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省惠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惠州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2.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老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
13.有学者认为宋代曾出现过“商业革命”,下列可以用来说明其观点的论据是
A.宋代商业贸易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宋代中央集权削弱,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受冲击
C.宋代金融业繁荣,交子等纸币出现
D.宋代城市商业繁荣,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度实行
14.“贡院”,就是古代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的那座院子的简称,民间称之为“考棚”。当时选拔人才的制度是指
A.世卿世禄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15.晚清民国时期,将不受束缚的帝制皇权关进民主国家法制框架,推动中国现代化,就是众多先贤的“中国梦”,为此他们
A.颁布《资政新篇》B.掀起义和团运动
C.主张“中体西用”D.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6.建国以前,中国共产党内曾多次出现“右倾”错误,给中国革命造成巨大损失。所谓右倾是指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下列属于“右倾”错误的表现有
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B.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17.右示材料说明当时(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胡耀邦在中共十二大上的报告
摘录)
A.计划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B.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战略方针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18.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说过:“即使每一位雅典公民都是苏格拉底,每一次雅典人大会也仍然会是一堆群氓。”这段话从本质上说明
A.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
B.雅典人喜欢辩论不务实
C.雅典民主的优越性
D.雅典直接民主的局限性
19.从右示材料(1872年,一名年仅17岁的青年阿瑟·奥康纳突然开枪刺杀刚要跨上马车的维多利亚女王,被现场抓获。在审理这起未遂刺杀案时,法官裁定这名凶手精神失常,只判他一年监禁。维多利亚女王大为光火,竭力要求将这名危险分子流放国外,以免他日后再出来干傻事。法官彬彬有礼地解释说,对不起,女王殿下,我不能这样做,因为奥康纳罪不当此,大英帝国的法律原则不允许我滥施刑罚。最终,维多利亚女王屈服了。)可见当时
A.大英帝国衰落
B.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矛盾激化
C.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D.英国女王没有任何特权
20.“他们厌恶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反感庸俗丑恶的现实,对工业化充满恐惧和憎恶,而雄伟瑰丽的大自然和远方奇异的情景,则成为他们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在。他们标举卢梭的‘回归自然’的主张,把自然看作一种神秘力量或某种精神境界的象征。”“他们”代表以下哪个文艺流派: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21.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两位欧洲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上帝粒子”。而19世纪中期的科学技术却在远离“上帝”,以下可以说明这一观念的科技成果是
A.相对论B.生物进化论C.日心说D.量子理论
22.近年来,有很多学者喜欢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新经济政策进行比较,甚至有的认为改革开放是对前苏联新经济政策的照搬照抄。关于以上两者论述错误的是
A.改革前都面临经济困难、社会动荡B.都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C.都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23.印尼经济学家马里·潘格斯图说:“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让它们要么接受,要么抛弃。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这反映了
A.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要积极参与经济规则的制订
B.发展中国家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C.发达国家应在经济全球化中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
D.发达国家要给予发展中国家一个更加全面的全球化模式
38.(25分)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收集了儿则有关台港澳方面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53年,葡萄牙商船驶入澳门海域。后来葡萄牙人贿赂当地明朝官员,窃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八月,荷兰将领韦麻郎率军舰两艘偷袭澎湖,伐木作舍,拟长久占领。此后,荷兰通过各种方式占领台湾岛。
材料二: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材料三: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文化中心举行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对外推行什么政策?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东南沿海遭受西方侵略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香港一步步被侵占与哪些历史事件相关联。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为救亡图存进行探索的发展趋势。(13分)
(3)椒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促成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的主要原因。(6分)
39.(27分)研究中国的外国人那么多,费正清算得上是名气最大、最成功的一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2年初,日本在上海不宣而战。在这炮火连天的时刻,一位25岁的美国学者第一次踏上中国这片土地——他就是后来被誉为“头号中国通”的费正清。上世纪40年代,当费正清以情报协调局驻华代表的身份第二次来华时,他看到了抗战的艰辛、国民党政府对知识分子的打压以及对整个局势的逐渐失控。他不断提醒美国政府,不能简单地将国民政府视为盟友。他还预测毛泽东及共产党会获胜,主张与中共建立关系。1949年后,中美之间充斥着隔膜与对抗,费正清也腹背受敌。苏联称他是“资本帝国主义的辩护者”;中国说他是“美帝国主义的第一号特务”;美国政府则视他为要对“美国丢失中国”负责的人,他一度要前往国会接受质询。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对华外交政策调整时,费正清的远见卓识终于被中美高层所重视。他的书几乎同时被尼克松和毛泽东摆上案头。1968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前,曾与费正清有过深入的交谈,之后基辛格承认“那次谈话改变了历史”。1991年9月14日,费正清在波士顿去世,终年84岁。临终前两天,他依然在写中国。
——据《环球人物》2013年9月17日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932年初日本在上海不宣而战的历史背景。与此同时,美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渡过难关?(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上世纪40年代费正清以情报协调局驻华代表的身份第二次来华的原因。为什么1949年以前费正清主张美国政府与中共建立关系?(8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1949年后费正清腹背受敌的主要原因。基辛格所说的“那次谈话”改变了什么历史?(10分)
(4)从费正清个人的经历来看,你认为一位学者对社会有所贡献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3分)
一、选择题
答案
B C D D C A D C B B D A
二、非选择题
38.(25分)参考答案
(1)政策:闭关锁国或者海禁(2分,答朝贡制度给1分)
主要原因:新航路开辟;西方殖民扩张;明末海防空虚国力衰弱(4分,答两个要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2)历史事件: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兴起瓜分中国狂潮(3分,各1分)说明:主要趋势由学习西方器物深入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思想文化。中日甲午战争宣告了单纯学习西方器物的洋务运动的破产,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戊戍变法,企图通过改良的方式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结果失败了;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通过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但政权被袁世凯窃取;以陈独秀为首的民主主义者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进而学习马克思主义。(10分,其中趋势2分,答出洋务运动、戊戍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并有分析的各给2分)
(3)原因:国际形势缓和,和平发展成为时代潮流;70年代以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通过改革开放提升中国综合国力;一国两制方针的制定;中英、中葡双方的友好谈判;结束殖民统治,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6分,任答3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39.(27分)参考答案
(1)背景:经济大危机;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妄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转嫁危机。(4分,每点2分)
措施:罗斯福新政(2分)
(2)原因:中美是反法西斯战争的盟友,抗战结束后,美国扶蒋反共;费正清是中国通。(4分,每点2分)
原因:费正清看到蒋介石政权的独裁腐败以及在内战中的节节败退;预测共产党会取得胜利;为维护美国的利益,所以他认为不能简单地将国民政府视为盟友,主张与中共建立关系。(4分,每点2分)
(3)原因:新中国成立正值冷战时期,中国“一边倒”;美国推行敌视孤立中国的政策,中美之间充斥着隔膜与对抗;作为中国通的费正清被中苏骂为“特务”、美国政府猜疑为“内奸”。(6分,答出冷战、一边倒、美国敌视政策每点可给2分)
历史: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走向缓和。(4分)
(4)因素: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研究水平、所处时代环境、社会的认同等。(3分,答出1个要点给2分,答出2个要点以上给3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第二篇: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含答案
高 三 历 史
2017.1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效律》中规定凡是出现调动或离职的官员,其在任时的钱财物资和账目要进行离任审计,在审计后进行工作交接,实行各负其责的原则。这一做法 A.杜绝了国家权力滥用误用
B.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 C.有利于监督官员廉洁从政
D.增强了民众监督意识 2.东汉顺帝之前乡举里选,被推荐的多为“年少能报恩者”;汉顺帝时规定,被举荐者来到中央后,需要通过政府组织的两轮考试,考试不合格的要被“黜落”。这一规定 A.确立了分科考试的录取方式
B.否定了重视德行的选拔标准 C.根除了察举制官士勾结弊端
D.打击了豪强把持官场的特权
3.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在今天看来是正常的外交行为,当时的人们却感到愤愤不平。这种“不平”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
B.对国际外交原则缺少理解 C.传统的天朝上国思想
D.不断增强的爱国主义意识 4.“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用独轮车推出淮海战役的胜利”。这些现象共同体现了
A.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B.农民在革命中的主体地位 C.后勤保障的重要作用
D.民众的支持影响战争结局 5.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当天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全国参加讨论的多达1.5亿多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采纳吸收其中的100多条。这一过程 A.初步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B.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愿望 C.奠定了新中国民主建设的基础
D.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6.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伊拉克发言人法迪尔·贾马利宣称共产主义是扰乱世界和平的国际势力,锡兰总理科特拉瓦拉提出要像反对西方殖民主义一样反对苏联殖民主义。对此,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
A.奋力推动印度支那问题解决
B.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 C.首次倡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7.“中国领导人一直是用革命者的眼光看世界的„„他们当时在给国家分类时,标准实际上是很具革命性的,在他们眼中,除苏联阵营的国家外,其他不是帝国主义国家,就是被帝国主义或反革命势力控制的国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新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8.雅典民主政治建立之初,设立了由富人承担的捐献制度,起初它有较强的公益性和自愿性;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雅典对捐献制度进行改革,捐献真正成为城邦法律规定的强制性义务。这一变化
A.消弭了雅典社会的贫富鸿沟
B.违背了雅典民主的基本价值观 C.有利于雅典人平等参与政治
D.有利于雅典国家机器顺利运转
9.有人将《十二铜表法》条文归纳为三点:一是自由民在“私法”范围上平等;二是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横;三是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这一归纳旨在说明《十二铜表法》 A.体现了以民主为核心的法治观
B.维护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 C.蕴含了人人平等的近代民主观
D.协调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
10.美国只有一个政治纪元,也只有一种政治时间,无论其政治身份在危机时刻发生何种结构性的改造,还都是发生在1787年宪法设定的政治框架内。这旨在强调 A.美国的近代宪法完美无缺
B.联邦宪法化解危机的功能 C.美国宪政实践具有连续性
D.宪法固化美国的政治身份 11.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舒曼计划”,该计划主张以法国和联邦德国煤钢工业为基础,把西欧各国的煤钢工业部门联合起来,由一个超国家的高级机构共同管理“联营”。该计划 A.促使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B.推动了二战后法德两国的和解 C.实现商品人员资本自由流通
D.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起步 12.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北约组织成立后,成员不断增多。表中这一变化反映了
[KS5UKS5UKS5U]
A.北约战略目标发生转变
B.北约国家冷战意识逐步消失 C.美苏对东欧国家的争夺
D.欧洲的军事一体化不断加深 13.二战后美国社会舆论研究机构曾定期开展这样的民意测验:“您预测在未来25年内会发生战争吗?美国应该承担保卫和平的责任吗?”做出肯定回答的被调查者在1945年占32%,在1946年占41%,而到了1947年则达到63%。这反映出 A.战争爆发的危险日益迫近
B.美苏意识形态的对抗日趋加剧 C.美民众的道义感日益增强
D.美国保卫和平的呼声日益高涨
14.东汉《四民月令》记载:九月,治场圃,涂困(qūn)仓,修窦窖。缮五兵,习战射,以备寒冻穷厄之寇。存问九族孤、寡、老、病不能自存者,分厚彻重,以救其寒。对材料中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A.地主田庄的多种经营自给自足
B.东汉末成为封建割据重要因素 C.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剥削减轻
D.表现了封建国家的强大和统一 15.汉文帝曾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之后汉代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 A.汉代实行盐铁官营与民争利政策 B.汉代重视商业并保护商人的利益
C.商人“子孙不得仕宦为吏”现状得以改变 D.封建社会的某些时期抑商和惠商政策并存
16.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繁荣。南翔镇是著名棉布贸易中,“地不产米,仰食外郡”。盛泽镇“四乡农民,重织轻耕”,盛泽丝绸畅销海内外。这些现象表明该地区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出现早期工业化特点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农民已率先成为市民
17.轮船招商局成立后,天津、广东多地拟筹股经营航运,久经禀求未能获准,只得转而经
营小火轮,开发一些短途航线。即便如此,轮船招商局也横加干扰。无奈之下,多数小火轮公司只得采取“诡寄经营”的形式。材料说明 A.洋务运动旨在与洋商争利
B.外国资本扶植民营企业 C.轮船招商局享有优惠待遇
D.民族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18.下图是1926—1936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图(单位:百分比;工业有纤维、食品等;重工业有机器、金属等)。由该图可以看出
[KS5UKS5U]
A.经济结构趋于平衡
B.外国加强了对华资本输出 C.民族工业发展受挫
D.中国工业化水平逐步提高
19.在统筹兼顾方针下,逐步消灭经济中的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合理地调整现有工商业,切实而妥善地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该措施 A.有利于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好转
B.改变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性质 C.调动了全国人民的革命积极性
D.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国营经济
20.右图是我国“三线建设”的一幅宣传画。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一场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对“三线建设”理解,正确的是
A.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B.实现了东西部经济平衡发展 C.带有浓厚的政治和军事色彩
D.体现八字方针对工业的调整 21.读下图可知,我国当时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B.公有制主体地位发生了根本改变
C.积极借鉴西方模式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22.托拉斯是垄断资本主义的一种组织形式。1890年美国国会制定《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第二条规定:“凡垄断或企图垄断,或与其他任何人联合或勾结,以垄断州际或对外贸易与
商业的任何部分者,均作为刑事犯罪”。这表明 A.托拉斯不适应美国经济发展
B.美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 C.美国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D.美国力图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
23.斯大林认为,国防工业是巨人的一条腿,但一条腿的巨人是不行的。农业必须成为巨人的另一条腿;农业如果不发展,没有粮食、原材料,工业也不可能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苏联
A.用强制手段在农村消灭地主阶级
B.按现代工业化方法发展农业 C.集中全国力量开展五年计划建设
D.确立起斯大林现代化的模式 24.孔祥熙在给蒋介石的密电中汇报会议进展:“英、美暗斗颇剧,美对基金必需掌握,英对国际银行颇欲主持”“现正进行商讨中”“弟复告我国久战八年,损失严重,此项摊额有关将来复兴建设”。此次会议
A.是美英争夺世界霸权的产物
B.解决了国民党统治区通货膨胀问题 C.明确了自由贸易的基本原则
D.有利于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体系化 25.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特里芬难题”: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这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国际贸易收支长期顺差国。但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会导致美元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国际收支来说就会发生长期逆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特里芬难题凸显了美元帝国的困境 B.美国在国际贸易中是长期顺差国 C.特里芬难题导致美国霸权地位削弱 D.美元与黄金脱钩解决了这一难题
[KS5UKS5U]
高 三 历 史
2017.11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17世纪英国在光荣革命后走上了宪政制度,国王的力量已经很有限了,并且在法律的牢笼中变得温顺。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国家在众多人手中运行,随着经济的增长,个人权力不能再左右国家。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二
英国传统的司法审查观念为越权无效原则所主宰,认为司法审查的主要功能是落实议会的真实意图,其背后体现的是议会至上的传统宪法观念。在欧洲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权几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成为普世价值,而对人权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个人而是作为公权力的立法和行政,对立法、行政的限制成为各国宪法发展的基本动向,普通法宪政主义应运而生。普通法宪政主义认为,司法审查不应该以或仅以议会的立法意图为标准,而应扩及尊重个人意志自由这样更高级的道德律。
——摘编自李洪海《英国宪政思想的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政治民主化历程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普通法宪政主义兴起的意义。(6分)
[KS5UKS5U.KS5U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李鸿章的“和戎”是表,是权宜应敌之策,借法求得自强是里,是根本目的。他继承了曾国藩“守定合约,绝无更改”的主张,一再强调“各国条约已定,断难更改”。在强敌如林的情况下,运用远交近攻的合纵连横之术,使强敌相互对立、相互牵制,以维持中外相安局面的理论,构成了李鸿章“和戎”思想的核心内容。„„他没有如愿以偿地将自
己的外交思想贯彻到位。
——摘编自杨亚男《浅析李鸿章的外交思想》
材料二
建国之初,由于美国政府推行与中国革命为敌的政策,毛泽东提出了“一边倒”的政策,一再告诫中国同志,“要用自己的脑袋思考,要用自己的腿走路。”他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是朋友,我们要好好团结。此外,还要团结资本主义国家的朋友。”因此为了维护国家独立、尊严、主权和领土完整,毛泽东同美国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进行了长期坚决的斗争,并从战略上为中国制定了相应的对策,使新中国顶住了扑面而来的惊涛骇浪。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再也不能无视新中国的存在,中美两国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关系正常化。
——摘编自《毛泽东的外交战略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外交思想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鸿章与毛泽东外交思想的本质及其实践结果的不同之处,并指出两者不同的原因。(10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古代城市内部的交通主要是依靠步行、畜力车为主,城市局限在半径约为不到4公里的集中布局平面内。沿交通干线驿站、驿铺非常繁密,而且水路也设驿铺,供给交通工具和食宿,大大便利了商旅„„古代的城市内部主要交通干线为过境交通:城市作为地域性的中心具备防御功能,城内重兵把守,城市扼守在交通要道上;在主要交通道路两侧形成一定的商业、市场等交换、消费场所,从而使沿交通干线古代城市形成“串联”型分布。
——摘编自张洪恩、黎克继《浅析中国古代交通方式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城市社会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大量的移民不断地从各地涌入,传统城市交通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许多城市都开始有意识地实施城市交通的规划建设工程,为新式公共交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电车、公共汽车在许多城市相继出现,标志着中国逐步进入新式公共交通时代,电车的出现促使城市的发展重心由旧城及河流沿岸向电车沿线转移,改变了传统城市的空间模式。[KS5UKS5U]
——摘编自鲍成志《试论新式公共交通兴起与城市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交通的特点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城市与交通关系的认识。(6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上表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中三国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三国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写明论题,相互关联,史论结合。)
第三篇:广东省惠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惠州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文综政治试题2014.1一、选择题
23.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说:“在全球化体系中,美国是唯一居于统治地位的超级大国,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上从属于它。„„我们不是老虎。全球化才是老虎。但是我们最会骑老虎,而且我们正在对其他所有的人说,要么骑上来,要么滚开。我们之所以最会骑老虎,是因为我们把它从虎崽子养大成老虎。”这反映了
①全球化是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②美国拒绝其他国家加入全球化体系
③美国成为超级大国是全球化的产物④全球化的规则是由西方国家制定的A.①②B.①④C.③④D.①③
24.下面左右两图分别是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假定其它因素不变,由图可以看出
P(价格)
0Q(需求)0P(价格)S(供给)
①价格变动对供求产生很大影响②人们可能会根据价格变化调节生产与消费 ③供给与需求之间无法实现平衡④价格高低根本上取决于供求状况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5A.从甲国贩卖布匹到乙国B.从甲国贩卖木材到乙国
C.从乙国贩卖木材到甲国D.从乙国贩卖布匹到甲国
26.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应
①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始终保持经济高速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③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④促进城乡一体化同步发展,实现社会公平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③④
27.某市工商局2013年重点开展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执法行动,打击流通环节违法滥用食品添加剂等,切实保障食品市场消费安全。对此,商品生产者
A.要诚信经营,以树立良好的形象为目的B.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商品的价值量
C.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产品质量标准
D.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28.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下列选项中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全国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我国的民主党派能参与并决定党和国家的领导人
C.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9.中方通过国际海事组织公布,中国海军定于2013年10月24日至11月1日在位于西太平洋
公海海域的有关海区举行军事训练和实弹射击,提醒各国过往舰机注意避让。这表明我国
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B.独立行使平等权
C.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履行主权国家义务
D.维护世界各国共同利益
30.公安部提出一系列措施,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方便群众办证、办户口。下列做法与材料体
现的政府职能一致的是
A.全国法院建立“失信者黑名单”制度,向社会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B.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汇率中间价
C.国家工商总局决定组织开展专项整治“霸王条款”活动
D.某气象局利用自身的网络技术建立“农网”,为农民免费提供信息咨询
31.具有157年历史的东莞道生园是广东四大名园之一,日前被拆,引发广泛关注。不久,东莞
市政府决定在原址复建。保护好文物古迹主要是因为它
①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
②作为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④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32.2013年第二届岭南民俗文化节在广州举行,来自广东省内12个地市的30多支民俗队伍参加
表演和巡游。举办民俗文化节
①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③有利于在文化的包容性中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
④是人们以自省、自律的方式,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33.右边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B.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4.世界各国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虽有不同的理解,但都认为是经济发展、环境以及社
会之间的平衡。材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哲理有
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③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④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其价值评价也不同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35.贪图无所不能,只会一无所能;试图无所不知,只会一无所知;企图无所不有,只会一无所
有。这能说明的哲理是
①要善于抓主要矛盾②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主要方面决定
③要抓住时机促成事物质的飞跃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二、非选择题
36.(31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贸易情况
金额单位: 亿美元
材料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有十二年,在对外贸易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新战略,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材料三:十八届三中全会立足党和国家全局,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一系列新部署。全会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掌握科学有效的改革方法,才能不断推动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向前发展。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态势?(4分)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一、二,为我国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出谋划策。(12分)
(3)分析材料三所体现的辩证唯物论的道理。(15分)
37.(21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广东省惠州市在“崇文厚德,包容四海,敬业乐群”的惠州精神指导下,深度激活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惠州经济蓬勃发展;扎实开展各项文化惠民工程,相继建成一大批公共文化场馆,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推动不同人群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以热情开放的客家文化为起点,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四东”特色文化等,凭着历史的积累与当今的努力,走出了一条惠州文化建设的独特路径,提高了文化惠民的实效,丰富了惠州人民的幸福生活。
材料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要以法治的思维方式化解矛盾、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建设,构建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从而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提供保证。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说明惠州文化建设的依据。(9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党和政府的相关知识,简要谈谈二者各自如何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12分)
惠州201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政治参考答案
24-28BACDA;29-33CDADC ;34-35BB
36.(1)2013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都上涨,且出口增长幅度大于进口(2分);加工贸易与其他方式贸易同比都在上涨,且其他方式贸易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加工贸易(2分)。备注:若答到“说明我国进出口贸易趋势回暖向好”可加1分,但本问总分不超过4分。
(2)①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3分)
②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3分)
③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3分)
④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3分)
⑤加快步伐,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3分)
⑥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3分)⑦培养人才,加强对世贸组织规则的研究力度,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保驾护航。(3分)备注:回答任意4点即可得12分;若答“坚持科学发展观”等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可得1-2分,但本问总分不超过12分。
(3)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全会立足于国情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实际的新部署。(5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求我们以正确的意识为指导。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科学的理论和思想作为行动指南。(5分)
③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必须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积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5分)
备注:若答出“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等可酌情给分2-3分,但本问最高不超过15 分。
37.(1)①文化与经济相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惠州市加快振兴文化产业,有利于促进惠州经济的发展。(3分)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加快惠州文化建设,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有利于保障人民基本的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3分)
③文化的创新既是一个改造传统文化过程,又是一个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惠州大力弘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又结合本地特色创新打造发展了惠州“四东”文化。(3分)
备注:若答出“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或“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等可酌情都分别给分1-2,但该问最高不超过9分。
(2)(2)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实现法治中国建设需要发挥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6分)
②我国政府应坚持对人民负责,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切实履行管理与服务的基本职能;坚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自觉接受监督,法治中国建设政府应有所作为。(6分)
备注:若答出“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等可酌情给分2-3分,但本问最高不超过12分。
第四篇:广东省湛江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湛江一中2012—2013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级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 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经学时代”盛行的是
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
13.(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蟾、橼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出现
C.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14.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变化所反映的实质是: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D.生产关系的变革
15.智者学派有这样一段话:关于神,我不可能感受他们如何存在或如何不存在,我们也不可能感知他们的形状和相貌是什么。因为有许多感知方面的障碍,人们不可能亲身体验到神,最重要的是人生是那么短促。这表明智者学派认为
A.神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B.神在人的感知范围之外
C.人要摆脱基督教的统治D.神对社会人生起着超自然作用
16.作为农耕文明政权与文化集结地和辐射中心的都城,承载着深邃的历史底蕴,而从西汉、唐和北宋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城市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突出反映了
A.工商皆本的主流思想B.学术文化的活跃
C.商品经济的发展D.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17.罗马法是古代世界系统最完备的法律体系,下列有关罗马法的叙述中,不确切的是
A.罗马自然法是法律观念而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
B.《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
C.万民法否定了贵族与平民的不平等条例
D.罗马法中蕴涵着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
18.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三权分立B.主权在民C.民主共和D.君主立宪
19.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门下省审核后,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拟出治理方案,夹在奏章中送皇帝批阅。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明B.汉、宋、明C.秦、元、清D.秦、唐、清
20.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
新时代的兴起。”(本杰明·基恩)此话的真实意思是: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B.美洲的发现瓦解了欧洲封建主义,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步伐C.美洲的发现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瓦解ks5uD.美洲的发现表明资本主义新时代到来
21.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政府工作,必须不断加强政
府自身改革和建设。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中央政府行政机构的是 ①皇帝②元朝行中书省③明朝内阁④军机处 A.①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 2
2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23.北京大学马克尧教授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
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材料中伏尔泰没有认识到 A.儒学文化具有自由、平等思想
B.儒学思想与启蒙思想的本质不同等的精神
C.儒学思想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 D.儒学可作为抨击天主教神学思想和等级制度武器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6大题,共160分。
38.(26分)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2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
材料二: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材料三:(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四: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童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4分)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6分)
(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8分)
(4)除材料中的观点之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清朝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表现和发展缓慢的原因。ks5u
39.(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即立法权力、有关国际法事务的行政权力和有关公民法事务的行政权力。……当立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因为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法官就同时成为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2:人类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 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动摇的人权;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人权宣言》
材料3: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4:‚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黄宗羲
(1)依据材料1指出孟德斯鸠所主张的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4分)
(2)依据材料2指出《人权宣言》体现了当时启蒙思想家的哪些基本主张?(4分)
(3)依据材料3指出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6分)
(4)将材料4与前三则材料相比,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思想体系不同的社会条件、根本目的、思想内容及所起的作用。(12分)
湛江一中2012—2013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级文科综合参考答案
第Ⅰ卷(每小题4分,共140分)
第Ⅱ卷(共160分)
38、答案:(1)科举(免役);发展工商业。(4分)(2)崇尚奢侈;逾越传统伦理(道德沦丧);好诉讼。(6分)(3)促进: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4分)
阻碍:士大夫受到重农抑商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没有用于扩大
再生产。(4分)
(4)发展表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地区扩大,行业增多,工场规模扩大。(3分)
缓慢原因:封建小农经济的根深蒂固,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闭关锁国、海禁政策的阻碍,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腐朽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5分)
39、答案:(1)主张三权分立,反对个人专权。作用:三权分立学说后来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4分)(2)体现了启蒙思想家们宣扬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思想原则,同时也体现了他们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4分)(3)建立契约国家的国家学说。人民主权高于一切,人民主权就是公共意志。以法律保障人民主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6分)ks5u
(4)社会条件:启蒙: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4分)
根本目的:启蒙: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维护儒学的正统地位和封建统治(4分)
思想内容:启蒙: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中国:反对专制王权,但对未来社会的设计,还没有跳出中国古代理想化的明君加贤臣的统治模式。(4分)作用:启蒙:为资产阶级革命作思想准备;中国:未能直接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4分)
第五篇:江苏省苏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l.《吕氏春秋·慎势》说:“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材料体现了宗法制的作用是()A.维护社会的安定 B.加强了周王的权力 C.区分血缘的远近D.保证贵族特权地位
2.“其车之制,除压栏木及列槛椿外,车身用板作槽,长可二丈,阔则不等,或四寸至七寸;高约一尺。槽中架行道板一条,随槽阔狭,比槽板两头俱短一尺,用置大、小轮轴。同行道板上下通周,以龙骨板系其在上。大轴两边各带拐木四茎,置于岸上木架之间,人凭架上踏动拐木,则龙骨板随转,循环行板刮水上岸„„”材料所述工具()A.两汉时期已经广泛使用
B.标志着古代水利设施的完善 C.开启了农具自动化先河
D.是农业灌溉机械的重大改进
3.魏晋时期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与察举制相比,这一制度()A.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
B.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C.注重鉴别官员道德水准
D.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4.右图为藏于山东曲阜孔府的《孔子讲学图》,明前期作品。图绘孔子端坐讲学,群弟子或受教,或侍立。此画布局严谨,线条精细,人物形神俱备,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作为直接证据,此画可以用来研究()
A.春秋私学的兴起
B.明代的绘画艺术
C.明代书院讲学之风
D.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5.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该言论()A.主张格物致知
B.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C.强调“心外无理”
D.否定儒学正统地位
6.“它(某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这场战争()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使中国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 C.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7.从下表(1876年~1911年中外糖料贸易表)可以反映出,当时中国()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农产品商品化之趋势日益增强 C.沦为列强资本输出场所
D.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8.一种名为“人类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图一合图二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
①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 ②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 ③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贼之暴虐;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为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这一宣言()①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愿望 ③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④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美国学者史华慈说:“在苏维埃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他承认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这里的“新的内容”()A.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 B.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 C.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D.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
11.1938年3月,国民党在武汉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抗战建国纲领》,指出:“加紧全国军队制政治训练,使全国官兵明了抗战建国之意义,一致为国效命;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并训练华侨抗战,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共同抗战,并在敌后发动普遍的游击战。”这个纲领 A.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放弃了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 C.表明了抗战初期政府积极抗日的决心
D.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2.周恩来在某次会议期间说:“我们对于要提出这样问题的人要分别对待;一种人是恶意的,不去理他,或者用一些手法,使他收回去,使他的破坏计划不能得逞。另外一种人他是怀疑的,他不明白真相,他是说出一些很不恰当的话,我们应该向他们解释,使他们了解。”这说明中国()
.和平共处不称霸 B.尊重差异求合作 C.加强团结不结盟 D.区域互利谋发展”
13.美国《时代周刊》每期的封面都会选择一个主题,以人物为主,它反映着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下图是1983年9月该刊的封面人物邓小平。
这表明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中国的热点问题是()A.抛弃“左”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 B.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C.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罗马法强调,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 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即使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 部分。这主要表明罗马法 A.强调法律至上 B.限制公权滥用 C.维护公民平等 D.追求司法公正
15.右图是欧洲“画圣”拉斐尔于1507~1508年所画的宗教题材画——《花园中的圣母》,关于这幅画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觉醒
B.冲击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世界观 C.彻底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D.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权威
16.曾参与制订《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的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基于对“人性黑暗”的认识,《1787年宪法》()A.推行两党制
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C.实行三权分立
D.规定总统连任不超过两届
工业的发展历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历程,有人用下图形象地概括了二十多世纪以来的工业化历程。和下图“?”处对应的是
A.完善了精细分共的“手工工场”
B.创造了机器工厂的“蒸汽时代” C.形成了垄断资本的“钢铁时代”
D.开创;额注重实验的“科技时代”
18.学者叶书宗说:“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材料中 “明显地改变”的是()A.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
B.减少了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 C.放弃了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
D.废弃了工业生产部门管理体制
19.“美国,只是一场会议和一纸协议就终结了英国对世界金融的控制权”下面对此“协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宗旨是降低关税和消除贸易壁垒
B.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C.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
D.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20.南开大学崔宝衡教授在谈到某西方文学作品时,总结为:“在作者看来。世界是荒诞的、不可理喻的,生活也是荒诞的、毫无意义的,而人与人之间则十分隔膜、难以沟通。”下列与该作品创作风格一致的是()A.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客观世界
B.以奔放的笔法和色彩表现感情 C.以严整和谐的画面表现理性
D.以夸张手法表现主观内心感受
二、非选择题:苯大题共5小题,满分60分。其中第21题14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4分,第24、25题各10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21.(14分)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形成并延续两千多年超稳定政体的主要原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材料二
秦以后,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由于儒学取得正统地位,先秦儒学中的民贵君轻、君臣共治、明主慎法等观念也得到传承。遇到贤明的君主,官僚就可以以此为据,抑制皇帝的私欲。官僚制度通过制度化的权力也可以约束皇权。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分析》
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暑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4分)(2)结合秦汉、隋唐的史实说明二中“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3分)
22.(12分)近代中国社会认识和汲取西学的历程充满艰辛曲折,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汲取西学过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下起步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史思辩录》
材料二 中国驻法大使郭嵩焘的翻译马建忠,于1877年写信给李鸿章汇报来欧洲的思想认识,指出欧洲各国 “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
——摘编自郑大华《晚清思想家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材料三
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内,是很难如愿
“中体西用”宗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体西用”思想为什么能成为当时清政府的最佳选择?(4分)(2)19世纪晚期,洋务思想家对于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化,请根据材料二加以说明。(2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如何冲击“中学为体”的宗旨的?(6分)
23.(14分)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后初期至60年代末,美国对经济的积极干预„„充分发挥凯恩斯主义的财政赤字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大力刺激经济的增长„„逐步健全和完善政府经济的机构,通过立法手段将政府经济干预深入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争夺世界霸权,政府将经济与军事生产相结合,庞大的军工生产和军事开支成了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的重要的经常化的手段之一。
——陆月娟《二战后美国政府干预经济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1980年竞选胜利的里根,身边聚集了一批经济顾问,有弗里德曼、格林斯潘、拉弗、里斯顿、麦克拉肯等货币学派和供应学派经济学家。上台后的施政纲领主要包括下述方面:大规模削减个人及公司所得税;大规模削减非国防开支;放慢货币增长速度,抑制通货膨胀;切实放松政府管制。„„
——赫伯特·斯坦《总统经济学》
材料三 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政策,既有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有所创新,人们称之为新凯恩斯主义或克林顿经济学。就是把凯恩斯主义、现代货币主义、供应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与政策主张综合在一起。
——刘绪贻《新凯恩斯主义对美国经济的现实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美国践行凯恩斯主义的基本措施与效果(4分)
(2)概括指出材料二的经济政策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4分)(3)据材料三指出克林顿经济学的理论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经济政策取得的显著成就的时代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发展的关系。(2分)
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改革。阅
材料一
拓跋鲜卑入主中原后,其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其民族优越感与自卑感的并存上。在这种愈识的驱使下,魏孝文帝借助中央集权的强制力,相继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旨在以“中夏正统”自居。
——赵向群、候文昌《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与拓跋民族精神的丧失》
材料二
在北魏前期,由于民族本位意识„„汉化处于不自觉的状态。„„北魏孝文帝以其非凡的勇气、魄力,矢志不渝地推进鲜卑族的全面汉化改革,将北魏汉化运动推向高潮。他的一系列汉化举措,使得鲜卑上层与汉族上层融为一体,使鲜卑族的主体部分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孝文帝在文化上汇通南北,大量汲取南朝文化,不仅补充了北朝文化的缺失更有助于消除南北朝歧见。
——胡阿祥《魏晋南北朝时十五讲》
材料三(孝文帝)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清•赵翼《甘二史札记》卷十四《魏孝文迁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的有利条件和主要目的。(3分)(2)据材料二分析孝文帝汉化措施的特点。(3分)
(3)材料二、三两位作者对孝文帝改革有何不同评价?指出导致评价不同的因素有哪些?(4分)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近代科学之父牛顿对推动社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性从上帝重新回归到人本身。但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性”主要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和人格等自然本性。„„到17、18世纪,英国知识界围绕三个重大思想主题而进行知识体系创新,牛顿和洛克先生逢其时,用三部经典著作从三个不同领域共同诠释了理性的本质,成为英国近代知识体系创新的集大成者„„
——摘编自邓云清《思想的时代——牛顿、洛克的思想及其生成》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花费18个月时间,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书中全部的论述都以命题形式给出,而每一个命题都给出证明或求解。只是在牛顿认为某个问题在哲学上有特殊意义时,他才加上一个附注,对问题加以解释或进一步推广。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
一、选择题
1~5ADABC
6~10BDDCA
11~15CBABB
16~20CBCAD 21.(1)变化:从分权到集权;从世袭到任命(4分);
(2)说明:秦朝:实行朝议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或宰相制度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汉朝:儒学成为正统,“天人感应”思想对君主起到制约作用。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对皇权有一定制约。(3分)
(3)理由: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部分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理。(任答两点得4分)
(4)作用:官僚政治有利于稳定政体;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和抑制暴政;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3分)
22.(1)“中体西用”思想适应了清政府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谋求国家富强。(4分)
(2)说明:承认西方正制的优越性;认为西学也有本末之分。(2分)
(3)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中体”受到冲击;(2分)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抛弃“中体”;(2分)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派提倡民主和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全盘否定“中体”。(2分)23.(1)措施:财政赤字(扩大政府开支);健全干预经济机制;经济与军事生产相结合。(3分)
效果: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1分)
(2)变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1分)
原因:经济“滞胀”;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凯思斯主义)失灵:“福利国家”制度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3分)
(3)特征:多种理论综合基础上的创新.(1分)
原因:“新经济”的出现:两极格局瓦解;全球化(区区域化团化)趋势加强(3分)(4)关系:经济理论、经济政策来源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并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2分)24.(1)有利条件:民族意识觉醒,中央集权力量加强。(2分)目的:巩固北魏统治(1分)
(2)特点:自觉汉化;全面汉化:汇通南北。(4分)
(3)不同:材料二作者对孝文帝改革持肯定态度,认为改革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消除南北歧见。材料三作者对改革持否定态度,认为改革是北魏走向衰落的转折点。(2分)
2分)
25.(1)背景: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发展(国家权力结构的重建建)。(任答一点得1分)思想文化:文艺复兴的深入,近代科学的兴起。(2分)
(2)特点:数学化;重视逻辑推理.(2分)品质:刻苦钻研;治学严谨;勇于创新等。
(任答两点得2分)
(3)影响:推动启蒙运动,促进思想解放;机械决定论对启蒙运动及其某些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负面影响。(2分)
关系:相互促进。(l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