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串讲名词解释[5篇]

时间:2019-05-12 01:11: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串讲名词解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串讲名词解释》。

第一篇: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串讲名词解释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串讲名词解释

自然经济:一家一户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自给自足

个体小农经济:是最典型的自然经济,它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在一起,男耕女织,以织肋耕,不仅能够满足个体家庭维持生存的最低级,最基本的需要,而且也使之与市场的联系降到最低限度

行商制度:中国政府不直接同外国商人从事贸易活动,使用行商制度,其业务主要是垄断对外贸易,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购外商所需货物,划定进出口货物的价格,保证交纳外商进出口船钞和货物税,代理政府管束外国商人的行动,传达政府对外商的政令,办理政府与外商的一切交涉事宜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号,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也就是其主要条款是,割让香港,五口通商,勒索巨款,协定关税,取消洋行制度,开设租界,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望厦条约:中美与1844年7月3日签订了,条约共三十四款

汇丰银行:是第一家以中国为总部的外国资本银行,它的全称是“香港上海股份银行”汇丰是人们对它的简称,汇丰银行是由在华多年的英国洋行和资本家集资创办的织分离:即在西方机器纺织品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的压力下,使小农经济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

资政新篇:是洪仁轩总理朝政后作为施政纲领而提出的,集中反映了洪仁轩的政治,经济思想,并得到洪秀全的赞同,1859年正式发行

圣库制度:是太平天国政权对全部社会产品按绝对平均主义原则进行分配,并集中管理和支配所有剩余产品的国家机构

洋务派:从旧的政治集团中分化出一批比较开明,但同外国侵略势力关系密切的政治集团

官督商办:是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

中国近代工业的形式:1.地主,官僚,商人等原有社会财富占有者的投资占有了很大比重

2.买办资本在创办近代企业中异军突起,发挥重要作用马关条约:甲午战败,与1895年4月17日,中日签订,共11款

门户开放:是美国要求在华的经济侵略不受各国所划定的势力范围的限制。美国承认各国在利益及势力范围,各国在华所划定的势力范围不排斥美国的经济侵略活动

西原借款:段祺瑞政府通过西原龟三向日本借了一系列款项,其中最巧大的八次借款总额达1.45亿日元,这笔外债

就叫西原借款。为取得这笔款项,把东北的修筑铁路,砍伐森林和采矿等一系列中国主权,出卖给日本,为日本后来全面侵占东北埋下隐患

黄金时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1921年战后几年,中国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空前发展,被称为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经营地主:是旧中国农村经济中带有一定资本主义性质的经营形式,即一些较多土地的地主,用部分土地雇工经营北四行:在北京,天津等城市出现的盐业银行,大陆银行,金城银行和中南银行

农牧垦殖公司:19世纪未20世纪初,清政府开始放垦官荒,即将大量生熟荒废地廉价出售,鼓励民间开垦,不少官僚地主,商人,资本家纷纷筹款廉价领出荒,废地,大量雇工或招佃开垦耕种

统税:是国民党政府在1931年裁撤厘金后推广的一种税种,它是对卷烟,麦粉,棉纱,火柴,水泥等工业产品征收的一种货物出厂税,根据一物一税的原则,一次性收税后,即可通行全国

废两改元:1932年7月,国民党政府进行的币制改革,废除银两制度,实行银远制度

四行二局:是国家金融体系的核心,四行是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银行,两局是邮政储金汇业局和中央信托局

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井冈山土地法:1928年12月,经过一年多的土地革命实践,在取得一些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主持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共9条14款

粮食出荷:意为出售货物或商品,是日本帝国主义强制农民将其所生产的大部分粮食,按照日伪政府所规定的收购数量和最低的收购价格交售的政策

伪满洲中央银行:在东北原有四行号基础上改组成立了中央银,它成为伪满政权金融的中心。

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的金融统治,主要是通过中央银行来实现

华北开发社会:成立与1938年6月,是日本最高当局一手策划成立的一个经营华北重要工矿企业的实体,由大仓财阀太谷尊任总裁

华中振兴会社:成立于1938年11月,由儿玉谦为总裁,主要从事华中各省的钱路水电,航运,电报,电话,无线电等项目,总部社在上海

经济统制政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以所谓“非常时期"为由,实行经济统制政策。主要是采取统购统销,专卖,限价等方法

四联总处:1937年国民党政府在武汉成立了"四行联合办事处"(中国,中央,交通,中国农民四行联合办事处的简称)。同年11月,联合办事处迁往汉口,改为"四行联合办事总处"简称四联总处

亲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

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2.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3.保护民族工商业

五口通商:南京条约中的重要条款之一,条约要求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实行自由贸易。实际作用是打开中国大门,使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地,并逐渐破坏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

百日维新:在改良派的积极推动下,1898年4月23号,清光绪皇帝发布"明定国是"的上谕,开始了"百日维新"。

清光绪皇帝和改良派的变法维新活动,严重地触及到清朝统治者的政治利益,超出了慈禧太后等人的允许范围,反对变法的人集结在她的周围,同年9月21日,变法活动严重受挫。南三行:在上海杭州等城市出现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被称为南三行,是实力雄厚的银行资本集团

满铁:是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的简称,是日本在华最大的垄断组织。它是1906年日本天皇下诏书指令成立的一个殖民机构,总部设在大连。

第二篇:中国近现代纲名词解释

《中国近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1、林则徐

福建侯官人,鸦片战争前,主张禁烟,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主持禁烟事宜,严拿烟贩,惩办不法官弁,晓喻外国烟贩,限期收缴所有鸦片,并于1939年6月主持“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积极组织人员搜集和翻译西方国家新闻纸,了解西方,派人编写《四洲志》。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积极整顿海防,认真备战,坚决抵抗外国侵略。

2、“天京事变”

建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袖们的思想作风发生了变化,他们之间关系逐渐疏远,宗派色彩日益明显。1956年9月,东王杨秀清“逼封万岁”,洪秀全密令韦昌辉、石达开返回天京,韦昌辉包围东王府,杀害杨秀清及其眷属,血洗天京,洪秀全遂诛杀韦昌辉,后又有石达开带兵负气出走。“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大伤元气,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破坏内部团结,丧失了乘胜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

3、《北京条约》

时间:1860年。条约主要内容:确认了《瑷珲条约》中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俄国的规定;将乌苏里江以东以南的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俄国;并商定于日后对中国西北中俄边境进行勘分。后果: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利最大的国家,总共强占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4、“东南互保”

面对义和团在北部中国的反帝斗争,为保护自己在华的侵略权益,各帝国主义国家与东南督抚相互勾结。在大买办盛宣怀的联络下,1901年6月,东南各巡抚刘坤

一、张之洞等会同各国驻上海领事,制定《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督抚保护,两不相抗”。“东南互保”表现了东南地区当权的洋务派官员与西方列强合作抵制义和团的意向,它维护了列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利益,破坏了东南各省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

5、“府院之争”

“府”指总统府,是以黎元洪为代表的政治集团,“院”即国务院,指以段祺瑞为首的政治集团。1917年,日本与美国都提出要求中国参战,围绕参战问题,日本支持段祺瑞参战,美国支持黎元洪坚决反对,“府”“院”争斗激烈,后黎被段派流氓包围,黎一气之下遂免去段的总理职务。府院之争反映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其实质是日本与美国争夺在中国的霸权。府院之争引发了“张勋复辟”,段瓦解张勋复辟后,又迫使黎元洪下台,控制中央政权。

6、《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明确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理想。规定把田地分为九等,好坏搭配,丰荒相赈,无分男女,自16岁至60岁皆可分得土地一份。与此同时规定以25户为一基层单位,其生产及分配方式皆有规定。期图通过这个制度建立“有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发展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平均思想,反映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但是,其提出的平分土地的方案及生产生活方式,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并且具有违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落后性。

7、洋务派

18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中的一部分开明人士开始认识到西方文化的先进性,提出学习西方军工技艺,引进西方军事制造技术,仿效西方举办近代军事工业,以强化清朝封建统治的主张,后来这一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和引进,逐渐扩展到自然科学技术领域。其在中央的代表有奕等,在地方的代表有曾国藩、左宗崇、李鸿章等。洋务派虽然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他们的思想主张和社会实践,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8、《辛丑条约》

1901年,清廷同俄、英、美、法、德、意等11国家分别订立了《辛丑条约》。其主要内容为:赔款4亿5000万两;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清廷向各国赔礼道歉;惩办支持过义和团的官员,保证永远禁止中国人民的反抗;拆毁大沽炮台,允许从北京、天津到山海关的主要地区驻扎外国军队;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辛丑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9、“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从此日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发动反动政变,总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颁布了一系列新政,主要是经济、军事、文教以及政治方面的改革。“百日维新”使戊戌年间的变法走向高潮,虽然在封建顽固派的扼杀下失败,但极大地推进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10、护法运动

1917年8月,为反对段琪瑞北洋政府的独裁统治,孙中山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成立国民政府,任大元帅;以恢复国会,维护临时约法为旗帜,讨伐段琪瑞的北洋政府;由于西南军阀排挤和破坏,南北军阀妥协,孙中山护法失败。“护法运动”的失败表明,南北军阀乃一丘之貉,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走到了穷途末路。

11、西林教案

又称“马神甫事件”。1856年广西西林知县张鸣风逮捕了非法潜入广西西林活动,作恶多端的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并依法判处马赖死刑。次年,法国以次为借口,与英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2、黄海战役

1894年9月17日上午,中国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完成护送陆军去朝鲜的任务后,在返航途中到达鸭绿江口的大东沟海面,遭日本舰队的袭击,双方展开激烈海战,战事持续5个多小时。是役北洋舰队损失致远,丢经远、超勇、扬威四艘军舰,其他一些军舰也受伤。日旗舰公岛号中弹累累,吉野、赤城阪、西京丸号均受重创。战后,李鸿章为保存实力,故意夸大舰队的损失程度,令舰队躲入威海卫港内。次年3月在日军水陆夹击下,全军覆没。

第三篇: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复习提纲

中國近現代經濟史(1842—1949)复习提纲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5分×5)、简答题(10分×2)、材料题(15分×1)、论述题(20分×2)

名词解释:

钱庄

钱庄是明清时期的一种金融组织。它最初是经营不同货币的兑换,称钱店。大的钱庄在明末时开始经营存放款业务。在北京、上海、汉口、杭州等地均有。鸦片战争后,钱庄主要在上海发展。钱庄实际上是一种早期的银行。但它不向社会公开办理存放款,他的存款主要来自关系户、熟人,放款亦然。后来由于资本主义的入侵,旧式封建钱庄慢慢开始具有近代资本主义的性质。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前,中国的钱庄在金融活动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其作用和影响超过银行。

票号

票号,一种旧式金融组织,又称票庄、汇划庄。多为山西人所经营,因此又称为山西票号或“西号”。明末清初首设。票号一般为合股组织,资金比钱庄雄厚,他的主要经营业务是进行地区之间的汇兑,信用工具叫“汇票”或“会票”。票号也从事存放款业务。但不对个人,只对钱庄办理。鸦片战争以后,票号不仅办理私人汇款,而且代理清政府汇解京饷和军协各饷,并收存官款。辛亥革命以后,由于它无法收回对官府的放款,受重大打击,相继停业,或改为钱庄和银行。

值百抽五

所谓“值百抽五”,就是征收百分之五的税率。它是协定关税时期中国关税中最基本的税率。“值百抽五”最初来自于《中英通商章程》,但由于其所列货物十分有限,以后新增的贸易品名称就一律按值百抽五来定税率。而后来签定的《中英天津条约》,第一次确定进出口海关关税“值百抽五”的原则。但是,在实际征收过程中,由于帝国主义列强以多报少,以大报小,以高报低,实际关税税率远远没有达到5%,只有3—4%,这种税率一直延续到1928年关税自主。

二五减租

所谓“二五减租”,是指粮食收获后,优先提取百分之二十五的粮食给佃农,剩下的百分之七十五由地主和佃农对半分。“二五减租”是国民党在大陆时期曾提出的土地政策。陈诚主政台湾后,同样推行这一制度,只不过是把名称改成了“三七五减租”。而所谓“三七五减租”,是指佃农租种地主的土地,所交地租最多不能超过农业产量的千分之三百七十五,并且规定此后以1948年产量为标准来收租。所以“二五减租”和“三七五减租”是一个意思。

上海土地章程

《上海土地章程》是由英国驻泸第一任领事巴富尔,根据《南京条约》及其“善后条款”,同当时的上海道台宫慕久于1845年所签订。它建立起中国第一个租界——“英租界”,并开始具有英国人专管区域的性质。但清政府仍保留部分主权,是该文件最显著的特点。后来,随着外国侵略的加深,清政府在租界的这些权力也被逐渐排斥,租界逐渐发展成为脱离中国主权的“国中之国”。《上海土地章程》影响重大,被视为租界设立之根本依据。

实银

所谓实银,就是指那些在实际流通中客观存在的白银。当时,在全国流通的各种宝银,虽然他们的名称、形式、重量、成色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是实有其物,都是流通中现实存在的银货,故如其名。而与实银对应相反的就是那些在实际流通中并不存在的虚银。

虚银

所谓虚银,就是指那些在实际流通中并不存在的、只是作为一种计算单位并没有实物的银两。由于虚银是一种计算单位,所以,它虽然没有实物,但它却有一定的成色和重量,来作为价值符号和换算依据。例如纹银、漕平银、关平银就是虚银。而与虚银对应相反的就是那些在实际流通中客观存在的实银。

纹银

由于白银是冶炼而成的,百分之百的纯银很难得到。而在全国各地铸造的银两中,成色(即含银百分比)又不一样,那么,在各地银两交换时,就要进行换算。在这种换算过程中,有一个通行的成色标准银,叫纹银,或足银,作为全国性的假想标准银,它的成色是93.5374‰,它是作为全国各地不同成色的宝银在使用时折算的依据和标准。各地银两在换算过程中,都折成纹银,然后计算多寡。纹银是一种虚银,他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只是作为一种换算的单位而被接受和使用。

厘金

厘金,创立于咸丰三年,因初定税率为一厘,故名厘金,又称厘捐或厘金税。其按课税品种不同分为四类,其中对社会各方面影响最大的是百货厘。厘金在全国通行后,不仅课税对象广,税率也极不一致,且不限于百分之一,有的高达百分之二十以上。开设厘金税是晚清赋税体系的重要特点之一,但由于其从一开始就是为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镇压太平天国服务的,并严重阻碍了商品的流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厘金一直起着十分消极的作用。

其他题型:

1935年币制改革(法币政策)

法币政策是国民党政府废止银本位制、采用纸币制的一次币制改革。该政策实施于1935年11月4日,主要内容是: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并将白银收归国有,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规定汇价为法币一元等于英币一先令二便士半,并由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由于最初英国推动施行,改革使中国成为英镑集团的附庸。法币政策虽有其积极意义,但总的来说它是一次失败的改革。

背景:①币制改革是清末民初以来中国各界要求金融币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②国民政府建立以后,主要代表资产阶级利益,而旧的币制越来越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因此,也成为国民政府的大敌;

③国民政府为了巩固中央的统一,必须进行币制改革,因为地方实力强大的原因,是由于它的经济实力强

大,而地方掌握了货币发行权,是地方经济的一大支柱,因此,必须将它破除;

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政治、经济政策、行动,受帝国主义影响。当时,英美日本都在争取对

中国金融和经济的控制,英美对中国的这种既落后又脱离于英美货币体系的旧货币,非常不满,要求改

革,并且同英美货币加强联系;而日本也想把中国货币拉入日元体系。中国要想抗日,就必须依赖英美,在经济上、在货币上就要加入英美集团;

⑤1932年的废两改元,为币制改革铺平了道路。

原因:国民党政府在1935年11月实施法币政策,是有它的客观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长期紊乱的货币制度迫切需要改革;

②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美国白银政策对中国货币的巨大冲击,造成中国白银外流,金融紧缩和经

济萧条,迫使中国必须放弃银本位而谋划新的改革。

③日本的侵略加紧,中华民族危机加重,必须统一货币并加入英美集团。

内容:①统一货币发行权。中国货币即日起由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行三行发行,次年加上中国农民银行,即所谓的中中交农四大银行,其他银行不准发行。已发行的可继续流通,到哪即日起不准增发。原有货

币逐步掉换成法币,调完为止。

②集中保管法币发行准备金。法币准备金的保管由财政部组织专门委员会负责,由政府同私人银行家共同

组成,委员会监督货币的发行,每月公布一次发行准备金与货币发行的情况、数目。

③白银收归国有。一切公私款项、税收、钱粮均以法币为准,不准使用银元,公私所有银币,由发行委员

会兑换法币,白银作为准备金使用,并公布兑换办法八条。各地所有白银,在三个月内兑换法币完毕。

同时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相应措施,并延长兑换时间。

④确立法币对外币的汇率。根据中国货币近五年来对英镑的平均汇价规定,法币一元等于英镑一先令二便

士半。法币本身无法定的含金量,也不能兑换银币,但还不能算一种纯纸币制度,而是一种金汇兑本位

制,因为它可以自由买卖外汇。以外汇为本位,信用由外汇的价格决定,这是法币的买办性的基本特点。

中国的法币同英镑的汇价发生了固定的联系,说明它已被纳入英镑集团了。

⑤推行新的辅币。辅币即零星小币。规定辅币有两种:镍币和铜币。镍币有20分、10分和5分三种,铜

币有1分、2分和半分三种。

中国封建经济的特点

中国封建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即在铁制农具、牛耕技术的出现与普及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后。它是以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力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其基本剥削形式是封建地租。中国封建经济包括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两部分。

所谓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其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经济的主流。自然经济主要表现为小农经济形式,即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

而商品经济,由于它受到中国封建经济的主流思想——“重农抑商”(即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的影响,一直都受到打击。甚至到明清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这种思想仍然贯彻于政策。

综上,中国封建经济的特点是以“重农抑商”为指导思想,以封建土地私有制为核心,以自然经济为主流、压制商品经济的一种自给自足、农业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台湾五六十年代土改经验

国民党到了台湾并反思总结经验以后,就立即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土地改革。国民党在台湾的土地改革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三七五减租、公地放领、耕者有其田。这三个阶段也是土地改革的三大措施。

第一阶段即通过三七五减租,在承认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利用政权强行分离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以保障佃农的利益,使佃农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

而第二阶段的“公地放领”和第三阶段的“耕者有其田”,使许多佃农成了自耕农,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民受到激励后,更努力劳动,资本投入也在增加,结果是农业生产大幅增长,保证了粮食供应,减缓了战后人口骤增和通货膨胀的压力,创造了一个起飞前所需的政策经济稳定的环境。

经过土地改革,台湾原有的地权结构和土地经营规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根本上动摇了台湾传统农村社会的结构。台湾农业从少数地主占有大多数土地的租佃式经营变成了以自耕农为主的独立分散经营,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经营的灵活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使得政府能够更有效地“压挤”农业,把农业创造的剩余用以发展工业。

土地改革的结果,使台湾农业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资本、人力以及市场的作用,为台湾工业化的开展创造了要素条件。

怎样评价币制改革

就积极方面而言,主要有以下三点:

① 法币政策它不是在中国孤立地进行的,是通过因果联系在一起的,它是国民党内英美派势力增长的表现,是

国民党对日抗战政策转变的开始。

② 从货币制度本身的发展来看,用信用货币代替金属货币,是世界货币发展的趋势,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

果,是货币发展的一个重大进步。

③ 货币改革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它统一了货币,稳定了金融,对工商业的发展起了促

进作用。

而就消极方面而言,过去,我们曾一度对币制改革持完全否定,其根据实际是来自陈伯达的《中国的四大家族》一书。但其所讲的法币的掠夺性也好,垄断性也好,通货膨胀也好,其本身的这种经济属性是它的自然属性,是无可指责的。我们不能因为法币具有这些属性,就因噎废食,忽视信用货币的必然性及其进步作用。只是由于掌握着这种信用货币的政权,他的政治是反动的,腐朽的,才使得信用货币的副作用得以猖獗,国民党政府正是这样。所以,我们应当批判的应当是其政治的反动性,而不是他在经济上为适应历史潮流而进行的改革。

怎样评价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资本的积累,英、美、法、德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陆续完成了第二次产业革命,引起经济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对原料来源和商品输出市场的强烈需求,使列强之间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在利润的驱逐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始全球化,表现为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在此背景下,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是深刻的。

政治上,中国不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主权国家,领土与主权的完整遭到严重破坏,半殖民半封建统治秩序逐步确立,清政府日益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但客观上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经济上,它掠夺中国财富和资源,造成中国资本主义和重工业的发展困难,并逐步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但同时它打破了中国大一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结构,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市场,促进了中国商品阶级的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空前的挑战和冲击,开始形成中国近代文化,各种思潮不断涌现。而就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而言,它初期客观上对民族资本主义有刺激作用,同时也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发展,这个是值得肯定的。但由于资本主义的反动性和侵略性,决定了外国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激烈矛盾是不可消除的,这就表现为外国资本主义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排斥、抑制。

综上,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确实是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些变化,但这是次要的、非根本性的、分主流性的影响。我们既要肯定其正面影响,也必须要认识到: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用中国人民的血汗和尸骨堆积着资本主义的文明,这才是近现代历史占主要的、根本性的、主流性的影响。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主义,实事求是看问题。

官僚资本主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所谓“官僚资本主义”,就是指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主义,直接利用国家政权,形成的垄断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形态,一个阶段,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特有的、政治不民主、经济不发达的产物。其特征是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和垄断性。三者缺一不可。

依据这些特征,官僚资本主要是指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的官办、官督商办和军阀官僚私人投资的企业。19世纪后期,清政府洋务派大官僚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开办的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是中国官僚资本的雏形。以后北洋政府由外债支持建立的一些官办企业也构成官僚资本的一部分。

到了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集团的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权和战时经济统制手段大发横财,进而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同时,由于官僚资本主义具有垄断性和封建性,对民族资本主义不断排挤,民族工业陷入萎缩。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是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它的官僚资本除具有垄断资本主义的一般特征外,又具有买办的封建的特征。

官僚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的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因而是一种反动的生产关系,是中国人民在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对象。另一方面,官僚资本本身又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社会化大生产,它集中了一定的现代化设备和科技力量。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人民政府在全部没收官僚资本的基础上,直接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第四篇:2010历史经济史专题复习:中国近现代的工业文明

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因为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对经济的影响: 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2.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革命在党的领导之下,取得了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成就。

3.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由于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东北沦陷,揭开了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序幕。

4.2001年,中国在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5.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6.1861年,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成为本国历史重要的转折点,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7.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

8.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解体。

2010历史经济史专题复习:中国近现代的工业文明

(一)十九世纪中晚期: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历程的开始 1.原因: ①封建社会末期,中国农耕经济比较发达,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为工业文明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②西方列强的入侵,冲击了中国的旧体制、旧思想,客观上带来了西方的技术、设备、思想文化,并为中国新的生产关系的成长创造了劳动力、市场等条件 2.表现: 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日益发展; ②外国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及洋务企业等近代工矿、交通企业开始兴起并逐步发展; ③轮船运输、铁路运输等近代交通工具开始兴起、新式学校开始出现,出国留学逐渐增多;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传入; ④“师夷长技以制夷”、“兴民权、君主立宪”等思想日益传播; ⑤对外贸易日益增长,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逐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部分。

(二)二十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开始起步 1.有利条件: 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甚至奖励实业; ②教育改革的广泛进行及留学热的兴起培养了大量人才,提高了劳动者素质; ③辛亥革命为工业文明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给全国人民以很大鼓舞; ④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措施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⑤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爆发使欧洲列强放

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⑥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和群众性抵制外货斗争的推动; ⑦外国资本主义的大量输入进一步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 2.表现: ①民族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沿海地区兴起了大批工矿企业; ②交通面貌进一步改变如铁路增加、公路运输兴起; ③新式教育在全国普遍推行; ④政治文明取得重大进展,如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了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及其他一系列资产阶级的法令法规; ⑤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日益动摇,资产阶级新思想文化日益传播; ⑥新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日渐流行,新道德、公民意识、法制观念日益加强。3.不利因素: ①资金、技术、人才准备不足; ②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观念上的障碍; ③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专制统治、官僚资本主义的阻碍、破坏和压制。

(三)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工业文明初步基础奠定 1.有利条件: 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扫除了工业文明道路上的主要阻碍;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 ③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文化 2.表现: ①重工业获得较快发展,一些产品的产量逐渐位居世界前列,建成了一大批大中型工矿企业; ②交通面貌发生重大变化,铁路、公路、航运、航空迅速发展; ③轻工业、农业也获得较大发展; ④科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有些成就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⑤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3.主要问题: ①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片面发展重工业,过分强调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②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日益严重,将党的工作重心转入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严重冲击经济建设; ③外交形势逐渐恶化,阻碍对外经济文化交往,对我国工业文明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工业文明快速发展 1.有利因素: ①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人们思想不断获得解放; ③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④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 ⑤国际形势总的走向缓和,外交上取得一系列成就,创造了较有利的国际环境; ⑥外国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大量引进,外国文化广泛传入。2.重大进展: ①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②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农、轻、重协调发展,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③交通、通讯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经济、文化、人员交流日益便捷; ④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加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⑤科教、卫生、体育事业发展迅速; ⑥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商品经济社会日趋形成; ⑦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基本实现小康水平。

第五篇:浙江省2011年1月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试题

青年人自考网http:///stu/zixue/

浙江省2011年1月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试题

课程代码:0013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是()

A.海外贸易与殖民掠夺

B.武力侵略和内部积累

C.自由贸易与和平外交

D.圈地运动和外部积累

2.明清时期,中国重本抑末、重农抑商的政策是()

A.私人工业政策

B.闭关锁国政策

C.许可证政策

D.轻赋税政策

3.整个19世纪中国最主要的出口产品是()

A.瓷器

B.黄金

C.茶叶

D.棉布

4.甲午战争前,外国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领域主要集中在()

A.铁路业

B.航运业

C.矿业

D.农业

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出现的谋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纲领是()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原道醒世训》

D.《原道觉世训》

6.中国传统小农家庭手工业的重要内容是()

A.面粉业

B.铁业

C.纺织业

D.盐业

7.太平天国农民政权建立的圣库制度,主要是()

http:///stu/zixue/

A.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加强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

C.提出对外贸易应通商不禁,但应维护主权

D.实行剩余产品的集中管理和平均分配

8.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的不等价交换的具体体现是()

A.中国出口工业制品,进口初级产品

B.中国出口商品受到特权保护,所征关税较少

C.金银比价稳定,西方各国的对华贸易得到有力支持

D.较少的子口税就能使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内地市场

9.洋务运动中,清政府前后共创办的民用工业企业个数是()

A.20个左右

B.30个左右

C.40个左右

D.60个左右

10.1872年由李鸿章责成朱其昂创办的是()

A.轮船招商局

B.开平煤矿

C.上海机器织布局

D.天津电报局

11.洋务派后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是()

A.李鸿章

B.左宗堂

C.张之洞

D.胡雪岩

12.戊戌变法时实施的《矿务章程》等新政的中心内容是()

A.鼓励私人资本投资兴办近代工业

B.提倡政府投资兴办近代民用工业

C.鼓励私人资本投资兴办银行

D.积极支持政府财政制度的改革

13.袁世凯的善后大借款使得外国人完全掌握了中国的()

A.关税权

B.田赋权

C.契税权

D.盐税权

14.一战后,西方列强在华经济势力由原来的英、俄、德三强变为()

A.英、日、俄三强

B.英、日、美三强

http:///stu/zixue/

C.日、法、美三强

D.日、美、法三强

15.一战期间,中国进口数量明显减少而出口数量明显增加的典型商品是()

A.面粉

B.火柴

C.钢铁

D.机器

16.首先在周边农村开始自然经济解体的地区是()

A.沦陷区

B.工矿业城市

C.商业城市

D.通商口岸

17.农牧垦殖公司中比较典型的是()

A.德隆垦殖公司

B.兴胜垦殖公司

C.昌隆垦殖公司

D.裕华垦殖公司

18.进入20世纪以后,除工业品外,外国列强对华输出数量日益增多的还有()

A.鸦片

B.机械产品

C.农产品

D.矿产品

19.法币政策实施后,法币一开始被纳入()

A.美元集团

B.法国法郎集团

C.英镑集团

D.瑞士法郎集团

20.中央银行第一任总裁是()

A.宋汉章

B.宋子文

C.孔祥熙

D.蒋介石

21.独占东北铁路交通运输业的垄断组织是()

A.满铁

B.满业

C.华北政务委员会

http:///stu/zixue/

D.中华民国维新政府

22.在占领华北的初期,日军掠夺与控制中国的方式是()

A.军管理

B.委托经营

C.中日合办

D.自给主义

23.1941年1月,日本通过汪伪政权发行的危害最大的伪币是()

A.蒙疆券

B.联银券

C.中储券

D.华兴券

24.1941年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颁布《货币统一发行办法》,将发行纸币和集中准备金的特权给予了()

A.中国农民银行

B.交通银行

C.中央银行

D.中国银行

25.国民党的国家垄断资本发展的道路是()

A.从工业垄断到金融垄断

B.从金融垄断到工业垄断

C.从商业垄断到金融垄断

D.从工业垄断到商业垄断

26.毛泽东同志指出,在抗战期间的农村根据地内,主要的经济成分应是()

A.国营的B.私营的C.公私合营的D.个体经营的27.1946年12月20日,中美签订了()

A.《望厦条约》

B.《航海条约》

C.《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D.《空中运输协定》

28.准许美国最为重要的110项物品出口到中国时减免关税的条约是()

A.《中美国际关税与贸易一般协定》

B.《中美农业协定》

C.《中美双边协定》

D.《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29.首次提出没收四大家族的财产、没收官僚资本是在()

http:///stu/zixue/

A.1948年7月

B.1947年12月

C.1948年1月

D.1947年10月

30.抗日战争后,调查数据表明,在察哈尔的互助合作运动中,一般劳动效率提高了()

A.35%

B.25%

C.50%

D.15%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外国在中国投资兴办的船舶修造业,主要集中在()

A.广州

B.宁波

C.香港

D.上海

E.厦门

32.戊戌变法运动中的中坚力量——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A.李鸿章

B.康有为

C.梁启超

D.谭嗣同

E.袁世凯

33.在抗战期间,各根据地建立了多个银行,包括()

A.陕甘宁边区银行

B.东固平民银行

C.北海银行

D.晋察冀边区银行

E.冀南银行

34.“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中国东北实施殖民掠夺的经济垄断组织是()

A.伪满洲中央银行

B.南满铁道侏式会社

C.满洲拓殖股份公司

D.满洲重工业开发侏式会社

E.三菱重工业公司

35.日本对东北的贸易进行了垄断和野蛮的掠夺,其主要手段或方法是()

A.在山海关一带设立“关卡”,将关内作为“外国”来处理

B.通过伪满政府实施对外贸易管制,对东北商品输出入的国家有严格限制

C.取消了日本和伪满之间的关税

D.对外汇兑换的管理

E.实行专卖制度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36.《马关条约》

37.北四行

38.四联总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39.简述汇丰银行在近代中国经济中的作用及其开展的主要业务。

40.简述近代中国出口商品中制成品与半制成品下降的主要因素。

41.简述《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内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2.据估计,到1913年,中国产业资本约为3亿多元,其中清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的国家资本约为1.49亿

http:///stu/zixue/

元,私人资本约为1.55亿元。中国产业资本约占当时中国中外产业资本的19.7%,外国资本则占80.3%,占有明显的优势。

请结合上述材料试析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产生的特点。

43.试论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

来源:

(青年人自考网http:///stu/zixue/)

下载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串讲名词解释[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串讲名词解释[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近代经济史名词解释论述题

    商品经济(P11) 片面最惠国待遇: 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此种待遇称......

    中国经济史习题

    中国经济史习题 一 选择题 1、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农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受的制约,因而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从属地位。 A工业水平发展B手工业水平发展 C......

    《中国经济史》复习提纲

    《中国经济史》复习提纲第一章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1、锄耕农业时代的特征。 2、犁耕农业时代的种植格局。 3、中国原始农业起源的基本特征。 4、奴隶社会中国农业生产技......

    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试题(精选5篇)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试题 课程代码:0013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

    中国经济史作业2

    中国经济史作业 一 名词解释: 1.买办:清初,买办专指为居住在广东十三行的外商服务的中国公行的采购人或管事,后来逐步发展为特指在中国的外商企业所雇佣居间人或代理人。2.庄票:......

    中国近现代史纲

    近现代史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重点简答) 答:A、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英国与其它列强强迫清政府与之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一系列经济、政治......

    中国近现代史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中) 1.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 D ) A. 失业的农民 B.手......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范畴及其讲授内容国内高校教学与国外研究情况中华民国时期的音乐发展历史公元1912 -1949 ,共37 年音乐历史新音乐的发展与传统音乐在新时期......