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我国GDP排名第二的看法[本站推荐]
对我国GDP排名第二的看法?
第一,透过总量看均量。今年二季度我国GDP总量超过1.33万亿美元,从绝对额上说,这一数字并不低,有一定的成就感和喜悦感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毕竟,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具有一定里程碑式意义的数字。
第二,透过数字看现实。毋庸讳言,我们的GDP统计数据中掺杂着水分。退一步讲,即使
数字很实在,很真实,也仍然屏蔽不了活生生的现实。透过数字,映入我们视野的是:资源生态环境的压力渐趋增大,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远未完成,转变发展方式也是征途漫漫,工业化还处于中后期阶段,城镇化在逐步推进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此外,从居民收入差距来看,除城乡差距外,地区差距也很明显。
第三,透过速度看效益。2009年,我国GDP增长率达到9.1%,超过增长8%的预期目标
1.1个百分点。这个9.1%的速度不能说低,因为2009年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第二年,世界总体经济形势低迷,而且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如美国、欧盟都是金融危机的重灾区。从整体来看,在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的经济效益亟待提高,第二产业产能过剩形势严峻,节能减排降耗任务艰巨,第三产业的发展仍然严重不足,我国的经济发展还走在粗放、低效的通道上。
第四,透过结果看方式。GDP是最终产品(物品或劳务)的市场价值,而不管是什么物品
或劳务,而且只要生产出来,无论出售与否,都会计入GDP。所以,只要多,GDP就大。因此就会掩盖一些现象。
第五,透过重量看健康。其实,一个国家的发展和人一样,一个块头大的人并不表明他一
定很健康,也有可能是虚胖。体重大但同时又很健壮,那说明很健康。中国GDP在今年第二季度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第二大经济体”并不等于“第二大经济强国”。
第六,透过棒杀看捧杀。多年来,国际社会关于中国的各种议论不绝于耳,版本很多。从
中国崩溃论到中国威胁论,从中国经济增长虚假论到中国经济减速论等等,不一而足。这些言论名头虽然不同,但本质都一样。都是不希望中国好,所以用大棒直接来打你,是棒杀。但是,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舆论一反常态,转而对中国赞誉有加。这是捧杀。一个成熟的大国,经得起棒杀,更要经受住捧杀的考验。不管赞美还是批评甚至是恶毒攻击,咬定青山不放松,提升素质谋发展才是永恒的硬道理。
第二篇:2010山东各市GDP排名[推荐]
去年全国各地GDP数据一览:广东江苏山东居前三
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15日讯(记者孙丹)随着2011年地方“两会”的渐次闭幕,各地2010年的GDP“成绩单”也陆续浮出水面。纵观各地公布的数据,2010年我国又有3个省份(陕西、内蒙古、黑龙江)加入“万亿GDP俱乐部”,至此,全国共有17个省份GDP总量超过万亿元。其中,广东、江苏和山东继续稳居前三甲,广东、江苏GDP总量双双突破4万亿元。2010年GDP总量达到2万亿元以上的省份有6个。值得注意的是,广西、江西、天津和山西2010年GDP总量都突破900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准万亿俱乐部”。从GDP增速来看,除上海市外,全国30个省区市GDP增速达到两位数,其中有29个省份增速超过全国增速。
为方便广大网友阅读和分析,中国经济网记者参考和梳理国家统计局网站、各地统计局网站及各省区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综合整理出各地GDP总量和增速数据(按GDP总量排序)。
1、广东 45472.83亿元 同比增长12.2%
2010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5472.83亿元,同比增长12.2%,人均GDP折合接近7000美元,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江苏 40903亿元 年均增长13.5%
江苏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40903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3.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700美元。财政总收入11743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80亿元。
3、山东 39416.2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5%
据山东省统计局发布消息,2010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3941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5%,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
4、浙江 27100亿元 同比增长11.8%
据初步统计,2010年浙江省实现生产总值(GDP)27100亿元,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1.8%。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359元,年均实际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03元,年均实际增长8.4%。
5、河南 预计2.2万亿元以上 比上年增长12%左右
2010年,河南省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全省生产总值(GDP)达2.2万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2%左右。
6、河北 20197.1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
2010年,河北省生产总值(GDP)实现201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增速同比加快2.2个百分点。这标志着河北省GDP正式跨入2万亿元俱乐部行列,综合实力跃上一个新台阶。
7、辽宁 预计1.75万亿元 年均增长13%
到2010年末,预计辽宁省生产总值(GDP)达到1.75万亿元,年均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
8、四川 16898.6亿元 比上年增长15.1%
2010年四川省GDP达到168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高出全国4.8个百分点。
9、上海 16872.42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
初步核算,2010年上海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6872.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
10、湖南 15902.12亿元 同比增长14.5%
2010年,湖南省的地区生产总值(GDP)迅速突破了1.5万亿元,达到15902.12亿元,同比增长幅度达到14.5%。
11、湖北 15806.09亿元 比上年增长14.8%
全年湖北省生产总值15806.09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3%的涨幅。
12、福建 13800亿元 增长13.8%
初步统计,福建省生产总值(GDP)13800亿元,增长13.8%;财政总收入2056亿元,增长21.3%。
13、北京 13777.9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2%
初步核算,北京201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77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2%,增幅与上年持平。
14、安徽 12263.4亿元 比上年增长14.5%
2010年安徽省生产总值(GDP)为1226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增幅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为1995年以来最好水平。
15、内蒙古 预计达11620亿元 增长15%
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生产总值(GDP)预计达11620亿元,预计生产总值增长15%,跨过万亿元门槛。
16、陕西 10021.53亿元 增长14.5%
初步测算,2010年陕西省经济总量破万亿元大关,达10021.53亿元,增长14.5%。
17、黑龙江 可突破一万亿元 增长12.5%以上
今年,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GDP)可突破一万亿元,增长12.5%以上。
18、广西 9502.39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14.2%
初步测算,全年全区生产总值(GDP)9502.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14.2%,CPI涨3%,经济增速创近3年来新高,连续9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19、江西 9435亿元 增长14%
经最终核算,2010年江西省生产总值(GDP)突破9000亿元,达9435亿元,直逼万亿元大关,相当于2005年的2.33倍,GDP增长14%。人均生产总值21210元,跨过了3000美元大关,达3133美元(按2010年平均汇率计算,使用的人口数为预计数)。
20、天津 9108.83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7.4%
据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评估审定,2010年天津市生产总值(GDP)突破9000亿元,达到9108.83亿元,比上年净增1586.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7.4%。
21、山西 9088.1亿元 增长13.9%
2010年,山西省全年(GDP)9088.1亿元,增长13.9%,增速比上年加快8.5个百分点,快于全国3.6个百分点,重新回到两位数增长。
22、吉林 8577.06亿元 比2009年增长13.7%
2010年吉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577.06亿元,比2009年增长13.7%,人均GDP为31306元,增长13.6%。
23、重庆 7890亿元 增速达17.1%
2010年,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GDP总量为7890亿,增速达17.1%。
24、云南 7220亿元 生产总值增长12.3%
2010年云南省经济总量突破了7000亿元大关,为7220亿元,生产总值增长12.3%;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749元。
25、新疆 5418.81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6%
经国家统计局审定,2010年新疆实现国民生产总值(GDP)5418.81亿元,比上年增加1141.76亿元,突破5000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6%,增速比上年加快2.5个百分点。
26、贵州 4593.97亿元 比上年增长12.8%
初步统计,2010年贵州省生产总值(GDP)459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增速比上年加快1.4个百分点。
27、甘肃 预计4100亿元 增长11.5%
2010年,甘肃省预计完成生产总值(GDP)4100亿元,增长11.5%。
28、海南 2052.12亿元 比上年增长15.8%
2010年海南省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5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比全国GDP增速高5.5个百分点。
29、宁夏 1643亿元 同比增长13.4%
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43亿元(现价),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4%,比上年加快1.5个百分点,创全区1986年以来又一新高。
30、青海 1350.43亿元 比上年增长15.3%
经国家统计局核定,2010年青海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1350.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增速为30年来最高。
31、西藏 507.46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
初步核算,2010年,西藏自治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07.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全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6539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14980元,比上年增长10.6%。
1、上海市 16872.42亿元 增9.9%(沪)
香港 15196.31亿元 增6.8%(港)
2、北京市 13777.94亿元 增10.2%(京)
3、广州市 10604.48亿元 增13.0%(广东1)
4、深圳市 9510.91亿元 增12.0%(广东2)
5、苏州市 9168.91亿元 增13.2%(江苏1)
6、天津市 9108.83亿元 增17.4%(津)
7、重庆市 7894.24亿元 增17.1%(渝)
8、杭州市 5945.82亿元 增12.0%(浙江1)
9、无锡市 5758.00亿元 增13.1%(江苏2)
10、青岛市 5666.19亿元 12.9%(山东1)
11、佛山市 5651.52亿元 14.3%(广东3)
12、成都市 5551.3亿元 15.0%(四川1)+1
13、武汉市 5515.76亿元 14.7%(湖北1)-1
14、大连市 5158.06亿元 15.2%(辽宁1)
15、宁波市 5125.82亿元 12.4%(浙江2)+2
16、沈阳市 5016.97亿元 14.1%(辽宁2)-1
17、南京市 5010.36亿元 13.1%(江苏3)-1
18、长沙市 4547.06亿元 15.5%(湖南1)+2
19、唐山市 4469.08亿元 13.1%(河北1)-1 20、烟台市 4358.46亿元 14.1%(山东2)+1
21、东莞市 4246.25亿元 10.3%(广东4)-2
22、郑州市 4002.90亿元 12.5%(河南1)
23、济南市 3910.80亿元 12.7%(山东3)
24、哈尔滨市 3665.9亿元 14.0%(黑龙江1)
25、泉州市 3564.76亿元 12.8%(福建1)
26、南通市 3417.88亿元 13.0%(江苏4)
27、石家庄市 3401.02亿元 12.2%(河北2)
28、长春市 3369.7亿元 15.6%(吉林1)
29、西安市 3241.49亿元 14.5%(陕西1)30、潍坊市 3090.92亿元 13.3%(山东4)
31、福州市 3068.21亿元 14.0%(福建2)
32、常州市 2976.68亿元 13.1%(江苏5)
33、温州市 2925.57亿元 11.1%(浙江3)
34、大庆市 2900.1亿元 12.0%(黑龙江2)
35、徐州市 2866.93亿元 13.9%(江苏6)
36、淄博市 2866.75亿元 13.7%(山东5)
37、绍兴市 2782.74亿元 11.0%(浙江4)
38、合肥市 2702.5亿元 17.5%(安徽1)
39、鄂尔多斯 2643.23亿元 19.2%(内蒙古1)40、济宁市 2542.80亿元 12.9%(山东6)
41、包头市 2460.80亿元 16.0%(内蒙古2)
42、台州市 2415.12亿元 13.1%(浙江5)
43、临沂市 2398.98亿元 12.9%(山东7)
44、东营市 2359.94亿元 13.2%(山东8)
45、邯郸市 2342.2亿元 13.1%(河北3)
46、洛阳市 2321.2亿元 13.2%(河南2)
47、嘉兴市 2296.00亿元 13.7%(浙江6)
48、盐城市 2266.26亿元 13.6%(江苏7)
49、扬州市 2207.99亿元 13.4%(江苏8)50、南昌市 2207.11亿元 14.0%(江西1)
51、沧州市 2203亿元 14.5%(河北4)
52、鞍山市 2125.42亿元 16.0%(辽宁3)
53、昆明市 2120.37亿元 14.0%(云南1)
54、金华市 2094.70亿元 12.5%(浙江7)
55、厦门市 2053.74亿元 15.1%(福建3)
56、泰安市 2051.68亿元 13.7%(山东9)
57、保定市 2050.3亿元 14%(河北5)
58、泰州市 2002.58亿元 13.5%(江苏9)
59、镇江市 1956.64亿元 13.3%(江苏10)60、南阳市 1955.84亿元 11.6%(河南3)61、威海市 1944.70亿元 12.7%(山东10)62、呼和浩特1865.71亿元 13.0%(内蒙古3)63、中山市 1826.32亿元 13.5%(广东5)64、吉林市 1800.6亿元 12.3%(吉林2)65、南宁市 1800.43亿元 14.2%(广西1)66、太原市 1778.05亿元 11.0%(山西1)67、榆林市 1756.67亿元 18.3%(陕西2)68、惠州市 1729.90亿元 18.0%(广东6)69、德州市 1657.82亿元 12.9%(山东11)70、聊城市 1606.51亿元 13.1%(山东12)71、滨州市 1551.52亿元 13.5%(山东13)72、江门市 1550.37亿元 14.3%(广东7)73、宜昌市 1547.3亿元 15.8%(湖北2)74、岳阳市 1539.36亿元 14.8%(湖南2)75、襄阳市 1538.3亿元 16.2%(湖北3)76、茂名市 1492.09亿元 14.1%(广东8)77、常德市 1491.57亿元 15.2%(湖南3)78、衡阳市 1420.34亿元 15.1%(湖南4)79、湛江市 1402.77亿元 14.2%(广东9)80、漳州市 1400.71亿元 14.9%(福建4)81、枣庄市 1362.04亿元 12.6%(山东14)82、淮安市 1345.07亿元 13.8%(江苏11)83、廊坊市 1331.1亿元 12.5%(河北6)84、许昌市 1312.78亿元 13.3%(河南4)85、平顶山 1312.1亿元 11.2%(河南5)86、安阳市 1311.3亿元 13.1%(河南6)87、乌鲁木齐 1311亿元 12.2%(新疆1)88、湖州市 1301.56亿元 12.1%(浙江8)89、柳州市 1275.74亿元 15.8%(广西2)90、株洲市 1274.85亿元 15.3%(湖南5)91、焦作市 1247.61亿元 11.9%(河南7)92、周口市 1227.9亿元 11.1%(河南8)93、邢台市 1210.62亿元 12.2%(河北7)94、汕头市 1203.25亿元 13.7%(广东10)95、珠海市 1202.58亿元 12.8%(广东11)96、新乡市 1181.45亿元 14.2%(河南9)97、通辽市 1176.23亿元 16.0%(内蒙古4)98、菏泽市 1151.58亿元 14.3%(山东15)
99、连云港 1150.81亿元 13.6%(江苏12)100、商丘市 1140亿元 12%(河南10)101、贵阳市 1121.82亿元 14.3%(贵州1)102、赣州市 1119.47亿元 13.8%(江西2)103、清远市 1112.53亿元 20.8%(广东12)104、桂林市 1108.63亿元 13.8%(广西3)104、芜湖市 1108.63亿元 18.2%(安徽2)
106、松原市 1102.8亿元 12.7%(吉林3)人均38200 107、兰州市 1100.39亿元 12.8%(甘肃1)108、咸阳市 1098.68亿元 14.5%(陕西3)109、信阳市 1092.23亿元 11.8%(河南11)
110、郴州市 1081.76亿元 15.2%(湖南6)111、赤峰市 1080.18亿元 15.0%(内蒙古5)112、肇庆市 1065.90亿元 17.1%(广东13)113、驻马店 1055.45亿元 11.6%(河南12)114、九江市 1032.06亿元 14.3%(江西3)115、日照市 1025.08亿元 12.5%(山东16)116、宿迁市 1015.21亿元 13.7%(江苏13)117、揭阳市 1008.99亿元 19.6%(广东14)118、曲靖市 1005.50亿元 13.1%(云南2)119、营口市 1002.43亿元 17.8%(辽宁4)120、龙岩市 991.49亿元 13.9%(福建5)121、安庆市 988.11亿元 13.6%(安徽3)122、宝鸡市 976.09亿元 14.4%(陕西4)123、三明市 972.71亿元 13.9%(福建6)124、张家口市 966.12亿元 14.1%(河北8)126、绵阳市 960.22亿元 15.3%(四川2)126、呼伦贝尔 932.01亿元 14.9%(内蒙古6)127、秦皇岛 930.49亿元 12.3%(河北9)128、开封市 930.22亿元 12.6%(河南13)129、盘锦市 926.52亿元 17.8%(辽宁5)130、德阳市 921.27亿元 14.4%(四川3)131、长治市 920.2亿元 13.7%(山西2)132、遵义市 908.76亿元 14.7%(贵州2)133、锦州市 902.60亿元 16.2%(辽宁6)134、上饶市 901.00亿元 14.8%(江西4)135、湘潭市 894.01亿元 15.2%(湖南7)136、临汾市 892.1亿元 16.9%(山西3)137、伊犁州 891.37亿元 14.9%(新疆2)138、抚顺市 890.16亿元 17.0%(辽宁7)139、延安市 885.42亿元 13.6%(陕西5)140、承德市 880.5亿元 11.4%(河北10)141、三门峡 874.39亿元 15.2%(河南14)142、宜宾市 870.85亿元 15.6%(四川4)
143、宜春市 870.00亿元 14.1%(江西5)144、黄冈市 862.30亿元 14.1%(湖北4)145、本溪市 860.36亿元 16.0%(辽宁8)146、齐齐哈尔 852.6亿元 18.5%(黑龙江3)147、吕梁市 845.5亿元 21%(山西4)148、荆州市 837.10亿元 13.2%(湖北5)149、玉林市 835.82亿元 15.7%(广西4)150、南充市 827.82亿元 15.3%(四川5)151、运城市 827.0亿元 15.6%(山西5)152、达州市 819.20亿元 15.1%(四川6)153、莆田市 816.98亿元 15.2%(福建7)154、马鞍山 811.01亿元 15.0%(安徽4)155、渭南市 801.42亿元 15.0%(陕西6)156、孝感市 800.67亿元 15.1%(湖北6)157、四平市 789.1亿元 15.4%(吉林4)158、凉山州 784.19亿元 17.5%(四川7)159、衡水市 781.5亿元 13.6%(河北11)160、牡丹江 781.0亿元 18.5%(黑龙江4)161、濮阳市 774.81亿元 11.4%(河南15)162、永州市 767.01亿元 14.4%(湖南8)163、晋中市 763.8亿元 14.0%(山西6)164、银川市 763.26亿元 14.8%(宁夏1)165、衢州市 752.78亿元 13.3%(浙江9)166、乐山市 743.92亿元 16.2%(四川8)167、十堰市 736.8亿元 19.5%(湖北7)168、玉溪市 736.49亿元 12.8%(云南3)169、宁德市 736.45亿元 15.0%(福建9)170、辽阳市 735.33亿元 16.0%(辽宁9)171、绥化市 733.4亿元 14.8%(黑龙江5)172、晋城市 730.5亿元 13.7%(山西7)173、邵阳市 730.33亿元 14.6%(湖南9)174、荆门市 730.07亿元 15.6%(湖北8)175、丹东市 728.87亿元 15.8%(辽宁10)176、南平市 728.73亿元 11.7%(福建8)177、铁岭市 722.13亿元 16.0%(辽宁11)178、阜阳市 721.8亿元 13.6%(安徽5)179、吉安市 720.53亿元 14.2%(江西6)180、泸州市 714.81亿元 16.5%(四川9)181、益阳市 712.27亿元 14.7%(湖南10)182、克拉玛依 710.2亿元 17.4%(新疆3)183、滁州市 695.65亿元 15.6%(安徽6)184、大同市 694.33亿元 14.1%(山西8)185、内江市 690.28亿元 16.2%(四川10)186、黄石市 690.12亿元 15.7%(湖北9)
187、韶关市 683.10亿元 12.5%(广东15)188、漯河市 682.0亿元 14.7%(河南16)189、娄底市 680.72亿元 14.5%(湖南11)190、六安市 676.1亿元 13.7%(安徽7)191、怀化市 674.92亿元 14.8%(湖南12)192、朔州市 670.1亿元 13.8%(山西9)193、资阳市 657.90亿元 17.0%(四川11)194、朝阳市 654.45亿元 16.0%(辽宁12)195、红河州 650.42亿元 11.0%(云南4)196、宿州市 650.3亿元 13.1%(安徽8)197、自贡市 647.73亿元 15.6%(四川12)198、丽水市 644.04亿元 12.5%(浙江10)199、阳江市 639.99亿元 16.8%(广东16)
200、巴音郭楞 638亿元 7.2%(新疆4)人均46763 201、蚌埠市 636.9亿元 14.5%(安徽9)202、舟山市 633.45亿元 11.1%(浙江11)203、新余市 631.22亿元 15.6%(江西7)204、抚州市 630.01亿元 15%(江西8)205、西宁市 628.28亿元 18.2%(青海1)209、通化市 627.1亿元 17.1%(吉林5)207、巢湖市 625.0亿元 13.2%(安徽10)208、梅州市 612.36亿元 14.1%(广东17)209、阿克苏地区 606.3亿元 9.2%(新疆5)
210、淮南市 603.5亿元 13.0%(安徽11)
211、巴彦淖尔 603.33亿元 13.5%(内蒙古7)
212、毕节地区 600.85亿元 14.6%(贵州3)
213、锡林郭勒 591.25亿元 16.3%(内蒙古8)
214、海口市 590.55亿元 17.5%(海南1)
215、梧州市 573.73亿元 17.7%(广西5)
216、乌兰察布 567.60亿元 11.0%(内蒙古9)
217、百色市 563.51亿元 14.9%(广西6)
218、潮州市 559.20亿元 14.1%(广东18)
219、昌吉州 557亿元 16.0%(新疆6)220、眉山市 552.25亿元 15.6%(四川13)221、莱芜市 546.33亿元 12.0%(山东17)222、广安市 537.22亿元 15.6%(四川14)223、延边州 533.6亿元 13.8%(吉林6)224、葫芦岛 531.41亿元 15.5%(辽宁13)225、贵港市 527.79亿元 14.0%(广西7)226、宣城市 525.7亿元 15.0%(安徽12)227、攀枝花 523.99亿元 15.1%(四川15)228、萍乡市 520.39亿元 14.3%(江西9)229、咸宁市 520.33亿元 15.9%(湖北10)230、亳州市 512.78亿元 13.8%(安徽13)
231、佳木斯 512.5亿元 18.9%(黑龙江6)232、汉中市 509.70亿元 15.1%(陕西7)233、钦州市 504.18亿元 18.0%(广西8)234、六盘水 500.64亿元 15.8%(贵州4)235、遂宁市 495.23亿元 15.3%(四川16)236、河源市 477.19亿元 13.5%(广东19)237、大理州 474.87亿元 13.0%(云南5)238、汕尾市 469.99亿元 18.1%(广东20)239、河池市 467.56亿元 12.5%(广西9)240、铜陵市 466.6亿元 17.1%(安徽14)241、淮北市 461.6亿元 14.2%(安徽15)242、景德镇 461.50亿元 15.1%(江西10)243、白城市 441.5亿元 19.3%(吉林7)244、忻州市 435.4亿元 18.7%(山西10)245、白山市 433.17亿元 17.2%(吉林8)246、阳泉市 429.36亿元 14.2%(山西11)247、鹤壁市 427.74亿元 13.2%(河南17)248、鸡西市 419.5亿元 16.1%(黑龙江7)249、辽源市 410.1亿元 15.6%(吉林9)250、酒泉市 405.03亿元 18%(甘肃2)251、楚雄州 404.44亿元 11.3%(云南6)252、随州市 401.66亿元 15.2%(湖北11)253、北海市 397.58亿元 17.6%(广西10)254、鄂州市 395.29亿元 15.3%(湖北12)255、云浮市 394.27亿元 13.8%(广东21)256、乌海市 391.12亿元 19.7%(内蒙古10)257、崇左市 389.21亿元 13.1%(广西11)258、来宾市 385.24亿元 18.0%(广西12)259、昭通市 379.62亿元 14.2%(云南7)260、双鸭山 376.7亿元 25.1%(黑龙江8)261、喀什地区 376亿元 15.3%(新疆7)262、海西州 365.49亿元 18.3%(青海2)263、阜新市 361.09亿元 15.5%(辽宁14)264、庆阳市 357.61亿元 15.8%(甘肃3)265、黔南州 356.68亿元 14.2%(贵州5)266、恩施州 351.13亿元 13.8%(湖北13)267、鹰潭市 342.70亿元 14.1%(江西11)268、文山州 329.85亿元 13.0%(云南8)269、安康市 327.06亿元 15.0%(陕西8)270、黔西南州 324.52亿元 14.1%(贵州7)271、广元市 321.87亿元 15.9%(四川17)272、防城港 319.54亿元 17.8%(广西13)273、黔东南州 312.57亿元 14.2%(贵州6)274、白银市 311.18亿元 13.9%(甘肃4)
275、黄山市 309.3亿元 13.1%(安徽16)
276、阿拉善盟 305.89亿元 19.9%(内蒙古11)277、七台河 305.2亿元 25.1%(黑龙江9)278、湘西州 303.44亿元 8.3%(湖南13)279、池州市 300.8亿元 16.1%(安徽17)280、天水市 300.22亿元 11.5%(甘肃5)
第三篇:对我国三农问题的看法
『天涯杂谈』 对我国三农政策的一点看法
对我国三农政策的一点看法
本人从小在农村长大,又在基层工作,想以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对我国三农问题的一点看法.自这届政府上台以来,转而实行亲民政策,客观来说,广大农民确实得益不少,“村提留,乡统筹,农业税,特产税,包干费,屠宰税”等以前压在农民身上的大山没有了.在我们这个经济较为落后基本以农业为主的地方,乡政府除了车辆使用税外已没有面向农民的收费项目了,不仅如此,每年的“直补良补”还向农民给钱,这在以前简直是想也不敢想,由此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已使得农民的“地位”相比以前大大提高,这本来是件好事,可是,现在在农村由于这些政策的影响,已出现了无政府主义的苗头.主要表现在:一些合法的税费农民也不交了,乡政府的一些本来是对农民有利的工作农民也不支持了,农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有钱吗?没钱别啰嗦!
由于农业税费的减免,本来以前就欠税费款的一些钉子户旧帐也一笔勾销了!当然也许你要说这笔钱本来就不该收,可是,这样一来,那以前交了税费的农户呢?这对他们不是很不公平吗?这样直接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以后谁还会交钱?政府不也是欺负老实人嘛,哦,不交的最后就不用交了,免了??
还有,现在农村工作中,涉及许多问题,乡政府碰都不能碰,明明是依法办事,可就是跟你闹!知道你们政府现在怕上访,一有个芝麻小事就上访告状,更有不少人纯属无事生非,煸风点火.也许你们会说我别有用心故意诋毁农民伯伯形象,可是当你真正在基层工作几年你就会体会到的.我们这有个乡,浙江移民多,出奇的乱,到目前为止只有二任乡党委书记没挨打,这二任基本靠作老好人,完全至法律政策于不顾换来的.乡派出所拘捕的流氓居然被其家属和同伙强行放走,还将民警打伤,这里的民众稍有什么事就聚众冲击政府部门.不达目的不罢休!在这里象计划生育,林政等执法工作根本很难开展,因为搞不好就要挨打!有一次县森林公安分局派出十多辆车三四十个民警去追查当地林木走私案,被几十名妇女围攻,她们专戳警车的车胎!
从这些情况看来,我认为问题在于:一是我们政府的政策总是以一种运动式的方式推行,而不是通过人大等立法机构以法制的方式稳步推行,许多政策的出台前缺乏全面周详的考虑,许多政策看似公平其实隐含着更大的不公平.二是中央集权过多过大,许多政策出于对地方执行变形的担忧往往一竿子到底,地方政府无法根据本地情况适当调整,而各地情况又千差万别,使得政策的效应大打折扣.三是我们的政策的出台和执行没有一个长效的稳定的法治轨道,就像钟摆,忽左忽右
评述:近年来我国财政政策的效果
张少春
1997年前后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出现新的变化,外贸出口下降、消费需求严重不足,银行资产状况面临加速恶化的趋势。为推动经济增长,国家开始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现在回过头来看,就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而言,这项政策的实施结果从两个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一是直接的方面,在经济不景气、银行普遍“惜贷”的局面下,通过补充银行资本金和对银行定向发债吸纳资金,防止了银行信贷资产大量向不良资产转化的可能,防止了银行存差持续增大对经营状况的影响,直接达到了化解银行风险的目标;二是间接的方面,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政府加大投资力度,通过政府投资拉动经济,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从而通过整体经济状况的改善达到化解金融风险的目标。
财政直接化解金融风险的措施包括补充资本金和对原来过高的储蓄沉淀进行吸纳,将信贷资金转换为财政投融资资金,用于公共投资的即期启动。这样的操作是在考虑银行实力、信贷风险、财政承受力等多方面因素后,分步骤完成的:(1)1998年5月18日,财政部首先面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以外的其他商业银行和城市合作银行,发行了年利率6.8%的450亿元7年期专项国债,用以补充非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2)1998年8月18日,财政部又定向对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发行特别国债2700亿元,所筹资金全部用于补充上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的充足率,帮助银行规避风险,扩大其贷款的承受力。(3)1998年8月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决定向商业银行增发1000亿元国债、分两年纳入国家预算、打入财政赤字,同时由银行配套1000亿元贷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公共投资的拉动作用。
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措施方面,1998年财政吸纳的信贷资金有计划地从农村水利和生态环境建设、交通和通讯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和环保建设、电网改造、国家直属粮库建设、经济适用住宅建设六个方面流
向要素市场,通过对相关产业的带动直接拉动经济增长,其中一部分则转化为消费基金,带动即期消费增加。国债专项资金与银行贷款和地方配套资金的比率为1:2.53,说明1元国债专项资金的使用带动了2.53元社会资金的投入。据国家计委统计,1998年通过国债专项资金带动的2173.5亿元投入,形成了2074亿元的工作量,由此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左右。
1999年政府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8月30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通过增发600亿元国债用于增加固定资产投入的议案。新增国债资金主要用于在建的基础设施项目、一些重点行业的技术改造、重
大项目装备国产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环保与生态建设以及科教基础设施等。1999年的财政政策开始注重直接投资和技术改造贴息相结合。在增发的600亿元国债资金中,有90亿元作为技术改造的贷款贴息,专门用于支持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进行系统的技术改造。据测算,使用90亿元财政债券资金用于技术改造贴息,可拉动约1800亿元技改投资。采取这种方式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不但可以带动银行贷款和地
方、企业的配套资金投入,扩大投资需求,而且可以对企业技术进步、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1999年9月初,国家出台了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政策,这次调整收入政策重点是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包括适当提高社会保障“三条线”(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费)的收入水平,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这方面需求对银行的压力。总的来看,1999年政府举债拉动经济增长2%。进入2000年,中央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发行长期国债,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我国近年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效果是显著的,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政策的具体制定和执行中,有几个方面是需要注意的:一是政府通过举债直接吸纳银行资金的限度问题。向商业银行发行国债,可以直接减小银行“存差”过大带来的经营风险,但这种吸纳要以资金使用效果和财政的最终还债能力为基础,否则就变成了财政与银行间单纯的风险转移,而不是化解。此外,银行也必须考虑自身业务应有的发展规模和需要,考虑在市场经济中应有的定位,不能单纯为解决困难而缩减业务,影响发展目标。二是不管直接的措施还是通过经济增长创造宽松环境的间接措施,都只能起到防止新的金融风险增加和恶化的效果,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积淀下来的风险,改革、发展和银行自身的规范运作才是治本的战略选择。因此,要防止这种过渡性政策实施所带来的对金融风险意识的淡化。三是这几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着眼点主要在财政支出的扩大方面,财政收入始终保持着超常规增长,1998年名义增长率14.2%,1999年达16.6%,剔除价格因素则高达15.7%和21.1%。这种收入政策与支出政策的互逆调节可能产生政策效应上的“内耗”,影响对当期经济的拉动力度,同时由于可能产生的高税收等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则会影响到企业的融资选择、强化银行的“惜贷行为”,从而影响到经济自动恢复增长的最终效果。
我国退耕还林的有关政策
2002-7-6 10:26:47 责任编辑:
1999年,朱鎔基总理先后视察了西南、西北6省(区),提出“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综合措施。200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林业局、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2000年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林计发[2000]111号),初步明确了退耕还林政策。为了明确责任,严格管理,推动试点工作的健康发展,2000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0]24号)。为适应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启动的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退耕还林的政策措施,2002年4月国务院又及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国发[2002]10号)。目前,退耕还林的主要政策是:
(一)退耕还林要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兼顾农民吃饭、增收以及地方经济发展;坚持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并重,采取综合措施,制止边治理边破坏问题;坚持政策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坚持尊重自然规律,科学选择树种;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二)实施退耕还林要认真落实“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坚持个体承包的机制,实行责权利相结合。必须切实把握“林权是核心,给粮是关键,种苗要先行,干部是保证”这几个主要环节,确保退耕还林取得成功。
(三)凡是水土流失严重和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应按国家批准的规划实施退耕还林。对生产条件较好,粮食产量较高,又不会造成水土流失的耕地,农民不愿退耕的,不得强迫退耕。
(四)退耕还林要以营造生态林为主,营造的生态林比例以县为核算单位,不得低于80%。对超过规定比例多种的经济林,只给种苗和造林补助费,不补助粮食和现金。
(五)国家无偿向退耕户提供粮食、现金补助。粮食和现金补助标准为: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粮食(原粮)150公斤;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粮食(原粮)100公斤。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20元。粮食和现金补助年限,还草补助按2年计算;还经济林补助按5年计算;还生态林补助暂按8年计算。补助粮食(原粮)的价款按每公斤1.4元折价计算。补助粮食(原粮)的价款和现金由中央财政承担。
在粮食和现金补助期间,退耕农户在完成现有耕地退耕还林后,必须继续在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由县或乡镇统一组织。
(六)国家向退耕户提供种苗和造林费补助。退耕还林、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的种苗和造林费补助款由国家提供,国家计委在计划中安排。种苗和造林费补助标准按退耕地和宜林荒山荒地每亩50元计算。尚未承包到户及休耕的坡耕地,不纳入退耕不林兑现钱粮补助政策的范围,但可作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按每亩50元标准给予种苗和造林费补助。干旱、半干旱地区若遇连年干旱等特大自然灾害确需补植或重新造林的,经国家林业局核实后,国家酌情给予补助。
退耕还林种苗和造林补助费发放方式,由各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尊重退耕农户意愿的前提下,退耕农户与种苗供应方签订书面合同,并在造林验收后,由种苗供应单位与退耕农户结算种苗补助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退耕农户指定种苗供应商。种苗和造林补助费,只能用于种苗、造林补助和封育管护等支出,不得挪作他用。
(七)关于退耕还林的农业税征收减免政策。凡退耕地属于农业税计税土地,自退耕之年起,对补助粮达到原常年产量的,国家扣除农业税部分后再将补助粮发放农民;补助粮食标准未达到常年产量的,相应调减农业税,合理减少扣除数量。退耕之前的常年产量,按土地退耕前五年的常年产量平均计算。补助给农民的现金不计入补助粮食标准。退耕地原来不是农业税计税土地的,无论原来产量多少,都不得从补助粮食中扣除农业税。
实施退耕还林的县,其农业税收入减收部分,由中央财政以转移支付的方式给予适当补助。
(八)实施退耕还林后,必须确保退耕农户享有在退耕土地和荒山荒地上种植的林木所有权,并依法履行土地用途变更手续,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放权属所有证明。
(九)在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基础上,实行“谁退耕、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政策。农民承包的耕地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以后,承包期一律延长到50年,允许依法继承、转让,到期后可按有关法律和法规继续承包。
(十)采取多种形式推进退耕还林。有条件的地区可本着协商、自愿的原则,由农村造林专业户、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租赁、承包退耕还林,其利益分配等问题由双方协商解决。鼓励在有条件的地区实行集中连片造林,鼓励个人兴办家庭林场,实行多种经营。
(十一)为了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要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开展生态移民、封山绿化,开展农村能源建设,实行封山禁牧、舍饲圈养,加强川地、缓坡耕地的农田基本建设,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十二)退耕还林实行“目标、任务、资金、粮食、责任”五到省,省级政府对工程负总责。各省级政府要层层落实工程建设的目标和责任,层层签订责任状,并认真进行检查和考核。
(十三)退耕还林工程的规划、作业设计等前期工作费用和科技支撑费用,国家给予适当补助,由国家计委根据工程建设情况在计划中安排。前期工作费用和科技支撑费用的有关管理办法,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退耕还林地方所需检查验收、兑现等费用由地方承担,国家有关部门的核查经费由中央承担。
第四篇:对我国生态环境的看法
对我国生态环境的看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受着巨大的损害,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我国生态环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水资源缺乏中国是水资源紧缺国家。被列为世界12个贫水国之一。今年云南等地的自然灾害充分表明了我国缺水严重问题越来越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和土地荒漠化。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367万平方千米,以每年1万平方千米的速度在增加,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有1/3耕地受水土流失危害;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到262万平方千米,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7.3%。
第二,环境污染严重。大气环境恶化,二分之一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水污染加重,我国江河湖泊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总体上呈加剧趋势;固体废物污染率上升,城市危险废物处置率仅为犯%,工业危险废物处理率仅为3 2%,处理量远赶不上排放量;同时对矿业废弃物处置失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第三,森林资源减少。尽管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近10年来有所增加,从12.98%上升到13.92%,但森林资源总体质量仍呈下降趋势,人均积蓄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7,森林的生态功能严重退化。
第四,珍稀濒危动、植物面临火绝威胁,在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名单中,我国就占156种,约占其总数的1/40。
第五,海洋生态问题严重。近年来,由入海河流输沙量减少、围垦海洋滩造成海水倒灌、农田受淹、土地盐碱化,重损害。升趋势。赤潮是中国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结果,1992
使沿海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年总量为50次,目前仍呈上升趋势。
只有当人们明确问题产生的根源时,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案。所以要想改善生态环境问题就要了解造成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
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的首先是错误的经济发展观原因。在我国前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一直有一个思想上的误区,认为单纯的经济增长就等于发展,只要经济发展了,就有足够的物质手段来解决现在与未来的各种政治、社会和环境问题。然而现实是,经济的发展应该建立在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基础上。从最终意义讲,保护环境、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其次,人类自身在创造现代文明活动中,往往面临着一种自相矛后的尴尬境地。一方面,依靠科技进步,经济增长,人类掌握了空前的改造自然能力,创造并享受着巨大的物质财富,生活质量大为改善,赢得了超越往昔的自由。另一方面当人们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巨大利益和欢乐之时,现代文明的负面效应也与口俱增。现代文明,主要是工业文明或技术文明的发展,迄今为止都以损害生态环境、打破生态系统的平衡为代价。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人们从自然界索取大量的资源,通过工业生产过程把它变为人所需要的产品,同时把有毒有害气体、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对生态环境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今天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灾难,用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的话讲“都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文明和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相冲突的各种结果。”
我国严峻的环境问题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比如,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化学污染严重,出现混乱的城市化现象,我国经济发展受到制约等。
人类可以毁灭地球,却无法毁灭自然.人类自己的文明可以消失,但自然注定将永远存在.对于自然,人类永远应该保持足够的敬畏。人类应该把自己的力量用于更好地认识和尊重自然和自然法则。人类的判决书永远握在自然手中。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有环保的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出一份力气。
第五篇:对我国海洋建设的看法
对我国海洋建设的看法
随着社会越来越发展、科技越来越进步,导致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未来的发展目光转向蓝色的海洋,一场向海洋要食物、要淡水、要能源、要生存空间的“海洋之争”浪潮迅速席卷全球。海洋文化的竞争成败决定着未来海洋国家的格局和态势,也将决定着各海洋国家未来发展命运。所谓海洋文化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在开发利用和维护海洋过程中所体现的精神、价值、理念的总和。
在国际海权竞争中我国面临的挑战有:
第一:与多个海洋相邻国、海洋相国过存在潜在或现实争端,范围涉及东海、黄海、南海三大海域300多万平方公里,占中国所辖海域的一半以上。
第二:域外大国加紧插手中国周边海洋事务。如:
1、美国加紧推进海军力量东移,以维护、强化其在区域及国际事务中的主导权,与此同时以维护海洋通道安全为由,借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新加波等国的合作,强化对我国周边海洋问题的渗透和干预态势。
2、英国、俄罗斯、印度等国也在我国周边扩充影响力。
第三:海上通道安全面临严峻考验。如:
1、我国对维护海洋通道安全的政策准备、能力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与美日等建设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2、从我国军队现有海军装备水平来看,尚不具备进行大规模远程投送的能力,难以完全依靠自身力量有效维护海上通道安全。
3、我国与重要通道沿岸国家的合作、协调机制建设也严重滞后。
4、当前我国海外运输线大多经过海上冲突、危机涉发地区,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5、同时,由于远洋航运能力不足,大规模远洋航运往往不得不雇佣外籍船员,甚至外籍船队,保障远洋运输安全的能力尚显不足。
第四:台海两岸分治影响海上安全维护与海权拓展。因为台湾岛不仅是我国大陆进出太平洋最重要的战略“门户”,也是扼守西太平洋南北航线的要冲。
面对上述的挑战,中国首先完全有必要采取行动,明确表明维护海洋权益的决心,同时展示维权的能力。针对不同挑战,对症下药,维护正当权益。
建议:
第一:密切关注相关战略通道动态。把通道的地质地貌、暗礁分布、海洋水声水文、海底重力及磁力参数等相关信息进行全面、详尽地收集和分析,并形成制度,纳入海军的长远规划和战略之中。
第二:建立战略通道安全突发事件预警反应的机制。为了迅速、有序、高效地组织有关力量来控制突发事件的发生,以至最大程度的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各种损失。
第三:沉着应对战略通道潜在的安全风险。如: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南海问题,审时度势,将南海问题提升为国家重大安全与发展问题,加强战略研究,积极、主动地为逐步解决南海问题创造条件。构建多层次海上执法力量,遏制南海问题国际化,防范美国等外来势力以任何方式和借口插手我国周边海洋事务。
第四:加快构建国际海洋新秩序的运行机制:
1、建立国际协调合作机制
2、建立争端解决机制
3、建立综合治理机制。
第五:着力加强维护海上通道安全的国际合作。我国在维护海上通道安全方面,不能单纯依靠增强海军力量来保护航线。还要在保持和发展必要的军事力量的同时,通过双边或多边磋商和对话,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对付非传统性安全的威胁,以达到双赢或共赢的局面。
第六: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化解疑虑和矛盾。
第七:建立与海洋强国相适应的现代海军。我国必须紧紧把握新军事变革的规律,实施海军人才战略工程,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积极发展非对称性优势,走科技强军之路,实现海军跨越式发展。建立远洋海军将成为驱动我国海军跨越式发展的直接动力。
我国要“和平崛起”,就要必须重视和加强海洋建设,而我国所面临的海洋安全环境将日益复杂。为此,我国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创新我国所面临的海洋安全策略研究,制定新形势下的综合海洋安全战略,同时也要树立坚定的战略意志,增强随时应对海上各种挑战的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