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读后感
终于有机会细细品读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
第一次听到哈耶克的名字,已经是21世纪的初叶了。在世纪之初的几年间,哈耶克的名字被一众“大家”反复提及,几乎成为“圣人”的代名词。他对于市场和自由经济坚定不移的秉持,他言论的毫不犹疑和没有任何折扣的态度,的确也使得他本人和所发出的声音是如此的振聋发聩,令人无法不肃然起敬。
我是个怀疑论者,所以即使对于哈耶克这样的大家,也总是要从一旁的角度先静静地欣赏,然后才能够慢慢走近其思想殿堂。这并不意味着我先入为主的“狭见”,恰恰相反,我的“旁观”,首先(同样地,也)是没有折扣的吸收和尊敬,并非要从中挑出什么“骨刺”。
但我却是要对着一众“信徒”表达我的高度怀疑的。信徒者,特别是一定要“第一时间”展示自己拥趸和笃信态度和地位的,总是要在心中揣着这样或那样的目的或者期望,至少是一种舍我其谁的争先精神。所以在“信”的阶段,通常是择自己最能够产生共鸣也是最容易影响他人态度的内容,尽快地将它们曝光,且不断强化。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解读”和“诠释”。古往今来,“大家”风范,大概就是如此。
而哈耶克,以及他的著作,恰恰最适合“信徒”们的传播并加载自身的意象价值,从而将这种所谓的“价值”延伸并快速产生出不同于原作者本身的影响力。他的观点直接、简洁,几乎完全摈弃学术家们惯常的繁琐求证和引用,并且“最恰当”地切中要害。一些文字几乎不需要解读,就能够轻易地应用于近80年时间跨度中的任何一个阶段和时点。它们如此恰当地洞察了计划经济与专制制度的必然联系,并且“更恰当地”阐释了市场与自由经济的美妙表现,以至于这种阐释轻易地就能够被转译为一种先知般的“预言”,并使之与现代民主制度产生了美妙融合。
总之,哈耶克的思想,不仅具有完美的预言特征和文字及逻辑的表现力,更具有完美的现实映照,有着比《圣经》更加迷人的内外兼修的实践意义和触手可及的魅力。这当然会使得“大家们”,特别是希望成为一个变革时代助力者甚至核心推动者的“精英们”浮想联翩,不能自持。
哈耶克与《通往奴役之路》
奥地利学派发展到20世纪,出现了一位自由主义的斗士,近乎于偏激地为自由市场经济摇旗呐喊,其思想贯穿整个20世纪,他就是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一、哈耶克及其经济学成就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出生于1899年的奥地利维也纳,一战中曾在奥匈军队服役,1921年在维也纳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1923年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然后留学美国,1927年又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在著名经济学家米塞斯的支持下,担任奥地利经济研究所所长。由于其经济自由主义的论述,他被伦敦经济学院聘为教授,50年代后又担任了芝加哥大学的教授,在这个职位工作12年,又来到德国弗来堡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1944年的著作《通向奴役之路》使哈耶克成为举世瞩目的社会理论家,1974年哈耶克与缪尔达尔共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公告指出,哈耶克把经济“研究领域扩大到包括像经济制度的法律构架之类的因素,以及有关个人、组织和不同社会制度发挥作用的方式”等诸多方面,而且“既深刻又有创造性”。哈耶克一生获得很多荣誉,被赞成经济自由主义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提议封为荣誉爵士。
哈耶克在经济学上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货币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主要观点是支持自由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干预个体通过市场从事自由贸易的权利。哈耶克对自己所信奉的经济自由理论不懈地追求,对当时世界上两大经济思潮宣战,即东方的社会主义和西方的凯恩斯主义,他不仅反对社会主义,而且反对一切国家干预主义,其中包括凯恩斯主义。哈耶克反对凯恩斯在大萧条期间为解决失业而实施的扩张性政策。他反对刺激消费者需求,扩张公共工程项目或扶持价格。他认为凯恩斯的政策会将原来也许是轻微的不景气转化为一场被暂时延缓的大萧条,而且,通货膨胀的经常出现最终将损害经济。这一点很像08年金融危机后各主要经济体的状况,尤其是中国经济。
由于他反对一切形式的国家干预,凯恩斯主义也当然在受批判之列。当时的西方国家正在热衷于凯恩斯主义,所以,哈耶克的观点难以让人接受,当时美国著名的凯恩斯主义者汉森非常不平,说哈耶克这种“一网打尽”的做法,无异于是在“每一个床铺下寻找‘国家干预’的妖魔”。
哈耶克的所有著作和论述都是为了论证,健全的、法律保证下的自由竞争的市场制度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率的制度,任何其他制度和政策方法都在可排斥之列。美国著名经济学大师米尔顿?弗里德曼这样评价道:“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著作结合成为严谨的经济理论整体,对经济史、政治哲学和政治学有重大影响。(2)”
哈耶克在7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始终坚持自己的学术思想,高举经济自由主义大旗,为经济自由而呼喊,从未退缩。从这一点来看,抛开学术成就,仅就学者的人格来说,哈耶克是受人尊敬。
笔者通过学习和归纳,粗略认为哈耶克的贡献和成就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成功地预测了1929年的经济危机。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是新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哈耶克是米塞斯的门生、朋友和同事,两人都预见到了二十年代的经济危机,特别是哈耶克预测到了美国的经济危机,他对时间的预测比米塞斯更为精确,在1929年初预料到这场危机。
哈耶克曾经说:“预料到将发生的事情的仅有几个人,我是其中之一。1929年初,当我下此断言时正住在欧洲,之后那里就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萧条。我说只有利率下降,欧洲才有复苏的希望,并且直到美国的繁荣崩溃时利率才能下降,我说的话在接下来几个月里一一应验了。”预测萧条的能力使奥地利学派名声大振,吸引了许多年轻的经济学家。
哈耶克发展了米塞斯的经济周期理论,是对社会主义中央计划的主要批评者,并对政治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1974年,哈耶克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很多人也把它看作是对米塞斯迟来的赞颂。
②倡导自由主义,与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进行了长期论战。
哈耶克对凯恩斯主义的预言,在20世纪70年代得到部分证实。他认为,过度的政府干预导致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滞胀”。
③反对计划经济,反对社会主义。
他对计划经济的批判,被苏联和东欧的解体所证实,被中国改革开放向市场经济转轨所证实。如果我们摒弃意识形态的偏见,认真对待哈耶克的理论,对我们真正走出历史的漩涡是很有价值的。
二、通往奴役之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法西斯的失败已成定局,而在西方世界正兴起向往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潮,这使坚信经济自由主义的哈耶克忧心如焚。他认为,计划经济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制度上,都不能解决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因而它根本不可能会成为一种比自由竞争条件下市场配置资源更有效率的制度,相反,它更有可能带来经济衰退甚至经济悲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思想的指导下,他发表了著名的著作《通往奴役之路》。在他看来要维护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经济,首要的任务是反对社会主义。所以,他要揭露社会主义的潜在问题,显示自由市场机制的优越功能,从而唤起西方的人们重新认识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
在剑桥完成的这部《通往奴役之路》,成为一本有影响的畅销书。他向西方世界警告社会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危险性,并得出“只有资本主义才使民主成为可能”的结论。他的观点愤事嫉俗,文中的含义毫无疑问地将希特勒、墨索里尼、罗斯福和斯大林都作为“最坏者当政”,他在1976年该书再版的序言中悲观地指出:“自从我写这本书以来,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和对极权主义当权者良好意图的幼稚信任与日俱增”
《通往奴役之路》一书只有十几万字,除引言之外,分十五章
1、被离弃的道路
2、伟大的乌托邦
3、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4、计划的“不可避免性”
5、民主与计划
6、计划与法治
7、经济控制与极权主义
8、谁战胜谁
9、保障与自由
10、为什么最坏者当政
11、真理的终结
12、纳粹主义的社会主义根源
13、我们中间的极权主义者
14、物质条件与理想目标
15、国际秩序的展望
笔者认为,从这部著作可以看出,哈耶克在二战后期对世界前途发展流露出深深的忧虑,对纳粹所带来的世界灾难的深刻反思,是一种居安思危且带有悲观的思考。在法西斯主义给世界带来的战争灾难面前,在社会主义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并在世界不断传播的时候,哈耶克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其实质特征,并与自由主义做了深刻的比较。
全书通篇在倡导自由主义,呼唤自由主义。其内容与论证已经超出了经济学的范围。哈耶克自己也承认“这是一部政治性的书。我不想以社会哲学论文这种更高雅虚妄的名称来称呼它”,“但是无论名称如何,根本点仍是我所说的一切源自某些终极价值”。我想,这个终极价值就是贯穿全书自由主义观点。
哈耶克将自由观、民主、计划、法治的关系分别进行了联系和分析,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导致极权主义的必然。他认为,“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的兴起并不是对于前一时期社会主义趋势的一种反动,而是那些趋势的必然结果。甚至当共产主义俄国和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内部制度许多令人憎恶特点的相似性已广泛为人承认的时候,大多数人还不愿意看到这个真理。结果,自以为与纳粹主义的荒谬绝伦有天壤之别并真心诚意地憎恶其一切表现的人们,却同时在为一些实现起来就要直接导致可憎的暴政的理想服务。(3)”而这一点很难被社会主义者所接受。
哈耶克对计划经济的剖析和批判是深刻的,对乌托邦式的理想目标也是不屑一顾的。他认为,“为了一个明确的社会目标而精心构筑的社会劳动者组织”,与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是有冲突的,“他们都想组织整个社会及其资源达到这个单一目标,而拒绝承认个人目的至高无上的自主领域”(4)。这就是计划的不可行,不现实,计划经济为什么被时代所抛弃的原因。借用亚当斯密的理论就是“试图指导私人以何种方式运用其资本的政治家,不仅是其本人在瞎劳神,也是在僭取一种无论如何也不能安心地授权给枢密院和参议院的权力;由一个愚蠢和专断到幻想自己是适于行使这种权力的人掌握它,是再危险不过的了。”
在左派眼里,哈耶克是头号敌人。但在1980年代却强有力地启发了英国重返市场经济原则,这部著作功不可没,连撒切尔夫人都自称是哈耶克的信徒。即使在美国,哈耶克也成为一种自由主义反思的精神领袖。学术界的认可使他获得了197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1991年苏联帝国社会主义暴政的终结,也许是哈耶克人生旅途尽头最值得他欣慰的事情,而且许多东欧国家的知识分子自发地成立了各种“哈耶克俱乐部”和“哈耶克协会”,是对他的理论最好的认可和继承。
这部作品观点鲜明,论证详尽,但也许是翻译的原因,读起来还是有些晦涩,如果能通俗解读,可能更容易被国人接受。
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对哈耶克的研究是有一些禁忌的,主要是对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对中国所难以接受的就是哈耶克基于自由主义的立场,将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极权和法西斯主义混为一谈,认为社会主义意味着奴役和独裁。其实,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一直是未破解的题目,连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承认这一点,反之,我们对市场经济的理解同样是一知半解,有时甚至可以认为是凯恩斯理论加上了社会主义制度构成了当前的模式,而二者都是哈耶克所反对,从反面听听不同声音未见得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