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名人名言

2022-10-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韩愈的名人名言》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韩愈的名人名言》。

有关韩愈的名人名言

1、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2、赤心事上,忧国如家。韩愈

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4、如果您喜欢《韩愈的名言》记得分享给更多好友噢!

5、业精于勤荒于女喜,行成千里毁于随。韩愈

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裴多菲

7、教育就像航海一样,是船的帆和风给船以动力,教师的作用只是掌舵,指导船的航行。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韩愈

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9、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1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11、缺乏对事业的热爱,才华也是无用的。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12、我爱读书它可以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教育鼓舞我们,我认为读书贵在勤奋。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也曾说过业精于勤。这就是说学业的精深来源于勤奋。

1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14、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韩愈《原毁》

15、凡法始立必有病。――韩愈(唐)《钱重物轻状》

16、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韩愈

1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8、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随声附和而毁掉。

1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0、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也。——唐代·韩愈

21、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韩愈

22、不知言之人,乌可与言知言之人,默焉而其意已传。----唐韩愈

23、以国家之务为己任。韩愈

24、赤心事上,忧国如家。——韩愈

25、读书勤乃有,不勤腹中虚。韩愈

26、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27、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

28、赤心事上,忧国如家。——唐韩愈

29、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韩愈

30、圣人无常师。——韩愈

31、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32、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

33、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唐〕韩愈《师说》。

34、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

35、业精于勤。毁于随行成于思,荒于嬉。韩愈

36、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37、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38、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足己患不学,既学患不行。--韩愈

3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41、嫉恶如仇雠,见善若饥渴。韩愈

42、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唐〕韩愈《师说》。

43、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谓义。唐代文学家韩愈

44、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敏于随韩愈

4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46、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唐.韩愈《韩昌黎集.签李翊书》

47、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48、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韩愈《符读书城南》

49、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50、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5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对人生而言,重要的决不是凯旋,而是战斗。

52、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足己患不学,既学患不行。(唐)韩愈

5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治学名联

54、业精于勤饿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

55、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韩愈

56、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57、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中国〕韩愈《谢自然诗》

58、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5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6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6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郑板桥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6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63、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64、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唐韩愈《原道》

65、嫉恶如仇雠,见善若饥渴。唐韩愈

66、赤心事上,忧国如家。唐韩愈

67、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6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6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70、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我们说起学习唐宋诗词,都会想到谁呢?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辛弃疾。要学习唐宋散文,我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唐宋八大家”。

那么唐宋八大家都是哪八个人。唐代的有韩愈、柳宗元,宋代的呢有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这父子三人,最后啊,再加一个曾巩,这八大家。

第二个问题也很简单,就是为什么是这八个人结合到一起,叫他“八大家”,谁给他们最早的时候组合在一起的。最早,把这八大家结合到一起的,是明代有一个文人叫茅坤,他编了一本书,叫《唐宋八大家文钞》。

这唐宋八大家这八个人,他们所创作的诗词,加在一起,大概有九千多首。他们所创作的散文,大概有一万两千多篇,平均每个人两千六百多篇。大家要知道,《全唐文》――就是整个唐代现在我们所知道的写的所有的文章加在一起,也才不过两万多篇,《全唐诗》――整个唐代人所写的诗,就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也才不过五万余首。而唐宋八大家当中,活得最长的是苏辙,活了七十三岁,活得最少的柳宗元,四十六岁,我的意思是什么,以这么短的生理年龄,却创作了这么丰富的精神的产品,他们的创作,是非常惊人的。

唐宋八大家的人生啊是非常辉煌的,我们可以掰着指头算一算,在他们当中,有三个人:欧阳修、王安石、苏辙,前后担任过宰相或者副宰相,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总理、或者副总理。还有三个人曾经先后担任过翰林学士,是谁呢?欧阳修、苏轼和苏辙。翰林学士是个什么职务?他相当于皇帝的私人政治顾问,有起草最高级的国书和诏书的权力,有点相当于我们现在这个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的高级研究员。在宋代,翰林学士是三品大员。还曾经有四个人担任过中书舍人,哪四个人呢?苏轼、苏辙、韩愈、还有一个曾巩。中书舍人是中书省里边的高官,专门负责起草诏书的。还曾经有四个人做过部长级的高官,有六个人都是进士出身,还有六个人曾经做过地方最高的行政首长。这么说一句简单话吧,就是唐宋八大家的这个人生履历,他们做官的这个经历,是中国古代官员行政经历的一个缩影。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第一,说他的文,说韩愈的文起八代之衰,所谓“八代”,就是从东汉一直到隋代,一共八个朝代,六百四十多年的时间。在这六百四十多年的时间里边,所有的文章都赶不上韩愈的。说他“道济天下之溺”,韩愈在唐代,举起了复兴儒学的大旗,复兴什么儒学啊,复兴儒学里边的仁义之道,就是要复兴孔孟之道,用孔孟之道来治国,用孔孟之道来重振大唐的雄威呀。所以说“道济天下之溺”,这个“溺”字指的就是沉沦,要把沉沦的社会唤醒。第三,“忠犯人主之怒”,他是个大忠臣,何以见得,凡是忠臣都爱说直话,都爱说实话,韩愈为了要表明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为了要劝谏皇帝,不惜什么呢,直言犯上,得罪皇上,在所不惜。可是他是个什么呢,大忠臣。最后一条说,“勇夺三军之帅”,我们觉得奇怪,韩愈是个文人,是吧,一介书生,谈何勇夺三军之帅呢。这是因为当时有的节度使,就是我们现在的话说是,武装的割据势力,想要谋反朝廷,韩愈以一介书生,单刀赴会,面陈利害,最后呢让想要谋反的藩镇的节度使的首长幡然悔悟,臣服朝廷,立下大功一件。所以你看,苏轼对于这个韩愈的评价是非常全面的。文,一代文宗;道,一代哲学家、思想家;忠,一代忠臣,忠贞之士。最后,文人最缺的一个,他都有,在军事上,在战略上,他也有奇谋。

一、经历之坎坷曲折,亦不坠青云之志

韩愈三岁时父母双亡,跟随哥哥颠沛流离,十二岁时哥哥英年早逝,靠嫂子抚养长大。经受了这样磨难的人,他更懂得慷慨,更懂得雪中送炭。帮助亲戚的小孩读书,接济亲戚。

韩愈的文学天分极高,所以当韩愈参加科举考试时,他信心满满,志在必得。可是,接连三次都名落孙山,直到第四次才榜上有名。做官时,还要到吏部考博学宏词科,又连续考了三次,但是又没有中。

唐代的科举考试很难考,难得很,为什么难得很?录取的人少啊。宋代,南宋、北宋加在一块儿,将近三百年的时间,录取的进士,四万人左右。唐代呢,也是差不多不到三百年吧,二百九十多年的时间,录取的进士也才不过四千多人哪,差了十倍了,平均啊每年也就是十来个人。录得多点,碰上个大年了,三四十人,碰上个小年了,可能就十来个人。韩愈是考了四次考中,我告诉你,这算命好的,这就算是什么呢,这就算是特别轻松地考上了进士。可以告诉大家几个“悲痛”的数据,唐代的几个文人,比较有名的,有个叫黄滔(晚唐文学家)的,考了二十三年。还有一个叫孟棨([qǐ]晚唐文学家)的,也是考了三十多年。刘得仁(晚唐诗人)考了三十多年,到死还没考中。最滑稽的是什么呢,是唐召宗的时候,朝廷因为平定内乱,皇上高兴,说这个打了胜仗,应该有所表示,怎么表示呢,就在这科举上面,可以放宽一点嘛,今年可以破例地召几个岁数大的,那年录了五个人,五个岁数大的人,这五个老考生啊,有两位都过了七十岁了,有三个都过了六十多岁了,当时美其名曰“五老榜”。

刚才说了,那为什么他考中了呢?现在就来说说他为什么考中。其实这一年也不好考,参加考试的人有千余人,录取了二十三个人。

他能考中,第一个原因,是主考官好。当时的主考官是兵部侍郎、也就是国防部的副部长陆贽。陆贽这个人不得了,是唐代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大政治家,也是唐德宗时期最为优秀的政治家,这个人见过风浪、经过世面,在政治上是非常务实的,而且呢也是雷厉风行的一个人,他本人善于写骈文,但他很看中文章是否有真实的内容,要言之有物。韩愈的文章符合这样的要求,再者说了,当时考科举考试,人家要求还是要写骈体文,韩愈虽然自己写散文,但也得适应考试的需要啊。主考官的文学观、文学的风格这回跟韩愈的碰上了,他赏识韩愈,考上了,这是最重要的第一条原因。

第二条,副考官好。当时的副考官有一位叫梁肃,他主要的责任就是负责向主考官推荐最为合适的人选。梁肃啊跟韩愈的哥哥韩会是多年的好朋友,这也是顶顶重要的一个因素。再加上梁肃本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重要先驱,那就是韩愈写的文章和韩愈的文学观念跟梁肃都是一致的。这一榜录了二十三个人,有八个人都是梁肃推荐的,而且这二十三个人后来在唐代的历史上都是彪炳史册的、著名的人物。有的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有的是著名的文学家,有的人是著名的史学家,这一榜被叫做“龙虎榜”。刚才讲“五老榜”,讲那么多没精气神了,但这一榜是为国家输送了重要的人才,叫“龙虎榜”。我讲这什么意思啊,韩愈的才华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才华之外的机遇、提携你的人也非常重要。如果没有陆贽,那韩愈命运如何,很难说。

考中进士之后,韩愈又连续到吏部考博学宏词科,三次不中。

无奈之下,韩愈三次上书宰相,没有得到一次回复;三次拜访权贵,均被拒之门外。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有志青年面对现实所遭受的打击。此时的韩愈已经二十九岁,作为韩家唯一的指望,他必须负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到地方的方镇的节度使里面去做幕僚。大家都知道,在唐代由中央派驻到地方的节度使,这些节度使在方镇里面就是地方大员,统管地方的军政要务。

可是大家要知道,这一条路是非常辛苦的一条路。为什么呢?因为一般到幕府里面做幕僚的人,他要经过这么几个阶段,就是:首先考中进士;第二去做幕僚;第三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才有可能上调中央。

事实上韩愈先后在汴州和徐州做幕僚最后离开都是因为这两个地方发生了兵乱。差一点祸及到了他的家人。所以综合起来看,韩愈虽然最后迫于生计不得已进入幕府做幕僚工作,但是就他的个性、就他的抱负、就他的才华,他在这工作是很不满意,也非常不顺心的。

韩愈有感于此写下了千古名篇《师说》。韩愈在四门学博士的位置上也力行实践、敢为人师、广收门徒。在此期间他写下了《答李翊书》,离开之后的韩愈又陷入窘迫之中。生活拮据,捉襟见肘,幸而经过多方求告,他得以上调回京,担任四门学博士。

韩愈在做四门学博士的时候,他这个家族已经很大了,不仅有他自己的夫人、孩子,还有他的侄子的家,还有他自己的亲戚。加在一起,大概有三十多口人。我们都还记得,长安这个地方,物价是很高的。靠他一个大学讲师的工资要养三十多口人,肯定是养得又不饱又不暖。他自己写了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就很典型,叫《苦寒》,又苦又冷。这诗是怎么写的呢:

„„

肌肤生鳞甲,衣被如刀镰。气寒鼻莫嗅,血冻指不拈。浊醪沸入喉,口角如衔箝。将持匕箸食,触指如排签。侵炉不觉暖,炽炭屡已添。探汤无所益,何况纩与缣。„„

这诗是什么意思呢?是说啊,我们全家人太可怜了,皮肤全部都冻裂了,衣服是又冷又硬,冷风吹得人啊伤风感冒,鼻子不通。手指头冻裂出血,僵硬得都打不了弯儿。想要喝一口热酒暖暖身子,可是我的嘴都冻麻了,张不开。筷子很冰凉,手指一碰上去就像碰到釺子上一样扎手,再靠近炉子也不觉得暖,想要把这个手脚放到热水里根本没用,全家人盖得都是非常薄的那种被子。总而言之,我现在的生活,又冷,又饿,又饥,又寒,没有一点热乎气。挣得少,家里人口多,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还不到三十岁的韩愈生活的压力是非常大的。这生活的压力都表现在什么上啊?他还不到三十岁,牙齿就掉得很厉害,他在给朋友的信里说到,说我最近是又疲倦又衰老,左边的第二颗牙齿已经开始掉落,视力下降,老眼昏花,离的很近都分辨不清楚颜色,对光线不敏感。而且我的鬓角一半都已经白了。头发都是一撮一撮的白。

二、屈节又敢直言

现眼前的问题就是说,写完《师说》之后您下一步怎么办呢?接着在四门学这儿当博士吗?肯定不成。思来想去啊,人在屋檐下,还真是不能不低头。咱可以一边写着《师说》一边再求人,不耽搁。这回是求谁啊?求的是个大人物。此人姓李名实,在当时担任工部尚书兼京兆尹,用现在的话说是国家建设部部长兼长安市市长,就相当于咱们北京市市长,是首都的市长。韩愈得称赞人家两句啊对不对,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诉求。他说,李实啊您这个人、您这个高官,是我这些年所见的王公大臣里边难得的“赤心事上、忧国如家”的人。什么意思啊?大部分的官员都是明哲保身、但求无过,可您不一样,您是把国家当成自己的家了。您是什么样的人呢?是赤胆忠心的人。韩愈又说,说今年长安地区发生了大旱灾,几乎是颗粒无收。可是在您所管辖的这个长安市(长安地区)里边,没有出现盗贼,社会治安稳定。这是为什么啊?这都是您治理得好啊。在您的治理之下,各项规章制度都能顺利地执行,各项治安管理都能走向正轨。您不但赤胆忠心,您不但是一个忠诚于朝廷的人,而且您是个有办法的官。

要么怎么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呢,韩愈笔下的李实,跟实际情形中的李实是一回事吗?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不但不是一回事,而且还是截然相反。李实这个人,原来在地方做官的时候克扣军饷、引起众怒。有人要杀他,他半夜从城头上吊根绳子搁城墙上溜下去,跑回长安。李实这个人是正宗的皇亲国戚,他是唐高祖李渊的后代,嫡传后代。不是假后代,是真后代。而且当时的皇帝唐德宗对他非常地宠信。他不是京兆尹吗,长安市市长,他底下有很多的属县,很多县官。他对其中的一个县官不满意,找了个茬就把他撤了,然后诬陷他把他贬谪到遥远的地方去,然后安插上自己的亲信。有一年长安地区遭了旱灾,糟了灾情。这个李实,本来朝廷下了诏令说免除当年的租税,可是李实为了讨好皇上,不但没有免除,而且还加增租税。老百姓没办法,卖儿卖女。后来李实被贬到外地的时候,老百姓知道这个消息后,在怀里揣着石头揣着瓦片,在路边上等着欢送他。他自己知道了以后非常害怕,半夜偷偷地才跑掉的。就这么一个人。可是你能说这是韩愈的错吗?韩愈写这封自荐信给他的时候能不知道这个李实是个什么东西吗?他肯定知道。但是我们也知道,韩愈以前写过多少自荐信,有回音吗?半点回音都没有,连个响都没听过。他现在还有没有选择给谁写、给谁不写的权力吗?他有这权力吗?他没有。他唯一的权力、唯一的能力就是看谁在朝廷里能说上话,他就得给他写信。

军事才能:唐宪宗元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817年,朝廷任命当时的宰相裴度为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负责全权处置讨伐淮西的叛军。

提计:派精兵偷袭 李愬

韩愈在担任刑部侍郎期间,仗义执言,敢说敢做,也因此深受唐宪宗的赏识。可是元和十四年、即公元819年,发生在都城长安的一件三十年难得一遇的大事件却让君臣二人发生了剧烈的争执,由于这件事,不但让韩愈丢掉了他辛辛苦苦奋斗了几十年才换来的四品大员的帽子,而且还差点让他丢掉了脑袋。

大家知道吗,在一千多年以前啊,就是这一枚释迦牟尼留下来的佛指骨,就是这一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出土于中国陕西的这枚佛指骨,让当时任唐朝的司法部副部长的韩愈勃然大怒,愤然上书,敢于向皇帝公开说“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唐宪宗的元和十四年(当时已经五十一岁),当时的唐宪宗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就是要把存放和供奉在法门寺的这枚佛指骨奉迎到皇宫里边,要供奉它,要顶礼膜拜。那么这一年他派宦官到佛寺里边,把佛指骨奉迎到皇宫里边供养三天,然后再送到长安当时的各大寺院里边供奉。这个事情阵仗很大,你要知道,这次奉迎佛骨,规模巨大,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很多的人为了一睹佛指骨的真身,不惜给寺院捐献巨额的家财。有的人为了表示自己对佛法的忠诚,使用了很多极端的手段。比方说,把蜡烛点在脑袋顶上,在手臂上也点上蜡烛,那就是烧伤身体都在所不惜。还有的人因为把财产都献出来甚至倾家荡产,总而言之一句话,在皇宫的内部,在老百姓那里,在社会各界,这次奉迎佛骨的行为都掀起了滔天巨浪,影响巨大。

其实我跟你说,在唐朝奉迎佛骨这是唐朝皇帝的一个传统项目。在唐宪宗之前,已经先后有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肃宗和唐德宗奉迎过佛骨,据说是每三十年要奉迎一次。唐宪宗这次奉迎佛骨的目的其实跟前面那几位皇帝从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归结起来就是两个目的,第一,以国家的名义来奉迎它,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第二,以个人的名义,那就是祈求“长生不老,长命百岁”。

韩愈针对这两个目的愤而上书,他指出,以为奉迎佛骨就可以国泰民安,就可以长生不老,这是很荒谬的,韩愈列出了一些证据,什么证据?他说,在汉代以前,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的时候,历代的君王那都是长命百岁的,在位的时间也很长。他说,黄帝在位一百年,而且活了一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而且活了一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活了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活了一百零五岁;尧帝在位九十八年,活了一百一十八岁;舜和禹都活了百岁,还有周文王也活到九十七岁,周武王活到九十三岁,这个时候国泰民安,五谷丰登,没有佛教。所以韩愈的结论是,没有佛教,国家也可以长治久安;没有佛教,帝王也可以长命百岁。你瞧人家,活得最少的也九十多岁。他又举出了反证,这是最可怕的。说自从汉明帝以后佛教传入中国,就没有一个长寿的国家,也没有一个长寿的皇帝。说汉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而且国运很运荡,不能长久。后来南朝宋、齐、梁、陈,国家都推崇佛教,可是这些国家的国运都很短,皇上的命也不长。在南朝最为尊奉佛教的梁武帝,最后的下场很凄惨,是被饿死的,他的国家命也很短。韩愈的结论是,信奉佛法,不见得国运长久,不见得你能活得长。

韩愈以戴罪之身,来到位于广东东北部的潮州之后,虽然满腹不平,但并没有懈怠政事。他担任潮州刺史七个多月,把中原的先进文化带到相对落后的岭南地区,为当地民众做了许多好事。潮州人为感念韩愈,甚至将这里的笔架山改称韩山,将山下的鳄溪改成韩江。

下载韩愈的名人名言word格式文档
下载韩愈的名人名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韩愈名句

    名人名言 韩愈经典语录 名人名言 其所以为情者七:曰喜、曰怒,曰哀、曰惧、曰爱、曰恶、曰欲。 唐·韩愈《原性》。恶(wù务):厌恶。本句大意是:那称之为情感的有七种,就是:欢喜、......

    韩愈,议论文

    篇一:作文素材--韩愈 韩愈简介 韩愈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两代八散文大家的并称。即唐代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他们......

    韩愈《师说》教案

    韩愈《师说》教案 【教学设想】 《师说》教学拟用 3 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首段,第二课时学习第 2 段.第三课时学习3 、 4 两段并总结全文。(本教案为第一课时) 《师说》是韩愈散......

    韩愈的《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这是文章开篇的话。《古文观止》在这句后面批云,“一篇大纲领,具在于此。”好象这话就是本文的文眼。但在文末的总案里,吴家的这哥......

    韩愈《师说》教案

    师说 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一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和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2.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和反复论证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3.认识从师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 1.......

    韩愈的名言

    韩愈的名言1、水向东流竟不回,红颜白发递相摧。2、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3、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4、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

    名家名篇:韩愈

    名家名篇: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代散文学兼诗人。性秉直,居官仍不改其性,故屡被贬。累官至吏部侍郎。他和柳宗元都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了整顿旧时......

    韩愈《山石》游记散文

    韩愈《山石》游记散文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