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考历史知识点的感想和认识
中考历史知识点的感想和认识 ▲对知识点的感想和认识
1、你学习了商鞅变法后,有何感想?
①要顺应时代潮流,适时改革。②改革,能发展社会经济,增强国家的实力,提升国家的地位。③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
2、唐代中外交流的历史启示:
①一个国家只有经济、文化先进发达,才能对国外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②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有所得益,有所进步。③国家和民族不论大小强弱,均有所长;一个国家只有积极开放、虚心学习,才能充分吸取别人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
3、谈谈对闭关锁国政策的想法或认识
①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与世隔绝,应广泛交往,否则,将被时代淘汰;②应学习别国长处,发展壮大自己;③应从闭关锁国政策中汲取教训,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④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4、我们今天能从五四运动中的学生身上学到什么?
①要热爱祖国,要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②要以主人翁的精神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③要同一切破坏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作斗争。④时刻关心国家大事和民族前途。⑤要刻苦学习,增强服务祖国、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5、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对此你有何感想? ①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②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上民族振兴之路;③中国近代的屈辱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能救中国、发展中国、强大中国。④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不会向外国侵略势力屈服;⑤要树立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6、从长征中,你受到哪些教育,得到什么认识?
①中国革命是艰难曲折的。②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③要有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精神。④要有勇往直前、英勇奋斗的精神。⑤要有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⑥要有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⑦要有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7、日本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的罪行。请列举史实批驳。
侵华史实:①挑起中日甲午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②1900年日本作为八国联军之一侵华,1901年作为八国之一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③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④1932年发动“一•二八”事变;⑤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⑥采用惨无人道的细菌战,掠夺华工,南京大屠杀。⑦强迫亚洲各国包括中国的妇女充当侵华日军慰安妇。
8、从日本的侵华史、日本修改教科书、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华历史当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有何启示?
①祖国不容侵略,生命不容践踏。②不能忘记日本残暴侵略中国的历史,警惕当代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③日军涂毒生灵,践踏生命,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我们要永远铭记,要奋发图强。④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弱小只能任人宰割,无力抗争。⑤要记住日本侵华史,努力学习,增强爱国情感,为国争光。⑥注重对国民特别是下一代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⑦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民素质,增强全民爱国意识。⑧不忘国耻,奋发图强。⑨铁证如山,日本修改教科书改变不了残暴侵华的历史的事实。„„
9、对日本领导人屡次参拜靖国神社有何看法?
①严重违背了中日《联合声明》的精神,破坏了中日和平友好关系。②神社供奉着对中国和亚洲一些国家犯下滔天罪行的甲级战犯牌位,参拜靖国神社就是为战争罪犯招魂。③中国是当时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最大受害国,参拜靖国神社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10、明治维新对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有何启示?
①成功的改革对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②我们国家应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综合国力,使中国真正成为世界强国;③中国应实行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④要加大教育投入,发展科教事业,学习外国一切优秀的东西为我所用。⑤我国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民素质。„„
11、你认为明治维新中的哪一项内容值得借鉴?请说明你的道理或理由。
①我认为社会生活方面的“提倡文明开化,发展教育”值得借鉴。因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只有大力发展教育,学习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才能造就出优秀人才。
②我认为经济方面内容值得借鉴。因为只有坚持对外开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才能最大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
③我认为政治方面的“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值得借鉴。因为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④从一个民族进步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12、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涌现出无数民族英雄和爱国将领。请列举三位及相关事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②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或虎门销烟)。③左宗棠收复新疆。④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在黄海战役中壮烈牺牲。⑤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重返祖国。
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具有爱国主义精神;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等等。
13、中国近代中是列强侵华史,也是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请写出“列强侵华”和“抗争与探索”的事件。并简要谈谈你学习这些历史的感受。
列强侵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抗争与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感受:①清政府无能,落后就要挨打,弱国受欺;②西方殖民者弱肉强食;③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④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不会向外国势力低头;⑤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⑥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上民族振兴之路。⑦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强国。⑧不忘国耻,奋发图强。„„
14、从香港、澳门地区主权的丧失和恢复,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①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②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维护领土和主权的完整。③要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用实力、凭能力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④弱国无外交。
对香港、澳门回归有何感想?①洗雪了香港、澳门被英国长期侵占的耻辱。②为完成祖国的完全统一迈出了一大步。③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树立了成功范例。④表明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5、“台独”的活动如何看待?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并且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开罗宣言》就是一份确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国际文件。
①元朝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②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③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④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澎湖列岛;二战中,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
窃取中国的领土台湾、澎湖列岛等必须无条件归还中国。二战日本战败后,1945年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这都证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我国政府处理台湾问题的原则:“一个中国”的原则
构想:“一国两制”的构想
我们积极谋求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台湾当局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坚持台独立场,就打不破目前两岸关系的僵局,不利于台湾人民到大陆投资经商;如果台湾当局继续顽固坚持台独立场,迫使我国武力解决,必然给台湾人民带来战争灾难,会损害台湾人民的利益。
如果台湾地区领导人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执意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就会导致战争局面的出现,这势必会损害台湾人民的利益。
认识或启发: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②坚决不能容忍任何分裂祖国的言行。③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维护领土和主权的完整。④要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用实力凭能力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16、罗斯福新政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作用?
①中央应加强金融控制,重视树立诚实信用原则;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③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应大力振兴民族工业,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引进优秀人才,提高工业化水平;④加大基础设施、公共工程的建设(筑路、架桥、植树、兴建水利工程等),减少失业队伍,刺激消费和生产;⑤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为下岗工人创造再就业的机会,降低失业率。„„
17、你认为罗斯福新政中的哪一项内容值得借鉴?请说明你的道理或理由。①我认为“加强金融控制”值得借鉴。因为中央只有加强金融控制,银行重视树立诚实信用原则,百姓才会把钱存入银行,银行活动才能逐渐开展。
②我认为把中心措施定为整顿工业值得借鉴。因为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工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③我认为新建许多公共工程值得借鉴。因为像筑路、架桥、植树、兴建水利工程,能够让大量失业者有工作,让很多人能够维持生存,有利于社会稳定。
④我认为“农业”方面内容值得借鉴。因为当时美国失业人口太多,社会不稳定,人民手中没钱,生活困苦,让农民屠宰牲畜,可以解决一部分人吃的困难。
18、英法参与策划的慕尼黑阴谋不但没有求得太平,反而加速了“二战”的爆发。这一事件给我们的启发是:
①不能助长侵略者的嚣张气焰;②不能让侵略者得寸进尺;③不能纵容侵略者为所欲为;④对侵略者要进行有效的抵制或制裁;⑤对侵略者要给予坚决反击。⑥要做维护世界和平的使者,(而不要像英法等国那样助纣为虐);⑦支持正义战争,反对不义战争;⑧要像我们中国抗美援朝那样,团结起来坚决反抗敌人的野蛮侵略。„„
19、就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中国遭到的不公平对待,谈谈你对“弱国无外交”的认识:
①“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②实力是外交的基础,弱小国家是没有地位的;③只有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军事实力,使我国真正强大起来,才能保证我国不受侵犯。
20、如何正确认识“一战”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①一战无疑是一场浩劫,是人类社会空前严重的大灾难;②战争的发生是整个人类的悲剧,一切非正义的侵略战争都是对人类社会犯下的罪行;③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战争进人类社会每个公民的职责和义务;④要爱护和平,因为战争只会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造成了重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
第二篇:中考历史知识点范文
中考历史知识点大全,多背一条多考5分!
中国古代史
原始社会—战国
一、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
1、元谋人: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距今约有170万年。
2、北京人:发现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20万年,他们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已经懂得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3、河姆渡遗址(水稻)和半坡遗址(粟):
距今约七千年到五千年,开始了原始农耕,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已经种植水稻。
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发现于陕西西安半坡村)主要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过着定居生活;都懂得制造和使用陶器,半坡原始居民烧制的彩陶是原始艺术的精品;都懂得纺线织布。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是我国原始社会时期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典型代表。
二、商鞅变法
1、目的:战国时期,各国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2、开始: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3、内容:
(1)废井田,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地方。
4、历史作用:
经过商鞅商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日后兼并六国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商鞅变法是当时一次最为彻底的变法。
三、文字、孔子、百家争鸣
1、文字:
(1)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称为“甲骨文”。这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2)金文: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铭文。
(3)大篆: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篆。
(4)竹书、帛书:战国时期,出现了竹书和帛书。
(5)小篆、隶书: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简单的隶书。
我国文字的演化过程:甲骨文(商)→金文(商、周)→大篆(西周晚期)→小篆、隶书(秦)
2、思想家老子
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后被道教尊为教主,称为“太上老君”。(泉州清源山的老君岩就是宋代道教的老子的石造像)
3、孔子:(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2)思想: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到汉武帝时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3)教育: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他兴办私学,广收门徒,他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
他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他还教育学生要养成老实的学习态度。
(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都江堰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它既消除了水患,又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人民。
5、百家争鸣: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和见解,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主张有:
(1)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认为“民贵君轻”,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实行“仁政”;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还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具有今天的环境保护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
(2)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3)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他主张改革,反对儒家的仁政,提倡法治。认为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思想来源),著有《韩非子》。
(4)兵家: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著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提出“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秦朝—南北朝
一、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建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都城咸阳。
2、中央专制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 史大夫;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 36 个郡,郡下设县。郡县制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2)经济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圆形方孔钱);同时,还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3)思想上:为加强思想控制,又实行“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的文化造成莫大的损失。
(4)巩固、开发边疆: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用来抵御匈奴族的入侵。开发越族地区,开凿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一)。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汉通西域
1、汉武帝(是西汉的鼎盛时期)的“大一统”的措施:
(1)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破格录用人才(如董仲舒、卫青等)。
(2)经济上:把地方 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3)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排斥其他各家思想(从此儒家学说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4)文化上: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这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5)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胁。
(6)民族关系上: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2、汉通西域
(1)西域的地理概念: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的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2)西汉:
①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央与西域的联系。
张骞为沟通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做出了贡献。西域的葡萄、核桃和良马、地毯等传入内地,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传到西域,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
②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事务,保护往来的商旅。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从此,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东汉: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经营西域。
(4)欧洲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166年,大秦(古罗马)安敦王朝的使臣来到东汉。
三、丝绸之路
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从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有名的“丝绸之路”。说明当时中国已与欧洲建立联系,当时的中国被称为“丝国”。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丝绸之路经过地区古今地名对照:
古代:欧洲 ← 西亚 ←今新疆境内 ← 河西走廊 ← 长安
现在:欧洲 ←土耳其、伊拉克、伊朗←今新疆境内 ← 甘肃河西走廊 ← 西安
四、评价汉武帝
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他在位五十多年里,实行许多重大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措施(见汉武帝的“大一统”),由于他“兴造功业”,多方建树,西汉王朝出现了政治、经济、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将西汉的统治推向鼎盛时期。但是汉武帝连年用兵,国力耗损,晚年时社会出现动荡。面对危机,汉武帝毅然颁布承认过失的“罪已昭”,宣布停止征伐,减轻赋税,除去暴政,“与民休息”,使西汉鼎盛局面又得以延续。
五、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1、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在官渡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赤壁之战:208年刘备、孙权联军以少胜多在赤壁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3、三国鼎立的形成: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曹操不属于三国时代)
六、江南地区的开发
1、主要原因:
①优越的自然条件:江南温暖湿润,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南方战乱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③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加速了南方经济发展的步伐(最重要原因);
④南北方人民共同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良田,使江南得到迅速开发。
2、江南地区的开发及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 ①三国时的吴国,重视农耕,江南经济得到发展;
②西晋末年,中原人民开始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③东晋南朝时期,使江南得到迅速发展;
④从五代十国起,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 ⑤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七、北魏(鲜卑族)孝文帝(拓拔宏)改革与民族融合1、背景:
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拔部建立北魏。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的局面。各民族共同生活,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为了顺应这一趋势,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
2、主要内容:
(1)政府规定,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严禁贪污;
(2)实行均田制: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3)迁都洛阳:为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494 年迁都洛阳;(4)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下令鲜卑贵族采用汉姓,改穿汉族服装,学习汉话,提倡同汉族人通婚。
3、作用: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鲜卑族)政治改革家。
八、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初期,已经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
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结劳动人民经验,于 105 年,改进了造纸术。
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推动 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对世界文化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九、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的传入:
佛教产生于古印度,西汉末年(公元前后)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明帝时,派人到西域求取佛经,迎来西域高僧,并在洛阳建成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马寺。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道教的兴起: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道教的思想来源于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奉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
张陵是道教的创始人之一,教徒尊他为张天师。(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的宗教)
十、石窟艺术
1、开凿的原因:
南北朝时期的石窟是统治阶级为了宣扬佛教而开凿的。(石窟艺术与都佛教的盛行有关)
2、主要的石窟群:
①云冈石窟(在今山西大同,开凿于北魏前期);
②龙门石窟(在今河南洛阳,开凿于北魏至隋唐时期);
③敦煌莫高窟(在今甘肃敦煌,开凿于隋唐时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十一、《史记》《资治通鉴》
1、《史记》:
是一部杰出的历史巨著。作者是汉武帝时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资治通鉴》:
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月、日顺序,叙述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隋朝—唐朝
一、隋唐科举制度、大运河的开凿
1、隋唐科举制度
(1)隋文帝(杨坚)开始用分科考试办法选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唐朝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2)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加政权;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士族手里,集权到中央。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2、大运河的开凿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605年——610年;
(3)大运河的概况: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或最北点)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点)余杭(今杭州),全长四五千里;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从北到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三点四段通五河”)
(4)意义: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是唐朝诗人对京杭大运河的赞颂)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
2、“贞观之治”: 李世民经“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他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它的统治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出现繁荣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治国方略:
(1)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
(2)重视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3)善于用人。他任命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4)沿用和完善隋朝三省六部制;
(5)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弊政;
(6)重视文化教育,完善科举制;
3、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还破格提拔许多有才能的人,在她统治期间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
4、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任用姚崇、宋璟为相,励精图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三、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唐朝的粮食以粟和稻谷为主;饮茶之风风靡全国,茶叶生产成为江南农业的重要部门;新的工具:曲辕犁和筒车;抗天灾能力增强(抗旱、治蝗)。
2、手工业——丝织业发达,以轻盈精薄著称(服装主要以丝、麻为主);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最负盛名,唐三彩是闻名于世的艺术珍品。
3、商业——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内有坊(住宅区)、市(商业区)之分,边疆各族和外国商旅云集,店铺林立,繁华异常。此外还有洛阳、扬州和成都也很兴盛。
四、评价唐太宗: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他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他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合并州郡;重视文化教育,发展科举制度;采取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边疆各族的发展和对外交往的繁荣。
在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但是,作为封建帝王,他同样对人民进行剥削和压迫,在晚年他的骄矜情绪和享乐思想逐渐滋长,而且他杀兄逼父夺取皇权的行为,是不足称道的。
五、以谴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1、唐与日本的关系:
①谴唐使:
中日两国在隋唐时期交往密切,谴唐使是日本政府派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谴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谴唐使来中国的有十多
次,在留学生中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
②鉴真东渡:
唐朝赴日本最有名的是鉴真和尚,他应日本僧人的邀请,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那时他已双目失明,他在日本弘扬佛法,还把唐朝的医学、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介绍到日本,对中日经济文化的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奈良创建的唐招提寺,被日本人民视为艺术明珠。
2、唐与天竺的关系:
①玄奘西游:贞观年间,高僧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他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他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②我国的造纸术在唐时传入天竺;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学习熬制砂糖的技术。
以上史实说明,唐朝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其影响是双向性的。一方面在与日本、天竺等国的交往中,先进的唐朝文化极大地影响了这些周边国家,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另一方面,唐朝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使唐朝文化更加灿烂辉煌。因此,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开始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3、唐朝中外交流的历史启示:
①一个国家只有经济、文化先进发达,才能对国外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仰慕。(对外交往发达的最主要原因)
②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有所得益,有所进步。
③国家和民族不论大小强弱,均有所长;一个国家只有积极开放,虚心学习,才能充分吸取别人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
六、赵州桥、敦煌莫高窟、雕版印刷术
1、赵州桥: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700多年。
2、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在隋朝有很大的发展。坐落在今天甘肃省西部的敦煌莫高窟大多是隋朝时开凿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3、雕版印刷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隋唐已有雕版印刷。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辽、宋、夏、金—元朝
一、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1、经济重心南移:五代十国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的农业生产逐渐超过北方。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农业:两宋时期,由于政府提倡,水稻在淮河和黄河流域大力推广种植。从越南引入的优良品种占城稻也得到推广,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仓。南宋时棉花的种植从北宋时的两广、福建推广到长江流域,棉花在两宋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3、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迅速兴起
4、制瓷业:两宋重要瓷窑有遍布各地,其中定窑、均窑、哥窑(烧出裂纹)等,久负盛名。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
5、采矿业:北宋时煤大量开采,东京城的百姓已开始用煤做燃料。
6、造船业:宋朝时,我国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先进是国家。广州、泉州、明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规模宏大。(从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就可以证明)
7、商业:
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②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城市布局打破了唐朝的“坊”“市”界限,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特定的区域;还有娱乐场所“瓦子”;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它的繁荣景象)。③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人口达到百万。
8、海外贸易: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重要的外贸港口有泉州、广州、明州等。
两宋政府在这里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海外贸易收入,在两宋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以输出瓷器和丝织品为主。进口货物多为香料、象牙等。
二、辽(契丹族)、宋、西夏(党项族)、金(女真族)等政权的并立
1、辽的建立: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契丹皇帝辽太宗从后晋皇帝石敬唐手中得到幽云十六州,后来改国号为辽。(1125年金灭辽)杨家将的故事与辽(契丹)有关。
1005年,北宋与辽结成澶渊之盟,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2、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天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北宋:960——1127年金灭北宋)
3、西夏的建立: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建立大夏,史称西夏。
4、金的建立: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在会宁称帝,国号金,后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今北京)。
5、南宋的建立:1127年,赵构(宋高宗)建立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岳飞的抗
金斗争赢得了人民的尊敬。1141年,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三、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国、民族融合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成吉思汗是我国古代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成吉思汗不属于元朝)
2、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国: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改蒙古为元朝;1276年灭南宋,文天祥组织军队抗元,最终失败,1279年统一全国。
3、行省制度:元政府建立行省制度(简称行省或省,忽必烈时开始实行)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
4、元政府设有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5、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6、元朝时,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与当时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列为世界第一的大港口。
7、回族的形成(民族融合的发展):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边疆各族和一些定居在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四、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资治通鉴》
1、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
2、指南针:司南——我国最早的指南仪器(战国),后又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广泛使用,并由阿拉伯传到欧洲,为欧洲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
3、火药:是古代炼丹家在炼丹时发明的,唐末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武器有火箭、突火枪、火炮等。
13、14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4、《资治通鉴》: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月、日顺序,叙述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明朝
一、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1、明朝的建立: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明太祖加强君权措施:
①废行中书省(行省),设三司; ②废丞相,权分六部;
③设殿阁大学士,逐步形成内阁制度; ④设锦衣卫,由皇帝指挥。
2、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明太祖时设锦衣卫;明成祖时,设立特务机构——东厂,以宦官为统领,由皇帝直接控制;明朝中期,又设立西厂。
3、八股取士(加强思想统治):明朝沿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实行八股取士。命题范围是四书五经,文体是八股文。对文化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二、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1、郑和下西洋:(今年已经有600周年)
(1)西洋: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即太平洋沿岸地区)和印度洋沿岸地区。(2)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3)时间及到达地点:1405年--1433年,郑和前后七次下西洋,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秋冬顺东北、西北季风出发,夏季顺西南、东南季风返回。(泉州灵山圣墓内的郑和行香碑上,记载了郑和第五次航行前来此处行香的史实。)
(4)意义:
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
(5)郑和下西洋取得成功的原因: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③造船技术先进,指南针用于航海; ④我国人民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
⑤郑和本人的勇敢、不怕困难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等。
2、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戚继光率戚家军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1565年,东南沿海的日本倭寇基本肃清,保卫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封侯非我 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
3、西方传教士东来:欧洲天主教传教士,也在这时来到我国传教(最有影响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他也是第一个把孔子和儒家思想介绍给西方的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4、1553年,葡萄牙侵占澳门。(葡萄牙是最早侵略我国的西方殖民者)
第三篇:历史中考专题认识
历史中考专题认识
专题一:国家统一
基本认识:
1.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的民心所向.2.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们应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
对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
3.统一是大势所趋,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我们应该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求同存异,加强两岸经济合作与交流,早日促成统一.4.国家强大有利于国家统一,我们应该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我国综合国力.5.“一国两制”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符合我国国情的。
专题二:民族关系
基本认识:
1.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和
和社会发展.2.民族融合、民族友好交往是中华民族关系的主流。各民族的友好往来,促进了经济文
化的交流和社会发展。
3.西藏新疆自古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新疆的发展有利于巩固边疆稳定和国
家统一.4.我国每一个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只有民族团结,中华民族才能
拥有强大民族凝聚力,才能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才能维护祖国统一安全,才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5.今天,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应该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原
则,以促进各民族的友好交往,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专题三:对外关系
基本认识:
1开放交流促进发展,闭关锁国导致落后。今天我国应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2弱国无外交,落后就会挨打.一个国家只有国力强盛,才能赢得应有的国际地位。今天,我们应坚持改革开放,奋发图强,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我们今天能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是因为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专题四:近代的屈辱与抗争
1侵略认识:
落后就会挨打,我们应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中学生应勿忘国耻,牢记历史,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2抗争的认识:
近代的中国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是中华民族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制下,通过不息的奋斗,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英勇顽强,打败国内外敌人,实现民族自立的过程。
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坚定信念,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我们要以史为鉴,和平发展。
专题五:近代化的探索
结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的胜利.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基本认识:
1、近代化先驱与时俱进,探索创新的精神值得学习。
2、依据国情向先进学习,而且要依靠群众的支持
3、民族解放,国家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专题六:中国共产党的历程
基本认识:
1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探索精神的政党,是一个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伟大政党。
2历史的发展证明,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障。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是近代中国历史给我们得出的结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其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这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4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建国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分不开的。我们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专题七:民主、法制建设
基本认识:
1.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到民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政治民主化是近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表现;文明演进的历程;社会和谐发展、进步的基本保障或基本标准。
3.法律文件为社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专题八:中外重大改革
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这是改革成败的根本原因); 2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3改革者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决心;
4进步的改革也会失败,这取决于改革与反改革势力力量对比,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等。
基本认识:
(1)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应坚持和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发展。
(2)符合国情的改革才能促进社会发展。我国应依据本国国情制定相应政策。
(3)改革会遇到旧势力的阻挠和反对,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在改革中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重重阻力,才能成功。
(4)改革措施的制定应该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5)改革要善于学习先进.(6)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7)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8)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专题十:关注民生、创建和谐社会
基本认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到国计民生.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农业政策,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业农民和农村的重视。
三农问题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是民生问题的重要方面。
2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重视改善民生问题,是政府的基本职责。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3在发展工业化的同时,应该重视生态环境与污染等问题。尽量减少和消除工业化建设带来的消极后果,合理利用科技新成果,趋利避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专题十一:联合、合作
基本认识:
1.联合、合作有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当前人类依然面临着许多全球性问题,如战争、人口、环境、资源、恐怖主义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2.国家间加强合作有利于经济发展。今天,我国应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加强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加入区域性和全球性经济组织,促进经济发展。专题十二:思想解放、理论创新
基本认识:
1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理论创新引领社会变革,促进社会发展。今天,我们应解放思想,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推动时代进步。
2思想文化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怎样?
思想和文化是时代变革的先声和反映,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还体现在思想文化的活跃与发展上,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上的思想文化,是人类重要的财富,其中的优秀文化成果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光大。
专题十四:第二次世界大战
基本认识:
1.二战对人类而言都是浩劫,都是深重的灾难。因此,今天我们应该远离战争、珍爱和
平,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促进和平与发展。
2.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国家联合起来,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是最终能够打败法西斯
国家、赢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因此,今天各国人民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发展,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
专题十五:创新
1.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认识如何?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有着辉煌成就,并且伴随着中外交流与往来而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人类的科技事业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明清时期尤其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科技未能跟上世界近代科技发展的潮流,中国科技成就落后于西方科学发展的步伐。
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创造力,从另一个方面证明劳动人民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2.对古代世界各国的科技文明成果的认识如何?
各国的科技成就是该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表现,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尊重这些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更要学习和借鉴其精华,为我所用。要加强文化交流,促进各国发展。
3.对近现代科技成果的认识如何?
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进步的源泉在于创新能力,创新能力要依靠教育。因此我们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重视科技、教育、人才;解放思想,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积极建设创新型社会。
基本认识:
1 四大发明是中国传统文明的代表之一,对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中国人民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2 作为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要继承和发扬祖先的创新精神,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促进生产力的飞跃,科技推动社会进步。
4 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就是科技。科技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自主创新助推中华民族崛起。5我国要重视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以交流促发展。6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实践、勤于观察、不断探索钻研的科学精神,刻苦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专题十六大国崛起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有哪些?
资产阶级革命:英国、法国。
民族独立战争和内战:美国。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俄国、日本。
基本认识 1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不断改革创新是国家强大的动力。我们应该坚持和深化改革。
2学习借鉴先进的文明成果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发展,我们要坚持开放。
3民族独立是国家强大的前提,我们应该维护国家主权的独立。
4统一对国家的强大至关重要,我们应该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
5加强教育,发展科技,重视人才是国家强大的重要因素。我们要走“科教兴国”道路。6殖民掠夺也是促成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却给被侵略被掠夺的国家、地区带来深
第四篇:中考历史感想题
中考历史感想题
(一)关于战争类
1.鸦片战争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或问:近代屈辱史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富民强,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才不会重蹈覆辙,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关于中国近代被侵略的历史,你有什么感想?
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的统治腐败,国力衰落,屡遭列强侵略,说明落后就要挨打,因此今天的中国就要不断的改革和开放,注重经济的发展,使国家不断富强。
3.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力衰弱。
(2)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
4.从《南京条约》图片、日本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等图片上你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1)(经验教训)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说明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才能得以实现。(2)(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
(3)(社会责任)树立挽救祖国、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5.对于日本人今天的一些做法(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等)你有什么感想?
我们对于日本否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犯下侵略罪行的做法,表示强烈愤慨;我们要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现在我们青少年应该努力学习,准备将来报效祖国。
6.你对南京大屠杀的感想是什么?
(1)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2)我们要勿忘国耻,更要努力学习,为国家的强大而奋斗。(3)当今社会,我们仍要提防军国主义的复活,争取世界和平。
7.结合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等史实,说明了中国军民有哪些精神?
中国军队具有不怕牺牲、不畏强敌、为国献身的精神。8.说一说两次世界大战给你的感受,使你有什么想法?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和财产。我们应该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提倡用和平手段解决各种矛盾和纷争。
9.怎样才能制止战争?
世界人民要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维护世界和平,提倡用和平手段解决各种矛盾和纷争。要想避免帝国主义战争的威胁,我们就要提高综合国力,发展现代化的国防。
10.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给全世界人民什么启迪?(1)二战的胜利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维护它,热爱和平,不让世界大战的悲剧重演。(2)人民才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在挑战面前,全世界人民必须联合起来,才能赢得胜利。(3)所有国家都应当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加强国际合作,国际合作可以维护世界和平。我们才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11.二战结束至今61年间,未曾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国际合作组织的作用。(2)二战的惨痛的教训。(3)世界经济全球化(4)和平力量的增长。(5)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二)近代探索史的感想
1.你从中国近代化探索中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中国人民具有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具有忧患意识,进取精神,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段探索的结果是失败,说明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2.我们要学习长征中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敢于拼搏敢于胜利的精神;我们要继承革命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面对困难不低头,团结互助的精神。
3.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们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勇于探索,追求真理,崇尚民主、科学,爱国主义精神等
4.巴黎和会上对中国问题的规定反映(说明)了什么?
反映出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这一实质,同时也说明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5.学习完中国近代史,我们应该得到哪些思想认识?
(1)认识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2)认识抗击外国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6.学习完世界近代史,我们应该得到哪些思想认识?
(1)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具有进步性、野蛮性、贪婪性和扩张性
(2)认识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历史意义,从此使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三)现代史内容的感想
1.中国人民志愿军身上有什么崇高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他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果,你有什么认识? 新中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通过这场战争说明美国不是不可战胜的,西方侵略者为所欲为的时代结束了;同时再一次证明不义的战争必败。
3.针对我国城乡发生的巨大变化,谈谈你的感受?
我们应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大力进行经济建设,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
4.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搞经济建设必须依据国情,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5.你认为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3)改革开放的实行(4)全国人民的积极努力(5)和平的建设环境。
6.回顾中日两国近现代的外交史实,你得到的最主要的启示是什么?
勿忘历史,以史为鉴,热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与日本都是亚洲强国,要积极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
7.学习完中国现代史,我们应该得到哪些思想认识?
(1)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2)我们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3)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8.学习完世界现代史,我们应该得到哪些思想认识?
(1)了解了当代世界的多样性、多元性和复杂性。
(2)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立志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四)关于台湾问题的观点
1.谈谈你对解决台湾问题的认识?
中国政府仍然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统一。但是如果出现台湾当局无限期拒绝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两岸统一问题,中国政府只能被迫采取一切可能的断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来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完成中国的统一大业。
2.你如何看待台湾?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个组成部分。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坚持统一反对分裂是中华民族的神圣职责。
3.对整个中国现代史的感想或认识。
从我国在各个方面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近年来开放性试题集锦(中国近现代史)
1、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教育月”活动从6月3日开始,请你回答,为什么从这一天开始,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系?吸食毒品成为当今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请结合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吸毒对青少年、对社会有何危害?为支持“禁毒宣传教育月”活动的开展,请你针对青少年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文字简洁,富有感染力,不超过15个字)参考答案:因为这一天林则徐进行了虎门销烟.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对社会稳定也会造成危害.标语:珍爱生命,远离毒品.2、在网上我们可以查阅到由中青网所承办的林则徐纪念馆,这个网站的评论研究室中有很多的评论,对林则徐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有称他为“伟大的爱国者”;有称他为“中国近现代史上得到过最多赞誉的爱国者。”但近些年史学界也有这样的说法,认为没有林则徐的禁烟就不会爆发鸦片战争,他成了战争的引发者。请你针对这两种观点组织一场辩论会,就其中的某一观点准备辩论词。(不得少于100字)
参考答案:我认为林则徐是民族英雄,是伟大的爱国者.观点:即使没有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迟早也会爆发的.因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打开中国市场是英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继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这样做的,林则徐的禁烟只是侵略者发动战争的借口而已。
3、假如能够穿越时间隧道,你和你的同学们作为富有正义感的新闻记者,一同回到一百多年前备受列强欺凌的****,你们能用简练、醒目的文字向世人报导自己的所见所闻吗?(报道范围: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的某一事件、人物等。报道要求:标题醒目,时间、地点明确,内容具体,过程清楚,文字简洁。200字左右)参考答案:“文明”的侵略,野兽的罪行
某某时报1860年10月 据记者报道:英法联军已经一路烧杀,攻入北京,并闯进了“万园之园”圆明园。侵略者在这里犯下了滔天的罪行。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炎焚烧。圆明园的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往日辉煌的宫殿、参天的古树,都化为灰烬。这难道就是所谓的文明国家的正义所为?这难道就是所谓的绅士的行径?我们已经出离愤怒了。请记住这些野兽所犯下的罪行,请所有的中国人团结起来,推翻腐朽的清政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中国近代是怎样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请你围绕“落后就要挨打”这个中心,写一篇200字以上的短文,谈一谈你的学习体会,题目自拟。
过程:(1)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逐步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3)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4)1900——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短文:略 5、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了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现在的圆明园仅存少量景点,有人主张应在原地重建圆明园,有人则反对重建。请从多角度思考,写一篇短文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参考答案)反对:(1)圆明园是中华民族备受屈辱的历史象征,是旧中国闭关锁国、落后挨打的直接见证。保留原貌可以发挥其历史教育功能,时刻教育人民不忘历史教训,只有提高国力,才能避免国难临头。其中孕含的巨大社会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2)圆明园的建筑当然可以仿古而建,但是当年园内价值连城的珠宝、文物被殖民强盗抢走或毁坏,如今这批最具价值的珠宝已经无法收回,甚至无法仿制,精髓不在,重建又有何意义!
赞成:(1)如今的圆明园仅存几个景点,重建圆明园,恢复当年的盛景,充分利用圆明园的无形资产,可以发展旅游事业,推动经济的发展。
(2)珠海在一个非圆明园遗址的地方仿建圆明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北京焉能熟视无睹?
(3)旧中国由于腐败无能,令国家蒙受屈辱,如果在原地重建一个圆明园,把它建成国家收藏珍宝文物的博物馆,恰恰可以证明新中国的强大,不是同样可以教育人民吗?
⑷文物本身虽然是不可以再生的资源,但是文物的仿制同样具有社会价值。
6、中央电视台拟拍一部电视连续剧《孙中山》,假如你是编剧,请结合所学知识,展开合理想象,为孙中山设计异端在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参考答案)各位同胞,今天中国同盟会成立了,我们的祖国灾难深重,外受西方列强的欺侮,能收封建势力的统治。黑暗的中国 需要寻找出路!我们应为封建制度是中国灾难深重的根源所在。我们革命党人要团结起来,做时代的先驱,要广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用暴力手段推翻満清的统治,建立一个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平、民主、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我把我们的革命纲领设计为以下十六个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同胞们,推翻清王朝,指日可告待,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我孙中由定当革命军的马前卒,不惜鲜血和生命,推翻旧制度,迎接新曙光的到来。
谢谢大家。7、1940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政府的统治垮台。在总结失败的教训时,国民党内有人说:“不是我们无能,而是*中共*太狡猾了。”蒋介石在退守台湾后曾发出感慨:“此次失败,并非被**打倒的,实在是我们自己打倒自己。”请你结合史实谈谈:国民党输给共产党的原因(题目自拟)
要求:写一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条理清晰、语句流畅、字数不少于200字的小论文。
(参考答案)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
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理由只有一个:失道寡助,得道多助。
纵观国民党在执政时期的所作所为,令人不齿。消极抗日,不得人心,发动内战,逆历史潮流而进。贪官当道,腐败无能,残暴镇压学生和爱国人士的请愿、示威、双手沾満了人民的鲜血,却不知悔改,一副帝国主义走狗的嘴脸。经济萧条,苛捐杂税却多如牛毛,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样的政府,人民会选择它吗?它最终被历史的巨浪吞没,留下遗臭万年的一笔于史册。反观中国共产党,顺应民心,得道多助。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顾全大局,把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主动团结国民党一致抗日,并最终领导人民取得了胜利。坚决走群众路线,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解决了家书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马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在****上播下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这样的为人民报务的政党人民当然会选择它,国民党能凭什么与共产党、人民、正义相抗衡?失民心失天下,它最终只能搬石头砸自己的脚。8、1945年7月初,黄炎培等民主人士赴延安与毛泽东商讨中国政治局势。黄炎培讲:“历朝历代都是“其兴也渤焉”。“其亡也忽焉”,没有跳出这一周期率,**在试图寻找一条新路。毛泽东答:**已找到了这条路,可以跳出这一周期。
(1)试问建国前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避免“兴渤亡忽”悲剧?
(参考答案)从1942年开始,**在延安开展了整风运动,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大大增强了全党的团结和统一,为战胜困难,夺取抗战和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命运告诫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为迎接革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充分的准备。
从1951年底至1952年10月,**中央领导了“三反”、“五反”运动,加强了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树立了廉洁的新风气,促进了经济工作和各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重要历史认识及启示
1、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失败结果的认识:落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的尊严要靠实力来维护。
2、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及历程的感悟: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的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4、抗日战争的胜利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5、劝戒日本“历史不容忘却”、“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民族会得到全人类的谅解;违背民意,逆潮流而上,必将遭到世界人民的唾弃;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
6、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7、重庆谈判体现中共的精神:为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努力让人们从中感悟到的基本认识:表明中共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
8、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结论: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辛的、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符合国情,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要警惕错误思想倾向。
9、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的原则: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
10、对台湾问题的看法: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统一大业必将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发展两岸关系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符合当前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台独”势力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会得逞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任重道远,需要我们长期奋斗。
11、如何巩固和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地位:(1)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独立完整。(2)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3)适应世界潮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迅速发展。(4)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加强同世界各国联系,提高国际影响等。
12、日本学习中国和西方进行改革给我们的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13、面对战争的悲惨和血腥的启示及人类该如何制止战争,维护和平: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14、斯大林模式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启示: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直到改革开放前,也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这是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就是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也是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15、对历史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竞争并存的局面认识:两种社会制度是可以合作共存的,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和斗争是长期的,我们应防止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建设应注意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有益经验。
16、罗斯福新政的启示:“新政”是一次创新。它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为当今的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借鉴。
17、罗斯福新政对当今经济活动的启示:国家应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保证经济的均衡发展。
18、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给我们带来的启迪:(1)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就能促进经济发展。(2)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3)政通人和,经济发展。(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19、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经验启迪联合国应如何去应对现今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各国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20、欧盟成立的启示:国家之间的合作将促进和平与发展,实现“双赢”和“多赢”。
21、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1)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2)国家要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2、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感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树立崇尚科学为荣的思想;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破坏,我们应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
第五篇:山西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山西历史
一、山西古代史
(一)山西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1、最早在180万年以前在今天的芮县西侯渡村已有人类生息。
2、山西襄汾县丁村人是山西境内的远古人类,距今约14万年。
3、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西阴人(今山西夏县)早在6000年前已经养蚕取丝了。
4、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嫘祖(山西夏县人)发明缫丝技术和织布方法,后世称其为“先蚕神”
5、传说中的后羿射日(山西屯留县三嵕山)、女娲补天、嫦娥奔月都发生在山西。
6、传说中的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南部建立都城即: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板(今永济)、禹都安邑(今夏县城西北)。
(二)夏商周时期
1、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其地域就在晋南、豫西一带兴起。
2、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城市遗址是陶寺城墙。陶寺文明也是夏代存在的证明之一。
3、“晋”的由来:公元前1046年,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桐叶封地”),后人为纪念叔虞在晋水之源,建唐叔虞祠(今晋祠),叔虞死后,其子即位,改国号为晋。(联系西周分封制)
(三)春秋战国时期,国君晋文公为五霸之一。
1、春秋时期,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晋文公打败楚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2.“寒食节”:春秋时期,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将绵山改称“介山”。清明前一两天吃冷食以寄哀思。
3、春秋末期,赵简子家臣董安于:①晋阳城最早由他主持建造②先祖是晋国大史董狐因秉笔直书“赵盾弑其君”,被孔子誉为“古之良史”。
4、春秋晚期,晋国赵卿(赵简子)墓位于太原市金胜村西北,是迄今为止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资料最完整的晋国墓葬。
5、春秋时期晋国音乐大师师旷有“乐圣”之称。
5、战国时期被韩、赵、魏三国瓜分,此后山西别称“三晋”
6、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使北方出现影响深远的民族融合。
7、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最残酷的战争是---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今山西高平)——“白起坑赵”“纸上谈兵”
8、战国时期起于三晋的法家是:李悝——《法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封建法典,吴起、商鞅、申不害、荀子、韩非子。纵横家是:张仪、公孙衍
(四)秦汉时期
1、秦始皇于山西设太原、上党、河东、雁北及代郡五郡。
2、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白登之围”位于今山西大同。
3、卫青、霍去病是今临汾西南人,被汉武帝提拔,成为西汉时抗击匈奴的名将
4、从东汉时,迁入山西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畀族、羯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少数民族在山西建立的政权分别是:①公元304年,刘渊(匈奴)建汉,拉开五胡十六国割据局面;②公元439年北魏孝文帝(鲜卑族)统一中原地区,著名的改革是平城(今山西大同)改革。
2、北魏时期修建的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是我国古代四大石窟之一。
3、山西恒山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是国内现存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誉为“天下奇观”。
4、我国第一个留学天竺的僧人是法显。著有《法显传》,是东晋时期山西平阳人。
(六)隋唐时期
1、隋代初年创建的解州关帝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武庙。
1、李渊起兵的时间、地点——617年5月、太原、反隋
2、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山西文水人
3、唐朝时,仅次于长安、洛阳的第三座城市是晋阳(今太原)。
4、唐代山西籍诗人82人:王绩、王勃、王之涣、王维、白居易等。
5、唐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有:尉迟敬德、薛仁贵、狄仁杰、郭子仪、裴度等。
6、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块行书碑是谁的手迹——太原晋祠的贞观碑,是唐太宗的手迹(仅次于《兰亭序》)
7、全国仅存的两座唐代木构遗物——山西五台山的南婵寺大店和拂光寺大殿。
(七)五代十国时期
1、五代十国山西崛起的帝王有李存勖(后唐)、石敬瑭(后晋)、刘知远(后汉)、刘崇(北汉)
(八)宋、辽、金、元时期
1、北汉何时灭亡——宋太祖赵匡胤三次攻打北汉均失败,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灭北汉。晋阳古城毁于赵光义之手。982年,赵光义派潘美在唐明镇基础上修筑新城,新建太原城又称“唐明”
2、北宋(杨业)军队与辽军的陈家谷战役交战所在地——今山西朔州南
3、晋祠圣母殿的宋代宫女彩塑,被赞为古今中外历史上最伟大的雕塑作品之一。
4、北宋用分节叠铸法铸成-------晋祠“镇水金人”
5、山西平水是辽、金、元时期我国北方雕版印刷业的中心;金朝设了全国最大的雕版印刷书籍机构叫“书籍所”;《金藏》现称《赵城金藏》是我国仅存的一部金代孤本佛经,也是世界上仅存的一部。
6、辽代的山西应县木塔是目前世界最古老、最高的木构建筑。
7、宋代的晋祠的“鱼沼飞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十字桥。
8、元代,山西属中书省,置河东山西省道,山西成为正式的行政区划名称是从元朝开始的。
9、“元曲四大家”中三人为山西籍:解州(今属运城)关汉卿、河曲人白朴、襄汾人郑光祖。
10、元代四大爱情戏两部出自山西籍作家之手: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11、太原人乔吉既是元代著名散曲、杂剧大家,又是戏曲理论家。
12、临汾魏村牛王庙元代戏台----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戏台之一。
(八)明清时期
1、明代,置山西布政使司;清代设山西省。
2、太原双塔寺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
3、“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老家在哪里?山西洪洞老鸹窝”“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与明朝移民有关。明政府采取“移民宽乡”政策,50年间从山西移民有18次,人数达100万以上,分布在18个省市。
4、明朝丝织业,南方以苏杭为中心,北方以潞安府(长治)为中心。产品称为“潞绸”。
5、元末明初的文学大师—罗贯中(山西太原人)----《三国演义》
6、走西口,泛指山西边界出长城各隘口。出现在明末清初。
7、明末清初,山西跻身于中国33大工商城市的有太原、平阳、蒲州。
8、明末清初---傅山---在文学、哲学、书画、医学方面成就非凡-------后人常以“字不如诗,诗不如画,画不如医,医不如人”
9、明清时期形成的山西四大梆子戏——中路梆子(晋剧)、北路梆子、上党梆子、蒲州梆子。郭沫若曾用“激昂慷慨不寻常”的诗句概括山西梆子戏特点。
10、平遥古城——被誉为“明清建筑的百科全书”,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10、晋商从发展到鼎盛是在明清时期,主要分布在平遥、祁县、太谷,考察景点有祁县--乔家大院、榆次--常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太谷--三多堂。晋商精神是:艰苦奋斗的开拓创业精神、诚实守信的经营价值观、同舟共济的协调思想。
11、山西票号汇通天下,第一家是日升昌号。1823年诞生在山西平遥,创办人是雷履泰。
二、山西近代史
1、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畬(山西五台人):①美国华盛顿纪念碑上有中文刻的碑文是他对华盛顿的评价;②1848年,出版了亚洲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地理著作《瀛环志略》。
2、洋务运动时期:①最早将洋务之风吹进三晋的是张之洞----太原新药局(制造洋枪所需弹药),是山西第一家近代企业,标志山
西近代工业诞生。② 对山西近代工业贡献最大的是山西巡抚胡聘之——太原火柴局,是太原最早的民用工业。
3、“戊戌六君子”中的杨深秀是山西闻喜人。
4、“山西近代民族工业之父”-----渠本翘创办山西最早的民族资本工业——双福火柴公司
5、山西省第一条铁路————正太铁路(石太铁路),1896年,山西巡抚胡聘之奏请清政府修建,1907年正式修成通车。
6、山西近代教育发展:①19世纪80年代,山西近代教育开始;②1884年,晚清山西书院中体制最完备、教学质量最高的令德书院
在太原桥头街创立;③1902年5月,山西巡抚岑春煊将山西著名的晋阳书院和令德书院合并为山西大学堂;④同年,英国传教士
2李提摩太在山西大学堂创办西式专斋,山西大学堂成为一所中西结合的综合性大学堂。与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共同开创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纪元。
7、辛亥革命中,山西是北方最早易帜的省份之一,1911年11月29日,阎锡山成立山西军政府,清朝在山西统治结束。
8、山西第一位共产党人是高君宇。山西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是在高君宇帮助下在太原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小组,第一份刊物是《山西平民周刊》。
9、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是华北抗日的中心、北方抗日游击战的战略支点。
①1936年9月,山西牺盟会(阎锡山、薄一波)在太原成立-------全国最早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
②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大捷;
③1937年10月,忻口战役-----华北战场上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光辉范例;
④1940年8月,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战役。
⑤抗日红色旅游地有:武乡王家峪---八路军抗日指挥部;左权麻田;平型关大捷旧址
10、解放战争时期:
①重庆谈判期间国共之战发生在山西的是上党战役。
②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后,在山西境内进行的第一次大反攻是三打运城。
③解放战争中,刘胡兰用生命树起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丰碑。
④华北最后一战是1949年4月24日太原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山西和华北全境解放。
三、山西现代史
1、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在农业战线上的先进典型是西沟(李顺达)和大寨(陈永贵)
2、一五计划时期:
①太原第一热电厂——前苏联帮助中国建设最大的火力发电厂
②二十里铺水库——山西省第一座大型水库
③两座中型水库——运城苦池水库、曲沃浍河水库
④1960年竣工的汾河水库——全省最大、当时石阶上采用水中倒土坝建成的最高的土坝工程。
3、改革开放后:
①山西最早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地区是武乡县
②著名乡镇企业:山西省清徐县第二醋厂、山阴县的古城奶业、清徐县赵家堡暖气片厂 “中国暖气片大王”
③四大矿区:大同矿务局(动力煤)、西山矿务局(焦煤)、阳泉矿务局(无烟煤)、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
④阳城电厂——我国目前最大的坑口电站,世界最大的无烟煤活力发电站
⑤山西化肥厂——目前亚洲最大的高效氮磷复合肥生产基地。
⑥全国最大的特殊钢生产基地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太钢)是全国最大的特殊钢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厂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重型机器厂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太重)
⑦基础设施:山西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太旧高速公路、山西省最大的水利建设项目——万家寨引黄工程
⑧2006年山西启动环境保护的“蓝山碧水”工程
⑨大同被誉为“煤都”,国内最大的机械化采煤企业——大同煤业。2007年9月在太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
⑩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荣获“国际节庆协会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节庆活动”。
4、山西各条战线涌现出的代表人物或成就有:
①文学大师――赵树理(山西沁水人),“山药蛋派”,《三里湾》《锻炼锻炼》《灵泉洞》;
“山药蛋派”其他代表:马烽、西戎合著的《吕梁英雄传》,孙谦《伤疤的故事》,胡正《汾水长流》等。
②农民科学家――吴吉昌(周恩来接见);
③全国第一枚“白求恩奖章”获得者――赵雪芳;
④治渣能手――李双良,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选入《保护及改善环境卓越成果全球500佳名录》获“全球500佳”金质奖。⑤戏剧表演艺术家——丁果仙、牛桂英、阎逢春、王秀兰、郭凤英、程玉英、贾桂林、董福、郭金顺等。
⑥舞剧《一把酸枣》、话剧《立秋》(获“文化奖”)双双被评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