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七律 长征》教学实践报告 苏教版

时间:2019-05-12 07:1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语文上册《七律 长征》教学实践报告 苏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语文上册《七律 长征》教学实践报告 苏教版》。

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七律 长征》教学实践报告 苏教版

《七律 长征》教学实践报告

(指导思想,设计方法等说明)

树形象,悟诗情,更喜课堂四十五分,师生同吟尽开颜。这是我在设计这一课《长征》时的良好初衷。《长征》一诗是新课程五年级上册第八组教材中的领头课文,走近伟人是这一组教材的主题。毛泽东同志是我军、我党和新中国的缔造者和卓越的领袖。这一首七律正是他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写就的,诗中描绘了红军战士跋山涉水,顽强战斗的长征过程,歌颂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通过学习诗来了解红军,从而走近领导这支部队的人:毛泽东。诗虽然仅仅只有56个字,但却浓缩了红军长征的千难万险,其背后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学生不了解长征,不了解毛泽东,也不了解诗意。如何引领学生走进诗歌中,去理解诗的大意,领悟诗所要表达的情意呢?

1、树红军形象,悟英雄主义

在教学设计时,我先抓住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一首联作文章,让学生总的感知长征的难,除了万水千山,还有千难万险,千辛万苦,而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战士是不怕,是只等闲,把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初步树立起来,并通过朗读加以提升。在教学颔联、颈联和尾联时,也是紧扣这一句展开的,遇到再大再多的困难,红军都克服了,丰满了红军的英雄形象。在每学完一联后,就回读首联,做到一步一回环,三步三回环。而每一个回环都是在不断丰满和树立红军的英雄形象。并通过一些课件和朗读去感悟红军战士的英雄主义。

2、树背景形象,悟乐观精神

背景的树立和了解,对学生来说是理解这首诗的一个关键所在,诗颔联、颈联和尾联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和岷山,学生都是很陌生的,也不太知道红军在这些地方曾经有过的艰辛,树立这些背景的形象,也是树立了一个学习的靶子,困难越大,而红军克服了,也就越突出红军的顽强和乐观精神。在教学时,我力求先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困难的大,让常人难以想象和惧怕,再突出红军的不怕和无畏,从而体会到红军将士的乐观。那么在树立这些背景形象时,我主要采用了图片,让学生直观观察,情景叙述,让学生聆听,联系学生搜集的小故事等方法来实现,整合这些资源,发挥较好的效益。那么在课前,我和学生有过一次接触,主要是让学生课前去搜集了一些材料,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材料给他们,让他们在学习诗句时能再现出来,因为时间关系,这一课前的环节我今天没有展现出来。但我想,学生已经能理解这些困难的大,同时也领悟到了红军的乐观精神。

3、树英雄形象,颂长征精神

用心

爱心

专心 在理解完全诗大意后,让学生了解长征最后的结果:一支近10万人的部队,经过了长征之后仅剩下了不足8000人,但他却构成了一道钢铁长城,这是多大的牺牲,这多么的豪迈,通过学生自己的诵读,欣赏长征歌曲,联想各种长征场面,从而让学生自己在内心树立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最后的齐诵,就是想让他们用自己的心,自己的嘴来表达自己最真的情感,那就是对长征精神,对红军英雄的敬佩。

一、实践过程

一.回忆文本——知晓“长征难”

1、红军长征翻过一座座山,又涉过一条条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词?

2、红军用自己的双腿走过来了,你们说远征难,红军怕不怕?(描红:不怕)响亮地回答。诗中毛主席用一个词进一步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难,把万水千山看得很平常?指导学生用好课本,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诗词形成自己初步的解读。

3、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情感,同时也是引领学生进入诵读的氛围。二.走进文本——展现“征难图”

4、自由默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诗词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把感受写在旁边。

5、《七律 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 ?翻越南五岭、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鼓励学生在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理解。

6、交流:

三.融入文本——感悟“远征难”

7、请学生板画。五岭的逶迤 乌蒙的磅礴

8、指导朗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读时要突出五岭的绵延不绝、乌蒙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

9、教师讲故事:

四、走出文本——赞颂“红军情”

10、这是在红军登上了岷山之后,最后一座山,毛泽东写的。大家试着读。

清平乐·六盘山 :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你们也带着这种豪迈回到《长征》这首诗中读一读吧!(生齐读《长征》。)

11、七律诗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感,一般都能谱成曲,大家看《长征》MTV。

二、收获与体会

用心

爱心

专心 2 本节课通过朗诵达成了各项目标,课堂气氛热烈,最终学生用慷慨激昂的集体朗诵表达了对毛泽东词的理解。通过这堂课我深刻地体会到朗诵教学是学习诗歌的极好的方法,能融通语言和精神内涵,琅琅的读书声是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动情地朗诵陶醉了学生,激活了课堂,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文学的殿堂,爱上语文。

小组讨论的方式,对于学生解决一些较难的问题是有帮助的,比如关键词语的理解“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等,学生在理解上是能意会却不会言传。在小组讨论时,学生彼此说服,有的自然提出了换个词比比看的方法。这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

三、问题与建议

诗词背诵是积累的主要手段,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在课堂上能背诵,而且是有感情的背诵。这需要老师动情的演绎,也需要课堂放手给学生表现。

而对于诗词相对艰深的内容可以结合背景直接分析给学生,一时不能理解也不必强求,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会有全新的认识。要让我们的学生爱语文,爱上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瑰宝——诗词。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第二篇:苏教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七律·长征》教案 (6)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七律·长征》

一、朗读你的诗歌。

1、读准字音。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快乐指数★)

逶(yí)磅(bó)mín 山、读出节奏。请用“”正确划分下列诗句句读。(快乐指数★★)

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⑵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读出感情。朗读诗歌,你觉得诗歌洋溢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快乐指数★★★

二、感悟你的诗歌。

4、抓纲目。(快乐指数★★★)

《七律·长征》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这两句诗写得极有气势,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亘古 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敢精神,从中我们可看出全诗的诗眼是:

5、绘图画。(快乐指数★★★)

《七律·长征》这首诗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其巧妙地用艺术的手法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

6、想诗境。(快乐 指数★★★)

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诗是全文的总纲,从这两句诗里你觉得全诗的基调是。

②,两句是写长征的最后路程,这是全诗的高潮。

三、赏析你的诗歌。

7、赏结构。(快乐指数★★★)

诗歌的首联在全诗中起怎样的作用?

8、赏意象。(快乐指数★★★)

“水”在毛泽东的诗词中有着独特的意境,常常抒写的是勇于克服困难的凌云壮志。《七律·长征》中是怎样写水的?这样写有何作用?

9、赏语言。(快乐指数★★★)

“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的“寒”字寓意深刻。有人认为,“寒”字烘托泸定桥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大无畏的英雄形象。有人认为,“寒”字既写出泸定桥 险恶的形势,也生动地反映了英勇的红军,令敌人胆寒的情景。也有人认为,“寒”字反衬出战斗的紧张激烈,寄托了对死难烈士的哀思。你同意哪一种看法?或者 有你自己的见解?

10、赏特色。(快乐指数★★★)

你觉得《七律·长征》在写作上有何特点?请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谈。

四、挑战你的思维。(快乐指数★★★★)11、1935年10月,当时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没有越过岷山,作者却在诗中把它说成是“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样说是不是不 尊重历史事实?作者有何用意?

五、发挥你的想象。(快乐指数★★★★)

12、、毛泽东的这首诗洋溢着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无不体现这种精神,“五岭逶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在他们的眼里,弯 曲绵延的五岭像小河里的鳞波细浪,在他们的脚下,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像滚动的泥丸。

发挥你的想象,写一个片断,表现红军战士趟细浪、走泥丸时的精神风貌。

六、展示你的才能。(快乐指数★★★★)

13、、我们说,改革开放是一个新长征,作为新时代青年你一定有很多想法吧。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你觉的在学习中我们该怎样发扬长征精神?说说你 的理由。

七、开阔你的视野。(快乐指数★★★★)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题解]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国民党反动派盘踞了22年的南京。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毛泽东在人民的“薄海欢腾”声中挥笔写成此篇。

[注释]

(1)风雨:指战争形势。

(2)仓黄:变化翻覆。

(3)今胜昔:如今胜过以往。

(4)情:指情感用事而沽名钓誉。

(5)老:朽。

(6)沧桑:引申为革命。

拓展练习

14、诗歌的哪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出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时的气势?

15、诗歌中有几处运用了典故,请就感兴趣的一则查阅相关资料,把相关历史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听,并试着探究其作用。

16、阅读《七律 长征》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谈谈你的阅读体会。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第三篇: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七律 长征》教案

教学内容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有关词语。

2、朗读、背诵诗词。

3、通过诵读理解诗歌中关键字词的含义,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第一单元长征之歌的第一课,本单元都是以红军长征为主题,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形式,讴歌了长征的壮举,歌颂了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后,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的豪迈情怀。学习这首诗,学生将对长征有进一步的认识,对长征中遇到的困难有了初步的了解,从而能够深深地体会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学习红军顽强的革命意志,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学过毛泽东同志的诗词《沁园春雪》,因此对毛泽东及他的诗词并不陌生,对七律相关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长征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却知之甚少,本学期的历史教材中涉及了相关的内容。教学课文前,先让学生通过看历史书,查资料等了解有关长征的相关内容:如长征的原因、长征的过程、长征的规模、光辉业绩、意义等。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阅读分析能力,所以课堂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阅读上,以读代讲,在读中体会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3、体会并学习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 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实践设计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把悦耳的歌声,直观、逼真、生动的画面,给学生以新鲜感,从而激发其兴趣,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录音朗读课文,播放歌曲让学生悦耳的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朗读和记忆的水平。

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使用长征中相关的图片,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直观、真实地再现了历史画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长征的过程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结合诗歌的朗读,充分体会到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利用信息教育技术,不仅加大了课堂的容量,也有助于强调重点,解决了难点,真正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播放歌曲《七律?长征》

2、简介创作背景,了解长征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播放朗读录音。

2、学生听后自由朗读,体会诗意。

3、学生齐读课文,掌握七律朗读的节奏

4、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结合注释,说说全诗的大意。

2、创设问题情景: 红军不怕远征难”,从全诗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征之“难”?红军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

3、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四、赏读诗句(结合课后探究练习二)(学生朗读、讨论、教师点拨)

五、背诵诗句

课后作业:收集有关长征的故事 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写作背景,首先简要介绍有关长征的资料,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课堂上,以读代讲,引导学生感知长征,领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朗读的过程中反复地深入地体会精彩的词句,进一步培养学生朗读和分析的能力、概括能力。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很好的教学情境,视听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深切地感受红军长征中遇到的千难万险,从而了解红军长征中所表现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军队、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1《七律 长征》教案 苏教版1

《七律 长征》教学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几个生词并理解词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2、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4、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背诵,准确默写。

2、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教学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当代著名诗人雷雁抒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孩子,这个词语对于你们,是不是已经陌生?因为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那时,你们的爸爸也许还没有出生。这个词是用血和火写成的。铁流滚滚,蜿蜒过中国版图上十二个省;从井冈山到陕北,闪闪红星照耀着艰苦的历程。”这个词就是——长征。(板书:七律 长征)

今天就让我们循着伟人的足迹,走进历史,走进长征。

二、背景介绍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离开原有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情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三、文体介绍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四、检查预习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逶迤(wēi yí)磅礴(páng bó)岷山(mín)

2、解释词语。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五、指导朗读,1、要求: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齐读课文。

六、整体感知

要求:结合书下注释及个人理解,自主质疑,合作释疑,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讨论交流后,明确: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七、文本赏析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先具体写山。这样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游戏桥横铁索寒。”这两句写水,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结尾这两句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这里的“三军”,专指“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东希望并想念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八、合作探究。

1、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明确: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谈自己最欣赏的一幅图,可以结合具体的诗句,从对典型场景和事例的描述,对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感悟等方面来谈自己的体会。

2、面对这长征途中的的困难,红军的态度如何?通过哪些字词反应出来?

明确:“更喜”“尽开颜”从这几个字上体现了红军一种乐观主义精神。

体会重点字句

3、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你了解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过程应该用什么字来概括?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红军有没有退却,从哪里可以断定?体现出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和意志?

明确:“难”、“不怕”“只等闲”、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4、其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可毛泽东却说:“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为什么?

明确:因为毛泽东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从而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红

二、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无比信任。

5、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喜”“尽开颜”我们可以体会到全诗怎样的感情基调?

明确:轻快豪迈、气度不凡

九、总结归纳

1、主题: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2、艺术特色:

(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A、本诗以“万水千山”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通过撷取典型场景和事例凸现长征精神;B、依据生活的真实顺序叙述长征途中的典型场景和史实,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首联直接抒情除外)——“腾”“走”以动写静、“暖”“寒”赋予云崖、铁索以感情色彩、“更喜”“开颜”将雪山之貌与红军之情相交融;

(2)本诗巧用夸张手法——颔联,体现了诗人的奇特想象、博大胸襟和英雄气魄,体现了诗作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

十、课堂总结(略)

板书设计:

首联:全诗总纲——万水千山只等闲 腾跃五岭

颔联: “千山”只等闲 不畏艰难

疾跨乌蒙

七律 长征 巧渡金沙江

英勇顽强

颈联: “万水”只等闲

飞夺泸定桥 乐观豪迈

尾联:全诗高潮——更喜岷山千里雪

教学反思:

第五篇:五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教案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八单元的第一篇文,齐读题《七律·长征》。

二、了解背景,走进长征、提问:之前预习过文,说说本文在格式上与之前学过的文有何不同?——七言律诗。

2、说说你了解的七言律诗,师作补充——七言八行,分四联,句尾押韵。齐读题,注意停顿。

3、自读书后资料袋,说说哪些数字触动了你?感受到了什么?

4、对于长征你还有哪些了解?生简单介绍。(学习方法:搜集资料、了解背景)

三、初读诗歌,感知长征

、自读全诗,读准字音。

2、出示“远征”、“逶迤”、“磅礴”、“岷山”,齐读生词。

3、指名朗读全诗,注意停顿,学生评价。

4、全班齐读。

四、细读品味,深入长征

(一)学习首联、自读全诗,找总领全文的句子——

1、2句。

2、指名朗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红军历尽千难万险。从哪看出?——“万水千山”。

3、出示长征地图。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条条河,这真是诗中说的?——“万水千山”。这么多艰辛用了文中哪个词概括?——“远征难”。

4、提问:面对这样的重重山水,红军战士怕了没有?——不怕。哪里体现他们不怕、不放在心上?——“只等闲”。什么意思?——只当做平平常常的事。、拓展于谦、许光达含有“等闲”的诗句。

6、提问:将粉身碎骨、烈火焚烧、万水千山都“只等闲”,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大无畏精神。

7、指名读、齐读1、2句。

(二)学习颔联、默读诗文,找找红军都把什么看做“等闲”?想想都是怎样的画面?

2、“五岭逶迤”

(1)提问:“五岭”指什么?——五座山。(学习方法:阅读书下注释)

(2)提问:这些山都是什么样子?——“逶迤”。解词。

(3)提问:你眼前出现怎样的画面?——一座接一座的山,连绵不断。

(4)出示图片,想象你就站在五岭上,有何感受?

()提问:这样连绵不断起伏的山脉在红军看来就如同什么?——细小的波浪,比喻。

(6)指名读3句,齐读。

3、“乌蒙磅礴”

(1)出示图片,这是哪?——乌蒙山。你能想到哪些词?——危峰兀立、高耸入云。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磅礴”。

(2)提问:红军怕了吗?——“走泥丸”。如此雄伟磅礴的山脉,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如同泥丸一样,你感受到了什么?——无畏、乐观主义精神。

(3)指名读4句,齐读。

(4)连绵不断的五岭、陡峭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算得了什么?齐读首联。

(三)学习颈联、提问:还有哪些写出红军不怕远征难,讲困难看做“等闲”?——“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提问:这两句诗里有一组对比强烈的词是什么?——“暖”和“寒”。

3、观看大渡河视频。战争是何等惨烈、惊心动魄!所以文中用哪个字来概括?——“寒”。

4、学生介绍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说“暖”了吗?——心中自豪、喜悦。

、指名读、6句,齐读。

6、写话练习:想象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还会遇到什么困难?

7、可是滚滚的金沙江、汹涌的大渡河,在红军眼中又算什么?齐读首联。

(四)学习尾联、跨过大江大河,只要再越过?——白雪皑皑的岷山,胜利就遥遥在望了。

2、提问:此时红军战士是什么心情?——“更喜”、“尽开颜”。

3、提问:要知道翻过雪山更艰难,为什么还说“喜”呢?——战胜困难和胜利的喜悦。

4、齐读7、8句。

五、回归全文,升华长征、提问:长征如此艰难,但红军英雄们却以“开颜”的心情收篇,这是什么样的精神?——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

2、聆听歌曲《长征》,闭目回味,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毛泽东是什么形象?

3、配乐指名朗读全诗,齐读,齐背诵。

六、拓展延伸,学习长征

出示另外两首毛泽东在长征途中的作品《忆秦娥·娄山关》和《清平乐·六盘山》,后做简单了解。

板书设计:

2、七律·长征

万水

远征难

只等闲、尽开颜

千山

逶迤

无畏、乐观主义

磅礴

下载八年级语文上册《七律 长征》教学实践报告 苏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语文上册《七律 长征》教学实践报告 苏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教学反思A 七律 长征

    、教学资料 (教学反思参考2)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与我们的生活较远,如何才能将学生引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呢?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写作背景,多渠道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历......

    五年级语文上册 2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

    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并会写“逶、迤、磅、礴、丸、岷”。能正确读写“逶迤、磅礴、泥丸、岷山”等词语。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2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长征,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学......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1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和搜集的阅读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尤其是“逶迤、磅礴、等闲、泥丸、暖、寒”的意思。 2、正确、流利、发自内心地朗读、诵读、......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是毛主席的诗词代表作之一,截取了长征途中几个重点的场面,寥寥五十六个字,却概括了长征二万五千里的伟大征程,读罢让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但是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

    语文《七律 长征》教学反思(精选多篇)

    语文《七律 长征》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七律......

    人教版小学语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大全

    25七律·长征 备课时间:2014年10月18日 上课时间:2014年10月21日 班级:五(3)班 一、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只等闲、逶迤、磅礴、万水千山”的意思;体会理解这些词语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