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的轨迹
《历史的轨迹》读后感
我前几天看完了《历史的轨迹》这一本书。这本书讲述了新中国建立年来,历经的苦寒和风霜。这就像那梅花呀,在风欺雪压面前,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 肯低头折节。该书正确的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国情,他代表了中国阶级力量最强大 的利益。中国,一个曾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一个曾被列强侵略的国家,一 个曾饱经风霜的国家,但它并不懦弱,它选择了 “千磨万韧还坚劲” 选择了,“粉 身碎骨全不怕”。正是这种精神,让历史选择了它——东方一只永恒的雄狮。气势雄伟,被称为历史长龙的万里长城;古朴典雅,优美如画的苏州园林; 银装素裹,云气缭绕的巍峨泰山。它们让我知道,它们能成为世界历史文化的遗 产,却绝不仅仅是因为我所能看到的美景,更多的却应该是岁月流逝后,历史在 那里留下的颇有独特韵味的沉淀,因为我知道是历史选择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为 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 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 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不是每道风景都是珍贵的文化,不是每个国家都有着悠久的文化,一种有 着生命力的文化,是历史粹取的结晶,是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顽强的精神的结晶,无穷的力量感动着历史,让历史的选择成为悠久。漫长的文化历史中,太多太 多的奇迹被中国所创造,甚至成为绝响,但也有太多本不该被散化的而被散化为 烟尘,我们文明的精髓,我们人民的劳动成果,却被英法联军一把火毁去,我们 的“万园之园”就这样随风而去,它是被历史所淘汰了吗?中国文明犹如一座大 山,能在四季中更新自己,在风雨中永葆生机。沧海桑田,古埃及的文明已凝固 成阳光下无言的石柱,而中国,这座沉稳的大山,却又一次给世界带来了喷涌而 出的生机与绿意。历史选择了中国,人类并不惊讶,因为今日的中国仍是那座 山,一座永远推不倒的大山,每一粒泥土的沉淀都是千年传统的精华,林间的长 啸仍是当初的潇洒,山林间生命代代更迭,真正不变的,是生机,是百折不回呈 现出绿色的能力。千载兴衰风雨,你,静静地伫立于万千苍生之上,仰天长望,你如此浩瀚。历史选择了你,我的中国,永远的中国共产党。
凹印事业部 周敏 2011 年 4 月 29 日
第二篇:历史的轨迹读后感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读后感
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经
济依然快速增长,这一系列重大成就和标志性事件,无不昭示着中国共产党执政
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运昌盛,繁荣富强,以致使 “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
国经验”、“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等等成了国内外学者、经济学家热门研究的话题。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围绕国内外读者关注的13个重大
党史问题,以平易通俗的语言、丰富生动的故事,从历史的角度做了深入的剖析,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
何能屡创奇迹?个人认为体现在创新二字上。
在革命方式选择上,中国共产党突破了共产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式选择,按照中国国情创造了农民为主力军的农村根据地斗争,引导中国实现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胜利;在政党制度上,它既不同于苏联等国实行的一党制,也不同于欧美
等国家实行的两党制或多党制,而是采用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在经
济体制的方面,集合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精华,探索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将市场经济有效的同社会主义进行结合;在对待香港、澳门的回归问题上,又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绝妙构想……正如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
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
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只有不断的创新,不断践行,才能产生新思维,实
现新跨越、新突破。
我认为工作也是一样,如何将工作做好,做的更加出色,同样必须践行创新
思维。只有不断创新,给工作添加新的元素,才能始终保持兴奋的状态,保持对
工作的新鲜感;只有不断创新,践行新想法、新思路,才能解放思想,破除思维
束缚,更好的指导工作。
第三篇:经贸英语社团历史轨迹
经贸英语社简介
经贸全称经贸英语协会“Economic Trade English Association”.它萌芽在2003年,至今2007,近4年的时间里,它留下了深浅不一的脚印,它有过酸甜苦辣的经历…然而一切都显得很真实。在全体人员的努力下形成了具经贸特色的礼仪学习、西餐实践及招聘会模拟等活动。我们贯彻"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的中心,以经贸与英语相结合的方式,实现适应21世纪发展的宗旨,全面提高专业与非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目的,在活动中我们会举行一些西方礼仪讲座,西餐实践活动,这拉近了与西方生活的距离。
虽然我们在活动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们并没有退缩。我们团结一致,一路摸索着,努力朝着我们的目标前进。希望经贸的新生力量是一股具有巨大潜力的骇浪,撞出惊人之举。同时我们也期待,他们能带动我们经贸在立足特色活动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
第四篇:《历史的轨迹》读书心得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读书心得
近日,偶得一本名叫《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书,读来感觉心潮澎湃,感触颇多。不免为本书的构思和叙述而喝彩,其以“故事讲思想”,以史实为依据的写作方式,文笔凝重,内容充实。本书以设问为主线,连续发出13个“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设问,不断地警醒着读者,却在写作的过程中引用“别人来的评述”极具说服力的解释着中国共产党的“能”的原因。
作为一名年轻的读者,一名机关工作者,在阅读完此书之后,结合祖辈的生活经历和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我深有感触。
十三处设问,无一不揭示着中国的成就和强大。一百多年过去了,纵观全球,当世界仍陷于经济危机的泥潭时,中国“这边风景独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世界第一大工业制造国„„如今的中国是如此的强大,如此的生机勃勃,甚好甚好。国人的心中自会明白,这一切都与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先进性和顽强的战斗力是密不可分的。
在建国前的一百年里,中国的历史便是一部苦难史。一百年里,我们失去了天朝上国的自豪感;一百年里,我们失去了追赶世界的最佳时机;一百年里,我们遭遇了战乱天灾的痛苦折磨。辽阔北方的一声炮响,送来了“十月革命”的喜讯。从此,社会主义革命进入了中国人民的视野。共和国的先驱们,为了中国的出路,筚路蓝缕,前仆后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共产主义小组在中国遍地开花。
是中国的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是中国的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鸦片战争后,不甘落后的“洋务派”发起了浩大的洋务运动。甲午一战,葬送了清廷图强梦;效法英日,变法维新一时风起云涌,然而京城菜市口的一场血祭——弑杀“戊戌六君子”——也阻断了保皇派的梦;于是乎,拥护共和的革命党人,推翻了腐朽的满清政府,结束了在中国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以睥睨天下的豪情,登上了历史舞台。可是,历史似乎开了个玩笑,袁世凯一朝复辟帝制,彻底的宣告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失败。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成为了国内“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新兴的中国无产阶级终于在历史的舞台上初露锋芒。
90年的风雨历程,洗尽铅华之后,尽显中国共产党从容本色。与时俱进,立党为公,顽强拼搏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革命胜利的先天因素。从北伐战争到土地革命战争,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文化大革命再到改革开放。这一系列的重大历史进程见证了共产党人由弱变强,又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分析利弊,总结经验,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我们党自力更生,顺应民心,团结群众,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我们党总结了苏联、东欧和我国以往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将社会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我们党顺应时代变革,审时度势的实施了改革开放的国策,开辟了一条强国富民的道路„„
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记者提问,谈及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要有新突破时引用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三不足”论断,表达出了共产党人求变求新的与时俱进精神。改革!改革!还是改革!改革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唯有改革才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唯有改革才能实现富国强民,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唯有改革才能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唯有改革才能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站在时代潮流之巅。
时代仍在发展,“中国梦”尚未实现。中国共产党越来越认识到,改革是动力,发展是
目的,稳定是条件,三者必须有机统一起来。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我们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中国共产党在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立场和态度,可以说是社会主义中国不倒的“秘密”之一。
历史的车轮仍在转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经历过挫折,徘徊,奋进后,一定能成功应对面临的挑战。正如本书结语中写道:历史会再次向世界证明:中国共产党将一如既往地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跨越各种障碍,实现他们的既定目标。他们一定能!
第五篇:《历史的轨迹》读后感
《历史的轨迹》读后感
最近翻阅了《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之后,从心底升腾的无限自豪感更是随着血液激荡着我全身的每一个细胞,《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全景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历史轨迹,准确解读了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一幅展示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凝集着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历史长卷。中国共产党诞生90年,执政超过60年。在这段历史里,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由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我看来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挽救全民族于危亡之际?为什么能从一穷二白的极度贫穷下带领全国人民走向富强? 为什么能在经历严重的历史错误之后仍然深获人民拥戴?为什么能如此和谐化解海峡两岸矛盾、实现和平过渡?为什么能带领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什么能带领中国人民成功举办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为什么能推动中国经济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依然快速增长?为什么能成功地将中国变为世界发展中国家所瞩目、全世界发达国家所关注的现代新中国……答案就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脊梁。这脊梁代代相传,万年不衰。正如所有脊梁一样,中国的脊梁——中国共产党也是临危不乱,历劫不衰。90年的千辛万苦造就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悠悠历史。90年了,她依然屹立于世界之林,巍然不动。那脊梁或许失落过,但从未放弃过;那脊梁或许倒下过,但从未被击败过。大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不断创新终于造就了属于这个脊梁的荣耀,创造了属于中国的成功!另外我们看到强国之路在探索的脚步声中不断延伸,富强的梦想一天天实现。虽然强国之路有过曲折,但探索的脚步从未停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缕缕春风吹开了改革开放的朵朵春蕾,殷殷热土涌起滚滚浪潮;“一国两制”的宏大胸怀,将失散在外的游子拥入祖国怀抱,绚丽的紫荆花和醉人的金莲绽露出久违的笑脸。奥运、世博成功,中华大地喜事连连。
作为我们党的一名年轻同志,一直以来既感身份光荣,又知责任重大,要努力做到在传承中学习,在坚守中发展。首先要继承我党的优良传统,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艰苦朴素,自力更生;其次要学习好党的工作方法与工作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虚心学习,勇于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最后要搞好党内团结和发展创新,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更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和求真务实的工作心态,不骄不躁,不夜郎自大,不妄自菲薄,脚踏实地的对待工作中的每一项任务,在平凡中进步,在点滴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