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08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时间:2019-05-12 08:42: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08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08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第一篇:2012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08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2012年高考猜题】+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第1套

1.写一张生日或节日贺卡。要求感情真挚自然,语言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出现真实姓名。正文50个字左右。

答: [考场错解] 没有使用修辞于法,或者用得生硬、别扭。

[专家把脉] 运用上欠功夫。对各种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没有掌握适当的方法,只会背诵概念是不行的。

[对症下药] 举例一:给爷爷的生日贺卡:尊敬的爷爷,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祝你: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举例二:给妹妹春节祝福卡:春节到了,草儿绿了,花儿笑了,祝你在新的一年里,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谨记: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每有所亏。

2.请拟一条以“说普通话”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态度真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在10~20个字之间)[考场错解](1)方言诚可贵,外语价更高,若为普通话,二者皆可抛。(2)今年过节不说话,说话就说普通话。(3)嘿,说了普通话还真对得住咱这张嘴。[专家把脉] 从阅卷的角度看,这一类广告词还真,不少,说它错,其实没有错,只不过经不起推敲,或者说不精炼、不完美。句(1)太长了,不合广告词简明的特点,句(2)表面上看似乎过得去,但仔细分析,不太合乎事理,过节怎么能不说话呢?有失真诚。句(3)模仿痕迹太浓,当然,我们不是说不让人模仿,这种只注重形式的模仿,不是考查的本意。[对症下药] 答案举例: ①会说普通话,“知音”遍华夏。

②“知音”才更知心——请讲普通话。③做普通人,讲普通话。

④学习普通话,我们一直在为此而努力。⑤普及普通话,沟通无障碍。

⑥学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⑦爱她,就说普通话。⑧好听,好懂,普通话。

⑨普通话——标准音,让华夏儿女更“知心”。

第2套

1.请拟一条以“公民义务献血”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在10——20个字之间)[考场错解](1)请公民义务献血。(2)献血是公民,的义务。(3)平时献出一滴血,乱时拥有太平洋。

[专家把脉] “主题鲜明”这一点应该说做得还行,但感情真挚,构思新颖就做得不好。没有对广告内容进行深加工,只是围绕内容组成一句话,没什么文味。更谈不上广告词的特点。

第3套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土地 韩少功

吃着自己种出来的瓜菜,觉得它们每一样都有来历,每一样都有故事。什么时候下的种,什么时候发的芽,什么时候开的花„„往事历历在目。

虫子差点吃掉了新芽,曾让你着急。一场大雨及时解除了旱情,曾让你欣喜。转眼间,几个瓜突然膨胀了好几圈,胖娃娃一般藏在绿叶深处不知天高地厚地大乱家规,大哭大笑又大喊必定让你惊诧莫名。

有时候,瓜藤长袖飘飞,羽化登仙,一眨眼就缘着一根电线杆攀向高高蓝天,在太阳或月亮那里开花结果,让你搬来椅子再加上梯子,仍然望天兴叹。你看见一条弯弯的丝瓜挂在电线上,像电信局悬下来的一个野外的话筒:刚才是谁在这里通话而且是与谁通话?或者说这么多电话筒从瓜藤下来,从土地里抛撒出来,一心想告知我们远古的秘密却从奉无人接听? 你想象根系在黑暗的土地下滋滋地伸长,真正侧耳去听,它们就屏住呼吸一声不响了。你想象枝叶在悄悄地伸腰踢腿挤眉弄眼,猛回头看,它们便各就各位一本正经若无其事了。你从不敢手指瓜果,怕它们真像邻居老吴伯说的那样一指就谢,怕它们害羞和胆

怯于是气呼呼地不再合作,总之,它们是有表情的,有语言的,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最后,来到餐桌上进入你的口腔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这几乎不是吃饭而是游子归家,是你与你自己久别后的团聚,也是你与土地一次交流的结束。

你会突然想起以前在都市菜市场里买来的那些瓜菜,干净、整齐而且陌生,就像兑换它们的钞票一样陌生。它们也是瓜菜,但它们对于享用者来说是一些没有过程的结果,就像没有爱情的婚姻,没有学习的毕业,于是能塞饱你的肚子却不能进入你的大脑,无法填注你感情的空空荡荡。难怪都市里的不少孩子都不识瓜菜了,鸡蛋似乎是冰箱生出来的,白菜似乎是超级市场里长出来的,看见松树就说是“圣诞树”,看见鸭子就说是“唐老鸭”。在一个工业化和商品化的时代,人们正在越来越远离土地上的过程。这真是让人遗憾。

什么是生命呢?什么是人呢?人不能吃钢铁和水泥,更不能吃钞票,而只能通过植物和动物构成的食品,只能通过土地上的种植与养殖,与大自然进行能量的交流和置换。这就是最基本的生存,就是农业的意义,是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只能以土地为母的原

因。英文中culture指文化与文明,也指种植和养殖,显示出农业在往日文化与文明中的至尊身份和核心地位。那时候的人其实比我们洞明。总有一天,在工业化和商品化的大潮激荡之处,人们终究会猛醒过来,终究会明白绿遍天涯的大地仍是我们的生命之

源,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得多。

那才是人类culure又一次伟大的苏醒。

(1)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其作用是什么?(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考场错解](1)第二人称(2)设问、对比、比喻等。使文章生动活泼。

第一题

扫千年旧习,祖国江山好,第二题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考场错解] 在阅卷过程中,常见的有两种错误做法,一是后半部也从时间上去写旧事,比如对:万年陈钡/图一时之快。咋一看,还象那么回事,但从对联的角度来看,索然无味。另一种错误的做法就是上下两联分类不清,比如对:扫千年旧习,华夏人人喜气洋/祖国江山好,神州处处气象新,像这样一种对法,有人有不同意见,认为能够对成这样,还不错,我们也承认,如果从低要求的角度来评判,马马虎虎,但从对联本身来讲,上下联还应该有一种严格的分类,这样对出来的对联才叫绝。

[专家把脉] 不明白对联除了形式上有要求外,还会有意义上这个更高层次的要求。

[对症下药] 第一题例:①树一代新风②大地气象新①树世纪新风②神州大地新。

第二题例: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 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香。2.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第一题

①春晖盈大地 ②科学能致富 第二题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答案】①春晖盈大地 生机满乾坤 ②科学能致富 勤劳能发家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

第6套

1.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第一题

①处处春光好。②一代园丁乐。第二题

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答案】第一题:(1)家家气象新。(2)九州桃李荣。第二题:雨露滋润长城内外气象新。

2.湖北省名胜众多,黄鹤楼、武当山、三游洞、西塞山、琴台、赤壁„„每一处名胜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请任选湖北省的两处名胜分别为上下联的写作对象,拟写副对联。

上联: 下联: 【答案】(把握名胜特点,符合对联要求即可。)①黄鹤楼前观黄鹤;古琴台上奏古琴。②楼前黄鹤喜迎天下客;台上古琴乐奏四方名曲。③看江湖好汉,非武当弟子莫属;数古今人物,无赤壁英雄如何?④黄鹤楼前常驻足;武当山上不言回。⑤武当道气流千载,赤壁豪情传万年。⑥登黄鹤楼,千里烟波,三月直下扬州路;

C.带露芙蓉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解析】.此句是考查对偶的运用,与写对联差不多,但相对对联来说要简单得多,可以根据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推敲,从而确定答案。【答案】A

第9套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

在鄂西山区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户姓卓的人家,大儿子娶媳妇,请一位乡间学究写一副婚联。或许是招待不周,这位老学究竟写下一副丧气的对联:“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露秋霜百年愁”。乡亲们看了无不摇头,但这时鼓乐齐鸣,新娘花轿已到,要换副对联已来不及了。新娘下轿看到此联,很不高兴,幸亏她急中生智,毅然将上下联中的的一个字涂去,联意顿时显佳,众人拍手叫好。请写出新娘巧改后的对联。

【答案】(1)流水夕阳千古,春露秋霜百年。

2.下面将原有一副对联的下联的句序和结构打乱了,请你做适当的调整,让其成为一副好联。

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答案】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第10套

1.今年以来,上海各媒体努力探索,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推出了“文明从我做起”等一批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栏目和报道。为了拯救患白血病的留美学子余健,文汇报举办了骨髓捐献志愿者验血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

请你用对联形式为上面新闻拟一则标题。

【答案】心中有读者,笔端含深情。

2.元宵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请你以元宵节作为话题,撰写一副对联。

【答案】①飞龙舞风成夜色,击鼓踏歌皆春声。②银花焰吐长春景,火树光腾不夜城。③一路笙歌春似海,千家灯火夜如年。

第二篇:高考常见修辞手法运用复习教案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运用教案

教学目标

复习修辞格知识,能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

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辨析几种易混的修辞格 教学时数:三教时

一、考试要求:

《考试说明》对常见的修辞方法作了明确的规定,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八种。需要注意的是,学习修辞方法的目的是指导语言运用,而不是仅仅辨认概念,指认文句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学生应能够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得是否得当,进而辨其优劣。还能熟练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二、考查方式: 由历年各地的高考卷(以湖南卷为主),归纳有关修辞的考查方式、及趋势。投影显示各地的高考卷。小结考查方式、内容及趋势:

1、指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2、分析运用修辞手法作用

3、通过仿写、扩写、变换句式等形式考查

4、在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考查

5、通过作文进行考查

高考的选择题中,近几年已没有单纯的修辞题。而是放在以下题型中去考: a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包括修辞方法在内的写法;

b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 c 作文当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写作。

三、结合实例详细讲解高考考查的八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概念、结构、特点、种类、辨析、作用及运用等)比喻

(一)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二)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比喻的种类:(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博喻。

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五)、比喻与象征的区别。

在概念上,比喻是使语言形象化的修饰词句的语言手段,而象征则是通过一些具体形象,使人产生联想,从而表现与之相联系的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表现作品主题的艺术创作手法。象征意义带有全局性,而比喻常限于局部。

从特点上看,象征是以物示意,以具体的表示抽象的,具有含蓄性,而比喻是以物喻物,以具体的比方具体的,具有鲜明性。

例如:高尔基的《海燕》用海燕象征革命先驱者和预言家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药》中“红白相间的花环”,象征了革命的希望前景。但是《拿来主义》的“大宅子”则只是用来比喻中国、外国的文化的,不具有象征意义。当然在某些文章中,象征中也含有比喻的性质,从表现抽象的精神来说是象征,从表现具体的人来说是比喻。即或是这样,象征与比喻也是分开的。(六)、比喻的作用 ①具体、形象、生动。

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②浅显易懂。

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③表达感情。

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

(七)、比喻要贴切

①在崎岖的道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似的轻快。没有相似点

②人民群众的工作干劲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豪情奔放,势不可挡。喻体不当

③大水一来,可真比老虎还厉害,庄稼、房子、家俱一扫而光,今天,我们已下定决心,一定要和这只老虎拼一拼,非制服他不可。

前后不一致,前面把大水比作比老虎更厉害的其他事物,后面又比作老虎,前后不一致 ④“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后面连接哪 一项才能构成最佳比喻句?(B)A.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B.像从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 C.像千万朵闪烁的银练

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垛垛银棉

(八)、准确理解比喻句

1、我猜他把那信总该看了几十遍,每个字让他嚼得稀烂,消化了。

本体是“看信”,喻体是“咀嚼食物”,相似点是:仔细、反复、回味。

2、虽然这是些无关大局的小事,可是在这位观察别人很精细的姑娘身上却投下了一个不太好的阴影。

本体是“印象”;喻体是“阴影”;相似点是“暗淡”。

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要问我的意思,我说,文言文可以念点儿,可是念多少还值得研究。似乎应该先研究一下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教学大纲提出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按现在课本里的文言文数量和一般的讲解方法,能否达到这个目的,还得打个问号。如果说现在的几篇课文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加大分量怎么样?加到三分之一?二分之一?这就牵涉到会不会妨碍学生学好现代文的问题。会不会搞得不好,弄成驼子摔跤,两头没着落?„„ 此人发言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请将比喻指出来,并说明它所说的是与学文言文有关的什么问题。

①比喻句:(答案:驼子摔跤)

②比喻所谈的是(答案: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分量比例的问题。)比拟

(一)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三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例①: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把运用于“人”的动词、形容词直接描写物。

例②:我不愿说,你只是一块矿石,因为你有理想,因为你要飞翔,为了创造祖国有声有色的明天,你恨不得生出一千副手掌,一千双翅膀——用人称代词来指代物。

例③:井岗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地去吧!多少工地,多少工厂、矿山,多少高楼大厦,多少城市和农村都在殷切等待着你们——把物当人来呼唤。

例④:莲农们精心培植,把绵绵情意栽种在每一口莲塘里。(把惯用于描写莲耦的“栽”用来描写“绵绵情意”)

(二)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比拟是把人直接当物写,或把物直接当人写,把写人的词语直接描写物,把惯用于写物的词语用来直接写人。

比喻则不同。把甲物说成像乙物,或是乙物,或者干脆用乙物来代替甲物。例①:住口,你这吠人的狗

住口,你再吠人,我可要一木棒打死你 例②:炮弹愤怒地向敌人飞去。

我们要谨防弹衣炮弹——比喻

(三)比拟要注意问题

1、必须有真情实感的流露

2、进行比拟的人和物必须有相近的地方

例①:对诗句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1993年高考题)(C)

A.“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气蒸”、“波撼”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B.“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何须怨杨柳”用了拟人的手法。

C.“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合”、“斜”是拟人写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D.“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知”、“潜”把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觉、有灵性的东西。分析:“合”在这里是“环绕”的意思,“斜”在这里是“延伸”,都是自然景物的本身状态。作者在这里是用描写景物来衬托心情,并没有用拟人手法写青山、绿树有人的感情。

例②: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江上看山 苏轼

船上香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江上看山 苏辙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惟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1)下列词句在诗中的作用是:

①飞鸟: 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帆”,写舟行之快)

②依然不负远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巫山景色浓秀)

例③:分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参考答案:这两句写故乡水的“万里送行”,是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初次出峡的喜悦之情与离开生活已久的故乡的缱绻之情,又与题目“送别”照应。“仍怜”,语气极轻柔婉转,而分量厚重。借代

(一)用借体代本体。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借用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它事物来代替本事物。

①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借特征来代替所要说的人和事物。

②我买了一台“康佳”——借事物的名称代替该事物。

③樯橹灰飞烟灭——借部分代替全体。

④新时代的雷锋不知千千万——借专名代一般人或事物。

⑤他走进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借材料、工具代该事物。

⑥读点鲁讯——借作者代著作。

⑦于是大家替他们兄弟捏把汗——借结果代事物本身。(代担心)

(二)借代的作用

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

②简洁、精炼,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

③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

(四)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被比与用来作比的两个事物之间有相似点,没有相关性,因而本体、喻体之间即使没有喻词“像”也可以加“像”字,换成明喻。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替代所要表达的事物,本体与借体之间没有相似点,只有相关性,因而不能加“像”字换成明喻。

“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中的“完美的苍蝇”就是借喻,喻指那些反动的家伙。换成明喻,可以写成“反动的家伙像苍蝇”的形式。“百年积弱叹华岁,八载干戈仗延安”中的“干戈”、“延安”就是借代,“干戈”代抗日战争,“延安”代中国共产党,这是用具体的事物代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换成明喻的。

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B)A.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障里。夸张

(一)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加以扩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二)夸张的几种形式a、扩大夸张。b、缩小夸张。c、超前夸张。(举例见课件)练习:选出下列没有运用夸张的一项

A.下了一天雪,到深夜还没有止,屋外一切静极了,静到要听出静的声音来。

B.几年来的文治武功,在我犹如幼小时候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C.大家略有一点兴奋,但又很淡漠,不大相信,因为这一类不甚可靠的传闻,是谁都听得耳朵起茧了的。

D.强不知以为知,见骆驼就说马肿背,我真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说这些昏话!答案:B项的“子曰诗云”是借代旧教育的读物。

(三)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他跑起来速度像宇宙飞船,肯定能拿冠军。

稻田禾苗密又密,卫星掉下来也要把它弹到半空中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苦干一个月,胜过两个月。

这句夸张因表述不明确,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对偶

(一)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二)对对偶考查的几种形式

1、配对式。

2、组合式。

3、改写式。

4、话题情境式。

5、对句式。(举例和练习见课件)排比

1、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排比的种类:(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 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3)单句排比

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肢下踩。(4)复句排比

例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3、排比的作用: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设问与反问

(一)设问

1、概念: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回答的修辞方式。

2、设问的基本特点:无疑而问。

3、设问的作用:设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例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技术的力量。

(二)反问

1、概念: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屋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跑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满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2、反问的作用:

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者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三)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共同点:都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

不同点:

1、形式:设问自问自答,反问寓答于问。

2、作用:设问是为了加强读者印象,启发读者思考;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使语意更加鲜明。例:

1、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2、谁说孩子来到人间只是索取?孩子带给这个世界的幸福难道不比他们得到的要更多一些吗?

辞格的综合运用:

1、兼用

一个语句,从这个角度看用的是某种辞格,从另一个角度看用的又是一种辞格。例如: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反对党八股》)(比喻、引用兼用。)

2、联用:

一个语句中接连使用了两个以上的不同辞格。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科学的春天》)(先引用、再排比、后拟人联用。)

3、套用

一个语句,从总的来看用了某种辞格,而分解开来看,其中又包含着其它辞格。例如:在那天边隐约闪亮的不就是黄河?那在山脚缠绕不断的自然是汶河;那拱卫在泰山膝盖下的无数小馒头,却是沮涞山等著名的山岭。(《泰山极顶》)(排比中套用反问、比喻、拟人、夸张。)练习1: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不超过26个字)(4分)(1998年高考题)参考答案: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练习

2、有人说,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使文句整齐; 使文章流动; 使文章增加一泻千里的气势; 使文章产生一唱三叹的节奏;,文章自有活泼之趣,文章会有古雅之风。(1991年高考题)

下列各项中填入上文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D)

①巧用口语 ②排比

③多用些文言成分 ④散句

⑤偶句 ⑥反复

A.②③⑤①⑥④ B.⑤③④⑥①② C.②④⑤①⑥③ D.⑤④②⑥①③

作业布置:.1.用比喻句的形式补写一段文字,说明“时时批评自己缺点”的重要性。

我们决不能一见成绩就自满自足起来,我们应该抑制自满,时时批评自己的缺点。答案示例:好像我们为了清洁,为了去掉灰尘,天天要洗脸,天天要扫地一样。

2.以“蜘蛛结网”为话题,分别写出褒义、贬义且语意完整的一句话,要求综合运用比拟和比喻的手法。

(1)褒义:像蜘蛛结网一样___

__________________(2)贬义:像蜘蛛结网一样___

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一丝不苟,才有圆满结局。

(2)企图网住别人却也网住了自己。

3.试以“纪念碑”为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各写一个比喻句。每个句子都应和题目的具体要求相吻合。

(1)以“纪念碑”为本体写一个比喻句,并采用至少两种其他景物对它进行衬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纪念碑”为喻体写一个比喻句,并要求揭示将某一事物(比喻的本体)喻为“纪念碑”的原因。

答;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群山苍翠,江水澄碧,屹立在青山绿水间的红军烈士纪念碑,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深情地注视着这片美丽的土地,注视着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2)伟大的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和苏轼,还有曹雪芹和鲁迅,用他们令人着迷而又撼人心魄的诗文铸就了一座座不朽的纪念碑。

4.仿照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句子的形式,另选一个对象,说明前面加点句子所阐释的道理。

“唯有埋头,乃能出头。”急于出人头地的话,除了自寻烦恼之外,不会真正得到什么。就像一只蝴蝶,要想美丽如画,它的蛹就必须要经过地表下漆黑炼狱般的生活。如果不肯接受被压抑的痛苦,展翅欲飞之时,就是它的美丽终结之日。

答:

答案示例:就像一粒种子,要想长大,就必须先要经过在泥土中挣扎的过程。如果不肯忍受被埋藏的苦闷,破土而出之时,就是它生命枯萎之日。5.“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依照这句话的格式,造两个字数相同的句子。

①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

。②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

。答案示例:①无舵的航船,颠颠簸簸;没有方向。②漫漫的黑夜,昏昏暗暗,没有光明。6.在下面这段话里①②③横线处填上适当语句,组成由三个比喻构成的排比句;在④⑤⑥横线处也填上适当的语句,用衬托的方法表现出“中年妇女”的哀痛心情。

二月的春城,蓝天碧水,风和日丽。西山华亭寺的山茶①

,黑龙潭公园的玉兰花②

。圆通山的樱花③

。初到昆明的游客简直不敢相信世间竞有这样美妙的城市!可是对这位刚失去了女儿又失去了丈夫的中年妇女来说.这迷人的春色只是④,⑤

,⑥。

答案示例:在朝阳的照射下,绯红似火;②与蓝天共舞,洁白如玉;③在春风中流淌,宛若彤云;④灰暗的图画⑤满眼的凄凉;⑥无边的哀愁

第三篇:【原创】2012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15 古诗词鉴赏)

【2012年高考猜题】+古诗词鉴赏

第1套

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4分)【解析】答案思路要清晰:可以先总后分;也可以逐句评析。【答案】(4分)先写景,后抒情:(2分)先选取草色、柳色、桃花、李花等典型春景表现春日之美,(1分)再用东风不消愁,春日惹恨长来点明春思。(1分)

(先写春天的色彩;(1分)次写春天的繁花;(1分)接着写不解愁的春风;(1分)最后写春日惹恨,点明春思。(1分))

(2)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解析】抓住题干“主要”和“哪种”二词,分析语言要简洁。【答案】(3分)反衬(乐景衬哀情)(1分)前两句写春天美丽的景色来反衬后两句所表现的愁情(1分),使愁情显得更加强烈(1分)。(3)有人评价“春日偏能惹恨长”有“避平见奇之妙”,为什么?(3分)【解析】分析何为“平”,何为“奇”;还有“偏偏”,可以找到解题方向。【答案】(3分)这句诗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赖,产生度日如年之感(1分),却反过来迁怒于春日,说春日惹恨,把恨引长(1分),立意新奇,造词巧妙。(1分)。

第2套

郊行即事 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1)根据诗歌内容说说诗人是如何紧扣“恣行”构思的。(3分)

【解析】能够理清诗歌层次,逐层写出每层主要意思,则可以得全分;没有表明行文次第额的词语,扣1分。

【答案】首先写“恣行”的环境,及时人“恣行”时的心情。接着以“兴逐”“困临”两个典型的细节具体写诗人“恣行”的情状。最后两联写诗人“恣行”的感受和体悟。

(2)尾联“不妨游衍莫忘归”中的“莫”字是作“不要”解还是作为“暮”的通假字看呢?结合诗歌内容说说你的理由。(4分)

【解析】

参考一:写出正确结论,给1分;阐述了最后一句大意,给1分;写出全诗线索,给1分;写出诗歌主题的,给1分。

参考二:做出结论并对“莫”字的字义做了解释的,给1分;写出诗歌前部分内容的,给1分;写出最后一句大意的,给1分;能够有合适的理由把最后一句的意思与诗歌前面的内容协调统一起来的,给1分。【答案】

参考答案一:应该是“暮”的通假字,意思是不妨尽情游乐,就是天黑了也可以忘却回家。“恣行”是贯穿全诗的主线。趁着清明尽情地“游衍”,不要辜负了大好时光,是这首诗的主题。把这里的“莫”看做“暮”的通假字,就跟这首诗的思想情感和谐一致了。参考答案二:“莫”不该是通假字,意思是“不要”的意思。诗人重在写清明郊游的乐趣感想,但最后一句来了一个陡转,意思是说“恣行”可以,但不要忘记了该回家的时候回家。

(3)宋人的诗歌常含有理趣,请简要分析颈联所蕴含的道理。(3分)

【答案】“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中暗含了要很珍惜美好的时光,不要辜负了自然界的青春,更不要辜负了人生的青春。一旦等到风吹花落,为时就迟了。其中也暗含有遭遇大好机会时,就得积极抓取。

第3套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秋思赠远(其一)

王涯

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1)两首诗分别是以什么人的口吻来写的?(2分)

【解析】从末句“征衣未寄莫飞霜”可以推断是思妇口吻;从第三句句“不见乡书传雁足”可以推断是征夫。【答案】思妇、征夫。

(2)“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包含两重对比,请具体说明。(4分)【解析】合理解读诗句含义,分别回答。

【答案】第一重对比是写当年自己甘愿与妻子离别独守空帷,现在感受到别离之苦;第二重对比是写梦境里历经千山万水和妻子相会,醒来后两人仍处别离之中。(3)“漫漫轻云露月光”和“唯看新月吐蛾眉”都写到月亮,各有什么作用?(4分)

【解析】注意指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术语的运用。【答案】“漫漫”句渲染了朦胧幽静的氛围,衬托出孤枕难眠的思妇形象(2分)。“唯看”句由新月联想到远方的妻子,也写出了思念和无可奈何的怅惘(2分)。

第4套

水调歌头 闻采石战胜①

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②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然犀处③,骇浪与天浮。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1161年冬南宋官兵“以舟师拒金兵,战胜却之”,词人时滞“楚地”后方。②写,同“泻”。③剩喜:甚喜。然犀处:指采石矶。

(1)“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三句使人联想起哪两个历史故事?(2分)【解析】关注姓氏“周”“谢”和下文“小乔初嫁”“ 赤壁矶头”“ 肥水桥边”等即可推断。

【答案】赤壁之战

淝(肥)水之战

(2)“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三句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点?(4分)【解析】“赤壁矶头”“ 肥水桥边”,显然为用典;用典目的,即为借古讽今;“赤壁矶头”“ 肥水桥边”,又为古事远地,所以为联想;“落照”“ 衰草”“ 渺渺”即为情景交融。

【答案】运用典故;联想(想象)丰富;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情景交融。(3)试分析全词所蕴含的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4分)【解析】抓住“剩喜然犀处”“ 风约楚云留“富春秋”“ 渺渺唤人愁”“ 击楫誓中流”进行分析。

【答案】“闻捷”以后的兴奋喜悦;未能亲自参战的遗憾失落;对英雄人物的追慕赞扬;触景而生的悲愁感伤;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第5套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本诗为杜甫到成都后草堂初成时所作。

(1)请从写景和传情两方面简要分析首句中“抱”的妙处。(3分)【解析】展开联想,从环境和思想感情两方面进行分析。【答案】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概括了草堂周围的环境,一弯清流绕宅而过(1分);传达出诗人与周围自然山水的融合无间,体现了诗人的自适和惬意。(2)“事事幽”是统摄全诗的核心,请结合二、三两联简要说明诗人是如何来表现“幽”的。(3分)【解析】“如何”,即考查表现手法。

【答案】两联四句,每句一景(或“一事”),是赋的铺陈手法;从景物(环境)

和人事(人物活动)两个方面展开描写,典雅的环境和闲适的人物活动相互映衬;细节描写。(每点1分,写出三点即得满分)

(3)最后一联,诗人的感情转为凄婉,请作具体分析。(4分)【解析】为什么说是“凄婉”的情感。

【答案】眼前悠游闲适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曲折地表达出漂泊异地的窘迫;(2分)一旦俸禄供米发生了问题,一切就都谈不到了,流露出诗人对未来的忧虑。(2分)

第6套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②丁年,壮年。

(1)颔联描绘了两幅动人的画面,请简要概括两幅画面的内容。(4分)【解析】展开想象,抓住意象,情感分析。

【答案】第一幅是望雁思归图。画面借“雁”“月”等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了苏武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对故国的深长思念和欲归不得的深切痛苦之情。(2分)第二幅是荒塞归牧图。画面借“归羊”“塞草”等意象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艰辛的生活,表现出贫贱不能移其爱国之志的胸怀。(2分)(2)尾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抒发了怎样的情感?(4分)【解析】抓住“茂陵“”秋波“逝川”分析技巧既表现手法。

【答案】末联运用了借代、衬托、用典的技巧。借代,“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用它代指去世的汉武帝。衬托,以哀景衬哀情,用“茂陵”“秋波”等哀景衬托苏武的伤感之情。化用,从《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化用出“逝川”二字,这也可说是用典。这一联集中抒发了苏武归国后对武帝追悼思念的悲凉之情,这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三个表达技巧”各1分,“情感”1分,共4分)

第7套

踏莎行 [宋]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上阕和下阕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写所见所感的? 【解析】 【答案】

(2)对忧愁,此词比喻说“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李煜的词中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试简要分析二者运用比喻的异同。【解析】

【答案】

14.(8分)(1)表达了离家远行的人对家(或“对闺中人”)的思念的情感。上阕是从离家远行的人所见所感的角度写的,下阕是从远行人对闺中人想象的角度(或“闺中思妇所见所感的角度”)写的。(2)相同:①将无形的离愁比作“春水”,化无形为有形(或“变抽象为具象”),生动形象。②都写出了愁的深广、连绵不断的特点。不同:①所比喻愁思的内容不同,欧诗抒发的是有情人之间的思念之情;李诗抒发的是亡国之痛。②比喻强调的重点不同,欧诗因征人离家越来越远,重点表现愁思越积累越多;李诗重点表现愁怨的深广、连绵。

第8套

午枕 王安石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向此留。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愁。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敧③斜见画楼。欲把一杯无侣伴,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诗人一生从政,致力新法,但神宗去世后,新法被全部废除。②吹箫,《列仙传》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这里泛指神仙道术。③敧(qī),倾斜、歪向一边。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并试述诗歌的主旨。(4分)【解析】理解诗眼: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词句。然后合理解读诗歌思想感情。

【答案】诗眼:“兴废使人愁”(2分,答“兴废”或“愁”得1分)诗中主要通过梦醒后的所思所感,抒发兴废之愁。由于眼前的“兴废”不是除旧布新,而是除新布旧,诗人不能不感到寂寞与愁闷。(2分

(2)诗人善于在逆境中用深刻的哲理开拓自己心胸,诗歌中间两联“表面上句句是景语,实际上句句是理语”,请作简要赏析。(4分)【解析】分析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景物画面,然后合理分析蕴含的哲理。【答案】颔联写野草、鸣鸠表现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诗人从中汲取力量,并对此感到欣慰。(2分)颈联通过旧蹊开新径,朱户、画楼的兴废迭代,暗示旧事物必然会被新事物代替和富贵荣利的不足慕。(2分)

第9套

游月陂(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4分)

【解析】描绘景+意境(用词形容)+情感

【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不计较得失的淡泊情怀。(2分)(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4分)【解析】“静”,自然会想到反衬手法;效果简析:陈述对象+怎么样。【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2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第10套

淇上送赵仙舟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诗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变化。(3分)【解析】“相逢方一笑”“ 相送还成泣”“ 望君犹伫立”。

【答案】相逢时的欢愉,分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3分。意思对即可)(2)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5分)【解析】可以有自己的观点,自圆其说即可。答案要有层次:表明观点;展开想象,再现画面;情感分析。【答案】“犹”字好。孤舟远逝,诗人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犹”字

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诗人主观上的不愿离去,写出不舍的深情。“空”字好。“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已经消失,诗人空对无际的天空。“空” 字侧重表现出诗人失魂落魄的神情,更强烈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5分。合乎情理即可)

第四篇:2018高考语文小题狂刷07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07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1.【2017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答案】B

2.【2017年高考山东卷】某校举办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请在横线处填写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要求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人生难免会有不如意,心理健康的青少年面对坎坷时,往往乐观坚强,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呢?我们邀请了著名的心理学家王教授给大家谈谈这个问题,请鼓掌欢迎。

2345B项,用戒指的哭泣表达只剩下回忆的悲哀,是拟人的修辞。A项,用月光比喻回忆,是暗喻的修辞。C项,用忠诚的马比喻新的一天,是暗喻的修辞。D项,“飘荡”属于视觉,“心事”属于心情。属于通感的修辞。

1.太平洋保险公司打出了一条精彩的广告语:“平时注入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请你说说,这句广告语好在何处?

【答案】(示例)①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太平洋保险投入小收益大的巨大好处。②语带双关,突出了太平洋保险的企业形象。

2.对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A.日光把金色的诗琴,赠给恬静的繁星,让它们弹奏永恒的光明。(比喻、拟人)B.幢幢树影里,黄昏把生机倾泼,萤火虫一闪一闪,飞得多欢快。(借代、拟人)C.啊,诗从何处寻?微风里,飘来流水曲;细雨下,点碎落花声。(设问、对偶)D.我愿听星河绕日的歌声!我愿听白云流空的歌声!我愿听摇篮边慈母的歌声!(排比、反复)【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B项,“幢幢树影里,黄昏把生机倾泼,萤火虫一闪一闪,飞得多欢快”使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没有使用借代。3.对下列诗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②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③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④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C.每一朵乌云都有它的金边。D.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答案】C

7.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B.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C.你到了悬崖的边缘,前面是寂静的深谷,不,连深谷也不是。

D.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B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其他三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8.周末,周颖同学到杜甫草堂游玩,在诗史堂看到郭沫若写的对联,上联为:“地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请问下联是()A.万里桥通,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江楼在。B.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相忆几人江楼在。C.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D.万里桥通,东去问襄阳耆旧,相忆几人在江楼。【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主要考查把握对联知识的能力。对联要求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对,仄起平收。本题可从词性相对这一角度排除选项。由“地有千秋”可排除AD项。由“垂宇宙”可排除B项。所以选C。9.下面各项公益广告语,与例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环保公益广告词:1+1=2,一棵树+一棵树=一片森林 A.喝进去几滴美酒,流出来无数血泪。(交通安全公益广告词)B.CO2-C=O2,少一份碳,多一份氧。(低碳生活公益广告词)

C.种下一棵树,收获一片绿阴;献出一份爱心,托起一份希望。(“希望工程”公益广告语)

第五篇:专题八 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专题八

1.(2013大纲全国,2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平和犹如绿叶,春天衬万紫千红却无妒意,秋天托累累硕果而不张扬。

答:

1.答案(示例)宽容犹如河水,夏天容涓涓细流而不排斥,冬天承厚厚冰层却不懊恼。

2.(2013浙江,7)仿照下面示例,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一组事物。要求合乎事理,句式和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青天”“月亮”“芭蕉叶”“露珠”作为描述对象。(5分)

[示例]

青天,是一片芭蕉叶,月亮是一滴露珠。

手指,轻轻一点,它就落了。

答:

2.答案(5分)(示例)小院,是一方池塘,鸟儿是一群水泡。嘴唇,轻轻一吹,它就散了。

3.(2013北京,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运用,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微风习习,远处飘来阵阵歌声,也飘来了缕缕的花香。.

B.蜜蜂酿出了甘甜的蜂蜜,也为人们酿出了美好的生活。.

C.萧瑟的秋风吹落枝头的黄叶,却吹不去她满腹的惆怅。.

D.风和日暖,小院关闭了柴门,却关不住那满园的春色。.

3.答案 A

4.(2013山东,17)以下是某中学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的一段主持词。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4分)

学生甲:老师,您坚守一方净土,用粉笔书写忠诚,默默无闻;

学生乙:老师,您勤耕三尺讲台,①。

学生甲: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辛劳;

学生乙:②。

答:①②

4.答案(示例1)①用汗水浇灌希望,孜孜不倦

②诗词歌赋,颂不完您带来的感动

(示例2)①用双手托起未来,无怨无悔

②赤橙黄绿,画不完您多彩的人生

5.(2013重庆,20)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两种自然景物,另写两句话。要求:运用拟人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4分)

例句:身后的那片鲜花,可能是听了小草讲的笑话,乐得咧开了嘴,嬉闹在明媚的阳光里。

答:

5.答案(示例)头上的那朵白云,可能是受了微风的吸引,着急得伸长了腿,奔跑在无垠的蓝天上。眼前的那株小草,可能是得了大树的教诲,听得拍起了手,微笑在广阔的原野上。

6.(2013辽宁,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小草伸出稚嫩的纤手,向你描绘原野的新绿;

树叶掬起温润的阳光,向你展示森林的生机;

溪流吟唱欢快的歌曲,向你诉说春天的故事。

答:

6.答案(示例)焰火吐射迷人的花朵,向你展现元夜的绚丽;星辰流泻闪亮的眼波,向你透露宇宙的秘密;满月倾洒柔和的辉光,向你传达团圆的讯息。(6分,每答出一句给2分,其中内容合理、拟人贴切给1分,句式相同,给1分)

下载2012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08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08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