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对青年学生进行农大精神的教育(精选)
摘要:经过近百年的历史文化传承,山西农业大学形成了以“崇学事农,艰苦兴校”的农大精神。历代农大人秉承农大精神,为农村、农业服务。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农大精神教育,是适应农大发展需求的必然结果,本文从农大精神的具体表现和教育的具体途径对农大精神教育进行研究。
关键词:农大精神、内涵、表现、教育途径 正文:
大学精神, 是一所大学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是其在历史和现实的撞击中所凝结下来的宝贵财富。对青年学生进行大学精神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使学校适应在新时期改革发展的需要, 促进学校的科学发展。
一、农大精神的内涵
铭贤学校的创建是孔祥熙怀着“铭贤”之心主动引进中国的,其初衷是永远铭记“美国传教士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精神”。而事实上,铭贤学校从一开始就以“学以事人”的校训来面对世人,其精神内涵让创建者和接受教育的人为之奋斗和荣耀。1979年更为现名,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彭真同志为学校题写校名。学校办学历史悠久,从建校至今,共培养了5万余名各类人才。近百年的历史文化传承,山西农业大学积淀了“甘于奉献、敬业乐教”的教风;“勤奋学习、注重实践”的学风,形成了以“崇学事农,艰苦兴校”的农大精神。
(一)崇学事农 从铭贤学校开始就以“学以事人”作为校训,而今发展为“崇学事农”。“事”者“服务”的意思,农业一直是我国的基础,立足农业,为农业服务是山西农业大学一直秉承的办学理念。
(二)艰苦兴校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艰苦兴校作为农大的办学精神,一直鼓励着一代一代的农大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了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二、农大精神的具体表现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悠久,作为农业高等学府,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贡献社会为目标。远至1928年,铭贤学校筹办农科,聘美国欧柏林学院的穆彭尔(R.T.Moyer)任主任。穆彭尔在推广作物优良品种、改进农业耕作方式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今,山西农业大学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提升了山西农业科技的水平,为全省和全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培育出“同引1号”、“同引2号”、“晋油6号”、“晋豆30号”、“晋豆34号”、“晋豆41号”、“同薯20号”、“同薯23号”、“晋春16号”等一系列优良品种,引进南美羊驼,丰富了我国的物种品种。1936年春,铭贤学校乡村服务部成立,选定太谷县以南贯家堡附近20村为实验区,设办事处于贯家堡村,开展以农民为对象的各项社会服务工作。学校从社会调查工作、拒毒工作、开展农村娱乐等方面服务当地农村、农民;如今,山西农业大学每年都组织同学开展下乡活动,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历代农大人发扬崇学事农的农大精神,投身于建设农村的事业中,把心血和汗水挥洒奉献给乡村,为农村的发展做出了牺牲,赢得了社会的美誉。
三、农大精神的具体教育途径和实现方法
农大精神是鞭策我们不懈进取的精神支柱。毛泽东讲,“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无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人,都要有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来鼓舞士气、激发斗志、凝聚力量、指引道路。作为辅导员,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农大精神教育:
(一)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作为教育者,教育方法和途径要有新的姿态,实现教育方法的更新。作为辅导员首先要了解广大大学生的心态,然后根据大学生的心态来进行思想教育工作,要不断寻找新的工作切入点,绕过逆反心理的对抗,在思想不设防的地方入手,寻找思想症结的中心所在,只要角度新颖,不落俗套,就会激起大学生接受教育的热情;不回避现实问题,认同同学们的正确判断,取得同学们的信任,同时,提供说服同学们的理由,引导他们思想进入正确轨道,从而积极理解农大精神,更好地实践农大精神,为三农服务。
(二)加强正面灌输
山西农大是一所百年名校,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对青年学生进行教育。我们的校史展览馆、校史书等等,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育资源与平台。我们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解校史,介绍农大科研成果,参观农大古建筑等方式对学生加强正面灌输,使学上了解农大的奋斗史,更好地把握农大精神的内涵,对农大精神有更加系统发的认识。
(三)加强践行教育
加强课程试验、教学实习和科研训练等实践锻炼,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具备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让学生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基本素质。加强生产实习、科技创新等实践锻炼,进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农大每年都会进行下乡活动,通过下乡实践,既巩固了课堂知识,又通过下乡锻炼了学生的体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践行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好为农民服务,而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农大精神,理解艰苦奋斗精神对农大人的重要作用。
(四)以身作则,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作为辅导员,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深刻的影响。农大精神是支撑一代一代农大人的精神源泉,是农大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作为一名农大辅导员,要从自身开始,深刻把握农大精神的内涵,理解农大精神对自身、对农大的意义,以农大精神为指导,强化农大的不断教学中心地位,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农大精神是学校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优化学校育人环境,都将会发挥重要作用。农大人有义务和责任把这笔财富认真吸收、认真研究,使农大精神不断传承、弘扬和提升。今后我们要努力掀起学习农大精神的高潮,把农大精神贯彻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使师生员工耳熟能详、人人皆知。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每位农大人的胸怀全局、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我们就是要从农大精神中汲取力量、坚定信念,用农大精神激励自己不懈进取、不断进步,努力把个人成长同社会进步、同学校发展结合起来,用突出的业绩体现人生的价值。学校绵延百年,薪火传承,作为新时期学校事业的继承者和开拓者,我们要继承和发展前辈留下的事业,传承农大的光荣传统和作风,在农大精神的感召下,努力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学校发展做出贡献,让山西农业大学在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手中更加强大,不断推动学校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常生,铭贤办学精神及其现代价值【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第6 卷(第1 期)
2、方亮,铭贤学校对山西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及影响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第5期
3、李静,浅议农大精神及教育途径【J】,高等教育,2011年第1期
4、铭贤学校二十五年度校务报告之农村服务实验报告区
5、吕效吾,铭贤对改进山西农业的影响,1999
第二篇:对中职学生进行工匠精神教育的途径与策略
对中职学生进行工匠精神教育的途径与策略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指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单社会建设、经济发展需要工匠精神,作为“工匠摇篮”的职业教育也应进行工匠精神教育.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节节攀升,伴随着社会对专业人才群体需求的激增,人们对于专业教育的需求也越发的增高,中职教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起来。截至目前,我国中职教育已经取得相当一部分成就,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工匠精神”被教育研究者重新提及,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中职学生都存在的一定程度缺失“工匠精神”的问题,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升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而为其未来走向社会、参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成为了我国中职教育研究者们工作的重心。经过实践探索就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教育总结归纳了一些有价值的途径和策略,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工匠精神的概念
工匠精神指的是指工匠對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它既是一种职业态度,也是一种精神理念。优秀的工匠都专注于不断雕琢和改善自己的产品及工艺,他们对细节有非常苛刻的要求、对精品有着执著的坚持,将工作做到极致。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
二、工匠精神的意义
将“工匠精神”引入职业教育中,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观念的注入,培养符合现代工业需要的“匠人”,让每一个人能够以敬畏的姿态对待自己的职业,从而实现中职学生“人生梦”,为“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做贡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体现在企业的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却始于职业教育。具有“工匠精神”的中职毕业生必将成为实现“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力量,也将是“大国工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职学生进行工匠精神教育的途径与策略
1.建立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
教育需要良好的氛围,才够收到预期的效果。将工匠精神变成职业教育文化,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开展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以校园文化为引领,充分利用各种隐性教育资源来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不断地使工匠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内心、行动上来。
2.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
学生学习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未必就能成为一位大国工匠,还需要打磨和锻造。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观念的注入,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学生以高标准、严要求对待技能学习,以一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自己、对待职业、对待做事。“世间事,作于细”,工匠的培养往往见效于细节。就维修电工实训而言,要在实训中严格要求,在细节上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大国工匠”。例如:引导学生把线之间毛刺清理干净,把导线捋直,把螺丝拧紧;引导学生爱惜仪器、元件、工具,绝不轻易擦碰、刮破、丢弃;引导学生取下螺丝后一定要妥善保管、工具使用后一定要归位、实训结束后要按规定整理实训台整理导线等。实操就是实战,要按照工厂的操作规程严格要求学生,不得有半点疏漏,也不能让学生有“差不多就行了”得过且过的意识。人的很多习惯是在长时间的生活生产过程中养成的,技能操作也不例外。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严格要求,循序渐进,一点点地改变他们原有不注重细节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逐步培养成品质,塑造成职业素养。制订切实可行的考查方案,注重过程管理,从操作过程、工艺水平、操作习惯、物品工具摆放、安全意识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价,让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简单的说,就是平时多渗透思想,用铁的纪律严格要求,注重细节培养,注重成绩的考查。
还要培育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将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对从业者的素养要求融入专业教育过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文化。古时候师傅授徒首先注重“德”培养,习武要讲“武德”,学医要讲“医德”,那么,新型技能型人才也要传承学生“先修身,后学技”的专业文化,准确地阐释“德艺双馨”的人才培养理念。
3.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
良好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也不是教师严厉呵斥出来的,是靠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影响出来的。一部公益广告片这样描述:一位母亲给姥姥打洗脚水,儿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回屋后也给自己的妈妈打了一盆水。这个广告说明言传身教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专业课程教学实质上是由诸多的细节构成的。例如一根导线的规范连接、工具仪表的正确使用、安全用电的规范操作等方面都十分讲究程序性、技巧性,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者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必须加以重视。教师的示范行为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会在无形中感召学生,触动他们去思考和行动。教师要用言传身教逐步培养起他们良好的习惯。技能课的教学足以让教师展现个人的素养与风采,更足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长时间的模拟演练,从而内化成一种个人习惯。
学校还应加强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并建立教师职业素养标准和评价体系,规范和提高教师素质,更好地指导和培育学生具备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和服务追求完美的价值取向。具体到工匠个体,往往具有专注、坚守、耐心、淡然、创新,以及不断突破自我等优良品质;具体到产品和服务上,表现为以人为本、精心打造、精工制作、质量上乘等特质。大国工匠是“工匠精神”的具体化身,代表着制造强国技术技能人才的最高水平。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愿所有中职学校都能带着一颗“工匠”之心,以培养“工匠”为目标,培养优质毕业生,让职业教育为“中国制造”出力。
一、培育工匠精神应当成为职业教育的灵魂
真正的工匠精神应该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和人文素养的有机统一。应把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的灵魂与抓手,作为职业教育首要的育人目标。
培育工匠精神是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总书记指出:“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我国技能人才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结构上都还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进程不断加快,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要想在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占据有利位置,迫切需要一大批适应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和社会公共服务需要的技术型、创新型、复合型“工匠”人才。为此,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已成为职业教育的时代使命。
培育工匠精神是职教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只有把历代工匠所具有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优秀职业品质融入职业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养成对职业的坚守、对职业的敬畏、对产品的高度负责以及注重细节和不断追求完美与极致的“工匠”作风。给导弹铸造外衣的毛腊生,用39年的时间只做了一件事——读懂砂子,铸好导弹。正是这份“静能生慧”亦能“生乐”的心态,让他少了些浮躁,最终铸就了技术的辉煌。
培育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劳动者对产品的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对最前沿技术的吸收和新成果的创造上。这就要求我们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上,将工匠精神合理渗透到职业教育的课程教材建设上,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训教学中,渗透到深层次的产教融合上,通过富有特色的专业教育,促进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实质与价值。
二、把工匠精神培育根植于育人全过程
以培育工匠精神为核心,积极营造文化氛围。坚持“双核(技能+素养)相融”的育人理念,着力强化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将工匠精神纳入思想教育、各类主题活动和社团建设、实习实训中,融入职业素养课中。我校在文化建设中进行了包含职业生涯规划、文明礼仪、6S精益管理品质等数十个模块在内的职业素养训练,搞好车间文化、技能大赛文化、实训基地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文化氛围。
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队伍。建立一支精湛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践行“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关键。近年来,我校根据人才培养需要,面向全国考录高层次专业教师50人,招录3名国赛金牌选手担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引进企业、行业以及高校能工巧匠40余人,聘任兼职专业教师52人,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见习、开设专家讲座等,建设了10个名师工作室,造就了一支“名师引领、骨干带头、双师支撑、专兼结合、校企互融”的教学团队。
构建“工匠”多元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学校初步构建起以合作发展为目标的集团化办学模式、以校企共育为特征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以生产任务驱动为导向的车间课堂人才培养模式和以技能大赛为引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产教深度融合,搭建工匠精神人才培育新平台,成立“电商人才孵化基地”,建立起工业自动化研发推广中心和工业机器人研发中心,搭建技术研发、升级和改造服务平台。建设公共实训基地。立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打造工匠精神人才培育新阵地,在日照市北经济开发区建设实训基地。该项目成功入选2016年山东省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山东省2016年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之一。
第三篇:胡锦涛温家宝对青年学生殷切寄语(范文)
胡锦涛温家宝对青年学生殷切寄语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会计学院 发布时间:2011-5-4 点击次数:86
近期,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提出了一系列对青年学生的希望,现摘要编辑,希望全院青年学生认真学习领会实践。
2011年4月20日上午,胡锦涛来到清华大学考察时对一些即将到边远地区和国防建设一线工作的应届毕业生语重心长地说,在学校主要是学习理论知识,但要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还必须到社会这个大课堂去,向实践学习、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衷心希望同学们在基层一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在服务祖国和人民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希望在校生珍惜宝贵光阴,掌握过硬本领,毕业以后成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生力军。
4月2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他说,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党和人民对包括广大青年学生在内的全国青年寄予厚望。在这里,我想给清华大学的同学们和全国青年学生提3点希望。
第一,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青年人朝气蓬勃,善于接受新事物,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珍惜美好青春年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夯实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同时,要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育科学精神,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牢牢把握人生正确航向,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谱写壮丽的青春乐章。
第二,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理论、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同学们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同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同学们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温家宝于5月3日同20位青年代表在中南海座谈,并对提出五点希望。
有理想。青年要树立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理想;树立为实现世界繁荣和进步而奋斗的理想。“守志如行路,有行十里者,有行百里者,有行终生者。行十里者众,行百里者寡,行终生者鲜。”青年要树立终生的远大理想,并努力为之奋斗。
善学习。青年是一个人学习最好的时期,最少保守思想,最能接受新生事物,要刻苦学习。不仅学知识、学本领,而且要学做人。学习要持之以恒,尤其要打好基础。要善于求知求新,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新事物。既要学会动脑,又要学会动手。
讲道德。青年要懂得真善美,懂得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从年轻时起就培养讲诚信的良好品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要自立。青年要善于独立思考,从年轻时就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学会判断事物的真伪。靠思考了解事情真相,做出正确判断;还要勇于创新,不墨守成规。
勇奋斗。青年要树立为实现崇高理想勇于献身、不怕牺牲、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温家宝说,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青年一代身上。如果一个民族没有奋发有为的青年,那就没有未来;如果一个民族没有诚实、正直、果断、善良和勇敢的品格,那么它将无法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也无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青年的命运就是中华民族的命运,青年的未来就是国家的未来。
第四篇:浅谈对革命精神教育的几点体会
浅谈对革命精神教育的几点体会
发布时间:2011-07-27 09:04:50
【我要纠错】
【字号 大 默认 小】【打印】
【关闭】
精神在哲学上是指人们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人脑产生的观念、思想上的成果。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精神具有极大地能动性,通过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精神的东西可以转化为物质的东西”。在革命历史时期,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它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人民军队本质的一种表现,是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重要精神因素,也是人民群众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当前,公安边防部队开展的主题教育、创建模范党组织生活活动和反腐倡廉教育活动等都要求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而党的优良传统又是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因此,革命精神教育在部队政治思想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笔者结合自身政工工作实际,认为革命精神教育应与时俱进,要结合时代特点,赋予革命精神教育在部队思想政治工作中以“新生命、新活力、新特点”。
一、革命精神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精神教育简单地讲,就是指为了促进人精神发展的教育。概括地说,是指在促进人的精神世界发展、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的教育活动的总称。由此可见,精神教育在人的价值观的形成和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公安边防部队思想政治工作中革命精神教育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的课题之一。具体来说,革命精神是为了国家和广大人民的利益,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教育在部队思想政治建设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同时,也要充分理解透革命精神教育的内涵,把握好革命精神教育的特点和当前公安边防部队建设主旋律,不断充实革命精神教育内涵,进一步推动公安边防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和发展。开拓革命精神教育新源泉。把铸就英勇忠诚新卫士作为革命精神教育研究探索的主要课题,挖掘革命精神教育的不竭源泉,形成具有公安边防部队特色的革命精神教育体系。
笔者认为,革命精神教育应将历史时期形成的各种精神融入到一个整体,充分体现出人民军队的艰苦奋斗、高贵品质、坚忍不拔和勇往直前。因此,革命精神教育的内涵就是以革命精神为主要内容,结合时代主旋律,突出教育内容的创新和发展,激发革命精神育人、醒人、树人的作用。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革命精神教育是坚定精神信念的前提。革命精神是人民军队的艰苦奋斗史,是人民军队坚定理想的现实表现。第二,革命精神教育是铸就忠诚警魂的重要保证。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练就了赤胆忠心,通过以这些革命志士教育官兵,是铸就忠诚卫士的重要前提。第三,革命精神教育是发扬传统与创新模式的结合。新时期,革命精神教育要将传统与时代相结合,我们既要发扬传统,同时又要创新教育模式,以适应时代和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第四,革命精神教育是时代精神教育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精神教育融入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创新教育模式的。同时,无数革命志士的爱国行为,也铸就了爱国主义精神。
二、革命精神教育在当前公安边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定的阶级,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人们的思想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当前加强和改进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革命精神教育,这是适应部队发展的需要,要进一步突出革命精神教育在公安边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公安边防部队开展革命精神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这就更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通过革命精神教育,使公安边防部队官兵树立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和争先创优的进取精神,对激发部队官兵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公安边防部队开展革命精神教育,可以进一步让广大官兵了解我们人民军队的大无畏英雄主义精神,进一步树立学习革命先进事迹的光荣传统,更能进一步创新革命精神教育理念,将历史精神事实与时代旋律主题结合,更大的发挥革命精神教育在部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价值观导向作用。
(二)革命精神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革命精神教育是我们党和军队艰苦创业与奋斗的具体史实的再现,是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的升华与总结。当前,公安边防部队肩负着崇高的历史使命,要切实履行好这份责任,就需要我们公安边防部队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教育部队官兵,启发官兵思想觉悟,提高官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动员官兵为实现边境和谐稳定目标而奋斗的实践活动。其中,革命精神教育在部队思想政治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要将革命精神教育纳入部队政治工作的首要课题研究,切实增强革命精神教育的引导作用。同时,培养一批富有经验的部队革命精神教员,进一步创新和挖掘革命教育精神潜力。
笔者认为,革命精神教育是公安边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承和发扬革命光荣传统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增强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支撑。将革命精神教育作为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革命精神教育是官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保证,是传承部队优良作风和提高官兵素质的主要途径,也是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坚定信念的前提和基础。
三、探索革命精神教育新源泉,铸就英勇忠诚新卫士
革命精神教育不是一层不变的,也要顺应时代和部队发展的需要,进行新的教育资源的挖掘和传统的再创新,寻找到适应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源泉,进而更好地将革命精神教育深入官兵内心,成为官兵自觉能动的接受,为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成为铸就英勇忠诚新卫士的强大精神推力。
(一)挖掘教育新源泉,开展形式多样的革命精神教育活动
革命精神教育在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中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部队内部开展革命精神教育活动是一项重要事项之一。笔者认为,开展革命精神教育活动,主要可以从五个方面来开展。一是,制作课件,开展集中教学。组织经验丰富,党史知识扎实,熟知革命先进事迹的政工干部先期开展集中讨论、研究,同时,广泛征求官兵意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课件,在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期间安排课时进行集中授课,深入浅出的为官兵讲解,并进行课堂互动活动,已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图文并茂,开展流动革命精神教育展活动。革命先进事迹要以文字叙述和图片说明的方式展现在官兵面前,在各基层单位开展流动革命精神教育展活动,并配备经验丰富的解说员向官兵详细的叙述每一展板的革命先进事迹,已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三是,定期组织观看革命影片。通过定期组织官兵观看革命题材的电影,进一步增强官兵的政治信念和精神追求,自觉抵制腐蚀思想的侵蚀。四是,组织官兵参观革命遗址、纪念碑、圣地等红色旅游资源。利用部队附近的革命纪念遗址,定期组织官兵重温革命先烈的先进事迹,牢记自身的历史使命,践行戍边卫国誓言。五是,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好红色资源的挖掘。充分利用警营红色网络浏览室,制作革命精神教育页面,每当官兵周末开机上网时,就一目了然地了解到我们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久而久之达到一种革命精神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加强党员意识培养,寓革命精神教育于创模活动
党员意识是共产党员独特的社会身份、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在观念上的反映,是共产党员对党的纲领与任务的认同、对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的认同、对党的组织与纪律认同的基础上形成的。当前,创建模范党组织生活活动正在部队广泛开展,笔者认为,要充分抓住创建模范党组织生活活动的关键,不断加强党员意识的培养,当然进行革命精神教育也是培养党员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革命精神教育纳入创建模范党组织生活活动,对活动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当我们部队的党员同志自觉地学习和继承了我们党的先烈们的崇高精神,自然而然地就会摆正自己的位子,意识到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进而提高党的组织生活的质量。在寓革命精神教育在创建模范党组织生活活动中,一定要同党员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和公仆意识分别将各个历史时期的相对应的先进事迹和个人结合起来,具体地将革命精神教育融入到党员四种意识的培养之中,提升创建模范党组织生活活动的水平。
(三)探究革命精神教育新模式,铸就英勇忠诚新卫士
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政治和社会责任是公安边防部队的三大历史使命。为了更好地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首要条件就是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忠诚的卫士精神。在新时期,要进一步探究革命精神教育的新模式,努力在“新”字上多研究、多思考,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在部队从事政工工作的经验认为,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就要新在“以人为本”上,特别是革命精神教育,不仅要在精神教育制度上进行创新,还要在活动的形式方面进行创新。
1、将革命精神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长期研究的课题之一。革命精神教育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不断充实和完整,将革命精神教育作为部队思想政治研究的课题,政工干部要进行深入的调研,不仅要认真的储备自己的知识面,更要深入官兵中了解官兵的思想动态和官兵对思想政治工作好的意见建议,找到革命精神教育的新模式,助推革命精神教育,挖掘出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的活水源。
2、三级联动,提高革命精神教育质量。笔者所指的三级联动是干部、士官、士兵在革命精神教育中,要各自充当“教员”职责,共同担负起革命精神教育的责任,轮流进行讲课,形成官兵主动学习、主动备课、主动参与的好氛围,提高革命精神教育质量。
3、拓宽教育平台,合力助推革命精神教育。革命精神教育形式不是单一的讲授,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失去教育的动力和降低教育的效果。第一,在网络这一平台上做足文章,如:开辟革命精神教育专栏、网上流动党史知识专栏、视频多媒体远程教学等。第二,开展关爱困难群众活动,定期组织官兵切身体验革命时期军民同劳动的生活。如:走进敬老院,做一日志愿者活动;农忙季节,开展军民同劳动活动;发扬杨善洲精神,参与植树造林活动等。第三,开展多种形式比赛,提升革命精神教育效果。如:革命精神演讲比赛、革命知识竞赛、革命优良传统征文比赛、革命精神教育课件比赛、革命精神辩论赛、开展革命精神教育教员赛课活动等。最后,开展各类标兵评比活动。通过标兵评比活动,将革命精神教育融入到部队发展的方方面面,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进一步提升官兵的理想信念,铸就英勇忠诚新卫士。(作者:怒江边防支队副政委 李来全)
第五篇:关于中国青年学生对中菲问题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全国
调查内容:关于中国青年学生对中菲问题的调查
调查方式:学子网调查
目前黄岩岛局势非常紧张,最近学子网发起了关于《中菲如果开战,你会不会参加?》网络投票中,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中国65.38%的青年学生愿意为捍卫国家主权报名参战,23.08%成青年学生选择中立,看是否需要。仅11.54%的青年认为人的生命很宝贵,打仗影响经济发展。
在本次调查中,广大爱国青年学生在本次涉及国家主权利益的问题上再次发扬了五四运动时期的主力军先驱作用,在思想上高度一致,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即便目前黄岩岛仍然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到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以后,中国的领土永远也都是中国的,不管外界的压力有多大,我们都会坚守不会妥协,寸土不让的立场,这个立场是现在不会变,以后不会变,未来也永远也不会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