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壕小学红色乡土教育校本教材开发方案
石壕小学“红色乡土特色教育”校本课程教材开发的
实
施
方
案(初稿)
校本课程是红色教育的载体,而红色文化是红色教育的灵魂。为弘扬红色乡土文化,打造红色特色教育学校,构建学校红色乡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特拟定此方案。
一、课程设置(指导思想):
编辑校本教材《红色的土地》,把革命传统教育揉进学生的思想教育中,通过引导学生对中国革命、家乡红色历史的认识和学习,使学生感受到革命精神的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让学生不忘历史,学会感恩,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培养少年儿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家乡历史、革命英雄人物的事迹及红色文化,从而加深对家乡人文社会和红色文化的了解。
(2)、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时尚感人的节目解读红色文化。(3)、通过学生分组活动,提高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综合表达的能力,发展合作、分享的个性品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组织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图书,走访等形式收集家乡红色文化历史、革命英雄人物事迹、红色诗词,丰富课堂内容。(2)、引导学生亲近家乡的红色文化,关注时代的发展,沟通课堂内外、课本内外和学校内外的联系。(3)、创建并运用品牌节目,把丰富的声、像导入综合实践课,激活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而激发起学生的热情,以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参与组织筹划、合作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学会与人协调,明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做好事情的前提。
(2)、从本土生活实际出发,关注身边的环境、社会、风土人情。通过活动的组织与参与、感悟与反思,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教育学生关注生活,进而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道德情感和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及活动结束后自发把自己打造成具有红色“性格”、红色“气质”的人。
三、课程内容:
加强与县文联、县文化馆、县文管所、县博物馆、县党史研究室等单位的联系与沟通,积极收录整理本地区及县、市乃至全国的红色革命斗争故事、红色人物传记、红色散文、红色诗词、红色名言警句、革命歌曲以及学校、家乡的历史传统文化,编写特色校本教材《红色的土地》----红色革命传统教育读本。坚持素质教育的大方向、大目标,要求整套教材要设计精美,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使红色文化校本教材融知识性、时代性、趣味性于一体。为了使红色文化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要让校本教材成为学生的必读书目,安排专门学时进行讲授,并组织开发相应的教学参考书,以此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文化积累,陶冶学生精神世界,激发学生诵读激情。
四、课程结构:
根据本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特色和本校的教学条件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把“红色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机的结合起来,编写出阅读教材。
根据学生的认知年龄特点,将《红色的土地》校本教材共分低段、中段、高段三册,每册若干篇课文。按照 “红色纪事”、“红色颂歌”、“红色传承”的思路,开发校本课程系列教材,构建红色文化校本课程。低年级使用《红色纪事》、中年级使用《红色颂歌》、高年级使用《红色传承》。每册书可分为“红色中国、红色人物、红色家乡、红色故事”等四个单元。课堂结构可分为“红色人物我介绍”、“红色故事我宣讲”、“红色精神我畅谈”、“红色文化我实践”四个环节。课后设计一些诸如看一看、画一画、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拍一拍、访一访等多种形式的课后练习。低、中、高年级教材内容、课程目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五、课程的编写:
1、编写目录:根据工作分工安排,由各红色乡土教育兴趣小组教师组织编写各年级校本教材《红色的土地》的课程目录及内容简介;由音乐老师组织编写《红色的旋律》课程目录及内容简介。
2、组编教材:教导处(或红色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根据计划,组织编写校本课程。
六、课堂展示、汇报成果的形式:
1、子午书简﹙我爱诵读
红色诗词组﹚
2、幸运52﹙知识竞赛
红色知识组﹚
3、艺术人生﹙红色记忆
红色故事组﹚
4、我爱记歌词﹙K歌比赛
红色歌曲组﹚
5、实话实说(1)、你说我说:体会交流(2)、各抒己见:拓展延伸
七、课时安排:
红色文化校本课程作为对学生学习的补充教材,采取课时集中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每周1-2课时,可利用每周班会课等时间进行教学,要有教案、记录等。
八、学科渗透
特色校本课程学科渗透,将革命传统教育渗透于其他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培养他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学科教学中实施“5-3-2-6-3-6”活动渗透红色文化理念,积淀丰厚红色校园文化。
语文教师每期做好五件事,即每堂课前组织学生发表一条红色宣言,每天至少读一首红色诗词,每周至少背诵一首红色诗文,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红色诗词朗诵会或红色故事演讲会,每期至少开展一次红色诗文征文比赛,让红色文化的元素伴随着学生的成长。
品德社会课教师每期做好三项事,即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教育,每期举行红色革命故事会不低于两次,每期让学生收集红色故事或红色案例等轶闻佚事不少于两个,每年开展红色考察活动至少一次,让红色文化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音乐教师每期做好两项事:教唱红歌不低于两首,每期举行一次学生红歌比赛,让红色文化的声音响遍校园。
体育教师要在体育课加强学生行、走、集队、纪律等教育,按照革命军人的标准对学生实施队列、跑步、形体、仪表、速度、纪容等方面训练,让学生学会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集合排队齐如整,强化学生素质,让红色的革命种子穿透岁月茁壮成长。
美术教师每期至少各安排一至两次让学生画红色画、写红色字,每期至少举行一次学生书画展,通过这三项活动让红色文化开满校园,花香果美。
当条件允许时,微机教师要组织学生做好六件事:积极制作和开发红色文化课件,创建红色文化网页、论坛、博客、博客群、QQ 群等,并定期开展红色文化优秀课件、优秀网页、优秀博客的评选活动,让红色校园文化到处传扬。
其它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结合该科特点渗透红色文化的理念,有效落实红色校园文化建设。
各学科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地挖掘教材中的跨学科知识,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横向联系,激发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掌握知识,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九、课程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全面达成。
2、对教师的评价。重视教师角色的定位,看教师是否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组织者、辅导者,是否成为学生各种能力和良好品质的培养者以及是否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其次是教师的经验总结。
十、课程开发的管理和保障措施:
1、教导处负责红色乡土教育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和评价工作。
2、班主任及各年级红色乡土兴趣小组教师在教导处的指导下负责学生的“红色乡土教育”校本教材的编写编辑及教育教学工作。
3、期初,授课老师拟定好校本课程学期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
4、学校对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5、学生的校外活动要在指导教师参与的情况下展开,并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6、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十、校本课程纲要(选材):
1、第一板块:(镇、校)
以本校本地区现有的红色资源为核心内容,学习介绍中共党史。前奏:(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大革命及大革命的失败;(3)、土地革命战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简介;(4)、红军长征的背景。主题:
(1)、历史的丰碑:红军长征过石壕
①历史背景;
②革命斗争;
③鱼水情深;
④精神永存;(2)、红军司务长的故事;(3)、红军洞的故事;
(4)、红军桥的历史;(5)、石壕红军烈士墓;(6)、红一军团长征驻石壕指挥部旧址;(7)、红军长征过石壕有关将领的人物生平解说。
尾声:(1)、红军长征过石壕后的故事:土城战役、四渡赤水、„„(2)、红军长征的结束;(3)、红军长征的概况、经过;(4)、红军长征的重大意义。
注意:所选内容中可选有关红军或红军长征的小故事、人物传记、革命歌曲、红色诗词、散文、重要会议等。
2、第二板块:(县)(1)、巴渝大地的惊雷:重庆第一党支部的诞生及影响
①历史背景;
②綦江地下党支部的建立;
③綦江革命斗争的开展;
④綦江地下党支部建立的重大意义。
(2)、綦江党史人物解说:
①革命先驱邹进贤;
②红军骁将王良及红色长篇小说《璀璨的将星》; ③革命先烈王奇岳;
④霍氏三杰; ⑤革命烈士陈治钧;
⑥红岩烈士明昭„„
(3)、綦江的解放。
3、第三板块:(重庆市)“不朽的红岩魂”:重点是《红岩魂》中有关红岩烈士、渣滓洞、白公馆等方面的红岩故事、红色诗词、红色人物等方面的学习。
4、第四板块:(全国)
其他各地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红色故事、红色诗词、散文、红色人物、红色歌曲等。
5、第五板块:(地域文化)(1)、石壕镇及石壕小学的历史变革、本镇的历史风土人情;(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乡的思想感情);
(2)、綦江地域文化及綦江“僚人”的历史传说、考证。
綦江县石壕镇中心小学
2011年10月
第二篇:《陶艺》校本教材开发方案
《陶艺》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我校陶艺教学由2006年冬季创办至今已有将近五个年头了,在这五年中我们有过彷徨、有过疑惑,也有过思索和探讨,也学习过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但如何能拿来在我们临池中学进行生根发芽,并开花结果,我们一直在不断的追求和探索中。我们不断的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要开展陶艺、我们如何来开展陶艺、我们将来想怎么样开展陶艺。下面我就这三个方面来详细描述一下我校陶艺校本教学的发展思路。
一、我们为什么要搞陶艺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从表象看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宣传橱窗等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但它更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一种动态中的校园文化。也是学校内涵和深度的一种体现。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陶艺无疑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好切入点之一。陶艺由于它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使他成为我们选择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陶艺本身的价值使然。
陶艺是我国的一门传统艺术,它的产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标志着人类文明和文化的进步。中国的陶瓷艺
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曾长期影响着世界陶瓷的发展,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及至我国的台湾,“陶艺”早就走进了大、中、小学课堂,而且开展得有声有色。实践证明,陶艺教育的价值很高,它为发展学生个性,开发潜能,提高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辟了无限的空间。
(三)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随着新基础的深入开展,“新基础教育”形成的教学共通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是: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而主动健康的一代新人必定是素质全面发展的人,因而,一所学校的好坏不仅仅停留在升学率的多少,一个学生的好坏也不仅仅是分数的高低,学生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学校的育人观也是全面的。陶艺恰恰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具有无比的优势。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也就是说,只有让孩子在操作中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才能使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中学开设陶艺课程,是加强素质教育的最佳选题。它以其感人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打动学生的心灵,接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我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使学生获得快乐和满足,这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四)是学校特色发展的要求
建设特色学校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和办学的归宿。“合格+特长”已成为众多学校实施素质
教育的切入点。“合格”就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基本素质;“特色”就是在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素质特长。同时建设特色学校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品牌建设需要,是学校战略发展新的增长点。学校特色发展,是学校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作指导,根据学校的发展历史与传统、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环境等因素,选择某一或几个优势方面的工作进行积累和拓展,逐步形成学校的显著亮点,促进学校和谐健康发展。
二、我们如何来开展陶艺
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和鼓励鞭策下,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我校于2006年起,着手进行《陶艺》教学的尝试。从2008学起,我校逐步开设六—八年级陶艺课程,并开始把《陶艺》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逐步编写了教材。在教材的内容方面,遵循新课程标准,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相融合,与人文精神相融合,逐渐向综合方面发展,使陶艺校本课程富有时代感。教材的编写还体现了对学生的个性潜能充分挖掘,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打下基础,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实施了以下策略。
(一)构建民主、开放的课程开发组织。
建立一支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是保证校本课程开发渠道顺畅的重要因素。从2006年起,我校专门成立了课程开发组。一线教师进行陶艺教学方面的探究和实践,搜集适合学生发展的课例形式,定期汇总教研。做到边实施,边开发,边挖掘,边总结的同步进行的有效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动态生成课程。我们先后三次改编写了教材,并逐步生成了适合我校师生的教材。同时为保证组织机构民主、顺畅运行,学校强调三个意识,即校长要有协调意识,分管领导要有服务意识,实验教师要有精品意识,为课程开发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创设良好的外部开发环境。
为推进陶艺教学,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配齐、开设了高标准的陶艺教室、作品陈列柜,设置了专门烧制陶器的窑炉。但由于近两年学校陶艺教室的搬迁,陈列室、窑炉、等一些设施暂时不能到位,但在新校的规划建设上,陶艺专用教室,及一些配套设施将得到更全面的配置。
(三)科学合理课时课程安排
陶艺校本重在普及,使学生在陶艺教学的大文化背景下受到教育。学校全校一至六年级全部开展陶艺课。在现有的条件下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陶艺教学体验,做到“人人动手,个个玩陶”。每学期每人有8次陶艺教学,每次2课时,课时安排还和美术课教学相结合。陶艺教学和美术教学中的手工、泥塑、面塑、雕塑、绘画等教学的整合,开发陶艺校本课程,构建大综合的陶艺教学特色之路。
(四)陶艺校本教材的编写
我校陶艺校本教材的研究和开发是建立在老师上实验课,开展个案研究的基础上。随着陶艺课程的研究与推进,老师积累了大量的案例,厚积薄发,在专业刊物的指引下,编写了名为《陶艺》的陶艺校本教材。教材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检验和完善,使之更加科学合理。确立课程总目标 :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陶艺发展史、陶艺技法,从经验中探索、把握基本陶艺造型语言。
2.通过作品设计与制作,树立创新意识,寻求,加强空间造型能力。3.通过制陶实践过程,主动探索尝试表达新颖的设计途径与方法。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体会陶艺是人类内心情感表达的一种语言,为日后进一步体验陶艺作铺垫。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了课程年级目标。低年级:
1.以培养学生喜欢玩泥巴为主,不急于要求学生塑造出作品,在游戏中体验泥巴的硬、软、干、湿等不同性质并自由自在地进行变形,以提高其兴趣及信心。
2.鼓励学生多尝试各种技法、探求陶土的可塑性。如揉、搓、切、打、挖、刮、堆等技法,通过游戏让学生自己探究。
3.能够捏塑出各种简单的几何形体,如长条、球体、立方体、泥板等,并进行简单的图案刻画。中年级:
1.尝试运用各种辅助材料进行陶土的造型创作,如木棒、牙签、竹筷、铁丝等。
2.能够把握雕塑造型的立体感,感受陶土潜在的美感特性,并能与他人分工合作完成作品。
3.尝试运用各种技法制作平面的或立体的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其造型能力。
4.逐步养成收藏自己喜爱的作品并拍摄照片,作简单的介绍,养成乐于与人共赏的习惯。高年级:
1.喜欢欣赏中外优秀的陶艺作品,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发现其意义并能对作品的形式、内容、风格特点、创作背景等方面进行自主探究,有自己的心得。
2.培养学生有计划性的工作能力,在实际创作之前,能根据构想草图,预想必须使用的材料、工具和技法,以及制作步骤,有顺序地进行创作。能注意到特体量感与动势的表现,并逐步接触拉坯,学习简单的釉色法。
(二)教材编写的原则:要求教材要适合12岁以上年龄段的学生。遵循以“玩”为主宗旨,以感受陶艺,享受玩泥的快乐为主线,以人文性的语言贯穿整个教材。本教材突出“两个易”:
1、陶艺技巧和知识学生易接受,要与中学生的经验和生活相适应。
2、学生的材料容易搜集,如课余练习黄泥和橡皮泥均可成为陶泥的代用品。
(三)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注重与多学科的整合,是突出了“六个结合”:音乐与陶艺的融合,语文文学与陶艺的融合,历史与陶艺的融合,生活与陶艺的融合,民间艺术与陶艺的融合。陶艺和综合实践相融合。例如:音乐与陶艺,由音乐欣赏到乐器的触摸了解再到我做的乐器,学生听觉、视觉、手觉、感知、了解、创造。一堂校本涉及多个认知领域。又比如历史与陶艺的融合,有一课叫《我做的兵马俑》,我先让学生网上了解有关兵马俑的资料,让学生进行描述,想象。最 6
后假设自己是考古工作者,请他复原当年的兵马俑原貌。学生对这样的课非常感兴趣。其作品呈现出来的创造性常常让我们感到惊奇。
(四)过程性评价在三册教材中得以体现。低年级是“快乐的陶艺学期”,中年级是“发展的陶艺学期”,高年级是“收获的陶艺学期”,每册对学生的要求都在不断地更新。在过程性评价中,我们遵循评价的趣味性,激励性,可操作性原则,有学生自评,生生互评,还加入了家长的评价。使每个学生在学期结束后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所收获,使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一体化。
三、探索陶艺校本的进一步发展之路
虽然我校陶艺校本以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总觉得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尤其是教师在持续深入开展的过程中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而迫切需要明确校本进一步发展目标,制定是陶艺发展的近三年规划,寻找到一条更好的发展之路。我们将增加和完善以下措施。
(一)开展以课题研究为支撑的理论培训。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关键在教师。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开发新课程的热情与能力是当务之急。为此,我校准备进行以课题研究为支撑,通过校本科研、校本教研加强培训。要求老师业余进行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基本理论的自学,并寻找机会向陶艺家请教有关陶艺专业知识,使我校的课程开发既有课程理论方面的支持,也有专业知识上的引领。老师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做到有课题,从实际教学出发,解决实际问题,写出相关的论文与案例。老师科研意识的形成,提高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二)进一步完善课外兴趣小组的建设,校本重在普及,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校本的开展能让更多的具有陶艺天赋的学生被发现从而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1)、课外陶艺兴趣小组 就能满足部分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需求,学校要更好的组织陶艺兴趣小组,让一部分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玩陶。课外兴趣小组人员和时间,以各年级喜爱陶艺的学生组成,限全校20-30名学生。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兴趣小组重在提高,学生制作出一件件充满艺术气息,富有生活气息的精美作品就是成果。
(三)方法和措施: a.档案记录:兴趣小组每人都有档案,记录其学习陶艺的心得感受、个人看法的文字资料和他们的陶艺作品图片数据库,注重收集学生的个体成长资料。b.作品宣传:每人作品用数码相机采集,文字用电脑存盘。发布于学校网页上,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校的社会知名度。c.陶艺活动:可以让学生成立陶艺公司,开展作品收藏、馈赠亲友、精品拍卖等艺术活动。以提高学生陶艺制作的兴趣,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丰富学校的文化生活。
(四)加强陶艺教学的横向联系,走出去,请进来。以区域研讨,观摩课,外出参观等方式进行教学交流,拓宽思路,从而达到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五)成立教师陶吧,让每一个教师体验制陶的乐趣。在陶吧里亲手制作自己喜爱的作品。营造全校师生玩陶氛围。
(六)设立陶艺教室家长和学生开放日,陶艺教室家长和学生开放日可以在陶艺实验中得到体现。陶艺课程的实施效果
1.陶艺课程的有效实施,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学校的课程体系。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学校充分挖掘课程资源,通过边实践边开发的策略过程,不断提高课程开发的能力和水平。陶艺课程的成功开发,有利于学校课程管理和决策的民主化及课程资源的优置化,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逐步成为了学校的品牌课程,凸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2.陶艺课程的有效实施,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学习兴趣、发展感知能力和三维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创造精神和解决问题问题的能力。总之陶艺课程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在玩泥巴中培养了审美情趣,享受到了成功和快乐,真正落实了“为每个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结语:艺无止境,所以从事艺术的人是快乐的。从事艺术教育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你的付出使他人得到快乐。陶艺教学是快乐的。
临池镇初级中学美术教研组
2010年3月
第三篇:小学校本教材开发情况经验材料[定稿]
小学校本教材开发情况经验材料
阅读引领成长 校本活跃校园
xx区xx镇xx小学始建于1925年,位于xx村东面的xx大坡脚下,校门前一条小河蜿蜒环绕。校园占地面积6838平方米,建筑面积xx平方米,建有远教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艺术教室、舞蹈教室、心理咨询室等。现有xx个教学班,xx名学生,xx名教师,其中小学高级教师xx名,小学一级教师xx名,市级骨干教师2名,区级骨干教师12名。远离喧嚣的环境,美丽整洁的校园,日趋完善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严谨笃实校风学风,使xx小学逐渐成为了一所声名远播的农村学校。
近几年来,学校积极探索新课程改革路子,在“以制度促规范、以文化积底蕴、以特色创品牌、以品牌求发展”的办学思路的指引下,形成了“艺术xx小、书香xx小、绿色xx小,快乐xx小”的办学特色。在新课改理念下,学校紧紧抓住安顺市“双阅读”活动契机,立足学校实际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大力实施经典艺术熏陶教育,让教师在教中学、在教中研,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长。经过5年多的努力,学校营造出了“快乐阅读”的良好氛围,校本教材开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经费保障,以“双阅读”为契机,确立校本教材开发目标
自新一轮新课程改革以来,xx小学贯彻落实《全国中小学新课程改革说明书》对小学三个阶段的识字量和阅读量的要求,同时,根据《校本研修面对面》的方法理论,确立了“立足‘双阅读’开展校本教研、通过校本教材开发提升阅读质量”的阅读与校本开发“两促进”的思路。为此,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校本教材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以语文教研组为主导、各教研组为辅助的一级教研和以班主任、各学科教师协同的二级教研的校本开发工作网络。
为确保校本教材研修开发顺利进行取得成绩,学校一是匹配专用基金保障活动顺利开展,每学期从生均公用经费中拿出2%的经费专门用于开展“双阅读”活动和校本研修开发;二是把工作成绩列入教师绩效考核,对成绩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三是打破物质奖励惯例,把奖品从奖物资或奖现金兑换成奖经典书籍或学生爱看的书。四年来,学校共计奖发书籍xx余册。
为科学确立校本教材开发目标,学校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校本研修的教材书籍,利用教研活动和学校宣传栏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教师都知道校本开发是大家的责任、也是自己的责任。通过研究学习,学校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参与‘双阅读’、让经典助推快乐成长”的校本教材开发目标。为让每个学生都真正的投入到活动中来,学校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阅读和校本教材研发活动,创造出了“我爱阅读、我快乐成长”的良好环境。
二、争取支持,抓住契机,强化措施,积极实施校本教材开发
新课程改革是实施教材课程改革的国家行为,而真正要取得实效,必须得到基层学校的有力实施。xx小学依托新课改的大环境,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区有关部门对新课改的指导和支持,紧紧抓住安顺市特别是起源于xx区开展的“双阅读”活动契机,开展了“新课改、双阅读”两不误、两促进的校本教材研发。
(一)紧紧依靠新课改和地方及校本教材研发环境,夯实教研基础,加强研发力量,积极营造校本开发浓厚氛围。自新课改以来,xx小学响应各级教研主管部门的号召,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教研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培养省、市及区级骨干教师,积极培养学科带头人,不断加强教师学历水平提高,持续有效开展“传、帮、带”活动。因为没有经常性的培训和教研,校本教材开发将是海市蜃楼;没有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引领,校本教材开发将没有“钻头”和“发动机”;没有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也将没有绵绵不断的清澈的“源头活水”。同时,为了调动广大教师的热情和激情,xx小学还经常组织教师参观区内学校在校本教材开发中取得的成绩,如与xx市第八小学联谊,积极学习该校开展“全国安全示范校”创建工作的经验,仔细研究了该校校本教材《安全伴我行》一书。此外,xx市第七小学的《象棋乐园》、xx市第四中学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xx铁路学校的《用我行动,振兴中华》、xx市第五小学《新童谣伴我快乐成长》等各校别具一格、风味独特的校本教材也给xx小学以很大的借鉴作用和启迪意义。
(二)认真学习和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单位特别是区教育局的有效做法和支持指导,明确收集整理编写及使用校本教材的思路和方法。“它山之石,可以攻玉”,xx小学偏居xx区一隅,信息相对闭塞,水平有待提升。为此,xx小学知不足而思进取,积极向先进部门单位看齐,虚心学习别人的好思路好做法。除了向上述区内学校学习外,xx小学将眼光投向区级部门单位,如学习安顺市《安顺读本》和xx区《灵性华章•黔中》而理解和思考挖掘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历史文化,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问题;学习区教育局《黔中xx》的精简方法和《xx教育》的复刊,想方设法普及地方文化教育,强化学校教育科研意识;学习区计生局《山里山外——留守儿童“给爸爸妈妈一封信”》的视角思维,激发教职工深入思考打工潮和城镇化给留守儿童带来的影响,等等。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指导下,2011年,xx小学着手编写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由学校校长总体统筹,副校长具体负责,学科带头人和学校骨干教师担任教材整理编写,编写好后交学校校本教材开发领导小组审评并整理成册,出版后一是由班级统一发放和管理,二是交给教务处认真选择篇什和确定授课时间,由相应学科教师在课堂向学生授课。
(三)加强宣传,抓住契机,灵活载体,丰富和助推校本教材的内容和开发。为提高校本教材开发的知晓率和参与率,xx小学充分利用每周一的“国旗下的讲话”、班会、队会等活动加强宣传,让学生理解开展校本教研和教材开发的作用和意义。利用学校的宣传橱窗,布置了以“教研无限 书海无涯”为主题的宣传栏目。向全校学生发布了“向大家推荐好书”的活动,同学们积极响应,推荐了大量的适宜各学段学生阅读需要的好书。2012年6月,香港慈恩基金会有限公司给学校捐赠了3000册图书,这些书很适应学生阅读。得到这些书之后,学校利用校园林荫道布置了以“书香飘校园”为主题的新书展场,并且安排每个年级轮流来观看,之后放在学校图书室让学生借阅,班班洋溢着浓浓的墨香。
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校紧紧抓住了安顺市特别是xx区的“双阅读”活动,开展了以“双阅读”为导向,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经典,对学生实施导读品悟教育活动,极大地丰富和助推了校本教材的内容和开发。自2009年9月以来,学校连续举办了四届“双阅读”活动,每届的主题都不同,分别是“让阅读增加文化名城内涵,让好收陪伴优秀阅读家庭”、“阅读促进文化名城三创工作、文明陪伴每个家庭健康生活”、“阅读引领成长、创建书香校园”、“读好书、好读书、书香相伴我们成长”。活动主要坚持以家庭为单位阅读,坚持家长和孩子在交流中进入阅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为孩子提供健康成长的空间。为保证阅读活动见实效,学校特别组织了阅读文章的校园网络展示,还配发了文章点评,让热爱读书的家庭在这个平台找到交流读书的伙伴。同时,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和馆藏资源优势,开展系列读书活动,开展了“好书伴我成长”演讲比赛、“古诗词美文诵读”比赛、手抄报评比、“好读书好学生”“好读书好教师”、“好读书好家长”评选等系列活动。各班掀起了读书高潮,开展了教师、学生、学生家长读书竞赛、读书演讲、还撰写了大量读后感。“双阅读”活动在学校形成了爱书、藏书、读书、用书的良好风气,对打造xx小学特色校园文化起了很大作用,校本教材开发取得了卓著成绩,从2009年到xx年,学校共收到师生读后感3111篇,有1100余篇发表在xx文联新浪网、xx区文联黔风网上。2012年,该校把这些来自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的读后感筛选编成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敝帚自珍》、《温故知新》三本校本教材给予出版。
三、总结经验,发扬成绩,突出特色,进一步拓展校本教研的广度和深度,精心打造鲜活亮丽的校本教材
xx小学的校本教材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效益,一是建立了学校教研的广阔平台,促进了校本教研的全面和深入开展,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二是丰富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和师生的精神生活,极大改变了师生的精神面貌;三是提高了教师的思想境界,激发了教书育人的工作激情,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四是营造了热爱读书氛围,加强了家长、教师、社会的联系,增强了“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该校潘音吉同学与家长共看了《爱的教育》,她说自己这时候才真正体会到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这一句话的真谛,发出了“爱我们自己、爱身边所有的人吧”的呼吁!她的父母说,爱是人间永远的话题,学会爱和学会感受被爱都是人生的重要课程,家长要放下架子耐心劝说和教育孩子,让世界充满爱。《小荷才露尖尖角》、《敝帚自珍》、《温故知新》三本校本教材在学校开发后,每个班级都在使用,每天各班级利用晨读,发现各个班其实都有好孩子、好作品,教育好学生其实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学生自己读自己的作品或其他同学的作品,获得一种成就感且能够增长见识,了解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腹有诗书气自华”,老师们欣喜地发现,校本教材的开发,学生们的文明素养得到了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更加省心省力,学生们在各类活动中的表现更加从容自信了。在市区级各类比赛中,该校学生斩获颇丰。仅本学期对学生作文发表一项统计,共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一百多篇。
但是,xx小学在校本教材开发工作中,也存在诸如人员知识结构参差不齐、经费投入困难、学科发展不平衡等方面的不足。下步,学校将深刻反思工作不足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原因,从以下几点着手去开展“双阅读”校本教材的开发。
1、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明确阅读方向。推荐优秀的书目,可让学生阅读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教师要对推荐书目进行甄别评选,分年级将推荐的书目进行打印,并将其贴在教室醒目位置。
2、精选学校优秀藏书,把图书室搬到学生身边。学校要从图书室面积狭小、读者人数众多、管理人员有限的实际出发,立足班级图书角建设,给每个班配备了一个专用书橱,并将图书室的部分优质图书分发到各个班级。这样,图书室搬到身边,同学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班级图书角借阅各类书籍,读到各种好书。
3、购置优质图书,丰富图书种类,提高馆藏质量。学校将采取积极措施,增加经费投入,加强读书条件硬性建设,除增加纸质图书,还应增加电子图书,使学生人均图书册数增加到20册以上。
校本教材开发是一项极为有效而又长期的教育教研工程,需要全校师生投入巨大的热情。我们深信有耕耘才会有收获的道理,将尽最大的努力,把校本教材开发推向深入,让校园处处飘满书香,学生个个健康茁壮成长!
第四篇:大营小学校本教材开发简介
大营小学校本教材开发简介
一、开发背景
在新课程的框架内,国家课程是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基本公民素质要求,具有普适性;校本课程则是立足于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体现学校的教育哲学,具有个别性。因此,开发校本课程是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我校实施具有分享特色的素质教育重要手段,是全面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素质的步骤之一。为了促进我校学生的综合发展,结合本校的特色、优势教育资源,特开设我校本课程。
我校一直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近十多年来,学生书法练习逐年减少,书法这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几乎完全丢弃,再加上由于社会影响,学生安全形势日渐紧迫,所以负责任的具有前瞻眼光的戴文军校长根据大营地区的特点,特制定了我校的校本教材主题——《安全交通字帖》,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静静的开始了由创想到实做。
二、样本教材的实施
在校本课程开发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在逐步明晰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和研究者的意义下,在清晰的“分享教育课程化”的思路下,建立课程即经验、课程即过程、教师即课程等思想。写字教育在我校已开展三年,学校设置了写字课程,低年级每周四节,中高年级每周两节,任课教师由特长书法的教师兼任,每学期以校组织开展学生书法比赛。经过三年的校本教材开发,发现了一批有书法天赋的学生,并加以重点培养。
三、存在的问题
我校的校本教材开发,虽初见成效,但由于本校资金、师资严重不足,所以进一步开展受到制约,但我们相信只要扎实推进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本校的校本教材一定会给我校的素质教育添光增彩。
第五篇:农村小学美术乡土资源教材的开发
附表1:教学论文封面
标题: 农村小学美术乡土资源教材的开发
姓 名:王冬凤
工作单位: _翁源县新江镇中心小学_ 职 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学科:____美术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
2015年 5 月 17 日
农村小学美术乡土资源教材的开发
摘要:小学美术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美术素养,而美术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得到广泛的课程资源支持。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我们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有效合理的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乡土课程资源对学生具有亲和力,区域特色浓烈,实践性强,其开发与利用不仅能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效,而且对学生、教师、学校、乡土都有着非凡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字:兴趣 积极性 乡土资源
现在大部分小学美术课程面对的特点:学生的兴趣不够,家长的重视程度不高,有的学校徒名虚有的开设了美术课程,农村师资缺乏。没有专职的美术教师,兼课教师也大多没把美术这门所谓的“副科”放在重要位置,美术教学设施不完善,教师自身的积极性不高。出现这样的状况有很多原因,主要社会原因有,美术课程非统考科目;个人原因,学生对美术并不感兴趣;客观原因,学生对教材根本无法接受,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很多美术学习用具和环境是无法满足的;因为我们农村小学共同的特点,大班级,人数较多。针对这样的情况我认为可以就近利用我们的乡土环境资源来丰富我们的美术课,农村自有农村的优势,只要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将会魅力无限。因此,农村的术课完全可以用活的乡土资源充实死的课堂,让美术课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为提高我们美术课的质量,利用乡土资源,开放教学命题,摆脱教材束缚,贴近学生实际我们应该要排除美术课程并非所谓的杂科观念,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美术兴趣和提高美术课程的质量,我们可以利用好我们学校,身边的自身环境特点、乡土风情、古建筑特点来丰富我们的美术课。
我们农村学校环境大,花草树木绿化很美,在这样大的校园里,我们可以利用在美术课上带学生走入校园环境的写生,把美丽的校园写入画纸中,让学生对我们学校更有深层的了解,大家共同树立意识来爱护我们美丽的校园。
一、利用家乡的特别活动资源进行美术教学,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民间美术的大特色。在我们身边有各种喜庆热闹的节日,也就少不了各种节日的风俗习惯,例如,我们的端午节主要传统习俗是赛龙舟,而在我们本土,我们除了赛龙舟外,我们可以看到大街小巷摆满了品种多样的麻花和被染得红彤彤的鸡蛋,这一种端午节的代表我们可以用在我们的美术教材中去,更增加我们对本乡土的端午节的认识。
二、在我们本土,每到夏天,三华李挂满枝头,学生可以利用本土特产融入我们的绘画中,不但可以为我们美丽丰富的三华李而自豪,而且可以带给别人美的感受及宣传我们的特色。
我们农村身边有许多古老的房子、建筑和祠堂,让学生自发到实地考察、写生,品味家乡古建筑的美,如我们身边的炮楼,这里有古老的战争历史,同学们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通过这样的活动,既让学生学会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还可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又使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粤北山区的我们,让孩子们尽情地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光见识,增体验。例如,带领学生春游、秋游、参观菜市场以及组织各种活动,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细心揣摩、真切体验,从而获得丰富的绘画素材,厚积薄发,创出特色,画出精彩。春景是我们写生绘画的一大优势,春天的田野里少不了看到耕牛在田地里干活的场景,农民伯伯在春耕的画面,在这些我们日常生活的画面里我们可以很熟悉地运用到剪纸和绘画中去,而这种利用乡土资源,开放课堂教学命题的形式,既能让学生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又能进一步调动起他们观察、研究、表现家乡乡土美术素材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一草一木的情感,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而且还可以增加学生对父母辛苦劳动的那一份感动。
坐落在山区的我们,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广东省最大的再生能源基地和天然生物基因库,森林资源及野生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韶关是我国重点林区,是我省重要的用材林、水源林、天然林基地及重点毛竹基地,是珠江三角洲的重要生态屏障,森林资源居省内首位,在这么有优势的条件下,我们可以采集到各种美丽的大自然景色,运用到我们的美术教学中去。
乡土资源运用到美术教材中去的作用
(一)身边的自然景观、风俗习惯比较丰富,如:树叶、种子、果实等把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分门别类地放在不同的绘画区中,把稻草和麦桔放在手工艺区进行拼贴;把种子、果实放在绘画中,进行拼豆子绘画;把种子、橘子皮当绘画布置的材料展示在图画上。有利于学生从局部到整体了解自然发展的趋势,掌握自然景物美的发展基本线索。
(二)有利于学生初步掌握中国的传统节日的特点,适量的地方史进行教学,不仅为学生的爱好和专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又为学生实践能力与科学精神打下基础。
(三)有利于激发学习传统习俗的继承与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习惯养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展知识面,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我们立足于乡土资源,推进美术课程的开发,对于当前美术教育中优秀成果是一个很好结合点、切入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开发其思维,提高动手能力都有十分重要作用。有利于教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有利于农村学校学生美术兴趣培养和美术课程形成特色的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