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邓小平》有感---我们敬爱的伟大领袖
读《邓小平》有感---我们敬爱的伟大领袖
不知不觉,邓爷爷已离开我们十多年了。但如今,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能依稀看见他的背影,因为他给我们留下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给他的中华儿女们留下了他一生的最宝贵的东西。
胡锦涛曾说:可以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
邓小平同志是继孙中山、毛泽东之后,影响中国历史发展最大的世纪伟人之一。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七十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是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中国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百多年前的今天,邓小平出生在四川省**县。邓小平自少年时代起就立志匡扶社稷,救国救民。他早年赴欧洲勤工俭学,并在那里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归国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邓小平作为毛泽东的亲密战友,始终坚持正确路线,始终充满革命热情,不畏艰险,勇挑重担,先后担任党和军队的许多重要领导职务,以超人的胆识和卓着的战功,为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的实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赫赫功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邓小平同志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为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开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充分展现了一位伟大领袖的崇高品德、博大胸怀、卓越胆识和革命风格,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邓小平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为党的建设的加强和改进,作出了重大贡献。“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受到错误批判和斗争,被剥夺一切职务。他于1973年复出,1975年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不久,由于同“四人帮”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再次被错误地撤职、批判。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后,中国面临着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再度恢复工作后,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峻局面,在千头万绪中首先抓住决定性环节,从端正思想路线入手进行拨乱反正。在邓小平指导下,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这次全会,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一、当过军委主席(1981-1989)没当过国家主席没当过党主席
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后转往苏联学习。1926年底动身回国,被派到西北部冯玉祥将军领导的军队中从事政治工作。1927年底至1929年夏任中国共产党中央秘书长。1929年底和1930年初,同张云逸等在**领导**起义**州起义,创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左江、**革命根据地。1931年到位于江西省南部和福建省西部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曾担任军委总政治部秘书长、红军报纸《红星》报主编和中国共产党江西地方组织的领导工作。1933年由于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曾被当时党内“左”倾领导者撤职。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年底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秘书长,1935年1月参加了在贵州省**县城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后任129师政治委员,同师长刘伯承共同领导创建了晋**豫等抗日根据地,卓有成效地开展了这些地区的抗日战争。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鲁豫野战军(后改称为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1947年同刘伯承一起率军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地区,开始了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的全国性战略进攻。在对解放战争具有重大意义的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中,任总前委书记。他和刘伯承、陈毅等指挥人民解放军攻克了国民党政府首都**,并向华东、中南、西南各省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共产党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1952年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4年改为国务院)副总理。1954年任中国共产党中央秘书长,同年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中国共产党七届五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56年至1963年,曾多次赴莫斯科同苏共领导人进行谈判和斗争。
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遭到公开批评和谴责。1969年至1973年间下放到江西省的一个工厂从事体力劳动。1973年3月恢复副总理职务。1974年4月代表中国政府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首次向全世界阐述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周恩来总理病重以后,他主持党和政府的日常工作,并于1975年1月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副主席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着手对当时极端混乱的局势进行整顿,并同当时拥有很大权力的江青集团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因此受到迫害,1976年4月又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
1977年7月中国共产党十届三中全会上恢复了原来担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同年8月在十一届一中全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1978年3月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在同年12月举行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他对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历史性转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在他主持和指导下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次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主席。
从1978年以来,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决策人,领导全党制定和实施新的发展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四项基本原则。主张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要坚定不移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四项保证:进行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打击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的犯罪活动;整顿党的组织和作风。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1982年在十二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主席。1983年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87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十三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主席。
1989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三届五中全会同意他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退出领导岗位。1992年春,他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此后,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根据谈话精神作出了“关于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决定”。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改革的步伐。
二、中国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改革开放,在以后的20多年里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人们谈到中国的变化,首先要谈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正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邓小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时候,缅怀他对中国人民作出的重大贡献,充分评价他的历史地位,认真总结他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以纪念这位伟人,思考中国当前和今后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
丰功伟绩彪炳千秋
邓小平同志是20世纪为中华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一位伟人,他把一生献给了中国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他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晚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倡导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和中国人民的命运,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都凸显了邓小平同志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
中国在历史上曾经非常辉煌,但在鸦片战争以后衰落到极点。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进行了不懈奋斗,这是一个前赴后继、继往开来的伟大历史进程。孙中山结束了千年封建帝制。毛泽东同志创建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解放,以后,实现现代化就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主要任务。邓小平同志继承毛泽东同志的遗志,提出搞中国式现代化。他设计了“三步走”的现代化战略蓝图,确定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中国的现代化从此加速发展起来,几代中国人的现代化梦想开始逐步成为现实。邓小平同志真正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航船,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列宁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同志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东方大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在一个多世纪里得到蓬勃发展。然而,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年代,社会主义却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挫折,有人甚至断言社会主义已经彻底失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同志顶住压力,领导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的成功,证明社会主义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这对于世界上仍在坚持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追求更加公正合理社会的进步人士,是一个巨大的鼓舞。邓小平同志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南北差距越拉越大,发达国家占据几乎所有发展优势,第三世界国家要想发展起来,十分困难,解决人类的贫困问题成为一道世界性难题。而中国这样一个基础如此落后、情况如此复杂、人口如此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发展了起来,创造了一个奇迹。创造这样的奇迹,不是靠出卖自然资源,更不是靠战争掠夺,而是靠改革开放、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为第三世界国家思考如何发展自己,提供了可以学习和借鉴的成功经验;而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人摆脱贫困,走上现代化道路,这本身就是对人类的一个贡献。邓小平同志在这一事业中所起到的开创性作用,使他对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伟大旗帜光辉思想
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整套思想。这一理论纠正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许多错误理解和僵化认识,改变了我们的许多看法和做法,大大地深化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使我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过去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认识一度产生偏差,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了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最主要的误解,也是最主要的教训。邓小平同志恢复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识,指出,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为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因此一定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扭住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他反复阐发这个道理,使中国人民打牢了这个认识,形成全国上下谋发展、搞建设的强烈意识和持久热情。这是中国经济能够强劲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过去一直都认为,计划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最主要的标志之一,而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以致形成影响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体制障碍。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说出了老祖宗从来没有说过的新话。
这一大胆突破和后来的成功实践,使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活跃和丰富了起来,迅速发展了起来。他在这一问题上的果断决策,为中国赢得了时间和战略主动。
这是邓小平在社会主义问题上最重大的理论创新和贡献。
过去对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一直认为程度越高,越能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于是搞了人民公社,批判资产阶级法权,实际上是不切实际地照搬了马克思对未来社会高级阶段的预测。由于革命者对理想社会的渴求,希望尽快干成共产主义,相信实现共产主义并不是很遥远的事情,前苏联共产党甚至曾提出要在1980年就建成共产主义。这是我们犯急躁冒进错误的主要原因。邓小平同志把我们拉回到现实中,强调中国目前只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这一阶段就要经过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我们思考一切问题、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建立了这样的认识,为我们进行一系列的重大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过去曾经固守僵化的经济和政治管理体制,把这种体制等同于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需要不断调整和改革的社会,从对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对改革的作用和意义作这样高的评价,过去是没有的。他同时强调,在今天的国际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对外开放,从而打破了国际上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封锁,改变了过去那种封闭或半封闭的状态,使中国能够敏锐地了解到世界上的各种信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形成了从未有过的开放局面。这在社会主义的历史上也是没有过的。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征,是中国经济强劲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
过去一度忽视甚至忘记了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一段时间甚至严重忽视发展科技教育和知识分子的作用。邓小平同志根据战后特别是六七十年代后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突出地强调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并进一步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的着名论断,大大提高了现代科技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使我们在这两个关键领域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很多人都感到,对提出这一理论的意义,怎样高的评价也不为过。
过去由于前苏联搞霸权主义,影响了社会主义在国际上的形象。邓小平同志提出要搞和平的社会主义,进一步树立起了中国社会主义在国际上的和平形象。他敏锐观察国际形势的变化,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发展是核心问题的重大判断,调整了中国的内外政策,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主张与一切国家和睦相处。他主张不搞意识形态争论,要用自己发展的事实来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这些认识和这一正确的外交方针,为改善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上述一系列认识上的重大转变,都是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前提下实现的。邓小平同志坚决地维护了毛泽东同志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鲜明地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正确地推行积极而稳健的政治体制改革。他保持了中国政治**想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保留了一切正确的东西,没有动摇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根基。这种做法是中国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在国际上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告诉我们的一个基本的道理,就是搞社会主义既不能从书本出发,也不能从别国的经验出发,而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自己的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他说:“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理论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意义,就如同毛泽东思想一样。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在经历了无数失败后产生的,它为我们找到了一条怎样搞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邓小平理论同样是在我们党经历了许多挫折后产生的,它为我们找到了一条怎样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自从邓小平同志为我们开辟了这条正确道路,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开始转危为安,并从此越来越兴旺发达。江泽民同志说:“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这段话讲明了邓小平同志和他的理论的贡献与意义。
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早已被实践所证明。中国今天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首先在于邓小平同志当初领导我们实现了对上述这些重大问题认识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核心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今天,国际上在研究中国成功的原因,讨论中国的发展模式,其基本的东西主要是上述这些方面。它们是我们过去、现在和将来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决不能动摇。
现在,我们已经大大向前推进了我们的事业,不断获得巨大成功,情况与过去又有很大不同。但是,我们越发展,越感到邓小平理论的正确,越坚定了继续走他开辟的这条道路的决心和信念,也越要感谢邓小平同志当初为我们作出的开创性和奠基性的巨大贡献。
理论根本思想精髓
邓小平理论所以能够引导我们走向成功,就在于它是符合实际的。上述所有认识的转变,都不是邓小平同志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历史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实事求是地总结了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包括及时纠正某些失误,实事求是地判断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世界发展的趋势,实事求是地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总之,是实事求是的结果。邓小平同志和中国的成功并不神秘,就是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原则,是实事求是的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毛泽东同志为我们确立的,是一个被毛泽东同志在理论上早已解决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把这一思想路线恢复了起来,并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对它作出完整的概括。
他真正重要的贡献在于把实事求是从马克思主义诸多基本原理中突出地强调了出来。他反复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态度”,“是出发点”,“是最基本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毛泽
东思想的精髓”。对马克思主义作这样的归结和解释,把实事求是放在这样突出的地位,是过去没有过的,是前人没有讲过的新话。过去我们所以忘记了实事求是,原因固然很多,但是,没有从理论上这样明确它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没有这样突出地强调它,是一个重要原因。其结果,往往更多地注意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个别观点和结论,反而忘记了这一根本观点。邓小平同志在拨乱反正中就说过,我们天天讲要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记住了毛泽东同志讲过的那么多的话,但恰恰忘记了毛泽东思想的这个根本点。他说:“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我是实事求是派。”
邓小平同志所以这样突出地讲实事求是,与他对马克思主义一贯的正确认识有关,更与我们在改革开放中遇到的问题有关。“文革”错误发生的原因,最主要的是背离了实事求是,而改革开放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每前进一步,都会遇到与马克思书本里没有讲过、或讲的不一样的情况。从批评“两个凡是”开始,到农村改革,建立经济特区,发展个体经济,发行股票,实行市场经济,无一不是如此。要前进,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点、精髓归结为实事求是,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的最为深刻最为透辟的解释,是他从实践中而不是从书本上得到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认识、新理解,大大深化了我们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中国改革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从根本上说,正是因为邓小平同志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有了这样正确的、深刻的理解的结果。
邓小平同志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认识这一点对于理解他非常重要;他又讲马克思主义也有自己的特点,认识这一点对于理解他同样重要。从他的着作看,他讲马克思主义,主要强调四个方面:一个是强调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信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必然从低级走向高级的发展规律;一个是强调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一个是强调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一个是强调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始终代表中国人民的最根本利益。这四个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最集中的体现,是他经常讲、反复讲的一些东西。而讲得最多的,是
实事求是和发展生产力,这是他讲马克思主义的最大特点。这两点,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的原理。从邓小平同志的马克思主义观中我们认识到,我们讲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邓小平同志实事求是的方法和态度,使他观察问题、分析判断问题异常地敏锐和准确,始终站在时代和实践发展的前沿。在我们党的领导人中,他最早认识到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和意义,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就强调科技是生产力,高度重视发展科学教育;他很早就感觉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强调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外开放,向世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他看准了只搞计划经济的弊端,从一开始就主张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他敏锐观察到世界和平发展的趋势,对国际形势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他在前苏联解体前就预感到两极格局即将结束,“世界发生大转折”,及时提出要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冷静观察”的外交方针;他在思考祖国统一问题时,根据时代的变化,提出新的各方面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法,创造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伟大构想。这一切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邓小平同志实事求是的方法和态度,也使他能够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他是重点论者,也是两点论者。他强调发展物质文明;也强调加强精神文明;要发扬民主,也要强调法制;他主张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引进外资,但始终认为要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这是避免两极分化的根本保证;他提出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同时强调这样做的目的是更快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把它上升到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的高度;他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但并没有否定社会主义社会实际存在的阶级和阶级矛盾,强调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他重视发展经济,也主张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特别强调发展经济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上;他强调对外开放,但是也指出:独立、自力更生永远是我们的立足点;他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但认为不是要淡化甚至放弃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而是更好地坚持和实现远大理想。
邓小平理论是全面的,但也告诉我们要根据实践的发展和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我们的工作着重点。全面地、正确地学习和理解邓小平理论,从来就是重要的,至今仍然如此。
正是由于邓小平同志对实事求是的精辟深刻的阐发,由于他在领导改革开放中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态度,由于他带领我们走过了这样一段不断解放思想打破僵化的不平凡的历史,使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从根本上摆脱了一再困扰我们的教条主义的束缚,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
中国人民的精神得到了大解放,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最深刻最根本的变化。这首先要归功于邓小平同志。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他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遗产。
从对邓小平同志的历史地位和他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的分析中,我们明确了一些对于中国今天和今后发展的最重要的东西。一是要坚定一种信念,即为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坚定信念;二是要坚持一条道路,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三是要把握一个精髓,即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四是要坚定一个立场,即站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做到这四个方面,就一定能够把我们的事业继续向前推进。
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了,他离开我们也已经7年了。百年沧桑,神州巨变;伟人已逝,精神永存。现在,我们进入了新的世纪。在这个迅速发展变化的时代,我们面对的国内外形势又有了很大变化,中国发展的局面也与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开始改革的时候大大的不同了。中国今天的成功,不但是因为有了邓小平理论,坚持了邓小平理论,而且是在新的实践中大大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统战、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新的形势下,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又一次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实践中,进一步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等许多重要的方针政策。现在,中国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形象越来越好。这些都是在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事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结果。时代在前进,我们一刻也不能止步。邓小平同志是着眼未来的。他在晚年曾说过:“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强调一定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他强调:“中国应该每年有新的东西,每一天都有新的东西,这样才能占领阵地。读《邓小平》有感,尽管我岁数大了,但我感到很有希望。这十年进步很快,但今后进步会比这十年更快。”他还就他的文集出版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有一天这些讲话失去重新阅读的价值,那就证明社会已经飞快地前进了,那有什么不好呢?”这个话读起来令人震动,更令人感动,它表现了伟人的一种胸怀,一种境界,也表现了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邓小平理论对中国今天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它。同时,也要在实践中把我们的事业和理论不断向前推进,努力把今天和今后的事情做好,这才真正符合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和精神,是对邓小平同志精神遗产的最好继承。
第二篇:读《少年邓小平》有感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邓小平爷爷曾说过的一句话。邓小平爷爷是一位伟大的人,他从小的时候就励志学习,想为自己的家庭、为自己的祖国做出贡献。
19XX年8月22日,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镇牌坊村的农家小院里,一个小男孩呱呱坠地,这个男孩就是邓小平。
他从年轻时就献身于中国革命,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不断地成长,逐渐成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他还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他,首先发动了中国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对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我觉得邓小平爷爷最可贵的思想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啊,一个人如果没有这种高尚的精神,怎么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呢?
邓小平爷爷曾经说过:“热爱祖国,贡献全部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是祖国最大的光荣。”这是邓小平对自己的事业和对祖国人民的期盼。
儿童时代的邓小平就已经潜意识地想过:长大了一定要干出一番大的事业。少年时代的邓小平看见当时的旧中国是那么贫穷和软弱,曾经想过:只要学习成绩好,长大了就可以报效祖国,把中国变成一个光明与富强的国家。青年时代的邓小平就已经献身于革命,他坚定了信心,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为了中国的革命,他把毕生都献给了祖国。
如果我们也生活在那样一个**的年代,我们该怎样做?是眼睁睁地看着中国被外来侵略者夺走,还是和邓小平爷爷少年时一样,拥有远大理想和抱负,为祖国献出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有爱国之心的人,需要有热爱人民的人,而邓小平爷爷就具有这种品质。
邓小平爷爷生活在一个贫苦的年代,他从小就聪明伶俐、头脑灵活,对待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干什么事情都认真仔细,丝毫不马虎。
在邓小平爷爷15岁的时候,“五.四运动”爆发了,邓小平作为一名热爱祖国的青年,他理所当然的和其他爱国人士一样在街上游行,喊着那些充满激情的口号。每当口号声响起,邓小平爷爷就觉得他和自己的国家、广大的民众是那么紧密、那么心心相连。正因为如此,我仿佛看到了这支群情激昂、庞大的队伍,感受到了他们的爱国心切。
俗话说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的,谁都有责任。邓小平爷爷从青年时就执著的追求这个理念,努力为目的去做到。
写到这里,我得感谢这本书,感谢邓小平爷爷,因为是他告诉我,怎样做一个爱国的人,怎样做一个爱民的人。
第三篇:读邓小平自述有感
读邓小平自述有感
三起三落,他不屈的性格;改革开放,他卓越的才华;香港回归,他不一样的爱国热情。这个人就是一个身高不足一百六十公分的中国“小矮子”,就是曾经得到了世界政治家们敬畏的中国富强蓝图的创作者,就是令全中国人民深深佩服的小平爷爷。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价。作为九零后的一员,作为小平爷爷的后人,很荣幸能看到他的自述这本书,更让我感到荣幸的是能够从这本书中感受这位伟人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与卓越才华。
我曾观看过许多关于世界各国领导人的视频,而最让我有感触的,莫过于小平爷爷的视频。在小平爷爷的一生中,有着一段极为坎坷的“三起三落”。
第一次“落起”是在30年代初期中央苏区时,由于以博古为代表的中央临时政府推行“左”倾冒险主义,邓小平、毛泽潭、谢唯俊等人则坚决支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反对他们的“城市中心论”。为此,邓小平遭批斗,并一度被关进监狱.直到1935年遵义会议,这次“落起”才画上句号。邓小平第二次“落起”,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文革”初期,邓小平作为“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第二号“走资派”被打倒,全家受到株连,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改造。这是邓小平一生中感到最痛苦的时期。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邓小平两次给毛泽东写信,要求出来工作。毛主席在信上作了肯定的批示,1973年邓小平的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得以恢复。1975年初邓小平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
兼总参谋长,并主持党、政、军的日常工作。
第四篇:读《邓小平时代》有感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读后感
陈礼节20121011237
由于阅读时间的短暂,我未能将“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全篇通读,只能选择了《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这本书。在将费正清等美国历史学家的这部呕心沥血的巨著管中窥豹一番后,我不得不对这些外国人治史的精神感到钦佩,赞扬他们这种不分国界的高尚的学术精神。《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这本书事无巨细,把1966年以后的共和国史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各方面向读者做了十分深入而全面的描绘,可谓是20世纪的“清明上河图”。这本书从毛泽东思想在60-70年代的发展谈起,全面的分析其影响,对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原因和经过也做了详尽的记述,而且花了大篇幅来写文化大革命对后毛泽东时代的政治、经济政策的影响,也用另外的篇章来写了中国知识分子、文学、城市和农村生活等的变迁,在最后一章里也写到了独处一隅的台湾20世纪50到80年代里在经济外交上的发展,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十分宏伟的历史巨制,是一部了解中国现代史的必读书籍,对于这样一部中国历史却不是中国人自己写出来的,我感到十分汗颜。或许因为现实的各种原因,在中国研究当代史总是困难重重的,但是我觉得,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最大的财富就是这个民族自身的历史,这是别人永远无法剥夺的宝贵财富。历史是我们民族的希望所在。我们系统反思过的历史,会是我们民族前进的灯塔,它会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让我们避免在同一块石头面前跌倒两次。我们的当代历史更是我们所要重点关注的,这一段与我们当下联系紧密的历史是我们的力量源泉,让我们鼓起勇气,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直面中国的无数挑战。反思历史,正视历史,我们才能在未来少走弯路,在共和国史上我们已经走了太多的回头路。我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的有关近代史、共和国史的中国人自己的学术研究,把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这种绕不开的历史深度剖析,我相信到那个时候,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自由、民主、繁荣和富强。我们很期待这一天能早日到来。
在共和国史上,我们必须谈到的人物就是毛泽东主席了。毛泽东历任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带领着中国共产党走过了41年的时间,带领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27年的时间。在这段期间里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按照我们现在的官方说法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不可争论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或许其他人对于这个评价有自己的看法,但我对此仍然比较认可。因为在我看来,毛泽东一生的最大成就在于用武力真正完成了中国的基本统一。这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是袁世凯、吴佩孚、孙中山、蒋介石等人都没能做到的事,就这一点来看,毛泽东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伟人,值得我们的敬佩。但是,他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事件上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些都是无法抹去的历史真相。一个历史人物,我们不仅要看到他的光鲜一面,他的阴暗、不为人知的一面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这样被还原后的人才是真实的,我们想要看见的伟人不是永远被包装后的那样“神化”的人。历史可以被蒙蔽一时,但不可能被蒙蔽一世。对于毛泽东主席的评价,我倾向于徐中约教授的“开国有功,建国有过,文革有罪”。以上是我读完本书后对毛主席的一些看法。
文化大革命是我想写到的本书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在剑桥史里,我个人认为将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根源落脚在毛泽东与刘少奇等人的权力斗争上,是片面的、有缺陷的,我们应该看到,毛泽东在发动文革时,还有许多历史上、国际上的因素影响,文革的发动并不能简单归罪于毛泽东一人。在中国传统历史上,我们奉行的就是那套“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共和国的确建立起来,但许多与此相关的社会属性却远未达到共和的要求。而我们所谓的现代化,其实质上就是西化。我们在1840年开始,就从军事、科技、政治、文化上一步步向西方学习,这些变革都不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身发展要求,而是外力因
素作用下我们的应变举措,是被动的,这比我们对在自身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制度变革要难得多。所以说,文化大革命实际上也是我们传统政治制度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回光返照,是有其历史文化根源所在的。文化大革命基本标志毛泽东时代的结束,也标志着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寿终正寝。文革,是我们绕不开的一堵墙,在归罪于领导人的个人错误时,我们是否应该想到,“红卫兵”们在揪斗“地富反坏右”和走资派时,难道都仅仅受到了领导人一个人的影响,这些“红卫兵”们自己难道就没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当一个恶行的绳索足够漫长时,身处这个恶行链条上的个体也就只能看到绳头的错误,而忽视掉自我的批判。文革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我们需要公民的人性觉醒,要能从自己的社会角色里跳跃出来,拥有自己独立的、完整的人格,要能越过社会表象真正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我们对于文革的反思还远远不够,与其躲躲藏藏、遮遮掩掩,不如打开天窗将其完整晾晒出来,让那些文革的亲身参与者们更多的从自我角度来反思、总结,留给后人更多的警示,让文化大革命不要重演!
从1840年走到现在,我们已经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摸索了近200年了,我觉得,我们已经接近到了那个无数先烈所追求的目标,我对中国的未来也充满了希望。历史的发展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有千千万万的人长时间的共同努力与奋斗才能推动历史沉重的车轮向前开动。我只是认为,如果我们能有更大的勇气去坦然面对过去的史实,或许,我们能走的更快、更远。
第五篇:读《邓小平传》有感
读《邓小平传》有感
我读了《邓小平传》,它是英国前驻华大使理查德•伊文思于1993年完成的,叙述了1904-1993年邓小平的主要历史活动,它采用时间顺序讲述了一位伟人辉煌的一生。展示了一位“农民的儿子”到“国家领导人”到光荣退休的革命历程。读完这本书,让我更加了解邓小平光辉的一生,在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其中邓小平的人格魅力完全征服了我,使我对他遥远又亲切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邓小平,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他作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以江汉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确保了党和国家的稳定发展。他是我们党和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创者。
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在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
邓小平,一位时代伟人,和无数扭转人类历史的人物一样,诞生于普通的平民阶层。邓小平的父亲邓文明作为一位传统的读书人,其形象深深的影响了幼年的小平。邓小平从小就受父亲的熏陶。父亲在家里严格而又谦和,邓小平继承了父亲的性格——自信、有抱负,处事果断,邓小平接受到新旧双重教育,使他的知识结构比较完善,思维方式比较灵活,逻辑思维也比较严谨。这些为他后来的良好成长打下了基础。
1920年,16岁的小平来到法兰西求学,在那里条件很艰苦,他漂泊了许多地方——从马赛到巴耶。在这段时间,他在那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又参加勤工俭学干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包括在机车上当司炉和厨房帮工,能找到什么工作他就干什么工作。更重要的是,在开放的法兰西,他遇见了共产党,共产党使他在污浊的政治气氛中感受到一丝清新的空气。在周恩来的影响下,邓小平加入了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并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行各种政治宣传活动,也是在这一时期,他拘谨。不耐心的性格消逝不见了,到了1926年,他和伙伴们去了莫斯科,获得了机会,在政治上进行了深造。
邓小平身在法国,却无时不刻注视着祖国的形势。在祖国最需要自己的时候,他回到了内战纷纭的中国。随之而后。便是他同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在血雨腥风的日子里,为中国带来了光明。在他回国后的四年多时间里,邓小平一直在有生命危险中度过。
1927年2月,邓小平接受中央分配,到西安的中山军事学校工作,并且身兼三职。同年3月蒋介石开始采取分裂行动,展开了一连串残酷无情的清洗运动。大屠杀在南京、广州以及长江三角洲一些小城镇蔓延开来。这使共产党面临抉择:是与国民党分道扬镳还是继续与左翼国民党合作以争取和控制他们。5月下雪召开的共产国际常委上决定共产党继续与左翼国民党直接合作,从那以后共产党的处境越来越糟糕了。8月7日,邓小平以党中央秘书的身份参加了中央委员会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从而亲身经历了共产党从惨败转向全新战略的过程。在这白色恐怖时期,邓小平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得到了锻炼,积累了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也形成了他严谨认真、守纪的工作作风。他在战争中支持毛泽东的战略主张,从此与他形成了一条牢固的政治纽带。
邓小平被任命为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为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邓小平参加了大大小小很多战役。
邓小平曾三起三落,从没被打倒过。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设计师,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以郑重的态度,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纠正自己的失误,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式做出科学判断,成功的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众所周知,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而邓小平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邓小平与英国撒切尔夫人谈香港回归问题时表现出的过人胆识,撒切尔夫人:“我伤心极了但赞赏邓小平。”所以邓小平是一位“具有磁铁般个人魅力的伟人”而我们或许不能像邓小平一样为国家作出那么多贡献,但我们也必须尽自己所能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不要让自己感到后悔。
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评价:邓小平德才兼备,军政皆优,是一位能够“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非凡帅才。对于邓小平的文韬武略,毛泽东1951年在同一位民主人士的谈话中作了高度评价:“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论文论武,邓小平都是一把好手。”除此之外,毛泽东也给予了邓小平的八字评价——柔中寓刚,棉里藏针。
其实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不仅可以更多的认识邓小平和国家的历史,而且我从中也了解到快乐是什么。一直以来我就是一个比较乐观向上的女孩,对待任何事都抱着积极的态度,并且我很喜欢笑。我知道自己是因为容易满足,对社会了解不深,只看到社会比较好的方面。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开始有点懂得“快乐并不代表物质生活的丰富,而是精神生活的丰富!”每个人对快乐的定义不一样,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说过:“我很快乐,因为得到过我帮助的人感到快乐!”钟南山先生的快乐在于他能在非典抗战中站在第一线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邓小平的快乐在于他收复了一个香港;而毛泽东的快乐在于他解放了一个中国……古往今来,硕果累累者,他们的快乐都在于为人民服务!而我现在还作为一个学生,只要每天有所收获就会觉得很快乐。或许我不像他们一样有那么大的理想,不过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生活得快乐,在自己人生当中多做一些对别人有帮助的事情,这样我们自然就会过的很好。
《邓小平传》是作者对邓小平个人的了解展示给广大读者,加上我是比较喜欢历史文化同时对一些伟人比较感兴趣。而这本书就是我最喜欢的,它让我了解到许多知识和领悟到一些深刻的道理,让我一直保持着一种信念:人必须快乐地活着,并且尽自己所能多为社会做一些事,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美好、繁荣。
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评价:邓小平德才兼备,军政皆优,是一位能够“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非凡帅才。对于邓小平的文韬武略,毛泽东1951年在同一位民主人士的谈话中作了高度评价:“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论文论武,邓小平都是一把好手。”除此之外,毛泽东也给予了邓小平的八字评价——柔中寓刚,棉里藏针。邓爷爷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中国发展的每一步都鉴证着他为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他那刚正不阿、不畏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想想我自己,身为一名中国人,却至今未能报效祖国,每思及此惭愧不已。邓爷爷未完成的梦想,我们会替他实现,邓爷爷未达到的目标,中华民族的儿女们一定会为他努力争取到。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坚强,有朝一日可以用实际行动向老人家证明,我们没有让他失望。我们年轻一代应当秉承邓小平同志的革命精神,学习他那高瞻远瞩的作战计谋和处变不惊的处世态度,早日投身到社会主义事业中,尽全力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