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命教育校本课程教材的开发研究课题研究阶段
《小学生命教育校本课程教材的开发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总结丰县实验小学
徐亚丽
《小学生命教育校本课程教材的开发研究》是徐州教科所立项课题。自立项之日起,课题组就踏踏实实的展开了研究工作,过程中有成绩也有思考,现对本课题研究中的进展和新的问题汇报如下:
一 课题的提出
杭州桐庐县某一初中学女生逃学在家上网,被母亲责骂了几句后,走上七楼顶跳楼自杀,坠楼身亡。
广东某市在升旗仪式时,一名叫张浪(化名)的学生做小动作,被老师批评后而上吊自杀。贵州遵义一名13岁的女生因生日没有买新鞋,感到“非常想不通”,把“伤心事”告诉约到家中来庆贺的另外4名同学和伙伴后,竟激起了共鸣.这5名少年最后决定“死了算”,竟喝安眠药集体自杀。被抢救过来后,孩子们还不断抱怨“活着没意思,爸妈对我不好”.像以上的事例,近几年来屡见报端.小学生命教育校本课程教材的开发研究》是徐州教科所立项课题。自立项之日起,课题组就踏踏实实的展开了研究工作,过程中有成绩也有思考,现对本课题研究中的进展和新的问题汇报如下:
一 课题的提出 杭州桐庐县某一初中学女生逃学在家上网,被母亲责骂了几句后,走上七楼顶跳楼自杀,坠楼身亡。
广东某市在升旗仪式时,一名叫张浪(化名)的学生做小动作,被老师批评后而上吊自杀。贵州遵义一名13岁的女生因生日没有买新鞋,感到“非常想不通”,把“伤心事”告诉约到家中来庆贺的另外4名同学和伙伴后,竟激起了共鸣.这5名少年最后决定“死了算”,竟喝安眠药集体自杀。被抢救过来后,孩子们还不断抱怨“活着没意思,爸妈对我不好”.像以上的事例,近几年来屡见报端.这些实例充分暴露了时下青少年学生对生命的漠视达到了骇人的地步.生命到底是什么 生命对于自身,对于亲人,朋友,对于社会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意义?有什么的事值得让人的用生命去换取?显然,这些问题,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从来没有深入地思考过。“对生命本身认识愈深,对生命意义,价值把握也就愈深刻。因此,从小加强对学生进行生死观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再看一项调查:就全国而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意外伤害已成为威胁我国14岁以下未成年人生命安全的第一杀手,每年因意外伤害致死的孩子有四五十万,占这个年龄段总死亡人数的31.3%,是发达国家的3至11倍。就我县而言,据有关部门统计:2005.1到2007.8两年半的时间里,我县死于交通事故有176人。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有28人,其中交通事故9人,溺水18人,被杀3人。一个只有近40万人口的小县城,在短短两年半的时间里有这么多人死于非命,让人不寒而栗,心情深重。以上数据说明,我们的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明显不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危险也与日俱增。学校和社会也逐步重视和加强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但纵观学校教育,虽然学校安全教育天天喊,但方法指导却不够到位,学生对如何在火灾,溺水,被雷击,如何在野外,在没有外援等情况下进行自救和他救,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不足.我校地处农村,首先,所处危险的地理环境要求我们加强对学生的生命的自护意识,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其次,农村的小学生相对城市的孩子来说,生活条件差,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差,对待生活的缺乏积极的态度,更谈不上去关注高层次的需求
我们提出此课题,以期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让农村的孩子的生活质量得以进一步提高,快乐的走过人生的初级阶段。
二 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开发出适合本地实际和小学生年龄特征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
2.通过研究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生命教育实施途径,形成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德育模式,引导学生发现生命意义、体验生命价值、追求生命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3.通过研究能培训一批有生命教育意识和能力的教师。教师通过生命教育研究和有关知识培训,提升自身素质,养成关爱生命的美好情怀。4.通过研究深化“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育人功能,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三 本阶段的主要目标
本阶段旨在做好整个课题研究的软 硬件准备工作,包括课题前期调查工作,教师培训和家长培训,有关生命教育资料的收集和交流,为正式开始生命教育课程教材的开发做好铺垫工作。四 本阶段具体开展的研究工作
(一)成立课题组,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
要想使教育科研顺利进行并取得一定成绩,确立一个好的课题组是很重要的。本课题组由我校李光校长负责,并有多次在教育科研中取得成绩的教科室张立群主任的支持,以及我校多位骨干教师的参与,整个课题组是一个富有敬业精神,业务精湛的群体,这些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备了完成本课题的充分条件。确立课题后,我组织课题组成员搜集了大量的国内外生命教育的文献资料,学习了与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及心理学原理,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为下一步工作做好了充分准备。
(二)确定研究对象
学生是实验的主体,只有深入的了解他们,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研究方案。本课题组将三(1)到三(5)班全体学生定为研究对象。
(三)做好前期调查工作
为了解学生对生命的认识,课题组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并组织时间进行调查。内容涉及到:你觉得”死"可怕吗?你觉得自己身体健康吗?你有没有玩耍过,甚至残害过小动物?当时你有没有想过小动物的痛苦?你遇到过危险吗?是什么事,出现了怎样的后果?当时,你采取过怎样的解决办法 等等。
(四)制定课题方案
课题组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现状分析,对课题做了决策研究,确定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用于了解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行动研究法,选取三年级五个班级进行试验,其间根据家长和学生自身情况对课题方案进行及时调整;个案研究法,用于对个别学生的答疑解惑;经验总结法,用于研究报告的撰写。最后经全体成员的分析商讨,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并组织了开题论证汇报。
(五)组织教师培训和家长培训
在正式进行研究前,课题组首先进行了相关教师的培训,内容包括观念的转变,心理学知识,教育方式等。接着又以家长学校的形式对家长做出培训,主要包括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家长需了解的生命教育相关知识等。
(六)成立心理咨询室
课题组研究决定成立心理咨询室,选取3位教师做心理咨询师。提供交流平台,学生可以与咨询师单独交流,倾诉内心的苦闷,教师给于必要的帮助和正确的引导。在过程中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开发教材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七)设计生命教育校本教材框架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经过认真研究,认为课程的开发要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同时又要与学校办学思想紧密结合,做到开放性、趣味性、教育性、生活化、综合化。在研究过程中将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学科资源,通过改编、补充、拓展和新编等方式开发校本课程。将校本课程名称确定为《生命之歌》。生命教育是整合人的身、心、灵的全人教育。生命教育的要素是我、人、时、地、事、物。根据生命教育的内涵,我们将校本课程分为 分为四大主题: 健康篇:卫生健康,饮食习惯,食品卫生.平安篇:校园安全活动,拨打特殊的电话,学会游泳,水火电的安全知识及自救.休闲篇:棋类,花草小动物的养护,时尚运动――滑冰,健康上网.快乐篇: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实现自我.每个主题以活动体验为主导,基本结构包括基本知识、案例写真、活动体验、心有所悟。
基本知识:提供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
案例写真:发动教师和学生收集相关真实案例,引发学生思考。活动体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存在,掌握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体会生命的价值。
心有所悟:提供欣赏类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让学生在充满人文素养的意境中得以感染。
(五)本阶段课题研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本阶段所做的工作较多,取得了一定成绩。如组织教师培训使教师转变了观念,认识到除了传授文化知识外,更要关注生命的成长。在组员的共同努力下已成立心理咨询室,教材框架基本定型,具体内容正在讨论中。
本阶段遇到的问题还是很多的,最根本的是研究时间得不到保障,参与研究的都是一线教师,大都担任班主任,忙于教务与班级管理,课题研究的时间很有限。另外,教材内容开发没有合适的资料可参考,还要考虑到学校总课程的安排 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解决。
(六)下一阶段课题探究计划
我们将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加快速度,争取在短时间内完成教材第一大块内容的开发,并于08年9月开始在实验班级实行,在教学过程中边检验边修改,使方案更具操作性。
第二篇:小学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小学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摘 要: 小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构基础的阶段,小学生没有形成较为稳定的学习系统,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课程,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历史悠久,具有丰富文化的国家,因此在艺术文化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中华民族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重学生在艺术上的学习与发展,尤其是在音乐方面,学习音乐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修养,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本文主要阐述了关于小学艺术教学与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教学创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进步,同样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关键词: 小学艺术教育 校本课程 开发研究 主动性 积极性
当下的艺术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首先就是要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将千年来形成的优秀文化不断传承下来,尤其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我国历史发展的艺术瑰宝,对于外国艺术的理解是必要的,结合中西文化,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审美能力及艺术的创造力。
一、创新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在艺术学习上的积极性
良好的评价机制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不仅如此,还可以提高教师的创新精神。小学教学阶段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阶段,小学生在学习时缺少必要的自主性与系统性,因此,教师要建立一项合适的教学评价机制,从而不断帮助学生提高其在艺术上的学习能力。
1.建立一个良好的评价机制,首先就是要在评估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以往的应试教育会使学生学习处于被动,这种被动的学习会使学习效率降低,学生只是在一味学习知识而忽视学习方式,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会影响学生心理发展,教学过程中应试教育总是以教师教学为中心,这会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因此教师要改变评价机制,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认识,而且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教师在上音乐课时,学习《蜗牛与黄鹂鸟》,首先要教学生认识这首歌曲的意义,教学生怎么唱,然后是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小学生正处于意识的形成阶段,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因此这一时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在艺术教学方面,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在评价机制上不仅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还要使教师的教学有所创新,尤其是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得到一定提高。小学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而且会使教师的教学方式有所创新,教师是教学课程的实施者与设计者,因此教师要学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这不仅需要教师了解课本教材,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而且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例如:教师在课后时间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自己剩余的时间里进行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二、利用资源优势,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
教育校本就是要以课程目标为参考标准,而教材就是课程目标的体现,当然这也需要利用优秀的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多年教学经验,通过对学生学习特点的了解,从而创新教学方式,同时对于艺术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有一定帮助,这不仅能够完善学生学习的方式,开阔学生与教师的视野,而且会促进我国教学事业的不断进步。
1.寻找正确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指导性作用,教师需要将教学目标与学校的育人理念结合在一起,学校的育人理念与国家的教学目标必须相一致。例如:学校应树立更加具有创新精神的教育理念,创建特色教学,并举办相关活动,不仅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的艺术活动,而且会使学生对艺术教育有一个新认识,而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方式,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及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将教学目标与课程计划相结合,真正将这一理念落实到课堂之中。
2.教师要利用有效的资源,使小学音乐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当中,这种创新的研究不仅能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一个更加有效的相处方式,而且是教育创新道路上的可行之道。例如:教师在利用有效资源时首先就是要了解学生学习特点,以学生为主要了解对象,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师在讲《让我们荡起双桨》一篇时,可以利用相关多媒体技术,通过播放视频与图片使学生有一个直观了解,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对于小学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措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教育结构、学校及教师,尤其是教师的实施是最基础的。艺术教育分为很多种,我们一般会想到音乐教学方面,首先音乐教学需要学生能够充分调动各个器官进行学习,这就是教师所要做到的,教师通过对新的校本课程的实验,得出最真实的结果,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上有一定提高,而且可以保证课程的实施。其次就是学校,学校要将课程与学校的育人标准相结合,创造出特色教学,促进学生教学质量的提升。最后就是教育机构对于实施这一校本课程的支持,这样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创新,而且会使三个教育部分联系更加紧密。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教学的主要目的,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而且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此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成为教学开端,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使音乐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这对于校本的开发与研究有一定意义,校本课程不断创新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新认识,这样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浩艇,冉煜华.浅谈民间美术与美术教育资源地方课程开发[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2]牛文明.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3]陈宏友.中小学校长凝聚力的现状调查及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02).[4]李小缨.从我国综合艺术课程改革面临的困难所引发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12).
第三篇: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程定位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
结合本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设计一系列课程教材内容。如:书法指导、国学教育、学生作文指导、科技制作、绘画艺术、农作物培植等方面的内容。
五、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教师可从自编、选编教材,选用优秀教材和拓宽现有教材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首先要撰写课程纲: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方面的计划与规定。
教材内容分单元按系列编写,每周1课时。
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
1、建立领导机构: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各校要相应成立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2、前期论证
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教材内容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以便修改完善。
3、培训师资
通过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进行校本课程理论培训,重点内容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4、校本课程实施。
教研室制定全处实施方案,做好监督、测评工作。各校教导处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组织编写校本教材。参与听、评课,指导调控校本课程的实施,总结经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导室、教导处通过听课、查看备课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对学生的评价第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第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发展档案内。
第四篇: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情况汇报材料
ⅩⅩ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情况汇报材料
——书法(写字)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编排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配以书法(写字)课上教师的指导完成,校本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学校开发的书法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对于书法校本课程的实施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成立书法校本课程实施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课程设置:
我校在一、二年级设置了写字课,在三——六年级设置了书法课。每周一课时,督促书法教师按课程设置、按教学内容进行上课。严禁被其他学科占用。
二、编排ⅩⅩ小学书法课教案:
由于我校书法校本课程实施刚刚开始,书法教师在教案的书写上存在不足,所以,我校编排了《ⅩⅩ小学书法课教案》。由于《教案》统一设计,势必造成教师、学生的自主性缺失,下一阶段,我校要求各年级按自己的教学进行教案设计。
四、制订明确了开设书法校本课程基本要求 :
1、了解古代书法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与热情。
2、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和一些常见的偏旁部首。
4、对小学生的写字提出严格要求,那就是六个字:“规范、端正、整洁”。
五、制订了书法校本课程教学措施
小学书法课,是从如何执笔,如何运笔,以及从最基本的笔画教起,然后临帖。
第一,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始,注重学生兴趣的开发。让他们了解一下书法的一些基本知识,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
第二,让学生明确要想取得写的一手好字。就必须必须练好基本功,从正确的握笔开始。然后教他们正确的握笔姿势,如何运笔等。
第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要做好示范,不但教学生写简单的笔画,力争能写的一手好字。
六、书法课的成果表现形式:
1、作业、试卷等
要求教师、学生把书法课上训练成果运用到日常的、各科的作业、试卷上。
2、写字竞赛
学校组织硬笔书法比赛。班级内组织,然后学校内组织,最后参加上级的书法比赛。
3、教师存档
教师把书法课上,学生完成的作业(作品)进行及时的评价,并装订成册。
ⅩⅩ小学
第五篇:校本课程开发阶段小结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大力推进课改实验
——屈原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阶段性小结
理
性
思
考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实际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校本课程就是这一纲领性的文件所派生出来的新型课程。它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我镇的《新滩中学‚屈原文化‛校本课程》和《新滩小学‚新滩文化‛校本课程》就是在校本课程这一新课程理念召唤下开发出来的新的课程产品。
屈原镇地处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故里,是闻名遐迩的‚柑桔之乡‛。屈原的‚求索、奋进、博闻、强治‛精神是我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现成教材;屈原的‚爱国、求索、苦读、廉洁、关爱‛精神对后人来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屈原的出现,在我国文化、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有人说‚中国是诗人的国度‛,而屈原乃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一颗诗国巨星。文化最终的沉淀是人格。张扬屈原一生坚持理想、保持操守、崇尚高洁的伟大人格,可以让社会群体,尤其是学生群体增加一点高贵的因素;弘扬伟大诗人屈原的崇高思想境界,可以让学生多一份感动、多一份自尊。同时,屈原镇有多资多采的民俗、古朴淳厚的民风,奇异的峡谷山水、秀美的田园风光,因此屈原人不知屈原、新滩学子不知新滩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多年来,新滩小学一直注重利用教师资源和社会资源,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并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并以校为单位成立了腰鼓、鼓号、书法、手工制作等兴趣小组。新滩中学长期坚持‚科研兴校‛之路,把‚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继承屈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方面,新滩中学历来重视利用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形成了浓浓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了一大批骨干教师。他们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研究水平,为‚屈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同时‚杜镇远图书馆‛的建成、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的建立也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和有利条件。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要实现‚推名师、创名校‛的目标,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提升专业水平,学校才能够办出特色。教师需要以本地有特色的资源进行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提高教师课程建设、开发的能力,并力争走在课改的前列;学生需要学习和开发屈原文化,包括新滩文化;社会需要生活在新滩的人们---屈原人民传承屈原文化,弘扬屈原文化,传播屈原文化。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提高学生主动搜集信息、处理息信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终身求索启航。因此,2003年春季学期,我们遵照县教育局《关于印发〈秭归县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开设与管理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文件要求,开起了初中以新滩中学、小学以新滩小学为龙头的校本课程开发课改实验研究。
基 本 作 法
(一)加强学习与研究,认真组织各类培训,为校本课程开发奠定理论基础。一是积极参加课改通识性培训和县、市两级的骨干教师培训和教务主任培训,共培训达308人次,为校本课程开发培养了一批骨干。二是认真学习贯彻秭教发[2003]73号文件,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任务与要求;三是把校本课程开发纳入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进行专题研究。
(二)、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校本课程开发建立保障机制。一是以新滩中学、新滩小学为龙头,成立了以镇中心学校校长为组长,各中小学校校长为成员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二是按照秭教发[2003]73号文件建立健全三个制度:《课程审议制度》、《校本课程评价制度》、《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责任制及相关激励制度》。三是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镇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经常关心和过问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进展,并积极参加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讨,为校本课程开发专题会议提供经费3000元;社会各界及各单位大力支持。原镇政协主席向富昌、原镇委宣传委员杜远庆(退休)、退休教师宋大顺、谭众孚等社会知名人士热心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并在教学资源上给予大力支持;各单位领导主动积极筹资,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经费保障。镇委副书记林文虎、管教育的副镇长宋兴建、镇城环所所长丁朝清、镇卫生院院长龚建平、镇电力公司经理李圣书、长江村村主任杜远平等领导为校本课程开发筹资近万元。
(三)、充分开发利用本地教育资源,精心制定具有地方特色、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2004年4 月,在县教研室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在屈原镇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结合本镇文化背景,新滩中学确定了以‚屈原文化‛为主题,辐射屈原中小学、北峰小学、仙女坪小学,新滩小学以‚新滩文化‛为主题,辐射南坪小学、铺坪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并成立了以新滩中学副校长或新滩小学校长为主任的校本课程开发评审委员会,以新滩中学教导主任或新滩小学教导主任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指导小组。聘请了县教研室江全佐、镇委副书记林文虎、原镇政协主席向富昌、原镇委宣传委员杜远庆、长江村村主任杜远平、退岗教师杜远海、退休教师谭众孚等多方位的领导、专家、学者和社会知名人士参与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秭归县新滩中学‚屈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和《新滩小学‚新滩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新滩中学‚屈原文化‛校本课程》由屈原生平文化、屈原故里风情、屈原生态旅游三部分组成,从七、八、九年级三个阶段逐级开发,分段实施。《屈原文化》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有指导思想、资源需求分析、课程开发目标、课程开发原则、课堂结构及内容、课程评价、课程组织领导与管理体系、保障机制八个项目;七年级的《屈原生平文化》,八年级的《屈原故里风情》,九年级的《屈原生态旅游》都分别编制有《课程纲要》。《纲要》有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与内容、课程开发与实施建议、课程开发评价建议等内容。
课程开发的原则主要有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接触实际的实践性原则、内容、要求、功能的综合性原则、注重活动环节的过程性原则、培养求异思维的开放性原则。课程结构尽量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课程内容根据七、八、九年级学生不同的知识积累、认知水平,分年级设定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教学内容。课程开发目标设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具体目标因课程的内容、年级的不同而拟定不同的目标系列。具体目标系列中有七年级的《屈原生平文化》、八年级的《屈原故里风情》、九年级的《屈原生态旅游》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系列。目标的制定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评价主要从评价的原则、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三个方面拟定实施方案。评价原则体现‚三化‛:即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全面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对老师的评价主要通过四看:看学生选择该课的人数;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展程度;看领导、教师、家长听课后的反响;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教师的教学要求做到‚四有‛: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三看‛: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表现、态度;看学生的学习成果。新滩中学为保证校本课程全面、快速实施,从宣传发动、师资培训、资源提供、竞争激励等方面建立了保障机制,以确保校本课程长期、健康发展。
《新滩小学‚新滩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在指导思想、课程结构、方法措施、实施程序等方面与《新滩中学‚屈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基本相似。《新滩小学‚新滩文化‛校本课程》分为新滩文化与三峡文化、屈原文化与新滩文化、新滩文化与柑桔文化三个门类。因课程的具体内容难易、深浅程度不同而分年段分阶段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新滩小学建立了较为规范、便于操作的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记录卡片和教师校本课程备课模式(表样式)。
(四)、按照新课程计划认真组织实施,确保‚三开‛。今年秋季,新滩中学正式在七年级两个班开设《屈原生平文化》校本课程。新滩小学在一至三年级三个班按课时计划开课,一至二年级每周三节,三年级每周二节。到目前为止,新滩中学屈原文化课程教学完成了屈原的故事与传说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开设的第一节课为‚走近‘屈原文化’校本课程‛,向学生简要的介绍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让学生了解了《屈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和结构,并使学生明白了七年级在‚屈原生平文化‛的开发中,应该做些什么。最后,发给学生《新滩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屈原生平文化’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学习该课程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要求。为搜集、整理好屈原的生平、故事,带领学生走进图书馆查阅资料,发动学生借阅与屈原有关的书籍阅读,摘抄。利用‚十〃一‛假期,采访民间艺人,请退休教师到校现场讲演屈原故事,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并通过填写屈原故事登记卡、办手抄报等形式,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通过一系列的师生动手的实践活动、成果交流,把《屈原生平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推向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经 验 点 滴
(一)、学校高度重视,领导保驾护航,是校本课程开发顺利实施的保证。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学时间给予充分的保证,开学后,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课,并且每小周两节课。二是教学工作量给予科学的核定。考虑到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学校领导规定:一节校本课程相当于两节语文课的工作量。三是学校领导积极参与指导,校长、教育干事、教导主任经常参加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活动,询问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具体情况,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四是教学管理由教导处单列检查、督导。校本课程的备课,直接由教导处检查,督导落实实施过程。五是物力上给予倾斜,为各项实践、研训活动提供物资、经费保障。
(二)、部门紧密配合,教师群策群力,是校本课程开发有效实施的关键。校本课程开发有效实施是我们教师齐心协力的结果,首先,两名指导老师加强集体备课。指导老师团结协作,勤奋研究,积极探索,解决了《纲要》在实施中存在的难以操作的问题。其次,相关教师通力协作。图书管理员熊春林老师年岁已高,身体较差,但为了校本课程开发,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为学生查阅资料大开方便之门,热情为师生服务。信息技术老师周志华,本来工作量就大,为了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不仅毫无怨言,而且主动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其它几名校本课程开发指导老师在教学中积极参与,献计献策,提供了不少的新点子、新方法,解决了许多在实施过程中的难题。
(三)、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出谋划策,是校本课程开发顺利、有效实施的坚强后盾。新滩中学校本课程开发聚着各界人士的心血:(1)县教研室专家精心指导。江全佐老师无论是在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制定上,还是在今秋的实施过程中,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和指导,让我们的教师对开发‚屈原文化‛、‚新滩文化‛课程资源充满信心,使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少走了许多弯路。(2)退休教师热心参与。为丰富搜集资源的渠道,退休教师宋大顺同志到校为学生进行了精彩的讲座,不计报酬,收到了良好的效果。(3)民间艺人积极配合。假期,学生在民间搜集屈原的故事,得到了家长、民间艺人的大力支持,搜集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网上查不到的故事。七年级二班学生冀小莉进三闾拜访屈原庙守庙人徐正端老人,受到徐老的热情接待,而且不厌其烦地为她讲述了屈原勤奋好学、忠君爱国的故事。了解到屈原投江的三个原因。这是书本上难以查找的第一手资料。(4)顾问真诚建议。10月28日,全镇校本课程开发顾问齐聚新滩中学,听取了新滩中学‚屈原文化‛、新滩小学‚新滩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后,建议在开发实施过程中应做到‚三贴近‛(贴近学生的思想、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学习)和‚三立足‛(立足于素质教育,立足于后代的培养,立足于社会的需求),真正领悟屈原精神的内涵(求索、奋进、博闻、强治)和外延(求索、爱国、苦读、廉洁、关爱)。并建议学校采取有效的形式加大对校本课程的宣传力度,让校本课程为家长和社会所接受。(5)县、镇各单位大力支持。镇文化广播站在过去为宣传我镇教育做了大量工作,会上承诺,在今后一定尽力做好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宣传报道工作;长江村主任杜远平和镇直单位负责人对我镇校本课程开发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项创新的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并表示尽最大努力解决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的经费问题。
体 验 感 悟
在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在指导老师的紧密配合下,我镇校本课程开发特别是新滩中学‚屈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呈现出可喜的局面:(1)学生学习方式正在悄然变化。过去,大多数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在教师、家长的高压下完成教学任务,而校本课程开发,学生重在实践,重在主动参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明显增强了。(2)学生综合素质逐步得到了提高。在搜集屈原故事时,我们采取了图书查阅、网上下载、民间采访等多种形式,人均搜集故事10个,其中30多人搜集的故事超过了10个,最多的达15个,最少的也有8个故事。在搜集过程中,学生了解了在图书馆查阅资料的基本方法,学会了上网搜集及下载信息的基本技能,提高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搜集后,学生交流、办报,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3)学生情操受到了陶冶,行为日趋规范。在搜集屈原故事的过程中,学生深深感到:少年屈原勤奋好学,中年屈原勤政为民,老年屈原忠心报国。在教室里,在操场上,说脏话、闲话的人少了,谈屈原、爱学习、爱文娱的人多了。屈原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行为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4)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能力有所增强。在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前,我们教师可以说是眼前一团漆黑,不知所措。经过县、校校本课程培训后,我们才算初见‚光亮‛,对校本课程开发总算有所了解。经过艰苦学习、研讨,制定出《方案》,在实施中,又不断探索,学习,研究,调整,我们对‚屈原文化‛‚新滩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终于有点眉目了,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教师能力明显提高了。(5)、屈原文化校本课程方案在市教育局组织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四优‛评比中获得一等奖。11月5日,全县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教学观摩会在我镇召开,新滩中学、新滩小学介绍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案,其中两节观摩课得到所有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不过,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惑:一是如何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科学的评价,特别怎样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评价在新课程中是一个令人关注,也是一个难以把握的课题。校本课程又是一门重过程、重实践的综合性课程,这无疑增加了评价的难度。我们虽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制定了一个形成性评价表,但明显感到还很粗糙,不系统,不科学,操作性不够强。二是开发条件受到制约,增添了实施的难度。学校虽有微机室、图书馆,但相应资料却很少;微机虽可上网,仅利用上课时间远远不够。本地经济落后,文化氛围不浓等诸多因素,严重地制约着校本课程的开发。三是教师的素质与时代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太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校本课程更是如此。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明显感到吃力,付出的很多,收获的却很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变革,变革难免会遭遇困难。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有利于特色学校形成、有利于教师个性的养成、有利于培养多样人才的校本课程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全新更需要我们去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新的挑战面前,我们需要努力,也一定会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新路子。
屈原镇中心学校
二00四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