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县四中青少年业余训练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我校自建校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教体局的亲切关怀指导下,以科学谋划体育工作发展为思路,依托我县现有的体育事业为基础,紧密结合创建特色学校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体教结合优势,积极探索业余训练和竞技体育发展之路,曾被县教体局评为青少年业余训练先进集体,并计划在未来3年内将环县四中打造成为市级青少年业余训练名校。
(一)坚持不懈的狠抓训练工作,争创竞技体育强校。
从建校起就成立了体育专业训练队,目前已有5个专业训练队,分别是高
一、高
二、高三专业考生训练队和武术、排球训练队,他们长期坚持训练,以每天早晚集中训练为重点,并做好了假期集训工作,我们的教练员,每天训练时间达3个小时以上,没有节假日和休息日,为环县青少年体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充分调动业训积极性,不断提高业训质量。
为了提高我校的业余训练工作水平,我校专门成立了业余训练工作领导小组,由一名副校长专抓体育训练工作并配备专职教练员,千方百计满足业余训练的需要;为了调动广大师生的训练热情,在校财政比较紧缺的情况下,仍出台重奖措施,对取得县级以上优异成绩的教练员、运动员给予奖励;为更好的适应新时期阳光体育工作的开展,更好的服务于训练,我校对小操场进行了重建,新盖18间平房作为体艺训练专用房,此工程在下学期方可投入使用。全面提升了环县四中训练基地的硬件需求,满足了 1
特色办学的发展要求。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业训模式,不断提高业训水平。
我校采用了“派出去、引进来”的教师培训模式,不断更新培训理念、吸取外校宝贵经验,提升教练专业水平;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训练模式,不断与周围其它学校进行交流和学习,以赛代练、以练强赛,全面提高我校的业训水平。我校还根据学生的特点,建立了校内以传统项目为主的多样竞赛制度,安排了各种系列体育竞赛活动,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全校学生运动会,并根据季节特点定期举行各种校内体育比赛,如登山越野赛、篮球赛、排球赛、拔河、踢毽子、跳绳等赛事。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强化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通过各项比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主动发展和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推动了学校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
(四)通过教练的不懈努力、运动员的刻苦训练,我校的业训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
近两年来,我校在省、市竞赛中均取得了较优异的成绩,如省中学生运动会女子排球我校荣获三等奖,市全运会上我校田惠玲(跳远)、陆海波(跳远)、刘义军(铅球)都获得了很好的奖励,同时,我校在近两年高考中已有17人被本科体育院校录取,且今年有8人有望被本科体育院校录取。
总之,经过五年的摸索和学习,在基础训练设施落后、建设投入不足、训练专项资金缺乏的情况下,我校正逐步形成一套独有的训练经验,以培 2
养各项目尖子队员为入手,以训练专业考生为抓手,不断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扩大特色办学规模,夯实基础,优化条件,争创佳绩,为打造一流标准的、宜训、宜养、宜赛的庆阳训练名校而奋斗,为老区体育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2011年7月25日
第二篇:业余训练总结
河滨中心小学业余训练工作总结
田径是我校传统项目,我校田径训练推动了学校的体育活动,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水平,提升了我校的知名度。近年来的工作使我强烈地认识到抓学校田径训练,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练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学校的业余田径训练是培养体育人才的基地,体育教师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任。首先必须明确本职工作,树立起责任感和事业心,这样才能脚踏实地地进行工作。其次体育教师要有敬业精神。体育教师工作辛苦,社会上对体育训练仍有偏见。特别是与某些主科比较起来,社会、家长、学生仍存在重视文化知识学习轻视体育的思想,这对我们开展业余训练带来许多困难。怎么办?我觉得,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对体育课和业余训练工作的重要性要有足够的认识,而不能自轻自贱,用我们自身的言语和行为改变社会的偏见。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增强学生体质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样才无愧于我们的事业和责任。体育教师还要有吃苦奉献精神。体育训练工作既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工作时间长,体力消耗大,工作辛苦,没有顽强的吃苦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是不行的。我们的工作环境长期是“露天作业”,“夏天太阳猛,冬天西北风”,而且工作量大,除了每天上了3一4节课外,早、晚要带运动队训练,此外还有各项体育竞赛的训练、组织和实施等;我们还要不断充实自己,要善于积累经验,总结成败得失,勇于思考敢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科学的选苗
有些人认为:我们只是学校的业余训练,又不是运动专业队训练,学生的条件好不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应付比赛。我觉得,不论是专业队还是业余队,选苗工作一样不可忽视。俗语说:选材的成功就等于训练成功的一半。因此我把选苗的工作看作是训练的前提,有了好苗,就有成功的希望,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会事倍功半。然而,选苗工作必须不辞劳苦地深入到各个班级去挖掘,这个工作我们应该尽早去做,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三、科学严格的训练
科学训练,严格要求,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好办法。首先要使学生明确科学训练的目的,并按个人的基础和水平,因材施教,更要使学生懂得完成任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训练后多与学生谈心,听取学生反馈意见。建立严格的训练常规,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首先做到,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要带好学校田径队,首先要加强对运动员的思想教育。例如经常讲一些我国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创佳绩为国争光的事例,使学生树立起认真训练,为校争光、为己争气的信念。第二,单有学生自身的积极性是不够的,还要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定时向家长汇报其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使家长做到心中有数;定时召开家长会,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其子女在校的表现和学习训练情况,以便能够更好地督促子女学习和训练,做到有的放矢,构成家长、学校齐抓共管的体系。这也是学生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回顾一年,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然而在成绩背后,我们也深深感到了不足。第一,学校规模小,对于运动员的选拔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日常训练中的训练还不够完善;第二,业训教练员课务量重,不但要担任一所学校体育工作的负责老师,还要坚持每天的业余训练,有些体育老师还要担任副班主任,中午、晚上还要督班,这些,影响了正常的业余训练工作,给训练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第三,运动员们在恶劣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还有待加强。学生在大赛中的临场比赛、心理素质还需加强。我相信,只要通过区教育局领导、校领导和体育教师的共同努力,明年我校的田径工作还会再上一个台阶。
2011年12月5日
第三篇:四中汇报材料(精选)
为学生健康成长导航
——滨城区第四中学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学校是寄托个人情感、孕育人生信念、提升生命境界的地方。在这里没有教与被教,只有学习;学校给学生与教师营造一种氛围,让生命感染生命,让行动引领行动。
在学校这个平台上,校长、教师、学生相互信任,相互关爱,相互学习,相互成长。在这里学习会自然发生,生命会悄然成长。
我校围绕“立足规范创特色,着眼长远谋发展”的办学思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目标,以构建高效课堂为载体,创新学校教学模式;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争创最美导师,夯实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充分利用校本课程,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健康成长,人人争做阳光学生。
一、课堂创新,实现高效
教育家布鲁姆说过: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和掌握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
面对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参差不齐,为了让学生得到最优发展,更好的贯彻课堂教学的四大原则,即方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量力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这就势必要丢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进行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教学模式创新。
因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教学就是这样一个由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的过程。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差异出发,才能使教学成为促进发展的真正手段。分层导学正是实现“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的有效手段。这也是让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创新高效的课堂模式。
高效课堂特征:解决课堂精力流失率,提高高效学习率。高效课堂评价:
从“解决问题”入手,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叫好课,能让学生学会的教师就是好教师。
分层导学是高效课堂的重心,避免优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的无所事事,也避免学困生课堂上完不成作业的无奈痛苦。所有学生都将体验到学有所成的喜悦,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分层导学模式: 将各年级所有班打散,按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积极性重组班级,组成新的教学班。
为不同层次教学班配备相应任课教师,要综合考虑,并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
教学班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在学期期中或期末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意见及学生意愿,实行“微调”,成绩进步的学生升层,成绩退步的学生降层。
分层导学模式对老师和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我校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保障和评价体制,使分层导学能真正地“导”出实效。
此外,学习小组建设、学习习惯优化、导学案创编、听评课团队研学,也是促进我校高效课堂建设的重要措施。
二、导师引领,助力成长
我校遵循“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教育理念,按照对学生“思想上引导、生活上指导、心理上疏导、学习上辅导”的总体要求,依托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育经验,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
导师制旨在给学生一个完整全面的规划引导,从导“学”走向导“育”,寻找、发现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使每位教师从学生的“学业导师”真正变为学生的“人生成长导师”。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分别成立初
一、初
二、初三3个导师团。由各导师团负责选聘导师,确定受导学生。依据“个人申请、师生互选、学校考核”相结合的原则,为每位学生选配导师,聘任期一般为一学年。
导师的职责是:充分理解“导”的内涵——引导、指导、疏导、辅导,做学生尊敬、爱戴的师长,平等的朋友,真诚的倾听者;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状况及其家庭情况;随时关注学生日常思想、心理、行为、生活、学习情况,适时“导学”。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导师工作制度:
1、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
导师对每位受导学生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导师根据受导对象的不同进行分析、制订发展措施。
2、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
导师坚持利用课外活动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建议每生每周至少一次),及时了解受导学生思想状况,在学习时间、学习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3、家校联系制度。
导师主动接待家长来访,并进行不定期的家访、电话访谈(每月至少与受导学生家长联系一次),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取得家长配合与支持。
4、导师例会制度。
各导师团每月组织一次全体导师例会,交流经验,反思问题。并进行个案研究与会诊,针对存在情况,研究对策,发挥“整体、合作、优化”的功能,提出解决办法。
学校成立“学生成长导师制”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导师的管理和工作指导;及时督查,定期考核。考核主要从指导学生的工作态度、指导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工作的实效性等方面综合评价导师履行职责的情况。对于导师的选择,不是一次固定,学校将从学生和家长的信息反馈中了解情况,对不称职的导师,将停止聘任。保证导师制不走形式,务求实效。
三、砥砺自我,走向成功
真正的教育,是学生能自己安排任务,主动采取措施,自觉进行意志转化和行为控制,自觉地把客观要求与影响转化成自己的需求,学会自我反省,自我管理,从而达到自信成功、自强成才、自律成人的目的。
“自成”与“教育”联姻,是滨城区第四中学自创的德育教育模式。自2008年9月,滨城区第四中学在新德育理念的指导下,开始构建和实施面向学生的“自成教育”体系。这是我校教育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着学校的发展方向,激发起教师的工作热情,激活了学生内蕴的巨大潜力,开创出学校教育的新局面。
“自成教育”课程,充分体现“人本化”理念,学生自治代替教师“训教”;多彩活动代替教师“唠叨”。“自成教育”课程的实施,让老师从前台走向幕后,原来做演员,现在做导演;让学生从台下走到台上,原来做观众,现在当主角。初一年级:自信——成功
启航教育、礼仪教育、军事拓展训练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增强主人翁意识,坚定发展自我的信念,迈好进入中学的第一步。
相信每个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在自信教育的推动下,后进生因树立自信而改变面貌,优秀生因强化自信,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初二年级:自强——成才
自强教育是提升中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自强品质的形成对他们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养成刻苦勤奋、拼搏向上的精神品质对他们的人生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生命教育活动等拉近了师生心灵的距离,优化了教育的质量,使学生超越自我、不断提升,成功迈好青春的第一步。
初三年级:自律——成人
自律教育就是自我约束的养成。针对我校实际,加强自律教育,成立学生会、文学社、记者站、寝管会等组织,培养学生自律、自治的能力,使学生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法治教育、感恩教育、人生规划等缩短着老师与学生的差距,为自成教育赢得了便捷。通过自律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准则,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懂得感恩,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迈好人生的第一步。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假如一个人有了高飞的冲动,他又怎么会甘于在地上爬行呢?学生们一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处于抑制状态的主体意识就会被唤醒,一个个生命就会变得丰富、精彩!
相信,通过全体师生的努力,我校一定会成为“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的园地,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乐土”!
第四篇:体育业余训练模式
中学田径业余训练模式探究
胶州市实验初中体育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体育工作包括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四个方面,其中体育课余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各类学校都十分重视体育。
那么,在体育课余训练中如何做到优质高效呢?
二、理论依据
学校田径课外运动训练模式是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师资情况,学生运动员的训练水平等综合考虑而制定的,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挥教练组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学校田径队的运动水平。发展学生运动员的身心素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而专门组织的一种体育教育过程。
陈辛在《普通高校课外运动田径训练模式初探》一文中提出,训练模式是根据一定的训练控制模型所进行的训练 ,即以最佳运动员最佳状态时的模式特征为目标 ,按其不同阶段的模式特征为依据 ,采用相应的个体训练模式 ,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的方法。其理论依据是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和系统工程学等系统理论。
盖•施莫林斯基(德)在《田径运动》一书中认为,训练模式是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理论与方法具体运用于运动训练实践,并结合运动训练的规律和特点而创造发展的训练理论与方法。运用模式训练可使复杂的训练过程简单化、条理化、典型化,成为秩序井然,逻辑清晰的可控训练程序;使人们对运动训练的认识和实施能摆脱模糊的,单纯定性分析和经验鉴别的盲目性,从而科学地进行定量化训练,提高训练的经济性、实用性和主动性;模式训练的价值还在于运用反馈原理,将训练系统中输出的部分信息,返回到输入部分,及时检测和发现训练中的问题,使训练向预定目标发展,提高运动训练效益。
控制论是综合生物学、神经生理学、医学、数理逻辑、统计力学的科学成果,结合自动控制等技术,研究在生物体、机器或其他复杂系统中进行控制的共同规律,研究一切对象在行为或外界作用影响下对状态变化的一门科学。控制是指对系统的一种有目的、有方向的调节、指挥和掌握。对运动训练过程进行控制就是通过专门的方法和手段使这一过程按照指定的方式运行,顺利地达到预期的目的。
课外运动训练时利用课外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和爱好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组织他们进行系统的训练,全面发展他们的身心素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而专门组织的一种体育教育过程。
运动强度,指身体练习对人体生理刺激的程度。是构成运动量的因素之一。常用生理指标表示其量值。如以心率衡量学校体育课运动量的大小,一般认为,120次/分以下的运动量为小;120~150次/分的运动量为中等;150~180次/分或超过180次/分的运动量为大。
运动密度是指一次锻炼中的反复次数和时间之比。
运动负荷,又称生理负荷,是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心理负荷
量。由完成练习的数量、强度、密度、时间以及动作的准确性和运动项目特点等因素所决定。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在锻炼时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人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人身心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十分不利。因此,要学会合理地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
三、操作程序
实验初中采用教练组教师分项目、分队员模式,教练组共有5位教师组成,分为跳跃组、投掷组、跨栏、全能组和径赛组,每位教师负责一个组别,每位运动员也具体到某位教练的门下,如果涉及到运动员项目跨组,则确定运动员的第一主项,另外一个项目也由带队教练负责,这样就做到了既分项目,又分具体负责的运动员。
田径课外运动训练时间安排情况:周一至周五下午3:40---5:15,寒暑假集中训练30天。具体介绍如下:
1、管理机制
运动训练是一个多变而复杂的有序系统,受着诸多不便与不可变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为了使运动训练有效地进行,确保训练目标的实现,必须施以科学的管理。
①、学校训练管理方面由校长室牵头确定具体的负责校长,并联合校体育组根据各体育教师的具体情况确定教练组成员。
②、研究制定相应课外运动训练管理办法、课外运动训练指标完成责任书、详细规定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并对田径课外运动训练的时间规范化,教练组制定出教练员考勤制度,运动员考勤制度,定期身体素质和专项成绩测试制度。
2、教练员方面
课外运动训练的教练员,要善于现场组织、指导和调控各种体育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对一两个运动项目进行选材、组队、实施训练的能力,能够阻止课外运动竞赛并具有一定得裁判能力等。要求教练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的训练、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都要全面负责,是训练工作正常进行。目前,学校课余运动训练一般由本校的体育教师来承担,依据教师的数量与专长,处理好教学与训练的关系,结合本校实际成立教练组。
①教练组共有5位教师组成,王述福老师负责跳跃组、孟庆煜老师投掷组、刘云飞老师负责跨栏组、王晓波老师负责径赛组、姜磊老师负责全能组。
②每位运动员也具体到某位教练的门下,如果涉及到运动员项目跨组,则确定运动员的第一主项,该运动员的另外一个项目也由此带队教练负责,这样就做到了既分项目,又分具体负责的运动员。
③每年5月-7月各教练员具体分工到各小学对六年级学生体育特长生进行摸底,然后针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汇总,与校长室联系,共同对有发展潜力的特长生的校长、家长、所在班级的班主任、教练员予以沟通,做好思想工作,解除家长与学生的后顾之忧。
④认真做好新旧运动员的资料档案工作,总结经验,逐步建立训练历史资料,完善管理。
3、运动员方面
运动员的选材对于训练队的发展是很重要的。选材就是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用科学的方法把那些适合某个项目,并具有发展前途的苗子挑选出来,加以科学训练,以创造优异的成绩。人体在某一阶段,生长发育速度较快,机体
对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最敏感,此时是选材和训练的好时机。而初中阶段是青少年生长发育最活跃的阶段。应注意的是不同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运动素质、心理等要求不同。
①、初一新招收的体育特长生和新挑选出来的潜力运动员作为田径队的重点培养对象.②、原有的运动员,继续刻苦训练,认真上好文化课,尽快融入新的训练模式中,做好榜样示范作用,保障新的训练模式研究的顺利开展和田径队的梯队建设。
4、运动员心理训练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传统的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先结合,构成了现代运动训练的完整体系。它主要在于促进运动员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较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使其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为提高移动技术水平和创造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①、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教师,由体育组孟庆煜老师担任,专门负责运动员日常心理疑问的解答。
②、每次召开赛前专门的心理辅导,讲述一般的赛前反映,主要针对赛前焦虑、赛前心理状态调节等的方法。
③、在日常训练中及时关注运动员的思想走向,及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他们明确训练动机,端正训练的态度,培养他们心理稳定性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实验初中是一所私立学校,没有专门的体育班。但是,最近几年我校的田径竞赛成绩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连续几年在胶州市名列前茅,这些优异成绩的取得,正得益于我校形成的这套高效的管理和训练模式——教练组教师分项目、分队员模式。
第五篇:业余训练自查报告
西岗小学业余训练自查报告
业余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体质的重要途径之一。田径和跳绳是我校传统项目,我校田径训练和跳绳项目推动了学校的体育活动,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水平,提升了我校的知名度。但是现在的训练力度还是远远不够,达不到上级规定的业余训练的要求的水平。
学校的业余训练是培养体育人才的基地,体育教师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任。但是某些主科比较起来,社会、家长、学生仍存在重视文化知识学习轻视体育的思想,这对我们开展业余训练带来许多困难。怎么办?我们必须扭转家长和社会上的人对体育的这些偏见思想,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增强学生体质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样才无愧于我们的事业和责任。体育业余训练工作既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工作时间长,体力消耗大,工作辛苦,没有顽强的吃苦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是不行的。我们的工作环境长期是“露天作业”,“夏天太阳猛,冬天西北风”,而且工作量大,除了每天上了3一4节课外,早、晚要带运动队训练,此外还有各项体育竞赛的训练、组织和实施等;我们还要不断充实自己,要善于积累经验,总结成败得失,勇于思考敢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那么作为一个业余的训练教练,自身的水平和素质也是很重要的,能否科学训练,严格要求,是能否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那么我们首先要使学生明确科学训练的目的,并按个人的基础和水平,因材施教,更要使学生懂得完成任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训练后多与学生谈心,听取学生反馈意见。建立严格的训练常规,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首先做到,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总之,教育教学无万能之法,也无定法,但贵在得法。体育业余训练也一样,它的关键在于极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培养他们的意志,养成学习和训练的习惯。提高学生参加业余训练的积极性,为更好地在学校开展业余训练提供安全的保障。郑州市中原区西岗小学
201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