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人的精神》后感[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01:39: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中国人的精神》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中国人的精神》后感》。

第一篇:读《中国人的精神》后感

读《中国人的精神》之后感

西方曾经有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故宫,但不可以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先生精通十几国语言,他是一个语言大师,同时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造诣更是在当时就轰动全球,后来因政治原因才使其在国人的心中逐渐模糊。就是现在很多人因自小受单方的政治力量影响,他的形象依然不是那么光辉。但我相信,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世人会还他一个公平。

辜鸿铭先生不像其它学者一样抨击我们中国人,说我们的国民陋习,说我们的国民如何不争气,如何在世界上丢人现眼。而辜鸿铭先生在《中国人的精神》中描写的中国人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的善良,那么值得尊敬。书中无无渗透着辜鸿铭先生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爱,拳拳爱国这心溢于言表。

书中描绘中国人的精神第一个特点就是绅士性。他说也许中国人有粗卑的一面,但中国人并没有粗野,也许丑陋,但不是非常可怕,也许庸俗,但庸俗之中并没有侵略性,也许有愚蠢的,但并不是那么荒唐,也许是狡黠的,但在狡黠中并没邪恶。我用现在的语言来说,中国人就是小农民意识。也许中国历经几千年的封建统治造就广大低层劳动人民的性格。这无可厚非,我们不难从辜先生的言语中看出中国人的确有很多缺点,但这缺点中却又透着几分可爱,他的内心依旧是善良。广大的中国农民都是为生计生存着,如果统治阶级不害他家破人亡,让他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广大的中国农民都是安分守纪。他不是天性软弱,也不是脆弱屈服,而是没强硬、粗鲁和暴力。中国人一般都学会了忍。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非不得已,他不和你硬干。我们回过头来倒是刚从地上站立起的贫弱的中国,以一支在西方国家眼中不称之为正规军的志愿军挡住了18个国家军队组成的联合国军的钢铁洪流前进的脚步,将其从鸭绿江边赶回三八线,不能再进半步。如美国人所言,一群曾经被外国人赶的到处跑的绵羊变成一支虎狼之师,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单薄的血肉之躯改写了中国人“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历史。什么让我们以刺刀抗击了敌人最强大的炮火,什么让我们以陈旧的活塞式战斗机战胜先进的喷气式战机,什么让我们在世界上最强大的空战力量轰炸下还保持了一条炸不烂的后勤保障运输线,什么让美国人建国170年以来第一次在一场没有获胜的战争协议书上签字„„中国人总是在最后的关头挺身而出,中国人只因身后的牵挂太多,中国人活着不是为自己而活,1

而是为周围爱他的人他为的人而活,他不轻易言战,但你威胁到他的生存,他的亲人,他就要站出来,与你拼命,维护他们最后的自尊。在国将破家将亡,他们对自己的生命毫不珍惜,随时都可以奉献。正是它,支撑了中国永远不倒,它是中国的财富,也是世界和平力量。我们只有生存的权利,我们没有被人侵略的义务;中国弱则世界乱,中国兴则世界兴,没有了中国参与的世界必定衰亡。

在序言中,先生说了这么一句话,是我的挚爱的一句“因此,我认为作为欧洲现代文明合法的、正统的德意志民族,目前要想不被毁灭并试图挽救欧洲文明,就必须克服那种对不义所抱的狂热、偏激、冷酷、刻毒和无节制的仇恨。因为这种仇恨导致了对强权的迷信与崇拜。而这种迷信和崇拜正是德意志民族不识轻重、蛮横无理的根源。”太精辟了,每当对人性心理分析时,我几乎都引用这句话,因为这种对强权的崇拜可以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当我们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对社会不公平产生抱怨时,我们往往想的不是从制度上去解决这些不合理问题(也许是合理的,因为当事者总牵扯到了自己的利益,把自己的情绪悄然加上)。书中辜鸿铭先生甚至说要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义”“礼”去拯救欧洲文明。而他真的去做了,他的书译成十几语言风靡欧洲。而对于今天来说,我们当代的学生就太对不起他老人家,十个有八个不知辜鸿铭。

其次,辜老在谈到中国的语言时更是体现了中国的爱,对中国文化的爱。我就不明白了,当初日本侵略中国时我们抵制日本语言。换在我们当代了,英语虽然是常了国际上通用的语言,但终不能代替我们国语啊。前几年北京有一所高校竟提出任何课程都是要用英语讲授,天啊,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英语就那么好?没英语中国未来的人才就没有了出路?要是换在战争时期这不就是汉奸吗?而且是大汉奸,企图毁灭我们中国国粹。也许有些人说你英语不好,吃不了葡萄说葡萄酸。是,我英语是不好,但我看着出了几年国的中国人,而且是有名的中国人回到中国就猛讲英语,在电视台上晒他的英语发音有多纯,呵呵,难道他真的不懂中文了吗?数典忘祖啊。我们再来看看辜老,辜老懂十几种外国语言,但他晒过吗?他与中国人讲话时有别的语言吗?辜老在书中是这样认为的,汉语是一种心灵的语言,为什么外国人都觉得汉语很难学的一门语言,而中国的小孩子和普通人却觉得很容易,这是因为受过良好教育的外国人在学习汉语的时候,用的是已经充满智慧的头脑,而不是用心灵,西方的语言基本上都改天这种类型,而中国的汉语则是心灵的语言。辜老对中国人超群的记忆力给出了相同的解释,辜老认为中国人还生活在象孩子一样的生活之中,具有意念的力量,所以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而又年经的充满活力的民族。作者由此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真正的中国人过着成年人的生活而具有孩子的心灵,也就是说,真正的中国人是具有“孩子般的心灵和

成人的头脑的人”。正是因为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一种像孩子的生活,所以使得他们在许多方面还显得有些幼稚。而这些幼稚大多都是多年生活流下的习惯,当然,习惯守着自己三亩地,守着自己的老婆与孩子在自己暖暖的炕上他们最大的幸福。在封建社会,知识是贵族的特权,劳力与劳心截然对立相持,即使到了唐太宗时,这位有为皇帝看着应试的人大喜的说:“天下英雄尽入我彀”。其实不然,从贫穷人才走出来的人才屈指可数。在贫穷人家的孩子无论是在硬件上与软件上都无法与有势有钱人家的孩子竞争,凭得只是天生的智慧与十年寒窗苦读。这也决定了广大劳动人民处于一古老朴素而善良状态,他们对物质生活没有过多的要求,他们的生活没有什么情调品味而言。平平安安活着,这是最重要的。而得到高等教育的人束缚在儒家的“名义忠恕信,知勇利禄德”中,到了宋后,几乎没什么自然科学方面的建树。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即作为一个有着那么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中国人竟然在许多方面至今仍表现得那样幼稚。这使得一些浅薄的留学中国的外国留学生认为中国人未能使文明得到发展,中国文明是一个停滞的文明。必须承认,就中国人的智力发展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为地限制了。但我们可以这样说,中国文明是一个循环的文明,自了《易经》,中国就被这伟大哲学思想所引领,造就了几千年经久不衰的中华文明。因此,我们与其说中国人的发展受到了一些阻碍,不如说她是一个永远不衰老的民族。简言之,作为一个民族,中国人最美妙的特质就在于他们拥有了永葆青春的秘密。

其三,辜老在把中国文明与欧洲现代文明进行比较的时候得出这样的结论:现代欧洲的宗教,使他们的心灵而不是头脑得到了满足,哲学使他们的头脑而不是心灵得到了满足。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没有宗教。而辜老也是同意这种观点,但也有所不同,作为群体的中国人在某种程度上没有严肃的欧洲式的宗教,中国道教和佛教的庙宇、寺院和道观更多的是边缘化了的消遣娱乐的场合。英国人罗伯特对于这种现象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他认为中国是有宗教的,那就是会儒学。为什么中国人不需要宗教?是因为中国人认为儒学就是一种哲学体系,是可以代替宗教对人类社会和文明产生影响和教化作用的。事实上,儒学的伟大之处就在于非宗教化,但是它却可以代替宗教发挥作用,它可以让人在没有宗教的时候做任何事情。辜老在阐述了儒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还把孔子和西方古代的哲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当时的罗素和斯宾塞等人进行了比较,剖析了西方人引以为荣的自由、平等这些现代精神,发现其中所包含的心灵和头脑的冲突,也就是哲学和信仰的冲突,这种冲突在2500年前的中国也发生过,是孔子用自己的思想常说构建起了调和这种冲突的社会秩序和文明的基础,老庄试图摧毁这个基础,但是没有成功。儒学和基督教、佛教的区别就在于后者是人的宗教或者称他们为教堂的宗教,而前者是社会的宗教或国家宗教。作者认为儒学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给以正确的国家理念,并把这种理念上升为一种宗教。儒学其实不能称为宗教,而是一种做人的的君子之道。继而作者由此推论出中国人的第二种精神就是强烈的同情心,因为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生活在强烈的同情心之中,这是一种心灵的生活,也是一种感觉的生活,这是由于中国人把自己的身体作为一个有机体而产生的自觉或不自觉。由于真正的中国人过着一种感情的或受人类影响的生活,可能有时会被说成忽视了应该做的事情。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最初提出的问题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真正的中国人就是有着赤字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过着心灵生活的这样 一种人。简言之,真正的中国人有着童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中国人的精神是 一种永葆青春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中国人永远年轻的秘密又何在呢?是同情或真正的人类的智能造就了中国式的人之类型,从而形成了真正的中国人那种难以言表的温良。这种真正的人类的智能,是同情与智能的有机结合,它使人的心与脑得以调和。总之,它是心灵与理智的和谐。如果说中华民族之精神是一种青春永葆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那么,民族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中国人心灵与理智的完美谐和。

每每在中国危机之时,正是中华民族精神让国人警醒,进而抗争、奋斗,求得了生机。五四运动时如此,卢沟桥响枪的“七七事变”时如此,抗美援朝时如此„„近些年随着改革开放加深,我们国人越来越多地关注自己的利益,对国家的关注没有以往那么多了,不可否认我们民族凝聚力弱小的多了。为什么有最强大军事机器的美国不停叫嚣“中国威胁”,很简单,为了凝聚民心,为了增加军费。现在要感谢西方媒体和西方政客,它及时给我们埋头苦干的国人上了最生动的一课:没有枪炮声的环境不一定是和平的,敌人从来没有一刻放松对我们的敌视和颠覆,这是它们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念头。西藏“314打砸抢”让我们醒了,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让我们醒了,西方政客的丑恶嘴脸让我们醒了,我心中对它们充满感激,因为人家给我们上的这堂课还唤醒了国人沉睡的爱国意识。如果再晚些年我们是否要迟钝得多了,那岂非更加危险?

第二篇:读《中国人的素质》后感

读《中国人的素质》后感

前阶段在图书馆借了本书,名字叫《中国人的素质》。上周把它看完后,对我来说感觉挺有价值。

我为什么在图书馆选这本书看呢?首先是这本书的名字与作者吸引了我。这本书是中国晚清时期美国的一位名叫明恩溥的在华传教士写的,当时我认为这本书或许会给我们更真实的中国人的形象。第二是因为这本书的封面底部写着这么一段话:“看了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那几点说得对,变革,挣扎,自做工夫,却不求别人的原谅和称赞,来证明究竟怎样的是中国人。”这不是别人说的,而是鲁迅先生。对于鲁迅先生,我是顶礼膜拜的。于是,我就把它借回来看了。

全书共分二十七章,是为作者总结出的晚清时期中国人的二十六个特性和作者对当时中国人的一个建议。这二十六个特性分别为:1面子要紧、2省吃俭用、3辛勤劳作、4恪守礼节、5漠视时间、6漠视精确、7天性误解、8拐弯抹角、9柔顺固执、10心智混乱、11麻木不仁、12轻蔑外国人、13缺乏公共精神、14因循守旧、15漠视舒适方便、16生命活力、17遇事忍耐、18知足常乐、19孝行当先、20仁慈行善、21缺乏同情、22社会风暴、23共当责任与尊重法律、24互相猜疑、25言而无信、26多神论 泛神论 无神论。

看完这二十六个作者所谓的中国人的特性,我很有一番感触。作者虽然写的是一百年前的中国人,也虽然以我现在的眼光看这些特性,当代的中国人有不少是已经看不到了的,但是作者的那些描述,真的给我一种震动。作者在这本书里基本是以贬低之调来述说中国人的,虽然其中包括了第2, 3, 4, 16, 18, 19, 20, 23等诸多我感觉是优点的性格,但是作者却也是以一支贬低的笔写出来的。比如作者所认为中国人的省吃俭用,却举了一些不好的例子。中国人会吃那些病死的动物,中国人的车轮每天发出嘎吱声的原因是因为中国人认为嘎吱声比上润滑油要便宜。而这类行为在他所认为的西方人是做不出来的。虽然作者列举的不良例子也不算多,但是在字里行间,我可以处处读出那种贬低的笔调。这样,我们看了封面上鲁迅先生的那段话,就会有更不一样的感受。

这本书对于我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他所写出的那些中国人的性格在现今也还有一部分还在出现,更在于下面几点。

一是时间的消逝可以改变很多。一百年前的中国人跟现在的中国人真的很不一样。那些习惯,那些行为,我现在在书里看起来已经感觉到很是不可思议了,虽然我们只是相隔了一个世纪。在书中作者不时对于西方的描述倒很是像现在的中国。我们可以照这个思维推论一下,再往前的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那时候的人是怎么生活的。虽然工业革命后的世界发生了以前几千年历史都没有的巨大的变化,但是那些差别,我相信还是很大的。比如古时人吃的东西,肯定没有现在的好吃的,因为那时候佐料哪有现在这么丰富呢?那时候皇帝的生活,也不会比我们现在好。

二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话也并不是对的。旁观者,要看是怎么样的旁观者。如果是一位完全不了解“当局”情况的旁观者,那他就达不到“清”。比如这位美国作者,他出版这本书时虽然已经在中国农村生活了二十二年,但是他到中国时已经是一个二十七岁的人了,他的脑袋里装的是西方思想。而西方思想与中国思想的不同是人尽皆知的。所以作者在第一章《面子要紧》的开头也就这么说“面子这个词不单指人的脸部,它在字面上是一个群体复合名词,意思比我们所能描述的要多,或许可能比我们所能理解的还要多。”历史告诉我们,当局者的事,也只能由当局者自己把握,至多也只是一个对当局很了解的旁观者来予以提醒。当然,这需要当局者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

三是这本书不单可以当做中国国民性的研究作品,也是当时人们生活习惯的一种写照。这本书里写到了很多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包括衣、食、住、行各方面。虽然说它不是一本

晚清时期中国人习惯的专著,但是对于我这个这方面很缺乏的人来说,这些已经够多了。小时候读白居易的“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总是不太理解。虽然后来感觉那时候没有现在的农药,除草捉虫确实比较麻烦,但是这也只是我的猜想。而现在,我在这本书上看到了关于这方面的描写“农民要殚精竭虑,细心照看每一棵白菜,抓小虫子和毛毛虫”。这样,难道不正是像白居易说的那样吗?

四是意识的转换必须要及时革新才行。我敢说,如果现今西方人第一次看到有关中国人的书是这本书,那么他一定会拿这本书里面所写的中国人作为现今中国人的生活写照,那么他就完全错误了。因为事实告诉我们,这本书里所说的不少东西,我真的已经在现今的中国人身上看不到了。我还记得在书上看到过以前一些外国人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还以为中国人都拖着长长的辫子。没有实际感受而产生的意识,是必须要靠那些最新的知识来补给的。我感觉对于像这本书的这一类书,是不应该在市场上广泛流传的。

这本书的翻译也是一件很值得鼓励的事。中国人倒是很难容忍别人说自己的坏话的。但是译者和出版商把这本书翻译了出来,让我看到了一些那时候的现状,我是相当感谢他们的。这也完成了鲁迅先生的一个遗愿。他在去世十四天前说“我至今还在希望有人译出史密斯(即明恩溥)的《支那人气质》(即《中国人的素质》)”。中国要多翻译这类由外人介绍我们的书。

2011年12月5日

第三篇:读《解放军精神》后感专题

读《解放军精神》后感

解放军是一个伟大的团队,它赋予的精神力量同样是卓越的,它是团队精神的价值典范。企业也同样是一个团队,而企业的一个部门也是一个小团队。要想发挥团队的战斗力,就要想方设法让它成为一个“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团队。

而《解放军精神》这本书就是通过学习解放军的36种行为准则来培养优秀员工,成就卓越团队的。主要讲了天职和使命、责任和忠诚、服务与执行、团队与协作、能力与效率以及美德与荣誉这六个方面。

我很喜欢这本书,通过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我既详细的了解了解放军的精神,还知道这样的精神在现实的工作中的实际作用。它对我的影响很大,使我明白了该如何的提升自身的素质,去适应将来的工作。

特别是第二章中讲的忠于人民,忠于党:责任与忠诚,讲责任是一种态度的篇章。其中的“人们永远尊重有责任感的人,就像永远尊重对自己的人格负责人的人一样。如果你习惯了让别人替你承担责任,那么你将永远亏欠别人,你的腰板就永远也不会挺直。负责人的员工是老板最倚重的与员工,如果你的能力一般,负责人可以让你走的更好;如果你十分优秀,负责人将会带你到更成功的领域。”这一段话,我非常的喜欢。它使我明白了负责人的重要性。温家宝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中,评价自己对中国的贡献时,其中多次提到的一个词就是“责任”。温总理把“责任感”来作为自己为人民做贡献多少的衡量。其中他说:“许多的工作没有做完,许多的事情没有办好,有不少遗憾,我懂得政府的一切的权力都是人们赋予的,我所做的工作,都是应尽的责任,我为能做人民的公仆,而为人民办一些实事而感到欣慰。”对于国家,人民,负责任是很重要。对于我们的亲人和朋友而言,负责任的人也是让人放心,有安全感和可信任的。我希望将来我参加工作了,就做一名负责人的职业人士,不仅要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且要怀着一种高度负责的精神去完成。在职场的每个时刻,在每一件小事上,都尽量保持这股精神。不断的通过现实当中的种种的事情来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责任感。

另外,第三章中讲的一切行动听指挥:服从与执行,让我感到如雷贯耳。作为90年代的少年,我们也崇尚自由,追求独立。服从与执行对我们来说,就是不可接受!我们是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而不是完全的不管对错的绝对服从。金正昆老师讲礼仪时曾说:“不管上司让你做什么,都不要怀疑,要坚决去执行”,当时我不理解,读了《解放军精神》,我才懂了。书中说:“也许你会说不是所有上司的指令都是正确的,上司也会犯错误。但是,一个高效的企业一定要有良好的服从观念,一个优秀的职员也应该有服从意识。因为上司的地位、责任使他有权发号施令;同时,上司的权威、公司的整体利益也不允许哪个员工抗令而行。即使你在接受任务时还不具备成功的条件,你也要告诉你的上司你能行。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抛弃所有的退路,千方百计地去克服困难,为最后的成功创造条件。服从的精神应该是所有人都必须具备的,有了这种精神才能挖掘自己的潜能,才能创造奇迹。”,这段话说的很简明,让人很轻易的就明白了服从和执行的意义所在。在现实中,任何一个公司的老板都希望他的员工能够服从和执行他的命令。我曾问一位老板:“你最喜欢什么品性的员工?”,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很简单却又很实在的一句话:“只要按着我给他说的去做好就行。”这也折射出有很多的员工不知道去服从和执行,喜欢按着自己的方式去做事的品性。我希望自己将来如果为了一个公司工作,就一定服从于这个公司。无论什么时候,我都能够主动、积极地去努力完成上司交给我的任务。

另外,这本书中讲的维护企业的利益、与企业共命运、团结就是竞争力、有效沟通创造无限价值和自信乐观敢于胜利等观念,我也和喜欢。我希望自己能够多学习,再多学习,能够让自己充实一点,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

第四篇: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近日用零碎的时间读完了辜鸿铭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其中的内容让我更深层次地领悟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真正的中国人的精神。

这本书的作者辜鸿铭先生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可见他当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书中,辜鸿铭认为,要估价一种文明,必须看它“能够生产什么样子的人,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他批评那些“被称作中国文明研究权威”的传教士和汉学家们“实际上并不真正懂得中国人和中国语言”。他独到地指出:“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纯朴的”,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纯朴,此外还有“灵敏”。

他认为中国人是特别讲礼貌的人。真正的礼貌的本质是考虑别人的感受。中国人有礼貌,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生活,他们知道自己的感受,因而也容易考虑别人的感受。中国人的礼貌,虽然没有日本人的礼貌那样周全,却让人舒服,因为它是,正如法国人完美表达的那样,是心灵的礼貌。相反,日本人的礼貌虽然周全,却不那么让人舒服,它可以说是一种排练过的礼貌--类似于戏剧作品中用心学习的礼貌。这与直接来自心灵的、自发的礼貌不同。事实上,日本的礼貌好像没有芳香的花朵,而真正礼貌的中国人的礼貌有一种芳香,来自心灵的名贵油膏的香味。

他还论述了中文的问题。汉语口语的容易根源在于它是一种极其简单的语言。它是一种没有语格,没有时态,没有规则与不规则动词的语言。事实上,也不存在语法或其他任何规则。因此,对于中国人来说,汉语口语本身并不是一种很难的语言。但是对于那些来到中国的受过教育的欧洲人,尤其是半受教育的人来说,即使是汉语口语也是一种很难的语言。他认为汉语口语是一种完全未受教育人的语言;事实上它是小孩的语言。当那些有学问的汉学家坚持说汉语是如此之难时,欧洲小孩学习汉语口语却是如此的容易。因此他认为学习汉语要把自己当作一个小孩,你将不仅进入天堂之门,而且也能学好汉语了。

然而书中有一些观点我不太赞同。例如纳妾制和维护“三寸金莲”。但书中的主旨精髓还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

到底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那并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回答的。此书通过“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女人”,“中国语言”,“约翰在中国”,“一个大汉学家”,“中国学”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人的精神。辜老先生通过许多例子和对比深入剖析了中国人的精神。我觉得中国人的谦虚是最可贵的并需要延续下去的,中国人的精神也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借鉴别人的好的地方,中华民族才能发扬光大,而不再出现八国联军侵华时期被人欺凌的状况。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认为要借鉴书中有益的部分,努力做一个深沉、博大、纯朴和灵敏的人。

第五篇: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西方曾有这样一个说法:“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奇人,他精通九种语言,学贯中西,本世纪之初,当中国知识分子中的精英们大力宣讲西方文明的时候,他却用西方人的语言倡扬古老的东方精神,他的思想和文笔在极短的时间轰动了整个欧洲,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人的精神》共有四十节,在辜鸿铭先生的所有著作中,可算是最有影响、较能反映他思想风貌的作品。本书主旨在于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从对中西方的宗教、哲学、语言、婚姻、女性、道德等等许多方面进行对比中肯定了中国文化的价值所在,极力鼓吹儒家文明较之西方文明的优越性。辜鸿铭先生不像其它学者一样抨击我们中国人,说我们的国民陋习,说我们的国民如何不争气,如何在世界上丢人现眼。而辜鸿铭先生在《中国人的精神》中描写的中国人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的善良,那么值得尊敬。书中无不渗透着辜鸿铭先生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爱,浓浓的爱国之心溢于言表。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呢?辜鸿铭先生为我们呈现了他的观点。

中国人的精神有着绅士性的特点。他说中国人的绅士性并不是天性软弱,也不是脆弱屈服,而是没有强硬、苛刻、粗鲁和暴力。真正的中国人可能是粗卑的,但粗卑之中并没有粗野;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丑陋的,但他的丑陋却并不可怕;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庸俗的,但庸俗之中并没有侵略性;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愚蠢昧的,但愚昧之中却并没有荒唐;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狡黠的,但在他的狡黠之中却并没有邪恶。”也就是说,真正的中国人是和善的,但不是绝对的和善。就如毛泽东所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当中国人的切身利益受到危害时,中国人是团结在一起,共同对抗外来入侵的敌害。当年中国以一支在西方国家眼中不能称之为正规军的志愿军挡住了由18个国家军队组成的联合国军钢铁洪流的步伐,将其从鸭绿江边赶回三八线,不能再进半步。中国人在朝鲜战争中所表现的机智勇猛让美国人在建国170年以来第一次在一场没有获胜的战争协议书上签字。中国人活着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周围爱他的人他为的人而活,他不轻易言战,但你威胁到他的生存,他的亲人,他就要站出来,与你拼命,维护他们最后的自尊。在国将破家将亡,他们对自己的生命毫不珍惜,随时都可以奉献。正是它,支撑了中国永远不倒,它是中国的财富,也是世界和平力量。

序言中,辜鸿铭先生说了这么一句话:“我认为作为欧洲现代文明合法的、正统的德意志民族,目前要想不被毁灭并试图挽救欧洲文明,就必须克服那种对不义所抱的狂热、偏激、冷酷、刻毒和无节制的仇恨。因为这种仇恨导致了对强权的迷信与崇拜。而这种迷信和崇拜正是德意志民族不识轻重、蛮横无理的根源。”对的,人要理智,作为新中国的新一代人更应秉承祖先们所留下来的伟大而富有远见的精神。中国人一向爱好和平,以和为贵。而以欧洲为代表的旧西方的人,历史证明,是缺乏理性的人与野兽结合的生物。但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新一代的中国年轻人的精神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考层面都与前人有着较大的差异。在现代中国社会中,拜金主义成了人们界定人品的第一要义;富二代身份成了人们追捧的潮流;孝敬上司成了人们生活中的潜规则。这有何尝不是一种对强权的迷信和崇拜呢?辜鸿铭先生这一句话,用来作为解决我们中国现状的方法和建议也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参考意义。

辜鸿铭先生热爱中国文化。这是我在他谈到中国的语言时候感受到的。他认为汉语是一种心灵的语言。为什么外国人都觉得汉语很难学的一门语言,而中国的小孩子和普通人却觉得很容易?这是因为受过良好教育的外国人在学习汉语的时候,用的是已经充满智慧的头脑,而不是用心灵。真正的中国人是具有“孩子般的心灵和成人的头脑的人”。中国文明是一个停滞的文明。必须承认,就中国人的智力发展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为地限制了。但我们可以这样说,中国文明是一个循环的文明。自《易经》的问世,中国就被这伟大哲学思想所引领,造就了几千年经久不衰的中华文明。因此,我们与其说中国人的发展受到了一些阻碍,不如说她是一个永远不衰老的民族。简而言之,作为一个民族,中国人最美妙的特质就在于他们拥有了永葆青春的秘密。

如今,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三十多个春秋了,我认为正视中国在新形势下显得非常有必要的!我们的成就固然是举世瞩目的,但是我们却无法因此而忽视了我们的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只有正视这些存在的矛盾,努力地通过更加深入地改革与开放,在发展中去解决发展所带来的问题才是我们的出路所在。也只有在正式中国的情况下,才能使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得到较好的继承和发展,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下载读《中国人的精神》后感[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中国人的精神》后感[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近日用零碎的时间读完了辜鸿铭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其中的内容让我更深层次地领悟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真正的中国人的精神。 这本书的作......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呢?中国人的精神与西方人的精神有什么不同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阅读了辜鸿铭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读了之后,受益匪浅。读了此书,不得......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在党校学习推荐的阅读书目中,《中国人的精神》一书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不为别的,就因为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民族的精神,历史伟......

    读《论法的精神》后感

    读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后感 读过了洛克的《政府论》,初步体会到了启蒙运动前期政治思想的躁动,又拿起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再一次去看看这部影响了北美资产阶级革命和......

    中国人的精神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中国人的精神》是辜鸿铭的著作之一,本书目的是试图解释中国人的精神,并揭示中国文明的价值。他详细的阐述了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看法,也对西方文化......

    读《中国人》有感

    读《中国人》有感“我可以坦诚相见,我并不为我的国家感到惭愧。我可以把她的麻烦公之于世,因为我没有失去希望。中国比她那些小小的爱国者要伟大的多,所以不需要他们来涂脂抹粉......

    读 后 感

    读 后 感 苏海洁 四(4)班 今天,我读了《诚实与信任》这篇课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 深夜驱车回家途中,不小心撞碎了小红车反光镜后,主动留下写有自 己姓名、电话的字条。后......

    读 后 感

    读 后 感 素纸浅痕,折出世间沧桑;纤手轻绕,阅出人生百态。 ——题记(一)读红楼,解人生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部社会的史诗,一段历史的缩影。 思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