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中国电视媒体在娱乐节目方面竞争态势
论中国电视媒体在娱乐节目方面竞争态势 [内容摘要]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省级电视台纷纷上星,“央视为主,一家独大”的旧的电视单极格局被打破,逐渐形成央视、省级卫视和城市台三足鼎立,多元发展的新格局。探讨在多元的中国电视竞争格局中不同层级电视媒体在娱乐节目方面的博弈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电视媒体;娱乐节目;竞争
[引言] 目前中国电视媒体的竞争已呈白热化。国内不同层级电视媒体的竞争悲壮而惨烈,中央电视台在金字塔的顶端,省级卫视在中间,地方台和城市电视台,则构筑在金字塔的底端,大家都想在这种“战国”竞争格局中分得一杯羹,有的求发展,有的只是求生存。各级媒体都绞尽脑汁,纷纷出招,筹划着自己的发展和生存策略。可以说,不同层级电视媒体在中国电视市场的残酷博弈是21世纪中国的一大独特的社会现象。而在目前全民娱乐这一大方面上,无疑,谁夺取了娱乐节目的收视率,谁就将是这场娱乐大仗的赢家。
一、央视与省级卫视之间的博弈
娱乐节目曾经是省级卫视与央视进行竞争的重要阵地,省级卫视一度凭借娱乐节目在收视份额上异军突起。1998年底,央视开始进行“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改革,使中央电视台频道发展从“跑马圈地”转向了“精耕细作”。各个频道相应推出的一系列改版举措,直接推动了中央电视台电视娱乐节目的创新和发展。
但时间到了2005年,中央电视台的诸多娱乐王牌开始进入审美疲劳期,新创节目的影响力未形成,“超女”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突然杀出,使中国电视娱乐再次面临突变。湖南卫视打出“快乐中国”的旗号,第一个打出国际化的品牌和“娱乐立台”的宗旨。现在湖南卫视有线电视在全国的入户率达到75%,这在全国省级卫视里面名列前茅。而且还通过卫星,进入韩国市场。《快乐大本营》是湖南卫视早期的娱乐节目,做的非常成功,是湖南卫视打响娱乐频道的第一炮。2005年的《超级女生》、2006年《谁是英雄》2008年的《舞动奇迹》等等,这些栏目都为湖南卫视在全国的收视率当中立下了汗马功劳。2005年的《超级女生》在8月份的总决赛当中,收视率更是超过了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现在中国很多企业都纷纷与湖南卫视建立了合作关系,蒙牛与湖南卫视连手打造《超级女生》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相比较中央电视台与东方卫视,湖南卫视的高收视率、底广告费是很多企业选择湖南卫视的原因。2005年11月18日,央视“梦想中国”的冠名商青岛啤酒与湖南卫视签署了未来三年的战略合作协议。这一幕是在湖南卫视北京2006年广告招商会上出现的。青啤的决定无疑让前不久大打口水战的“梦想中国”与“超级女声”出现了戏剧性的结果,也真正CCTV这个中国“广告霸主”意识到,它与地方媒体的真正PK赛已经拉开战幕。在娱乐方面东方卫视也做的非常的成功。《莱卡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还有一些大的音乐颁奖典礼都成为了东方卫视的成功之作。也奠定了东方卫视在全国电视媒体当中的地位。东方卫视原来叫上海东方卫视,现在把前面的上海两个字去掉,就等与脱掉了地域性的外衣,为了国际化的发展扫清了道路。2005年7月,东方卫视推出《创智赢家——全国青年创业精英
大赛》,这是中国第一档采用现场直播的才智创业真人秀节目。被业内评价为“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个财经真人秀”。和此前风靡一时的娱乐真人秀节目《超级女声》相似,《创智赢家》也以“海选”和“PK”为噱头,吸引电视观众眼球。经过为期三个月共13个环节的考验,23岁的天津青年陈曦终于战胜了来自四川的选手彭震,赢得了百万风险创业资金。陈曦说,他将用这笔风险投资开发手机游戏和其他移动通讯增值服务业务。
二、省级卫视和城市电视台之间的博弈
许多省市非上星频道办的娱乐节目在当地也都占据优势地位。2005年上半年上海市场综艺栏目排名(不含晚会)排名前10的节目中,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所属频道就占了九席,中央台仅占一席。排名前10的节目中文艺频道占了七席。由于娱乐节目需要强大的资金投入。省级地面台、城市台由于受覆盖面的局限和制作成本的相对巨大,使节目的投入产出不成比例。比如同样一台演唱会,其制作成本大同小异,但在中央台或省级卫视播出和在城市台播出,其得到的广告效益和经济回收却有天壤之别。许多城市台自制娱乐节目每期节目的综合费用都要几万元,而相类似的节目引进只需几千元,并且节目质量和收视率远不如人家。所以,目前大部分城市电视台除了新闻、新闻专题外,其他节目(包括生活类栏目、娱乐类栏目、电视剧等)都是购买或交换的。
三、总结
现在娱乐节目的制作成本越来越高,制作难度越来越大,有的周播的娱乐节目的年制作费都高达2000万元。这种“竞争成本的升级”,真正有实力在全国平台上玩下去的省级卫视并不多。我认为,未来的电视娱乐资源将越来越集中。在理论上,拥有行业垄断地位的央视、以娱乐为主打的湖南卫视,以及背靠180亿本地广告市场的上海东方卫视,还将成为一段时期内全国电视娱乐市场上的固定角色。
总之,现在电视媒体的竞争就是创新的竞争,说白了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现在社会最重要的主题。湖南地处中国内陆,属中西部地区,没有经济、政治、文化的优势,但是他为什么就做的那么成功呢?因为他们要发展就要创新,他们的压力在逼着他们发展逼着他们创新。在其他的省级卫视当中,每个电视台都有自己的制作团队,而且也不乏人才,为什么他们就没有创新的能力呢?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压力,因为他们有优厚的条件与优势。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学学西方的电视媒体,包括香港的凤凰卫视。要发展就要改革就要创新,要借鉴中国企业改革的方法,调整企业的经营结构与产业结构。市场常常是戏剧性的,没有永远的强者,也没有永远的弱者,昨天还是天王,今日也许已成黄花。成功最后属于不放弃理想和勇于创新的人。衷心希望在央视节目不断发展的同时,各地方台也能获得长足进步,出现多个与央视一争高低的栏目,这一天也将是中国电视节目繁荣的一天。
[参考文献]
[1]谢耘耕:《2005中国电视媒体竞争报告》,原载《现代传播》2005年第六期
第二篇:2005中国电视媒体竞争报告
2005中国电视媒体竞争报告
谢耘耕
内容摘要: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省级电视台纷纷上星,“央视为主,一家独大”的旧的电视单极格局被打破,逐渐形成央视、省级卫视、省级非卫视频道、城市台和境外电视媒体五足鼎立,多元发展的新格局。本文试图用用大量的统计数据来探讨在多元的中国电视竞争格局中不同层级电视媒体的博弈及其发展趋势,希望给广大电视媒体工作者和研究者一些启迪。
关键词:电视媒体 不同层级 竞争
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2004年在全国84个样本市县基础调查结果,平均每户可以接收频道32.9个,比2003年增加了4个频道;但全国人均收视时间从2003年的179分钟减少到2004年的173分钟,受众市场稳中有降。[1]观众市场容量饱和,标志着电视市场进入收视份额竞争阶段,一个频道收视份额的上升就意味着其他频道收视份额的下降,品牌战和淘汰赛打响。
2005中国电视媒体的竞争进一步升级。国内不同层级电视媒体的竞争悲壮而惨烈,中央电视台在金字塔的顶端,省级卫视在中间,地面台和城市电视台,则构筑在金字塔的底端,大家都想在这种“战国”竞争格局中分得一杯羹,有的求发展,有的只是求生存。各级媒体都绞尽脑汁,纷纷出招,筹划着自己的发展和生存策略。可以说,不同层级电视媒体在中国电视市场的残酷博弈是21世纪中国的一大独特的社会现象。
一、中央台、凤凰、省级卫视:抢夺全国电视市场
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中国电视传播,一直是“央视为主,一家独大”,各省、区、直辖市以及之下的各级地方电视台长期处于相对分割与封闭的状态下,它们在保质保量转播好中央台电视节目的前提下面对本地区的有限数量的观众制作有限数量的自办节目(主要是新闻节目)就已经算是无过即功了。
80年代末,为解决部分偏远地区由于地形复杂电视节目覆盖不到本省区的困难,国家有关部门允许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台的节目通过卫星进行传送。但后来,随着地方有线电视网的崛起和迅速扩大,其他省台很快发现上星在扩大节目影响和广告经营上的好处,纷纷提出上星申请。[2]到1999年我国上星地方电视台有北京电视台一套,上海卫视等31个。
省级电视台纷纷上星,为地方媒体进军全国市场提供了可能。从1989年西藏电视台第一个节目上星,到1999年天津台、海南台最后一批上星,中国省级电视台用了10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地方媒体向全国性媒体的战略转变,开始冲出地方视野,将区域、全国甚至全球作为了自己拓展市场的目标地,成为挑战央视的新生力量。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电视市场对境外媒体的陆续开放,中国电视媒体还要面对境外电视的冲击。截止到2004年底,经中国政府批准可以进入三星级以上酒店和涉外小区的境外卫星电视频道达到31个。2003年,境外卫星电视在我国的发展相当迅速,全国市场占有比上年扩大了2.4倍,目前其所占全国收视市场份额为0.7%。
电视剧、新闻、专题、综艺、电影、体育等六大类节目是中国电视观众收看最多的电视节目,2004年这六大类节目合计市场份额超过了74%。其中,电视剧占有36.28%,依然是最大的一块收视蛋糕。中央台在全国电视收视市场上具有较大的优势,但在各地域收视市场上,当地省市电视台占在绝对优势。如上海电视收视市场,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所属各频道在各类节目市场竞争中优势明显。中央台除了在教学(72.1%)、电影频道(58.2%)上具有竞争优势,在体育节目(47.6%)上和上海本地台稍能抗衡外,在其他类型节目上的竞争都要明显弱于上海本地台。上海市场72.4%新闻/时事节目的收视份额、61.8%的综艺节目收视份额在在上海本地台手中。外省卫视等其他频道在上海市场上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力。[3]
2004年不同节目类型各频道全国电视收视市场竞争状况(表一)
数据来源: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
下面我们就用一些统计数据来探讨中央台、境外电视、省级卫视在新闻、电视剧、综艺、体育等主要节目市场和广告经营方面的竞争情况。
1、新闻
在20世纪末,中国电视节目的竞争是以省市电视台对央视的综艺娱乐节目冲击为开始的,近年来电视的竞争逐渐由以往的电视剧的比拼转变为电视新闻的较量。
央视作为国内几乎是唯一的国家级电视媒体,具有遍布全国甚至全球的记者网络,而且拥有与世界各主要电视机构建立的新闻交换机制和两个国际频道的资源优势,同时作为政府的喉舌,许多重大的国家政策和权威消息的发布首选央视,相当于独家享有诸多重大新闻事件的第一手报道机会。如“神六”发射的电视直播权由央视一家独享。央视“神六”发射全程独家直播优势吸引超过5亿观众的同时,广告的收入5个多亿。央视广告部直播“神六”的套播广告价格分别为5秒146万元、15秒266万元和30秒532万元。
过去,在中央台新闻节目的绝对优势下,地方台的新闻节目一直处境艰难。2002年元旦,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直播60分钟的栏目定位于“民生的内容、民生的习尚、平民的视角”。这类新闻,央视不可能详尽报道,但它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而且在报道角度与报道手法等方面更符合地方观众的口味。经过两年历练,栏目从内容到形式逐步成熟完善,2004年广告以1.088亿元的价格被买断而成为国内身价不菲的电视新闻栏目。
《南京零距离》的成功给许多地方台以启示。近年来,“新闻立台”逐渐成为全国众多地方电视台的一项发展战略,各家电视台都加大了新闻节目的投入,许多省市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收视率超过央视新闻节目,成为广告创收的重要平台,改变了电视新闻“央视为主,一家独大”的局面。以安徽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为例,2003年6月该频道18:30-19:30时段的平均收视率不到1%,中央电视台这个时段的平均收视率基本在15%以上;2003年7月经济生活频道在18:30-19:30推出《第一时间》节目,在合肥的平均收视率达到26%,年广告收入突破5000万元人民币,而中央电视台在合肥的平均收视率则下降到8%左右。[4]在上海电视市场,上海本地电视台不断加强新闻节目,抢占了当地72.4%新闻/时事节目的收视份额,中央台只占有22.9%的收视份额。如今在许多城市,电视人可以自豪地说:地方电视台已经不再是单靠电视剧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了,新闻节目可以取得超过电视剧和娱乐节目的收视效果。新闻节目不再是赔钱的买卖,而是能赚钱的节目。
与此同时,地方卫视也开始了跨区域挺进,在电视新闻方面作一些探索。2003年10月23日晚6点,原来的上海卫视得到批准,开始改变呼号,以上海东方卫视全新开播。东方卫视每天17档新闻,7个小时新闻播出量,不仅对上海的新闻,全国的新闻、国际新闻也全力拼抢。短短两年间,东方卫视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新闻直播和深度报道相结合―显示出不少可圈可点之处。从开播之初发展至今,东方卫视力求在各个大事件中都做到“我在场”,就是这样一次次的大事件的直播报道才使得东方卫视能在短时间里名声大震。
近几年,随着我国电视市场对境外媒体的陆续开放,央视新闻不仅要面对国内电视媒体的竞争,还要面对境外电视的挑战。
在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的几个小时内,香港的凤凰卫视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惟一信息来源。国家电视台CCTV只在袭击之后做了简报,直到午夜之前没有提供任何其他的信息。而另一方面,只有5年历史的凤凰则对此进行了36小时的重大事件直播和连续报道。所有中国人都在寻找能够看到凤凰电视节目的朋友,许多大学生把他们的储蓄拿出来到宾馆租房间,因为这样他们可以看到全面的报道。
凤凰卫视自从抢得了全程直播“9.11”事件的先机后,频频在国际重大新闻事件报道方面得手,并形成了凤凰卫视最大的卖点和竞争优势,他们以独具风格的新闻及时报道,吸引了大批观众,在国内的观众中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和深刻的印象,成功培养了内地观众“有大事,看凤凰”的收视心理,这也是“9·11”事件后许多内地观众喜欢收看凤凰卫视的原因。央视在国际重大新闻报道上的疲软和缺席,给凤凰卫视争夺内地观众提供了可乘之机。
没有竞争对手并不是件好事,没有危机感就不会有发展的动力,正是有了凤凰卫视这个强大的威胁者,一向安枕无忧、坐享天下的央视终于有了危机感,加快了新闻改革步伐。2003年五月一日央视正式开播新闻频道。从开播到现在,新闻频道展现了自己的特色。比如,加大了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播力度,中央电视台2002年全年直播的新闻时间为60小时,而新闻频道在一年中大大小小的现场直播报道累计达到了700个小时。但是许多观众仍感觉新闻频道像是一个“超长版的新闻联播”。央视新闻频道除了24小时滚动的《整点新闻》之外,其它时间都是靠栏目来支撑。突发新闻的处理没有得到强调和重视。比如2004年9月1日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发生的恐怖事件,凤凰资讯台立即进行现场直播,随后又制定出一系列的跟踪报道安排。当天央视的新闻频道也搞了一个直播,内容是一艘轮船的下水仪式。再比如,2004年夏天北京的那场大雨,多家媒体大篇幅作了报道。新闻频道没有及时直播,更不用说现场直播。CNN靠的是对伊拉克战争的大量现场直播打出天下的,凤凰卫视咨询台也是靠对突发新闻的及时报道赢得观众的。可以说,“新闻”频道最大的特点是对突发新闻事件的迅速报道。没有这个,“新闻”频道名不副实。[5]
凤凰卫视的存在改变了中国电视的格局,但凤凰卫视在大陆成功的惟一前提是大陆官方对它网开一面,使它有更宽松的新闻政策,凤凰面临的最大危机是大陆新闻改革的加快,大陆新闻放开一步,凤凰卫视的先天优势就缩减一分。
由于我国政策上限制像CNN、BBC等国外电视新闻媒体的节目在大陆落地。所以,在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水平上,大陆观众没有机会来比较我国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与国外电视新闻媒体之间的差距。但是,实力尚属薄弱的凤凰卫视的电视新闻节目已经令内地电视台感到岌岌可危,更不要说CNN、BBC、FOX那些航空母舰型的电视新闻媒体了。
从境外频道首先落地的传媒特区广东市场的电视格局,我们可以看到本地频道在境外频道的冲击之下几乎没有还手之力。一旦境外电视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国内电视媒体唯一可守的资源就是新闻,唯一可用的策略就是本土化。广东电视珠江频道《630新闻》是广东省新闻资讯节目中收视率最高的电视栏目,《630新闻》收视持续走高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它第一时间报道的南粤新闻内容是任何境外频道都没有的。
2004年1O月,南方传媒集团在全省收视市场份额首次超过了香港无线和亚视两台,第一次位居全省境内外所有频道排名首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目前,广州地区的电视收视市场,目前基本上是内地频道与境外频道各占半壁江山。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境外频道只有屈指可数的七八个,而内地频道却是铺天盖地的40多个。
我们认为,在新闻领域,央视新闻的垄断地位将逐步被消解,省市电视台将有更大的表现空间。
(1)、地方台新闻优势凸显,将会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地域、地区的新闻方面,地方台不仅仅拥有信息渠道、发现制作上的快捷性与便利性,而且在报道角度与报道手法等方面更符合地方观众的口味。这种地理和心理的接近性,让一批栏目脱颖而出,吸引大批观众的目光,收视率大幅上升,与那些靠新闻事实的重要性和显著性吸引观众的节目相比毫不逊色。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电视新闻情况也印证了电视新闻的这一趋势。1997年哈佛大学的一个调查发现,20世纪70年代美国电视网的国际新闻占新闻报道的45%,但到1995年仅占13.5%,下降了70%。[6]专家认为,这种趋势同社区在人们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关。省级非卫星频道和城市台在节目题材与视角的选择方面,与自身直接服务的对象更为贴近,可以实现气息相通,并有更多机会让观众直接参与节目制作,在许多城市,一个热线电话“就能把记者召到身边”,也能很快地把观众请到演播现场,谈论老百姓的话题。这种地理和心理的接近性,让一批栏目脱颖而出。2001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广告额只有0.28亿元,2002年元旦,城市频道推出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开播第2周就进入AC尼尔森南京地区电视排行榜。2003年7月,《南京零距离》平均收视率为8.3%,最高点收视率达到惊人的17.7%。2004年和2005年,《南京零距离》的广告拍卖价格都在一亿元以上。这些优势都是中央台以及各省上星台所不可替代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地方台新闻将会更加成熟,将在收视市场上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2)、中央台在国际新闻方面缺少独家产品,容易受到境外频道和地方台的冲击。
目前,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以上是由美国等西方国家垄断。西方50家媒体跨国公司占据了世界95%的传媒市场,其中,美国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国内电视媒体严重依赖于西方的信息源。无论是出身央视CCTV还是凤凰卫视,其国际新闻节目的信息来源大多是西方的通讯社、电视台,没有多少独家产品。
虽然由于政策原因,境外频道在并不完全开放的中国电视媒体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性;但央视并不能就此安枕无忧。近几年,上海、北京、广东等地的电视台都加强了国际新闻节目,而且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如广东电视珠江频道《630新闻》每年花费百万获取最新国际新闻,国际新闻成为《630新闻》节目一大特色。成为广东省新闻资讯节目中收视率最高的电视栏目。东方卫视《环球新闻站》2003年开播后,邀请前中国驻法国大使吴建民等著名外交人士、国际问题专家担任特约评论员,一些重大的国际新闻都做了连线,有的还派出了记者。在国外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现在东方卫视每年要向CNN提供一百多条时长超过两分钟的英语新闻节目,在CNN每年进行的优秀新闻节目评奖中,东方卫视都有节目上榜。德国和新加坡的一些媒体,也正在抓紧和东方卫视洽谈节目输出事宜。
中央电视台要摆脱这种尴尬,就必须建立独自的国际新闻信息采集系统,只有在信息源上“先声夺人”,才能真正确立媒体地位。如同半岛电视台一样,有独家的新闻、独家的画面,才会在新闻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3)、新华社加强音像业务,将动摇央视在国内重大新闻报道上的垄断地位。
目前由于没有专门的音像通讯社提供全面的国内新闻,中央台在国内重大新闻报道还居于垄断地位。城市台只能在新闻节目插播几条从中央台收录的重要新闻,或者干脆放弃国内、国际新闻,专做本地新闻。所以很长时间中央台新闻能够“一家独大”。
目前在海外,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已经成为各大通讯社中影响最大、市场前景最令人看好的业务之一。世界五大通讯社都设有专门机构,来采制声像电视新闻,以供电台和电视台使用,有的通讯社还同广播电视公司合作建立电视新闻社,共同采访制作声像新闻。
中国新华社具有国家通讯社的权威,有近10000名工作人员,触角是最广泛的。1993年,新华社设立音像中心,为各级电视台和广大音像制品订户提供新闻、专题类节目。目前,新华社建立起了功能强大、数据存储量巨大的多媒体数据库;在数据库中,仅音视频(电视)资料即超过1万小时。目前,新华社音像新闻编辑部力量还很薄弱,但实力不容低估,一旦国家政策有所突破,新华社能为各地方电视台提供较全面的国内、国际的音像新闻,城市台新闻的竞争力将大大增强,央视新闻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2、电视剧
电视剧拥有最多、最稳定的观众。继2003年5月后,中央电视台于2004年9月再次对一套节目进行较大版面调整,“剧场化”仍然是中央电视台调整的主要方向。2005年5月,中央电视台八套将晚间黄金剧场扩充为三集连播,上午剧场扩充为六集连播,使得许多大剧、精品剧等优质电视剧资源在往央视集中。根据CSM的统计,2004年,全国电视剧单集收视率排名前15位电视剧全部是央视播出的。7月20日,在上海举行的“央视八套改版说明会”上,中央电视台影视部主任汪国辉就曾透露,2006年央视将不惜高价购入高品质电视剧,买断其独播权。而仅此一项购买独播剧的支出,央视将至少超支2亿元人民币。[7]但回报却更为惊人。随着《汉武大帝》《大宋提刑官》《亮剑》《京华烟云》等大戏连续播出,今年央视一套的“黄金剧场”收视份额增长了两成以上。11月底,央视出卖2006年“电视剧特约剧场”的一年冠名权,轻松揽得1.88亿元巨款。
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2006年中央电视台不再将优秀剧集二轮播放权卖给地方台,所以今后央视高收视率的剧集都很难在地方台看到重播。央视凭着财大气粗,许多优秀剧目都被其“收归”,现在不再发放二轮播放权,在目前优秀剧目稀缺的情况下,地方台更是卖少见少。因此,现在出现为了争夺一部优秀剧集,电视台开始“拼价”的现象。为了争夺刘烨的《血色浪漫》卫视播放权,安徽卫视和江西卫视就“杠”上了,两家电视台互相攀比开价,最终安徽卫视夺下《血色浪漫》,价格也被炒到14万元一集,比一般的6万元一集高出不少。对于这种现象,资深的电视人认为,电视台抢“独播剧”是好事,但是为了一部电视剧盲目开价很有可能让整个电视剧行情产生泡沫,最终会让电视剧购买价格越炒越高。[8]
面对央视八套海外剧场在全国的红火,湖南卫视花费约800万元买下《大长今》内地独家播映权和内地市场音像发行权。其中创维得到独家冠名权,费用为660万元,仅此一单就基本收回了购买独家播出权的成本。另一方面《大长今》其他插片广告的收益在3000万元左右。因为播出时间与央视八套海外剧场一模一样,等于说是从央视口中硬生生地挖走了一部分观众。
2005年底,浙江卫视重拳出击,独家买断《雪山飞狐》《芙蓉花开》《车神》《地下铁》《深情密码》《屋顶上的绿宝石》《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7部连续剧,借助电视剧打造好的收视平台。王晶即将开拍的《雪山飞狐》,浙江卫视创纪录以每集85万元、总价3400万元的价格购得其首家播映权。这也是第一部将首播权卖给上星电视台的电视剧。据悉,浙江卫视接下来还要花巨资购买张纪中制作的《鹿鼎记》和广东强视制作的《楚留香》,欲以“武侠剧”为突破口叫板央视。
浙江卫视还同时推出是“4+1”联合购片模式,加强竞争实力。除了自身外,浙江卫视还将联合三家卫视以及上海文广一起购买电视剧,这样5家电视台同时拥有了全国首播权。“4+1”模式,“1”固定就是上海文广,所以文广同时拥有了全国首播权,以后在此模式下购买的新剧,上海观众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
浙江卫视推出“4+1”购剧模式,对一直靠花重金买剧的安徽卫视而言无疑是釜底抽薪。之前,同样的剧,浙江卫视一集五万元购买,安徽卫视仅需两三万,随着市场份额的扩大,它的购剧价格并没随之提高。“4+1”将化解安徽卫视5个亿的广告优势。
央视和湖南台、浙江台推出的“独播剧”制度,实则是一种“强者恒强、强者通吃”的制度。使得许多原本缺金少银的地方卫视频道得以生存和壮大的空间越来越小。倘若“独播剧”发展下去,许多原本缺金少银的地方卫视频道将失去大量忠实观众、收视率大幅萎缩,地方电视频道得以生存和壮大的可能性甚微。[9]
3、娱乐节目
娱乐节目曾经是省级卫视与央视进行竞争的重要阵地,省级卫视一度凭借娱乐节目在收视份额上异军突起。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两张周末娱乐牌的打出,使湖南卫视迅速抢占了周末娱乐节目的制高点。2003年,湖南卫视更名为“中国湖南卫视”,更是彰显了其打造全国性频道的决心。
1998年底,央视开始进行“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改革,使中央电视台频道发展从“跑马圈地”转向了“精耕细作”。各个频道相应推出的一系列改版举措,直接推动了中央电视台电视娱乐节目的创新和发展。2004年,中央台在综艺节目的收视份额由43.7%上升到49%,上升5.3%。省台44.4%下降到38.5%,下降5.9%。在这一变局中,中央电视台的高端优势进一步得以凸显。
但时间到了2005年,中央电视台的诸多娱乐王牌开始进入审美疲劳期,新创节目的影响力未形成,“超女”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突然杀出,使中国电视娱乐再次面临洗牌。
2004年,湖南卫视首次推出《超级女声》,反响强烈。2005年《超级女声》影响迅速扩大,报名人数飚升到了12万。在湖南卫视公布的广告价格单看,今年《超级女声》总决赛的报价更高达每15秒11.25万,而央视一套的3月报价,最贵的电视剧贴片的15秒价也只有11万。至于短信方面的提成收入,更是不可小觑。在《超级女声》面前,央视的一些同类真人秀节目如《梦想中国》等也相对黯然失色。2005年11月18日,“梦想中国”的冠名商青岛啤酒与湖南卫视签署了未来三年的战略合作协议。这一幕是在湖南卫视北京2006年广告招商会上出现的。青啤的决定无疑让前不久大打口水战的“梦想中国”与“超级女声”出现了戏剧性的结果,也真正让CCTV这个中国“广告霸主”意识到,它与地方媒体的真正PK赛已经拉开战幕。
2005年7月14日,东方卫视推出《创智赢家——全国青年创业精英大赛》,这是中国第一档采用现场直播的才智创业真人秀节目。被业内评价为“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个财经真人秀”。和此前风靡一时的娱乐真人秀节目《超级女声》相似,《创智赢家》也以“海选”和“PK”为噱头,吸引电视观众眼球。经过为期三个月共13个环节的考验,23岁的天津青年陈曦终于战胜了来自四川的选手彭震,赢得了百万风险创业资金。陈曦说,他将用这笔风险投资开发手机游戏和其他移动通讯增值服务业务。
娱乐节目的制作成本越来越高,制作难度越来越大,有的周播的娱乐节目的年制作费都高达2000万元。这种“竞争成本的升级”,真正有实力在全国平台上玩下去的省级卫视并不多。我个人认为,未来的电视娱乐资源将越来越集中。在理论上,拥有行业垄断地位的央视、以娱乐为主打的湖南卫视,以及背靠180亿本地广告市场的上海东方卫视,将最有可能成为一段时期内全国电视娱乐市场上的固定角色。
4、体育节目
在体育节目竞争上,多年来人们习惯于收看中央电视台直播体育大赛的情形现在逐渐改变了。2003年,由于在转播价格上与中国足协出现分歧,央视在和东方卫视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失去了中超联赛的转播权,这是央视第一次无法转播国内顶级赛事。接着,CBA联赛,以及东亚四强赛的转播权先后被地方电视联盟夺走。
目前在体育赛事转播方面,央视有三大对手:ESPN、东方卫视、广东卫视。ESPN的最大优势是,他们拥有英超和冠军杯在亚洲地区的版权,虽然不能直接面向中国内地转播,但ESPN通过把自己的节目卖给内地各地方有线电视台的方式,让自己的节目进入到中国市场。由于央视只有德甲、意甲、西甲的转播权,ESPN给内地观众带来的英超和冠军杯。英超是1997年进入中国的,冠军杯还要晚两年。英超最早在国内只有北京、广东和上海三个地方有转播,现在全国已经有20多个城市的有线电视台购买了ESPN的英超和冠军杯节目。央视索福瑞(CSM)的调查表明,英超联赛在中国包括广州、深圳、上海以及四川等十几个电视台所有的体育节目中平均收视率都排在第一位,对央视国际足球的转播形成强大冲击。
5、广告经营
从目前来看,电视广告收入已经成为各电视台的主要经济来源,即使在多种经营比较发达的电视台,广告收入在全部经营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也高达90%以上(个别广播影视集团的总体经营收入比例有例外)。各级电视台的发展颇不均衡,中国广告协会电视委员会统计,2004年全国电视广告收入291.5亿元,其中,中央电视台广告收入80.03亿,占有27.4%的份额;上海文广新闻集团广告收入24.45亿元,占有8.38%的份额;北京电视台广告收入15.4亿元,占有5.28%的份额,广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广告收入12亿元,占有4.11%的份额。有的电视台广告收入只有几
十、百把万元。
近年来,在地方电视台和境外电视的冲击下,央视广告营业额在全国电视广告营业额中的比例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基本维持在1/3与1/4之间,其绝对值依然远远高于任何单家的省级卫视,成为中国电视业的巨无霸。在11月18日落棰的2006年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上,仅仅是中央一套的时段和资源,就拍出58.69亿。
央视广告营业额在全国电视广告营业额中的比例(表三)
2004年省级卫视新增的广告投放量中的60%都集中在了全国排名前五位的卫视台,2005年上半年,省级卫视总体刊例广告量(不计折扣)平均上涨12.6%,其中16家在平均线以上,而另有14家处于明显的下滑状态。
2005年上半年省级卫视的广告投放和播出量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与去年同期相比,2005年上半年,省级卫视总体刊例广告量(不计折扣)平均上涨12.6%,其中16家在平均线以上,而另有14家处于明显的下滑状态。去年省级卫视新增的广告投放量中的60%都集中在了全国排名前五位的卫视台,今年这一趋势会更加明显。2005年,湖南卫视的广告收入超过6亿元。根据湖南广电集团给湖南卫视定下的指标是,每年的广告收入增长幅度不低于15%。故据此粗略计算,湖南卫视2006年的广告收入指标为7亿元左右。而某些排名靠后的省级卫视台全年的广告收入甚至只能达到几百、千把万的水平。[12]
面对地方卫视崛起,央视开始变革。从今年春节过后,央视在频道改版、名牌栏目建设与维护、战略资源掌控、重大节目与特别节目组织策划等方面加大力度,加快了频道结构的合理化以及栏目的推陈出新和优胜劣汰。并在今年年中开始进行了自身品牌形象的对外投放,在《商业周刊》(中国版与亚洲版)中首次出现了央视的形象广告,央视还委托奥美广告为其设计CI。在2006年招标说明会上,央视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广告口号更改为“相信品牌的力量”,该广告口号的相关广告最近正在全国主流媒体大幅刊登,也在诸如机场候机大厅这样的商务人士聚集区大量投放。[13]
2005年11月18日,央视黄金时段广告招标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拉开帷幕;11月19日,湖南卫视的广告招商会在北京天伦王朝饭店也粉墨登场;而同一天安徽卫视也在北京的五洲大酒店进行广告招标。贴身的竞争有些“肉搏”的味道。
二、省级非卫星频道和城市台:博弈区域电视市场
1、省台非上星频道
在省级电视台的频道布局中,卫视一般是“旗舰”,市场既有省内也有省外,而其他频道则以本省受众为核心群体。在我国,一般一个省份都有5-8个非上星频道,总共约有200来个。值得注意的是,在许多国家的电视市场上,原则上是没有或少有省域频道的,都是以全国频道和城市频道为主体。中国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形成了大量的省级频道,在上一轮的竞争中,绝大多数省域频道都有良好的发展,在本地区形成了强势地位。然而,在许多省份,城市台特别是省会城市电视台与省级频道的市场争夺是极其激烈的。在前面的中国电视广告市场分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不少省会城市电视台的广告收入只比省台少一半左右。
省级非卫星频道上有央视和省级卫视的挤压,下面临着地方城市台的威胁,多年来就在这种两头受迫的境地中寻求生存空间。要突破这种尴尬境地,省级非卫星频道的竞争策略主要有二:
一、有实力的省级非卫星频道力求争夺最大的覆盖率,做强做大,争夺本省市场,占领卫星频道向外拓展而忽视的本地市场。如湖南经视、都市、娱乐生活等其他几个频道在湖南的影响力不亚于湖南卫视;
二、争夺最佳的有价值的受众群体资源,这也是省级台着力城市频道的动机。目前来看,大多数省级非卫星频道走的是第二种竞争路线,走“强势城市台”的再版,争夺省会城市以及本省经济重点城市。
2、城市电视台频道
中国目前有666个城市,有2000余个城市频道。相对于省级非卫星频道不大不小的尴尬地位,城市台作为中国电视网中覆盖面积最小的一级电视媒体,其优势在于拥有本土化资源优势,以地缘上、心理上的接近性赢得本土观众,瓜分全国性电视媒体的地方市场。
城市台在引进节目和自制节目方面均拥有独特的资源,一是拥有电视剧首播的先发优势,大部分电视剧通常遵循“先地方后中央”的交易、发行模式,无形中为城市台创造了巨大先机。二是拥有当地新闻的“地缘性”优势,城市台以本地新闻为主,靠近受众的信息消费习惯,共同的地域空间为这类节目型态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和中央台、省级台高昂的广告价格相比,城市台广告成本低廉,每秒广告花费仅150元左右。一定意义上说,只要占领了主要城市,也就基本上占领了该省的核心市场。因此,企业一般都针对单个城市进行精耕细作,“质优价廉”的城市台反而成为广告商投放广告的首选媒体,赢得了大量的广告预算。据中国广告协会电视委员会统计,2004年中国广告经营额超过2亿的省会城台有六家。
2004年省会台广告收入排名表(表七)[14]
省台收入与省会台收入比较图(表八)[15]
3、省市电视台之间的博弈
省级非上星频道和市县级频道的电视剧总量较为接近,播出比重逐年增加,在20%-30%之间;收视比重几乎达到其节目总收视量的一半。许多省级非上星频道和市县级电视台不仅众多的综合性频道进行着“剧场化”的改版,而且将越来越多的频道直接改设为电视剧或影视专业频道。在这些新设的专业频道当中,多数都获得了显著的成功。某省级电视剧频道在2004年一经推出,不到一年便在省会城市晋级为第一频道,并从央视一套、省卫视、省第一频道和省会台主频道手中稳定地划分掉比例可观的收视份额。[16]
在娱乐节目市场,许多省市非上星频道办的娱乐节目在当地都占据优势地位。2005年上半年上海市场综艺栏目排名(不含晚会)排名前10的节目中,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所属频道就占了九席,中央台仅占一席。
2005年上半年上海综艺栏目排名(CSM)[17](不含晚会)
排名前10的节目中文艺频道占了七席
由于娱乐节目需要强大的资金投入。省级地面台、城市台由于受覆盖面的局限和制作成本的相对巨大,使节目的投入产出不成比例。比如同样一台演唱会,其制作成本大同小异,但在中央台或省级卫视播出和在城市台播出,其得到的广告效益和经济回收却有天壤之别。
许多城市台自制娱乐节目每期节目的综合费用都要几万元,而相类似的节目引进只需几千元,并且节目质量和收视率远不如人家。所以,目前大部分城市电视台除了新闻、新闻专题外,其他节目(包括生活类栏目、娱乐类栏目、电视剧等)都是购买或交换的。
在新闻节目方面,省级非上星频道、城市台虽然没有实力参与重大新闻较量的游戏,但是他们也不甘落后,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新闻道路。
近两年“民生大战”在江苏电视荧屏上可谓是进行得如火如荼。在南京市晚间18:00-20:30这个时段,南京电视媒体出现7档自制新闻栏目。江苏电视台有《星网传播》、《南京零距离》、《江苏新时空》;南京电视台有《直播60分》、《南京新闻》、《社会大广角》;本省的上星频道也不甘寂寞掺和到这场本地新闻之争中来,江苏卫视也开办民生新闻品牌栏目《1860新闻眼》。
2004年江苏省新闻类节目收视市场和全国新闻类节目收视市场相比,中央级频道和省级频道市场份额都有所增加,市级频道等其他频道的市场份额缩小,省级频道的市场份额达到38.2%,比全国市场高出6.4个百分点。n民生新闻在地方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省、市台之间的新闻大战以及背后隐藏的两者的经营利益纠葛,这种矛盾在江苏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n2004年3月8日,江苏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地有线网络统一停播江苏省收视率最高的江苏城市频道和江苏综艺频道,而把两个频道纳入数字电视信号,取而代之的是央视的9、10、11收视率不高的三个频道。
省台在资源实力、政策体制方面普遍优于城市台。就政策体制上来说,省台做地方新闻更具优势,所受的政策限制小。省台属于省委宣传部领导,不受制于地方领导,这样更容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监督的力度更大。
在地方新闻类节目收视市场的博弈中,省级台与市级台的较量究竟鹿死谁手,我的看法最终取决于各台的新闻理念和实力。
与南京市级频道在南京市新闻节目收视市场的略显失意有所不同,2004年杭州市级频道在杭州市新闻类节目收视市场中有不俗的表现,可以说杭州市级频道的“春风得意”也是托了民生类新闻的福杭州市台的两档民生类新闻栏目。《阿六头说新闻》(西湖明珠频道)和《我和你说》(生活频道),开播不久就在杭城创下了当地的收视新高。
《阿六头说新闻》是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2004年元旦开办的本地新闻栏目,栏目不仅在形式上用杭州话方言播报新闻,得到本地观众青睐,而且新闻内容的选择上尽量贴近老百姓的生活,贴近他们的情感,开播不久就深受好评。2004年,《阿六头说新闻》的时段贡献达到11.8%,对于日播节目16个小时的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这档不足20分钟的新闻栏目已经形成了品牌拉动效应。
2004年杭州市 电视新闻类节目收视率排名前10位(表九)[18]
在央视和省级卫视以及省级地面台三座大山的压迫下,一些城市台也开始推出应对策略。如深圳电视台的新闻综合频道改为深圳卫视,成为全国第一家上星的副省级电视台综合频道,据说广州电视台、厦门、大连电视台也在积极筹备上星播出事宜。,目前全国有15个副省级城市,在未来一两年再增加几家副省级城市上星频道,应该是很有可能的事。
三、中国电视发展趋势
1、整合为上。我国目前电视体制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20世纪80年代初确立的“四级办电视”的政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虽有利于电视的普及,但已经潜伏了“散”与“滥”的危机。1980年,全国仅有无线电视台38座,1985年为202座,1988年达422座;截至1994年,经原广播电影电视部正式批准建立的县级以上无线电视台982家,有线电视台为1202家,经国家教委和各地教育部门正式批准建立的教育电视台有941家。也就是说,得到“官方”正式承认而建立的电视台已经有3125家(这还不包括各地未经批准而私自建立和筹备建立的数以万计的有线电视台、站)。这一数字,超过美国一倍,是日本的25倍,是英国的260倍;超过了美国、俄罗斯、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和巴基斯坦等11个电视产业大国的总和(2606座)。[19]1996年国办发出37号文件《关于加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业管理的通知》),提出“由于规模数量增长过快,重复建设,人员素质和管理工作跟不上,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影响了精神产品质量。”为落实37号文件精神,原广播电影电视部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开始治散治滥,此后,电台、电视台的数量开始逐渐减少。尽管如此,中国电台电视台的数量仍然居世界前列。根据《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04年)》的统计,截止2003年底,全国共有电视台363座,承载着2,165套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其中国家级电视台有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每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每个地级或以上城市基本都有至少一座电视台。除此之外,全国还有51,517座发射台和转播台,只承担播出功能,没有自办频道的许可和能力。在上星电视方面,除了中央台的12套节目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的2套节目上星外,我国大陆所有的省、自治区或直辖市都有一套节目上星,内蒙古、西藏和新疆的上星节目还不止一套。
电视是一个高投入、高消耗、高产出的产业,建立一家电视台并维持其运转,除各种正常办公开销外,节目制作费、卫星租用费。微波传送费、设备购买维护费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广播电视一向被称为高技术、重装备、高投入、高消耗的事业,不但基础设施(包含技术装备)耗资甚巨,维持日常的运行也需消耗大量的资金。比如上海教育台创办时,注入资金5000万元,之后每年还要投入2500万元才能维持正常运转。浙江绍兴市建设的广播电视大楼投资7000多万元;浙江萧山市建设的广播电视大楼亦投资5000万元。[20]除去中央电视台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电视台,很多电视台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资金短缺问题。既没有足够的节目自制能力,又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购买节目,很多电视台节目播出的时间很短,也就是说,大量的频率资源处于实际闲置状态。
相当多的电视台的频道和节目都存在着专业化不专、定位不准确或相互重叠相互“越位”的现象有人曾经利用遥控器搜索,发现在1999年春节前后,全国竟有15个省级卫视台同时播放电视连续剧《绍兴师爷》,18个卫视台同时播放系列电视剧《天龙八部》,造成了对卫星频道资源的极大浪费。从各地的情况来看,中央电视台和发达省市电视台的日子好过一些,大量的地、县电视台甚至西部的部分省级电视台基本上没法正常维持生存。
中国的电视正在重复20年前中国工业小型、分散的老路,残酷的竞争洗牌成为必然。近几年,中国电视媒体的总体形态已经逐渐从“行政布局”主导过渡到“市场格局”主导。
从全国来看,省级卫视已成为挑战央视的新生力量;从各地来看,省级卫视纷纷在各城市落地,对落地城市的广告市场的蚕食和收视份额瓜分已经显现,如湖南卫视在武汉、重庆等中部地区收视率已在赶超当地频道。央视和外省卫视对本地市场的冲击,已引起各地方电视台的重视。由于央视是国家台,地方有线网不得不转,而外省卫视则没有央视的政策优势。地方电视台对付外省强势卫视一般采取以下三种办法:一是拒绝对方落地;二是对已经入网的卫视,通过掐播广告,实现盈利,避免该频道对本地广告市场的冲击(广州、深圳电视台掐播香港电视的广告就属此类);三是抬高入网落地的门槛,把对方从本地网络中“清除”出去。[21]
2004年,杭州、宁波、泉州、成都等地的有线电视网络先后进行省级卫视落地权拍卖。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重点城市的落地费用在2005年已经飙升至200万元及以上,西部相对偏远地区的省会城市落地费用也在100万上下。一个省级卫视要保证在全国重要城市的有效覆盖,每年必须付出5千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成本,并且这个成本还在逐年增加。依照目前电视节目制作成本,要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卫视频道,除落地费以外,还要在黄金时段电视剧购买和自办栏目等方面投入一亿五千万,这样广告投入达到两个亿才能实现收支平衡。而2003年,全国卫视单频道广告收入愈两亿的卫视只有北京、山东、广东、湖南、安徽、浙江、黑龙江、江苏、辽宁9家。所以有专家认为,根据现有态势和实力比较,未来中国电视市场上只会剩下大约五家全国性省级卫视频道。一些资金相对匮乏的卫视无疑将在这场竞争中面对更大的挑战,甚至有可能退回到地方电视台的地步。
在这种转型中,“中央-省-市”三级电视布局的主导地位,将逐渐为“全国-区域-地方”三级市场格局所取代。一些卫星频道逐渐“晋级”到全国性频道行列,另外一些卫星频道则逐渐成为“区域性频道”,其中包括未来可能以某种形式上星的副省级城市,而另外一些电视媒体,则逐步被市场定位为地方性媒体。[22]
在激烈的的市场竞争中,各家电视媒体稍有懈怠,便会失去受众,失去广告。这对于在经济上几乎完全依赖广告收入的电视台,结果就是在惨烈的竞争中艰难度日。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任何媒体都有被淘汰的可能。然而“淘汰”并不表示这个电视台不存在了,因为它还要承担宣传任务,只是在市场上它已经无足轻重了。
2、独家为王。现有各层级电视台要想在这种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首先是发掘自身的优势。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以此来确立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因为找到自己的优势,远远比找到对手的劣势更加重要。找到优势意味着找到了生存的硬道理,找到了超越同质化竞争道路。而对手的劣势,只是为我们的优势构筑充分的理由。
份额竞争时代电视媒体间竞争实质就是资源战。各电视媒体应认清自身在全国竞争格局中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通过对频道特色化的改造,来强化频道特色,发挥既有优势,形成更富竞争力的新优势。
目前,对内容资源的争夺战已经在电视剧购买方面先行打响,对独家上星、首批三家上星权的争夺越来越激烈。东方卫视从电视剧生产制作的源头上下功夫。,利用政策优势与播出平台积累的资金,打造电视剧产业化运作链条。2003年东方卫视首度参与投拍32集电视连续剧《历史的天空》。一经播出,该剧在创下各地电视台收视率高峰的同时,也为东方卫视带来了可观的投资回报和掌声。此后,东方卫视又先后参与策划、投资、拍摄了电视剧《国家干部》、《河流如血》、《青春之歌》等剧目。通过合作,东方卫视在节目启动时即已掌握首轮上星播映权,避免了以后无谓的价格战,有效地控制了节目运营成本。
除了电视剧资源的独家播出权、首播权争夺外,大型赛事活动的转播权、承办权、海外引进剧的版权都是电视媒体新一轮竞争的焦点。2004年,央视五套由于独家转播奥运会,创造出历年来最好收视表现,最高收视率达13.7%,收视份额亦达26.7%。2006年的央视广告招标名称由原来的“黄金段位广告招标”被改为“黄金资源广告招标”,同时原有的黄金时段广告标的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其中,2006年德国世界杯冠名底价为3160万元,世界杯射手榜冠名底价为2580万元,2006年春节晚会优秀评选节目冠名底价为2380万元,央视青年歌手大赛底价为3800万元。[23]
2004年上海文广集团斥资一亿五千万元购得的中超转播权后,东方卫视便成为了直播主平台。中超联赛虽然比不上欧锦赛,但它在中国的影响力绝不容小觑。而对英超联赛、欧锦赛、NBA主客场的转播,东方卫视则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姿态,赢得了观众的好感。所有这些对重大赛事的重视,都向观众表明了东方卫视要作为全国体育节目权威平台的信号。
市场常常是戏剧性的,没有永远的强者,也没有永远的弱者,昨天还是天王,今日也许已成黄花。成功最后属于不放弃理想的人。我们衷心希望在央视节目不断发展的同时,各地方台也能获得长足进步,出现多个与央视一争高低的栏目,这一天也将是中国电视节目繁荣的一天。(作者谢耘耕系北京大学媒体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
(作者系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媒体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
(原载《现代传播》2005年第六期)
第三篇:浅析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大众化
浅
析
中
国
电
视
娱
乐
节
目 的
大
众
化
班级:09主持与播音
姓名:范宇晖
学号:200930182011
内容摘要:伴随着电视产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电视娱乐节目纷纷出现,它们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是大部分节目都有一个共同的趋势,就是与观众的互动越来越多,节目内容也越来越通俗。但是也有观点认为这种大众化并不可取,因为这样会使电视节目庸俗甚至低俗。因此,本文就娱乐节目的大众化进行论述,并探讨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正确发展方向。
关键词:电视娱乐节目
发展方向
大众化 正文:
一、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历程
电视娱乐节目就是指“通过电视这一特定的传播媒体传播的,大众广泛参与的,以审美性、娱乐性、观赏性、趣味性为突出特点的电视节目。” 电视娱乐节目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基本的节目形式:综艺类娱乐节目、音乐类娱乐节目、娱乐咨询类娱乐节目、谈话类娱乐节目、游戏类娱乐节目。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电视技术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做好了技术准备。随着人们对电视节目要求的不断变化,娱乐节目从众多的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以它独特的综合性、参与性、媒介性及艺术性,逐渐成为深受大众欢迎的电视节目类型。至今,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已出现了综艺类、速配类、益智类、博彩类、游戏类、真人秀等多种形式,其模式和内容在不断更新,以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
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以《正大综艺》《综艺大观》为代表的综艺节目类型。
第二阶段是以《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为代表的游戏类娱乐节目。第三阶段是以《幸运52》《开心辞典》为代表的益智博彩类节目。第四阶段是以《超级女声》《我型我秀》为代表的“真人秀”节目。
我国现在的电视娱乐节目还没有完全从第三阶段和地四阶段分离开来,可以说两者都拥有一定的受众,齐头并进,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已经进入了一个平民娱乐时代。这种形式的娱乐节目的口号是“平民参与、观众做主”,肯定了娱乐本身的平民性以及与大众进行亲密接触的可能性。
二、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取得了长足发展
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在我国的大众生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竞争激烈的传媒阵营中,电视娱乐节目自身的发展也有了新的变化。在目前,毫无疑问,娱乐节目的好坏已直接影响或关系到一个电视台的生存。
1.日益重视节目的娱乐功能,帮助人们舒缓身心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可以说很多人都背负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每个人都需要放松,于是电视娱乐节目就成为了人们发泄放松的一种工具或者手段,更确切地说轻松热闹的娱乐节目迎合了人们的普遍心理需求与精神需求。
2.日益重视与观众的互动
今天电视节目的价值还主要是由收视率来决定的,收视率决定了广告费,而收视率又是由观众决定的,因此对于当今的电视传媒来说观众就是上帝,观众才是衣食父母。为了不流失观众,节目就必须让观众参与进来。
同时,现在的观众也已经不满于单单地看别人“耍宝”,他们也都想进入节目中参与节目,各大电视台,不管是中央电视台还是省卫星电视台抑或是小小的地方电视台都想方设法满足观众的参与欲望,让观众感觉到自己也是这个节目的一份子。像《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众多娱乐节目都很注重观众的参与度,每期节目都会有一个环节让观众与明星和主持人近距离接触。
3.借鉴外国形式,融合多种元素
西方媒介的传播经营理念对我国的传媒有很大的影响,从真人秀节目《超级女声》看到了《美国偶像》,从益智博彩类节目《开心辞典》看到了《谁想成为百万富翁》。
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起步较晚,因此也就需要借鉴国外的多种电视娱乐节目的形式,然后再融入多种元素,包括带有本土色彩的中国元素。像09年的《超级女生》就将中国的很多元素融入其中,每期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而且这些主题中绝大多数包含有我们中国自己特色的内容,比如有一期的主题就类似于“红歌会”,选手必须唱中国的民歌或者是带有中国特色的歌曲,这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传承。由此可见,如今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不仅仅是只借鉴外国的形式,也能够将中国元素融入其中,使节目能够更好地为中国观众所接受和喜欢。
(二)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存在诸多问题
1.受众高度参与,拉拢了受众与传媒人之间的距离,但部分节目立意不高导致舆论导向错误
以电视选秀节目为例,很多节目为了让观众参与进来,不惜降低节目内涵,从而就导致了节目立意不高,甚至还会导致舆论导向错误。电视节目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在背后作引导,不明白其传播主旨是什么,选取的题材立意不远,最终会“告知”大众一些错误的认识,传播一种不正确的导向,从而带来一些隐形的社会问题,不利于整个社会健康、良性地发展。
如今的电视娱乐节目为了博得观众一笑不惜一切代价,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尽情地“展现”自己,任何出格的行为只要是想得出他们就做得出。中国的电视现在正在走向另一个极端:绝对鼓励纵容满足观众内心不太健康的阴暗面,把欢乐建立在别人的尴尬痛苦之上。我们可以看到如今的电视娱乐节目到处都是游戏、作乐、捉弄人,到处都是主持人港派十足的张牙舞爪、山呼海叫,一点正经没有,一点文化没有。
2.对传播中国文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节目中的文化含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现在的很多娱乐节目都注意引进的同时加入中国元素,最多的就是把中国文化融入到节目当中。但是有的娱乐节目虽然也在试着传播一些中国文化,文化含量却并不高,像有些选秀节目中的文化含量就较低,比如最初的《超级女声》,节目中除了比赛还是比赛,看不到一点中国文化,整个节目由于缺少内涵看上去要档次就低了很多。
3.对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克隆抄袭之风导致节目周期性短、生命力弱
如今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正处于生机盎然的阶段,每一档好的娱乐节目推出后都会掀起一股“龙卷风”,比如湖南卫视今年推出了一档名为《我们约会吧》的男女速配节目,马上很多电视台也跟着推出类似的节目,如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但节目形式却跟湖南卫视的差不多,整个过程都如出一辙,就连用灯决定男生去留的形式都是一样的。
如今的电视台为了降低成本,在最短时间内吸引观众,不断模仿红火的电视娱乐节目,热衷于追风赶潮,像最开始的《超级女声》就是把《美国偶像》原封不动地搬过来,除人变了,其余的都没有多大的变化。如果只是模仿,不加入自己的思想元素,总有一天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会走进一个死胡同,因此要想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成为一棵长青树,就得在模仿中创新,走出别人的模版,真正体现中国的文化内涵和特色。
三、中国娱乐节目大众化的正确发展方向
即便目前中国娱乐节目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是娱乐节目的大众化趋势是不可否认的。
中国电视媒体自诞生以来,秉承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传统,高度强调电视的认知教育和正面宣传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转型,电视的媒介方向性有所转变。当前,市民社会崛起,而市民社会的主要组成是基层民众,是他们引领了大众文化走向。周恩来曾说过:“艺术是要人民批准的,只要人民大众喜好,就有价值,不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就可以允许存在,没有权利去禁演。艺术家要面对人民,而不只是面对领导。”
从理论上来讲,一切传播活动均随广大受众的意志而转移,完整表达受众意图极其生存状态和提高受众素质成为传播的出发点和归宿。电视娱乐节目的大众化满足了受众的文化需求,反映了受众的文化意愿。
在此基础上,娱乐节目应该满足观众的参与、求新、收视欲望,同时,好的电视娱乐节目应该在让观众放松的同时能让观众学到知识。例如《天天向上》让观众在笑声中学到知识,这样受众进步了,节目自身的品味也提高了。
结语:
娱乐节目的大众化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应该不断创新,从追求形而下的“快感”迈向追求形而上的“美感”,使节目与观众进行双向的交流成长,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电视娱乐节目。
参考文献: [1] 邵培仁,潘祥辉.论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J].嘉兴学院学报,2005,(5):24.[2] 孙健.娱乐资讯与民族精神的传承[J].青年记者,2004,(9):47.[3] 张小争.娱乐:中国传媒业改革与发展的突破[J/OL].中华传媒咨讯网,http://info.mediachina.net/news/index.php,2009年9月28日.[4]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5] 戴婧婷.湖南卫视台长欧阳常林:电视娱乐节目就是要与民同乐 [J].中国新闻周刊,2005,(12):23.[6] 张红生.《震撼一条龙》:电视娱乐节目生产走向的一次探索[J].现代传播,2005,(2):39.[7] 杨滨.评电视文艺娱乐节目的庸俗化倾向[J].世界传媒实验室,2006,(8):28.[8] 周星.狂欢:自由生命的张显——论巴赫金的狂欢理论[J].巢湖学院学报,2004,(5):32.[9] 陆地.《解析中国民营电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02.
第四篇:浅析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四个阶段
浅析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四个阶段
陈序
娱乐模式:从明星表演到百
姓游戏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
院影视传媒系主任于丹曾总结了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
兴起的《正大综艺》《综艺大观》
等综艺节目。由于那时候人们可
选择的电视节目很少,所以观众
只能仰望主持人和节目本身。第二阶段以《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为代表,观众已从仰望者变成了评价者,并开始参与节目。第三阶段是《幸运52》《开心辞典》等益智类节目。这个时候观众和主持人平起平坐,用平视的眼光和积极参与的态度去对待节目。第四阶段是2003年出现的真人秀节目,平民走到了观众的面前,成为明星。①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交织着的是主持人、嘉宾、观众的地位和参与程度的变化,最突出的是观众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加入到节目的行列中,电视娱乐节目呈现平民化的发展趋势。
一、综艺表演——遥远的欣赏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视影响最大的是文化专题片,如《话说长江》《话说运河》等,那么90年代首先抢夺观众视线的就是综艺栏目。1990年3月14日创办的《综艺大观》和4月25日开播的《正大综艺》引发中国电视娱乐潮,并逐渐向各省市电视台波及。他们都遵循这样一种综艺模式,即“明星+表演”。在这个过程中,主持人以绝对的领导者角色调控节目进程。嘉宾通常是明星,他们是吸引收视率的砝码,留给观众的是遥远的欣赏和无尽的遐想。
在节目的内容组成上,《综艺大观》是以歌舞类的表演集萃为核心,在台上表演的一般是明星演员。当时,要搞综艺节目,必须有大牌明星,这似乎成为传统综艺栏目的通行惯例。但是,随着各类综艺节目接二连三地出台,明星也就格外忙碌起来,从一个演播室赶到另一
个演播室,甚至观众有时在转换频道后,明星却还是一样。而《正大综艺》则主要是以旅游的方式介绍各国风土人情,让嘉宾辨别其中的真真假假。这两类综艺节目无疑成为当时综艺娱乐节目的领头羊。每逢周末,哪怕再精彩的电视剧都要为其让道。观众围坐在电视机前,以无比虔诚和向往的心情欣赏这看似短暂的一个小时。这个年代的综艺节目是高贵的,有几个观众可以在聚光灯、闪光灯下尽情歌舞?有几个观众有能力出国旅游?因此,当主持人引出明星们的表演,当嘉宾津津乐道他们的出国经历时,观众自然就成了绝对的局外人,即便在现场,也无非充当了啦啦队或者营造现场气氛的工具。
主持人的作用在这一阶段无疑是最突出的。《综艺大观》捧红了倪萍、周涛,《正大综艺》推出了杨澜、程前、王雪纯。
二、欢乐动员——参与的尝试
如前所述,综艺类节目在上世纪90年代初红极一时,但是,这一局面随着1993年央视《东方时空》的诞生而改变。新闻评论和纪实风格类的节目受到青睐,不少综艺栏目进入低迷状态。直到1997年7月10日湖南电视台推出的一档综艺栏目《快乐大本营》,借助卫星电视覆盖的威力,掀起了一股中国电视的快乐浪潮。以《快乐大本营》为代表的这一时期的综艺节目标志着娱乐电视节目在方式和观念上都发生了变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时候的娱乐模式已开始向“明星+游戏+观众参与”转变。
《快乐大本营》给娱乐节目带来两点新内涵:动作游戏和观众参与。游戏有两种:智力游戏与动作游戏。《综艺大观》以表演为主,基本上不能归入游戏范畴;《正大综艺》有些游戏,却以智力游戏为主,如猜谜、辨别正误之类;而《快乐大本营》就不再那么彬彬有礼,嘉宾上台唱歌、做怪相、玩游戏,是体位文化的表现。单单从回答问题对错的惩罚就可看出动作性的强化。《正大综艺》用声音的悦耳与粗糙来表示,而《快乐大本营》则用形象可感的动作表示结果。观众直接站在台上,答错的一方会突然摔下。一旦动作起来,场上的气氛就比较容易热闹,人们在动作中暂时忘记身份、地位、风度,投入亢奋的情绪状态,焕发出被文明遮蔽的人性本真——尤其当主持人不失时机地煽风点火,观众情绪容易被现场情绪同化,沉醉在“快乐”之中。此后以“快乐”、“动员”命名的综艺节目开始层出不穷,游戏的色彩越来越浓。如,《假日总动员》的特色项目与《欢乐总动员》有些相似,明星坐下面,但台上不是模仿者,而是参赛选手——一般是少女,她们主要是展示自己的特长,如唱歌、表演,有时也需要通过一些“考验”,如身上不带钱却被放到郊外,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回到城里。游
戏项目的创意是栏目成功的关键,一个综艺栏目有一项别出心裁的游戏项目就可以立足,像《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等栏目并不是每一个板块都精彩,但因为《快乐小精灵》《超级模仿秀》这些精彩板块而获得声誉。②
综艺节目进入90年代后期,观众的地位和参与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以往,多数综艺栏目的现场观众只是烘托气氛而已,《快乐大本营》和《欢乐总动员》的现场观众则局部参与到节目中,如上台与嘉宾一起做游戏,给嘉宾或参赛者打分等,从观众参与来讲,已经有明显的进步,但与真正的观众参与还有很大差距。
三、益智博彩——巨奖吸引参与
就在《快乐大本营》这类节目继续以明星为本位的“快乐”旋风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大大小小的博彩类节目。以《开心辞典》《幸运52》等节目为代表,开始了对娱乐模式彻底的颠覆,并终于将普通观众拉入现场,明星基本退出娱乐舞台,“观众+游戏+巨奖”成为新的娱乐模式。
学者把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益智博彩类的,比如仿效英国《百万富翁》的《开心辞典》《超级英雄》等栏目;一类是生存类的,比如模仿美国CBS《幸运者》的《走进香格里拉》《幸运大挑战》等栏目。这两类节目先后以不同方式进入中国,掀起了又一轮收视狂潮。电视娱乐开始新一轮的尝试——主持人的“请听题”、“确定了吗?”“究竟答对了还是答错了,广告之后再见。”到“高了!低了!”的狂热呐喊。在商业竞争中疲惫的大众心灵,在电视媒体刻意营造的这种轻松娱乐、程式化的复制中得到了抚慰,焦虑得以缓解甚至获得轻微的麻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在用普通观众代替明星的背后,是巨额重奖的支持。③
《超级英雄》栏目的宣言是:“知识就是财富”,“让知识拥抱财富,让英雄创造历史”。除了央视两档还保持原来的一万元奖金外,国内各档益智节目行情已是一路飙升。2002年元旦诞生于上海的《财富大考场》,以创造了最高奖可达22万元的奖金纪录而风靡全国40多个城市。湖南的《财富英雄》更是以“千金一题”为号召:答对5道题5000元,10道题5万元,15道题50万元,平均每道题33333.33元。而一度停播的《百万富翁》也再度杀回香港,陈启泰携三位翩翩美少女在“亚视”的黄金时段共同主持新一辑的《百万富翁》,第一炮便是送出“百万豪宅”。巨额奖金一方面吸引普通观众从电视机前走向舞台,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哄抬收视率的作用。“重奖之下,必有勇夫”,当越来越多的观众前赴后继地
奔向答题现场时,想要获得奖金的题目也越来越刁钻。这类节目是否是真实知识能力的考验,是否真的可以寓教于乐,观众走到台前是否真的是电视业发展的自然阶段而非金钱催生的产物,我们恐怕要打一个问号。
而据收视数据统计:“2000年娱乐节目在所有节目中所占份额为5.4%,2001年约为
4.8%,2002年1~ 11月约为4.5%,呈现出逐年下滑的趋势。娱乐节目如何走出这种胶着状态,开辟出一番新天地,值得所有娱乐人深思。”④
四、真人秀——百姓的生活游戏
真人秀带来的娱乐模式的突破可以说是对百姓生活的一种游戏式的记录。“百姓+生活游戏”成为新的娱乐模式。像央视的《非常6+1》和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谁是英雄》等都走了真人秀这条路,把普通人包装成娱乐电视栏目的主角,正在成为一种电视时尚。
2002年夏天,国内仿法国室内真人秀《阁楼故事》的《完善假期》在湖南经视播出。它精心挑选了12名男女选手,让他们在长沙市一幢三层别墅中共同生活70天,每周两次做实时记录播出,由内部淘汰和观众投票一步步决出最后的胜者。该胜者将获得价值50万元的房产。制片人李开宇介绍说,节目在取向上还是作了很大改变,“丢弃了国外节目所宣扬的„偷窥‟,我们宣传的是„坦然面对所有观众,呈现自己的弱点和优势‟,而且也舍弃了性元素方面的卖点”。湖南经视网站调查显示,对这个栏目观众立场非常鲜明:63%非常喜欢,37%坚决反对,几乎没有中间派。但随后的议论则集中在游戏里出现的“打情骂俏、拉帮结派与勾心斗角”,更有人说它是“一场令人恶心的人生丑剧”。
2003年6月,曾在中国电视界掀起娱乐风暴的湖南卫视以一档《快乐中国超级女声》吹响了娱乐平民化的号角,真人秀节目正式登场。由该台娱乐频道推出的这档节目实际上是一场歌唱比赛的预选赛。与一般的比赛类节目不同,呈现在电视屏幕上的选手个个素面朝天,站在一场背景片前清唱。在短短30秒时间之内,参赛选手的表演被真实地记录了下来。
“真人秀节目能满足人人都有的窥视欲,且通过镜头能直接看到人性的种种弱点;而电视节目的平民化消除了媒体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激发了观众的参与欲和观看欲。娱乐平民化电视节目就是这两种类型的结合体。”⑤湖南电视台娱乐频道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推出《快乐中国超级女声》这样的节目,更多的是满足观众的窥视欲,并通
过制作笑料来满足观众。现在,综艺娱乐节目不再是明星、名人的秀场,让平民百姓、普通观众参与到娱乐节目中去,担当主角成为综艺、娱乐节目发展的新趋势。比如央视推出的《非常6+1》节目即把镜头对准普通观众,通过对有一技之长的普通人的培训,圆普通人的明星梦。该节目播出以来,平均收视率已达1.2%,名列二套首位,在央视近300个栏目中名列第17位。用该节目主持人李咏的话来说就是:“《非常6+1》的成功,是平民娱乐节目的胜利。”⑥
当然,真人秀节目还处境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是否真的会撑起整个电视娱乐节目的天空还有待时日。专家给出的预言是,真人秀将成为今后引领娱乐潮头的电视娱乐节目。
小结
潮起潮落,这四个字或许能很好概括电视娱乐节目的状况,从央视《综艺大观》《正大综艺》的衰败,到凤凰卫视《非常男女》的消亡,都证明了这一点。电视观众的喜新厌旧也许是电视娱乐栏目短寿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节目内容的“曲高和寡”恐怕是失去观众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把电视栏目的姿态放低,让电视娱乐节目真正变“俗”,让观众看娱乐电视时只用小脑,不经过大脑的思考,就能高兴起来,电视娱乐节目就有生命力。说穿了,电视娱乐节目兴旺发达的秘诀可能就是这样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生产廉价快乐!
第五篇:浅析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目 录
中文标题、中文摘要、关键词-------------------------2 英文标题、英文摘要、关键词-------------------------3 前言---------------------------4
一、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历程-------------------5
二、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现状分析-------------------6
(一)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取得了长足发展----------6
(二)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存在诸多问题------------10
三、我国电视娱乐节目问题存在的原因------------13
(一)旧时的传媒体制阻碍了娱乐节目的创新---13
(二)“收视率至上”影响节目质量----------------13
(三)传统文化与后现主义文化影响节目内容---14
(四)电视人追逐利润导致节目缺少内涵---------15
(五)受众的多变导致节目的内容和形式多变---15
四、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趋势------------------16
(一)寓教于乐,绿色娱乐---------------------------16
(二)以创新为主,借鉴为辅------------------------16
(三)提高传播的文化内涵和格调------------------17
(四)满足受众的需要与引导受众进步相结合---17 结束语----------------------18 参考文献-------------------18 致谢辞----------------------20
浅析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今天电视娱乐节目地位直线上升,其理论研究也在不断升温,研究的视野、角度、方法都有了较大的拓展和延伸,在众多电视节目中,电视娱乐节目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节目形式。自90年代以来,电视娱乐节目成为了荧屏“主力军”。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影响力日益增大。论文深入研究了电视娱乐目的特质及发展现状,指出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不足以及造成这种不足的原因,并据此探讨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中国;电视娱乐;现状;趋势;受众
The Entertainment Programs,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ese Television Abstract: Today ,the status of television entertainment straight up, his theory has becoming more, point of view of research, methods have a greater expans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many television programs, television entertainment programs as an important form of presents to the audience.Since 90 years, television entertainment beat a lot of other shows on main.Chinese television entertainment programs after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went into the “entertainment first” circle.Papers from the original television entertainment programs to further study the nature of television entertainment programs an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points out the lack of television entertainment programs and resulting lack of reasons for this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analysis from four of television entertainment programs trends.Key words: China;TV entertainment;status quo;trend;audience
前言
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经过几个时期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平民“娱乐时代”。最初的娱乐节目是以《综艺大观》为代表的联欢时期——歌舞兼具,主持人与观众没什么互动;然后是以《快乐大本营》为代表的游戏娱乐时期——主持人和观众部分互动、以明星的参与作为卖点;接着以《幸运52》为代表的益智时期——观众走上舞台,成为节目中的主体,与主持人进行互动,但是这种互动的门槛较高,需要之前的审核和初试;而后的“超级女声”则代表的是平民造星时代,这类娱乐节目的特点是平民参与和评判过程的完全公开化。节目的全程跟踪式直播是吸引人们眼球的亮点。这种形式的娱乐节目打出的是“平民参与、观众做主”的口号,肯定了娱乐本身的平民性以及与大众进行亲密接触的可能性。
当前,我国电视明显呈现出了泛娱乐化态势,娱乐节目更是到了“娱乐致死”的境界。各个电视台不管是省级的还是地方的似乎看到了甜头纷纷模仿,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很多娱乐节目抛开了应该承担的责任,低俗的、恶俗的、庸俗的、低趣味的娱乐节目大行其道。很多专家都在说“中国的娱乐节目是怎么了?”论文针对这一现象,对中国电视娱乐节目进行研究。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历程,然后深入研究了发展现状,并对现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据此基础上预测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历程
电视娱乐节目就是指“通过电视这一特定的传播媒体传播的,大众广泛参与的,以审美性、娱乐性、观赏性、趣味性为突出特点的电视节目。”[1]美国是电视娱乐节目的发祥地,在美国的电视理论中,电视娱乐节目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外延上,电视娱乐节目包括:电视剧、艺术晚会、体育、谈话、音乐电视(MTV)、游戏等多种类别。现实中,综艺游戏节目,黄金时间电视剧、情景喜剧、谈话节目、猜奖节目等构成了电视娱乐节目的主体,其中综艺游戏节目一直是娱乐节目的重头戏。
电视娱乐节目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基本的节目形式:综艺类娱乐节目、音乐类娱乐节目、娱乐咨询类娱乐节目、谈话类娱乐节目、游戏类娱乐
节目。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电视技术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做好了技术准备。随着人们对电视节目要求的不断变化,娱乐节目从众多的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以它独特的综合性、参与性、媒介性及艺术性,逐渐成为深受大众欢迎的电视节目类型。至今,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已出现了综艺类、速配类、益智类、博彩类、游戏类、真人秀等多种形式,其模式和内容在不断更新,以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
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以《正大综艺》《综艺大观》为代表的综艺节目类型,它将歌舞、相声、小品等艺术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创了我国综艺节目的先河,相声、舞蹈、歌曲、杂技,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可以在这里看到,但是主持人与观众的互动却很少。节目主持人行为表情过于死板、语言过于正规化,基本都停留在稿件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有极大的局限性。对于观众来讲,这些节目仅仅是一个观赏,而且是一种审美。观众与节目之间有一道鸿沟——观众只能仰望着这些美轮美奂的“展品”。主持人成为了舞台的“操控者”。
第二阶段是以《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为代表的游戏类娱乐节目,以明星的参与作为卖点,主持人和观众部分互动。观众已经从早期审美转向一种“审丑”,人们看这类节目的一个重要驱动力是为了看明星出洋相。观众从心理上变成了一个评价者。舞台与观众之间的鸿沟已经开始退化,主持人也不再是绝对的中心。
第三阶段是以《幸运52》《开心辞典》为代表的益智博彩类节目,观众被请上舞台,与主持人进行互动,成为了节目中的主体,观众看节目时既不是审美也不是审丑,在演播厅直接面对王小丫和李咏的竞答者是观众熟悉的、如他们一样普通的人,这个时候观众已经和他们有了一种平视的态度,节目已经走向了平民化。可是这类互动的条件较苛刻,在节目录制之前需要进行选拔和审核。
第四阶段是以《超级女声》《我型我秀》为代表的“真人秀”节目,平民走到了观众的面前,而且成为明星。像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何洁等众多明星都是被《超级女声》打造包装出来的平民明星。“这类娱乐节目的特点是平民参与和评判过程的完全公开化,特别是节目的全程跟踪式直播吸引了众多的眼球。”[2]观众的参与度极高,因此也可以说真人秀娱乐节目也为观众提供了一个 5
表达展现自己的舞台,也是很多人眼中可以一夜成名的跳板,同时观众拥有了一定的决定权,为自己喜欢的选手投票、留言,这样的方式无疑把舞台外的观众拉到了舞台内,拉进了明星与观众的距离和观众与舞台的距离,对观众来说,舞台和明星们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所以越来越多的观众参与了进来。“我国现在的电视娱乐节目还没有完全从第三阶段和地四阶段分离开来,可以说两者都拥有一定的受众,齐头并进,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已经进入了一个平民娱乐时代。”[3]这种形式的娱乐节目的口号是“平民参与、观众做主”,肯定了娱乐本身的平民性以及与大众进行亲密接触的可能性。
二、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取得了长足发展
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在我国的大众生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电视娱乐节目的收视率在我国一直占有很大的份额。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逐渐拥有了一定的市场受众。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电视娱乐节目作为大众的一种休闲方式,其社会需求也日益增大。在竞争激烈的传媒阵营中,电视娱乐节目自身的发展也有了新的变化。在目前,毫无疑问,娱乐节目的好坏已直接影响或关系到一个电视台的生存。
1.日益重视节目的娱乐功能,帮助人们舒缓身心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可以说很多人都背负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每个人都需要放松,于是电视娱乐节目就成为了人们发泄放松的一种工具或者手段,更确切地说轻松热闹的娱乐节目迎合了人们的普遍心理需求与精神需求,充当了简单意义上的廉价“心理调节器”。
以前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说教色彩很重,甚至完全没有娱乐的特点,舞台上主持人连笑都有尺度的规定,只能微笑,公众看完此类节目不能感到彻底的轻松和愉悦,反而感觉内心憋得慌。娱乐节目,顾名思义,就应该以娱乐为主。1997年7月13日,《快乐大本营》在湖南卫视新鲜出炉,成为国内标志性的娱乐节目,随之而来的还有明星+游戏这一娱乐新概念,风行全国的电视娱乐热潮席卷而来。存在就是合理的,电视娱乐节目的出现,契合了社会转型期的大众普遍心态,是文化转型期与价值重建过程中产生的必然现象与结果。由于市场
化、商品化与城市化潮流的冲击,人们旧有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观念在逐渐改变,轻松、简单、快乐、宣泄、减压成为社会上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神需求。
现在,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已经不再是为了传达某种观念,也不再是一种艺术的追求,而更多重视节目的娱乐功能。有的娱乐节目甚至没有其他内涵,就是一种纯粹的娱乐;这样的娱乐节目能够帮助现代社会饱受压力的人们舒缓心情,振作精神,以便更好地投入新一轮的工作和学习中去。
2.日益重视与观众的互动
今天电视节目的价值还主要是由收视率来决定的,收视率决定了广告费,而收视率又是由观众决定的,因此对于当今的电视传媒来说观众就是上帝,观众才是衣食父母。在计划经济下的“计划电视”时代,电视人虽然也存在对产品质量优劣、受观众欢迎程度高低的考量,但作为一个特殊时代的生产方式,它基本不用估计市场“销路”,效益回报。它的产品可以悉数面世,“畅销”无阻,电视客观上完全处于卖方市场的位置。所以根本就不会有让观众参与来提高节目收视率的概念。
如今中国经济已进入到了市场经济时代,那么电视业就相应地跟着进入到了“市场电视”时代,电视业的娱乐性被承认,电视节目的商品价值被认识,并通过市场得以实现。电视节目走入市场,即意味着真正走进观众,走进社会,成为商品经济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意味着它开始走向世界。电视产品要换回的是观众的收视率,收视率是电视产品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如果说广告是目前电视盈利的手段的话,那么,广告投入看好的是收视率,而收视率又取决于观众对电视产品的欢迎程度。收视率意味着隐性广告投放,是电视产品价值实现的一种置换中介。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不管你承不承认,电视产品商品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特别是随着有线网络的普及,各个电视频道展示在同一个“市场”平台上,而观众则是市场上完全自由的浏览者和“选购者”,他要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取舍。电视再也不是高高在上的操控者,而是电视市场中参与竞争的普通一员。任何成功的娱乐节目,为了能让自己在众多的“商品”之中有立足之地,不做乌合之众,它在决定做节目之前都要进行科学研究和市场调查,研究受众的心理需求,所以说它的市场目标、市场定位非常明确,它是为特定观众群的具体需要而量身定做的,故拥有固定的受众群。为了不流失观众,节目就必须让观众参与进来。
同时,现在的观众也已经不满于单单地看别人“耍宝”,他们也都想进入节
目中参与节目,各大电视台,不管是中央电视台还是省卫星电视台抑或是小小的地方电视台都想方设法满足观众的参与欲望,让观众感觉到自己也是这个节目的一份子。像《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众多娱乐节目都很注重观众的参与度,每期节目都会有一个环节让观众与明星和主持人近距离接触。像浙江卫视的《我爱记歌词》和央视的《非常6+1》更是让观众直接参与,满足观众的“明星瘾”。很多人都说现在的电视娱乐节目就是“平民式娱乐”,因此各个娱乐节目一定会顺应潮流地拉拢观众。
目前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与观众的互动形式主要有电话互动、现场互动、网络互动。
3.借鉴外国形式,融合多种元素
众所周知,西方媒介的传播经营理念对我国的传媒有很大的影响,西方电视节目从节目形式、内容以及运作方式都对我国电视节目的演变和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几乎我国每一种新推出的节目都有着西方同类节目的影子,在娱乐节目的发展中尤其如此。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明星+表演”模式的综艺节目形式,“观众+游戏+巨奖”的竞猜节目形式以及现在收视率极高的真人秀节目形式都明显的有着西方节目的影子。从真人秀节目《超级女声》看到了《美国偶像》,从益智博彩类节目《开心辞典》看到了《谁想成为百万富翁?》。
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起步较晚,因此也就需要借鉴国外的多种电视娱乐节目的形式,然后再融入多种元素,包括带有本土色彩的中国元素。像09年的《超级女生》就将中国的很多元素融入其中,每期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而且这些主题中绝大多数包含有我们中国自己特色的内容,比如有一期的主题就类似于“红歌会”,选手必须唱中国的民歌或者是带有中国特色的歌曲,这样不但可以考查这些选手的演唱功底,而且还能让更多的人通过这样一个收视率极高的节目了解喜欢具有中国特色的歌曲,这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传承。由此可见,如今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不仅仅是只借鉴外国的形式,也能够将中国元素融入其中,使节目能够更好地为中国观众所接受和喜欢。
(二)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存在诸多问题
1.受众高度参与,拉拢了受众与传媒人之间的距离,但部分节目立意不高导致舆论导向错误
以电视选秀节目为例,2005年的“超级女声”在一片喝彩和议论声中创造
了惊人的收视率。后来像“梦想中国”、“星光大道”、“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舞林大会”和“红楼选秀”等节目也迅速占据了诸多电视台的黄金时间,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投入和造势,为电视台提高了收视率、赢得了效益,同时也为大众开启了走上电视荧屏的大门。中国人手多机多,一个“选秀”节目往往能在全国赢得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报名者,并获得数百上千万的手机短信“投票”。电视选秀,让普通民众体验了既能“当运动员”又能“当评委”的参与快感。
传统意义上的电视节目,门槛挺高,所以当“选秀”节目一出来,其低门槛甚至是零门槛的特点立刻吸引了无数的眼球,引发了最广泛的参与。加上最终的胜利者主要是由大众的手机短信投票选出,更激起了人们的参与意识。如此一来受众与传媒人之间的距离就明显接近了。很多节目为了让观众参与进来,不惜降低节目内涵,从而就导致了节目立意不高,甚至还会导致舆论导向错误。所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星认为:“不少娱乐节目走向通俗,靠拢庸俗,以致屈就低俗的倾向已经十分明显。特别是电视机构从被动求取收视率到主动媚俗更是十分危险。低俗化的结果,就是丧失电视的文化本性,让有文化的观众疏离电视,让电视人进一步追求无聊,进而导致民族文化传播途径趋于狭隘,让老百姓的思想懒惰,沉浸在低级的娱乐状态中。”[4]电视节目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在背后作引导,不明白其传播主旨是什么,选取的题材立意不远,最终会“告知”大众一些错误的认识,传播一种不正确的导向,从而带来一些隐形的社会问题,不利于整个社会健康、良性地发展。
古有周幽王为博得美人一笑点燃烽火戏诸侯,如今的电视娱乐节目为了博得观众一笑也是不惜一切代价,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尽情地“展现”自己,任何出格的行为只要是想得出他们就做得出。在国内这样的节目还比较少,但很多娱乐节目还是在一步步地引领观众忘记一切地狂欢。根据巴赫金的说法,“狂欢节就其意义来说是全民性的,无所不包的,所有的人都需加入亲昵的交际。总的来说狂欢是对现代性的反叛,在狂欢中,人们通过消解现代性以获得暂时的平等甚至于自由的状态,这种状态更着重于心理层面。”[5]以《快乐大本营》《越策越开心》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名声大震》《舞动奇迹》《奥运向前冲》《奥运宝贝向前冲》《智勇大冲关》为代表栏目的湖南电视娱乐节目已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电视景观。从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来加以审视的话,这些娱乐节目显现出一定的狂欢化特征:大众参与性、狂欢化广场语言、脱冕与加冕。这在一 9
定程度上体现了巴赫金狂欢理论所表述的现代都市大众文化趋势。这种都市狂欢诉求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如今的电视娱乐节目正在向全民狂欢努力,很多节目不惜降低节目品味来满足观众对狂欢的需求。但是任何事物矫枉过正,也会物极必反。大家发现中国的电视现在正在走向另一个极端:绝对鼓励纵容满足观众内心不太健康的阴暗面,把欢乐建立在别人的尴尬痛苦之上。我们可以看到如今的电视娱乐节目到处都是游戏、作乐、捉弄人,到处都是主持人港派十足的张牙舞爪、山呼海叫,一点正经没有,一点文化没有。没有自责没有反省没有内疚,好象不如此就不足以表现对过去僵化教条无趣的电视节目的反叛和决裂!没有想到这种弥漫在游戏中的玩世不恭气氛的喧染,会不会给观众带来的麻木和思考的退化?狂欢过后留给观众的到底是什么?像很多选秀节目鼓励全民狂欢,可是最终却有可能导致很多观众不切实际地想通过选秀节目一夜出名,比如有的学生放弃学业参加一些选秀节目,有的人还放弃自己原本的工作去参加选秀节目,这样的结果就是过度狂欢的缺陷。
2.对传播中国文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节目中的文化含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现在的很多娱乐节目都注意引进的同时加入中国元素,最多的就是把中国文化融入到节目当中。比如《开心辞典》中的问题大部分都与中国文化相关,最显著的一次是举办了有关国学的知识问答比赛,在这个比赛中让很多人都对中国的国学有了更深的了解。再比如最擅长于“第一个吃螃蟹”的湖南卫视在08年推出的脱口秀娱乐节目《天天向上》更是将娱乐与中国文化联系起来,其中的一个环节就是请一老一少演员边演艺边讲述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包括中国的一些礼仪、道德等等。节目受到了观众的好评和喜爱,这种让观众边笑边学的娱乐节目更是倍受推宠。最近湖南卫视又新推出了一档名为《以一敌百》的娱乐节目,这档节目在目前看来也是相当有文化水准的。
上面说的三档节目都是比较好的将中国文化融入到节目之中,但是有的娱乐节目虽然也在试着传播一些中国文化,文化含量却并不高,像有些选秀节目中的文化含量就较低,比如最初的《超级女声》,节目中除了比赛还是比赛,看不到一点中国文化,整个节目由于缺少内涵看上去要档次就低了很多,但是后来的《超级女声》在比赛的同时就加入了中国元素,像是在某个环节让选手只唱中国的民歌之类的,这样除了比赛还让中国的民歌文化发扬光大。同时节目的内涵也上升了不少。所以提高节目的文化含量,让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也
能看到到中国文化的精粹是提升节目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3.对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克隆抄袭之风导致节目周期性短、生命力弱
如今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正处于生机盎然的阶段,每一档好的娱乐节目推出后都会掀起一股“龙卷风”,比如湖南卫视今年推出了一档名为《我们约会吧》的男女速配节目,马上很多电视台也跟着推出类似的节目,如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但节目形式却跟湖南卫视的差不多,整个过程都如出一辙,就连用灯决定男生去留的形式都是一样的。“电视业一心追求作出广受欢迎的娱乐节目,而且迷信之称此类节目的唯一共识就是保持现状,追随现有的成功先例。其结果是所谓的新节目,无非是老套子的重新配置。种种因素的综合结果,使电视上的节目全都大同小异,看上去都差不多”。[6]
知名学者孙健说:“有些节目几乎就是原版,开场、音乐、音响效果甚至连主持人开场说的话都是一样的”。[7]此种完全“取之用之”的经营理念使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一度陷入泥沼,休闲大餐变成了“残羹冷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流失了观众,还阻碍了自身的发展。
如今的电视台为了降低成本,在最短时间内吸引观众,不断模仿红火的电视娱乐节目,热衷于追风赶潮,甚至形成了一条“欧美——日韩——港台——国内一线电视台——国内二线电视台”的流行风。像红极一时的《超级女声》由于引进时创新太少,07年停办,像有的电视台举办的一些选秀节目也没能红火多久。因此每一档新节目推出后如果只是模仿没有创新那么这档节目是不会存在多久的。像最开始的《超级女声》就是把《美国偶像》原封不动地搬过来,除人变了,其余的都没有多大的变化。由于国情、文化、传统、习俗以及收视习惯的差异,很多在海外很火的娱乐节目,移植到国内后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即便是大体接近、开端良好,但由于受众的欣赏口味、需求和竞争这几个变量,这些娱乐节目的命运也充满了变数。比如05年的《超级女声》很火爆,观众好评如潮,但是06年的《超级女声》却遭来了观众的怀疑和批评,原因就是两年搞的都是一个样,所以07年停办了,再后来不得不改版。其实美国的很多节目也都是模仿其他地方的节目,像《美国偶像》《百万富翁》也都是从欧洲引进的节目形式,但是美国却把这两个节目的影响力扩大到了全世界,同样是引进与吸收,美国是把节目做出了异质性,而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却走不出同质化的怪圈,这其中的原因是值得思考的。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国外娱乐节
目的运营模式和节目构想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并且通过这种模仿催生了很多成功的电视娱乐节目。但是如果只是模仿,不加入自己的思想元素,总有一天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会走进一个死胡同,因此要想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成为一棵长青树,就得在模仿中创新,走出别人的模版,真正体现中国的文化内涵和特色。
三、我国电视娱乐节目问题存在的原因
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之所以会存在这么多的问题,是与我国的国情分不开的。
(一)旧时的传媒体制阻碍了娱乐节目的创新
我国的媒体起步都比较晚,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媒体基本上还处于一个传播者的地位,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媒体事业才逐渐发展,电视娱乐节目也是改革开放后才渐渐有了雏形。受到传统的“传媒是宣传工具”的影响,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在有些方面还不敢大胆地创新。所以就只好模仿其他国家的娱乐节目,而模仿中又很少有创新,就导致了前面所讲的“借鉴外国形式,融合多种元素,但融合过程中创新性较差”。
(二)“收视率至上”思想影响了节目的质量
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尚不发达,我国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到现在的市场经济的一个转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则,很多机构也必然要改革。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媒体的所有开支都来源于国库,电视节目基本不会在意观众的看法,但是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这就要求各大媒体都得自己养活自己,国家只是起到一个宏观调控的作用。如此一来传媒都得自负盈亏,如今的各大电视台的收入基本上来自于广告,而广告商投入广告的标准是电视台的收视率,这样就导致了一切向收视率看齐。电视台的收视率主要依靠的是娱乐节目,所以各大电视台的娱乐节目就得想方设法地吸引观众从而提高收视率。办好一台好的电视娱乐节目是需要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首先要对受众进行调查研究就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加之如今的受众的品味每天都在变化,所以要想推出一档全新的好的娱乐节目是不容易的。很多电视台由于缺少资金,也没有更多精力去策划新的节目,所 12
以模仿成了一条抢走观众的捷径。在模仿过程中难免就会出现雷同缺少创新的情况。
(三)传统文化与后现主义文化影响节目内容
首先,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特色,我国有着有别于其他国家的文化史,大多数中国人接受的都是传统的中国文化。与西方大众文化相同,中国大众文化具有娱乐性、平等性、参与性及商业性等特点,但这些并不是中国大众文化的全部。由于中国独特的社会主义体制,中国大众文化服务于全体中国人民;其次,中国几千年的农业传统使得如今的中国大众文化比起西方大众文化的表现多显保守。西方后现代主义研究及其大众文化理论与实践能够启迪中国文化建设与发展,然而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简单地将西方后现代主义及大众文化理论移植到中国是不恰当的,电视台在引进别国的电视节目时如果没有考虑中国特殊的文化背景只是一味地模仿那就注定了失败,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为什么周期性都很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考虑到中国人的观看习惯,节目没有融入中国文化,缺少内涵,最终流失了观众。
其次,自20世纪中叶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大众文化开始被以高雅文化为主导的西方世界所接受,并逐步成为其主流文化。在中国,后现代主义同样扮演着使大众文化合理化的角色。自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中国不断加强与世界的联系,后现代主义思潮进入中国,并开始为中国大众所接受。在其反中心、反英雄主义精神的影响下,一直为中国知识分子所崇尚的精英主义文化的主流地位开始被大众文化所动摇。为了迎合受众的需求,电视娱乐节目就从精英形式向大众形式转变,从最初的有着精英性质的电视娱乐节目,到现在雅俗共赏的大众娱乐节目,电视娱乐节目的性质和内容都发生着极大的变化,特别是如今的80后、90后们受后现代主入文化的影响极大,如今的电视娱乐节目的主要受众群体就是这些80后、90后们,这就导致很多的电视娱乐节目抛弃了所谓的精英文化,把目光转向了通俗的大众文化,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有些电视娱乐节目把握不好度,把低俗也当作通俗加入节目当中,大大降低了节目的文化层次,甚至有些节目的内容还相当低俗。
(四)电视人追逐利润导致节目缺少内涵
如今的电视人都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终极目的,为了争得更多的观众,电视人也是绞尽脑汁,为了最短时间抢走观众,电视人在克隆其他电视台的节目时
也来不及想要怎么样才能留住观众。主持人是电视娱乐节目的核心,很多主持人自身的修养和文化内涵就比较低,那么整个节目的内涵也就不会显得有多高。主持人和节目从来都是如影随形,如果娱乐节目不实现创新,娱乐主持人的可持续发展将无从谈起。虽然我们鼓励和期待原创,将娱乐真正地“本土化”、“民族化”,但是要实现这一点却并不容易。编创人员必须深入大众文化,深入生活,深入受众,多观察,多搜寻大众喜闻乐见的且有需求空间的娱乐元素。杨澜曾说:“美国仅有200余年的历史,但它的历史和人物传记可以支持整整两个频道,至今已播出了五六年,收视率一直在上升,利润也一路上升。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其丰富无比也灿烂无比的文化可以支撑无数个系列,关键在于电视人的眼光、视角和制作手段。”[8]电视人需要以虔敬的态度,向我们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去寻找、挖掘和探索,不仅要把住市场和观众需求的脉,更要引导一种积极健康的文化与社会氛围。
(五)受众的多变导致节目的内容和形式多变
当今的电视娱乐节目都是围绕着我们受众而改变的,所以受众的观赏习惯和爱好无疑是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风向标。据陆地所著的《解析中国民营电视》中的数据显示:受众看电视的目的,娱乐占53.8%、消磨时间45﹒1%、获取资讯36%、掌握时尚潮流25.5%、宣泄情感增进情感18.4%、满足好奇心17.2%、增加与人聊天的话题9.4%、解决生活难题4.5%。[9]受众对娱乐节目这种强烈的需要使这个时代成为电视娱乐化时代,电视娱乐节目理所当然地承担起“解压阀”的重任。[10]加之受众地位的变化也是娱乐节目风行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消费者身份的大众地位迅速提升,观众不再是单向审美的观众,而是双向互动的主体,电视娱乐节目恰恰迎合了这种互动的需要。“就传播角度而言,电视娱乐节目进行的是一种多点对多点的群体式的传播,讲求的是情感的互动和交流,所提示的是群体性娱乐活动,提供的是一个可以充分拓展的时空,观众是游戏节目的再创造者。”[11] 如此一来,电视娱乐节目就会随着观众的喜好而变化内容和形式,有的人说如今的电视娱乐节目低俗是因为观众的低俗。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是某些受众的需求导致了一些电视娱乐节目性质上的偏差。
四、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娱乐节目被逐渐开发、重视、放大,娱乐类节目已
经成为仅次于新闻类节目的第二大收视焦点。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应该克服上述问题向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一)寓教于乐,绿色娱乐
“电视娱乐节目是电视文化的四大功能之一,通过收看电视娱乐节目获得休息和消遣,这是人民群众非常普遍的一种生活方式。电视给人们带来娱乐的这种广泛性,决定了电视文艺节目必须从满足观众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出发,努力做到丰富多彩,雅俗共赏。”[12]所以现在大家都是呼吁电视娱乐节目应该寓教于乐,绿色娱乐。所谓寓教于乐指的是电视娱乐节目不应该只是娱乐至上,娱乐中应该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让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能够学到知识。比如在节目中直接或间接地告诉观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也就是说融入一些积极的元素,如诚信、孝顺„„让观众在观看节目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天天向上》就将一些传统的积极的思想融入节目之中,让观众在看节目的同时也能学到很多东西。绿色娱乐指的就是娱乐节目的内容不 应该传播一些不健康的东西,电视娱乐节目传播的内容应该是积极的向上的。一档节目是有很多把关人的,这就需要每一个把关人都要把好关,坚决将不健康的东西不带到节目中。
(二)以创新为主,借鉴为辅
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要想很好地发展就一定要创新,借鉴是可以的,但是并不是说要原封不动地拿过来。特别是在电视节目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创新是长胜的一个众所周知的重要秘诀。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的内容贫乏、形式单一,恶意模仿与相互克隆是导致娱乐节目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娱乐节目《欢乐总动员》的策划魏永刚认为:“如今国内综艺节目的制作和改版都面临着盗版的问题,一个综艺节目的优秀创意一产生,很多人就会不假思考地模仿,而不是学习、创新。但其实只有动脑筋的综艺节目才能生存,简单模仿,观众并不买账。”[13] 的确,“学我者生,似我者死”[14],只有在竞争中不断创新,才有生存的可能。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这是所有节目成功的通用法则,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地、主动地吸收外部文化的因子,保持清醒与开放的心态,跨越模仿直接到源头去吸收原料和养分,把能代表我们特色的中国元素完美地整合到节目中,这样才能做出更好的娱乐节目。
(三)提高传播的文化内涵和格调
内容肤浅、格调庸俗已成为人们对娱乐节目的一大诟病。“思想淡出对话,内容淡出形式,感性驱逐理性,夸张取代真实,搞笑胜过幽默,表象打败内涵,形而上的关怀让位于形而下的自娱自乐”,[15]娱乐传播“繁华”的背后是思想和艺术的“贫乏”。“如今的电视一味追求娱乐效果,有人还主张电视就是娱乐,当娱乐成了全部目的后,电视就开始失去它的价值。”[16] 杨滨先生在《评电视文艺娱乐节目的庸俗化倾向》一文中说:“目前的所谓电视娱乐节目,已经是艺术之树上的病枝,享乐的麻醉剂,刺激收视以谋取金钱的商品。它们垄断着荧屏,逐斥着真正的艺术,它们以娱乐来以偏概全地冒充艺术在历史与现实中的多元化功能与性质„„丰满鲜活的艺术传统正在枯萎,尸骸标本式的华丽‘艺术’将成为我们后代子孙的精神食粮。”[17]
一个节目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做支撑,那么最终都会以失败告终。“如果说,没有传播的文化是死文化的话,那么,没有文化的传播就是死传播。”[18] 事实证明,娱乐传播也需要文化内涵的支撑,电视绝不能从“只讲政治”这一极端走向“只讲娱乐”另一极端,在当下“传媒文化的消费特性、市场价值、娱乐功能等得到了充分的强调,尤其在新兴媒体方兴未艾之际,异质的、感官化的、更具炫惑魅力的‘意象形态’价值被高度张扬,而传媒文化本该拥有的审美品格追求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漠视”[19] 的语境下,电视娱乐节目更要坚守电视的文化品格,坚守娱乐底线,致力于提升电视娱乐节目的品质和品位,做到“不肤浅、不流俗,有深度,有品位”,或说“通俗而不庸俗,用情而不滥情、娱乐而不愚乐,平凡但不平庸”。
(四)满足受众的需要与引导受众进步相结合
要想获得更多的受众,电视娱乐节目一定要更深地了解我们的受众,了解我们的受众需要什么,喜欢什么,从而根据受众的需要来调整节目的风格和内容。但是一个好的电视娱乐节目,不能只看重收视率和广告效益,还要通过节目的内容引导受众。电视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教育功能,因此通过电视娱乐节目让观众进步是非常重要的。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综艺频道总监张红生在谈及如何成功推出《震撼一条龙》娱乐节目时,清楚地表现了电视娱乐节目制作人的受众意识。他说,在策划这档节目时,就明确地给它定位为:真正符合现代观众需求的新节目。该节目推
出一年后,其收视率之所以增长了31.7%,是因为它满足了观众“参与的欲望”、“求新的欲望”、“收视欲望” 和“心理期待”。张红生说:“不以评优评奖为指向,而是以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为指向;不以突出艺术水准为指向,而以满足观众休闲收视为指向,是电视综艺节目生产者和管理者进行的一次比传统综艺节目更为彻底的视角转换。”[20] 电视娱乐节目要真正地做到满足各种受众的需要,以特色节目满足特定受众需要,比如《绝对挑战》。这档“以白领人士向管理者转化事件为依托全面展示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主题的主持人版块式大型演播室真人秀话题节目,将受众锁定于知识白领阶层,满足了知识白领的需要。”[21]所以各个节目就观众需要娱乐,那么电视娱乐节目就是要做到与民同乐。此外现在的观众越来越多地需要一种可以展现自我价值的节目,因此各种节目就应该尽可能地满足观众的这种需要,让观众也可以通过节目一展风采。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国内电视娱乐节目已经从“明星时代”走入“大众时代”,电视节目“生存还是灭亡”的大权越来越明显地掌控在普通大众手里。但媒体是不是因此就要对大众的需求进行简单迎合呢?
自从传媒自负盈亏以来,观众就是上帝,所以电视台就尽量地满足受众的需要,可是在满足受众需要时也要注意传媒自身的责任,引导受众进步是必须的。受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影响,现在的人们都越来越追求金钱各名利。从当前很火的两档男女速配节目《我们约会吧》和《非诚勿扰》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人的择偶标准,如果对方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这个人一定会是被争夺的对象,特别是如果一个男嘉宾什么都有,那么为他亮灯的美女一定很多,如果这个男嘉宾说自己正在创业中,那么没有多少美女会承担一起跟他奋斗的危险。由此可见,如今绝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念已经物质化,那么娱乐节目就应该在节目中指出某些价值观念的不合理,宣扬高尚的价值观如诚信,特别是要引导年轻的下一代,让他们能够通过娱乐节目提升自己的价值观。
娱乐节目的主要功能就是帮助受众放松,虽然电视是机械的,但是做电视的人是有文化的。因此好的电视娱乐节目应该让观众在放松的同时学到知识,比如在节目中加入一些常识性的东西,像《天天向上》一样,让观众在笑声中学到东西,这样受众进步了,同时节目自身的品位也提高了。电视是一个文化平台,它的责任就是满足观众精神需要和提升情感要求,这也是电视人应该秉持的职业道德。
结束语
在中国,娱乐传播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在当下消费主义盛行、电视庸俗化日趋严重的语境中,电视娱乐节目只有不断创新,从追求形而下的“快感”迈向形而上的“美感”,致力打造富有品格内涵的“绿色娱乐”,才能开拓新的生存发展空间。娱乐节目做为电视节目的一种重要形式,应当担负起教育的责任,节目不能仅仅只为博得众人一笑,而是应该让观众在笑声中收获有价值的东西。节目内容应该远离低俗、庸俗,节目形式应当不断创新,不要一味地模仿,应该做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娱乐节目。
参考文献
[1] 邵培仁,潘祥辉.论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J].嘉兴学院学报,2005,(5):24.[2] [3]于丹.“浙江卫视风格化打造研讨会”专家领导发言精选[J/OL].http://news.sina.com.cn/ 2005年5月12日.[4] 周星.21世纪电视传媒的责任与品格[J/OL].银海网,http://www.xiexiebang.com/zhuanjia/article/2005/5/10,10:24:3.[5] 周星.狂欢:自由生命的张显——论巴赫金的狂欢理论[J].巢湖学院学报,2004,(5):32.[6] 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78.[7] 孙健.娱乐资讯与民族精神的传承[J].青年记者,2004,(9):47.[8] 杨澜.凭海临风[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9):128.[9] 陆地.《解析中国民营电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02.[10] 托德·吉特林.《在黄金时段中》[M].番佐恩公司,1983:156.[11] 张小争.娱乐:中国传媒业改革与发展的突破[J/OL].中华传媒咨讯网,http://info.mediachina.net/news/index.php,2009年9月28日 [12] 时统宇.电视影响评析[M].新华出版社,1999:96.[13][14] 魏永刚.《欢乐总动员》十一前整改谨防三面埋伏[N].北京晨报,2004年9月22日.[15] 刘智.新闻文化学[M].新华出版社,2001:47.[16] 戴婧婷.湖南卫视台长欧阳常林:电视娱乐节目就是要与民同乐 [J].中国新闻周刊,2005,(12):23.[17] 杨滨.评电视文艺娱乐节目的庸俗化倾向[J].世界传媒实验室,2006,(8):28.[18] 李瑞植,邱秀桐.我国内地电视娱乐节目解析[J].新闻前哨,2004,(6):39 [19] 杨峭立.论传媒文化的精神品格 [N].光明日报,2005,4.11.[20] 张红生.《震撼一条龙》:电视娱乐节目生产走向的一次探索[J].现代传播,2005,(2):39.[21] 靳智伟.《绝对挑战》开播带来什么? [J/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m,2005年5月14日.19
致谢辞
我的毕业论文是从2009年11月初开始酝酿的,2010年4月30日完成初稿,5月15完成二稿,6月初定稿。在我的导师陈涵老师的悉心指导与严格要求下,经过几番从文章结构、内容、字词,甚至到标点符号的修改,再加上本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将该论文完成。再此,对陈老师不厌其烦、诲人不倦的教导表示诚挚而由衷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