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2003年工作总结和2004年工作思路的通知
温瓯教„2004‟1号
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局
关于印发2003年工作总结和2004年工作思路的
通
知
各镇(街道)中心学校、直属单位(学校),各中小学(幼儿园):
现将《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局2003年工作总结》和《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局2004年工作思路》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在总结2003年工作的基础上,制订2004年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为开创我区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做出新的贡献。
二○○四年一月五日
- 1 -
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局2003年工作总结
2003年是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全区教育系统广大行政干部和教职员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政府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以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努力探索,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年初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有力推进了我区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一、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快速发展
幼儿教育:深化办园体制改革,撤消学前班,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全区有各类幼儿园119所(已审批),在园幼儿15413人,全区学前三年幼儿人口入园率达90.2%,比上年增长1.74%。
义务教育:坚持以高标准“普九”为目标,巩固与提高义务教育成果。加大潘桥等乡镇的校网调整力度,全区小学校均学生数达到594人,初中校均学生数达到1104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分别达到99.5%、99.81%、99.74%,6-14周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6.22%,各项指标比上年均有所提高。
高中段教育:高中教育普及率进一步提高,全区普高招生3664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617人,初中毕业升入高中段比例达到- 2 - 89.53%,比去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
成人教育:成人教育持续发展,全区报名参加成人高校考试实考人数为794人,上线人数516人;报名参加自学考试的人数达4854人,共11528科次;浙江电大瓯海分校共招收中、高等学历教育新生698人,招收非学历教育新生123人。成人文化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普遍开展,全区共举办农函大、实用技术培训、职业培训等短期培训班578个,参加人员达124104人次;举办农村文化提高班30个,参加学习人员达5504人次;乡镇农民培训、职工实用技术培训率达50%。
二、素质教育全面推进
积极实施新课程实验工作。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实验的各项准备工作,召开全区课程改革动员大会,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确定景山中学和梧田一小为区级课改实验学校;建立校本培训基地和新课程师资培训资源库,采取分层推进、全员参与的培训模式,积极开展中小学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全区共有2600多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培训和考核。9月份,全区所有初中、小学的起始年级均按时全面启动了新课程实验工作。局机关各职能科室、各直属单位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探索,积极解决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了课程改革的进程管理和专项督查,使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初步达到了新理念、新教材、新方法、新评价机制的有机结合。
坚持五育并举,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深化“五爱”主题教育;在全区各中小
- 3 - 学开展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个一”活动;组织全区中小学生开展了“做平凡小事,塑美好心灵”读书教育活动;广泛开展“我做合格小公民”的宣传教育活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养力度,成立瓯海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积极开展创建区“德育示范校”和市“行为规范达标学校”、“文明学校”、“示范性家长学校”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法制意识。加强国防教育,实施国防教育“书架子”工程,开展国防教育“三个一”活动,组织全区6000多名高、初中生进行队列训练和国防知识教育。大力开展拥军慰问活动,慰问金额达2万余元,并妥善解决了官兵子女入学问题。加强团队工作,举办高中生诚信教育辩论赛和成人教育仪式,组织开展全区少先队规范队室评比活动。广泛开展了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注重科研兴教,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教科研成果显著。全区科研课题获市级以上奖达23项,科研论文获市级以上奖176篇,共有74个区级以上课题立项。广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倡导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倡导民主式、参与式、启发式教学,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全区高考成绩同时创“三个第一”。全区3300名考生报考普通高校,实现了总上线率、前三批上线率和上线人数增幅均位居全市第一的优异成绩。全区高职上线398人,增幅达42%。
三、教育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
- 4 - 教育投入稳中有升,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两个提高”得到较好的执行。全年教育总投入达2.81亿元,其中,基建经费投入1647.5万元,电教设备投入950多万元。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快速提高,全区学校拥有计算机3820台,计算机教室76个,多媒体教室105个,闭路电视25套,语音教室37个,瓯海中学、瓯海职专、梧田中学、梧田一小等13所中小学先后完成学校局域网建设。体育场地生均达到省定要求。图书、教学仪器、音体美劳卫器材配备大量增加,全区中小学总藏书量达到97.2万册,生均图书小学、初中、高中分别达到15册、17册和22册;小学41%的实验室达到省Ⅰ类标准,初中80%的实验室达到省Ⅰ类标准,高中所有的实验室均达到省Ⅰ类标准。“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全面启动,新建、扩建、拆建共计建筑面积12500m2。会同规划、土地部门认真做好全区校园的总体规划,对照“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积极做好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建设工作。梧田一中等12所中小学已向省教育厅申报Ⅰ、Ⅱ类标准化学校,有待验收。
积极推进教育强镇和示范、重点学校建设。三垟乡通过了市级教育强镇的评估验收;瓯海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通过了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评估,梧田高中与三溪中学跨入了温州市重点中学的行列;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和新桥一幼成为全国优秀民办学校;同德中学评为省一级民办学校,瓯海二高被评为省A级普通高中;新桥中学、塘下中学、梧田一中先后通过了市级示范性初中的评估验收;新桥一幼通过了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的评估验
- 5 - 收。通过教育强镇、重点(示范)学校的创建,全区各中小学的硬件设施、办学理念、管理手段、教育教学水平等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四、队伍建设不断优化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继续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教师师德与法制专题教育活动,学习《民办教育促进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教育政策法规。对全区师德建设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举办中小学校收费现场投诉活动,坚决查处乱带生、乱收费、乱办班和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违规违纪行为。
积极实施新一轮学校“三制”改革。启动实施新一轮学校“三制”改革,制订下发了《关于做好新一轮学校领导干部和教师聘任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在组织对全区中小学(幼儿园)中层以上干部进行民主考核的基础上,加大了学校领导干部交流和调整的力度,理顺了瞿溪等四个镇中心学校的人事关系,并实行考核续聘和竞争上岗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187名学校领导干部的聘任工作,使39名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通过竞争走上了学校领导岗位,增强了学校领导班子的活力。按照“总编控制、超编分流、满编压缩、缺编进人”办法,完成了3700多名教职工的聘任工作。积极抓好小学校级领导后备干部培养人选的公开选拔工作,为小学校级领导储备了后备人才。
丰富载体,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组织举办了2003温州瓯海校长论坛活动。组织了“新课标、新理念”的学习体会- 6 - 征文、学科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和“新理念,新评价”的试卷命题等评比活动;举办“老教材、新理念”、“新教材、新理念”课堂教学展示课及研讨会。积极开展区第七届中小幼教坛新秀评比活动,通过说课、上课、实绩考核等程序,共评出区级教坛新秀109名,其中有7名和14名优秀青年教师分别被评为省、市级教坛新秀,成为全市获奖率最高的县(区)。认真做好市首届名师名校长评选推荐工作,共推荐23名优秀教师参加市名师名校长(模范班主任)的评选。
五、教育管理进一步强化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在对全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的编制进行重新核定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做好了今年暑期毕业生就业和区内外教师的流动工作,使区外流入我区教师的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并圆满完成了134名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继续采取鼓励和引进相结合的办法,共鼓励39名本区师范毕业生和引进16名区外本科毕业生,到严重缺编的学校和部分职高任教,其中安排到丽岙镇、仙岩镇和潘桥镇的毕业生达29名,初步缓解了这些乡镇学校师资紧缺的问题。健全教师工资统发制度,建立全区中小学教师工资管理数据库,与区人事局、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在中小学校推行教职工结构工资的试行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分配制度。
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组织开展了全区中小学教学大检查。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撤消小学附设学前班50个,基本完成撤消小学附设
- 7 - 学前班的有关工作。重视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切实解决了2万多名外来适龄少年儿童入学问题。同时新桥镇外来民工子女学校开办在即,梧田镇民工子女学校正在积极筹划之中。加强学籍管理,重新修订《瓯海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的若干规定》,进一步规范学籍电子化管理。加强劳动基地建设,抓好北林垟乡中心小学、三溪中学的劳动技术教育示范基地建设。
积极抓好群团组织建设。加强对工青妇工作的领导,健全工青妇机构,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在联系群众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召开全区教育工会第五届一次全体委员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工会常委;积极开展教工之家创建活动,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发挥教代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加强计生工作,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26份。加强离退休教师管理工作,及时做好退离休教师货币分房工作,制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离退休教师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调整健全区、乡镇级离退休教师管理组织网络。
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机关作风得到进一步改进
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26份。积极推行校务公开,有效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增进了学校民主管理意识。认真执行校长离岗审计制度。加大查处力度,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全年共受理群众来信40件、电话举报19件、来访1件,共计60件;立案6件,3名教师予以行政警告以上处分,1名校长、1名教导主任予以免职,6名教师予以全区通报批评,清退违规收费36.7万元。
- 8 - 机关作风得到进一步改进。深入开展文明机关创建。修订完善《瓯海区教育局工作职责及规则》,深化以“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当人民满意公仆”为主题的文明机关创建活动,使机关工作作风和工作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在景山区域文明共建委开展的爱国卫生检查中,我局被评为卫生优胜单位。积极开展“效能革命”活动,认真落实各项工作要求,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开展教育大调研活动;积极实施AB岗工作制、首问责任制等制度,认真落实“三个意见”,切实做到“两个提高”,充分发挥机关窗口优良形象。积极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大力推行“一人一课”制,健全机关学习日制度,有效提高了机关干部的整体素质、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七、学校安全和综治工作进一步加强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学校抗“非典”攻坚战的全面胜利。防“非典”期间,全区教学秩序正常,全面落实“两考”期间各项预防措施,保证了全区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和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工作。2月份,召开全区教育系统安全与综治工作会议,签订教育系统安全与综治工作责任书40多份,签订校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书和经营目标管理责任书32份;明确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安全与综治工作机制;开展学校饮食卫生安全工作和校办企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出台《温州市瓯海区中小学食堂卫生管理评价方案(试行)》,开展“学校安全教育周”、“安全生产月”、幼儿接送车专项治理与《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学校食堂和学
- 9 - 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学习宣传等活动,确保全区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年来,我区教育工作成效明显。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如教育内部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中心学校的管理体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理顺;依法治教和依法行政的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大;创新教育的理念和能力还滞后于实施新课程的要求;学校基础设施与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以确保我区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局2004年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政府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注重研究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围绕发展第一要务,进一步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育创新,实现教育强区向教育现代化的跨越和提升。
二、主要目标
- 10 -
1、学前教育: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0%。
2、义务教育:小学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8.5%以上,确保小学无流生,初中年辍学率控制在0.5%以内,小学毕业率达100%,初中毕业率达98.5%以上,6—14周岁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6.3%,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阶段比例力争达到90%。
3、高中教育:全区普高招收新生3660人,中等职业教育招收新生3035人,普通高中会考合格率超过95%,高考重点批上线人数较上年有所增加。
4、成人教育:举办各类文化提高班20个,举办职工教育、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300个,浙江电大瓯海分校学历教育招生500人,非学历教育计划招生300人。
5、队伍建设: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高和职高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100%、98.2%、97%、95%和82%,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高一层次学历比例有所提高,高中教师参加硕士研究生进修的人数有一定增加。
6、办学水平:创建省教育强镇2个;创建省二级重点中学1所,市重点中学1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3所,市级示范性小学
2所,市级示范性初中2所;初步实现全区中小学“校校通”。
7、学校标准化建设:投入建设资金3000万元,新建扩建校舍2.6万平方米;创建省Ⅰ类标准化学校4所,Ⅱ类6所。
8、勤工俭学:勤工俭学总产值达9500万元,总收益达650万元;新建中小学劳动基地4个。
- 11 -
三、主要措施
(一)贯彻落实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1、巩固完善以区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一是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义务教育的责任意识。二是继续调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居)委会的办学主动性和积极性,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三是完善镇(街道)中心学校管理体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镇(街道)中心学校校长和常务副校长的岗位职责、权利和义务,建立行之有效的校长办公会议或校务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使学校内部的各项管理工作能高效、顺畅地运转。进一步完善镇(街道)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机制,及时解决学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心的问题,提高财务管理和后勤保障服务水平。
2、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办学体制。一是加大民办教育发展力度,积极贯彻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法》,大力贯彻“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十六字方针,积极引导和鼓励部门、企业和社会团体及个人创办教育机构。二是依法保障民办学校合法权益。民办学校的招生、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教师培训、教育科研、建设用地、规费减免等方面要给予更多的支持;进一步完善民办学校教师在社保、人事关系等方面的保障机制,打通公民办学校教师流通渠道。三是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办学模式。鼓励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引进名校、开展联合办学,实行强强合作、强项合作、以强带弱、集团化管理、举办实验学校等形式,扩大- 12 - 对外交流,达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四是职业教育积极实施两大工程,即现代制造业、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培养。深化产学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五是探索规范运行的现代学校制度。明确举办者、管理者与办学者各自的行为规范和权限,加强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制度建设。逐步形成在政府依法管理的前提下,学校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
3、加大教育扶贫力度,积极探索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就学新路子。认真贯彻中央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做好贫困乡镇住校生、特困生及少数民族学生学杂费减免工作,深化“校校结对,企校结对”扶贫助学活动。合理划分义务教育施教区,加强对“择校费”和“借读费”的统筹力度,用统筹经费扶持偏远、薄弱学校发展。切实加强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就学工作,把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纳入当地教育管理范围,挖掘潜力,以随班就读为主渠道,积极创办民工子弟学校和民工子弟班,尽最大的能力满足外来务工子女入学需求。
4、加快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一是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校长目标管理定期考核制度,形成学校领导干部管理工作竞争机制。二是改进干部选拔任用方式,逐步采取校内或面向全区公开选聘、平等竞争、严格考核、择优聘任的办法。三是推行教师任教服务期制,改革教职工选用制度,建立教师流动的有效机制和城镇教师到乡村服务制度及区域内城乡“校对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四是完善教师职务的评聘制度,进一步明确
- 13 - 岗位职责,开展教师职务评聘分离改革工作,探索建立教师职务评聘分离的工作机制。
5、规范完善教育行政管理职能。一是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严格行政执法程序,明确执法范围,规范教育机构的审批程序和准入条件。二是加强公共服务意识,开展行政管理公示制。对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实行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公布办事结果,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三是加强统筹管理,加强对民办学校的政策引导和规范监管,在办学行为、招生、经费收支等方面要重点加强管理,同时加强对社会非学历教育机构办班的管理。
(二)调整布局,均衡发展,确保顺利通过教育强区复评
1、制订完善《瓯海区2003-2010年校网及教育基本建设总体规划》,科学分析、合理布局,要将学校建设纳入到当地城镇建设配套规划之中,使教育更好地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2、积极实施新一轮校网布局调整方案。加快潘桥中学、潘桥一小、郭溪中学、丽岙华侨中学、丽岙三小、南白象一小等学校的新、迁建步伐,以此促进部分弱小学校的撤并,加快全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好六十一中学新校区建设的前期工作。
3、加快教育强镇和各类重点(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已通过强镇验收的镇(街道)要落实巩固、整改、提高工作 ;力争年内将泽雅镇、三垟街道创建成省教育强镇,任岩松中学创建成省二级重点学校,瓯海二高创建成市重点中学,娄桥中学、三垟中- 14 - 学、梧田二小、泽雅镇一小、梧田一幼、郭溪镇塘下幼儿园、新桥爱绿幼儿园创建成市示范初中、小学、幼儿园,使我区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充。
4、加快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一是已申报标准化学校的12所学校,要对照标准和评定办法,逐项逐条抓好落实工作,以迎接省市的检查验收。二是未申报标准化学校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建设步伐,做好第二批标准化学校的申报工作。三是新建学校要上规模、达标准、创一流;部分老校要上档次,创精品。四是标准化学校建设要与创建教育强镇、创建示范学校等工作有机结合,达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不仅要重视校舍的建设,也要注重校园绿化,加强图书、仪器设备等建设。五是抓紧校产权的登记工作。
5、营造竞争氛围,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档次。积极引进区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逐步淘汰规模小、办学效益差的职业学校,使全区更多初中毕业生享受更好的职业教育;通过对区第二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和引进合格教师的政策倾斜,促使二职尽快成为瓯海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重视专业建设,争取部分学校、部分专业成为省、市紧缺人才的培养基地。
6、要将幼儿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创办镇(街道)中心幼儿园,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有一定规模、符合办园条件的幼儿园,努力提高总体办园水平。加大检查督促力度,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着实提高保教质量。继续做好学前班的撤并工作。
7、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现代
- 15 - 化程度,贯彻落实《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育网络建设的若干意见》,健全网管人员组织网络,明确各级网管人员职责,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功能。加强“瓯海教育信息中心”建设,完善“瓯海教育网”,增强其信息技术中心地位和作用。加快“校校通”工程建设步伐。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新课程改革的整合研究。积极做好第三批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期评估验收的准备工作。
(三)坚持创新,加大课改力度,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
1、加强课程改革进程研究。一是要多渠道多方式进行新课程实验活动,积极推广成功经验,构建新课堂标准和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二是要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和资源开发,要全面、深入、系统地理解国家课程改革精神,详细分析地方和学校的区域性特点,分析课程开发资源,确立课程开发的目标和内容,使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出特色,开出成效。三是积极实施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抓好师资培训,建立科学合理的课改评估机制,开展学分制、选修制试点工作。要进一步推进研究性学习向纵深发展,倡导在学科领域开展科学、务实、高效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提高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积极探索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模式。
2、探索建立新的评价机制。一是要致力于学生发展性评价的研究,要组织骨干教师编制学生成长档案袋;改变现有的考试方式和评价方式,实施学业评价多元化的尝试。二是要致力于教师- 16 - 发展性评价的研究,逐步完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建立以促进教师的未来发展为目的,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三是要研究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相适应的学校教学评价体系。
3、坚持不懈抓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将师德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强化以“敬业、爱生、奉献”为主题的师德建设。要把师德教育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之中,不断提高师德教育的实效性。二是重点加强对校长的培训力度。通过前期重点集中培训、外派挂职等形式,使校长逐步形成既符合教育实际又具有个性特征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进一步掌握现代教育管理手段;通过对考核方法、内容的改革,建立必要的交流制度和奖励机制,使校长树立职业岗位意识;提高校长岗位培训品位,探索“菜单式培训”的新模式;通过校长论坛等有效载体,使校长成为学习型、专业型、专家型的校长。三是加强对骨干教师与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继续落实《瓯海区“青蓝工程”实施意见》,加强该课题的跟踪调查和中期论证;大力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充分发挥名师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辐射和激励作用,逐步壮大全区名师队伍。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举办“教师课改论坛”等活动,为中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搭建舞台。有计划地开展外派挂职锻炼等形式,加强学校后备领导的培养力度,为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储备足够后备人才。四是进一步提升全员培训质量。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基地建设,提高校本培训实效,健全校本培训的管理机制,明确各级师训人员的工作职责,强化对校本培训的过程管理。继续完
- 17 - 善并全面推进以校本培训为载体的“十五”全员岗位培训工作。五是将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范畴,积极推行幼儿教师“园本培训”,切实提高幼教师资力量。
4、丰富校园文化,增强学校学术氛围。一是办好校园节会,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的人文环境、校风、教风、学风及师生的精神风貌有更大的提升。建设校园文化要精心设计有效载体,培养自己的独特风格,建立自己的鲜明特色,形成有利于教师、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校长和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要真正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带领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做好校本教研的指导和管理工作。教研室、教科室要主动积极参与校本研究,并发挥指导作用。三是要积极倡导与名校建立以教科研为主要内容的结对联谊活动,拓宽视野,创新思维,增强学校学术氛围,提高教育教学艺术。
5、探索中考招生改革。完善普通高中音乐、美术、体育特长生招生办法,开展中考实验操作考试,建立优秀初中毕业生保送升学制度,发挥中考对初中教学的导向作用。加大招生的宏观调控,规范择校生招生制度。进一步扩大职业学校招生自主权,试行职业学校提前招生、免试入学,推动职业教育更快发展。
6、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德育工作。一是贯彻落实《中共浙江省工委、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道德教育的意见》,把弘扬培育民族精神作为重要任务,积极开展系列教育活动。进一步深化文明学校、日常行为规范达标学校、德育示范特色学校、绿色学校的创建和评估活动。积极探索德育的新途径,加强人文- 18 - 德育建设,健全德育科研工作,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开展网上德育工作。二是继续贯彻落实《瓯海区教育系统开展法制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三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大力加强对学生体质和意志力的训练,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四是加强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五是加强科技创新及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六是加强对学生假日素质教育活动的管理。
(四)加强管理,落实保障措施
1、以“效能革命”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要严格执行“五条禁令”,认真落实“三个意见”,切实做到“两个提高”,使局机关、各学校(单位)领导班子在思想解放、改革创新上有新的突破,工作作风、服务质量、办事效率上有更大改进,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有进一步提高,真正打造一支学习型、信用型、服务型、效率型、廉洁型的教育队伍。
2、加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彻底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塑造教育新形象。二是加强收费工作管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减负政策精神,抓好“三限”政策的落实,规范“择校费”和“借读费”的收取办法。三是继续完善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制度,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四是继续加强教育内部审计工作,做好学校领导的离岗审计工作。
3、抓好党建工作,发挥群团组织作用。一是坚持“党要管党,- 19 - 从严治党”的方针,认真执行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用建设,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加强党对工青妇工作的领导,健全工青妇机构,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在联系群众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三是积极开展教工之家创建活动,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发挥教代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四是加强离退休干部和教师的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有关退离休教师政治、生活待遇的政策,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我区教育发展不断发挥余热。五是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管理,落实计生执法责任制,坚决查处违反计生政策的行为。
4、加强教育经费投入管理。一是做好2004年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定额测算,确保中小学生生均经费的增长。二是继续完善预算外资金“收支二条线”管理和“票款分离”工作,严格执行和全面实施政府采购和财政审价制度。三是加强对区人民教育基金会的统筹管理力度,取消乡镇人民教育基金会,完善对乡镇学校捐资款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区人民教育基金会职能,多渠道筹措经费。
5、制定并落实新课程改革的保障措施。一是要调整原“瓯海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设立若干工作小组,如实验指导组、科研总结组、督导评估组、宣传报道组和专家指导组等。各组织机构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纵横沟通,团结协作,确保研究、指导、管理和协调工作得到落实和加强。- 20 - 二是区教育局要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师资培训、资料购置、课程开发、设备添置以及奖励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三是要加快“校校通工程”建设步伐,尽快为新课程实验、传送课程改革信息、交流经验等提供全方位的现代技术支持;要切实加强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及校园网络设施的管理,努力提高实验的开出率和教学仪器的使用率。四是各校必须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向家长们宣传课程改革的意义,课程改革的动态以及学校课程改革的具体做法。同时要引导家长们参与课程改革的讨论,倾听他们对新课程、新教材的意见和建议,为课程改革实验提供多方面的参考。
6、完善教育督导机制。一是根据基础教育管理“以县为主”的新情况,建立适应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教育督导体系。加强以新课程实施工作为核心的督学工作,开展学校办学标准化的评估,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督导,充分发挥教育督导评估的导向、激励、保障作用。要改变以往对学校统一的、刚性的鉴定性评价为发展性评价。二是加强督导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建立督导评估反馈书和整改问题备忘录。三是发挥兼职督学的作用,加大督政力度。四是深入基层,针对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搞好调研与指导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7、加强安全与综治工作。一是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强化安全管理,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安全督查力度,定期进行校园安全和卫生检查,认真实施《温州市瓯海区中小学食堂卫生管理评价方案(试行)》,积极探索学校医务室建设新路子,进一步加强
- 21 - 学校饮食卫生管理工作和传染病防治工作。二是加强校办企业生产安全管理。三是进一步规范师生集体外出管理工作,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完善备案制度。四是健全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做到及时、真实、不瞒报、漏报。五是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大力开展“禁黄、禁赌、禁毒”与无神论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远离“黄、赌、毒”而健康成长。
主题词:工作总结
工作思路
通知
抄送:市教育局,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区委宣传部,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
- 22 - 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局办公室
2004年1月5日印发
(共印120份)
- 23 -
第二篇:关于印发《2007年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思路》的通知
富食药监委[2008]3号
关于印发《2007年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思路》的通知
局各科室、大队:
现将《2007年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思路》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贯彻执行。
2008年2月3日
主题词:总结 计划 通知
抄送:杭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富阳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办
富阳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2007年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思路
2007年,我局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扎实工作,着力在“五个加强、五个提升”上下真功夫,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效。
2007年工作回顾
(一)加强组织协调,提升综合监管水平,食品安全工作有新的突破。
1、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机制。根据2006杭州市对我市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结果,针对食品抽检中外来食品不合格品种较多这一特点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向市政府建议建立全市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组织乡镇街道分管负责人和联络员进行食品安全监管知识培训,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责任考核机制,在监管体制、工作机制、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深入推进食品放心工程建设。一是根据《浙江省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规划(2005——2007)》(浙食安委办[2006]24号)文件精神,制定《富阳市2007年食品放心工程工作计划》、《富阳市2007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富阳市乡镇街道食品安全目标考核评分实施办法》、《富阳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并下发各食品职能部门贯彻执行;二是针对新闻媒体不断报道问题食品在市场上频繁出现,为保护我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严格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制定《富阳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不安全食品召回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消费者购买了不合格食品,可得到合理、正规的退回渠道;三是食品药品安全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十件大事之中。今年,市政府将食品药品安全列 2 入为民办实事十件大事之一,体现了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充分利用食安委的平台作用,加大各职能部门工作责任,有计划,有步骤的分解食品安全工作目标和任务;四是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为落实我市食品放心工程计划,对黄酒、瘦肉精、水发产品、腐竹等产品,以及在春节、五一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期间,牵头组织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有关领导参加的各食品职能部门联合专项检查和整治;五是开展食品重点品种抽样检测综合评价,加强对全市市场食品重点品种的质量水平监控,客观评价食品行业整顿和治理成果。
3、深化食品“三网”建设,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一是针对乡镇街道人员调动,对网络人员及时进行了调整;二是及时组织召开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会上市政府与乡镇街道、食品安全各职能部门签订了工作责任书,分管领导副市长在会上回顾总结2006工作情况,表彰了2006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市长张锦铭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三是以华辰配送中心为主解决25家连锁超市、586家放心店的食品配送工作。
4、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基础建设。为提升食品安全技术支撑,对我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设备、工作运行机制、工作方式方法进行了可行性的调研,发现检验检测体系已严重滞后,对食品安全尤其是外来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越来越不相适应,带来安全隐患,我局将调研成果以请示的形式向政府报告,逐步建立一个全市统一、高效、权威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以提升食品安全技术保障能力。
5、积极协调配合国家卫生城市复检工作。主要是组织开展城乡结合部食品生产、加工、餐饮、小吃专项整治,取缔了一批无证无照生产经营企业(摊位),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二)加强日常监管,提升监管能力,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有新 3 的成效。
1、推进药品源头监管。为推进认证企业自律,一是由局长周金荣亲自组织相关科室负责人,对我市药品生产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对企业GMP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从中谋求管理对策;二是配合杭州市局对我市已通过GMP认证的药品生产企业实施飞行检查,加强企业的自我管理意识,对飞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从而确保企业自觉执行GMP的有关规定;三是对所有在册的药品生产企业开展专项检查,严格按照GMP规定加强企业的管理。
2、加强药品流通监管。一是对全市药品经营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将药品营销人员实行登记备案制度,据统计在册登记人员297人,并对营销人员营销行为进行了规范;二是开展药品GSP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药师不在岗、药品的分类不清、处方药不凭处方销售、销售药品索证不全等问题,进行了分类处理,我们还将每家药店中的药师证件、照片制作图版和药师不在岗制作警示版下发至各药店,加强群众的监督。
3、严格特殊药品监管。按照杭州市局关于开展2007年特药专项检查的通知精神,对我市3家精神药品、麻醉药品、毒性药品进行了专项检查,出动执法人员40人次,并落实批发企业每月有1次,药品连锁企业每季1次的检查,从检查情况看,企业管理规范,制度严明,工作人员操作规范。
4、继续强化医疗器械监管。根据杭州市2007年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日常监管工作意见(杭食药监械[2007]95号)通知精神,重点加强对植入、介入类医疗器械追溯管理,检查覆盖面达100%,对特殊验配类经营企业的管理,检查覆盖面达100%,对“免费体验”类经营企业监管,严格执行《浙江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检查验收标准》有关规定,对擅自变更的1家企业,进行了立案查处,有效规范医疗器械说明书、4 标签、包装标识和购销记录,加强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制度。
5、做好市场准入工作。2007年我局共受理开办申请药品零售企业59家,开办56家,办理变更手续105家,总数已达246家;受理开办申请医疗器械经营企业16家,开办13家;受理办理变更换证手续7家,已办理4家,总数已达37家;验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变更2家,总数已达21家。
6、加强高风险药品生产企业的实时督查力度。按照上级局的部署,在我市3家高风险药品生产企业中派驻驻厂监督员,进一步加强对高风险药品生产企业药品质量的实时监管。
7、开展创建省级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示范县(市)活动。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化”,是我局前几年向全省、全国推广的“富阳经验”,今年我局又被杭州市局确定为省级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示范县(市)建设试点单位,为抓好建设工作,一是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落实相关责任人;二是制订工作计划,明确工作内容,落实工作责任;三是结合富阳实际,突出工作重点,分解工作目标任务。四是协助政府组织召开全市创建省级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工作部署及动员会议;五是为配合创建工作,对我市在前几年尚未创建“规范化药房”的非建制乡镇卫生院药房进行了专项检查;六是组织食品药品监督联络员10名,与我局工作人员一起,分五个组,对我市创建省级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实地检查。七是建立乡镇协管员40人,村级信息员622人,并进行了相关业务培训,据统计宣传、培训费用共计20万元。11月20日创建工作已通过省级药监部门考核验收。
(三)加强整顿和规范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秩序,提升执法办案能力,药品、医疗器械稽查工作有新的起色。
1、开展各项整治活动。一月份对我市34家眼镜和护理液的经营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二月份对我市27家性保健品店进行了专项检查;三月份按照国家局和省局的部署,对我市7家药品生产企业起动系统检查,另还还及时完成上级局和外省兄弟局要求我局协查“人血白蛋白”经营企业的专项检查,经过深入细仔的调查,我市未发现假冒四川远大蜀阳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和广东佰易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以及上海莱士血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人血白蛋白”;五月份起,历经半年时间,对我市238家药品经营企业开展专项整治;六月至七月,按照上级部署,对我市9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9个二类医疗器械注册情况进行专项核查;八月至九月对我市20家冷藏药品开展专项检查;八月至十月开展骨接合用无源金属植入医疗器械产品市场的专项检查。据统计:出动执法人员2808人次,查处违法违规案件1112起,其中立案查处31起,适用简易程序处罚66起,责令整改15起,罚没款8.1万余元,没收假劣药品货值金额10万余元。
2、以技术支撑为依托,加大药品、医疗器械抽检力度。2007年药品监督抽样共80批次,发现不合格批次16个;医疗器械送检10批次,不合格3批次,对不合格批次的经营单位作出立案查处。
3、广告监测,加大监测频率。完善药械广告监测工作制度,落实定人、定时、定责“三定”管理,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加大设备设施更新,明确《富阳电视台》、《富阳日报》、《富阳电台》为监测的工作重点,对《富阳电视台》广告节目定时收看,对《富阳日报》每日查看,并规范移送处理制度,全年我局移送工商处理药械、保健食品广告8起、告戒1起。
4、做好投诉举报受理处理工作。2007年共受理举报投诉38件,其中96311交办13件、12345市长公开电话5件、来本局投诉举报20件。对投诉举报件及时进行登记,及时移交相关工作人员作出处理,6 止12月21日,已办结36件,完成率94.7%,未结2件,因药品送检结果尚未作出,正在办理之中,群众满意率100%。
(四)加强宣传针对性,提升宣传教育效果,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有新的举措。
1、完善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将我局对外的宣传工作进行了责任分解,各部门确定一名信息员,每月由考核指标,由综合办公室牵头每月进行月统计通报制度,年终对各部门实行考核,加大奖励措施。
2、加强业务培训。今年有三部法律《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浙江省广告管理条例》、《浙江省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出台,分别与5月1日、12月1日和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为加强企业自律意识,提高法律知识,我们先后组织全市涉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共五期,参训人员近1000余人,另外,按照上级局的部署,我们积极派员参加法制、GSP和GMP业务知识培训10余人次。按照富阳市人事局的统一安排,今年我局先后组织1961年1月1日出生的国家公务员10名参加公共管理基础知识业务培训和普通话等级培训并考试合格。
3、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制订2007年“五五”普法工作计划,确定工作目标和任务,调整完善工作领导机构人员,按照市依普办的通知精神,确定包晓明和包烈为市“五五”普法讲师团成员,落实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五五”普法工作按照富阳市委市政府和杭州市局的要求和任务,开展了“法律六进”(进机关、进单位、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活动,收到预期效果;按照省局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进“千家社区、入万户家庭”宣传活动,在时代广场启动仪式上与其它兄弟部门一起联合搞大型的宣传活动,增加宣传内容,加大宣传效果;在市科协统一组织下,开展下农村、下社区科普知识宣传月活动,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送到家门口; 7 在市依普办的统一组织下,积极参与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据统计:发放宣传资料大型宣传画12700张;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读本2万本。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水平,队伍的综合素质有新的提高。
1、继续开展治理商业贿赂。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关健是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自今年以来,我们一直重视长效管理机制的建设工作,对原来的党风廉政建设,作风纪律管理制度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堵塞管理上的漏洞,完善了监督机制。
2、开展“作风纪律建设年”活动。按照上级局和富阳市委市政府的有关指示精神,成立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积极开展“作风纪律建设年”活动,以“富裕阳光这城”和“生活品质之城”大讨论为载体,对有关作风纪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升队伍的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局出台了作风纪律“十要十不要”和党风廉政建设“八条禁令”,全局工作人员积极开展树新风、创新业、争当阳光官员、争做阳光干部主题实践活动,有四位同志撰写论文在网上发表开展讨论。
3、开展争创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活动。食品药品监察稽查大队,按照富阳市纪委的统一部署,制定工作计划,发放征求意见表30余份,认真梳理整改建议10条,建立工作制度12个,落实队伍长效管理机制。
4、完善内部小品种物资采购制度。严格事前审批制度,确定专人负责采购,严格执行市委市政府的有关指示精神,对公务用车,实行定点加油,晚上定点停放,对办公用纸实行定点采购。
几点启示
2007年是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年,也是富阳市 8 贯彻落实省、杭州市作风纪律要求的作风纪律建设年,更是我局响应杭州市局创新监管号召、实施监管方式改革后的进一步完善之年。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我们以抓班子、带队伍、促工作为核心,坚定以创新求思路,以改革求机制,以务实求效率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也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开创新局面,必须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去年“齐二药”药害事件曝光后,党中央国务院已明确指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由地方政府负总责,为此,我们抓住机遇,做了借势造氛围、借势抓监督、借势促管理的文章,积极到地方各级领导前面做“说客”,积极构筑社会各界知情参与的平台,积极营造服务大众的氛围。这一年,通过我们的努力,富阳市委、市政府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有了进一步的重视,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来局考察指导,富阳 “两会”也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列入2007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十件大事之一。
(二)创造新业绩,必须运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监管手段和方式。2006年3月开始,我局就开创性的实施了药械监管方式的改革,2007年,我们不仅对改革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使方案更具操作性、实用性,同时我们还针对去年监管中发现的食品生产企业承担责任偏低、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不够健全,药械营销人员扰乱市场等问题,创造性的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一是出台了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我们继上海、广州等地出台缺陷食品召回制度后,在全国各县(市)中率先出台了《富阳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不安全食品召回管理办法》;二是提出了建立统一、高效、权威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设想。设想已经市政府批准,下一步将逐步在设备、工作运行机制、工作方式等方面加以改善,以全面提升食品安 9 全技术保障能力;三是推行了药品营销人员登记备案制。目前已有82家批发企业的355名在富营销人员到我局做了登记备案。
(三)谋划新思路,必须最大限度的地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没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干部职工队伍,没有全局上下齐心协力的良好氛围,任何工作都不可能取得成功,2007年,我们借杭州市局开展“学习型机关,研究型监管”活动及作风纪律建设年活动的东风,在大力整顿干部队伍思想作风的同时,积极鼓励干部职工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和学历教育,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个人的难题,从而有效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全局上下真正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氛围。
2008年工作思路
2008年,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富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保障饮食用药安全这个中心任务,全面履行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监管职责,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为促进和谐社会,改善民生做出应有的贡献,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好学习,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会议精神
党的十七大高举旗臶、继往开来、求真务实,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为此,按照省、杭州市局及富阳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局上下首要的政治任务,下一步我局将按照四个坚持的原则(坚持周密部署、强化引导;坚持领导带头、率先垂范;坚持学以致用、用有所成;坚持上下联动、落实责任),制 10 定好学习计划,认真实施,狠抓落实,确保学习活动取得实效。
(二)抓好工作,全力保障饮食用药安全
1、食品综合监管主要抓四件大事:(1)增加食品检测品种、数量,加大食品检测力度,推进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有效推进食品检验检测设备、经费的投入,建立全市统一、高效、权威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组织、统一计划、统一标准、统一发布。加大对食品检测费用的投入,增加食品检测的品种、数量、频率,有计划、有步骤扩大从田间到餐桌食品检测的覆盖面。(2)探索重点乡镇(街道)食品安全工作规范化建设,并逐步向全市乡镇(街道)推广。对重点乡镇(街道)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机构、经费保障、工作运行机制、食品安全日常管理、食品安全宣传教育、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食品事故应急处理等规范化建设进行有效探索,形成工作意见并逐步向全市推广。(3)完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形成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要在前几年工作基础上,合并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等各单位收集的信用信息,建成全市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库,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形成食品安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加大对乡镇(街道)的工作考核力度,真正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确保监管工作向深度触角和长期有效。(4)加大食品安全工作考核力度。认真组织对乡镇街道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的考核,真正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
2、药品医疗器械监管重点抓好三件事:(1)药械市场的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在日常监管中,要不断完善药品GMP和GSP等强制性市场准入机制,确保药品源头质量关,不断开展飞行检查和跟踪检查等日常监管工作机制,有效促进企业诚信、自律意识;在药械市场稽查中,要严厉打击违法经营、使用药品、医疗器械的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用械的安全有效。(2)抓好药品 11 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监管。重点强化对我市三家高风险药品生产企业的实时监管,全面检查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执行情况,继续推行并不断完善驻厂监督员制度,加强动态监管,加大飞行检查和跟踪检查力度,对注射剂生产企业100%飞行检查,抓好企业质量信用评价工作,结合省局有关流通的信用评价工作规定,实时记录日常工作检查情况,并纳入计算机管理,有效促进企业诚信、自律意识和企业是第一责任人意识;全面检查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执行情况,对批发企业实行100%飞行检查。突出重点品种、重点单位的监督检查,对挂靠经营、出租柜台、药品采购记录不全、随货同行票据等进行清查治理,加强药品批发企业的票据管理,解决生产企业、经营企业销售流通混乱的问题,建立相关工作制度,推行药品购销“在线监管”计算机管理 ;加强零售药店监管,加强药师在岗在位的检查,基本解决非药品冒充药品和处方药分类管理不分的问题。省政府238号令《浙江省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于2007年12月1日正式实施,要抓好宣传和学习,明确监管职能,抓好基础性的登记备案工作,制订符合实际的日常监管工作措施,建立日常监管信息档案;加大对医疗机构制剂生产和购进、使用药品、医疗器械的监督力度,规范用药用械行为。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报告工作。(3)抓好药械、保健食品广告的实时监管和技术监督。继续做好药械、保健食品广告监测工作,加强与“二台一报”的沟通联系,加强与工商部门的联系沟通,加大对违法广告的处罚力度;加强药品、医疗器械抽检工作的针对性,对不合格的药品、医疗器械,加大执法办案力度,加大对药品、医疗器械大案要案的查处,震慑违法犯罪的发生。
3、深化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建设。巩固2007年我市省级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示范县(市)创建成果,对已建立的群众监督 12 网、农村药品供应网和农村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规范建设工作进一步深化,从制度建设、工作目标量化、工作运行模式、工作运行机制、工作人员培训教育、工作考核考评进一步规范,提高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建设水平,加强领导,加强考核,有效发挥乡镇街道属地管理作用,切实保障农村药品安全有效,经济方便
(三)、抓好队伍,切实提高监管队伍的综合素质
监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责任心是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业务水平不高,监管当中发现不了问题,工作责任心不强,发现了问题也不当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我们的监管效果和监管形象,为此,2008年我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提高监管队伍的综合素质:
1、整合人力资源。及时调整分片监管改革方案,对人员配臵、地域划分、工作程序等进行适当修改,整合人力资源的合理应用。
2、加强检查考核。认真修改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对人员职责、绩效考核、奖惩办法加以完善和补充,加大平时检查和考核力度。
3、加强执法检查工作。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于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距今已有7个年头,为提高我局执法水平,提高办案质量,要求市人大明年对我局认真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工作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重大任务,是保证队伍不出问题和做好工作的根本保证,坚持践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弘扬: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廉洁从政,一如既往地贯彻廉政建设八条禁令,并实践中建立工作长效机制。
第三篇:金华市建设局关于印发《2010工作总结和2011工作思路及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金华市建设局关于印发《2010工作总结和2011工作思路及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局属各单位,局机关各处室:
现将《金华市建设局2010工作总结和2011工作思路及主要工作安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学习研究,切实贯彻执行,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附件:金华市建设局2010工作总结和2011工作思
路及主要工作安排
(详见金华市建设局网站www.xiexiebang.com)
二O一一年三月二日
2010工作总结和2011工作思路
及主要工作安排
2010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按照省建设厅2010考核工作目标要求,以推进我市新型城市化发展为主线,着重抓好市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推进建筑业、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市区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深入开展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顺利实现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主要工作任务和重点实事工作目标,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成效,为2011年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推动城乡建设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2010工作总结
(一)加大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我局继续加快实施滨江公园群、市体育中心等续建工程,抓紧实施通济桥(含城南桥)拼宽改造、城市防灾公园(市民广场)工程等新建项目工程,同时,加快开展了五百滩地块配套、燕尾洲公园、中国婺剧院连接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各项目、各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完成了计划目标。
续建工程顺利实施。滨江公园群假日公园、月亮湾公园改造已全部完成,给市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休闲游憩场所。市体育中心累计完成投资27829.24万元,“一场两馆”从7月份开始全面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年底游泳馆土建主体结构结顶。市文化艺术中心累计完成投资9845万元,群艺图书馆外墙装饰幕墙安装已基本完成,艾青纪念馆幕墙龙骨安装也已完成。中国婺剧院累计完成投资9543万元,完成了土建中间验收。金品小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完成投资1500万元,整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送至发改委报批,土石方工程完成99%,完成了东侧围墙砌筑等。
新建工程进展顺利。双龙大桥维修加固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通济桥、城南桥拼宽改造工程于11月2日举行了开工典礼,完成了施工场地平整和项目部搭建工作。市民广场提档改造(城市防灾公园)工程一期地下车库工程于8月份开工,完成了形象进度40%。东市街南延、宾虹路延伸工程已开工建设,完成了通济桥北桥头辅道及周边绿化工程、高井巷工程及人民西路和后城街交叉口等事故多发点整治工作,进一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列入计划的10个垃圾中转站改造进展顺利,国贸街、环北公园已完工投入使用,其余8个正在建设当中。项目前期有序推进。我局还加快开展了有关项目前期工作,为明年开工建设打下良好基础。燕尾洲公园、婺剧院连接线已完成方案评审,东市街北延铁路下穿段已完成工可评审,五百滩地块配套正在方案阶段,市秋滨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市区梅溪饮用水备用水源工程等项目正在前期调研阶段。
(二)积极配合旧城改造,解决城建遗留问题,加大招商力度,不断提高城市品位
一 是做好旧城改造拆迁有关工作。配合“杭长客专线”建设做好拆迁相关准备工作。制订了市区拆迁配套政策,完成了铁路部门征迁工作实施意见等相关问题的反馈。积极做好中心医院东扩二期拆迁工作,完成了拆迁听证及拆迁许可证的发放、前期调查等有关准备工作。对二七新村改造进行了调研,出具了调研报告,并就是否将 二七新村改造项目列入城市棚户区改造向市政府作了专题请示。
二是招商工作取得突破。9月7日,市区五百滩地块成功出让,绍兴国际大酒店以总价31180万元拿下该地块。五百滩总面积约260亩,分为A、B两个地块:其中A地块建筑用地位置为双龙大桥以东,规划用途为商业及文化娱乐,B地块建设用地位置为双龙大桥以西,规划用途商业(五星级宾馆)。按照“中央休闲商务区”的功能定位,五百滩建成后,将成为以公园、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功能为主的城市公共空间。同时积极做好金华山游乐园等城开公司现有地块的招商引资工作,完成了多湖机场区块项目融资包装。
三是完成了飞机场搬迁清场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我局成立机场清场工作组,自3月19日进场,历时73天加班加点,于5月31日提前全面完成了整个区块的清场工作任务。在整个机场清场工作中,累计落实1200多个工作日,共动员一级承包业主13个、二级经营户319个。腾空拆除各类建筑物建筑面积66441.71平方米,其中经营用房面积43567.31平方米,仓储用房面积22874.4平方米,腾运各类经营物资折合人民币6亿多元。并拆除了所有的建筑物,拆除见底率达到了100%。
四是完成了上海财大浙江学院的续建工作。6月13日,市委书记徐止平到上海财大浙江学院新校园建设工地现场办公后,我局立即抽调相关人员成立项目续建工作组,并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市续建组的统一部署,围绕秋 季开学既定目标,进驻现场办公。通过倒排计划、交办任务、加强协调、督查进度等方式方法,发扬“五加二”“白加黑”连续作战精神,前期战雨天、后期战高 温,抢进度、抓质量。在金东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单位的全力协助配合下,上海财大浙江学院续建工程已竣工验收,确保了学院如期开学。
(三)加强市政公用事业长效管理,不断改善市区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
一是积极开展“创卫”巩固提高工作,为市民提供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保持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也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主要目标。按照市爱卫办《关于进一步做好市区创卫巩固提高工作的通知》(金爱卫办„2010‟11号)精神,为巩固创卫成果,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我局着重抓好:一是进一步加大路面清扫保洁力度,增加较脏路段的道路清扫保洁和沿街袋装作业人员,对较脏路段适 当延长清扫保洁时间,增加沿街袋装化垃圾收集和垃圾房的清运次数。二是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加强督查考核工作。各单位、科室、小组都有经常的检查机 制,发现问题马上落实整改。三是认真抓好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四是配合市城管办积极开展数字城管建设,从市政、园林、环卫各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专业部门开 展工作。
二是认真做好全市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县以上城市污水管网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COD减排、城乡供水一体化等有关工作。为了推进全市镇级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积极开展督查指导,全年5次深入现场督查进展情况,建立了督查跟踪机制,督促各县(市、区)建设局制定了《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倒排计划表》,并实施月报制度。同时积极争取落实资金补助,已为全市争取到省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专项资金补助4465万元,并已落实市区镇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项目财政补助。市本级7个项目全部完成,同时市区金西污水处理厂、金东和婺城新区污水处理厂也已建成。完成了县以上城市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共154公里,1-11月份已运行的污水处理厂(不含义乌)的COD削减量为22726吨,1-11月份全市新增城镇集中供水覆盖农村受益人口24万余人,市本级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为10.43%和城镇供水出厂水水质综合合格率均高于97%,完成省建设厅的目标要求。同时加快实施市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设施建设,已明确了市区污泥焚烧处理设施建设项目业主为浙江八达金华热电有限公司,尚处于项目前期阶段。
三是积极推进城乡公交统筹发展,确保公交运行和液化气供应的安全,为市民生产生活提供保障。积极推进市区城乡公交统筹发展。第一阶段完成公司化改造的9条线路75辆农村客运班车已实行了规范化运营;第二阶段25条线路65辆农村客运班车已完成了公司化改造,也实行了规范化运营;市区城乡公交统筹发展第三阶段运营方案已开始实施,提前两个月实现“五类人员”“减免乘”政策全覆盖目标。认真开展市区小液化气行业整治与规范工作。今年是三年整规的最后一年,按照省政府提出全省“十小”经营点的整规覆盖面达到100%、规范率达到98%以上的要求,主要抓好两个方面:一是抓未整改达标的供应站点,二是抓违反《浙江省燃气管理条例》的违法行为。在全市原有648家燃气经营点基础上,已发放经营许可证376本,整合、撤销和取缔272家,覆盖率达到100%,规范率达到100%。进一步贯彻落实《浙江省燃气管理条例》,强化各燃气企业的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开展了燃气安全生产管理专项检查,同时,积极协助指导市高亚天然气有限公司开展市区高压天然气项目前期工作。
(四)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进一步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基础制度建设,调整完善廉租住房政策。一是制订保障计划,并将省政府下达我市的2010住房保障工作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对市区2010—2012年 度住房保障资金、房源和土地需求进行了测算,便于市政府统筹安排保障资金、及时落实保障房源。二是制订、出台了《金华市区廉租住房保障实施细则》和《金华 市区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实施细则》,并与民政部门就新政策出台后的具体受理、审核等操作环节达成了共识。三是根据省政府和省住建厅要求,编制完成了《金华市 区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规划和计划(2009-2011)》和《金华市区住房保障规划和计划(2010-2012)》,明确了今后三年市区住房保障的目标任务。加快全市住房保障实施进度,确保全市保障任务按时完成。全市共新增解决廉租住房1373户,其中实物配租745户,筹集廉租住房保障资金1.98亿元;新开工(含购买、改建)保障性住房建设16.95万平方米,超额完成21.1%;实施旧住宅区综合改造27.79万平方米,其中完成改造7.89万平方米,超额完成294.5%;建设公共租赁住房6.81万平方米(其中农民工公寓5.67万平方米,超额完成31.95%,人才公寓0.78万平方米,超额完成56%)。市区2010年新增廉租住房680户,其中实物配租367户。金竹苑经济适用房小区二期建设经过前期协调举行了开工仪式,后遇到村民阻挠,现已复工。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房地产的调控政策。针对今年房地市场发展一波三折的起伏发展特点,我们在3月份市场闹房荒时,及时上门走访所有房地产企业,摸清房源,通过媒体告知市民房源并不紧张的真相。在4月份房地产新政出台前,我局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市范围内的房地产市场执法大检查,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性文件,历时3个月,受到了省检查组的好评。10月份,配合国家二次房产调控,又加强调研,拟制了实施细则上报市政府,有效地维护了市场稳定。进一步加强物业管理,完成了2009“市物业管理示范小区”评选、颁奖工作,编印了《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浙江省物业项目承接验收管理办法(试行)》。同时解决了中港四期尾盘的销售问题,为续建筹得了宝贵的资金。
全年市区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3.23亿元,同比增长20.3%;完成税收8.40亿元,同比增加73%,占税收总收入的28.1%。商品房施工面积485.8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4%;商品房新开工面积190.6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5.6%;商品房竣工面积为87.8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5%。同时组织申报的金华市改善居民住房项目于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五)进一步深化行业管理,不断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推动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深 化行业管理,推动转型升级,优化企业资质结构。开展了市区建筑业行业发展问题调研,草拟了促进金华市建筑业持续发展若干意见,争取市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 策;起草了市区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工资支付保证金与担保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民工工资支付和防清欠工作;鼓励企业创优创杯,22个工程获“双龙杯”奖工程,11个工程获“钱江杯”奖工程。进一步优化企业资质结构,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新批12家三级企业,13家企业升二级、1家企业升一级,46家企业增项三级、23家企业增项二级、3家企业增项一级。
加强建筑市场监管,进一步规范各参与主体市场行为。一是严格执行外地进金企业备案诚信管理,今年为20家外地企业办理了诚信手册,并加强了检查、考核力度。二是根据省政府„2009‟22号文件要求,完成了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相关制度修订稿草拟。三是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金华市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对市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进行了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检测行为,提高检测报告社会公信力,促进工程实体质量提高。
以平安工地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建筑业安全专项治理。3月份组织开展了一季度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排查和治理安全隐患;5月份组织开展了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市场行为综合执法检查,以推动工程控制管理水平的提高。6月份,组织开展了第九个全国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9月27日,在浙江金立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二期工地,举办了“平安工地”创建授牌仪式活动,至目前为止,全市共有510个工地,有486个工程创建了“平安工地”,达标率达95.3%。
积极实施建筑业“走出去”发展战略,努力开拓省外境外市场。开展了建筑业发展问题调研,吸收全省各地扶持政策,建立健全“走出去”发展配套政策意见。2010年,全市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562.7亿元,同比增长32.8%;完成建筑业地方税收16.67亿元,同比增长31.7%,占全市地税收入的14.1%。其中市区建筑业总产值241.28亿元,同比增长24.4%;完成建筑业地方税收4.12亿元,同比增长37.6%,占市区地税收入的13.8%。我市建筑业企业在省外完成产值951.1亿元,占全省的16.6%,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60.9%。
(六)进一步加大勘察设计行业监管力度,继续落实节能减排各项工作举措,全面提高我市建筑节能工作水平
加大对勘察设计市场和质量的监管。制定了《金华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等市场行为,提高勘察设计质量水平。开展工程勘察设计优秀作品评选活动,全市评出建筑、市政、园林、勘察等专业优秀勘察设计项目44项,同时做好建设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和培训教育工作,全年评定市本级初级专业技术职称98名,评定中级专业技术职称389名,向省高评委推荐高级专业技术职称268名,组织1400名建设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大力推广建筑节能工作。做好今年建筑节能工作目标任务的分解与落实。新建民用建筑全面实施建筑节能标准,设计阶段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基本达到100%,施工阶段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达到85%左右。完成申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示范项目2项,申报国家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管理示范工程5项;申报建筑应用水源空调热泵85000平方米,申报应用太阳能及更低能耗的新能源灯照明道路3条;积极推动“绿色建筑”,申报“绿色建筑”示范工程2项。
(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组织开展以“廉洁从政,高效服务”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深入推进作风建设活动;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切实提供优质服务。
进 一步深化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不断提高行政服务水平。我局紧紧围绕“治庸治懒、效能提速、优化环境、促进发展”的目标,深化“作风建设年”和“千局万站优化 发展环境”主题活动。全市作风建设会议召开后,我局立即下发了《金华市建设局关于开展以“廉洁从政,高效服务”为主题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金市建综„2010‟31号),组织局机关全体人员、局属各单位副职以上领导进行传达学习,并对今年的作风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5月份,召开了局系统作风建设推进会,各处室、单位对照自身存在问题制定了下步整改举措,9月15-17日,召开了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结合局重点工作,对下一步作风建设和重点工作作出了部署要求。继续开展为企业解难题、送服务,今年市交办我局的企业难题10件,局党委高度重视,召开企业难题交办会,局领导深入企业、基层开展调研,着力推进项目落地工作,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题。对世贸中心、商城二期、永盛商业广场等重点项目和六中、人民医院等市政府重点工程进行上门服务,靠前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进 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缩短审批业务流程,对转报省厅许可事项进一步缩短审查时限,并在网上公布,方便服务对象。继续推行和完善“全 流程”网上审批系统建设。积极拓展网上跨部门并联审批新模式,逐步解决“占道审批”等涉及部门之间关联性审批事务的信息不及时和不对称而造成的审批效率低 下的问题,同时强化行政审批网上实时监管,促进廉政建设。积极推行“一站式”集成化服务,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审批效率。今年共办理审批事项2500多件,同时对一些重点工程及疑难问题,采取疑难许可会办制度,共办理14件,使许多疑难审批事项得到顺利办理,解决了服务对象的实际困难。
做好今年人大建议和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以及前五年建议提案的“回头看”工作, 今年由我局承办的建议共22件、提案35件,协办的建议共19件、提案23件,回头看办理的建议提案共50件,目前均已办好完成。开展五五普法的验收工作,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稳安保工作。今年以来,以实施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安保工作为主线,重点做好重大节日期间的维稳工作,及时排查社会不稳定因素,调处各类矛盾纠纷。着力做好信访工作,共受理各类来电来访1200多件(人)次,按时报结率100%。同时,针对信访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积案,在全系统开展了信访积案清理工作,解决了一些陈年积案和疑难信访案件,减少了不稳定因素。目前为止市本级未发生重大以上(含)群体性事件。我们还为全市公交、污水处理、供水、建筑节能等项目争取到省级补助资金12115万元。此外,工会,人事教育、计生、信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制建设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二、2011工作思路及主要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为了更好、更快地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巩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打造精品城市和建设浙江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2011年金华市城市建设工作要以完善城市功能为核心,以重点工程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城市品位;继 续做大做强金华建筑业和房地产业,进一步完善城乡住房保障体系,推进公用事业城乡统筹发展,持续推进实事工程建设,改善民生;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转变监管 方式,打造和谐行业,进一步提升建设系统的良好形象;加快城乡建设事业转型升级,为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具体地讲,2011年要:突出三个重点(重点工程、重点区块、重点民生项目);推进四大行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市政公用事业、科技勘察业);带好一支队伍(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力争各项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一、突出“三个重点”
1.继续抓好续建重点工程建设。
一是继续加快市文化艺术中心、中国婺剧院、市体育中心三个文体项目的建设。文化艺术中心尽快交付使用,中国婺剧院10月前投入使用,市体育中心年底前完工。二是继续抓紧实施宾虹路延伸、东市街南延、通济桥拼宽改造工程和金品小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三是加快实施滨江公园群建设和市民广场改造项目,年底前完工。
2.突出抓好重点区块的项目工程建设。
一是加快多湖区块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电大路(人民东路——李渔路,含桥)、丹溪路(东市街——假日公园,含桥)开工建设,燕尾洲公园开工建设,完成婺剧院连接线道路工程和义乌江南岸绿化6万平方米。
二是加快五百滩区块建设。在方案到位的前提下,岛内绿化工程于2011年(出让红线外184194平方米绿化)完工;岛外配套工程,包括河道街跨龙渎河桥、下官桥路路面改造和周边专业管线工程完成前期,争取开工建设。
三是配合杭长客专线,做好铁路货场搬迁后相关配套建设。主要有东市街北延工程(含火车东站下穿620米),金竹路(环城西路-第二粮库)改造工程,货场新址涉及道路工程等,视杭长线进展情况,开工建设。
四是加快罗店区块开发建设。抓住杭长线农户拆迁安置的机遇,争取全面完成金品小区配套及周边交通完善工作;争取金罗公路拓宽工程(祝丰亭至北二环)开工。积极创造条件做好尖峰山脚下土地的出让工作。
3.突出抓好民生项目建设。
一 是着重安排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一批改善民生项目。实施胜利北街、新华街、中山路、青春路等道路以及背街小巷的改造;对市区部分人行道进行提档改造,并将 对一环和二环周边部分甩项的人行道进行铺设;对市区江北交通事故多发点进行改造,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积极争取资金,做细做精街头绿化等零星绿化改造、提 档,增强绿地的亲民性,提升市区绿化水平。
二是做好中心医院东扩工程拆迁工作。
三是保质保量完成保障性住房任务。全市完成新增廉租住房900户(其中实物配租457户),新开工(含购、改)保障性住房建设6.78万平方米,新开工(含购、改)公共租赁住房7万平方米。市区洪源经济适用房二期工程竣工。
四是加快实施环保、环卫项目建设。
抓紧落实土地,加快建设市区粪便无害化处理工程和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厂。完成实施兰溪门、五一路、上浮桥等7个中转站改造工程。加快建设金华市垃圾污泥焚烧热电二期工程、市区天然气利用工程一期和市区梅溪饮用水备用水源工程。加快建设金华市秋滨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完成前期调研工作。
二、推进四大行业
1.加强公用事业行业监管,促进市政公用事业健康发展
一 是深化公用事业行业服务。强化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规范城市公共交通客运市场秩序,进一步优化城市公交线路;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燃气市场,严格实施燃气 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和瓶装燃气经营许可制度,建立长效督察机制,巩固和发展整规成果。四是积极推进城镇供水、供气、污水垃圾处理、公共交通城乡一体化工 作,推进公用事业服务均等化。
二 是进一步优化市区市政、环卫、园林运作机制,加强市政公用事业长效管理,巩固和发展创卫成果。积极探索市政环卫园林用工、分配、作业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 路子,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运作机制,提高公用事业服务水平。制定和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加强市政占道经营管理,解决道路反复开挖的问题,提高市政园林环卫设施 管养维护的效率,巩固和发展创卫成果。
三是加强督查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推进公用事业城乡统筹发展。积极配合牵头部门,做好新农村建设、生态市建设、“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等有关工作的督促、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污水设施建设,做好811环境整治工作中未完成和需整改完善的项目的督促落实工作。
2.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开发管理,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一是深化房地产开发管理。加强市场监管,研究并拿出市场监管的深化方案,落实好相关规划和计划;为企业排忧解难,深入开展走访活动,引导企业合理开发,合理定价;加大资质就业管理和品牌宣传,加强信用档案管理,进一步规范住房预售工作等,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二是继续加大调研和市场分析力度。做好房地产开发、物业服务行业的发展规划及政策调研工作,为市政府制定出台稳定市场政策措施服务。深化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完善房地产市场分析机制和沟通协调机制,提高房地产市场调控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是进一步加强物业管理,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引入竞争机制,力争出台物业管理招投标文件,推进市场化进程。指导各区开展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工作,继续开展示范小区创建和物管人员培训工作。同时年内完成洪源经适房二期改造工程,配合做好中港浅水湾4期续建工程等。
四 是加大对房地产中介市场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房地产中介公司和从业人员的行为,保护当事人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二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推进市区二手 房交易网上签约管理,促进二手房交易的规范透明,杜绝阴阳合同。探索二手交易的资金监管,确保二手房交易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五 是进一步加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着力推动项目建设进展。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拆迁法律法规,研究新的拆迁条例颁布后,新环境新条件下的拆迁工作;努力 做好铁路货场搬迁、“杭长客专”线路、金温铁路扩能以及中心医院东扩二期项目的动迁工作;三是进行二七新村拆迁改造调研工作;努力解决历年拆迁遗留问题,化解拆迁矛盾,做好已经拍卖地块孙家里、后垄地块遗留问题的处理工作。同时做好飞机场区块、金华山游乐园地块、迎宾大道二期地块的出让工作。
3.加快推进建筑强市步伐,保持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 是着力增强服务监管能力,促进行业发展。争取市政府出台《促进金华市建筑业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坚持监管与服务并举,寓监管于服 务,进一步优化行业发展环境。加快培育重点骨干企业,进一步做好企业资质升级工作,着力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以质量和诚信两大“名片”,大力实施“走出去” 战略,努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二着力增强市场监管能力,保证招投标公平公正。进一步制订完善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有关文件,规范招投标、备案以及中介机构管理制度等,加强外进企业的经常性管理,引导鼓励创优,严厉打击违法串标,扼制低价恶性竞争,规范建筑市场。
三 是着力增强行业监管能力,保质量保安全。以品牌建设为核心,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规范工程质量、安全等各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出台工程质量检测工作 管理办法,建立规范的质量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继续做好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加强对各方主体责任考核力度,加大失信惩戒力度,通过深化商 品住宅分户验收、建筑节能规范落实和创建平安工地活动等,着力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4.进一步加强勘察设计行业的监管和指导,不断推进建筑节能向纵深发展。
一是加大《金华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暂行办法》的贯彻执行力度,从资质管理、市场准入、专业人员管理等层面入手,以施工图审查和施工许可证发放等环节为抓手,严把审查关,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规范勘察设计的市场行为。
二是加强建设科技管理和科普宣传工作。认真做好宣传和贯彻执行《浙江省建设领域推广、限制、淘汰技术与新产品目录》工作,重点是抓好限制、淘汰产品的使用。大力推进工程建设标准的实施,组织开展建设工程标准的宣贯培训,加大对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三 是进一步加强对建筑节能工作的监管,重点抓好《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浙江省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实施细则》的贯彻执行,对历年申报 的省建筑节能示范工程项目进行跟踪指导,确保质量。认真抓好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示范试点工作,做好省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的申报,努力完 成省厅下达给我市的各项指标任务。
三、带好一支队伍
一 是切实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城建先锋”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培养树立一批建设系统的先进典型;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力求出经验、出成效;在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中开展“双强争先”活动,进一步强化党建基础性工作,深化党建品牌建设。深化作风建设,不断增强局系统党组织凝聚力,进一步营造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二 是深入开展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开展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意见有关文件精神。严格按照市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意 见》的部署和要求,继续做好问题整改工作。同时坚持集中治理与加强日常监管相结合,不断探索工作体制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工程建设领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重点工程廉政建设,建立工程项目平台,着力解决工程建设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三 是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窗口管理,提高行政审批效率。通过两个规范和三个强化,即规范窗口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办事过程的管理,强 化主动服务意识、强化责任意识、强化窗口环境建设,以争创“十佳服务窗口”为契机,积极探索优化行政许可服务的举措,实行提前服务,关口前移;完善电子监 察网上审批系统,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发布机构: 市建设局
第四篇:关于印发杭州市档案学会2005年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思路的通知
关于印发杭州市档案学会2005年工作总结
和2006年工作思路的通知
各区、县(市)档案学会(学会小组),市属各大系统档案学会小组,市城建档案学会,各单位会员:
现将杭州市档案学会2005年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思路印发给你们,请根据2006年市档案学会工作思路,安排好自己的学会工作。同时,为了作好下半年学会年会的准备工作,请各学会把2002年以来学会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材料报市档案学会办公室,以便及时汇总。
杭州市档案学会 二○○六年四月十五日
2005年杭州市档案学会工作总结
和2006年工作思路
2005年,杭州市档案学会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正确的办会方向,在市档案局、市社科联和市民间组织管理局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档案工作的重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档案学术研究、交流、咨询服务、宣传普及、档案业务培训等活动,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学会工作的新机制,充分发挥市档案学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发展我市档案事业作出了一定成绩。
一、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
2005年,市档案学会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和档案科研工作实际,团结全市广大学会工作者,积极开展了群众性学术研讨活动,学会工作呈现出学术活动形式多样性、学术研究实用性、学术交流广泛性特点,并重点在三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一是围绕新形势下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特点,确定软课题研究,集中组织力量进行攻关。市档案学会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年行政管理工作重点和档案工作前沿性问题,确定档案科研题目。我们先后围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档案馆社会服务功能开发、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现代化管理、民营企业档案管理等内容进行专题研讨。在研讨过程中,广大会员以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新观点、发表新见解,积极用创造性的理论及科研成果,为促进全市档案事业发展服务。二是召开年会大力推动档案学理论研究工作的开展。开展了2次学术讨论,共收到论文18篇。
三是积极参加省档案学会交流活动。在认真开展学术交流研讨基础上,还组织全市广大学会会员赴新疆、内蒙、云南进行调研。2005年向省、市社科联推荐论文6篇,向省档案学会推荐论文26篇,6篇选入2005年浙江省档案学会档案信息科技学术委员会优秀论文选集;10篇选入浙江省档案学会民企档案学术委员会优秀论文选集。2005年组织2次讲座,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档案学院院长冯惠玲作了题为“开放——档案事业的发展之路”的报告会;邀请浙江大学教授傅荣校作关于“和谐创业——发展档案事业新模式”学术讲座。通过一系列的讲座,使广大会员对新时期的档案工作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全市档案学会会员努力适应新环境,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
二、加强学会自身建设进一步发挥了群众性学术团体的组织作用
根据工作需要,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学会组织,壮大学会队伍,2005年增补发展会员32名。在学会工作中,涌现出一大批积极分子和先进集体。2005年表彰先进集体47名,先进个人89名。如萧山区、富阳、临安、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等档案分会,积极组织广大会员认真研究和探索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新方法和新经验,下发调查研究工作计划,在本地区档案系统内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活动。与此同时,我们在学会自身建设上,还特别注重了会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和知识结构的更新,先后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并充分调动了广大会员学习档案专业知识,积累档案学术成果的积极性,学会会员撰写调查报告、论文32篇。配合市档案局举办了3期档案管理岗位培训班,2期继续教育培 训班,2期档案系列专业技术人员以考代评以及各系统专题培训班,受训人员达1500余人。通过一系列培训,使广大会员增长知识,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为进一步提高档案干部队伍素质,充分发挥社会办学的优势,杭州市档案学会和浙江远大专修学院签订联合办学协议,目前招收全日制档案学员26名。
三、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 强化社会档案意识
2005年我会在档案法宣传月活动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扩大市民对档案工作的知晓度,增强社会档案意识,配合市社联组织各学会在武林广场举办了“百姓科普广场”活动。市档案学会将档案法的宣传活动纳入全市的科技(科普)周宣传工作中。组织参加了“档案与社会”主题咨询活动,围绕主题发放《档案馆简介》、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纪念券共650份,并耐心向市民提供档案咨询服务,咨询人数189人,咨询人数(次)530次。制作了反映与市民息息相关的社区档案管理、家庭档案、婚姻档案、现行文件利用以及杭州市档案馆简介等主题内容的展板共30块,开展了现场咨询活动。
通过一系列活动,使社会进一步了解了档案工作,扩大了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我们深深体会到:社会需要档案,档案需要宣传,要摒弃那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陈旧观念,主动出击,使档案工作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群众。只有这样,档案工作才能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四、以先进性教育为抓手 依法行政 发挥会员小组作用 2005年我会开展以先进性教育为抓手,配合市委、市政府、市档案局中心工作,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市档案局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出的“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层层发动落实,确定不同岗位 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标准。在科学确定不同岗位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积极探索不同岗位党员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途径、措施和方法。结合先进性教育,加强新时期档案工作,以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条主线来谋划、思考新时期档案工作,围绕中心做好档案服务工作,配合先进性教育做好杭州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工作成果图片展,以及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展览的宣传活动,努力推进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强档案基础业务建设,组织好先进教育活动形成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制发了杭州市新时期档案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研究制定“三个面向、三个服务”的具体保障措施。
根据《档案法》、《浙江省实施〈档案法〉办法》,我们加大了执法力度,严格要求。配合市档案局认真抓好档案年检工作,对市级机关及直属单位进行档案年检。各学会小组发扬团结互助,加强监督指导的作用,保证了优秀或全部合格通过年检。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第三届全球化论坛、西博会、休博会档案收集、整理的指导工作,更好地为四个文明建设服务。
五、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完成评估活动
根据杭州市社联先进集体目标考核,对照标准杭州市档案学会2005年得分为95分,通过考核。我学会进一步健全规范了各项规章制度,修订完善了会员制度、民主决策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接受捐增公示制度、考核奖惩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这些制度规范了杭州市档案学会工作的开展。我市学会完善了社会团体自律机制,增强法制意识,提高了我市学会各团体整体水平。
2006年工作思路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学会工作,组织档案部门加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讲座。
2、要探索规律,找准学会与档案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紧紧依靠局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紧密结合档案工作的实际和特点,在广大会员中开展“五个一”活动,读好一本档案专业书籍,办好一期档案现代化管理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专题培训班,确定一个研究课题,写一篇质量高的论文,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3、加强学会沟通交流,充分发挥学会学术性、公益性、社会团体的作用,开好2005-2006年学会年会,市档案学会六届八次理事会暨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4、评选市档案学会2004-2005年优秀成果及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
5组织开展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在杭州的实践系列研讨活动。
6、协办好全省档案系统文艺会演。
7、组织会员赴外地调研考察。
8、配合完成省档案学会、市社联交办的工作。
杭州市档案学会
二○○六年四月十一日
第五篇:关于印发《2008年秀洲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思路》的通知
关于印发《2008年秀洲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思路》的通知发布日期:2008.04.24 来源:区财政局
嘉兴市秀洲区财政局文件
秀洲国资委〔2008〕4号
关于印发《2008年秀洲区国有资产管理
工作思路》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秀洲新区工业园区管委会、区级机关各部门:
《2008年秀洲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思路》已经区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全体成员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望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并积极做好各项配合工作。
嘉兴市秀洲区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二○○八年三月十一日
主题词:2008年国企工作思路通知
抄送:市国资委,各镇(街道)财政办,各国有全资公司。(共印100份)
嘉兴市秀洲区财政局办公室2008年3月13日印发
2008年秀洲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思路
2008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十一五”规划,积极推进我区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一年。根据区委区政府确定的2008年的各项工作目标,2008年全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国企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新企业内部运作机制,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力度,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为全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围绕2008年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理顺国企关系
1、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责权利统一,三管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国资管理“三个层次”的功能定位和相互关系,理顺国有资产出资人、所出资企业和管理部门三者之间的关系。逐步将非区国资委出资的区级国有企业的出资人转变为区国资营运公司,并由区国资营运公司委托各管理部门管理,进一步理顺区级国有公司之间的投承资关系,以及营运公司、管理部门和国有企业之间的管理关系。
2、加快镇街道资产经营公司改组步伐,完善镇街道国资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符合国资监管要求的分级国资监管体系,理顺镇街道国有企业投承资关系。
(二)进一步强化国资运作
1、继续深化国企改革。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收缩国有资产的涉足领域和企业数量,加快调整和优化国有资产的结构和布局步伐,实现国有资产在竞争性领域的有序退出,不断提升强化国有资本的运行能力。
2、拓展国资投资领域。认真落实深化“项目提升年”活动的各项工作措施,在发展现代服务业、都市型农业、提升制造业和企业创新等方面,国有资本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赶超发展,促进我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完善国企融资平台。进一步做好国企融资平台的建设,一是依托现有融资平台,通过对相关项目的优化组合,与各大银行建立合作关系,以发挥有限财政资金的倍增效应,集聚信贷资金共同投入城乡建设的作用。二是积极盘活有限的存量资产,通过对现有分散存量资产的组合,完善融资平台现金流的平衡,提高融资信誉,更好地实现存量资产的融资功能。三是认真做好已融资金的周转回收工作,确保按期周转回收,切实预防借贷风险,维护国有企业的融资诚信。
(三)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
1、继续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推动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创新国有企业管理方式,提高国有企业制度管理意识,促进国有企业内部议事规则、决策程序的完善和规范,提高国有企业日常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实现国有企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2、稳步推进国企业绩考核。探索和完善目标确定机制、分类考核机制、价值创造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注重区分企业在行业、规模、资产质量和发展基础的差异,不断完善考核指标,提高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充分体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资本权益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稳步推进我区国有企业业绩考核。
3、强化预算管理,增强预算的刚性。在实行定岗定员的基础上,规范国有企业用工行为,严格工资、福利等职工支出预算。加强对业务招待费、车船使用费以及高管人员职务消费的监管。实行预算执行情况通报制度,分别在年中和第二年年初对各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通报。
4、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在2007年出台的我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国有资产处置、固定资产管理等三个办法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贯彻,探索适合我区特点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式,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5、优化国企网络管理平台。在国资管理软件上线运行后,要不断总结提高,完善网络管理平台,使之在国资监管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积极探索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运行系统的建设,使全区的国有资产管理实现网络化和实时化,提高国资监管效能。
(四)进一步核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
在2007年完成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的基础上,2008年重点做好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的核实工作。根据财政部、浙江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核实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防止流失,兼顾实际”的原则,制
订出台我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办法,并在规定的范围内对资产损益进行处理,进一步理清我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实有数量,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五)进一步加强国资队伍建设。
建立长效的培训教育机制,以国资队伍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对国有企业管理者队伍、委派总会计队伍和国资管理队伍的培训教育力度。不断学习掌握国资运行的专业技能,吸收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提高国资管理人员的依法履职的技能和水平。
[索引号]:0103050002008-002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生成日期]:2008.04.24
[单位]:区财政局 [责任部门]: [关键字]:2008年 国企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