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生教育与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修感悟
三生教育、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修感悟
昭通市昭阳区西城一小 马三永
“教育是发展人的生命、生存、生活,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社会活动过程。教育的基础价值是成长成人,教育的根本价值是教真育爱,教育的最高价值是使人幸福。”
——罗崇敏
盛夏的昆明以她温暖、宜人的气候于2012年7月22日迎来了全省各县区100多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者,即“三生教育理论与实践高级研修班”的学员,7月23日上午受到了罗崇敏厅长(三生教育的创始人)的接见。这次学习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7月23日至24日在省教育厅培训中心学习三生教育理论;第二阶段是在三生教育处处长潘光伟的带领下于7月25日至8月1日在广东学习、实践生本教育,观摩生本课堂,感悟三生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力所在。
此次学习,使我认识到了“三生教育”理念对教师的培养和学生的成长所蕴含的现实意义。“三生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让接触到它的人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也就是要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接触到它的人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实现人的最高价值。
感悟之一:对“三生教育”的再认识
当前,部分师生对 “三生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学生及家长对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认识肤浅,甚至是教育工作者也同样对“三生教育”的理念理解不到位,眼睛只看到课本或按传统思路教学,没意识到“三生教育”理念对教育教学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随着社会的发展,竟争压力的加大,总有那么一些人面对生命无法正确对待,采取了各式各样的极端手段来结束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生命教育是帮助师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通过生命教育,使师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在教学中要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避免轻生或剥夺他人生命的现象发生。人的生存之道——笑傲人生。
生存教育是帮助师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通过生存教育与感悟,使师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人不仅要活着,还要追求有质量的生活、幸福的生活。生活教育就是帮助接触到它的人获得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确立生活目标、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教育。学会与他人合作,有利于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同时我们不仅要适应生活,更要努力创造幸福生活,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学会学习、树立理想都是我们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
总之,走出“三生教育”的误区,有利于让师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使自己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从而实现人的最高价值。
感悟之二:对生本教育的认识
生本教育是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体系。它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践行“三生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学习和观摩知道了生本教育历经了14年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许多薄弱学校因此改变面貌,成为社会认可的学校。广大教师在生本教育的实践中充分体会到教育的真谛——教真育爱,享受到教育的乐趣和儿童生命力量的神奇,得到良好的专业发展。
生本教育主张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下面介绍一下生本教育的几个观点:
一是生本教育的儿童观:人的起点非零,人拥有其自身发展的全部凭借,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借助于学生的本能力量的调动,形成教育的新的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
二是生本教育的教师观: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和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激情飞扬的学习。
二是生本教育的教学观: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生本教育提出,比“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基础的是发展人的情感和悟感,认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重要标志,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发展感悟,积累的意义也在于感悟的形成。
四是生本教育的评价观:生本教育提倡减少或最终取消学习成长期的频繁统一考试,不干扰学生成长期的成长,把考试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或科任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改为评研活动,削弱日常评价的比较竞争功能,鼓励“为而不争”。到了学生学习的成熟期,鼓励学生用成长期的生动、活泼、主动、自然、丰富的积累和感悟,取得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
五是生本教育的德育观:生本教育认为,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劳动产生自然素朴的美德,产生素朴的德行。当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学中饱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进入学生本体,从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由此,课堂教学成为最自在的、素朴的、无形的德育过程。
生本教育的方法论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所听的三节课分别是小学语文、英语和高中数学,课堂真实并为之感到神奇,真是难于让人想象,共同点是教师没有象传统课堂那样说教,整节课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真正的合作者,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它对我的思想冲击较大,我也曾经几何的探索教育教学的方式,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这真正应验了那句古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通过生本教育学习、观摩、感悟,渐渐有了点自己的想法。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是践行“三生教育”理念的最好例证,它的课堂教学充分说明了它是一系统工程,是一个方向性工程,是一个解决长期问题的决策性工程,是一个可落实和实践的工程,是一个容量巨大,风光无限的工程,是一个解放教师的工程。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一种真正以生命为本,关注人生存、生活的教育。
参考资料:
[1]《教育的价值》,罗崇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1版。
[2] 《生本教育》,郭思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版。
第二篇:生本教育的实践与感悟
生本教育的实践与感悟
以生为本 精彩绽放
----生本教育的实践与感悟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找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其不可取代的价值,不能把前面的阶段仅仅当做下一个阶段的准备。小学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应该是给孩子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我校将广东省教科所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作为促成孩子幸福成长、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助推器,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对生本教育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认识。
一、头脑风暴,让“生本”扎下深根
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改革实验,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为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校园带来了全新的气息。创建于1912年的弥阳一小作为我县新课程改革的试点学校,深知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和重任,如何当好教育改革的尖兵,将先进教育理念转化为操作性强的方法措施,泽惠万千孩童,如何当好兄弟学校的标兵,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成为他山之石,推动均衡发展,是新时期全体一小人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2010年4月,作为红河州教育考察团的成员,我荣幸随团深入广东、福建等考察学习。郭思乐教授和他的团队,十年磨一剑实验成功的生本教育深深打动了我,于是坚定了我们引进生本教育理念、模式,并推广创新的决心,更立志以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来成就一小新的跨越式发展。2011年3月,红河州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的具体任务和目标后,在怎样从实际出发,深入贯彻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上,我们认为,要打造高效课堂,实施生本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我的职责、我的阅历、我的思考让我深知生本教育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核心的教育模式,直接对症当代教育发展弊病,广东、福建、山东的成功范例,让我坚信生本教育的蓬勃开展,将给学校注入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1、强化>培训,将生本教育理论植入教师思想深处,成为指导教师教学实践的理论基础。推广生本教育,缘于学校内部改革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确立了“广泛知晓、以点带面、积极实践、深入推进”的策略。2010年5月,我校召开教职工大会,对教师实践了“生本教育”进行思想动员和理论培训,我结合自己到广东、福建考察学习的感受,解读了生本教育的内涵,向教师们印发了有关生本教育研究的资料,为教师介绍了广东等地推进生本教育的现状和成果。学校还就生本教育的学习实践作了要求:一是加强学习,深刻领会生本教育的内涵,积极撰写学习心得;二是关注全国生本教育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并作为学校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开展好研究工作;三是努力转变思想,大胆进行实践,勇于挑战和创新,学校将为生本教育创设最优的实践空间和土壤。通过大量真诚务实的学习,教师们对“生本教育”这一陌生而新鲜的理念和方法渐渐充满着向往和实践的冲动,从他们好奇而又追寻的目光中,我们坚定了学校教育创新实践的一个目标和方向,就是在今后三年内,以生本教育实践为学校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建设快乐、和谐、高效的课堂和学生自主管理的幸福校园。
生本教育,其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老师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学。而教师则要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这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为加快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加速教育改革的步伐。2011年4月我校再次派出12位骨干教师赴生本教育发源地--广州,参加“第46期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通过与大师零距离的交流,与同仁感同身受的探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生本教育的理论体系,通过观摩专家名师的作课,亲身感受生本课堂的魅力。此外,在远程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在省州县组织的专家讲座和名师示范等活动中,我们号召参学教师随时留心生本理念的贯彻,生本思想的渗透。
2、开展生本教研活动,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挖掘生本教育的内涵,寻找课堂改革的最佳切入点。对学生潜能的认可,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精神。认真审视近年来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已初步蕴含生本教育的一些理念,如我校开展的班级自主管理课题研究,其效果使不少班级和教师倍感欣喜。班级自主管理,以学生为管理主体和参与者,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分担管理职责和班级事务,并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方式,减轻教师负担,促进学生个体主动发展。当然,实践生本教育的核心目的,是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释放学生的能量,寻找教材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联系的最佳纽带。并在教学授导、组织形式上做了大胆的改革,改变学生的角色参与,使他们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要成为教育的最重要资源和推进自我发展的动力之源、能量之库。
我校教研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生本教育理论的学习、研究,揣摩生本课堂的基本流程,实践“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不教而教”的教学方式。各年级教研组通过资料研习、观看视频、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等多种方式,继而形成了有一定实践借鉴价值的生本教学课堂模式。经历凤凰涅槃的阵痛,方能浴火而新生。如今,头脑风暴,让一小的教师对生本教育耳熟能详,对生本教育的内涵、核心、第一要义基本原则有了系统的认识,生本教育不仅占据了大家的工作空间,还洋溢在生活中的饭后茶余。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总是在自身查找失败的原因已成为一小教师自觉的行动。
二、殚精竭虑 摧“生本”焕发新芽
1、加大对实验班级家长的培训,为生本教育的组织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人最容易被最表面、最明显的的东西吸引和迷惑。如今的家长重视教育、关注子女未来的意识普遍较强,担心子女输在起跑线上心理和优质资源分配不均的社会现实,让分数一度成为衡量小学“名”与“不名”的唯一标准。生本教育,首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前必须进行大量的学习活动,包括预习、查阅资料、独立思考,课堂上必须有展示的空间,相反,教师的讲授空间被压缩。这一违反“常规”的教学组织形式会不会降低教学质量,无疑会遭到家长的质疑。
不能怪我们的家长,他们对教育教学的传统认知,对教育发展趋势的不甚了解,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注与担心,以及生本教育还缺乏眼见为实的有说服力的实践范例,对教师知识能力的半信半疑等等,都是阻碍生本教育实践的诸多实际问题。
学校充分考虑了以上因素,挑选教学能力强、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师在相应班级进行生本教育实验;采用小步子逐渐迈进的办法,使学生熟悉生本课堂的学习方式和参与要求,并乐于参与和展现自我,由学生将这一信息传递给家长;同时,对广大家长进行培训,阐述生本课堂对学生成长的积极意义,介绍生本教育的研究成果和成功案例,提出学生参与生本教育的训练要求和技能要点,动员家长支持并帮助孩子参与学习;其四,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听取反馈意见,耐心给予释疑,家校齐心,为生本教学的实践、管理探寻更好的措施。
从我校一年多的生本教育实践来看,家长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学生的前置性学习主动而有效,在自主学习的习惯、搜集使用资料的能力、合作分享的良好习惯等方面都有长足发展,课堂上尽情绽放自我,实验班级的优异表现,更博得了家长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2、生本课堂,快乐无穷。生本课堂必须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这个舞台是那样的广阔,总能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也正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和选择优质教育的心理,我校的很多班级超过了60人,个别班级甚至超过了70人,这无疑是实践生本教育的又一重大障碍。为使40分钟容量效益最大化,学校多次专门召开会议,集体攻关,最后终于形成“前置性作业延展”和“小组汇报提纯”指导性意见,确保每一堂课成为更多孩子的舞台。在我校的生本教育课堂上,学生能够互相讨论,互相学习,即使有时候由于个人观点不同,会引起争议,但最后得出答案时,如果学生知道自己错了,便会将正确答案铭记于心。有趣的生本课堂让学生学会了主动,学会了自已求知,而不再单纯地接受老师的讲授,学习过程一下子变得更加充实、更有意义了,学习的收获也十分丰厚。“学习着,快乐着”这是我校生本实验班学生共同的体验和感受。
3、建立高效的生本班级管理评价体系。千人千面,多一把尺子就多出一批人才,评价是“泵”而不是“筛子”。而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评价的方法比较单一,评价的观念比较落后,往往都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我校的生本教育的评价体系由三个维度构成,即:全息性评价、动态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倡导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智能发展和特长发展;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是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的工具也要多样;让学生从评价中获益,而不是受罚;让评价贯穿于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整个过程,既重过程,也重结果;让评价真正为发现学生优缺点、确定改进措施、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服务。
在我校,各班班级依据《文明班级考核办法》,民主制订《班级公约》,包括学习、纪律、卫生、礼仪等几大块,均是对学生的操行评定作出具体的规定。之后,利用每周一次的班队会,及时反馈公布学生遵规守纪情况,并实施相应的奖惩,营造严谨、向上的班风和学风。若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不足或不合理的地方,又在每学期开学时召开“班级听证会”,对《班级公约》进行必要的改进或补充,尽可能体现出管理的人性化。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为班级出谋划策:看谁有“火眼金睛”,“处处细留心”,能努力查找班级的不足之处;征集“金点子”,集思广益,有的放矢地对班级管理进行整改。
我校有的班级采用“个人积分制”、“小组积分制”,按“班级公约”中的评定办法,全班同学齐心协力填写各种“积分统计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反馈,让人对每个学生一周中、一学期中在校各方面的表现一目了然,成为学期末操行评定的重要依据。评价的各项指标能得到贯彻、落实,而且能很好地解决许多老师担心的“自主变自流”,班级管理就能既轻松又高效。
三、天道酬勤,看“生本”精彩绽放
1、学生开心,家长满意。如何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救出来,让孩子们学的开心、学的高效,这是所以教育人梦寐以求的教改愿景。在学校推广、实践生本教育之初,我们通过多次家长座谈会,潜移默化的向家长宣讲实施生本教育的好处,让家长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心甘情愿的配合学校实践这一卓有成效的教学模式。而老师,虽然不再是课堂的主角,但为了课堂的精彩,台前幕后的工作量空前增大。“你准备好了吗?”“你回头看的感觉如何?”常常成为老师自问和相互关切的话语。经过实践的考验,实施生本教育的班级、学生在综合能力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优势,许多实验班级的学生家长都非常感谢学校实施了生本教育改革。随着学段的提升和年龄的变化,这些学生给家长的惊喜越来越多:首先最明显的是爱看书了,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第二是喜欢写作了,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经历过的、开心的、伤心的、喜欢的、讨厌的事情,看书的感受及时的写出来;第三是语言表达能力有了进步,能够灵活运用学过的成语、名言、格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第四是知识面比较广,经常查阅资料,丰富了各方面的知识;最主要的是学生养成了主动学习、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我们的生本教育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时时刻刻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成功与喜悦,在无忧无虑的欢笑中掌握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拥有了一个快乐的童年。这样的教育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让学生主动去学,愿意去学,开放去学。
我们的生本作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尽其所能让孩子们自主寻找答案,查阅资料,并有许多社会实践的过程。例如:>调查报告“德克士为什么受欢迎?”;“孩子一定要挨打,才能长大吗?”;“年夜饭中的合作”;“生活中如何感恩”„„等主题作业不仅让学生觉得有趣、有意,更能敦促家长主动反思,且在不知不觉的践行中修正自身行为。数学方面有意让孩子自己出题、编试卷,使孩子有更多的思维空间和自主平台,特别是为此体验搜集生产生活中的素材。而师生间、同学间不同形式的英语听读、讲演等,则能有效强化孩子们自我学习的能力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孩子在做的过程中,愿意开放并积极的参与,同时能够对自我进行管理。如有效启发、诱导学生学会时间管理,家长同时也有收获,会更用心关注孩子的成长并提升自己的教育方式、思维模式及情绪的控制等等。
2、社会认同、各方支持生本实践。生本教育的实质是:以学生为本,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在培养学生智商的同时,注重情商的熏陶,让学生成长为身心健康的、合格的社会人才。学校还充分利用儿童节的“亲子活动”,让学生及家长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孩子和家长们匠心独运的创意展演,使家校、师生关系更贴近、更融洽。同时,学校积极倡导并鼓励学校自主设计、规划不同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走进红河烟厂,体验现代化企业的生产、工作情况,有效激发了学生们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热情;深入美丽的湖泉生态园,观察、了解生态环保的相关知识,让环保理念牢牢扎根于学生心中。我校实践的生本教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各相关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生本教育校长专题年会在我校的隆重召开就是最好的例证。
在生本教育理念影响下,家长、社会越来越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重视学生的置疑,尊重学生建议。让学生感到自己的想法得到认同,他们就更乐意参与社会实践,愿意更早地体验社会,融入社会,产生社会责任感,以社会小主人的意识去关心家人、关注学校、感恩社会。
郭教授在博客中写道:“生本教育”孩子们如鱼得水,如鸟翔空,大海啊,澎湃成雪浪排空,让生命纵放,使生命提升,教育的春天巳经到来!教育之本,首在生本,门人知己即恩人。让我们传承郭教授的梦想,真正做到让孩子们把学习变成自己的心仪和魂梦。《>生本教育的实践与感悟》
第三篇:生本教育理论研修演讲稿
生本教育理论研修演讲稿
我近期通过研读郭思乐教授的著作《教育走向生本》,深受启发,收获颇多。我懂得了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让儿童取得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的依靠儿童的内部自然来进行教育或教学。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要考虑儿童的天性,尽快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处在真正自主的状态中,让他们的潜能得到激发、天性得到发展,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目标。生本教育,除了反映学生的利益、学生的在学校社会中的独立的自主的存在之外,更重要的是依靠学生来进行教育,把教育的全部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以学生发展为教育的本体。生本教育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把学生当做活生生的人,按学生的生长和生成规律去设计教育过程。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其关键是从内部和外部了解学生。我们要全面认识学生的学习天性和学习潜能,认识学生的独立人格、独立的精神和独特的内部自然规律。要明白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儿童具有独立性。生本教育强调全面依靠学生,以学生作为教育过程的最后动作者。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学生将在某种教育生态环境中蓬勃发展,现今的学生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坚定地履行生本教育理念,使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为学生谋取最大的幸福!
第四篇:生本教育感悟
赴广州学习生本教育感悟
4月2日至13日,在李局长和我的带领下,我县各中小学部分校长和教师一行51人,牢记唐局长的嘱托,带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远赴广州参加“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培训。广州之行,大家都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用心倾听专家报告,仔细观摩教师公开课,虚心向实验学校老师请教,留心观察实验班级的一些具体细节,不断交流探讨学习体会。我个人也被生本教育的魅力深深震撼,生本教育给学生带来了无限的生机,给教育带来了崭新的活力。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这次学习的感悟与思考。
一、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本教育
这次培训中,我们见到了生本教育创始人、当代知名教育家、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科所所长郭思乐教授,并与他进行了深度的沟通与交流。郭教授1999年开始在广州等地的部分学校做生本实验,经过13年的发展,目前生本教育在全国各地包括香港、澳门等100多所实验学校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人这样描述:生本教育在中国已呈燎原之势。
在广州学习期间,我们听取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学术报告和丹阳六中荆志强主任的报告,走进了广州花都育才学校、广州市骏景小学、广州外语外贸大学附属小学等生本教育实验学校的课堂,还参加了一次为期半天的小组交流研讨活动。当我们走进生本教育实验学校,走进生本教育实验班的课堂时,我们感到的是惊奇和震撼。因为,几十年来我们一直认为不可破解的教育难题——“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而又成绩优秀”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生本教育真正从实践层面揭示了教育本质,回归到教育本体,课堂充满着无限精彩,让每一个孩子的学习都是那样的快乐、充满阳光。我们可以对生本课堂作出这样一个简单的描述: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习的课堂。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和“四个基本流序”。“四突出”即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突出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突出合作:4-6人的小组学习是最大特色;突出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三转变”即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四个基本流程”即课前预习或前置性作业(不固定,比较灵活);小组合作学习(4-6人小组交流讨论,这是一个显著特点;班级交流,有小组代表交流,也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教师引导点拨(教师在倾听的基础上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不论是广外附小展示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还是骏景小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其教学方法就是学生先学,小组互学,班级交流,教师总结。课堂中,学生人人都参与,个个都思考,学习效果极佳。一堂课下来,我们发现全班发言的学生达到80%。同时,学生丰富的词汇量、准确而流利的表达、宽广的知识面、丰富的情感让我们感到惊奇。课堂中学生是主角,学生在展示,教师在帮学,教师重点抓住难以把握、容易出错的问题有意让学生发生碰撞,学生是那样的投入,充满激情,课堂上一个惊喜接着一个惊喜,对于听课的人来说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当听完这些课后,我们才开始理解郭教授讲的这番话:“儿童是大自然最美好的杰作”、“事实上,很多参加生本教育实验的教师都在感慨,当他们真正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真正做到全面依靠学生时,他们看到了以前想也不曾想到的、无穷的美景”。
针对我所看到的我在思考:我们的教育究竟存在什么问题?素质教育喊了很多年,新课程改革进行到现在已经是第十个年头,可是成效并不显著,学生负担重,教学效率低,社会有反映。我们过去也承认教育存在的问题,但一般都认为,这是高考指挥棒的毛病,而不是体系自身有什么不妥。但是生本教育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体系自身是有问题的。原来我们对教育的本体认识不清,把教师当成是教育的本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师本的教育体系,即一切都是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体系。当今的教育学原理、学校的管理以及教育教学活动,基本上都是一直固守着这个体系。而生本教育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师本教育的弊病,也回归了教育的本体。生本教育认为:“教育这件事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是教育教学的终端,因而教育的本体应该是学生发展”。生本教育实现了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同步提升,破解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矛盾的难题。我们推行教学改革之所以如此艰难,最要害的是观念问题,而观念转变的最大障碍就是对于质量问题的疑虑。生本教育最能让人产生共鸣的就是“生本”既要提升生命,同时也要提高质量。生本教育认为,只有最大限度地把教转化为学,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人,才能把学生潜在的学习天性、本能和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才能最好地实现学生的积极、欢乐、高质、高效的学习,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在终端考试或检查中决定性地取得好的成绩,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
在走访的几所学校里,我们了解到,生本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在平时的考查中,去掉考试的控制性,保持考试的检查和练习的功能,以良好的素质来迎接社会的检查和评价,解决现行教育中素质教育和考试之间的矛盾。生本教育的考试方式为评研,就是让学生用研究的态度对待考试,把考试作为对知识的再次学习和研究过程。具体操作方法是:某一个知识单元学完之后,由老师先出一张卷子让学生做,然后在小组内学生互相对答案,进行研讨,经历“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点拨”之后,再由学生自己编题来考小组的其他同学。学生一般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他认为必须掌握的问题来编制考题。学生编考题的过程,也是知识再学习的过程,他只有自己会做了,才能编题去考其他同学。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编的考题再编一张试卷让学生做。由此可见,生本教育把考试当作是对知识的再次学习和研究,考试不会成为学生沉重的压力,从而解决了“提高素质和提高总考成绩的两难问题”,在评研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潜能再次得到极大的释放。
二、生本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这次广州生本教育学习,我边听边看边反思,得到了三点启示: 1.教学改革“破冰”的关键在观念的转变——我们的观念不能再这样陈旧下去了。
我们花大气力推行有效课堂,已经多年了,到现在我们才有了这么一点点“破冰”的感觉。为什么教学改革如此艰难?就是因为传统的观念固守着我们的思维阵地。中国教育千百年形成的以教师的教为主体的“师本”体系,一下子颠覆过来非常艰难。这次学习考察,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教学改革的推进,必须先转变观念。这次我们学习所接触的教师,个个都是那样的自信、充满阳光。他们对“生本”的认识达到很高的境界,改革对他们来说是自己内在的要求,不是他人强加的。老师对“生本”实验已经悄悄地跟踪观察多年了,最后认准了“生本”,是带着激情进入“生本”实验的,所以一入手就做得非常漂亮。因此,我们的教学改革必须实实在在地走好这一步——转变教师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必须对教育的本质重新认识,我们的教学和管理,我们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确立“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教育的本质是提升生命,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本身的内在力量”的观念。
2.教育改革必须坚定地从课堂改革切入——我们的课堂不能再这样继续灌输下去了。
这次学习,激发了我的激情,还因为生本教育的实验成果让人赞叹,更让人看到了教育的希望之光。我们从中得到这样一个启示:教育改革必须坚定地从课堂改革切入——我们的课堂不能再这样继续灌输下去了。要彻底改变满堂灌、低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构建以生为本、充满生命律动的课堂模式。学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资源,要回归学生主体地位,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真正把教学交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对这一点,我最大的感受是:生本教育仍然是教无定式,从这次学习观察来看,各校的经验不一,各具特点,使我感到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教育理念,他之所以被许多教育人士迅速接受和走红,是与当今我国迅速发展的国情和人们的现代意识、特别是民主意识的迅速增强相适应的。
3.教育的理想就是激扬生命——我们的教育不能再这样扭曲下去了。
这次学习,确实对我触动很大。学习中当我们见到生本实验学校的孩子们那样自主、自信、轻松而快乐地学习时,就自然联想到我们的学生和老师那种苦学苦教的情景,想到社会上“关注孩子健康”的求助,想到一些课堂里还有那么多正在酣然入睡的学生。当想到这些时,我们的心情就异常地沉重。我们的教育应该有理想也更要有责任去激扬鲜活生命,我们的教育不能再这样扭曲下去了。我认为,生本教育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是深入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生本教育为构建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模式。我们也深切地期待,生本教育将会为更多教师所认同,会在我县生根、开花、结果。
三、对实施生本教育实验几点建议 自2009年开始,我县二中、城关小学已进行了“生本教育”实验,在近两年的实践中我们也看到了他们课堂中实实在在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展示交流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学生的自信心、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质疑探究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明显增强,可谓是初见成效,但我们深知要臻于完美,尚任重道远。为此向在座的各位校长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1.校长的执行力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
因为任何一项改革试验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然要经历很多困难和挫折。这需要校长坚定不移的改革毅力和行政执行力。遇到困难不是退缩而是去面对困难、解决困难,走向成功。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教学,所以在处理好事务性工作的基础上,校长要把主要的工作精力放到教学改革上来,要站在改革的前沿,率先垂范,从方案的制定到落实,从活动的组织到经费的保障,要亲自参与到改革中来,定期参加集体备课、听评课等教研活动,把领导责任制等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把教师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教学改革上来。
2.建章立制是改革实验的基本条件
改变自己本身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必要的督促和监控是教学改革必不可少的手段和方法。学校要将每一位教师的实验情况与教师的综合考评、评优晋级挂钩,增强教师教学改革的责任感和主动性,突出制度的导向性。要分阶段,从“学生、教师、备课组、年级组、学校”五个层面,查摆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研究推进策略,把实验工作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推进。
3.转变观念是改革实验的前提条件
理念是行动的灵魂,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作用。学校要深入开展学习《人民教育》“生本教育”专辑,郭思乐教授《聆听教育的春天》、《教育走向生本》和《教育激扬生命》等理论专著,并分别组织相应的理论测试、教学论坛等研讨交流活动。切实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解开教师思想上的枷锁,养成敢于想、大胆做的好习惯,为改革铺路架桥。
4.典型带动、活动推进是改革的重要措施
发现和培植生本教育实验龙头学科和骨干教师是改革的首要任务,各学科先摸索出基本的教学模式,给老师们树立学习的榜样,然后以点带面、全员推进。实验要在全校铺开,形成改革的大环境。可以允许教师改革有快慢,绝对不允许原地不动。要及时宣传、报道实验动态,推广典型经验与成果,抓两头、促中间,均衡推进生本教育工作。要通过调度会、优质课、优秀教师评选、同课异构、专题研讨、教学论坛等多种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提升,让课堂在活动中改变,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5.课题研究是解决难点问题的必要方式
围绕制约生本课堂实施的共性问题,列为研究课题,成立典型问题攻关团队,定期举行阶段性专题研讨、交流活动,逐步解决制约生本课堂构建的难点和共性问题,突破实验瓶颈。比如前置研究和小组的管理与评价是难点,我们就要专题研究如何设计课前小研究,如何科学管理小组,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难题。再如,城区小学班额大是生本教育课堂上学生小组展示互动的制约因素。我县城区小学的班额均在60人左右,如何在大班额的班级里高效率的实施生本教育是教师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其次,生本教育不提倡阶段考试,只看终端考试(中考和高考),这在理论上是行得通的,但实际教学却很难做到。缺少了阶段考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难诊断出来,更无从治疗;考试的评价和激励功能也很难发挥。教师如何有效地评价学生?学校如何有效地评价教师?教体局如何有效地评价学校?这都有待于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和完善。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参与的同志们虽然对生本教育的实践模式有不同的见解,但对生本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改革方向的认识是高度一致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从我国教育发展的更高层面去审视生本教育,同时更要从教育的实践层面去研究策划生本教育。我们相信,今日在我县已露“尖尖角”的“生本教育”,他日必会绽放成美丽绚烂的“映日荷花”!
第五篇:广州收获--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修班收获2012.11.12
做快乐的生本践行者
——2012年11月2日-5日广州学习感想
我在2010年5月30-31日参加了霍邱县举办的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修班,第一次接触生本教育,聆听了生本教育的创始人郭思乐教授的报告和几位专家的经验介绍,又到了本县农村初中陈郢中学现场观摩几节课,我当时感到很震撼,也很折服。使我眼界大开,受益匪浅,内心深处涌起莫名的激动——生本教育,回到学校就和同年级的数学老师周名云一道开始了生本教育的尝试,两年多就一直坚持着,摸索着,困惑着,取得了一点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今年11月2日-5日,在校长的安排下,我和四位同事一道赴广州参加了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修班,尽管学习时间只有四天,但感觉自己对“生本”的理解又进了一大步。在这短短的四天里,我们参观了三所生本实验学校、观摩了6节生本课堂活动,又一次聆听了郭教授的报告,实验学校校长以及老师从操作层面的经验介绍,与专家就如何开展生本实验进行了互动交流。四天的学习充实有效,两年来自己在尝试生本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也在这次学习中和与同行面对面交流碰撞中,得到了化解,找到了答案,亲身体验了生本课堂的真正内涵。我也希望学校以后能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老师参加这样的研习班,增长见识,鼓舞士气,为学校发展又好又快提供强劲动力。下面,我谈谈此次学习几点收获与老师们分享和领悟:
收获一:读过郭教授的有关教育书籍和听过郭教授的报告的人,都知道郭教授在杉述理论时,能用很多的生活实例和教学案例做证据,我当时想郭教授一个博士生导师,为什么知道这么多幼儿、小学的实例呢,曾怀疑过这些书籍是不是他自己亲自写的,通过这几天的零距离亲密接触,我终于找到答案了。郭教授虽是大名家,却没有一点架子,休息时,他主动走到我们学员中间,和学员们聊天交流思想,一些学员要求和他留影,他都笑着答应,给人很情切的感觉。每到一所实验学校听课时,他都是最先到达,深入班级听课时,他从不离开座位,倾听的那么专注,给每节课点评时,又那么的准确到位,理论联系实际,高无鉴定。他没有脱离前沿教学,没有离开一线教师,始终把根扎在中国教育最底层最深处,所以他的每一步教育著作都写的如此生动,理论指导实践,实例栓是理论,通俗易懂,又让人折服。他这种潜心研究,乐于奉献的精神,感动着我,激励着我。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进行到底。
收获二: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教授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就是要教少学多:小立课程、大做功夫。要尽可能地精简内容,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进行活动。以生为本,回归本质,变教为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我们回过头,思忆我们自己从接受教育起,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再到从事教育这一行业,所学所用,是如何的
呢。生本教育专家指出,长期以来,我们的老师都是在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去面对明天的生活!很震撼,也很真实!原本的教育,后来变成了教学,再变成了教知识点,继而教考点,更是最后变成了教考题,我们的教育变成了应试集中营,一切只是为了考试,学生的主动性,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均遭到无情的扼杀。优秀的教师有很多,但现实是越是优秀,越是负责,越是敬业的老师,在课堂上讲得越是得意对学生自主性的伤害就越大。思考、征服、成功是一个快乐的过程,但老师把很多本来属于学生快乐全部剥夺,满堂灌输,容不得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思维发挥。生本专家说了一件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为之动容的事:汶川大地震后,采访了一小学生,小家伙很难过,因为他的双亲都遇难了,但最后问到现在有什么感受时,他咧开嘴高兴地说:“再也不用上课啦!”多么痛苦和无奈,我们的教育竟然比地震还可怕!
收获三:“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快乐的人”,“你要漂亮,就做生本吧!”,“教师的咽喉炎是师本弄出来的,都是师本惹的祸”,“今天你生(生本)了没有?”„„广州生本实验学校的领导、教师谈到生本,都显得那么喜悦、激动和兴奋,生本给他们带来了太多的惊喜,事实上,很多参加生本教育实验的教师都在感慨,当他们真正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真正做到全面依靠学生时,他们看到了以前想也不曾想到的、无穷的美景。学生快乐了、自信了,教师也轻松了、幸福了。学生的快乐铸就了教师的幸福,同时也离不开教师的幸福。学生的解放,依靠的是教师的解放。生本教育实验学校生机盎然,活跃的课堂、学生各方面素质的良好、成绩的上乘,令家长满意、令社会普遍感兴趣,全国各地的专家领导、学者、教师等纷纷慕名而来取经。到三所生本教育实验学校里听了6节不同学科的观摩课,虽上课的风格和模式各有不同,但每一节课都有共同的特色,那就是教师在教学中重点抓住难以把握、容易出错的问题有意让学生发生碰撞,然后再小组合作探究,班级交流。所见到的学生,个个都是那样的自信、快乐,充满阳光,个个都处于一种主动、竞技的状态,对事物有着执著的探索精神,学生当堂自学整理、热烈讨论、积极交流、教师点拨引导。全班学生的学习个个都是那样的投入,充满激情。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发挥想象,开放思维,自由表达,真正地体现了教育的本质-----“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学习潜能,激扬生命,体现生命的价值”。
收获四:荆志强老师原是南京丹阳六中的总务主任,主动承担一个班的数学教学,他自己说,我之所以做了总务主任还想做数学老师是因为我觉得我真心的喜欢课堂,我觉得老师的主要任务是“鼓励学、帮助学”,现在我上课的主要任务就是端个茶杯,在教室的后面欣赏、鼓掌。他给自己在教室后面准备一张太师椅,在听他的报告时,我还觉得是不是他太能吹了,结果在后面的听课过程中真正的体会到了荆老师的确是这样做的,他的教学过程一般是这样的:
1、设计前置作业,2、小组合作探究,3、学生上台展示,4、评价激励超越。在课堂上荆老师很少讲,是学生自己出题,自己讲解,学生的表现欲和求知欲都很强烈,学生找到的题目也是像模像样,一节课下来,班里的学生基本上都在动脑动手,看不到那些无事可做的学生。试一试“有困难找学生”。他对班级学习小组的操作应用的经验,很值得借鉴。
“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原以为都是中高考指挥棒惹的祸,广州之行改变了我们的想法,原来提高学生素质和提高中高考成绩的两难问题是可以解决的,那就是实行生本教育,不以“开花养开花”而是以“生长养开花”,最大限度地依托学生的生命自然。生本教育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是深
入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生本教育的实验成果让人赞叹,更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希望之光。教育应该是快乐的教育,幸福的教育。生本教育的天空一片晴朗。让我们从转变观念开始,以课堂改革为切入点,以生本激扬生命,让教育充满阳光。
收获五:广州市增城中学的校长胡首双做的一个报告,在这个报告中他谈到了教学和德育的关系,他说:我们现在学校的德育工作往往是这样的一个模式:学生犯错了,班主任把学生叫来批评一顿,然后让学生写检讨,学生的检讨现在写的比作文还好,然后按照学校的规定扣分惩罚,这样回头学生也许还会报复你。其实真正静下心来想一想,如果一个学生不爱学习了,抓德育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在你想抓德育的时候,你应该首先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给学生一个愉快的学习生活,让学生爱上学习!而这个也是与生本教育很有关系的,只有让那些问题学生能够开始学习,他才能逐渐的爱上学习。他说生本教育给他们学校带来的最明显的变化就是:
1、学生好管理了,打架的基本上没有了。
2、住校生因为好几个星期不能回家,想家的在宿舍哭得学生少了。所以最后他说生本教育可能不会像高考一样在目前就带来轰轰烈烈的成绩,但是全面铺开生本教育肯定对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是有益的。我在香港的另一所招收“差生”的学校,看到了孩子们在宿舍墙上贴的表达期望的纸条,几乎每一条都同学业有关:希望我的英语及格,希望我这次考试提升,希望我星期天能把作业完成,免遭老师责备。可见,学业的成长,乃是孩子们自身的希望,收获六:生本教育的三个转变: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把全面依靠老师教转变为全面依靠学生学;把教育从控制生命转变为激扬生命。
依靠学生的课堂基本模式:生本课堂是一种生态的、生动的、生命的、生长的充满诗意的表达,按郭思乐教授观点认为一堂生本课,其评价准则是“促进阅读未?(语文)抓住根本未?(数学)形成活动未?(英语)”这就是两个基本条件:课前设置,小组交流。
语文:一是通过单元整合,确立阅读主题,阅读方向,阅读书目,二是以课文为载体,落实以读引读,以读引说,以读引写,以读引研,三是通过活动实践分享阅读,使阅读成为习惯,四是通过评研解决知识点的问题。单元整合的思路,使得课堂上实现大阅读,大积累,大表达,大作文,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和提升就是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的结果了。
如何推动阅读?
课前:根据主题确定阅读书目或篇章,人人确定研究的方向或提出自己的观点、兴趣点,做好汇报的准备。
课中:展示、交流、交锋、交融
课后:继续新一轮的阅读、思考、研究
数学:根本、核心、具体(带例子或方法)。整体模块,把教材变学材。将教材由厚到薄,由薄到厚。
单元备课三种层次:
总理式备课:下载新课程标准各年段教学目标,作为这个年段的总纲,了解、熟悉。
将军式备课:把一册教材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具体化,整理成一张纸,正面为知识整理,背面为单元评研。
士兵式备课:就是备课前小研究——先学,这个过程就是将单元目标要求逐
一化为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将教材有薄到厚的过程。先学:简单、根本、开放、高出。
英语:剧本教学,以演促说,以演促读,以演促写,以演促研。
剧本哪里来?模仿、改编、创编。
剧本怎样分工?分工合作,角色扮演,体验提升。
剧本教学效果:表达流畅,熟练运用,积极欢乐。
教师的导体现在哪里?做学生的帮学者。
什么是教学?就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让学生自己学。
课堂教学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教与学,模式与理念,效果与结果。
收获七:我发现无论你怎么设计,最核心的部分是不要让你的教影响或代替学生的学,让学生把自己所思所得愉快自信的表达出来,让课堂变成一个讨论交流的平台。如:有位同学认为“大渡桥横铁索寒”不仅因为自然环境恶劣,还因为当时过桥时有很多战友可能被敌人打死,心里很伤心。又如布衣总统…这才是“原生态”的,我们不能破坏,要让他美上加美,鼓励学生大胆的想,“你真是太富有想象力了”然后引导修正答案。如九盒零件有一盒比标准盒重,如何找出来。同学们用了9(3、3、3、)的办法,最少两次可以称出来。这本是最好的方法,但有一个孩子一直坚持还有一种自己研究出的方法要告诉大家,于是走上讲坛展示他把九分成九份的办法,坚持如果运气好一次就可称出来。如果运气不好就要四次。老师抓住他的两个如果,请同学们发表见解。大家各抒己见,真理是越辩越明。
收获八:、建立一种组织形式——小组交流。交流的前提是课前设置,即前置性作业,要求做到低入、多做、深思、好学、高出。所谓“低入”,即教师的设计简单化,让学生的活动容易化,从而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提供更大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能做”的机会,也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可以有能力“多做”。“深思”就是要抓住课堂根本,使核心问题再简单一些,让学生走进去,从而变得“好学”。在听课中,我们看到真正是一个个小组,一个团体在交流,每个成员都会有交流的任务,相互分工合作。每个组的学生都是拿着自己的“研究成果”自信地走上讲台,利用幻灯片展示自己的理解。面对同组学生讲解不到位的地方,组员相互补台;面对下面同学的质疑,台上同学侃侃而谈。我们常常感叹小组合作的流于形式,常常认为对于小一点的孩子来说,合作很多时候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但在这里我们明显感觉到小组合作的有效性。除了课上,我们在与各校领导老师的交流以及文章的学习中了解了更多小组合作操作方式和效果。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确保小组合作中的互助及交流。组内各种角色的定期互换,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各种成长的机会。在这样的小组合作中,学生间的差异依然存在,但正是这种差异带来了教育的资源,差异也在小组合作中逐渐缩小
收获九: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树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的课程观。小立课程是指教给孩子的基础知识应该尽可能简炼,而要腾出大量时间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活动,把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拥有的基础资源充分调动起来,使之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教是为了不教,教少学多,即为大作功夫。
收获十:教学评价上变考试为评研。所谓评研,就是评价、研讨,由学生自行发现学习上的问题,通过小组内自主合作的交流、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过程中,学生乐此不彼地充当老师与学生的双重角色。而教师则不用挖空心思地考倒学生,作为一个“牧者”,不要急于拔苗助长,就像守候一朵花去静待花开。
生本教育中的孩子是合作共进的
从两年前对生本的一无所知、一脸茫然,到一见钟情、一触即发、一马当先,到今天的还是一往无前。今天,我们在这里进行的是一个生本教育座谈活动,但座谈不是空谈,需要我们亲历践行,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生本的强大生命力,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虽然我们与别人还有很大的差距,有很多地方还做得不够完善,但我们相信生本,坚持做生本是我们的信念。在这光明的生本之路上,我们要永不止步,同心协力,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