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说课稿
中职说课稿1
1问好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1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资产负债表》。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2总括语
为了上好本节课,我会在大纲的指导下,通过认真分析教材,对本节课内容做合适的处理和调整。让教学目标设计更明确,教法学法更灵活,因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等来加以分析。
3教材分析
教材是连接老师和学生的重要纽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所以我先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本节出自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行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会计》。资产负债表是第九章财务会计报告中第二节的内容,财务报表是指企业编制的用以对外提供的反映某一时间节点的企业财务状况和一定时期内的企业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的企业会计报表。作为财务报表中最为重要的资产负债表,是企业所有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他社会公众了解和掌握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会计信息的有效载体,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财务报表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在基础会计学科教学安排上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这节课学习结果的好坏势必会对以后财务报告分析的学习产生影响。因此,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认真授课,确保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4教学目标
为了能够更好地合理利用课上时间,学生从课堂内容中获取重要知识,所以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理解和掌握资产负债表的概念、结构和编制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的准确编制资产负债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积极参与,来对财务报表产生一个较为直观、全面、真实的认识。在学习和实践中体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乐趣,也通过分析推理和结果验证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同时学生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基于我对教材的把握和对教学目标的分析,
重点设定为:学生理解和掌握资产负债表的概念、结构和编制方法。
难点设定为: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和积极参与,对财务报表产生一个较为直观、全面、真实的认识。
5学情分析
本次面对的教学对象是接受了一定程度的会计基础知识教育,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编制会计分录、登记会计账簿的初学者。了解和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恒等式及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但是还不能掌握阅读和编制财务报表方法及技巧的会计专业学生。学生对于学习和掌握资产负债表热情高涨,愿意通过系统学习提高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6教学教法
本节课采取教师引导,师生互动,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归类总结的方法对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和“期末数”做出推断,并采取合理的方法对自己所做出的判断进行验证分析,证明自己的推断正确,从而加深学生对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的认知,学会财务数据整理和分析的一般方法,同时增长知识。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主导推进至关重要,教师要逐步引导,层层深入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动手,自己归类总结,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随后通过练习巩固,学生会加深对财务报表编制方法的理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尔文先生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所以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归纳整理法和合作探究法等来学习。
7教学过程
以上所有的的内容都是为了更好地呈现一堂精彩的课程,所以我将用以下的方式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看一下老师手里拿了这张纸,仔细观察一下。哎,我听到已经有同学说是一张空白资产负债表。同学们,知道这张表是怎么编制的吗?我看大家都很想学习和使用它是吗?我们之前已经知道了一些基础会计的知识,也能掌握和运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那今天呢我们一起来探究学习一下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新授
通过实物教学方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将学生注意力快速引到这节课堂当中来。随后我会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自主阅读本节课的知识,时间结束之后会进行提问。
通过翻阅课本,学生们能够找到资产负债表概念,知道资产负债表主要用于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时间节点,如月末、季末、年末的企业财务状况。该表主要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且该表上期初余额或期末余额满足于一个恒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我国的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结构,由左右两方构成,左方登记企业资产变动情况,右方登记企业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等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逐步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由于同学们对本节课制作资产负债表的要点没有清晰明了的掌握,此时我会提出两个问题:
一、当写完会计分录后,总结一下有什么特点,哪些科目可以直接按照总账科目余额进行填列?
二、哪些科目需要按照总账科目余额进行计算后才能填列,此时我会将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前后四人为一组,给8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时间结束后进行提问,遗漏的观点以及不同的地方,找同学进行补充并及时的归纳总结,给予同学鼓励和评价。
当我讲解编制资产负债表的方法的时候,会反复强调账户式结构的规范格式和直接根据总账科目余额填列的项目类别,通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和积极参与,来加快学生掌握财务数据整理与分析的速度,提高学生分析判断数据的能力。在学生自主交流和提出自己的整理、分类方法后,我会再次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引导学生充分发散思维,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归类方法,有没有对现有的学生总结的归类方法提出不同意见的学生。
通过共同讨论、逐步深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编制资产负债表。小结为了更好地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在下课之前,可以以小组的形式依照会计分录登记会计账簿,依据会计账薄所载明的数据,计算填列资产负债表。
结合以前章节所学到的知识及学生们熟悉的案例引用实例进行讲解,在实例的讲解中,学生会参与其中更好地掌握知识。作业回家之后搜集资产的负债表,并进行运算。
8板书设计
在板书上我精心进行了设计,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做到简洁新颖,可以突出本节课重点。以上就是我全部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
中职说课稿2
你是否为未来前途而迷茫?
你是否为确定职业方向而烦恼?
你是否为职业需要的技能而苦苦思考?
你是否为如何在众多名校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忧虑?
请走进这里,与我们共同分享成长与成才经历——
一、背景分析
当前形势,就业压力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都在感叹“路在何方”,那么职高生,如何在人才迭出的竞争中、在机遇挑战并存的现实中突出重围、立于一席之地呢?我所准备的这堂课就希望能给即将步入社会的中职生带来几点建议或思考。
二、理念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应该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应该是让学生有参与的热情,应该是活动过后有尽可能多的收获。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拓展学生自主空间,培养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的能力,体现由课内到课外,再从课外到课内,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体验、锻炼能力、寻找自信。
三、学情分析
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导游班的学生,她们的特点是个性丰富、外向开朗,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在校学习了两年之后,她们具备导游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素质。大多数学生都曾多次承担校内、县内的向导工作,大方主动。
她们即将面临就业实习。从学生到职业导游的角色转换,会让她们一时间手足无措,不清楚未来的岗位选择,不明白该有的职业心态。
面对这些,我力图通过课前的准备、课中的实践、课后的反思,帮助学生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能更完美地胜任工作、能更踏实地步入社会,让语文与专业相结合,与生活相通相用。
四、目标分析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一语文下册中有一块内容为《展望我们未来的职场——“我的职业设计”策划会》。诚然,该内容对高一学生有一定的未来预设性,而放在高二学生身上更有实际的意义和操作性、发展性,效果更好。故而,根据以上诸多分析,我依托该内容为蓝本,合并老教材中的“应聘”单元,加入我的设想元素,结合象山本土资源、本校产教结合办学优势以及本班专业特色,开展课内课外多样活动,延伸原有教材的活动目的,我将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定于以下三方面。
1、认知目标:
(1)了解当地旅游资源及相关知识。
(2)培养收集、整理、比较和筛选资料的能力。
2、能力目标:
(1)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
(2)培养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提高展示研究成果的能力。
(3)通过现场模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应变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其热爱家乡民俗,准确自我定位,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以利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五、重难点分析
重点:提升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素质;
难点: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
六、教法学法分析
任务驱动法、“活动—体验”情景教学法、调查讨论法、研究性学习法等
我建立好总体目标框架,围绕它,细化衍生出一个个小任务,我运用任务驱动法,期间伴以“活动—体验”情景教学法、调查讨论法、研究性学习法等教法学法的运用和指导,企图达到所拟定的学习目标,致力突破该教学重难点。
七、教学课时:
2课时
活动时间:2-3周
八、活动程序
(一)一试身手
多年来,我校致力于开辟一条产教结合的特色办学之路,事实证明,成果显著。依托旅游专业,我校名下创办了一家象山海蓝蓝旅行社。同时,经过十余年的努力,象山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行业品质不断提升,已成为象山支柱经济之一。既然有如此优先的学习资源,我何不鼓励学生利用周末假期,主动向县内各大旅行社联系求职,当一名实习小导游,并把自己的经历和心得用随笔的方式记录下来,互相交流。
“我是小导游”活动就这样在08导游班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据统计我班学生实习分布如下:象山海蓝蓝旅行社47.8%;黄金海岸旅行社20.6%;象山旅行社15.7%;半岛旅行社6.1%;金马旅行社5.6%;其他4.2%。课余饭后,你可以随处看见学生们在讨论交流其中的趣事和难题。
【设计意图】:这样的安排,既与我所授课的班级专业对口,又与生活实际相贴切,与个人利益休戚相关。学生的专业技能,有了用武之地。未入职场之前,先练练胆量、用用知识,能收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刺激学生提前了解社会、了解自己的双重效果。
(二)二明市场
“人才标准怎样制定?人才素质靠谁来评价?”众所周知,职业教育对准市场设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我想,市场才是这人才社会化评价的破冰之具。所以,我们必须了解日益蓬勃的旅游服务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旅游人才。第二个任务,我发动学生大胆进行市场调查,采访旅行社经理、请教同行师姐、询问客人,形成调查报告,与第一个活动双管齐下,时间和精力上并不冲突。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语文实践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上述两个任务均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真正接触社会,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无形中运用语文技巧,获得最直接的感受,这往往是最珍贵的,并关乎之后几个任务能否圆满完成。
(三)三转职场
从课外转入课内,在第一个教学课时,我将一则招聘广告引入课堂,更是将一场应聘会即职场入门之口搬到了学生的面前。在课前,学生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翻阅查找了资料,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附:
《招聘广告》
象山海蓝蓝旅行社为扩大象山旅游路线,现面向社会,招聘若干名地接导游,要求职高学历以上,具备导游证,熟悉象山旅游路线,活泼开朗,善于言谈,月薪980元。有意者面谈。联系人:陈小姐。联系电话:0574—65766013。
活动准备
1、学生类:象山地接导游招聘会中的人物均由08导游班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台前幕后,整个过程划分为终审组、策划组、导演组(招聘者)和演员组(应聘者)。各组别由学生自行选报,并互相调剂,最终形成以下组织机构。
【设计意图】:本人在此环节内让学生自由抉择,分门别类,让每个学生有事可做,有事可为,全体“活动”起来。
2、教师则在学生讨论探究、形成思路和操作实践中起观察、监督、指导作用,并在最后进行评价、总结。
【设计意图】:教师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和服务者,为学生营造相互依存、信任的群体氛围,优化师生关系,促进教学互动。
(三)分组活动
1、小组活动、权责明确:
课堂主题为“Are you ready?”(你准备好了吗?)你准备好工作了吗?你准备好当一名导游吗?你准备好当一名好导游吗?
各组别各司其职,安排招聘细节,讨论成文。
A.策划组:准备现场提问、收集多方资料、制作课件展示、设计招聘环节
B.导演组(招聘者):根据策划组的安排,熟悉提问要求,并现场应变。
C.演员组(应聘者):撰写求职信、熟悉当地资料、真实本色演出。
D.终审组:裁定是否被录取,或招聘过程中是否有欠公平之处。
【设计意图】:此教学环节,权责明确,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可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用能力和判断力,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做下良好的铺垫。学生的使命,以分工明确的合作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对自己的观点、思想不断修正和调整中,使自己的认知、情感、价值观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2、组内互评、确定标准:
组内成员从不同身份出发,合作讨论思考,并制作评价表“好导游的标准是什么”,以此依据。
四份评价表如下:(多媒体)
每份评价表的各项细则评价结果分为A、B、C、D四个等级。 A表示好;B表示较好;C表示一般;D表示尚可。
【设计意图】:学生自制的评价表,是学生对本职业生涯规划的一次判断,也是学生对自身专业能力的一种评价。它可以作为本堂课的课程标准,也可以成为学生再讨论、再反思的依据。
(四)集体活动、拟真探索:
1、导入语:
有谁能挡住时光的脚步,有谁能长留青春的容颜,我们即将真正触摸毕业的那一时刻,我们该做些什么呢?应聘是每位中职生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必经之门”。
各位,Are you ready?那么,招聘会现在开始!
【设计意图】:机会往往是为有准备的头脑而准备的,企图将“Are you ready”成为本堂课乃至学生步入社会后的一句自省语,朝着自己的目标进发。教师则充当主持的角色,将各组的展示环节串联起来,体现穿针引线的作用,同时能够和学生融合,构建比较好的交流平台。
2、班级活动:
象山地接导游的招聘会,就此搬上学生课堂。秩序井然,节奏紧凑,气氛热烈。整个过程,设计了三个环节进行处理。
A.自我推荐
在招聘者面前,应聘者进行自我推荐演说,在规定的时间内简要清楚地说明个人情况,并能引起用人单位兴趣,其中能反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B.现场提问
一般来说,招聘单位都会通过面试提问来了解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应聘者的基本情况;二是应聘者的素质状况,即求职意向、禀性人格、智慧潜能等。因此,招聘者所提的问题往往会围绕这两方面展开,须掌握一定的技巧。
a.接问快答,对答如流
b.变通顺承,机敏转接
c.扬长避短,迂回曲对
C.情景对话
策划组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自主展示搜集到的一些关于象山旅游图片,比如休闲海钓、中国渔村、象山大黄鱼等;导演组学生进行对话,情景扮演游客;演员组学生则必须充分利用所学旅游专业知识,用流畅、自然的语言加以表达,适当时可加以肢体、表情语言,由内转化为外,以达到完美的效果。
【设计意图】:语文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重要的是生活中的语文。这种“活动—体验”型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3、自我评价
招聘会结束。针对评价表,各组寻找问题,重新修改评价表,在评价中强化知识,具体评定到底今后该如何面对自己的职业。
【设计意图】:整个评价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自由自在、身心愉悦的“自我画像”的境界中,不仅强化了个性主体的内心体验,优化了实践活动意义,也为后来的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4、教师评价
教师针对上述各环节的操作,记录下每个组及个人的优点和问题,借此探讨,指明在语言表达、行文撰写、环节构思等方面的问题。
【设计意图】:教师以自身的语文修养、人生阅历激励学生,润物细无声,学生必然能从中感受语文魅力,无形中得到提高。
(四)四论答辩
在第二节课,学生结合实习小记和调查报告以及应聘感受,以“我的职场我做主”为主题,进行毕业答辩设计,可谈谈对未来职业的设想、对角色转换的心理调整等等。
【设计意图】:虽说,职高学生的答辩水平和毕业设计略见一般,稍显稚嫩,但关键的是让学生有此职业规划意识,有机会更广泛地运用语文。有语文应用,有专业理论,有社会实践,有市场调查,从书本到实践,从微观到宏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时刻把握学生在活动之后的片刻感受,善于总结,集聚为更大的收获。
(五)五齐贤能
古人有成语云,“见贤思齐”。孔芳野,我校00级旅游专业,优秀毕业生,现工作于半岛旅行社,曾获宁波市优秀导游、象山金牌导游。邀请她来我班讲述她多年的从业经验,以便于学生借鉴。
【设计意图】:限于种种客观因素,间接经验也可以是无限的,它们可以填补直接经验的空白,拉近成功与人们的距离。邀请同校毕业学姐讲授知识,这种方式,更易于接受,有亲切感和实用价值,颇受学生欢迎。
(六)六聚众智
各组别取长补短、积累成文、成果展示,编写属于全班的成长手册《我的职场我速腾》,其中包含学生从中得出的体会感悟、应聘招数等,既能成为她们的成长记录,又可以成为她们的前进指向。这种经验心得的总结,远比从他人那获取的来得更深刻。
【设计意图】: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提供一切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组织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并且通过实践活动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变老师“教为主体”为学生“学为主体”。我相信,这才是我们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创新的初衷所在。
九、活动反思
正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才有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大刀阔斧的开展。要兼顾听说读写,容纳人文性、工具性、社会性和专业性,这对语文教师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我的这次活动,产生于所授学生的迫切需求之下,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从个人到小组再到全班集体,针对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积极性,在一个个“任务”驱动完成下,在一层层能动性得到提升下,学生就慢慢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她们的求知欲望,锻炼了文化和专业双重能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虽不能说成功,事实上学生对于即将面临的职场有了初步认识,对未来有了进一步规划,让她们更坚信只要有顽强的意志、良好的心态、韧性的干劲,职高生同样有着不寻常的灿烂,希望就在前方。
中职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地位、作用
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这节课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定教材工艺美术专业《色彩》一书中的第四章静物写生的第四节课。本课分为五个小节,观察思考——构图起稿——着色——深入刻画——调整完成,以及两个附带知识点。教材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实践性原则,每章节均采用基础知识,技能训练程序和表现方法要点“三段式”结构,本节课就是这一结构的中间环节“技能训练程序”。并将结构造型,色彩表现方法相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展开训练,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坚持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思想为指导,注重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色彩》教材也要求:“以培养对色彩敏锐的感受能力,了解色彩绘画的基础原理,基础知识及基础技法,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学会运用色彩规律和使用色彩语言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结合工艺美术专业的特点,参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德育目标:提高学生对各种物象色彩表现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激发学生更加热爱本专业。
知识目标:掌握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并加以运用。
技能目标:通过静物写生作画的方法、步骤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
情感目标:在写生过程中,培养学生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学习品格。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运用的重要性,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深入刻画阶段的主要任务——培养色彩的观察力与表现力。
根据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在美术创作活动中的复杂性,把难点确定为:调整完成阶段的主要任务——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和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提问法、任务驱动法和创设情景法等教学方法。
依据静物写生知识运用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绘画水平,围绕上述的重、难点,我主要采用“案例分析——引导——示范”的三步骤方法,充分利用教具,以实例为主线,不断采用赏、析结合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联系所学色彩知识,在实例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强烈的求知欲,使整节课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配合中完成,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展示法:主要是指优秀作品的展示
2、实践法:要应用在课堂上静物写生作画步骤的训练上。
三、说学法
对于学生来说,静物写生方法与步骤的准确性和运用是学生较难把握的,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是一件很难的事。因此,本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真正起到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的赏析活动中,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准备采用以下学法:
1、“提问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这也是学法中最重要的部分。
2、“尝试操作法”增强互动性,掌握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的实际运用。
3、“学中练、练中学”使学生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4、“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然后提出难点、疑点,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色彩课的特点,本节课由回顾复习、导入新课、授新课、课间巡回辅导、小结五个环节组成。
1、回顾复习:在教授新课之前,将第二章中的知识要点,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回顾色彩理论。(设计意图: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为新课的开启奠定基础,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导入新课:展示法国著名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塞尚的静物作品以及历年优秀的学生习作。(设计意图:通过佳作的赏析,启发学生追寻大师的足迹,不断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对于艺术创作的积极性。)
3、授新课:传授新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以“陶罐、水果及衬布等”为组合的简单静物为例,讲解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1)观察思考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对象。给学生展示已经摆放好的静物组,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对象。让学生讨论自己对于这组静物的直观感受即第一印象。讨论过后,教师进行总结,使用创设静物情景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在绘画教学中使学生产生美的情感,当学生在面对一组静物时,首先引导他们产生情感,将静物画同其他艺术形式作比较联系,特别是同影视艺术的类比:主体的花瓶陶罐如同影视中的主要角色,杯盘蔬果则是次要角色,衬布则是社会背景生活环境,在他们之间的位置空间关系上有聚有散,有前有后,在光色交织中正演绎着或美丽动人,或忧伤惆怅,或豪迈激越的故事……通过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假想情景中,体会静物的生命力。开始由被动的描摹转向融入自我对静物深切情感的自动表现。(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与思考,使学生们做到“成竹在胸”。培养学生分析物体的比例关系、形体结构、主次关系、总体色调。并且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使学生对于绘画作品情感的融入有新的体会与感知。)
2)构图起稿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起稿。依据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作画原则,
运用几何形体归纳法,将复杂的静物形体结构进行概括。教授学生起稿的方法。(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会辅助线的使用,整体观察,整体作画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对物体的结构,透视,比例关系观察的能力,掌握造型表现能力。)
3)着色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色彩基调。训练学生大胆的铺色,眼观全局,
迅速,果断地表现大的色彩关系。培养学生整体观察静物,这也是整个写生过程的关键。遵循写生的技法原则:先湿后干,先深后浅,先报后厚的次序。从物体的暗部开始刻画,在过渡到中间色,找准冷暖关系。(设计意图:通过着色阶段,使学生掌握色彩关系的对比协调,按次序作画以及把握整体感觉。)
4)深入刻画这一阶段是整个写生过程的重点所在。主要任务是形色结合,在抓住重点的局部深入刻画。培养学生深入具体,看到细微形体关系及细微色变化的能力。以塑造物体的真实感效果为中心,引导学生遵循先主后次,先近后远,从实到虚,逐步深入的顺序。重点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空间关系,质地感觉,冷暖关系,主次关系。这一阶段要有重点,不可面面俱到平均对待,要善于保留在大关系阶段可取之处,不要做大的全局性的改动。(设计意图:在写生过程中注重表现色彩的本色,注重颜色的把握,培养学生整体观察的能力和整体表现能力。)
5)调整完成这一阶段是整个作画过程的难点所在。主要任务是回到客观形象上来,恢复到第一印象的新鲜感,认真分析,提出问题,调整修改。将作业放到静物一旁,退到一定距离,整体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如黑白灰关系,虚实关系,冷暖关系,前后关系是否到位。在作业中逐一寻求答案,根据问题,多观察,多比较,多分析,多思考,找准主要问题,找到解决方法。调整,要从整体出发,抓住整体,将调整的过程变为充实整体的过程,使画面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设计意图:在调整过程中,培养学生把握整体与局部关系的能力。)
4、作业练习
写生一组静物,掌握和应用本课的方法与步骤,要求学生以色彩表现分析为主,在8开水粉纸上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由于学生理解及掌握静物的方法步骤的知识层次不同和素质参差不齐,所以在辅导中,可以要求基础好的同学完成作业后,进行专项临摹的拓展练习。根据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会出现的情况及时辅导。(设计意图:在练习中,使学生能够将写生的步骤,方法技巧等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达到训练的目的。)
5、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对学生作业简单评述。
中职说课稿4
一、指导思想
“健康第一”,以发展学生为本,根据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健美操,注重营造体育情感环境,保障学生注意力集中,有兴趣。使学生在动感的音乐、健美的动作组合中体验锻炼的乐趣,感受同学的互相合作,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新合作精神。激发其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身体全面和谐发展,为“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思想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通过健美操的四种基本步伐学习为主要内容,充分挖掘体育运动中的健美,审美内涵,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逐步形成学生优美的身体姿态和良好的气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增强体育创新意识,发展协调能力,提高节奏感,培养合作精神。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中专二年级的学生。学生正处于心理的转变时期,是个性发展的转折点。学生对健身健美的热爱,在此成长期间,男生素质力量增加,女生形体姿态塑造都为最佳时期。健美操可以调动学生健身的积极性,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自信心,放松心情,缓减压力。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知道并能说出四种基本步伐的名称,并知道健美操成套动作组合是由基本步伐组成。
2、技能目标:90%—100%的学生能参与基本步伐的学习,80%的学生可以跟随音乐节奏完成基本步伐的变换,并且动作到位,协调优美。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相互合作的意识,锻炼学生的灵活性、协调性、节奏感,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并体验成功乐趣,愉悦身心。
五、教学内容教学对象
教学内容:健美操的四种基本步伐(一字步,V字步,并步,交叉步)
教学对象:中专二年级学生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音乐与动作的协调。
教学难点:动作的规范性。统一性以及学生协调能力的培养
七、教学方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1、讲解示范法;2、语言提示法;3、递加循环法。
学练方法:1、自主性学习;2、合作性学习;3、探究性学习。
八、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教学
步骤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开始部分
2分钟
常规导入: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服饰要求、安排好见习生、简述课的内容和要求。
1、仔细清点人数
2、讲解本节课学习内容及要求
1、集合:快、静、齐
2、明确学习内容。
适时明确提出本节课内容,形成对新知应用的初步创建。
准备部分
热身:1、放音乐指导学生热身慢跑,要求动作舒展
2、徒手操:头部运动—肩部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踢腿运动—弓步运动—关节绕环,要求全身关节活动全面动作协调
3、韧带的拉伸
1、教师播放音乐
2、口令
3、展示一段健美操
1、自觉慢跑
2、认真做准备活动
3、认真观察教师的展示
。
1、避免在运动过程中受伤
2、教师展示一段健美操,从学生的感官入手,激发学习兴趣,然后师生一起做热身练习,为健美操上课做铺垫。
基本部分
健美操的四种基本步伐:
1、一字步,
2、V字步,
3、并步
4、交叉步)
1、教学步骤
在一个8拍健美操音乐下,跟随节奏
教师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
2教师带操,利用语言手势进行教学提示:做什么?(吸腿、踏步)向什么方向做(向左走或者向右)怎样做(双臂夹紧水平上举至耳朵两侧)什么时候做(4、3、2、走)激励的语言(坚持、加油、很棒)
3、巡回指导并纠正错误
4、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给予评价
1、学生根据节拍,原地屈膝弹动
2、学习四种健美操基本步伐
3、在练习步伐时,要求学生双手叉腰或者手臂自然摆动
4、分组练习对比纠错
5、成果展示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学生是课堂主题,教师起引导作用
2、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学习。
目的:让学生从小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结束部分
在柔美的旋律中,进行放松练习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对本节课进行总结。鼓励学生、肯定学生。
1、交流讨
论自主进行小结
让学生自己找到自己的优缺点,将在以后的课堂中进行扬长避短
预计课效果
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参与各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感情融洽。平均心率为110~120次每分钟,练习密度45%~55%
中职说课稿5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林海音的《豆腐颂》。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说说这篇课文的教学。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程序五、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豆腐颂》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的第五篇课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的教学总目标是引导学生掌握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并用心体会作者通过文本所抒发的情感。这个单元的散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且都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豆腐颂》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本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形神兼备,文辞清丽朴实,作者把豆腐和中华民族历史久远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起来,赋予豆腐丰富的人文内涵,表达了深厚浓郁的民族情感。散文的形散神不散和托物言志的特点在这篇课文中尤为突出。因此学习这篇课文,既是对前几篇散文学习效果的检测,又是对欣赏散文基本方法的归纳总结。
(二)教学目标定位
20xx年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学习《豆腐颂》这篇课文,不只是要求学生把握文本中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体会作者通过这些内容所抒发的情感,真正理解豆腐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并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修养。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及本文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林海音(2)了解豆腐特性及其文化内涵
2.能力目标
(1)通过交流并讨论自学成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情感目标
(1)启迪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具备宽厚柔软的豆腐修养
(2)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
(三)教学重点的确立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能自主找到散落课文各处的“形”,但对于“神”的把握有难度,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引导学生明确作者通过豆腐所颂扬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难点的突破
中职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本课的教学难点为启迪学生结合专业特点从文本中获得关于成人成才的启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在将来的职业活动中必须的道德精神品质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说教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构的过程”。因此本课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将文本交给学生充分解读,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为此,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学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法、朗读探究法,交流讨论法、多媒体教学辅助法。
三、说学法
在说学法之前,我先说一下学情。
我的教学对象是一所农村职校中职机电专业高二年级的学生,就本单元而言,学生已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故都的秋》、《富春江上》、《感悟珍珠港》、《废墟》这四篇散文,已基本掌握散文阅读的方法,学生一般能说出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但鉴赏散文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这篇课文不难理解,学生通过自读能找出课文具体选了哪些内容作为题材,并能够结合课文一些语句进行赏析,但学生抓表层容易,知本质难,他们所找出的课文选取的题材较零碎,以及这些题材在课文中起何作用学生不能把握。我所教班级不少学生求知欲和表现欲都较强,能发表个人观点的学生也占大多数。
根据本课自读课文的特性及学生特点,特确立如下学习方法:
1.自读法
设计依据: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这篇课文是自读课文,故设计导学卡引导学生自学。
2.诵读法
设计依据:诵读是鉴赏散文绝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诵读感知内容,品味语言,能更好地体会作者通过颂扬豆腐所抒发的情感。
3.赏析法(圈划批注法)
学生就自己感兴趣内容进行赏析,写出自己独到的理解感悟,为课堂上交流做准备
4.质疑法
在学习过程中质疑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5.讨论法
设计依据:讨论对于提高思辨能力,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有重要作用,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让教法学法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确定了教授本课的整体思路:课前结合导学卡进行自学、课上学生交流讨论自学成果、教师归纳总结本文形散神不散及托物言志的特点、学生质疑师生互动、拓展延伸谈启示、布置作业。课时安排为一课时,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为了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很好地自学,我设计了导学卡引导学生自学。此设计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1)从学生主动建构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网上搜索等方法搜集作者林海音的相关信息,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知人论世,为学生能更好理解课文主旨服务。
(2)大纲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和领会,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赏析,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和感悟。所以导学卡上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运用圈划批注的方法,把自己认为精彩的词句划出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评价,这也是为课上交流做准备。
在学生已结合导学卡充分自学的前提下,课堂教学包括“直接导入”、“交流讨论”、“归纳总结”、“质疑互动”、“拓展延伸”五大环节。
(一)直接导入(1分钟)
由我们学校校训直接导入——先成人,后成才。
设计依据:这样导入有助于引发学生思考这篇课文与成人成才之间的联系,学生带着悬念走进课堂,为实现本课的有效教学提供保障。
(二)师生互动,交流讨论自学成果(23分钟)
1.首先请学生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在学生概括之后老师用幻灯展示全部的内容要点。
设计依据:这样设计让学生意识到分析课文首先要走进文本,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2.请学生上讲台交流文本阅读中感兴趣的内容,并谈谈自己的理解、体验和感悟。在交流的过程中,如有异议,可当堂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点拨,发动同学讨论。
设计依据:中职语文教学要在实用性教学内容上花大力气,把学生的表达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上讲台进行交流,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这种形式锻炼了学生当众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
在学生就自己赏析的内容上讲台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也适当地予以评价。
比如当有同学讲到豆腐做法时,肯定制作工艺的一丝不苟、严谨
比如有同学讲到豆腐是贫苦老实和勤劳的象征时,肯定为人要勤劳、认真刻苦
比如有同学提到麻婆豆腐故事中人与人之间的诚挚的情谊,肯定做生意要有情有义,这样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得到别人的帮助
比如有同学提到豆腐吸收众长,集美味于一身,自成一格,肯定为人也要取长补短,要有自己的个性
当有同学提到作家子敏的话时,要求学生集体朗读,肯定为人要宽厚、宽
(三)学生上讲台交流结束后,老师进行总的点评,并借学生所说内容来揭示这篇散文的主旨。(2分钟)
作者写豆腐颂,不仅颂扬了豆腐的容易搭配、物美价廉、营养均衡、历史悠久,更重要的是借豆腐颂扬了勤劳、朴实、宽厚的品质。在散文当中,这也是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即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至此,散文的形散神不散及托物言志的特点也水到渠成地被揭示出来。
(四)质疑互动、讨论(5分钟)
在学生上讲台交流完自学成果以及归纳出出本文的主旨以后,安排质疑环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设计依据:学贵有疑,借助质疑这个平台,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后得到解决,将课堂自主学习推向高潮,也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充分解读文本,才能发现问题,只有共同解决了问题,才能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快乐和成就感。
(五)拓展延伸谈启示(8分钟)
作为一个准社会人、准职业人,你从这篇课文当中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课文内容从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为人处世三方面来谈谈。)
比如:要博采众长,自成一格;要勤劳致富;要爱岗敬业;要诚心待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要有所创新;从底层做起,有一技之长,实现职校生的自我价值等。
设计依据:职教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为所用并与将来的岗位衔接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而应更多地结合学生的专业,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发展而服务。比如麻婆姑嫂生活在社会底层,在受生活打击后靠自己的勤劳智慧创立了“麻婆豆腐”这一品牌。再如能持之以恒三更就起来磨豆腐的群体身上具有着吃苦耐劳的品质等。林海音眼中的豆腐修养为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的成人成才提供了很多启示。
(六)板书设计
豆腐颂
林海音
特点(表)品质(里)先成人,后成人
容易搭配博采众长一技在手,终身不愁
营养均衡清正廉洁
物美价廉勤劳朴实
历史悠久宽厚平和
托物言志
形散神不散
板书设计的呈现,是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概念,目标明确,结构完整,主旨清晰。
中职说课稿6
一、说学生
我所教班级是中职一年级服装展示与礼仪专业学生。所在班级的学生和当前中职生的情况一致,同学们厌学情绪严重,基础薄弱,对德育说教有着抵触情绪,给教学带来极大难度。但是,同学们正处在风华正茂的青少年时期,热爱生活,乐于竞争,对新颖独特的事物有兴趣,教学上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说教材
我校采用的教材是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用书《生活经济与就业创业》,所讲章节是《模块十——成功就业》的第二话题《自我推销》。本章节内容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在教材的开篇语《致同学和老师》建议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取小组制、合作制;在教学方式方法上,通过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和模拟实践、角色扮演、思维训练等方法,引导同学们提出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知行的统一;在学习评价上,注重过程评价。
三、说教学理念
1、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2、人们学习的方式决定了你的教育方式……教导乃是诱导,诱导人们学习。——霍华·韩君时(Howard G.Hendricks)
3、阅读的信息,我们能记住10%;听到的信息,我们能记住15%;但所亲身经历过的事,我们却能记住80%以上
4、德育只有适应职校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做到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在内容、形式、手段等方面必须注重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必须有特色、有创新,才能让学生感到愉快……能让学生感到亲切、可信、有用、愉快的德育,才是贴近中职生的德育,才是快乐的德育。——蒋乃平
四、说教学设计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理念,本人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二次开发,受公务员选拔中经常采用的“无领导小组讨论”启发,力图将群体面试引入德育教学,将本班学生分成四组,共同完成高空抛蛋小游戏项目,完成游戏后,在教室的引导和启发下,思考和讨论一系列问题,从而完成理念的提升和心灵的撞击。
五、说教学目的
1、帮助学生了解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含义,特点。
2、通过高空抛蛋游戏体验参加集体面试的策略和技巧。
3、通过高空抛蛋游戏,提高学生的竞争与协作能力、体验感悟能力和关注细节的职业素养。
六、说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在于通过游戏帮助学生提高细节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难点在于高空抛蛋游戏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分享与理念提升,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七、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分成课前准备、组织教学、项目布置、项目体验、感悟提升、课堂总结等几个阶段。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包括物质准备、环境准备和分组准备。
物质准备:准备鸡蛋3枚、绿健奶吸管6包、透明胶带3卷、剪刀3把、2米高标杆1副、计时秒表1块、DV数码1台
环境准备:将教室布置成小组合作学习的环境
分组准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是游戏组一、游戏组二、游戏组三和观察考核组。
2、组织教学
通过一个热身游戏——捉手指,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用时大约3分钟。
3、项目布置
在规定的20分钟内,每组利用吸管2包、剪刀1把、透明胶带1卷,将鸡蛋保护起来,从2米高的空中抛下。评判规则:鸡蛋完好者获胜;鸡蛋完好的同样情况下,使用吸管少者获胜。用时大约2分钟。
4、项目体验
教师宣布游戏开始,提醒观察考核组注意观察三组游戏中的参与细节,观察记录游戏中的不良表现。教师使用DV记录学生活动的细节。游戏结束,三组同学选派代表开始抛蛋,宣布游戏结果。用时大约25分钟。
5、感悟提升
= 1 * GB2 ⑴学生讨论本组获胜或失败的原因,分享游戏乐趣;
= 2 * GB2 ⑵引导学生关注游戏结果到关注游戏活动中的细节,游戏不是教学目的而是手段,目的在于活动后的反思;
= 3 * GB2 ⑶通过介绍20xx年10月17日《徐州日报》第六版《无视垃圾的公务员之考》,引入无领导小组讨论和群体面试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假如高空抛蛋游戏就是一次群体面试,回顾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评判自己能否在本次选拔中胜出;
= 4 * GB2 ⑷观察考核组对游戏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 5 * GB2 ⑸教师对学生游戏活动情况进行点评
感悟提升阶段用时大约13分钟。
6、课堂总结
引入团队合作中角色分配概念,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宣布教学结束。用时大约2分钟。
中职说课稿7
我说课的题目是上海教育出版社中职教材试用本数学第二册,第四章第一节《圆的标准方程》,说课内容分成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四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解析几何是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把几何问题用代数方法解决的学科。圆是同学们已经熟悉的几何图形,有许多几何性质,这些性质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圆也是体现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素材。推导圆的标准方程需要在直线的学习基础上进行,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从直线引入。同时和今后的直线与圆等课程有重要联系。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的关键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结合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从以下三个角度制定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目标:经历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学会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求法;能根据圆心、半径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能力目标:体会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理解数形结合思想。
情感目标: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
①重点: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方法,
②难点:圆的标准方程的应用。
二、教学方法分析
在教法上,主要采用研究性和启发式教学法。以启发、引导为主,采用提问启发的形式,逐步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结合圆的定义自己推导圆的标准方程。
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主动地去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例题安排由易至难,采用变式题形式,形变神不便,层层递进,深入分析。在应用问题的安排上,启发讨论的同时,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学法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金融一年级,学生已具备了直线的相关知识。学生的基本运算过关,可是主动思考问题能力较薄弱。因此本堂课我主要运用引导、启发、情感暗示等隐性形式来影响学生,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去想、去做,给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这不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以提高,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四、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问题一:直线学习过程中已经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体会用代数法研究几何问题,圆如何用代数法研究?
问题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蕴含圆方程的实例,比如赵州桥,它的圆方程是什么样的?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得到答案。
通过提出这两个问题,打开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为知识的创新做好了准备;同时打下铺垫,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实例蕴含着圆方程,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从而使教材与学生之间建立相互包容、相互激发的关系。让学生既认识了生活中的数学,又大胆而自然地提出猜想。
2、探索实践,推导方程。
让学生观察几何画板画圆的过程,抽象得出圆的定义。让学生总结出圆的定义并结合两点间的距离公式,逐步推导出圆的标准方程。
圆心是C(a,b),半径是r,求圆的.标准方程:
注:当圆心在原点时,圆的标准方程为:
3、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复习:点P与圆:的位置关系(由点与圆心C(a,b)的距离判定)
(1)点P在圆内,则|PC|<r
(2)点P在圆上,则|PC|=r
(3)点P在圆外,则|PC|>r
设计意图:从基本入手,熟悉圆的标准方程,以及点与圆位置关系等基本性质。
穿插课堂练习,反复巩固新知。
1.口答下列各圆的标准方程
(1)圆心在(8,-3),半径为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圆心在(0, 2),半径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圆心在原点,半径为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方程是否表示圆,如果是,写出圆心坐标和半径,并判断原点
(0,0)与圆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第一题是直接给出圆心坐标和半径求圆的标准方程,第二题是给出圆的标准方程求圆心坐标和半径,这两题比较简单,可以安排学生口答完成,目的是先让学生熟练掌握圆心坐标、半径与圆的标准方程之间的关系,为后面探究圆的切线问题作准备。
设计意图:3道变式例题,形变神不变。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自己体会出本堂课的重点求圆标准方程的关键条件。
例3如图为著称于世的赵州桥的示意图,圆拱跨径AB(桥孔宽)为37.0m,拱高OP=7.2m,如以AB为x轴,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求赵州桥圆拱所在的圆的方程。
设计意图:与情境引入时相呼应,联系到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圆方程的应用。同时赵州桥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课堂小结,回味无穷。
(1)圆心为C(a,b),半径为r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2)当圆心在原点时,圆的标准方程为:
(3)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回家作业,课后巩固。
练习册P7.习题7.3(1)/1、2、3、4
6、课后思考,扩展延伸。
1.把圆的标准方程展开后是什么形式?
2.方程:
7、板书设计
中职说课稿8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徐雅琴主编的《中职职业教育服装类专业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服装结构制图》第四版中的第八章西服结构制图中的第一节女西服制图中的领子及它的变化款。本次课包括5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说板书。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一件西服主要由衣片,袖子,口袋和领子组成,因此领子在西服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领子只限于一种,那就很单调,所以我们肯定要学会领子的拓展。
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掌握西服翻领的绘制方法,并且要会去拓展各种各样领子的画法。
(2)过程与方法:先跟着老师画女西服翻领的画法,小组讨论青果领的画法,每组派一名同学上黑板上画图,最后点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服装行业,学会变通,为世界的服装行业做出自己小小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1、领子中用到的一些公式
2、领子的拓展
3、结构线的处理
说教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因此本节课以学生动手为主,培养同学们团队合作的意识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实践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看看教室里的教师们和同学们,他们的领子都一样吗?有没有翻领的,有哪些领型
学生观察,讨论
学生:不一样……. 青果领
那么我们首先先来学习女西服的翻领的结构制图
二、画图
根据给出的步骤,小组讨论
学生画一步h0=3领底,h=4翻领
(1)标准领口圆设领底高位h0,取0.8h。有领肩点量进,取前领宽大减0.8h。为半径做标准领口圆
(2)驳口线通过叠门与领圆弧线的交点与标准领口圆做切线
(3)领驳平直线按0.9h。做驳口线的平行线
(4)衣领松斜度定位
(5)后领窝弧长在领底斜线上取后领窝弧长
(6)前领窝弧线与领圈线相连,花顺领底弧线
(7)领宽线取领底高h0加翻领高h的宽度与领底弧线作垂直。
(8)在驳口线上和在串口线上找线段使其8cm
(9)加深
三、学生以小组讨论其他领子的画法(青果领)
1、根据前面讲的来分析
(1)都属于翻领
(2)变化的只有驳头
2、每一小组派人上来画图
3、小组派人上来修改
4、教师讲解,并在进行拓展
三、教师总结
同学们虽然在大千世界里,我们的服装款式千变万化,领子也无一不在变化,但是我们制图的方法基本上一致,就是在基本的款式上加以变化,公式基本上不变。
四、板书
翻领的变化款式
一、 翻领的种类。
翻驳领青果领
二、 翻领的制图
H=4 H0=3
图和公式
三、 青果领的制图
谢谢大家
中职说课稿9
大家好!为了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也为了让我的学生能更好的对面具文化产生兴趣,所以我将本堂课的课题命名为——《原始灿烂的巫傩文化——安顺地戏面具》,接下来我分别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五个方面谈谈我对此次教学的感受。
★一、说说教材:
(教材的作用与处理)
本课选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工美专业国家规划教材《图案》第二版,说课的内容是选自本书第三章第四节——安顺地戏面具,通过本课地学习,让学生在已经了解了前面中国民间剪纸图案、印染图案和刺绣图案的基础上,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民间图案的寓意、特点和规律。我所教的对象是中专二年级电脑美术11(4)班的学生,在情感态度上:他们思维活跃,善于表现,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在技能水平上:他们已有一定的素描和色彩基础,掌握了图案的一些基本知识;在专业要求上:通过学习中国民间图案的知识,为以后的图案创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鉴于以上的学情和实际课堂的教学需要,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构和处理:把知识与技能相结合,体现职业教育“做中学,学中做”的精神理念。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
根据《图案》课的课标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了解安顺地戏的文化背景;
②了解安顺地戏面具的种类;
③了解安顺地戏面具的造型特征。
④了解安顺地戏面具的色彩及其表现
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
②提高学生的图案绘制能力;
③提高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
情感目标:①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图案的热爱,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审美情操。
(二)重难点的设置:
由于学生对安顺地戏面具的色彩寓意和图案造型特点比较陌生,所以我把安顺地戏面具的造型特征及色彩表现定为本堂课的重点。在面具图案的设计中,引导学生通过图案的形式美,将具象与抽象图形相结合,配合色彩表现,大胆进行安顺地戏面具的模仿与创作练习。至于难点,因为学生很难放手设计,所以我将其定为本堂课的难点。
★二、说说教法:
首先播放视频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兴趣;紧接着通过问题的设置对安顺地戏文化进行探究,学生通过思考,落实本堂课知识重点;结合实例赏析,让学生对安顺地戏面具有更为直观的认识;最后通过任务实践操作——设计安顺地戏面具,突破本堂课的知识难点。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30分钟内完成从空白面具到安顺地戏面具这样的一个设计制作,把这个设计一直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对中国民间图案在认知上、意识上和情感上有一个更好的提升。也进一步体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职业教育特色。
★三、说说学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体验、思考、讨论、实践,逐步领悟本课的教学内容,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图案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我将实践操作分为两步完成,给予点评和鼓励。
★四、说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来着重介绍一下教学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课前准备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这堂课和学好这堂课的重要保障,首先,准备好课件,教具和多媒体设备。学生准备好卡纸、颜料等学具。
(二)课堂教学过程: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更好的使学生对本课产生兴趣,更快的融入到教学情境中。
1 、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4分钟),我没有先告诉学生什么是安顺地戏面具,而首先播放一段视频,直观展示一个女孩对安顺地戏的热爱,然后通过提问题,让学生们对安顺地戏文化产生兴趣,为新课的讲授作铺垫。
在这一环节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切合知识点的情景,让他们去体验观察,对本课的内容产生学习兴趣。
然后,通过探究、演示、讲解,使学生了解安顺地戏面具的文化背景、熟悉安顺地戏面具的种类以及认识安顺地戏面具的造型特征。
2 、设计实践
为了更好地落实本课的教学重点,更好地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我把绘制脸谱的这一总项目拆分成两个子项目来完成,
练习一:从空白面具到绘制面具的图案造型(约12分钟)
通过观看前面的面具图片,教师提出问题:安顺地戏面具的造型有什么样的特点和象征意义呢?不同的造型又代表什么样的人物呢?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安顺地戏造型这一知识重点。比如:主将配有“耳翅”,头盔装饰精彩龙纹;天上下凡的星宿人物,头盔装饰白虎纹,等等。在了解了这个知识点后,我紧接着抛出练习任务:如果让你们把空白面具设计成安顺地戏面具,你们会怎么做?首先从哪里开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然后动手实践,最终完成安顺地戏面具的图案造型绘制。
练习二:为安顺地戏面具的图案稿上色(约16分钟)
通过对安顺地戏面具的色彩及其表现的讲解,于是我又提出问题:安顺地戏面具仅仅有图案还是远远不够的,没有色彩的配合很难表现人物的角色和身份特征。从而得出第二个知识重点——安顺地戏面具的色彩表现:1 、红色2 、白色3 、蓝绿等冷色等等。通过课件,给学生直观展示安顺地戏面具的色彩的魅力。
在练习一中通过问题探究、实践操作落实本课重点;在子项目二中引导学生进一步创作,突破本课难点;学生则通过两个练习的实践操作,既提高了他们的图案绘制能力和色彩搭配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3 、作品展示和评价(5分钟)
在课堂成果展示和评价阶段,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评与互评,让每位学生参与其中,让整个课堂“动起来、活起来、笑起来”,从而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愉悦的环境中达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让学生体会到了文化的魅力与设计的快乐!
4 、课堂总结拓展(2分钟)
结合实际谈谈安顺地戏面具及其文化的影响力和社会价值,进一步学习除安顺地戏面具外的其他中国民间戏面具与戏脸谱。把课堂内容跟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图案艺术的热爱。
5 、作业布置(1分钟)
设计制作2个安顺地戏面具
(三)板书设计:
我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好知识要点,采用了内容式板书,条理分明。
原始灿烂的巫傩文化——安顺地戏面具
一、安顺地戏面具的文化背景二、安顺地戏面具的种类文将、武将、老将、少将、女将,称“五色相”
3 、安顺地戏面具的造型特征武将、女将、少将、主将...
四、安顺地戏面具的色彩及其表现——红色、白色、蓝色、绿色等冷色
★五、最后我来说一下教学反思:
1 、在这堂课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渗透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让学生自主探究、大胆设计,使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2 、因为本课为校内公开课,在课后,我也和同事和学生进行了交流沟通,在练习环节,有一半以上的同学能大胆设计,达到了预期目标,也有一些同学没能突破大胆设计这一难点,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分层次教学。
3 、经过这堂课的教学,我也在思考几个问题:实例赏析和回答问题时,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在动手操作时,有些基础较差的同学参与热情不高;如何更加有效地去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和积极性呢?这还是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去思考和探索。
中职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本课为中职幼教专业二年级上学期声乐课。《鼓浪屿之波》为声乐课的补充教材,对幼教二年的学生有较好的训练效果,歌曲在声乐训练上有很高的价值,并且歌曲的情感表现内容很符合中华民族、符合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统一的共同情感,也与国家加快“海西”发展的深刻战略背景相吻合。歌曲在情感教育上有很高的价值。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立
1、知识与技能:
学习并演唱歌曲《鼓浪屿之波》,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歌唱姿势、积极的歌唱状态、正确的呼吸方法、正确的咬字演唱歌曲。(本教学目标应当是声乐学习的基本目标,不管对于哪一首歌曲其要达到的要求都在于此。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加于强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歌曲的介绍、欣赏、分析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内容,通过声乐训练的一般步骤、方法学生能完整地、声情并茂地表达歌曲。(声乐教学不同于普通的歌曲教学,但中学音乐课中唱歌课的常用教学方法、一般的教学过程在集体声乐课教学中还是常常采用的,但终其一点所有方法的选用,教学过程的实施都是为了实现教学服务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能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体验歌曲抒发的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怀。(本教学目标的确立对于中职幼教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合适的,在类似于“近专业学习”的教学目标构建中应当把“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作为一个基础目标,通过学生自主的对歌曲结构段落、乐句、音乐表现要素的分析,来提高对作品情感的理解。提高对歌曲演唱情感的准确把握。)
三、说学情
《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曲作为中职幼教专业二年级上学期学习的曲目,在学生的学习能力上还是能胜任的。教学中重点要解决附点音符、落起节奏、大跳音程等音准节奏上的重难点,在声音控制上要注意气息的连贯、流畅做到有控制、不僵硬,在声音的统一上要做更多的要求,音色的统一、声音位置的统一、咬字吐字的统一,这几方面都是在教学中要强调的。另外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歌曲的演唱情感。
四、说教学资源与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鼓浪屿之波歌谱、学生课前预习教学内容。(钢琴是教学的基本教具,教学媒体则在于辅助揭示课题中一些相关联的信息,有助于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有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化,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发声训练(本环节为声乐训练的一般步骤,为歌曲的演唱打开喉咙,为声乐训练做好准备,练习曲的选择也跟歌曲教学中常出现的母音、旋律上的难点相适应。)
1、气息练习
2、发声练习
高位置头声区训练,母音训练。
(二)、歌曲《鼓浪屿之波》教学
1、导入,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内容。
鼓浪屿是厦门市的一个美丽小岛,素有“海上花园”之称,又因岛上的音乐氛围浓郁,培养了不少音乐家,因而又有“音乐之岛”的美誉。
2、了解歌曲,介绍《鼓浪屿之波》
作品的创作背景:1981年,词、曲作者一同去福建沿海深入生活。在鼓浪屿共登日光岩,极目远眺、遥想当年郑成功从这里领兵渡海,拼死战斗,终于赶走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回祖国怀抱。思及今日,台湾与大陆尚处于隔离状态,不禁思绪万千、感慨于怀,便共同写下了《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歌为心声,谁无故园之恋,谁无思乡之情,《鼓浪屿之波》唱出了海峡海峡两岸人民的心声,情真意切的表达了两岸同胞间的眷恋之情,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着祖国统一的热切情感。(通过作品介绍形成对歌曲的初步了解,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3、听赏歌曲,找出歌曲在音准、节奏上的难点。(通过学生的欣赏感受,分析歌曲在音准、节奏上的难点,为歌曲教学做好铺垫。)
4、视唱歌谱,学唱歌曲。(着重解决歌曲演唱中音准、节奏方面的问题,同时注意词、曲节奏上的对齐。)
5、按声乐演唱的要求处理歌曲演唱的咬字发音。(引导学生用准确的咬字,正确的发声完整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6、进一步分析歌曲、理解歌曲,为歌曲的演唱准备充分的情感解析。(从歌曲的曲式结构,音乐的表现内容,歌词的情感含义等方面进行解析,为歌曲演唱准备充分的情感铺垫。将歌曲的曲式放置于这一环节进行,目的是让学生在初步了解掌握歌曲之后能更好地分析歌曲的结构段落,掌握歌曲的曲式特点。)
7、请同学范唱。(了解个别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让全体同学感受独唱的快乐感受。)
8、音乐活动:歌声飘过台湾海峡。
(三)、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声乐课作业的布置主要在于让学生课后有练习的空间,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背歌词、背唱歌曲完整地表达歌曲。)
中职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本框《委婉地拒绝》是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第九个训练内容,是前两框教学内容的延伸。在前面两框《耐心地劝说》和《友好地协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与人交往的各种技巧和原则,以及这些技巧和原则对双方的感情和关系的积极影响和益处,从思想上唤醒了学生要把握与人交往的方法。本框是把前两框内容的理解进一步落实交往技巧的学习,是本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也是重难点所在,在三框内容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生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身体和心理都不成熟,他们的沟通能力较弱,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对他人的不合理请求往往会勉强答应,而不知道如何拒绝。有些比较内向的学生还会在答应别人的不合理请求之后,花一些不必要的精力来满足对方的请求,而搞得自己身心不愉悦,心理还对对方产生不满意的想法。许多学生都处在这样的困惑之中,他们都希望能够和同学处好关系,都不愿成为不想帮助其他人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困惑他们不知该如何应对,教师的正面引导和适时教育尤为重要。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对本教材的结构及内容分析,结合着本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认识到生活中各种不合理要求对自身的影响及其产生的消极作用,学会拒绝不合理要求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运用委婉拒绝别人的方法,逐步形成拒绝不合理要求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鼓起学生敢于拒绝别人的勇气和信心。
2、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激发学生自觉拒绝不合理要求。
3、培养学生追求轻松、愉快、和谐的中学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树立战胜不敢说不的勇气和信心。
2、学会拒绝不合理要求的方法。
难点:结合自身实际,学会委婉拒绝别人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先通过“看小品明事理,导入新课——认识不合理要求”、“再现下品,交流评议——直面不合理要求”、“故事启发、友情提醒——拒绝不合理要求”等环节教学,鼓足学生的勇气和信心,激发学生自觉拒绝不合理要求,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结合了他们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交流讨论,进一步明辨小品的实质,增强学生战胜不合理要求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在“自读归类,实地演总结”的环节教学,不仅加深了对本课知识的巩固,又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追求轻松、愉快、和谐的中学生活。
六、说教法
情景分析、小组合作、启发式教学
(一)从故事入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运用故事启发,小组合作模拟演示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理解判断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促进知与行的统一。
(二)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自读归类”环节。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中职说课稿12
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德育》第一册中《人生的道路充满矛盾》这一知识内容,它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共同构成第一册教材第六课第一节《正确面对人生》的内容。《正确面对人生》是从人生常见的矛盾出发,在对其进行辩证分析后,提出人生价值的真正含义,帮助学生实现观念上的适应。而《人生的道路充满矛盾》这一知识内容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非常重要,有利于学生把握人生真谛,正确看待世界、正确看待社会、正确看待人生,从而培养“终身”德育的能力。
一、主要内容:
阐述人生常见的矛盾:理想与现实、顺境与逆境、竞争与合作,在对其进行辩证分析之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念,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动力。
而现实是,我们有的学生,受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面对困难,消极悲观;看待问题,片面武断;不能正确处理人生的各种矛盾。但这个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强,有较强的事非辨别能力,只要社会和老师坚持以人为本,在教学实践中,最大程度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认识和实践的能力;在情感交流上,与学生保持尽可能近的距离,充分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在具体操作中,主动放权,重视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就能培育出一颗颗美的心灵,培养出一个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青年。
所以,我为本课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体验人生的各种矛盾,懂得如何正确理解和对待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己、自我教育的能力
2、培养价值判断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辨析和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确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2、引导学生感悟人生,树立思考人生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以上教学目标的确定,符合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人生的各种矛盾,理清理想与现实、顺境与逆境、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依据:这是因为竞争与合作是社会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两者在形式上是对立的,但在社会生活中却又是统一的。青少年看待问题容易走极端,往往认为竞争就排斥合作,合作就不能竞争,对于竞争中的合作,合作中的竞争缺乏认识。
为了达到上述教学习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的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方法:
讲授、游戏、提问、示范、案例、角色体验等
依据:主要目的是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并为他们创造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发掘、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和热情,切实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同时将感性的素材作理性升华、理性的话题作感性演译,便于学生吸收理解。
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六、学法指导:
1、阅读、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感受和体验知识产生过程
2、合作探究
3、思考感悟
七、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短篇展示、音乐欣赏、图片资料等)
依据:兴趣是最好的的老师,只有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让学生边看生动形象的投影画面呈现的教学内容,边听课、边思考,触景生情,不自觉地进入角色;同时增大了课堂容量,扩大了传播知识的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八、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活动:
1) 播放短篇《天赋潜能》并让学生记录下短片中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话;
2) 设问:“你一定也常常想发挥你曾经有过的这些优秀品质吧,但当人生的各种矛盾包围你的时候,你都坚持住了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人生的道路充满矛盾》,一起解决这些矛盾吧!”
2、多媒体展示:《天赋潜能》
3、学生活动:观看短片、感悟内涵
4、设计意图:
1) 视频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趣、兴趣,以趣促学;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为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提出开放性的话题,使学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间,激发学生思考感悟人生矛盾,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
5、课堂互动气氛:活跃、轻松、沉思、感慨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活动:播放轻音乐,指导学生品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多媒体展示:《秋日的私语》
3、学生活动: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4、设计意图:
本课是属于总结性的课程,部分内容在前边几课均有涉及。在这样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让学生通过阅读,调动其已有的知识经验,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求知欲,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
5、课堂互动气氛:轻松、安静
(三)合作探究,学习评价
1、教师活动:
1) 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1至3组分别想一想,“你知道的有哪些正确处理了人生各种矛盾的优秀事迹?”小组交流后与全班同学分享;
2) 第4组的同学结合书本知识点对前三个小组的发言进行归纳总结;
3) 老师在充分肯定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补充完善:
① 在“理想与现实”知识点上,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要从自己的职业兴趣出发来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让学生明确:在确立自己的理想时,不能脱离当前现实,要达到成功的彼岸,最重要的是把握每一天的现实生活,善于实现理想的人,总能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化解成一个个阶梯,通过努力,不断改变着现实。
② 在“顺境与逆境”知识点上,播放《真心英雄》进行音乐引导,同时教手语,使学生明白:顺境和逆境都有是人生常事,当我们身处顺境时,不骄傲、不沾沾自喜,要头脑清楚,谨慎而又勤奋地利用顺境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自己;当我们身处逆境时,不埋怨、不心灰意冷,坚强而又平和地对待逆境的磨炼,以卧薪尝胆的精神发展自己。
③ 在“竞争与合作”知识点上,通过让学生参加小游戏领悟内涵:竞争是前进的动力,我们不应该逃避,应勇敢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竞争,要公平、公正、讲风格讲道德地竞争。同时,学会合作是现代社会青年的基本素质,人只有生活在集体中,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完成自己的任务,实现自己的价值。
4)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使其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5) 请同学们想一想:当面对人生的各种矛盾时: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希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多媒体展示:《真心英雄》、小游戏规则、《资料》
3、学生活动:
1) 小组交流并展示,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
2) 积极参与手语和游戏活动;
3) 阅读资料,加深对人生各种矛盾的认识
4、设计意图:
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集思广益,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通过学生对同学发言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在生生、师生的相互评价中提高综合实践的能力,使评价真正发挥优势作用;
3) 通过创设多种活动,用感悟和体验的方式加强与学生情感方面的交流;
4) 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经常回头看的自醒习惯。
5、课堂互动气氛:感动、振作、热烈、反思
(四)拓展延伸,总结迁移
1、教师活动:
1) 带领学生自我承诺;
2) 布置作业:①收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名言警句;
②以下任选一词“理想、现实、顺境、逆境、竞争、合作”写一篇简短的感想;
3) 介绍好的书籍和优秀影视作品给学生阅读和欣赏;
4) 在《一千零一个愿望》优美的歌声中总结并结束本课
2、多媒体展示:《自我承诺》、《名言警句》、《书籍》、《一千零一个愿望》
3、学生活动:
1) 自我承诺:
我是我生命的责任者,我要对我的生命负责。我知道:一切的艰难、险阻、挫折和挑战,都只是成长的过程!我坚信,我一定做得到!我, , 要从这一刻起,发挥潜能、自我超越,坚持不懈、实现理想!
2) 课外收集名言警句;
3) 阅读课外书籍;
4、设计意图:
1) 一个铿锵有力的自我承诺,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情绪,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2) 通过作业,培养收集资料的意识和习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指导学生个体差异;
3) 使德育教育不只局限在课堂,而是有机地拓展到课外,实现了德育教育与学生学习生活的衔接,同时激发了学生从课外汲取知识的热情。
5、课堂互动气氛:热烈、振作
九、板书设计:
人生的道路充满矛盾
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去想办法让学生活跃起来,不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不去抓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落实,那么,即使这个教师知识丰富,口才出众,到头来,他所讲的也不过是瓢泼大雨一淋到了水泥地面上,水势不小,但终归只湿了地面,渗不下去——流跑了!
所以,在本课的设计中,以能力为本位,以知识为载体,以教师特有的感召、乐从、分享的心态设计和组织各种互动活泼的课堂活动,注重寓教于乐,营造互动的课堂气氛,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在自觉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开心、开眼、开窍,同时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了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中职说课稿13
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教育部规划教材《旅游概论》第六章旅游市场第一节旅游市场的概念。
(一)说教材
就第六章而言,这节内容主要解决后面章节遇到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不讲清楚什么是旅游市场,那么后面的知识就很难展开讲解,此外,这节内容处在与前面第四章、第五章内容存在承上启下的逻辑性联系,因此这节内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教学,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市场与旅游市场的形成,理解旅游市场的作用和掌握旅游市场的概念。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旅游市场的概念”为教学重点,主要是因为本节的主题就是旅游市场的概念以及概念内涵具有的抽象性;确定“旅游市场的作用”为教学难点,主要考虑到教学对象(学生)没有涉足旅游实践,对“旅游市场的作用”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本节内容用1课时进行教学。
(二)说教法
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主要采用讲授法、举例法、讨论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概念讲解运用讲授法能做到科学、正确;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可以使枯燥、抽象的理论内容形象化、直观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使用讲授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时穿插使用讨论法,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理论知识讲解需要举例说明才有说服力。
(三)说学法
对中职生来说,掌握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指导学生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学会在快速阅读中归纳论点;挖掘自身潜能,指导学生学会主动探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兴趣,指导学生学会概念分解学习法。通过学法指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积极性。
(四)说课堂教学秩序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显示黄金周期间(五一、十一、春节)客流图片,提问学生有没有外出旅游的经历,引出“假日旅游市场”导入新课。一、市场与旅游市场
略讲市场的概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显示各类市场的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市场”。讲市场的概念主要为讲旅游市场的概念作铺垫。
在讲授旅游市场的形成条件时,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采用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对旅游市场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展开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并用多媒体显示条件内容。
在讲授什么是旅游市场时,先提问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旅游市场的概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采用讲授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对“广义的旅游市场”,可以分解概念分层讲解,使用多媒体显示板书内容及内容图解,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论知识的现象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以上海人黄山四日游为例说明旅游市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强调客源市场就是狭义上讲的旅游市场。
对教材中关于旅游市场的特殊性,以桂林阳溯印象刘三姐、印象西湖为例说明。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并下划线以下这句话:无论是经过旅行社销售的旅游线路(包价旅游),还是各旅游地提供给散客旅游者的各种旅游消费资料,都主要是供观赏游乐的文化性,精神性消费资料,而不是提供直接消费的物质产品。
中职说课稿14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高中数学新课程《选修1-2》中第二章“推理与证明”的第一课。本章知识将通过生活实例和数学实例,介绍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含义,以及如何利用合情推理去猜测和发现一些新结论,探索和提供解决一些问题的思路和方向。数学发现的过程往往包括合情推理的成分,在人类发明、创造活动中,合情推理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合情推理常用的思维方法是归纳和类比。本节课将着重介绍归纳推理。本节课的内容属于数学思维方法的范畴,教科书的编写意图是把过去渗透在具体数学内容中的推理的思维方法,以集中的、显性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更加明确这些方法,并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意识的使用它们。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
2、能利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例让学生体会并认识归纳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2、让学生利用归纳推理去猜测和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有意识地利用归纳推理来解决问题,感受归纳推理具有猜测和发现结论、探索和提供思路的作用,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意识。根据本节教材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认知结构特点,确定上述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重点: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
难点:用归纳进行推理,作出猜想.由于学生的观察和归纳推理的能力有欠缺,在用归纳进行推理,作出猜想过程中会出现困难.
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08-14班为美术特色班。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归纳推理能力偏弱。但由于本课着重介绍思维方法,对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基础要求不高,因此学生接受起来会相对容易一些。
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
1、寻找规律时欠缺方法;
2、不能准确的用数学语言将发现的规律表述出来。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1、引言:当我们开始认识这个世界时,数学就和我们在一起了。那么,这些知识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呢?其实每一个数学知识的诞生,最初的发现大多是带有偶然性的,然后通过大胆的猜测,反复的推理与论证,最终才得到正确的结论。也就是说猜测、推理与证明是我们发现新知识,获得新结论的重要手段。
2、本章知识结构:
教法分析本科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并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学法分析由于本课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归纳推理的思维方法,在课上我将让学生经历自己思考—表述—纠错—再思考—归纳的过程,我在适当的时候做引导。
教学流程:
→ → → →
设计意图:
由于本课是本章的起始课,通过引言和本章知识结构图可让学生先对新的一章知识有个整体的了解。
3.哥德巴赫猜想:
师生活动:(学生活动)计算:3+3=6, 5+3=8, 5+5=10, 5+7=12, 7+7=14, 13+3=16, 11+7=18, 13+7=20,
观察6=3+3, 8=5+3, 10=5+5, 12=5+7, 14=7+7, 16=13+3, 18=11+7, 20=13+7, ……,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通过对上面几个等式的观察,你能的出什么结论?
猜测:任一偶数(除去2,它本身是一素数)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
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1742年哥德巴赫给欧拉写信提出这个,欧拉及以后的数学家无人能解,成为数学史上举世闻名的猜想。1973年,我国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充分大的偶数可表示为一个素数与至多两个素数乘积之和,数学上把它称为“1+2”。
设计意图:哥德巴赫猜想的提出过程是一个典型的运用归纳推理的过程,在这里我让学生充分的经历和感受此猜想的提出过程,可以让他们从中体会和提炼出归纳推理的含义。
另一方面,通过让学生经历数学家的思维过程,可以让他们体会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4.四色猜想:1852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的弗南西斯.格思里来到一家科研单位搞地图着色工作时,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每幅地图都可以用四种颜色着色,使得有共同边界的国家着上不同的颜色.”,四色猜想成了世界数学界关注的问题.1976年,美国数学家阿佩尔与哈肯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两台不同的电子计算机上,用1200个小时,作了100亿逻辑判断,完成证明.
二、探索新知:
1.教学概念:
由引例得出归纳推理的定义
①概念: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②归纳练习:
(i)由铜、铁、铝、金、银能导电,能归纳出什么结论?
(ii)由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内角和180度,能归纳出什么结论?
③讨论:
(i)统计学中,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然后用样本估计总体,是否属归纳推理?
(ii)归纳推理有何作用?(发现新事实,获得新结论,是做出科学发现的重要手段)
2.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例1、观察等式:1=12
1+3=4=22
1+3+5=9=32
1+3+5+7=16=42
1+3+5+7+9=25=52
由上述事实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师生活动:
问题:
1、加数的个数与和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加数具有什么特点?
3、观察右图,你能的出等式的几何意义吗?
猜想:
前n个连续正奇数的和等于n的平方,即1+3+ ... +(2n-1)=n2
动手练一练:练习1
1.观察图中○和△的个数,猜想第n个图形中○和△的个数。
2.试求第几个图中○和△的个数相等?
例2已知数列的第1项,且,试归纳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师生活动:分析思路:试值n=1,2,3,4 →猜想
引导学生反思:利用归纳推理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由特殊到一般。
设计意图:本例是让学生利用数列的一个一般结论—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通过观察,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本例归纳过程较简单,但学生可能对递推公式的用法及通项公式的定义不清楚,教师可在此处加以引导。
3.师生小结:
①归纳推理的要点: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
②典型例子:哥德巴赫猜想的提出;数列通项公式的归纳
③归纳推理的作用:具有猜测和发现结论、探索和提供思路的作用
④强调:归纳推理有猜想的成分,因此推理所得的结论未必正确,有待证明。
费马猜想:法国业余数学家之王—费马(1601-1665)在1640年通过对xxx的观察,发现其结果都是素数,于是提出猜想:对所有的自然数,任何形如的数都是素数.后来瑞士数学家欧拉,发现不是素数,推翻费马猜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合情推理的结论未必可靠,数学结论的正确性必须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加以证明才能得到确认。引导学生无论在学习和做事方面都要养成一个严谨的好习惯。
三、巩固练习:1.练习:教材P38 1、2题.
四、布置作业:教材P44习题A组1、2、3题.
中职说课稿15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父爱母爱亲情进行时》。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五个方面来向各位老师说课。
一、说教材
(一)、地位、作用和特点
《父爱母爱亲情进行时》选自俞国良教授主编的《心理健康》生活篇第十八课。
培养和造就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和身体素质外,心理素质也是至关重要。《心理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中创设的一门新课程,教师如何运用专业知识,利用每一个课时,指导和解决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是有效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本课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父母的爱,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二)、教学目标:
中职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独立性逐渐增强,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有自己的评价,但是心理的不成熟又导致他们看问题有失偏颇,从而引起了与父母交往中的许多问题。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父母,改善与父母的沟通的方法,帮助他们学会消除自己在亲子关系中的烦恼,将有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据此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身边同学事例启发学生体会父母的辛劳,知道父母也需要孩子的理解和关怀。
(2)、能力目标
通过自我剖析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析代沟产生的原因,进而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加强学生与父母的沟通意识,鼓励学生与父母主动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插入音乐、讨论会、写信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父母无微不至的爱,理解父母、热爱父母。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感受父母的爱,探索和父母相处之道,在生活中能理解父母、热爱父母。
难点: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指导学生努力减少与父母的矛盾和冲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二、说学情
我校的学生所学专业是煤电煤化工,在注重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加强心理与行为的辅导尤为重要。因为,这些孩子虽然经济条件差,但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仍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理解父母,不体谅父母生存的辛苦。同时,从小生活在偏僻的农村,心理比较自闭,羞于与人沟通,所以,本节课就针对这一现状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学习表达感情,学会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三、说教法
为了让我校的中职生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指导学生努力减少与父母的矛盾和冲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我在本堂课教学设计中特别注重以下两个方面问题:
(一)、寻找适合中职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
本人认为,《心理健康》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感到愉快、可信、亲切、有用,就要注重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一节成功的《心理健康》课,应该是一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在课堂上教师能与学生精神和脉搏一起欢跳,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或者“怦然心动”、“百感交集”,能帮助学生达到内心澄明、视野敞亮。为此,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运用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法等方法,重视学生的参与,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
例如:1、用《烛光里的妈妈》引课,给父母写信时配背景音乐《父亲》,课程结尾时共唱《感恩的心》,激发学生情感,体味人间真情。
2、针对我校学生和父母的主要矛盾是夜不归宿,乱花钱,不理解父母的关爱,不珍惜父母挣钱的艰辛,本课选取了这两个事件作为案例,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解决亲子矛盾。在表演中感受、加深自己对父母爱的理解。
(二)、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如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改变“重理论传授,轻学生体验”的教学方式,不单单让学生晓之以理,还要让学生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所以我特地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共鸣
新课教学:
1、提出问题讨论分析原因学生探索
2、案例探索表演解决问题
3、对比归纳得出结论
4、师生共情抒发情感
四、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心理健康》课不应是单纯地、直接地向学生说教灌输知识,而应采用活动型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参与、合作、感知、体验、分享等方式,促进学生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在课程中,活动只是一个载体,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并能在同伴之间相互反馈和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一)、我们的学生虽然经济条件差,但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仍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体谅父母生存的辛苦,所以用讨论分析的学习方法,让大家参与问题的活动中。如:A、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B、你知道自己的生日吗?C、当你接受父母的生日礼物时有谁说过爸妈感谢你,是你冒着生命危险带我到这个世界?D、你们家的月收入是多少?E、你的月开支是多少?体谅父母的给予,反省父母也是需要理解关爱的。此环节的安排就是让学生在参与这项活动中,体会父母的辛劳,知道父母也需要孩子的理解和关怀。
(二)、我校学生大多从小生活在偏僻的农村,心理比较自闭,羞于与人沟通,培养他们大胆主动的表达感情,把对父母的情感说出来,唱出来,演出来,喊出来,回家做出来(帮父母洗洗碗打盆洗脚水等)。此环节的安排就是强调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体验、探讨、分享等,学生在的体验和分享的基础上有所领悟并产生行动。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活动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参与、合作、感知、体验、分享等方式,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在同伴之间相互反馈和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一)、课题引入
教师创设音乐画面情景:播放《烛光里的妈妈》,激发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出课题《父爱母爱亲情进行时》
(二)、新课教学
1、学生听完歌曲,处于感动,回忆最幸福的一刻。设计问题,学生活动寻找亲子矛盾产生的原因,讨论交流应该关心父母,理解父母。
2、针对案例,引导学生参与表演活动,学习主动沟通的方法,解决亲子矛盾。讨论、交流沟通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放背景音乐《父亲》,师生共情,将对父母之爱用书信的方式写出来,师生互相交流,真正感受到:同学们的幸福是建立在父母的无私付出之上。并及时引导全体学生大声喊出对父母的爱!怀着激情,怀着感恩,师生共唱《感恩的心》。布置作业:请同学回家做出来:帮爸爸妈妈洗洗碗,做做饭等。
(三)、实施反馈
1、课堂反馈:体会和体谅父母的爱
2、课后反馈:在今后的生活中学着表达、学着沟通。
六、说教学反思
以下是我对《父爱母爱亲情进行时》这节课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以生活中亲子关系的小问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找出原因,讨论分析问题,演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几个环节中恰当插入歌曲《烛光里的妈妈》、《父亲》、《感恩的心》来深化本课主体——父爱母爱之亲情,渲染课堂爱的教育的气氛,最后师生共情,将课堂情感掀起高潮。课堂上围绕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巧设铺垫,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体验、感知并获得成长。
(一)、对教师自身教学状况的反思
1、本节课我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空洞的、单纯的说教,而是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我用现身说法,动情地回忆起我很遗憾的往事及我现在为人母的心情,让学生更易感受父母的爱,理解父母、热爱父母。在整堂课中,我很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述,用“我们”一词,而尽量不采用“你们”字眼,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真心和学生交流和沟通。
2、我感到教学设计最自豪的是,我特别注重学生课堂的参与、合作、感知、体验、分享等方式,把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很好地结合起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涨,学生在活动、体验、探讨、分享中,有所领悟并产生行动。
3、授课后我对这堂课教学效果感到满意。在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共鸣;师生共情,抒发情感等环节的铺垫,我感觉我与学生的精神和脉搏一起欢跳,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种“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或者“怦然心动”、“百感交集”的感觉。在愉悦、轻松的课堂环境中促进学生成长。
4、假如我的普通话讲得标准些,情绪渲染再浓郁些,效果会更好。
(二)、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许多学生都哭了,原因很复杂,有感动,有内疚,有悔恨,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呼唤了学生的爱心,让他们感悟到父爱母爱的伟大,感受到亲情的温馨。让他们从爱自己的父母亲开始,学会尊重父母亲和感激身边最亲近的人,懂得爱他人、爱社会是一种幸福。学会感恩,懂得爱与被爱。
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学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课虽结束了,课后需要反复抓、抓反复。
(三)、对课堂整体状况的反思
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情感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会实际生活中与父母沟通的能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加强活动和体验的培养。
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效果,本人认为这节课上成功了。
结束:各位领导,老师,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尊敬的专家、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是 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基础会计》。下面我将从六大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分析:一说教材,二说教学目标,三说教学重、难点,四说教法和学法,五说教学过程,六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基础会计》是河南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规划教材,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一章第一节:会计的概念、特点及职能。这节课的内容对今后所学课程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对内容的分析,结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会计含义、特征、本质及会计的职能主要内容;掌握会计的特征和会计的职能。
2、能力目标:通过对会计含义、特征、本质及会计的职能主要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会计有初步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会计含义、特征、本质及会计职能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会计的发展历史,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及以上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教材基础内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
重点:
1、掌握会计的概念、特点。
2、重点掌握会计基本职能。
四、说教法和学法
考虑到中职学生的现状,结合本课题的特点,我们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和案例分析的教法,运用体验式教学,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
本节课指导学生主要采取分析归纳的方法:同时,我们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运用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规律,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根据以上确定的内容,我再具体来谈一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
效的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采用案例导入:佤族人对债权债务的处理;讨论从会计的起源探讨会计的本质。
(二)讲授新课
根据本节教学目标的要求,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重点讲授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会计的概念、职能及会计的特征。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使乏味的知识兴趣化,结合案例分析对本节内容进行引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与积累,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同步练习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会计的概念、会计的职能、会计的特征,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会计的基础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布置作业:
这节课布置得作业内容是:牢固掌握会计概念、特征及会计职能。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是:纲要式。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