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毕节二十小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范文模版)
毕节二十小
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教育 工作总结
毕节二十小从2016年9月建校以来,得到上级相关部门尤其区教育局的关心和支持下,思考学校,建设学校,缔造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充分调动一切力量,狠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致力打造教学质量优秀,孩子阳光成长,家长满意的区级品牌学校。现把“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借力发展学校
毕节二十小建校时间短,起步晚,在名校、强校环峙的环境,如何建设具有较强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学校,一直是毕节二十小行政班子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也逼迫着学校必须学会借力,调动家庭、社会的力量加入,才能让学校有发展的动力源泉。于是从学校建校开始,就准备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工作。于是学校高度重视,思想统一,及时成立了由罗强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促进了“三结合”工作在学校的开展。
二、成立家长学校,团结家长,借力家长,强化教育教学工作
毕节二十小于2016年秋季学校就尝试在各班建立家长委员会,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了解家长后,及时召开成立家长学校专题研讨会,集思广益,拟定了详实的成立家长学校实施方案。于2017年5月15日,召开会议讨论家长学校兼职教师问题,明确了班、科任教师的职责,也为学校召开家长会定下了以会代培的基调。
5月27日,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后,按时召开了家长学校成立大会,并进行了揭牌仪式。近50名家长代表在会上一致推选退休老校长王天高同志为家长学校副校长,校长由毕节二十小校长罗强担任。这一大会的召开,宣告毕节二十小家长学校的成立并正常运行。
6月8日,家长学校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座谈会,家长代表们在会上积极发言,围绕如何搞好孩子的教育工作,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使学校尽可能让家长、社会满意,献计献策。有了家长学校的力量,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就有了符合实际的第一手素材,使得规章更接地气,更能指导工作,推动工作。
6月16日召开全校家长教育孩子经验交流会,各班家长在家长学校的倡导下,推选代表,在家长会上做交流发言,引导家长掌握在家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6月底,召开了一学期一次评教评学活动,让孩子和家长对教师一学期以来的工作表现打分,行使了民主监督、参加办学的权利。
三、推行预习工具单,呵护倍至,关爱到家,让家长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行列中来
学校意识到,没有家长参与的教育,质量是不高的,学生的行为习惯也达不到学校的要求。因此经过充分的讨论,结合集体备课的工作方法,提出并出台了预习工具单的工作方法,让老师提前制定预习工具单,把预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家长面前,使得家长能顺利地辅导学生完成预习任务。从而也实现了从预习环节入手,夯实学生学习的基础,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为高质量的教学打下基础。
同时,学校充分利用假期时间,亲自到情况特殊的学生家中,看望学生,与家长拉家常,在家常话中渗透了在家中怎样教育孩子,怎样监督孩子学习的方法。让家长在拉家常中学到方法,更好地管教孩子,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从而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能更好地学习和服务社会。
四、借力社会,建设完善学校设施设备
2016年10月,通过当时区教育局的协调和学校的积极争取,社会仁人志士,积极参与到毕节二十小的建设中,其中振华房开捐资近百万元,为学校购置1800套课桌和39套班班通设备,为教育教学营造了信息化教学的氛围。杨家塘社区捐资近四万元,为教师购置工作服,为学校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做出了强有力的保障。
2017年3月,通过学校的积极争取和号召,一批仁人志士再次捐资,毕节二十小建立启航基金,对家庭贫困,品德、成绩优秀的学生解轻后顾之忧,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成长中。启航基金的另外一个作用还是激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奋发向上,走得更高更远的保障。即学校制定相应制度,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奖励,力求实现奖励先进,鼓励后进的作用。
同时,学校还积极与社区协商,得到杨家塘社区的大力支持,让社区也参与到学校建设管理中来。如2017年8月报名注册时,社区就安排人到学校帮助明确属地范围与学区范围的符合困难,调解家长(或监护人)无理取闹或刁难,保证了学校正常的报名注册秩序。
同时,学校主动进入社区,与社区联合,得到杨家塘社区常磊主任及其他成员的理解和支持,从为学校孩子的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与学校联合,让杨家塘社区的村民学习、活动中心,做为学生校外阅读和体育锻炼的基地,为学生的课余活动提供了场地,让学生无论是在校园,还是在社区都处于书香学习、体育锻炼的氛围中,熏陶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体育锻炼的习惯。
总之,毕节二十小充分发挥龙头的作用,通过一系列工作,充分调动了家庭、社会的力量,推动学各项工作的开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工作快速推进和提升,也更有力地保障了学生优秀品德形成,为毕节二十小实现办学目标积蓄了厚发赶超的磅礴力量。
毕节二十小
2017年10月13日
第二篇: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制度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制度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结合实际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探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
二、工作目标
1.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探索一种学校、家庭、社区共同搞好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合作模式,共同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深入了解家庭、社区、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使家长了解学校、了解教师、了解孩子,使社会了解学校、了解教师,理解并支持学校和教师工作,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正向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推动家庭和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3.通过“三结合”教育网络建设,促进校风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争取社会各界对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我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三、具体要求 1.学校教育
在学校思想工作委员会统筹下,按本学期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1)积极努力,加强联系,创造条件,成立由社区、家长、学校共同参加的“三结合教育工作委员会。”
(2)在进一步巩固、完善、提高家长座谈会效果的基础上,办好“家长学校”。
(3)逐步有计划地聘请不同类型的校外辅导员。2.家庭教育
(1)每学期,班级要召开家长座谈会,介绍学生在校期间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听取家长意见,有针对性地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2)家长意见在班主任手册各年级组织会议记录中要认真记载,已备查考。
(3)班主任每学期对学生至少家访一次,并做好家访记录。
(4)家长定期参加家长学校。3.社会教育
(1)学校性大型活动,由领导小组负责外出聘请联系安排,班级或年级组也可根据需要自行联系或安排。(2)邀请有关部门不定期来校作主题报告或宣传。(3)有计划地发动和带领学生,迈出校门,走向社会进行社会实践。
第三篇: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工作计划
2008学年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工作计划
我校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策略,其根本任务是增强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增进教师和家长相互了解学生在家、在校接受教育的情况,协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统一;充分利用社会各资源,发动社会各界的教育力量,使家、校、社会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质量。具体工作:
一、“学校—家庭”一体化教育
(一)做好上门家访工作
新接班班主任在接班2个月内对全班学生普遍进行一次家访,所有班主任一学期家访面达100%,每学期结束家访面达80%,规定“每学期家访学生人数不少于30%,并有记录。家访前要作好充分准备,提高家访的质量,家访时既要肯定优点(每次家访前要为学生准备2~3个优点),也要指出不足,同时要有引导学生努力前进方向的具体措施。根据每次家访不同的目的,可采用不同的家访形式,如:报喜式、慰问式、教育探究式„„
通过上门家访,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学习生活的环境,进一步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及爱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施加教育;通过家访也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沟通教师与家长的心灵的桥梁,增进感情,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学效率。
(二)进行多种形式的家校联系
1、电话、书面联系等要做到经常性,学生有进步向家长报喜,学生有问题要采用适当的方式向家长反映,多沟通,少告状。
2、建立家校联系本,这是家长与教师每天联系了解学生在校、在家情况的最方便、最及时的一种方法。每天班主任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位学生,在他的家校联系本上用简短的话,写上该生最近在校的情况,让家长阅读了解后签名留言,及时地采取一致的教育方法。
3、发放家校联系单,每学期期中检测后,要求全校对每位学生发放期中家校联系单。
工作计划工作计划格式工作计划写作周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季度工作计划
4、每学期末填写成绩报告单,班主任对全班每位学生一学期的情况作全面的评价,写好谈心式评语。
(三)建立班级——年段——学校三级家委会
家长委员会是使家庭教育更趋于规范性的必要组织机构,要求各班推荐出关心教育事业,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家长3~5名组成班家长委员会,每学期活动不少于2次。
年段家家委会是由本学期第一次提出来的,每个年段3-5名组成,针对年段的特点,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活动,每学期活动1~2次。
校家委会人员25人左右,由班级家委会委员基础上产生。校家委会每学期活动不少于1次。
(四)建立“家长学校”、“家长会”制度
家庭教育要获得良好成效,家长的教育方法至关重要,而实际上,家长的素质千差万别,这就需要学校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等形成对家长进行指导,使家长具有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的质量不断提高。家长会由各班定期召开,一般每学期1~2次。
家长学校由学校统一安排,根据子女年龄特点和学校实际,学校每年开办各年级家长学校,每学期两次。
第四篇: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总结
育 才 小 学
“三结合教育” 工作说明报告
为了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一学期来我校的“三结合教育”从学生的发展角度,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搭桥铺路为目标,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架起教育的桥梁。德育工作由此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学校教育
1、规范升旗仪式,认真做好国旗下讲话。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全体师生都认真参加,仪式安排规范、严肃,讲话人员、讲话内容事先由学校少先大队部和政教处结合当月相关教育日、以及学校不同学期应有的德育、安全教育等相关内容相结合,将其系统化,内容均进行实况录制,然后编辑并在《育才有道》微信平台道德文化讲堂视栏目发表。升旗仪式已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抓好课堂教学。我校一贯追求的教育理念是“幸福教育”“快乐课堂”。首先,我们从教师的教育观念抓起。每周例会我校都要进行一次《道德讲堂》讲座,要求教师从职业道德、守法爱生等方面进行自我提升,更新德育观念,努力做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适时的德育教育,保证每位老师做到平易近人、善解人意,能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其次,我校每周一次的班会课由政教处牵头,结合学校德育、安全教育等相应安排确立教育主题,做好教育实录;并通过政教处后期查看学生具体表现验收是否达到相应成果。让每一位学生从小树立做一个有道德、有理想、讲安全、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的人。
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三大支柱,而家庭教育是最具情感的教育,又是最潜移默化的教育。对一个人来说,家庭教育不仅是启蒙教育,同时也是人的终身教育。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对家长的沟通与教育。
1、平时及时与家长联系:一方面我们每个年级全部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微信,建立了家校、家长与教师交流平台。学校每期的家庭教育指向、方法,都很好的对家长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形成引导与帮助;同时,家长在遇到困惑时也能向我们教师和学校进行反馈,寻求帮助。另一方面,除了加强平台信息交流外,我们还通过每个学期最少举办两次家长会的形式,将学生在校情况通过面对面与家长取得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2、学校关心爱护弱势群体家庭子女的教育,思想上积极引导,学习上耐心辅导,生活上全力帮助特困户,对困难家庭,学校组织教师进行慰问,给予关心与帮助。
三、社会教育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过程,是人的社会化过程,家庭是基础,是人的社会化的摇篮;学校教育是主体,是人的社会化的基础;社会教育是依托,是人的社会化的扩大。
在社会教育这一方面,学校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每学期,校委会定期组织我校三、四、五年级先队员参加了爱城市环境卫生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使队员们养成了良好的卫
生习惯,培养了队员们积极参与,敢于实践的能力。重阳佳节,政教处组织高段学生分别到我市的三处敬老院为孤寡老人表演节目、送礼物、打扫卫生等等。通过这样的教育形式是学生增加社会责任感、学会尊敬老人奉献爱心,让自己学到的德育教育得到升华。
今后我们会继续认真落实、开展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尽力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健全的人格,都能健康地成长。
第五篇: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制度
xx学校德育社、家、校共建工作制度为使学校、家长、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迈进,实验学校制订“三结合”教育工作制度。
一、学习制度
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上级有关文件,激励学校、家长、社会振奋精神,增强“三结合”教育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家长委员会定期组织学习,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二、会议制度
每学期召开1---2次家长委员会会议,总结工作,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及时总结工作,参加人员:校级领导、部分家长代表。家长学校和家长会每学期至少一次,家校及时沟通。
上级组织安排的活动,严格按通知要求执行。
三、工作制度
1、积极做好动员工作,使有条件的家长参加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三结合”教育工作有计划、总结,有检查。
2、坚持积极、热情、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快、准、细、严的工作作风,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3、深入实际,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动向、心理特征、成长,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4、重要工作应记录在案。
四、活动制度
1、注意发挥好“三结合”教育网络的积极性,从本校实际出发,建立思想道德、爱国主义、法制、科技教育报告团(组)等组织,积极开展关心下一代的各种活动。
2、努力发挥家长的优势,在法制教育、科技教育、家庭教育、扶困助学等方面创出特色。
3、教育活动注重实效,不搞花架子。活动内容、形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xx学校政教处
201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