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路卫发〔2008〕1号关于印发2007年卫生工作总结和2008年卫生工作思路的通知
台州市路桥区卫生局文件
路卫发„2008‟1号
关于印发2007年卫生工作总结和2008年卫生工作思路的通知
各医疗卫生单位:
现将《2007年卫生工作总结和2008年卫生工作思路》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八年一月五日 2007年卫生工作总结
2007年,全区卫生系统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和区委、区政府有关会议精神,按照年初确定的“运用一个载体,实现五个提升,做好五方面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坚持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为核心,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为着力点,以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和农村卫生为重点,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公共卫生“亮点”突出。我们认真实施卫生院运转模式和医务人员服务形式的二大转变,明确驻村责任医生的定位为:“健康的顾问、小病的医生、大病的参谋”,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的整体水平。9月21日省公共卫生督查考核组专门对我区公共卫生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对我区的公共卫生工作作了充分肯定。
1、抓全方位、多形式的健康宣教活动,采取了8大措施:一是以村为单位,在群众聚集的地方每二月组织一次电视健康知识宣教;二是村村设立卫生知识宣传栏,每月更换,使老百姓一出家门就能得到卫生宣教;三是全区共制作公共卫生永久性标语171条;四是开展以“关爱百姓健康,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健康知识“进百村送万家”活动,覆盖 全区100个村,培训农民7.65万人;五是开展农村健康俱乐部创建活动2274场次,有16.3万农民参加活动;六是开设孕妇学校、育儿学校91场次,培训1.8万人次;七是医院输液大厅利用电视机、影碟机,每天播放45分钟的健康防病知识宣传4423场次,服务10.5万人次;八是驻村医生上门发放宣传资料46.6万份及健康处方19.2万份。
2、狠抓驻村医生业务培训。筛选确定全区卫生院32名骨干医生送台州医院进行为期6个月的全科医生培训;编印了《驻村医生手册》人手一份,驻村医生采用互学、互教的形式进行培训,做到人人是老师,人人是学生;抽调各类副主任以上专家46名,组成妇产科、儿科、心脑血管、糖尿病、残疾康复、肝病肺结核、肿瘤、急救医学、疾病控制等九大公共卫生技术指导专家组,对驻村医生进行全科医学业务知识培训,共培训11期29场次4400多人次。同时,印发专家组通讯录,驻村医生每人一册,便于病人、驻村医生、专家三者之间的沟通。
3、狠抓驻村医生工作质量的提高。规范驻村医生的一本十六册记录,建立驻村医生月会制度、村联络员季会制度和驻村医生工作质量奖惩考核制度。
4、狠抓惠及百姓的公共卫生服务。驻村医生上门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当好“健康的顾问,小病的医生、大病的参谋”,共查出各类慢性病4.5万人,共为病人联系专家906 人次,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确定100种平价基本药,让利于民19.7万人次,金额131万元;全区农医保总补偿率达30%和完成两年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打造“20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使群众接受卫生服务更方便、快捷,目前,全区已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所,社区卫生服务站21个;开展糖尿病、肿瘤、高血压三个慢性病种系管工作试点,达到规范化治疗的要求。
5、狠抓督查考核。4月份、10月份全区组织对10镇(街道)20个村居公共卫生工作督查和6月份邀请区人大、政协、财政相关人员联合对全区各镇(街道)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行督查,通过认真查看驻村责任医生的相关服务记录资料,并实地踏看20个村居,走访300多户农户,仔细听取老百姓对开展农村卫生服务工作以来的想法和意见,督查结果达到预期目标、效果显著,群众对农村卫生服务工作表示极大的欢迎,对驻村医生的服务满意度达到95%以上。
(二)农医保运行良好。农医保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政府资金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从上年人均的80元增至今年的107元;农医保门诊在去年镇(街道)卫生院门诊实行优惠10%的基础上,今年提升到20%,并增设了区二院、区三院的门诊补偿点;农医保的信息化管理软件于2月正式开始运行,农民看病结报实现了“刷卡”,结报时间从原来的15分钟缩短到目前的1分钟,并且可以实时监控病人的 医药费用,真正实现了快捷、高效。第五轮农医保参保率达95%,1-12月,住院补偿1.72万人次,补偿2860万元,门诊优惠补偿15.3万人次,补偿205万余元,群众受益率达到51%,有效提高了农民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
(三)重大疾病防控切实加强。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健全防疫网络,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我区所有镇(街道)以上医疗机构疫情实行网络直报,传染病漏报率控制在2%以下。1月至12月,全区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为600.33/10万,继续保持在历史较低水平。加强艾滋病防治,设立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1个和美沙酮门诊1个,为217人提供美沙酮维持治疗。对重点人群3430人进行 HIV抗体检测。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全区发放宣传材料5万份,防治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认真落实结核病各项防控措施,发现结核病人347例,其中涂阳新病例112例,完成全年国家结核病耐药性监测工作任务数100%。进一步规范本区免疫接种工作,以外来人口儿童为重点,提高计划免疫接种率,全区计划免疫覆盖率保持在99%以上。全面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本区精神病人治疗率达62%以上,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四)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加大。深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合并局防保科,设立局许可科,强化卫生许可工作。围绕创卫目标,开展了“五小”行业集中专项整治和从业人 员卫生知识培训、学校食堂卫生专项整治及金箭一号、金箭二号等行动,按照年初制定的建城区39条街道“五小”行业整治工作计划,按序实施,共出动卫生监督员2860人次,共对3987家单位进行卫生监督指导,发放图文并茂的办证指南980份,共制作386多份限期整改监督意见书,对392家无证照行业经营单位出具取缔决定书,打击取缔189家拒不办证照、无条件办证照的五小行业单位。通过主动上门宣教、现场指导、集中课堂授课等形式,开展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共16期5000多人次。加大对医疗服务市场监管力度,把医疗质量、医疗服务、收费管理等日常监管情况与医疗机构校验紧密结合,规范医疗机构的行为。在全区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根据上级交办和群众举报,重点对医疗机构擅自扩大诊疗科目、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出租承包科室等违法行为进行整治。对全区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进行监督管理,并会同区环保分局对全区乡镇以上卫生院、区级医院、股份制医院进行医疗废物专项督查。今年以来,全区共依法处罚案件199件,已罚没款37.7万元,取缔无证行医点6处,吊销1家门诊部妇产科诊疗科目,吊销医师执业证书3人,全区食品安全、就医环境、医疗市场秩序持续好转。
(五)妇幼保健持续加强。加强妇幼保健服务的规范化建设,推进婚前保健服务和婚前医学检查工作。建立危重孕 产妇抢救报告制度,今年以来成功抢救 孕产妇。继续加强外来孕产妇住院分娩点建设。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和产前诊断工作,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1-12月份,全区孕产妇系管率93%,3岁以下儿童系管率94.5%,无本地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1.2‰和6.8‰,住院分娩率达99.5%。开展全区妇女病普查,共检可21015人,疾病检出率51.4%,其中宫颈癌及癌期病变31例、乳腺癌18例。
(六)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强势推进。围绕市委、市政府作出的“2009年把台州创建成国家卫生城市”的战略决策,按照区委、区政府“多城同创”工作部署,制订出台了卫生系统创国卫2007-2009年工作规划、“五小”行业等创卫重点难点整治对策及工作方案,全力以赴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工作。牵头组织工商、城管、公安、环保及街道等相关部门,对商海街南段、银安街北段、新安西街、河西新村、永跃街、方林路、汽车客运南站、银座街、南南官大道、河西家俱市场周边的 “五小”行业进行集中执法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720余人次,打击取缔189家,搬运各类经营物品286余件。通过取缔一部分,影响一大片,对违法的“五小”行业经营者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切实扭转了不利局面,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城区“五小”行业经营者由原来对卫生监督的督促检查无动于衷初步形成主动办证、主动整改、主动 转行业,集中整治以来,我区“五小”行业共办证照972家,特别是八月份办证照达到302家。同时,加强部门协作,整合资源,集聚执法力量,组建了二个联合执法专项整治组,已完成对477家“五小”进行逐一摸排整改,其中无证照150家,并依法对其进行打击。商海街、银座街两条示范街的建设,严格按照台州市五小行业卫生量化分级管理标准实施,通过整治、规范、提升,目前持证率100%,小餐饮业食品量化分级管理达到100%,原料采购索证台帐建立率达到100%,“五小”行业符合卫生要求达96%,二条示范街“五小”行业基本达到了证照齐全、设施完善、环境整洁、制度健全、标志醒目、经营守法的要求,示范街建设受到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大力开展病媒生物防制,采取环境治理和化学防治并重的方法,积极推行综合防制措施,完善杀防设施,消除四害栖息繁殖场所,降低和控制四害密度,城区共投入溴鼠灵5.3吨,溴敌隆0.7吨,灭蚊蝇、蟑螂药物3900多公斤。全面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坚持四害密度监测和月报制度,积极进行四害生态调查和药物敏感性监测,为合理用药和控制鼠类、蚊、蝇、蟑螂及相关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
(七)医院管理深入开展。继续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规范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行为,探索医院规范管理和绩效评价的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卫生部和省、市关于开展医院管理年活 动的实施意见,遵循医疗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实施自我评价和控制所达到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效果,包括一系列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如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等。同时,各级医院不断强化医、护、药、技人员的“三基”、“三严”训练,强化医院和医务人员依法执业意识,落实医院规章制度,积极开展医患沟通,全年医疗纠纷投诉明显下降。积极推进自愿无偿献血工作,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进一步加强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管理。1-12月份全区共献血8555人次,自愿无偿献血率100%,一次献血400毫升占献血总人数的65%,成分输血率达100%。
(八)作风建设年活动扎实推进。自“正风、强责、提效”为主题的“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全系统各单位认真按照区委、区政府和局党委的统一部署,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做到机构健全,责任落实,开展调查研究,查找问题,做到广开言路,开门纳谏;区局印发路桥区卫生系统作风建设问卷调查表,以征求意见函的形式发送到各单位,据统计,群众对本系统总体上还是满意,调查问卷的满意率达到90%;区局还成立了局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监督组,设立了投诉信箱和投诉电话;同时,局作风办编印了《路桥区卫生局作风建设年学习资料》十篇,及时下发供各单位学习,有效地增强了搞好作风建设年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次专题召开院长、书记参加的作风建设年工作汇报会,联系卫生系统的实际,针对路南卫生院事件,认真反思,深挖细查,做好自查自纠,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围绕自身学习,思想认识,工作作风,工作纪律,拟发十二方面内容的对照检查提纲,已写出书面材料,单位集中,组织交流。全系统整个活动开展得健康扎实,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工作作风更加优化、规章制度更加健全、各项工作更加卓有成效。此外,治理商业贿赂、安全生产、计生、综治、招生体检等相关工作继续加强,再上台阶。
我区卫生工作2007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公共卫生仍需进一步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相对滞后;重大传染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流动人口的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急需加强;医院管理还不够扎实,医患矛盾、医疗纠纷时有发生;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重如泰山,特别是“五小”行业整治和除“四害”工作任务艰巨。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破解。2008年卫生工作思路
2008年全区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创业富民,创新强区”的目标,以建设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核心,落实预防为主、中西并重的方针,继续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以新农合为重点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强化卫生全行业管理,加大卫生依法行政力度,着力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今年的具体任务概括为:“抓好一个贯彻、确保两个巩固、做到三个推进、实现四大提升”。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着力为全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党的十七报告将“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作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之一,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出了总体部署。十七大报告把卫生工作定位成社会基础性工作和民生问题,是给卫生工作的准确社会定位。卫生工作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我们贯彻落实十七大报告精神,就是要切实做好改善民生这篇大文章。我们要按照关注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 的政绩的要求,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突出抓好重大传染病防治、规范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卫生监督管理、惠民医疗等工作,努力建设覆盖全体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和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着力为全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巩固公共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群众健康保障水平
第一,巩固公共卫生工作。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区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路政发[2006]6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实际,实施抓二头,带中间,保平衡,继续保持公共卫生工作全市领先地位,进一步落实驻村医生考核机制,实现考核与责任、利益紧密结合,不断规范完善公共卫生宣教制度、驻村医生月会制度、联络员季会制度和公共卫生追究制度。要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公共卫生工作重心下沉、关口前移,提高公共卫生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有效性,使驻村医生真正成为“健康的顾问,小病的医生,大病的参谋”,广大群众享有更多的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 高。
第二,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集体和农民个人合理的筹资分担机制和筹资增长机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参合率保持在95%以上。加强合作医疗基金监管,防范基金风险,确保基金安全;科学制定和调整医疗费用补偿方案,完善方便农民的费用结算办法和网络,扩大农民受益面,提高农民受益程度;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提高贫困农民的受益水平;加强合作医疗管理能力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和行业作风建设,努力构建健康和谐卫生。
第一,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落实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各项政策,扎实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积极引导病人在社区就医,着力打造“20分钟社区便民就医圈”,保证群众公平享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2008年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95%。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建设好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房屋面积、功能设置、人员配备、制度建设要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制定完善社区公共卫生经费补助办法,加强经费预算、拨付、执行、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推进全科医师、护士培训工作,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第二,强势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突出抓好城区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和五小行业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经常性卫生管理。继续加强传染病防治、食品安全、健康教育、除四害等创卫重难点工作,确保不发生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事件及“四害”密度控制在不足危害程度,努力做到卫生口不失分、少失分。要认真对照创卫标准的项目内容,做好创卫资料查漏补缺,实施统一规范、归档有序的创卫资料管理模式。
第三,强力推进卫生行业作风建设。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廉洁自律,勤政敬业。继续深入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进一步纠正医疗服务领域中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着力探索建立防控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继续实施五大阳光工程建设(即药品招标采购、医疗设备及器械招标采购、基建、财务和人事),力争把与职工及群众利益相关的重点问题、敏感问题,实施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工程、阳光政策、阳光措施和阳光作业,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努力形成“规范运作、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卫生管理机制。
四、提升疾病防控、卫生监督、医院管理和妇幼保健能力,做好改善民生的各项卫生工作。
第一,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切实做好纳入国家免疫 规划的疫苗接种工作,突出抓好外来人员的计免防疫,有效控制相关传染病。加强对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指导和考核,进一步完善疫情监测网络,规范信息的报告与管理。继续加强霍乱、伤寒副伤寒、狂犬病等重大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和医疗救治,做好应急预案和技术储备,尤其要加强疫情报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处理。全面贯彻《艾滋病防治条例》,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和各项工作措施,开展艾滋病的母婴阻断工作,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干预。落实结核病防制项目的管理措施,强化督导管理,提高痰检涂阳率。规范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管治工作。做好美沙酮门诊。加强精神卫生工作,采取“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完善和加强治疗康复措施,重点提高工作质量和精神病患者治疗康复效果,进一步做好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示范区建设。
第二,提升卫生监督能力。建立健全卫生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许可、处罚和稽查管理制度。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加强食品卫生监管,加大“五小”行业集中专项整治力度,继续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切实保障食品卫生安全。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加强对企业职业中毒危害的专项整治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医疗机构专项执法检查和打击非法行医等专项行动,重点查处和严厉打击无证行医行为、医疗机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行医、超核准 诊疗科目执业等,严肃查处损害患者健康权益的行为。
第三,提升医院管理能力。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围绕“质量、服务、安全”的要求,进一步健全落实医院管理的各项核心制度,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要组织全员培训,使广大医务人员熟练各项核心制度;要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如开展知识竞赛、病历展评、技术比武等,使活动开展的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真正达到规范执业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强化院长管理责任,推行医疗机构思想政治、业务能力、医德医风、医院文化和廉政“五项建设”。全面推行医院院务公开制度,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群众监督,听取群众意见,改善医院管理。配合政法等部门,开展创建“平安医院”建设,打击破坏医疗秩序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正当权益和广大病患者的根本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大力推进无偿献血工作,临床用血100%来自自愿无偿献血。
第四,提升妇幼保健能力。努力提高婚前保健咨询率和婚检率,做好应对出生人口数上升的有关医疗服务工作。全面实施母婴安康工程,重点拓展基层妇幼保健服务内涵,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妇女体检工作。积极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出生缺陷流行病学调查,努力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和先天残疾的发生率。提高外来人 口中妇女、儿童保健管理率,探索外来孕产妇安全分娩的长效管理机制,提供适宜、有效的保健服务。此外,要切实做好安全生产、计生、综治、征兵体检及工青妇等相关工作。安全生产要保持“警钟长鸣”,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查出隐患,积极整改,严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配合计生部门围绕生育、节育、不育共同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认真完成今年的选择一个乡镇免费开展妇女病普查和开展一次下属机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相关工作督查的“两个一”活动,严禁使用B超等设备非医学需要鉴别胎儿性别。要重点加强系统内安全及防盗。要积极做好信访工作,主动化解矛盾,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社会稳定。
主题词:卫生 总结 思路 通知
抄送:市卫生局,区委办,区人大办,区府办,区政协办。台州市路桥区卫生局办公室 2008年1月5日印发
第二篇:卫生局工作总结及全区卫生工作思路
2012年,我区卫生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卫生局的有力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各级卫生工作会议的精神,大力推进卫生改革,加强社区卫生、农村卫生、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加强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各项卫生工作取得了新成绩,获得了“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一、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各项卫生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一)传染病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今年重大疾病防控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坚持抓早、抓主动,及时部署安排防控工作,甲型h1n1流感、麻疹、手足口病等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出现重症和死亡病例。
(七)中医药工作取得新突破。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进中医药特色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工作,在去年创建全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的基础上,今年将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工作列为全区卫生工作的重点,对照标准,狠抓各项指标的落实,切实取得了以创建促工作,以工作保创建的效果。已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命名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八)行业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各单位以深化“两好一满意”活动为总抓手,着力加强医疗机构内涵建设,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开展便民、利民、惠民医疗卫生服务,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卫生宣传、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等工作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二、客观分析和把握当前卫生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
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刚刚开始,各级党委、政府对卫生事业高度重视,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区委、区政府将各项卫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今年以来,张志华书记、宋洪银区长多次对卫生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各处镇也积极落实扶持卫生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卫生事业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面临的严峻形势:一是重大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防控任务十分艰巨;二是重点专科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名医、名科、名院”建设力度不够大,医疗专家少,特色优势不明显;三是医疗服务质量、监督执法、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依然薄弱,与群众的期望值,与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查阅更多 卫生局工作总结及全区卫生工作思路【返回 卫生工作总结 栏目列表】
三、超前谋划,及早部署,争取明年工作的主动权
(一)突出抓好卫生基础设施改貌建设。把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卫生民生工程作为大事、实事项目,摆上十分突出的位置来抓。实行卫生基础设施改貌建设目标管理,加强督导,明确责任,分级负责,落实任务,完善全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年内开工建设中医二院改扩建工程,完成财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以重点项目建设、农村卫生所的改貌建设为契机,强力推进全区卫生基础设施的改造建设和设备更新,为群众创造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
(二)规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与管理。巩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成果,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规范管理年活动”,以规范服务、强化管理为重点,在电子健康档案互联互通基础上,实现社区卫生信息共享,对重点管理人群动态管理。进一步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服务能力建设和制度建设。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100%。继续开展“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活动,年内“五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30个。开展社区居民免费健康查体,60岁以上老年人查体率达到95%。建立健全内部财务收支管理制度,在5个街道办事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务一体化管理。大力开展“专家进社区”、“卫生职能进社区”及“中医药进社区”活动。
(三)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合作医疗服务制度和管理规范,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推行统一药品价格制度和单病种限价收费规定,完善“新农合一证通”和“即时结算报销”制度,方便群众报销;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管理,规范医疗、用药和收费,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满意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新农合四级联网微机管理,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行政村覆盖率100%,农业人口覆盖率达100%。
(四)提升疾病防控与卫生监督工作水平。完善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慢性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和监测;继续抓好麻疹、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防控工作,落实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抓好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建设和疫情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提高预警预测能力,有效控制疫病的流行和传播。按照市里部署,做好与食品药品管理部门的机构改革,做好与安监部门职业卫生监管职能的调整与衔接,完善基层监督执法体系。
(五)大力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加快建立完善区、处镇、村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健全规范处镇卫生机构管理和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处镇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快基层人才培养,实施“卫生强基工程”,加强多种形式互惠合作,完善对口支援长效机制。大力开展“星级”卫生所创建活动,年内“五星级卫生所”达到15个。继续开展基层药品统一采购供应,集中采购供应达100%。完善镇(处)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整体水平。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六)创新妇幼卫生工作模式。全面实施婚前保健、孕前及孕期保健和婴幼儿保健(三期保健)的综合系统管理模式,提高孕产妇和儿童保健覆盖率,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孕产妇、婴幼儿死亡率,提高妇女儿童保健水平。
(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大力加强中医和科技兴医工作。深入贯彻落实《泰安市关于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大力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继续推进加快实施中医“名医、名科、名院”“三名”工程,积极开展“中医进农村、进社区”活动。加强中医人才队伍建设、中医机构内涵建设和专科专病建设。加快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加快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应用,强力推进全区科技兴医工作,年内创建成“全市护理服务示范病房”。
(八)深化“两好一满意”活动,提升作风建设水平。着力开展服务与质量品牌建设,充分发挥品牌的带动作用和示范效应。务求实效,努力在解决群众反映集中、制约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扎实深入地开展“两好一满意”活动。全面完成招商引资和对上争取任务目标;保持“市级文明机关”称号,行评位居前列。另外,还要加强医院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和加强卫生宣传工作,搭建宣传载体,灵活宣传方式,提高宣传效果,把卫生系统的好经验、好做法、先进人物、先进典型宣传出去,把卫生系统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出去,让全社会更加了解卫生、关注卫生、支持卫生,为卫生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营造和谐氛围。
查阅更多 卫生局工作总结及全区卫生工作思路【返回 卫生工作总结 栏目列表】第三篇:2008年卫生工作总结和2009年卫生工作思路
一、温州市2008年卫生工作总结
(一)社区卫生服务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正在形成1、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市政府下发了《温州市基层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实施办法》等配套政策。各地相继出台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除鹿城区确定社区机构性质为全民全额事业单位外,其它均确定为全民差额事业单位,其中龙湾区、泰顺县分别按全额拨款的60%和70%进行补助。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入编工作有序进行,全市已入编1104人,其中鹿城区537人、龙湾区157人、泰顺县160名、文成县350人。
(二)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看病难问题进一步缓解
1、骨干医院建设稳步推进。重点加强省、市、县三级医院建设。附一医新院主体工程进展顺利。附二医综合病房楼和市五医改扩建工程已动工建设。市二医综合住院大楼和市中医院景山院区康复楼投入使用后各新增床位300张和84张。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大楼已结顶。龙湾区医疗中心、瑞安市中医院安阳新院、永嘉县人民医院传染病房已竣工。乐清市人民医院综合大楼、瑞安市人民医院急诊综合楼、文成县人民医院门急诊楼建设有序进行。泰顺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已完成立项等前期工作。
2、公共卫生机构建设有序进行。卫生监督派出机构建设顺利完成。全市现有卫生监督机构67个(其中监督分支机构55个),核编监督人员673人。瑞安市、乐清市公共卫生中心、永嘉县疾控中心已投入使用。泰顺县公共卫生大楼、文成县疾控大楼、苍南县疾控中心已动工建设。龙湾区疾控中心、瓯海区公共卫生大楼已完成立项等前期工作。市妇幼保健大楼工程已完成规划设计方案调整。乐清市妇幼保健院迁扩建已结顶。
(三)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2、监督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组织小餐饮、小诊所等重点领域专项检查。全年出动卫生监督执法人员7.5万人次,检查各类场所7.8万户次,查处违法单位7835户,罚款1049万元,没收不合格食品5868公斤,没收销毁不合格化妆品1854公斤。推进卫生依法行政,加强法制稽查,开展全市行政处罚案卷评审。建立案件查办、督办工作机制,组织卫生监督员知识培训,开展普法知识竞赛和专题讲座,积极应对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全市启用卫生监督信息网络系统,瓯海区、永嘉县行政处罚案件实行网上审批。探索建立农村卫生监督协管机制,瑞安市、平阳县、洞头县等地聘请责任医师为卫生监督协管员,逐步向基层延伸卫生监督网络;完善卫生监督投诉受理工作制,投诉查办率为93%。
3、妇幼保健工作取得新进展。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意见》。孕产妇、婴幼儿死亡率继续稳定在较低水平。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为11.33/10万。瓯海区、
5、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市区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泰顺县被评为省级卫生县城;瑞安市、乐清市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查。19个村、16
家单位被评为省级卫生村、卫生先进单位;80个村、23家单位被评为市级卫生村、卫生先进单位。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增加农村无害化卫生公厕配置。全市春秋两季灭鼠活动共投放毒饵320多吨。市区通过了省级灭蝇先进城区达标复查;文成县被评为市级灭蝇先进城区,通过市级灭蟑先进城区复查;平阳县被评为市级灭鼠、灭蟑先进城区;平阳县鳌江镇和水头镇被评为市级灭鼠、灭蟑先进镇。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四篇: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黑卫农发〔2011〕289号
黑龙江省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 号)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黑政办发„2010‟11号),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意见》(卫办农卫发„2010‟48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家和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以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能力为目标,以实施乡村医疗机构设置、行政、人员、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等七个方面一体化管理为主要内容,合理规划和配置乡村卫生资源,推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
二、主要内容
乡村一体化管理是指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下,以乡镇为范围,建立对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的设置、行政、人员、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等七个方面予以规范的管理体制。在乡村一体化管理中,乡镇卫生院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负责履行本辖区内卫生管理职责,在向农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的同时,承担对村级卫生机构的管理和指导职能;村级卫生机构承担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初级诊治等工作。
乡村一体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加强机构的设置规划与建设。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综合考虑辖区服务人口、卫生需求、交通条件以及行政区划调整等情况,本着方便
群众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设置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原则上每个乡镇设置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因乡镇撤并造成当地居民就医不方便的地方,可设立卫生院分院。中心卫生院与一般卫生院的比例控制在1:3-4,县城所在地一般不设中心卫生院。在乡镇卫生院内设立相对独立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负责所在区域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没有政府举办卫生院的乡镇,年底前要完成一所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的设置工作。各地应采取多种形式支持村级卫生机构建设,原则上每个行政村应有一所村卫生所。对村型较大,人口较多,自然屯较为分散的行政村,可在距村卫生所较远(1公里以上)、居民较为集中的自然屯下设村卫生室,村卫生室的数量不得超过本行政区域行政村总数的10%;对人口较少的行政村可合并设立村级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原则上不再设立村卫生所。没有设置村卫生所的行政村,年底前要设立一所政府支持的标准化卫生所。
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机构的房屋和基本装备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合理规划与配备(村级卫生机构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做到预防保健室、诊察室、治疗室和药房分开,开展留观、静脉滴注业务的,应另设观察室),提高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保证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发挥应有的功能。
村级卫生机构的设置应当由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单位或个人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有关规定申请,其法人代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村卫生所和卫生室均为独立法人,分别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二)加强行政管理。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选聘乡镇卫生院院长,聘期三年,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乡镇
卫生院负责对全乡卫生工作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统一检查、统一考核。对村级卫生机构实行统一的行政管理,由乡镇卫生院通过考核聘任村级卫生机构所长及室长,聘期三年,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村级卫生机构内部人员按承担的工作量确定报酬。在卫生基础较好的地区,逐步探索并实施县、乡二元结构管理模式,使村卫生所成为乡镇卫生院的派出机构,使具备执业(含助理)医师资格和乡村医生执业资格的人员逐步并入乡镇卫生院管理。
(三)加强人员的准入与执业管理。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应当达到《执业医师法》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的条件。新进入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按照《执业医师法》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卫生人员的执业准入管理。从事医疗、护理、公共卫生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并在规定的范围内执业。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人员实行聘用制,聘用人员可在乡镇范围内统一调配。实行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合同管理。每个村卫生所设置工作人员2至3人,原则上应配有女性和中医人员;村卫生室应设置工作人员1人。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健全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逐渐加大执业(助理)医师在乡村医生队伍中的比例。
(四)加强业务管理。建立健全村级卫生机构的门诊登记、处方书写、转诊记录、疫情登记报告、消毒管理、医疗废弃物处理、药品使用等规章制度和业务技术规程,做到规范服务,记录完整。积极鼓励和推动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使用中医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包括中医药常用方法、技能和药物。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品种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降低起付线。严格执行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合理诊疗和用药,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
有效和低成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要按照要求,为农村居民提供规范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助专业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建立健全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支持乡村医生参加医学学历教育,鼓励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应当定期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修学习,积极参加岗位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乡镇卫生院要制定村级卫生机构从业人员培训计划,通过业务讲座、临床带教和例会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村级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业务培训内容主要为卫生法律、法规、农村卫生政策、卫生专业知识,包括中医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等,切实提高村级卫生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对乡镇卫生院在职在岗卫生人员5年内进行全员岗位培训一次,对村卫生所(室)在职在岗卫生人员每两年培训一次。
乡镇卫生院对村级卫生机构、村卫生所对卫生室具有业务指导职能,卫生室有向村卫生所上报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工作信息的责任和义务。乡镇卫生院要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村级卫生机构医疗、护理、院内感染、急诊急救等方面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指导;村级卫生机构作为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要主动接受乡级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的管理和检查指导。
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要转变服务模式,注重公共卫生服务,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组织医务人员实行上门服务,主动服务,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健康管理。
(五)加强药械管理。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执行国家、省确定的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有关规定。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由省统一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并统一定价、统一配送,禁止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和补充药
品,一律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乡镇卫生院要做好村级卫生机构药品使用的管理监督工作;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人员合理用药的教育、培训和日常监督管理,确保乡村卫生机构按照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的要求,规范、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医疗器械的购置、使用和管理。
(六)加强财务管理。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加强对经济活动的控制和监督,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县级卫生、财政部门应加强对乡村医疗机构财务工作的检查与指导。乡镇卫生院设立财务会计人员,开设专用帐户,实行“村财乡管村用”,加强对村级卫生机构的财务监管。乡村卫生机构应做到收费有票据、收支有账目,规范财务行为;实行财务收支定期结报制度,严禁截留、坐支收入资金,防止资金流失。乡村医疗机构应公开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项目及价格,并实行统一的收费标准、收费票据。收费票据应由乡镇卫生院统一购买,村到乡领取,乡镇卫生院负责监管。有条件的县(市、区)应在卫生局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实行会计委派制,由县(市、区)卫生局统一调配管理,合理使用资金。乡村医生的业务收入、支出和村级卫生机构的资产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
(七)加强绩效考核。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据《黑龙江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绩效工资试点考核办法》和《黑龙江省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制定本地的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的具体办法,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农民满意度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机制,调动乡村卫生人员积极性,促进乡、村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的转变。
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牵头定期组织对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考核,财政、人社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乡镇卫生院在县级卫生行政等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对其工作人员和辖区内村级卫生机构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经费补助挂钩,与职工的岗位绩效工资挂钩。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配合。全省的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由省卫生厅牵头,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配合开展工作。各级卫生、财政、人社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协调,密切配合,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切实加强对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的组织与领导,保证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际效果。
(二)建立补偿机制,落实补偿政策。乡镇卫生院建设和运行经费保障和补偿,要按照《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黑政办发„2010‟11号)及其配套文件和《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卫生厅、省编办、省人社厅、省物价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实施意见的通知》(黑财社[2011]4号)执行。重点是要建立稳定的乡村医生补偿机制,通过新农合补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偿和政府合理补助等多渠道保证乡村医生的合理收入。一是县级新农合经办机构要依据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工作的通知》(卫办农卫发„2011‟27号)精神,将门诊统筹及一般诊疗费结合起来实施门诊总额预付,按照每名参合农民每年10元的标准向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支付一般诊疗费。二是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合理确定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分工,将不少于40%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交由乡村医生承担,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按照同级政府确定的相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补偿标准,通过绩效考核,核定拨付财政专
项补助资金。县级政府要认真落实《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黑政发„2009‟97号),对每名乡村医生每年给予不低于1200元的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的政策规定。三是依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黑政办发„2010‟11号),省、县两级财政部门要落实好对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所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按照农业户籍人口每年人均4元的标准给予补助(省级财政补助2元、县级财政补助2元)的政策规定;同时,参照配套文件《黑龙江省乡镇卫生院改革试点方案》,对应用中药饮片和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村级卫生机构给予补偿。四是各地应当采取适当方式对村卫生所(室)的运行费用给予补助,以保证其正常运转。
(三)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规范运行。各地、各部门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乡村一体化管理中机构设置、行政管理、人员准入、卫生服务、药械购销、财务管理和绩效考核等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规范运行。要针对存在的不同问题,分类加以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及时总结成功经验,不断完善体制和机制,促进乡村一体化管理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环境。全面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涉及农村基层医务人员,特别是广大乡村医生的切身利益,要充分做好宣传动员和思想政治工作,要讲清政策、统一认识,营造良好的改革环境,促进一体化管理平稳运行,确保乡村医生队伍稳定和农村基层“网底”完整。
第五篇:卫生部关于开展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训的通知(卫人发〔2004〕114号)
【发布单位】卫生部
【发布文号】卫人发〔2004〕114号 【发布日期】2004-04-14 【生效日期】2004-04-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卫生部
卫生部关于开展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训的通知
(卫人发〔2004〕1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发[2003]16号)精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发[1997]13号)提出的“要高度重视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职业化的管理队伍”要求,按照卫生部《中国2001~20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提出的任务目标,结合北京、上海、河北、青岛开展卫生管理岗位干部培训试点工作情况,我部决定,在全国开展卫生管理岗位干部培训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训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培训目标
卫生管理干部是我国卫生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管理干部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卫生工作的开展,关系到卫生事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各地根据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训,一定程度地提高了卫生管理干部的素质。但从总体上看,卫生管理干部队伍素质与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还不相适应。随着卫生改革不断深入,对卫生管理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卫生管理干部不仅要熟练掌握卫生业务工作知识,还要懂经济、通法律,熟悉现代管理,具有较高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强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训工作,是当前建设高素质、职业化卫生管理干部队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现任和或后备的主要领导干部。培训目标是,通过重点学习我国医疗卫生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管理学、经济学、卫生法学等方面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提高培训对象对卫生管理重要性、科学性的认识,掌握科学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依法行政管理的能力、调查研究的能力、学习创新的能力,以适应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二、认真落实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训考核措施,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培训对象参加培训原则上每5年累计不少于3个月,集中面授培训不少于10天。培训使用卫生部选编和指定的教材,以远程教学和函授自学为主要方式,辅以必要的集中面授。学习期满,通过远程教学网络参加全国考试考核,经考试考核合格者可获得《卫生部卫生管理岗位干部培训证书》,作为卫生管理干部任职的重要依据。卫生部组建培训专家指导委员会,拟订培训大纲、培训基地标准、编选教材、开展考试考核等工作。远程教学网络依托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举办的中国卫生人才网开展,集中面授教学依托经专家指导委员会评估认定的培训基地开展,专家指导委员会不定期组织专家对培训考核进行检查评估,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专家指导委员会设在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训按照统一规划、分级实施的方式组织开展。卫生部负责制定培训政策、规划指导、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各地负责本地区培训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并应于每年2月1日前将本培训计划和上工作总结报我部备案。各地组织实施培训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坚决制止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以“卫生部”名义举办的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训须报我部备案,经同意列入培训计划并公布后方可实施。
三、加强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训的组织和领导,稳步推行培训工作
各地要充分认识到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组织和领导,结合本地区实际工作情况,有组织、有计划地稳步推进培训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要认真研究本地区卫生管理干部现状;要安排适当的培训经费;要定期对本地区的培训工作进行检查评估;要加强培训工作管理队伍的自身建设。
各地要及时总结经验,解决遇到的问题,确保培训工作积极稳妥地开展。
二○○四年四月十四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