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六年级语文下册6《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教案鄂教版
6《沿着红军走过的路》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2.体会词语的感情,能用“心急如火”“跋山涉水”写句子。3.默读课文,体会红小鬼在追赶大部队的路途中表现的坚定的志向,顽强的毅力以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叙事的顺序,并找到富有感情的词句,体会其中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能反映儿童团员有志气、有毅力、勇于面对困难的语句,体会词句蕴含着的感情色彩。
部分
课前
课中学习(自主、合作10-15分钟)
教师(导)
课前预习:
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自己不明白的字词。
3想一想,课文主要描写了谁?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情况
二、合作探究
1、他们为什么要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
2、他们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途中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克服?勾画相关语句,使你感动的是什么?
3、学到这里,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这些儿童团员们说
4、为什么说他们是“党教育出来的英雄少年”?
学生(学)
1、看到课题,你想到了哪些问
题?通过预习,你解决了哪些问
题呢?
2、我会认的字:
3、我理解的词:
4、收集一些有关毛竹的资料或小
故事
1、小组学习读下面的词语: 广昭战役 陕南战役 嘉陵江战役 胜利捷报 暖风煦煦 春意盎然 瘆人 龇牙咧嘴 阴森可怕 神龛 跋山涉水 餐风宿露
2、课文描写了一群()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大部队
3、儿童团员(),饿了,就();累了,就(),怕了就()。课中展示(展示、交流15-20分钟)
课中反馈(反思和总结5-10分钟)
教师课后反思
1、交流上述问题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2、,课题“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有没有更深的意义吗?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
广昭(zhao zhao)掐尖(qia xia)豺狼(cai chai)
二、组词
婉()陷()泼()冽()
豌()掐()跋()咧()
三、多音字填空
干()馒头 调()皮 供()应
干()活 调()查 供()品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几个词,概括了儿童团经历的磨难,历时三个月说明(),行程1000多千米说明()
第二篇:2015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19《空城计》教案 鄂教版
《空城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有关常识和《三国演义》。
2、理清小说故事情节,把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3、能通过细节描写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教学重点
1、通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小说阅读方法。教学难点
1、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人,他:骗曹操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运粮草木牛流马,定南方七擒孟获„„这个人是谁?(诸葛亮)
诸葛亮历来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三国演义》,见识他过人的智慧和超人的胆略!我们来学习《三国演义》之《空城计》
二、走进小说
《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历史白话小说,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小说的知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其中情节又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二、走进《三国演义》
1、《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从东汉至西晋约100年的政治、军事、外交的斗争故事。它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2、诸葛亮介绍:字孔明,外号卧龙先生,三国时蜀国的丞相。刘备三顾茅庐请他下山助蜀国一臂力。孔明出山之后,助刘备打了许多胜战仗。论才智,他无人可比。曾多次以智将敌军打退∶如空城计,草船借 箭,火烧新野 等,确实是一名难得的贤士。
3、司马懿介绍:司马懿是魏国的名将,才智多变,文武双全。虽然为魏国立下不少汗马功劳,但是一心却想毁灭魏国,建立自己的王国,以便统一三国,建立新王朝。
四、了解时代背景
三国时期是一个混乱和割据的时期,形成了以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分别由曹操、刘备和孙权掌权。
五、检查预习效果
1、注音
司马懿yì 旌旗jīng 城铺pù 妄行出入wàng 擅动shàn 鹤氅chǎng 纶巾guān 焚烧fén 笑容可掬jū 麈尾zhǔ 远遁dùn 言迄qì
2、解释词语
妄行出入:不遵守规定,随便进出。
笑容可掬:形容满脸笑容。蜂拥:像蜂群一样拥挤。分拨:分派。
失色:因惊恐不安而变了脸色。骇然:惊恐的样子。言讫:说完。
六、观看影片并复述故事
1、尽量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故事。
2、为什么要施空城计——怎样施空城计——中计人的反应——施空城计的结果。
3、空城计》故事简要
(1)话说魏国的司马懿率十五万大军压进孔明的西城下,蜀国的众官员大惊失色,惟独孔明不动声色。(2)他叫军士把军旗收藏起来,叫部队的将士们不能大声喧哗,同时大开城门,每个城门叫二十个兵扮作百姓打扫街道,然后自己带着两个书童在城门上弹琴。(3)司马懿到了西城门下,发现孔明的城门大开,并且看见他悠闲地弹琴的样子,以为有埋伏,就不听儿子司马昭的劝告,赶紧叫部下退兵。(4)孔明等司马懿退兵后,拍手大笑,笑司马懿无能。
七、理清小说情节
课文的情节围绕诸葛亮施空城计展开,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你能划分出来吗?
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1、提炼词语,概括段意。步骤:
(1)精读第一段,画出关键语句。
司马懿、十五万大军、望西城而来、孔明、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2)把语句组合后进行提炼压缩。
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兵临城下。
司马懿兵临西城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兵临西城-----兵临城下
2、总结方法,概括大意。
提炼概括法:
画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组合后进行提炼压缩;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尽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分别概括其他各层层意。
第二部分:临危施计(2)
第三部分:司马中计(3、4)
第四部分:孔明释计(5、6)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请用四个字概括出各部分的大意。
二、细读课文,分析课文
(一)读第1段,思考:
1、孔明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施“空城计”的?
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 2
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
2、在这种危急时刻,众官的表现又怎样?写众官的表现有何作用? 作用:对比衬托孔明的临危不惧、镇定自若
(二)读第2段,思考:
1、哪些语句再次表明魏军来势汹汹?
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
2、孔明是如何实施空城计的?表现了孔明的什么?
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表现了孔明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三)同桌讨论,想一想,议一议
1、找出并朗读文中描写诸葛亮“三笑”的语句。并加以分析,揣摩诸葛亮当时的心理活动 笑容可掬(3):故作轻松
(想:别看你司马懿带来十五万大军,我只有一座空城,但你决不敢攻进来。)抚掌而笑(5):如释重负(侥幸)
(想:别看你司马懿带来十五万大军,我只有一座空城,但你决不敢攻进来。)拍手大笑(6):自豪、嘲笑
(想:我以一座空城就吓退司马懿,还要让他吃个败仗,司马懿你真是太傻了也。)
2、诸葛亮巧施空城计,弄险成功,主要原因是什么?
作为老谋深算的魏之名将司马懿为什么会中计失败? 诸葛亮:知己知彼,对司马懿的心理、行为了如指掌,更重要的是他能随机应变、出奇制胜。司马懿:谨慎却多疑,对诸葛亮的了解并不全面,不能灵活变通,并刚愎自用,不听他人意见。
3、你认为诸葛亮、司马懿各是怎样的人物形象?作者运用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请找出相关语句加以朗读、分析。
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临危不惧,处乱不惊 司马懿:老谋深算,生性多疑,骄傲自负,不知变通
三、归纳主题
本文通过写诸葛亮面对强敌巧设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的故事,赞颂了诸葛亮临危不惧、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灵活变通的才能。
四、拓展延伸
比一比,谁找的歇后语多!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五、随堂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红色的字:(1)孔明分拨已定()(2)孔明乃披鹤氅()
(3)莫非诸葛亮无军()(4)众官无不骇然()
2、翻译下列句子:
(1)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2)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
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____的开篇词。
4、《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_____。
这4
第三篇:春六年级语文下册13《二泉映月》教案鄂教版
13二泉映月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
4、了解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学习作者描绘琴声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第四自然段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经过是教学的重点;
2、第五自然段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乐曲的丰富内涵,并能熟读成诵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前置学习要求、内容。(附后)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民间艺人阿炳的名曲《二泉映月》的诞生过程。
3、尝试背诵第四自然段。教学重点:
课文第四自然段,了解《二泉映月》诞生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入情入境,导入课题
师:从昨天的课前预习中,我们知道了阿炳是一位历经苦难的民间音乐家,是一位被黑暗包围的盲人音乐家,他一生创作出两百多首二胡曲。《二泉映月》这首曲子代表了阿炳的最高水平。你们知道她是怎么样诞生的吗?
二、直奔中心,联系上下文理解听泉感受。
教学目标:了解《二泉映月》诞生的背景。
出示第四段内容,学生自读思考交流,从中有怎么样的认识和了解。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一)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指名读,齐读,引读,达到读通读熟练。二)根据下面的问题,思考交流汇报。(联系上文思考)
1、此时的阿炳,除了听到淙淙的流水声,还听到了。
2、这是阿炳第 次来到惠山二泉。第一次随师父来到泉边赏月,小阿炳只是看见了,只是听见了 师傅说。
3、“坎坷”的意思是
,通过预习你知道阿炳历经的坎坷有。
4、第二自然段里师傅说等阿炳长大了,就能够听到二泉奇妙的声音。第四自然段写到长大后的阿炳果真听到了二泉奇妙的声音。这是因为。这也是阿炳创作这首曲子的原因。从写作手法上看运用了 的方法。
【指导书写“墨”上下结构,黑土为墨。中部最宽。笔画较多,注意避让。】
【流程: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口头回答——小组交流——组际间互动——有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小结归纳:学了这一段,我有个问题: 同一个人,都是阿炳,同一个泉,都是二泉,阿炳为什么能够听到不一样的感受呢?
(情由景生,景由情生。阿炳的阅历不一样,感受完全不同。)
正是心中感慨万千,阿炳于是操起二胡,演奏起来。那么课文是如何描绘琴声,表达阿炳心中的情感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第五段内容,了解作者是怎么样描绘琴声的。体会阿炳的感情。
2、学习第五段琴声、心声互相结合的写法,选择听一段乐曲写一段话。
3、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一、学习文字,感悟音乐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胡琴,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于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傅,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明月„„
一)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指名读,齐读,引读,达到读通读熟练。二)根据下面的问题,思考交流汇报。(联系上文思考)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委婉连绵
蜿蜒
升腾跌宕
势不可挡
2、找出文中表示琴声变化的标志性词语、。
3、琴声变化的不同阶段里,阿炳的思想感情发生的变化是。
4、我体会到这一段文字描写琴声笔法很独特:。
【流程: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口头回答——小组交流——组际间互动——有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师总结:是啊!阿炳用“琴声”表达“心声”,琴声与心声交替出现。语言优美,句式整齐,生动地展现这首乐曲的丰富的内涵和艺术魅力。让我们好好地读一读这段话吧!分组配乐读。
二、补充资料,升华情感 1、1978年,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聆听《二泉映月》后,认为应该跪下来听!能交流一下,小征泽尔为什么这样说呢?
2、聆听《二泉映月》,思考交流。
小泽征尔崇拜阿炳对命运的抗争、对光明的向往。充满苦难人生的人太多了,度过凄惨人生的人也太多了。但是有些人被苦难压倒了,在凄惨中潦倒了,这样的人是不值得被小泽征尔跪的。小泽征尔跪的是阿炳那种对命运抗争、对光明向往的这种不屈的精神!
三、读写结合,写话训练。
音乐能带给人民光明,音乐带给人民安定幸福,《听松》、《高山流水》也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曲子,接下来请大家倾听这2首曲子,选择一首,仿照第五自然段琴声、心声交错结合的写法,写一段话。
《听松》的乐曲声响起来了,期初,琴声,我仿佛看见了 ;接着,琴声变得,我又仿佛看到。
《高山流水》的乐曲声响起来了。开始,古筝声,我 仿佛看见了 ;接着,琴声变得,我又仿佛看到。
学生思考,动笔。小组互评。班级展示。
板书设计:
听:苦难、凄凉、抗争、怀念„„
对命运的抗争
二泉映月 听: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对光明的向往
听:跪下
前置学习单:
一、走进《二泉映月》,了解艺人阿炳
1、《二泉映月》简介
《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听听《二泉映月》这首曲子。
了解阿炳的生平资料。阿炳(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民间音乐家。因三十五岁双目失明,被称为“瞎子阿炳”。阿炳在音乐上博采众长,广纳群技,把对痛苦生活的感受,全部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他的音乐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满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他最著名的曲目是二胡独奏《二泉映月》。1950年12月4日阿炳病逝,终年57岁,葬无锡西郊灿山脚下“一和山房”道士墓。
二、基础知识练习
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读音,用“∨”划出来。炳(dǐng bǐng)搀(cān chān)璧(bī bì)倔(jué jüè)患(huàn huàng)泯(mǐn mǐng)婉(wān wǎn)宕(shí dàng)淀(dìng diàn)强(jàng jiàng)跌(dēi diē)抒(shū shù)
2、按要求写词语。
1)填上合适的词。
()的力量()的旋律()的叹息()的呐喊()的倾诉()的哭泣 2)写出近义词。萦绕()委婉()赞叹()流泻()抗争()舒缓()3)把词语补充完整。[来%源:中教~#&网^] 月光如()恩重如()委婉()静影沉()动人心()享有()
4)初步理解下列词语:
萦绕 倔强 饱经风霜 升腾 跌宕
坎坷 积淀 委婉 连绵
三、段落阅读练习
片段一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1、此时的阿炳,除了听到淙淙的流水声,还听到了。
2、这是阿炳第 次来到惠山二泉。第一次随师父来到泉边赏月,小阿炳只是看见了,只是听见了 师傅说。
3、“坎坷”的意思是
,通过预习你知道阿炳历经的坎坷有。
4、第二自然段里师傅说等阿炳长大了,就能够听到二泉奇妙的声音。第四自然段写到长大后的阿炳果真听到了二泉奇妙的声音。这是因为。这也是阿炳创作这首曲子的原因。从写作手法上看运用了 的方法。
片段二: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抓起胡琴,拉弓抚弦,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于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 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傅,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熬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明月„„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委婉连绵
蜿蜒
升腾跌宕
势不可挡
2、找出文中表示琴声变化的标志性词语、。
3、琴声变化的不同阶段里,阿炳的思想感情发生的变化是。
4、我体会到这一段文字描写琴声笔法很独特:。
四、读写结合训练
音乐能带给人民光明,音乐带给人民安定幸福,《听松》、《高山流水》也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曲子,接下来请大家倾听这2首曲子,选择一首,仿照第五自然段琴声、心声交错结合的写法,写一段话。
第四篇:六年级语文下册 魅力教案 鄂教版
魅力
第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1、学会10个生字,理解“怯生生”、“如泣如诉”、“铮铮作响”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体会卡佳随人物命运而展现的心情变化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就题质疑,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看到老师手上拿的这本书了吗?书名就是——《汤姆叔叔的小屋》(学生看书名齐答)。这本书不仅吸引了你们,也使老师深深陶醉其中,而且有一位小女孩还为它落泪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去感受于这部作品给小女孩带来的——魅力(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指导“魅”字书写。
二、初读文本,大概了解文本内容。
1、质疑,梳理问题。
师:本单元的话题是“艺术魅力”,前面学的两篇文章都是直接以艺术作品的名称作课题的,但今天要学的文章,却直接以“魅力”作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生发散提问,师梳理问题,把主要问题的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2、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3、读后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有不懂的地方吗?(在交流中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预设:
为什么卡佳会让人觉得有毛病?
为什么见到汤姆后,卡佳会忧伤,会失望? 为什么最后卡佳又同意卖掉汤姆?„„
三、细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本情感。
1、师:有疑问就得从文本中体会答案,现在我们再来细读,看能解决我们刚才提出的哪些简单问题。这样,如果我想请几位同学分部分读文本,你认为请几位同学读,他们又分别读哪几段呢?
2、学生根据初读交流,给文本分部分,并简介理由,师作结。
3、指名读文,正音。感知文本情感。
4、解决质疑的简单问题。
四、研读文本,体会卡佳表现的真实感情。
1、师:刚才我们已经初略了解了文本的内容,知道了卡佳很喜欢,也很同情汤姆叔叔这个人物,可是,在看戏的过程中,卡佳的很多表现却让人觉得她有毛病,你从哪里读出了她的这些表现?
2、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段落,勾画词句,在旁边作批注。
3、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师总结。
4、带着你对卡佳的感受再读勾画的句子,体会卡佳的真情。
第2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1、继续学习课文。
2、感受文学作品对人精神生活的影响,学习作者通过塑造人物形象侧面反映文学作品魅力。教学重难点: 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情感朗读,引入文本。
师: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卡佳的情感世界,了解了她的表现并不是有毛病,而是源于她对汤姆的喜爱与同情的情意使然,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和卡佳一起感同身受吧。(生再读文本,体会情感)
二、再现“拍卖”场景,精读文本,走进卡佳内心。
1、随着戏剧一幕幕往下演,卡佳的心在一寸寸紧缩。终于,剧院里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让我们把这一幕在教室里演一演吧!
2、生默读34~43自然段,自由分配角色,分组准备表演。
3、挑选表演出色的几个小组在全班表演。师采访扮演卡佳的几个同学,引导对话: 我听出,你在报“200块”的时候,声音哀怨而果决,为什么这样说?(在对话中理解“如泣如诉”、“铮铮作响”等词句。)你为什么说不能把汤姆卖掉?(在对话中理解竞拍动因)
三、体会卡佳的心情变化,探究“魅力”根源。
1、字幕出示《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被拍卖给凶残的“红河”种植场的奴隶主莱格利,被鞭打地皮开肉绽,遍体鳞伤地离开人世的有关内容,带领学生一起阅读。
2、师启思:正是因为卡佳读过《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书,正是因为卡佳知道汤姆叔叔是个忠厚善良,对人忠心耿耿、有情有义的好人,正是因为卡佳知道这样的好人被卖掉后悲惨的命运和结局,所以,她萌生了要尽一切力量救助汤姆的决心,由此出现了刚才的一幕。看 2 来,引发卡佳心情变化,使卡佳做出惊人之举的原因是《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书。现在,你们知道了课题“魅力”指的是什么了吗?能说说这魅力是怎样产生的吗?
3、学生交流、小结。
4、后来,为什么卡佳会忧伤,会失望?你从哪里体会到的?(生读有关语句,谈原因)
5、为什么后来卡佳失望地答应卖掉汤姆?
(体会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给卡佳留下的深深印象与现实演员对扮演人物的淡漠的反差,感受《汤姆叔叔的小屋》给卡佳带来的艺术魅力之深切!)
四、总结全文,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同学们,斯陀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第一部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是引起一场战争的小说,是被哈佛大学113位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的书,是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胜利。只要你走进去了,你就会切身感受到它的魅力。愿经典的文学作品照亮我们精神的殿堂。
五、布置作业:
拓展阅读《汤姆叔叔的小屋》或其他经典文学作品。板书设计:
看戏前 焦急不安 不朽名著 魅力 看戏时 抽泣、忧郁、愁眉苦脸 看戏后 忧伤、失望 无穷魅力
第五篇:鄂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1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目辬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关键语段。
3、在阅读中注意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2.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怀。
4.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5.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作者内心对英雄的崇拜 单元教学重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读懂课文,抓重点段落和词句,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怀。单元课时安排
1、《花脸》 3课时
2、《我爱篮球》 2课时
3、《自行车》 2课时 古诗诵读《题临安邸》 1课时 语文乐园
(一)6课时花
脸
教学目辬:
知识与技能:
1、学习通过各种描写充分表现人物心情的写作手法。
2、感受描写与情感发展紧密结合,展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3、通过朗读(传情达意)(把握重音)体会少年爱慕英雄的热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初步体会作者试图用文字保留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喜爱与留恋,以及倡导传承的思想。教学重点 :
抓关键语句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学难点 :
感知作者内心对英雄的崇拜。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是我们第一天上课,春节才刚刚过去。那浓浓的年味似乎还在我们脑中萦绕。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过新年的呢?
那么在半个世纪前的孩子又是怎样过新年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冯骥才写的一篇回忆散文——花脸。
二、释题:
1、什么是花脸?指名学生谈。(指铜锤、黑头、架子花等必须勾画脸谱出场的戏曲净角)
2、简介花脸:
‚花脸‛,又称‚净‛。京剧的净,主要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不同于一般、有突出特征的男性人物。
这些人物的性格、品质或相貌特征,是借以特定的脸谱来表示的。也就是根据人物性格、品质、相貌的不同,和红、黑、白、黄、紫、绿、蓝等颜色,按固定的图案,进行面部化妆。比如红脸大多是表现忠诚正义的人物,黑脸大多是表现正直、勇敢或鲁莽的人物,白脸大多是表现奸险狡诈的人物,紫脸大多是表现沉勇果敢的人物,黄脸大多是表现性格残暴的人物,蓝脸大多表现勇猛顽强的人物。
三、相关资料:
1、作者简介: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中篇小说《啊》、《神鞭》,短篇小说《雕花烟斗》,散文集《珍珠鸟》等等。80年代中期后更关注于民俗民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他将大部分精力转移到民间文化的保护和抢救。
2、作者有关民间文化的讲话:‚每一分钟我们的田野里、山坳里,都有大量的、迷人的、灿烂的民间文化无声无息的死去。‛‚如果还不进行抢救,再过二十年,中国一半的民间文化将化为乌有!‛
四、检查预习:
1、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重点指导生字读音:俨然(三声)掺(翘舌)假
臭字的写法。
2、课文中容易读错的:
好闷分外有劲轧制咄咄逼人青龙偃月刀(仰卧;仰)积攒俨然哄堂大笑张牙舞爪主角 举竿儿挑下这花脸给我。我给您挑把顶精神的!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课文:
1、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花脸‛讲了哪些事情?
2、师生交流:
我过年喜欢买个花脸。买关公的花脸
到家人见人夸,整个大年三十我一直戴着这花脸。大年初一,妈妈喊我在客人面前表演。
3、试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二、走近‚花脸‛
1、这‚花脸‛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2、学生默读勾画,边读边想像这花脸的样子。
3、指名读,读通顺,读出形象。
4、指导朗读,注意读出那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咄咄逼人。
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峻地吊起,头上边突起一块绿包头,长巾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
5、这‚花脸‛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联系历史故事‚温酒斩华雄‛‚刮骨疗毒‛‚过五关斩六将‛体会关公形象。
(赤胆忠心、威风凛凛、傲视群雄)。
6、欣赏关公脸谱。
7、品读美文。
8、这花脸,我虽然喜欢,可也竟然不敢用手指它,只是朝它扬下巴,显然我对花脸 是——害怕的。那么后来,我对这花脸的感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年年根,舅舅带我到娘娘宫前年货集市上买了一个关公的花脸。看,这就是那虽然毫不凶恶,却有股子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的关公花脸。乍一见,我竟然都不敢用手指它。那么后来,我对这花脸的感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为什么会改变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进行勾画,看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二、研读品悟:
我对这花脸的感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一)、舅舅付了钱,坐三轮回家时,我就戴着花脸,倚着舅舅的大棉袍执刀而立,一路引来不少人瞧我,特别是那些与我一般大的男孩子们投来艳羡的目光时,我快活极了。
1、自由读句子,读出句子所表达的我的感情。
2、指名读句子,感受我的快活。
3、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我因为有了这花脸,而赢得了众人的注目,赢得了一般大的孩子的艳羡的目光,因而觉得特别自豪,心里喜滋滋的。)
4、谁能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来形容一下此时我的心情?(高兴、快乐、仿佛都飘了起来)二)、到家,人人见人人夸,妈妈似乎比我更高兴,连总是厉害地板着脸的爸爸也含笑称我‚小关公‛。我推开大人们,跑到穿衣镜前,横刀立马地一照,呀,哪里是小关公,我是大关公哪!
1、自由读句子,读出句子所表达的我的感情。
2、指名读句子,感受我的心情。
3、谁能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来形容一下此时我的心情?(得意洋洋)
4、从这句话中,你还能感受到点什么?
人们对关公的喜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喜爱。父母因我买了关公的花脸而高兴,表明了他们希望我也能成为像关公那样的英雄。
5、想象一下,人们是怎样夸我的呢?
三)正是人们对关公的喜爱,因而促使我更加喜爱这花脸。文章哪个自然段最集中地表现了我的这种喜爱?齐读。想一想,作者是通过哪几点将我对这花脸的喜爱具体表达出来的?
(一直、谁说、睡觉、醒来头件事)
四)而我的母亲,一个期盼自己儿子成为英雄的母亲更是只要客人来,就喊我出场表演。
1、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
2、谁能来读一读,将当时我的表演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其他同学则扮演客人,读客人们这一段。
引导学生注意‚我——姓关,名羽,字云长。‛中破折号的作用。
3、此时,谁能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来形容一下此时我的心情?
(俨然自己就是关公了)
三、总结升华:
板书设计:
1.花脸
爱花脸 神气
买花脸 高兴
戴花脸表演 威风 我 爱 篮 球
教学目辬: 知识与技能:
1、学会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的含义。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
2、通过充分的读,不同形式的读,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3、画出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篮球的喜爱之情,感受作者在追求梦想中的欢乐与自豪。教学重点:
1、描述自己最深刻的场景。
2、体会作者不仅仅只是对篮球有着喜爱之情,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追求梦想,从中得到快乐的情感。
3、体会重点句子的表达方式并学会仿写。教学难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
3、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在成长中去全身心地追求自己的‚所爱‛。
4、体会句子的表达方式,并照样子写一段话。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我爱篮球。齐读课题。
2、如果想告诉别人是‚我‛爱篮球,那应该怎样读课题? 如果想告诉别人我‚爱‛篮球,那应该怎样读? 如果想告诉别人我爱‚篮球‛那应该怎样读?
二、检查生字词的学习:
1、指名读生字。
2、本课的生字从构字方式来看,有哪几种?
筐 辨 铰 瞒 漓——形声字
酣——会意字
理解‚大汗淋漓‛:汗流滴的样子
酣畅淋漓:舒畅痛苦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我爱篮球‛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你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师生交流:
三件事:在酷夏独自一人打篮球、为篮球剪去心爱的辪子、见别人打球忍不
住冲上场。
四、品读感悟:
仔细地读描写这三件事的段落,将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勾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感悟。
一)酷夏独自一人打篮球
周日的校园里,没人。酷暑的操场上,没人。有人没人与我无关,有篮球就行。
1、倘若是别人,有人会怎么样?无人又怎么样?
2、如果是球技很好的有人看可能会打得更带劲,想赢得别人的喝彩。无人看则可能会无精打采。
3、谈感受:(心无旁骛,她的眼里只有篮球。只对篮球的情有独钟。)
哦,篮球架,篮球筐,天上一只火球,地上一只篮球。我跃起、投篮,跃起、投篮,一个人打得满头大汗。
1、感情朗读,注意读出‚跃起、投篮,跃起、投篮‚那不知疲倦,朝气蓬勃的精神。
2、谈感受:全然不顾天气的炎热,打得那么忘我,那么投入。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跃起 投篮 圆滚滚 鼓蹦蹦 变幻无穷
2、将这几个词语连起来说一句话:
二、品读感悟:
这节课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件事情,勾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一)铰辪子
我的头发最浓最密,两根长辪又粗又黑又亮。我拿起剪刀,咔嚓咔嚓地就剪自己的辪子。我那时是怎么了?就是给洋娃娃剪辪子我也下不了手的!然而,我剪自己的辪子连一点感觉都没有,仿佛我已经变成鼓蹦蹦的没有知觉的篮球了。
1、自由读,指名读,读出作者的情感。
2、谈感受:剪辪子时的毫不犹豫,毫不可惜。——对篮球爱的那份义无反顾,奋不顾身。
3、我那时是怎么了?心里只有篮球。为了篮球,其他的什么都可以抛弃。
4、品读。
二)见别人打球忍不住冲上场。
天知道怎么回事,我冲上场,抢过表演系的球,一路运球到对方的篮板下,一跃而起,‚刷‛,一个漂亮的投篮,然后扭头就跑。
1、自由读,指名读,读出当时的场景。
2、这里只写出了‚我‛当时的动作,那么想象一下,当时场上运动员和场外的观众会是一副怎样的表情?会怎么想?
3、难道我会不知道我的冲动带来的影响吗?‚天知道怎么回事‛‚扭头就跑‛这些词语说明我自己都觉得自己不可理喻,觉得自己闯祸。
4、可我为什么还是冲上场了呢?我不容许他们这么打篮球,不允许他们把6
篮球打成这样。是我对篮球深深的爱,使我无法阻拦自己。——无可阻挡的奔突。
5、品读句子。
三、整体升华:
1、酷暑下独自地练球、咔嚓铰去自己美丽的辪子、全然不顾上场投篮。这是一些多么生动的场景,多么纯真的追求,我对篮球的爱,是一种怎样的爱?
2、指名读句子:
3、读着这句子,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4、你还可以接着说吗?爱是什么?是……
5、我如此挚爱篮球,可我到底没能成为篮球运动员。课文表达的仅仅只是对‚篮球‛的喜爱之情吗?
6、‚能够这样去爱的人,永远青春年少,追求美好,渴望创造,不管他是十几岁还是几十岁。‛
也就是说不管自己是十几岁还是几十岁,只要全心的投入,只要奋不顾身的追求,只要勇敢的付出,只要忘我的倾注,去追求美好,去渴望创造,就能永葆青春,就永远拥有一颗年轻的心,就能使自己的生命焕发青春的光彩!
7、品读美文:
四、练笔:仿照课文,用两三件事情写‚我爱‛,并能表达自己经历后的感悟。
板书设计:
我爱篮球
偷球打
剪辪子
爱好→追求 抢球打 投稿写作 自 行 车
教学目辬: 知识与技能:
1、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和思考。过程与方法: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学会复述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难点:
体会我感到幸福的原因是什么。
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感受作者的家庭责任感。课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生字词预习:
1、指名读生字。
2、交流你自学生字的成果。
薄:多音字 肺字的写法。兢字的写法。
3、指名读课文中出现的几个外国人名,并说说他们和我之间的关系。
马祁
高登
马玟.沃尔夫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线索:
1、自行车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都是为什么?
马祁先生说如果我有一辆自行车,就答应帮我找一份零工。
爸爸为我买了一辆旧的自行车。
马祁先生见我有了一辆自行车后,就答应了给我一份送报纸的工作。
我推着车子去送报纸,可这种做法很费劲,就把车子留在家里。
母亲把那辆旧自行车卖掉了。
圣诞节,我的客户送了我一辆新的自行车。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质疑:
三、品词析句问题探究
‚你是最出色的,‛她说,‚你送的报纸从来没有遗失或者延时,也从来没有弄得潮湿或者损坏过。于是我们决定送你一辆自行车。‛我的客户们为什么要送自行车给我呢?
1、我是怎么送报纸的呢?请同学们找到相关语句,仔细体会。
2、师生交流:
(一)送报纸是一件苦差事。
要是遇上下雨下雪的天气,麻烦就大了。我只好拿一件爸爸穿过的雨衣,蒙盖在邮包上,以免新报纸被雨雪淋湿。
(1)会有什么大麻烦?怎么就是个苦差事呢?引导学生想象体会。
下雨的时候:
下雪的时候:(2)朗读语段。
(二)送报纸也有有趣的时候:
我天天都能看到每一个邻居,……但是对我都很友善。我还可以看到他们养的各种各样的小狗小猫,以及其他可爱的小动物。
1)、从中可以体会到‚我‛是怎么送报纸的?——亲自送到每个邻居的手里。而且是面带微笑送过去,待人乃至对小动物也很友善,心存感激。
2)想象一下他送报纸的情景。
3、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4、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通过品词析句,通过朗读想象,感受到了文中的我送报纸的场景。那么我们可不可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我的行动。
2、出示词语:兢兢业业。要学生联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词语的意思。
兢兢业业:形容做事谨慎,勤奋刻苦,认真负责。
二、感受感人场景:
1、正是由于我兢兢业业的工作,我赢得了我的客户的喜爱,他们在圣诞夜里送给了我一个惊喜。来,让我们回到那个美丽的夜晚。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一部分,感受当时的情景,体会人物的心里活动。
2、指名读。指导朗读。注意体会我的惊喜、激动之情,以及我的客户的那份友善和对我的喜爱。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你是最出色的。‛
4、重点体会‚我感到,这一天是我最幸福的一天。‛这句话的含义。
含义表面上指的是我得到了一辆新的自行车,我感到幸福。实际上是我感受到人只要付出诚实的劳动,兢兢业业地工作就一定会获得别人的认可。我为我自己感到自豪。
5、写话:此时的我内心百感交集……接着往下写,写一段话描述自己的心理活动。
三、拓展延伸引发思考:
1、这篇课文很长,虽然是一篇国外的文章,但同样能触发我们的心灵,那么这篇文章还有什么地方引发了你的思考呢?
2、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就文章的几个人物着手,思考他们的所作所为。
四、练笔:
改变人称复述课文。以文章另外一个人物的视角写下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自行车
(为送报)
买自行车
(困难)
卖自行车
最幸福(认真负责)
得新自行车
诗词诵读 题临安邸
教学目辬: 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过程与方法:
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正确理解诗歌的意思,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在反复诵读,合理想象,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境,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受到心灵的熏陶。
2、在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尝试通过诗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学重难点: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比照:生成情感。
1、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曾经学过的诗。播放《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谁能告诉我,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南宋诗人陆游在临终的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收复被金国占领的中原失地)
3、我们来看一看北宋和南宋的对照图,同学们对比一下,就知道宋朝的土地被金兵占领了多少。(出示地图)北宋时期的半壁江山已被金兵占领,包括宋朝的都城汴州。可想而知,那里的老百姓在金国的统治之下过着怎样的悲惨的生活,他们痛失亲人,他们家破人亡,他们流离失所。
4、自己的国家被别人占领,南宋的王师都干什么去了?南宋的权贵都干什么去了?(板书:权贵)南宋的皇帝都干什么去了?今天我们来学习又一位南宋爱国诗人林升(板书:林升)写在旅店的墙壁上的一首诗《题临安邸》。(板书诗题)生齐读
二、品悟:走进诗文。
1、出示《题临安邸》,师介绍当时背景: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升写出了这首《题临安邸》。
2、同学们,听了这段介绍,你认为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指名答。
师:那么我们就用愤怒、责问的语气来朗读这首诗吧!对照注释理解诗句意思,自由读诗。
3、诗人把那些‚王师‛‚权贵‛‚皇帝‛们都看成了什么人?你如何理解‚游人‛?(游山玩水的人)
这里的游人和我们平时说的游人一样吗?(不一样,我们平时是出去旅游,不是天天都玩,只是偶尔的,而这里的游人却是天天如此,不把老百姓的死活放在眼里。)
我觉得这些不顾老百姓死活的权贵们不配做人,说他们是‚家伙‛更为确切,大家说好不好?(对,游山玩水的家伙,寻欢作乐的家伙)
4、他们玩得都怎么样了?(醉了)
这里的‚醉‚和‚喝醉酒‛的‚醉‛是不是一样?(不一样。‚喝醉酒‛是醉了还会醒过来,只是偶尔的,而这里的‚醉‛却是天天如此,永远也醒不过来的。)
5、读着这一句‚暖风熏得游人醉‛(想象说话)
(1)透过这个‚醉‛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仿佛看到了那些权贵们喝着美酒,吃着山珍海味。仿佛看到了歌女们为他们演奏,舞女们为他们跳舞。)
师:是啊,他们只知道吃喝玩乐,歌舞升平,醉生梦死(板书:醉生梦死),下面我们来看看当时这些权贵们吃喝玩乐的一幅图画。(课件出示)
(2)通过这个‚醉‛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他们在那里高谈阔论,却什么也不去做。仿佛听到了被金兵占领地区的老百姓在说:‚南宋什么时候能把领土收回去,让我们不再受苦啊!‛)
6、师:可是暖洋洋的春风把这帮只知道游山玩水的家伙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样。在他们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汴州)
7、谁能解释一下,‚直把杭州作汴州‛ 杭州只是他们逃难的地方,是不是他们真正的家?那些家伙简直把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了老家汴州。他们还想要他们的家吗?
三、诵读想象,体悟诗情。
1、出示《清明上河图》,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汴州的繁华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再来看看杭州,这些权贵们逃到杭州后,杭州又成了什么样子呢?谁能用一句诗来回答。(山外青山楼外楼)
2、师: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西湖周围的青山楼阁重重叠叠,风光极其美丽。)
3、这些楼是谁建的?(皇帝,大官们)他们建了作什么?(为自己享乐)师:是啊,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多美啊!他们已经断送了一个美丽的汴州难道就不会再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杭州吗?(出示课件)
4、看到这么美丽的杭州,面对这群只知道享受,而不顾老百姓死活的酒囊饭袋,你们着急不着急?
你着急什么?(着急他们这样吃喝玩乐,金兵会把杭州又占领了。)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想到这里,我们担忧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想到这里,我们愤怒不愤怒?我们和诗人再和诗人一起指着他们的鼻子问一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是啊!那些统治者在西湖边上听歌赏舞,这种寻欢作乐的生活要到什么时候才停止呢?
5、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四、拓展学习,激情练笔。
在‚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声中,在‚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痛恨声中,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面对沦陷区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对这忧国忧民(板书: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①自由选择,自由练笔。②交流。
板书设计:
题临安邸
权贵
醉生梦死
林升
忧国忧民
语文乐园
(一)教学目辬: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有关三国的歇后语,了解歇后语的特点,感受我国传统文化。
2、体会比较顿号与逗号的用法。过程与方法:
1、积累名言警句,激发学生在新学年里认真学习。
2、读文章,激发学生对阅读名著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新学期班委会的改选,进行口语交际《给我一次机会》。训练学生勇于自荐,态度诚恳,理由充分。
2、能生动地描述景色,并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 时:6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读有关三国的歇后语:
1、学生自己读,想一想你能读懂多少?
2、学生交流:
关公面前耍大刀——关公的一把青龙偃月刀,温酒斩华雄。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诸葛亮用兵——神机妙算(草船借箭)
周瑜打黄盖——孙刘联军为破曹殚思竭虑,苦无良策。这时,东吴大将黄盖向大都督周瑜献火攻之计,周瑜点头应允,但苦于无人向曹操诈降,以使大军接近曹营连环船。黄盖闻后,说愿行此计。第二天,周瑜召集众将商议退敌之策,命令诸将各领三个月的粮草,准备进攻。黄盖则大唱反调,道不如投降算了。周瑜勃然大怒,喝令左右将黄盖推出斩首,后来在众将苦苦哀求之下,周瑜免去其死罪,脊杖五十,打得黄盖皮开肉绽,鲜血进流,几次昏死,观者无不泪下,这便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由来。
张飞穿针——猛张飞的战袍在白天的厮杀中被撕坏了,晚上在中军大帐喝庆功酒时,孔明激他说,这种细活张将军不会做,只有找个女工来才能缝好战袍。张飞不信,愿和军师打赌,说他不用女工,自己也能穿针引线缝好战袍,孔明于是和他打赌。油灯下,只见张飞鼓着牛眼,屏气凝神,左手拿针,右手拿线,大气不敢出,全神贯注地穿着针线。众人喝酒谈笑,想分散张飞的注意力,然而猛张飞不为所动,张飞大眼瞪小眼,专心致志地做着女工活。他足足用了两柱香的工夫,终于穿好了针,缝好了战袍。
3、感受歇后语的特点:
歇后语是由前后两部分构成的,前半是一个比方,后半是这个比方的解释.平常说话的时候,也可以单把前半截的打比方说出来,把后半截的解释省去,让听话的人自己去体会。
4、拓展:
豬八戒照鏡(裏外不像人)和尚打傘
(無法無天)貓哭老鼠
(假慈悲)啞子吃黃蓮(有苦自己知)姜太公釣魚
(願者上釣)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二、读一读,记一记:
1、我国的经典名著中还有一些经典名句言简意赅,内蕴丰富。值得我们仔细揣摩,认真体会。
2、学生自己读,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3、师生交流: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过去的所作所为都不可挽回,将来的事情还可以努力争取。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业只有勤奋才能学好,懒散不努力就会荒废;行动只有认真思考才能成功,而随随便便只会失败。
4、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5、背诵积累:
第二课时
三、体会顿号与逗号的用法:
1、读两个句子,体会顿号与逗号的用法。
2、读句子,读出句子的语气。
3、说说顿号和逗号的用法。
戴绒花、穿红袄是小闺女们的两个并列的动作。跃起、投篮是我打篮球的两个动作。
‚跃起、投篮,跃起、投篮‛中间为什么不打顿号?这是两次投篮,并不是并列的两个词语,而是有先后顺序的,逗号表示两次投篮间的停顿。
4、读句子体会。
5、练习加辬点:
秋天 菊花开了 白的 黄的 粉的 红的 真是五颜六色 鲜艳夺目 秋天 菊花开了 白的似雪 黄的似金 粉的似霞 红的似火 真是五颜六色 鲜艳夺目
四、读短文,谈感受:
1、默读文章,想想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师生交流:
冰心小时候读《三国演义》的故事。
3、你有怎样的感受? 冰心对《三国》的喜爱。
4、小结:
《三国》被誉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三国》中的故事已经被我国民间广为流传。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给我一次机会
目的要求:1培养学生根据交流的话题组织内容和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的能力。
2使学生建立自信,学会把握机会。
重难点: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的道理。课时数:一课时 过 程:
一、引言入题:
1机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有的,但要看你善不善于把握。2板书:给我一次机会
二、学生读题,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1.建立自信,学会把握机会。2.能根据交流的话题组织内容。3.能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三、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教师小结上学期班级管理上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班干部改选的设想,并让大家明白当选班干部既为大家服务也能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激发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有机会。
四、分小组发言
1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成员讲自己想当干部的理由,其他同学认真听,积极提问。
2小组内推荐优秀者到全班发言。3全班选议,选出新一届班干部。
4当选的同学进行简短的就职演说,其他同学表达简短祝福。
第四课时
习作‚最美的风景‛
内容:习作指导
一、趣味表演导入。
一学生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近看远看,正在寻找什么。设计对话。
二、小结:
美丽的风景就在你所熟悉的地方。只要你肯细心地寻找美。你就会发现美 一直在你身边国。
三、明确要注,开阔思路。
(1)读导语。想一想,可以写些什么?
‚一束灿烂的迎春花,一片绚丽的火烧云,还有那漫天飞舞的雪花……‛,可以写大自然的美景。
‚鼓励的掌声,信任的目光,父母的背影……‛可以写生活中感动你的人和事。
(2)结合‚想一想‛的环节,思考:
你眼中最美的风景是什么?它美在哪里?它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3)集体交流中,教师相机指导:
通过哪些内容来说明这风景在你心中是‚最美‛的。
四、根据学生写作角度的不同,进行相关的指导。
1、写大自然中的美景:(1)、写好景物的基础在于观察。观察要有序,做到和珅清楚,层次分明。(2)、写景要写出它的情趣,写出自己的感受。
2、写生活中感动你的人和事。
(1)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带到语言文字中,把你认为最‚美‛的人和事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2)细节描写要生动同,包括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要善于发现并细致描绘最能体现‚最美的风景‛的内容。
第五课时
内容: 修改与誊写
一、学生动笔成文,自主修改。
1老师巡视,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或帮助他修改。
2学生将自己修改的文章小声地读一读,看看还有哪些地方有错字、漏字或用词不当或语句不通顺的地方。
二、同桌相互修改、交流
学生将自己修改好的作文与同桌相互交换修改,以进一步去发现自己难以察觉出来的问题。
三、指名读文,全班集体修改
1教师指名读修改好的文章。
2其他同学听后给文章提意见,进行再次修改。3教师再次总结修改要点。
四、学生誊写修改好的作文。
第六课时
内容:作文讲评
第二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革命情怀‛为话题,安排了《延安,我把你追寻》、《井冈翠竹》、《沿着红军走的路》三篇课文。学习本单元课文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怀。
古诗《出塞》,诗人王昌龄以月照关塞为典型环境,从秦汉写到唐代,追忆历史名将,表达自己对朝廷不能平定边患的不满。
‚语文乐园‛的第一题,了解不同语境下词语的不同含义,学会准确辨析多义词的意思;第二题掌握分号和句号的用法,读出不同的语气,体会表达效果;第三题积累名言警句,感悟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妙;第四题在学习成语过程中,了解成语‚凤毛麟角‛的由来,理解故事内容,积累成语并理解含义。本次‚习作‛的内容是‚我的偶像‛,练习写记人的记叙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行为等,通过记叙人物身上发生的事情,表达真情实感。单元教学目辬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关键语段。
3、在阅读中注意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2.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怀。
4.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继承发扬革命精神,激发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单元教学重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读懂课文,抓重点段落和词句,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怀。单元课时安排
4、延安,我把你追寻 2课时
5、井冈翠竹 3课时
6、沿着红军走的路 3课时 诗词诵读:出塞 1课时 语文乐园
(二)5课时
4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目辬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独立阅读能了解诗文大意。过程与方法:
1.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2.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怀。
4.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们对延安的怀念和对延安精神内涵的发扬。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教学难点:体会延安精神。
教学准备:布臵预习,搜集有关延安的资料,积累感受与体验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辬
1.初读全诗,找出韵脚。2.学习诗的第一、二节。
(二)整体感知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三)目辬完成过程
1.揭题引读,学生自悟。(1)简介背景,揭示课题。(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用着重号划出诗的韵脚来,并说说全诗押的是什么韵。(全诗押的是ang韵,每节诗二、四句末尾的一个字都有ang。韵脚是:光、阳、看、场、琅、炕、咱、梁、煌、翔、想、光、阳。)
(4)再读全诗,想想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是什么意思?(追寻延安精神。)2.指导自学,理解诗意。(1)学习第一节。
自读第一节,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作者追寻延安精神,就像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
(2)学习第二节。
自读第二节,思考、分组讨论、交流:诗人为什么要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作者是在追寻什么?(生回答后师点拨)
(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延河是黄河的
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当年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的道理。枣园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约七公里,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是在这里写的。南泥湾在延安南部。当年八路军120师359旅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这里垦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著名的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359旅的,教师唱给学生听,加深理解诗句内涵。杨家岭在延安西北,距离市中心约三公里,那里有中央礼堂和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的会议曾在这里召开。作者追寻的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3小结。
什么是延安精神?学生讨论后回答。(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革命队伍内互相爱护、互相关心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4课堂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脚。
第二课时
1.复习检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诗。(2)说说延安精神的含义。2.教师点拨,解决疑点。(1)自学三、四两节。
①有感情地朗读三、四节,思考并分组讨论: 出示小黑板或图片: a.‚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两句的意思是什么?把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找出来。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写的?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什么?
b.我们已住进了‚高楼大厦‛进入了电子时代,为什么还不能丢掉延安精神?
②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a.‚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伟大的延安精神。‚毫不犹豫‛是非常坚决的意思。‚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延安精神。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有:‚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等方法描写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
b.我们每取得的一点成绩,都是延安精神发扬光大的结果,我们的国家还需要再发展,就必须发扬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③有感情地朗读,加强理解。(2)自学五、六两节。
①指名朗读这两节诗,思考、讨论、交流。
a.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么样?(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会变成18
没有灵魂的人,也就是活死人。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b.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因为追寻延安精神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节诗。3.依据板书,归纳中心。
诗歌通过对延安精神的歌颂,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4.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思感,深化理解。
全诗押的是ang韵,读的时候要很自然地适当加以突出,这样,听起来才声韵铿锵。
5总结、扩展
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在学习、生活中,要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不求索取,只讲奉献。)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板书设计:
5井冈翠竹
教学目辬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8-9自然段。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过程与方法:
1.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2.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怀。
4.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布臵预习,搜集有关资料,积累感受与体验。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井冈翠竹吗?它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饭,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
二、检查预习:
‚贞、稠‛是翘舌音。‚蓬、腥‛是后鼻音。‚殷‛是整体认读音节,它的左边第二笔是‚撇‛,不要写成了‚竖‛。‚韧‛字右边的‚刃‛不要少写‚点‛。
三、集体感知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反馈交流。想想课文讲了什么?
3、全文共分为几部分?
四、再读课文,感受翠竹精神。
1、读1-4自然段,井冈山的翠竹‚郁郁苍苍,重重叠叠。
2、竹之外形,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写。
五、静心默读,说说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忘?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二、学生阅读课文。要求思考:
1.结合读中提示,理清全文结构,写作顺序,并思考提示中有关问题。2.具体写竹子时,作者分别联想到些什么? 3.划出使用精彩的动词,思考其好处。
三、教师将汇总好的问题依次交给学生讨论,并允许学生结合课上实际提问: 1.全文结构及顺序:由竹子外形写到功绩,先总后分,结尾总结点题。写竹之外形,按远近顺序,写竹之功绩,按过去到现在的时间顺序写。找出线索:竹之功绩。
2.借助读中提示导读全文,具体领会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及如何托物抒情。
①为什么‚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找出中心句:‚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因为井冈山的竹子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②课文是不是单纯写竹?(不是,是为写人而写竹)写什么人?怎么写?(借竹子对革命的贡献赞写井冈山人民乃至全中国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的杰出贡献)为什么要借井冈翠竹而不借别的事物写人?(井冈山是革命的发源圣地,井冈山人民象竹子那样在革命各个时期有着重要功绩,最具典型性彻底性)
③井冈竹子具有怎样的风采?(见2节)由‚修直挺拔‛‚密密麻麻‛联想到什么?(岗哨、伏兵,比喻井冈山人民为革命所作的贡献)这样写属于何种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写作顺序如何?
④井冈竹子的革命功绩表现在哪些方面?革命战争年代三写竹子分别联想到什么?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从哪三个方面来写?如何表现?
一写竹,用‚搭、做、盛、蒸、做、摆‛等动词,排比、反问、设问、引用等修辞手法,具体写出竹子对井冈山斗争的贡献;
二写竹,用反问手法,写出井冈山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不懈的无私的贡献及其精神对中国革命深远的影响;
三写竹,一语双关,用了排比、顶真、拟人、比喻等手法从叶、枝、鞭,根角度展开联想,赞扬了竹子尤其井冈人民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斗争精神?追问三写竹子,作者怎样运用双关手法的?明写竹是‚用具‛‚武器‛,暗写什么?明写竹子不低头,不弯腰,暗写什么?
⑤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写开发竹林,二写修竹滑道,三写走上征签字,分别用哪些词句体现‚继承‛、‚艰苦‛、‚贡献‛?
第三课时
一、教师简短谈话后,导入新课。
二、教师引导学习5-12自然段。领悟写作手法。
1、自由读课文5-12自然段,想想井冈山竹子的革命功绩表现在哪些方面?
2、用‚————‛勾画出描写竹子用途的句子。‚搭、做、盛、蒸、摆‛。用 画出作者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在旁边辬明修辞手法。排比、反问、设问、引用等修辞手法。
3、引导学生体会:井冈山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不懈的无私的贡献及其精神对中国革命深远的影响。
三、师生互动,全班交流。
1、从文中受到什么启发?
2、说说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忘,作者歌颂的只是翠竹吗?
3、为什么说‚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能挑得起‛?
四、总结全文。
井冈翠竹是革命的竹子,过去为革命建立功勋,现在和将来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继续奉献。井冈精神是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板书设计:
井冈翠竹
(过去)生命力顽强(叶、枝鞭、根)
近看(外形)(功绩)
(现在)开发宝山(‚踩、攀、盛、蒸‛)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修竹滑道(搭起、翻越、找寻、踏辫)
走上征途(滑、转、流、挤)
6沿着红军走的路
教学目辬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0个生字。会用‚心急如焚‛、‚跋山涉水‛写句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默读课文,学会静思默想。
3、感受儿童团员们从小有志气,有毅力,面对困难勇于斗争的精神。过程与方法:
1.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2.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怀。
4.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从小有志气,有毅力,面对困难勇于斗争的精神。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叙事的顺序,并找到富有感情的词句,体会其中的感情。教学难点
感体会能反映儿童团员有志气、有毅力、勇于面对困难的语句,体会词句蕴含着的感情色彩。教学准备
布臵预习,搜集有关的资料,积累感受与体验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质疑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中有这么一句歌词:沿着革 命先辈的光荣路程,爱祖国……那么这‚光荣的路程‛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读写写
春意盎然豌豆跋山涉水神龛龇牙咧嘴心急如焚凶神恶煞
2、组词
婉()陷()泼()冽()
豌()掐()跋()咧()
3、多音字填空
干()馒头调()皮供()应
干()活调()查供()品
4、思考填空 四要素包括()、()、()和(),其中事情又有()、()、()、三、默读课文,给文章分段,理清文章脉络。
1、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要求:快速地默读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交流分段结果。
3、按段意归并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质疑问难
五、课堂练习
1、完成作业本2.3两题
2、自由朗读课文。
课后小结:有几个生字容易写错,如:跋豌涉
第二课时
一、介绍背景
1、师简介: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曾有一个这样的事件——1934年到1936年,中国百万工农红军主力为了躲避敌人的围捕,过草地、爬雪山,历经千辛万苦,行走两万五千里,这就是长征。今天,我们要来认识的是在长征的过程中,一群儿童团员们的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
1、初读课文,要求:(1)自由大声读,读通、读准(2)想一想,课文主要描写了谁?
2、初读感知
(1)课文主要描写了谁干什么?把课题也说进去
课文描写了一群红小鬼们(儿童团员)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赶大部队。解决:红小鬼
(2)可以把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分一下段吗? 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训练概括能力,指名答。(3)二读课文,自由读。读准、读好。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重点突破,学习第二段。1、‚春意盎然‛与‚心急如焚‛的对比,进行体会。
(1)师引:孩子们离开大部队已经半个多月,于是他们决心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虽然四月的川北,春意盎然,但是孩子们——(生)心急如焚,只顾赶路。
板书:心急如焚
(2)你从哪读出了他们的‚心急如焚‛?
从‚春意盎然‛的环境与孩子们的行为进行对比,理解对比的写作方法。板书:春意盎然
(3)朗读指导:注意对比的部分朗读上的变化。
2、出示问题:他们在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时,遇见了哪些困难呢?(自学:默读为主,划一划,辬一辬)
3、交流:(板书)累——壮胆睡大庙 怕——紧挨靠着坐 饿——吃供品馒头
四、小结、作业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说说红小鬼们在前进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二、研读第二段,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
1、最使你感动的哪一点?请再读一读课文第二段 2、交流,说明理由,感情朗读:
(1)夜宿神庙:着重体会环境的烘托作用 ①说神庙可怕,理解‚愈发‛、‚耸立‛、‚龇牙咧嘴‛、‚凶神 恶煞‛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神庙可怕
③谈谈自己的感受,或质疑,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 ④感情朗读
(2)朝食供品:体会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 用换词法领会‚嚼‛字的妙用 分角色朗读
(3)点拔:进行困难描述时,都是先描写遇见了什么困难,再写红小鬼们是如何克服的,词句间透露出红小鬼们可贵的精神品质。
(4)感情朗读:指名任选3~6的一节进行朗读
三、交流升华,完善人物品质
引语:他们的困难就这些吗?还会有哪些?他们又是怎样克服的? 指名答,引出第七自然段第一句
板书:跋山涉水
风餐露宿
机警
顽强
1、他们可能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自由交流、讨论)
2、指名说一说,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先说遇到了什么困难,再说红小鬼们是如何解决的。说的过程中注意语句通顺、用词准确、有层次。
3、写一写:把刚才的段落写下来。
4、学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对这些儿童团员们说的? 联系妇女部长的话:有志气、有毅力…… 联系‚历时3个月,行程1000千米‛
四、解读课题
师引:认识了这样一群儿童团员,让我们再来读一下这个课题:沿着红军走的路
你能说说孩子们是沿着红军走的是什么路呢?(现实中的路——红军的精神)
五、朗读训练、作业
板书设计: 6沿着红军走的路
原因————红军撤离 有 有 经过————历经磨难 志 毅 结果————踏上征途 气 力
诗词诵读 出塞
教学目辬: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过程与方法: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像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激情: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现在,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
2、(有条件时)课件播放:古代战争场景。
学生在观看录像后自由谈感受。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之后,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二、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诗意
1、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学生自由读诗)
2、检查读书情况。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2、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请你和小组等同学交流一下。
3、指导感情朗读
四、诵读涵咏,感情升华。
1、师创设情景:(音乐起,出示课件)夜色中,荒远苍凉的塞外山峰,一轮明月照着边关,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戍守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面对一轮明月,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2、学生展开想象,发表看法。
3、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
五、适当拓展,引申探究
1、师:一首《出塞》把我们带到了古代凄凉悲怆的战争生活。其实,有许多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接触到这个题材。课外,你收集到了哪些边塞诗词,能不能运用我们刚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读你最喜欢的一首诗呢?
2、学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自学成果。
4、全班交流汇报,注意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可以读诗谈体会、合作背诗、轮流背诗、诗配画……不同的形式汇报。
5、小结:读了这么多首边塞诗歌,大家有什么感受?能不能选用自己最擅长的形式来谈谈呢?
六、教学小结,结束授课
席慕蓉 出塞曲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景象 谁说出塞曲的调子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 那是因为
歌中没有你的渴望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 像那草原千里闪著金光 像那风沙呼啸过大漠 像那黄河岸 阴山旁 英雄骑马壮 骑马荣归故乡
让人不禁想起黄沙漫漫的戈壁、荒滩、沙漠,而英雄诞生于此:
语文乐园
(二)教学目辬:
1、了解在不同的语境中词语的不同含义。
2、准确读出句子所包含的语气,感受表达效果。
3、引导学生积累名言警句,感悟中国古文化的精妙。教学重难点:激励学生多思考,勤积累,善运用。教学时数:5课时
第一课时
一、第一题
1、学生自由地读两组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再次静心读句子,想想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3、小组交流,全班反馈,教师点拨。
4、指名读,在读中领会方法。
5、组织学生在小组里动脑筋写一组这样的句子,请其他小组同学说词语的含义。
二、第二题
1、自由读这两句话,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2、小组互动。
3、带着体会品读句子。
4、指导学生在学过的课文中找找运用了分号句号的句子,加深认识。
5、小结。
三、第三题
1、学生自读自悟,了解名言的内容。
2、指名读好名言中,然后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理解句子意思。
3、师生探究名句含义。
四、第四题
1、自由读文,说说它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文中皇止说的‚凤毛‚指的是什么?在文 中勾画出来。
3、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第二课时
探究与实践
教学目辬:
1、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英雄人物,以‚这些故事真感人‚为主题。举办一个故事会.2、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 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搜集资料,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一、提出问题
1、关于故事主题,可以是各个时代的英雄。
2、关于故事内容
二、分工合作
1、推选故事会主持人,采取自荐和推荐的方式确定两名主持人。
2、关于成立小组。4—6人为一组,确定一个组长,由组长安排资料的搜集,故事的准备。
3、评委的确定。
三、准备工作。
1、资料的搜集。
2、主持人的准备
3、关于评价辬准。
四、实施与评价
1、小组内练讲,组员给予合理化建议,2、评价选手表现,评出虵佳讲述人和优秀小组。
作文课
我的偶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作文指导 教学目辬:
1、通过引导学生追忆生活,重温住事,点燃真情,引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写作兴趣。
2、熟练运用‚用一件事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法,并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教学重难点:表达真实感受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你最崇拜的人是谁?你心中的偶像是谁?说说你为什么崇拜他?
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崇拜的人。
3、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回忆,师生共同分享同学的情感体验,及时交流各自的感受。
二、再读要求,明确方向。
1、出示习作要求,明确写作内容。
2、师生交流习作要求和写作手法。三,对比感悟,提炼方法。
1、欣赏范文
2、全班交流,小结。
3、作者是按臬的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我们还可以按怎样的顺序写?
四、小组讲评,互教互学
1、把自己要写的那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在小组内交流。
2、指句2—3人集体交流,讨论问题,提出建议。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修改与誊写
一、课堂作文,集体修改
根据自己的口述写作,教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讲明习作的修改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组内互相交换对方习作,组内互评。推荐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欣赏。
二、针对出现的问题,有目的地讲评,集体修改。
三、动笔尝试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回家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给你写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
四修改定稿,将改好的作文誊写在作文本上。
第三课时
内容:作文讲评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主要内容:
以‚梦想与追求‛为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
《在山的那边》是一首现代诗,抒写了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
《我的小桃树》借一棵小桃树的顽强生长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情怀。
《犟龟》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想成功,不仅要认准一个目辬,坚持到底,还要有勇气战胜各种艰难险阻。
教学方法:
1、环扣单元主题,形成教学单元整体。
2、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深入体会,领悟文本的内容与情感。
3、重视朗读指导,重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鉴赏,积累语言,增强语感,特别要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
教学时数与安排:
在山的那边 2课时
我的小桃树 3课时
犟龟 2课时 诗词《乡村四月》 1课时 语文乐园三 5课时
7在山的那边
学习目辬
知识与能力:
1、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本诗主旨。
2、深入诗歌意境,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教学重点: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教学难点:对无数座山的理解。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在山的那边》诗歌内容;查字典解决‚读一读、写一写‛和注释中的问题;让学生写‚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是怎样处理的‛练笔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
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检查预习
(教师朗读,并提出朗读注意事项。学生认真听读。)
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要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
三、整体感知
1、训练朗读:
⑴ 范读: 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寻答案吧。
⑵ 学生齐读。(教师放音乐,学生有感情地齐声朗读课文。)
⑶ 学生自评。提示: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
2、下面我们就先来一起看看这首诗的内容。请大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教师出示思考题)
⑴ 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 ⑵ 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⑶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提示:要不怕困难,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评析:通过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及诗歌体现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合作与探究,研读与赏析 师:诗人的这种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来一起讨论。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
(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让我们一起交流自己的发现,边读边议边品味,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看谁的眼睛最敏锐,能发现美,能发现问题。
教师准备学生可能发现的问题:
1、‚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写出了作者什么心情?用了什么写法?师引导学生理解:写大山好像人生气时那样‚铁青着脸‛,诗人将大山拟人化了,表面上是写山的颜色,实际是写自己的心情难过,这样写既形象又生动。
2、‚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么会扎下深根? 师引导学生理解:‚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所以说是飘来的。后来‚我‛不懈努力,这种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深根。理想的树立也需要日积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样才能32
让它扎下深根。
师引导:飘来的东西确实不易扎下根,而且是深根。惟有不懈努力,日积月累,滴水穿石,才能扎下深根。那么,在朗读时,应该怎么读?
3、‚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有什么好处?师引导学生理解:这句的三个数量词用得特别好。‚一次又一次‛,强调了‚我‛失望次数多;‚又一次次‛,强调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说明‚我‛遇到的困难非常多。
师引导:在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举成功,一旦失败就灰心丧气,从这句诗你得到什么启示?
4、‚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的枯干的心灵‛怎么理解?师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确信远方有海,也就是理想,日日夜夜在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因为要实现理想必须经历失败。‚我‛对理想非常渴望,有了理想‚我‛就坚强了。
师:朗读这句一定要充满对理想的渴望,请你试试。(学生有感情朗读,全班齐读。)5、‚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句诗的含义。
师引导学生理解:很有人生哲理,当理想实现的时候,人们惊喜万分。大家一起来读一辫。
6、同学们有没有过成功的经历?鼓励学生用洪亮的声音回答,调动学生激情。然后让学生带着这种激情去齐声读课文。
7、师:读了这么多辫,是不是可以背诵下来了?
二、体验与反思 师: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1、学生结合自己经历谈启示,教师适当引导:
师:正是在艰难曲折的不断求索过程中,我们的人生才充实而有意义。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对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同学们来说,有很多困难正等着你,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2、再一次饱含激情齐诵这首诗,让好诗伴你健康地成长!
三、布臵作业
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
(提示:这个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涩的;可以是宁静的,也可以是狂暴的;可以是开朗的,也可以是阴郁的。)板书设计: 7在山的那边
?(想望)
山 历尽艰险 海
!(信念)
我的小桃树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文章大意,通过对文章思想内容的体会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借所写之物来抒写自己的理想、情志的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的生命和生命的价值在于对理想、对幸福的执著的追求。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进行描绘的方法。教学难点:树立对人生理想执着追求的坚定信念。课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通读课文,弄懂课文大意,辬出段。
2.教师紧扣教材内容介绍作者(见教师教学用书)。3.查字典、解释下边词语,给加点字注音。矜持:竭力保持端正严肃的态度。矜(jin)。
摇撼:摇动。撼,念han。
恍然:猛然领悟。恍,念huang。欲绽:将要开放。绽,念Zhan。
淅淅沥沥:淅沥,象声,此处指细雨声音。淅,念xī 沥,念li。忏悔:对自己的过错请求容忍宽恕的意思。忏念chan。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悠,念you。
(二)自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
全文共14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开篇点题,耐人寻味。
第二部分(第2至最后一段)明写小桃树的经历,暗写作者本人的历。可分为三层:
第一(第2段):眼前情景。
第二(第3至8段)插叙,回忆过去。第三(第9至14段)眼前情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课文,讨论问题:
一.在第1段中,作者:‚我常想给我的小桃树写点文章‛,什么‚只是自个儿仟悔,又自个儿安慰‛呢?
提示:‚常想写‛,说明‚我的小桃树‛有点特殊经历。‚常想写‛,一直没写,所以感到内疚,要仟悔;现在‚该给它写了‛,所以感到安慰‛。开头,造成悬念,能激发读者兴趣。
二.第2段,作者是怎样写眼前大雨中的小桃树的?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提示: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一个‚瘦‛字用得十分恰贴。‚容颜金‛、令人辛酸、痛心。面对残酷现实,‚我‛‚万般无奈‛,只能骂自己‚孱头‛。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小桃树‛和‚我‛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自然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三.第3段中,奶奶给桃吃时说的那番话,对我有什么启迪? 提示:启发了‚我‛孩提时代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朦胧想往。四.作者多次写到:‚桃核儿在院子角落里‛,‚它长的不是地方‛,意味着什么?
提示:小桃树生长环境差,遭受冷落。
五.作者说埋桃核儿是‚蓄着我的梦‛,后来又说‚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这些话应当怎样理解?
提示:在奶奶的教育下,作者从小就萌发了对幸福生活的想往,就有着美好的理想,随着小桃树的长高,这种愿望和理想也更加强烈了。
六.第7段中说:‚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这句话该怎样解释?
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的理想是美好的,是生机勃勃的,是充满希望的。‚绿色‛是和平、希望的象征。
七.第8段,作者明写自己的经历,和‚小桃树‛有什么联系?
提示:作者少年时代努力奋斗,胸怀大志,很像‚一个春天长上二尺来高‛的小桃树,充满向上的朝气,小桃树就是自己的化身。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继续阅读课文,讨论回答问题。
一.第9段写了几层意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示:三层意思:自责的话,一场痛哭,又见到了小桃树。
十年浩劫,‚极左‛路线给有志青年带来精神上的极大痛苦和压抑,国之不幸,家之不幸,己之不幸交织在一起,只有用‚痛哭‛来发泄。作者看看多灾多难的小桃树,想想自己坎坷的经历,百感交集,托物言志的主旨十分明显。
2.第10至第13段,从两个方面写小桃树。作者是怎么写的?其深刻含义是什么?
提示:作者是把小桃树不幸遭遇同顽强向上的精神揉和在一起写的。既写了小桃树的‚弱小‛‚孤独‛‚命薄‛,变成‚赤裸裸的了‛,又写了‚它开了花‛‚花没有立即谢去‛,在大雨中拼命‚挣扎‛,树的高处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采用这种先抑后扬的写法,再次显示小桃树‚要开花‛‚要结果‛的执著追求和美好理想,也暗含着作者尽管几经挫折,几经磨难,仍然百折不渝地追求着人生的幸福和美好的理想。
二.说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提示:小桃树的顽强生命力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尽管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但是,坚信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创造美好的未来,实现美好的理想。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三.总结课文的线索:
明线,小桃树的经历:桃核儿埋在角落里——萌芽(嫩绿)——长到二尺来高(瘦,黄,没人理会)——有院墙高了(猪拱,讨人嫌,被遗忘,奶奶照顾)——开花(弱小,遭大雨,花零落,挣扎)——高高的一枝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
暗线:‚我‛出生在偏僻落后的山村小院,土生土长,生活贫苦。天地狭小,孤陋寡闻。离家出山,进城读书,感到自己渺小,但想干一番事业。长大成人后,方知人世复杂,社会复杂,感到自己太幼稚、太天真了,在极左路线的重压下,遭受种种不幸。但像小桃树一样,我心里‚到底还有一朵花呢。‛对理想对幸福的追求更加坚定了。
四.作业
1.归纳本文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
2.联系实际,写一篇短文,谈谈学习体会。板书设计:
8我的小桃树
顽强生长
小桃树 历经磨难 ‚我‛
执着追求
9犟龟
教学目辬 知识与技能:
1、学会8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欣赏犟龟这一形象,理解‚犟‛的多层含义。过程与方法:
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章的主题,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学重点与重点
在教学本课时,应让学生充分感受童话的情趣,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尽可能多地探究、挖掘出精深的思想内涵。教学准备
学生充分的预习课文,收集作者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今天教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进童话的世界。同学们有没有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呀,它几乎是伴随我们成长的。那么大家听过几个版本的龟兔赛跑的故事,让我们来说一说。
有小乌龟赢的,有兔子胜的,有乌龟和兔子一起到的,还有……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只可爱的小乌龟,它是由德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家米切尔〃恩德尔给我们带来的《犟龟》。
(二)介绍作者
先学生介绍,然后教师补充。
米切尔〃恩德出生于德国,后离开了德国迁居意大利,1974年厚积薄发,发表了小说《毛毛》,并因此成功为20 世纪登峰造极德儿童文学作家之一。如今米切尔〃恩德这个名字,已像安徒生的名字一样家喻户晓了。
(三)既然米切尔〃恩德已像安徒生一样家喻户晓了,想必他的童话故事一定很精彩,让我们来大声朗读课文。
(注意:朗读时要圈点勾画,看一看童话里写了那些可爱的小动物,将能表现他们性格特征的词语画出来。教师出示要求: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各种小动物‚说话‛的语气、语调,揣摩它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
(四)整体感知
指名同学接力复述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五)列举小动物进行性格分析
作为一篇童话,同学们一定比教师更有发言权,那么我们来说一说,你喜欢哪一个小动物,在书中看出他有怎样的性格,他说话是的语气和神态应该是怎样的?
(蜘蛛:嘲笑、自以为是;壁虎:傲慢、无奈:蜗牛:迷糊、明智,弱小而友善;小乌龟:自信、执著、坚定不移)
(六)这只小乌龟特别在哪?(众答:犟)对,同学们真聪明,把这个字的读音‚jiàng‛念对了。但‚犟‛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看‚犟‛上面的偏旁是‚强‛,倔强,下面的偏旁,是‚牛‛,平时我们爱说,‚某某真是牛脾气‛,放在一起就是像牛一样倔强执拗不听人劝。
第二课时
一、小乌龟的‚犟‛究竟体现在哪呢?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读出各种小动物的语气,语调,语速。
1、为什么说小乌龟是个犟龟?(归纳:因为小乌龟能认准一个目辬坚持到底,遇到任何困难和障碍都不改变初衷,一往无前。)
2、小乌龟认准的是一个什么目辬呢?文中哪句话最能突出它认准目辬坚持到底?
(归纳:‚参加这有史以来最热闹的婚礼‛‚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
3、文中一再重复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归纳:突出小乌龟决心之坚定,既定目辬不可更改,并不断朝着目辬前进,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4、那么小乌龟是顺利地实现了它的目辬么?在这个过程中它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阻碍呢? 板书:
蜘蛛——嘲笑,爬得慢
蜗牛——方向反了
壁虎——婚礼取消
乌鸦——狮王去世
小乌龟——我的决定不可改变
(归纳:路途远,时间短,还有蜘蛛、蜗牛、壁虎和乌鸦的拦阻和建议。)
5、那小乌龟面对这些困难和阻碍害怕了么?退缩了么? 它在应对这些困难的过程中还表现了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呢?请结合文章具体语句谈。
(归纳:有自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有顽强的毅力,还要能听取正确的意见。)
小结:这样看来,光有对目辬的坚定执著是不够的,还需要勇敢自信,顽强坚毅,这样才能到达你心中的目的地。
6、可教师还有个疑问,如果小乌龟赶到目的地,没有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那小乌龟此行还有没有意义呢? 小乌龟锻炼了意志,增长了见识,交了朋友,证明了‚我能‛……(有创见的看法应给予肯定。)
(小结:看来,成功不在于一定达到预定目辬,只要在追求的过程中,能有收获,能证明自我,能使自己成长,就是成功。)
二、大家表现得很不错,提了很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现在我们来谈一谈你的收获。
三、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小乌龟的‚犟‛值得吗?
师小结:我们做事也会像犟龟一样,不可能一帆风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我们不仅要有坚定的信心,还要有勇气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生活的强者,成为振翅高飞的雄鹰。同学们,让我们在和学习生活中也能像小乌龟一样,犟的精彩,犟的可爱,犟的有理。板书设计:
9犟龟
认准目辬不放弃
诗词诵读 乡村四月
教学目辬 知识技能
1、会认‚蚕‛字,会写‚蚕‛‚桑‛两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并能准确无误地默写。
3、能领会诗的意思,并能说出一、二句诗的大意。
4、积累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教学重点:通过本诗的教学,让学生热爱富有情趣的乡村。
教学难点:通过对本诗的阅读,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相机引导。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谈话导入)
孩子们,在四月的春天,你们到过乡村吗?在你们心目中的乡村,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下面我们来看看宋朝诗人翁卷是怎样来写乡村的四月的?
二、阅读诗歌
1、学生在小组内自读。
2、在班上交流,让个别学生在班上朗读,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让学生说说读了本诗的收获。
3、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三、指导学生领会诗的意思
1、学生自读诗歌,并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诗歌的意思。
2、让一些学生说出自己对诗歌意思的理解。
3、教师指导学生领会诗的大意。山原: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川,平地。子规:杜鹃鸟。了:结束。
整首诗的大意:四月的春天,万物复苏,山陵和原野上一片绿色,稻田里的水开始上涨,并映着天空的光辉;杜鹃鸟声声地叫着,天空中飘落着如烟的细雨。在乡村的四月,闲人很少,他们都很忙,他们才刚刚把蚕送上山,又忙着插秧。
4、激发学生对勤劳的乡村人民的热爱。同学们,乡村的人民这样勤劳,你们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情呢?
四、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熟练地背诵。
五、小结
古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是很富有情趣的,同学们试着说说你们收集到的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如:
过故人庄
书湖阴先生壁
游山西村
语文乐园
(三)教学目辬:
1、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积累应用成语。
2、让学生了解反问句的表达方式及效果。
3、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4、了解成语故事内容,谈启示。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时数: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第一题
1、读成语。
2、请学生讲述成语中的故事,并表扬阅读广泛的学生。
3、请学生写一写有关人物的成语,并讲其中的故事。
二、第二题
1、朗读句子
2、改成陈述句,再读一读。
3、补充句子,练读
4、在课文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并将其改成陈述句。
三、第三题
1、熟读故事
2、指名复述故事。
3、说说‚杯弓蛇影‚的意思,再组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从故事中受到的启示。
‚杯弓蛇影‛表面上是一种生理上的视觉错误,实指不健康的心态。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四、第四题
1、反复诵读,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读了这两句的感受。
3、交流璋时积累的励志名言。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的:
1学会认真倾听。
2将听到的内容归纳为几个重点。3转述时,要有条理,不遗漏。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述家长会的要注,训练学生认真倾听。
二、学习将要点记录的方法
三、抓要点予以归纳。
四、模拟场景,练习转述。
1老师讲开家长会的要求以及具体的时间和地点。
2请两位学生即兴表演,一个扮学生,一个扮家长,将老师说的内容表演出来。
3学生分组再次进行训练。
五、在讨论中学习如何中简明清晰地转述,让学生在转述练习中体会做记录可以避免遗漏。
六、让学生思考为了让家长能顺利参加家长会,还应该做哪些提示。
七、老师小结。
作文课 大人的烦恼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作文指导 教学目辬
1、引导学生走近大人的心灵,与大人们平等对话。
2、了解大人的内心感受。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他人。
教学重难点: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下来。
一、导入谈话
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的烦恼也随之增多,生活上,学习上朋友之间都会遇到烦恼。有了烦恼,大家会向父母,老师,长辈们倾诉,从他们那里得到排解和安慰。但同学们可能没想过,大人们也有自己的烦恼,甚至更多更严重。
二、引导学生思考:
你了解了谁的烦恼?是父母,是老师,还是其他的长辈,他们的烦恼是什么42
呢?
了解了大人的烦恼后,你是怎么想的?你又打算做点什么呢?
三、如何观察,如何写
1、观察大人烦恼时的言行举止。
2、通过具体的事例,描述他们的烦恼。
3、可以用上一些表示烦恼,伤心或高兴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修改与誊写
一、小组讲评,互教互学。
1、把自己的作文在小组内交流。
2、指句2—3人集体交流,讨论问题,提出建议。(1)是否细致地描述了大人烦恼时的神态,动作,语言。(2)有没有简要地叙述大人烦恼的事件。
3、教师相机小结。
二、课堂集体修改。
1、讲明习作的修改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
2、组内互相交换对方习作,组内互评。
3、针对某问题,有目的地讲评。
4、修改完稿。
三、学生在作文本誊写修改好的作文。
第三课时
内容:作文讲评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法内容:
本单元以‚观察与发现‚为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河过的卵石说些什么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采取卵石自述的方式诉说了自己的生命历史。《奇妙的田螺》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叙述了‛我‚通过观察田螺,获得了田螺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生理特征等知识。《如果人类也有尾巴》设想了人类尾巴的样子,作用及其生理特征。教学重点:
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教学方法:
应围绕单元话题,分析本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要引导学生深入文 本内部,圈点勾画,提取住处,抓住 关键语句去理解 作品内容,感受作者情感。课时安排:12课时
10.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 2课时 11.奇妙的田螺 2课时 12.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2课时 古诗诵读 1课时 《语文乐园四》 5课时
10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
教学目辬:
1、学会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卵石的有关知识。
3、了解说明文的特点,认识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4、培养学生走进自然、观察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和习惯。教学重点: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教学难点:了解说明文的特点。课 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图片,引导说话: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谁能挑你最喜欢的说一说它们的模样?
2、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3、质疑导入:
这些卵石在荡漾的浪花中不断眨动着眼睛,向你诉说着自己生命的历 史呢!而这些故事必须用特殊的语言才能读出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卵石 的语言。——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一想,河边的卵石向我们说了些什么?
2、指名交流:
我们是从西方流来的,我们还要和江水一同到东方去。
我们的母亲是花岗岩大山。
我的妈妈是铁矿,只要挨着咱们的兄弟一个个找去,就能在上游找到她。卵石的形状告诉我们它们到底走了多远的路。
卵石的大小排列告诉我们它和水流的关系。
3、小结:
自述、转述。
4、人们是怎么读懂这些语言的呢?
三、老师指导分段:
全文一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概括地写河边的卵石在向人们诉说自己的生命历史。第二部分:具体介绍卵石的生命历史。第三部分: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至三自然段。
1.这部分是怎样描述卵石的?(从颜色和外形两方面)2,你还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第4至11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这部分的内容。2.‚特殊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3.重点学习第六自然段:
(1)学生默读思考:
(2)指名交流:
它们像是屋顶的瓦片似的,层层叠叠地一块斜靠着一块,把身子倾斜 的一面朝向上游,而把跷起的一头指着下游。在古代干涸的河谷里,人们 就是根据这种排列,来确定河流的方向的。
1)人们是根据河中卵石的排列从而知道它们来自何方。2)是一种怎样的排列? 看图理解像屋顶瓦片似的。
那河中的卵石是怎样排列的呢? 3)这种判断你认为正确吗?
4、分组读这个自然段。
5、小结:
这个自然段,我们抓住描写卵石的句子去理解了卵石的诉说。文章在叙述的时候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说明卵石排列的方式,通俗自然,浅显易懂。
三、简介科学小品文
四、教师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10 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
倾斜方向——河流流向 表面矿物颗粒——找矿藏
形状路程——远近
大小——水流急缓
11奇妙的田螺
教学目辬:
1、学会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观察和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与习惯。教学重点:紧扣‚奇妙‛,了解田螺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教学难点:体会说明的顺序和生动活泼的语言。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田螺的课文——奇妙的田螺。
我们读完课题,就会不由在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是奇 妙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田螺的?
2、交流: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田螺 捡回田螺的那一天 第二天早晨 又一天早晨
3、在这三个部分里分别介绍了田螺的哪些奇妙之处?
外形
生活习性
下崽
三、指导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写‚我‛捡到一只田螺并将它带回家里。
第二部分:写‚我‛每天观察田螺,介绍了田螺奇妙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第三部分:介绍了田螺奇妙的生理特征。
第二课时
理解课文内容
一、那田螺的这三个方面到底怎么个奇妙呢?请同学们勾画出描写这三个特点的相关语句,边读边体会。
二、重点指导:
(一)外形
说实在的,田螺很好看。整个身子,圆乎乎的,被包裹在那个 深绿色的硬壳里面。硬壳上,有一道向右旋转的沟纹,从头转到尾,越来越密。头部,有个圆锥形的硬壳口,上面覆盖着一层角质的硬片,像道结实而又严密的门户,时刻46
保护着田螺内部的各种器官。
(1)从整体到部分有顺序地进行观察的。朗读
(2)运用比喻的方法。将硬片比作门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硬片的作用。(3)从颜色、样子这两个方面进行描写,用词准确。
(二)生活习性:
(1)过渡:在我将它捡回来的那一天,它一直不动弹,直到晚上我要上 炕 睡觉了,看看它,它仍默默地躺在那里。我怀疑——接读
(2)不知啥时候,它已爬到玻璃缸子的上面,像个球似的,牢牢地粘在壁上——紧紧挨着水面。看样子,即使缸子再高,水再多它也会爬到顶的。
呀,田螺不但活着,而且还是那样地有意思哩:(奇妙之处在于:从“已、牢牢、即使、再、也会” 感受到这么小的动物生命力还挺强的,从中可以知道它胆小、自我保护意识很强。
(3)读一读,田螺是怎么爬上来的呢?
(4)它正在进行它的幸福之旅呢!可是一旦遇到什么风吹草动呢?(注意指导‚一收、一缩、早、严严实实‛)
(5)通过作者的描述,谁能说一说,这田螺的生活习性的奇妙之处?
这是这样可爱这样奇妙的田螺。
(三)下崽方式的奇妙:
(1)那球球个子很小,只有绿豆粒那样大。吐出来的小球球,慢悠悠地降到水底,就像飞机投下的小炮弹。运用比喻手法:将小球球比作飞机投下的炮弹。让我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下崽的奇妙。(2)这部分的第17自然段里的第二句话可不可以去掉呢?照应。前文这一句话照应了第一段的内容,使文章开头部分设臵的悬念得到了解释,这样写才使文章结构完整。(3)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深入读书感受了田螺外形、生活习性、下崽的奇妙之处。这些奇妙的特点是如何发现的呢?(是我仔细地观察、坚持不懈地观察)
三、小结全文:
只要我们能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也一定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也能写出更多富有生活情趣的好文章。
板书设计:
11奇妙的田螺 外形——像个大蜗牛 生活习性——白天静,夜间动 生殖方式——直接下崽
12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教学目辬 知识与技能
1.增进对科幻作品的了解,体会想象在科幻作品中的表达作用。
2.培养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勇于提出新奇见解的科学精神。过程与方法
训练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变换角度思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放手让学生自由想象,想象越新奇越好。教学的重点
在学习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大胆想象力 教学的难点
理解大胆而奇特的想象必须有合理的根据作导引。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都做过梦,梦到自己成为飞行员、科学家、医生等,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吗?脑对己有事物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古人想象人能在空中飞行,后人发明制造了飞机;托尔斯泰通过想象创造出娜塔沙形象,写出了不朽名著《战争与和平》。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未来的世界需要想象力,同学们,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勤于思考,富于想象,大家就将是未来的托尔斯泰、瓦特、牛顿、爱迪生。
2、下面请同学们来积累两条名言(教师用毛笔写下两条名言在纸上,贴在黑板两旁)
名言一: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思维腾飞的翅膀。
名言二: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想象为出发点的。
(二)初涉课文
1、看图画《有尾巴的动物》说说动物尾巴的功能。
2、看图画《长了尾巴的人类》挑选图画上任一角色来扮演,并想象一下这一人物的心理活动,并设计一段台词,夸夸自己的尾巴
(台词内容:尾巴的特点及功能)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国作家坎斯〃彼勒的科学小品:‚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板书课题)(三)自由读课文。
1.在预习的基础上巩固对字词的掌握
重点字词:闲暇 翘起 蹭(cèng)2.同学们思考讨论后明确:
(1)作者是由什么而想到人类会有尾巴? 作者通过奇特而有据的想象入题,提出‚如果人类也有尾巴‛的设想。
(2)如果人类有了尾巴,那么人类的尾巴该是什么样的?(不会太长,不会长毛;男尾比女尾粗壮些,女尾巴会更柔美;尾巴外裹着一层薄薄的皮;尾巴都会露在外面。)(3)有尾巴的人们又会如何去珍视自己的尾巴?(会对尾巴加以装点和保护,以使尾巴更美丽,更耐用)(4)人类的尾巴有哪些功能? A.生理上有表情达意的作用(表示歉意、表示赞同、表示友好、表示爱恋); B.有保健的作用(更方便地感知外界的温度、丰富的穴位可以用来治疗凝难病症);
C.尾巴可以带来操作之便(木工用尾巴夹住木头、女人用尾巴圈紧小孩,运动场上用尾巴拔河,使体操动作更精彩)。
(5)最后作者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愿世上人人都有一条实用而健美的尾巴!(6)你们还有什么大胆的想象?(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待机出示图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的主要内容:怎样体现新奇和合理的? 1.人类有尾巴——‚被看的动物都有尾巴‛,看动物的动物——人都没有尾巴引发出来的。
2.想象人类尾巴的样子——有尾巴的基础上根据人类身体发肤的特征及男人、女人体态差异上进行
3.尾巴的生理功能,工作之便——是从尾巴与人类参加社会活动的联系想象出来的。
4.化妆品商店会有‚尾巴专柜‛,医院开设尾巴的专门门诊,也都是从与人体相关的社会服务项目诱导出来的想象。
5.文章最后说:‚人们之所以贫困,之所以寿命不长,之所以行动不便……都是因为人们没有尾巴‛——这惊世骇俗的想象,作者虽然难以将‚贫困、短寿、行动不便‛同尾巴的关系一一说明,但由于全文的想象都是有据的,所以读者对最后的惊人之语,虽然感到奇异,都又不觉其荒唐。
二、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作者大胆地想象了‚如果人类也有尾巴‛的一片天地,同学们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现在我们来认真地想一想,如果作者的这一愿望实现,那么我们人类人人都会拥有一条美丽的尾巴,作者笔下尾巴有很多的用处和好处,现在我们一起来发挥想象:如果这一愿望真的成为现实,尾巴会给我们带来些什么麻烦? 同学们自由发言:(1)人类有尾巴不美丽,甚至是丑;(2)露着尾巴是把个人隐私暴露出来;(3)有了尾巴坐车不方便;(4)会给别人带来骚扰……
(开一场现场讨论会:如果人类长尾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通过发言培养学生大胆的想象,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祖先是有尾巴的,是因为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尾巴的功能被四肢和语言等代替,尾巴所要表达的信息,用其他都能表达,所以尾巴就渐渐消失了,应该说尾巴的消失是人类的进化。
三、课堂小结
课文描述的是想象中的奇妙世界,想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想象让我们今天的生活变得如此丰富多彩。课文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变换角度,对同一事物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的新的见解,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同学们也不妨试着对周围的事物,换个角度去思考,大胆地作出假设,提出不同于传统的新见解,也许你会获得一种别有洞天的喜悦,现在我们以‚假如……‛开头说一段话,看谁的想象丰富、奇特又合乎情理,想象越新奇越好。
例:假如人类仍能够四肢自如地行走,就会带来行动快捷,减少车辆拥堵等效果,也会避免或者减少大脑缺血、脊椎弯曲、劳损、胃下垂、痔疮等疾病的发生。
四、布臵作业
以‚假如……‛为话题写一段话,看看谁的想象丰富、奇特而合乎情理。板书设计: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样子及装点 表情作用 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