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社会青年心理健康调查阶段总结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对策
第一阶段总结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教学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许多中学生不同程度地有着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文化健康发展,近年来有较多关于在社会这个大家庭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令人十分担心。有些学生在校学习压力大,易情绪冲动,牢骚满腹没有适当的发泄机会,把这种压力情绪转化到校外——社会。把种种不良行为蔓延到社会,危害社会的正常秩序,扰乱社会的安定,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有针对性地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调查方法
我们以调查访问的方式,结合身边的事例,造成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很多,具体需要做详细调查.三、调查结果
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甚大,随着社会改革开放的深入,难免带来一些精神污染,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影视内容流入,都对青少年造成了不良刺激,青少年由于缺少辨别能力,一味模仿,也造成了一些学生的非正常心理。社会上不正之风和低级庸俗的生活方式的感染,或者社会上不良品行者的影响,使他们对生活感到彷徨和困惑,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前途悲观失望,这都会产生心理健康的问题。
四、教育策略
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种种表现,提出如下教育对策。
1、加强老师队伍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2、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和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
3、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进行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
4、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一个完整的“自我”。
①社会各界和社区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②相应的社会部门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如向未成年人出售不健康书刊物,出售香烟用不合法的药品等。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蓝天,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社会不正之风,不良习气对中学生影响
第 二 阶 段 总 结
一、调查结果:
中学生还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约束,缺乏自我防范的意识和能力,社会上的许多不正之风,不良习气,如赌博、打架斗殴、抢劫、吃喝及封建迷信等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需要成人的教育指导。
二、问题分析:
中学生缺乏自控能力,身心又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他们精力充沛,求知欲望强烈,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好动,寻求刺激,相当一部分学生严重受影响。
(一)星期天、假日结伴吃喝赌博现象时有发生。
(二)结伙欺骗小孩、老人的钱财。
(三)没钱花时想方抢劫。
(四)也有不少孩子和大人一起参加邪教活动。
(五)相信迷信,相信街边那些算命、打卦的先生等不良行为,习气影响着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解决问题:
对于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健康成长时期,对周围事物辨别是非能力有限,又缺乏自制力,因此我们营造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严厉打击和制止不良的社会行为和习气。具体对策如下:
1、执法部门严厉制止打击社会上的赌博,邪教分子。
2、家庭、社会给予孩子多点关注,多点沟通,多树楷模。
3、教师多为孩子开办学习榜样的活动,为他们指明心路。
4、指导教师讲究科学方法,保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①正确引导 ②善于等待 ③对症下药
5、让中学生学习一些心理知识
总之,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多方位、多角度的,只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才能有效地维持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逐步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优势及不足:
针对在中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我们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策略逐步使他们走上了成熟,通过我们的努力,使社会各界人士和家庭都认识到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环境的重要性。加上我们教师的科学指导,使很多孩子健康的成长着。不足之处,我认为心理学的应用更广泛的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中,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这些心理知识对他为祖国建设所需的心理素质和行为都有益,对于他成为一个有文化有素质的人是密不可分的。
社会上不文明、不道德行为对中学生影响及对策
第 三 阶 段 总 结
一、调查结果:
中学生年纪还小,社会生活和经验都较缺乏,身心正处于迅速成长时期,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不免有许多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比如过分地与人争论,抬扛——偏执,还有的同学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大叫大嚷,乱扔东西,语言不文明,举止粗暴等,这些行为都是受压抑的心理和社会上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的感染,严重影响着中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二、问题分析:
造成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除了学生自身身心发展影响外,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等都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比如社会上一些不良行为,公共场合吸烟,随地吐痰,大声喧哗,说脏话、到风景区乱刻、乱画、乱扔垃圾、戏弄嘲笑身体有缺陷的人等这些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直接影响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解决问题:
有些孩子生活在这样不健康的环境中,就有了不健康的心理,我们这时端正态度,在生活中慢慢改善人际关系,让孩子多参加有意义活动,多听听感人肺腑的故事,多看看哲理深刻的书,闲暇时多去郊外走走,休息时多帮父母、邻居、参加劳动,磨炼意志,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对自己说:“I can ”我相信明天是美好的。有严重心理疾病的要到心理医生那里寻求帮助,让健康回到身边。
四、优势和不足:
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一生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中学生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使他们比成人更多的焦虑,遭遇更多挫折,更易产生心理障碍。我们教师已学会了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和平稳定,健康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工作中。教师们也广泛学习心理学知识参加培训,正确对学生指导,使学生心理迅速成熟起来,取得了明显效果。社会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第四阶段总结
一、调查结果及问题成因:
中学生还处于人生的“第二断乳期”即“第二反抗期”。他们的学习压力,心理产生的变化使孩子的不可控制,他们的观点看法与成人产生了矛盾,这一时期的生理和心理的危险迫使他们需要心理慰藉,于是孩子一旦接触了网络,就迷恋其中,严重影响他的学习及心理的健康成长。
二、问题:现代的社会,孩子们成长在信息日益强大的社会,网络进入千家万户,大街小巷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日益明显,在帮助学生扩展视野,增加信息,获取知识的同时网络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一)上网时间增多,学习受影响。
(二)乐于网上聊天、交友频繁随意。
(三)涉足黄色网站,危害身心健康。
(四)恶意攻击网络,犯罪时有发生。除以上存在的问题外,个别学生对互联网传播西方意识形态颇感兴趣,认同其反动观点,少数学生受网上赌博、算命、占卜等不良信息影响,沉迷于幻想,行为失控等这些现象都要引起高度重视。
三、解决问题:
为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社会应充分利用网络的作用,开辟网上德育阵地,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规律,提高德育工作渗透性。
(一)设立德育网站,开辟新的德育工作渗透性。
(二)有关部门加强对网站的监管,制定有关政策,法规。
(三)学校应大力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法制和安全教育。
(四)充分发挥社区教育阵地作用。
(五)设立个人网页,强化自我教育。
(六)开辟网上论坛,增进师生交流。
(七)开设电子信箱,开展思想和心理咨询。
四、优势及不足:
针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社会要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环境。培养学生一个完整的“自我”。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学校、家庭教育和辅导,影响着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在网上开辟了网上论坛,增进师生交流,学校开设了电子信箱,开展了学生思想和心理咨询。我们教师掌握了一些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以爱心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同时指导和帮助家长进行正确家庭教育,预防异常心理出现,并能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好疏导工作,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步达到了学会学习,学会 生活,学会做人。不足之处是:对于设立德育网站,开辟德育课堂及设立个人网页等实施还不到位,我们会继续努力,逐步施实和落实。
遗 留 问 题 及 对 策
第 五 阶 段 总 结
一、总结前四次工作
通过长期以来的工作,我们主要针对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来开展工作,采用调查访问的方法,查出有问题的学生,结合家庭、学校对他们进行教育,在社会上我们跟踪调查,通过不断交流、沟通,最终使他们改过自新,勇于面对失败和挫折。
二、遗留问题
1、教育方法问题:
①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式和环境条件等对中学生的心理成长有着直接而严重影响。
②个别教师缺乏民主作风,不了解、不关心和不尊重学生,而在教育中采取强制、命令、打击方式,以粗暴态度对待学生,或体罚等行为,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严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导致他们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乃至严重的自卑感。
2、成长(心理变化的适应)烦恼在目前不易解决: ①性别与爱美 ②社会舆论和偏见
3、人生观的问题:
① 人为谁活着 ②活的太累 ③担忧前途和理想
三、教育策略方法:
1、访问学生家长,对他们谈心,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要求社会、家庭要给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氛围。
2、实施心理辅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3、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目标,培养信心进行成长观的教育,使有不良心理的学生解除过分的心理压力。
4、教师自身多看心理知识方面的书籍,提高自身心理学素养,加强对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辅导。
四、效果:
通过心理实践,预期教育,使学生从思想、心理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实际行为上有很大改变,在家里能主动体贴、关心、帮助、爱护父母;在学校,能主动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在社会上,能热心公益,服务社会。中学生社会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
淅川县仓房初中 万志华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托,并结合社会有关部门工作,根据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社会青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途径来实施。首先,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存在许多问题:
1、受社会不良行为影响;①参于社会赌博。②相信封建迷信,参加邪教活动。③结伴欺骗抢劫。④不遵守社会公德,在公共场合吸烟、吐痰、说脏话。⑤在旅游景区乱涂乱画、戏弄、嘲笑身体有缺陷的人等等修养行为。
2、网络对中学生产生种种负面影响:①乐于上网、聊天、交友频繁随意、迷恋游戏 ②涉足黄色网站,随着攻击网站,犯罪时有发生;③网上赌博、算命、占卜,沉迷幻想,行为失控。
其次,阻碍中学生社会心理障碍成因分析:
(1)中学生有天生的,自发探索外部世界的心理倾向,对于不健康的网站和游戏抱有好奇心,想看看,结果一发而不可收,沉溺其中。(2)由于中学生非常需要同伴交往,渴望结交朋友,并得到同伴同情、支持。
(3)在学习,社会交往方面遭遇挫折,如学习失败,同学之间人缘差,缺少亲人关心和温暖等。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缺失的东西,便在网络世界里通过聊天,网上交友,网络游戏来寻找,以满足心理需求。最后,便出现了许多不良表现,对网络以外的人不与交流。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也不关心家人和朋友。一旦不上网,就无精打采,心慌、心跳、焦虑不安,抑郁烦躁,对人对物产生了敌对心理,一旦做事遭遇挫折,就脆弱无助不堪一击,在生活学习中对他人的才能,成绩,地位,名誉心怀怨恨,产生妒嫉,无法正常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与家人的沟通明显减少,而且显的孤独沮丧。
(4)、中学生很容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变得心理行为不健康。社会上种种不良行为,如普遍的社会赌博行为,邪教、封建迷信。假日里无事做的中学生很容易便参于进来,因为他们还缺乏对这个社会感知的认识,一旦参于了不良的社会行为便会形成一种恶习,使心理和行为都随之而变的愚昧,变的无所事事,变的没有修养。因此,一定要加强对中学生思想行为的正确引导。
最后,针对中学生社会心理的种种,一定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帮助中学生克服上网成瘾。①让中学生从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教师、家长、社会、朋友给予他们的更真切的温暖、关心、爱护,帮助他们克服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分担他们的失败与忧伤,树立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摆脱对虚拟的网络世界的依赖。②多开展健康的、积极向上、勇于拼博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中学生审美教育、道德伦理,增进判断和选择能力,提高修养。③在校的学习生活中,教师们应多组织丰富的体育文艺活动等,培养中学生多样兴趣特长,扩大视野。
2、开辟校园社会德育网站的新课堂。
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热衷新事物、热爱网络,教育部分及网络机构应利用社会信息网络平台和教育资源建立中学生德育网站,建立丰富的栏目,通过不同的形式,不同内容提高中学生的修养和锻炼。
①第一网站栏目“可爱的家园”。进入这一栏目家乡的湖光山色,富饶美丽的物产,迷人的民族风情,日新月异的经济,科技的发展,辉煌的建设成就,家乡人的勤劳、智慧、善良会深深的吸引你、感染你,置身其中,主人翁使命感和责任心,油然而生,那种努力进取的精神在你的心中扎根。
②第二网站“教育专栏”。进入这个栏目,科技校园,温馨家庭,快乐Party,心理测试,知识竞赛,热点论坛等等内容丰富。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点击自己喜欢的一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选择学习,丰富了知识,端正了认识,净化了心灵。实现了德育工作“美化灵魂,陶冶情操的最终目的。”
3、教育中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知识:
(1)作为中学教师,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从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抓起,不要仅仅停留在单纯的传授知识与技能上。更不应该把培养优等生考上高中、大学作为最终目标。首先,帮落后中学生通过自的我观察、自我反省来认识自我,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公益活动等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让他们在学习、劳动具体实践中,重新认识自我和集体,改变思想和态度,让中学生认识到“自我认识”还需借助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鼓励他们以榜样的人格为镜子,以身边的同学为镜子,促使自我进取。
2、教育中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
根据中学生具有争强好胜,喜欢模仿,崇拜英雄模范的特点,不断以榜样事迹感染他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帮他们把具体目标,远大理想和日常生活活动联系起来。在完成近目标后的兴奋和自豪之中,为完成下一个目标而不断奋斗。
4、做为教师,要用“爱心”来塑造“童心”。很多教育专家指出“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如同大地没有阳光和雨露,没有了人类这精彩的世界。我们的教育要用八个字“激励、赏识,参与、期待。”激励每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个学生获得成功,只要我们用“心”执著地去爱,所有的孩子都是可爱的,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更要用真诚的心去爱每一位学生,用全部的爱去爱你的学生,那么,每一个中学生都会在爱的洗理中健康成长。
1份
个案调查分析
(一)案例:一名初二男生贾某,他经常与同学吵架,偷盗同学东西的行为。近来,还被一群品德不良的人恐吓威胁着让他去抢劫,他徘徊不定,也不知道怎么办 案例分析:
青少年由于缺乏辩证而全面看事物的经验,他们会以小集团中的一些人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行动标准,常常为了所谓的“义气”而包庇同伴,或者为对方打不平,也不管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就很冲动的做出一些造成较大不良后果的行为。方法及对策:
1、首先给他们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2、告诉他面对不良行为的影响,应主动向家长或者老师寻求帮助,告诉他咱们处在一个法制较健全的社会,一切不良的和不违法的行为都会受到社会的惩罚的,正义终究会压倒邪恶的
3、对他自己存在的不良行为,我们委婉的提出引导他改正错误,并让大家监督他的行为,让大家来帮助他改掉这个坏毛病
实施效果:
通过学生、老师的帮助,使这位学生改邪归正,能遵守校规校纪,积极向上,努力学习,期末被评为“三好学生”
个案分析
(二)案例:初三李某常偷偷吸烟,学习上不思进取,还有酗酒闹事的行为,不愿与同学多交往 案例分析:
青少年模仿“酷”,追求时尚,把吸烟、喝酒当成炫耀自己的“酷”,没有想到这种做法的危害。方法对策:
1、以爱做原动力倾心交谈,找到李某与他倾心静谈,让他做一下自我分析,如有攀比心理时,要克制自己,也可以向老师或家长反映,争得他们的帮助。
2、以爱做原动力激发爱的情感。①召开恳谈会,邀请平时与李某接触较多的小伙伴坐在一起,从不同的角度谈一谈,大家对他的关爱,他也讲述了自己的感受,感动之余提出了要主动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并且表示今后把自己的爱、快乐、带给同学。
②召开主题班会,题为“愿同学之间多一份爱多一份情”。邀请家长也参加。围绕着“爱”这个核心畅谈了对爱的理解,对爱的感受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付出爱,最后,班会在合唱的《爱之歌》声中结束。实施效果:
在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李某勇敢的剖析了自己的不良行为,一再向家长、老师、同学道歉,请求大家的原谅,并表决以自己的实际改正错误,从此,李某也象变了个人似的,学习进步了,不在吸烟、喝酒了,逐渐的学会了帮助同学。
个案分析
(三)案例:
初一张某,因经常上网打游戏,夜不归宿,几天几夜不回家,家长为此担忧,老师也想办法改正都无济于事。个案分析:
张某只觉得上网很刺激,心情不好时可以在网上得到安慰,没有认识对其危害性的一面。方法及对策:
1、以“教育日记”为载体进行教育,我通过日记,用清新委婉的语言去抚慰孩子那敏感的心灵,收到了“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选取一个交流片断,例如:孩子,你只是一只暂时迷途的羔羊,三国大局,魏灭吴,蜀已成定局,历史是不能改写的。作者罗贯中崇刘抑曹的思想是当时正统观念的影响形成的,如今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捕杀,即使蜀刘灭吴,也只能让游戏者获得一时的满足,然而这一时的满足往往使人沉溺于虚拟的空间而无法自拔,能跳出那虚无飘渺的魔圈,就是了不起的强者。实施效果:
写教育日记,是张某告别了游戏,跟换了一个人似的,重新投入了学习,他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同学们为他加油;期中考试由上期的30名跃居13名。
个案分析
(四)案例:初二王某,家庭父母离婚,造成他心理上有创伤,看到什么都觉得不顺眼。在学校,不与人交往,厌恶老师;在社会上,砸路标、路灯、撕宣传标语。案例分析:
王某不知人无十全,过分看重完美,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忧心忡忡,对任何事提不起兴趣,甚至丧失理智,做出意外的出格行为。方法及对策:
1、加强心理教育:给他讲一些心理知识,让他与学生共同对心理问题进行剖析交流,专题讨论,联系实际对他进行心理健康与修养的教育。
2、加强心理治疗:针对他的不良心理现象及行为,采取适当的心理矫治方法,培养他适应社会,促进健全成熟的人格发展。实施效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王某认识到危害性并主动劝父母重归于好,自己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如何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淅川县仓房镇中学 刘丽
面对学生出现的种种不健康的心理状况,作为教师,我感到了深深的忧虑,也更加明确了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该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呢?根据我们的调查实践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一)学校要开好“两课”(即思想品德课和心理健康课)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方法。“两课”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另一部分为活动训练课,这是在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活动内容包括: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游戏、互访互问、以及其他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介绍自己、了解别人、与人交往的社交技能,还可以掌握一些诸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心理换位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二)各科教学中渗入心理辅导的内容。实际上各科教学本身都包括有心理教育的内容,只在教师备课时加入心理教育的导向,就可以使授课内容深入一层,如,语文课就包含有许多情感教育的因素;劳动课、体育课又可安排挫折教育,增强学生的挫承受力、锻炼意志力。最佳的做法是在各门学科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目标内容,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
(三)在学校建立心理咨询与调节室,除了一般咨询谈心外,还可采用一些心理治疗的简易方法对症下药。如,在大考之前,总会有一些学生产生考试焦虑、表现紧张、失眠等症状。心理辅导员就可集中为这些学生做一下放松治疗,以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调整应考动机以取得好的成绩。学校中的心理咨询与调节不同于社会上一般的咨询门诊,做法亦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具体实施可以如下:
1、引导学生合理发泄不良情绪。由于青少年学生发育尚未成熟,情绪不太稳定。遇到情感挫折时发泄常常不能自控。咨询者应理解这一特点,为他们创设合理发泄的渠道,防止不当的发泄。较好的方法:一是让他们尽情倾诉,二是引导情绪转移,用积极情绪代替消极情绪,三是音乐抚慰,用优美、轻柔的音乐调节情绪。
2、淡化被动受教,培养自控能力。由于青少年自主的能力尚在发育之中,对成人依赖性较强,因此,辅导与咨询时应特别注意其形成自助能力。在咨询过程中应侧重于引导,鼓励,在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自己找到解决的对策。
3、注重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学生的自理性、自制性都还不够成熟,许多心理障碍表现都与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关。如失眠,除了心理因素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受不良的作息习惯的影响。因此,对其进行调节时特别要注意行为的训练,最好是助其设计也训练方案,按行为治疗的原则与做法助其一步步达到改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
4、教师要注意自身形象增强学生的信任感。由于中学生还处在偶像崇拜阶段,接受建议的过程也受到“光环效应”的影响,因此,教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将直接影响咨询的效果。有益的做法有二:一是增强个人修养,注意日常生活的表率作用,避免在学生心中形成不良形象;二是真诚关注,设身处地的感受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惑,并以此为基础共同寻找解决的策略,切忌以旁观者的身份滥施同情,使学生自尊心受损,导致咨询失效。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是不容忽视的,它为我们亮起了警告信号,作为教师有责任挑起这副担子,不能仅仅把工作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层次上,而是要着手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实际的意义。同时只有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学生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力度,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祖国需要的人格健全的创新型人才,才能促使社会的进步。
培养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淅川县仓房初中 万志华 伴随着着新课改的变革人信息时代的跨进,加速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在教育学中,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与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教师不能只满足于使学生掌握现成的知识而要交给他们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是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一、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打开知识的大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情景,强化学习的动机,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如用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课堂表演,多媒体动画等方式进行趣味教学,引起学生注意力,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途径。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要落实在计划上
中小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需要一个长期培养实施的过程,因此,做为中小学教师首先要摸清全班学生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制定一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计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第一,让学生抄录授课的重点,养成记笔记的习惯。第二,教师把授课时的重点词句板书出来,要求学生将在有关内容联系,充实起来记录在笔记上。第三,教师把提示的重要之处,要求学生记录。第四,整理笔记,整理笔记的过程就是进一步学习,消化,吸收和巩固知识的过程,同时能不断提高记笔记的水平,通过整理过程学习进行了综合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书本知识变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多种途径方法,但对教师来说,最经常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渗透常规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如教师在讲授知识时,着重教给学生如何运用分析、归纳和比较等方法,抓住重点学习,如阅读材料教学一般都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指导学生做好各种形式笔记,如摘录,列纲记概要,写读后感,学有所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动力,都多指导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中学生社会心理健康研究阶段总结
总结人:万志华
刘丽
中学生社会心理健康个案分析(四个案例)
如何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淅川县仓房镇中学
刘丽
中学生社会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
淅川县仓房初中
万志华
第二篇:心理健康课题阶段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知识经济的来临,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益加剧,人们心理压力增大,心理问题增多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突出问题,心理卫生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和紧迫。
洛阳市涧西区芳华路小学决定在2008年上学期至2009年上学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方法课程改革实验研究,本课题有我校校长孙玲玲为组长,负责该课题研究的理论研究与指导,由孙素萍,石娜,史存存,孙炎,袁亚静,何美霞老师参与。该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全校师生的心理素质。同时也是为促进和推动两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校风学风和教研工作。
为了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2008年上学期一开学就组建了组课题研究队伍。开始了课题实验研究工作。
一年下来,大家的辛勤劳动谈不上硕果累累,但也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至少在几个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进修专业知识,储备课题资源
孙玲玲校长在我们学校做了六次讲座:
第一次:课题《研究计划》与《实施方案》
第二次:新的健康概念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第三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方法 第四次: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五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问题研讨
第六次: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与论文的投稿 我们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找准研究方向,明确课题目标
根据实验纲要确定研究方向,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确立子课题,我们采用教师自选与分配相结合的办法明确课题研究的具体分工。
1、专职心理咨询与辅导方面:暂时石娜担任心理医生角色。要求积极报考心理咨询师,建立心理咨询室,逐渐使用正规的心理测验和专业技术,建立心理观察档案,协调各班班主任辅导工作。还可以开展亲子教育活动,组建家庭教育网络等。
2、学习方面:由孙炎班主任负责。重点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行为的训练及矫正、应考心理辅导。学习方法包括阅读记忆方法、自学策略等。进行智力测验和学习能力测验。
3、纪律方面:由孙素萍副校长负责。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道德认识的教育、纪律教育、自律自控能力培养。
4、生活自理方面:由和美霞老师负责。主要是教孩子们学会时间管理(时间观念、活动安排、自我控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8小时、入眠习惯、睡眠质量等)以及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生活自理、家务劳动)的培养。
5、交往方面:由袁亚静老师负责。主要是对学生的交往态度(理想、友谊、搭档、帮手)、交往范围(同学、伙伴、小团体、网络)交往方式、(学习、共同兴趣爱好、吃玩开销)交往原则与技巧(相处问题:人际冲突,孤独)等方面的指导。
6、卫生习惯的养成方面:由史存存老师负责。重点是从卫生习惯的养成入手,保证和促进学生身体与心理的健康。
7、其他方面:由孙玲玲校长全面负责。主要是研究脑科学发展动态与课程改革方向,重点是学生潜能开发、创造力培养。
当然,各方面的研究并不是单行的,有跨项研究,需要全体课题组协同与合作,这是我们能大面积进行实验研究的基础。
三、教学科研并行,落实课题计划
以实验探索为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对比传统教育方法与现代咨询方法的效果,辅以调查、问卷、观察、个案研究、讨论和文献研究等方法。
两学期来,完成了课题的理论讲座、实验方案、实施计划的总体设计,进行了多次心理问卷调查,开始进入干预学生学习活动的实验阶段。
课题研究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验过程中也存在着许许多多不足的地方,改革教学,积极探索寻找出实验中的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实验方案。使课题实验扎扎实实地进行下去。
第三篇: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总结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总结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频频发生,这一现象引起了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多数苦读三年的高中生而言,步入大学校门无疑是一件喜事。而随着大学生活的开始,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崭新的环境,心态也会因此有所改变。大学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重大转折期,这一时期的大学生们往往在各种互相矛盾的心理状态中挣扎,如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等等。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值得关注。
我们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一话题为主题,利用网络、实地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我们身边的同学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面对着崭新的生活,无论是在生活上、学习上还是情感上,很多人都曾有过一段迷茫的时期。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悲剧报道也日益增多,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对同龄人的调查,总结出大家目前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提出宝贵的意见,向身边的同学宣传关注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帮助身边的同学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健康快乐地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涯,并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我们采取了调查问卷和网上调查的方式和同学们采取互动。
以下是心理健康调查问卷问题分析
(1)您认为您目前所在的大学与高中的整体氛围相差很大吗?
A.特别大 B.很大 C.差不多 D.无差别
分析:12%的同学认为相差的氛围特别大,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48%的同学认为相差很大,主要实在学习氛围和生活习惯上,大学的学习相对轻松而且老师也不会总是督促学习,大学都是住宿生活而很多人都是到了大学才离开家开始住在学校,这一方面很多人表示一开始真的很不习惯。40%的同学认为差不多,虽然大学与高中相比是一个崭新的环境,但他们表示自己很快就适应了这样的生活。0%的同学认为无差别。
(2)您对目前的大学生活适应状况如何?
A.很好 B.还可以 C.较差 D.差
分析:调查显示15% 的同学认为对大学生活状况适应状况很好,而25%的同学对大学生活适应状况感觉较差,绝大部分的同学乐观的认为适应状况还可以。这说明大部分同学(60%)生活态度非常乐观他们懂得调节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然而小部分同学则值得注意,他们对生活中的事情处理的不是很乐观,由于他们思想太重,压力太大,所以他们需要更多的帮助和鼓励。
(3)您认为压力在您的学习生活中对你的影响怎样?
A.正面影响,学习的动力 B.没影响 C.有点影响,影响情绪 D.负面影响,无心学习
分析:有58%的同学认为压力是一种正面影响是他们学习的动力,这表明这些同学面对压力是有着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他们化压力为动力为自己的人生增添光彩,32%的同学认为有点影响,但并不严重,这样说明他们也能够逐渐地找到处理压力的方法而不是受挫沮丧,10%的同学认为压力是负面影响,会导致他们无心学习,这说明他们的心理素质还不是很好。
(4)当您出现学习效率底下的情况时,您会觉得心烦气躁吗?
A.经常会 B.偶尔会 C.很少会 D.不会
分析:调查表明有63%的同学认为偶尔会,20%的同学认为很少会,7%的同学认为不会,这表明绝大多数同学能够乐观地处理自己的学习问题,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而10%的同学表示他们经常会觉得心烦气躁,他们需要加强锻炼。
(5)您认为宿舍是否有利于您的学习?
A.非常有利 B.比较有利 C.一般 D.比较不利 E.非常不利
分析:从调查中发现没有同学认为宿舍非常有利于他们的学习,25%的同学认为比较有利,32%的同学认为一般,而38%的同学认为比较不利,5%的同学认为非常不利。这说明大多数同学还是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的,但宿舍的学习氛围不是很好,所以大多数同学表示他们还是倾向于去图书馆或者自习室学习。
(6)您是否对学校或者教学质量产生过不满心理?
A.经常有.B.偶尔有 C.很少有 D.没有 E.未考虑过
分析:调查发现15%的同学经常有不满心理,说明他们时常在思考自己,反省自己,但又从未去试图改变现状,改变自己,有50%的同学偶尔会产生不满心理,说明大多数同学是乐观的,只是学习任务和不幸偶尔让他们心烦,只有20%的同学很少会出现不满心理,13%的同学从未不满,5%同学从未考虑过这一问题,这说明他们的心理素质非常好。
(7)您与同学相处的状况是否让你感到压力?
A.经常会 B.偶尔会 C.根本不会
分析:从调查中发现有12%的同学经常会有压力,说明他们非常重视同学之间的友谊,但出于某些客观原因使他们对自己的友谊表示不满,有60%的同学偶尔会存在压力,这说明他们的交际能力和心理素质是很好的,而28%的同学则认为根本不存在,说明他们在交际上都是很乐观,总体来说同学们的交际交友都没有什么大的障碍。
(8)遇到压力你会最先向谁求助?
A.家人 B.知心朋友 C.专业人士
分析:据调查有42%的同学遇到困难会找家长,说明他们的依赖心理还是很强的,缺乏独立思考生活的能力,有58%的同学认为找知心朋友更好,这类同学适应性比较强,自我生活能力比较强,他们不想让父母担心最先想到的是知心朋友。
(9)您赞成大学生谈恋爱吗?
A.赞成 B.不赞成 C.有时好就可以谈了 D.完全没有必要
分析:有33%的同学赞成谈恋爱,他们觉得不管以后能不能走在一起,都会给自己留下美好的回忆,62%的同学认为有时好就可以谈了,这说明这部分同学会根据自身的条件状况来决定谈与不谈,而5%的同学认为大学生的任务仍然是学习,应该把学习放在首位,而且大学生的经济来源都是父母,谈恋爱需要花费,也会浪费学习的时间,影响学习。
分析:对大学生失恋问题,13%的同学不会,5%的同学认为无所谓或一点不伤心,谈恋爱只是在找异性朋友,失恋也许是对方的不足,或者是自己的缺点,而42%的同学认为会伤心,毕竟双方都是真心的最后如果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在一起还是很难过的,40%的同学认为要看情况。
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1.心理素质方面,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很容易束手无策、茫然,面对学习生活中的种种压力,不能调整好心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他们。
2.人际关系方面,冲动、不能平静地考虑问题是许多大学生的共同问题,缺乏沟通,不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也是一部分同学的困难所在。
3.情感方面,当面对学习生活中的一些挫折时,许多同学都会出现不良情绪,有些人能够正确地对待它们,而有些人却会因此造成人生的悲剧。同样在大学生最敏感也最普遍的恋爱问题中,有些同学可能无法面对失恋最终自我堕落。
大学里人际交往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也许有些人是一个胆小怯懦的人,不敢和别人说话;也许别人无意间的一句话让你觉得如鲠在喉;也许和人在交往中发生了矛盾、摩擦。这时有些人往往会选择封闭自己,不和人交往,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了一种不合群、孤僻的心理,这会严重影响阻碍今后人生的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勇于克服心理障碍,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成才的关键,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发展的关键,拥有健康的心理更是适应社会的需要。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健全人格,全面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今社会人人追求健康,健康不仅仅指具备健康体魄的身体健康,还包括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心理健康。二者关系极为密切,它们相互作用和影响,任何一方都不可忽视的。有时,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不次于生理因素。我国古代医学,对此有过许多研究和论述。《黄帝内经》中写道:“故喜怒伤气,塞署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喜怒不节,寒署过度,生乃不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可见,古代医学认为,情绪的过度兴奋或思维的过渡紧张、激烈可使内脏致病。当今的医学告诉人们情绪变化直接导致人体内分泌的变化,使人的免疾力发生变化,可能使身体发生病变。
对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青年的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不稳定性和可塑性,使得青年极易接受外界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吸收能力大于他们的辨别能力,这就容易受社会消极影响而形成消极心理。因此,人们称青年期这变化最激烈、最不平静的阶段为“急风暴雨的时期”,也有人视其为“危险期”,它确实对于人的一生具有关键的意义。如何驾驭青年期的这些特点,施以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成为民族振兴所需要的人才,是十分重要的。
正处于当今世界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国际间竞争日趋剧烈,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就是人的心理素质的竞争。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
1.客观原因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大学更加强调独立自学、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像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跟随。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进入大学,宿舍成为主要的生活区,生活需要自理,对于那些没有寄宿经历和依赖父母的同学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五湖四海,大家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语言、习俗等,形成了陌生的交流环境。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大学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我管理,除了学习之外,还需要参加一些社会工作来锻炼自己的能力,有些同学面对这些倍感压力。
2.主观原因
1)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考上大学之后很多人都不由自主地懈怠了下来,一方面大学里没有了中学里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许多同学自认为中学里自己是个佼佼者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却不知大学里的人才比比皆是。
2)失望与失宠感。很多同学都觉得目前的大学与自己理想中的大学相差甚远,因此产生了失落感,同时在大学里一下子不再是家庭与老师的重点保护对象也不免觉得有些失宠。
3)畏首畏尾。面对崭新的环境以及激烈的竞争,很多同学此时却失去了信心,他们不敢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才华,久而久之还会产生自卑心理,这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6.解决方法
(一)开展相关心理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
校方应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引导同学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心理问题的出现很可能是由于同学们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不够,心理教育一方面可以向学生灌输正确的观念,另一方面也可以纠正大家过去的错误观念,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走出心理阴影,沐浴阳光。
(二)积极参加活动,保持良好心态
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并不快乐,其实快乐隐藏在生活中的许多角落里。保持良好的心态,首先需要相信:快乐是自己寻找的。自我暗示也是一种有效方法。时刻相信自己是快乐的,就能在无意中将阴霾无限缩小直至消失。积极的参加社会活动,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将自己的不快乐与快乐都学会与身边的人分享,困难时寻求朋友的帮助,失落时寻求朋友的安慰,在这样的氛围中自己也体会到了助人为乐的快乐,进而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降低压力,促进良性竞争
现代的大学生虽然还没有步入社会,但是沉重的压力却已经在他们身边蔓延开来,就业压力,各种各样的竞争压力,来自父母老师的压力等等,这么多的压力往往压得许多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一方面学生应学会自我调整,学会怎样把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动力,另一方面,学校与家庭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鼓励,而不是一味地施加压力。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过多的压力压垮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四、结语
大学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满载梦想与希望的园地,大学也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在这里我们不断积累,在这里我们不断成长,在这里我们不断感悟,所以我们应当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正视一切困难,坚定自己的决心与信心,只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才能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大学生活的美好,感受大学生活的多姿多彩,为自己的未来插上飞翔的翅膀。
在这次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的社会实践中,我们受益颇多,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是这天里的经历却是一分宝贵的财富。
通过这次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我们希望达到的成果是,让同学们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帮助同学们树立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希望通过我们自己的实践调查,大家对身边的朋友同学以及自己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充分认识到了拥有健康的心态,快乐的心灵对于自我生活学习的重要性。
同时也会锻炼我们团队的能力。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了解团队精神。每个人发挥每个人的能力。
这次社会实践主要锻炼到了我们的能力。在实地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小困难,例如遇到有些同学的不配合,成员之间的意见分歧等等,但是我们都认真耐心地去解决这些小困难。我们总是带着诚恳的微笑去与每一位接受我们调查的同学进行交流,我们总是心平气和地进行小组讨论,我们总是积极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这十天我深刻地意识到与人交流沟通的重要性,沟通是人与人和睦相处的重要平台,沟通也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了解的重要工具,沟通更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磨合的润滑剂。与朋友的沟通,与陌生人的沟通,与老师的沟通,面对不同的对象,需要的是不同的沟通方式,但无论怎么样,真诚的心平静的态度都是或不可缺的金钥匙。在这次活动中我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力量,团队合作不仅仅体现在学校体现在班级里,它还是我们步入社会的一个重要考验。作为小组的小组长,我担负着使组员默契配合的重要责任,团队里既要体现团队合作的精神,也要发挥每一位组员的能力。
此次活动里帮助我们树立了积极乐观的态度。参加问卷调查的同学都是我们身边的同龄人,对于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悲剧我们也深有感触,自杀、伤害他人这些原本不该出现在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里的事,只因为同学们的一念之差而酿成了千年之恨。通过我们自己的实践调查,大家对身边的朋友同学以及自己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充分认识到了拥有健康的心态,快乐的心灵对于自我生活学习的重要性。
第四篇: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由于心理问题造成的个体行为偏差不断增多,从事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在接受校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我院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增多趋势,众多诱因导致大学生中出现了心理弱势群体,如何帮助“天之骄子”们远离“郁闷”,保持健康心态,应该受到学校各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有以下四个方面:(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彼此谦让。(3)有幸福感。(4)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另外,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和麦特曼提出了心理健康的10个标准:有充分的安全感;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恰当的估计;生活目标,理想的确定要切合实际;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能保持个性的完整和谐;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度的情绪控制和表达;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的发展个性;在不违背道德规范的情况下,适度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部分国内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认为心理健康应该包含以下几点:
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恰当的接纳自我;协调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培养健全人格;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正确认识环境,并处理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有研究表明心理问题的产生是与众多因素相关的。如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就大学生而言,其主要诱因有以下几点:学习与生活的压力。大部分大学生都曾感到学习的压力,但长期处于高度学习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目前,我校在校生中约15%是贫困生,其中4%—6%是特困生。调查表明,45%以上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造成较大的心理困扰,而且不懂得如何缓解。
情感困惑和危机。情感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众多个案表明,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有人因此走向极端。
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造成的后遗症。独生子女群体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主体,长期以来对他们教育不当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又一诱因。专家指出,任性、自私、不善交际、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等不良习性,不但易使大学生诱发心理疾病,甚至使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
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该情况频频出现在大一新生中,这种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的学生还会因长期不适应而退学。
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风声雨声读书声,我不吱声;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我何事?”“宿舍里面不吭气,互联网上诉衷肠。”这些顺口溜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懂如何与人沟通,缺乏交往的技巧。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随波逐流。
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比如不当的教育方式、单亲家庭及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消费上的浪费攀比、对贫困生的歧视、学习节奏过于紧张等。
教育部调查显示,因各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而休学、退学的大学生已经占休学、退学总人数的50%左右,我校也存在此种情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但与大学生自身缺乏心理健康常识有关,也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急速转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大学新生最易受“心理断乳期”困扰。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一位心理学家近期在上海、北京、广州完成的大规模心理症状自评查测结果显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全国成人正常水平,着重体现在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焦虑、恐惧等症状。研究人员还发现,来自外地的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比内地生差。调查报告认为,大学新生离开自己所在地区或学校,到另一个陌生的环境求学,地域文化和生活环境的差异,使他们极易处于心理应急状态,存在的心理适应问题相对较多,反应出来的心理和情绪问题也比较突出。这些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我校在新生心理状况调查中发现,23%的学生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克服缺点感到迷茫,有一部分进入大学后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认识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我。心理辅导中心的老师指出,在大学阶段,新生的个体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上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灰心丧气,怯懦自卑。调查还发现45%的新生
特别关注周围人给予的评价,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
调查中有42%的学生反映,由于环境的改变,自己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中学教师总是把大学描绘成一个“人间天堂”,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但跨入大学校园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一部分学生还发觉身处高手如云的新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荡然无存,失落感由然而生;另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的困惑。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更具有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有些学生感觉突然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松绑”,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习,以致心中忧郁、焦虑;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过渡到相对自立的大学集体生活,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空洞感。
调查中35%的学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敏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引起孤独感、压抑和焦虑;有些学生缺乏人际交往技巧,譬如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所以害怕与人沟通,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这些学生经常处于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学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离不开学校和老师的关怀和教育。学校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为新生营造一个乐观、积极向上、尊重、友善、宽容、朝气蓬勃的心理健康教
育环境,这对于一个新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很大帮助。新生入学后,可以通过报告、座谈会等活动,向学生讲述大学与中学的不同之处,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高心理预测力。带领学生尽快熟悉校园生活,组织有意义的集体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思想出现波动的同学,对症下药,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给予集体的温暖。
做好心理咨询的宣传工作,让广大学生掌握咨询的途径和方式。如果新生了解了心理咨询的作用,他们可以主动去心理咨询,在辅导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可以较快地缓解心理压力。建立新生心理档案,进行跟踪调查,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并开设心理选修课,举办心理讲座、心理沙龙,出版心理健康读物等。
过去的教育渠道主要是由学校到学院再到班级。由于学分制的推广和公寓制的实行以及不及格率的产生,大学生的班集体观念淡化,责任心不强,只关心自己的事情。加强新生的心理,必须拓宽思路,开辟新的渠道,充分发挥中立渠道、平行渠道、科研渠道等横向渠道的育人功能,使新生能够多参与有益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中,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通过“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学习,让新生了解大学集体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的特点,以及心理适应不良的表现、原因和对策,引导他们尽快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换,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心病还得心药医”。最好的心理医生就是运用心理学技巧帮助病人发掘心理潜能,解决心理冲突、矛盾,达到心理健康。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积极的自我锤炼的过程,从这一意义来说,每个人都应
该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加强自我保健,让他们成为自已的心理保健医生,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培养良好的个性,保持自信、乐观、坦诚、坚忍不拔的心理品格。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改革的步伐加快,高校学费的增加与就业体制的改革等问题,对大学生的影响逐年加大,尤其对大学新生,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日益增大,昂贵的学费、环境的改变、人际关系、学习兴趣等很多问题困扰着这些脆弱的心灵。如果不及时调节,会出现心理适应障碍,甚至导致心理疾病,严重地阻碍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全院师生员工都应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使大学生摆脱心理困境,恢复心理平衡,增强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全面提高我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第五篇: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阶段总结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阶段性总结
赵中铺小学课题研究小组 执笔者:刘晓闯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课题是唐河县2015课题,本课题共分三个阶段,即:
一、准备阶段(2015.3----2015.4)
1、申报课题,完成课题研究设计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唐河县教育科学规划2015课题。
2、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
在校领导的组织和带领下,成立课题小组,选取毛秋旭为组长,刘晓闯,邓洪娟,司万生为组员进行课题研究。
3、学习文献,组织学习文献资料
在组长的带领下,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通过阅读图书,网上查询等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为研究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参考经验。
4、选取实验群体
在我校150余名学生当中,基本全部是农村孩子,我们课题组确定了我校每个班级10名孩子作为实验群体,进行调查研究。
5、拟定研究方案
为了全面了解我校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下一步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研究方案,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统计我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品德等各方面的行为习惯,进行分析,形成共识,找出规律,并且与城镇小学生各方面进行比对。此次调查为以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训练等提供依据,为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心理素质,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奠定基础。
二、实施阶段(2015.5----2015.10)
1、调查我校小学生的基本情况。
四个年级40名学生抽样调查,留守儿童占总数的40%,孩子父母大多外出务工,由爷奶照顾,而爷爷奶奶能够对孩子学习严格要求的占37.5%,关心孩子心理健康状况的家庭仅占12.5%,并且在这被调查的40名学生中,学习成绩优秀的有8人,中等的12人,较差的20人。
2、组织实施研究,在课堂教学和校外活动中进行综合试验、分析和论证。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修养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所起的作业是非常重要的。而农村孩子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的相对缺失,他们的学习和性格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与城镇孩子。
3、分学期制定计划并具体实施。
主要任务是:培训实验教师,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发动宣传动员,在学校和村上张贴宣传标语,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知识问卷调查,设立爱心电话和师生谈心薄,走访被调查孩子家庭,了解孩子在家心理状况,在各科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召开课题工作研究会和参会人员经验交流会,组织撰写研究论文、实验小结和阶段性总结报告。
4、收集、整理资料。
收集、整理个案的评价材料(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同学的评价)、实物材料、档案材料。
5、进行阶段性总结,接受阶段性验收。
三、结题阶段(2015.11----2015.12)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有:
1、进行经验总结,对原始材料、案例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归类;
2、在梳理、归纳、提高的基础上,完成结题报告,并推广成果。召开课题结题工作会,对课题研究过程及有关情况进行简要回顾,对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统一安排课题结题准备工作日程和具体分工,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共同协作,由课题组长执笔完成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
3、邀请专家进行结题鉴定。
对所完成的关于课题研究和实验的有关资料和数据进行全面检查和核对,之后,邀请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进行结题鉴定。
通过研究,我校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该课题的研究带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具体如下:①孩子的心理更健康了,我们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及班主任和家长的反映中了解到: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有所增强,成绩有所提高,与人交往的态度明显好转,能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学习态度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