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鲁迅杂文相关摘录汇集

时间:2019-05-12 01:28: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语文 鲁迅杂文相关摘录汇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语文 鲁迅杂文相关摘录汇集》。

第一篇:高考语文 鲁迅杂文相关摘录汇集

鲁迅杂文相关摘录汇集

一、《娜拉走后怎样》(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讲

“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

“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

“第一,在家应该先获得男女平均的分配;第二,在社会应该获得男女相等的势力。可惜我不知道这权柄如何取得,单知道仍要战斗;或者也许比要求参政权更要剧烈的战斗。”

“人们因为能忘却,所以自己能渐渐地脱离了受过的苦痛,也因为能忘却,所以往往照样地再犯前人的错误。”

“只是这牺牲的适意是属于自己的,与志士们之所谓为社会者无涉。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场上,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到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他们就看到了滑稽剧。”

“在经济方面得到自由,就不是傀儡了么?也还是傀儡。无非被人所牵的事可以减少,而自己能牵的傀儡可以增多罢了。因为在现在的社会里,不但女人常作为男人的傀儡,就是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也相互地作傀儡,男人也常做女人的傀儡,这绝不是几个女人取得经济权所能救的。”

二、《论照相之类》

形式之类:

“较为通行的先将自己照下两张,服饰态度各不相同,然后合照为一张,两个自己即或如宾主,或如主仆,名曰‘二我图’。但设若一个自己傲然地坐着,一个自己卑劣可怜地,向了坐着的那个自己跪着的时候,名色便又两样了:‘求己图’。就是凡是人主,也容易变成奴隶,因为他一面既可以承认可做主人,一面就当然承认可做奴隶,所以威力一坠,就死心塌地,俯首帖耳于新主人之前了。中国常语说,临下骄者,事上必谄,也就是看穿了这把戏的话。但表现得最透彻的却莫如‘求己图’,将来中国如要印《绘图伦理学的根本问题》,这实在是一张极好的插画,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讽刺画家也万万想不到,画不出的。”

“我们中国的最伟大最永久的艺术是男人扮女人。”

“因为从两性看来,都近于异性,男人看见‘扮女人’,女人看见‘男人扮’,所以就永远挂在照相馆的玻璃窗里,挂在国民的心中。”——鲁迅正是从这样的非男非女,似男似女的艺术中,看到了中庸之道下的中华民族病态心理,以及封建性压抑下的性变态。这种心理是人们所不想说,不便说的,鲁迅一语道破,就成了“刻薄”。——钱理群《结束“奴隶时代”》

三、《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不过在戏台上罢了,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讥讽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支流。”

四、《灯下漫笔》

“我们极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五、《论“他妈的”!》

鲁迅称之为“国骂”,根源归于历史上形成并流传并根植于人们意识深处而守护极严的门阀等级制度及其观念。

六、《论睁了眼看》

中国的文人,对于人生——至少是对于社会现象,向来就没有正视的勇气。再回到“正视”问题上,先是不敢,后便不能,再后,就自然不视,不见了。中国的文人也一样,万事闭眼睛,聊以自欺,而且欺人,那方法是:瞒和骗。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着,即一天一天地堕落者,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中国人向来因为不敢正视人生,只好瞒和骗,由此„„

七、《随感录十八》

中国人向来有点自大。——只可惜没有“个人的自大”。都是“合群的爱国的自大”。

“个人的自大”,就是独异,是对庸众宣战。他们必定自己觉得思想见识高于庸众之上,又为庸众所不懂,所以愤世嫉俗,渐渐变成厌世家,或“国民之敌”。但一切新思想,多从他们出来,政治上宗教上道德上的改革,也从他们发端。所以多有这个“个人的自大”的国民,真是多福气!多幸运!

“合群的自大”,“爱国的自大”,是党同伐异,是对少数的天才的宣战,——至于对别国文明的宣战,却尚在其次。他们自己毫无特别才能可以夸示于人,所以把这个国拿来做个影子;他们把国里的习惯制度抬得很高,赞美的不得了;他们的国粹,既然这样有荣光,他们自安也有荣光了!倘若遇见攻击,他们也不必自去应战,因为这种蹲在影子里张目插舌的人,数目极多。只须用mob的长技,一阵乱噪,便可制胜,胜了。我是一群中的人,自然也胜了;若败了时。一群中有许多人,未必是我吃亏:大凡聚众滋事时,多具这种心理,也就是他们的心理。他们举动,看似猛烈,其实却很卑怯。所以多有着“合群的爱国的自大”的国民,真是可哀,真是不幸!

甲云:“中国地大物博,开化最早,道德天下第一。”这完全是自负。

乙云:“外国物质文明虽高,中国精神文明更好。”

丙云:“外国的东西,中国都已有过;某种科学,即某子所说的云云。”这两种都是“古今中外派”的支流;依据张之洞的格言,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人物。丁云:“外国也有叫花子,——(或云)也有草舍,——娼妓,——臭虫。”这是消极的反抗。

戊云:“中国野蛮的好。”又云:“你说中国思想昏乱正是我民族所造成的事业的结晶,从祖先混乱起,直要昏乱到子孙;从过去昏乱起,直要昏乱到未来„„(我们四万万人),你能把我们灭绝么?”

八、《随感录四十八》

鲁迅对于“折衷”的批判入木三分:其实世界上决没有这样如意的事。即使一头牛,连生命都牺牲了,尚且祀了孔便不能耕田,吃了田便不能榨乳。何况一个人先须自己活着,又要驼了前辈生活着;活着的时候,又须恭听前辈先生的折衷:早上打仗,晚上握手;上午“声光化电”,下午“子曰诗云”呢?

九、《随感录五十九“圣武”

我想,我们中国本不是发生新主义的地方,也没有容纳新主义的处所,即使偶然有些外来思想,也立刻改变了颜色,而且许多论者反要以此自豪。我们只要留心译本上的序跋,以及各种对于外国事情的批评议论,便能发现我们和别人的思想中间,的确还隔着几重铁壁,他们是论家庭问题的,我们却以为他鼓吹打仗;他们是写社会缺点的,我们却说他讲笑话;他们以为好的,我们说来却是坏的。若再留心看看别国的国民性格,国民文学,再翻一本文人的评传,便更能明白别国著作里写出的性情,作者的思想,几乎全不是中国所有。所以不会了解,不会同情,不会感应;甚至彼我间的是非爱憎,也免不了得到一个相反的结果。

中国历史的整数里面,实在没有什么思想内容在内。这整数只是两种物质,——刀与火。“来了”便是他的总名。火从北来便逃向南,刀从前来便退向后。一大堆流水账簿,只有这一个模型。

十、《<牺牲谟>——“鬼画符”失敬失敬章第十三》

满脑肥肠而又衣冠楚楚的伪君子,在做劝人“牺牲到底”的动员报告。

十一、《战士和苍蝇》

有缺点的战士终究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十二、《十四年的“读经”》

尊孔、崇儒、专经、复古,由来已经很久了。皇帝和大臣们,向来总要取其一端,或者“以孝治天下”,或者“以忠诏天下”,而且又“以贞洁励天下”。但是,二十四史不现在么?其中有多少孝子,忠臣,烈女?自然,或者是多到历史上装不下去了,那么,去翻专夸本地人物的府县志书去。我可以说,可惜男的孝子和忠臣也不多的,只有节烈的妇女的名册却大抵有一大卷以至几卷。孔子之徒的经,真不知读到那里去了;倒是不识字的妇女们能实践。还有,欧战时候的参战,我们不是常常自负的么?但可曾用《论语》感化过德国兵,用《易经》咒翻了潜水艇呢?儒者们引以为劳绩的,倒是那大抵目不识丁的华工。

所以要中国好,或者倒不如不识字罢,一识字,就有近乎读经的病根了。

十三、《谈皇帝》

中国人的对待鬼神,凶恶的是奉承,如瘟神和火神之类,老实一点的就要欺侮,例如对于土地或灶君,待遇皇帝也有类似的意思。君民本是同一民族,乱世时“成则为王败则为贼”,平常是一个照例做平民;两者之间,思想本没有什么大的差别。所以皇帝和大臣有“愚民政策”,百姓们也自有其“愚君政策”。这样的连愚妇人看来,也是呆不可言的皇帝,似乎大可以不要了。然而并不,她以为要有的,而且应该听凭他作威作福。至于用处,仿佛在靠他来镇压比自己更强梁的别人,所以随便杀人,正是非备不可的条件,然而倘使自己遇到,且须侍奉呢?刻又觉得有些危险了。因此只有将他练成傻子,终年耐心地专吃着“红嘴绿鹦哥”。其实利用了他的名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和我那老仆妇的意思和方法相同,不过一则又要他弱,一则又要他愚。儒家的靠了“圣君”来行道也就是这玩意,因为要“靠”,所以要他威重,位高;因为要便于操纵,所以又要他颇老实,听话。

十四、《空谈》

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

十五、《小杂感》

阔的聪明人种譬如昨日死。不阔的傻子人种实在昨日死。曾经阔气的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是!大抵。

他们之所以复古,是回到他们所记得的若干年前,并非虞夏商周。

女人的天性中有母性,有女儿性,无妻性。妻性事逼成的,只是母性和女儿性的混合。

人感到寂寞时,会创作;感到干净时,即无创伤,他已经,无所爱。创作总根于爱。杨朱无书,创作虽说抒写自己的内心,但总愿意有人看。创作是有社会性的。但有时只要有一个人看便满足:好友,爱人。

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

要自杀的人,也会怕大海的汪洋,怕夏天死尸的易烂,但遇到澄清的清池,凉爽的秋夜,他往往也自杀了。

十六、《无声的中国》

中国人性情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

至于幼稚,尤其没有什么可羞的,正如孩子对于老人,毫没有什么可羞的一样。幼稚是会生长,会成熟的,只要不衰老,腐败,就好。倘说待到纯熟了,才可以动手,那是虽是村妇也不至于这样蠢。她的孩子学走路,即使跌倒了,她决不至于叫孩子从此躺在床上,待到学会了走法再下地面来的。

十七、《流氓的变迁》

孔子之徒为儒,墨子之徒为侠。侠——强盗——流氓

十八、《电的利弊》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利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但饭吃。同是一种东西,而中外用法之不同有如此,盖不但电气而已。

第二篇:浅谈鲁迅杂文

浅谈鲁迅杂文

刘毅

杂文是从战斗里成长起来的,战斗是杂文的生命。

——题记

鲁迅特别重视杂文,正如他在美术上努力提倡木刻一样,对于杂文,他说:“现在是多么切迫的时候,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因此他把杂文比做匕首和投枪。一切战斗的艺术,对当时中国革命来说,是极其需要的。鲁迅首先服从于革命的需要,并从这点出发,教导着所有的年轻的文学工作者。

杂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杂文指文艺性短评,即杂感;广义性的杂文则包括各种文体。杂文古已有之,但是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则是由于鲁迅的倡导和实践。当时剧烈的社会斗争,作家对现实社会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为人生”的文学使命感,杂文反应灵敏、灵活犀利的特点,是鲁迅倡导杂文的重要原因。

鲁迅杂文内容丰富广博:有对旧社会和复古派的批判,对封建性的反动政权及其反动政策的猛烈抨击;有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揭露、斗争;有对文化、文学战线上错误倾向的批评;有对社会病态心理和国民弱点的暴露针砭;还有歌颂新生力量和革命斗争的篇章。

从革命的需要出发,着眼于为现在而抗争的社会效果,这就使鲁迅的杂文具备了强烈的色彩,明确的目的性。艺术家的鲁迅和革命家的鲁迅是分不开的,正是他的高度的政治热情和深厚的思想活动,赋予了他的杂文以如此动人的感染力量,成为艺术上的杰作。

鲁迅的杂文,有一部分是抒情散文。在这些文章中,作者经常借形象以抒情,鲜明的形象与真切的情思合而为一,强烈地吸引着读者,激动着读者。如《夜颂》这样描写了黑夜和白天:“夜是造化所织的幽玄的天衣,普复一切人,使他们温暖,安心,不知不觉的自己渐渐脱去人造的面具和衣裳,赤条条地裹在这无边际的黑絮似的大块里。„„现在的光天化日,熙来攘往,就是这黑暗的装饰,是人肉酱缸上的金盖,是鬼脸上的雪花膏。只有夜还算是诚实的。”这两幅形象,寄托着作者深刻的感触,他对比黑夜和白天,憎恶光天化日之下的“真的大黑暗”,憎恶一切人造的面具和衣裳。在一些纪念文章里,作者也经常运用这种手法来表达对于死者的感情,如《忆刘半农君》,写“五四”时期刘半农的战绩时,提到当时有些人批评他“浅”,但作者却赞美这“浅”:“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彻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最后又说:“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在这里,形象的描写,真挚的友情,严正的历史评判,取得了和谐的统一,给予读者以回味无穷的感受。

随着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尖锐,鲁迅后期的杂文也有了发展。首先,政治斗争和时评的文字增多了,《而已集》以隐讳曲折的笔法,揭露了国民党的清党

大屠杀。其次,鲁迅后期的杂文对旧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文学进行了更为广泛而深入的批判,对革命文学发表了更为广泛的建议。《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对左翼文学提出了众多宝贵建设性的建议。鲁迅后期的杂文,由于娴熟的掌握了辩证法,所以更为深刻有力。

同时,鲁迅的杂文具有以下特点:

一、概括性强。读鲁迅杂文的时候,总觉得他的文章非常深刻、精辟,放得开,收得拢。这固然是思想内容的问题,但也和他的善于集中、勤于洗练有关。他的一篇杂感,往往抵得上人家万言长文,因为他总是抓住要害,从问题的本质上去立论。

二、形象化。鲁迅是不发空头议论的,凡有论述,又往往通过形象,使读者看得更具体,更完整。时或取喻,也无不确切而又有趣。自然,这应该首先归功于他的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社会经验。

三、语言的丰富。鲁迅对中国语文的理解非常正确,语汇又极丰富,应用起来不但恰当,而且变化极多,即使偶用成语古典,也使人有新鲜的感觉

鲁迅的杂文,是时代的战斗纪录,是丰富的思想艺术宝库,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他为中国文学开创了一个新的富有生命力的体裁形式,并影响和造就了一大批杂文作者。

第三篇:鲁迅杂文 文档

《读鲁迅杂文有感》

读了鲁迅的很多书,且不说精彩与否,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先生的杂文。鲁迅先生的杂文立意深刻,言辞犀利,言语中充满了对旧社会的不满和对世人的警醒。

学过历史的我们不难看出鲁迅先生的杂文是新文化运动的直接产物。它是在中国反封建,反旧思想的斗争中产生出来的,是鲁迅先生为了更好的剖析中国传统封建文化及其在现实社会中的思想表现的艺术需要而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新文化运动发生后,当时的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等便写了一些类似杂文的文章,并在《新青年》上开辟了“随感录”栏。从1918年起,鲁迅开始在《新青年》“随感录”栏发表杂感文章,以后又在多种报刊上发表杂文,并开辟专栏。杂文便逐渐以一种独立文体的面貌出现在社会公众的面前,而鲁迅则是公认的写杂文最多、最好的作家。

先生一生多用杂文。通过杂文,鲁迅显现出他顽强不屈与封建旧势力战斗到底的斗士形象。他的杂文大多收于《三闲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中。鲁迅先生的杂文主要内容有两大特点:一是它反映的中国社会具有相当的深广度,从他的杂文之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历史面貌。如果就某一篇看,他的杂文所论述的虽大都是微小,平常之事,但是所有集在一起却是一个完整的社会面貌。因此,他的杂文很有概括代表性。二是鲁迅的一生关注中国的“睡狮之醒”问题,所以他要借助杂文这把“宝剑”来“斩妖除魔”,故他的杂文充满了“剑气”锋利无比。

鲁迅先生的杂文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和艺术性,他的杂文相当精悍,文风犀利,叫人读了犹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在我读过的杂文里有这么一两篇是我至今也不会忘记的,一篇是《拿来主义》还有一篇则是想必大家都熟知的《论雷锋塔倒掉》。

《拿来主义》是鲁迅的一篇经典的警世杂文,针对国民党政府的媚外卖国的政策和有些人一味崇洋,西化的论调,也针对革命文化阵营内部拒绝借鉴盲目排外的错误态度,他提出既要大胆吸收借鉴外国文化,又要分清精华和糟粕,要批判吸收,来改造民族素质创造民族的新文化。

《拿来主义》全文贯穿一种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思想,巧妙运用比喻,借代等手法。那些“孱头” “昏蛋”“废物”“鱼翅”“鸦片”“姨太太”都各有所指,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而《论雷峰塔倒掉》则是一篇典型的反对封建压制和封建礼教的战斗檄文。雷峰塔倒掉白娘娘出来,预示着封建势力的垮台,劳苦女性得以翻身做主。整篇文章极具穿透力,将封建主义的画皮毫不留情的撕毁殆尽。在《论雷峰塔倒掉》中我认为最为大快人心的便是“活该”二字,它不仅寄托了对“白蛇娘娘”重见光明,封建之塔倒掉的欢喜之情,还体现了对所谓的得道高僧法海的鄙夷痛恨的情感。其中之意实在显现出了鲁迅先生思想的深邃。

鲁迅先生一生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满目疮痍,最艰难困苦的时期,所以通过他的杂文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那个时期的种种情景。正是因为生活在那个时代,所以鲁迅后来说他写杂文的目的是要使中国人民觉醒起来,一起“改良这人生”。

先生曾说过:“其实‘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如果编年,那就只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夹在一处,于是成了‘杂’。”这种广义上的杂文,的确如鲁迅所说,是“古已有之”的,但是鲁迅先生的杂文却是在这种广义杂文基础上发展起来是先生自己独创的具有自己独特意义的中国现代杂文。是鲁迅先生赋予了杂文一种新的内涵,使其有了完全独立的思想艺术特征,具有了引领社会潮流,揭露社会阴暗,打开民众思想,促进社会发展的新功能,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留下了一道霞光异彩。这就是我所知道的鲁迅先生的杂文,一座矗立在中国历史上永垂不朽的丰碑。,.

第四篇:文段摘录 鲁迅杂文

后殖民时代的女性抗争——简评美国小说《我母亲的自传》遥远的中美洲加勒比海岸,先后被英、法两国占领、现为英联邦成员国的多米尼克岛国,热带雨林气候下潮湿的空气„„《我母亲的自传》(fie者:牙买加·琴凯德(美),翻译:路文彬,南海出版公司2006年12月第1版)的故事便在这儿发生。“我母亲”与“自传”已形成一个悖论,“我母亲”在“我”出生时已亡故,“自传”是“我”70余年生命的记录。“我母亲”象征着被打压的弱势群体——加勒比民族,而“我”的一生不过是在重复“我母亲”在殖民文化中所受过的欺凌与侮辱。“我”在叙述时又保持着“局外人”的冷静,审视不平的生活,同时流露出女性意识的觉醒与抗争。‘《我母亲的自传》以第一人称叙事。“我”自幼寄人篱下,孤苦无依。父亲再婚,继母刁钻,弟弟、妹妹受尽宠爱,“我”则被冷落一旁。15岁,“我”被父亲送到拉巴特先生家,在得悉自己沦为“生育工具”之后,我毅然决然地流掉孩子,从此,“我将自己的生命抓在了自己的手里”。“我”最终嫁给了自己的情夫之

一、英国后裔菲利普医生。即使生活改善,“我”却始终没有过“让你死或者让你永生的爱”。说《我母亲的自传》“如《洛丽塔》般炫目”,还是“堪与《局外人》媲美”也罢,我读《我母亲的自传》最初的感觉,更接近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我母亲的自传》和《情人》同是具有散文

乔宗玉著.忧伤的河流:乔宗玉文艺评论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8.

第五篇:鲁迅杂文

《鲁迅杂文》读后感

“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这句顺口溜一言道出鲁迅的文章生涩难懂,不好学,让师生闻“鲁”色变。其实鲁迅的作品不是这么简单就能读懂的,每个人每个阶段的体会都不同,有时必须融合当时的大背景才能解读这些文学作品。特别是鲁迅的杂文对根植于中国历史的中国现实、中国文明的批判,从“具象”中概括出来的“抽象”批评,号称“是匕首、是投枪”。中国现代文学开端的一代文学宗师鲁迅惯用他犀利的语言和幽默讽刺手法,把社会上公然的、常见的、不以为奇的,但却不合理的事物,加以精练、夸张,给予辛辣的讽刺,使他的文章很有感情力量,常常能制强敌于死命。

这样的文章确实耐人寻味,读懂它们是要费些功夫的。只有反复咀嚼那些艰涩难懂却又十分宝贵带有点拨与启发性的文字,才能感到鲁迅先生文风的亲切和富有“怕被它诱过去”的魅力。透过字里行间,我还是能隐约体会到其深刻意义蕴涵的辛酸和眼泪、痛苦和悲愤等强烈的爱憎感情。就拿选入苏教版必修教材的《记念刘和珍君》这一篇说说吧。

文章是从鲁迅独自徘徊在为遇害的刘和珍君与杨德群开追悼会写起的,然后自然而然的回忆起刘和珍毅然订了全年《莽原》的事。文章开头的几段便让我感受到一种灰暗的色调,字里行间弥漫着浓重的悲伤与苦痛,还有一种失望。四十多青年的鲜血,文人的阴险论调无一不让鲁迅感受到一种“非人间”的苦痛,所以他才会想“以 1

我的最大的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多么无奈啊,我甚至能听的到他在写下这段文字时所发出的叹息声。

刘和珍是他的学生,她的那些壮举着实让鲁迅感到应该“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

鲁迅第一次见到她的名字是在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时。第二次则是在刘百昭率领男女武将,强拖出校之后,这次才把姓名与实体联合起来。这两次的情景可以窥见刘和珍是一个怎样的人。然而在见到她本人后,这名女生却出乎了作者的意料,没有桀骜,而是人如其名,温和可亲,脸上始终挂着微笑,也许这抹微笑是当时黑暗世界中的一缕阳光,是黎明前的一丝曙光。这种反差更加突出以后刘和珍之死的悲剧性效果与鲁迅所处的那个社会的悲哀。

当刘和珍被冠以暴徒的罪名被残忍射死后,鲁迅愤怒了,悲哀了,甚至有些绝望了,他感慨道:“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显然那时的中华民族是后者。读到这,我仿佛感受到当时社会浓黑的未来,血色的悲哀。当好不容易有希望时,又被扼杀,这样“沉默”的民族怎能“爆发”?勇士们淋漓的鲜血,惨淡的境况,抹去不了社会的污浊,有人反抗自然有人镇压。然而更悲哀的是,在那些卫队把枪对准那三个勇敢的女学生后,两条生命的消逝却仍然唤醒不了人们麻木的神经,而仅仅提供了人们饭后的谈资。

正如鲁迅所说“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使用大量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是的,中国前行的历史,不正是浸透无

数战士献血吗?从血红到绯红,再由绯红到微红,“纵使时间的流逝”,“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刘和珍中枪倒地时的震撼与悲壮,我仿佛看得见;那片绯红中的美丽微笑,我也看得见。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前行。”读到这,我心中热血全部沸腾了,也许鲁迅文章的魅力就在此吧,能深深唤醒心底久藏着的热血与感动,与他的文字一起回到那个时代,同愤同怒,同悲同哀。

纵观鲁迅一生,仅留下了两本小说集,却留给了后人十九本杂文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自己的祖国,为了实现他改造国民性的梦想,鲁迅先生用自己来唤醒中国人的意志、为中国人的革命思想、改造旧人、重建新人而努力奋斗,把后半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倾注在了杂文创作上,在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学史上树起了一座罕见的丰碑。我们要经常读一些鲁迅的杂文,感受鲁迅先生的那颗“中国的民族魂”。

下载高考语文 鲁迅杂文相关摘录汇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语文 鲁迅杂文相关摘录汇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鲁迅杂文精选[5篇]

    读《鲁迅杂文精选》有感 世上有两种战士,一种扛枪,一种握笔。鲁迅就是后者,用有极强穿透力的笔墨,号召爱国份子,抨击判国汉奸。于是便自然而然的有了这样的一句话“鲁迅的笔如战......

    品鲁迅杂文

    品鲁迅杂文 从古至今,对于鲁迅杂文的否定与辱骂从未间断,对于此我深感遗憾,于我的心中鲁迅是一个伟岸的人,有着铮铮铁骨的为人。 鲁迅说,杂文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

    鲁迅杂文读后感

    鲁迅杂文读后感 看完了鲁迅杂文集,心中有许多感悟,鲁迅的文字果然非比寻常,嬉笑辱骂皆成文字,某些论点上更有一针见血的犀利,一口气下来,读了十多篇,要不是中间打断,定要接着读下去......

    读《鲁迅杂文精选》有感

    ~-5-24 字数:755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是现代中国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读了这本书后,我感触很深。在字里行间,我们能隐约发现鲁迅每一篇文章时的心态都是不同的。我最......

    鲁迅杂文读后感[大全五篇]

    《鲁迅杂文读后感》 新买了一本《鲁迅杂文精编》,迫不及待的翻看起来。鲁迅的文字果然非比寻常,嬉笑辱骂皆成文字,某些论点上更有一针见血的犀利。一口气下来,读了十多篇。要不......

    鲁迅杂文的攻击性

    鲁迅杂文的攻击性—— 鲁迅杂文到底有没有骂人?下面主要分三部分来探讨: 第一、 鲁迅及其论敌对于杂文艺术特色之一的——攻击性的不同态度 第二、 从鲁迅作品,具体分析其杂文......

    《鲁迅杂文》读后感(精选5篇)

    《鲁迅杂文精选》这本书为我们收集了鲁迅先生的部分杂文,充分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坚韧人格和鲜明个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鲁迅杂文精选》读后感1读《鲁......

    读 鲁迅杂文 有感

    读《鲁迅杂文选》有感 鲁迅先生是个笔锋尖锐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在其大量的文学作品当中,读者时常感受其“痛心疾首”的言论,呼唤麻木不仁的愚昧国民能早日清醒。最直接讽刺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