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中国服装业发展走势分析
2013中国服装业发展走势分析
新的高品质原料、全新的制造原理和方法,将提升中国纺织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促进中国纺织业的产业升级。
在世界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复杂变化之时,中国和美国因为领导人换届而引起的种种猜测已经尘埃落定,2013年,变化是肯定的,中国、美国及欧洲都在为经济的复苏寻找路径,并且都会根据其他方面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策略。
自经济危机爆发,经过三年的努力,美国经济再平衡战略目标已经日趋明确,不是所谓简单的再工业化,而是积极推进服务业的可贸易化,这将深刻改变未来世界。中国经济政策的走向同样影响重大。基于对今后经济大趋势的认识,笔者想谈谈对中国纺织企业今后发展机会的几点看法。
美国网络经济的异军突起是方向性的提示
美国建立在高新技术基础上,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密切挂钩的服务业发展计划,可以被看作是构建未来世界新经济模式的努力。
在国内,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方面的进展。2012年,以淘宝网为代表的网络销售又一次创造了奇迹,网络经济已经不是虚拟世界,国内家电业著名企业可以不顾自身强大的销售网点及庞大的专卖店,大举进军网络销售,并且确实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相比之下,中国纺织业在利用网络经济方面的能力尚弱,企业在如何与信息平台融合和接轨方面基本没有形成系统。许多企业正在涉及的网络营销、企业ERP等,可以看作是对这种未来趋势的微观层面的探讨,一旦形成基础能力,其发展可能是爆发式的。这里面的创新机会太多,空间极大,以至于我们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一边行动。
中国经济将给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环境
现在中国中小企业处境堪忧,例如成本上涨、税负过重、汇率变化、市场不振等,这些麻烦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后遗症,它能否解决及解决程度,要看一两年内中国经济是硬着陆还是软着陆。
回顾一下,中国曾经因为投资扩张于1992年导致了恶性通货膨胀,经过两年多的治理整顿,在1995年实现了软着陆,之后的1995~2002年期间没有再发生通货膨胀。但当中国进入过剩型经济后,2003~2011年之后的9年中发生了三次明显的通货膨胀。在储蓄型经济中,没有总需求强劲扩张和宽松货币环境的配合,企业把上游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的空间相当有限。所以,2003年后的中国通胀无论是供给面还是需求面的原因皆来自于政府型经济扩张。
至少我们现在可以估计到,中国未来经济政策的核心不会再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权,而是相反,中央政府要约束地方政府的财政开支。笔者认为,这种变化我们将会在2013年逐渐且清晰地看到。
中国经济软着陆的基本特征及经济现象将表现为,随着基建规模缩减,释放的低端劳动力将重新回到制造业部门,青壮劳动力紧张能得到舒缓,工资涨幅也能变得平缓下来。而财政从扩张变为收敛,货币政策结构调整的空间将被打开,信贷的配给制和目前很高的银行存准率都可以放松,自然地逐步释放资金供给和需求。这样,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许多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可以得到改善或者根治。
新技术的突破将强化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外部市场的渐趋饱和,纺织企业在转变增长模式上将会积极依赖技术进步而不是指望市场需求增加。中国一直在不断加大科学研究的资金投入,估计在“十二五”规划的后期,中国纺织企业的竞争能力将主要依赖自己的研究成果。
根据笔者了解的情况,中国的研究人员在除棉花以外的天然纤维的工业化生产、新型纺纱原理、新型印染原理等方面,正在酝酿或者已经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可以预见,新的高品质原料、全新的制造原理和方法,将提升中国纺织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促进中国纺织业的产业升级。到那个时候,中国纺织产品才能摆脱质次价廉的形象,至少,中国纺织行业领军企业的信誉会得到普遍的尊重。
中外企业间合作空间更大
按美国现在的发展模式,服务业从国内的不可交换部门变成了跨国的新产业,这种变化为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与空间。
与国外同行相比,中国纺织企业的综合水平差距不小,这种相对的落后恰恰是国外成熟企业的机会,可能将自己的优势转化为商业利润,而不仅仅限于商品贸易。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柯达公司的破产提醒我们,成熟模式的辉煌可能是致命的,一时的创新必然会被持续的创新所淘汰。中国成语“后来者居上”是对经济活动中一些现象很好的描述。
例如,数码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获得信息及技术的能力及习惯,并且将获得知识的成本大大降低,这就使得发展中国家有了更多的机会。因此,中国纺织企业与国外企业可以在更广泛的领域里进行合作,而不仅仅局限在产品贸易方面。
例如,在品牌、产品设计、技术转让、销售市场的共同开发等方面,中国企业与国外客户会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但是,如何将贸易伙伴转化为发展战略伙伴,中国企业自身的进步与实力至关重要。那些作为纺织行业排头兵的企业,可以通过和中国顶尖研究机构及大学的合作,形成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技术优势,成为与国外企业共同拓展合作的资本。
第二篇:中国五金模具发展走势解析
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
中国五金模具发展走势解析
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讯,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进入我国,我国五金企业的本土优势正在受到挑战。我国五金模具企业尤其是成长型企业必须清醒,必须紧紧抓住 战略发展机遇,为自己设立合理的发展目标。不能逆流而上,便只有消亡之路。企业到底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还是为顾客创造价值或为员工谋福利?这几点都是企业的 目标,但就根本上来讲,如果我们这里面只能选择一条最为重要的目标的话,价值才是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
五金产品分类广泛,我国逐步成为世界五金加工大国和出口大国,并且已成为世界五金生产大国之一,拥有广阔的市场和消费潜力。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表示,五 金模具是我国五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模具制造行业 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内外环境不确定因素虽然很多,但我国经济发展仍在高速增长期内,我国模具在国际模具市场上的比较优势仍旧存在,国内模具市场预期也 继续看好,模具行业发展呈现大趋势。
必须搞好五金加工模具行业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商贸,形成大流通、开放式的流通格局,建立高效的流通平台,彻底改变当前五金流通平台小、散、弱的现状;必 须搞好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通过省内五金产业的集聚,形成五金产业大集群,拉长产业链,形成环环相扣、优势互补的生产格局,增强五金行业的整体竞争 力;必须推进五金生产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必须加快推进国内外贸易一体化和贸工一体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要以开拓市场、扩大消费为主线,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和网络服务平台,推进五金大市场体系、现代五金物流体系、五金市场监控体系和五金商业信用体系建设,尽快实现五金业流通 现代化;必须搞好行业内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全省的五金企业,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我们必须集合大家的智慧和力 量,运用集体的资源,趋利避害,加强合作,促进行业内外的多向沟通,共促繁荣,形成行业的整体效应,积极应对国际上可能出现的贸易壁垒,主动应对国际市场 的严峻挑战。
五金模具的精度将会越来越高。10年前,精密模具的精度一般为5微米,现在已达到2~3微米,不久1微米精度的模具将上市。这要求超精加工。五金加工模具 产业将日趋大型化。这是由于模具成型的零件日渐大型化和高生产效率要求而发展的一模多腔所造成的。模具行业多功能复合模具将进一步发展。新型多功能复合模 具除了冲压成型零件外,还担负叠压、攻丝、铆接和锁紧等组装任务,对钢材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010-84983602
第三篇: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走势分析
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
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走势分析
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讯,装备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基础性产业,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是国家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集中体 现。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对提升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智能制造装备是在融合现代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拟 人化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的感知、人机交互、决策和执行技术,实现设计过程、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将有效提升海洋工程、高铁、大飞机、卫 星等其它高端装备行业以及国民经济其它制造行业的研发及生产制造水平。
近十年来,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迅速。一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经济规模。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销售额已突破4000亿元以上;另一方面,形成了一批重点产品,如高速精密加工中心、重型数控镗铣床、3.6 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等相继研制成功并投入应用,其中高端立卧车铣复合加工中心采用了国产总线式高档数控系统,打破了国外在这一领域长期的垄断;百万千 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年产45 万吨合成氨、轨道交通等多项重大工程项目也采用了国产数字控制系统(DCS);大型轴流式压缩机组、离心式压缩机组、施工机械等陆续实现了远程监控和维护 诊断,实现了智能化和网络化。
2010年10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高端装备制造业纳入其中,全面开展智能制造技术研究将是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 的核心内容和促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然。2012年7月颁布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十二五 ”发展规划》将智能制造装备明确定义为“具有感知、决策、执行功能的各类制造装备的统称”。
在“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智能制造装备将是国家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的重点任务,而离散型工业以及各种装备制造中的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将成为未来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重点。2012年5月,国家工信部下发《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2012年实施指南》,其中,九大类发展专项都是围绕目前工业领域中重点行业制造过程优化及结构升 级。国家将继续围绕国民经济重点产业发展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需要,通过智能化高端装备、制造过程智能化技术与系统、基础技术与部件的研发、示范 应用及产业化,提高高端装备、技术与系统的自主率,带动我国制造业技术升级,实现制造业高效、安全及可持续发展。
目前,国内的智能制造装备主要分布在工业基础发达的东北和长三角地区。以数控机床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研发和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辽宁、江苏、山东、浙江、上海、云南和陕西等地区。近年来,辽宁与陕西的发展令人瞩目。同时,工业机器人将是未来智能制造装备发展的一个新热点,北京、上海、广东、江 苏将是国内工业机器人应用的主要市场。此外,关键基础零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专用装备产业在河南、湖北、广东等地区也都呈现较快的发展态势。
010-84983602
第四篇:下半年中国中小企业走势分析
本文摘自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中小企业走势判断课题组所做的专题研究报告《2014年下半年中国中小企业业走势分析与判断》,授权笔者所在的媒体予以刊发。
2014年上半年,国际经济复苏进程趋稳,国内经济在“调结构”“稳增长”的主基调下,增速下滑但整体保持平稳,中小企业各项政策不断落实。
一、上半年情况综述
(一)基本特点
1、国际市场稳定复苏,中小企业国际市场空间趋稳
2014年上半年,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稳定复苏,世界经济正在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从区域来看,美国经济增长及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制造业PMI指数连续走高,从1月份的51.3到4月份达到54.9。欧元区、德国、英国、法国、印度4月份PMI分别达54、56.3、57.3、50.5、51.3,虽中间有小幅波动,但均持续处于景气区间。整体来看,除日本经济景气度还处于下降之外,其他主要经济体复苏趋势明显,有利于为中小企业提供稳定的国际市场空间。
2、人民币阶段性贬值,减缓中小企业出口压力
2014年上半年汇率呈持续下降趋势,由年初的6.1043下降到了5月份的6.1636。人民币阶段性贬值大幅缓解了此前的出口汇率风险,有助于稳定中小企业出口。
从外贸出口总值来看,自2月份触底以来,开始逐渐回升。同比增速也从2月份的-18.1%回升至4月份的0.9%。
新出口订单指数也显示,2月份以来呈现逐步回升态势,5月份为49.3,比4月份高0.2个点。
3、下行压力下内需触底回升,中小企业国内市场空间企稳
2014年一季度,中国GDP增长7.4%,较上年同期和全年下降0.3个百分点,创近年来新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幅较上年同期和全年分别放缓0.8和1个百分点,创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新低。
PPI 3月份有所回升但同比和环比增速依然为负,显示国内产能过剩压力依然较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国内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稳中有降,这些数据均反映出目前国内需求相对不足。
3月份以来,在“保增长”基调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结构性刺激政策,随着“微刺激”政策的推出和显效,经济开始逐渐企稳。新订单指数自2月份以来连续回升,5月份达52.3,比同期出口新订单指数49.3高3个点,显示内需市场回暖明显,中小企业国内市场空间正在企稳。
4、小型企业与中型企业发展境况差异显著
5月份国家统计局PMI由4月的50.4升至50.8,汇丰PMI也从4月的48.1升至49.4,呈温和上升趋势,表明宏观经济趋稳态势稳固。但是小企业与中型企业的发展状况差异依然较大。以汇丰采购经理人指数为例,中型企业PMI为51.4,高于上月1.1个点,连续2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的扩张区间;小型企业PMI为48.8,与上月持平,低于3月份0.3个点,尽管显示出复苏势头,但仍处于荣枯线以下。表明小企业境遇依然不容乐观。
1、用工成本上升等问题依然突出
2014年一季度,中小企业的“节后用工难”现象普遍出现。整体来看,我国附加值比较低的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已陷入用工难的境地,用工难的同时,用工贵问题也继续存在。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14年5月,全国已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山东、深圳、陕西等9省市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长13%。随着劳动力资源短缺,劳动者维权意识增强,用工难(贵)的问题依然突出。
2、融资难融资贵困扰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虽然4月份的中小企业融资指数较3月份的146.25点,上升72.16%,相较2月份的118.93点,上升了111.71%,相较1月份的146.15点,上升72.28%,但实际融资规模与计划融资规模的比例为21.81%,远低于3月份的63.54%。数据表明虽然融资规模爆发,但融资难依然突出。
融资难的同时,中小企业融资贵的问题依然很突出。即使被寄予厚望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及网络融资等新兴方式,融资成本依然高企。例如,目前中小企业发行私募债的票面利率主要在8.5%-10%之间,再加上发行过程中的担保费、承销费、审计费、律师费、评级费等中介机构服务费用,实际发行利率在14%-17%左右,融资成本依然较高。根据 《2013中国网络借贷行业蓝皮书》统计,90家网贷平台2013年综合收益率为19.67%,平台出借人收益率分布集中在15%-20%之间,仍有大量平台的出借人收益率在20%以上,不少平台借款人实际资金成本在年化利率24%以上。再考虑平台费,估算下来借款人实际付出的成本可能超过30%,30%的利率水平意味着高过线下的小贷公司和民间借贷平均融资成本。
3、双重挤压下中小企业盈利状况不佳
在需求方面,虽然二季度以来国际和国内市场开始温和回升,但受制于复苏进程,市场需求短期内难以大幅释放。在生产方面,融资成本、劳动力成本不断高涨,中小企业面临经营成本不断上升的挤压。在生产成本另一个主要构成原材料方面,虽然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制造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购进指数一季度之前一直处于回落状态,但进入2014年二季度,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逐渐上升,已由3月份的44.4上升到50,企业原材料生产成本压力逐渐增加。整体上,中小企业在市场需求增长乏力与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双重挤压下盈利状况下滑压力大。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2014年一季度企业盈利指数为50.9%,较上季下
降6.7 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1.9 个百分点。其中,31.1%的企业认为较上季“增盈或减亏”,39.5%认为“盈亏不变”,29.4%认为“增亏或减盈”。
上海融贷通为中小企业提供挂牌上市一条龙服务
上海融贷通本着为全国广大中小企业服务的宗旨,组成强大的专家团队用专业的知识与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上海股权交易中心及其他省市股权交易中心快速挂牌上市一条龙服务:
1、定位挂牌上市的目的:(a)提升企业品牌形象?(b)吸引风投融资?(c)发行债券融资?(d)股权质押贷款(e)加快股票上市进程?(f)用股权激励骨干员工?(g)用股权促进招商?(h)用股权促进销售促进回款?(i)挂牌上市合法募集资金?
2、初步评估企业情况,确定到哪个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
3、根据确定的股权交易中心的挂牌要求,指导企业准备申报材料,包括管理团队介绍材料、符合挂牌标准要求的又有企业自身特色的挂牌文案。
4、对条件还不具备的企业,通过组织科研力量帮助企业快速研究开发软件著作权、商业模式版权、国家专利权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快速变成创新型企业,快速达到挂牌上市标准。
5、对于注册资本比较小的企业,组织科研力量指导企业快速研发、评估软件著作权、商业模式版权、国家专利权等知识产权,用知识产权增加注册资本、快速放大企业资产、进行资本运作,更有效招
商引资融资、增资扩股、并确保控股权。
6、向确定的股权交易中心申报、保荐挂牌上市。
7、企业在十五个至三十个工作日内挂牌上市。
8、指导企业用股权融资、发行债券融资、用股权质押贷款、增资扩股。
9、指导企业用知识产权放大注册资本后的股权对骨干、员工进行股权激励。
10、指导招代理加盟经销商的企业用知识产权放大注册资本后股权对代理商经销商进行激励约束管理。
五、服务流程
1、各县市区金融办、经信局、中小企业局、总商会、行业协会推荐。
2、企业也可自主向上海融贷通申请、委托。
3、企业到上海融贷通总部详细咨询了解。
4、签订服务协议。
5、企业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复印件、企业组织代
码复印件、12个月财务报表复印件、报表复印件、企业章程、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股东会决
议、全体股东签名的委托书、公司简介、管理团队简介、公司商标、专利证书、荣誉证书等照片。
6、开始服务。
第五篇:中国服装业市场的商业模式汇总分析
中国服装业市场的商业模式汇总分析
在新经济时代,商业模式是推动市场转型和创新的基础和动力。在服装市场“去批发”趋势而导致服装市场功能萎缩的大背景下,新型商业模式的植入为中国服装市场的产业转型开辟了新的领域和空间。笔者通过对近年来中国服装市场出现的十二大商业模式进行归纳性透析,期盼能为老牌服装市场的转型和新建服装市场的定位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一、柯桥模式:中国轻纺城
中国轻纺城是建立在中国最大纺织布匹生产基地――柯桥之上的市场。但市场并没有躺在“布匹上”睡觉,而是主动寻求“布匹”产业链价值的提升,并通过“会展、、创意”等系列活动,逐步开设服装服饰市场和服装创意设计总部,增加了纺织产业链的附加值。即产业链式的扩张:纺织生产――纺织市场――纺织展会――服装市场――服装创意――纺织服装一体化产业链运营,成为纺织服装市场产业链扩张的榜样。
二、义乌模式:义乌国际商贸城
义乌国际商贸城在完成了一、二、三期小商品市场转型的基础上,借助市场平台带动了相关制造产业的发展,在完善小商品市场的基础上继续向服装市场领域进军,据悉,规划建设中的70万平方米服装市场将缔造义乌服装市场的新“神话”。即市场链式的提升:综合批
发市场――小商品市场――国际采购中心――服装品牌市场。成为以市场带动产业继而完善市场品类的典范。
三、常熟模式:常熟服装城
常熟服装城作为中国老牌服装市场,没有简单的走“大市场、大批发、大混合”的老路,在大多数老牌专业市场为同质化竞争而苦恼之时,他们开始探索“你综我专、你专我精”的创新之路。即产品链式的细分:服装市场――中心――中心――中心――裤业中心――鞋业中心――外贸内销中心等,为中国老牌服装市场做强、做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四、天雅模式:天雅大厦
北京天雅集团在经历了服装市场中“售货、经销、代理、批发、市场”的各个环节后逐步进入服装市场领域。有了服装的销售基础,再开发服装市场,自然形成了精诚运营服装市场的理念。即运营链式的转型:租赁摊位――承租市场――建设市场――管理商城――运营品牌――专业市场运营商。为中国服装市场运营商体系的形成树立了标杆。
五、世贸模式:世贸商城
上海世贸商城作为总部型服装市场采购中心,并没有走为传统服装批发商服务的老路,而是搭建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采购平台,以“配
对”为核心,以“采购”为目的,成为“买家”与“卖家”的“采购之家”。即采购链式的搜索:服装采购平台――国际采购商――国内批发商――采购配对――采购增值服务。让采购成为服装市场的灵魂和国际采购的GPS。
六、白马模式:白马服装市场
白马服装市场素以“单位面积交易量最高”、“市场价值含金量最高”的“铺王”著称,并依靠“双品牌运营”和“会员式孵化”称雄天下。即,品牌链式的衍生:专业服装市场――品牌服装市场――品牌商户、商品――品牌运营、联盟――品牌投资、扩张。为品牌服装市场的集约化运营创造了奇迹。
七、华南模式:华南城
深圳华南城作为复合型综合商贸市场平台,以建设300~1000万平方米市场体量为旗帜,并把服装市场作为综合市场的主旋律,同时借助资本上市平台,迅速在南宁、南昌、咸阳、铁岭、连云港等地避开成熟商圈而大胆独立“造城”、“造圈”,为服装市场建设开辟了“新蓝海”。即地产链式的布局:商品市场――资本运营――连锁商贸城――综合商贸圈。华南城将改变传统服装市场的建设和运营方式。
八、美邦模式:美特斯邦威直营店
谁也没有想到,1995年开始成立的美特斯邦威企业,仅用了10多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从“服装制造”到“终端运营”的华丽转身。借助于企业上市,美特斯邦威的服装大店已经做到了5000多平方米,创立了“大规模、多品牌”的连锁服装店场新模式。即终端链式的延伸:服装生产――代理销售――专卖店――直营店――多品牌复合大店。成为“短流程终端”服装市场中的“新贵”。
九、淘宝模式:阿里巴巴淘宝商城
几年前的淘宝商城并没有引起服装市场的关注,但李宁、七匹狼、四季青服装市场等在淘宝商城开店意味着淘宝商城的“下海”和服装市场的“上网”已经成为服装市场与网络的两厢情愿。即网络链式的推进:综合网站――企业信息――网络购物――服装商城――网络联盟运营。服装网品市场也许是“没有共识的共识”,更是服装市场不得接纳的“新宠”。
十、地一模式:人和地一大道
不知何时,人和集团开始“动”了“地下市场”这块“奶酪”。于是乎,广州、沈阳、武汉、郑州等地的服装市场地下开始了一片轰轰烈烈的淘金,让传统服装市场商圈竞争与机遇共生。未来几十个城市的连锁、几千万平方米的地下服装市场,改变的不仅是服装市场格局,也许还有服装市场的观念。即投资链式的拓展:地下工程――地下商城――资本运营――地下服装连锁市场――地下地产运营。地一
大道,让服装市场在资本的催生下实现立体、在连锁的布局下开始蝶变。
十一、名购模式:名购
服装企业和服装市场本属同一产业的不同领域,也许是世界金融危机让温州企业看到了市场渠道的重要价值。不过,这回不是单个企业孤军奋战,而是多企业的“抱团取暖”。即企业链式的整合:服装企业――股份集团――服装品牌市场――品牌市场连锁运营。当服装企业开始直接进入服装市场,也就意味着中国品牌服装市场连锁时代的开启。
十二、凡客模式:凡客诚品
传统的服装市场渠道不过是“进、销、存”的流程管理,而凡客诚品却颠覆了传统服装市场的流程和渠道。凡客诚品让“市场确定生产、让消费决定价格”,给传统服装企业和老牌服装市场上了重要一课:“服装是可以不通过市场卖的、品牌是可以网络打造的”。即渠道链式的推广:网络平台――渠道推广――网络品牌建设――渠道品牌形成、延伸――渠道品牌运营商。凡客诚品为中国服装市场多渠道品牌建设写下了浓重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