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自我测评(中国史部分)参考答案

时间:2019-05-12 01:0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自我测评(中国史部分)参考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自我测评(中国史部分)参考答案》。

第一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自我测评(中国史部分)参考答案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自我测评]用简短的语言概述西周政治的主要特点

答案提示:西周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体现了“亲亲”、“尊尊”之义的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紧密结合,以血缘关系作为维持政治持续、政治文化的核心手段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自我测评]秦王朝的郡级行政机构有哪些特征?

答案提示:(1)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2)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自我测评]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专制制度下帝王有怎样的权力?

答案提示: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决策权、司法权、立法权和军事指挥权等诸多权力于一身。

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自我测评]哪些迹象可以反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得到了加强?

答案提示: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内阁;清初雍正设立军机处。这些史实都表明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加强。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自我测评]

1.列强是如何侵略中国领土的?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

答案提示:(1)列强通过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完成对中国领土的侵略。具体表现:开放中国的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杭州、苏州、沙市、重庆)、割占中国的领土及强占租借地、瓜分势力范围。列强分两路对中国进行侵略:一路从海上,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向中国领土渗透;一路从陆路,从东到西、从北向南包围,再经过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完成了以各种方式对中国领土的侵占,又通过辛丑条约,确定了它们统治中国的代理人——清政府,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2)鸦片战争(1840—1842),英国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中法战争(1883—1885),法国打开中国的西南门户;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中国被迫与德国、奥匈帝国、比利时、西班牙、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荷兰、俄国11国签订《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形成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提示:列强的入侵是形成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因为列强侵略前,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虽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但已处在发生巨大震动的前夜。然而列强的入侵,改变了中国原有的历史发展进程。从1840年开始,列强为了开辟中国这个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优势,对中国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遭受严重践踏,中华民族陷于灭亡的危机之中。

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自我测评]

1.面对列强的侵略,1840—1900年间中国军民进行了哪些抗击斗争?作用如何?

答案提示:面对列强侵略,政府官兵和人民大众与列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前者如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后者如三元里抗英、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和义和团运动。

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为了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结果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国家,列强通过清政府对中国进行间接统治。究其原因,有列强争夺中国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的因素,使它们不能完全瓜分中国;最主要的是由于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使帝国主义无法征服中国。

三 伟大的抗日战争

[自我测评]

1.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因为: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得道多助;②百余年间帝国主义压迫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造成的民族觉醒和中华民族的强大的凝聚力,这种民族觉醒和凝聚力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③在中国倡导、推动并坚持和发展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基本保证;④国共两党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是抗日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主要原因;⑤中国人民与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人民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加快了抗日战争决定性胜利的进程。

2.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答案提示: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唯一一次全民族反对外敌入侵又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国之一和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因战争失败而割地、赔款、出让国家主权的屈辱历史;光复了自甲午战争以来的失地;废弃了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长达百年之久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空前觉醒、团结、统一,显示出无限的生命力。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 太平天国运动

[自我测评]

1.有人认为,《资政新篇》在经济纲领上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否定。试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提示:《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实行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公有制,实质上是一种平均主义的空想,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资政新篇》主张开设银行,鼓励私人投资,发行纸币,允许私有财产存在,鼓励发展私有制,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与《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的平均主义有本质的区别。在经济主张上存在矛盾之处,且《资政新篇》没有涉及土地问题,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

2.“农民可能充当一种极端保守的角色,也可能充当一种具有高度革命性的角色。”试结合有关史实评析这一观点。

答案提示: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所处的时代条件决定了它可能充当一种具有高度革命性的角色。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例,在斗争过程中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就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表现出了高度的革命性。作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中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次农民战争,达到了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打击封建主义和外国侵略者的巨大声势,集中显示了新的农民战争的特点。

另一方面,由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阶级力量的代表者,所以农民小生产者就无法克服自身的狭隘、保守、自私、散漫等阶级弱点,在起义过程中又会不自觉地充当起极端保守的角色。在永安建制时就规定了爵位的世袭制。定都天京后,封建特权思想和封建等级制度更是恶性发展。洪秀全日益成为封建帝王,所谓“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他们养尊处优,享乐腐化,革命进取心日益丧失。所以,建立在小生产基础之上的农民革命政权,不可能突破封建专制制度,在扮演革命者的同时注定会退回到保守者的角色。

农民阶级存在的这种两面性是由其经济地位即受地主阶级压迫和小生产者的地位所决定的。

二 辛亥革命

[自我测评]

1.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提示: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革命党人武装起义对革命形势的推动、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湖北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资产阶级立宪派和人民群众的配合,等等。

2.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答案提示: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上不成熟,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推翻清朝统治就是实现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中华民国也就是一劳永逸地实现了“创立民国”,三民主义只剩下平均地权有待奋斗。因此,他们认为应该争取同是汉族,又不乏开明之誉的袁世凯。他们根本没有想到革命是曲折的,斗争是复杂的。而且,资产阶级平时不注意发动群众,缺乏足够的实力,自己无法巩固政权,只好寄希望于袁世凯讲求诚信,甚至幻想帝国主义来制衡袁世凯。从客观原因来讲,袁世凯伪装得较好,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认清其反革命的本质。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

[自我测评]

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关系?

答案提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加速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试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28年的历史来论证毛泽东的观点。

答案提示:毛泽东认为应该分清敌友,建立统一战线以团结朋友反对敌人。正面例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以反对北洋军阀;开展土地革命、土地改革以发动农民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反对日本侵略者,并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反面例子:在国民革命中把背叛革命的蒋介石作为可以信赖的朋友,导致国民革命失败。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自我测评]

1.试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国家政治建设的历史意义。

答案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它的成立为中国的政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此,中国开始了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开始了一个新纪元。

2.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形成。

答案提示:(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性质,暂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2)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召开由选举产生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在此基础上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此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纷纷召开,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奠定了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人物宣告结束。

二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自我测评]

1.“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它给党和国家带来了哪些危害?

答案提示: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公开点名批判北京市政府负责人。这件事成为“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导火线。1966年5月和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分别通过了“五一六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是“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带来严重危害和灾难的内

乱,使国家的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受摧残,同时国民经济和文化教育等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因此而停滞或遭到破坏。

2.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答案提示:第一,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第二,制定了一大批法律及与法律有关的规章,形成了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

三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自我测评]

1.简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及其基本内容。

答案提示:“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一国两制”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1978年底,邓小平首先提出了这一构想。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尊重台湾现状、争取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建议海峡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建议中,明确指出在祖国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82年12月,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这样,“一国两制”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得到了确认。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

2.为什么说“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的运用?答案提示:“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针对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它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但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的实践中。1982年,当中英两国在解决香港问题谈判时,邓小平明确指出,要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决香港问题;双方将“一国两制”方针作为谈判的基础;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199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国家法律的形式落实了这一伟大构想。1997年7月1日,香港胜利回归,终于成功地实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至此,“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在实践上获得巨大成功。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自我测评]

1.试结合建国初期国际形势,说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的必要性。答案提示:(1)新中国建立时国际社会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力量尖锐对立。(2)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了敌对态度,他们并不甘心其在中国的失败,企图以政治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的政策,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3)新中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也是社会主义阵营里的一支重要力量。(4)新中国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是巩固革命的成果,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2.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其意义。

答案提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中国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一个新的国家形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

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 外交关系的突破

[自我测评]

1.为什么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战线的一个重大胜利?

答案提示: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从政治上、法律上、程序上公正彻底地解决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争取自身合法权利的结果,是中国外交工作的一次重大突破,同时也是中国和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以及在这个问题上主持正义的众多国家经过长期斗争而取得的巨大胜利。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为中国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与联合国的事务,积极参与联合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多边外交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社会合作,奠定了基础。

2.简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解冻对中国外交关系的意义。

答案提示:美国作为冷战时期的一个超级大国,在西方各国乃至世界政治格局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美国长期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直接影响了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脚步。1972年中美关系的改善,带动世界众多国家与中国关系的改善。整个70年代中国先后同7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基本完成了同西方国家的建交过程。到1979年底,中国已同120个国家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发展,表明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自我测评]

1.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外交政策作出怎样的调整?其基本依据是什么?

答案提示:调整:在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地表现为不结盟,即不与任何国家缔结同盟关系,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所有国家的正常关系。

依据: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了科学判断,提出世界战争可以避免的新论断,强调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新论断。为了争取和平,就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概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开展的重要外交活动及其成果。

答案提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工作的重要活动与成就主要有:一,全面参与联合国的各项事务。二,倡导召开了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历史性首次会晤。三,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四,倡导和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第二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自我测评(中国史部分)参考答案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 百家争鸣

[自我测评]“六经”包括哪些典籍?答案提示:《诗》、《书》、《礼》、《乐》、《易》、《春秋》。

二 儒学的兴起

[自我测评] 汉代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反映了怎样的文化趋势?

答案提示:反映了儒学地位提升,统治者注重儒学教育的文化趋势。

三 宋明理学

[自我测评] 概括比较朱熹和王守仁对待人生修养的不同点

答案提示: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人生修养方面,他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即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以穷各种事物的原理,最终通晓与把握天理。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强调本心体悟,以探索自我内心,并通过道德自省和知行合一来实践天理。

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自我测评] 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思想。三者在本质上的共同点是什么?历史影响如何?

答案提示:(三者基本思想略。)三者在本质上都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他们的思想为近代反对专制主义的思想家提供了思想武器。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

[自我测评] 简要总结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科学成就和文化教育。

答案提示:造纸术的发明及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且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为郑和远航东非等地和欧洲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保证;火药在发明后广泛应用于军事,对世界军工科学的发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印刷术的发明,提高了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

二 中国古代艺术

[自我测评] 中国古代的书法和绘画有哪些名家名作?

答案提示:列举教材中涉及的代表作者和代表作

三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自我测评] 你能够分别举出唐诗、宋词、元曲中三组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名作吗?

答案提示:列举教材中涉及的代表作者和代表作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

[自我测评] 康有为曾认为“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康有为的这种看法是否正确?

答案提示:康有为的这种看法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正确的。康有为认为,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差距并不仅仅在于武器和—些民用工业,而是政治制度。所以,清政府购买和制造武器,设邮使、开矿务,都没能找到落后的真正原因。要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就要进行政治制度的变革。从近代中国的发展进程看,中国人对中国落后原因的认识,的确也经历了—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先是学习制造武器,接着要改变政治制度,后来又要接受西方的文化。所以,康有为的这种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

二 新文化运动

[自我测评] 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太激进了,完全割裂了传统,是应该否定的。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答案提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从历史上看,新文化运动虽然有它自身的缺陷,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的思想解放所起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现实看,中国传统思想的余毒仍然时时在社会中出现,传统并没有消亡。

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自我测评]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答案提示:特点:马克思主义和各种社会思想同时传入,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和激烈论战,逐渐成为新思潮的主流;经历了一个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知道思想的转变过程;一开始就注意和工人运动相结合。意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自我测评]

1.简述孙中山旧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答案提示: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其基本精神是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建立民族独立的中国,完成民族革命。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完成政治革命。民生主义的具体内容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主张的社会革命。实现平均地权的办法是“核定天下地价”。

2.为什么说孙中山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请从其思想理论发展的角度举例说明。

答案提示:孙中山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不仅表现在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是适应时代的要求,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提出的,而且还表现在孙中山的思想理论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大革命的洪流中,他对三民主义作出了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使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二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自我测评]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提示: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并率领部队走上井冈山,创建了第—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革命道路。以革命的首创精神和巨大的理论勇气所探索出的这条道路,成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路。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2.为什么说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与确立时期?试结合史实说明。

答案提示: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实践及其成功与挫折的经历,以及抗日战争时期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大后方的相对稳定的环境,使毛泽东有条件总结过去的革命斗争经验并进行了新的理论研究。在陕北延安时期,毛泽东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大量文章,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前途、领导力量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阶段。它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自我测评]

1.邓小平在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提示: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所作的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它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它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重要标志。

2.为什么说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推向新阶段的宣言书?

答案提示: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也进入关键时期。邓小平南方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和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挠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自我测评]

1.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提示:内容上提倡“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热情讴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在文学创作方针上,中共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学艺术作品创作出现第一次高峰。

2.“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文艺事业遭到怎样的摧残?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文艺事业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到农场劳动,遭到政治批判,有的甚至被迫害致死。文艺作品遭到封杀,仅留下“八个样板戏”,文化园地百花凋零。原因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发动及林彪、江青一伙推行文化专制主义。

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自我测评] 1.为什么说“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文化浩劫?它对中国教育事业的破坏和影响主要有哪些? 答案提示:文化大革命否定了新中国成立17年来探索出的适应我国国情的一整套办学方式、课程教材设置、教学管理体制以及招生分配制度,在全国开展了“教育革命”;知识分子被下放到农村,知识青年失去深造机会。使国家在一个时期出现了文化断层和人才断层,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拉大了中国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

2.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突出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提示:恢复了高考制度;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科教兴国”的战略;依法治教取得重大成就;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普通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的承认教育成绩显著;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样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

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自我测评]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代表性成就。

答案提示:改革开放前的成就有:(1)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核国家,打破了少数大国的核垄断;(2)20世纪60年代中国成功研制中程及远程运载火箭,并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3)1970年,中国用自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太空研究和探索领域;(4)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5)1973年以袁隆平为首的科技攻关小组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改革开放以后:(1)在核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的和科技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2)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并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3)成功发射神舟载人宇宙飞船;(4)在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领域也取得重大突破。

2.略。

第三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自我测评(中国史部分)参考答案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自我测评]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案提示:(1)在原始阶段经历了“刀耕火种”的落后耕作方式。(2)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是小农户的个体经营。长期以来,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3)赋税和徭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4)土地高度集中,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激化,民众暴动不断发生。(5)历朝历代的水利兴修防御了自然灾害,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自我测评] 在地图上标示出定窑、钧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和耀州窑的大体位置。

答案提示:它们的所在省份是:定窑——河北、均窑——河南、景德镇窑——江西、龙泉窑——浙江、耀州窑——陕西。

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自我测评] 简要说明古代“草市”出现的意义及其形式特征。

答案提示:特征:远离城镇;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区;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也受到政府商业机构的管理。意义:“草市”这种民间贸易形式是对官办贸易的有益的补充;这种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后来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自我测评] 试举若干例证,说明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特征。

答案提示:(1)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例如:汉文帝说“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汉武帝也推行过打击富商大贾的政策。

(2)统治者推行的区域经济管理政策,有时会使经济发展出现畸轻畸重的偏差。例如:秦朝重视关中地区而压迫和剥削关东地区;再如:汉光武帝刘秀出身南阳,定都洛阳,于是,“南阳帝乡”和“河南帝城”受到优待。

(3)古代王朝对经济生活的控制非常全面、具体和严密。例如:秦朝统一度量衡为商业发展规定了必要的统一标准;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制度。

(4)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实行禁奢侈的政策。例如:汉成帝的诏书中就曾经说过,世俗奢侈无法禁止的原因在于,贵族高官的奢侈没有节制,于是民众仿效,逐渐形成社会风气。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近代中华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我测评]

1.连线

继昌隆缫丝厂——陈启源发昌机器厂——方举赞、孙英德

保兴面粉厂——荣宗敬、荣德生大生纱厂——张謇

2.了解了张謇的经历后,谈一谈你所理解的“学而优则仕”。

答案提示:1894年(光绪二十年),张謇参加会试,高中状元。甲午战争爆发后,张謇力主抗战。甲午战争失败后,张謇愤于朝廷的昏庸,同时又深忧于外国资本主义在内地设厂,因此产生了“实业救国”的思想,先后创办了一系列工矿企业、教育等其他事业。

从张謇的事迹可以看出,知识分子的最高使命是为国分忧,为国家强大而奋斗,不论是为仕,还是在商,最终目的,都是要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所学。

二 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自我测评]

1.为什么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的发展会陷入困境?

第1页

答案提示:(1)随着法币流通范围的扩大,导致物价猛跌,许多工厂的产品销不出去,但是开支并不减少,造成生产困难。(2)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也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3)官僚资本的压迫是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又一个原因,它们依靠其独占国家的权力极力压迫民族工业。

(4)繁重的捐税负担,给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5)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造成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抗战胜利以后,民族工业大量使用进口原料,美国等国的商品涌入,造成了中国外贸的大量入超。

2.根据以下内容,谈一谈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提示: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显著的。(1)他们执著地从事经济事业,能够更好地抓住机遇,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的利润。(2)他们思想开放,不拘陈规,思维敏锐,能够及时学习和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具有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3)在企业经营和管理方面,他们锐意改革,敢于革除陈规陋习,使企业内部组织更加趋于合理化。(4)重视技术与人才的培养,注意通过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各方面的素质。

三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自我测评] 民族资产阶级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进行了怎样的抗争?答案提示:民族资产阶级组织起各种不同的团体,为了本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和抵制洋货运动。

他们对南京国民政府不断增加的赋税,表达了强烈的不满,要求国民政府将各项捐税一律蠲免。为了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提高政治地位,要求从根本上创造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社会条件。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自我测评]

1.我国政府为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实施了哪些重大的经济举措?

答案提示:接收帝国主义在华资产,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归国家所有;开展大规模土地改革,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请结合史实说明,从1956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是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曲折发展的十年?

答案提示:早探索方面,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发表,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成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实践上,十年间,中国先后建成了武汉、包头两大内地钢铁基地;基本形成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全国除西藏以外的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福建、宁夏、青海、新疆第一次通了火车。这一时期,石油已经全部自给,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宣告结束。

但是,这十年间,也发生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样的严重错误。中共党内在经济工作中的一些“左”的错误观点并没有得到彻底纠正,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所发展。如“阶级斗争扩大化”理论等。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自我测评]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从哪些方面实现了我国的历史性转折?

答案提示: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全会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全会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提出应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等长期存在的问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2.为什么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

答案提示:(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下,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民使用(使用权),农民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冲破了50年代以来“政社合一”体制下管理过于集中、经营方式过分单一和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的弊端,本质上把农民从人民公社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农民获得了有限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说它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

3.简述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步骤和格局特点。

答案提示:步骤: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1984年5月,开放大连、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宁波、福州、广州、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同时设立海南省,划定为经济特区;1990年4月,开放上海浦东。格局特点:到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自我测评]

1.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答案提示:邓小平视察南方时的谈话强调了6个主要观点:(1)关于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2)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3)关于判断事物的标准。三个“是否有利于”: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5)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6)关于发展问题。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的讲话,对处于关键时期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概述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过程

(1)1992春、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2)1992、10、中共十四大: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1993、11、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使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具体化(4)1997、9、中共十五大:就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作出指导(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C、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自我测评]

1.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迁都有哪些表现,呈现出什么特征?

答案提示: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迁表现在如下的一些方面:男女服饰的变化;餐饮;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习俗风尚。

从这些方面的变迁中可以看出: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经历了由闭关自守向面向世界、由过去的封建传统天下向近代化、现代化的趋进。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成立,由于西方思想、生活方式的传入呈现出中西合璧、洋化的趋势;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中化、独立化,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与世界的联系愈加紧密,逐渐又跟上国际的潮流。

2.联系当今社会现象,分析外来文化对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的影响与作用。

答案提示:在今天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外来文化的影响——洋快餐、流行的服饰、新式的生活方式,等等。

中国物质文化与社会习俗的变迁并不是完全照搬外国,总是搀杂着一些传统的东西。一种文化被引进后,往往不会再按原来轨道发展,而是与当地文化相结合产生出新的,甚至更加辉煌的结果。外来文化在这方面最重要的影响就是改变着人们旧有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崇尚自由、开放,不拘泥于传统。在这样的继承与摒弃中,形成了符合中国人的新型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自我测评]

1.阐述交通、通信工具的发展更新过程,并分析它们对于民众社会生活的影响。

答案提示:交通工具经历了人力、畜力牵引到机械动力牵引的发展过程,通信工具经历了有线方式到无线方式的发展过程。通过不断地更新发展,人与人之间时间、空间上的距离不断拉近,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

2.在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中,交通和通信工具发展不平衡性表现明显。请谈谈有关这方面的具体表现。

答案提示:在交通工具方面,中西部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交通配套基础设施上,带来的后果就是交通工具的数量与质量上存在很大差距。许多地区仍然使用人力、畜力的交通工具。

在通信工具方面,也存在着这样的发展不平衡、不同步,主要体现在线网的架设、通信工具的数量上。由于许多地区地处山区,经济落后,线网很难通入,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通信工具的数量不多。而东部由于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无论在线网的涵盖区域还是通信工具数量的百人拥有数都绝对处于优势。

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自我测评]

1.联系报业、影视、互联网的历史与现状,比较传统媒介与现代媒介的异同。

答案提示:从传统媒介出现之时开始,人们就可以从报纸、影视作品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包括生活上的、工作上的、学习上的,现代媒体也不例外。

而现代媒介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信息的互动性、广泛性和及时性。通过现代媒介,可以及时迅速地掌握第一手的资讯,可以就某一问题在现代媒体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仅仅是一个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2.互联网技术在方便民众生活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网民对网络生活的过分沉迷。请谈谈你对这方面的感想。

答案提示:互联网确实方便了生活,通过网络,可以及时了解想要知道的资讯,查找所需要的资料,方便了与朋友之间的交流。

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也的确造成了对网络的过分依赖,不愿意走出家门,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将网络世界当做现实生活,脱离时代,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出现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

第四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课课后自我测评答案

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解析与探究

1、王绾主张实行分封制,理由是天下初定而且疆域辽阔,将王室亲族分封到新占领的地区,能够巩固帝国的统治。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理由是分封制容易导致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2、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主张。原因是历史经验证明,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

3、分封制的益处:对于距离秦朝统治中心比较远的地区,分封皇子镇守便于控制。分封制的弊端:①分封诸侯随着时间的流逝,血缘关系疏远,诸侯混战,周天子不能控制,分封失去原来巩固统治的作用。②诸侯容易起异心,造成天下大乱。

郡县制的益处:实行郡县,官吏从朝廷领取丰厚的俸禄,便于控制。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郡县制的弊端:郡、县属于由皇帝控制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听命于中央,地方没有特权,缺少独立性,便利于最高统治者的专制,为秦朝的暴政创造了条件。

自我评测

秦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在中央建立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还制定了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并制定了严苛、细密的法律制度。影响: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发展与统一。②有利于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有效组织爱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兴建大型工程。③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活动建议(略)

第五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三大题(3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61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2分。下面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西周推行“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宗法制,其根本目的是()A.划分血缘关系的亲疏 B.维护和巩固政治联系 C.调节贵族之间的矛盾 D.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度

2.“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3、《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A.皇权的独尊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

4.宋代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5.唐朝中央政府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6.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7.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C.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 D.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8.周恩来曾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发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你认为这次会议应该是()A.第26届联大 B.中苏建交谈判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 9.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极大的历史灾难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

A.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B.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C.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0、柳亚子在《题太平天国战史》诗中说:“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漫天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箕”是指()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定都天京 D.天京事变

11、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B.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 C.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1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3、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致远”号撞向敌舰

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

师抗日

义和团战士

A.反抗外来侵略 B.寻求救国之路 C.掀起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

14、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 碑„„” 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15、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A.平民的民主 B.贵族的民主 C.奴隶主的民主 D.国民的民主 16、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英、俄、德的议会制度都得到发展,但英美的议会治还比俄德成熟,形成这种局面的历史根源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B.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不同 C.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 D.思想文化的历史渊源不同

17、《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条款体现的目的是: A.维护罗马贵族的利益 B.保证下层平民的权益 C.确认等价交换的原则 D.保护罗马公民财产权

18、(2011年10月莱芜一中测试34题)某教科书以“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为题,叙述美国建国时期的制度创新。在人类政治文明长河中,美国1787年宪法的创新之处首推()

A.建立统一的联邦政府 B.全体官员由选举产生 C.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D.白人享有全部选举权

19、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根本不同是:

A.领导者不同 B.主力军不同 C.客观条件不同 D.性质不同 20、关于20世纪70年代世界格局表述,不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 B.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C.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D.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21分,每小题3分。下面各题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21、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 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 A.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B.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辽东半岛 C.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 D.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22、君权和相权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一对基本矛盾,封建统治者为加强皇权削弱相权采取的措施是

A.秦朝三公九卿制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北宋设三司使 D.元朝行省制度

23、日军为巩固和扩大占领区,采取的措施包括

()

A.实行“以华制华”政策 B.实行殖民统治 C.进行经济掠夺 D.推行奴化教育 24、2002年3月16日,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召见美国驻华大使,就美国政府允许台湾所谓“国防部长”赴美“开会”向美国政府提出严正交涉。美国政府的这一行为()

A.践踏了《联合国宪章》的精神 B.违反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 C.干涉了中国内政 D.改变了其坚持的“一个中国”政策

25、新华网天津2008年12月15日电 15日,海峡两岸同胞分别在北京、天津、上海、福州、深圳以及台北、高雄、基隆等两岸各地的多个城市同时举行海上直航、空中直航以及直接通邮的启动和庆祝仪式。两岸“三通”正式启动的意义在于 A.两岸直航表明两岸不再敌对,以和解取代冲突 B.“三通”可增加台湾优势、重振台湾竞争力

C.符合两岸同胞利益,符合两岸关系发展需要,符合历史前进潮流

D.实现“三通”后,两岸关系将迎来一个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26、1917年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下列哪些文件? A.《告俄国公民书》 B.《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C.《和平法令》 D.《土地法令》

27、近代美、德、法三国曾先后于1787年、1871年、1875年制定和颁布了本国宪法。三国宪法的相同点主要有

A.政权组织实行责任内阁制 B.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完善

C.议会一般实行两院制 D.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II卷(非选择题

39分)

三、材料分析题(共39分)

2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美国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中指出:“„„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鸦片战争)”。

材料二: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材料三: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日本天皇停战诏书》(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关于鸦片战争起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两种观点进行简要评价?(3分)

(2)结合抗日战争的史实,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二的观点?(6分)

(3)依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3分)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现在应当非常谨慎,应当不采取对卷入冲突中的国家的防务不会有益而不只会使人激怒,甚至会挑起致命步骤的措施。

——摘自1962年赫鲁晓夫至肯尼迪的信

材料二 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定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予帮助。

——摘自1970年尼克松的对外政策报告

材料三 美国在欧洲、太平洋、中东以及其他美国疆界之外的地区,有着广泛的义务和安全利益。这就需要美国担当起“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领导责任”。、——摘自里根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针对的是什么事情?苏联当时的态度说明了什么?(3分)

(2)据材料二,尼克松政府为什么不再承诺“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材料说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与此相应,美国在国际关系领域采取了哪些重要的行动。(5分)

(3)里根上台后,表示美国要重新担当起“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领导责任”,其背景如何?(3分)

(4)就以上三则材料,谈谈对美苏争霸的认识。(3分)

3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

一、材料二,概括丞相的主要作用。(3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5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3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B C A D B 6—10 C A C D D 11—15 B D A D C 16—20 C D C D D

二、多项选择题

21.AD 22.BC 23.ABCD 24.ABC 25.BCD 26.BCD 27.CD

三、材料分析题

28、(1)观点: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拒绝与英国发展平等国家关系,张认为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中英两国文化相互冲突。

评价:两人对鸦片战争的认识都是错误的,掩盖了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市场的根本目的。

(2)政治基础: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军事基础: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军。(3)主要: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

次要:世界反法斯西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宣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

29、(1)1962年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说明在当时美苏争霸中,苏联与美国抗衡的实力还有差距,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

(2)日本和欧共体的崛起,使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加上侵略越南受挫,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有所下降。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从越南撤军,着手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3)苏联力量下降,美国经济、军事实力逐步恢复。

(4)美苏争霸的主动权随双方经济、军事实力的变化而变化;美苏争霸是世界长期紧张、不得安宁的根源。

30、(1)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率领百官筹划全国政务,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等。

(2)主要特征: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等分理全国军政行政等国事;各部门互相监督和牵制,保证全国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

(3)趋势:皇帝的专制权力越来越大,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绝对君主专制。

下载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自我测评(中国史部分)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自我测评(中国史部分)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试卷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试卷(一)基础知识题(每题2分,40分;根据新课程标准,这部分是你应该记住的。拿满分吧!)1、在原始社会时期,贫富分化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A、产品的积累B、交换的......

    高中历史必修一

    徐州保安职业技术学校付泽承 历史必修一 (根据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必修说明整理)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宗法制:一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它......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试卷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试卷 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共50题,每题1.5分,共......

    历史必修2自我测评及答案

    1、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在原始阶段经历了“刀耕火种”的落后耕作方式。 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是小农户的个体经营。长期以来,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787年宪法》教案

    美国1787年宪法 【课标要求】 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课标解读】 知道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原......

    高中历史必修一填空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西周在地方上推行____________制。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别:(分别举例)__________......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与教学提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与教学提示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标要求:(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外交关系的突破》教案

    外交关系的突破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同时结合《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对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和重新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