.2010年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名单
2.2010年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名单
3.2010年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者名单
4.2010年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名单
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 湖南省文明办 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 湖南省教育厅 共青团湖南省委 湖南省学生联合会
附件1:
2010年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名单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湘潭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工程学院 湖南工业大学 衡阳师范学院 湘南学院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邵阳学院
35个)
(湖南理工学院 怀化学院 吉首大学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长郡中学 共青团长沙市委 共青团衡阳市委 共青团株洲市委 共青团岳阳市委 共青团郴州市委 省直团工委
附件2:
2010年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名单
(75支)
中南大学2010年赴新疆吐鲁番地区医疗服务党员博士服务团 中南大学2010年爱心援助西藏拉萨德吉孤儿院社会实践团 中南大学2010年赴湖南平江抗洪抢险党员博士服务团 湖南大学2010年远航爱之队社会实践团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10年社会实践团
湖南大学数学院2010年‚燃烛行动‛志愿者服务团 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2010年赴宁乡毕节地区社会实践团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年赴贵州雷山县社会实践团
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伴你成长‛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团 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筑梦‘湘’村,爱心同行‛社会实践团 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湘豫新农村调查新农村发展现况社会实践团 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10年龙洞社会实践团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2010年社会实践团 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2010年社会社会实践团 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2010年社会实践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绿源湿地使者社会实践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三农学会社会实践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建设新农村社会实践团 湘潭大学2010年关爱‚留守儿童‛快乐篮球支教团 湘潭大学201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实践调研团 湘潭大学2010年孝行协会社会实践团
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第二中医临床学院服务团 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2010年社会实践团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2010年赴湘阴县社会实践团
湖南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2010年赴通道县科学发展观社会实践团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干旱与地震灾区科技服务团 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构建绿色家园社会实践调研团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2010年农村留守儿童心灵呵护志愿团 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村官助理社会实践服务团 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2010年社会实践团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2010年社会实践服务团 南华大学2010年社会实践服务总团
南华大学2010年防艾先锋队社会实践服务团 南华大学2010年医疗队社会实践服务团
衡阳师范学院2010年‚衡州情〃心连心‛社会实践服务团 衡阳师范学院2010年情系留守儿童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团 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2010年社会实践团
湖南理工学院2010年‚春行义工‛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团 湖南理工学院2010年‚新余坪、新规划‛ 社会实践团 湘南学院2010年义务医疗服务团 湘南学院2010年义务家电维修服务团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2010年大学生关爱农民工留守子女社会实践团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2010年赴新化县奉家镇农村服务团 吉首大学2010年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团 吉首大学2010年科技兴农社会实践服务团 长沙学院计算机技术与科学系2010年社会实践团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10年社会实践团 长沙医学院2010年医疗卫生服务团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2010年社会实践团 湖南女子学院2010年社会实践团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2010年赴益阳南县明山社会实践服务团 湖南工学院2010年关爱农民工子女——汝城阳光义务支教团 湖南工学院2010年衡阳市城郊水域生态分析与评估社会实践团 湖南工程学院2010年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赴贵州石阡社会实践团 湖南科技学院团委2010年大学生社会实践总团
邵阳学院2010年明德服务团新邵坪上镇社会实践调研服务分团 湖南文理学院数计学院2010年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实践团 湖南城市学院城市建设系2010年社会实践团
怀化学院2010年大学生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总团 怀化学院政法系2010年大学生科学发展观社会实践团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社会实践团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社会实践团 长沙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社会实践团 保险职业学院2010年社会实践团
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社会实践团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社会实践团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社会实践团 湖南省机械工业技术学院2010年社会实践团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政策宣讲、慰问团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2010年社会实践团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社会实践团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社会实践团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社会实践团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团委2010年社会实践团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社会实践团
附件3:
2010年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者名单
(189名)
中南大学(6名):
龚涛、刘荣义、费汝倩、陈玉如、向跃华、向军 湖南大学(6名):
罗宗宇、肖洋、孙红霞、向杰、潘彬、汪洋 湖南师范大学(6名):
邓学建、周甲子、徐飞雄、彭继红、陈君、张义 长沙理工大学(6名):
刘芳、杨晨、郭剑、邱纬、王学成、周展鹏 湖南农业大学(5名):
吴峰、刘峻峰、覃茜、邓益成、柳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6名):
吴敬东、胡红卫、刘洋、王静、吴磊、张亮 湖南中医药大学(5名):
童千千、王顺民、傅伟、章海平、何桂华 湖南商学院(4名):
曹文、常乐天、龚媛静、黄艳娥 长沙学院(4名):
胡毅、雷震云、江艳、李玉龙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4名): 陈天涯、李希光、罗祥云、刘军
长沙医学院(4名): 李艳辉、罗毅、欧阳璐、章乐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2名): 朱弥、邓滔
湖南女子学院(2名): 李瑢、黄泽军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3名): 贺璐、刘腾、王希 湖南工业大学(6名):
丁梦、黄静寅、徐明芳、朱颖、刘舒敏、汪靓 南华大学(6名):
刘镇江、殷小成、全小青、方明、申海荣、李巧云衡阳师范学院(5名):
黄懿、贺丽娜、刘春、龙莎莉、陈石军 湖南工学院(4名): 李瑜、李光红、尹强明、毛娜 湘潭大学(6名):
陈娟、陈米亲、陈双喜、蒋海文、欧定余、王协舟湖南科技大学(6名):
吴建军、韩用顺、黄朋、肖建刚、王伟清、王虎 湖南工程学院(5名):
曹云野、邓然、李佳、娄申、吴菲 邵阳学院(4名):
蒋小敏、唐水桥、夏冬晴、银周妮 湖南理工学院(4名): 陈积光、冯敬、刘健挺、向南
湖南文理学院(4名): 刘瑛、苏静、覃永晖、张小兰 湖南城市学院(4名): 董成、郭绚霞、曾遴琳、曾强 湘南学院(4名):
刘卫平、王晖玲、廖保华、段俊磊 湖南科技学院(4名): 王瑛、李伟、高丹、欧阳智超 怀化学院(4名):
李建华、余金秀、肖韬、孟慧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4名): 李凤莲、彭朝阳、魏彦煜、周友 吉首大学(5名):
杨梅松竹、许斌、向志文、周华忠、王永强 长沙团市委(5名):
黄策先、郑敏、杜爱民、欧威、刘建乐 衡阳团市委(3名): 贺畅、邓雄峰、周晓香 株洲团市委(3名): 蔡丽平、谢宇、尹俊艳 湘潭团市委(4名): 向波、陈柏舟、周丹、赵君 邵阳团市委(3名): 龚建军、唐泓洋、赵艳阳 岳阳团市委(3名): 方颖军、李洋、綦小广
常德团市委(3名): 吴晓、黄向阳、张保平张家界团市委(3名): 尚道文、谭本军、熊湘玲 益阳团市委(3名): 余明光、刘凤姣、李清良 郴州团市委(3名): 李晓霞、雷丹、黄萱 永州团市委(3名): 张宜剑、唐文进、蒋团军 怀化团市委(3名): 黄雪梅、翟凌锋、张建波 娄底团市委(3名): 毛智琼、杨惠梅、况志东 湘西团州委(3名): 李虹昆、肖世殊、龙爱 省直团工委(6名):
陈旭、龚丽君、湛霞英、胡跃华、李 瑢、吴名蒙13
附件4:
2010年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名单
(298名)
中南大学(8名):
邓伟、邸可达、辛星、谢莹、王文益、李晓静、张雪梅、王轩 湖南大学(8名):
吴慧、熊炜平、李玮鹏、李梓箬、高晗、段婷婷、陈齐磊、刘杏 湖南师范大学(8名):
袁喆、杨卓、杨冰、宋翔飞、刘文峰、肖国斌、朱林锋、江意意 长沙理工大学(8名):
李庚、莫军、张少保、邓拓夫、李新龙、聂静、王洵迪、肖志锋 湖南农业大学(7名):
曹毅、段祖柏、李金玺、邓俏丽、徐婷、黄程、董林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6名):
李颜培、刘励洁、刘祎炜、吕一虹、谭玉怀、朱雪东 湖南中医药大学(6名):
马娜、蔡伟良、张睿、段晓鹏、欧松、张宏江 湖南商学院(6名):
黄丹珺、彭雅韵、颜帅、杨荟宜、张罩、东章辉 长沙学院(6名):
彭超、彭姣君、彭文峰、潘东栋、张梦哲、刘伟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6名):
曾志远、刘璐、何伦波、贺红强、黄洁琼、唐贤明 长沙医学院(7名):
窦军、何坤晖、黄昊、刘忭、刘文科、张涛、郑卓希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6名):
刘小林、梁亮、汤凤、缪赟、张洪旭、王丹 湖南女子学院(4名): 邓文丽、任敏求、钱萍、燕丽艳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5名): 陈奕帆、蒋志、谭潇、易笑、赵彬 湖南工业大学(8名):
顿雅岚、侯林旭、刘立明、刘晓艳、吴琦、朱珊、陈丹、刘潺 南华大学(8名):
周果、李新科、杨传意、肖恩辉、王俊、谭欣雨、薛晨、玄奇颖 衡阳师范学院(7名):
乔鹏飞、谭彬、朱杰、冷彬彬、周玲、陈书丽、宋磊 湖南工学院(7名): 邓贤涛、胡俊、李春林、李葵、熊兑韬、徐亚楠、朱晨星 湘潭大学(8名):
方跃文、李新宇、梁强、万力军、伍科霖、张云、周雪左、林甫 湖南科技大学(8名):
张俊明、杨健、黄小龙、蒋瑞清、桑惠钊、刘晓青、柳佳莹、向堃
湖南工程学院(7名):
唐思佳、陈树浩、桂联盛、吴玉龙、熊川淇、杨俊辉、钟永兴 邵阳学院(6名):
孙威、符丹、欧阳文波、曾建坤、易文香、袁萍 湖南理工学院(6名):
黄细昌、王晗、王瑜君、徐雅群、赵出云、朱磊 湖南文理学院(6名):
冯丕成、葛炎、吕波、吴琴、叶盼、虞金霖 湖南城市学院(6名):
曹勇峰、廖晗、缪佳骐、童成林、周彬、朱香燕 湘南学院(6名):
李国栋、查墨韵、刘杰、张涛、胡伟、杨尚达 湖南科技学院(6名):
周畅鑫、陈业、丁剑锋、朱牡红、朱小慧、张雯雯 怀化学院(6名):
曹文静、兰瑜、谭珊琦、汤军、王奔、杨若文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6名):
程巍、段春莲、李盼强、廖涛涛、汪东、王华 吉首大学(7名):
梁艳芬、杜梦觉、罗延华、李霞、王芃、井骞、刘亮晶 长沙团市委(6名):
李行、贺毅龙、陶勇、彭文龙、伍豪舜、郭婷 衡阳团市委(6名):
屈武、张京蕊、朱永松、陈正旺、刘园、潘明
株洲团市委(6名):
曹瀚杰、贺姿丹、刘帅、毛红涛、杨柳、张玲 湘潭团市委(6名):
杨艳文、周美、田野、李强、刘斯伟、袁文志 邵阳团市委(5名):
曾贵连、戚琳、蒋俐俐、雷丽飞、吕恋兰 岳阳团市委(3名): 曹明、郭薇、廖明玉 常德团市委(6名):
姜褀源、向明、张小彬、童辉、张兰兰、陶敏 张家界团市委(6名):
刘丽莎、向燕、谭城亮、毛腾达、李罗、陈奇 益阳团市委(5名):
朱海鹏、周志超、曾黄杰、胡巧萍、洪军国 郴州团市委(6名):
姚佳、欧阳洁、曾巨、秦辉、白莹、侯文娟 永州团市委(6名):
陶丽萍、赵民望、严俊、罗茜、何公平、胡碧绿怀化团市委(6名):
郭佳、李大猛、蒲蓝建、杨荟、赵一丁、周渝人娄底团市委(6名):
胡朝霞、陈元意、梁诗意、伍婷、谭彪、唐文俊湘西团州委(5名):
洪敏、李瀚湘、罗牧、田利平、梁正艳
省直团工委(21名):
付辉良、朱丹、刘俊、袁炜平、吴永通、陈媛、刘惠文、陈刚、朱金桂、张婷、邓文丽、成洁、王唯、吴英、何坤晖、彭渲皓、付侃邦、李欣欣、莫琼、张峰、张欣
主题词:大中专学生 三下乡 社会实践 表彰决定
共青团湖南省委办公室 2010年12月29日印发
(共印250份)
第三篇:关于表彰2011年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决定
甘团联发﹝2011﹞62号
关于表彰2011年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 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决定
各市(州)党委宣传部,团委,教育局,人口委,文化局,科技局,卫生局,省直机关团工委,各高校团委、学生会: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向青年学生发出的“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号召,充分发挥社会实践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途径的优势,按照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等部委的统一部署,2011年我省大中专学生以“高举团旗跟党走 青春建功新陇原”为主题,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重要契机,以“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为动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组织16万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深入基层,广泛开展了“十二五”规划宣讲、“追寻红色足迹”、关爱农民工子女、绿色低碳生活宣讲、灾后重建服务、教育帮扶、医疗服务、科技兴农、文化宣传、法律援助、民族地区“爱我中华·心手相连”服务、“热爱家乡、情系教育”主题调研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受了锻炼、坚定了信念、增长了才干,进一步了解了国情、省情、民情,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
为表彰先进,不断巩固全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成效,发挥实践教育在广大学生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中的积极作用,省委宣传部、团省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文化厅、省卫生厅、省人口委、省学联决定,授予兰州大学团委等22个校级单位2011年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奖,授予兰州大学赴山丹县文艺、医疗卫生下乡社会实践团等116个单位2011年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授予刘淑伟等121位同志2011年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授予陈治锋等224名同学2011年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队员,授予韩大书等77位同志2011年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希望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珍惜荣誉,戒骄戒躁,深入实践,务实创新,取得更大的成绩。各市州、各学校相关单位要进一步总结实践经验,增强工作合力,加强联动工作机制建设,努力开创我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新局面,为推动甘肃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
1、2011年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奖名单 2、2011年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名单 3、2011年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名单 4、2011年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队员名单 5、2011年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名单
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
共青团甘肃省委
甘肃省教育厅
甘肃省科学技术厅
甘肃省文化厅
甘肃省卫生厅 甘肃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甘肃省学生联合会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六日
第四篇:关于表彰2010年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决定[最终版]
甘团联发﹝2010﹞52号
关于表彰2010年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 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决定
各市、州党委宣传部,团委,教育局,人口委,文化局,科技局,卫生局,各高校团委、学生会:
按照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的统一部署,2010年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服务三农发展 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动员组织12万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深入基层和灾区,广泛开展了理论及成就宣讲、服务农民工子女、绿色低碳生活宣讲、灾后重建服务、教育帮扶、医疗服务、科技支农、文艺演出、法律援助、社会调查等活动。广大青年学生志愿者在实践服务中经受了锻炼,坚定了信念,增长了才干,进一步了解了国情、省情、民情。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为表彰先进,不断增强全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成效,发挥实践教育在广大学生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中的积极作用,省委宣传部、团省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文化厅、省卫生厅、省人口计生委、省学联决定,授予共青团兰州大学委员会等19个校级单位2010年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工作奖;授予兰州大学大学生艺术团赴天水市秦安县文艺下乡服务团等109个单位2010年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授予张博等119位同志2010年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授予贺亚楠等209名同学2010年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队员;授予陈刚等84位同志2010年全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并颁发奖牌、证书。
希望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珍惜荣誉,戒骄戒躁,深入实践,务实创新,不断取得更大的成绩。各市州、各学校相关单位要进一步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增强工作合力,加强联动工作机制建设,不断开创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新局面,为推动甘肃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新的贡献。
附件:
1、2010年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工作奖名单 2、2010年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名单 3、2010年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名单 4、2010年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队员名单 5、2010年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名单
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
共青团甘肃省委
甘肃省教育厅
甘肃省科学技术厅
甘肃省文化厅
甘肃省卫生厅
甘肃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甘肃省学生联合会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第五篇:关于开展2018年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关于开展2018年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点击数: 3830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6-19 13:51:49
各市党委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团委、学联,各高等学校党委宣传部、团委,各大企业团委,省直机关团工委: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广泛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有关要求,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实际行动助力精准扶贫,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在感受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新成就新面貌的生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委教育工委、团省委、省教育厅、省学联决定,2018年将继续组织开展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下简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春大学习奋斗新时代
二、总体安排
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按照“目标精准化、工作系统化、实施项目化、传播立体化”和“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工作原则,紧紧围绕我省共青团改革各项任务在基层落地落实,紧密结合“青春扶贫行动”“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新时代青年上山下乡”行动、团干部“三联四促”常态化下沉基层等重点工作的推进实施,组织和引领大中专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坚定“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理想信念,为我省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奉献聪明才智、汇聚青春力量。
2018年活动围绕理论普及宣讲、国情社情观察、科技支农帮扶等9个方面,组建400支省级重点团队,并从中择优推荐126支团队作为全国重点服务团队。深入乡村、社区、街道、厂矿、军营,尤其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其中,理论普及宣讲团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宣讲报告、学习座谈、调查研究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国情社情观察团重点围绕改革开放40年来的历史性成就、“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等开展参观考察、国情调研、学习体验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依法治国宣讲团重点围绕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法律援助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支农帮扶团重点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农技培训推广、农业科普讲座、金融知识下乡、农村环境治理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关爱服务团重点围绕“七彩假期”青年志愿者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项目和“情暖童心”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工程,依托“七彩小屋”、青年之家、乡村学校少年宫等阵地,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素质拓展等形式的精准关爱志愿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团重点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开展艺术创作、惠民展演、全民阅读、文化普及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爱心医疗服务团重点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开展健康普查、流行性疾病防治、基本医疗卫生知识普及、乡(村)医疗站建设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美丽中国实践团重点围绕美丽中国建设,开展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环保知识普及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彩虹人生”实践服务团面向中职学生,重点开展敬老助残、关爱留守儿童、社区服务、公益宣传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鼓励各地各学校,参照上述重点团队活动安排,结合工作实际,组建市级、校级、院系级重点团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力争学生总参与量不少于60万人次。
三、专项工作
2018年在全国和省级重点团队基础上,聚焦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助力精准扶贫,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联合有关单位,重点组织开展三大系列专项计划。活动具体通知将在团中央“三下乡”活动官方网站和主办单位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陆续发布。
(一)“青年大学习”行动专项计划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万场宣讲交流活动。结合“青年大学习”行动具体要求,在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和青马班学员中招募宣讲员,我省将组建40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深入校园、企业、军营、社区等青年密集的场所,广泛开展小规模、互动式、有特色、接地气的面对面宣讲交流,积极宣传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
2.大学生政务实习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参照中央国家机关大学生(“紫光阁”)实习计划实施模式,按照“属地管理、双向选择、就近上岗”的工作原则,遴选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大学生,赴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以政务参访、业务实践、学习交流、分享传播等为主要方式的政务实习活动,帮助大学生在实习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素养、锤炼过硬本领、培养良好作风。
3.“青年观察家”改革开放40周年专项调研活动。聚焦改革开放40年来的重大事件、重要地点、重点区域,根据“走线路、看变化、受教育”原则,我省重点招募20支实践团队,通过深入挖掘改革开放相关的大事要事喜事,开展参观考察、国情调研、专项走访,观城乡新貌、看身边变化、听亲身故事,切身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40年来的历史性成就。同时,在国家发改委支持下,组织开展“十三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专项调查。4.“丝路新世界·青春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以“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及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在相关高校招募专项团队,组织青年学生前往“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通过丝路形象推广、产品创业实践、企业调研、传统文化观察传承等形式,弘扬“丝路精神”,传承“丝路文化”,关注“一带一路”建设标准化专项行动,努力践行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围绕“五通倡议”和“四大丝绸之路”发展理念,在社会实践中,树立优秀的青年形象。
5.“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季专项行动。以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团十八大召开和井冈山朱毛会师90周年为契机,依托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重点招募130支实践团队(共约2500名大学生及中职学生),赴井冈山开展红色教育、实践锻炼和课题研究等活动。
6.“追寻青春足迹·红色筑梦之旅”全国大学生延安实践专项行动。充分依托团陕西省委、中共延安市委、延安市人民政府、全国青少年延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单位的资源优势,面向全国高校招募100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延安开展红色教育、创新创业、课题研究、助学支教、特殊关爱等实践活动。
(二)“助力精准扶贫”专项计划 7.“健康扶贫青春行”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依托全国医药类高校共青团工作联盟和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健康中国”志愿服务总队,面向全国高校招募医药类专业学生,组建100支专项团队,赴国家级贫困县,围绕健康中国、精准扶贫,以强化智力支持为特色,开展医疗现状调研、政策宣讲、知识普及、健康管理、特殊关爱及医疗扶持等实践活动。
8.“推普脱贫攻坚”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在国家语委支持下,在全国语言类院校、师范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的语言文学类院系中,招募组建200支专项实践团队,深入到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欠发达地区,通过开展普通话口语培训、普通话标准宣讲、阅读写作训练、语言文字游戏设计等形式,帮助贫困落后地区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儿童提高普通话水平。
9.“印象长白山·筑梦新时代”百所高校进白山暑期实践活动。依托全国青少年长白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组织100支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吉林白山,以十九大精神宣讲、东北抗联精神教育、特色产品开发、双拥志愿者走边关等活动形式,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投身白山精准扶贫,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民生发展。
10.“筑梦新时代·奋斗新征程”百所高校上党行暑期实践活动。组织100支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山西长治,体验挖掘宣传长治的红色文化、古色文化、绿色文化,着力搭建校地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聚焦精准扶贫,助力长治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
11.“三下乡·千村行动”全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聚焦建档立卡贫困青少年,围绕人才扶贫、科技扶贫和公益扶贫,重点面向全省脱贫任务较重的2000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在全省高校招募10000名大学生组建1000支团队,开展支教支医、助残助困、科技推广、政策宣讲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调研实践活动,具体要求见千村行动专项通知。
(三)“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计划
12.“乡村稼穑情·振兴中国梦”全国农科学子聚力乡村振兴暑期实践专项行动。依托全国农林高校共青团工作联盟和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联盟,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面向全国涉农高校招募由专业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的实践团队,结合基层实际需求,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
13.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志愿服务活动。与中国土地学会合作,面向全国高校招募100支相关专业社会实践团队,在当地有关主管单位的支持和指导下,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参与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开展知识宣讲、基础情况调查,分析村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亲身参与规划编制工作。
14.大学生社会实践“知行促进计划”。动员和鼓励企业参与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面向全国高校遴选和支持400支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包括乡村调研、贫困学生帮扶、减贫脱贫行动、助学支教、环境保护等形式多样的实践项目。
15.青少年禁毒防艾宣传暑期志愿服务活动。在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禁毒基金会支持下,面向全国高校法律类和公益类社团招募组建100支专项实践团队,深入基层乡村,开展普及禁毒防艾知识、宣讲禁毒防艾政策法规等活动。采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切实提高当地群众禁毒防艾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16.“‘天翼’·互联网+教育”进乡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支持下,联合全国理工科高校共青团工作联盟,在全国高校招募100支相关专业学生组成的实践团队,深入乡村校园进行教育信息化状况调研、知识普及并提供技术支持。
17.青少年反诈骗暑期志愿服务活动。全省各大中专院校组建千支万人反诈骗志愿者宣传队伍,开展以防诈骗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走出校园走访调研,宣讲宣防,形成人人都是反诈志愿者的强大宣传声势。
18.第十届“调研山东”社会调查活动。省内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均可报名组成调研团队,围绕改革开放40年来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取得的新成就新面貌,紧紧围绕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战略部署,确定专题调研项目,进行实地调查,并完成调研报告,具体要求见调研山东专项通知。
以上各项工作中除第11项“三下乡·千村行动”、第17项青少年反诈骗暑期志愿服务活动、第18项第十届“调研山东”社会调查活动外,均为团中央部署的专项工作。团中央部署的各专项工作具体信息可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官方网站(http://sxx.youth.cn)上查询。
四、有关事宜和要求
1.突出实践育人实效。各地各学校要高度重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把它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不断扩大工作覆盖和教育实效,组织引领大中专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做好网络报备和总结通报。各地各学校请于7月15日前,组织实践团队在“三下乡”活动官方网站进行团队信息报备(具体流程见网站说明,未报备的团队将无法在中国青年网上发布活动资讯,不能申报全国级重点团队或参与专项计划的奖项遴选)。各学校团委应选派本校负责老师加入中青网校通社教师QQ群:138649199,积极对接本校网站管理账号并通过报备、投稿、审核、传播力、实践团队评分等功能管理本校团队;团省委也将通过网站管理平台进行国家级和省级团队的审批和推荐。10月中下旬团省委等相关部门将开展总结通报工作,通报表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
3.做好品牌推广和媒体传播。各实践团队要在活动中广泛使用“三下乡”标识(可在“三下乡”活动官方网站下载),切实提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品牌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各地各学校要注重社会实践过程和成果的宣传展示,做好典型选树和经验总结。团中央将联合人民网、新华网、中国青年网、中青在线、新浪网、腾讯网等单位,开展“千校千项”成果遴选、“镜头中的三下乡”评选和“青春三下乡”专题线上活动。
4.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各地各学校可参照团中央学校部编写的《青春实践路“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指南》,做好实践活动的培训指导和安全教育。学校要为实践学生购买短期意外伤害保险,采用稳妥的方式切实保障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并做好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对预案。
5.注重长效机制建设,及时总结提高。各地、各高校要根据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根据青年学生新的思想行为特点和成长发展需求,主动从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设计、组织方式、运作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并及时做好普遍性、规律性的总结提炼;团省委等主办单位将通过编发工作简报、媒体宣传等方式对“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探索创新进行推广,各地、各高校需及时上报相关活动信息。各高校要注意总结经验,通过组织实践活动报告会、“实践归来话成就”座谈会、“优秀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评选”等活动,组织广大学生交流体会、汇报成果,深化实践活动的教育效果。团省委将从各市分别择优选择一所高校举办省级实践活动报告会(共17场)。活动结束后,各地、各高校要及时上报活动总结材料,团省委将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考评,并对活动的先进组织单位、优秀服务队、优秀学生、优秀指导教师进行评选表彰。
各地、各高校接到通知后,请认真做好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申报和团队组建工作。各高校请于7月1日前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校级重点服务团队一览表》(附件1)电子版以高校为单位通过邮箱报送至团省委学校部。每校申报省级重点服务团队不超过10支,每个方向不超过4支,表格中实践团队按照推荐顺序排序。各市团委推报中职学生“彩虹人生”实践服务团,请于7月1日前将《中职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申报表》(附件2)通过邮箱报送至团省委学校部。每个地市限推报2支重点团队。团省委学校部将随后公布400支省级重点团队名单。7月15日前,各地、各高校需将实际组建的省级、校级、院系级重点团队信息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官方网站进行备案登记(具体流程见官方网站说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各高校请于9月5日前将《2018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统计表》(附件3)电子版通过邮箱报送至团省委学校部。
团省委联系人:李
新
高
珊
桑军帅 电
话:(0531)82073825 *** 邮
箱:xxb82073825@126.com
网
站:http://www.xiexiebang.com 山东省学生联合会微信公众平台:sdxslhh
山东省2018年“三下乡”社会实践交流QQ群:678153198 中青网校通社教师QQ群:13864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