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论凉州教育之四

时间:2019-05-12 08:43: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论凉州教育之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论凉州教育之四》。

第一篇:十论凉州教育之四

十论凉州教育之四:乡镇级教育管理机构的“七宗罪”

乡镇级教育管理机构的“七宗罪” 最近对某乡镇的教育状况做了一些调查,发现乡镇级的教育管理机构——教育管理服务站(名称因地而异),存在着若干严重问题,成为发展农村教育的桎梏,成为实现教育公平的障碍。在此,借用天主教教义中的“七宗罪”一说,将这些问题罗列出七条,并提出自己的一些革新建议,希望能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关注农村教育,关注教育改革。罗列的这些问题不针对任何具体的人,以避免告状诬陷之嫌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作者头脑冷静、心情平静,绝没有发牢骚、泄私愤的想法。

一、学区站长学历低、岁数大、思想僵化。建议通过公开选拨的方法,在教师队伍中遴选水平高、思想新,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爱教育、懂教育的教师担任。一个优秀的学区站长必然使一个乡镇的教育焕然一新,而一个腐败的学区站长只能祸害一个乡镇的教育,在监督缺失的情况下就会成为为害一方的“土霸王”。武威出了个名人焦三牛,副县级的领导都可以公选,区区学区站长就不能公选吗?

二、学区配备专车、专用司机,耗费教育经费。学区站长不知是个什么级别,竟然有资格配备专车?学区作为非盈利的教育管理机构,凭什么来养车养人?相关的经费必然要转嫁到各个学校,挤占原本就捉襟见肘的教育经费。建议立即辞退司机,把车辆公开拍卖,用拍卖获得的钱建立一个教育慈善基金,用来资助农村贫困学生。

三、人员冗余,人浮于事。各个学区人数不一,有的学区服务站竟然有6个人:站长、副站长、会计、工会主席、打字员、司机。6个人已经足以撑起一个小学低年级的教学点了。而且人数多,导致下面的学校公务招待费用负担沉重,公款吃喝开支居高不下。学区6个人加上学校的几名领导,一吃就是一大桌。建议立即精简机构、裁撤人员,将学区的工作人员控制在3人以内,将富余的人员分流到最缺人的教学一线。建议明确公务用餐制度,坚决杜绝公款吃喝。建议在教师当中公选工会主席,使工会主席能够为教师的利益说话,真正为教师服务。

四、学校领导的选拔没有严格规范的制度、腐败严重。对于小学校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的人事任免学区站长大权独揽,没有一个完善的制度,导致一批会钻营、会花钱的教师占据领导岗位,而大部分教师缺乏正常的职位晋升途径。建议在各个学校除教导主任、总务主任之外,设立德育主任、教研主任等岗位,以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所有的主任岗位,都要通过公开选拔产生,建立由学区学校领导和学校全体教师投票差额选举的制度,在学校里率先践行直接的竞争性的选举。而学校校长的产生,则在主任级领导中公开选拔,形成一种良性的人事秩序。避免有的教师直接升任校长,缺乏必要的历练,工作能力难以服众,而有的中层领导因上升无门而消极郁闷。

五、教师职称的评定缺乏监督、腐败严重。因为教师职称的评定与工资收入直接挂钩,所以是教师极为关注的问题。有的地方在这个方面腐败严重、教师怨声载道,甚至流传着“中级职称一万元,高级职称两万元”的行情。建议建立公开透明的职称评审制度,同时增加职称分配名额。在职称评审中要向一线教师倾斜,避免评定的中学高级教师、小学特级教师竟然在领导岗位上混吃混喝,或者在家里休息,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

六、各学校师资配备不均衡,人为制造教育不公平。教师人事制度管理混乱,请假随意。在农村,各个学校的各方面条件差异很大,比如有的学校在公路沿线,交通便利,有的学校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作为教育管理机构,不考虑教育公平,却在教师分配调动问题上只认金钱、只认关系,好的学校人员超编,师资质量也好,差的学校人员紧缺,而且常常为老弱病残。学校条件的差异,使得教师的调动被当做一种惩罚的手段,那些工作能力、特别是交际能力有所欠缺的教师往往被从中学调到小学,从好的学校调到差的学校,这可以说是对“流放”,“发配”等古刑罚的复活。加上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被调动的教师往往会产生被排斥、不被认可的心理,有的破罐子破摔,有的愤世嫉俗,有的甚至引发抑郁等心理疾患。有了这些反面事例,部分教师为了不被调动,就会奴颜婢膝,巴结领导。正是这种管理机构的邪恶力量,使得尊重教师和教育公平成为装点门面的口号。建议一个乡镇要在现有教师数量和现有学生数量的基础上,计算确定师生比例,严格按照师生比例分配教师,建立教师的定期轮岗制度,对于在条件恶劣的学校工作的教师要形成激励机制。学区对于教师的请假极为随意,有的老教师年老体弱,想请假却请不了假,有的教师年纪轻轻、无病无灾,因为有钱有门路却在家里休息,享受着温总理都羡慕的带薪休假。这种“该请的请不了,不该请的请得了”的状况,导致教师队伍心理失衡。

七、实行期末统考制度,按分数对教师进行奖罚。考试本身没有错,但是按照分数进行经济奖罚祸害无穷。这种做法反映出领导方式的简单粗暴,以分数论英雄,淡漠日常的教学和教研,将应试教育推向极致,让素质教育寸步难行。这种做法是对学生的极大身心摧残,也是对教师的极大身心摧残。教师为了一个好分数,争好的班级,争好的学生,争好的科目。为了好分数,教师很容易和学生对立,体罚学生的事情时有发生。每学期大概在14周之后,科学、思品、甚至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就停了,教师组织学生为期末统考备战,做大量的试卷,造成学生课业负担重、经济负担重,厌学逃学现象频出。等到考试结束,分数好的洋洋得意、分数差的垂头丧气,教育成了一个肮脏的名利场。建议取消学区的考试奖罚制度,在组织完期末考试后,把对教师的评价权力下放到各个学校,放弃以分数论英雄的做法,各个学校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制度,从师德师风、教学教研、兼职工作、出勤、工作量等各个方面评价,教学成绩只占适当部分,而且也不是仅凭分数,还要参考学生的评价,家长的评价等。

总而言之,乡镇级教育管理机构积弊重重,不改革的话,农村的教育真的就毫无希望可言了。我们要办群众满意的教育、要办政府满意的教育、要办学生满意的教育,更要办教师满意的教育。而要让教师满意,消除教师队伍中的怨气,改革教育管理机构无疑是重中之重和当务之急。只有提高教师队伍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教师才能对学生有爱心。只有让教师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让学生学会公平正义。只有调动起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育改革才能推行下去。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成为一个薄弱环节,而积弱积贫的农村教育更是成了“阿克琉斯之踵”。要发展农村教育,实现教育公平,改革乡镇级的教育管理机构就是一个突破口,并由此撕裂僵化的体制。对于乡镇级教育管理机构,其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区县级教育局,因为其中的种种利益纠葛,想必是缺乏改革的动力和意愿,所以在当前的体制之下,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真正发挥其指导监督作用,形成一股中立的第三方力量,倒逼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才能避免教育部门成为一个自我封闭、不求变革的“大院”。

第二篇:浅论凉州社火

《浅论凉州社火》写作提纲

董兴研

【写作目的和意义】:活跃在丝绸之路重镇-武威的凉州社火,以其独特的形式,为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增添了许多喜庆与欢乐的气氛。本人就凉州社火的由来,结构,发展演变过程,程式内容及文化内涵进行简单的探讨,希望凉州社火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喜欢。让更多的人去研究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结构】:

一、由来传说

二、传统结构

三、演变发展

四、程式内容

五、文化内涵

【结论】:凉州社火积淀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不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体现了一种豪爽、纯朴、讲究礼仪而不乏风趣、幽默的民风,洋溢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特征,象征着人们对和平、繁荣、昌盛的美好生活的赞美与向往。它将以更强的生命力,一代代演绎传播下去,愈兴愈盛。

浅论凉州社火

董兴研

【内容提要】:每当春节到来的时候,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传统社火就伴随着送暖的春风和欢乐的锣鼓出现在城镇和农村,为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节日气氛。而流行于武威市各县区,特别是凉州的社火以其形式独特、队伍庞大、装扮古典、表演古朴而自成一格。它明显的保留着这个丝绸之路重镇上古典西凉乐舞遗存的痕迹。凉州社火不仅是凉州人民文化娱乐生活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凉州人民生活日益富裕的象征。从春秋战国兴起演变到今天,凉州社火以它旺盛的生命力谱写着凉州文化的新篇章。

【关键词】:凉州社火

传说

结构 内容

内涵

自西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并置凉州刺史部起,凉州-这颗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就一直是河西乃至西北地区的政治文化重镇。凉州文化遗存丰富,底蕴深厚,浩如烟海。而凉州民间民俗文化更是凉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内容丰富,分布广泛,而且有相当一部分至今与凉州百姓的生活紧密相关。凉州社火便是凉州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本人是就凉州社火的由来传说,结构,演变过程,表演内容及经过和文化内涵等进行了浅浅的探讨,以期专家教授指正。

一、由来传说

相传宋朝初年,杨家将与胡寇激战于古浪峡后,退守到凉州古城——姑臧城。胡寇将杨家将围困多日,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危在旦夕。守将苦无良策,这时一位部将挺身而出,说愿意突围出去搬粮草救兵。中午时分,城门大开,只见走出一队人马,旌旗飘摇,鼓乐喧天,扮装特别。前面一伙人围着一位官府老爷打扮的人,前趋后恭。随后跟着的人有的敲腰鼓,有的击铜鼓,有的打手锣,着装犹如戏台上的武士裙钗,吹吹打打,好不热闹。其后跟着的大头队、金刚罗汉、道士和尚、名臣良将各色形象都有。最后面的一拨人则脚踩高跷,也装扮成历史人物或戏曲人物的模样。围城的敌人一看这个阵势,纷纷围观热闹。就这样,这队人马就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巧妙地突围出去,搬来了救兵粮草,打败了敌人,保卫了凉州城。后来,人们就用“闹社火”来纪念这次突围。

二、传统结构

凉州民间闹社火,一般在正月初六开始,叫“妆身子”,一直到正月十五结束,叫“卸身子”。“妆身子”和 “卸身子”前,要举行盛大的仪式:点燃一堆堆麦草火,放鞭炮,所有参与者从火上迈过去以示驱邪;会长(闹社火的组织者、指挥者)致辞并代表众人祭天、地、神。

凉州民间传统社火队的结构一般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社火的前导部分。打头的是“春官老爷”,一般人都称之为“老爷”。“春官”是封建社会对礼部的别称,掌管礼仪、祭享、贡举、外交等职。闹社火多是在春天,又是文化活动,当属份内之事。“春官老爷”是社火队的总领队,担负着统领指挥整个社火队的重任。按照民间的传统习俗,“春官老爷”必须由当地辈分大而且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德高望重者担任。因此,在社火队里扮演“春官老爷”是一份难得的殊荣。在闹社火前,社火队(民间又称元宵会)的头一件大事就是推选 “老爷”,然后由会长亲自将大红请帖郑重其事地送到入选人手中。入选人为人谦虚,必须略有一番推诿,而后答应下来。为了不负众望,入选“老爷”在接到请帖后还要有一番认真准备的过程。待到社火开闹时,每天早晨社火队的人要敲锣打鼓,燃放炮仗,前往请“老爷”。“老爷”装扮齐整,欣然就位,率领社火队,红红火火,走乡串户,正式开闹。每天闹完社火,社火队的人还要敲锣打鼓送“老爷”回家,“老爷”家要设宴款待。

说起“春官老爷”的打扮,还有一定的讲究。古时候,“春官老爷”的服装是朝廷命官的打扮,头戴乌纱帽,身穿红蟒袍,还坐一顶四人的抬的官轿。清朝时候,则穿满清官员服装,坐七品官轿。民国时候,穿长袍马褂,头戴礼帽,架一副茶色眼镜,手执一把折扇或鹅毛扇。官轿前,排列着全套仪仗执事,左右护卫手执写有“回避”、“肃静”或“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字样的虎头牌。另外还有道锣、探马、包子、门子、衙役等一班人前拥后卫,俨然一派官员出巡的威仪。到后来,这些人员逐渐有所裁减,如轿子、马匹及仪仗执事等不再出现了,但道锣、探马、包子、门子、衙役等依然如故。增加了“陪老爷”(一般由“春官老爷”得嫡亲兄弟担任)。“春官老爷”仍在社火队里享有绝对的权威。

第二部分是鼓乐队,一般由大锣、大铙、大钹、铰子、长号、唢呐等组成。这支队伍的打扮比较随便,并没有一定的讲究,只要求衣服以红色、黄色等鲜艳色彩为主,再配以其它颜色。社火队行进表演时,配以锣鼓音乐,表演的人们按锣鼓音乐的节奏扭摆踏步,左右摇晃,显得十分的热闹和谐。

第三部分是天公和天母。天公和天母的扮者是一对农家夫妇。天公扛着锄头,拿着木锨;天母提着篮子,拿着笤帚凉州民间传说天公和天母是司农之神,专管人间耕农之事,象征着勤劳与智慧,他们行进之地,来年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天公和天母的表演动作十分逼真生动,天公挥锄耕作,握锨扬场,嘴里还唱着;一扬风调雨顺,二扬五谷丰登等企求丰收的歌谣;天母撒种扫地,二人边唱边舞,真个是“夫唱妇随”。

第四部分是腰鼓队和蜡花队。腰鼓队也叫鼓子队,打鼓人被称为鼓子匠。鼓子匠一般为古代武士打扮,身穿黑色双排扣武士装,足蹬长筒靴,头戴黑色英雄巾,上扎红绒花,各背一面羊皮鼓,双手执鼓锤,边行进边打鼓表演,动作粗犷有力。鼓子队的人一般为8至16人,有些为32人甚至更多。蜡花队的人与鼓子匠的人数相同,身穿彩色女袄裙,一手拿一面手锣,一手执锣锤,锣锤上系一条长长的彩绸,敲起小锣,舞姿翩翩,彩绸飘飘,十分动人。队前有傻公子和丑婆子领头表演。傻公子和丑婆子的化妆和表演都非常滑稽可笑:傻公子一脸傻相,憨态可掬;丑婆子丑态百出,令人捧腹。他们相对扭舞打浑,为社火队增添了许多 “笑料”。傻公子和丑婆子的表演是社火队里最精彩,最吸引人的,特别是两对和多对社火队相遇时,要展开对舞,互相迎接,以示礼貌。这时,傻公子和丑婆子便使出浑身解数,傻者愈傻,丑者愈丑,将各自的特点表达的淋漓尽致,引得观众捧腹大笑,赞不绝口。

第五部分是和尚队,也叫大头队。和尚队一般穿僧衣戴僧帽,也有戴面具的。金刚穿武士装,戴头盔,手拿降魔杵、钢鞭、画戟等武器,人数一般为8至10余人,表演时,和尚模仿十八罗汉的各种神态舞蹈,金刚作武术表演。

第六部分是百色队。这是社火队里最随便也是最丰富的一队,这一队由三教九流,七十二行各色人物组成,大部分扮成传统戏剧故事,如唐僧取经、白蛇传、桃园结义、八仙过海等。这一队的人数最多,大约在五六十人至七八十人乃至百人以上。表演时,百色队在紧锣密鼓声中跑大场,在四门斗敌、五典坡、六月雪、七巧会、八阵图、九穿梭、十面埋伏、八角茴香、蒜瓣子、双龙会等很多花样,使观者眼花缭乱,赞叹不已。

第七部分实际上只有一个人,这是一个贯穿全队、活跃全局的人物,即所谓的“膏药匠”。这个角色是游方郎中打扮,一手执蝇拂,一手摇串铃。他的主要职责是随时随地制止乱挤乱闹的人群,协调指挥各队表演,起着维护秩序和照料全局演出的作用。在新到一个表演场所,或在各种表演的间隙中,“膏药匠”能触景生情的现编现唱“秧歌子”。“秧歌子”多为四句一首,内容大多为颂春节、贺太平、恭喜发财等吉庆词语,但要唱得切合实际,具体生动,诙谐幽默。长于此道的人,往往妙语连珠,好曲连台,博得观众齐声喝彩。在社火队中,“膏药匠”是古代凉州民间对医生的代称。凉州王蛤蟆膏药非常有名,可能与此有关。因此,这个人物既拥有联络社火全局的职能,又象征着驱瘟散疫、促进健康的良好祝愿。

传统社会中又一个非常有趣的角色叫“瘟神爷”,打扮如小丑,反穿羊皮袄,腰别长烟袋,背负大口袋,每到一家便到处游走,以祈带走瘟疫,保一家平安。主人常备馍馍装入其口袋。这一角色常是家境贫寒的人或单身汉扮之。

三、演变发展

凉州社火的内容和表演形式,也是随着社会历史的进程而逐步演化发展的,与传统社火相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先导部分最先是横幅,上写社火队名,应时标语,如“**村社火队”“坚持***”等,然后是彩旗队,大约二十多人举着五颜六色的彩旗,引导社火队行进。打横幅和举彩旗的人穿着不是很讲究,大致统一即可。其后是鼓乐队,由大鼓、大锣、大钹、大镲、唢呐等组成,他们穿着多以武士装为主。

紧随鼓乐队的是会长们,然后是衙役、门子、板子、“扫殿猴”,打扮与传统差别不大。而“老爷”的变化就大了;不再穿官服、戴官帽、坐官轿,改穿长袍马褂、戴礼帽、挂墨镜,手执折扇或鹅毛扇,官轿也没了。而且“老爷”也变成了两位,增加了“陪老爷”,人们称之为“大老爷”,“二老爷”。但是拜请“老爷”的庄重程度和“老爷”在社火队中的权威并没变。表演是“大老爷”在左,“二老爷”在右,统领着社火队的两队人马。

接下来是傻公子和丑婆子打头的鼓子队和蜡花队,其装束打扮和传统无二。但现在与过去相比,增加了棒槌队和霸王鞭队。棒槌由木棒制成,缠上彩色塑料纸带,两头扎上小铁圈和小铃铛,表演时随鼓乐舞动,哗哗有声。棒槌队和霸王队多由十二三岁的孩子扮演,着装一如小武士,以增加社火队的气势和活力。或许还有更深的意味,就是通过他们的参与,在耳闻目染中把社火技术传下去吧。

再下来一般是大头队。现在的大头队不仅扮罗汉金刚和尚,各种人物脸谱造型都有,他们随鼓乐节奏左摇右晃,前俯后仰,憨态逗人。

接着便是跑旱船队。其实这一队就是从传统的百色队演变而来。旱船由木棍绑制,裹上各种彩布,形如船舱。跳旱船时每船有一艄公和一女眷组成,常是船随艄公而行。旱船队中杂着各色人物组成的百色队,装扮成戏剧人物等,最有趣的要数“猪八戒背媳妇”和“张公子背老婆”了,那神态、动作无不令人发笑。

跟在最后的一般是高跷队。高跷由一米五高,长宽在五至六厘米的方木棒做成,离地一米处开铆,横置一小木棒用来踩脚之用,下部削成圆形,上部推成扁平形,表演时用布带或细绳捆绑在脚上即可。高跷队的装束扮相多以戏曲人物为主,大部分直接着古戏装,除西厢人物、三国人物、水浒人物等外,生、旦、净、末、丑、文臣武将、公子小姐、大神地煞等人物形象都有。这是一项危险大、刺激大的活动,常选一些年龄适中,头脑机灵,甚至多少有些功夫的后生来扮演。高跷队的表演相对而言动作不大,随节奏行进即可。但也有艺高胆大的表演者,脚踩高跷,健步如飞,模仿人物特征,表演各种动作,确实令人赞叹。由于高跷队表演自由,由居高临下,往往又能起到制止人们混乱,维持秩序的作用。记得我们十岁左右,第一次见到社火时,高跷队员就成了我们当时心中的偶像。每天跟着社火疯跑回来后,便仿照着大人做了一副高跷,只是较矮,总高也就一米左右吧。然后就是自己踩高跷玩耍,课余闲暇时还要比赛,惹得更小的或没有高跷的小伙伴们眼馋,而自己那份自豪也无以言表。

近些年来,社火队又增加了舞龙队和舞狮队。舞龙队一般由两条龙组成,每条龙需十多人。行进途中一般舞龙队很少表演,只是上下盘旋随戏珠移动。到了一定的场所后,两条龙才绕场翻腾,或相对迎舞,进行表演。舞狮队由两人扮成的大狮子两对或四队,加上一人扮成的小狮子若干组成。每只大狮前均有一人持彩球引舞,引舞人多穿红色彩装武士服,由擅长翻跟头,懂武术之人扮演。狮子队行进时多随鼓乐节奏走十字步,狮头左右摆动。大狮子表演时多对舞,或扑、或咬、或挠、或抱,表现出雄狮的勇猛之势;小狮子表演时相对自由,可独舞,可对舞,也可群舞,或撕打、或嬉戏、或追逐、或滚爬,形态逼真,惹人喜爱。

从前社火多在农村闹,这些年城里也有各社火队,多由各大单位、企业组成。人数,规模都很大,更增加了大型的彩车队和芯子表演。彩车队一般由大卡车或客车四周围上幔布,写上标语或画上各种图案,随社火队缓缓行进。大卡车车厢里放一面大鼓,几名武士装扮的人同时打鼓,并配以锣镲,与社火队前面的鼓乐队呼应,既壮声势,又使前后节奏统一,步调一致。芯子也是在大卡车上用脚手架或钢筋焊成架子,并用彩布做成山水草树,花鸟兽畜等各种造型,然后把人的腿脚固定在架子上即可。芯子上的人多扮成历史人物或戏剧人物,随社火队表演一些简单的动作。做得好的芯子不仅神态尽备,而且高达十几,二十几米以上,表演的人不知感觉怎样,看的人往往在叫好余替他们捏着一把汗。这几年的一些企业更是奇招迭出,接闹社火之机宣传企业产品和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如皇台酒厂的皇台巨龙长几十米,高三米左右龙头如大卡车,龙身由两米长的扣节组成,节与节之间用铁链相接。表演时龙头由四人推,龙身每节由两人推,共需上百人,可见其规模之大。

四、程式内容

每年腊月二十三日进入小年后,各村若准备闹社火,首先就要成立社火会,商量事宜。会长们通常有村组领导,社火老把式及村上有名望者担任,由他们推举“老爷”人选,选拔各部分人选的角色分配。被挑上的人是拿一定报酬的,酬资多由各小组,村上及个人捐款筹集而来。“老爷”必须由会长们持请帖登门去请,而其他角色则由各小组长通知。

年前还要进行排练,主要是腰鼓队、蜡花队、棒槌队、霸王鞭队、大头队、旱船队等进行穿插、行进、对舞等练习。

到了正月初六,社火就正式开闹了。

每天早晨,会长们带领社火队先到“二老爷”家去请“老爷”,在院中敲打一阵后,只见“膏药匠”高高跃起,蝇拂用力向下一甩,全部鼓乐顿时停下来。会长们俯身前驱,起一声“社火请老爷啦”!就见“老爷”全副武装,由儿子们挟出。又听得“膏药匠”一声喊:“膏药啊!”鼓乐齐鸣,社火队便在“二老爷”的带领下,如以上程式去请“大老爷”。

之后,两位“老爷”边统领社火队正式开始 “闹社火”。农村中的“闹社火”主要是“串庄子”、“拜人家”和“会社火”三种形式。

“串庄子”就是社火队到各小组的村庄上去游一遍。社火队每到一个庄子时,庄子里早就酒水净路以待,庄上的成年男子们齐聚到村口,放起篝火,点燃鞭炮相迎,首先与会长们相拜作揖。扛架子(肩与肩相碰),口中起喊“迎社火喽!”然后上前拜过“老爷”,社火队便在庄子的四街八行行走串庄子,一边串一边敲打表演。串完庄子后,还要到井上去请“老爷”给“龙王爷”上香,然后再回到庄子正中的十字路口表演一番。村子里的男女老幼这时也到社火队一起载歌载舞,祈盼社火队给庄子上带来好运。鼓乐在“膏药匠”的指挥下停下来,“膏药匠”就开始“卖膏药”了,也就是唱祝福的歌,诸如“**队的同志们听我言,社火到庄子上来拜年,祝愿家家百业兴旺,祝福人人身体健康!”之类。其后请“老爷”在方桌前敬香奠酒,以谢水土之神,保各家平安康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最后,由组长带领村民给社火队的全体人员敬酒、烟、并将各家最拿手的菜食端出来招待社火队。当几个庄子串下来,那些酒醉微微的人们在鼓乐节奏中起舞,并作出各种滑稽的动作时,“串庄子”便达到了高潮。

庄子串完后,往往还有一些家境较好、或知名人士、或家中多灾难者,便要把社火队请到自己家中闹一闹,以求全家安康,家业兴旺,这就是“拜人家”。一般是会长们陪“老爷”们进入后到家中上房上香,腰鼓队,蜡花队等在院中表演,其余在庄门之外。鼓乐停下之后,“膏药匠”要“卖膏药”,唱词如“***呀听我言,社火给你家来拜年,祝你全家都安康,五谷丰登,百业兴旺!”人们则齐应“好啊!”然后就是拿酒、烟、糖、茶招待社火队,“老爷”和会长们常在上房单独招待。

最热闹的当属“会社火”了,就是由两支或更多的社火队一起表演,到了今天,彩旗飘扬,锣鼓喧天,场面很大。各队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把别的社火队比下去,格外卖力。前面的大鼓大锣敲得震天响,腰鼓匠的鼓锤抡上了天,蜡花队的手锣把手都震麻了,霸王鞭耍得尘土飞扬,踩高跷的在场中来后飞奔,旱船和大头们舞得晕头转向。最精彩引人的还是“傻公子”和“丑婆子”的表演,他们使出浑身解数,尽显各自的特点,傻者愈傻,丑者更丑,表现淋漓尽致,常引得观众捧腹大笑,赞不绝口。而最终的压轴戏仍是“卖膏药”,看哪队的“膏药匠”唱得词最好,最切合当时的情况。会社火时,几支社火队还要相互穿插渗透进行表演,这时常会使观众眼花缭乱。围观者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表演者各尽其力,各展其能,空中彩旗飘动,地上鼓乐喧天,那欢庆热闹的场面令人久久不忘。

一直闹到正月十五,社火才能结束,这就是“歇社火”。先要到附近的庙上去大闹一番,由“老爷”上香祈祷各路神灵赐福降瑞,然后再把“二老爷”送回家,再送“大老爷”回家,最后其余人员到村委会门前集中,把所有行头收起,社火就歇了,大家盼着明年的社火再闹起来。

五、文化内涵

凉州的社火从产生到后来的演化,都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内涵。

从选“春官老爷”、“蜡花女”课余看出传统“春官 制度的影响;从天公天母,可以看出重视农耕的思想在凉州这块“米粮川”的深入;从大头队,高跷队等角色装束可以看出传统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历史文化、戏剧文化队凉州人民生活的影响;而从“膏药匠”、“傻公子”的身上可以看出凉州人民尊儒尚文,求医祈福的传统思想;从腰鼓队,霸王鞭队的表演中,则透出的是凉州人民崇武尚忠的侠义豪气。

其次,社火这种社区文化活动,有利于保护地方文化特质和文化遗产,体现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使人们在参与中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形成集体观念和行为事象等人文传统思想。

第三、社火是缔结,调适乡邻,社区,团结人民,融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它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总之,凉州社火积淀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不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体现了一种豪爽、淳朴、讲究礼仪而又不乏风趣,幽默的民风,洋溢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特征,象征着人们对和平、繁荣、昌盛的美好生活的赞美。凉州社火它将以更强的生命力,一代代演绎传播下去,愈兴愈盛。

参考文献:

张效林、王其英主编.西部明珠——凉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7 赵永红、陈永坚主编、赵以武著.武威历史文化丛书——五凉文化.甘肃文化出版社.2002.8 赵永红、陈永坚主编、杨若冰、冯天民著.武威历史文化丛书——民俗风情.甘肃文化出版社.2002.8

第三篇:凉州词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赠花卿》 唐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润物细无声。花重锦官城。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乌衣巷 唐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秋夕》 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乐游原 唐 李商隐

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第四篇:凉州词

枫桥夜泊 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题临安邸 林升【宋代】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宋代】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衢道中 曾几【宋代】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凉州词

王翰·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第五篇: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唐)王翰(唐)杜牧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yǐ〕微风。桃花一簇(cù)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渔歌子(唐)张志和 枫桥夜泊(唐)张继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苏轼)

凉州词(唐)王翰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yǐ〕微风。桃花一簇(cù)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渔歌子(唐)张志和 枫桥夜泊(唐)张继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苏轼)

下载十论凉州教育之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论凉州教育之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论★

    教育论 最成功的教育是让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眼睛只盯着个别学校,让个别人体验成功,让大多数人品尝失败的教育,绝不是成功的教育。 进行师德建设要提高职业入口......

    论教育

    论教育选自《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许良英、赵中立、张宣三译。本文是爱因斯坦于1936年10月15日在纽约州立大学举行的“美国高等教育三百周年纪念会”上......

    人生十论读后感

    前言:钱穆的《人生十轮》较之于《爱的艺术》算得上是十分好理解。(这很有可能是母语和外文翻译的区别导致的)《人生十论》里面的“物与心”和“如何安放我们的心”两章尤其引人......

    论十八大精神

    论十八大精神 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这次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大会作了报......

    十论抓落实[范文模版]

    《襄阳日报》龙仲平文章 十论抓落实 落实决定一切 ——一论抓落实 龙仲平2013年是襄阳的落实年。这是市委、市政府基于现实考量而作出的科学判断和正确决策。 “两个中心......

    企业文化的经典十论

    企业文化的经典十论来源:价值中国网 作者:谢振山任何一项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都要持续深入地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如何做”这三个基本问题。本文结合自身对企业文化......

    《人生十论》读后感

    《人生十论》读书笔记学号:2014015093 班级:广告141 姓名:刘一婧第一章人生三路向这章钱穆对人生定向的前提是:人生只是一个向往,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没有向往的人生。向往必有对象......

    企业文化十论5篇

    企业文化“十论” —关于企业文化“是什么”、“为什么”和“如何做” 任何一项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都要持续深入地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如何做”这三个基本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